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小课题研究
六下数学研究报告
六下数学研究报告一、引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购物、计算工资,还是解方程式和求解不等式,我们都在不断地运用数学。
而到了六年级,学生已经熟悉了许多数学概念,包括数、运算、图形、测量等等。
然而,对于如何更好地将这些概念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六年级学生可能仍存在一些困惑。
因此,本次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和分析,总结出六年级学生在数学应用方面的现状,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应用策略。
二、文献综述过去的研究表明,许多六年级学生在数学应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他们可能无法将学过的数学概念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或者无法找到合适的策略来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这种情况往往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甚至产生恐惧感。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六年级学生和他们的数学教师进行调查。
问卷调查主要关注学生对数学应用的看法,而访谈则侧重于了解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困难。
同时,我们还参考了相关文献,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
四、结果与讨论1. 学生在数学应用方面的表现:大部分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学过的数学概念,但在将数学应用于实际问题时,他们常常感到困惑。
他们不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或者如何将数学公式与实际问题相匹配。
2. 有效的应用策略: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了一些有效的应用策略。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将实际问题引入课堂,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其次,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分享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和方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学生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加深对数学公式的理解,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五、结论总的来说,六年级学生在数学应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但他们可以通过有效的应用策略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和反复练习等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同时,学生也应该积极寻求帮助,与教师、同学交流,共同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六、建议1.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引导学生将学过的数学概念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以生活经验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应用题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动因从教以来深深感觉到,应用题对小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多数学生读完题不知从何下手,面对题目一筹莫展,再者传统的应用题由于题目内容陈旧,答案唯一,而且解题方法程式化。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了应用题的结构及基本解题方法,但缺少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没有解决问题的欲望,不能很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其实,应用题的内容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干,所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探索应用题,是学会解应用题的关键。
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不仅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素质,而且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数学合理”、“数学有用”,从而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小学生学会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受数学的合理性,利用生活中的经验解决应用题,达成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的和谐同步。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又为实际生活服务,这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学的基础,如何把枯燥的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变得生动、有趣、贴近生活,这对学生解决应用题难尤为重要。
目前,现行使用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由于受地域、生活环境、经济基础等因素的影响,它的普适性相对较差,特别是对我们这些小县城和农村的学校来说,教科书中例题以及应用题所呈现的知识环境学生几乎是没有见到过,感到非常的陌生。
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我们走进小学数学课堂,走近小学数学教师,发现教师们在挖掘与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方面来讲解应用题以及学生练习探索应用题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特别是在如何将教材内容转化为学生生活实际,给学生呈现一个愿学、易学,并能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鲜活的教学内容,构建具有本地特色、学校特点、乡土气息浓厚的小学数学教材方面还十分困难。
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数学学科)
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数学学科) B3探究型研究活动设计(数学学科)目标本次探究型研究活动的目标是帮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索,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活动设计活动名称:测量与图形活动时间:2个课时适用对象:六年级学生活动内容: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测量和图形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展示一个长方形纸箱的图像,并问学生如何测量它的面积和周长。
2. 探究任务: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给予一些测量和图形任务。
例如,要求他们测量教室的面积和周长,或者用纸板制作一个正方形的盒子。
3. 实际操作:学生根据任务的要求,利用测量工具(如尺子、量角器等)进行实际操作。
老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 数据整理和分析:学生将自己的测量数据整理并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小组的结果。
他们可以使用图表和图形来展示数据。
5. 发现规律: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和图形,帮助他们发现测量和图形之间的规律和关系。
例如,面积和周长的变化规律,图形的对称性等。
6. 总结和展示:小组代表可以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总结。
学生可以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展示他们的成果。
研究成果: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将能够:- 理解测量和图形的概念;- 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发展观察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个探究型研究活动设计简单而直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同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索,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活动记录表
2024-01-04
目录
• 活动背景与目的 • 活动准备 • 活动实施过程 • 学生表现与成果展示 • 教师指导与反思 • 家长参与与反馈
01
活动背景与目的
数学小课题的选择
课题来源
课题难度
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点,选择 具有探究性和实践性的数学小课题。
表达能力
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思路。
互动交流
学生之间是否能够就研究成果进行积极的交流和讨论,提出建设性 的意见和建议。
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
自我评价
学生对自己在小课题研究中的表现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反思与改进
学生是否能够认真反思自己在小课题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 改进措施。
未来展望
04
学生表现与成果展示
学生参与度评估
参与态度
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小课题研究,表现出浓厚的兴 趣和热情。
团队合作
学生是否能够与小组成员积极合作,共同完成任 务。
贡献程度
学生在小课题研究中所起的作用和贡献大小。
学生成果展示与交流
成果质量
学生的小课题研究成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 实用性。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 热爱,培养学生的数学自 信心和合作精神。
活动时间与地点
活动时间
选择适当的时间段进行小课题研 究,如课后、周末或假期等,确 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探究和 实践。
活动地点
可以在学校教室、图书馆、实验 室等场所进行,也可以利用网络 资源进行线上学习和交流。
02
活动准备
教材与教具准备
实践应用
《小学数学结合生活解决问题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6年级2组
《小学数学结合生活解决问题的实践研究》研究方案会理县数学名师工作坊六年级二组一、研究背景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中处处皆有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其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不仅要求选材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来设计教学,为学生精心创设用数学的情境,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随着课改的深入,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新人教版的数学教材中,每几节都有情景主题图,它体现了数学知识生活化,创设了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觉到在课堂上学习就像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一样。
但是,从一定意义上说,教材所提供的情景图本身带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地理区域、认知限制以及学校具体教育资源的差异使得情景图内容并不一定适用于每地、每校、每班。
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材所提供的情景图作适当的调整,使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因为单一的解决问题脱离生活实际的应用,且解决问题对学生而言理解水平较低,心生恐惧心理,从而被动学习,甚至抗拒。
学生对这类的解决问题的题型没有兴趣,不仅速度慢而且有些拖踏。
在做数学试卷时,我们甚至可以看到有的学生在做题时不愿多读几遍,读题不仔细,看到稍难题就跳过,不会多思考。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从生活中提取感兴趣的素材,自主创造解决问题的题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小学六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现状研究
小学六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现状研究引言1. 研究对象及方法本研究选取了某市六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收集了关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相关数据,并进行了分析。
2. 学生学习兴趣状况在问卷调查中,对六年级学生进行了一系列关于数学学习的问题,结果显示如下:有65%的学生表示对数学学习感兴趣,25%的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无所谓,10%的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枯燥乏味。
在访谈中,学生们也表达了对数学学习的态度,有学生称“数学太难了,我不喜欢”,也有学生表示“数学是我的最爱”。
3. 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因素在访谈中,学生们提到了影响他们数学学习兴趣的因素,家庭环境、教学方式和学习压力是最主要的因素。
一些学生表示在家中没有人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数学问题,这让他们感到困惑和无助;一些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方式有所抱怨,觉得老师的讲解枯燥乏味,缺乏启发性和趣味性;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大,对数学学习感到抵触。
二、分析与解决1. 改善教学方式针对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抱怨,学校应该改善教学方式,增加数学教学中的趣味性和启发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游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
2. 家校合作学校应该加强家校合作,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数学学习中来,提供学习帮助和指导。
家长们可以利用家庭环境、生活中的实践经验,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 减轻学习压力学校和家长都应该注意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不要给学生过多的功课和辅导班等学习任务,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活动和休息,以充分释放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小学六年级数学主题研究
小学六年级数学主题研究(一)课题名称将圆柱切一刀,截面的形状会出现哪些图形?参与研究人员张弛、李嘉琦、唐缪田操作用具黄瓜、刀前期要求利用适当的用具实际操作,动脑分析,把可能出现的不同图形找全,不可能出现的情况也要考虑到。
画出示意图,并加以适当说明。
实验过程及结论一、可以切出的规则图形:二、可以切出的不规则图形:三、不可能切出的图形:三角形、五边形和五边以上的图形实验感言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体会到了无限乐趣。
它不但拓展了我们的思维,还加强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让我们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六年级学生小课题研究(二)课题名称将正方体切一刀,截面的形状会出现哪些图形?参与研究人员汪荷蕾、李梦云、孙昊、梁晓操作用具山楂糕、小刀、量角器前期要求利用适当的用具实际操作,动脑分析,把可能出现的不同图形找全,不可能出现的情况也要考虑到。
画出示意图,并加以适当说明。
实验过程及结论正方形有4条边,一刀最多与其中2条边相交,则一刀下去,刀最多与正方体中的6条棱相交,截面边数最大为6条。
经实验,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都可以切出来。
一、三角形:可切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不可能切出直角三角形。
二、四边形:可切出等腰梯形、正方形、长方形等,不可能切出直角梯形。
实验过程及结论三、五边形:不可能切出正五边形。
四、六边形:可以切出任意六边形和正六边形。
任意六边形正六边形()小学六年级学生小课题研究(三)课题名称怎样用一张A4纸做一个容积尽可能大的圆柱?参与研究人员祝尧、郭楠、马超越、任旻操作用具A4纸前期要求考虑到所用材料的实际长度,设计围出这个容积最大的圆柱的操作方案实验过程及结论我们量出A4纸长29.7厘米,宽21厘米。
如按照图1的方法先剪去两个圆,再以剩下的长作高,以宽作底面周长。
d:21÷3.14≈6.6(厘米)h:29.7-6.6=23.1(厘米)V:3.14×(6.6÷2)2×23.1≈789.90(立方厘米)图1如图2所示,剪下两个圆,以剩下的宽为高,长为底面周长。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精选13篇)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精选13篇)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篇一分数混合运算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2.会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中进行简算教学难点分数乘法的简算教学过程一、复习(一)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二)看看下面每组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 ○ ○(三)那么分数混合运算如何计算呢?能否应用运算定律简算呢?这节课我们来一起研究。
板书课题:分数混合运算二、探索、悟理(一)出示例题(二)读题之后请同学试做(板演在黑板上)教师:这道题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强调运算顺序)(三)做一做教师提问:你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四)小结教师提问:谁能说一说分数乘加、乘减这样的混合运算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呢?分数混合运算顺序:在一个分数混合算式中,既有一级运算,又有二级运算,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一级运算;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先做括号里边的,再做括号外边的。
(五)仔细观察下面两题,计算中有没有好方法使它们算得又快又准。
小组汇报结果。
= × ×教师提问: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依据什么?(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教师说明:由这两题可以看出,乘法运算定律同样可以应用在分数中。
(七)做一做三、归纳、质疑(一)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学生自己小结)混合运算、分数乘法中的简算。
(二)你在学习中遇到了什么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吗?四、训练、深化(一)巩固混合运算1.判断(×)(×)(√)(√)2.计算(二)巩固简算1.填空2.简算(三)提高练习五、课后作业(一)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六、板书设计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篇二圆的周长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2024年“数”眼看世界 课题促发展 ——数学应用创新与小课题研究
“数”眼看世界课题促发展——数学应用创新与小课题研究教学中我和同伴经常思考这两个问题:如何让学生爱上数学?数学课程的魅力是什么?这需要智慧来引领,这个“智慧”不仅是老师懂多少数学,教给学生多少数学知识,更应该是引导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他们需要“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有意思”的数学。
“看得见”的数学在包装盒、钟表、服装搭配、锅碗瓢盆、桌椅板凳上;“摸得着”的数学在积木搭建、拼图、火柴棍游戏、折纸和手工制作中;“用得上”的数学在认识方向、找规律、分类整理、统计测量、解决问题中;“有意思”的数学在纸牌游戏、数字谜、环形跑道、估算估测、杆高影长中。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进行的“小课题”研究是一种非常好的整合载体,它以主题统领的方式实现数学学科内外相关知识、能力的有机融合,给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的机会。
一.什么是“小课题”研究“小课题”的“小”,语意双关。
一方面是指适合小学生做的课题,故要小;另一方面是指“仿”课题研究,是小学生力所能及可以解决的课题。
——选自《中国教师》总第281期二、如何开发适合学生做的“小课题”1.回归学生——将课堂质疑的问题作为素材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一个小组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个直角梯形,若我们将其增加一条线,会增加几个直角?”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马上在小组内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找到了以下六种情况:可以戛然而止了吗?不,不期而遇的教学资源出现了,但课上时间已经不允许作进一步深入了,怎么办?一个小课题生成了——增加一条线,你能变出什么?于是学生带着问题展开了为期一周的“小课题”研究。
2.回归教材——将教材内容适当延伸作为素材有时根据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延伸,也能生成一个很好的选题。
二年级学习了《测量》,同学们就在生活中、校园里进行实际测量,记录观察日记,绘制数学手抄报。
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或者可以说我们的身边处处有课题。
六年级数学微型课题
六年级数学微型课题
(一)《鸽巢问题》
以“什么是鸽巢问题?”作为驱动性问题,首先通过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让学生发现里面存在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为孩子们学习鸽巢问题作了很好的铺垫。
接着,借助“摆一摆”、“画一画”“讲一讲”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鸽巢问题”的趣味性和高度概括性,并利用图示认识简单的“鸽巢原理”,体会在项目活动中知识的自然生长。
(二)《圆柱的表面积》
课堂上充分体现了老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整堂课中老师仅仅是一位项目研究的引导者、组织者。
通过回忆旧知帮助孩子们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然后出示驱动性问题,让学生发挥团队的力量,结合项目活动积极思考,深入探究,动手测量,总结出求圆柱表面积的方法、算法。
最后老师点评、讲解、指导练习,提高学生参与度、完成度、积极性,课堂效果显而易见。
六年级数学小课题研究阶段计划
1、准备阶段:
(1)进行开题论证,进一步修改课题实施方案。
(2)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为课题研究的展开做准备。
(3)调查课堂教学现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初步的评估。
2、实践探索阶段:
(1)通过召开课堂教学研讨会,尝试构建具有“以生为本,自主探究,平等对话,和谐共震”的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
六年级数学小课题研究阶段计划
教研组
六年级数学教研组
负责人成玉丽课题名称 Nhomakorabea《小学数学高段课堂教学和谐性要素的研究》
成员姓名
组内分工
成玉丽
计划、总结撰写
商艳霞
研究课及案例分析
顾红艳
问卷调查及分析
刘中华
资料搜集、整理
课题
研究
现状
分析
我们的课堂教学现状,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受纸笔测试评价模式的制约以及家长价值取向的牵引,我们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却依然过于注重知识的积累,忽视了学生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忽略了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 “不和谐”充斥着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各元素间结构欠合理,关系欠和谐,影响了学生的全面、自主发展。即使有的教师已经认识到和谐的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但对“和谐”仍然是一知半解,对课堂教学的和谐要素所知甚少。为此,我们开展了《小学高段数学课堂教学和谐性要素研究》的课题研究。
(2)对研究的成果进行汇编,形成系列成果。
课题研究预期效果
通过学习、课堂研究、课后反思等行动研究,参与课题实验研究的全体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不断提高。课题研究为学校营造了浓厚的科研氛围,教师从中获得成长和进步。数学课堂和谐要素见雏形。
六年级数学学情的全面研究
六年级数学学情的全面研究
本文旨在对六年级学生的数学学情进行全面研究,通过分析学
生的数学成绩、研究惯、以及数学教学方法等方面,来发现问题并
提出改进措施。
研究方法
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和成绩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六年级学生进
行了调查,并收集了他们的数学成绩。
同时,我们还观察了他们的
研究惯和数学课堂的教学情况。
结果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在数学成绩上表现较差,主
要原因是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以及缺乏数学解题的方法。
另外,部分学生在研究惯上存在问题,如不够专注、不善于总结等。
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
1. 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通过课后作业和补班等方式提高学生
的研究效率。
2. 引导学生掌握数学解题的方法,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惯,如专注、总结、及时复等。
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对六年级学生的数学学情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希望这些措施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成绩,提升研究效率,培养良好的研究惯。
六年级数学小课题研究
1、教案及听课记录。
2、阶段小结
3论文或课题成果总结
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研究提问的有效性。
2、观察法:通过观课是该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收集有关提问有效性的研究素材。
3、反思法:依托课堂教学,反思提问的有效性。
4、经验总结法:收集资料、分析、整理、得出个人心得。
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
确定研究的内容、措施、指定实践方案。
研究目标内容方法
研究的目标:
通过该课题实施培养教师的课堂提问的智慧,做到问在疑处,点在惑时,问题具体可行。让学生在课堂上愿回答,会回答,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研究的内容:
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中都要巧妙设计提出的问题,这几个主要环节找出不合理的提问并废止不恰当的提问,研究提问的类型、表达、候答、理答等策略及技巧,做到提问有效性。让每一个问题都很必要,并且不能过大或无效。
小课题研究方案
年级
六年级
学科
数学
负责人
郝玲玲
成员
杨淑红张玉洁赵素芳
小课题名称
小学数学效的重复性应答式的提问、没有精心准备的提问、只关注优等生的提问等现象还较为常见。有时教师为了制造热闹的课堂气氛,不分主次,不顾学生实际,提问占据了课堂大部分时间,学生只得被动地应付教师的琐碎问题,缺乏质疑问难、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二阶段:
课题启动阶段,主要是先通过教学设计中对问题设计的实验研究,再通过观课评课发现问题设计的不足进行反复修改,以达到预期目标。
第三阶段:
收集、分析相关资料,撰写心得体会或论文。
小学数学六年级总复习课题研究特色
小学数学六年级总复习课题研究特色
小学数学六年级总复习的特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知识概念的复习和巩固:重点复习六年级数学的各个知识点和概念,包括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几何图形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和应用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题型的变化和扩展:综合性的复习课题中,可以加入一些新的题型,让学生进行推理、解决问题、运用知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训练。
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解题能力。
3. 错题反思和强化练习:在复习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学生容易犯错的知识点和题型,通过分析错题原因,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和订正。
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练习,巩固知识点的应用和运用能力。
4. 综合性的应用训练:通过综合性复习课题的设计,将各个知识点进行融合和综合应用。
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解决和实际应用。
5. 分层次的细化复习: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和能力,可以将复习课题分层次、分难度来设计。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提高学习效果。
以上是小学数学六年级总复习课题研究的一些特色,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六年级数学小课题研究
关于12盒奶打包的研究报告龙岗小学六年级一班王感恩一、研究背景:自从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以后,我对牛奶盒的打包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研究目标:研究12盒牛奶的打包方法,如何包装12盒奶最节省包装材料。
三、研究过程:我们小组的成员一起研究了12盒牛奶的打包方法。
数据分析与结果分析:研究之前先做了个实验,用12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长方体有四种不同的摆法,即12×1×1,6×2×1,4×3×1,3×2×2,它们的表面积分别是50平方厘米、40平方厘米、38平方厘米和32平方厘米。
我们发现,用同样个数的小正方体来摆不同的长方体,随着形状越接近正方体,表面积也在随着减少, 3×2×2这种摆法是最接近正方体的,也是表面积最小的,用其它数目的小正方体来摆也是这样。
因此,我们得出结论,体积相同的物体,形状越接近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就越小,就越节省材料。
我们把长方体的六个面根据大小分为两个大面、两个中面和两个小面,要想让摆成的形状越接近正方体,就必须尽可能的隐藏大面。
我们发现,4×3×1这种摆法是最接近正方体的,因为牛奶盒是长方体,所以4×3×1这种摆法还有很多种,所以还要必须遵循尽可能的隐藏大面和中面这个原则。
通过摆一摆来看,让牛奶盒站立,尽可能的遮住大面摆4个,用同样的方法摆三排,这样共隐藏了18个大面和16个中面,外露的只有6个大面、8个中面以及全部小面,也就是说隐藏的大面多于中面。
而我们市面上买的伊利金典12盒的包装方法虽然也是4×3×1的摆法,但是你们的摆法是遮住大面摆3个,用同样的方法摆了四排,这样共隐藏了16个大面和18个中面,外露的是8个大面、6个中面和全部小面,也就是说隐藏的大面少于中面,所以和我们的研究方法对比,这样并不是最节省材料的。
(课题实施方案)小学六年级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小学六年级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2015年秋季学期研究实施方案2015年9月,我组向开远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提出《小学六年级数学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课题申请,2015年10月获得立项批准。
课题类别为:一般课题,立项编号为:201538。
为了能使本课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研究,切实提高研究实效,特制订本研究实施方案。
希望各课题组成员能严格按照本方案的要求开展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善本方案,使研究工作圆满结束。
一、个人研究活动课题研究,更多的是个人的学习、尝试和思考,因此个人的研究活动将在整个课题研究中占有重大比重。
1、理论学习课题组教师要通过网络或者其他渠道,自觉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知识,作为课题研究的行动指南和理论基础。
并从中选出优秀文章,带到课题组例会上进行交流。
2、实践学习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抓住时机,多渠道学习他人的实践经验。
听完他人的讲座或课例,要认真反思得失,从中获取经验,做到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并尽可能把所思所想整理成文。
3、独自实践以理论知识为行动指南,以他人经验为行动基础,以独自的尝试、实践与反思为研究途径。
各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学生情况,尽可能多地选择教学内容来进行尝试。
在尝试与反思中不断调整方法,积累经验,并不断形成经验性研究成果。
4、撰写研究成果通过独自的学习、尝试与反思和集体的研究活动,各教师要善于从中积累经验,并把学到的、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整理成文,形成过程性的研究成果。
5、课题辐射本课题组教师在学校中,不是一个孤立的群体,而是融入学校大家庭当中的一部分。
因此,我们的研究也不是封闭、孤立的,而是要与他人形成互动的状态。
不但要多学习别人的经验,而且要更多地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他人分享,做到互帮互学,共同上升,形成课题研究成果辐射全校的局面。
二、集体研究活动1、理论学习与交流各自进行理论学习后,课题组将安排定期的例会,对各自选送的优秀文章再进行学习与交流,从中获取营养,更好地指导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2.小课题结题报告《提高六年级学生分数混合运算正确率策略研究》
《提高六年级学生分数混合运算正确率策略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背景:1.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最多的数学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素和重要内容。
而良好的计算能力更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参加社会活动所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所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将为学生今后进入中学更好地学习数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2.整数、小数和分数这三大类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当中,分数的混合运算是比较简单的了,毕竟数都比较小。
然而当前总体上我校六年级学生的分数混合运算正确率还是较低,让人大失所望。
导致学生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出错的本质原因究竟是什么?怎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正确率?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和界定:(一)课题的核心概念1.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准确计算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通过开展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2.新课程标准对计算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不仅要求计算正确、迅速,更突出计算方法是否合理、简便,更要注重各种计算方法的结合。
通过开展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的研究,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使用各种计算方法,逐步提高计算正确率。
3.计算存在于数学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分数是小学数学中的核心概念,也是小学阶段比较抽象、复杂的数学概念。
从学生的终身发展方面考虑,良好的计算素养终身受用,工作、生活方方面面中处处离不开计算,所以对于计算正确率的提高很有研究价值。
4.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加、减法是第一级运算,乘、除法是第二级运算,四则混合运算是指包含两级运算及小括号、中括号、平方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运算叫四则混合运算。
简便运算技能: 简便运算是一种特殊的计算,它运用了运算定律与数字的基本性质,从而使计算简便,使一个很复杂的式子变得很容易计算。
在教学中是指教师以教材为依托,通过有效的运用策略及方法、帮助学生剖析算理、引导建构算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计算练习,最终形成自我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技能技巧能力的活动策略:根据学习目标对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加以综合思考,精心策划和有效调控的技能,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与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行动研究法: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研究提问的有效性。
2、观察法:通过观课是该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收集有关提问有效性的研究素材。
3、反思法:依托课堂教学,反思提问的有效性。
4、经验总结法:收集资料、分析、整理、得出个人心得。
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
确定研究的内容、措施、指定实践方案。
成果呈现形式
1、教案及听课记录。
2、阶段小结
3论文或课题成果总结
小课题研究方案
年级
六年级
学科
数学
负责人
李海云
成员
小课题名称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
选题意义或教学困惑
在实践教学时发现,低效的重复性应答式的提问、没有精心准备的提问、只关注优等生的提问等现象还较为常见。有时教师为了制造热闹的课堂气氛,不分主次,不顾学生实际,提问占据了课堂大部分时间,学生只得被动地应付教师的琐碎问题,缺乏质疑问难、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二阶段:
课题启动阶段,主要是先通过教学设计中对问题设计的实验研究,再通过观课评课发现问题设计的不足进行反复修改,以达到预期目标。
第三阶段:
收集、分析相关资料,撰写心得体会或论文。
研究预期效果
通过研究,每位教师都会在自己课堂中的每个环节精心设计问题,让每个问题都有针对性,并且对应自己的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研究目标内容方法
研究目标:
通过该课题实施培养教师的课堂提问的智慧,做到问在疑处,点在惑时,问题具体可行。让学生在课堂上愿回答,会回答,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研究的内容:
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中都要巧妙设计提出的问题,这几个主要环节找出不合理的提问并废止不恰当的提问,研究提问的类型、表达、候答、理答等策略及技巧,做到提问有效性。让每一个问题都很必要,并且不能过大或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