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3课 :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 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斯在意条大义约林:上出签席促字签进。字经这仪济是式新。的中周恢国恩复与来外总与国理发签兼展订外,的长第代打一表破个中帝条国约政。府 国主义的封锁与孤立,巩固中苏团结。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国双方 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 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 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一 方受到日本或日本同盟国之侵略而处于战争状 态时,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 助。”
• A.求同存异方针 • B.平等互惠原则 •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多边外交策略
“求同存异”的内涵:
同: (1)共同的遭遇:都遭受过殖民主义的 侵略; (2)共同的任务:都面临民族独立、发 展民族经济的任务;
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不同, 意识形态不同。
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
外交基本方针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新
中 初期外交成就:
国
初 1、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际会议上的发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
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
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地注意。中国人
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
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你认为这次会议
应该是
A.第26届联大 B.中苏建交谈判
C.日内瓦会议
D.亚非会议
• 7.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进一步阐述 的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是
②形成了“万隆精神”。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 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 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 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 显然是存在的。
高中历史 第7单元 第1课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 人民版必修1
(2008年高考江苏卷 年高考江苏卷)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 年中苏两国签署《 年高考江苏卷 年中苏两国签署 年中俄等六国签署《 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 年中俄等六国签署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 [试解 ________ 试解] 试解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比较的能力。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比较的能力。 解析 时期我国奉行的是不结盟政策, 项排除 新中国成立初期, 项排除; 时期我国奉行的是不结盟政策,A项排除;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实 行的是“一边倒”的外交策略, 项排除 项排除; 行的是“一边倒”的外交策略,C项排除;1950年时没有涉及打击国 年时没有涉及打击国 际恐怖主义势力的活动, 项排除 项排除; 际恐怖主义势力的活动,D项排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一直是 我国外交活动的基本政策, 项正确。 我国外交活动的基本政策,故B项正确。 项正确 [答案 B 答案] 答案
一、新中国初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新中国初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1.新中国成立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没有独立自主的外交, .新中国成立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没有独立自主的外交, 在国际上没有地位,受尽帝国主义的凌辱。 在国际上没有地位,受尽帝国主义的凌辱。 2.新中国成立时,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不承认新中国,对新 .新中国成立时,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不承认新中国, 中国采取封锁、孤立、包围和敌视的政策,妄图扼杀新政权。 中国采取封锁、孤立、包围和敌视的政策,妄图扼杀新政权。 3.新中国成立时,社会主义已形成一个世界体系。欧洲、亚洲建立 .新中国成立时,社会主义已形成一个世界体系。欧洲、 起许多人民民主国家,并和苏联一起形成社会主义阵营; 起许多人民民主国家,并和苏联一起形成社会主义阵营;亚、非、拉 美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 美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许多国家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枷 赢得了民族独立。 锁,赢得了民族独立。所有这些都为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4.自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政治上已日趋成熟,善于把马克思主 .自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政治上已日趋成熟, 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 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走自己独立自主的道路 能够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能够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5.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独立自主的国家。新中国要改变半殖 .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独立自主的国家。 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彻底消除帝国主义的在华残余势力, 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彻底消除帝国主义的在华残余势力,废除帝 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 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就必 须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须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思维导图)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内容另起炉灶含义: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作用: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含义:清除帝国主义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的一切特权作用: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一边倒含义: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目的: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提出: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联合国解决国与国问题的基本准则日内瓦会议目的: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特点: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万隆会议特点: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中国的作用: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成功关系意义: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开创外交新局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恢复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意义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
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70年代外交突破和转机的关键原因:世界局势的变化,中美双方的共同要求改善过程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发表公告,宣布尼克松总统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
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意义: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正式建交1978年,中美签署《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原因:中美关系改善,促进了中日建交标志:1972年秋,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署建交声明,中日建交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新局面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表现: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活动意义:对世界和平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上海合作组织建立时间:2001年中国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参加国家: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六国目的: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性质:新型区域合作组织(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总结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总结《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是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讲述了中国不承认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知识点总结,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欢迎大家阅读。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必考知识点1、国家政策不是由国家关系决定的,而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
国家关系也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
2、注意由周恩来首先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并逐渐成为国际社会所公认的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求同存异”方针中的“同”是指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发展,而不是社会意识形态相同;“异”是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
4、1971年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
这是因为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原始国之一。
5、中美正式建交的标志不是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而是1979年中美建交。
6、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实现完全正常化,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压制中国的政策。
7、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关键,但不是根本原因,关系正常化符合中日双方的利益是根本原因。
8、注意中国多边外交的中心是联合国而不是周边国家。
9、中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不是中俄结成联盟,而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新型关系,既从本国利益出发,又充分考虑了伙伴的利益。
10、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出发点不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而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重要知识点①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主要内容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②新中国成立仅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
最早同中国建交的是苏联。
③新中国建立初期,最突出的外交成就是中苏建交和毛泽东、周恩来访问苏联并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7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我国的历史,对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有一定的了解。此外,学生在地理、政治等学科中也学习了一些关于国际关系和外交的知识。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于了解国家的历史和外交政策具有较强的兴趣,尤其是对于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成就和地位。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大多数学生具备分析和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部分学生需要在学习中给予更多的引导和帮助。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喜欢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互动方式进行学习。
在外交关系方面,我们学习了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以及中日建交等重要事件。这些事件标志着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为我国的发展和进步创造了有利条件。
当堂检测:
1. 请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外交政策及其特点。
2. 请列举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与哪些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3. 请简述我国参加万隆会议的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果。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开创外交新局面”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开创外交新出“开创外交新局面”重点,强调“开创外交新局面”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11.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我国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12.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1953年,我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3. 访问印度和缅甸: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使之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总结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标要求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单元综述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先后参加了在日内瓦和万隆举行的两次重要国际会议,并发挥了积极作用。
50年代末开始,中苏关系急剧恶化,中国政府坚决对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行径进行抵制。
2、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转机,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国际上出现了更广泛的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适应新的形势,对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作出重大调整,采取“走出去”所谓外交战略,积极参加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取得重大成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学法指导在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应注意树立历史发展的脉络,着重把握中国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所作出的几次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以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同时注意相关知识的链接。
需要注意的问题1.教师要向学生强调国际形势的错综复杂、风云变幻,作为一个大国和国力相对薄弱的国家,进行外交活动是相当艰难的。
在此基础上,介绍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的外交思想或外交生涯。
通过学习探究,了解这些领导人身上所表现出的外交智慧,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生成长方面的启迪。
2.进行问题教学,使学生积极思考探究。
第一,新中国成立后,是怎样扭转屈辱外交局面的?第二,在建国初期,新中国为什么要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第三,我国为什么要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第四,改革开放以后,为什么要调整对外政策?如何评价这一时期我国的外交活动和成果?3.要结合教学参考书,多给学生提供历史材料,让学生了解历史的本来面貌,培养分析和概括能力。
107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 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
支 持 票
51 47 34
10
1950
24
1956 1960 1965 1970(年份)
毛泽东明确表示,要去,为什么不去?这 是非洲黑人兄弟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用轿 子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不去就脱离群众 了。
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 太平洋地区谋取霸权,每一方都反对其他国家或 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美国认识到,在 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 议。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 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 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 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
主要背景
年第 代三 末阶 段 {70 年 代 末 至 80 外交战略 特 点
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舞台重要 力量;苏攻美守 联美遏苏“一条线一大片” 加强与第三世界合作和团结; 由革命型外交转向国家利益型 外交 26届联合国大会
——1972年2月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 一合法政府。(中美双方一致同意)任何一方都不 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任何地区谋求 霸权,每一方都反对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 种霸权的努力。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主要背景
第 四 阶 段 {80 年 代 末 至 今 } 外交战略 特 点
——《共同纲领》第54条规定
“我知道,1954年在日 内瓦会议时杜斯特.杜 勒斯拒绝同周握手,使 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 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 手,一边向他走去。当 我们的手 相握时,一 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 时代开始了。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1.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中,哪一条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实现了在国际交往中的独立自主?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解析】:C 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的三点内容的理解,书上的原话,送分题。
2.小明在阅读《周恩来外交文选》时看到这样几段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关注。
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
”这最有可能是周恩来在哪次会议中的发言?A.亚非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布雷顿森林会议 D.第26届联大【解析】:B 从材料中的“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可联想到日内瓦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就是恢复印度支那的和平,会议最终签订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3.被外国人誉为“周铁嘴”的外交家周恩来,以他独有的魅力为我们的国家赢得了声誉。
他所创制的外交政策有①“一边倒”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求同存异”方针④不结盟政策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解析】:B。
记忆性试题。
①为毛泽东所创;④为邓小平所定,②③为周恩来所创。
4.“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
哥像月亮天上走,天上走,哥啊!哥啊!哥!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来自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团的舞蹈家和俄罗斯爱乐交响乐团音乐家演绎的原创芭蕾舞剧《小河淌水》演出获得成功,以此纪念中俄两国的友好关系。
那么,今年是中苏建交多少周年?A.50周年(芭蕾舞剧《小河淌水》海报B.55周年C.61周年 D.65周年【解析】:C 1949年10月3日,中苏建立正式外交关系,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
故C正确。
5.金秋时节,在苏式风格的北京展览馆西侧,被北京人亲昵地称为“老莫”的俄罗斯风味餐厅--莫斯科餐厅--重装开业,吸引了不少北京市民前来就餐甚至参观;与此同时,以“唤起记忆,传承友谊”为主题的“情动俄罗斯--中国人唱俄语歌”大型活动正在两国如火如荼地进行,以此纪念中俄建交。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下图中标注的地区既是我国近代被迫开放的第一批口岸又是新时期中国主动开放的经济特区的是()A. ①处B. ②处C. ③处D. ④处【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福建②宁波③武汉④是天津改革开放开设的经济特区有深圳、厦门、福建、汕头故A项正确BCD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故选A2.经过新中国初期三年国民经济恢复私营企业的大多数……不再是纯粹的私人资本主义性质而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同社会主义经济相联系的、并受工人监督的国家资本主义企业了这种状况()A. 说明国民经济恢复收到良好效果B. 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良好基础C. 确立了人民政府的经济领导地位D. 把私营企业纳入了计划经济轨道【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私营企业的大多数接受人民政府的管理建立了和社会主义经济的联系并接受工人监督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企业这就为私营企业走向公私合营、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三年国民经济恢复的成效故A项错误人民政府从成立之日起就具有对经济的领导权故C项错误新中国初期三年尚未形成计划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故选B3.自1958年戴高乐再次执政后不顾美国的阻挠派代表赴华谈判建交事宜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这一事件被西方媒体称为是“外交核爆炸” 其主要的背景是()A. 中、苏两国间关系的变化B. 美、法两国间关系的变化C. 美、苏两国间关系的变化D. “一边倒”理论的提出【答案】A【解析】1958年之后中苏关系逐渐破裂所以为了与苏联对抗中国调整了与欧洲国家间的关系故答案选A虽然这时候法国同中国建交冲击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但是美法同属于资本主义阵营关系并未发生实质变化故B错误美苏仍处于争霸时期关系也未发生实质上的变化故C错误“一边倒”是建国初期提出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错误故选A4.20世纪八十年代初邓小平指出“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这里的“某些问题”是指()A. 国家统一B. 所有制问题C. 民族关系D. 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答案】A【解析】本题需抓住关键信息“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 联系80年代邓小平理论的发展的史实可知这里的和平共处指的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和平共处即一国两制故A项正确 B、C、D都不符合题意5.1953年3月中日双方达成日侨回国协议 1955年3月中国派出贸易代表团访日中日双方签署民间贸易协定两国的贸易关系有了显著的发展这反映了()A. 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B. 中日两国共同应对苏联的威胁C. 中苏同盟关系的破裂D. 中国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的实践【答案】D【解析】A.中日关系正常化是在20世纪70年代B.材料是中日之间的贸易关系没有涉及应对苏联的威胁C.中苏关系当时还没有破裂D.从材料可以看出中日两国之间有了明显的贸易联系这体现了和平共处的特点故选D6.1969年3月中苏边防部队在珍宝岛发生武装冲突毛泽东认为“中苏发生交战了给美国人出了个题目好做文章了”6~10月陈毅等四位元帅应中央要求就当时的国际形势提交了《对目前局势的看法》等报告陈毅等人对“目前局势”的战略性建议最有可能是()A. 积极改善中美关系B. 争取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C. 推动中日两国建交D. 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答案】A【解析】材料“1969年3月中苏边防部队在珍宝岛发生武装冲突”表明此时中苏关系恶化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共同应对苏联很有必要 A 项正确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与“中苏发生交战”没有直接关联 B项错误中日两国建交是在1972年直接推动因素是中美关系的改善 C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就注重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D项错误故选A7.中国政府坚持“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 高度重视周边外交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提出和制定了“睦邻、安邦、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下列能体现“周边是首要”的相关史实是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B.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了正常化C.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D. 与英国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答案】A【解析】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答案为A项美国、英国不是中国的周边国家排除B、D项中国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不属于“周边外交”的内容排除C项8.进入21世纪以来中印实现首次战略对话中俄战略贸易伙伴关系进一步加强中韩贸易额不断增加在东南亚地区中国继续推行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在中亚地区以“上海合作组织”为平台加强对话这说明21世纪以来中国()A. 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大国关系B. 外交手段更加注重人性化和多元化C. 多边外交理念的不断发展深化D.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答案】D【解析】9.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参加的国际组织的数量接近于零而到90年代中期中国参加的国际组织达600多个是世界各国平均值的1.8倍这说明新时期我国()A. 开始打破西方的外交孤立B. 多边外交取得重大成就C. 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D. 成为国际组织的主建者【答案】B【解析】10.北京大学教授王东在《中国共产党怎样破解了历史与现实难题》一文中指出“改革开放20多年同新中国建立初期头八年相比同是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黄金时代”这两个时期的相同点是()A. 一定程度上受“左”倾思想影响B. 完成了对所有制性质的根本变革C. 大力引进和运用国外的先进经验D. 对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进行探索【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分析选项 A、B是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后不符合D是改革开放后的情形与“新中国建立初期头八年”不符故选C11.2009年联合国安理会发表决议呼吁立即在加沙地带实行“持久的、受到全面尊重的停火”后中方敦促有关各方全面有效落实决议立即实现停火这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A.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是我国外交的一贯原则B. 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C.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 实行不结盟政策【答案】C【解析】12.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份中共中央工作文件指出由于美国低估会议的可能成果以及美、英、法之间存在着多种矛盾中国应该采取积极方针打破美国封锁、禁运、扩军备战的政策促进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与这份文件相关的外交活动()A. 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顺利解决B. 促进了中国与新兴民族国家建交C. 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被彻底打破D. 西方国家开始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答案】A【解析】13.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后其由对话机制转变为地区合作组织从解决边界问题转为反对恐怖主义等从注重内部整合转向发展对外关系这说明上海合作组织()A. 应对外部能力强化B. 注重维护地区稳定C. 职能定位较为模糊D. 合作程度不断深化【答案】D【解析】14.有学者评价某次国际会议“新中国外交官第一次在异国集中面对世界各主要大国参与讨论解决当时世界上最敏感和最重要的地区冲突为亚洲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此评价是基于这次国际会议上()A. 中国政府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C. 周恩来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D. 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了首次会晤【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关键词“第一次”、“大国”、“地区冲突”、“亚洲和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判断是日内瓦会议再回忆该会议的成果即可得出B正确A是在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是提出故排除C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故排除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会晤是在2000年故排除D15.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的外交关系图2反映的外交关系与图1的不同之处在于()A. 缔结军事同盟B. 坚持独立自主C. 加强友好磋商D. 结伴而不结盟【答案】D【解析】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缔结的是军事同盟《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是一个区域多边合作组织主要是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的合作的组织不是政治军事组织也不是区域经济集团属于结伴而不结盟故A项错误 D项正确坚持独立自主始终是我们的外交方针不属于差异 B项错误加强友好磋商属于相同之处 C项错误故选D16.这是一种全方位的无敌国外交战略在国际上保持自己的独立地位不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建立军事战略关系对于任何国际问题总是根据其是非曲直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以此决定自己的政策和立场此一外交战略()A. 是新中国一贯的外交政策B. 是新时期发展我国经济的需要C. 使中国成为不结盟运动领导者D. 放弃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初期实行与苏联结盟政策所以材料中所述政策并不是新中国一贯的外交政策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成就突出国际影响力增强在外交上我们更应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故B选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并不是不结盟运动的领导者故C选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并没有放弃意识形态分歧故D选项错误故选B17.20世纪60年代末沈阳、长春等城市的高等院校或外迁或裁并或疏散修建地下防空工事是当时各级革委会普遍重视的工作黑龙江省把工人、农民、机关干部、学生以及街道居民都以民兵的形式组织起来实现全民皆兵东北地区出现的这变化的客观因素是()A. 边境局势持续紧张B. “以阶级斗争为纲”错误方针的影响C. 中苏关系开始恶化D. 朝鲜半岛冷战局面的持续性发展【答案】A【解析】材料主要叙述了20世纪60年代末我国东北地区的紧张局势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文革” 客观原因则是中苏关系持续恶化导致边境地区局势持续紧张影响了东北地区的社会安定故A项正确排除B项中苏关系恶化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排除C项当时朝鲜半岛的冷战局面对我国东北地区的影响相对较小排除D项故选A18.毛泽东认为“1950年《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签订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共同对付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的和平” 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A. 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结合B. 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C. 由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的转型D. 取决于地缘政治的考量【答案】A【解析】”1950年《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签订“表明当时新中国把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相结合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故A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故B错误CD材料未体现排除19.20世纪70年代初国家批准“四三方案”(因计划用外汇43亿美元)从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引进先进成套技术设备兴建了二十多个大型工业项目至1982年全部投产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该材料主要表明()A. 对外开放的步伐大大加快B. 拉开中国与西方往来序幕C. 外交环境影响经济的发展D. “左”倾错误得到彻底纠正【答案】C【解析】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缓和中日建交因此中国能够利用外汇从美日等国购进成套技术设备说明外交环境影响经济发展 C正确对外开放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施的排除A“序幕”不符合史实 1964年中法建交排除BD项中“彻底”表述绝对 20世纪70年代初“文革”尚未结束排除故选C20.对于下图支持中国票数持续增长情况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 “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实施B.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C.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D. 美苏对中国的战略“扶持”【答案】D【解析】A是新中国成立初提出的外交方针推动了支持中国的票数持续增长B1955年万隆会议中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有利于中国得到支持C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推动中国在恢复联合国合法权利时的票数持续增长D表述有误 60年代初开始中苏关系恶化 1972年中美关系才开始正常化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21.(1)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21.(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改革开放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我国外交的指导意义指出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我国外交在21世纪初取得的重要成就【答案】(1)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解析】(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可结合材料“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无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和所学知识回答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答案】(2)意义成为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成就建立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首倡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首次会晤(安理会“五常”首脑会晤)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加入世贸组织(WTO)【解析】(2)根据材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并且正在启发人们对新型国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引导人们进行新的多方面的实践在这方面已经有种种有益的尝试”和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我国外交在21世纪初取得的重要成就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如建立上海合作组织首倡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首次会晤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加入世贸组织22.(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历史影响22.(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外交理念变化的表现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答案】(1)特点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呈现出被动转型的特征评析促进了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指导了外交机构的建立推进了外交学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加速了西学东渐的进程等但没有改变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局面【解析】(1)特点由材料一中的“中国近代(1840~1919年)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可得出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由材料一中的“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针对外部强敌对晚清政府与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所做出的被动对策”可得出呈现出被动转型的特征评析结合所学近代前期外国列强的侵略与中国外交转型的相关史实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即可具体来说从积极影响看近代中国外交的转型从思想上来说促进了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从具体实践来说指导了外交机构的建立从外交了理论来说推进了外交学的发展从中国的发展来讲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也加速了西学东渐的进程等从局限性看中国近代外交转型虽然实现但没有改变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局面更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答案】(2)理念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等意义反映了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促进了世界繁荣进步【解析】(2)理念需要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方针和政策回答具体来说新中国成立之初就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1953年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革开放以来开始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并提出和平发展道路和构建和谐世界等意义由材料二中的“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可得出反映了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由材料二中的“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可得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由材料二中的“对中国和平发展、世界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可得出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促进了世界繁荣进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参考学案1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知识点拨〔一〕知识网络〔二〕历史解析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它成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出发点。
这一政策以保障本国领土主权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与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为基本原则。
新中国建立之初,两大阵营处于对立和激烈斗争状态,再加上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外交孤立的政策,所以使得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表现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
随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中国的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
教材中对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过程有较为详细的介绍,其意义则在于:首先,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打开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其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国家不分大小、社会制度异同,一律平等,和平共处。
这使它成为国际关系的普遍准则。
二、学习自评〔一〕知识掌握1.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表现为〔〕①另起炉灶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③一边倒④一条线,一大片A.①②③④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2.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A.提出“求同存异”方针B.提出反对霸权主义的主张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3.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B.亚非国际会议C.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D.第六届联合国大会〔二〕能力提高1.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是为了〔〕A.团结世界各国人民B.使新中国在维护独立自主的斗争中不至于处于孤立地位C.为我国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D.开拓外交新局面2.新中国成立初期,展开外交活动的首要目标是〔〕A.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B.提高国际地位C.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D.制定外交原则3.以下关于日内瓦会议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B.就政治解决朝鲜问题达成协议C.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D.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三〕延伸拓展1.新中国建立初期,面临的国际环境不包括〔〕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严重削弱B.帝国主义东方战线被冲破C.社会主义形成世界体系D.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彻底崩溃2.新中国建立初期外交方面的大事,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①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②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③参加万隆会议④确定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④①②③D.①④②③3.以下不属于我国20世纪50年代在外交方面取得的成就是〔〕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C.实行“无敌国外交”D.参加万隆会议〔四〕模拟练习1.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外交工作的重点是〔〕A.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B.坚定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C.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D.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2.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次双边谈判中?〔〕A.中印谈判B.中苏谈判C.中美谈判D.中缅谈判3.亚非会议能够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求同存异”方针的推动B.会议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C.亚非国家无矛盾和分歧D.亚非各国有团结、反帝反殖的共同愿望4.新中国建立之初,实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外交方针的目的是〔〕①取缔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②稳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③急于和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④突破帝国主义的孤立政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④D.①②5.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管其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高中历史 第7单元 第2课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 人民版必修1
2.“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 .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 包括共产党国家 包括共产党国家) 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材料中被称为“转折点” 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材料中被称为“转折点” 的事件发生在( 的事件发生在 A.1971年 . 年 C.1978年 . 年 ) B.1972年 . 年 D.1955年 . 年
B.对外政策不再追随美国 . D.使美国开始改变对华政策 .
解析: 年中美关系开始缓和, 解析: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缓和,同年 月,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 年中美关系开始缓和 同年9月 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 日本在经济崛起后开始改变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 日本在经济崛起后开始改变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 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答案: 答案:B
外交关系的突破
[名师点拨 中美关系的改善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是由当时的国际国 名师点拨] 中美关系的改善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 名师点拨 内环境决定的。中美关系的改善对世界、 内环境决定的。中美关系的改善对世界、对两国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 的影响。 的影响。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名师点拨 外交政策的变化都是以本国利益为转移的;外交政策也 名师点拨] 外交政策的变化都是以本国利益为转移的; 名师点拨 是以本国实力做后盾;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 是以本国实力做后盾;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
B.1949年~1972年 . 年 年 D.1953年~1979年 . 年 年
二、新中国成立后,是怎样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外交政 新中国成立后, 策的? 策的?
(2009年高考江苏卷 年高考江苏卷)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 年初, 年高考江苏卷 年初 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 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 议案时,投了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议案时,投了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 平 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政策 A.①④ . C.①②④ . [试解 ________ 试解] 试解 [解析 此题考查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反 解析] 此题考查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 解析 对美国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和维和行动无关。 对美国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和维和行动无关。维和行动是由联合国采 取某种军事行动,为通过其他政治、 取某种军事行动,为通过其他政治、外交途径最终解决争端创造条件 或是监督落实已达成的协议。维和行动大致分为两大类: ,或是监督落实已达成的协议。维和行动大致分为两大类:部署观察 团和派驻维和部队, 团和派驻维和部队,故③错误。 错误。 [答案 C 答案] 答案 B.②④ . D.①②③ .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精选4篇)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精选4篇)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精选4篇)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篇1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标要求: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述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1、国际形势:2、基本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3、外交政策:①另起炉灶:不承认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列强在华残余势力和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③一边倒:——倒向社会主义一边4、外交成就:①与苏联等17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②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③1954参加日内瓦会议——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④1955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 求同存异”方针, 促进会议圆满成功二、70年代外交的重大突破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1971年, 26届联大2、中美关系正常化(1)原因: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阅读课文第113页“学思之窗”提供的材料,思考: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改善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对改善中国国际地位和对付苏联威胁有利对解决中国台湾问题, 实现祖国统一有重要作用(2)过程:兵乓外交(1971、4)→ 基辛格访华(1971、7)→ 尼克松访华(1972)→ 中美建交(1979)(3)影响: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推动了中日建交3、中日关系正常化4、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外交僵局被打破△“外交僵局”指什么?根据课文第113页第2自然段回答:中国与绝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外交基本隔绝△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对国际上出现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有什么重要影响?为什么?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因为美国是超级大国, 而日本经济逐渐强大, 它们在世界上都是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尤其是美国, 许多国家依然看它的眼色行事。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材料中的“它”最有可能是()A. “一边倒”方针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求同存异”方针D. 不结盟政策【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的表述可知处理的是与邻国的关系进而发展成处理与亚非国家的关系准则可知B正确 A是苏联 C是在万隆会议上不符合”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D是新时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新内容2.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双方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直接推动中日关系改善的关键因素是A. 中国重返联合国B. 中美邦交正常化C. 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D. 中美关系的缓和【答案】D【解析】3.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史实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A.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 开始走向国际舞台C. 确立了结伴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D. 开创了外交新局面【答案】D【解析】4.如表是1955﹣﹣1959年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统计表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新中国的外交空间得到了全方位拓展B. 美国彻底放弃了对新中国的孤立政策C.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意义巨大D. 万隆会议密切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关系【答案】D【解析】从表中可知 1955﹣﹣1959年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绝大部分是亚非国家故A错误美国放弃对新中国的孤立政策的标志是尼克松访华故B错误C是1971年排除1955年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故D正确5.从1965年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从49个增加到111个其中多数是发展中国家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A. 进一步提升中国国际地位B. 使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 直接受益于中美两国建交D. 说明中国外交开始走向成熟【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从1965年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增加而且多数是发展中国家这说明这一时期中国国际地位在提高故A项正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故B项错误中美两国建交是在1979年故C项错误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标志是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故D项错误故选A6.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认真履行大国责任和义务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截至目前中国已先后参加了联合国20多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1.8万余人次此外中国还多次派出文职人员参与监督大选和行政管理事务这表明中国()A. 积极开始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 不断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C.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D. 重视多边经济领域合作【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联合国” 材料“中国已先后参加了联合国20多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1.8万余人次此外中国还多次派出文职人员参与监督大选和行政管理事务”表明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A正确BCD材料未体现故BCD错误故选A7.1954年周恩来总理分别与印度、缅甸总理发表联合声明确定了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这一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是()A. “求同存异”方针B. 不结盟政策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 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答案】C【解析】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印度、缅甸时与两国总理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据题干信息可知 C符合题意故选C8.20世纪60年代末沈阳、长春等城市的高等院校或外迁或裁并或疏散修建地下防空工事是当时各级革委会普遍重视的工作黑龙江省把工人、农民、机关干部、学生以及街道居民都以民兵的形式组织起来实现全民皆兵东北地区出现的这变化的客观因素是()A. 边境局势持续紧张B. “以阶级斗争为纲”错误方针的影响C. 中苏关系开始恶化D. 朝鲜半岛冷战局面的持续性发展【答案】A【解析】材料主要叙述了20世纪60年代末我国东北地区的紧张局势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文革” 客观原因则是中苏关系持续恶化导致边境地区局势持续紧张影响了东北地区的社会安定故A项正确排除B项中苏关系恶化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排除C项当时朝鲜半岛的冷战局面对我国东北地区的影响相对较小排除D项故选A9.下图是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干涉中国内政”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使用频率图中变化反映了我国A. 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已趋于缓和B. 强烈反对苏联干涉中国的内政C. 外交领域的意识形态色彩消失D. 参与国际事务的意愿明显增强【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报纸上“干涉中国内政”的使用频率呈波浪式起伏“维护世界和平”使用频率在1953年后迅速增多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之后中国主动参与国际事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等取得一定外交成就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所以图示信息反映了我国参与国际事务的意愿明显增强故D符合题意1949-1956年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并未缓和故排除A 1949-1956年正值苏联援助中国时期且材料不能体现“干涉中国内政”是针对苏联故排除B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外交领域的意识形态色彩明显故排除C.10.2013年1月6日美国举行了前总统尼克松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尼克松的长女帕特里夏认为尼克松的真正遗产是倡导自由、向一个曾被视为美国敌手的国家伸出友好之手材料中尼克松“向一个曾被视为美国敌手的国家伸出友好之手”的做法()A. 宣告美国对华孤立政策破产B. 助推了新中国重返联合国C. 实现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D. 直接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答案】D【解析】A.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宣告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B.尼克松并没有助推中国重返联合国C.关系正常化应该是1979年中美建交尼克松时期没有实现D.材料所反映的应该是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程直接推动了中日邦交的正常化11.在日内瓦会议召开前法国外长乔治·皮杜尔曾表示法国政府在印支问题上急于找到“恰当解决方案” 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立即表示“解决印支问题能给法国最好帮助的是中国”这表明()A. 苏联极力推动中法建交B. 中国主导远东地区的国际形势C. 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D. 印支问题是日内瓦会议的核心【答案】C【解析】印支问题是有着重要国际影响的地区问题从材料看它的解决需要中国发挥积极作用这表明中国在此问题上有着重要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所述有利于中法两国发展关系但是没有涉及中法建交问题排除A项新中国在远东地区并不具备政治优势排除B项印支问题是日内瓦会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D项所述不准确故选C12.在联合国维和行动开展70周年之际为感谢中国等主要维和人员派出国联合国使用多种语言制作了一批图片和音视频作品“谢谢中国感谢您的服务和牺牲”是维和驻地民众对中国维和部队的深厚情谊目前中国已成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部队最多的国家这些表明中国()A. 始终坚持反霸维和的外交方针B. 开始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 坚持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 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格局【答案】C【解析】材料中说明中国为世界维和行动作出的贡献维和行动体现出新时期中国外交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的特点 C正确材料不是说明反霸维和的外交方针 A错误开始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是建国初期 B错误材料体现出是新时期外交活动不是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格局 D错误故选C13.2001年6月中国、俄罗斯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2011年4月14日第三届金砖国家领袖峰会在中国海南三亚举行中国与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签署了《三亚宣言》形成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A. 注重与发展中国家合作B. 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C. 一直奉行友好结盟政策D. 在区域合作中起主导作用【答案】B【解析】通过材料不难发现中国、俄罗斯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中国与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签署了《三亚宣言》是外交活动并且还是多个国家参加的外交活动即多边外交活动所以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故选B14.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以恢复的主要国际因素是()A.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B. 第三世界的兴起及友好合作C. 中美、中日关系趋向缓和D. 中国国际威望的进一步提高【答案】B【解析】注意限定信息“国际因素” 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以恢复的主要国际因素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对中国外交的支持推动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以恢复故B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中苏关系紧张故A项错误中美、中日关系趋向缓和是在1972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D项不是因素是影响应排除15.《人民日报》评论一次国际会议说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应受到侵犯……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次会议最引人注目的是()A. 新中国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B.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C. 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答案】B【解析】新中国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可以推断此次国际会议是1955年的万隆会议会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故B项正确1953年处理中印边界问题时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C项错误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D项错误故选B16.从苏联到俄罗斯一直存在对华汉语广播中国人对其称呼经历了“敌人之声”、“兄弟之声”、“伙伴之声”的变化过程这三种称呼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兄弟之声”、“伙伴之声”、“敌人之声”B. “敌人之声”、“兄弟之声”、“伙伴之声”C. “伙伴之声”、“兄弟之声”、“敌人之声”D. “兄弟之声”、“敌人之声”、“伙伴之声”【答案】D【解析】17.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这样说是因为()A. 美国在越南战场取得了初步胜利B.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C. 美苏争霸中美苏互有攻守的局面D. 美国战前生产关系调整弊端凸现【答案】D【解析】由题意及所学可知此时美国国内政治经济危机加深故D项符合题意此时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 A项错误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在20世纪90年代初排除B项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故排除C项故选D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8.(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争取“与周边国家建立良好关系”而采取的措施18.(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尼克松谋求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答案】(1)措施努力促成日内瓦会议的召开谋求通过和平协商来缓和朝鲜半岛和印度支耶半岛的紧张局势同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通过友好协商逐步同周边国家解决边界纠纷实现睦邻友好中苏结盟构建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参加万隆会议增进了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从参加日内瓦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苏结盟及参加万隆会议进行回答【答案】(2)原因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劣势美国陷人侵越战争的泥潭国内出现严重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中苏关系恶化美国想借助中国来牵制苏联【解析】(2)根据材料二”美国失去了长期保持的对苏核优势…...尼克松不得不调整美国的越南政策……关键不在河内而在北京和莫斯科”从国际环境及美国国内因素进行分析阐述即可19.(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19.(2)请指出1972年中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说明20世纪70年代出现建交高峰的原因19.(3)改革开放后我国外交领域呈现出什么新特点?【答案】(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解析】(1)结合所学可得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答案】(2)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原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美苏争霸中美国逐渐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政府正确调整外交战略中美中日建交的推动等【解析】(2)结合所学可得出1972年中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有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原因方面结合所学可得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美苏争霸中美国逐渐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政府正确调整外交战略中美中日建交的推动等【答案】(3)多边政治经济外交积极参与地区国际组织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在国际社会影响作用日趋扩大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解析】(3)结合所学可得出改革开放后我国外交领域呈现的特点为多边政治经济外交积极参与地区国际组织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在国际社会影响作用日趋扩大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20.(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共中央对中美建交的立场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因素20.(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政府应对中美关系的策略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历史意义【答案】(1)立场坚持平等原则保持务实审慎影响因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和民族独立地位的需要)“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的指导世界格局的影响美国执行对华敌视和封锁政策【解析】(1)根据材料“就得按平等原则进行建交谈判”得出坚持平等原则“若是条件尚不成熟宁可把它放在下一步再说”体现了中央政府审时度势保持务实审慎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制定了“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美苏对峙两极格局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和封锁的政策美国联合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企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答案】(2)策略合作与斗争相结合历史意义有利于保持中美关系的良性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国际环境维护了中国的根本利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维护了世界和平与发展【解析】(2)根据材料可知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中美关系在波动中前进中国积极地合作共赢但是面对祖国统一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坚决的斗争策略根据所学知识中美建交有利于保持中美关系的良性发展中国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国际环境中国更多的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去维护了中国的根本利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国合作更好地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020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含解析)1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知识纲要导引答题术语导学(1)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毛泽东形象地把外交方针概括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3)中国政府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参加了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三大政策”都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体现.知识点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背景:二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2.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另起炉灶”①含义:就是新中国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屈辱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②意义: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①含义:就是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其在华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然后再与西方各国建立外交关系。
②意义: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3)“一边倒”①含义:就是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②意义: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至处于孤立地位。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并坚持“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政策。
易误提醒“一边倒"并不是放弃独立自主原则(1)“一边倒"不是指依附苏联,而是指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2)“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并不矛盾,因为它最终的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知识点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背景:新中国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同苏联等17国建立外交关系。
2.目的: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思维导图]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
2、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有哪些?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时间、事件、意义?
4、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的时间、特点
5、70年代中国外交成就有哪些?
6、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7、新时期中国的外交建树有哪些?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编写人:曹兵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1、美苏从盟友到对手的根本原因?
2、美苏冷战对抗的具体表现?
3、冷战的序幕是什么?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4、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什么?瓦解的标志是什么?
5、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什么?
6、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有哪些?对欧洲及世界有什么影响?
7、不结盟运动形成的标志?对当时的世界格局有何影响?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成立初期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
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
针和平共
处五项
原则的
提出
参加
日内
瓦会
议
参加
万隆
会议
恢复
在联
合国
的合
法席
位
中美
关系
正常
化
中日
邦交
正常
化
开展以
联合国
为中心
的多边
外交
参与地
区性国
际组织
的外交
活动
积极发
展与周
边国家
的睦邻
友好关
系
8、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加强,具体指表现是什么?。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引言分析本章引言首先揭示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有着本质不同,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然后概述了新中国外交的光辉历程,指出中国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外交政策做出的重大调整,以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第一个时期,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外交成果。
其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同。
第二个时期,20世纪70年代,在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世界局势的变化,主要有三点,一是美苏争霸出现苏攻美守的态势;二是西欧、日本成为美国的有力竞争对手;三是广大亚非拉国家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第三个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也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时期。
这一时期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中国适应新的形势,对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作出重大调整,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章《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一)
历史必修1第七章《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一个月以后,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华盛顿发表评论,说从心底里惋惜北京最后采取的亲苏步骤。
当时,中国采取“亲苏步骤”从根本上说是为了()A.彰显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B.表达对美国反华政策的仇视和不满C.巩固人民政权打破美国封锁D.与苏联合作以壮大社会主义的阵营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
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
基于此判断,新中国()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放弃“一边倒”政策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3.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
这些成就()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4.邓小平在1988年谈到如何处理国际关系时指出,它虽然是亚洲的产物,但适用于全世界,能够为不同制度的国家服务,能够为发达程度不同的国家服务,能够为左邻右舍服务。
“它”1是指()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不结盟政策C.“一国两制”方针D.“一边倒”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早是周恩来总理在20世纪50年代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强调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这一外交原则的提出()A.大背景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束B.促进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健康发展C.说明了“一边倒”的外交结束D.体现了新中国废除了一切不平等条约6.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据此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力图打破两极格局的国际政治秩序B.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和包容性C.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根本对立D.根源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7.观察下图,下列关于这次外交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1954年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A.新中国首次打破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B.双方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C.双方签署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协议D.双方就共同倡议发起不结盟运动达成共识8.对于即将参加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定下的外交基调是:争取越南南北以北纬16度线为界实现停战,促使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形势的新格局和国际关系的新特点;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新中国与各国外交关系的建立和友好关系的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2)能力目标:①通过指导学生将新中国外交的方针政策与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相互对照,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鉴别历史知识的能力;②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形势和新中国外交政策特点和基本方针的教学,培养学生通过综合分析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③通过对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和外交成就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历史比较法,引导学生探究新中国初期的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不同;形势有着密切联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本节另一个重点,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也为确立新型的国际关系作出了重大贡献。
难点:本节难点是新中国初期基本方针确立的原因。
另一个难点是亚非会议。
学生对亚非会议为什么能在与会国彼此之间存在各种矛盾和分歧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取得巨大成功难以理解。
因此,教学中要围绕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和各国代表团的共同努力,来分析亚非会议成功的原因。
教学中必须补充相应知识,互相讨论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结论。
★教学过程及要点:【新课导入】准备五组材料,制成幻灯片文件,依次播放:图片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情景;图片2: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时的情景;图片3: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的情景;图片4:1946年蒋介石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材料5: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建交原则的文字或音像材料。
前四组材料,重点让学生回顾近代历史上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主权的破坏情况。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人教版】(复习课件)
【提示】: 2、认识: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双方是敌是友),最主要从国 家自身的现实和战略利益出发,即国家利益之上。落后 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独立的国家主权,综合国力的 提高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学案》P33 四、新中国在各个阶段的外交政策:
1、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
特点:“一边倒”。
(《学案》P32) 3)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
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求同存异。 ◆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 ◆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树良好形象。
④出席万隆会议(亚非国际首脑会议,1955):
特点: 首次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的国际会议,新兴 力量已在崛起。(又称“国际种族会议”)
中国的贡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求同”:共求反对霸权主义、根除殖民主义、维 护民族独立与平等,保卫世界和平。 “存异”:允许存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等。
二、新中国各个阶段的外交成就:
中国恢复在联合 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 系正常化、中日建交; 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 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 影响。
一、建国以来中国的对外关系:P108
(一)外交方针(原则):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二)外交内容: (分三个阶段) 1、建国初50年代:(P108-109)
1)背景: ①国际: 社、资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 ●美帝孤立、封锁、包围中国。 ②国内: ●历史原因:帝’与旧中国存在不平等外交关系。 ●现实原因:百废待兴、基础薄弱,国力不强。 2)表现: ①另起炉灶(废旧条立新约)。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清除后结交)。 ③一边倒(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复习学案2
1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复习学案1.对于新中国的外交,复习的关键是梳理历史发展脉络。
重在理顺三个历史阶段外交的基本知识,即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方针内涵及其背景、成就。
比较分析不同时期外交策略的异同及其原因。
2.将现代中国的外交置于世界大背景下进行理解,并根据当时国内形势的变化,把握我国所作出的几次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以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认识到决定外交地位的根本因素是国家实力,外交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利益。
3.注意联系时政热点如美国对台湾问题、南海主权、钓鱼岛争端等问题,(10分钟快速记忆,老师可要检查哦)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奠基1.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背景如何?外交方针是什么?其主要表现为哪三大政策? 各自的含义及作用?建国后第一年外交成就?(1)背景:①国际:二战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2)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3)表现:① “另起炉灶”——不承认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和特权、再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③“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4)成就:与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目的?过程?内容?意义? (1拓展外交空间。
(2)过程:1953年12月,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首次提出,1954年周恩来与印度、缅甸总理联合声明一致同意。
(3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原则(4)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表明中 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20世纪50年代标志中国步入世界外交舞台的两次重要国际会议是什么?中国为会议取得成果各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对中国而言,两次会议各有何重要意义? 提高了国际地位。
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取得 成功。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联系。
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突破1.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概况如何?对中国而言有何重要意义? (1)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1. 背景
(1)国际: 美苏冷战 (2)国内: 新中国成立
2.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3. 三大方针的含义和意义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1. 背景
2.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3. 三大方针的含义和意义
二、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周 恩 来 万 隆 之 行
1954-1959建交国 地域 欧洲 亚洲 非洲
数量
2 7 5
——据中国外交部网站整理
感悟历史
外交无小事 。 ——周恩来 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 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伯默斯顿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 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毛泽东1949年2月初同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谈话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抗 战 胜 利
新 中 国 成 立
20C 1945 1947 1949
二 战 结 束 美 苏 “ 冷 战 ” 开 始 “ 北 约 ” 成 立 朝 鲜 战 争 爆 发
背景:两大阵营对立
资本主义阵营
附美? 夹缝中 生存? 联 苏?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有哪些“同”和 哪些“异”?
同
异
共同的遭遇:经受殖民痛苦和灾难
共同的任务:维护民族独立、发展国民 经济 共同的愿望: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社会制度、意
识形态等
改变会议航向的舵手
万隆会议后,一位 路透社的记者曾报道: “大家都承认周恩来的 才智至高无上地主宰着 会议……,代表们惊叹 的说:‘他是以怎样的 洞悉力察觉并道破大家 心窝里想说的话啊!’”
材料四: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苏联 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增长;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 济衰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 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面临西欧、日本的挑战 ,世界霸主 地位动摇。
材料五:
1969年3月,苏联军队入侵乌苏里江主河道中国一侧的珍 宝岛,中苏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已经恶化的中苏 关系降到了冰点,中苏边境地区剑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 一触即发之势。 六十年代,中国面临来自苏联的威胁。
1972年2月6日 标题是: 尼克松的中国之旅
这反映出中美关系 出现了什么变化?
由敌对到关系开始正常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抗 战 胜 利 中 美 关 系 正 常 化 1972
新 中 国 成 立
日 内 瓦 会 议
万 隆 会 议
合中 国国 合恢 法复 席在 位联
20C 1945 1947 1949
二 战 结 束 美 苏 “ 冷 战 ” 开 始 “ 北 约 ” 成 立 朝 鲜 战 争 爆 发
1953 1954 1955
朝 鲜 战 争 停 战 两 华极 约格 形局 成形 成
1971
四、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1.背景
–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的 紧张状态,中国与多大数西方国家外交基本 隔绝 – 20世纪70年代,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1. 背景 2.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3. 三大方针的含义和意义
二、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 与苏联等17国建交(1949-1950年) 2.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 3. 日内瓦会议(1954年) 4. 万隆会议(1955年)
阅读课本P110第三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万隆会议的参会国有什么特点? ②在会议中,中国面临了哪些问题?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抗 战 胜 利
新 中 国 成 立
日 内 瓦 会 议
万 隆 会 议
20C 1945 1947 1949
二 战 结 束 美 苏 “ 冷 战 ” 开 始 “ 北 约 ” 成 立 朝 鲜 战 争 爆 发
1953 1954 1955
朝 鲜 战 争 停 战 两 华极 约格 形局 成形 成
朝 鲜 战 争 停 战 两 华极 约格 形局 成形 成
1971
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时间及表现:
1971.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决议
2.为什么是“恢复”?
中国是创始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 国采取抵制中国的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 位一直被台湾国民党集团非法占据
3.为什么能恢复?(原因)
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小结:
方针
独 立 自 主 的 和 平 外 交 政 策
政策
“另起炉灶”
“一边倒” “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
成就
与苏联等17国建交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 参加日内瓦会议 参加万隆会议
外 交 成 就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外交部副部长乔 冠华潇洒而豪放 的大笑,被西方 媒体描述为: “震碎了议会大 厦的玻璃!”
1949年(10个)苏联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匈牙利 朝鲜 捷克斯洛伐克 波兰 蒙古 民主德国 阿尔巴尼亚 1950年(9个)越南 印度 印尼 瑞典 丹麦 缅甸 瑞士
1951年(1个)巴基斯坦 1952年(0个) 1953年(0个)
“屋子”打扫干净了,“客人”却迟迟不来
我们需要和平,我们需要朋友。 ——周恩来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一边倒”等三大政策的含义与意义:P109
“另起炉灶” 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 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周恩来传》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 “一边倒” 太脏了。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把那些脏 思考:什么是“一边倒”? 东西通通打扫一番,好好加以整顿。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 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 为什么要“一边倒”?
1969年3月 中苏珍宝岛武装冲突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抗 战 胜 利 中 美 关 系 正 常 化 1972
新 中 国 成 立
日 内 瓦 会 议
万 隆 会 议
合中 国国 合恢 法复 席在 位联
20C 1945 1947 1949
二 战 结 束 美 苏 “ 冷 战 ” 开 始 “ 北 约 ” 成 立 朝 鲜 战 争 爆 发
二、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 与苏联等17国建交(1949-1950年) 2.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
(1)目的: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1953年12月
31日,周恩来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一边倒” 政策有突破吗?如果有,体现在哪?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1. 背景 2.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3. 三大方针的含义和意义 1. 与苏联等17国建交(1949-1950年) 2.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
(1)目的: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 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3)意义:外交成熟的标志;基本准则
二、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抗 战 胜 利
新 中 国 成 立
日 内 瓦 会 议
20C 1945 1947 1949
二 战 结 束 美 苏 “ 冷 战 ” 开 始 “ 北 约 ” 成 立 朝 鲜 战 争 爆 发
1953 1954
朝 鲜 战 争 停 战
1954年4月至7月,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率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 这是新中国首次作为五大国之一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会议排除美国的干 扰,实现了印度支那停战。
在会见印度政 府代表团时第 一次提出和平 突破意识形态的限制 共处五项原则。 这是1954年6月 下旬,应邀访 问印度时,和 印度总统拉金 德拉·普拉沙 德(右一)、副总统萨瓦帕利·拉达克里希南(右三)、 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合影。
外交走向成熟
材料三:1970年第2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 《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 作的国际法原则宣言》明确把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包括在内。50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已经被写入160多份国际文件。 据材料回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有何意义。 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我 国 第 一 颗 原 子 弹
我 国 第 一 颗 氢 弹
东 方 红 一 号
南 京 长 江 大 桥
支 持 票
10
51
34 24 47
历届联大讨论恢复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 权利时支持中国的票数
1950
1956 1960 1965 1970
(年份)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国民党代表离场
各国代பைடு நூலகம்向中国祝贺
1.时间及表现:
万隆会议(1955年)
1955年万隆会议现场报道
伊拉克代表:共产主义是“独裁”,是一种“新 殖民主义”。 菲律宾代表: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泰国代表:中国没有宗教自由。 锡兰代表:(台湾)应当在我们中间取得一个独 立国家的地位 如果你是周恩来,面对这些质疑和误解,你会 如何回应?
“亚非的绝大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受到,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 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 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 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 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