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性学习开展及应防止不良倾向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摘要: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一定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时期正是学生各项学习习惯、学习认知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时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他们日后的学习、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本文笔者就自身的这些教学经验以及学习心得入手,谈一下我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习惯;培养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0-220-01一、当前小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根据笔者多年来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发现目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
大致有以下几点:如一些学生写字歪七扭八,潦草、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填字、漏字、错字、漏掉数字或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也常有发生。
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
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
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找其原因,及时纠正,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
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1、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是做题的基础,更是考验学生个人观察能力、理解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但是在作业与考试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如在计算中把运算符号看错,抄错题目,乘法口诀背错等,在解决问题中一些关键的词语被忽视或者没看懂,致使学生造成解题差错;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所以,我在学生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读题,初步了解题意。
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
然后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计算;学生容易遗忘,所以隔三差五背呗乘法口诀,时不时来点口算关,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又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
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的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
小学数学教学不良倾向应对措施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的不良倾向与应对措施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
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坚持贯彻新课程理念,摒弃了以往那种只注重教师讲授,忽视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片面做法,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手段使用上不断推陈出新,在教学方法改革上注重创新,有效促进了小学数学教学素质化进程。
但是,在教学工作中,也有一些教师没有完全将新课程理念吃透,存在一些不完全适应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与学生发展的情况,存在讲风太盛、形式过多以及负担偏重等现象。
一、忽视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唱独角戏有些小学数学在教学中存在讲风太盛的情况,只要一走上“讲台”,真的变成了“讲师”,40分钟的课堂,从头开始讲到结束,手捧课本滔滔不绝,甚至怕讲不够还要拖堂。
个别教师把这种连续讲解作为提高教学效率的秘诀,唯恐学生有半点听不到。
这种教学形式主要表现为三种情况:一是枯燥重复。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一步一看,三步一回头,总是怕自己有地方讲漏掉了,动不动就将讲过的内容进行重复,甚至因为一些非常细小的知识点或学生可以自行解决的基础问题也要花费一大段时间。
二是死搬硬套。
不注重对教学内容开展二次加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照本宣科,简单地将课本、教学参考书或者有关教育资料上的内容直接搬进课堂,也不管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学习基础,只顾按照既定程序开展教学,对有关资料进行简单汇总与堆积。
三是随意拔高。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认为课本内容太简单,没有什么难度,没有进行科学研究,只是由着自己的感觉,随意拔高教学难度系数,将高年级的内容放在中年级教学,完全脱离了正常的知识体系,使教学活动陷于混乱状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纠正存在的“讲风太盛”问题,主要应该从三个方面努力:一要认真备课。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重钻研教材与教学大纲,在教案上要突出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做到教者心中有数。
教学中做到语言干练清楚,切忌不知所云,缺乏严密的逻辑性。
二要改进教法。
对小学数学教学中不良倾向浅思
对小学数学教学中不良倾向的浅思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改革小学数学教学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在小学数学改革取得可喜成绩的氛围里,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这些倾向若不及时纠正或克服,势必越演越烈,严重阻碍数学教改的深化发展。
因此,本文对教学中的一些不良现象进行“曝光”、剖析,并初步探索出克服这些教学盲点的一些基本对策。
1.唯讲至上,事倍功半台”,就名副其实地当好“讲师”,一堂课从头讲到尾,唯恐讲不够。
唯讲至上,主要有三方面的表现:①时刻担心有疏漏不周的地方,一步一回头,经常机械重复。
有时为一个无关紧要的细小问题也总要纠缠几分钟方肯罢休。
②死搬硬套教本、教参及有关教育教学报刊上的内容,把类似的内容一一搬进课堂里照本宣科。
教学内容成了参考资料的简单罗列和堆砌。
③“拔苗助长”。
有些教师总嫌小学课本里的内容太浅,没有“教头”,因而凭着自己的性子肆意拔高教学难度,或把高年级的内容提前到中年级来教,或把下学期的内容提前到上学期来教。
由于难度提高了,教师也就感到“有得讲了”,于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什么“超纲脱本”,全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同时也把学生带进了云里雾里,搞得稀里糊涂。
④忽视教学中的陷阱。
对学生回答问题或板演,有些教师总是想方设法通过暗示、讲解使之不出一点差错,即使是一些容易产生典型错误的稍难问题,教者也有”高招”使学生按教师设计的正确方法去解决。
这样就掩盖了错误的暴露以及纠错过程,造成上课一听就懂,课后一做就错的不良后果。
研、理解教材。
上课力求语言简练、明白,切忌语无伦次,杂乱无章。
另一方面要正确把握教材提供的思考方法。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变教材的知识结构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是主动建构过程。
这一过程的顺利实现,离不开教师对教材的加工,教师的加工必须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利于学生的再创造,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教师在上课时要采用先进的传授方法,避免单纯的讲授法。
有一个土丘,探测队在探测时,选择了五处不同的地方,探测的结果分别是8.6米、9.5米、14.8米、11.4米、9.8米,你能说出这个土丘有多高吗?14.8米,有的学生认为是8.6米,有的学生认为是9.8米……学生自由争论,谁也说不服谁,谁又都意识到自己理由不足。
小学数学老师教育心得如何纠正农村学生数学课堂上的不良行为习惯
小学数学老师教育心得如何纠正农村学生数学课堂上的不良行为习
惯
数学具有工具性和基础性,让每一位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以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学生的起步期,很多认知行为都是在这一阶段养成的,好的行为有推动作用,不好的行为会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产生不良的影响。
正确把握教育时机,纠正学生不良习惯。
平常学生一出现问题,我们采用的就是批评、斥责的方式,一开始也许会有作用,但并不是很好的利于学生矫正习惯,要使学生真正意义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接着再纠正错误。
试着改善师生关系,消除疑惧心理。
教师要对学生从心里面理解他们,谅解他们。
调解师生之间的关系,尊重关心学生,有了老师的尊重与关心,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消除疑惧心理,融入群体。
想让学生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急于求成。
我们要善用心扇动脑,真正的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学生的感受。
谈数学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的四种不良倾向
教 学 的 中心 环 节 要 阵地
。
因此
,
学科 教学就 成 为 了学校 德育 的主
,
,
了解 数学
没有 教育 的教学 是不 存在 的
、
所 以强调 学科教学
,
增进对数学 的
中 的德 育 是 必 然 的
也是必要 的
。
为此
,
各学 科应该根 据
理 解 和 学 好数学 的信
心
” 。
自身 特 点
,
进 行 行 之 有 效 的德 育 渗 透
偏离 教 学 重 点
“
,
迷 失学科方 向
,
,
以 至 于 出现
,
两
较低层 次
i
条路
”
、
注意 因势利导
谈 数学 课 堂 教学 德育 渗 透的 四 种 不良 倾 向
。
两 张皮
,
”
笔 者认 为
,
有 效 的德 育 渗 透
应该
的数 学思 想 和方 法 经 过
、
淡 化 德 育 痕迹
。
使 德 育 在 不 知 不 觉 中得 以
。
过 义 务教 育 阶段 的数 学 学 习
生活和进
一
,
学 生 能够获 得 适 应 未来 社 会
改革 对 每
因此
一
位数学 教 师 提 出的新 要 求
,
步 发 展 所 必 需 的重 要 数 学 知 识 ( 包 括 数 学 事
教 师 要 在 吃透 教 材 的 基 础 上
一
,
去 领 悟 隐含 于 教
实
、
数 学 活 动 经 验 ) 以 及 基 本 的 数 学 思 想 方 法 和 必 要 的应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学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本文将讨论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并提供一些建议。
一、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首先要建立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之上。
学生应该意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并愿意主动去学习和探索。
以下是几点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的建议:1. 激发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引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数学学习资源,如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让学生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
2. 树立目标:学生应该设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
目标的设定和计划的制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的效果。
3. 鼓励自信: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同时,学生也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只要付出努力就能够取得好成绩。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以下是几点培养学生科学合理学习方法的建议:1. 多做习题: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做大量的习题可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和技巧。
学生可以结合教师布置的习题和课外习题进行练习,并注意总结归纳解题方法。
2. 多思考:数学学习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应该学会思考问题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而不是仅仅记住一些公式和定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如解决一道数学难题或进行一些数学推理活动。
3. 合理利用工具: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合理利用计算器、几何工具等辅助工具。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品质。
以下是几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建议:1. 规律作息: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小学数学教学中性学习方式
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研究面对新课程改革,怎样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进行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研究”的实验,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下面就是我在教学中对“探究性学习”的一些尝试。
一、在情境中,明确探究的方向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架起生活中具体问题与抽象数学问题之间的桥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需要,明确探究方向,引发学生开展探究性探究性学习活动。
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一课时,我为了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我没有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资源,而是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小熊购物的教学情境,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样的情境,学生感觉很亲切,把枯躁的知识生活化,把抽象的问题情景化,探究目标明确,为后面知识的研究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在活动中,关注学生的体验观察为学生建立初步的表象,动手操作为学生形成概念提供丰富的感知。
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一些观察、操作的材料,从而让学生自己运探索,自己去体验,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分析研究,揭开知识的奥秘,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更有利于学生引导培养“探究性”学习方式。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首先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设计了一个摆小棒的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课堂反馈的情况看,教师一旦给学生提供了创造的空间,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有的学生摆的是三角形,有的学生摆的是正方形、小金鱼等。
在此基础上,通过让学生说说他摆小棒的过程,促使学生认识到活动本身蕴涵的数学内容,使数学活动和数学模型之间建立联系。
紧接着,结合学生用13根小棒摆三角形这个例子,让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学生有余数除法的横竖式写法。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个家长都想要为自己的孩子实现的目标。
随着数学在学校教育和职业生涯中不断发挥着重要作用,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 避免将数学视为一项任务不要让孩子将数学视为一项任务,而是教导他们将其视为一项宝贵的技能。
显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能让数学变得更加有趣,让孩子们享受学习数学的过程。
2. 制定计划并坚持执行制定一个清晰的学习计划,例如每天固定的学习时间和每次学习的主题,对孩子们非常重要。
这显著提高了学习效率,让孩子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学习进度。
同时,对于制定计划后,还可以给予孩子适当的奖励和回馈。
3. 创新学习技术对于孩子们来说,让学习过程更有趣的关键可以是在学习中添加互动性和创新性。
例如使用数码游戏、应用程序和在线学习资源,能够让孩子们更容易地掌握数学知识,并且更加享受学习的过程。
4.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有一个可以专注于学习的安静的空间。
例如,确保他们在学习时不受到干扰和打扰的影响,可以帮助孩子们更有效地学习。
这个良好的环境可以包括为孩子提供舒适的学习空间,如桌子和椅子;提供某些必要工具,例如纸张、笔和计算器。
5. 学习与教学相结合除了学校中学到的知识,家长还应该参与到孩子的数学学习过程中。
与孩子一起学习并试图解决一些难题,也有助于建立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联系,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数学。
6. 给予孩子鼓励与支持面对数学困难时,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鼓励,并提供实际的支持与帮助,并告诉他们错误也能成为体验与成长的一部分。
鼓励是帮助孩子们坚持学习数学的关键,这会激发他们的热情和积极性。
结论: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是学生的需要,这也有利于他们的未来职业生涯。
努力获取数学知识,并培养自己的数学技能,这是学生们在未来成功的重要保证。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不良倾向论文
浅议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不良倾向在当前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取得了长足发展,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更新,现代教学设备逐步走进课堂,教学双边活动成效明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存在的一些不足,尤其是一些比较明显、具有共性特征的不良倾向,更要引起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注意,如课堂上讲风太盛、教学中形式过多以及学生的负担偏重等,这些不良倾向如果不加以改正,在教学中必然会越演越烈,对小学数学教改产生消极影响。
一、漠视学生主体地位,课堂上讲风太盛在许多学校都存在讲风太盛的问题,有的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将教学活动变成了教师表演的单向活动,在课堂上经常从上课讲到下课,还生怕讲不够,将无休止地讲作为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手段,过于强调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单调重复。
在教学中讲一点重复一次,生怕有什么地方疏漏掉了,经常重复讲过的内容,有时甚至为了一个并不十分重要或是简单易懂的问题也要纠缠几分钟方才结束。
二是照本宣科。
有的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一味生搬硬套,只顾将书本、教学参考书、课后习题中的内容一股脑儿搬到课堂上去,使教学过程变成了现成知识的堆积,根本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三是肆意拔高。
个别教师在教学中不深入研究教学目标,总是以自己的思维来考虑问题,觉得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偏浅,没有什么讲头,自作主张提高教学难度,将一些原本学生还没有学习的深奥内容引进教学过程,这下认为难度提高了,有深度了,自己讲得滔滔不绝,结果学生听得不知所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解决“讲风太盛”的问题,必须抓好三点:一是精心设计过程。
在备课过程中突出重难点,将需要重点强调的地方作出专门安排,做到语言简练,层次分明。
二是认真筛选教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汲取成功的教学经验,将一些成功的教学方法引入教学,走出单纯灌注式教学的困境;三是有效控制好结构。
教师要对教学过程做到心中有数,尤其是各个环节的重点,教师可以在新授时强化讲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或复习巩固的过程中,要少讲或不讲,进行启发式点拨,为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小学数学存在重教轻学、重知识轻能力、重模仿轻创造和重学会轻会学的现象。
要克服这些不良倾向,应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开发学生身心潜能,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
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以课程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改革教法为手段,全面培养学生素质为目标而进行的“校本研究”等教育教学实践。
对改变上述现象有很大作用。
1.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获得最佳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唯一的办法就是因材施教。
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使每个例题,每—小节、每个单元的知识及时过关补救,实行“段段清”,同时,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不同水平,不同特点,找到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使之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与提高,这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十分艰巨的任务。
要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成功,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
首先,教师要坚持在全班同学的操作中有针对性地辅导,给他们创造成功机会,增强学习信心。
同时发挥优生特长,在小组讨论中,鼓励他们帮助暂时落后的学生,同时他们也可以得到自我发展,达到“帮学相长”的目的。
另外,在教学中通过练习题的变式练习,思考题的独立思考,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2.创造教学情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在学生智力活动中起着定向、维持、强化的作用,成为掌握知识的原动力。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前提。
2.1 磨励坚强的意志。
实践证明,意志坚强的人,无论在怎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都能克服重重困难,到达胜利的顶点。
因此,教学中,要精心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磨砺坚强的意志。
如: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一方面要给予必要指导,有意拖延时间,并根据不同的基础设置若干解决问题和台阶,帮助他们寻找解题途径。
另一方面,用先进人物、英雄事迹鼓励学生,激励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毅力,从而磨练他们的意志。
2.2 培养自信。
自信心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动力和基础。
批评、指责会让人生产生自卑,久而久之,会丧失自信心。
多点理性少些遗憾——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些不良倾向的分析与诊断
认识到 : 现实 中理想的数学课堂应 该是 简洁 、 实 、 朴 智慧的 , 数
学 课 堂 教 学 应 该 在 扎 实 、 效 上 下 工 夫 。 以 , 师 在 实 践 中 更 有 所 教 应该 多 点 理 性 , 我 们 的 数 学 课 堂 教 学 尽 量 少 些 遗 憾 , 而 在 使 从 真正 意 义 上 把 有 效 教 学 落 到 实 处 。 笔 者就 对 一 些 数 学 课 堂 不 现 良倾 , 学生在整体 与部 分“ 合圈” 集 的刺 激下 , 更加深刻地体 能
验 数 学 “ 均 分 ” 实质 , 为 后续 学 习埋 下 伏 笔 。 平 的 也
( 即数学化 )以此达到“ , 数学化” 的最高境地。 因此 , 片断 中出现
学 生 1 珠 子 可 以 摆 出 1 个 数 来 的 结 果 ,理 由 是把 1 珠 0颗 1 0颗
生 媒 体 展 示 )O O ( : O O O O 生 2媒 体 展 示 ) A A A ( : A A △ 生 ,媒 体 展 示 ) ☆ ☆ ☆ ☆ ☆ ☆ ( :
师: 那你 选择 1 9颗 中任 意一种颗数去摆一摆 ,  ̄ 看看 可以
摆 出几个数来 。( 生活动后 汇报交流 )
帷幕 , 自全省各地教学一线的数学名师用 自己的智慧精彩演 来
绎 了数 学 课 堂 , 暴露 出一 线 教 师 在 教 学 实 践 中 一 些 困 惑 着 的 也 热 点 、 点 问题 。 难
题的价值性更 多的应该在于数学知识 的应用性和 促进 自身的 可持续发展 。当然 , 数学 “ 三维 目标” 的达成 也不能 完全割裂开
… …
二、 警惕教材 内涵把握 的“ 移位” 现象
在浙江省第十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比交流活动中 , 自 来 全省 各地 区的十二位选手围绕计算教学四个教学 内容 ( 两位数
小学数学教学中“性学习”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策略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就是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探究、质疑、创新,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性学习方式。
为了更好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下面谈谈“探究性学习”的几个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开启自主探究的动机在教学中,应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迫不及待地要求获取新知的情感和积极自主探究的动机。
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教师导入时出示故事或趣题:“小红今年10岁,小红的妈妈从出生到今年,只过了8个生日,请同学们想一想,小红的妈妈今年是几岁?”这时学生就议论开了。
一般情况下,过8个生日就是8岁,可小红10岁了,妈妈怎么可能才8岁呢?学生顿生疑窦,老师接着说:“你们想知道小红的妈妈是几岁吗?学了这一堂课,大家就明白了。
”短短数语,学生探求奥秘的欲望油然而生,主动性被激发,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提高。
二、拓展时空,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在教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做到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
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教师把年、月、日知识的教学置于让学生自主探究年历卡这一活动之中。
课堂上学生拿出自带的年历卡进行观察,学生首先发现了二月份的天数最特殊。
经过交流、讨论、归纳,从而引出了平年和闰年。
进而以此为契机,学生又统计了每月的天数,发现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的天数一样,都是31天;4月、6月、9月、11月的天数一样,都是30天。
很自然地引出大月和小月。
在这一环节,学生通过观察不同年份的年历卡,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掌握新知。
教师始终处于组织、引导的地位,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寻找知识,真正地把学生推向了学习的主体地位。
探究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中的作用
探究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中的作用
性教育在小学数学课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性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
的身体和性别,培养正确的性观念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性道德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预防性侵害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性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和性别。
在小学数学课中,性教育可以介绍性别
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男女的生理差异及其原因。
通过观察和了解,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
自己身体的特点和性别的重要性。
性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性观念和价值观。
在小学数学课中,性教育可以引导
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性别,了解生命的起源和生殖的基本知识,培养对自己身体的自信和
尊重。
性教育还可以让学生明白性是一种自然的生理需求,但只有在成年以后并与合适的
伴侣之间才能进行。
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因为缺乏正确的性观念而进行不良行为。
性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性道德观念。
在小学数学课中,性教育可以引导学生
了解性行为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教育学生尊重他人的隐私和权利。
性教
育还可以告诉学生如何远离性侵害和性骚扰,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保护自己的身心
健康。
性教育可以帮助学生预防性侵害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在小学数学课中,通过性教育,
学生可以学习到什么是不恰当的触碰和言论,学会拒绝和告诉家长或老师。
这样可以有效
预防性侵害和其他不良事件的发生,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
小学数学学习计划以及改进措施
小学数学学习计划以及改进措施一、小学数学学习计划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它不仅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还是学习其他科学的基础。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并提高数学成绩,我们可以制定以下学习计划:1.每日坚持做数学作业。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要养成每天都复习的习惯,这样才可以巩固所学知识。
2.在做数学作业的时候,要认真仔细,慎重对待每道题目,理解题意并采取合适的解决方法,不要草率应付。
3.每周要预留时间进行选择性的阅读一些与数学相关的书籍、文章或者网站资料,增加数学知识面。
4.定期进行模拟测试。
可以在每周末做一次模拟测试,用以检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并纠正学习中的不足之处。
5.学习数学时,要多做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题目,这样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6.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数学竞赛或者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竞赛来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小学数学学习改进措施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学校可以设置一些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游戏等形式来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注重能力的培养。
数学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取得好成绩,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课堂形式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供个性化教学。
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都不同,学校可以通过定期的测评和分析,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4.与家长沟通。
学校可以定期与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鼓励家长在家里给孩子提供额外的帮助和引导。
5.建立数学学习兴趣小组。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小组学习或者数学社团活动,让学生通过与同学的互动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激情。
6.加强教师培训。
学校可以加强对数学老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
通过以上的学习计划和改进措施,相信学生们在小学数学学习中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解决问题能力,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科,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教师的示范、学生的参与、家校合作和奖惩机制。
一、教师的示范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应该在课堂上展现良好的行为习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首先,教师需要以身作则,保持课堂纪律和秩序,如准时到课、整齐划一地站在黑板前等。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教学规范,不随意借教室杂物、不开玩笑或责备学生。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惑,给予积极的指导和激励。
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将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
二、学生的参与学生是主体,他们的参与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
首先,学生需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积极回答问题,提出问题。
教师鼓励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
其次,学生要尊重他人,注意礼貌用语,戴好耳机等避免打扰他人。
此外,学生需要遵守课堂纪律,不随意扔纸屑、不说脏话等,以维护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课堂秩序。
通过学生的参与,他们将逐渐养成自觉自愿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式。
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关注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行为表现。
家长应与老师保持密切的沟通,定期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在学校的表现,及时提供支持和指导。
同时,家长要在家中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规律作息、定期复习、阅读等。
家长还应该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及时纠正不良行为,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通过家校合作,学生将在学校和家庭两个环境中受到引领和督促,形成持久的良好行为习惯。
四、奖惩机制奖惩机制是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引导和调节。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奖励措施,以激励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和秩序。
浅议小学数学学习的开展应防止不良倾向
浅议小学数学学习的开展应防止不良倾向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让学生知道怎样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智能的结构》中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以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为主。
新课程改革很关注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探索性学习;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要让学生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可见,新课程改革把指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作为改革重点之一。
那么如何使探索性学习成为农村小学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学习方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利用好问题的形成,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教学中我们会提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可以说充斥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合理的质疑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探索欲望从潜伏状态迅速转入活跃状态。
如果我们设计好教学中的提问,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就可以把学生引入探索的学习状态中,让学生明确探索的目标,激发强烈的探索欲望。
什么是好的提问呢?我认为问题能直接给出的话最好,如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那么探索学习就成功了一大半了。
因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提要贴近学生自己的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探究的欲望。
如“能被3 整除的数”的教学中,我们在学习前可以让学生随便说几个数,然后师生之间比一比,谁先得出答案。
老师的神速一定会让学生提出“为什么”的问题,然后激发学生自己去探求,这实际就是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强烈欲望。
二、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和探索空间,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学习是一个过程,探索性学习更应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和推断的过程。
因此,教师作为这个过程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更应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如何实践开展小学数学性学习
如何实践开展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探索改革和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能彻底扭转学生被动的局面,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关键词:探究讨论观念
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感到最大的难点是缩短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现实的差距。
如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主体发展教育……已经提出了好几年了,广大教师不但知道,而且能接受。
但是一到课堂上还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认认真真地听;教师接二连三地问,学生断断续续地答;教师不断地发指令,学生忙于执行。
这种长期盛行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问答式教学模式的弊端主要表现在:①问题提得多、小、细、死;②教师提问过多,但对学生的导向却很不够,许多课上学生连提一个问题的机会都没有;③解决问题时注重答案和结果,不注重过程和方法。
这与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相去甚远。
如何扭转这种局面呢?通过近两年的实验和研究,我认为: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探索改革和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能彻底扭转学生被动的局面,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一、对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认识
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一是要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学生手脚的陈旧做法;二是要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给学生发展以最大的。
谈小学数学性学习活动设计
谈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
摘要: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主要阐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探究性学习活动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并且掌握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究世界的科学态度。
探究性学习是指从现实生活中或者学科领域中选择一些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让他们独立、自主地去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这些探究活动不仅能促使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发展,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
1.确定问题,创设情境,明确问题情境中承载的数学问题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要能恰当、清晰地承载数学问题,并在教学中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
如,有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所以,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时要结合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数学问题蕴含于特定的情境中,化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
2.寻求问题情境创设的最佳切入点。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及克服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及克服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发展和家庭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形成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这些不良习惯会对他们未来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
教师和家长需要一起合作,帮助学生克服这些不良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发展。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不愿意思考、懒于动手实践的不良学习习惯。
他们往往倾向于直接去看教科书或者听老师讲解,而不愿意花时间去思考问题,或者动手实践验证问题。
这种不良学习习惯会导致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都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思考问题,更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种不良学习习惯,教师和家长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启发式的问题,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并鼓励他们在群体中分享自己的想法,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鼓励孩子主动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动手做一些简单的数学实践题,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产生消极情绪的不良学习习惯。
他们常常会觉得数学学习无聊枯燥,对数学学习产生消极情绪,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这种不良学习习惯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对数学学习缺乏系统性、不愿意系统地学习数学知识的不良学习习惯。
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往往会录入一些片面的知识,或者只关注一些表面的现象,而不愿意系统地学习数学知识,这种不良学习习惯会导致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整体性认识不足,无法形成系统的数学思维。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种不良学习习惯,教师和家长需要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数学知识。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逐步深入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数学知识,让他们了解数学知识的整体结构,形成系统性的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及不良倾向的防止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及不良倾向的防止
印大庆
【期刊名称】《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2(0)S2
【摘要】中外教育家无不重视学法研究.我国正在进行的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尤其注重探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为此,研究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及不良倾向的防止很有必要.
【总页数】2页(P105-106)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策略;防止;不良倾向
【作者】印大庆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李河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N
【相关文献】
1.浅议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及应防止的不良倾向 [J], 郝建云
2.浅议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及应防止的不良倾向 [J], 郝建云;
3.浅议小学数学学习的开展应防止不良倾向 [J], 梁冰;
4.浅议小学数学学习的开展应防止不良倾向 [J], 梁冰
5.探究性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过程--小学数学设计探究性活动与策略 [J], 林秀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及应防止的不良倾向【摘要】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以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为主,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能探索性学习。
我们要利用好问题的形成,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应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和探索空间,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不断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探究。
我们要主要防止教学过程窄化探究性学习的功能,防止教师作用的边缘化和空洞化,要充分信任学生防止教师过度干预
学生的探索过程。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习方式探究发现不良倾向
新课程改革很关注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探索性学习;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要让学生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可见,新课程改革把指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作为改革重点之一。
那么如何使探索性学习成为农村小学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学习方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利用好问题的形成,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全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合理的质疑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探索欲望从潜伏状态迅速转入活跃状态。
如果我们设计好教学中的提问,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就可以把学生引入探索的学习状态中,让学生明确探索的目标,激发强烈的探索欲望。
什么是好的提问呢?我认为问
题能直接给出的话最好,如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那么探索学习就成功了一大半了。
因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提要贴近学生自己的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探究的欲望。
2.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和探索空间,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模拟和推断的过程。
因此,教师作为这个过程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更应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如在小组学习中,我们应给小组中的每一位学生发表意见和思考的机会。
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在教学中特别要强调“学生为主”的意识,不要让探索学习过程匆匆而过。
当孩子围绕着任务要求正热烈讨论时,千万不要因为教学计划而中断学生的学习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
他所说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实际上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同样,它也是探究的必要条件。
有了时间保障,我们还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探究的空间。
在“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我们就需要考虑学生是如何获得乘法分配律的?他们是否真正经历了获得知识的过程?学生得到的仅仅是知识还是在过程中生成了方法、学会了合作交流?我设计了这样的片段:(1)独立思考。
54×(4+7)、6×100+9×100、(6+9)×100、54×4+54×7,哪些等式相等?你有什么感想?(2)65×(30+42)、100×2=100×8、(a+b)×c,你能写成另
外的形式吗?(3)小组合作研究,(250+12)×40、96×19+4× 19,哪个题目容易计算?为什么?(4)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这样,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发现、去探究,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历一个自主探索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索学习的能力。
三、不断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探究。
3.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
获得知识。
在合作交流中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控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更好、更深入地进行探究,并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的调节和学习效果的恰当评价。
如在教学“条形统计图”中收集信息资料的过程,像让学生收集零花钱的情况、调查兴趣小组的人数情况、学生的体重情况,都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合作的方式收集。
在制作统计图时,我们让学生根据出示的统计表制成条形统计图。
然后反馈交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再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制作提出问题,看统计图考考自己组内的同学。
这样的过程鼓励了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学习中产生思维碰撞,从而达到培养发展学生探索性学习的效果。
再如“编两步应用题”的教学中,可以分组让学生编应用题,适时反馈,这样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
每个学生在合作交流中,通过倾听他人意见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并将思维引向深入,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探索性学习。
4.有意识的在实践中指导学生探索,适当延伸探索性学习
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因此我们还可以有意识的在实践中指导学生探索,适当延伸探索性学习。
要被帮助、被保护的——没有成人的帮助,孩子怎么长大?教师也一样,我们同样害怕一旦放开手后,学生会跌跌撞撞,会错误百出,学习会偏离既定的方向,课堂会不可收拾。
所以,教师认为自己必须善尽保护、帮助之责。
但殊不知,对于学生发展而言这样的帮助更是束缚,更是枷锁。
如果教师长期为孩子提供这样的帮助,而学生也习惯于依赖教师这样的帮助,那么,他们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又从何谈起呢?当习惯于教师帮助的学生面对问题不会再
说“我试试”,而只会说“老师还没教过,我不会”。
教师好心的帮助就成了扼杀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元凶”。
学生要不要这样的帮助,答案也就不言而喻了。
其实我们应该知道,孩子并不怕跌倒,他们本来就是在跌跌撞撞中认识这个原本陌生的世界的,如果生命的成长需要成本,那么这样的跌撞就是他们该付出的成本之一。
我们惟有懂得释放,孩子才能展现独立,才能张扬个性。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而不是学生学习的领导者、驱赶者和搀扶者,这个“度”的把握在让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除了这几方面的倾向,我们还要注意探究性学习的实效性问题,防止学生无效参与现象的出现,探究性学习的形式化倾向等
等。
生尝试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总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探索活动贯穿始终,教师在其中发挥应有的组织、引导作用,并亲身参与学生的探索过程。
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给予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放手让学生探究的空间。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环境中运用探究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发现、创造,以适应未来终身学习的需要,实现学习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