2020高考·专题十四十月革命与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

合集下载

2020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专题十二 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学业水平过关

2020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专题十二 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学业水平过关

专题十二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学业水平过关(十二)一、单项选择题Ⅰ1.十月革命后,苏俄为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进行国内革命战争,推行了( )A.新经济政策B.“斯大林模式”C.自由放任政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解析:俄国在十月革命后,为了进行国内革命战争,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答案:D2.(2018·肇庆学考模拟)当列宁认识到“向纯社会主义形式和纯社会主义分配直接过渡,是我们力所不能及的”之后,他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是( )A.消灭俄国封建土地制度和地主阶级B.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监督小企业C.部分恢复私营经济废除实物配给制D.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解析:据材料可知是列宁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而要实行新经济政策,故C项正确。

答案:C3.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措施是( )A.实行余粮征集制B.确立土地私有制C.推行全盘集体化D.征收粮食税解析:1921年新经济政策决定在农业方面,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答案:D4.(2018·清远学考模拟)“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计划就是法令”,这说明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是( )A.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B.多种所有制并存C.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权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计划就是法令”可知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故D项正确。

答案:D5.1953年,苏联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仅为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的1/3。

苏联农业的落后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的影响B.斯大林体制的弊端C.长期战争的破坏D.西方国家经济制裁答案:B6.(2018·江门学考模拟)勃列日涅夫改革推行新经济体制,在某些方面比赫鲁晓夫改革更加深入,这表现在( )A.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B.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C.突破了斯大林体制的框架D.一定程度上运用价值规律调节生产答案:D7.20世纪70年代初,苏联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和撤销管理局的办法建立生产联合公司,精简管理环节。

2020高考历史百日冲刺专题整合04—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

2020高考历史百日冲刺专题整合04—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

专题四: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本专题主要讲述了20世纪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主要包括四条知识主线: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不同形式的应对措施,罗斯福新政成功地使美国渡过了危机,维护了民主制度,还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实现了从自由放任政策到凯恩斯主义的转变;从二战结束至今的半个多世纪里,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对运行机制的调节,经济获得迅速恢复和长足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影响深远的新变化。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其中包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最终探索出一条使苏联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逐步形成。

二战后初期,“斯大林模式”在40年代到50年代初期进一步固定化;随着“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日益暴露,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相继对其进行改革,这三次改革对苏联的历史发展都产生了不同影响,戈尔巴乔夫改革则因方向性错误而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1.资本主义世界三个“第一”经济危机第一次经济危机:1825年英国经济危机;第一次全球性经济危机:1857年开始于英国;第一次规模最大的经济危机:1929—1933年经济危机,开始于美国。

2.胡佛总统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斯姆特—霍利关税法(The Smoot-Hawley Tariff Act)于1930年6月17日经签署成为法律,企图通过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来缓解经济危机,但在该法案通过之后,许多国家对美国采取了报复性关税措施,使美国的进口额和出口额都骤降50%以上。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斯姆特-霍利法案是导致美欧之间贸易规模从1929年的历史高位急剧衰退到1932年历史低位的催化剂——这次衰退伴随着的是大萧条的开始。

3.重商主义、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三者分别是工场手工业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0单元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单元总结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0单元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单元总结新人教版

C.要求革命改变现状
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解析:在经济危机爆发时,美国胡佛政府采取“自由放任”政策,无法挽救危 机。而这一时期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推动经济发展,所以出现 “羡慕”。又从材料“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 志的政府领导”可以看出人们“希望”加强政府职能,B项正确。 答案:B
视角1 人类经济运行模式的相互借鉴共存
在美国胡佛政府后期,人民群众特别是失业工人斗争十分激烈。“唯一的希望在
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有些人以羡慕眼光看
着莫斯科,有些人看着柏林和罗马。”这一时期,人们的“希望”“羡慕”所折
射出的共同信息是( )
A.资本主义已过时
B.渴望扩大政府职能
视角8 史学热点·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借鉴 “俄国革命经事实证明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救世主:一方面使西方赢得了反希特勒 德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另一方面悖谬地通过苏联表面上对大萧条所具备 的免疫力,促使人们放弃对自由市场正统观念的信念,为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 提供了驱动力。”苏联“对大萧条鼓励建立手工工场,
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政
实践
资本家自由经营,消
拓展海外贸易,积极
府直接投资高风险工业,不
措施
除关税壁垒
抢占殖民地
同程度地推行国有化政策
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富国 为私营企业的发展消除
兴衰 强兵和资本主义原始积 了障碍,自由资本主义
原因 累的需要,但不利于机 盛极一时,但无法调整
20世纪70年代,面对经济“滞 胀”的局面,西方国家普遍减 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重视 科学技术的发展,迎来“新经 济”时代
十月革命后,苏俄先后探索了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 济政策。列宁逝世后,斯大林 逐渐废除新经济政策,形成高 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课件人民版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课件人民版

D.能够消灭社会贫富差距
解析
返回
解析
返回
2.罗斯福新政的某项法案在国会讨论时,反对者声称,如
果它得到通过,子女就将不再赡养父母,工人也会辞工
不干。有人甚至认为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的著作中抄来
的。下列与之直接相关的新政措施是
()
A.整顿财政金融
B.加强工业计划指导
C.成立农业调整署 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解析:“反对者声称,如果它得到通过,子女就将不再赡
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苏联(俄) 先后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等探
索历程。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改
革,但都因没有从根本上触及斯大林体制而收效甚微。戈尔巴
乔夫改革则因方向性错误而导致苏联解体。
二战后,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20世纪六 七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开始朝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当今,
返回 [史论术语——填后背诵] ①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 范围广、时间 长、破坏性大。大危机的爆发,说明资本主义“自由放任 ”经 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 ②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 资本主义 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作出的 局部调整,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 活的 干预 ,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养父母,工人也会辞工不干”表明新政的措施是建立社会
保障制度,故D项正确。 答案:D
返回
3.在罗斯福时代结束时,几乎没有人再怀疑政府有权付给农民
千百万美元的津贴,让他们不种庄稼;有权进入工厂指挥工
会选举;有权管理公用事业公司等。这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明确如下思路:
1.为什么要创新调整?其背景是什么? 2.如何创新和调整? 3.调整的结果如何?如何看待调整?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和调整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一、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会动荡
造成了政治经济危机
①都进行农村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 经济体制改革 集制
②都利用市场 和货币关系发 展经济
放开商品市场,允许 资本家经营企业,还 允许外国资本家到俄 国经营
作用:都使经 济得到恢复, 社会得到稳定
苏俄工农业生产逐渐 恢复发展起来,苏维 埃政权进一步巩固
中国改革开放政策
“文革”使经济 濒临崩溃社会混乱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十四单元: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3)“斯大林模式” (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专题十五: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4.你认为是否都是不可避免的呢? 5.他的判断实现了吗?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学者总评:
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 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在进行社会 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
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它 不是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不仅不适用于其他社会 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在莫斯科市民惊异的目光注视下一位23岁的美国 青年哈默,走进了克里姆林宫。10月8日,第一份 给外国人特许的合同……正式签署,哈默获得了 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

专题14 世界现代经济模式的探索与调整

专题14 世界现代经济模式的探索与调整

经济危机的特点
史料一同1929年相比,1932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 下降了44%。其中美国下降55.5%,德国下降52.2%,法国下降 36.1%,英国下降32%。美、德、法、英四国共有29万家企业 破产。各国的工业生产倒退到20世纪初和19世纪末的水平。 史料表明了经济危机波及到了各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波及 范围广;工业生产下降幅度大,危害深。 史料二1932年康涅狄格州100余家工厂的工人,每周工资竟只 有0.6美元。连《时代》周刊也写道:“无法无天的雇主,把 美国工人的工资压低到中国苦力的水平了。”1932年,退伍 老兵和一战伤残军人山穷水尽,聚集在华盛顿露营,希望政 府能提前发放他们的退伍费和伤残抚恤金。胡佛总统下令麦 克阿瑟将军镇压,群众示威蜂起,闹事不断。 表明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制度陷入风雨飘摇 中。
运用多种史观看罗斯福新政
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三者分别是工场手工 业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 义经济思想。它们的核心内容分别是: 重商主义: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 自由主义: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凯恩斯主义: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各方面干预 经济。
战后企业经营的变化 内容 作用 股份公司不断增加,成为发 “ 人 民 缓和社会矛 达国家经济的主体。股票不 资 本 主 盾和大量吸 再为少数资本家专有,呈现 义” 收资金。 分散化趋势。 提高了经营 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 “ 经 营 管理水平, 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 者革命” 经营管理人 员从事经营。 员增加。 手段
企 业 经 营
三、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建立“福利国家” 目的: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 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 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内容: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 育等。 评价: ①使穷人受惠不少,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②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福利制度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国内矛盾、挽救资本 主义制度而不得不支付的一种代价,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 国家“按资分配”的制度,也不能彻底消灭贫困和两极分 化。

(全国通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专题整合提升课件.ppt

(全国通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专题整合提升课件.ppt

重商主义
自由主义
凯恩斯主义
阶段
16—18 世纪
18 世纪末—20 20 世纪 30—70 年代
世纪 20 年代
发展工商业,鼓
政府从信贷、投资、
核多
生产、销售等各方面
内容
竞争、自由贸易
储备金银
干预经济
重商主义
自由主义
凯恩斯主义
实践 措施
鼓励建立手工
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
资本家自由经
考情分析 (1)从命题内容看,近几年高考对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和罗斯福新 政的措施关注较多;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在近几年高 考中考查较多 (2)从命题特点看,以材料型试题为主,突出对史料所承载信息 的解读,着眼于对具体史实的全面阐释,且注重从经济与社会 文化相联系的角度进行考查;主要通过重现历史场景来设置情 境,考查对新经济政策特点的理解。另外,还侧重从横向联系 的角度考查相似的事件,如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和中国改革开 放的比较等;考查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侧重对学生解读材料信 息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
解析:本题迁移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材料中关键语 意是城市的工人、水兵等到农村征粮,体现余粮收集制,故选 B。
2.(2013·高考全国卷Ⅱ,T35)1931 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 进国家落后了 50-100 年。我们应当在 10 年内跑完这段距离。” 这一思想( B )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 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与中国 80 年代改革的比较 卷Ⅰ,T35
考纲展示
考点归纳
真题举例
(5)“斯大林模 式”
2016·全国卷甲,T34 考点 “斯大林
2015·全国卷Ⅱ,T34 模式”的内容、

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教版)第10单元提升课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

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教版)第10单元提升课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

1.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及运行机制的变化(1)19世纪中期以来,资本主义一直推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后,罗斯福新政开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2)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到20世纪70年代,各国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混合经济”开始出现;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福利国家”制度,重视发展第三产业与“新经济”。

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和实践(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国内战争胜利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2)20世纪30年代,苏联确立了“斯大林模式”,对苏联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3)二战后,“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成效都不大;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一、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几大经济政策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阶段16~18世纪18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20世纪30~70年代核心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内容易,多储备金银由贸易销售等各方面干预经济实践措施鼓励建立手工工场,拓展海外贸易,积极抢占殖民地资本家自由经营,消除关税壁垒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政府直接投资高风险工业,不同程度地推行国有化政策兴衰原因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富国强兵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需要,但不利于机器大工业的经营为私营企业的发展消除了障碍,自由资本主义盛极一时,但无法调整企业间的无政府状态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规模经营和良性发展,但无法克服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影响加速资本原始积累,促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加紧殖民扩张和贸易争夺加速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加紧对商品市场、原料和投资场所的争夺,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飞速增长1.(2018·益阳调研)罗斯福指出:“这一切都要求我们重新评价和核定原有的价值观念……现在的任务……为剩余产品开辟国外市场,……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公平地分配产品和财富,使现存的经济组织服务于人民。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 第22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 第22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新

新经济政策 史料一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 而于 1921 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 恢复资本主义,尤其是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农民在向国家缴 纳约占其产量的 12%的实物税之后,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 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 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 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 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 主义
史料二:新 ①“改良主义”→指新经济政策②“国家调节”→ 经济政策的 苏维埃政权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
特点
(1)据史料一中新经济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的 思想存在的局限。 提示:列宁认为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是恢复
资本主义,说明他没有摆脱无私有制、无市场经济的传统社
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 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全球通史》 史料二 列宁指出:“1921 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 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 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 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 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2)措施 ①农业:实行_余__粮__收__集__制___,农民将粮食无偿借给国家。 ②工业: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_国__有__化___。 ③商业:取消自__由__贸__易__,实质是否定货币、价值规律。 ④分配:实行_普__遍__义__务__劳__动__制___和实物分配制。 (3)评价 ①对于粉碎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保障苏维埃政权在 军事上的胜利起到重要作用。 ②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发严重 经济和政治危机。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课件第14单元 单元整合(十四)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课件第14单元   单元整合(十四)

专题纵横拓展
三、20世纪世界上三大经济体制调整的比较
项目 苏俄(联)新经济政策 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被
背 粉碎,“战时共产主义” 经
不 景 政策已经过时,一些地方 矛
专题纵横拓展
项目 苏俄(联)新经济政策 美国
特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 点 币关系来发展生产 不
国家
专题纵横拓展
项目
苏俄(联)新经济政策
(1)都是各国在较为困难
高考链接突破
【答案】 A 【解析】由“代表国内微弱少数的工人和雇佣苏维埃怎么能反对多数的意志和 利益建立社会主义”可得出,此讲话一定发生在十月革命前,但工人阶级已经掌 握了部分力量,和二月革命后的情形符合,列宁希望俄国革命由资产阶级革命转 化为社会主义革命,发表“四月提纲”,故A项正确;新经济政策是十月革命之后的 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对国内外形势进行分析,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战时 共产主义”政策,故D项错误。
【答案】 C 【解析】罗斯福新政要医治的“资本 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是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A项是罗斯 福新政医治该疾病的方式,故A项错 误;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导致通货 紧缩,故B项错误;C项符合题意,故C项正 确;自由放任是罗斯福新政之前长期实
A.国家干预
B. 通 货 膨 胀 行的经济政策,而非“暂时疾病”,故D
单元整合(十四)
通史框架构建│专题纵横拓展│学科技能提升
通史框架构建
专题纵横拓展
纵向贯通
一、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发展历程 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 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 1.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以机器生产为主的工厂取代以手工劳 动为基础的手工工场。资本家占有全部生产资料,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工人被严格 地组织在工厂里,成为依附于机器的雇佣劳动者。资产阶级要求实行自由经营、 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

专题14+风云变幻的国际格局——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知识大盘点+专题特训】

专题14+风云变幻的国际格局——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知识大盘点+专题特训】

专题十四风云变幻的国际格局——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化内容导航01 阶段特征02 学问整合03 易错概念04 重难深化05 专题训练20世纪上半期(20世纪初至1945年其次次世界大战结束)是两次世界大战、两种社会制度调整与创新的时期,是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时期,也是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时期。

政治两次世界大战严峻冲击了世界秩序,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雅尔塔体系,从国际联盟到联合国,布满强权政治颜色,深刻影响了战后的和平与进展;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从抱负变为现实;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取得巨大成果经济苏俄(联)探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逐步建立了高度集中的方案经济体制;面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冲击,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美国经济渐渐恢复;经济大危机后,凯恩斯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指导思想文化列宁主义诞生,是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过程中,民族民办法识觉醒(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方面一战及战后秩序1.第一次世界大战(1)导火索: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大事。

(2)全面爆发: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3)性质: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4)结束: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2.一战后国际秩序(1)体系: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国际组织:国际联盟二战及战后秩序1.其次次世界大战(1)局部爆发: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拉开了二战的序幕;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斗。

(2)全面爆发: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战场成为抵制纳粹德国的主战场。

(3)全球阶段:1941年12月,太平洋战斗爆发。

(4)战斗结束: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同年9月2日,日本投降,二战结束。

2.战后国际秩序(1)体系:建立雅尔塔体系。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十四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36罗斯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十四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36罗斯

-22-
2.法国的方案指导型经济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府干预经济力度加大。 (2)方针:企业国有化、经济方案化和建立福利国家。 (3)主旨:政府对社会经济进展全面指导和调节。 (4)方式:提高国有企业比重和制定经济方案。 (5)手段:财政、税收和价格等。 (6)影响:法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开展。 3.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 (1)建立:1949年,阿登纳政府废除中央统制经济,建立“社会市场 经济〞。 (2)特征 ①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②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根本生活。 (3)结果: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
-20-
概念阐释“新经济〞和知识经济 (1)“新经济〞:一种以知识经济为根底、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 的经济增长模式,反映了美国经济运行机制的深刻变化。 (2)知识经济:以知识为根底的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 对应的一个概念,是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工业化、 信息化和知识化是现代化开展的三个阶段。
-11-
(4)影响 ①破坏社会生产力,浪费社会资源。 ②激化资本主义社会的其他矛盾。 ③激化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间的矛盾。 ④原有的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 乱。
-12-
2.美国的危机 (1)原因 ①自由放任主义使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 ②贫富悬殊、股票投机造成“生产过剩〞危机的爆发。 (2)胡佛政府的对策 ①奉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让经济进展“自我治疗〞。 ②实行通货紧缩政策,削减政府开支,反对联邦政府进展救济。 (3)影响 ①全国经济陷入混乱和窒息境地。 ②美国资本主义制度被推到崩溃边缘。
关闭
D美.国说经明济了在现2代0世主纪义30艺年术代得后到半社期出会现的复认兴同迹象,但并没有重现经济繁荣,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专题整合提升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专题整合提升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专题整合提升第一板块自主学习知识课——主干整合·知识再储备个主题条主线个重点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

一、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几大经济政策1.不同(1)苏联:通过牺牲农业,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美国: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国家干预经济,调节资本主义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 (3)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板块师生共研高考课——高考研究·能力再提升1.(2010·高考新课标全国卷,T32)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

”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解析:选B。

本题迁移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

材料中关键语意是城市的工人、水兵等到农村征粮,体现余粮收集制,故选B。

2.(2013·高考全国卷Ⅱ,T35)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

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

”这一思想(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解析:选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1931年”这一时间信息,理解斯大林说这段话的含义,结合当时苏联国内外形势思考作答。

当时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之中,苏联必须尽快实现国家工业化,斯大林的话体现了他希望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的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推动下,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故选B项。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0单元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第21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教师用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0单元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第21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教师用

第10单元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第21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第21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考点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依然存在。

基本矛盾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1) 之间的矛盾激化。

消费具体原因:生产和(2) 、分期付款活动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股票投机直接原因:(3) 2.爆发: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股价狂跌。

巨大。

破坏性长;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特点:.3 4.影响 ,法西斯势力抬头。

加深社会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 (2)国际关系 彼此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的争夺国际市场义国家加紧对各主要资本主① 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的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② 社会动荡不已。

,导致危机恶化,政策”自由放任“胡佛反危机措施:胡佛固守.5 [轻巧识记]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二、罗斯福新政1.背景:胡佛反危机的“自由放任”政策失败,加剧了经济危机。

2.措施财政金融(1)体系:整顿银行整顿,。

美元贬值恢复信用;实行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2)全国工业复兴法》,要求工业各行业制定公平经营章程。

,用调整农业:政府成立农业调整署(3)行政手段,减耕减产。

调整农业,实行福利制度:加强救济和社会保障(4)推行“。

”以工代赈社会立法:签署《(5)全国劳工关系法》,保障工人基本权利。

资本主义实质:在维护3.制度的前提下,,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

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4.影响国内影响:经济逐渐走出低谷;人民生活改善;缓和了社会危机(1),遏制了美国势力。

法西斯世界影响:开创了(2)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迎来,[易错提醒]罗斯福新政并没有否定资本主义制度罗斯福新政只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在不改变其生产关系的前提下,进行的政策调整和缓和社会矛盾的改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考 专题十四 十月革命 与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知识框架
一、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经济建设
1.俄国十月革命 (1)历史背景: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俄国无产阶级有革命政党的领 导、有成熟的领袖;一战激化了国内矛盾。 (2)历史进程: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四月提纲》指明正确方向;七月流血事件 使列宁抛弃和平过渡的幻想;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 (3)历史影响: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和 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3.苏联的经济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扩大农业、工业生产自主权,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2)勃列日涅夫改革: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突出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 (3)戈尔巴乔夫改革: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后期改革重点开始转向政治领域。
一语点拨 “凯歌年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退却年代”:新经济政策;剥夺年代: 斯大林模式。
2.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①背景:国内战争爆发,为集中全国力量,战胜敌人。 ②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商品贸易;强制劳动。 ③评价: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力量,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但超越了生产力发 展水平,引发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2)新经济政策 ①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②内容: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部分恢复和发展私营经济;恢复货币流 通和商品交换;实行按劳分配。 ③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④评价: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 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历史解释 多角度认识新经济政策
1.从形式看,新经济政策是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从阶级关系看,新经济政策在于寻求社会主义经济与小农经济的结合点,巩固工农 联盟。 3.从整个经济制度看,新经济政策实质上是无产阶级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之后,对多 种所有制形式采取的特殊政策,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导的多层次经济结构。 4.从战略策略看,新经济政策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道路失败后所做出的战略退却, 是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从直接过渡向间接过渡的转变。
(2)影响 ①经济:一定程度上减轻经济危机的破坏,促进生产力恢复。 ②政治:缓和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 ③世界: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一语点拨 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推向国 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
一语点拨 工场手工业时期,手工工场是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反映了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 工业革命后,工厂制成为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适应并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二 次工业革命后,垄断组织形成;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加强国家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 干预,成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制度的开端;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历史解释 “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
自由放任主义认为,市场经济中有一只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手,被 称为“看不见的手”。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发挥其重 要作用,被称为“看得见的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自身的调节能力并不像人们想 象的那样有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取代了过去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 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它并不 能够消除经济危机。所以两手兼用,即两者都有合理的地方。
救济措施 金融改革 政府职能
以工代赈,举办并扩大公共工程 缩小公共工程规模,单纯性救
规模;全面整顿工农业
济;局部调整工农业
平衡预算,废除金本位,全面整 赤字财政,保留金本位,局部
顿金融财政
调整金融财政
改变管理体制,扩大政府干预职能 管理体制不变,减少政府干预
三、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70年 代后进入“滞胀”时期,政府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2.“福利国家”的建立 缩小了贫富差距,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但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3.第三产业的兴起 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拓宽了经济活动领域,改善了资源配置,并在一定程度 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
2.罗斯福新政 (1)措施 ①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 力等。 ②调整工业:加强政府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企业关系和劳 资关系。 ③调节农业: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整农产品结构等。 ④社会保障:实行社会救济,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以工代赈”;签署《全国 劳工关系法》等。
重点深化 罗斯福新政和胡佛“自愿联合政策”反危机措施的异同
1.共同点 都实行联邦政府的救济;都由联邦政府资助濒于破产的工业和农业;都由联邦政府 管制对外贸易。 2.不同点
救济对象 谁来救济
罗斯福新政 “被遗忘”的中下层民众
联邦政府主持救济
胡佛“自愿联合改策” 反危机措施 大资产者、大农场主
地方政府、州政府及企业自行救济
二、罗斯福新政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1)原因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 ②直接原因:贫富差距过大,影响了消费市场;股市投机行为和过度信贷消费加剧 矛盾。 (2)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 (3)影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经济衰退或萧条;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 会政治危机;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3)“斯大林模式” ①背景:1924年1月,斯大林成为苏联的主要领导人。苏联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并受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 ②基础: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③内容:产业结构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所有制结构方面实行单一公有制,管理体 制上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4)评价:使苏联实现了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片面发展 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 性;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