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分制氧事故案例

第一部分:行业事故案例

1、液氧槽车事故

事故经过:2011 年4 月24 日下午2 点35 分左右,扬溧高速上,一辆槽罐车正从镇江开往扬州,眼看就要到瓜州收费站,谁知就在还有一公里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故发生了。“砰!”一声

巨响,槽罐车撞上了前面一辆小型吊车,在惯性作用下,槽罐车侧翻,尾部重重地撞上了高速右

侧的护栏,护栏严重变形。由于惯性巨大,槽罐车并没有因此停下来,横着向前滑行了好长一段

距离。滑行过程中,车里燃油发生泄漏,引燃了车后轮胎,并烧到了驾驶室。

事故发生后,槽罐车的驾驶员李师傅很快就从驾驶室里跑了出来,当他惊恐地拍打自己腿上的火时,突然想到押运员还被困在里面,李师傅又冲回现场,用尽全力将同伴从副驾驶位置上拉了出来,并帮他把身上的火扑灭。之后两人被紧急送往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救治。押运员烧伤面积达60%,幸好驾驶员无大碍。不过,由于受到撞击,罐体上出现两个漏洞,液氧大量泄漏,为了排

除险情,扬州各部门现场排氧,26吨液氧全部放空。

事故处理:下午4 点左右,记者在现场看到,槽罐车罐体前后部位都发生了泄漏,白色的“烟”

不断冒出。据介绍,经过20 分钟左右的扑救,明火被基本控制,不过由于油箱温度过高,还是

发生了爆炸,所幸有惊无险。火控制住了,但液体一直在泄漏。为了排除险情,消防员分别对前

后两个漏洞进行强制堵漏,并将随身携带的衣服一并用上,覆盖在漏洞处。

该槽罐车厂家派出的工程师赶到了现场,大家现场研究决定,先现场将罐体的液氧放掉,然

后再对罐体实施转移。但排放液氧是有条件的,就是方圆500米范围内的车辆发动机必须熄火,否则会造成液氧爆炸等危险事件发生。情况紧急,在交警部门的配合下,现场方圆500 米范围

内的所有车辆发动机全部熄火。厂方工程师见安全措施到位后,立即戴着面罩来到罐体尾部,把

阀门打开,只见一股白色液体笔直从尾部冒了出来,喷到高速下面的绿化带中。在排液的过程中,

消防员同时出动水枪,从各个角度对液体进行稀释,防止出现意外。晚上12 点现场险情才完全

解除。记者从医院了解到,驾驶员没有什么大碍,押运员被烧伤,面积达60%,另有两处骨折,

尚未脱离生命危险。

排液现场

2调压站氧气阀门更换时发生燃爆事故

事故经过:

4月14日上午10时左右, 安徽省某公司机动科组织有关人员(总调度、机动科长、仪表负责人、生产维修工人)共8人进入调压站进行气动调节阀更换作业。作业人员首先关闭了管线两端阀门隔断气源,然后松开气动调节阀法兰螺栓,在松螺栓过程中发现进气阀门没有关紧,仍有漏气现象,又用F型扳手关闭进气阀门。在漏气情况消除后,

作业人员拆卸掉故障气动调节阀,换上经脱脂处理的新气动调节阀,安装仪表电源线和气动调节阀控制汽

缸管线,并用万用表测量。上述工作完毕,制氧工艺主管张某接到在场的调度长批准令,到防爆墙后边,开启气动调压阀约2~3s后,就听到一声沉闷巨响,从防爆墙另一侧的前后喷出大火。张某想转身关阀,受大火所阻,即快速跑向制氧车间,边叫人灭火,边关停氧压机以

切断事故现场的氧气,阻止火势扩大。后张某又想起氧气来源于氧气罐,便爬上球罐关阀,这才切断了事故现场氧气源。至此,火势终于被控制住。

事后,通过爆炸现场勘察发现,调压站内的氧气管道被完全烧毁, 旁路管道的上内部没有燃烧痕迹,证明管道被炸开。事故现场作业人员共有8人,其中7人死亡(3人当场死亡,4人经医院抢救无效后死亡)。事故发生时另有1人在调压站氮气间,与氧气间中间有防火墙阻隔,没有受到伤害。

事后经调查,该调压管线的气动调节阀经常发生阀芯内漏故障,投产以来至少已更换过3次气动调节阀。

事故原因

“4?14”氧气管道爆炸事故发生后,根据爆炸时出现的放热性、快速性特点,事故调查组确认这是一起化学性爆炸事故。另据“加压的可燃物质泄漏时形成喷射流,并在泄漏裂口处被点燃,瞬间产生了喷射火”等现象,调查人员认为,燃烧、爆炸、喷射火是这次事故的主要特点,喷射火又是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和管道、阀门烧熔的重要因

素。

燃烧爆炸的3个基本要素是助燃剂、燃烧物质、点燃能量。在3个基本要素中,缺少任何1个要素都不会引发燃烧爆炸。

①助燃剂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在生产环境中,一般化工检修规定,控制氧含量在17%~23%,既要防止缺氧,又要防止富氧,两种状况均能导致事故。此次事故完全具备富氧状态条件。拆卸气动调节阀,管内原存的余气被释放至大气;在检修过程中,发现阀门未关死,有氧气逸出;在用氧气试漏时,没有证据表明气动调节阀法兰密封可靠,因此,有氧气泄漏的可能性;爆炸时检修管线内部必然存在氧气。可见,在检修过程中,有发生富氧状态的环境和条件。查证管道检修试压时的当班记录,事故发生前氧气球罐和输送管道内存有2.5MPa,99.0%~99.5%的氧气,当天试压时通过氧气管道压力最低1.3MPa,最高可能达到1.8MPa;气流速度大于15m/s。

②可燃物质

在浓度较高的氧气环境中,人体、衣物、金属都会成为还原剂,与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就是说,人体、衣物、金属在富氧状态下成为可燃物。

更换的气动调节阀虽然经过脱脂清洗,但没有按照有关安全规定进

行完全脱脂,比对同批进货的气动调节阀解体检查发现,其内部存有大量油脂。作业人员除脂过程只是用棉纱蘸少量四氯化碳擦洗外部可擦部位,没有解体浸泡、清洗,领用的500ml清洗剂仅用了75ml,脱脂方法和脱脂剂消耗量不能达到完全脱脂的要求,具有存有油脂的可能性。另外,作业者的工具、衣物、手套也可能沾有油污(脂)。因此,在作业环境中,有发生爆炸的可燃物质条件。

③激发能量

从事故现场看,有多种造成爆炸燃烧的激发能量条件:作业人员衣着化纤衣物导致的静电;使用非防爆型工具;采用非防爆型照明;在一定的压力、温度条件下,纯氧能与油脂反应,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会引起油脂自燃;作业者打开进气阀用氧气试漏,气体绝热压缩导致的温度上升;操作阀门时开阀速度过快,高速气流与管件、阀门摩擦产生静电等都可能成为燃爆的激发能量。

事故原因分析推断

燃烧爆炸的3个基本因素都已满足,燃烧爆炸很难避免。从事故后掌握的情况进行分析推断,事故的发生过程是由于管道内部纯氧状态下或在泄漏形成管道外部空间呈富氧状态,遇到激发能量后,引起激烈的化学反应(燃烧、爆炸),爆炸后造成大量氧气喷出,反应释放出大量热能,喷射火喷射的高温致使钢管熔化和燃烧反应更加激烈,导致整根管线被毁和人员伤亡。由此可以认定,新更换气动调节阀脱脂不完全是事故的直接原因,违章使用氧气试漏是导致发生爆炸的另

一重要原因。

3、氧压机汽缸燃爆事故

①事故经过2010年5月27日中午11:45分左右,操作工正在机房现场做记录,刚走到9号氧压机附近时,看到该氧压机(公司编号14号氧压机,下称14号氧压机)二级密封函冒烟,随即喷出火花,操作工立即停机,同时关闭进出口阀门。此时中控室操作人员发现中压氧气管路压力异常,14号氧压机着火,就将2台中压氧压机全部停掉,由于操作人员处置妥当,减少了事故

的损失。据操作左右。人员讲述,当时三级排气压力是7MPa②事故原因2.1 通过现场调查,二级气缸内壁燃烧比较严重,活塞头上部压紧螺母烧损,皮碗间隔圈都有不同程度的烧损,多个皮碗烧损,但还有部分残留,并没有全部烧掉。活塞杆上部烧了一个坑,密封函填料也没有全部烧毁,还有部分残留,二级排气阀门和阀门压盖都全部烧掉,二级进气阀门烧坏。氧压机回气管上的膨胀节烧穿。从各零件的燃烧痕迹来分析,最初着火点应该是二级气缸二级排气阀门烧毁造成二级排气燃烧后随着气流将二级的排气阀门和阀门压盖全部烧掉,上部,

管路内的氧气倒回。由于燃烧温度很高,活塞头烧损,氧气泄漏下冲,烧掉活塞杆和密封函,再跑到回气管路将回气管的膨胀节烧穿(膨胀节的管壁比较薄)。2.2 通过询问现场检修人员和查阅设备检修记录,14号氧压机二级皮碗检修的时间是2010年5月4日,至燃烧时已经运行了23天,实际的运行时间为165小时。2010年5月10日检查过二级的进排气阀门,更换了进气阀片,检修后至燃烧时实际的运行时间为125小时,询问检修人员,排除零部件脱脂不干净的可能性。符合正常的检修程序,因此,其对检修工程详细的介绍了一遍,2.3 分析造成氧压机可能燃烧的原因:是铁锈类的机械杂质进入气缸,与气缸壁摩擦引起的。机械杂质的来源有如下几条渠道:2.4 该机进口没有设置过滤器,气源来自中压氧压机,有可能是管道内的铁锈,由氧气流带入二级气缸内,撞击摩擦造成二级气缸燃烧。2.5 查看仓库内的氧压机阀座、升高限制器、阀片等氧压机备件,发现有的备件圆周加工口上存在有飞边(毛刺)的情况。公司原先也没有特别注意这一类情况,因此,有可能是阀门或者其他新安装的配件飞边没有去除,经过长时间的运行,飞边脱落掉到二级气缸内,撞击摩擦引起二级气缸燃烧。2.6 使用中曾发现二级进气阀弹簧经长时间使用,发现过断裂,也有可能是弹簧的部分断件掉到气缸内,撞击产生火花,造成二级气缸燃烧事故。2.7 该机的回气管与平衡腔相通,平衡腔内的铁锈跑到气缸内,碰撞摩擦发生二级气缸燃烧。因为14号氧压机不经常开,而12号和13号氧压机开机的时间长,由于回气管路是连在一起的(回气的气流还是比较大),当11号和12号氧压机开机的时候,回气的气流就将管道内的铁锈等吹过来,由于在14号氧压机的边上就是一个向上的弯头,铁锈必将积存在这个位置,由于操作人员都习惯不关氧压机的回气阀门,在14号氧压机停机的阶段,管道内的铁锈就有可能被其他两台氧压机的回气气流吹到14号氧压机平衡腔或者气缸内部,氧气皮碗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磨损,在皮碗与气缸壁间就会有间隙,因此,有可能使铁锈跑到气缸上部。? ? 综上分析,机械杂质在氧气流冲击摩擦下,可产生高达3000伏的静电,杂质间放电产生的高温引

起的燃烧是事故发生的原因。③预防措施3.1 对该设备前的管道系统全部拆除进行彻底的吹扫,并在氧压机进口增设不锈钢外壳和内置20目铜丝网的过滤器,以保证管道中的机械杂质不会跑到氧压机内而发生事故。3.2 通过事故分析,对制造厂发来的新备件要逐个检查,设备维保人员对新装的配件都必须彻底的去除飞边(毛刺)后,才能装上机器。3.3 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查氧压机进排气阀门并做好记录,发现阀门弹簧变形应及时更换。对氧压机的平衡腔

进行彻底清洗,清除腔内残留的铸件铁砂和铁锈。3.4

3.5 将设备的回气管改成不锈钢管,并修改操作规程,明确操作人员在该机停车时应将回气管道阀门必须关好。3.6 将公司同类型氧压机的进口阀门全部从氧压机上部改至地面,方便员工的操作。老进口阀门都在氧压机的上部,发生异常事件时,员工关闭阀门不方便。另外阀门在设备的

正上方,人员在应急处置事故时,容易发生伤害事故。同类型的每台氧压机出口加装止回阀,

防止出口管道系统的氧气倒回到设备内。3.7

3.8 在氧气进口总管上设置紧急切断阀,保证发生事故时能迅速的切断气源,该按钮与原先安装

的设备停机的紧急切断阀安装在同一按钮中,按下一个按钮同时切断设备电源和气源。3.9 编制

针对性的事故应急预案,从本次的事故应急措施来看,操作工经验丰富,处理还是比较妥当。为

了规范处理此类事故的程序,需要编制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演练,使新员

工在发生类似问题时能迅速、准确的操作,减少事故的损失。④结束语

氧压机是氧气充装的关键设备,由于高压氧具有的特性,决定氧气生产中容易发生事故,虽然我

们对氧压机的改造十分重视,已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如多级压缩,不锈钢进气管等,但改造

中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通过此次事故教训,使得公司对该型号氧压机的改造、运行有了进一步

的认识。通过事故整改,也进一步提高了氧压机的运行安全。

4、1000 m3/ h 空分设备喷砂事故分析

①事故经过及现象

川威集团威远钢铁有限公司动力厂制氧车间的

1000 m/ h 空分设备( 4空分设备) 采用全精馏无氢制氩、外压缩流程。2010 # 3年4 月14 日, 4空分设备精氩中氧含量逐渐缓慢上升, 经过两天时间( 14、#

15 日) 的工艺调试, 精氩中氧含量依然不合格。因此推断设备可能

存在内漏( 如蒸发器内漏使液空漏入粗氩中) 。4 月16 日, 冷箱顶部焊口结霜,

用测氧仪测量结霜处, 显示氧含量较高。分析认为冷箱内珠光砂下沉, 粗氩管道发生泄漏。4 月19 日, 根据制定的4空分设备扒砂检修方案, 做好扒#

砂技术方案、安全、物资、防喷砂设置、人员分工等准备工作, 对扒砂的开孔位置做了明确要求: 先从35 m 高平台开孔卸砂( 准备2010年在35 m 高平台处新安装导砂管和卸砂孔) , 然后依次向下开孔卸砂。

4 月20 日11: 00 停运4空分设备, 11: 30开始排放冷箱内液体, 21:

00 排#

液结束, 21: 15送气对冷箱内加温吹扫, 在加温过程中, 打开顶部人孔释放。4 月22 日, 冷箱顶部氧含量超标, 因此35 m 高平台不能动火焊接卸砂孔和安装楼梯平台上的导砂管。14: 30 打开二楼平台电控室侧卸砂孔卸砂;

17: 00 打开二楼分子筛吸附器侧卸砂孔卸砂, 但由于天气热且氧含量超标,

卸放一部分砂后只好关闭此卸砂孔; 20: 00 35 m 高平台处冷箱内的氧含量符合要求, 开始动火焊接导砂管和卸砂孔; 22: 00 开始从35 m 高平台卸砂。4 月23 日08: 50, 珠光砂已整体下沉一块半塔板的高度, 卸砂情况较好。:

现场临时决定09: 10, 照此速度很难按计划完成扒砂任务。, 但卸砂缓慢.

在一楼打开2 个人孔卸砂。09: 50, 停止35 m高平台和二楼平台两处卸砂孔卸砂; 10: 10, 开始从一楼分子筛吸附器侧和电控室侧的2 个人孔卸

砂。10: 37, 突然冷箱内发出一声巨响, 同时打开的所有人孔大量喷砂。当时打开的人孔有: 冷箱顶部60 m 高处2 个人孔, 35 m 高处1 个人孔, 主换热器顶部15 m 处2 个人孔, 二楼平台2 个人孔,一楼2 个人孔。冷箱周围一片雾海, 顶部珠光砂飘了几十米远。全部施工人员在漫天的珠光砂尘中摸索着逃生。喷砂结束后, 立即清点施工人数, 无人员伤亡。

②破坏情况

( 1) 冷箱外壳焊缝崩裂, 裂口集中在10~ 35m高的那一段, 最大鼓

出量为660 mm, 冷箱严重变形;

( 2) 13 t 重的粗氩ò塔支架脱落悬空;

( 3) 所有塔体倾斜;

( 4) 大量管道变形, 多处管道断裂或有裂口;

( 5) 大量支架和拉杆断裂;

( 6) 怀疑冷箱内容器有多处已侵入珠光砂;

( 7) 提升机轨道严重变形。

③对受损设备的处理情况

4 月27 日-

5 月24 日, 完成对4空分设备冷箱塔壳的修复、加固, 以及对#

提升机支架、轨道的修复和更换处理。5 月2 日- 5 月24 日, 完成对冷箱内的所有设备、管道、容器及支架的修复。5 月24 日- 5 月28日, 开始装填珠光砂。5 月28 日14: 25, 启动空压机; 5 月29 日, 启动膨胀机; 5月31 日08: 30, 4空分设备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氧气。

#

④事故原因分析

漏液原因分析411

( 1) 冷箱密封气源设计不合理。密封气源由中压空气经减压得到,

可多处使用, 且一直未设置压力监视。经测试, 密封气源的压力在012 MPa 左右。而其他机组密封气为低压氮气, 压力不超过20 kPa。可见, 冷箱密封气压力过高, 最终从里往外将38 m 处冷箱密封气管道击穿。

( 2) 带压密封气搅动珠光砂, 使其冲击或摩擦正上方约800 mm 间距的粗氩管道, 粗氩管道从外往里被磨穿, 粗氩外漏。

( 3) 少量液氩外漏进入珠光砂, 低温粗氩使冷箱密封气部分液化。( 4) 珠光砂吸收液氩和液空后重量急剧增加,使附近一悬臂空气管

道下塌,

将下部接口拉裂, 裂口处直接外漏气液夹带的液空, 使漏液情况恶化。

412 喷砂事故原因分析

41211 珠光砂内含有低温液体

发现漏液后, 为了尽量减少对生产的影响,4空分设备还运行了5 天多, 运#

行时间越长珠光砂吸收的液体量越多, 甚至大量凝结成团, 35 m高处冷箱塔壳被冻裂。

41212 扒砂前冷箱内珠光砂加温不彻底

因为大量漏液, 而且时间较长, 珠光砂已凝结成团, 很难彻底加温。虽然加温时间很长, 但珠光砂中的液体仍无法汽化。

41213 扒砂方法不当, 且过快

4 月22 日, 从3

5 m 高处卸砂孔缓慢扒砂, 方法很正确。4 月23 日, 因要加快进度, 现场临时改变扒砂方案, 全开冷箱底部2 个人孔从两侧同时排砂, 珠光砂从顶部到底部贯穿流动, 排放速度很快, 使

外界空气快速、大量珠, 与含有低温液体的珠光砂形成强对流换热, 地从底部人孔进入冷箱内.

光砂中的液体急剧汽化膨胀, 最终导致了喷砂事故的发生。

41214 冷箱结构设计存在缺陷

冷箱内没有珠光砂密封气压力监控点和足够大的卸压装置, 冷箱内

密封气源管道配置不合理。

41215 安全监督不到位

第一, 当施工人员临时改变扒砂方案时, 安全监督人员没有及时制止; 第二, 安全意识不强, 当施工进度与安全发生冲突时, 错误地

将施工进度摆在第一。

⑤防范措施

( 1) 对冷箱内密封气源进行改造: 将中压空气改为低压污氮( < 20 kPa) ,

并安装压力监测仪,以便监控密封气源压力; 同时在珠光砂层也安装了压力监控仪, 便于监控冷箱内珠光砂层的压力。

( 2) 在冷箱上加装了5 个安全防爆孔。

( 3) 在冷箱内部密封气源管道上缠绕不锈钢滤网, 防止珠光砂进入管道。

( 4) 一旦冷箱内设备或管道发生泄漏, 要及时排空塔釜及容器内

液体, 及时打开冷箱顶部所有人孔盖板及主换热器中呼吸阀。

( 5) 当冷箱内存在管路泄漏时, 为了防止珠光砂从漏点侵入, 对漏点部分进行隔离, 或切断管路, 并通入少量干燥气源进行低压保压。( 6) 出现漏液现象后, 对珠光砂的加温一定要缓慢、彻底, 不留死角。冷箱内的珠光砂应在空分设备停车加温的同时加温、干燥, 然后检测冷箱内气体的氧含量, 若氧含量超过18% , 应继续加温、干燥。

( 7) 扒砂前, 若发现冷箱内存在漏液现象, 应打开冷箱顶部人孔、呼吸阀随后逐渐加, 先静置一段时间作为压力释放口。, 以及主换热器上的呼吸阀.

大加温气量, 让留存的液体全部汽化。

( 8) 空分设备初期扒砂, 应从冷箱中上部开始, 严禁直接打开底部的人孔扒砂。4空分设备在35 m 高平台、15 m 高平台、9 m 高平台分别设置了卸#

砂孔及相应卸砂装置, 应从上向下扒砂。

( 9) 扒砂时冷箱四周应保持畅通, 至少保持两个安全逃生通道。( 10) 扒砂工作人员进入现场前, 要进行安全教育和逃生应急安全培训, 并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对眼、鼻、口进行有效保护, 扒砂前还应清点施工人数, 并进行发生喷砂事故时的逃生演练。

( 11) 扒砂时应有专职安全员和施工负责人在现场监督并组织协调, 施工人员不能随意改变扒砂方案, 专职安全员应起到监督作用。在扒砂过程中, 如果出现珠光砂流淌较快、流量较大, 扒砂人员应迅速撤离现场, 防止人员伤亡事故发生。

⑥结束语

4空分设备扒砂过程中发生了喷砂事故, 造成了冷箱内设备及管路严重损#

坏, 检修被迫延后40 多天。希望同行能从此次事故中吸取教训, 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并严格按照安全规程操作, 杜绝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5、珠光砂沙暴事故现场

2012年10月珠光砂沙暴:有五十多个扒砂人员在空分塔的南边等候扒砂,机修人员把下部扒砂口打开以后,没有很好的控制砂流,一开始听到空分塔内有轻微咕咚的声音,接着就是看到空分塔在抖动,接着就是踏板变形,接着就是沉闷的咕咚声,伴随着塔板扭曲变形,在那一瞬间感觉空分塔就是像“塑料容器”一样,不断无规则地“鼓肚”,结果造成空分塔的北边十七米处爆开,有半分钟天空一片漆黑,感觉到世界末日来临,真真切切地感觉.

。。到死亡前的绝亡。。。。喷砂至主厂房顶大量珠光砂(有一人那么深)把主厂房上部窗户打掉在。。主厂房,主厂房大量进入珠光砂。。厂房内珠光砂分子筛处珠光砂

冷箱爆炸口

6、空冷塔液位计伴热带着火

2012年10月26日20点突然发现空冷塔下部靠近液位计处着火,发现人几此时中控室几时通知中控室并就近从空压机房取来手提式灭

火器进行灭火,

人也分别提来灭火器帮助,由于火势并不大所以很快即被扑灭了。检查发现是水冷塔液位远传信号测点包裹得伴热带老化短路着火并引

燃保温材料和胶带。水冷塔就在中控室旁边且着火时正值巡检员外出巡检,所以能及时发现。虽然水冷塔附近没有什么其他可燃物,如果没有及时发现也不会更严重的发展,但是在空分车间出现这样的事故

是值得警惕的,因为目前伴热带在流程中的很多地方都有使用。7、液氮槽车事故

5月26日凌晨5时35分许,位于浙江松阳县大马公路往古市段一辆氮罐车与电瓶车相撞后冲破防护栏侧翻入田里,方圆五六百米内白茫茫一片,现场能见度极低,而且气温降至零下40余度,地面和槽罐车已经结起了一层厚厚的冰霜。事故造成了两车的4人均死亡,同时氮罐车上的液氮泄漏,致事故现场气温骤降至零下40多度,救援人员紧急疏散了周边200余名村民。

8、某制氧厂事故现场勘察报告

2013年3月22日下午14点零5分,某制氧厂发生一起爆炸事故,造成2人死亡。接到

报告后,安监局监察支队立即赶到现场,与16点30分赶到现场,并初步记录现场情况,由于现场主观上泄漏,事故现存在安全隐患,无法组织深入现场勘察。对此市政府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清理,抢险工作。4月10日现场清理工作基本结束。对现场进行清理抢险过程中,安监组织相关人员、专家分别于3月22日、3月26日、4月7日、4月10日对事故现场进行了四次勘察。

事故原因:

原因一是操作时开阀速度过快,产生激发能源。二是阀杆含油。最后导致液.

氧泵燃爆。第二部分:行业安全知识问答。空分行业安全注意事项10一1、?空分设备在停车排放低温液体时,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答:空分设备中的液氧、液空的氧含量高,在空气中蒸发后会造成局部范

围氧浓度提高,如果遇到火种,有发生燃烧、爆炸的危险。某化肥厂曾由于将大量液氧排到地沟中,又遇到电焊火花而发生爆炸伤人事故。因此,严禁将液体随意排放到地沟中,应通过管道排至液体蒸发罐或专门的耐低温金属制的排放坑内。排放坑应经常保持清洁,严禁有

有机物或油脂积存。在排放液体时,周围严禁动火。低温液体与皮肤接触,将造成严重冻伤。轻则皮肤形成水泡、红肿,疼痛;重则将冻坏内部组织和骨关节。如果落入眼内,将造成眼损伤。因此,在排放液体时要避免用手直接接触液体,必要时应戴上干燥的棉手套和防护眼镜。万一碰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温水(45℃以下)冲洗。

2、制氧机哪些部位最容易发生爆炸?

答:制氧机爆炸的部位在某种程度上与空分设备的型式有关。在高、中压、双压流程中,发生爆炸的可能性相对较多;生产液氧的装置,主冷未发生过爆炸,而气氧装置的主冷却是爆炸的中心部位。爆炸破坏的程度与爆炸力有关,微弱的爆炸可能只破坏个别的管子,甚至未被操作人员所察觉。冷凝蒸发器的爆炸部位,随其结构型式不同而

有所不同。一般易发生在液氧面分界处,以及个别液氧流动不畅的通道,也有发生在下部管板处或上顶盖处。对辅助冷凝蒸发器,爆炸易发生在液氧接近蒸发完毕的下部。据统计,除冷凝蒸发器外,在其

他部位也发生过爆炸。计有:下塔液空进口下部;液空吸附器;上塔液空进口处的塔板;液氧排放管;液氧泵;切换式换热器冷端

的氧通道;辅助冷凝蒸发器后的乙炔分离器等。不论在哪个部位爆炸,其原因均有液氧(或富氧液空)的存在,并在蒸发过程中造成危险物的浓缩、积聚或沉淀,组成了爆炸性混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促使发

生爆炸。

3、在检查压力管道时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答:对带压管道,在生产过程中最易发生的问题是,在联接法兰处发生泄漏。一旦发现泄漏,切忌在带压情况下去拧紧螺栓。因为在运转过程中产生泄漏是有一定的原因的,例如垫片损坏、管道受到热应力等。这时,单靠拧螺栓不能解决问题,往往因泄漏未消除而使劲拧螺栓,直至螺栓拧断,管内高压气体喷出,造成伤人事故。已有几个厂发生过因带压拧螺栓而发生螺栓断裂,法兰盘飞出的伤亡事故教训。因此,必须严格遵守不准带压拧螺栓的规定,不能为了抢时间,赶任务而抱有侥幸心理,违反操作规程。

4、在检修空分设备进行动火焊接时应注意什么间题?

答:当制氧机停车检修,需要动火进行焊接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1)制氧机生产车间如需要动明火,应得到上级的批准,并化验现场周围的氧浓度,加强消防措施。当焊接场所的氧浓度高于23%时,不能进行焊接。对氧浓度低于19%时要防止窒息事故; 2)对有气压的容器,在未卸压前不能进行烧焊;

3)对未经彻底加温的低温容器,不许动火修理,以免产生过大的热应力或无法保证焊接质量。严重时,如有液氧、气氧泄出,还可能引起火灾; 4)动火的全过程要有安全员在场监护。

5、在接触氧气时应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答: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嗅、无味的气体。它是一种助燃剂。它与可燃性气体(乙炔、甲烷等)以一定比例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当空气中氧浓度增到25%时,已能激起活泼的燃烧反应;氧浓度到达27%时,有个火星就能发展到活泼的火焰。所以在氧气车间和制氧装置周

围要严禁烟火。当衣服被

氧气饱和时,遇到明火即迅速燃烧。特别是沾染油脂的衣服.遇氧可能自燃。因此,被氧气饱和的衣服应立即到室外通风稀释。同时,制氧机操作工或接触氧气、液氧的人不准抹头油。

6、在接触氮气时应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答:氮气为无色、无味、无嗅的惰性气体。它本身对人体无甚危害,但空气中氮含量增高时,就减少了其中的氧含量,使人呼吸困难。若吸入纯氮气时,会因严重缺氧而窒息以致死亡。为了避免车间内空气中氮含量增多,不得将空分设备内分离出来的氮气排放于室内。在有大量氮气存在时,应戴氧呼吸器。检修充氮设备、容器和管道时,需先用空气置换,分析氧含量合格后方允许作业。在检修时,应有人监护,对氮气阀门严加看管,以防误开阀门而发生人身事故。

7、噪声对人体有何危害.如何消除噪声?

答:噪声是包含多种音调成分的无规律的复合声,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损伤听觉。声音的强度以“分贝”(dB)为计量单位。如果长期在100dB以上的噪声条件下工作(对高频噪声为80~90dB),就能造成听觉损伤。噪声对人体的神经及心血管系统也能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目前规定在工作场所允许的噪声不应超过90dB。氧气站的噪声主要来自高速运转的压缩机和气体排放口。噪声的频谱特性与压缩机的种类和转速、管道的布置、阀门的结构型式和开启度、气体排放的压力及流速等因素有关。降低噪声的方法,一种是通过吸音材料(玻璃棉、泡沫塑料和微孔吸音砖等)吸音,它对频率高的噪声有显着的消音作用;另一种是干涉、变更声音的传播方向,它对低频噪声较为有效。

目前,在气体排放口均设置有消声器或消音坑。对螺杆压缩机,在吸、排气口也装有消声器。为了降低操作现场的噪声强度,对透平空压机的.

管路可包以隔音材料,或对整个压缩机加以隔音罩,或单独设置空压机的隔音操作控制室,通过双层玻璃观察运转情况,定期到机器间进行巡回检查。

8、制氧车间遇到火灾应如何抢救?

答:造成火灾的原因很多,有油类起火、电气设备起火等。氧气车间存在着大量的助燃物(氧气和液氧),具有更大的危险性。灭火的用具有灭火器、砂子、水、氮气等。对不同的着火方式,应采用不同的灭火设备。首先应分清对象,不可随便乱用,以免造成危险。当密度

比水小,且不溶于水的液体或油类着火时,若用水去灭火,则会使着火地区更加扩大。应该用砂子、蒸汽或泡沫灭火器去扑灭,或者用隔断空气的办法使其熄灭。电气设备着火时,不可用泡沫灭火器,也

不可用水去灭火,而需用四氯化碳灭火器。因为水和泡沫都具有导电性,很可能造成救火者触电。电线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然后用砂子去扑灭。一般固体着火时,可用砂子或水去扑灭。氧气管道着火时,则首先要切断气源。身着衣服着火,不得扑打,应该用救火毯

子将身体裹住,在地上往返滚动。在车间危险的部位,可预先准备些氮气瓶或设置氮气管路,以供灭火用。

9、在接触电器设备时应注意呢些事项?

答:使用电器设备时,主要的危险是发生电击和电伤。所谓电击,就是在电流通过人身体时能使全身受害;仅使人体局部受伤时称为电伤。

最危险的是电击。电流对人的伤害是:烧伤人体,破坏机体组织,引起血液及其他有机物质的电解和刺激神经系统等。电流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的电流强度、作用时间及人体本身的情况等因素有关。事实证明,通过人体的电流在0.05A以上时就要发生危险;0.1A 以上时可以致人死亡。触电的时间愈人时,人就不易脱离电源。0.015A长,危险程度愈大。若触电时的电流在.

体有一定的电阻,尤其是皮肤的电阻较大。在每1cm2的接触面上的电阻约在1000~180000Ω之间。在皮肤潮湿时电阻会显着降低。如果电阻越小,在一定的电压下通过的电流就越大,危险性也就越大。一般地说,当电压在45V以下时,电流即使通过人体也是安全的。因此,安全电压(例如安全灯)应在45V以下。发生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有: 1)在已损坏的设备(例如电动机、导线、电气开关等)上作业;

2)接触带电的裸线或破旧的导线; 3)没有接地装置或接地装置不良;

4)缺乏必要的防护用具。安全使用电气设备,除要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程外,还应注意下列基本安全知识: 1)电线外面的绝缘如有破损,不得将就使用,必须将绝缘包好; 2)要经常检查各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是否脱开; 3)推、拉电气开关的动作要迅速,脸部应闪开,并应戴好必要的防护用具; 4)检查电动机外壳温度时,宜用手背接触外壳,不可用手掌接触,以免被电吸住而脱离不开; 5)不熟悉电气设备的人员不可乱动或擅自修理设备; 6)清理电器设备时,不得用水冲洗或用湿布擦拭;7)在电气开关前应放置一块10mm厚的橡皮绝缘板。

10、为何对制氧工要求穿棉织物的工作服?

答:制氧工如同其他工种的工人一样,在生产时必须穿工作服。但是,对制氧工更有特殊的要求:只能穿棉织物的工作服。这是为什么呢?由于在氧气生产现场免不了与高浓度氧气接触,这是从生产安全的角度规定的。因为 1)化纤织物在摩擦时会产生静电,容易产生火花。在穿、脱化纤织物的服装时,产生的静电位可达几千伏甚至一万多伏。当衣服充满氧气时是十分危险的。例如当空气中含氧量增加到30%时,化纤织物只需3s的时间就能起燃。 2)当达到一定的温度时,化纤织物便开始软化。当温度超过200℃时,就会熔融而呈黏流态。当发生燃烧、爆炸事故时,化纤织物可能因高温的作用而粘.

附在皮肤上无法脱下,将造成严重伤害。棉织物工作服则没有上述的缺点,所以,从安全的观点,对制氧工的工作服应有专门的要求。同时,制氧工自己也不要穿化纤织物的内衣。

二、空分行业燃烧爆炸机理

1、高压氧气管道的燃爆

①发生原因:

高压氧气管道一般都采用钢管。但是在阀门的操作过程中,屡次发生过管道本身的燃烧引起高压氧气喷出的事故。这种事故不是单纯的气体喷出事故,而是输送高压氧气的钢管或阀门,由于在里面的高压氧介质中被点火烯烧,使管壁空孔,喷出高压气体的事故,其直接原因是基于铁和氧之间的化学反应,是一种金属火灾,Fe+(3/4)Fe2O3+97.6kcal/mol每十克铁的发热量为1.74kcal/g,每克铁所需要的氧气量为0.3L/g。在氧气介绍中,如果要烯烧金属,先把金属

加热到一定的燃点温度以上。在常压下,钢的燃点为1290℃,约10g 的铁块燃点为930℃,约200目的铁粉是315℃。不管这样,在常压下氧气中的铁的烯点呈粉状时比较低,呈块状时燃点高。如果把氧气压力提高到3MPa时,燃点温度还要降低几十度乃至100℃左右。铁在氧气中一旦被燃烧起来,它的烯烧热是非常大的,需要的氧气比铁的体积多2360倍。在连续不断地供给氧气的条件下,可使燃烧持续下去。由于这个原因,在氧气管上发生燃烧事故时,管路的燃烧方向是向着提供氧气的方向烧去。也就是向着与氧气流相反的方向传播。因此只要关闭管路的总阀门,切断氧气的供应,就很容易消灭铁的燃烧。

②防止措施:

为了防止氧气管道的燃烧事故。必须考虑如下几方面的措施:(1)在高压氧气管道的内壁、阀门、接头等的表面,应平滑无突起部位,且对管内气流不会造成死角。

(2)衬垫(特别是纤维)严禁使用可燃物材料。

(3)氧气管道要尽量采用直管,少用弯头,以便磨损。生成危险的铁粒子,且因赤热粒子的冲撞,有可能引起着火的危险。

(4)管内无油或不许管内残留洗涤剂。

(5)要尽力排除管道内的锈垢和吸附剂粒子。氧气中带有水分能够促进产生锈垢,因此还要除掉管内的水分。要求通过十分干燥的氧气,此时不许通过潮湿氧气,这是为了避免在通过潮湿氧气后又通过干燥氧气,会生成锈垢脱落,招来祸根。

铜陵市4.4氧气压力管道重大燃爆事故案例

铜陵市4.14氧气压力管道重大燃爆事故案例 一、事故概况: 2005年4月14日,铜陵市金港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制氧车间调压站发生重大燃爆事故,正在现场检修作业 的8名工作人员中,3人死亡,4人重伤(数月后4名伤员医治无效,全部死亡)。 事故发生后,铜陵市政府立即启动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市政府分管领导和各相关部门迅速赶赴现场组织救 援和善后处理工作。省政府领导、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对事故处理做出指示,市政府主要领导去医院看 望伤员。省安监局、质监局分别派员赶赴现场指导救治、善后和事故调查工作。 铜陵市政府立即采取了七个措施: 1、成立分管副市长为指挥长的事故处置指挥部。 2、成立医疗抢救组,并连夜从安医大请来烧伤专家会诊。 3、成立善后处理组,全力做好伤亡亲属安抚和事故赔偿。 4、成立治安保卫组,保护事故现场和抢救秩序。 5、成立经贸、安监、质监、监察、检察、公安、劳动、工会等部门和有关制氧专家参加的事故调查组, 开展事故调查。 6、责令金港公司全面停产,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7、在全市开展以特种设备安全为重点的安全大检查工作。 二、事故发生过程 金港公司是铜陵市一家招商引资的民营企业,投资总额约1个亿,2004年4月投产,主要产品为钢材线材。该厂制氧车间采取空分制氧,为炼钢提供氧气,制氧机组为3800米3/时。生产的氧气送氧气球罐储存(V=187.4米3,P设=3.06Map,P工=2.5Mpa)。氧气通过管道从球罐输送至调压站,通过气动调节阀将压力调至1.3Mpa (炼钢需要氧气压力),然后通过管道输送至生产车间。 该调压管线的气动调节阀经常发生阀芯内漏故障,有时调压后的压力升至1.8Mpa,影响生产,投产以来 至少更换过3次气动调节阀。按照计划安排,4月14日上午,该公司有关人员(总调度、机动科长、仪表负责人、生产维修工人)8人进入调压站进行气动调节阀更换作业。首先关闭了管线两端阀门隔断气源,然后松气 动调节阀法兰螺栓,在松螺栓过程中发现进气阀门没有关紧仍有漏气,作业人员又用F型扳手关闭进气阀门, 在漏气情况消除后,作业人员拆卸掉故障气动调节阀,换上经脱脂处理的新气动调节阀,安装仪表电源线和气 动调节阀控制汽缸管线,并用万用表测量。在上述工作全部完成后,用氧气试漏,在打开进气阀后(打开1/3圈)的不到3秒的短暂时间,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从氧气调压间喷出火焰和浓烟,同时发出强烈的气流声。 现场一片火海,4名作业人员浑身带着火焰冲出现场。除1人幸免外,挤在氧气间不到4米2作业区域的7名 作业人员全部伤亡。其中3人死亡,4人烧伤。因氮气间的出气阀门处也喷出火焰,幸存者跑至氧气球罐上部

空分主冷事故

空分膨胀机工作原理?空分的一些事故分析及操作注意 2009年12月06日 :先容10000m3/h空分设备按计划进行检修,在打开底部两个人孔排珠光砂时发生了喷砂事故,造成1人死亡、1人受伤。阐发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范办法。 : 1事故经过及 征象四川威远钢铁有限公司动力厂制氧车间按照川威集团中修计划,在2007年1月24日15∶15召开了10000m3/h空分设备冷箱扒珠光砂的筹办会。随落伍行了扒砂前的筹办事情:拆掉喷射蒸发器到排液总管之间的管道(便于扒砂);顶部人孔全数大开;15m平台的 人孔紧固好并关闭珠 1、事故经过 1996年7月18日,哈尔滨气化厂空 分分厂当班人员听见一声闷响,接着主冷凝器(以下略称"主冷")液位全无、下塔液位上涨,氧、氮不及格,现场有少量珠光砂从冷箱里泄了出来。断定为主冷爆炸。后经主冷出产厂家切开主冷发明上塔塔板全数变型,主冷四个单位中有1个单位局部烧熔,爆炸切口有煤黑,另外1个单位发生轻细爆炸,下塔有一块塔板变型。 二、有关情况 该套空分设备1993年投入出产,产量和纯度都达到要求。该套设备是接纳全低压板式换热器净化流程,没液空、液氧吸附器。爆炸前工艺指标未发明异常,主冷液位控制在2500~2900mm,主冷处于全浸操作,当时气相色谱阐发仪带病运行,每周阐发1次。造气、净化、甲醇三个分厂距离空分较近,化验阐发碳氢化物超过标准3倍多,有电石气出现。 3、事故阐发 1.空气污染 空气分厂与造气、甲醇、净化分厂较近,这三个分厂不没事了排放对空分出产造成为了威吓。主冷液氧中碳氢化物超过标准时有发生。在爆炸前几天风向和气压都对空分出产不利,造成原料空气碳氢化物含量上涨。 2.碳氢化物在主冷中积累 碳氢化物经过液空吸附器和液氧吸附器吸附后,部门被排除,另外一部门在液氧中积聚,使其在液氧中液体浓度升高。电石气在液氧中局部浓缩而析出危险的固体电石气,吸附器倒换周期长,液氧泵时开时停,导致碳氢化物不能被实时排出,又未采纳大量排液手眼,导致

空分制氧事故案例

第一部分:行业事故案例 1、液氧槽车事故 事故经过:2011 年4 月24 日下午2 点35 分左右,扬溧高速上,一辆槽罐车正从镇江开往扬州,眼看就要到瓜州收费站,谁知就在还有一公里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故发生了。“砰!”一声 巨响,槽罐车撞上了前面一辆小型吊车,在惯性作用下,槽罐车侧翻,尾部重重地撞上了高速右 侧的护栏,护栏严重变形。由于惯性巨大,槽罐车并没有因此停下来,横着向前滑行了好长一段 距离。滑行过程中,车里燃油发生泄漏,引燃了车后轮胎,并烧到了驾驶室。 事故发生后,槽罐车的驾驶员李师傅很快就从驾驶室里跑了出来,当他惊恐地拍打自己腿上的火时,突然想到押运员还被困在里面,李师傅又冲回现场,用尽全力将同伴从副驾驶位置上拉了出来,并帮他把身上的火扑灭。之后两人被紧急送往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救治。押运员烧伤面积达60%,幸好驾驶员无大碍。不过,由于受到撞击,罐体上出现两个漏洞,液氧大量泄漏,为了排 除险情,扬州各部门现场排氧,26吨液氧全部放空。 事故处理:下午4 点左右,记者在现场看到,槽罐车罐体前后部位都发生了泄漏,白色的“烟” 不断冒出。据介绍,经过20 分钟左右的扑救,明火被基本控制,不过由于油箱温度过高,还是 发生了爆炸,所幸有惊无险。火控制住了,但液体一直在泄漏。为了排除险情,消防员分别对前 后两个漏洞进行强制堵漏,并将随身携带的衣服一并用上,覆盖在漏洞处。 该槽罐车厂家派出的工程师赶到了现场,大家现场研究决定,先现场将罐体的液氧放掉,然 后再对罐体实施转移。但排放液氧是有条件的,就是方圆500米范围内的车辆发动机必须熄火,否则会造成液氧爆炸等危险事件发生。情况紧急,在交警部门的配合下,现场方圆500 米范围 内的所有车辆发动机全部熄火。厂方工程师见安全措施到位后,立即戴着面罩来到罐体尾部,把 阀门打开,只见一股白色液体笔直从尾部冒了出来,喷到高速下面的绿化带中。在排液的过程中, 消防员同时出动水枪,从各个角度对液体进行稀释,防止出现意外。晚上12 点现场险情才完全 解除。记者从医院了解到,驾驶员没有什么大碍,押运员被烧伤,面积达60%,另有两处骨折, 尚未脱离生命危险。 排液现场 2调压站氧气阀门更换时发生燃爆事故 事故经过: 4月14日上午10时左右, 安徽省某公司机动科组织有关人员(总调度、机动科长、仪表负责人、生产维修工人)共8人进入调压站进行气动调节阀更换作业。作业人员首先关闭了管线两端阀门隔断气源,然后松开气动调节阀法兰螺栓,在松螺栓过程中发现进气阀门没有关紧,仍有漏气现象,又用F型扳手关闭进气阀门。在漏气情况消除后,

发生空分设备事故原因分析与管控措施

发生空分设备事故原因分析与管控措施 发生空分设备事故原因与管控措施 一、空分设备物理爆炸发生原因为: 1、存有低温液体的分馏塔内进入大量高温气体,低温液体急剧汽化,造成分馏塔内压力升高,安全阀卸压速度慢,空分塔发生变形破裂。 2、空分冷箱内存有低温液体的分馏塔外装满数千立方保温材料珠光砂,分馏塔发生漏液故障,珠光砂内就会存有大量低温液体,遇到高温气体,低温液体急剧蒸发,把空分冷箱撑破,珠光砂大量喷到周围,专业术语称为砂爆或液爆。 二、空分设备化学爆炸发生原因为: 1、1%液氧排放不及时,液氧中碳氢化合物积聚,达到超标,液氧中的总碳氢化合物,尤其是乙炔,会发生超标反应,造成化学爆炸。液氧中乙炔超过0.5PPm或者碳氢化合物总含量超过300PPm,就有可能发生自燃爆炸。 2、膨胀机密封气管道堵塞,膨胀机轴承润滑油经过油封渗入到空气侧,被膨胀空气带入上塔,造成上塔底部主冷液氧中总碳氢化合物含量超标。 3、分子筛后二氧化碳分析仪失灵,并且分子筛发生超

期使用,超温使用,再生不足,进入游离水,进油中毒等原因,不能完全吸附二氧化碳、总碳氢化合物等,碳氢化合物穿过分子筛进入分馏塔内,造成下塔底部液空和上塔底部主冷液氧总碳氢化合物含量超标。 4、对于自由端轴承在吸风管内的空压机来说,自由端轴承密封气管断开或堵塞,吸风管内产生的负压会把轴承内的、润滑油吸入空气中,造成分子筛中毒,空气中的总碳氢化合物会穿过分子筛,进入分馏塔内,造成下塔底部液空和上塔底部主冷液氧总碳氢化合物含量超标。 5、由于化工厂或化工车辆放散口在空压机吸风口附近放散杂环烃1#、杂环烃2#、粗酚、轻粗苯、硫磺、硫酸铵等化产气体,空气含有大量的总碳氢化合物。空压机吸入总碳氢化合物含量高的空气,会造成总碳氢化合物会穿过分子筛,进入分馏塔内,造成下塔底部液空和上塔底部主冷液氧总碳氢化合物含量超标。 三、针对以上各种危险因素,制氧应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1、操作空分塔进塔阀门必须缓慢,热空气进塔速度根据压力变化逐步调整。停车后,一定要将进主换热器阀门关闭。 2、发生塔内漏液故障后,应及时停车,打开塔顶装沙口卸冷箱压。漏液情况严重时,疏散周围人群,避免被珠光砂掩埋窒息。

空分装置的危险危害因素

空分装置的危险危害因素 工业上用空气分离装置(以下简称空分装置)来生产氧气、氮气、液氧、液氮和液氩。下面就来探讨一下空分装置的危险危害因素 一.火灾、爆炸危险 (一).火灾、化学性爆炸 1.氧气 ????氧气(含液氧),是该生产装置的主要产品之一,是助燃物质,为乙类火灾危险性物质。氧气是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与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当空气中氧浓度增到25%时,已能激起活泼的燃烧反应;氧浓度到达27%时,有个火星就能发展到活泼的火焰。所以在氧气车间和 2.油料 ???? 3. 可以达到 21%(V/V 如年8月9烧死3人; 制氧遇到火灾应如何抢救?造成火灾的原因很多,有油类起火、电气设备起火等。氧气车间存在着大量的助燃物(氧气和液氧),具有更大的危险性。灭火的用具有灭火器、砂子、水、氮气等。对不同的着火方式,应采用不同的灭火设备。首先应分清对象,不可随便乱用,以免造成危险。当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的液体或油类着火时,若用水去灭火,则会使着火地区更加扩大。应该用砂子、蒸汽或泡沫灭火器去扑灭,或者用隔断空气的办法使其熄灭。电气设备着火时,不可用泡沫灭火器,也不可用水去灭火,而需用四氯化碳灭火器。因为水和泡沫都具有导电性,很可能造成救火者触电。电线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然后用砂子去扑灭。?一般固体着火时,可用砂子或水去扑灭。氧气管道着火时,则首先要切断气源。?身着衣服着火,不得扑打,应该用救火毯子将身体裹住,在地上往返滚动。 (二)物理性爆炸 空分装置中空气压缩机组、空气预冷系统、空气纯化系统,分馏塔冷箱系统、增压透平膨胀机组、氧气透平压缩机组、氮气透平机组等均为压力容器。如果压力超过设计允许值或压力表、安全阀失灵,均存在着裂纹、破碎、爆炸的危险。 2006。5。30 日15 时,浙江义乌市凌云立交桥工地,一人在卸氧气瓶过程中发生气瓶碰撞,引发爆炸,该人当场死亡。此人为无证无照的非法经营者,据中国气协焊割气委员会专家组浙江委员一行4 人6 月20 日到义乌市调查,

特大制氧事故案例分析

特大制氧事故案例分析 制氧机主要应用于钢铁企业和石化企业,它的安全运行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以下就五起事故,简要地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取可吸取的经验和教训。 一.从表一可以看出这五起特大事故,主要分两大类: (一)是空气透平压缩机事故: 1.97年2月28日,湖南湘潭钢铁公司一万四制氧机刚刚检修完毕,第一次启动过程中,突然发生一声巨响,高速旋转的一级叶轮破碎,飞出的碎片打穿了空压机的蜗壳,并使在场的两位同志受伤。事故发生后,各方专家到现场进行勘察,但对事故的具体原因,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有人认为是空压机制造质量问题,也有人认为是空压机的检修质量问题。 2.98年5月1日,湖南涟源钢铁公司一万制氧机正在稳定运行中,突然发生一声巨响,操作工立即进行停车,发现低速轴在齿轮根部断裂,一级蜗壳破碎,轴瓦严重损坏,机座变形,压缩机组除冷却器尚能使用外,其它机体部分,需全部更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具有权威性的分析结果。 (二)是空分设备爆炸事故: 1.96年3 月2 日凌晨3:44,江西新余钢铁公司6000制氧机在不发现异常征兆的情况下,空分塔突然发生爆炸,空分塔保冷箱被炸开,并且整体倒向主操作室厂房,将厂房局部损坏。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2.97年5月16日9:05,抚顺石化公司进口6000制氧机空分塔发生剧烈爆炸,空分塔保冷箱钢结构框架倾斜,冲击波波及方圆500米,造成4人死亡,31人受伤。 3.97年12月25日,马来西亚滨鲁图壳牌石油公司从法国进口的73000制氧机发生爆炸,爆炸碎片崩飞到周围100米,爆炸声传播200公里,5公里以内的门窗玻璃被震碎,事故没有造成人员死亡,受伤情况不详。 对以上情况的分析,作为使用单位需要吸取以下经验教训: 1.一定要严把检修质量关,对高速运转机械转子,若要进行动平稳校验,一 定要找具有校验的资格的单位。

制氧安全及事故案例分析

制氧安全及事故案例分析 氧SJ是一种无色、无嗅、无味的气体,分子量为32,相对密度为1.429(空气 =D,熔点为-218.4℃,沸点为T83C,能被液化和固化,液氧呈天蓝色,略溶于水。在常温时不很活泼,对许多物质不易发生作用;但在高温时则很活泼,能与多种元素直接化合,助燃物质。 氧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在冶金工业中,氧被用于钢铁熔炼、轧钢和有色金属提炼;在医疗和深入作业中都大量用到氧。 一、氧气的制取 现代工业采用深冷分离法制取氧气。按其生产工艺中压缩空气的压力分为:高压流程、中压流程、双压流程及全低压流程4种。虽然各种流程采用的空分设备(制氧机)有所不同,但制氧过程大致包括6个阶段: (1)空气净化 (2)空气压缩 (3)压缩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清除 (4)空气液化 (5)轻微分离成氧和氮 (6)产品的储存和运输 空气经过滤后进入压缩机压缩到0.5~0.6MPa后,分成两路,分别进入氧蓄冷器和氮蓄冷器。冷却后一部分空气送至二氧化碳吸附器、透平膨胀机,由精储塔上部入塔。冷却后的大部分空气由塔下部进入。由精储塔主蒸发器下部出来的氧气(分离出其中的液态空气和

液态氮后),在氧蓄冷器中与空气换热后即成为成品氧。 由精福塔顶部出来的纯氮,经空气过冷器后,再经氮蓄冷器被空气加热到常温,即成为成品导出。成品氧进入气柜,再经压缩后充入氧气瓶或直接送至氧气用户。 二、氧气生产安全 制氧工艺的特征是高压、低温、易燃、易爆。主要危险是火灾、爆炸,此外也会发生缺氧窒息事故。 1、空分装置的火灾、爆炸危险是最大的威胁 空气压缩机轴瓦、排气管道和设备等处是压缩过程中火灾、爆炸事故多发部位。主要原因是:冷却水中断或供应量不足;润滑油中断或供油量不足;排气管道的积炭氧化自燃。其中积炭氧化自燃情况复杂,危险性又特别大,必须引起重视。精储塔爆炸事故大多发生在高压、中压或双压冷冻循环制氧装置和大型全低压制氧装置的冷凝蒸发部位;在下管板、上管板、管束与冷凝器壳体之间也容易发生爆炸。发生爆炸的基本原因是液氧中积聚了过量的易燃易爆物,主要是乙块等碳氢化合物、润滑油热裂解的轻储分。 2、氧气系统(氧气压缩机、氧气管道、氧气瓶)的着火爆炸 氧气压缩机发生火灾爆炸的主要部位是汽缸部分。由于汽缸内温度过高,使皮碗或密封件发生分解产生可燃气体,与氧混合易燃烧爆炸。当汽缸内进入铁屑时会因摩擦或撞击产生火花,促使爆炸事故的发生。活塞杆填料密封处,如果装配不良或磨损严重时,常会造成油封漏油、气封漏气,遇高温或活塞杆摩擦产生的火花,也会引起燃烧爆炸。此外,在管道特别是管道拐弯处和阀门处,也会引起燃烧爆炸事故。其原因是铁锈在高速氧吹刷下与钢管发生摩擦易起火,或者是静电起火。 液氧泵的爆炸事故大致分两种:一种是泵体内爆炸,主要是铁屑、铝末等杂质进入泵内所

安全事故案例

上海市新光化工厂甲苯桶抽料时爆燃12-09浙江省三门化肥厂蒸馏釜爆炸事故12-09上海焦化厂苯槽车装料外溢致火灾事故12-09随州市大地化工有限公司“3.17”氨气泄漏事故12-09襄樊市老河口富灵农药有限公司“3.2”爆炸事故12-09黄冈市罗田县华阳生化有限公司“2.17”中毒事故12-09丹东东港市良茂化工有限公司“12.29”爆炸事故12-08 某石化公司三乙基铝火灾事故12-08 氢气汇流装置火灾剖析12-02 违章作业炉门倒下砸死人11-27 化工试验爆炸事故11-25 罐内违章检修内燃引起爆炸11-20 钳工被气焊火花烧伤事故11-06 某制氧厂制氧机燃爆事故11-06 化肥厂空分油水分离器超压爆炸事故11-05 进入氩泵冷箱窒息伤亡事故11-05 七女工丧生“雪堆”事故分析11-05 一起因侥幸心理而导致的伤害事故11-05 空调车间通风不良职工集体中毒10-22 危险作业无防护遇险受伤10-21 未穿戴防护用品卸酸遇险受伤10-20 未经批准试生产甲烷爆炸酿悲剧10-20 擅自进入检修现场被烫伤10-20 残炮隐患未清钻工违章引爆10-19 安全距离超标操作不当引爆10-19 操作不当反应釜爆炸10-16 电解水氧气压缩站爆炸事故10-16 油罐跑油事故10-14 违章清扫皮带被绞致死事故10-14 一起违章操作致黄磷火灾事故分析10-14 一起甲醇精馏火灾事故10-13 山东德齐龙化工集团公司“7.11”爆炸事故10-13 进料仓清扫未断电造成事故10-10 煤气泄露事故案例10-10 违章操作伤人事故分析10-10 违章操作烧伤人事故10-09 日本一合成氨装置爆炸事故10-09

氧气燃爆事故案例

氧气燃爆事故案例 案例一:铜陵市氧气压力管道燃爆事故 一、事故发生过程 金港公司是铜陵市一家招商引资的民营企业,投资总额约1个亿,主要产品为钢材线材。该厂制氧车间采取空分制氧,为炼钢提供氧气,制氧机组为3800m³/h。生产的氧气送氧气球罐储存(V=187.4米3,P设=3.06Map,P工=2.5Mpa)。氧气通过管道从球罐输送至调压站,通过气动调节阀将压力调至1.3Mpa(炼钢需要氧气压力),然后通过管道输送至生产车间。 该调压管线的气动调节阀经常发生阀芯内漏故障,有时调压后的压力升至1.8Mpa,影响生产,投产以来至少更换过3次气动调节阀。按照计划安排,4月14日上午,该公司有关人员(总调度、机动科长、仪表负责人、生产维修工人)8人进入调压站进行气动调节阀更换作业。首先关闭了管线两端阀门隔断气源,然后松气动调节阀法兰螺栓,在松螺栓过程中发现进气阀门没有关紧仍有漏气,作业人员又用F型扳手关闭进气阀门,在漏气情况消除后,作业人员拆卸掉故障气动调节阀,换上经脱脂处理的新气动调节阀,安装仪表电源线和气动调节阀控制汽缸管线,并用万用表测量。在上述工作全部完成后,用氧气试漏,在打开进气阀后(打开1/3圈)的不到3秒的短暂时间,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从氧气调压间喷出火焰和浓烟,同时发出强烈的气流声。现场一片火海,4名作业人员浑身带着火焰冲出现场。除1人幸免外,挤在氧气间不到4米2作业区域的7名作业人员全部伤

亡。其中3人死亡,4人烧伤。因氮气间的出气阀门处也喷出火焰,幸存者跑至氧气球罐上部关闭了气源进口阀门,致此燃烧方被控制。从发生爆炸到气源关闭的时间约几分钟左右。(幸存者先跑到30米外的制氧车间后转向氧气球罐,又去制氧车间楼外取F型扳手,再爬上球罐关闭阀门)。 旁路管道的上部被熔化,并形成破口,管道内部没有燃烧痕迹,证明是外部燃烧造成管壁减薄,内部残存气体在温度急剧升高下,压力升高,导致管道破开。 二、事故原因分析 (一)燃烧爆炸条件分析: 1、助燃物质 一般化工检修规定,控制氧含量在17-23%,既防止缺氧,又防止富氧,两种状况均能导致事故。此事故完全具备富氧状态条件。 拆卸气动调节阀,管内原存的余气被释放至大气。 在检修过程中,发生阀门未管死,有氧气逸出。 在用氧气试漏时,没有证据表明气动调节阀法兰密封可靠,有氧气泄漏可能。 爆炸时检修管线内部必然存有氧气。 以上分析表明,有发生富氧状态的条件。 2、可燃物质

空分事故案例学习

空分事故案例汇总 案例分析: 例1 循环水加药造成空分板式换热器冻堵 一、事故时间:2001年10月2日 二、事故地点:**新宇三阳公司空分车间 三、事故经过: 2001年10月2日上午8∶30,1000m3/h空分设备切换系统切换声音突然变得非常沉闷,并伴有管道轻微振动,进塔气量明显减少,进气压力升高,上下塔压力逐渐下降,中控室环流温差大幅增加。根据运行参数,判断为第一组板翅式换热器发生堵塞,翻开系统吹-5阀,吹出不少水,于是确定为板翅式换热器带水冻堵。为了不影响生产,把切换时间调整为30秒,想通过自去除能力,将水分带出。因进塔空气量继续下降,氧气产量和纯度随之降低。至10∶10,后工段氧化岗位被迫停车。空分系统继续加强切换,由于带入水量较大,效果不明显,最后决定对板翅式换热器进展局部加温,16∶00,停顿向下塔输送空气。 四、防X措施 (1)水处理岗位在加杀菌剂前与空分岗位联系,先倒换用一次水冷却,隔一些时间待系统无泡沫后再使用循环水冷却。(2)对空分系统各进气吹除阀至少每小时吹除一次,防止水分进入板翅式换热器。(3)要求各岗位加强巡检,及早发现设备隐患,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例1 分子筛进水事故 一、事故时间:2004年10月6日

二、事故经过 2004年10月6日15:02,正在吸附的2*分子筛出口CO2含量突然急剧增加,很快满量程100ppm;膨胀机转速由28000r/min降到21100 r/min;主换热器热端温差急剧扩大,由0.6℃扩大到10℃。此时,空冷塔液位到达2000mm,回水阀LCV1101开度只有5%。由此判断分子筛进水并已经蔓延至主换热器。于是,立刻进展以下操作:1、停冷却水泵、冷冻水泵; 2、关空气进冷箱总阀HV101,同时停空压机; 3、暂停分子筛程序; 4、停膨胀机。翻开V1104、V1223、V1225阀排水。16:00,翻开2*分子筛纯化器上下人孔盖,发现上部有水浸过痕迹,下部浸泡在水中。翻开1*分子筛纯化器上下人孔盖,发现分子筛枯燥,无水浸痕迹。由此可见,正在使用的2*分子筛纯化器进水,1*分子筛纯化器没有受到影响。一直到晚上19:30才把水排尽。 三、处理措施 更换空冷塔液位差压变送器。安装完毕后,开启各台水泵,确认空冷塔液位计工作正常,LCV1101阀工作正常。同时,我们将报警值改为1000mm,联锁值改为1700mm,并加上液位与进冷箱总阀HV101联锁,将事故对设备的损害降到最低程度。并进展联锁实验,确认联锁动作正常。 例2 6000m3/h空分设备分子筛受冲击的分析及处理 一、事故时间:1997年12月21日 二、事故地点:凌源钢铁集团公司氧气厂 三、事故经过

河南义马事故和廊坊新钢制氧厂燃爆事故心得体会

河南义马事故和廊坊新钢制氧厂燃爆事故心得体会事故发生后,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力做好人员搜救和伤员救治工作,尽快查明事故原因,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同时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把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监管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排查相关安全隐患,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强化风险排查管控,切实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全力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心得体会如下: 一、严禁装置设备带病运行,开展空分装置专项检查 此次事故是义马气化厂空气分离装置发生泄漏后未及时消除隐患,持续带病运行引发的。义马气化厂净化分厂2019年6月26日就已发现C套空气分离装置冷箱保温层内氧含量上升,判断存在少量氧泄漏,但未引起足够重视,认为监护运行即可;7月12日冷箱外表面出现裂缝,泄漏量进一步增大,由于备用空分系统设备不完好等原因,企业却仍坚持“带病”生产,未及时采取停产检修措施,直至7月19日发生爆炸事故。各有关企业要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充分认识化工生产装置带病运行存在的巨大安全风险,正确处理效益与安全的关系,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观念,确保发现隐患第一时间消除,坚决杜绝装置设备带病运行。地方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严格执法检查,发现存在装置设备带病运行等重大隐患的要责令立即处置,依法进行处罚,该停产的停产;要督促辖区内涉及空气分离装置企业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将冷箱是否存在泄漏、空气分离装置总图布置是否合

理、空压机入口空气中有机物控制是否到位、液氧系统烃类含量是否定期检测且数据准确、液氧储槽是否安全作为排查重点,对排查出的问题和隐患,要立即整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要立即停产。 二、加强设备专业管理,保证设备完好运行 义马气化厂曾经是安全生产先进企业,但由于全要素安全管理存在漏洞,设备、生产等专业安全意识、风险意识淡漠,导致设备等专业管理滑坡,成为引发事故的重要原因。化工生产工艺复杂,条件苛刻,物料大多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加之高温、高压、低温等操作条件均对设备状况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日常生产中工艺波动、违规操作、使用不当、维护维修不到位等均可造成设备失效,引发物料泄漏而导致事故发生。加强设备完好性管理是化工安全生产的基础,各有关企业要高度重视设备专业管理,从源头优化设备设计选型,提高本质安全水平。要优选技术成熟、业绩良好的设备设施,熟练掌握设备设计材质、运行参数等安全信息,制定严格的设备检维修技术规程。要加大对重点部位检测检查频次,保证备用设备完好,认真开展预防性维修,把隐患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加强化工过程安全全要素管理 化工过程涉及工艺、设备、仪表、电气等多个专业和复杂的公用工程系统,加强化工过程安全管理,是从专业上预防和控制化工事故的有效方法,是企业及时消除隐患、预防事故、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各有关企业要把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全要素融

仪表事故案例

一、事故名称:甲醇厂空分压缩机跳车事故 事故通过: 8月17日上午十时,空分工段提出恢复汽机排气压力(PI9015)过高联锁,在投联锁时,由于未复位导致空压机排气压力过高跳车。 "停机复位"一般在空压机停机再次开车前复位,上次排气压力变送器出故障解除联锁后,排气压力达到联锁值,始终没有复位,导致了这次旳跳车事故。 事故因素: 1.操作人员在投联锁时,疏忽大意,对有关联锁条件没有进行具体确认。2.操作人员没有按规定进行"联锁投运票"旳填写,并且事先没有告知主管领导,并得到审批。 防备措施: 1.加强车间、班组级安全教育,不断增强车间员工旳安全意识和责任心。2.严格加强票证旳管理,做到票证旳完整性和规范性。 3.对投入、解除联锁一定要做到两人以上,要有操作人、监督人。 二、事故名称:液位计冻住导致储罐液位抽空工段停车4小时 事故因素:11月20日早,某储罐液位计显示50%左右,但操作工发现泵震动较大,下游无流量,觉得泵有问题,倒副泵状况如上,导致整个工段停车后检查储罐里已经没有介质,实际液位为0,后检查发现远传液位计被冻,无法工作。 事故后果:导致工段停车4小时 防备措施: 1.常常检查液位计显示状况,特别是DCS趋势为始终线长期无变化时,应立即告知仪表及现场巡检现场确认,冬季特别如此。 2.冬季做好仪表保温伴热工作,现场加强巡检。 三、事故名称:制氢装置LINDE PSA 变压吸附工段多种床层下线停车 事故因素:仪表风中含水气量大,到天气忽然变冷,易产生水气冷凝现象,导致电磁阀带水,进料调节阀关闭,导致停车。 事故后果:导致工段停车24小时

防备措施:PSA厂房里加伴热管,同步把进出口旳房门加保温门帘,故障现象有所改善。 四、事故名称:加氢反映器顶仪表伴热堵漏时,引起火灾 事故因素:加氢反映器顶仪表伴热堵漏时,发生着火现象,由于仪表引压管漏H2,并且引压管与伴热管紧贴着,引压管(白钢管)被伴热管“腐蚀”形成砂眼,引起氢气泄漏。 事故后果:加氢装置部分停车2小时。 防备措施:腐蚀严重旳更换新白钢管,没腐蚀旳在引压管与伴热管之间加薄石棉板隔开。 五、事故名称:制氧装置空冷塔液位计故障导致分子筛带水事故 事故因素:空冷塔液位计采用差压变送器测量,变送器故障后输出一种值,这个值小于液位控制器设定值,使得液位调节阀始终往空冷塔里大开度旳加水,导致空冷塔液位过高,使得空气带有大量旳水进入了分子筛。 事故后果:制氧装置停止产氧3天。 防备措施:变送器出故障是很难在巡检中发现旳,这种状况下在DCS趋势为直线长期无变化时,工艺应立即到现场去检查。 六、事故名称:炼油厂催化反映器热电偶保护套管被催化剂磨穿,导致拆热偶丝旳时候催化剂喷出 事故因素:操作工反映催化反映器有一种热偶显示不对,仪表工去现场测量发现热偶坏,此热偶为非铠装带护管热偶,仪表工想抽出坏旳热偶丝换新旳,没想到护管已经被催化剂摩穿,在热偶丝拆出旳一瞬间几百度旳催化剂喷出,幸亏当时仪表工躲旳快,没被喷出旳催化剂烫伤,后来仪表工带着隔热手套把热偶旳盖子给拧上才堵住。 事故后果:在堵催化剂旳时候仪表工旳手被烫伤。 防备措施:在做某些理论上没有危险旳工作时,也要考虑其他引起危险旳因素。

制氧事故案例

(1)某钢铁公司制氧机燃爆事故 2000年8月21日零时10分,国内某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制氧厂1号1500立方米制氧机发生燃爆,死亡22人,伤24人,其中重伤7人,部分厂房坍塌,部分设备受损,直接财产损失320多万元。 事故主要原因是公司1号1500立方米室内制氧机燃爆事故现场,因同时具备助燃物、可燃物及着火源三要素,酿成燃爆事故.其中,助燃物为排放液氧所造成的富氧空气;可燃物为膨胀机、空压机油箱的油雾及油;着火源为1号空压机电机油浸纸动力电缆端头爬电,在富氧环境中产生火花,引燃油浸纸。液氧排放操作不当,空分工排放液氧时操作不当,排放速度过快,造成检修现场氧气浓度过大又来不及散发,形成富氧状态,直接为燃爆造成一个要素。另外。设备老化、超期服役,工艺装备落后;安全措施不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安全教育内容有欠缺,也是造成事故的客观和深层次的原因. (2)新余钢铁公司制氧机主冷爆炸事故 1996年3月2日凌晨,新余钢铁公司的6000m3/h制氧机主冷发生爆炸,直接经济损失为900万元以上(事故发生在夜间,无人伤亡),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对液氧中乙炔等碳氢化合物的含量监测不力,且缺乏必要的分析仪器设备;主冷1%的液氧未连续排放;循环液氧泵及液氧吸附器未连续使用,吸附周期再生周期偏听偏长等. (3)呼和浩特氧气厂主冷凝蒸发器爆炸 1975年4月和1978年4月呼和浩特氧气厂的150m3/h制氧机的主冷凝蒸发器先后发生爆炸,两次爆炸前发现,液氧液面下降,氧纯度下降。为提高液氧面,第一次爆炸前采用开大节-2阀,每次开2-3圈.第二次爆炸前,采用关小节—1阀和凸轮及活动节流调节手段.第一次爆炸,冷凝蒸发器下部1/4的外壳被炸开,裂口宽度有30厘米,数十根管子被炸毁.第二次爆炸,其爆炸中心在主冷凝蒸发器下部边缘,高约5厘米处,下塔与主冷凝蒸发器下管板焊接处炸开一道长35厘米、宽3厘米的裂口。两次爆炸后都发现列管外壁和筒壳内壁及下管板上附有一层油脂,用四氯化碳清洗后,四氯化碳变成黑色。现场调查发现,该厂周围无其他工厂,空气比较干净,而且第二次爆炸是在全面加温仅四天后发生的,不可能是乙炔等碳氢化合物引起爆炸。两次爆炸都发现主冷凝蒸发器内有大量油脂。可见,这类爆炸是由于油脂与液氧形成“液氧炸药",在气流冲击下引起爆炸. (4)武汉无机盐化工厂充氧台分组充氧总阀烧坏 1978年1月13日,武汉无机盐化工厂充氧台分组充氧总阀烧坏,事故是在切换充氧分组总阀,压力由1。47×107pa降到1。17×107pa时发生的,瞬间发出炸裂喷气响声,导管冲脱,满室烟尘弥漫,阀门烧坏。检查事故现场及氧压机阀门,

氧气管道燃爆事故案例分析

氧气管道燃爆事故案例分析 1 引言 近几年,随着钢铁工业的高速进展及高炉富氧等强化冶炼措施的采纳,钢铁企业需氧量大幅度增加,尤其是管氧输送量的增多更为明显。管氧大多数采纳纯氧、中压输送,因此氧气管道的安全运行尤为重要。防止氧气管道燃爆事故的发生,应引起广阔同行的高度重视。本文就某厂新安装两个月后的一根氧气管道燃爆事故进展分析,供人们在管氧治理工作中借鉴。 2 事故经过 2003年7月17日0:30,因管网压力高,调度指令停两台1500m3/h氧压机。0:40操作工发觉“一万”制氧机恒压装置压力偏高,管网压力上涨较快,此时管网压力为2.4MPa,申请停5000m3/h 氧压机。0:56正值操作工预备停5000m3/h氧压机时,听见一声巨响,随后只见1500m3/h氧压机房后天空一片火红,并持续了几秒钟。事后发觉,一条新增的连接新建16000m3/h制氧机与老空分系统的膨胀节被炸裂,被炸裂的膨胀节后面的20多米的氧气管道被烧黑并局部烧熔,同时四周的树及草被烧燃。操作人员抓紧关闭相应的阀门,组织扑火,才未使事态进一步扩大。 3 事故缘由 事故发生后,该厂马上组织国内制氧专家对现场进展查看和对事故管道、焊接处取样分析。

据现场查看及取样分析状况:①管内存在氧化铁皮、焊渣及阀门加工的残渣等杂质;②管内有锈渣、水渍;③管道附件弯头、变径不符合标准要求;④管托、管座设计不合理,使膨胀节产生径向振动而损坏; ⑤施工单位无施工资质。 引起氧气管道燃爆的缘由有如下几个方面: (1)施工质量问题是造成氧气管道燃爆的根本缘由。 ①管内有氧化铁存在,熔融物剥落层内有铁锈,说明管道酸洗不彻底; ②管道有锈渣、水渍,说明管道酸洗后没有进展钝化处理及安装完后较长时间内未投运时没有进展充氮爱护; ③焊渣及阀门加工的残渣存在,说明管道施工完后吹扫不洁净。进展吹扫时阀门末撤除,阀门存在的死角吹扫不到。阀门不应参加吹扫,阀门应在撤除后单独处理,管道应用短管连接进展吹扫。 施工质量问题造成新安装的氧气管道内存在氧化铁、锈渣、焊渣等残留异物,在氧气流淌中成为引火物。这些引火物的存在为本次氧气管道燃爆事故供应了根本条件。 (2)管托、管座及管路走向设计不合理,使膨胀节产生径向振动而损坏。 由于管托、管座及管路走向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管道运行中径向振动或位移,当管内压力变化时,管道产生径向振动或位移,使膨胀节也产生径向振动而损坏。压力上升以后膨胀节就被压破,氧气外泄,形成高

制氧厂事故案例

制氧厂事故案例 1)事故案例经过 2000年8月21日零时10分,国内某钢铁有限公司制氧厂1号1500立方米制氧机发生燃爆,死亡22人,伤24人,其中重伤7人,部分厂房坍塌,部分设备受损,直接财产损失320万元。这是由于有关人员违反国家有关法规、规章酿成的重大责任事故。 该公司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和环保“一控双达标”的要求,计划从8月21日零时起,进行为期4~5天的以炼钢转炉除尘设备改造、连铸机高效化改造为中心的全面计划检修,安排制氧厂3台制氧机同步分别检修。8月18日下达了《设备检修计划表》,安排1号1500立方米制氧机与21日零时至21日16时检修,由制氧厂的二车间和维修车间负责;2号1500立方米制氧机于21日16时至23日8时检修;3200立方米制氧机于23日3时至24日8时检修。计划分别对3台制氧机依次进行加温,并进行有关设备和阀门等的小修或更换。检修前,对参与检修的人员进行了一般的安全教育,要求在现场严禁吸烟和动火,要穿劳保用品。 这次制氧机停机检修,由制氧厂分管设备的副厂长负责。检修前的准备工作,由制氧厂分管生产及安全的副厂长(在事故中受伤)负责并现场组织,生产安保科长(在事故中受伤)、安全员(在事故中死亡)、运行二车间主任(在事故中死亡)、运行二车间副主任(在事故中受伤)、维修车间副主任(在事故中死亡)及维修人员参加。8月20日23时40分,指挥人员安排停1号1500立方米机组并排放液氧。21日零时,公司扒珠光砂人员26人及检修人员10人陆续进入

3)事故案例间接原因 (1)检修前,制氧厂没有按规定制定和报审《检修安全报告书》,致使安全措施不落实,是酿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2)检修前,制氧厂仅于8月10日编制了《设备检修计划书》,对检修项目及时间做了安排,安全要求仅在表后的说明中写了一句:“具体检修的工作由检修单位指定专人负责施工安全。”而《检修安全报告书》至8月21日上午事故发生后才由车间拟写,制氧厂副厂长签字,但没报公司审批。而按照要求,《检修安全报告书》应提前一天报公司安全部、生产部。由于《检修安全报告书》没有及时制定,人员安排等就没有具体的技术和安全要求。 (3)检修现场组织指挥不严密,扒珠光砂人员进入现场过早,是伤亡扩大的重要原因。按照程序,扒珠光砂人员应在液氧排净、8孔螺丝拆完后才进入现场操作。这次检修,扒珠光砂人员于21日零时全部进入现场时,排液氧才进行20分钟(20日23时40分到21日零时),而8孔螺丝还有6只没有拆完。到21日零时10分燃爆发生时,还有2只八孔螺丝没拆完。如果扒珠光砂人员在八孔螺丝全部拆完后进入现场,时间在21日零时10分以后,事故发生时他们在厂外,就不会造成这么大的伤亡。 (4)设备老化、超期服役,工艺装备落后是事故发生的客观原因。KDON—1500/1500型制氧机空分设备是由河南开封空分设备厂于1971年制造的,1973年安装,1977年投产至今。同类设备的使用寿命在15~20年,该制氧机已使用23年,明显是超期服役。而室内油

空分事故案例分析 (1)

一、空压机组增压机高压缸轴瓦温度高 1、问题描述 某系统增压机在原始安装结束第一次试车时,出现高压缸止推轴承TI4721/TI4722温度高,满负荷是最高102℃,但因在设计指标范围内,制造厂家认为属于正常现象,所以,没有进一步检查。 2010年2月份,轴承温度急剧恶化,在高压三段操作压力最高只有60bar是(设计69bar),轴瓦温度最高已达109℃,严重制约着空分高负荷生产。 1、可能原因分析 (1)油质、油量等存在问题。 (2)轴瓦本身存在制造质量问题。 (4)油温高、轴瓦间隙小 (5)赃物进入轴承磨坏轴瓦,造成轴瓦磨损 (6)轴瓦破损 原因总结:设计原因,空压机采用846号透平油(中新为ISO VG 46相当于30#透平油),油质,油量、轴瓦外观检查并无问题,可能是轴瓦本身或设计有问题。 1、处理措施和建议 2010年2月份,利用停车机会,对空压机组高压缸轴瓦进行了检查,发现轴瓦厚度不均,间隙小。对瓦块进行了刮瓦修复,并将油压由原来的0.98bar调整至1.5bar,检查结束后,3月份开

车,在90%生产负荷下,轴瓦温度最高76℃,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沈鼓制造的压缩机普通存在轴瓦温度有一个偏高,建议对机组油质,油压,轴瓦进行检查,若以上没有问题,联系厂家解决。 二、分子筛蒸汽加热器泄漏 1、问题描述 2009年1月31号上午,某系统操作人员发现在分子筛蒸汽加热器 E4201的底部水侧管子与壳体的间隙有水流出,为进一步确认,将 蒸汽加热器底部保温全部拆除,打开蒸汽加热器底部壳侧盲法兰 处有大量空气排出,而且还随着所加工空气的流量变化而变化, 由此判断,蒸汽加热器管侧有漏点。 2、可能原因分析 (1)分子筛蒸汽系统超压,超出材料承受范围。 (2)运行中,蒸汽加热器管壳侧温差过大,产生应力。 (3)蒸汽加热器后汽水分离器无液位,产生水击。 (4)冬季停车期间,防冻不彻底,冻坏设备。 最终原因:在装置运行期间,严格控制蒸汽加热器的操作压力和 温度,分离器液位控制在250mm以上,没有发生过水击现象。蒸 汽加热器在2008年11月份停车以后,管侧已经用仪表空气彻底 吹除,说明设备本体存在设计缺陷。 3、处理方法 (1)2009年2月21日,蒸汽加热器进行抽芯检查,发现漏点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