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探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小学数学教育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应运而生。
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成为主动而不是被动的知识获取者。
以下是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探究性学习。
1. 引导学生开放思维开放式问题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关键,因为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开放式问题,如解决实际问题、发现规律、推理证明等,引导学生开放思维,多角度地看待问题。
同时,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思考,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2. 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兴趣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对探究缺乏兴趣,那么就难以发挥他们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丰富的教学资源、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趣味性的教学内容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热情。
3. 激发学生思辨能力探究性学习重视学生的思维和思考过程,教师应该用多种方法和技巧来激发学生思辨能力。
例如,提供问题、鼓励质疑、引导推理、让学生参与讨论等,可以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思辨能力,尤其是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4.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探究性学习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验研究、实际操作等,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探究数学问题,从而更好地感受数学的魅力和实用性。
5. 提高学生交流能力探究性学习需要学生与他人交流和合作,获取更多的资源和信息。
因此,教师应该通过组织小组活动、讨论会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让学生积极地讲述自己的思考和发现,同时也学会倾听别人的观点和建议。
总之,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是多方面的,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和实践。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探究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指通过探究和实践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下面将介绍几种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第一,启发性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创造出具有思维冲突的情境,从而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在教学中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数学谜题或者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并通过交流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第二,情境化学习。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一些情境化的问题和实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数学学习,培养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游戏和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并分享彼此的思考和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合作解决一个数学问题,通过讨论和交流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问题,并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第四,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是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实践和实验来验证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有趣和具有挑战性的探究任务,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和分析结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和方法可以通过启发性学习、情境化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来实施。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数学是一门抽象性比较强的学科,学生很容易产生学习难度或者学习厌恶情绪,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更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何为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发现问题的规律,提高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主动地去发现规律,掌握新知识。
一、采用启发性提问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如“一个数加上它自己等于30,这个数是多少?”、“你可以用什么方式算出34+68的和?”等等,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尝试探究,从而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阵地战教学法阵地战教学法是指通过学生在小组之间进行阵地战一样的学习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
例如,在学习小学分数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组员互相帮助,一起解决问题,老师则在旁边进行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在小组互动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三、角色扮演教学法在某些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例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取平均数的概念,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别墅物业给你来平均水费的调整通知”的角色扮演演习,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学知识。
四、游戏化学习小学生喜欢玩游戏,老师可以利用游戏化教学的方法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进行数学思考,并让学生通过各种游戏方式,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例如,制作拼图游戏或数独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培养解题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个体差异,采用多种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探究性学习的环境中体验到学生主体地学习过程,并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此外,老师也要从学生自身出发,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需求,并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学习能力,选取适宜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谈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谈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探究为基本活动的一种教学形式。
它强调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这是一种学习理念和方法。
数学的本质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主观建构,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更适宜展开探究性学习。
那么,我们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该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呢?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宽松的学习环境,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可以让学生在课上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的微笑和宽容的态度,可以让学生容易接近,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乐于展现自我,可以保证探究活动顺利、高效地进行。
教师还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他们的发展潜力,放手让学生探索研究,在探索过程中,要多给予鼓励、肯定和赞赏学生。
如果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问题和偏差,要耐心的指导学生分析、反思、总结,并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好的完成探究学习任务。
例如:在教学进位加时,过去教师常常是利用小棒,逐步引导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逐步概括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这样做忽视了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展开教学,或许会有更好的效果。
要让学生主动去思考,主动去探究,因此那天上课时,我在黑板上直接写出了36+35,并问学生:“能用什么方法计算呢?”学生们可能有用口算的方法:30+30=60,6+5=11,60+11=71;或者用摆小棒的方法;还可能用列竖式的方法,在黑板上列出竖式并讲解。
然后再让学生们说一说:5+6满10了怎么办?从而概括出进位加的方法。
用这样的教学方法,能找准教学的起点,让学生们在自主、互动的氛围中探索交流学习数学。
二、创设探究学习的最佳境界探究的最佳境界,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让探究成为心理需求。
如果要做到这样,就需要我们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堂导入、问题设计,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燃起学生的智慧火花,开启学生的思维闸门,使问题的探究正好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问题的探究正好处于学生们想迫切解决的方向。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1 0 年 期 2 0 第3 6 1
三 、 学 学 习走 向生 活 , 发 探 究 的 乐趣 数 激
六、 开展 科学 的 评 价 。 励 学 生探 究 热 情 激 通 过 鼓 励 为 主 的 民主 评 价 , 全 体 学 生 都 有 所 提 高 。 对 学 让 生探 究 活动 的收 获 .积极 主动 参 与 探 究 的精 神 给 予 充 分肯 定 。 并 为 学生 今 后 解 决 类 似或 相 关 问 题 指 明方 向 其 作用 是 使 学 生 学 会探 究 方 法 . 成 探 究 习惯 。 励 评 价 主 要 是组 织 学 生 自评 、 养 激 互评 及 师 生 互 评 教 师 在评 价 过 程 中 给予 适 当点 拨 、 迪 , 控 启 调 评 价 过 程 . 学 生 以 成 功 的 情 感 体 验 . 强 学 生 主动 参 与 探 究 给 增
题 , 学 生 已有 的生 活 经 验 出发 . 计 学 生 感 兴 趣 的 生 活 素材 . 从 设 以 丰 富 多 彩 的 形 式 展 现 给学 生 .让 学 生 在 课 堂 上 自由 大 胆 表 现 。生 活 中的 数 学 知识 是 看 得 见 、 得 着 、 得 上 的 . 对 课 本 摸 用 是 知识 的补 充 。 学 生在 学 到 知 识 的 同时 . 自然 而 然 地 增 加 了情 感
五、 合作 学 习 中的 交流 、 讨 活 跃 了探 究 的 思 维 探 小 组 合 作 学 习 是 探 究 性 学 习 的 有 效 组 织 形 式 . 利 于 数 学 有
、
营造 民主 、 松 的 学 习 氛 围是 探 究 学 习的 平 台 宽
民主 、 平等 、 和谐 、 松 的 学 习氛 围 , 利 于激 发 学 生 的学 习 宽 有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一些方式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一些方式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指通过问题引领学生主动思考、发现数学规律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以下是一些促进小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方式:1. 提供开放性问题: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索和解决。
这样的问题没有确定的答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2.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讨论、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3. 创设数学学习情境: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数学探究。
让学生在计量实验室中进行体积的测量实验。
4. 网络资源利用: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泛、更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实例、模拟实验和数学游戏等,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6. 使用探究性教学材料:教师可以使用一些探究性的教学材料,如数学实验箱、数学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7. 老师激发学生思考: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启发和让学生互相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尊重学生的思维过程。
8. 数学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如测量实验、数据采集和图形制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发现数学规律。
9. 数学故事讲解: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有趣的数学故事,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这样的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10. 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要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挑战。
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他们在自由和开放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和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
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一些方式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一些方式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问题、实践和探究来构建数学知识的学习方式。
他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1. 面向实际问题的学习:小学生接触到的数学知识应该与实际问题结合,并能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的规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数学知识。
2. 启发性问题的提出: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
启发性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他们主动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
3.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相互交流和讨论,互相启发和促进。
4. 游戏化学习:小学生对游戏的兴趣很大,可以通过将数学知识与游戏相结合来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师可以设计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数学。
5. 使用教具和技术:教具和技术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师可以使用教具如计算器、尺子和几何模型等来帮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观察。
6. 实地考察和观察: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和观察来学习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带学生到实际的场所进行考察,让学生亲自体验和观察数学现象,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7. 创造性应用:小学生可以通过创造性应用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学生可以设计数学游戏、编写数学故事、制作数学模型等,来展示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通过以上方式,小学生可以在探究性学习中主动参与,发展出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培养出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并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五步”策略法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五步”策略法探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
具体操作环节和实施策略可桉以下五步进行。
一、创设问题探究情境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智慧与思维的开端,是学生探究的动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来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使教学真正成了学生学习的主动过程,突出了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成功的教学。
那么如何创设置有价值的问题情境呢?1.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有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对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保证所设情境能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进行有效的学习。
也就是说教师可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采用猜谜、讲故事、竞赛等形式,创设一个个富有儿童情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学习。
2.创设的问题情境,要体现层次性,满足每位学生。
实践表明,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他们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根据特定的知识内容和教学目标,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设置难易适度、科学的、有梯度的、有层次的问题链,考虑好问题的衔接和过渡,用组合、铺垫或设台阶等方法提高问题的整体效益。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方法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也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新课程标准这个重要的新理念,就是提倡学生用亲身体验的方式来经历数学,探究数学。
那么,如何把小学数学课堂变为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课堂,使小学生得到更好地发展呢?一、把握探究内涵探究性学习,顾名思义实质是“探究性”,其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掌握了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有利于理解探究性学习的内涵。
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有:1.自主性。
探究性学习最显著的特征是:把学生真正地置于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主体参与、自主实践、主动探究,促进学生自我实验、自我创新、自我发展。
如果没有学生的自主性,就不成其为探究性学习。
2.探究性。
探究性学习实质是“探究性”。
整个学习活动是一个主动提出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过程。
由学生经过独立的探究获取的知识,能在记忆中保持得更牢固和深刻。
3.实践性。
探究性学习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实践性。
实践具有多样性,让学生在观察、实验、操作等探究实践活动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开放性。
探究性学习开放性表现在:一是探究内容上的开放,数学新知识、新概念的学习与形成可作为形成型探究性学习内容,实践活动、综合运用可作为应用型探究性学习内容;二是探究时空的开放。
探究过程中不能程式化,要有足够的探究时空;三是探究方式的开放。
5.过程性。
探究性学习把探究过程看得比结果更为重要。
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实验、归纳、比较、思考、猜测、推理和与他人交流合作等探究活动,体验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增强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学生从中知道如何学习,如何去解决问题。
讲一千遍,不如学生亲自经历过程。
6.创新性。
探究性学习的本质特征是:创新性。
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可以大胆地想象、猜测,提出创新的见解,学生的思维自由地飞翔,不断地迸发出创造的智慧的火花,从而使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得到发展。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探究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有些学生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对于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较为陌生;有些老师在实施探究性学习时缺乏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本文将探究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希望能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有效的指导和借鉴。
一、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能力1.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老师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和解决。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学生探究兴趣和能力的有效途径。
2. 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环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提供一些有关数学探究的相关书籍、视频资料等,让学生进行查阅和学习,拓展知识面,增加学习的乐趣。
老师也可以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出问题,进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数学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不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寻求答案,并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相互讨论、相互帮助。
二、设计精心的探究性学习任务1. 确保学习任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设计探究性学习任务时,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能力,确保任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任务既不能过于简单,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也不能过于困难,使学生产生挫败感。
2. 注重任务的启发性和实践性探究性学习任务应该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动手实践。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进行探究,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 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在实施探究性学习任务时,老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究和思考。
老师也要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进行指导和引导,解答学生的疑问,让学生感到有充分的支持和保护。
三、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1. 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探究性学习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幻灯片、视频等,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数学数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就是以学生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是指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基本途径,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现行教材和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中的专题为基本探究内容,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探究性学习,要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多“表现”,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探究性学习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社会生活,因此它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
它的学习内容既可以是数学学科的,又可以是多学科综合交叉;既可以侧重于社会实践,又可以侧重于某些公式,法则等研究。
即使是在确立同一主题后,研究视角的定位,研究目标的确定,切入口的选择,资料的搜集,过程的设计,方法手段的应用,以及结果的表达,都有较大的灵活性,留有展示学生和老师个性特点和发挥才能的足够空间,学习内容具有开放性。
在探究性学习中,既有老师的指导,又有学生的参与;既有个体学生的独立研究,又有小组相互探讨;既有文字说明表述,又有口头交流,学习方式具有开放性。
数学探究性学习,所注重的是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所产生的体验和个性创造,由于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所产生的体验,结果也不尽相同,因此评价标准也应具有开放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呢?下面我谈谈认识。
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是组织有效探究式学习的前提,能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冲突,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的策略及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的策略及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是一种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的策略和方法:1. 分组策略:小组组成应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性格进行平衡。
可以采用随机分组、按照学生的能力分组或者是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让学生在团队中发挥优势,建立相互支持的合作关系。
2. 探究性学习任务: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或探究性的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解决问题。
给学生一些举一反三的问题,让他们通过观察规律和合作讨论找到解决方法。
3. 信息共享:鼓励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和分享他们的想法和解决方法。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展示和互评的方式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思考过程和答案,以及学习到的新知识。
4. 规划和组织:在进入小组合作探究之前,教师可以提前规划好任务的目标和步骤,并告诉学生每个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的任务。
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组织工具,如思维导图、流程图等,帮助学生组织和整理他们的思路和解决方法。
5. 引导和激励:在小组实施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适时地给予学生一些引导和激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合作。
可以通过提问、启发和赞扬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学习兴趣。
6. 总结和评价:在合作探究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评价。
可以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成果和学习体会,并鼓励他们互相评价和给予建议,以促进他们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反思和提高。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不仅可以建立起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探究时要注重引导和激励学生,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合作中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共同探索和解决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
浅谈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提出了“探究性学习”,它是相对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那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呢?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在发展状态下探究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未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这段话表明,传授式的教学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已不适应现代课堂教学的要求。
现代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揭示过程,它需要通过活动去学习、观察、体验、发现。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与证明成为新课堂的主流。
新课堂更注重“授人以渔”,重视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如何探究”的引导,就成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和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的有效载体。
而引导的主要手段,便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情景的体验中解决问题。
例如《三角形的认识》一课习题中有一个例5:量一量右边三角形的边和角,是不是较大边对着的角也大,较小边对着的角也小?我将它改编成一道判断题:三角形较大的边对着的角也大,较小的边对着的角也小。
()题目出示之后,学生们议论纷纷,不能确定正确与否。
这时孩子们已经走进以他们自己为主角的问题情境。
我便及时顺势作引导: 师:同学们不能确定本题对不对,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4人学习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
交流:生1:画个三角形,量出边的长度与三个角的大小。
生2:三角尺就是一个三角形,看看三角尺的边和角就知道了。
师:大家出的点子都很好,下面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验证这句话到底说得对不对。
小学数学课堂核心问题驱动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核心问题驱动探究性学习的策略摘要:核心问题是数学课堂的中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问题如果设计得好,就可以明确整节课的中心和重点,使整节课的内容很好地串联在一起。
但如果核心问题设置得不好,则会影响整个教学流程,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现阶段,核心问题是数学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
通过对核心问题的探究,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教学流程,引领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分析解答的能力,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一个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核心问题驱动;探究性学习;策略分析素质教育要求各阶段的学生需培养符合当下的学科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与综合能力培养打下基础。
而说理课堂具有较强的探究性,属于启思型课堂,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充分发散思维,探究数学的本质。
所以,应用核心问题引领学生进入说理课堂,启发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有助于学生提升数学思维的广度和高度,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较强作用。
为此,有必要提高说理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核心问题的利用效果。
一、核心问题概念核心问题即“教学的统领性问题”,也可以理解为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它集中体现为“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学生疑难为起点,以教学意图为导向”的“三位一体”取向。
是对教学有牵引力与支撑力的问题,是基于核心知识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关注数学核心素养、引领课堂教学的问题。
核心问题直指教学本质,能统摄学科知识,并贯穿探究学习过程始终,引导学生学习过程的走向和思维活动的深入,驱动他们改变学习方式,进入深度学习,促进学生理解数学教学内容的本质,培育其良好的数学素养。
教师设计核心问题时应考虑学生的认知起点和最近发展区,尤其要注重将数学核心概念与课时核心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起来,将数学核心概念转化为一些“基本理解”,围绕“基本理解”设计核心问题。
二、小学数学中核心问题应用的现状(一)探究欲不强问题的发现是一切创造活动的起点,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因一颗苹果从树上掉下砸到头,从这一常见的生活现象引发思考到深入思考。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探析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探析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而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就是教师通过创设具有丰富素材的数学教学情景,让学生能够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并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及合作讨论来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那么如何使探究性学习成为小学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学习方式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运用生动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礼记·学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2011版新课标指出:“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生动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地展开探究学习。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的体积”时,教师提的问题是:“你们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两个长方体到底哪个体积大一些?”学生们凭借自己的经验,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可以把两个长方体分别切成一个一个相同大小的小块,然后数一数哪个长方体中含有小块的个数多,哪个长方体的体积就大呗!”老师充分肯定了他的想法,紧接着指了指墙上挂着的空调说:“类似这样的长方体也能切吗?”学生们一时无话可说……又经过对几种方案的激烈讨论,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应该找到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师有意识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渴望研究,学习起来自然格外认真、主动。
二、分组合作引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合作探究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主动地获取知识。
分组合作是展开探究活动最常用的形式,教师要适当地组织学生分组,最好能按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交叉分组,发挥互补优势,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逐渐受到重视。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就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进行探讨。
一、明确教学目标在实施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时,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
教师还需要将教育部规定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纳入考虑,确保教学目标符合国家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要求。
二、设计启发性问题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启发性问题是教学的关键。
教师应该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
启发性问题要求既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又能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启发性问题的设计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特点,同时也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三、提供探究性学习环境在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中,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教室布置、教学工具、教学资源等,都应该与学生的探究学习相适应。
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相关工具和资源进行探究学习,例如利用几何模型进行几何形体的探究、利用数字积木进行数字运算的探究等。
教师还应该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设计探究性学习任务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需通过解决问题、实验、调查等方式来探究数学知识,所以需要教师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任务。
学生通过完成这些学习任务,不仅能增强自己的认知能力,还能巩固所学数学知识。
设计学习任务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挑战。
五、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中,合作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可以通过分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探究活动。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增强彼此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策略的初探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策略的初探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它强调的是主动参与,关注的是实现学生从“听数学”、“练数学”到“做数学”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取如下的策略,使学生尽可能多地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意识形成的问题情境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因此,在教学中,设计的数学问题必须具有探索性,要能激发起学生探索的愿望,为学生参与探索提供能体现现实性、可探性、实践性、准确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情境。
1、创设揭题问题情境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当中,激发他们对问题、现象保持一种敏感和好奇心,形成探究意识。
在导入新知时,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每堂课一开始,教师揭示课题后,把本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创设成若干问题情境,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或形象的画面等,使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和知识重点,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让学生看着课题说,你想学什么呢?学生提出了:“什么是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三角形有什么用处”等,再如,学习“圆面积的计算”这一课时,教师可出示;用一根绳子把牛拴到草地中的木桩上,演示牛边吃草边走,然后问学生:“看着这幅图你想提什么问题?”学生十分踊跃,争相提出:牛走了一圈有多长?牛最多能吃到多少草?牛能吃到草的最大面积是多少?这样,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学习起来也特别有劲。
2、创设阶段问题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可以围绕每个教学目标,每个达成目标,创设一系列小问题,制造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使这些连续的阶段问题能持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情绪达到最佳境界。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有效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有效策略探究性学习方式强调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探究性实践活动,经历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感受数学的魅力和应用价值,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以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施探究性学习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问题情境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对学习者来讲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
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通过解决生活中有关面积的实际问题来激发学生探究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欲望,当把学生身边的真实问题“学校操场要铺设人工草皮,每平方米110元,学校要花多少钱?”抛给学生时,学生的参与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因为他们都愿意为自己的学校算算这笔费用,因此学生对于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究可以说是迫不及待。
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产生了探究的欲望,同时还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有趣又有用。
2.联系原有知识,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而且能够激活学生的原认知,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知识、技能、经验的准备。
如学习乘法运算定律时,联系加法运算定律,让学生猜想“乘法是否也存在类似的定律”,并验证猜想结果。
3.巧设悬疑,激发探究欲望一个人若对某件事产生了兴趣,就可以持久地集中注意力,并积极思维。
教师若能创设让学生感到好奇的悬念,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如学习“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让学生任意说出一个数,教师来判断它是否能被2、3、5整除。
教师快速并准确无误的判断使得学生惊讶不已。
浅议小学数学的探究性学习策略
的需 求 上 . 让 他 们真 正 成 为 学 习 的 主 人 。 自 己参 与 选 择 探 究 的 内 定 的 合 作 技 巧 因 此 , 在教 学过程 中. 我 十 分 注 意 培 养 学 生 的合 作 技巧 , 通过训练让学生学 “ 听” 、 “ 讲” , 别 人发言 时 。 注 意 力 要 集 2 . 教 师 应 及 时 调 控 交 流 与反 思 的过 程 中; 别 人 说 的 和 自己想的不 一 样 , 要 在 肯 定 别 人 的基 础 上 讲 自己 教 师不 要 过 度 干 预 学 生 交 流 与 反 思 的过 程 探 究 性 学 习 的 不 同 的想 法 ; 别 人 提 意见 时 . 要先听 , 再 讲 自己 的理 由 。在 这 个 过 活动, 学 生 在 交 流 的 过 程 中 可 能 会 出现 偏 离 主 题 的现 象 : 也 存 在 程 中 . 学生不仅学会 了怎样表达意见 . 而 且 学 会 了怎 样 倾 听别 人
的 数 学 活 动 经 验 。这 样 的 教 学 活 动 . 对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 , 主 动 分 展 示 自 己 的智 慧并 进行 交 流 。 达 到取 长补 短 的 目的 在合 作 探 性. 培 养 学 生 的创 新 精 神 和 实 践 能 力 . 开发学生 的潜力 。 促 进 学 究 中 。 学 生 的不 同智 力 水 平 , 不 同思 维 方 式 经 过交 流整 合 . 有 的得
生 的主 体 性 具 有 重 要 的 意 义
一
、
明确 教 师 角 色定 位 。 有效 调控 探 究 活动
时间长了会使学生厌倦 . 不 利 于 培 养 学 生 探 索 主体 性教育 强调 “ 以学 生 为 本 ” . 应 真 心 实 意 地 把 学 生 当成 数 不 应 出 现 太 多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一、构建和谐课堂。
营造探究氛围
融洽的课堂气氛是探究学习的重要条件,因为只有在民主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里,学生才能独立的探究,大胆的发表见解,并在这个基础上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
因此,教师需要用自己的好心情、和蔼可亲的教态、热情关怀的语言、亲切鼓励的目光关注和肯定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以积极的心态大胆探索。
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听取学生的意见,要树立人人平等的思想,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信任学生,不偏爱优等生,不冷落中等生,不歧视后进生,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人人善问的习惯,激发人人求新的欲望,提供人人动手的条件,给予人人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探究创造的机会。
教师还要能够容忍学生所犯的错误,学生的想法即使与标准答案不一致,也应得到理解和尊重,只有这样学生的身心才能处于最佳活跃状态,心情舒畅地投入课堂学习。
二、创设探究情境,激发探究意识
良好的学习情境便于学生更好的进行自主的探究和探索。
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要具有目的性、适应性和新异性。
让学生置身于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他们乐于探究。
1、利用游戏、故事为学生创设轻松的探究学习情境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做游戏,在教学中巧妙地编一些学生喜爱的
故事与游戏,使要学习的内容蕴藏其中,可以激发学生积极要求获取新知的情感、积极思维和积极探索的动机。
2、利用问题创设良好的探究学习情境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教师先让学生产生疑问或者感到惊奇,恨不得马上知道答案,这样,可以很快地使学生精力集中,产生急于探究、解决疑惑的兴奋之情。
3、给学生足够多的探究时空
学生主体地位在探究学习中的体现,首先是对材料的支配,其次是有足够的操作、探究的时间、空间。
如果过多限制学生探究时空,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只能是一句空话。
三、挖掘教材因素,提供探究素材
皮亚杰说:“一切真知都应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重新构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应突破教材的局限,变传递结论为发现真知”。
每位学生都有探究的兴趣与激情,但没有具体的探究材料来“活化”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迁移以及技能的形成都成为空谈。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时,先不是直接引导学生画(平均分成各小块,接近于三角形)剪、拼、量等操作来得出相应的结论,而是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试着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把圆转化成长方形?”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投入到探索“如何转化”的学习中,并热烈的讨论,大胆的尝试,独立的操作,积极地思考……结果就有不少学生推导出:
圆的面积=长(c/2)×宽(r)=πr2。
这样可使学生获取知识、拓展思路、培养思维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得以发展。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合理处理教材,将课本定论式的内容变为探究式的内容,封闭式内容变为开放性内容,为学生提供探究方法,让学生的思维进人活跃运行的状态。
四、加强合作交流,提高探究效率
在新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把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数学、用数学的主人。
把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
变成学生自主学习交流与合作的“群肓堂”。
在讨论中交流,在合作中完善、提炼和概括,促使学生的思维求异、求佳。
使学习的个性才能在交流与合作中得到激发,并且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学会合作。
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形成信息多向交流和反馈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活动方式。
数学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既可多角度的看问题,也可以使学生通过对比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或考虑问题不全面。
例如,在学习“千克、克”这一课时,教师采取分组教学,每个小组都准备了称:有电子称,盘称,杆称,体重称,天平;还有很多物品,
五、联系生活实际。
拓展探究空间
“当代的数学学习已不仅仅是课堂里的事,它应该具有开放性、大
众性和社会性”。
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空间,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要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领悟”出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有很强的应用价值这个重要道理。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把课堂知识拓展深化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探究中学会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数学教学也应该从单一的课堂探究学习走向多维度的社会化数学探究学习,让更多的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探索数学知识。
教师应结合学生学习的内容,经常提供给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加强体验,能使学生的感性认识越来越丰富,便于学生理解数学问题。
因此,教师设计的练习不仅要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掌握知识,更要有利于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那种题目结构良好、条件确定、答案唯一的,只需重复所学知识即可解决问题的“制作标准件”式的练习,往往造成学生思维定势,妨碍学生思维发展,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然不利。
比如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可让学生回家测量自己卧室的长、宽、高,并计算出墙面的面积和地板的面积是多少。
学习了统计图表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到校外收集资料,并分析整理成相应的统计图表。
这样既能有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探究学习的习惯。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发
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做到: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
学生的探究活动应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
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探究机会,放手让学生去做。
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
【作者单位:宿迁市宿豫区关庙中心小学江苏22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