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七单元 走向现代世界 综合探究七 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名师名师教案1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七课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七课知识点
一、土地改革(1950 - 1952年)
1. 背景。
- 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未进行土地改革。
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 开始标志。
3. 内容。
- 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 实施情况。
- 1950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5. 结果。
-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6. 意义。
- 政治上: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 经济上: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第七单元提高卷(含答案)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形成性练习(提高卷)班级: 座号: 姓名: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革命和改革引起社会性质变化的是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②法国大革命 ③中国辛亥革命 ④俄国十月革命A. 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 2、左图所示兵器最早出现在A .海湾战争B .美国南北战争C .第一次世界大战D .第二次世界大战 3、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看法,错误的是 A .它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了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的战争,战争双方都不具正义性B .战争是野蛮的,但它却孕育了战后的一些文明成果C .它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空前劫难D .战争是残酷的,但它对人口优化却产生了积极作用4、1943年2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贺信中说:“是你们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
”这一“转折点”指的是A.萨拉热窝事件B.诺曼底登陆C.斯大林格勒战役D.攻克柏林 5、某校九年级(1)班的历史兴趣小组在“美国发展之路”的探究活动中制作了下面的图表。
与图表中③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 .独立战争B .南北战争C .罗斯福新政D .美苏争霸 6、统计图表能帮助我们分析历史。
从下表中我们可以分析得出的结论有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情况比较表①战争是人类的浩劫 ②两次战争都引起了世界的剧烈震荡 ③两次战争都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④和平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7、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人类留下的历史启迪有①加强国际合作,有利于战胜共同的敌人;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也可以相互合作;③世界各国应互不侵犯、和平共处;④和平来之不易,战争悲剧不能重演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8、1920年秋开始,全国各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都改成了白话文,到1922年冬季,所有的文言文教材一律废止。
这与下列哪一事件的大力倡导有关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9、《狂人日记》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版的作品,该作品的作者和文体是A.鲁迅散文集 B.鲁迅散杂文集 C.鲁迅白话文小说 D.鲁迅日记10、下图是二十世纪初学生运动的一幅标语,下列对这次“运动”表述正确的是①“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其斗争目标②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③工人阶级参加起了重大作用④在北洋政府镇压下失败了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1、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活动课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主体报告
《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活动课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主体报告《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活动课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组执笔: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教研室施福荣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的教育和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化,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评价等,都在发生着变化。
《历史与社会》是本次课改的一个亮点,它的设置集中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追求。
它为培养当代中国公民的人文素养和民族精神,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环境、积极适应社会发展、主动参与社会生活,提供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仅仅靠有限的常规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开展综合探究活动能较好地弥补这一缺憾,形成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同步进行。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第八条明确提出:“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综合多种知识探究社会问题、提高参与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新课标的《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一个综合探究活动,就是依据此目标进行编写的。
这些活动课的设置一方面对教材进行了很好的补充,另一方面又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但是在听课和调研过程中,许多老师上这些课时,与平时的课堂教学没有本质的区别,并没有体现出“综合性”“探究性”和“活动性”的特点来,还有许多老师怕上,不愿意上这种课,归根到底的原因是老师们不知道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不理解综合探究课的真正内涵。
目前关于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各学科中都有研究,尤以《科学》学科为甚,科学需要对自然现象进行探究,它往往建立在假设与实验的基础上;《历史与社会》这样的人文学科需要对社会现象进行探究,一般建立在问题和调查实践的基础上;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目标价值取向相同的学习方式,他们是有一定共性的,因而科学探究中的一些的方法和策略,在研究社会现象时,同样有效。
新课程改革中,还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课程所提倡的“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等教学理念也正是我们《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所提倡和要求的,所以他们的研究,对本课题中有关基本教学策略的研究工作无疑是有启示的。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全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全册复习提纲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1. 1368年( )率领起义军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今江苏南京)。
朱元璋就是( )。
明成祖朱棣将都城迁到北京。
1627年,高迎祥、张献忠、( )等人先后起义,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
2.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1644年,宁远总兵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3. 从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经济迅速恢复,国力空前强盛,史称“( )”。
▲清朝前期,我国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克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南至南海诸岛;▲清朝前期的疆域图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4. 明朝的统治:明前期;①政治上,废除( )、创设内阁、设( )机构和迁都北京;②经济上,奖励农耕,轻徭薄赋和提高手工匠身份;③外交上,明成祖派( )下西洋;④影响:强化皇权;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开辟了亚非海上通道的壮举,表明了明朝对国外的强大影响。
明中后期;改革赋税制度;影响:刺激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 )经济的高度繁荣。
5. 明清时期的不同名族政策明朝:主要以防为主,采取比较被动的( )政策;清朝:比较积极主动,采取( )的政策笼络其他少数民族。
6.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明朝:▲16世纪中期,( )、俞大猷抗击倭寇;▲1662年( )收复台湾。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清朝:▲17世纪中期(康熙年间)抗击沙俄侵略,两次雅克萨之战,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18世纪中期清朝平定天山以北的( )叛乱;▲乾隆年间清朝平定天山以南的( )叛乱,后来,清政府设置( ),管理整个新疆地区的事物。
▲册封( )、( )(金瓶掣签制度),设置( );▲明清时期,( )加强中央与西南少数名族地区的联系。
八下历史目录标题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 P4商人的地位变了 P7第二课从破思想的牢笼蒙娜丽莎的微笑 P10“教皇的奶牛”的解放 P11近代科学的诞生 P13理性之光 P15第三课世界开始走向整体新航路的开辟 P18全球联系的加强 P21黑人是怎样来到美洲的 P23第四课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议会对王权的胜利(英国) P26历史上第一位总统的诞生(美国) P27忘我献身的法国公民 P29第五课面临挑战的中国最后的盛事 P3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P35专制帝国 P38来自海上的挑战 P41综合探究五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历史学家的讨论 P45第六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一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兴起 P50“科学的世纪” P52工业革命的新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 P53人在工厂 (工厂制度;标准化生产、流水线生产) P55第二课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地球变小了 P58文明与野蛮相交织 P60挑战与回应 P62第三课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屈辱的岁月(侵略史实)P64悲壮的战争(军民抗击侵略者)P67“师夷长技以制夷”(林则徐、魏源;洋务运动) P68从维新到革命(戊戌变法) P70第四课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工业化和城市化(三大产业;“城市病”) P75现代文明生活的源头(工业化进程出现的事务) P77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P79综合探究六在生活中感受工业文明从交通工具看社会进步 P83工业文明大家谈 P85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第一课全球性的震荡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 P88令人谈虎色变的经济危机 P91第二课开辟新的发展道路理想变为现实的十月革命 P93“西亚病夫”的崛起 P95改革弊端的罗斯福新政 P96第三课民族复兴的新道路中华民族的觉醒(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P99历史性的转折(共产党成立) P102从北伐战争到红色根据地的建立(北伐;蒋介石反革命;南昌起义;农村革命根据地;围剿;长征) P105 第四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生活中的变化 P109头脑中的变化 P110第五课万众一心的抗日战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事变,日军罪行) P113全民族的抗战(西安事变) P115第六课新中国的诞生两种命运的决战 P120“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P122综合探究七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历史在这里沉思(人民英雄纪念碑及浮雕、题字)P127重温百年历程 P128让历史告诉未来 P129。
2020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全册】目录
0002页 0004页 0063页 0117页 0147页 0177页 0200页 0225页 0274页 0352页 0389页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 第二课 明清文化的发展 综合探究五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第一课 走出中世纪的蒙昧 第三课 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二课 工人运动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四课 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 综合探究七 感悟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 第一课 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 第三课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三):பைடு நூலகம்建社会的发展与近
代前夜的危机
2020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 下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迎来了新的学习生活,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教学计划了。
那么一份同事都拍手称赞的教学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篇1一、教材分析《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的主题是工业文明的诞生和发展。
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又称为现代化。
工业文明发展进程又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6世纪初到18世纪工业革命前,工业文明的早期阶段,也称原初现代化。
在这一阶段,工业文明首先在西欧兴起。
第二阶段是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到19世纪末。
在这一阶段,经过工业革命后,人类真正进入工业社会,同时工业文明从西欧扩散到全球。
第三阶段是20世纪上半期。
在这一阶段,由于工业文明的全面到来,人类社会有许多不适应,出现了巨大的震荡,也进行了调整和探索。
第四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初。
在这一阶段,人类吸取了上一阶段的经验教训,工业文明得到顺利推进。
第五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是工业文明深入发展的阶段。
以往的历史教学体系把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分开,分别教授。
这种作法有利有弊。
本教材采取了中外混编的方式。
中外混编不是简单的世界史和中国史的拼盘,而是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需要正确地在世界文明进程中给中华文明定位。
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一个重大区别就是工业文明打破了各民族各地区封闭孤立发展的状态,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各个国家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即全球化。
当前,全球化迅猛发展。
从人类文明的角度追溯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对于深刻理解现实是十分必要的,也构成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册涉及的历史时期内,与工业文明的三个发展阶段相对应,全球化也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单元叙述了新航路开辟后,整体世界即全球化的开始。
第二单元叙述了工业革命后,在寻求市场的力量的推动下,整体世界最终形成。
第三单元叙述了整体世界形成后,西方列强争夺殖民地引起的灾难性后果——世界大战。
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目录(全六册)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目录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1. 从社区看我家2. 在社区中生活第二课乡村与城市1. 乡村聚落2. 城市聚落3. 往来在区域之间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第一课大洲和大洋1. 人类的栖息地2. 海洋对人类的影响第二课自然环境1. 地形多样2. 气象万千3. 众多的河湖4. 风光迥异第三课世界大家庭1. 人口与人种2. 语言与宗教3. 国家和地区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一课家住平原1. 稻作文化的印记2. 用机械种庄稼第二课与山为邻1. 垂直的生计2. 山地之国第三课傍水而居1. 耕海牧鱼2. 水上都市第四课草原人家1. 逐水草而居2. 现代化的牧场第五课干旱的宝地1. 石油宝库2. 沙漠绿洲综合探究三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第四单元文明中心——城市第一课美国政治的心脏:华盛顿第二课文化艺术之都:巴黎第三课 IT新城:班加罗尔第四课汽车城:蔚山第五课城市规划的典范:巴西利亚综合探究四如何认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第一课国土与人民1. 辽阔的疆域2. 行政区划3. 众多的人口4. 多民族的大家庭第二课山川秀美1. 复杂多样的地形2. 季风的影响3. 母亲河第三课地域差异显著1. 秦岭—淮河分南北2. 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3. 交流与互补综合探究五认识宝岛台湾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一课北方地区1. 红松之乡2.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3. 古老而现代的首都——北京第二课南方地区1. 水乡孕育的城镇2. 富庶的四川盆地3. 开放的珠江三角洲4. 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第三课西北地区1. 丝路明珠2. 草原风情3. 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第四课青藏高原1. 海报最高的牧区2. 高原圣城——拉萨综合探究六如何开展社会调查——以调查家乡为例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第一课规则的演变1. 规则之“源”2. 规则之“变”第二课传媒的行程1. 生活中的文化传播2. 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第三课生活的故事1. 生活的时代印记2. 生活的代际差异综合探究七区域的变化第八单元文明探源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1. 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2. 走访原始的农业聚落第二课早期文明区域1. 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2. 诞生于爱琴海与中美洲地区的文明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1. 中华文明的曙光2. 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综合探究八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目录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1. 古代埃及2. 古代西亚国家3. 古代印度第二课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1. 早期国家与社会2.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3. 百家争鸣第三课西方古典文明1. 西方文明的摇篮2. 罗马帝国的兴衰3. 西方文明之源综合探究一对比早期区域文明之间的异同第二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第一课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第二课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第三课日本的大化改新综合探究二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第三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第一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第二课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第三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结局第四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第五课昌盛的秦汉文化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第四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第一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1. 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2. 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3. 北方的民族融合4. 璀璨的科技与艺术第二课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1. 隋的兴亡2. 唐的盛衰3.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4. 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第三课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1.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2.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3. 南宋与金的和战4. 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5. 经济重心的南移6. 社会生活与文化7. 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综合探究四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1. 明清帝国的兴替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3. 农耕文明的繁盛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1.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2.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3. 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1. 皇权膨胀2. 近代前夜的危机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危机第六单元世界工业文明的曙光与近代社会的开端第一课连通世界的新航路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1. “人的发现”2. 科学革命3. 启蒙运动第三课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1. 英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2. 美国的诞生3.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一课工业革命第二课工人的斗争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三课资本主义的扩展1. 德国统一2. 美国南北战争3. 俄国改革4. 明治维新第四课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第五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综合探究七感悟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国第一课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1. 鸦片战争的烽烟2.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3.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4.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二课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第三课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1. 维新变法运动2. 文化教育革新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目录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一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2.第一次世界大战3.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第二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1.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2.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3.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第三课悄然改变中的社会生活1. 生活中的变化2. 头脑中的变化综合探究一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第一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1.俄国十月革命2.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二课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1.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2. 印度的觉醒第三课美国的资本主义改革1. 30年代的大危机2. 罗斯福新政第四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新文化运动2.“五四”运动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五课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1.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2.工农武装割据3.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综合探究二历史地认识多样的发展道路第三单元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一课中国抗日战争1.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2. 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3. 全民族的抗战4. 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二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1.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2. 大战的爆发3. 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第三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与胜利1. 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大战的转折2. 雅尔塔会议与德日投降综合探究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第四单元中国革命的胜利第一课两种命运的决战1. 内战的爆发2.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第二课新中国的诞生综合探究四回顾近代中国的百年历程第五单元冷战时期的世界第一课两极格局的形成第二课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 美国成为超级大国2. 西欧的复兴与联合3.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4. 福利国家的出现第三课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1.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2.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第四课亚非拉地区的发展1.殖民体系的瓦解2.动荡的中东综合探究五聚焦文化软实力第六单元新中国的建设与改革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探索1. 巩固新生政权2.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3. 失误与挫折第二课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2. 改革开放的推进第三课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团结第四课“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第五课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综合探究六走在复兴之路上:感受新中国的精神力量第七单元跨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第一课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1.改革开放的新阶段2.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第二课经济全球化第三课世界多极化趋势1.世界多极化与欧洲一体化2.联合国与走向世界的中国第四课当代科技革命与社会生活综合探究七如何面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第八单元共同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第一课不断变化的人口1.世界人口的数量变化2. 我国的人口警钟须长鸣第二课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1.世界面临的资源问题2.应对我国的资源问题第三课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1.愈演愈烈的环境问题2. 直面我国的环境问题第四课发展的选择1.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因地制宜谋发展综合探究八让历史告诉未来:我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再论有效开展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综合探究活动的可行性策略
排 了综合探 究活动 , 综合探 究形 式多样 , 学难度大。 教 本
文根 据综 合探 究活动 实施 过 程 中教 师普遍存 在低 效 的
现 象 , 出提 高《 史与社会》 提 历 综合探 究课 活动 的有效性 策略 , 即教 学活动设计 主题 化、 主体化 、 会化 、 社 实践化 , 探 究评价 个性化 。 这几个 方面是 开展 有效教 学活动的前
交流 , 小结反思 。 其关系如下 图所示 。 学生形成 了有关家
乡 的特产 、 环境 、 人文 等方 面的调查报告 。
、
教学活动设计主题化是 开展 有效活动的前提
在进行综合探 究活动前 ,要进行 有效 的教学设计 ,
教学设 计时一 定要注 意 : ①依 据课 程标 准 ; ②结 合和呈现方 式上 都 勇于创 新 , 特别 是在教 材的每一单元后 , 安排 了综 合探究活 动。这是 都 初 中历史 与社会课改革 的大手笔和重 大突破 , 也是 每一 单元 的灵魂 。 综合探究 内容生动 、 形式 多样 , 力求有 机地 融人各种“ 动脑 ” 动手 ” 或“ 的活动 。同时注重 引发 学生发
与学 生实际 , 设计相 关情境 与 问题 ; 问题 与情 境 的设 ③
计一定 要体现 以学生 为主体 , 有一 定 的探究 性 ; ④活 动
的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 的发散性思维及 实践 能力 。 为了 便于综合探究 活动的开展 ,把综合探 究活动 主题化 , 即
非常低效 。笔者认 为第 一 、 第二点教师 只要转变 观念克 服困难就 能解决 , 第三 点 困难 较难解 决 , 现根 据这 几年 来对 七 、 年级 “ 八 综合探究 ” 活动课 的实践 研究这一 课题
《综合探究七_认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
《综合探究七_认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案《综合探究七_认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一、导入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
在当今社会,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本节课将通过多角度的探究和讨论,让同学们更深入地认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二、学习目标1. 了解和平与发展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和平与发展对个人、社会和世界的意义。
3. 能够分析当今社会面临的和平与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4. 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导学过程1. 概念辨析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思考,总结和平与发展的定义,并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2. 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享对和平与发展的理解,探讨不同角度下的意义及具体表现。
3. 分析挑战和机遇通过案例分析或视频观看,让学生认识当今社会面临的和平与发展的挑战,思考如何应对并抓住机遇。
4. 思维拓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设想一个理想的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分享自己的设想和看法。
5. 总结讨论结合课堂学习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认识到的关于和平与发展的精神和价值,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落实和平与发展的理念。
四、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状况,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2. 收集和整理和平与发展的相关新闻事件,做一份简短的报告。
3. 班级内举办和平与发展主题的讨论会,每位同学准备一份发言稿。
4. 思考并记录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推动和平与发展的实践。
五、拓展延伸1. 邀请专家学者或相关从业人员来学校进行和平与发展主题的讲座。
2. 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
3. 设计相关的课外活动,如演讲比赛、绘画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和平与发展的理解和认识。
六、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发扬和平与发展的精神,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
代前夜的危机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 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3页 0078页 0124页 0174页 0269页 0342页 0411页 0465页 0467页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 第二课 明清文化的发展 综合探究五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第一课 走出中世纪的蒙昧 第三课 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二课 工人运动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四课 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 综合探究七 感悟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 第一课 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 第三课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七章 综合探究七 区域的变化课件 人教版
资料1
西湖老照片
西湖新照片
资料2
1972年的星宿海
如今的星宿海
资料3
村民在挖红薯
村民在采摘鲜花
1、在认识区域的变化时运用了哪些资料?
文献(文字和图片)资料、调查访谈资料、新闻报道资料
2、上述资料哪些属于第一手资料,哪些属于第二手资料? 3、上面的资料分别反映了区域哪些方面的变化?
环境变化、物产变化 p93.3
综合探究七 区域的变化
钱江新城五年巨变老照片
钱江新城五年巨变新照片
我们是通过什么来感受区域的历史变 化的?
人口的迁移、环境的变迁、交通的发展等。
要了解区域变化我们必须借助资料,其包括
第一手资料(原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
来自自己实践、经历或直接观察所获得的资料 (第一手资料) 更可靠 从当事人或目击者那里转述得来的资料 (第二手资料)
• 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导致环境问题的发生。环境问题,会破坏 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社会的可 持续发展。我们在发展的同时,千万不能 忽视了保护环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 自己
在了解了区域的变化之后,我 们又该如何去看待(评价)这种变 化呢?
事实 事物的真实情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区分
观点
人们对事物的真实看法
北京主要道路里程数和车辆的变化
事实 p95
川流不息的街头
观点 p95
拥挤的地铁站
对于星宿海和泗安镇的变化,你有何看法?p95
(1)、星宿海的变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 原因,但主要是人为原因。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 类自己。我们应该树立环保意识,履行环保行动, 保护好生活的环境。 (2)、泗安镇的村民敢于解放思想,打破常规, 注重发展地区优势,发展特色苗木,在政府部门的 领导下,不断调整种植结构,充分发挥特色农业的 潜力,促使泗安镇发生了巨变。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八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参考答案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明清帝国的兴替基础巩固1.B 2.D 3.D 4.A 5.C 6.D7.1威逼汉人剃发梳辫和圈占土地;影响:激起中原人民的反抗,加剧动荡,导致社会经济的倒退;2清初统治者调整了野蛮落后的政策;3统治者制定政策时应该顺民心合民意;发现问题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 拓展提升8.略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回答符合题意均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基础巩固1.A 2.D 3.D 4.C 5.D 6.D7.①雅克萨②尼布楚条约③郑成功④台湾府⑤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任答一个即可⑥驻藏大臣⑦大小和卓⑧伊犁将军8.明中后期,戚继光和俞大猷奉命抗倭,肃清东南沿海的倭寇;1661—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5—1689年,清政府发动雅克萨之战,取得胜利,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拓展提升9.1明朝是以增修和加固长城的方式来防范北方游牧民族入侵;清朝则是采用联络感情、以德化人的怀柔政策对待游牧民族;2如:明朝的更有利,因为长城的修建有效地保护了中原地区经济的发展,迫使长城北部的蒙古族积极与中原地区发展贸易,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开发,因此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学生能从历史现象出发,论点鲜明,论据充分,史实正确,均可;农耕文明的繁盛基础巩固1.C 2.D 3.A 4.D 5.C6.1①生产目的由自给自足变为生产商品,用于市场交换;②劳动方式由自己劳动变为雇佣劳动;③生产规模由小到大;2明代江南地区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商品经济十分活跃;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拓展提升7.略本题为开放性设问,可以从手工业、商业、经济总量等方面作答,要求史实正确,结论合理;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基础巩固1.B 2.D 3.A 4.A 5.C拓展提升6.1读书人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朝廷选拔的不是真正的治国人才,而是皇帝的奴仆;2与明清时期考试内容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须根据指定观点答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必须遵循八股文体有关;这种变化钳制人们的思想,培养忠于皇帝的奴才,摧残了文化,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基础巩固1.C 2.A 3.D 4.B 5.C 6.A7.1黄宗羲;2材料一体现抨击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以天下为主,君为客”,限制君权的思想;材料二体现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倡“工商皆本”的思想;3①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统治加强,统治阶级极端腐败;②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代表新兴的市民工商阶层利益,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和民主,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拓展提升8.①萌芽中的资本主义力量弱小,使得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②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根深蒂固,他们无法从根本上突破传统伦理学说的框架,因此无法建立起新的伦理学体系;③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基础巩固1.A 2.C 3.B 4.B 5.D 6.略拓展提升7.略本活动主要是想激励同学们向李时珍等科学家学习;答案可从科学家身上具有的精神品质人手,如李时珍的坚强决心、坚持不懈、一丝不苟、大胆实践、敢于批判、勇于创新的精神;这些精神品质是包括李时珍在内的有重大成就的人所共有的;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皇权膨胀基础巩固1.A 2.B 3.D 4.A 5.D6.1秦朝;2三省六部制度;分工明确,相互合作;相互牵制;改善并加强了秦代以来的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效率;3废除了丞相制度;4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拓展提升7.秦朝:推行郡县制;西汉: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土地分封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答“颁布‘推恩令”’也可;元朝:创建行省制度;明朝: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近代前夜的危机基础巩固1.A 2.C 3.B 4.D 5.D拓展提升6.1西方采取对外开放,积极进取的政策,中国采取闭关锁国、保守防范的政策; 2中国采取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为了维护皇帝的威权,防止西方的外来影响,抵制西方殖民侵略;3如:开拓进取的民族才有生机;符合题意均可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基础巩固1.A 2.B 3.D 4.C5.6.1充满崇拜的心态;清朝前期或乾隆盛世;2反映了清朝前期统治者自认为天朝上国,盲目自大的心理;3由崇拜钦佩中国到蔑视中国;康乾时期专制主义日趋腐朽,中国和西方的差距大大拉开了;拓展提升7.马戛尔尼提出的这些要求中,虽然既带有侵略性的内容,但是也有合理的要求;如果清朝与之谈判,对不合理的要求予以拒绝,对于合理要求予以考虑,用和平的方式与之交往、接触;就能对英国及西方的情况有所了解,这对于当时的人们了解世界,对于中国以后融入世界的发展潮流就会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乾隆皇帝看不到这一点,使中国失去了了解世界的一次大好机遇,非常可惜;第五单元复习1—5 CCDDC 6—10 ABBCC 11—15 DBBDB 16—20 ADDDB21.1祖国边疆海疆安宁;训练军队,抗击倭寇;2荷兰; 1661年,郑成功率领军队横渡台湾海峡,胜利围攻赤城;1662年初,荷兰守军被迫签字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3沙俄俄国;派军队进攻雅克萨发动雅克萨之战;4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是杰出的民族英雄;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22.1总督译文:来华朝贡;英方信函:扩大贸易;2“照管尔国买卖一节,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反映出乾隆帝坚守封建君主专制体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故步自封;“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无所不有”反映了乾隆帝以天朝大国自居,盲目自大;“天朝尺土俱归版籍……此事尤不便准行”反映了乾隆帝坚决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3英国政府支持对外殖民扩张; 英国积极对外进行殖民扩张,试图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23.1南美;甘薯高产且适应性强;为粮食增产开辟了新途径,一定程度上解决了15世纪以来中国因人口不断增长而产生的粮食紧张问题;2江南地区棉纺织业发达;3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许多原来的农村逐步发展为工商业市镇; 4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工商业市镇逐步形成;24.1满族;努尔哈赤、皇太极等;2尼布楚条约;3驻藏大臣、伊犁将军、台湾府;4如:最严重的危机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导致工业化水平低下;理由:1750年时,中英两国实力相差并不太远;而到乾隆末年,也就是18世纪末,中英之间的差距开始拉大;结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25.1闭关锁国政策;原因: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自认为无须同外国通商买卖;通商后易受到“外夷”侵犯,易使沿海居民聚集力量抗清;2科举制度八股取士;影响:导致许多读书人为了中榜,只顾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3有关系;理由: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阻碍国内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八股取士禁锢了士人的思想.阻碍了中西之间的交流,造成近代中国与世界的严重脱节;4不断加强与国外的交流,主动学习国外先进的科技;完善教育体制,加强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结合上述材料,言之有理即可第六单元世界工业文明的曙光与近代社会的开端第一课连通世界的新航路基础巩固1.C 2.A 3.B 4.C 5.C6.麦哲伦首次环球哥伦布好望角达·伽马7.1为了从国外获取黄金等财富,满足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2①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②欧洲航海家的探险精神和求知精神;拓展提升8.关于哥伦布的评价,基本倾向于认同中国学者乙的观点;1中国学者甲从道义观出发,认为哥伦布探险以索取黄金等财富为目的;在他发现美洲之后,印第安人惨遭种族屠杀,但由此得出哥伦布是殖民海盗的结论,是有失公允的,因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除却道德是否完善,更要看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贡献;2美国学者丙的评价存有白人种族主义优越感而对哥伦布赞赏过度;哥伦布代表西班牙王室开拓殖民地,传播的是天主教,即使在15世纪末,天主教也不是进步的世界观;3中国学者乙指出哥伦布接受了人文主义世界观,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在道义上是卑劣的,但在人类迈向工业文明的历程中,也有值得肯定之处;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人的发现”基础巩固1.B 2.D 3.B 4.A 5.D7.1强调了人的价值和决定作用,否定了神或者命运等超自然力量对社会及人的作用,体现了古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2反映文艺复兴运动;核心是人文主义;文艺复兴运动是对古希腊人文精神的继承与发展;拓展提升8.略任选一位;建议从代表人物的生平、主要贡献及简要评价等方面续写;科学革命基础巩固1.B 2.C 3.D 4.C 5.B 6.B7.1哥白尼;布鲁诺; 日心说;宇宙是无限的;2哥白尼的“日心说”改变了人们对自然、对自身的看法,鼓励人们去探索自然,开启了科学观念的变革;此后,传统的理论不断受到怀疑、挑战,一场科学革命就此展开;3我听判决书,我的恐惧无非是死,为宣传科学真理我无所畏惧;而你们对我宣读判决书,是你们害怕恐惧我所宣传的科学真理,因为我死了科学真理还是存在的; 拓展提升8.1如: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共同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2勇于创新的精神;执着的探索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善于学习的精神;自身素质等等;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进步离不开科技的发展;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是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启蒙运动基础巩固1.B 2.C 3.B 4.A 5.A 6.D7.1“天赋人权”说;2卢梭提倡人民主权,认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3反对封建专制,反对宗教愚昧,提倡民主、自由、平等;拓展提升8.战国时期: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思想;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子主张“以法为本”来治国;启蒙运动:伏尔泰等人主张君主立宪制度,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卢梭倡导“人民主权”说;影响:战国时期的诸子思想对后世的政治制度、治国政策与社会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启蒙思想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和舆论基础;第三课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英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基础巩固’1.A 2.C 3.B 4.A 5.B6.1√ 2× 3 √ 4× 5 √7.1权利法案;2王权受到了限制;3根据权利法案,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国王在立法权、税收权、军权等方面的权力受到了限制;拓展提升8.议会大厦见证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展的历程;如:1640年议会的召开,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随后,内战爆发,克伦威尔领导议会军打败王军,并于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克伦威尔大权在握;1653年,克伦威尔就任终身护国主,建立起军事独裁统治;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最终于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逐步建立君主立宪制;美国的诞生基础巩固1.A 2.B 3.A 4.C 5.B6.①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独立战争开始;②1777年,大陆军在萨拉托加战役取得胜利,成为战争的转折点;③1781年,约克镇战役,击溃英军主力;④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战争结束;7.8.1人民赋予;2激励美国人民打败英国殖民者,实现国家、民族的独立;3制定宪法,成立以华盛顿为总统的联邦政府,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拓展提升9.“自由女神像”中的自由女神头顶七道尖芒皇冠象征着七大洲,身披长袍,手举火炬和独立宣言,脚下是打碎的锁链,象征着“自由照耀世界”;这是为了纪念美国独立而建造,成为美国的标志;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基础巩固1.A 2.B 3.A 4.B 5.D 6.C 7.D8.12应将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评价;要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军事活动、对外政策等方面进行评价;用全面观点作总结性评价;9.1第三等级包括资产阶级、工匠、城市贫民、农民;处于被统治地位,无政治权利;2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伏尔泰和卢梭是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思想家,提倡天赋人权,反对君主制;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一次伟大实践;1789年,国王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引起第三等级的不满;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1792年,巴黎人民再次起义,废除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路易十六最终被推上了断头台; 拓展提升10.这首歌的主题是追求民主自由、民族独立;它宣扬了一种爱国精神,爱国精神是鼓舞人们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基础巩固1.D 2.D 3.A 4.B 5.D6.1A 2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3共同点:都是航海史上的壮举;都加强了世界各地间经济和文化的联系;都具有不畏艰险、勇于冒险的精神;都基于掌握了先进的航海经验、技术等;7.拓展提升8.略从航海的动机、影响等方面作答;如从郑和主要是为了显耀国威,而新航路的开辟主要是为了获取黄金和其他宝贵的资源等角度进行分析,适当举例即可; 第六单元复习1—5 DBBDD 6—10 AAAAB 11—15 ADCCB 16—20 AADBB21.1葡萄牙、西班牙最先支持开辟新航路的活动;2政治: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确立;经济: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3欧美国家:庆祝;美洲印第安人后裔:愤恨;历史根源: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新大陆,加强了美洲与世界其他地方的联系;欧洲殖民者踏上美洲大陆后野蛮屠杀当地居民,掠夺土地和财富,使古老的印第安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22.1材料一:②权利法案;材料二:③独立宣言;材料三:①人权宣言;2立法权,征税权;君主立宪制;31776年7月6日;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美国的诞生;4制宪会议; ’5宣扬民主,反对专制;23.1文艺复兴;人文精神,冲破中世纪教条对人性的压抑和束缚;2启蒙运动;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3天赋人权、自由平等;4人们冲破思想的牢笼,获得精神的解放,是思想文化领域的深刻变革,自由平等的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24.1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2拿破仑所到之处使被占领地区废除了封建制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法典:拿破仑法典;3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传播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25. 12时间早、船只大、人数多、次数多、规模大、范围在印度洋等;3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加强友好往来等;新航路开辟:寻找到达东方的新航路;掠取金银、香料等商品;4如:应该被废止,因为郑和的远航活动没有和贸易有效结合;赠予海外诸国大量财富.换来了供朝廷享用的奢侈品,与海外诸国建立了形式上的藩属关系;但国家财政因此开支巨大,“库藏为虚’,0这是一种劳民伤财的活动;又如:不应该被废止,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加强了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可以开展平等互利的贸易,以换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减少政府的支出等;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一课工业革命基础巩固1—5 B C C C B 6—9 B B D D10.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工业革命; 蒸汽时代;2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障碍;英国最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并确立下来;英国是最大的殖民国家,由殖民掠夺来的财富发展了国内经济,也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场;拓展提升11.展品可能有:蒸汽机、印刷机、火车等;第二课工人的斗争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基础巩固1—5 CACBD 6—9 C D D B10.历史条件:工业革命的深入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准备了社会经济的前提条件;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阶级条件;自然科学取得的许多新成果与社会科学领域里的重大发现,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理论条件;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思想条件;时代意义:使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马克思主义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各地工人阶级政党纷纷建立,社会主义号角成为工业时代的最强音;拓展提升11.略第三课资本主义的扩展德国统一基础巩固1.D 2.B 3.C 4.A 5.B6.1国家统一问题;武力和战争;2俾斯麦先进行军事改革,然后领导普鲁士先后与丹麦、奥地利、法国进行三次“王朝战争”,均取得胜利,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3它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实现了德国的统一;但它奠定了未来德国军国主义的基础,给20世纪的德国的侵略埋下了隐患;拓展提升7.法国; 因为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被迫把煤铁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割让给普鲁士;美国南北战争基础巩固1.A 2.B 3.C 4.B 5.D 6.C7.1在独立战争中,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经过艰苦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赢得了国家的独立;战争后他被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他领导美国人民建立和完善了民主法制,创立了“合众国银行”,统一了货币,建立了税制,鼓励发展民族工业,使新生的美国开始步入正轨;由于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和国家初创中的卓越贡献,他被誉为“美国国父”;2林肯领导美国人民平定了南方叛乱,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解放了劳动力,促进了北方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传播,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这使他成为美国历史上受人爱戴和尊敬的总统;3华盛顿领导的是对殖民者的战争,是为争取民族独立而战,其形式是对外的民族战争;林肯是对分裂国家的势力进行战争,是为消除奴隶制而战,其形式是对内的南北战争;拓展提升8.1独立宣言;2激发了黑人奴隶参加北方军队的热情,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3没有;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是黑人政治权利发展的一大进步,但是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种族不平等现象依旧存在,材料三的案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意思相近即可俄国改革基础巩固1.C 2.B 3.C 4.A 5.C 6.C 7.B8.1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2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通过赎买获得一块份地;9.1农奴获得自由;喜悦;21861年改革促进俄国经济发展;拓展提升10.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农奴的反抗;农奴制下,地主不关心生产技术的改进或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或地主残酷剥削农奴等;2它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明治维新基础巩固1——5 ACA CD 6—10 BDBBD11.1日本幕府;幕府统治被倒幕派以武力推翻;2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12.拓展提升13.1推行全民教育政策;加大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建立各级各类学校;输入欧美科技和人才;2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培养各种人才;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向欧美等先进国家学习;第四课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基础巩固1.D 2.C 3.D 4.C 5.A 6.A 7.D 8.C 9.B拓展提升10.如:我支持前者,因为殖民者给殖民地带来了无尽的灾难,美洲印第安人濒临灭绝就是明证;本题为开放性设问,要求表明观点,然后能用相关史实进行针对性说明即可;第五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基础巩固1.①—C—a ②—E—b ③—A—c ④—J—d ⑤—B—e ⑥—H—f⑦—G—k ⑧—F—h ⑨—k—j ⑩—D—g2.D 3.C 4.D 5.C 6.D 7.D 8.C 9.A10.1汽车、电报、飞机;2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气时代;3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的确立,市场不断扩大,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应用于生产领域;4①自然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②几乎在几个发达国家同时发生,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发展更迅速;③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快经济发展;拓展提升11.略综合探究七感悟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基础巩固’1.A 2.B 3.C 4.C 5.D 6.B 7.C8.如:巧克力、果酱、茶叶等成为大众化的食品,表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的发明,表明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欧美国家纷纷调整教育政策.大力发展教育,表明有机会能接受正规教育的人越来越多;工业革命后的欧美国家,简朴,实用的服装El益流行;休闲娱乐活动也开始打破传统,许多体育项目成为各个阶层乐于参与的运动;本题为开放性设问,举例符合题意即可.拓展提升9.略本题为开放性设问,理解要针对材料中的论述,围绕工业文明是把双刃剑,从正反两方面用相关史实加以例证说明;选择事例的角度可以多元,可以从环保、公平、生产力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等角度进行回答;第七单元复习1—5 BADBC 6—10 CBAAD 11—15 DABBD 16 B17.1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2爱迪生;、电报;3交通运输业;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使货物的运输更快捷等;18.1人民宪章;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管理;2共产党宣言;资产阶级;3国际歌; 巴黎公社; 无产阶级革命首创精神;4材料一所反映的英国宪章运动,因为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而失败;材料二所反映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方向;材料三所反映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自己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19.1农奴制;1861年改革或农奴制改革;2明治维新;废藩置县;3成为两国历史重大的转折点;有利于两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增强了两国的国力等;20.1掠夺财富、贩卖黑奴;2欧洲殖民者屠杀和奴役印第安人,导致美洲印第安人人数锐减,劳动力严重不足;3工业革命;4殖民统治在给亚非拉人民带来灾难的同时,也推动了亚非拉的近代化进程; 21.1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环境污染;交通、住房拥挤;失业率上升;犯罪率升高等;2工业化;工业化需要大量的雇佣劳动力,促使农业人口流向工业,乡村人口流向城市,从而促进了城市化;。
提高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有效性的策略
提高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有效性的策略《历史与社会》作为一门集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的综合课程,在结构、内容和呈现方式上都勇于创新。
特别是在教材的每一单元后,都安排了综合探究活动。
这是初中《历史与社会》课改革的大手笔,是每一单元的灵魂。
综合探究内容生动、形式多样,力求有机地融入各种“动脑”或“动手”的活动。
同时注重引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
但是遗憾的是,有不少教师在综合探究课的教学中没有突出“综合探究”的特点,而是以传统的讲授为主,更谈不上开展活动了。
现根据这几年来对七、八年级综合探究活动课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研究所获得的感受,就如何提高综合探究活动课教学的有效性谈几点看法。
一、活动设计主题化1、综合探究活动的类型任何一项活动,都有它的特色,所以在活动前就应该做到心中有数,突出主题化。
《历史与社会》七、八年级的综合探究活动共有16个,各有特点,从目前教材的编写来看,综合探究活动按教学组织形式可分成三种类型:主题活动类、实践探索类和问题研究类。
2、综合探究活动的教学设计综合探究活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四个方面:①课堂导入应把握探究的逻辑起点;②探究内容要体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③问题设计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④活动设计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主题活动类教学设计这类综合探究活动往往先确定一个贴近学生、贴近社会的主题,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然后引导学生对主题进行剖析。
具体教学过程包括:出示材料,引出主题(创设情景,切入主题)、收集资料、分组讨论(辩论)、交流感悟、小结评议、课外拓展、升华主题。
(2)实践探索类教学设计这类综合探究活动是以认识和解决自然、社会和生活中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结果以调查报告的形式来呈现。
具体教学过程包括:方法指导、实地考查、收集资料、综合分析、整理资料、形成报告、小结反思等环节。
(3)问题研究类教学设计这类活动课往往从一系列问题开始入手,借助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而且这类探究往往以课内活动探究为主,具体教学过程是:把握探究起点,激发探究兴趣、思考探究材料,提出研究问题──领会课标要求,引导综合分析──小组合作探讨,提出解决思路-----反馈评价小结,联系实际感悟。
7.综合探究七 如何面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天下大同”,指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优秀文化互相包容、互
相学习,那么它就可以展现一个多彩的世界、多元的文化。这 句话阐明了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间和谐相处的理想目标。
②世界各地____________ 期盼发展 的要求空前强烈。
(2)面临的挑战 安全 问题:军备竞赛、军事入侵、种族冲突以及边 ①传统________
界纠纷等,如两伊战争。 非传统 安全问题日益突出:___________ 恐怖主义 、 ②冷战结束后,__________
武器扩散、跨国犯罪等更加凸显,涉及的领域日益宽泛。
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没有
发展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和 平,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条件。
综合探究七
如何面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例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 题的是( B )
A.世界各区域间进行交流与合作
B.朝鲜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进行了核试验
C.李克强总理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4年年会 D.各国面对金融危机纷纷出台救市措施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材料中的限定词“不符
合”,A、C、D符合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故选B。
综合探究七
如何面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课 堂 小 结
综合探究七
如何面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课 外 拓 展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社会学家费孝通 “各美其美”,指各个民族弘扬自己优良的文化传统;“美人 之美”,把别人的优秀文化也拿来,也要学习;“美美与共,
3.走向“和谐世界” 和谐世界 (1)2005年9月,中国政府提出“____________”的概念。 (2)和谐世界的新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紧密相联,顺应
八年级下册历史参考答案【】.doc
八年级下册历史参考答案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知识引导】一、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五星红旗《义勇军进行曲》北京中国历史新纪元 100多年独立自主二、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自主检测】1. D2. C3. C4. D5. C6.(1)开国大典(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 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国际意义)第2课最可爱的人【知识引导】黄继光邱少云【自主检测】1. C 2 . B 3.C 4.D5.打击了美国的嚣张气焰,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鼓舞了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勇气和信心。
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只要意思相附,言之有理即可给分)第3课土地改革【知识引导】一、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农民二、土地改革的完成封建土地制度国家的工业化【自主检测】1. A2. C3. D4. D5.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 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一单元测试卷二、非选择题2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2)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1952 年(4)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每课知识梳理简表
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每课知识梳理简表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每课知识梳理简表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主要内容(1)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3)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4)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5)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6)采用公元纪年(7)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8)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时间地点1949年10月1日下午。
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经过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影响(1)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结束,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时期。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3)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西藏和平解放——民族关系时间1951年西藏代表阿沛·阿旺晋美意义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也从民族关系上巩固了新政权。
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的时间:1951年9月。
西藏宗教领袖: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十世班禅)1第2课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军事外交原因(1)美国派兵侵略朝鲜,朝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2)美军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安全。
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人物彭德怀及他所带领的人民志愿军过程五战五捷战斗英雄黄继光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口(上甘岭战役);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综合探究七_认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
《综合探究七_认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导学案一、导入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之一,也是国际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
本次课程将盘绕“和平与发展”的观点展开探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一时代主题的重要性和意义。
二、目标1. 了解“和平与发展”的定义和内涵;2. 掌握“和平与发展”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意义;3. 分析当今世界面临的和平与发展挑战,探讨应对策略。
三、进修内容1. 什么是“和平与发展”?2. “和平与发展”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意义;3. 当今世界面临的和平与发展挑战;4. 应对和平与发展挑战的策略。
四、进修过程1. 导入讨论:请学生谈谈对“和平与发展”的理解,并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2. 进修观点:介绍“和平与发展”的定义和内涵,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观点之间的干系。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和平与发展”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意义,并总结出关键观点。
4.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当今世界面临的和平与发展挑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5.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国际社会中不同国家的代表,就“和平与发展”议题展开模拟辩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辩论能力。
6.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和体会,思考个人在和平与发展中的责任和作用。
五、作业安置1. 撰写一篇关于“和平与发展”的短文,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2. 收集一些关于当今世界面临的和平与发展挑战的新闻报道,分析其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六、课后反馳1. 学生展示作业效果,进行互相点评和讨论;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和平与发展”的理念贯彻到平时生活中,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
通过本次课程的进修,置信学生们对“和平与发展”的观点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将更加关注和珍惜和平与发展带来的幸福和稳定。
希望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为实现和平与发展的目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以时间轴为线索的主题复习课堂——以初中历史与社会八下第七单元为例
以时间轴为线索的主题复习课堂 —— 以初中历史与社会八下第七单元为例发布时间:2021-10-08T07:52:43.15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第15期作者:倪佩佩[导读] 初中历史与社会的单元复习课可以为初三的主题知识复习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复习能查漏补缺,夯实基础,提高深化,加强理解,更好地彰显学习历史的目的。
因此,教师要认真区别新课与复习课的区别,不再是点的生趣,而是线索的贯穿。
倪佩佩浙江省温州第二十一中学 325000摘要:初中历史与社会的单元复习课可以为初三的主题知识复习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复习能查漏补缺,夯实基础,提高深化,加强理解,更好地彰显学习历史的目的。
因此,教师要认真区别新课与复习课的区别,不再是点的生趣,而是线索的贯穿。
教师要运用多种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时间轴为线索辅之多种方法,重构知识,焕发课堂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复习时间轴主题方法初中历史与社会的历史新课部分,由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点构成,在教授新课的时候,教师普遍侧重于对这个历史事件这个点本身多角度的详细解读和认识,侧重于单一的学习方法的应用。
单元复习的内容的体量比较大,综合性强,不可能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再次的细致的呈现因此在复习的时候,应该将这些动感的点串成一点主题线,重视逻辑关系,帮助学生形成记忆线。
并且针对其中的点利用主题的效应将历史从过去传到到学生的现在生活中去,让历史成为一门真正可以用来看待生活的镜子,真正学有所有用。
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是历史科学的核心素养之一,任何事情的发生都离不开空间和时间。
作为组成时间的基本要素,在思维方面,时空观念可以揭示事情发生背后的原因预测未来的趋势,在教材知识方面,可以优化教材组成,降低内容整合难度。
在学情方面,学生更加容易区分不同的历史事件。
在教法方面,老师也更能根据时空观念找到备课的着力点。
因此对于时空观念的分析是什么必要的。
时间轴是历史发展的“明线”,能够将枯燥的文字转化为具有时间顺序的发展史。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课堂作业本答案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课堂作业本答案1、D2、C3、B4、A5、C6、D7、A8、D9、B 10、A11、A 12、D 13、C 14、C 15、B 16、D 17、C 18、B 19、C 20、D二、非选择题21、工业革命的早期阶段工业革命的新阶段主要技术发明成果和发明人蒸汽机(瓦特)、蒸汽机车(史蒂芬孙)、电动机(格拉姆)、电灯(爱迪生)、发电机(西门子)、飞机(莱特兄弟)、电话(贝尔)工业发展的国家英国美国、德国、英国主要工业门类纺织业、交通运输业、采矿业电力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22、(1)第一,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妥协投降;第二,中国的综合国力落后于西方列强。
(2)洋务派: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军队;发展民用工业,增强经济实力。
维新派:主张在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
革命派:主张实行革命,*清朝统治,仿效西方国家建立民主共和制。
(3)第一,阶级局限性,洋务派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
维新派和革命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它们具有妥协性。
第二,中国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从中防碍。
第三,西方列强不愿意让中国独立、强大。
第四,没有发动广大民群众参与。
23、辛亥革命成功的理由:辛亥革命*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国思想深入人心,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解放。
辛亥革命失败的理由: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并没有改变,政治上四分五裂、军阀混战。
24、(1)工业革命后,生产力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整个世界作为市场;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出现,为世界联系的增强提供了必要条件。
(2)第一,欧洲大量出口工业品;第二;欧洲在世界各地建立工厂;第三,国际贸易发展,亚非拉为欧洲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第四,世界统一市场基本形成。
(3)主要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它们为了占领海外殖民地和原材料产地,加快殖民侵略。
它们利用工业品价格低廉占领世界市场,使亚非拉传统的手工业迅速破产,在殖民地实行各种原材料和其他财富的掠夺,从而使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受到极其严重的破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探究七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课程标准1、列举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2、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3、综合多种因素,说出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
4、在世界文明的进程中,了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明确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教材分析设计思路本课不仅是第七单元的阶段性总结,而且也是对本册书的总结。
本课以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和浮雕为切入点,回顾了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上所经历的被动挨打的屈辱岁月以及中华民族为反对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自由多进行的伟大斗争的历史,总结百年来的经验教训,探索历史规律,让学生充分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以史为“鉴”,要求本课的落脚点应放在历史对现实、对未来的借鉴作用上;同时,通过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弘扬,升华爱国主义教育。
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本课应着重加强学生情感价值目标的落实。
所以不需要过多的设计和花样,让学生在史实中直接达到情感上的冲击和感悟就行。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造始末和浮雕刻画的历史事件了解百年来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感受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体会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观点。
2.能够列举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并了解它(他)们在历史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3.学会在世界大背景下了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认识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4.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收集历史资料,初步掌握获取有效信息、理解信息并重组这些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如何从对百年历史的回顾中去总结历史教训和经验,并能分析历史对现实,对未来的借鉴作用。
教学过程在课前将学生分组(4或8组)结合P128页大事填充表,收集近代史上在中国发生的大事和近代史上著名人物的相关资料(文字、图片或影音)。
首先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所收集的资料。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收集的情况进行适当的点评、总结。
听完学生的介绍,完成P128页的表格,对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内容加深把握。
一百年来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谈一谈】了解了中国近代百年磨难史,你有什么感想?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讨论:1.落后就要挨打!2.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3.我们要居安思危,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不会落伍。
【讨论思考】1.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反抗侵略、追求进步而进行的斗争的结局如何?2.中国人民探索独立和进步,追求解放和自由的历程,为什么早期一直都不成功,而后来能取得成功?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目的是通过近代史上中国不同革命运动不同的结局之间的对比让学生得出以下结论: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相继失败的结局告诉我们,在中国这样的国情下,靠旧式的农民起义、先进地主阶级分子改革、资产阶级改良、资产阶级革命等道路都是行不通的,他们无法带领中国人民真正获得独立和解放。
而抗日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告诉我们,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寻找到了一条适应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经过近三十年的不懈努力和斗争,终于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历史告诉我们,只有无产阶级革命才能救中国!鲁迅曾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利用鲁迅名言导入到下个环节:介绍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人物廊”(教师出示任务图片,让学生充当讲解员,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来介绍历史人物)1.禁烟英雄林则徐。
林则徐从烟毒泛滥中看到“贫民、弱种”的深远后患和“兵弱银荒”的政治忧虑,上书道光帝,主张严禁鸦片。
林则徐到广州后,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并把两万余箱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挫败了资本主义走私鸦片的阴谋,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的决心。
面对外来侵略,林则徐积极抵抗,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被称为民族英雄。
同时,他还积极地组织编译外文书籍,学习西方军事技术,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变法先锋谭嗣同。
谭嗣同,因愤中国积弱不振,创办时务学堂,投身“戊戌变法”,要求清廷“革去故,鼎取新”。
“戊戌政变”后,谭嗣同能逃不逃,“决心一死”。
在牢中,他“拾取地上煤屑,就粉墙做书”,诗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1898年,谭嗣同受刑于京城菜市口,头颅落地前的一瞬间大叫:“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史书评述为:谭嗣同,中国千百年来一位真男人。
3.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孙中山亲眼目睹了中华民族一次次屈辱的经历,日益认清清政府腐败的本质。
他于1894年在檀香山组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开始了一生伟大的革命征程。
他先后领导了广州起义等一系列反清斗争,1095年在日本东京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学说,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武昌起义成功后,他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在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先后领导“二次革命”、护法运动和护国运动,屡经失败。
1924年在中国共产党和公产国际的帮助下,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
他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领导者,在他的领导下,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中国历史发生了近代以来的第一次伟大转变。
4.革命女侠秋瑾。
又称鉴湖女侠。
少时学习经史、诗词,善骑马击剑。
目睹民族危机深重,清廷腐败无能,曾作《宝刀歌》,示献身救国事业的决心。
1904年夏,冲破封建家庭束缚,自筹旅费只身到日本留学。
先后发起组织“共爱会”“十人会”,并创办《白话报》,宣传推翻清政府,提倡男女平等。
1905年回国,由陶介绍,认识蔡元培、徐锡麟。
不久加入光复会。
同年7月再赴日本,经黄兴介绍拜谒孙中山,随即加入同盟会,任评议部评议员和同盟会浙江省主盟人。
1906年创办《中国女报》,宣传妇女解放。
为响应萍、浏、醴起义,曾在绍兴主持大通学堂,并以此为据点,联络金华、诸暨、义乌和兰溪等地会党首领。
事未果,但在浙江举事的决心未改。
1907年春,被举为大通学堂督办,遂以该校为中心,组成“光复军”准备起义。
后因叛徒告密,大通学堂被清政府派兵包围。
即与少数学生持械搏斗,失败被捕。
15日凌晨,在绍兴轩亭口英勇就义,时年30岁5.抗日英烈张自忠。
目睹列强欺凌中国,军阀混战,痛感国家不幸,民族多难,立志报国,于是弃学从戎。
1933年初,二十九军奉命参加长城抗战,率所部与三十七师在喜峰口与日军血战,名声大震。
同年夏,参加察北抗战。
1939年5月,敌酋冈村宁次调集10余万日军进犯随县、枣阳。
他率三十三集团军在田家集大败日军,取得了襄东战役的胜利。
1940年5月,日军集结重兵向宜昌发动进攻。
他率部从右翼打击向枣阳地区进犯的日军主力。
5月7日,率总部手枪营和七十四师的两个团,从宜城东渡襄河,给敌人以极大威胁。
日军调集主力,折回反扑。
经过七、八天的苦战,部队减员甚重,粮弹两缺。
5月16日,被困在南瓜店的杏儿山,缸子口。
从早晨到中午,他奋勇督战,不肯退避。
在战斗中,肩部中弹,仍指挥若定。
18日,日军冲上杏儿山,他身中七弹,仍呼喊“杀敌报仇”,为国为民流尽最后一滴血。
1940年5月28日,国民政府为他举行国葬。
中共中央在延安也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并在祭文中给以高度评价称之为“军人的楷模”。
6.人民领袖毛泽东。
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
在民族灾难日益深重的时期,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为建立中国共产党积极努力,使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在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集团叛变革命,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损失,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受挫的情况下,他选择了一条把革命引向农村,积蓄革命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革命在全国的胜利的正确道路,并最终形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毛泽东思想。
由于“左”的错误思想的影响,工农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1935年,在长征的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第一代党的领导集体。
他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与国民党的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毛泽东持久战思想和敌后游击战争方针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8年抗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近代一百多年来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伟大胜利。
后来,毛泽东又领导中国人民赢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独立自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改造,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在国际上,冲破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封锁,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总结】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