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分事故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事故经过

1996年7月18日,哈尔滨气化厂空分分厂当班人员听到一声闷响,接着主冷凝器(以下简称“主冷”)液位全无、下塔液位上升,氧、氮不合格,现场有少量珠光砂从冷箱里泄了出来。断定为主冷爆炸。后经主冷生产厂家切开主冷发现上塔塔板全部变形,主冷四个单元中有一个单元局部烧熔,爆炸切口有碳黑,另一个单元发生轻微爆炸,下塔有一块塔板变形。

二、有关情况

该套空分设备1993年投入生产,产量和纯度都达到要求。该套设备是采用全低压板式换热器净化流程,没液空、液氧吸附器。爆炸前工艺指标未发现异常,主冷液位控制在2500~2900mm,主冷处于全浸操作,当时气相色谱分析仪带病运行,每周分析1次。造气、净化、甲醇三个分厂距离空分较近,化验分析碳氢化合物超标3倍多,有乙炔出现。

三、事故分析

1.空气污染

空气分厂与造气、甲醇、净化分厂较近,这三个分厂不正常排放对空分生产造成了威胁。主冷液氧中碳氢化合物超标时有发生。在爆炸前几天风向和气压都对空分生产不利,造成原料空气碳氢化合物含量上升。

2.碳氢化合物在主冷中积累

碳氢化合物经过液空吸附器和液氧吸附器吸附后,部分被排除,另一部分在液氧中积聚,使其在液氧中浓度升高。乙炔在液氧中局部浓缩而析出危险的固体乙炔,吸附器倒换周期长,液氧泵时开时停,导致碳氢化合物不能被及时排出,又未采取大量排液手段,导致超标。3.操作不当

在吸附器操作过程中,不按规程精心操作导致硅胶破碎,致使硅胶粉末进入主冷。

4.液氧中硅胶和二氧化碳颗粒随液体运动产生静电,是乙炔起爆的点火源。

四、教训和建议

1.空分设备吸风口应该远离碳氢化合物杂质散发源,加强对空气监测。2.防止硅胶和二氧化碳进入分馏塔,加强操作管理,缩短吸附器倒换周期,液氧泵24小时运行,增大膨胀量集中排放大量液氧。

3.空分设备运行12个月,停车全面加温,彻底清除碳氢化合物和油脂。

4.对设备进行及时维护修理,防止带病运行。

5.加强分析管理,严格控制碳氢化合物不超标。

看了楼上的帖子,感觉比较郁闷。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但都不全面。这几家的设备我都接触过,浅谈自己的看法:0 y, _; t, @# i7 M& q1 v: H. Z

1. 流程的组织设计没有大的差距,无论哪一家都差不多。只是细节上有不同罢了。如:APCI 通常使用3个氩塔(2个粗氩,一个精氩),但是普莱克斯则选用2个氩塔;APCI使用降膜式主冷较多,能耗较低,但夜空和林德则认为这种主冷不安全,倾向于全浸式主冷,这样的话能耗会高一些;

2,最关键的还是核心设备,如空压机,氧压机,膨胀机等。目前国内的设备还稍微差一些。为了保证可靠性,杭氧经常采用双膨胀机策略(一台进口的运行,一台杭氧的备用。当进口的膨胀机需要除霜或者检修时,运行国产的备机)。但是老外的设备,林德,夜空,APCI等经常就是一台膨胀机,不要备机。。。, s9 ^b1 G4 x

3. 最能体现差距的是自动控制这一块,国外的厂家比较大面积的使用串级控制和优选控制,

国内的控制还较为简单。但是国外的设备对一线操作员的要求也较高;

4. 法夜空这几年做的确实很多,他的最大优势在于价格比林德和APCI便宜。为什么呢?大面积的国产化率啊。客观的说,夜空的设备不如其他国外厂家的可靠性高。林德和APCI得价格要高一些,但是质量也会好一些,他们的很多东西还是在国外做的,不像夜空国产化的那么厉害。这里面有质量控制的因素,也有老外不信任中国产品的考虑。7 a( G. a" F- `

5.个人认为单就静设备而言,国内与国外的差距并不大,最多就是尺寸稍微大一些,多费点材料,但是价格还是有优势的。动设备还是进口的好。

6.如果你们对空分的可靠性要求很高,建议用APCI和林德,多花点钱买个心安;如果没有那么高,建议国外动设备+国内静设备,毕竟还是要支持国货的。

对于8万等级的高压制氧流程空分,我觉得首要考虑因素是安全性!空分的设计、制造、安装和运行都与安全息息相关。9 A0 F5 `. ]" u

主冷是空分的主要危险源之一。一般认为浴式的比膜式的安全,不过从安全纪录上看,AP 公司惯用的膜式主冷却保持着完美的安全纪录,现在连粗氩塔的主冷索性都设计成膜式的了。相信这和独到的结构、材料设计有很大关系,即使AP自己空分厂的人都看不到核心设计资料,反观其他公司也有很多爆炸的浴式主冷。5 B! \# A% }3 {

AP的空分塔都是自己制造厂加工,主冷和规整填料部分应该属于核心技术了。近5万氧气等级的空分首次开车,产氧量建立、侧流稳定后,开始调氩厂,从粗氩开始聚集(粗氩塔中部氧含量大于90%)到进精氩塔氧含量小于2PPM,只用了不到7小时,可见分馏塔、尤其是规整填料的设计、制造是相当厉害。( ~5 D J1 g8 w* p+ V! S2 G1 b3 c

至于效率、能耗问题,膜式的主冷效率确实要高一些,如果不是买设备自己运行,而是空分供应商运行卖气,则不需要考虑太多效率问题。对于国外几大空分供应商,至少AP在国内自己有运行8.5MP 压力等级的高压制氧空分--南京的两套4万8氧气空分,供应GE的煤气化炉。

至于动设备,真希望国内可以制造出性能稳定的大流量压缩机,不过目前看来还不乐观。基本上大都采购进口的,例如:MAN 和西门子。比较无奈的是,洋人买洋人的机器确实能获得更多实在的东西和技术支持。

现在为了更快的开空分,大多数厂家都选择在积液阶段,向主冷中倒灌液氧,那么,各家是如何进行操作的,倒灌液氧流程又是如何?是利用贮罐自升压倒灌,还是利用槽车升压,在利用贮罐当缓冲罐,向主冷充液?

如果是真空贮槽,自增压倒灌即可;如果是常压贮槽,可以用充车泵进行倒灌,必须有反充管路;常压贮槽没有充车泵或没有反充管路,也可利用槽车和冷箱液氧排放阀连接后倒灌。$ A2 {1 Z# A0 Z9 k

注意:增压压力不要太高,3~4公斤即可,操作不要太快,同时注意空压机机后压力降低,如液面升高太快,可控制倒灌速度或停止一段时间后再继续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