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氧厂事故案例
制氧机空分塔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制氧机空分塔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故经过
1.1996年3月2日凌晨3:44,新余6000Nm3/h制氧机在未发现异常征兆的情况下,空分塔突然发生爆炸,空分塔保冷箱被炸开,并且整体倒向主操作室厂房,将厂房局部损坏。
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2.1997年5月16日9:05,抚顺石化公司进口6000Nm3/h 制氧机空分塔发生剧烈爆炸,空分塔保冷箱钢结构框架倾斜,冲击波波及方圆500米,造成4人死亡,31人受伤。
二、事故原因分析
上述两个单位的空分装置发生爆炸的主要原因是液氧中的碳氢化合物含量超标。
碳氢化合物含量超标的原因又有以下几个:
1.空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含量高,这主要是空压机的吸气口离碳氢化合物污染源太近引起。
2.空分系统中的防爆设施没有投入运行。
3.分析检测手段不齐全配套或不严格执行安全标准。
三、防范措施
针对以上三条原因,分别应采取的措施是:
1.若在空压机吸气口附近存在碳氢化合物污染源,应搬迁碳氢化合物污染源。
2.空分系统中的防爆设施主要有1%的液氧喷射和循环吸附器,这些设施都应正常运行。
3.加强分析检测,超过报警值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超过停车值时,应停车排放全部液体后,重新开车,不可存有侥幸心理。
制氧厂违规操作致重大责任事故案例分析调查报告.docx
2000年8月21日,某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制氧厂1号1500m3制氧机发生燃爆,死亡22人,受伤24人,其中重伤7人,直接财产损失320多万元。
一、事故经过从2000年8月21日0时起,该公司以炼钢转炉除尘设备改造、连铸机高效化改造为中心进行为期4~5天的全面检修,安排制氧厂3台制氧机同步分别检修。
8月20日23时40分,指挥人员安排1号1500m3机组停机并排放液氧。
21日0时,公司扒珠光砂人员26人及检修人员10人陆续进入检修现场,加上已在现场当班的17人(因检修需要,空压机运行),现场共有53人。
当时,制氧厂2名维修人员正在拆空分塔人孔螺丝(还剩6只没拆完),公司项目经理指挥劳务人员对空分塔周边的缝用编织袋填塞。
在1号制氧机操作室指挥的副厂长,电话通知3200m3制氧机停止运行外排液氧。
21日零时10分,当维修人员拆人孔螺丝还剩2只时,突然火光一闪,随即一声巨响发生爆炸事故。
燃爆伤害到在场的5工人,致死亡22人,受伤24人。
同时,使厂房不同程度倒塌,设备严重受损。
二、事故原因分析这是由于有关人员违反国家有关法规、规章酿成的重大责任事故。
1、直接原因(1)经勘查,1号1500m3室内制氧机燃爆事故现场,同时具备助燃物、可燃物及着火源三要素燃爆条件。
其中,助燃物为操作不当、排放液氧速度过快所造成空气富氧;可燃物为膨胀机、空压机油箱的油雾及油;着火源为1号空压机电机油浸纸动力电缆端头爬电火花。
由电火花引燃油浸纸和可燃物,继而燃爆富氧空气。
2、间接原因(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够落实,安全教育内容有欠缺,劳动力管理不够严格。
检修前,制氧厂没有及时按规定制定和报审《检修安全报告书》,致使安全措施不落实,对员工安排等没有提出具体的技术和安全要求。
(2)该型制氧机空分设备同类设备的使用寿命为15~20年。
该厂制氧机已使用23年,明显是超期服役。
室内空分的油箱设在膨胀机、空压机旁,油浸绝缘纸电缆和液氧排放方式,都是落后的装备和工艺,留下了潜在隐患。
制氧厂事故案例
(5)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够落实,安全教育内容有欠缺,劳动力管理不够严格,是造成事故的深层次原因。
(6) 公司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虽然比较全,但到了车间班组就不够完善,例如,没有形成富氧区的防范和治理措施等。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够,如制氧厂设备管理和检修安全责任就没有落实到人。安全培训针对性较差。劳务人员与公司签订劳务合同过于笼统。对劳务公司提供的劳动力没有明确的体能、技能要求,这次参加检修就有6人没有签订劳务协议,属临时抓差。安全管理、培训和劳动力管理上存在漏洞。
这次制氧机停机检修,由制氧厂分管设备的副厂长负责。检修前的准备工作,由制氧厂分管生产及安全的副厂长(在事故中受伤)负责并现场组织,生产安保科长(在事故中受伤)、安全员(在事故中死亡)、运行二车间主任(在事故中死亡)、运行二车间副主任(在事故中受伤)、维修车间副主任(在事故中死亡)及维修人员参加。8月20日23时40分,指挥人员安排停1号1500立方米机组并排放液氧。21日零时,公司扒珠光砂人员26人及检修人员10人陆续进入检修现场,加上已在现场当班的17人(因检修需要,空压机运行),现场一共有53人。当时,制氧厂2名维修工人正在拆空分塔八孔螺丝(还剩6只没拆完),公司项目经理(在事故中受伤)指挥劳务人员对空分塔周边的缝用编织袋塞。1号制氧机操作室指挥的副厂长,打电话通知3200立方米制氧机停止使用外购液氧。21日零时10分,当维修人员拆八孔螺丝还剩2只时,突然火光一闪,随即一声巨响,发生爆炸事故。爆炸使在场的53人中,死22人,伤24人,造成厂房6跨三面砖砌墙体及二楼混凝土楼板坍塌,厂房柱子倾斜,房顶制板倒塌,主厂房外的偏跨也随之倒塌,配电室及主控室内电气、仪表设施损坏,一号空压机电机、膨胀机及油站等损坏,空分塔冷箱板骨架及上下塔支承部分断裂,冷箱板底部北面凹进,塔内设备部分倾斜。
制氧安全事故案例
2003年8月22日:马鞍山钢铁公司氧气厂20000m3/h空分设备安装时发生爆燃,人被弹出,并35%烧伤,经抢救脱险。
2003年9月17日:湖南冷水江钢铁公司10000m3/h空分设备在安装时,一股气喷爆出来,焊工被击出跌落平台,抢救无效死亡
1986年7月27日:燕山石化公司前进化工厂3200m3/h空分设备一声巨响后,整套设备成为一堆废墟。
1992年11月1日:兰州石油化工机器厂氧气站150m3/h空分塔发生爆炸,造成一人死亡,空分塔报废。
1993年7月25日:甘肃金川有色金属公司150m3/h空分塔主冷凝蒸发器发生粉碎性爆炸,当场炸死一人,空分塔报废。
1996年3月2日:江西新余钢铁厂6000m3/h空分设备在未发现异常征兆的情况下,板翅式主冷凝蒸发器突然发生爆炸,设备损坏严重,爆炸冲击波将周围建筑物玻璃震碎。
1996年7月18日:哈尔滨气化厂空分分厂10000m3/h空分设备主冷发生爆炸,主冷和上塔报废。
1997年5月16日:辽宁抚顺乙烯化工厂6000m3/h空分塔发生恶性爆炸,设备、厂房均遭严重毁坏,4人死亡、4人重伤、27人轻伤。
1997年12月25日:马来西亚宾突鲁壳牌石油公司一套81760m3/h空分设备发生恶性爆炸。爆炸始于主冷凝蒸发器,并扩大到塔身;下塔压入地内;上塔和主冷被炸飞到750米以外;5千米内窗框玻璃震碎,飞出的金属击破石油和煤油储罐而引发大火。
2000年8月21日:江西萍乡钢铁公司制氧厂1500m3/h空分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检修现场发生燃爆事故,造成22人死亡、7人重伤、17人轻伤。
制氧事故案例
(1)某钢铁公司制氧机燃爆事故2000年8月21日零时10分,国内某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制氧厂1号1500立方米制氧机发生燃爆,死亡22人,伤24人,其中重伤7人,部分厂房坍塌,部分设备受损,直接财产损失320多万元。
事故主要原因是公司1号1500立方米室内制氧机燃爆事故现场,因同时具备助燃物、可燃物及着火源三要素,酿成燃爆事故。
其中,助燃物为排放液氧所造成的富氧空气;可燃物为膨胀机、空压机油箱的油雾及油;着火源为1号空压机电机油浸纸动力电缆端头爬电,在富氧环境中产生火花,引燃油浸纸。
液氧排放操作不当,空分工排放液氧时操作不当,排放速度过快,造成检修现场氧气浓度过大又来不及散发,形成富氧状态,直接为燃爆造成一个要素。
另外。
设备老化、超期服役,工艺装备落后;安全措施不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安全教育内容有欠缺,也是造成事故的客观和深层次的原因。
(2)新余钢铁公司制氧机主冷爆炸事故1996年3月2日凌晨,新余钢铁公司的6000m3/h制氧机主冷发生爆炸,直接经济损失为900万元以上(事故发生在夜间,无人伤亡),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对液氧中乙炔等碳氢化合物的含量监测不力,且缺乏必要的分析仪器设备;主冷1%的液氧未连续排放;循环液氧泵及液氧吸附器未连续使用,吸附周期再生周期偏听偏长等。
(3)呼和浩特氧气厂主冷凝蒸发器爆炸1975年4月和1978年4月呼和浩特氧气厂的150m3/h制氧机的主冷凝蒸发器先后发生爆炸,两次爆炸前发现,液氧液面下降,氧纯度下降。
为提高液氧面,第一次爆炸前采用开大节-2阀,每次开2-3圈。
第二次爆炸前,采用关小节-1阀和凸轮及活动节流调节手段。
第一次爆炸,冷凝蒸发器下部1/4的外壳被炸开,裂口宽度有30厘米,数十根管子被炸毁。
第二次爆炸,其爆炸中心在主冷凝蒸发器下部边缘,高约5厘米处,下塔与主冷凝蒸发器下管板焊接处炸开一道长35厘米、宽3厘米的裂口。
两次爆炸后都发现列管外壁和筒壳内壁及下管板上附有一层油脂,用四氯化碳清洗后,四氯化碳变成黑色。
空分(制氧)行业事故案例.doc
3.27沙钢制氧厂氧气管道爆炸事故一、事件经过:2008/3/27永新炼钢车间氧气管道爆炸,死亡2人.其中一人为沙钢正处干部,袁加宇厂长。
教训::开关氧气阀门要慢!不一定只是有杂质才会爆炸,氧气管道瞬间加压产生的高温可能是主因!氧之前一定要记得先吹扫,送氧前要记得要充氮,之后送氧时氧气阀门一定要缓慢打开,速度千万不能快。
二、直接原因:1,吹扫不彻底,(吹了2次)2,阀门前后压差大,未充氮.(阀前20公斤氧气压力)3,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从该阀门拆卸后从该阀的旁通阀中发现有油三、间接原因:1,施工单位分3包,工程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2,管道连接未氩弧焊打底,且发现内有钢筋一根3,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公司赶时间赶进度.冷箱扒砂事故一、事故经过:2009年07月15日20:40,江苏无锡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造成3死8伤江苏无锡惠山区前洲镇十五日上午七时三十分许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该地区一座氧气站在进行检修时发生倒塌,喷出来的珠光砂造成在场工人三人死亡,八人受伤。
据了解,事发当时,为无锡新三洲特钢有限公司提供生产用氧的河南威龙空分集团公司正在对每小时六千标准立方氧气站进行检修。
由于空分塔内的珠光砂急剧膨胀,导致大量珠光砂从冷箱口冲出,造成在场作业人员十一人吸入珠光砂粉尘。
伤员被送往医院后,其中三人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余八人留院观察治疗。
二、事故原因:经事故调查组及专家组现场勘察、调查分析,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已被查清:7 月12日,该厂6000 空分车间员工发现的分馏塔冷箱外壁结霜证明塔内低温液体已先泄漏至冷箱。
按规定,空分装置的低温部分设备检修宜升到常温进行;扒珠光砂前,应充分加热冷箱中的珠光砂。
停车后,虽用压缩空气对系统进行了约30 个小时的加温吹扫,但事实上,到事故发生后的16 日下午,扒砂口仍有冷气冒出,泄漏到冷箱内的低温液体并未彻底去除。
15 日早上,在未确认冷箱温度是否已接近常温的情况下,作业人员违规操作用通过割开的扒砂口进行扒砂作业。
制氧厂违规操作致重大责任事故案例分析
制氧厂违规操作致重大责任事故案例分析案例背景制氧厂是一家生产工业氧气的企业,该厂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高温燃料和化学反应来产生氧气。
然而,由于管理不善和操作不规范,发生了一起重大责任事故,导致多人死亡和财产损失。
本文将对该事故进行案例分析,并探讨引发事故的原因。
事故经过该制氧厂的工人进行氧气生产时,需要将高温燃料引入多个高压炉中,通过化学反应来产生氧气。
然而,在其中一天,一名操作工失去了对高温燃料的控制,导致高压炉内压力迅速升高。
虽然他们意识到了问题,但由于压力过大,他们无法立即关闭进料的氧气管道。
最终,高压炉发生了爆炸,造成多人死亡和厂区设施的严重损坏。
事故原因1.管理不善:制氧厂管理层对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的管理不善。
他们没有对操作工进行充分的培训,并且缺乏强制性的操作规定和安全审查程序。
这导致操作工对高压炉的操作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注意。
2.操作不规范:操作工对高温燃料的使用和控制存在着疏忽和不规范行为。
他们没有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对压力超出安全范围的情况没有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
这种不规范的操作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3.安全设备不完善:制氧厂没有配备足够的安全设备和控制系统,无法及时检测和响应压力异常的情况。
特别是当高压炉内压力迅速上升时,操作工无法立即关闭进料的氧气管道,导致了事故的扩大。
4.对危险性的低估:制氧厂管理层对高温燃料和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存在误判。
他们可能认为这些操作是常规操作,没有意识到潜在的危险和风险,从而忽视了相应的安全措施和防范措施。
事故教训1.重视安全培训:制氧厂应该重视对操作工的安全培训,包括操作规程、安全措施和应急情况的培训。
通过加强培训,操作工能够更好地理解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提高对操作安全的认识。
2.建立规范操作流程:制氧厂应该建立规范的操作流程,并制定强制性的操作规定和安全审查程序。
操作工必须按照规程进行操作,并受到严格的监督。
同时,操作规程应该经过不断改进,以适应生产环境的变化和技术进步。
特大制氧事故案例分析
特大制氧事故案例分析制氧机主要应用于钢铁企业和石化企业,它的安全运行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以下就五起事故,简要地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取可吸取的经验和教训。
一.从表一可以看出这五起特大事故,主要分两大类:(一)是空气透平压缩机事故:1.97年2月28日,湖南湘潭钢铁公司一万四制氧机刚刚检修完毕,第一次启动过程中,突然发生一声巨响,高速旋转的一级叶轮破碎,飞出的碎片打穿了空压机的蜗壳,并使在场的两位同志受伤。
事故发生后,各方专家到现场进行勘察,但对事故的具体原因,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有人认为是空压机制造质量问题,也有人认为是空压机的检修质量问题。
2.98年5月1日,湖南涟源钢铁公司一万制氧机正在稳定运行中,突然发生一声巨响,操作工立即进行停车,发现低速轴在齿轮根部断裂,一级蜗壳破碎,轴瓦严重损坏,机座变形,压缩机组除冷却器尚能使用外,其它机体部分,需全部更新。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具有权威性的分析结果。
(二)是空分设备爆炸事故:1.96年3 月2日凌晨3:44,江西新余钢铁公司6000制氧机在不发现异常征兆的情况下,空分塔突然发生爆炸,空分塔保冷箱被炸开,并且整体倒向主操作室厂房,将厂房局部损坏。
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2.97年5月16日9:05,抚顺石化公司进口6000制氧机空分塔发生剧烈爆炸,空分塔保冷箱钢结构框架倾斜,冲击波波及方圆500米,造成4人死亡,31人受伤。
3.97年12月25日,马来西亚滨鲁图壳牌石油公司从法国进口的73000制氧机发生爆炸,爆炸碎片崩飞到周围100米,爆炸声传播200公里,5公里以内的门窗玻璃被震碎,事故没有造成人员死亡,受伤情况不详。
对以上情况的分析,作为使用单位需要吸取以下经验教训:1.一定要严把检修质量关,对高速运转机械转子,若要进行动平稳校验,一定要找具有校验的资格的单位。
2.空压机启动时,振动联锁是不能投入的,否则空压机就不能正常启动;但正常运行时,有些单位害怕振动值的偶然跳动引起停车,联锁也不投,这就使得出现异常时,不能联锁停车,往往使得事故扩大。
空分制氧典型事故案例资料
空分制氧典型事故案例资料第一部分:行业事故案例1、液氧槽车事故事故经过:2011 年4 月24 日下午2 点35 分左右,扬溧高速上,一辆槽罐车正从镇江开往扬州,眼看就要到瓜州收费站,谁知就在还有一公里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故发生了。
“砰!”一声巨响,槽罐车撞上了前面一辆小型吊车,在惯性作用下,槽罐车侧翻,尾部重重地撞上了高速右侧的护栏,护栏严重变形。
由于惯性巨大,槽罐车并没有因此停下来,横着向前滑行了好长一段距离。
滑行过程中,车里燃油发生泄漏,引燃了车后轮胎,并烧到了驾驶室。
事故发生后,槽罐车的驾驶员李师傅很快就从驾驶室里跑了出来,当他惊恐地拍打自己腿上的火时,突然想到押运员还被困在里面,李师傅又冲回现场,用尽全力将同伴从副驾驶位置上拉了出来,并帮他把身上的火扑灭。
之后两人被紧急送往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救治。
押运员烧伤面积达60%,幸好驾驶员无大碍。
不过,由于受到撞击,罐体上出现两个漏洞,液氧大量泄漏,为了排除险情,扬州各部门现场排氧,26吨液氧全部放空。
事故处理:下午4 点左右,记者在现场看到,槽罐车罐体前后部位都发生了泄漏,白色的“烟”不断冒出。
据介绍,经过20 分钟左右的扑救,明火被基本控制,不过由于油箱温度过高,还是发生了爆炸,所幸有惊无险。
火控制住了,但液体一直在泄漏。
为了排除险情,消防员分别对前后两个漏洞进行强制堵漏,并将随身携带的衣服一并用上,覆盖在漏洞处。
该槽罐车厂家派出的工程师赶到了现场,大家现场研究决定,先现场将罐体的液氧放掉,然后再对罐体实施转移。
但排放液氧是有条件的,就是方圆500米范围内的车辆发动机必须熄火,否则会造成液氧爆炸等危险事件发生。
情况紧急,在交警部门的配合下,现场方圆500 米范围内的所有车辆发动机全部熄火。
厂方工程师见安全措施到位后,立即戴着面罩来到罐体尾部,把阀门打开,只见一股白色液体笔直从尾部冒了出来,喷到高速下面的绿化带中。
在排液的过程中,消防员同时出动水枪,从各个角度对液体进行稀释,防止出现意外。
特大制氧事故案例分析
特大制氧事故案例分析制氧机主要应用于钢铁企业和石化企业,它的安全运行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以下就五起事故,简要地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取可吸取的经验和教训。
一.从表一可以看出这五起特大事故,主要分两大类:(一)是空气透平压缩机事故:1.97年2月28日,湖南湘潭钢铁公司一万四制氧机刚刚检修完毕,第一次启动过程中,突然发生一声巨响,高速旋转的一级叶轮破碎,飞出的碎片打穿了空压机的蜗壳,并使在场的两位同志受伤。
事故发生后,各方专家到现场进行勘察,但对事故的具体原因,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有人认为是空压机制造质量问题,也有人认为是空压机的检修质量问题。
2.98年5月1日,湖南涟源钢铁公司一万制氧机正在稳定运行中,突然发生一声巨响,操作工立即进行停车,发现低速轴在齿轮根部断裂,一级蜗壳破碎,轴瓦严重损坏,机座变形,压缩机组除冷却器尚能使用外,其它机体部分,需全部更新。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具有权威性的分析结果。
(二)是空分设备爆炸事故:1.96年3 月2 日凌晨3:44,江西新余钢铁公司6000制氧机在不发现异常征兆的情况下,空分塔突然发生爆炸,空分塔保冷箱被炸开,并且整体倒向主操作室厂房,将厂房局部损坏。
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2.97年5月16日9:05,抚顺石化公司进口6000制氧机空分塔发生剧烈爆炸,空分塔保冷箱钢结构框架倾斜,冲击波波及方圆500米,造成4人死亡,31人受伤。
3.97年12月25日,马来西亚滨鲁图壳牌石油公司从法国进口的73000制氧机发生爆炸,爆炸碎片崩飞到周围100米,爆炸声传播200公里,5公里以内的门窗玻璃被震碎,事故没有造成人员死亡,受伤情况不详。
对以上情况的分析,作为使用单位需要吸取以下经验教训:1.一定要严把检修质量关,对高速运转机械转子,若要进行动平稳校验,一定要找具有校验的资格的单位。
2.空压机启动时,振动联锁是不能投入的,否则空压机就不能正常启动;但正常运行时,有些单位害怕振动值的偶然跳动引起停车,联锁也不投,这就使得出现异常时,不能联锁停车,往往使得事故扩大。
东华制氧厂氧气瓶爆炸事故
东华制氧厂氧气瓶爆炸事故
(一)事故概况
2002年3月30日19时左右,吉林市松江气体经销处送气工驾驶农用三轮车携带10个空气瓶,来吉林市东华制氧厂充装氧气。
19时20分左右,送气工与门卫闲聊后,离开门卫室走进充气间。
此时,班长巡视设备后,发现送气工在充氧间,要求其离开。
此时即19时25分,充装压力达9MPa时,突然有一气瓶爆炸。
死亡1人,轻伤2人,直接经济损失3万元,间接经济损失15万元。
该气瓶重量59.6kg,壁厚6.1mm,容积37.9L,工作压力15MPa。
(二)事故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是该气瓶原为氢气瓶,因氢氧混装造成爆炸。
主要原因是经销单位系非法经营,将改装氧气瓶嘴的氢气瓶混入其他氧气瓶送人东华氧气厂充装氧气,检查人员未能区分开气瓶颜色,没有有效地防止气瓶错装,造成爆炸。
(三)预防同类事故的措施
1.加强充装站的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严禁外来人员进入充装间。
2.认真执行充装前的检查制度,杜绝错装、超装,不合格气瓶和超期气瓶充装。
3.尽快完成瓶装气体经销站的安全注册,规范管理。
第 1 页共 1 页。
制氧厂典型事故举例
制氧厂典型事故举例
举例一
3#空压机跳车故障供气中断6.5小时
1月31日12:12,3#空压机因ZIA1301超过联锁值停车,导致3#空分全线停车,当班立即联系调度中心及车间汇报事故情况,打开1#进氮气球罐阀门进行低压供氮。车间立即组织人员查找原因发现ZIA1301保护表损坏,经仪表人员处理后车间立即组织人员开车,目前3#空压机运行正常。
3#空分粗氩泵突发停车故障
2007年5月26日13:35,3#制氧粗氩泵突然停车,准备重新启动时发现变频器通讯不良,在面板发出指令后变频器无应答,起用备机。氧气和氮气纯度受到影响0.5小时,三期氩产量减少40吨。检查发现,粗氩泵变频器通讯故障。
举例二
2#空分系统突发停车
2007年5月9日14:00,制氧2#空分突发停车,中断供空压机持续逆流而停机,并导致系统全线停产。进一步检查进口导叶,发现定位销脱落,上面用于锁定的卡簧落在一边,并且存在严重变形现象。设备人员安装好定位销并使用新的卡簧后,操作人员检查启动条件具备后启动机组并开始升压操作,发现防喘振阀存在仪控故障。至19:00左右,故障处理完毕,操作人员按照作业程序相继启动预冷系统、纯化系统,往主分馏塔系统导气,启动膨胀机,积液和调纯。至21:30氮纯度合格,至22:00氧纯度合格,先后启动氮压机和氧压机实现对外供气。 举例三
制氧事故案例分析
制氧事故案例分析1、某钢铁公司制氧机燃爆事故××年8月21日零时10分,国内某钢铁公司制氧厂1号1500立方米制氧机发生燃爆,死亡22人,伤24人,其中重伤7人,部分厂房坍塌,部分设备受损,直接财产损失320多万元。
事故主要原因是该公司1号1500立方米室内制氧机燃爆事故现场,因同时具备助燃物、可燃物及着火源三要素,酿成燃爆事故。
其中,助燃物为排放液氧所造成的富氧空气;可燃物为膨胀机、空压机油箱的油雾及油;着火源为1号空压机电机油浸纸动力电缆端头爬电,在富氧环境中产生火花,引燃油浸纸。
液氧排放操作不当,空分工排放液氧时操作不当,排放速度过快,造成检修现场氧气浓度过大又来不及散发,形成富氧状态,直接为燃爆造成一个要素。
另外,设备老化、超期服役,工艺装备落后;安全措施不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安全教育内容有欠缺,也是造成事故的客观和深层次的原因。
2、新余钢铁公司制氧机主冷爆炸事故××年3月2日凌晨,××钢铁公司的6000m3/h制氧机主冷发生爆炸,直接经济损失为900万元以上(事故发生在夜间,无人伤亡),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对液氧中乙炔等碳氢化合物的含量监测不力,且缺乏必要的分析仪器设备;主冷1%的液氧未连续排放;循环液氧泵及液氧吸附器未连续使用,吸附周期再生周期偏听偏长等。
3、××氧气厂主冷凝蒸发器爆炸××年4月和××年4月××氧气厂的150m3/h制氧机的主冷凝蒸发器先后发生爆炸,两次爆炸前发现,液氧液面下降,氧纯度下降。
为提高液氧面,第一次爆炸前采用开大节-2阀,每次开2-3圈。
第二次爆炸前,采用关小节-1阀和凸轮及活动节流调节手段。
第一次爆炸,冷凝蒸发器下部1/4的外壳被炸开,裂口宽度有30厘米,数十根管子被炸毁。
第二次爆炸,其爆炸中心在主冷凝蒸发器下部边缘,高约5厘米处,下塔与主冷凝蒸发器下管板焊接处炸开一道长35厘米、宽3厘米的裂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氧厂事故案例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制氧厂事故案例1)事故案例经过2000年8月21日零时10分,国内某钢铁有限公司制氧厂1号1500立方米制氧机发生燃爆,死亡22人,伤24人,其中重伤7人,部分厂房坍塌,部分设备受损,直接财产损失320万元。
这是由于有关人员违反国家有关法规、规章酿成的重大责任事故。
该公司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和环保“一控双达标”的要求,计划从8月21日零时起,进行为期4~5天的以炼钢转炉除尘设备改造、连铸机高效化改造为中心的全面计划检修,安排制氧厂3台制氧机同步分别检修。
8月18日下达了《设备检修计划表》,安排1号1500立方米制氧机与21日零时至21日16时检修,由制氧厂的二车间和维修车间负责;2号1500立方米制氧机于21日16时至23日8时检修;3200立方米制氧机于23日3时至24日8时检修。
计划分别对3台制氧机依次进行加温,并进行有关设备和阀门等的小修或更换。
检修前,对参与检修的人员进行了一般的安全教育,要求在现场严禁吸烟和动火,要穿劳保用品。
这次制氧机停机检修,由制氧厂分管设备的副厂长负责。
检修前的准备工作,由制氧厂分管生产及安全的副厂长(在事故中受伤)负责并现场组织,生产安保科长(在事故中受伤)、安全员(在事故中死亡)、运行二车间主任(在事故中死亡)、运行二车间副主任(在事故中受伤)、维修车间副主任(在事故中死亡)及维修人员参加。
8月20日23时40分,指挥人员安排停1号1500立方米机组并排放液氧。
21日零时,公司扒珠光砂人员26人及检修人员10人陆续进入检修现场,加上已在现场当班的17人(因检修需要,空压机运行),现场一共有53人。
当时,制氧厂2名维修工人正在拆空分塔八孔螺丝(还剩6只没拆完),公司项目经理(在事故中受伤)指挥劳务人员对空分塔周边的缝用编织袋塞。
1号制氧机操作室指挥的副厂长,打电话通知3200立方米制氧机停止使用外购液氧。
21日零时10分,当维修人员拆八孔螺丝还剩2只时,突然火光一闪,随即一声巨响,发生爆炸事故。
爆炸使在场的53人中,死22人,伤24人,造成厂房6跨三面砖砌墙体及二楼混凝土楼板坍塌,厂房柱子倾斜,房顶制板倒塌,主厂房外的偏跨也随之倒塌,配电室及主控室内电气、仪表设施损坏,一号空压机电机、膨胀机及油站等损坏,空分塔冷箱板骨架及上下塔支承部分断裂,冷箱板底部北面凹进,塔内设备部分倾斜。
2)事故案例直接原因(1)经专家组调查分析查明,公司1号1500立方米室内制氧机燃爆事故现场,因同时具备助燃物、可燃物及着火源三要素,酿成燃爆事故。
其中,助燃物为排放液氧所造成的富氧空气;可燃物为膨胀机、空压机油箱的油雾及油;着火源为1号空压机电机油浸纸动力电缆端头爬电,在富氧环境中产生火花,引燃油浸纸。
(2)液氧排放操作不当。
空分工(均在事故中死亡)排放液氧时操作不当,排放速度过快,造成检修现场氧气浓度过大又来不及散发,形成富氧状态,直接为燃爆造成了一个要素(助燃物)。
公司制氧厂《工艺监督管理办法》规定,排液氧时,“应做到液体均衡蒸发”,因为排氧过快,没有达到要求,而使氧气积聚,来不及蒸发和散发。
3)事故案例间接原因(1)检修前,制氧厂没有按规定制定和报审《检修安全报告书》,致使安全措施不落实,是酿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2)检修前,制氧厂仅于8月10日编制了《设备检修计划书》,对检修项目及时间做了安排,安全要求仅在表后的说明中写了一句:“具体检修的工作由检修单位指定专人负责施工安全。
”而《检修安全报告书》至8月21日上午事故发生后才由车间拟写,制氧厂副厂长签字,但没报公司审批。
而按照要求,《检修安全报告书》应提前一天报公司安全部、生产部。
由于《检修安全报告书》没有及时制定,人员安排等就没有具体的技术和安全要求。
(3)检修现场组织指挥不严密,扒珠光砂人员进入现场过早,是伤亡扩大的重要原因。
按照程序,扒珠光砂人员应在液氧排净、8孔螺丝拆完后才进入现场操作。
这次检修,扒珠光砂人员于21日零时全部进入现场时,排液氧才进行20分钟(20日23时40分到21日零时),而8孔螺丝还有6只没有拆完。
到21日零时10分燃爆发生时,还有2只八孔螺丝没拆完。
如果扒珠光砂人员在八孔螺丝全部拆完后进入现场,时间在21日零时10分以后,事故发生时他们在厂外,就不会造成这么大的伤亡。
(4)设备老化、超期服役,工艺装备落后是事故发生的客观原因。
KDON—1500/1500型制氧机空分设备是由河南开封空分设备厂于1971年制造的,1973年安装,1977年投产至今。
同类设备的使用寿命在15~20年,该制氧机已使用23年,明显是超期服役。
而室内油箱设在膨胀机、空压机旁,油浸绝缘纸电缆和液氧排出方式都是落后的装备和工艺,留下了事故隐患。
这次事故,由于室内空分,明沟排液氧和油箱设在空压机旁,为形成富氧(助燃物)和润滑油蒸汽(可燃物)提供了条件,而油浸绝缘纸电缆则为爬电现象的产生、爬电引起小火花,以致引燃电缆中的油浸绝缘纸形成明火提供了条件。
(5)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够落实,安全教育内容有欠缺,劳动力管理不够严格,是造成事故的深层次原因。
(6)公司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虽然比较全,但到了车间班组就不够完善,例如,没有形成富氧区的防范和治理措施等。
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够,如制氧厂设备管理和检修安全责任就没有落实到人。
安全培训针对性较差。
劳务人员与公司签订劳务合同过于笼统。
对劳务公司提供的劳动力没有明确的体能、技能要求,这次参加检修就有6人没有签订劳务协议,属临时抓差。
安全管理、培训和劳动力管理上存在漏洞。
4)改进预防措施(1)事故教训抢修准备工作抢时间、赶进度,现场组织不够科学、严密。
这次排放液氧时间过短,在现场安全条件未得到确认的情况下,维修和准备工作(扒珠光砂)人员过早进入现场,造成了事故死伤人员的增多。
设备陈旧老化、超期服役,工艺装备落后,埋下了事故隐患。
(2)整改措施公司领导思想上要进一步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全面加强企业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应当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尽管任务重,压力大,但在设备不安全的情况下,一定要改善设备后再生产,否则适得其反。
对全厂老旧设备进行一次全面“诊治”,登记造册,严格实行设备管理责任制,所有设备使用、维修的责任都要落实到人。
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劳动力管理,形成严密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网络,防患于未然。
举一反三,在全厂各个环节全面加强安全管理,重点是设备管理和现场管理。
堵塞管理漏洞,清除事故隐患,无论是检修现场还是生产现场,都要做到井然有序,严禁危险的“交叉作业”,以促进全公司生产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科学的操作规程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无论生产、检修都应严守,决不能因为任务重、时间紧而不安科学规律办事。
(3)警示“”事故对大中型国有老企业是个普遍性的警示,应予高度关注。
从严格的安全生产的意义上说,所有超期服役的设备都应坚决退役,及时更新,但由于生产需要和资金缺乏等方面的原因,一时做不到,就必须对老旧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及时检修,监护使用,确保安全。
对设计不合理处,及时进行科学的技术革新改造。
空分装置冷箱内爆炸事故1. 事故经过简述某厂空分装置由德国Linde公司设计制造,采用深冷法全低压工艺流程。
精馏塔采用双段精馏塔,将液态空气依次在上、下塔内进行O2、N2分离,生产高纯度氧气(O2纯度≥98%)和高纯度氮气(N2纯度≥99.999%)。
该装置1988年投产,生产能力为28000Nm3/h。
2000年12月12日0:18分,空分装置N2压缩机因高压缸止推轴温度高联锁动作,导致该机联锁跳车。
0:26分,2#高压锅炉汽包低水位联锁跳车。
1号高压锅炉所产生的蒸汽不能满足生产系统需求导致10MPa蒸汽压力急剧下降。
0:38分,空气压缩机透平入口蒸汽压力由10MPa降到,操作人员按操作规程对该机手动停车。
0:40分,空分装置冷箱内精馏塔下塔内和N2液化器以及其连接管线发生爆炸。
事故导致N2液化器外壳炸碎,部分管道炸裂、拉断,精馏塔塔盘脱落,个别设备、阀门、仪表损坏。
冷箱外壳东北角炸开,冷箱严重变形,设备及管道部分碎片和内填的珠光砂喷出。
2. 事故原因分析液N2洗装置调节阀前止逆阀检修质量出问题,阀板在停车时卡住,关闭不到位造成在N2压缩机跳车后,H2从液N2洗装置窜入空分装置冷箱内,为爆炸提供了物质条件。
当N2压缩机跳车后。
操作工在14min后才按下液N2洗系统的停车总联锁,造成液N2洗装置阀不能及时关闭,H2穿过止逆阀到调节阀大约6min,在操作工手动关闭阀以后才切断H2源。
N 2压缩机联锁误动作跳车导致空分装置系统内工况变化,为H2向该系统反窜提供了机会。
事故状态下,蒸汽系统失控,造成空气压缩机停车,使空分装置系统工况紊乱。
造成精馏塔底的富O2液空气上窜,同已进入精馏塔、低压N2以及其它设备中的H2汇集混合,达到爆炸极限,在气流的作用下产生静电引爆。
此事故主要是由于易燃气体窜入精馏塔内与助燃气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所致,其易燃气体是氢气。
除氢气外,若空气源中易燃气体浓度过高,分子筛吸附去除易燃杂质不利,也有可能造成类似的事故,因引起注意。
氧气厂制氧机主冷微爆事故1. 事故经过简述1998年12月10日11∶00发现粗氩塔阻力突然由降至,粗氩纯度也由88%突然降为80%以下(分析表最小刻度值为80%),主塔其它参数均无明显变化,经多次调整无效。
根据以往经验,这种现象是由于主冷泄漏引起的,因为下塔易挥发组份窜至上塔后随氩馏份进入粗氩塔,在粗氩塔中由于含氮量增多,回流液体量减少,致使粗氩塔阻力下降。
经过对主冷液氧、主冷气氧及产品氧分析,纯度分别为%、%、95%,从氧液化器前取样分析氧纯度为95%,分析结果证实了发生主冷爆炸的判断是正确的,主冷液氧和主冷气氧纯度之所以仍为正常值,是由于二者取样点位置远离泄漏点。
从上塔压力没有升高这一现象可以看出这是一起主冷板式单元个别通道发生泄漏的微爆事故。
由此想到在11月6日,2#10000m3/h制氧机临时停车后再启动时曾出现粗氩塔阻力较以前稍有下降,由降为,虽经检查未发现其它异常。
因此可以断定从那时起主冷就已开始发生了微漏,只不过那时没有现在的现象明显而已,这次泄漏是在上次微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剧了。
2. 事故原因分析(1)主冷液位未完全实行全浸操作。
通过查看运行记录发现,在每天两次的槽车取液氧期间,主冷液位有时稍低于全浸液位,但两三个小时后又重新回到全浸位置。
该厂3#10000m3/h制氧机1976年曾发生一起大面积主冷爆炸事故,从损坏的主冷单元可以很明显看出爆炸位置全部位于同一水平面,即板式单元高度80%的位置处,这里正是主冷液位经常发生波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