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与面积单位说课稿
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1一、说指导思想小学数学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切实贯彻新课程理念,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在教学中既重探究的过程又重学得的结果,湛透基本的数学思想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
二、说教材1、教学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教材(人教版)第六册第六单元70-76页内容。
2、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从整体上看,其顺序是:认识面积——引入面积单位——长度单位与相应面积单位的比较。
分开来看:(1)面积概念,包括物体表面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方面;(2)面积单位,包括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以及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3)1厘米与1平方厘米、1分米与1平方分米、1米与1平方米的比较。
尽管这一课时内容较抽象,为贯彻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应变概念的机械学习为有意义学习。
不仅能让学生记住所学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理解它们的内在涵义,了解与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
即一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为什么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形状;二是知道每个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三是了解面积单位与相应长度单位的内在联系。
3、教学目标:(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方式,结合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2)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表象,会应用常见的面积单位。
(3)通过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标志着学生对空间概念认识的一次重要提升。
本课内容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的平面图形知识的巩固和延伸,更是后续学习面积计算、几何图形面积等知识的基础。
在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面积的概念及单位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
(二)主要内容本课主要围绕面积的定义、面积单位以及面积大小的比较进行展开。
首先,通过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面积的概念;其次,介绍常用的面积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让学生了解这些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最后,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如何比较不同图形的面积大小。
(三)教材编排特点教材在编排上注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首先,通过直观的物体表面让学生感知面积的概念;其次,引入具体的面积单位,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面积的实际意义;最后,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掌握面积的定义,理解面积的概念。
2. 让学生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培养学生比较不同图形面积大小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掌握面积的概念和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面积的定义及其概念。
2. 常用面积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 比较不同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二)难点1. 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 不同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法(一)启发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面积的概念。
通过提出问题,如“什么是面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面积?”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来理解面积的定义。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我家买新房子啦说课稿1、说教材本节课是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我家买新房子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第一个信息窗的内容,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知识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面积计算的基础。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组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2、说教学目标在对教材认识的基础上,结合新课标新大纲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面积的意义;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和概念。
(2)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表面和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说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教学难点为在学生脑中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
4、说教法与学法(1)说教法: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创设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拼摆、动脑思考以及交流等方式,参与学习活动;多选取学生熟悉的具有现实性的素材,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说学法: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归纳、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从感知到抽象的过程,体会知识的产生及发展,使数学知识在充满探索中得到升华。
5、说教学过程(一) 师生谈话,激发兴趣,学生提出问题开始上课后,老师和学生交流:小明家新买了一套楼房,他迫不及待地搬了进去,并且想请我们去参观他的新家,你们愿意去吗?这时候电脑出示小明的新家,看完后,老师问:参观完小明的新家,你发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么?这里学生说的很多、很多,同时也提出了很多问题,教师及时鼓励、表扬,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老师留下有用的两个问题:餐厅和厨房哪个房间大?小明家的房子是多大的?第一个问题由小组讨论自己解决,通过这一问题的研究,比地面的大小,使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的概念,接着解决第二个问题,让学生知道房间共多么大要测量,学生不会测量,怎么办呢?由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让学生感到了学习的必要性,这时老师开始讲授面积单位。
根据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根据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概述:本课程将介绍面积以及常见的面积单位。
我们将探讨面积的定义、计算面积的公式以及面积单位的转换。
目标:- 了解面积的概念和定义- 研究如何计算常见图形的面积- 掌握面积单位的转换方法内容:一、面积的定义面积是一个物体所占据的平面部分的大小。
它是一个二维量,通常用平方单位表示。
我们可以把面积想象为一个区域内的平面,它的大小取决于这个区域的覆盖范围。
二、常见图形的面积计算1. 矩形的面积计算矩形的面积可以通过长度乘以宽度来计算。
即:面积 = 长度 ×宽度。
2. 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可以通过边长的平方来计算。
即:面积 = 边长 ×边长。
3.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可以通过底边长度乘以高度的一半来计算。
即:面积 = 底边长度 ×高度 × 0.5。
4. 圆的面积计算圆的面积可以通过半径的平方乘以π来计算。
即:面积 = 半径×半径× π。
三、面积单位的转换在计算面积时,我们常常需要进行面积单位的转换。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面积单位及其转换关系:1 平方厘米(cm²)= 0.0001 平方米(m²)1 平方米(m²)= 平方厘米(cm²)1 平方千米(km²)= 平方米(m²)1 平方英里(mi²)≈ .11 平方米(m²)总结:面积是物体平面部分的大小,常用平方单位表示。
我们可以通过不同图形的公式计算其面积。
在计算面积时,我们需要注意面积单位的转换关系。
希望本课程能帮助您理解面积的概念、计算面积以及面积单位的转换。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随时提问。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面积》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一、说教材(一)地位、作用与编排特点《面积和面积单位》这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的领域“测量”部分的内容,被安排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
本课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二年级上册的长度单位以及三年级上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课是由长度单位到面积单位的过渡,学生学习本部分内容为四年级学习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三角形和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的内容打下基础。
教材在编排上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所熟悉的物体表面来认识面积,从而归纳出面积的概念,再通过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引出统一的面积单位(包括使用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以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感受平面图形的面积,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2)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理解面积的意义;(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4)掌握简单的测量面积的方法,如观察法、重叠法;(5)理解并体会使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测量和比较面积大小的必要性;(6)掌握并灵活运用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和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2、数学思考:(1)通过观察身边物体的表面体会面积的含义,形成正确的面积观念;(2)通过对单位面积的学习,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强化直观形象思维。
3、解决问题:(1)探索不同的比较面积的方法;(2)会用面积单位测量指定的面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学会比较现实中物体表面的面积大小;(4)通过比较面积的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4、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小组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2)通过探究不同面积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提高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 难点:面积概念及常用的面积单位形成的过程;在操作中体会使用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二、说教法(一)活动教学法:因为本节课概念较为抽象,我根据感知——表象——抽象的认识规律,一步步深化,使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中感知面积,体会面积的意义,从而突出重点。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ppt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得学生正处在学习能力发展 得关键期,她们具体形象思维也正向抽象逻 辑思维过渡,我以学生自己已有得空间知觉 为基础,在教学中安排大量得观察,比较,测 量,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历 从具体到抽象得过渡,真正落实培养与发展 空间观念目标。
(三)、教 学 目 标
(1)理解面积得意义。
把她们重叠在一起,还就是比不出大小,怎么办呢?
圆
大正方 小正方 继续
二、合作探索
用 摆一摆。
16个
返回
15个
二、合作探索
用 摆一摆。
16个
返回
15个
二、合作探索
用 摆一摆。
64个
返回
60个
二、合作探索
通过以上操作您可以得出怎样得结论?
16个
15个
16个
15个
64个
60个
的面积比
大,餐厅的面积比厨房大。
一共摆了12个1平方厘米得小正方形,所以这枚邮 票得面积就是 12 平方厘米。
二、合作探索
您能用1平方厘米得正方形测量课桌桌面得面积吗?
太麻烦了!怎么办呢? 有没有大一点得面积单位呢?
二、合作探索
1平方分米有多大呢? 边长就是1分米得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
可以写作1dm2。
1平方分米 1分米
什么就是1平方厘米呢? 边长就是1厘米得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
可以写作1cm2。
1厘米
1平方厘米
二、合作探索
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得面积大约就是1平方厘米呢?
大拇指指甲得面积 大约就是1平方厘米。
计算机键盘上一个按键面得面积 大约就是1平方厘米。
试一试
先估计邮票得面积大约就是多少平方厘米,再用1平 方厘米得正方形测量一下。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P71——P74第六单元《面积》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
2、教材简析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学生在学习了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掌握了计算它们的周长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学生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各种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在单元及整个小学平面几何图形中都有很重要的地位。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面积的意义,形成对几何面积单位的初步感知。
3、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表象。
(2)使学生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指定的面积,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3)通过引导让学生有序地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其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空间概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4、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
难点: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
5、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各若干,一根绳子,一大一小两个相框。
学具:面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若干个。
二、说教法学法<一>、强化感知,激发参与本节课重视了概念的形成过程,把静态的知识结论建立在动态思维上,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形象感知上。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让学生通过摸、看、量、摆、数、比、站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发展。
<二>、激发兴趣,引导探究本节课以激趣为出发点,巧设悬念,层层深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针对大小不同的平面图形比较,设置各种问题,不断扩充完善探究比较的方法,理解面积单位的独特作用。
不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矛盾,指导学生在看书自学讨论中,把知识和能力溶为一体。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的发现问题,创新性的解决问题。
面积单位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面积单位优秀说课稿面积单位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面积单位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面积单位优秀说课稿1各位评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第7册134页—136页《面积和面积单位》,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们的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
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教材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所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帮助理解面积的含义,在认识面积的意义后,接着学习面积的单位,使平面图形的大小有了度量的标准,这样就减少了认识上、理解上的难度。
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按照大纲的要求,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知道他们实际的大小。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图形的面积。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面积概念及常用的面积单位形成的过程。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一)激趣导入新课。
让学生说说多功能教室有哪些物体,和你家的房子比较一下谁大一些?并问学生想不想知道多功能教室到底有多大?比你家房子大多少?从而顺其自然的导入新课。
教师板书:“面积”。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想体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和生活之中,拉近了本课的所学的内容与学生的认知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索面积的概念这一环节分两步来完成第一步认识面积首先让学生通过用手摸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的面和课桌的桌面,看电脑中的两个镜框的画面,来感受物体表面有大有小。
接着让学生画平面图形,让学生知道平面图形也有大有小。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想、议、说,给他们的大小起个名字,最后师生共同总结面积定义,教师板书。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2014-06课堂内外教师伟大的爱是学生成长的源泉,我们要让教育充满爱的艺术。
物理是一种智能,我们要利用好这种智能,对待学生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怀疑,多一些欣赏少一些责备,多一些感化少一些说教。
在课堂上倾注更多的爱,让情感之花在物理课堂上绽放光彩!参考文献:[1]杨宝盘.谈物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 ].教育教学论坛,2010(16).[2]车敏虎,程金莲.又谈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 ].硅谷,2008(17).(作者单位福建省南靖县奎洋中学)•编辑董慧红“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的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学前期深思考、教学过程讲策略、效果预测促达成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前期深思考思考一:读教材、读学生,为实施“主导”、落实“主体”做保障。
面积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
这一单元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上“由线到面”的一次质的飞跃。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
而且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观察能力,喜欢操作、乐于探究。
所以,我们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思考二:定目标、定方法,为实施“主导”、落实“主体”打基础。
我们结合本学段课标要求及学生实际,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格子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是:在操作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面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
从教材内容的编排上看,由学习长度单位过渡到学习面积单位是学生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一次飞跃,更是后面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以及创新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大量的直观体验、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估测的能力,发展其空间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三、说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
四、说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常用的面积单位教具。
学具:学具袋1(三张不同面积的红、绿、黄彩纸)学具袋2(长方形、圆形、不同大小的正方形纸片若干)五、说教法和学法:我选择的基本教法、学法有:1、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2、创设情境,让学生动心3、交流讨论,让学生动口六、说教学程序: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
为此,我将本课设计为4个环节:(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首先,我会运用课件展示动画来引入课题。
这时我就会问:明明绕这个操场跑一圈,这一圈是操场的什么?我想通过这个问题帮助学生回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接着我又会问:如果把这个操场铺满草皮,那它又是操场的什么呢?这一环节中,学生已有的旧知“长度“和相关“物体表面”的经验呼之欲出,自然体验到由“线”到“面”的空间飞跃,引出对“物体表面”的研究。
【《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说课稿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涉及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概念、认识和计算方法。
教材中以房间的面积为引导,引导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概念,明确“等面积”、“较大面积”、“较小面积”等概念。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面积概念2.面积单位介绍3.面积度量4.面积计算方法二、教学目标1.掌握面积的概念及相关概念。
2.学习面积计量单位的名称、符号和换算关系。
3.学会应用所学方法计算一些常见图形的面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3.1 教学重点1.学习面积的概念和单位。
2.理解各种图形面积计算方法。
3.应用所学方法计算面积。
3.2 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以及不同形状图形的面积计算。
2.学生初步掌握面积计算方法后,要通过实际应用,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过程4.1 情境渗透引导学生通过研究如:画图,身临其境等真实情境认识面积。
在了解认识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学习面积的探究活动。
4.2 学习新课通过引入几种常见的图形为基础,融入玩乐性学习方法、模型操作及多媒体手段等,并掌握相关的面积知识和计算方法。
4.3 巩固练习1.教师在教学时多使用图片、实物、视频等教具,给学生操作机会,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面积计算方法。
2.进行一些面积计算的小练习,并及时纠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错误。
4.4 课堂总结一节课的教学对于学生而言可能会有些抽象,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的最后进行总结,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的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和应用面积计算方法。
因此,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教学、教具演示等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方法。
同时,老师应该及时纠正学生的计算错误,并及时进行课堂反馈,让学生能够及时掌握知识点,消除困惑,从而达到轻松理解面积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目的。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民主协作自主探索——把课堂还给学生,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内容。
教材简析:《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
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
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根据教材特点及新课程标准对三维目标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摆一摆等体验活动,理解面积的意义,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四、说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
(2)学具:每四人两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纸片若干、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
面积与面积单位说课稿
面积与面积单位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掌握了计算它们周长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面积的意义,形成对几个面积单位的初步感知。
二、说教法学法。
(1)活动教学法(2)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法(3)自学辅导法三、说教学过程1、动手操作,认识面积。
小学生从认识长度到认识面积,在空间观念上是一次飞跃,什么是面?我首先出示两片大小不同的树叶,请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引出物体都有表面。
接着让学生闭上眼睛摸摸课本的封面,铅笔盒盖的面以及自己的课桌面,并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感觉,有的学生说摸到的面一个比一个粗糙,有的说它们有的大,有的小,让他们充分感知、感受物体表面面积。
接着出示:(课件)六个图形,并让学生选择喜欢的两个图形进行比较它们的大小,从比较中学生发现只有角没有办法比较,因为没有围起来,理解“没有围成的图形不是封闭图形”,得出封闭的平面图形也有大小,从而归纳出面积的意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2 、制造矛盾,引出面积单位。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先出示两张肉眼可以观察出并可以用重叠法比较的图形(课件),得出比较面积的大小有观察法、重叠法。
然后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比较一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大小,在比较的过程中使学生想到用眼观察和重叠法比较都不能判断的情况下,可以用数方格的办法使问题得到解决(课件)。
接着我又创设方格多少不能准确比较面积大小这一矛盾情境(课件),引出要有统一的测量标准——面积单位。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难点,书中利用比较两张纸的大小,让学生在拼摆中感受要用统一的标准来摆进行教学,但通过实际操作,我发现这种方法对学生来说拼摆和理解都有一定的困难,为了更好地突破这一难点,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我将教材的内容做了一些调整,首先我出示两个同样大的长方形,让学生用学具摆,然后告诉我有多大,由于我为学生准备的学具不同,自然学生告诉我的数也就不同,这时我故作奇怪的问:“为什么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同学们告诉我的数却不同呢?”这就造成了认知冲突,然后通过小组间的交流,让学生发现:原来是测量的学具不同,要得到一致的测量结果,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这样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我觉得降低了难度,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通用5篇)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通用5篇)《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通用5篇)1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第八册第120——122页《面积和面积单位》,本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
在空间形式认识上是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同时也是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是整个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基础内容。
教材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所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帮助理解面积的含义,在认识面积的意义后,接着学习面积的单位,使平面图形的大小有了度量的标准,这样就减少了认识上、理解上的难度。
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物体表面大小的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观察、比较、拼摆、测量的过程中建立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
二、说学生(1)学生在这之前已经掌握了长度的概念,已经学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这为他们学习面积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接促过有关面积的知识。
不过,这些知识都是比较零碎的,他们也没有办法用语言表述出来。
(3)聋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生在建立正确的表象时,还是要依赖于实物。
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去充分感知。
三、说过程结合四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力图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尽可能给学生操作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操作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获得学习的乐趣。
更主要的是完成自己对知识的构建。
1、通过比赛给两个大小不同的平面图形涂色,让学生直观感知面有大、小之分,为“面积”概念的建立创设了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2、探求新知。
通过各种实践操作活动感受面积的概念,正确建立面积的表象。
感受到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以及常用面积单位的掌握。
面积与面积单位说课稿
面积和面积单位
说
实验小学
课
王文海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 《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 册第六单元。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 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 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 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 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 •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 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 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操作、乐于 探究,因此在呈现概念,探索面积单位时都 着力给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空间。 为了防止周长知识对面积概念的负迁移, 我让学生多描述、多感知,运用摸一摸、比 一比的方式,加深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理解。
二、说教学目标
1、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摆一摆等体验活动,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 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形成正确的表象。 2、在观察、比较以及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树立空 间观念,发展自学,感受数学的价值。
三、说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 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表象。
2、难点:在操作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四、说教学具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1平方 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 2、学具:方格纸;两人一份面积相近 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若干个长方形、 正方形和圆形纸片。
五、说教法学法
1、创设情境,让学生动心
2、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 3、交流辨论,让学生动口。 4、自学辅导,让学生动脑 5、运用媒体,让课堂高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第70页~74页《面积和面积
单位》。
下面我将从教学分析和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学生学情,时间安排,教学策略和教学程序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和教学目标
1、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
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而编排的。
“面积”的编排,突
出的变化是加强了探索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材首先
让学生理解引进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设计了一系列“矛盾冲突”:
两个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靠观察很难看出哪个大一些,用
重叠的方法也很难比较出它们的大小。
从而使学生产生认识冲突,
促使学生尝试用间接比较方法,即用其他图形作标准来比较。
通过
亲身体验与讨论交流,学生发现“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
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接着教材进一步启发学生探索“用什么
样的图形表示面积单位比较合适”,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
“选用正方形测量比较方便”,进而自然地引出面积单位的教学。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
难点是:初步
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使学生认识到统一
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教学目标
本节课教学目标有以下三点: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3、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具体形象
思维也正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我以学生自己已有的空间知觉为基础,在教学中安排大量的观察,比较,测量,操作等活动,让学生
在实践活动中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真正落实培养和发展空间
观念目标。
4、时间安排
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按照大纲要求,本节课从以下几方面
进行教学: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
积的含义。
用时5分钟。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用时10分钟。
(3)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
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表象。
用时15
分钟。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
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用时10分钟。
5、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
形各1个。
两个大小不一的长方形。
学具:两张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
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纸片和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实物。
二、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我采取教学方法是观察、实验探究法,将情景引入、直
观演示等方法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比如:上课开始通过情景
引入创设涂色比赛情境,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产生探索新知的需求。
理解面积的意义,我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
运用学具、动手操作与合作探究中真实地感受什么是面积,获得实
实在在的直接经验。
为了让学生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正确表象,我采用活动教学法,目的是直观体验活动为主线,结合生活实例,
创设数学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建立正
确的表象,并运用这些表象解决相关的问题。
学生认识了面积和建
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后,我把探究的主权让给学生,引导学生带着问
题自学。
通过自学,学生能迅速理解面积单位含义,学习选用观察,重叠,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三、教学程序和教学策略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来培养学
生的三维目标。
1、激趣导入新课
根据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易从情景中引发学习兴趣,因此我
设计了击掌的环节,让学生真切感悟平面是一个面,有大小之分的,为学生学习面积概念做好铺垫。
这一环节设计目的有二:一是让学生在游戏的参与中体验,
感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自然引出新知,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2、充分感知,概括面积的含义。
这一环节分三步完成。
第一步:教学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通过让学生指一指身边物体(如:黑板,课桌,书本等)的表
面在哪;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感觉;比一比这些物体的表
面谁大谁小,让学生通过实物感知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在此基础
上小结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第二步:教学封闭图形的大小。
通过质疑:假设我们把练习本的封面画到黑板上是什么形状?
引出封闭图形,并出示一组封闭图形,让学生认一认有哪些是封闭
图形,指一指封闭图形的面积,比一比哪个封闭图形面积大一些,
让学生感知到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它们的面积。
第三步:概括出面积的含义。
由学生概括说出面积的含义,教师板书:物体的表面或
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这一环节设计,通过学生亲身经历,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
“面”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
但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面积有大有小,那么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呢?
(1)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
请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小一些?学生通过观察、重叠,无法直接比较,这就造成了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促使学生尝试用间接比较方法,即用其他图形作标准来比较。
(2)提供学具,让学生自己选择测量标准进行比较。
(3)汇报展示。
学生在选择过程中选择不同的标准:有的选择形状不同,大小不同的图形,既长方形和正方形混合来摆;有的选择大小相同的图形(如同一种正方形或同一种长方形),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发现:要得到一致的测量结果,作为比较标准的图形,形状、大小不同不行,从而得出“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进一步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样的图形表
示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因为前面学生已经拼摆、测量,所以学生自
然而然的选择正方形。
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采用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的学习方式,激发认知冲突后,提供学具,引导操作、合作探究。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体现了活动化的数学学习过程,有效地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4、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这个环节分三步来完成。
第一步:让学生自学课本并出示相应的自学提示。
第二步:分层次来学习三个常用面积单位。
学习“1平方厘米”的教学以“教“为主,具体环节如下:拿,让学生从学具中拿出面
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想,看着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图形并把
它印到脑子里;比,比一比你手上的哪个指甲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画,画一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量一量你的橡皮
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学习“1平方分米”的教学以“扶”为主;
学习“1平方米”的教学以“放”为主。
以上利用多种方法的教学,促使学生巩固面积单位,发展其空间观念。
第三步:探究1平方米。
用游戏的方式,激励学生资助探索,
让学生充分感知1平方米的实际大小
5、练习内化,巩固新知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练习。
第一题目的是强化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第二题使学生学会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为下节课做好铺垫,并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学生提供创造思维的空间;第三题进一步在学生脑海中加深面积单位的表象。
①填一填
(1)()或()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2)边长是()的正方形,面积是()。
②填上适当的单位。
一枚邮票的面积约是4()
教室的地面约是45()
小明的身高是125()
数学课本长大约是20()
③拼一拼: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一拼
(1)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和长方形。
(2)面积是8平方厘米的图形。
6、全课总结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来谈谈收获,不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学生这节课学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