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的统一问题
浅谈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冲突性与协调性
一
此 两 者 间 的新型 平衡 关 系 , 是 对 当前 金 融进 行 改革 的难 点 问 融监 管 的特点 是 顺经济 周 期运 行。 当经济 处于 高涨 时 , 题。 时银 行 的 经 营效 益 非 常好 , 并 且 风 险 比较 低 , 在 这 种 情 况 金 融监 管 对银 行 经 营 的风 险 约 束往 往 会放 松 ; 经 济 衰 2 0 0 3年 3月 1 0日, 十届 全 国人 大 一 次会 议决 定 成立 下 ,
行 的 重 要 职 能 。 货 币 政 策 与金 融 监 管 的关 系 既 相 互 独 立 ,又 相 互 联 币供 应量 、 基 础 货 币和超 额 准 备 金 等工 具 , 间 接 调 控 经济 系 。但 是在 现 实 中 主要 表 现 出独 立 性 , 而 协 调 性 表 现 的 少 之 又 少 。因 此, 中央 银 行 需 要 协 调 配 合 货 币 政 策与 金 融 监 管 。 本 文 对 货 币政 策 执 行 与 金 融 监 管 行 为 之 间 ,分 别 从 逻 辑 的一 致 性和 现 实 的 冲突 性 两 方
浅析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浅析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关系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是宏观经济政策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它们共同协调着金融市场的运作和经济的发展。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政策。
而金融监管则是指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进行监督和管理的行为,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
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本文将从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定义、目标和手段等方面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浅析。
一、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定义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来调节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控制通货膨胀率,维护汇率稳定,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等。
货币政策的执行主体一般是中央银行,如美联储、欧洲央行、中国人民银行等。
金融监管是指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进行监督和管理的行为,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
金融监管的目标是确保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健,保护金融市场参与者的利益,预防金融风险,防范金融危机。
金融监管的执行主体一般是金融监管机构,如美国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中国的银监会等。
金融监管的目标主要包括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保护金融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预防金融风险和防范金融危机。
金融监管机构通过制定监管规则、加强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强化风险防范机制等手段来实现以上目标。
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共同目标是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金融市场的运作和经济的发展。
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相互影响。
货币政策的执行会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产生直接影响,金融监管则可以通过制定监管规则和强化监管力度来支持和配合货币政策的执行。
当中央银行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增长时,金融监管机构可以通过放宽信贷监管政策来支持货币政策的执行;当中央银行通过提高利率来抑制通货膨胀时,金融监管机构可以通过加强风险防范机制来配合货币政策的执行。
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
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向以市场和法规为导向的风险型监管转变。
中国加入世贸之后,金融监管由原来强调行政审批的合规型监管,正在逐步转向以市场和法规为导向的风险型监管。
与行政性监管的缺陷相比,法律监管具有强制性、规范性、稳定性、可预测性的优点。
此外,及时根据市场环境变化调整游戏规则,也是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分业监管和机构监管格局下构建有效的协调机制。
货币政策在稳定的基调下要适应市场要求。
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货币政策目标是稳定币值、保持总量平衡、维护金融稳定、防范系统性风险。
与此同时,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对货币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冲突背景下的新选择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冲突由来已久,在我国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在我国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合一的体制下,由于金融监管不力所导致的金融风险,自然地集中于中央银行。
特别是1996年以来,在整顿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的过程中,身兼二职的中央银行实际上起的是一个“消防队”的作用,四处救火,到处掏腰包,本来风险分散在社会各个点上,被中央银行一救,全部风险都集中到中央银行身上了。
因此,在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冲突的背景下,必须选择新的金融监管框架。
这也是由我国近几年的经济金融改革的现实所决定的。
实际上,迄今为止世界上并不存在一个公认的最佳金融监管模式。
金融监管的发展及其演变是与该国的金融结构密切相关的。
不同的金融结构会引致不同的金融风险结构,为适应金融风险控制的需要,金融监管也应该形成相应的制度安排与分工结构。
这样,金融结构的变动趋势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金融监管的变革取向,而金融监管在适应金融结构变动的同时,也将对金融结构调整和变动产生反作用力。
基于此,我国在进行金融监管变革、选择新的金融监管框架时,就必须从我国金融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既要重视和适应金融监管专业化发展的趋势,又要看到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分立的基础,并要努力创造和完善这些基础的。
1、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操作上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是将银行监管职能从中央银行分离出来的必要条件。
福州大学中央银行学重点整理,课后习题
1、中介指标:处于最终目标和操作指标之间,是中央银行在一定时期内和某种特定的经济 状况下,能够以一定的精度达到的目标,主要有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在一定条件下,信贷量 和汇率等也可以充当中介指标。 2、基础货币:也被称为“强力货币”和“高能货币”,由准备金和流通中现金组成,二者均 是货币创造的基础。
第一章
1、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指在一国金融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代表一国政府调控金融、经 济发展的特殊金融组织。它是商品经济、货币信用制度以及银行体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为了满足统一银行券发行、票据清算、稳定信用体系、金融监管以及政府融资等方面的客 观需要而建立的。 2、准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通常不设立完整意义上的中央银行,而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 金融管理机构执行部分中央银行的职能,并授权若干商业银行也执行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中 央银行制度。
第十二章
1、集中监管体制:是指把金融业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统一进行监管,一般由一个金融 监管机构承担监管的职责,绝大多数国家是由中央银行来承担,也有的国家另设一个专门负 责监管的机构。
2、分业监管体制:是根据金融业内不同的机构主体及其业务范围的划分而分别进行监管的 体制。一般由多个金融监管机构共同承担责任。 存款保险制度:是指国家货币主管部门为了维护存款者利益和金融业的稳健经营与安全,规 定本国金融机构必需或自愿地按吸收存款的一定比率向保险机构交纳保险金进行投保的制 度。
4、中央银行职能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一、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 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是指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是国家 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是统一货币发行和流通和稳定货币币值的基 本保证。 2、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具体表现在:①集中存款准备金、②充当商业银行等金融机 构的“最后贷款人”、③组织、参与和管理全国的清算。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关系随着金融市场的日益发展,货币的作用变得越来越明显。
货币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在金融监管方面。
本文将重点分析货币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货币对金融监管的影响。
一、货币与金融监管的关系货币是指国家或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以及金融等手段,影响国家货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活动和运转。
而金融监管是指国家对金融机构和市场进行监督和管理,以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投资人权益、防范金融风险等。
货币和金融监管有着密切的关系,相互促进和制约。
首先,货币和金融监管的目标是相互关联的。
货币和金融监管的共同目标是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在保证市场流动性的前提下,防范和控制金融系统中的风险。
货币主要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利率等手段来维持稳定的经济增长,并缓解通货膨胀压力;而金融监管则是通过审慎地管理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和操作,防止失控和风险等。
两者的目标均是保障金融系统和市场的稳定发展,增强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以保障金融体系的长期稳健发展。
其次,货币和金融监管的手段具有互补性。
在金融监管方面,采取合适的金融监管手段,可以有效地遏制金融风险和隐患。
而货币则是通过调整利率、货币供应量等手段来影响金融市场的活动,从而维护金融稳定。
在实践中,运用货币和金融监管手段相互配合,可以更加高效地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最后,货币与金融监管的关系还体现在协调中。
货币和金融监管既有相互作用,又有相互协调的作用。
金融监管的实施需要考虑货币的方向和效果,货币也考虑金融监管和金融市场的环境。
间的协调和合理的调整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货币对金融监管的影响货币可以对金融监管产生深远的影响。
货币措施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是长期的、复杂的,而金融监管则是应对这些影响的有力手段。
“货币”与“金融监管”之间的联系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相互依存的,它们相辅相成,在金融市场上起着协调和应对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于资金价格,货币会通过调整利率,对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和抵押物的质量产生影响。
论中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货币政策 目 标 等 同看 待 , 强化 了货 币政策 目标 , 弱化 了金 融
监管 目标 , 从而制约 了金融监管的功效 。
( 二) 监管方式和手段存 在缺 陷 目前 中国金融 监管方式 主要是金融 当局 的外部监管 。自 我管理及控 制虽然有 , 但 由于银行 缺乏 自我约束 、 自我 管理
合型人员较少 ; 许多金融监管人员还不能对金 融机构 的各项 指标进行前 瞻性 和深层 次的分析 , 从 而使 现场 和非 现场监管
事务所等社会监督机构对金融业 的检查 只是偶尔才会有 , 并 没有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 的制 度 , 没有 真正 的权 限。政府审 计受 人员限制不能随时随地监督 , 金融机构 的内部审计独立 性又太差 。市场经 济条件下 国家金融 监管 的手段主要有 三
( 二) 不断完善金融监管方式 , 使非现场监管与现场监管
有机结合 从 中国目前的金融监管方式来看 , 虽然非现场监管 和现 场监管都 被运 用着 , 但都没能很 好地发挥作 用 , 而且非现场
实际上 , 市场经济的规则就是优胜劣汰 , 倒 闭是资源( 如资本
和管理人员 ) 配置机制的必要 组成部分 。 通过市场的准入和退
出机制 , 可以起 到优化资源配置 , 提高金融效率的作用 。而在 中国 目前的金融监管中仍只强调防范风险 , 市场的准入和退出 机制十分僵化 , 这事实上保护了垄断 , 极大地降低了金融效率。 ( 四) 监管人 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2 0 1 3 年第 1 期 总第 1 8 3期
经济研究导刊
经济学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经济学毕业论文选题参考经济学毕业论文选题选题原则说明:经济学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654个)★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就业矛盾的解决途径★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论我国当前扩大内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试论我国扩大内需的对策措施------从安徽市场看扩大内需的途径★深化我国分配制度改革问题研究★拓宽消费领域和优化消费结构研究★现阶段我国消费结构问题研究★中国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的分析与研究★我国现阶段农村土地改革探讨★论优化消费结构对我国产业升级的意义★论“中国制造”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方向★论当前能源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对策★论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对我国银行业控制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理性思考★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难点及解决的对策★论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初探我国有机农业产业化遇到的问题和发展的前景★计算机软件业反垄断的经济学研究★论市场机制对我国医疗行业体制改革的意义★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分析★论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论农村土地流转对农业经营方式的影响★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危机产生原因的理论差异分析★论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风险★我国区域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非农产业的发展对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的影响分析★论如何避免城市流动人口低收入的代际传递★论马克思主义的货币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安徽省地区经济增长差异原因与对策分析★安徽省城市经济发展的布局研究★安徽省城市能源消费问题及对策★基于DEA的安徽省城市创新能力评价研究★城市化对经济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分析——以安徽省为例★安徽省研究与开发经费的投入现状与对策分析★粮食种植面积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以安徽省为例★城镇居民消费倾向的比较分析——以安徽、江苏两个样本为例★安徽省各地区城镇与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分析★DW统计量小样本分布的Montercarlo模拟★循环经济理念下的产业发展战略★和谐社会的分配体制设想★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特点分析★如何实现公司治理的中国化改造★西部开发如何实现资源整合★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合作经济的作用★我国国资管理的现状与出路★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构思★资源型城市如何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国有企业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依据★振兴安徽农村经济的思考★对我国中部经济发展崛起的思考――以安徽省为例★地方政府促进产业集群作用研究★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循环经济问题研究★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因素分析★房地产市场“过冷”背后的经济学思考★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原因分析★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缺陷分析★当前美国新一轮经济衰退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改革的经济学思考★当前我国资本大规模流入问题及对策★民营企业融资的障碍及解决途径★转型社会的经济增长方式的探讨★中国沪深股市的缺陷及政策建议★我国汇率变化对实体经济影响的经济学分析★我国食品危机引发的经济学思考★中国就业波动的经济学分析★我国宏观收入分配的制度性缺陷及改革途径研究★欧美金融危机形成的原因、影响及对我国的启迪★我国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的“渐进性”特征分析★转型过程中产权理论的演变特征分析★转型过程中分配理论的演变特征分析★转型过程中政府职能理论的演变特征分析★当前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对安徽农业发展促进作用研究★“中部五省”经济发展能力比较研究★如何打造安徽省经济发展的“软实力”★安徽省可持续发展能力探讨★安徽省产业集聚与区域差距问题探讨★安徽省域内经济发展差异研究★对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方式的理论基础的比较分析★我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路径分析★失业农民身份转变问题探索——以创业带动就业★转轨时期的政府模式探索★市场经济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过程与可借鉴性★产权的经济学分析★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关性研究★次级债危机的经济学分析★经济危机周期性分析★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经济危机传导机制分析★转轨时期我国城乡消费变动的比较研究★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析★农业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我国经济增长的现状及预期★公有制实现形式问题研究★我国当前的人口政策对长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特点和对策★对中美人力资本高消费的比较研究★企业经营机制问题研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问题研究★现代公司的治理结构研究★企业兼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对所有者,经营者和监管者等主体的相应要求★企业家队伍建设问题研究★中小企业发展与融资问题研究★乡镇企业发展问题研究★企业集团发展问题研究★集团公司内部母子公司关系及产权管理研究★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研究★我国企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问题研究★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欠发达农业区工业化、城市化问题研究★加快中小城镇建设问题研究★减轻农民负担和提高农民收入问题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地区转移研究★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研究★农产品流通体制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行为研究★城乡就业问题研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就业总量和结构的影响及其作用途径★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的对策研究★从配给约束来看我国的教育高消费现象★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问题研究★发展和完善我国市场体系问题研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问题研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问题研究★西部大开发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资本市场的发育与规范问题研究★金融风险及其防范问题研究★国有商业银行现代化建设与改革问题研究★金融对外开放与监管问题研究★农村消费倾向调查研究★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研究★财政体制改革问题研究★中国近代工业化过程中的政府作用★加入WTO对我国农业、工业、金融、服务业的影响及对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集团化以及经济全球化问题研究★国际资本流向及我国的对策研究★利用外资与外债规模问题研究★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成长战略研究★从跨国并购中看中国制造业发展之路★跨国并购中我国反垄断问题研究★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与中国外贸竞争力★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对中国市场的垄断效应★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与中国技术进步★跨国经营中的文化冲突与规避对策研究★试述跨国公司发展现状及趋势★产业内贸易发展研究★经济增长与外贸依存度分析★中美经贸关系★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问题★对人民币汇率与进出口贸易的实证分析★论人民币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选择★论建立东亚货币联盟的必要性及基本框架★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下中美贸易发展的趋势★论人民币升值与中国外贸战略调整★人民币国际化相关问题研究★我国财政赤字扩张与人民币汇率超稳定问题探析★现阶段贸易摩擦现状分析及中国如何应对贸易摩擦★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及中国的机遇与挑战★经济全球化与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论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壁垒与我国的对策★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的提高★企业外购战略的一般选择★中国的外汇储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金融全球化趋势下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研究★汇率制度改革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关于金融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我国农村金融的现存问题及解决途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入世后中国金融产业面对的机遇与挑战★我国助学贷款风险因素分析★如何加强对网络银行的监管★人民币汇率上升对我国…行业的影响★从国际环境看人民币升值问题★试论金融债权的风险和保全★论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的统一问题★论金融工具创新对税收的冲击★论金融创新的扩散机理★论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支持★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对金融资源影响★金融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金融风险★金融集团主导下的金融监管★金融机构改善支持中小企业的措施★金融发展理论与金融体系改革★金融创新与中国虚拟经济发展研究★国外汽车金融服务的借鉴与启迪★关于金融监管的博弈分析★对金融监管成本及效益的分析★对金融体制改革与货币政策走向的建议★我国离岸金融的风险控制★中国金融脆弱性与道德风险★中美金融法律制度变革的比较研究★中小金融机构的新制度经济学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与金融支持的几点思考★中小企业财务结构分析与融资对策★从美国企业融资方式的变化看我国民营企业融资★从日本的金融危机看企业的融资行为★对债权融资与债市发展的再认识★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思考★非对称信息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论金融企业如何支持中小企业融资★论境外贷款融资★经济波动的基本趋势与周期变化在总量指标和微观经济领域的体现★在结构调整和体制转换时期如何调整相应的宏观经济领先指标体系★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在宏观调控中的相对效应的实证研究★货币政策与企业、居民预期的相关性★信贷市场、资本市场、资产市场所体现的金融风险新特点★各金融市场的风险传递渠道及其屏蔽机制★金融机构、监管当局和中央银行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职能分工★金融体制改革中的特有风险及金融稳定机制设计★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改革对短期资本流动和国际收支的影响★汇率波动的金融风险及其应对手段★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产出、进出口总量和结构影响及其作用途径★本外币政策协调的规则、工具和目标★利率市场化对金融机构定价、盈利能力等微观因素的影响★利率市场化背景下货币市场利率和存贷款利率之间的相关性★开放经济条件下境内外利率的交互影响及其体现★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市场竞争性、资金跨地区或跨机构流动的影响★利率市场化对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和内部评级等要求★金融产品创新的跨市场效应★居民预期下货币信贷市场、资本市场和资产市场的均衡问题★多市场均衡基础上的货币传导渠道★应对金融创新的货币政策目标和工具变革★国有银行改革对原有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冲击★国有银行改革对信贷市场和货币市场资金总量运行的影响★从借贷关系角度观察银行改革的实际作用★不同社会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层次对国有金融的要求★转轨经济背景下资本市场的制度演进和法律建设★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平衡与金融资源分布之间的关系★产业结构调整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财政——货币政策支持★区域金融生态对金融资源配置的影响★金融生态变迁的实证分析★金融生态保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县城金融发展状态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国有银行改革、农村信用社改革对县城金融的冲击★农村金融的现实需求及体系设计★农村金融交易的微观特点★民间融资的总量、服务对象及交易特点★社会资金在正规金融体系和民间融资之间的流动模式★非正规金融形式所体现的商业性和合作性★社会游资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及政策应对手段★当前我国法人治理结构在改革中的积极变化及其遗留问题★从比较金融制度的角度看中国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的模式选择★中外融资渠道多样化的比较分析★马克思个人所有制理论在中国的发展与创新★马克思地租理论与我国土地制度的完善★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关系的再认识★民营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及启示★资本增殖理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发展★马克思分配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创新★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格局的进一步完善★中国个人收入差距变动的现状趋势及政策调整★论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市场化的矛盾分析★农民收入现状分析及改革举措★中小城镇建设与农村城市化道路发展★“三农”问题与城乡统筹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三农”问题★从经济增长模式到经济发展模式—十七大报告学习体会★农民增收问题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人口迁移与城镇化建设★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分析★大学生就业与创业之路的选择与政策支持★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分析★城市化工业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农村居民医疗制度改革探讨★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根源与解决途径分析★企业整体上市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循环经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政府失灵与有效的政府职能★市场失灵与政府宏观调控★区域统筹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健全及改革举措★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分析★国有企业的改革思路及政策分析★山西醋(X)产业的现状与发展之路分析★国有经济布局及战略性调整分析★对国有企业的再认识及未来发展方向分析★中部六省经济发展比较研究★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关联性分析★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的综合测度★人民币汇率升值与进出口变动关系分析★某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数量分析★中部主要城市竞争力评价★某地区居民消费结构及趋势分析★从恩格尔系数的变动看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内涵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及消费结构的统计分析★我国城镇居民就业状况与收入变化情况的统计分析★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与缩小地区差距的关系★经济结构调整与税收政策取向★运用税收杠杆促进个人收入公平分配★从经济角度看“红色旅游”的价值★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实现途径★中小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研究★企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低收入家庭的社会保障问题分析★个人收入差距问题的财政对策★区域经济发展与财税政策研究★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与环境状况关系研究★区域创新模式和创新能力研究★产业集群与新兴产业园区建设研究★不同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途径研究★中国区域分工与合作问题研究★中国区域空间结构合理化问题研究★如何建立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地区优势确定和地区发展战略★矿业城市的现实问题和发展趋势★生态脆弱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潜力与发展思路★非关税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我国遭受反倾销的成因与对策研究★如何利用资本市场促进中部崛起★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升级的关系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市场开拓的关系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制约因素与政策体系构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意义★中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比较优势分析★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型的潜力与发展思路★试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对策★银行不良资产处理方式及解决途径研究★利率市场化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研究★风险投资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研究★开放条件下人民币汇率分析★风险投资运作机制与中小企业发展★风险投资中完善退出机制的必要性研究★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途径及方法★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运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建立健全中国商业保险制度的构想★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产业集群与产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建立晋中晋商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的设想★企业集团与企业集群的比较研究★山西煤炭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产业扶贫中的集群模式研究★产业集群发展中人才聚集效应研究★晋商经营思想对当代商业文化建设的启示★论晋商票号衰落与现代银行业发展的关系★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障碍分析★××省穿越可持续发展隧道的战略选择★发达国家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给我们大启示★论中部崛起中城市群的聚集效应★论中国的城市化道路选择问题★中国的四大改革试验区发展比较分析★西方国家的企业兼并对我国的启示★西方国家公司治理模式比较研究★现代企业制度与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变迁★现代企业股权激励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商品住房价格上涨原因及趋势分析★我国居民收入差异的表现与成因的分析★经理股票期权激励与员工持股计划★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相关性分析★假冒伪劣产品的成因及治理对策★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分析★我国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机理分析★由斯密“经济人”与“道德人”引发的思考★论自由贸易学说的发展历程及现实意义★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利用外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研究★壮大中等收入阶层的途径研究。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是紧密相关的两个领域。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的一种政策。
金融监管则是指政府或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进行监管和管理,以维护金融稳定和保护投资者利益。
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可以影响货币政策的执行。
如果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过于严格,可能会导致金融机构难以获取资金,进而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
2. 货币政策的执行对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有直接影响。
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会影响利率水平和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和获得资金的难易程度,从而影响它们的盈利能力和业务发展。
3. 监管机构的监管可以帮助中央银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监管机构可以通过规范金融机构的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从而为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有利的环境。
4. 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都是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手段。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控制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而金融监管可以规范金融机构的行为,防范金融风险,从而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
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模式探讨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 目标而采取的 各种控制、 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总量的方针、 政策、 措施 的总称 。金融监管是金融管理 当局为实现金融秩序稳定 , 维护金融体系安全、 有效地运行 , 保护社会公众的利益, 促 进金融业健康发展而采取的政策和措施的总称。从货币政 策和金融监管的 目标 、 手段和实施过程等方面看 , 金融监管 与货币政策是有机统一的, 货币政策是根本 , 金融监管是保 证, 两者之间存在既相互支撑又相互促进的关系。 1. 货 币政 策与金融监管的最终 目标是一致的 货币政策的 目 标是物价稳定、 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和国 际收支平衡 。金融监管的 目标是依法维护金融市场公开 、 公平、 有序竞争 , 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 保护社会公众的合 法权益。前者体现的是中央银行对经济、 金融的宏观调控, 以达到币值和物价的稳定, 这实际上是要实现信用货币关 系量上的稳定 ; 而后者则强调实行对微观金融活动的管理 、 规范、 维护, 稳定正常的债权债务关系和金融秩序, 保护存 款者的利益 , 达到信用关系质上的稳定。各国政府都非常 重视通过对金融活动实施严厉的金融监管 , 以维护金融体 系的安全。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共 同作为重要的金融政 策, 两者都要遵循稳定金融 、 促进经济发展的基本 目标。因 此从方向和本质 目标上看, 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是协调一
路 兵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 南京 21。97 。)
〔 摘 要」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两者相互依存。现阶段我 国中央银行兼容货 币政策 实施和金融监管两项
职能是适合我 国国情的一项金融制度选择。如果在尚不具备 中央银行“ 两项职能” 分离的条件下强行分离, 因 将 为中央银行 的功能缺失而产生严重的负效应。 [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金融监管; 模式 [ 中图分类号〕 F83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9一2323(2006)02一0125一02
现行金融体制下的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关系研究
的有效性,同时对银行业的监管也缺乏再监管。
第三,分离的方式有利于更好的对银行监管。
如果中央银行肩负两项职能,往往顾此失彼,偏好于保护银行系统,使公众利益受损,最终会扭曲银行行为,降低监管的效率。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中国政府将银行监管从中央银行中分离了出来。
另一方面,作为“最后的贷款人”角色,中央银行并不能完全从监管职能中脱离出来,因此两种职能的分离这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终结,准确地说这只是角色冲突的外化,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的关系仍然是一个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二、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逻辑一致性(一)制定与执行货币政策与一、问题的提出1997年英国将其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的银行监管职能分离出来,成立了独立于中央银行的综合性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服务管理局,在国际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此后,韩国、澳大利亚、卢森堡、日本、匈牙利等国家也进行了类似的变革。
而随着经济金融发展的世界一体化,我国加入WTO 以及金融混业经营的呼声不断高涨,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职能与银行监管职能在实际运行中的矛盾日益显现。
为了克服这种不协调,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也顺应世界潮流,进行了改革。
2003年4月28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银行监管职能从中央银行中分离出来,我国的宏观金融调控和金融监管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鉴于一些国家的实践经验,货现行金融体制下的货币政策 与金融监管关系研究币政策职能与银行监管职能究竟应该集中于中央银行还是分开独立,成为了国内外学术界和理论界争论的热点。
为什么要将银行监管职能从中央银行分离出来呢?从理论上讲,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两项职能的具体目标存在冲突。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等宏观目标,而银行监管是针对特定行业实现的目标,涉及到对微观经济主体活动的监管。
如果中央银行既要制定宏观货币政策,又要对特定的银行业进行监管,可能会导致货币政策产生偏向问题,损害到社会公众的利益。
论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论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作者:初彦波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09年第07期摘要:加强和改进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的金融监管、提高监管的有效性,是关系我国金融经济稳定与安全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关系经济转轨时期中国金融经济能否持续增长、顺利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问题。
本文分析了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金融监管问题一、实施金融监管的必要性金融监管是指金融主管当局对金融机构实施全面的、经常性的检查和督促,并以此来促使金融机构依法稳健地经营、安全可靠和健康地发展。
金融监管的首要目标是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具体目标是保护存款人和投资人的利益。
(一)实施金融监管是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金融业是以货币信用、证券及保险业务等为主要经营内容的特殊行业,与国民经济整个运行息息相关。
一旦金融机构经营失败或发生金融危机,就会对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货币化和经济关系的信用化,以货币信用制度和银行制度为主体的金融结构具有极其广泛深刻的渗透性和扩散性功能,金融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的神经中枢和社会经济的调节器,它具有影响社会全局利益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等特殊的公共性和全局性。
因此,只有加强对社会金融业的监督与管理,才能引导和促进金融业发挥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积极影响作用,推动国民经济的良循环。
(二)实施金融监管是维护社会经济稳定的需要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机构之间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激烈的竞争。
这种竞争如果失去调节、监督、控制,会偏离正确方向,形成破坏性竞争或垄断,从而影响整个金融业的健康发展,破坏了社会的安定团结。
因此,为了维护社会经济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宽松的金融环境,避免过度竞争,有必要对金融业实行监督和管理,督促金融机构向着适度竞争、规范竞争的方向发展。
(三)实施金融监管是正确贯彻国家货币政策、认真执行金融法规制度的需要无论是在贯彻落实国家金融、货币政策方面,还是在实施和执行国家金融法规制度的过程中,随着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和执行国家金融法规制度难度的不断加大,不同的政策目标之间很难只依靠传统的货币政策手段协调,大量的金融关系以及各种矛盾和问题也很难只依靠司法机关来调整和评判,还必须辅之以金融监督管理,使金融业的发展方向、经营活动等符合国家货币金融政策意图和金融法规制度的要求。
经济学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 个
经济学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654个)★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就业矛盾的解决途径★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论我国当前扩大内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试论我国扩大内需的对策措施------从安徽市场看扩大内需的途径★深化我国分配制度改革问题研究★拓宽消费领域和优化消费结构研究★现阶段我国消费结构问题研究★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影响与对策研究★中国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的分析与研究★我国现阶段农村土地改革探讨★论优化消费结构对我国产业升级的意义★论“中国制造”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方向★论当前能源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对策★论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对我国银行业控制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理性思考★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难点及解决的对策★论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初探我国有机农业产业化遇到的问题和发展的前景★计算机软件业反垄断的经济学研究★论市场机制对我国医疗行业体制改革的意义★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分析★论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论农村土地流转对农业经营方式的影响★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危机产生原因的理论差异分析★论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风险★我国区域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非农产业的发展对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的影响分析★论如何避免城市流动人口低收入的代际传递★论马克思主义的货币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安徽省地区经济增长差异原因与对策分析★安徽省城市经济发展的布局研究★安徽省城市能源消费问题及对策★基于DEA的安徽省城市创新能力评价研究★城市化对经济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分析——以安徽省为例★安徽省研究与开发经费的投入现状与对策分析★粮食种植面积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以安徽省为例★城镇居民消费倾向的比较分析——以安徽、江苏两个样本为例★安徽省各地区城镇与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分析★DW统计量小样本分布的Montercarlo模拟★循环经济理念下的产业发展战略★和谐社会的分配体制设想★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特点分析★如何实现公司治理的中国化改造★西部开发如何实现资源整合★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合作经济的作用★我国国资管理的现状与出路★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构思★资源型城市如何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国有企业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依据★振兴安徽农村经济的思考★对我国中部经济发展崛起的思考――以安徽省为例★地方政府促进产业集群作用研究★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循环经济问题研究★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因素分析★房地产市嘲过冷”背后的经济学思考★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原因分析★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缺陷分析★当前美国新一轮经济衰退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改革的经济学思考★当前我国资本大规模流入问题及对策★民营企业融资的障碍及解决途径★转型社会的经济增长方式的探讨★中国沪深股市的缺陷及政策建议★我国汇率变化对实体经济影响的经济学分析★我国食品危机引发的经济学思考★中国就业波动的经济学分析★我国宏观收入分配的制度性缺陷及改革途径研究★欧美金融危机形成的原因、影响及对我国的启迪★我国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的“渐进性”特征分析★转型过程中产权理论的演变特征分析★转型过程中分配理论的演变特征分析★转型过程中政府职能理论的演变特征分析★当前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对安徽农业发展促进作用研究★“中部五时经济发展能力比较研究★如何打造安徽省经济发展的“软实力”★安徽省可持续发展能力探讨★安徽省产业集聚与区域差距问题探讨★安徽省域内经济发展差异研究★对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方式的理论基础的比较分析★我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路径分析★失业农民身份转变问题探索——以创业带动就业★转轨时期的政府模式探索★市场经济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过程与可借鉴性★产权的经济学分析★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关性研究★次级债危机的经济学分析★经济危机周期性分析★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经济危机传导机制分析★转轨时期我国城乡消费变动的比较研究★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析★农业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我国经济增长的现状及预期★公有制实现形式问题研究★我国当前的人口政策对长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特点和对策★对中美人力资本高消费的比较研究★企业经营机制问题研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问题研究★现代公司的治理结构研究★企业兼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对所有者,经营者和监管者等主体的相应要求★企业家队伍建设问题研究★中小企业发展与融资问题研究★乡镇企业发展问题研究★企业集团发展问题研究★集团公司内部母子公司关系及产权管理研究★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研究★我国企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问题研究★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欠发达农业区工业化、城市化问题研究★加快中小城镇建设问题研究★减轻农民负担和提高农民收入问题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地区转移研究★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研究★农产品流通体制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行为研究★城乡就业问题研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就业总量和结构的影响及其作用途径★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的对策研究★从配给约束来看我国的教育高消费现象★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问题研究★发展和完善我国市场体系问题研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问题研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问题研究★西部大开发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资本市场的发育与规范问题研究★金融风险及其防范问题研究★国有商业银行现代化建设与改革问题研究★金融对外开放与监管问题研究★农村消费倾向调查研究★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研究★财政体制改革问题研究★中国近代工业化过程中的政府作用★加入WTO对我国农业、工业、金融、服务业的影响及对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集团化以及经济全球化问题研究★国际资本流向及我国的对策研究★利用外资与外债规模问题研究★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成长战略研究★从跨国并购中看中国制造业发展之路★跨国并购中我国反垄断问题研究★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与中国外贸竞争力★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对中国市场的垄断效应★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与中国技术进步★跨国经营中的文化冲突与规避对策研究★试述跨国公司发展现状及趋势★产业内贸易发展研究★经济增长与外贸依存度分析★中美经贸关系★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问题★对人民币汇率与进出口贸易的实证分析★论人民币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选择★论建立东亚货币联盟的必要性及基本框架★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下中美贸易发展的趋势★论人民币升值与中国外贸战略调整★人民币国际化相关问题研究★我国财政赤字扩张与人民币汇率超稳定问题探析★现阶段贸易摩擦现状分析及中国如何应对贸易摩擦★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及中国的机遇与挑战★经济全球化与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论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壁垒与我国的对策★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的提高★企业外购战略的一般选择★中国的外汇储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金融全球化趋势下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研究★汇率制度改革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关于金融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我国农村金融的现存问题及解决途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入世后中国金融产业面对的机遇与挑战★我国助学贷款风险因素分析★如何加强对网络银行的监管★人民币汇率上升对我国…行业的影响★从国际环境看人民币升值问题★试论金融债权的风险和保全★论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的统一问题★论金融工具创新对税收的冲击★论金融创新的扩散机理★论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支持★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对金融资源影响★金融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金融风险★金融集团主导下的金融监管★金融机构改善支持中小企业的措施★金融发展理论与金融体系改革★金融创新与中国虚拟经济发展研究★国外汽车金融服务的借鉴与启迪★关于金融监管的博弈分析★对金融监管成本及效益的分析★对金融体制改革与货币政策走向的建议★我国离岸金融的风险控制★中国金融脆弱性与道德风险★中美金融法律制度变革的比较研究★中小金融机构的新制度经济学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与金融支持的几点思考★中小企业财务结构分析与融资对策★从美国企业融资方式的变化看我国民营企业融资★从日本的金融危机看企业的融资行为★对债权融资与债市发展的再认识★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思考★非对称信息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论金融企业如何支持中小企业融资★论境外贷款融资★经济波动的基本趋势与周期变化在总量指标和微观经济领域的体现★在结构调整和体制转换时期如何调整相应的宏观经济领先指标体系★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在宏观调控中的相对效应的实证研究★货币政策与企业、居民预期的相关性★信贷市尝资本市尝资产市场所体现的金融风险新特点★各金融市场的风险传递渠道及其屏蔽机制★金融机构、监管当局和中央银行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职能分工★金融体制改革中的特有风险及金融稳定机制设计★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改革对短期资本流动和国际收支的影响★汇率波动的金融风险及其应对手段★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产出、进出口总量和结构影响及其作用途径★本外币政策协调的规则、工具和目标★利率市场化对金融机构定价、盈利能力等微观因素的影响★利率市场化背景下货币市场利率和存贷款利率之间的相关性★开放经济条件下境内外利率的交互影响及其体现★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市场竞争性、资金跨地区或跨机构流动的影响★利率市场化对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和内部评级等要求★金融产品创新的跨市场效应★居民预期下货币信贷市尝资本市场和资产市场的均衡问题★多市场均衡基础上的货币传导渠道★应对金融创新的货币政策目标和工具变革★国有银行改革对原有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冲击★国有银行改革对信贷市场和货币市场资金总量运行的影响★从借贷关系角度观察银行改革的实际作用★不同社会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层次对国有金融的要求★转轨经济背景下资本市场的制度演进和法律建设★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平衡与金融资源分布之间的关系★产业结构调整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财政——货币政策支持★区域金融生态对金融资源配置的影响★金融生态变迁的实证分析★金融生态保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县城金融发展状态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国有银行改革、农村信用社改革对县城金融的冲击★农村金融的现实需求及体系设计★农村金融交易的微观特点★民间融资的总量、服务对象及交易特点★社会资金在正规金融体系和民间融资之间的流动模式★非正规金融形式所体现的商业性和合作性★社会游资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及政策应对手段★当前我国法人治理结构在改革中的积极变化及其遗留问题★从比较金融制度的角度看中国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的模式选择★中外融资渠道多样化的比较分析★马克思个人所有制理论在中国的发展与创新★马克思地租理论与我国土地制度的完善★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关系的再认识★民营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及启示★资本增殖理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发展★马克思分配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创新★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格局的进一步完善★中国个人收入差距变动的现状趋势及政策调整★论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市场化的矛盾分析★农民收入现状分析及改革举措★中小城镇建设与农村城市化道路发展★“三农”问题与城乡统筹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三农”问题★从经济增长模式到经济发展模式—十七大报告学习体会★农民增收问题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人口迁移与城镇化建设★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分析★大学生就业与创业之路的选择与政策支持★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分析★城市化工业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农村居民医疗制度改革探讨★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根源与解决途径分析★企业整体上市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循环经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政府失灵与有效的政府职能★市场失灵与政府宏观调控★区域统筹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健全及改革举措★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分析★国有企业的改革思路及政策分析★山西醋(X)产业的现状与发展之路分析★国有经济布局及战略性调整分析★对国有企业的再认识及未来发展方向分析★中部六省经济发展比较研究★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关联性分析★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的综合测度★人民币汇率升值与进出口变动关系分析★某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数量分析★中部主要城市竞争力评价★某地区居民消费结构及趋势分析★从恩格尔系数的变动看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内涵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及消费结构的统计分析★我国城镇居民就业状况与收入变化情况的统计分析★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与缩小地区差距的关系★经济结构调整与税收政策取向★运用税收杠杆促进个人收入公平分配★从经济角度看“红色旅游”的价值★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实现途径★中小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研究★企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低收入家庭的社会保障问题分析★个人收入差距问题的财政对策★区域经济发展与财税政策研究★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与环境状况关系研究★区域创新模式和创新能力研究★产业集群与新兴产业园区建设研究★不同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途径研究★中国区域分工与合作问题研究★中国区域空间结构合理化问题研究★如何建立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地区优势确定和地区发展战略★矿业城市的现实问题和发展趋势★生态脆弱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潜力与发展思路★非关税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我国遭受反倾销的成因与对策研究★如何利用资本市场促进中部崛起★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升级的关系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市场开拓的关系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制约因素与政策体系构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意义★中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比较优势分析★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型的潜力与发展思路★试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对策★银行不良资产处理方式及解决途径研究★利率市场化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研究★风险投资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研究★开放条件下人民币汇率分析★风险投资运作机制与中小企业发展★风险投资中完善退出机制的必要性研究★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途径及方法★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运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建立健全中国商业保险制度的构想★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产业集群与产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建立晋中晋商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的设想★企业集团与企业集群的比较研究★山西煤炭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产业扶贫中的集群模式研究★产业集群发展中人才聚集效应研究★晋商经营思想对当代商业文化建设的启示★论晋商票号衰落与现代银行业发展的关系★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障碍分析★××省穿越可持续发展隧道的战略选择★发达国家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给我们大启示★论中部崛起中城市群的聚集效应★论中国的城市化道路选择问题★中国的四大改革试验区发展比较分析★西方国家的企业兼并对我国的启示★西方国家公司治理模式比较研究★现代企业制度与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变迁★现代企业股权激励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商品住房价格上涨原因及趋势分析★我国居民收入差异的表现与成因的分析★经理股票期权激励与员工持股计划★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相关性分析★假冒伪劣产品的成因及治理对策★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分析★我国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机理分析★由斯密“经济人”与“道德人”引发的思考★论自由贸易学说的发展历程及现实意义★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利用外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研究★壮大中等收入阶层的途径研究。
当前金融监管面临的挑战及政策建议-精品文档
当前金融监管面临的挑战及政策建议2015年以来,国内外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国内股市巨幅波动、汇市动荡、银行坏账激增、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不断积聚,系统性金融风险大幅度上升,由此暴露出当前的金融监管构架以及不适应国际金融环境和国内金融业态变化的新形势,难以实现风险监管全覆盖,严重影响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当前金融监管面临的挑战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市场化、创新化、网络化、数字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对当前的金融监管体制提出众多挑战。
金融市场化进程不断深化,对部门分割的监管体制提出挑战。
当前,随着我国金融机构、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尤其是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汇率弹性进一步扩大,金融市场更加开放,资本项目逐步开放,互联网金融兴起,金融市场竞争加剧;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联动和传导效应不断增强,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波动和跨市场风险传播效应显著加大,这对现行各管一方的部门分割监管体制带来重大挑战。
金融混业化经营趋势不断加强,对分业监管模式提出挑战。
随着金融创新产品逐步丰富,影子银行迅速崛起,理财、基金、投资,进入资产管理时代,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机构之间相互渗透和交叉的趋势不断增强,金融控股公司(集团)介入多种业务领域;股市、债市、汇市、期货等不同市场之间的联动性在显著增强,金融风险的复杂程度日益提高,目前的分业监管模式日益显露出监管空白、滞后和失灵的问题,已不适应现代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需要。
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对机构为主的监管方式提出挑战。
当前,中国金融市场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以及大数据处理等科技进步所推动的金融创新层出不穷,“互联网+金融”出现越来越多跨行业、跨区域、跨市场的快速扩张,跨市场金融产品以传统或互联网金融形式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金融混业经营。
互联网金融和影子银行等金融创新加强了金融业各个子行业的风险传导和交叉,现行以机构为对象的监管方式和监管协调能力已经跟不上金融创新的快速发展。
当前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文章从我国金融监管现状出发,分析我国金融监管的问题,指出金融监管责任制的制度安排留有缺陷,金融监管人员资格管理和人员素质有待改进和提高。
最后针对现有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金融监管的对策。
关键词:金融监管;金融体制;金融机构改革开放以来,金融成为我国市场经济的核心。
尤其是当我国加入WTO后,促使国内金融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基础差、问题多、压力大,成为中国金融业不容回避的现实,进而使得我国金融监管当局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因此,对我国金融监管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剖析,以及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对提高我国的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能力,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1当前我国的金融监管机制我国设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之前,中国人民银行实施金融监督管理职能主要由银行监管一司、银行监管二司、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司、合作金融机构监管司负责。
2003年4月之后,这5个司的金融监管移交给新设立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不过,中国人民银行仍然保持对货币市场、反洗钱、征信体系等方面的金融监管职能。
我国金融监管走过了由过去人民银行“一统天下“,到逐步转化为现在的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四分天下” 的格局。
总体上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现行分业监管体制的正式形成,也就是说,中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是一种单层多头的分业监管体制(见表1) 。
2当前我国金融监管的两大问题现行的分业监管体制模式自运行以来,我国的金融监管工作不断加强、监管水平也大有提高。
但是,面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飞速变化,相对于金融业的混业经营趋势,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则显得相对滞后,在金融监管上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2.1金融监管责任制的制度安排留有缺陷。
分业监管模式下,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三大监管机构相对独立,各自设立自己的分支机构,自成系统,各司其职。
忽视监管工作的内部协调,缺乏一个统一的机构来协调,从而导致监管重点分散、监管效率不高。
我国金融监管的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金融监管体制1 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管当局基于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等因素,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业务进行审慎监督管理的制度、政策和措施的总和。
金融监管的最终目的是要在整个经济生活中实现效率、稳定和公正。
所以金融监管作为政府稳定金融过程的一种必要措施,不仅促进与保证银行系统的安全与稳健,而且促进金融服务市场的竞争、效率与稳定。
因此采用有效的监管体制是一国金融健康运行的必要前提,也是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手段。
(浅议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及其完善廖袁)金融监管体制金融监管体制是金融监管体系和制度的总称,具体包括金融监管的机构设置,组织机构和监管对象以及对监管结果进行监测。
每个国家的金融监管体制都是以该国金融发展的情况为基础建立的。
近年来, 随着金融发展的深化以及金融国际化和全球一体化, 发达国家的金融监管体制有了新的变化和趋势。
我国的金融市场也力图与国际接轨。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 金融的发展必须有更加稳固的监管体制保障。
2 有效的金融监管体制的基本标准分析。
(一)金融监管体制应在监管目标、主体、方式等各要素间实现内在的统一性。
金融监管目标对监管主体设置、监管方式等起导向作用,同时,监管机构的设置以及监管方式、手段和监管主客体关系的选择是实现监管目标的途径。
能否实现各要素间内在固有的统一性,是金融监管体制有效性的重要标准。
(二)金融监管体制应有利于促进金融发展。
在金融监管与金融发展的关系上,金融监管必须适应金融发展。
包括三层含义:一是金融监管在起源上即是为了消除金融内在不稳定性或者脆弱性、外部性、信息不对称性等问题,核心是确保金融稳定,以促进金融发展。
二是当金融监管的一些体制性因素,如针对一定时期金融运行中的矛盾制定的法律法规、在特定情况下采取的监管制度等抑制金融发展时,金融监管必须消除这些不适应金融发展的环节和方面,促进金融发展。
这样,“管制———放松———再管制———再放松……”,构成金融监管发展的一个历史辩证法。
我国金融监管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电子产对策
■全毅 文
随着经 济全球化和全球金融一体化 的不断深入 , 金 融监管越 来越 受
到各 国政府和理论界 的重视 。 金 融监管是 一项 专业性 、 技 术性都很 强的
可以划 为 “ 单 线多头金融监 管体制 ” , 其优点是 , 有利 于金融体系 的集 中统一 和监管效 率的提 高, 但需要各金融管理部 门之 间的相互协作和配 合。 从德 国、 英 国的实践来看 , 人们习惯和赞成各权力机构相互制约和 平衡 , 金融管理部门之 间配合是 默契 的,富有成效 的。 然而 , 在一个不 善 于合作 与法制不健全 的国家里 , 这种体制难 以有效运行 。而且 , 这种
下机构和功能重复设置导致的资源浪费 ,又使得改革的社会成本最低 。 具体对我 国来说 , 首先可 以在 中国人 民银行成立一个分部 , 专门负 责处理全 国金融监管事务 , 并从银监会 、 证监会和保监会抽调人员和资 源设立一个协调委员会 。 该委员会受人民银行 管辖 。 其 主要职能是 : i 个监管委员会收集的各种信息和数据汇集到协调委员会 , 由该委员会负 责整理和分析 , 建立相应 的金融信息数据库 , 结果 由 个监管委员会共 享, 并且与 中国人 民银行 、 财政部等部委 的数据库进行实时的交流和互 换; 协调委员会没有监管权力 , 仅负责 个监管委员会之间的协调与合 作, 负责召集联席会议和经常联系会议 , 并 由协调委员会与 中国人民银
越 低; 越 靠后, 最后补救性质也越强。因此, 行政监管属于外部监督的重要
混业监管 和分业监管 的混合模式 。 这种模式 的优势体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 银行 、 证券和保险三 个监管部 门相互独立 , 各部 门对 自己的职能范 围较为明确 , 有利于各部 门进行专业化管理 。 同时各部 门之间可 以形成一定的竞争 , 从而有效地 提高监管效率 。 其次 ,由于三个监管部 门统一在 一个监管 当局下 , 因此 有利于各部 门之 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 , 能够 同时对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 的金融机构进行监管 , 从而避免 出现监管的真空和重叠 , 同时也有利于 根据金融市场 的变化在各部 门之间合理分配监管资源。 再次 , 我国金融 混业 的主要形式 ,即金融控股集 团, 具有 “ 集 团混业 、个人分业”的特
中央银行金融监管与实行稳健货币政策的关系
除 了职 能 分离 机制 的 问题 外 ,在 工作 思路 上也 存 货 币政 策 的过程 ,确 保货 币政 策的有 效 实施 。各 国 的 在 着性 质 上的 差异 。这 种差 异 主要表 现在 :一是 监 管 中央 银 行在 不 同 的历 史时 期 ,行 使 职 能 的 重 点不 同 , 工作 的 定 位 十 分 明 确 ,不 含 有 对 货 币政 策 的 支持 职 能 。二 是 工 作 情况 不 沟通 。 工 作 不往 来 ,文 件 不 交 叉 ,各 自也 不 知道 上级 行 的精 神 ,工作相对 独 立 。三 是 工怍 岗位 不轮换 。 中央 银行 内干 部 岗位 轮换 很 少 , 多数 从事 监管 的业 务 工作 人 员没有货 币信 贷工作 的 经 验 ,自然就 谈 不上 从货 币政 策 的角度 考虑 监管事 宜 。 金融 监 管 和 货 币 政 策 虽 然是 中央 银 行 的 两大 工 作 ,但 工作 的 目标 是一 致 的 ,不论是 规 范金融机 构 的 经 营行 为 ,促 使 金融机 构稳 健 经营 ,还 是 利用金 融杠
联 。相 对 的独 立性 也较 强 。
题的 实质 ,完善 金融 法规 ,防止 金 融机 构 由于违 规 经 营偏 离了 货币政 策 的方 向。 中央银 行 的监管 理念 必须转 换 ,监 管不 仅仅 是 批 机构 ,审查 高级管 理 人 员的任职 资格 ,查处违 规 经 营 行为 ,也 不能仅限 于 防 范化解 金融 风 险。在 金融 风 险 的高 发 区阶段 ,防 范和化 解金融 风 险 固然重 要 ,但 与 此 同时 更应 该兼顾 监督金 融机构 贯 彻 、执行 中央工作的实际角度 出 发 ,谈谈 金融 监 管对支 持 稳健货 币政 策 的思路 。 个 良性的货 币政 策的制 定和 实旖 需要一个对 它 有 效 支 持 的 系统 。这 个 系统 包 含 了 对 金 融运 行 情
浅析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浅析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是宏观经济运行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货币政策是国家中央银行制定的,用来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水平,以达到稳定物价水平、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金融稳定的政策。
金融监管则是指国家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和市场的监督管理,以维护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和金融体系的稳定。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互相影响、相互支撑,共同推动着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
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协调关系。
货币政策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金融监管的实施情况,因为金融监管是货币政策实施的保障。
只有金融市场秩序井然、金融机构稳健经营,货币政策才能够得到有效传导和落实。
而金融监管的制定也需要考虑货币政策的方向和目标,以便更好地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之间的协调合作,可以更好地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
货币政策的变化会直接影响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和风险管理,进而影响到金融市场的稳定。
货币政策收紧会导致利率上升,对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和风险敞口产生影响,需要金融监管部门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指导,以应对潜在的风险。
而金融市场的动态变化和风险事件的发生也会对货币政策的实施产生影响,需要货币政策部门及时调整政策和措施,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之间的相互影响,需要不断加强协调与沟通,以确保经济金融运行的稳健性。
浅谈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协调运行
浅谈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协调运行在当前金融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国内金融改革日益深化的形势下,如何加强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们的国情进行完善与创新,做到既防止金融风险的形成,又促进经济的稳步发展,是当前我国金融理论与实践所应共同关注和探讨的重大课题。
2003年中国银监会的成立,改变了近50年中国人民银行宏观调控和银行监管合一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增强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使其有更多的自主性更好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从而有助于不断提高货币政策水平,更好地发挥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方面的作用;但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之间仍一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甚至于冲突。
一、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冲突背景在我国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合一的体制下,由于金融监管不力所导致的金融风险,自然地集中于中央银行。
特别是1996年以来,在整顿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的过程中,身兼二职的中央银行实际上起的是一个“消防队”的作用,四处救火,到处掏腰包,本来风险分散在社会各个点上,被中央银行一救,全部风险都集中到中央银行身上了。
1997年开始,我国经济步入了通货紧缩的特定阶段,中央银行从反周期的宏观政策出发,积极转变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取向,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政策措施,比如,连续多次降息、两次大幅调低存款准备金率、提供再贷款支持、鼓励再贴现、发布支持经济发展的信贷指导意见等等。
货币政策工具使用力度之大、操作频率之强是以前很少有的。
但是,这种趋松的货币政策对经济主体的影响并没有表现出来,或者说,在实际执行中并没有达到相应的政策预期。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家金融安全在我国开始被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所以金融监管上的“紧”就成为更加紧迫的任务。
中国人民银行基于对我国金融风险的判断,提出了以金融监管为重点的工作指导方针,明确制定了金融机构资产质量改善的时间表,并对金融机构资产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管。
关于金融监管问题的思考
关于金融监管问题的思考(整理: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金融监管是近年来讨论热闹的问题。
本文分别从国家幅员、混业经营、货币政策、分离成本等几个方面讨论了监管制度安排上的问题,并认为,要不要设立民营银行的关键在于私人资本是否具有自我承担风险的能力。
金融监管是近年来讨论得热闹的问题,它使管理层关注,也启发着人们去思考。
国家幅员与监管制度安排一般说来,国家幅员辽阔容易产生监管的阻力,因为国家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存在着区域利益、部门利益差别。
再说国家大不容易产生监管的规模效应:监管力量不能迅速达到,信息不容易掌握。
所以大国的监管要有集中的权威部门,要有比较雄厚的监管力量,要能迅速掌握信息。
日本1998年6月成立金融监管厅,将全部监管从大藏省剥离出来,是因为金融机构的问题多,众多银行、证券公司破产倒闭,这一方面表明必须加强监管,另一方面表明由大藏省监管的弊端。
英国1997年5月成立金融服务管理局专门进行金融监管,是基于降低“声望成本”。
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不是一个政府机构。
它的管理不能认为是纯粹的政府行为,而更多的是一种行业行为。
行业行为体现市场经济的需要,所以英国金融监管独立于央行,不是强化政府行为,而是强化市场行为。
无论日本还是英国,国家的幅员都很小。
它们的监管制度安排在较小的范围内能够求得监管与被监管力量和机制的均衡,但在幅员辽阔的大国未必能做到这一点。
混业经营与监管制度安排一般说来,统一监管要求完备的防火墙制度、高素质的监管人员。
这样,容易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发现和处理产生的矛盾,因而在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条件下,大都选择统一监管的模式。
但混业经营不一定就要统一监管。
美国金融业已趋向混业经营,但它的金融监管机构有:通货监管署和存款保险公司——监管银行;证券交易委员会——监管证券;保险监管委员会——监管保险。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混业经营中,通过金融控股公司进行监管的情况,称做双层监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与金融监管之间存在两大冲突与矛盾。
即货币政策目标与金融监管规则之间的冲突,以及两者共存于中央银行的集权式运行模式所带来的矛盾,它们影响了货币政策传导效果。
冲突与矛盾的根源在于体制性干扰。
应建立功能性金融监管,以灵活、有效的监管新模式,来配合货币政策传导,完成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发展的支持。
在一个转轨时期的金融环境中,货币政策传导与金融监管之间会产生诸多冲突,如何协调并建立两者间的新型平衡关系,是当前金融改革的一大难点。
就此,本文拟从两大冲突与矛盾着手,分析货币政策目标与监管规则的冲突、集权式运行模式的矛盾等方面,来论述建立功能性金融监管模式服务于货币政策传导的问题。
(一)货币政策目标与监管规则之间的冲突传统的货币政策目标是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平衡国际收支。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直接调控逐步缩小,间接调控运用不断增多,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基本锁定为稳定物价并以此促进经济发展。
应该讲,稳定物价的最终货币政策目标是相当明确的,它根据历史上货币政策传导各环节中多主体的行为取值之和进行政策调整,这是一个变量的概念,是一个多重主体的、多变的集体选择后果。
但是,该货币政策目标经过金融体系的过滤后,则与现行监管规则之间产生极大冲突,这种冲突存在于货币政策传导的渠道之中。
从1991年至2001年,我国证券市场筹集资金近8000亿元,但贷款却增加80000多亿元,其中1999年,非金融部门以银行借款方式从国内金融机构融入的资金为10734亿元,占其总融资量的61%,以债券及股票方式融入的资金为3744亿元,占其总融资量的21%。
这些数据说明国内非金融机构部门的融资仍以间接融资为主,故银行信贷传导仍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
那么,为创造健康金融运行环境,服务于货币政策传导的金融监管也就集中于信贷政策的监管,它建立在中央银行一系列政策法规基础之上。
考虑信贷政策作为货币政策客体——商业银行的经营准绳,其对商业银行经营具有巨大影响力,故其具有相对长期稳定的内在特质要求。
于是,为平滑物价变动,中央银行需要连续调整货币政策时,却因信贷政策处于一种僵化的状态,对于货币政策的变动弹性较小,使得中央银行在此之间难以寻找实质性的平衡点。
例如,近年来中央银行不断降息,并通过窗口指导,推动商业银行放贷,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投放,但是实践证明,老化的贷款管理办法及严厉的贷款责任人制度,强硬地制约了商业银行的放贷积极性,也制约着中央银行自身的货币政策意图实现,这就意味着我国的金融监管规则无法为货币政策提供坚实的运行支撑。
(二)集权运行模式的矛盾有效的货币政策传导,需要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金融运行环境,通过金融市场作用于政策客体,对其资产的结构、财富的变动、信用供应的可能及预期产生一系列影响,以达到政策目标。
但是,中央银行的另一种职能——金融监管却因其自身的运行模式,加大了货币政策的社会运行成本,改变了货币政策预期效果。
尤其在我国,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共存于一体,即中央银行集权运行双职能,使得金融监管同货币政策传导之间产生内生性冲突。
[!--empirenews.page--] 观察可知,我国的中央银行并不具备决策的独立性,它要服从于政府的各种利益调整要求。
既然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不具有独立控制权,其结果就是,金融监管成为中央银行职能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在金融市场化水平很低的情形下,消极监管更成为监管主流,这是中央银行损失最小、利益最大的一种选择。
与此同时,金融监管还会受到外部利益集团的干预,更使得为货币政策传导服务的预期监管目标发生扭曲。
所以,在运行载体同质的基础上,集权式的货币政策管理与金融监管使中央银行产生两难抉择,即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需要开展积极监管,但却强烈地受制于自身的“成本——收益”比较机制的约束,而转向货币政策配合值很低的消极监管,最终降低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的推动作用。
以上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货币政策管理体制建设乏力,中央银行内部的货币政策推行无法落实。
目前,我国省会城市中心支行负有货币发行调度之责,却没有货币信贷管理之权,两者在一个省区分别由省会城市中心支行和大区行管理,脱节难以避免,实际上这是货币政策职权在中央银行内部的分割与肢解。
但是,中央银行对于内部货币政策执行渠道所存在的组织障碍,至今未予解决。
探究其源,改革管理体制是中央银行集权运行双职能中收益解相对较低的行为取向,中央银行自身没有主动改革的动力。
第二,监管目标模糊化,降低监管效率。
因为货币政策传导集中于信贷市场,所以监管重点也就在于信贷政策的监管。
对此,中央银行出台了许多管制政策,但却会与货币政策产生矛盾。
例如,近期许多地区所出现的个人外汇质押贷款一律禁止的政策,实际上就是为控制外汇持有量,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也为防止洗钱行为而制定的信贷政策。
但是孰不知,该政策严重制约了个体经济的融资渠道,严重阻碍了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这明显与中央银行的窗口指导意见相左,可见该项管制政策的真实目的非常模糊。
于是许多商业银行在利益驱使下依然故我,模糊的监管政策更成为“空中楼阁”。
(三)根源分析分析上述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两大基本冲突,笔者认为其产生的根源在于体制性干扰,它栖居于商业银行与企业两个货币政策传导领域。
第一,商业银行领域。
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化经营态势不断显现,制定了公司化治理结构目标,并逐步推进各自的改组上市工作。
但是,其进程是缓慢的。
主要问题在于,首先在官本位下,商业银行无法内生出具有人格化的合格委托人,银行行长是没有委托人的代理人,实质为“内部控制人”,以其为代表的银行管理层虽不拥有剩余收益索取权,但其拥有实质控制权,附加监督机制的缺位,导致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现象非常严重。
近年来日益增多的金融大案、要案可为佐证。
因此,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缺陷必然制约货币政策的贯彻,引发为对付监管而产生的事前的选择与事后的道德风险。
所以,中央银行调控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信贷政策,以及为之配套的监管政策,在经过内部控制人“过滤”后,已发生严重变形。
[!--empirenews.page--] 第二,企业领域。
上文已述,我国企业主要依靠间接融资来进行扩大再生产。
但是,目前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因为国有产权的缺位,国有资产所有者的保值、增值要求犹如“隔山打虎”,经过企业内部控制人的“利益求解”之后,最优解趋向于内部人,致使企业对利率变化所带来的成本变动敏感度很低。
同时,在企业对外融资方面,因为企业内部信息的不透明,造成直接融资门槛的提高,间接融资同时出现“惜贷”现象。
于是,企业对于货币政策的变动反应,远未达到中央银行预期目的。
连续多年来的通货紧缩,使得企业对于经济发展前景更持悲观态度,从而在商业银行出现“惜贷”现象的同时,企业也出现“惜借”现象,扩大再生产的步伐放慢,货币政策的作用空间被无形压缩。
综上所述,中央银行调节货币政策,实施金融监管,现行采用市场化的管理手段,但是这些管理手段的实施对象却是“非市场化的受体”,其所有权、控制权的缺陷,导致其不存在理性选择的动机,无法呼应中央银行的各项政策,中央银行的决策基础也就存在决策空洞。
于是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亦就各行其道,无法有效统一。
(四)功能性监管是消解冲突的重要途径上述冲突的解决途径有三,分别为体制突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建设、监管机制重建等。
前两者已有较为成熟的意见,恕不赘言。
在此,本文着重从监管机制重建方面来讨论,即通过改变消极监管方式,建立功能性监管模式,以消解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两者之间的冲突,推进货币政策的实施。
正如上文所言,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国内金融市场特性,使中央银行配合货币政策的监管方式主要为信贷政策的监管,而这种监管方式是建立在银行单一功能的实施基础之上,它以机构组织为监管界限,淡化了商业银行对应于货币政策的多重功能性反应。
那么,建立功能性监管模式,则可从货币政策的实施目标出发,特别是阶段性目标,以货币政策所要求的效果,反向界定、推动监管的配合功能,完成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发展的支持。
功能性金融监管最先由哈佛商学院罗伯特·默顿提出,在此框架下,金融监管关注的是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及其所能发挥的基本功能,而非金融机构的名称,政府公共政策的目标是在功能给定的情况下,寻找能够最有效地实现既定功能的制度结构。
相对于传统的机构监管模式,功能性监管的建设及其对货币政策的配合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功能性监管可以实现金融监管规则与货币政策目标的有效统一。
当中央银行将一系列的监管规则,按照金融机构的各项功能予以分类制定并开展监管时,可以将原有机构化、僵硬的监管条例转化为动态稳定的监管规则,从而实现监管工作目标的相对稳定性,并与货币政策相配合。
例如,当中央银行要实现货币扩张的政策时,在货币政策传导工具的作用过程中,其所监管的对象则集中于各种金融机构的资金释放功能的制度安排,并依此将监管政策以功能模块化的规则形式进行确认,观察金融机构的资金释放机制并实施正面引导的积极监管,实现货币政策调整所要求的监管广度与深度。
[!--empirenews.page--] 反之,当中央银行要实现货币紧缩的政策时,其所监管的对象则灵活调整至各金融机构的资金压缩功能的制度安排。
这样,监管规则依照金融机构的基本功能进行确定,就可避免以往所存在的情形,即无论货币政策如何变化,监管政策都无法有效配合,失去其除防范风险以外的存在意义。
第二,功能性监管可以消除中央银行职能的内生性冲突,降低冲突的成本外溢。
功能性监管所要求的制度安排是,无论中央银行、保监会、证监会,无论国内单独监管,还是跨国合作监管,都应按照金融机构的各项功能,如支付方式的提供、资金集聚机制的提供、资源转移便利的提供、风险控制方法的提供等等,来重组监管机构,重组监管规则,保证监管的组织与执行的独立性,这是实现金融监管的有效供给的根本所在。
由此,金融监管当局可以实现跨机构、跨市场的监管,遵循货币政策的调整需求及各项金融资源的转换系数与货币政策敏感系数,来调节规则,实施监管,从而突破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集权运行模式,使中央银行摆脱两难困境。
第三,功能性监管可以在体制改造的长期过程中,减少银行的“监管套利”行为,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金融体系具有风险的快速传递特性,对其所开展的体制性改造必然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
在此过程中,各商业银行极易暴发“监管套利”行为,降低监管效率,消除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如果建立功能性监管模式,因其所具备的监管广度,以及监管对象的适时灵活性,可以很好地抑制商业银行的“套利”动机。
同时,功能性监管也可解决金融创新给监管提出的新问题,也就是无论金融产品如何日新月异,其功能是基本稳定的,如网上支付与传统支票,都共同发挥资金支付功能;无论传统信贷,还是信贷资产的证券化,都发挥资金集聚与风险分散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