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王建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
美沃小学:王建军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学生的养成习惯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文明习惯都必需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可塑性强,习惯正处在形成阶段,许多坏习惯还未形成。
教师如果能在平时的工作中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以后甚至将来的学习、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那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呢?我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帮助老师有效地对学生实施养成教育,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各种习惯。
一、榜样引导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有了榜样,学生就学有方向、赶有目标,而且学起来看行见、摸得着,具有说服力强、号召力大的作用,时时都能受到激励。
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首先自己要做学生的表率,如: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自己必须做一个讲究卫生的人,每天穿着整洁;上课把讲台擦干净;脏东西不乱丢;板书注重干净整洁;看到地板上有纸屑,就弯腰捡起来,放入垃圾桶里;从不随便吐痰等等。
在校园里,遇到客人或老师,就主动打招呼;当有学生向你问好时,也常常报以微笑或说“谢谢”。
让学生从老师的一言一行中感受
到什么是讲卫生、什么是有礼貌。
学生就会渐渐地形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平时做作业也能认真书写,注意整洁。
同时,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都要先做到。
要求学生不迟到,我们就要不迟到;要求学生不说谎,我们就要说到做到。
学生就会在老师的耳濡目染中,慢慢地养成许多良好的习惯。
可见,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以身作则使习惯养成教育人格化。
使榜样的力量在习惯养成教育中得到充分发挥。
二、循序渐进法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在不断重复和练习中逐步形成的。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不能贪多求全,而应有计划地一步一步地实施,一个习惯一个习惯的形成。
例:刚入学时就要求学生书写认真,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书写的习惯。
随着学习内容的升级与年龄的增长,要求学生做作业认真仔细,形成做事严谨的良好习惯。
要看到学生身上一天一天的进步,并进行鼓励。
不要稍有不对,就劈头盖脸一顿批评。
同时再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思考习惯。
让学生形成不要一遇到难题就愁眉不展,想要溜之大吉。
这些良好的习惯都是在循序渐进中形成的。
当然,学生良好的习惯,不仅仅是包括学习习惯,还包括其他很多方面的习惯,都应该是这样慢慢培养。
三、学科渗透法
把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使习惯养成教育立体化。
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任课
教师就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联系学生实际,在讲清道理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是学生优良品德、习惯和能力的主要实现方式;同时强调思想品德课与晨会课,班队课,文体活动课等相结合、相配套,对学生作分项训练和指导,给学生提供习惯养成教育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家,校结合
习惯是在教育过程中和个人的生后实践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
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家长,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很重要的。
只注重在学校的教育,而忽视与家长的密切配合,是不行的。
他们的一半时间在学校度过,还有一半时间却是在家里度过的。
所以我们就必须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不定期的进行家访,并注意随时与家长电话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表现,发现学生的进步,与家长一同鼓励孩子继续努力;发现问题,与家长一同讨论教育的方法。
并利用孩子和父母的思想感情,共同来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俗话说:“树苗易直也易弯”。
低年级儿童正如小树苗一样,如果能使他们的习惯养成好,并加以正确引导,他们就会沿着好的方向发展,如果忽视了对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那么他们就会在无意中习得一些不良的行为,这便会被不良的行为习惯所占领。
而一旦这些不良习惯已经形成,以后要再来重新矫正,重新再养成,则要困难得多,正如树苗长大以后,再想让它改变生长的方向则是很难的。
在培养小学生养成各种优秀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教育训练中,只要教师
倾注爱心,选准方法,就会使这种养成教育落实得更深入、更彻底。
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得法的老师”只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处处为学生着想,不断研究、探索,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一定可以在工作中获得圆满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