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专题说课稿

合集下载

数据的分段整理说课稿

数据的分段整理说课稿

数据的分段整理说课稿数据的分段整理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本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数据的分段整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中的内容。

分段整理数据是基本的统计活动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能够按统计对象的某些属性如品种、形状、颜色、用途进行分类统计。

本单元继续教学把一组数据按大小分成若干段进行统计并把统计获得的数据填入相应的统计表里。

本课时是初步教学分段统计数据所以例题和习题都明确了数据以及各段的数值范围不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分段。

本课时内容主要是数据的分段整理。

教材通过创设学校准备为鼓号队员购买服装想请全体学生出谋划策的教学情境引出怎样购买鼓号服这一学习任务。

使学生能想到要按身高数据分段整理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

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分段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分析整理后的数据根据分析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要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为了更加贴近每个学生生活经历让学生有话可说我对教材进行了重新开发把购买鼓号队服改为购买校服。

围绕购买校服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经历收集数据--分段整理--制作统计表--分析数据的全过程而学习重点放在分段整理数据上整理的方法采用多种方法在交流比较的过程中逐步优化突出画正字的方法得到的数据仍然采用单式统计表描述。

所以教学中应突出数据分段的必要性、分段方法以及如何分段整理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这部分知识形成相关的统计技能。

为今后更进一步学习统计图表、概率等知识打好基础。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学会数据的分段整理。

难点能对统计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做出决策。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任务的具体化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第一个办法或第一位工作就是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或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具有定向、调节、激励、检测和评价等功能。

因此制定具体、全面的教学目标显得很重要。

小学数学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专题说课稿

小学数学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专题说课稿

小学数学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专题说课稿调兵山市第一小学张纯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深入其境方知教材别有洞天,品尝其味才知教材魅力无限。

深入解读课标,明晰知识结构,就会在教学实践中找到切入点、结合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实现课堂的高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专题。

下面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说课标,说《统计与概率》专题的总体目标和第一学段目标及第一学段课程内容;二,说教材,说教材的编写特点、编排体例、知识和技能的立体式整合;三,说建议,说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说课标:1、总体目标: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2、第一学段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新课标将“掌握”变成了“了解”,降低了要求。

而且把“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这一目标放在了第二学段。

)数学思考: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原课标中要求学生能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类比,此处降低了要求。

)问题解决: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3、第一学段课程内容:1、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

(原课标中要求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新课标此处不做要求)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统计与概率说课稿

统计与概率说课稿

统计与概率说课稿统计与概率说课稿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统计与概率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统计与概率说课稿1一、说教材:课程标准强调《统计》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低年级要求: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整个过程,从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统计知识和方法。

教材选取的例题给我们很好地提供了一个如何去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的信息。

二、说学情: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不会太困难,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画统计图,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1、借助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感受到统计活动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在情景中初步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经历统计的过程。

3、初步感知简单条形统计图及统计表,能将统计结果填入表内,会在格子纸上画简单的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4、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观察交流等方式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加深对数学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重点: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统计图和统计表,正确填写统计图表。

五、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能看懂图表。

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六、说教学理念与教法: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所以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将整堂课的设计分成“创设情景------收集、整理资料------操作实践------拓展深化”四个层次,我以教材为基础,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事实,力求从实际出发,增加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使学生乐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统计与概率》说课稿1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统计与概率》说课稿1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统计与概率》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统计与概率》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概率论的初步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章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概率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大量的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统计和概率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概率论的初步概念,对于一些基本的统计方法和概率计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统计方法和概率计算,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概率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和概率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统计和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概率论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复杂的统计方法和概率计算,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掌握统计和概率的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统计图表和概率计算器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统计和概率的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统计和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统计学知识教学:通过实例分析和讲解,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概率论知识教学:通过实例分析和讲解,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概率论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板块教学实例谈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板块教学实例谈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板块教学实例谈作者:殷蓉来源:《教师·上》2015年第03期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师教学需求的调查,发现绝大部分教师对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板块的教学疑惑是一个比较集中的问题。

分析其原因,大概有如下几点:第一是“统计与概率”部分的知识是新课改编排进教材的内容,以前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没有涉及过概率的内容。

对于部分教师来讲,没有以前的教学经验的依托,也距离他们在学生时代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间较远,因此,教学起来觉得有困难。

第二是“统计与概率”部分的知识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几乎被安排到各个学期,但是每册教学的编写内容都比较少,在教材中的地位就没有那么显著,容易被教师和学生所忽视。

第三是当学生学习了这部分知识后,在他们现有的生活领域中,运用得并不经常。

也不能引起家长和学生的关注。

所以,这部分知识到底应该怎么教学?是摆在一线教师们眼前的一大难题。

一、《统计与概率》教什么?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对所教学科的教材进行钻研,可以将个人研修与网络研讨相结合,每一位教师都要经历自主学习、思考的过程;然后在组建的专题研讨QQ群中,各位老师作为群里的成员,他们都自发地将个人研修的感受和困惑提交到网络上,供大家一起研讨。

教研员也参与到研讨过程中,回答教师们难以解决的问题。

具体分成两步:先分组选定主题,集中进行小的专题研讨。

将参加研讨的老师分成几个讨论组,各组成员在组长的统一指挥下,先进行小组讨论,选定本组的研究小专题,并写成文字,以备在群中交流汇报,后全体交流,共同研讨;安排一个时间段,各组教师都将各自准备的素材呈现出来,在全体成员的交流活动中阐述本组教师的共同研究结果。

群中有问有答,教师的思维会非常活跃。

那么,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板块知识应该教什么?要在教学过程中达成哪些教学目标呢?数学新课程标准上明确规定“统计与概率”板块包括以下教学内容:搜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包括简单抽样、整理调查数据、绘制统计图表等;处理数据,包括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等;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推断;简单随机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

数学说课稿范文集锦八篇

数学说课稿范文集锦八篇

数学说课稿范文集锦八篇数学说课稿篇1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统计》的第一课时"分类统计".《数学课程标准》将分类统计安排在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的知识体系中,总体目标是: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一说教材本节课教学教材94页的例题,完成95页"想想做做"第1、2题。

例题呈现了学生感兴趣的动物运动会的场景图,场景图蕴含了可以分类统计的诸多信息。

之后教材提出问题:"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自觉观察场景图,从而很自然地想到每种动物分别有多少只和参加两项比赛的动物各有多少只的问题,并产生分类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心理需求。

教材这样安排,使学生看到不同标准分类处理数据,是以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不是为了不同分类而不同分类。

在自己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材呈现了两张统计表,一张是按运动项目统计的,一张是按动物种类统计的,让学生自己从图中收集信息,分类整理后填写在统计表里。

学生经历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后,教材安排学生比较两次统计的过程有什么不同,体会是按不同标准将动物进行分类的,感受按不同标准分类的必要性。

同时让学生分析从每张表格中知道了什么,即学会简单分析数据的方法,又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感受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学情分析: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把已有的信息(小动物、花、水果等)通过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等活动进行整理,从中获得一些感兴趣的数据。

一年级(下册)学习了在随机发生的事件中,用符号分类记录,获得有意义的数据。

二年级(上册)学习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即有些事情一定发生、有些事情可能发生、有些事情不可能发生。

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统计活动经验,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方块统计图。

本节课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结果的方法,积累开展分类统计活动的经验,并为学生以后学习复式统计表打下基础。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小学数学修订版新课标解读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小学数学修订版新课标解读

⼩学数学统计与概率——⼩学数学修订版新课标解读《⼩学数学统计与概率》——⼩学数学修订版新课标解读闽侯县⼩学数学学科⼯作室施燕陈光登林宪⼩学数学统计与概率课标解读,主要是想与⽼师们共同分享《数学课程标准》关于“统计与概率”内容的规定,包括核⼼概念、内容主线、具体要求。

主要包括以下四个话题:数据分析观念的内涵、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变化及主线分析、数据分析的⽅法、数据的随机性及简单事件发⽣的可能性。

通过讨论澄清以下困惑:在实验稿《课标》中“统计观念”是核⼼概念,现在为什么改名为“数据分析观念”呢?发展学⽣的“数据分析观念”是统计与概率教学的核⼼⽬标,那么什么是“数据分析观念”?在“统计”的教学中,如何让学⽣在经历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数据分析的⽅法有哪些?如何设计合理的活动,使学⽣体会数据的随机性?在“概率”的教学中,如何让学⽣感受随机现象?⼀.数据分析观念的内涵(⼀)统计与概率课程内容的教育价值也许有⼈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统计不就是计算平均数,画统计图吗?这些事情计算器、计算机就能做的很好,还有必要花那么多精⼒学习吗?确实,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计算平均数,画统计图等内容不应再占据学⽣过多的时间,事实上它们也远⾮统计的核⼼。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学习统计与概率的核⼼⽬标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提到观念,显然它就绝⾮等同于计算、作图等简单技能,⽽是⼀种需要在亲⾝经历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对⼀组数据的领悟:由⼀组数据所想到的,所推测到的,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于统计与概率独特思维⽅法和应⽤价值的认识。

(⼆)数据分析观念体现的哪些⽅⾯在课标当中,对于数据分析观念,有这样的描述:了解在现实⽣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说明只要有⾜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

统计与概率说课稿

统计与概率说课稿

《统计与概率、综合应用》说课稿(范小袁小利)一、说课的内容及知识要点:《统计与概率》这部分内容集中整理了义务教育第一、二学段统计与概率的知识,主要有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可能性等。

学生通过这两个学段的学习,要了解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思想方法,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了解随机现象,进而逐步形成依据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态度,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本节学习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安排了3个例题,分以下几个层次进行编排。

1.教材首先概括地介绍了统计的意义和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认识统计的重要性。

2.简单回顾所学的统计知识。

3.设计调查表,进行调查统计。

4.通过例1对调查数据的描述和分析,复习有关的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知识。

5.通过例2对调查数据的描述和分析,复习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知识。

6.通过例3复习有关可能性的知识。

《综合应用》本单元设计了三个主题鲜明的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研究和解决问题意识和能力。

二、说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说课的教学重点是:1、培养统计观念,经历统计过程,体会统计功能。

2、可能性大小。

3、通过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说课的教学难点是:1、培养统计观念,经历统计过程,体会统计功能。

2、通过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三、说课的课时安排统计与概率 4课时综合应用 4课时四、说课的教学设计(一)统计与概率这部分内容可用4课时进行教学。

1.主题图。

教学建议(1)可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第109页的第一段。

然后结合小精灵提出的两个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并与学生互动交流。

人教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人教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统计与概率”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王)数学课程内容‎标准是对数学‎课程学段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它是指关于内‎容学习的指标‎。

但“指标”并不是内容标‎准的全部。

因此,我们既要从“标准”角度,也要从“内容”的角度,去分析、理解和把握数‎学课程的内容‎标准。

要站在更新教‎育观念、有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高‎度,学习、理解、认识数学课程‎的内容标准,这样才能创造‎性的实施数学‎课程标准。

(赵)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统计与概率已‎经为帮助人们‎作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的重‎要方法。

因此各国都把‎统计与概率初‎步内容作为中‎小学数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在课程标准中‎,统计与概率同‎样也作为重要‎内容被列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段的数‎学课程。

(王)从四个方面进‎行交流:1、理解统计的核‎心思想——数据分析2、“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变化及‎主线分析3、统计方面的教‎学建议4、概率方面教学‎建议其中前三方面‎由我们两个与‎大家交流,第四方面由二‎小王晓玲和东‎小吴江敏老师‎与大家共同交‎流。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得到了‎较大的重视,成为了和“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综合与实践”并列的四部分‎内容之一,而统计则成为‎这一部分的重‎点。

《数学课程标准‎》把“数据分析观念‎”作为核心概念‎,它是理解“统计与概率”内容的基本线‎索。

《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指出:统计学是关于‎收集和分析数‎据的科学和艺‎术。

我们认为统计‎这部分中收集‎、分析以及数据‎是统计中的关‎键。

(赵)数据是数吗?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数据,它是通过收集‎数据,以及对数据的‎分析来帮我们‎解决问题的,另外统计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同时还是一门‎艺术。

在义务教育阶‎段处理的数据‎主要是用数来‎表达的,当然这些数都‎是有实际背景‎的,脱离实际问题‎的单纯的数的‎研究是“数与代数”的内容,不是统计的内‎容,但是,这些年随着信‎息的迅速增长‎,我们需要扩大‎对数据的认识‎。

统计与概率说课稿

统计与概率说课稿

统计与概率写在前面统计与概率是基础数学中的一门课程,作为高中数学课程的必修内容,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本文从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常见分布函数和概率题型等角度进行讲解,旨在帮助读者全面掌握该门课程知识。

统计概述统计学的主要任务是利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解释和预测。

而统计中最重要的是样本和总体。

总体和样本在统计学中,研究的对象称为总体。

但是,由于总体中的数据量往往非常庞大,因此我们常常需要从中选取部分数据进行研究,这部分数据称之为样本。

一般而言,我们会根据一定的抽样方法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数据,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描述性统计描述性统计是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总体特征的概括和概述,包括均值、方差、标准差、中位数、众数等指标。

通过描述性统计方法可以简单地了解总体样本的特征,从而为进一步进行推断性统计提供数据支撑。

推断性统计推断性统计是用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的统计规律,并对推断结果给出错误率的概率解释。

推断性统计中的概率论,是统计学的重要基础,它是在研究随机变量时所用的数学工具。

概率概述概率论旨在研究随机现象的规律,我们常说“随机”的事物,即一种现象的发生遵循某种规律却有不可预测的性质。

随机事件概率论中所研究的对象叫做随机事件,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如A,B,C等等。

样本空间和事件的概率随机事件的所有可能结果构成一个样本空间,用 $\\Omega$ 表示。

而事件的概率,是指这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或概率的大小。

根据概率的定义,事件A发生的概率可表示为:$$P(A) = \\frac{|A|}{|\\Omega|}$$其中,|A|表示事件A中所有元素的个数,$|\\Omega|$ 表示样本空间的元素个数。

通常情况下,概率的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

概率运算概率运算包括两个常用运算,即并集和交集。

•并集:事件A与事件B的并集指同时为A或同时为B的样本点的集合,记作 $A \\cup B$。

例如,在一个扑克牌的牌堆中,黑色的牌和红色牌的并集就是整个牌堆。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第5章《统计与概率》PPT教学课件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第5章《统计与概率》PPT教学课件
三 年 级 下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 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 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运用自己 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 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3、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 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 作用,感受数据蕴涵信息。
三 年 级 下
例20:对全班同学的身高进行调查分析。
[说明]学校一般每年都要测量学生的身高,这为学习统 计提供了很好的数据资源,因此这个问题可以贯穿第一学 段和第二学段,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要求可以有所 不同。希望学生把每年测量身高的数据都保留下来,养成 保存资料的习惯。在第一学段,主要让学生感悟可以从数 据中得到一些信息。
一 年 级 上
1、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 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 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 准的关系。
一 年 级 上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 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 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运用自己 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 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二 年 级 下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 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 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运用自己 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 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第五章 统计与概率
老师
内容结构
• 第一学段
初步的数据统计活动
• 第二学段
简单数据统计过程 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01
统计教学
一、内容标准 二、教学建议
初步的数据统计活动:第一学段
1. 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 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例18)
例2:将数50,98,38,10,51排序,用“>”或“<”表示。
用大得多、大一些、小一些、小得多等语言进一步描述它们之间关系。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的教育价值,了解其内容构成及目标要求,了解儿童学习统计与概率知识的主要特征,掌握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的过程与方法;难点是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

三、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概述、儿童学习统计与概率知识的主要特征、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9.1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概述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只是在高年级编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的知识,并且往往主要是将其当作工具性知识来学习的,因而也就将重点放在一些诸如绘制统计图表等的操作技能。

而实际上,这部分知识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认识现实世界与处理日常生活的一种思想方法。

9.1.1 “统计与概率”内容的教育价值(一)有助于培养学生以随机的观点来理解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以信息和技术为基础的社会里,数据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

为了更好地理解世界,人们必须学会处理各种信息,尤其是数字信息,收集、整理与分析信息的能力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每一个公民基本素养的一部分。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某地区受灾面积达到50%”“估计第三世界人口的增长率为每年4%”“这场足球赛,巴西队赢的可能性比较大”“坐火车旅游比较安全”“今天长沙地区的降水概率为60%”“买医疗保险对我有利”等语言,这实际上就是人们对客观世界中某些现象的一种描述,其中都涉及大量的数据。

面对这些数据,人们就要作出分析和判断。

也就是说,人们常常需要对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统计与概率的思想方法将越来越重要。

统计与概率所提供的“运用数据进行推理”的思考方法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一种普遍适用并且强有力的思维方式。

因此,义务教育阶段使学生熟悉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思想方法,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统计与概率中第一学段的教学策

统计与概率中第一学段的教学策

划教学策划在统计与概率的第一学段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统计与概率作为数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涉及到很多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数据分析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教学策划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为他们接下来更深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们需要明确统计与概率的教学目标。

在第一学段,学生主要需要掌握的内容包括基本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描述统计量的计算和应用、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等。

针对这些内容,我们需要确定教学目标,明确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以便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也是教学策划的关键。

在第一学段的统计与概率教学中,我们需要选择恰当的案例和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能够从实际问题中理解统计与概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我们还需要将教学内容分解成适合学生接受的小部分,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可以从简单的实际问题开始,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然后再逐步引入描述统计量的计算和应用,最后再引入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活动的设计也是教学策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第一学段的统计与概率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如实地调查、数据收集和整理游戏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统计与概率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教学策划中,我们还需要重视教学评估的设计和实施。

在第一学段的统计与概率教学中,教学评估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作业和测验等多种形式来进行。

通过这些评估手段,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修正,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统计与概率的第一学段的教学策划需要全面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教学评估的实施等方面,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统计与概率中第一学段的教学策

统计与概率中第一学段的教学策

统计与概率是数学教育中的重要领域,对于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数学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第一学段,即小学低年级阶段,如何有效地开展统计与概率的教学,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评价的实施等方面,对统计与概率中第一学段的教学策略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探讨。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在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通过简单的活动,让学生学会收集数据的方法,如数数、分类、计数等,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过程。

引导学生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形成简单的图表或统计表,如条形图、圆形图等,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描述方式。

让学生尝试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发现数据中的一些规律或趋势,从而理解统计的意义。

2. 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

分类是统计的基础,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

让学生学会根据给定的标准,如颜色、形状、大小等,对事物进行分类,并理解不同的分类标准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

通过分类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逻辑思维能力。

3. 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象形统计图是一种直观的统计图表形式,能够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数据。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常见的象形统计图,如条形统计图、圆形统计图等,并学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回答问题。

通过统计图表的制作和解读,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对数据的好奇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式探究数据背后的规律和奥秘。

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收集数据、仔细整理数据、准确分析数据等。

人教版数学六下《统计与概率》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六下《统计与概率》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六下《统计与概率》说课稿一、统计与概率研究对象与价值:今天,我解说的题目是“策略.过程.眼光”,解说的内容是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中的统计部分。

由于统计与概率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它作为一个单独的领域进入了小学数学课程。

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的学习领域中,学生所积淀下来的基本上都是一种确定性的思维。

而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从这段话中我们看出,统计与概率主要处理的是数据,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从而寻求客观事物中由这些数据所反映出来的一般规律。

这样的学习,为孩子们提供了一种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维方式。

帮助学生形成一种统计观念和随机思想。

进而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二、统计与概率解说流程:下面,我从“课程目标、知识结构、编写意图、教学策略”四个方面做一解说。

(一)、把握课标,提升认识课标在不同学段有不同的要求,第一学段: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第二学段: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的方法,并能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概括起来也就是第一学段:有所体验,初步感受。

第二学段:经历过程,体会含义。

由此可见,目标要求由低到高,逐步渗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从而使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

(二)、梳理知识,理清结构统计与概率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主要以统计为主,概率为辅。

统计几乎是贯穿于1-6年级的各册教材之中;而概率只在三上和五上教材中简单学习到。

统计包括了统计表,统计图,统计量,分类。

分类是统计的基础,分类的结果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而统计量是对统计数据作以定性和定量的描述。

统计表包括了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统计量包括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三种量描述的都是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但各自有不同的特点。

平均数代表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化都会引起平均数大小的变化。

对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的认识

对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的认识

对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的认识对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的粗浅认识永吉县岔路河镇中心小学郭占峰《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以及《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构成了数学新课程中的四个学习领域。

《标准》首次将“统计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并将统计与概率作为数学教育的四个领域之一,这足以说明统计与概率在数学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的粗浅认识:一、《课标》中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内容解读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解读一下《课标》中小学统计与概率教学内容:(一)统计与概率教学内容的意义与价值。

1、统计与概率在现实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们每天面对着大量的数据,从国民生产总值到天气预报,从人口预测到股票投资,统计存在于国民经济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报刊中大数,百分数,图形、图表出现的比例越来越高便是明证。

图表本是统计的一部分,自不必说。

许多大数,百分数本身也是统计或推断的结果,可以说他们的背后还是统计与概率。

你比如说,我们比较常见的天气预报情况的统计图,还有春晚最喜爱的节目调查统计图等等。

现在的孩子很早就接触这些报纸,杂志,应该说,这些图给我们的视觉冲击是很大的。

“生活已经先于数学课程将统计推到了学生的面前”。

在以信息和技术为基础的社会里,人们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和选择,而数据则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数据处理也因此变得更加重要。

具有统计的基本知识已成为每个现代公民必备的素质。

,2、培养学生统计思维和随机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统计与概率属于“不确定性”数学,要寻找随机性中的规律性,学习时主要依靠辨证思维和归纳的方法,它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等方面更直接、更有效。

统计、概率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数据处理的方法。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容易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威力,这对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调查研究的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合作交流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作用。

小学数学统计以及概率

小学数学统计以及概率

适用标准文档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一、数据剖析看法的内涵在实验稿《课标》中“统计看法”是核心看法,此刻为何更名为“数据剖析看法”呢?在《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对于统计学是这样定义:统计学是对于采集和剖析数据的科学和艺术。

确实,统计学的一个研究对象是数据,它是经过采集数据,以及对数据的剖析来帮我们解决问题的。

在义务教育阶段我们办理的数据都是有实质背景的,正如课表组组长史宁中教授所述:“数据是信息的载体,这个载体包含数,也包含语言、信号、图像,凡是能够承载事物信息的东西都组成数据,而统计学就是经过这些载体来提守信息进行剖析的科学和艺术。

”可见,统计学的一个核心是数据剖析,实验稿中叫统计看法,此刻叫数据剖析看法,这两点并无实质性的不同,而是用这样的语言更为点出了统计的核心就是数据剖析让人了如指掌。

数据剖析看法的内涵在课标中间,对于数据剖析看法,有这样的描绘:认识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应当先做检查研究,采集数据,经过剖析做出判断,领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认识对于相同的数据能够有多种剖析的方法,需要依据问题的背景选择适合的方法;经过数据剖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相同的事情每次采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说明只需有足够的数据便可能从中发现规律。

数据剖析是统计的核心。

如何发展学生的“数据剖析看法”?第一,就是让学生去经历这个数据剖析的过程,领会数据中包含的信息。

比如,清华隶属小学安华老师执教的一年级《统计》。

安老师为学生提供了四部动画片,选出大家最喜爱看的一部进行播放。

学生的想法各不相同,这可怎么办呢?老师启迪学生自己去想方法,让学生感悟到我们是为认识决问题而来做统计的。

统计什么?如何统计呢?学生从头至尾都在思虑取,他们最初想到举腕表决,却没有正确统计出结果,而后又持续想方法,有的学生说站起来这样数的更清楚了,还有说在小组内去统计,而后我们再汇总,最后大家都一致到用文案大全适用标准文档投票表决的方法来统计。

当数据统计上来此后,如何让学生领会数据中包含的信息呢?安老师让学生利用数据来推测,看哪部动画片,要用数据来说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专题说课稿调兵山市第一小学张纯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深入其境方知教材别有洞天,品尝其味才知教材魅力无限。

深入解读课标,明晰知识结构,就会在教学实践中找到切入点、结合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实现课堂的高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专题。

下面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说课标,说《统计与概率》专题的总体目标和第一学段目标及第一学段课程内容;二,说教材,说教材的编写特点、编排体例、知识和技能的立体式整合;三,说建议,说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说课标:1、总体目标: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2、第一学段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新课标将“掌握”变成了“了解”,降低了要求。

而且把“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这一目标放在了第二学段。

)数学思考: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原课标中要求学生能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类比,此处降低了要求。

)问题解决: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3、第一学段课程内容:1、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

(原课标中要求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新课标此处不做要求)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3、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信息。

(原课标中要求学生会求简单的平均数,新课标中此处不做要求,而且新课标中把可能性的知识放在了第二学段。

)新课程标准根据“统计与概率”部分第一、二学段内容和要求的变化,对“统计与概率”部分的教学顺序进行重新设计,并对具体内容进行了修订。

①第一学段调整教学内容,降低教学要求。

只分别在一下、二下、三下安排统计的教学。

就现行一年级数学教材来说,将一年级上册“分类”单元的教学内容移到一年级下册,将分类与统计结合编排为“分类与整理”,体现分类与统计的关系。

将一年级下册“统计”单元的内容后移。

二、说教材(1)编排特点(所教年级)1.内容的选择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统计学生体重的变化和视力情况、统计学生参加什么课外小组、过往车辆,调查同学们喜欢吃什么蔬菜等。

2.注意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

使学生在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过程中既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了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如通过统计学生喜欢什么动物卡片、什么玩具、喜欢吃什么主食、喜欢什么体育比赛等,了解到大家的爱好、特长是什么,知道一些生活常识等等,使大家体验到统计确实是很有用的。

3.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本册统计教学内容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分析,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合理的预测,初步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如例2及后面的做一做、练习二十二的第2、3、4题,让学生根统计结果据预测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什么车?根据五年级比二年级近视的人多,根据一周每天电视机销售情况和学生需要增添什么图书等提出合理化建议,初步体会统计对决策的意义。

(2).编排体例:课例的设置包括主干系统和辅助系统,主干系统包括课例和例题,例题基本上是由主题图、导入框和情景问题组成。

辅助系统内容丰富,包括:做一做、练习题。

(三)、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统计知识部分:包括分类、统计表、统计量和统计图分类出现在一年级上册统计表是出现在一下的单式统计表和出现在二下的复式统计表。

统计表数据呈现暗示学生可以根据表填图,反过来也可以根据统计图来填表。

统计量包括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平均数出现在三年级下册,《中位数》出现在五年级上册,《众数》出现在五年级下册。

统计图的知识贯穿在小学各个年级。

一年级上册:象形统计图。

一年级下册: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

二年级上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

二年级下册: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

三年级下册:横向单式条形统计图、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四年级上册:《复式条形统计图》。

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

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

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

六年级下册《分析、判断、预测》概率方面:三年级上册:《可能性》,概率的起始部分,只停留在质的体验上,为后继可能性的大小、等可能性打基础。

五年级上册:《统计与可能性》从三年级上册的定性向定量过渡,培养概率思维观察分析社会生活中事物。

综上所述统计与概率知识反映出的阶段性与发展性的设计特点是非常清晰与明显的,“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要求是相互渗透,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的,第一学段内容是第二学段内容的基础和前提,第二学段内容是第一学段内容的螺旋上升和自然发展。

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更好地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从而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成为现实。

三、说建议(一)说教学建议(1)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由于学生已经学过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的填写可让学生自主探索后合作交流,最后全班进行讨论达成共识,明确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联系和区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注意让学生体会统计对决策的意义和作用。

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可让学生独立思考,要让学生多发表想法,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同学提出合理的建议,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

没有条件进行现场统计的学校,可通过放录像或做游戏的形式进行统计,统计时注意用画正字记录,便于用1格表示5个单位。

学生可在教师引导下独立完成统计图,如果统计中出现不是整5的数据,可在条形图上方把数据标明,条形图位置要基本准确。

(4)注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有条件的学校可进行社会调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市场经济意识,体会统计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二)、评价建议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1.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结合生活情境考察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如:能否运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在收集数据的基础上能否将这些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描述,能否确定自己的方案。

2、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科学界已指出:真正决定人类智慧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

而情商可以经过后天的培养。

因此,教师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情感评价,这样会促进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热情。

课堂中要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等进行评价。

在评价语言上,注意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通过评价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3、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评价过程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做到客观、公正地挖掘每一个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正确评价每一个孩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体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采取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同伴互评、家长评价相结合。

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包括书面测验、口头测验、开放式问题、活动报告、课堂观察、课后访谈、课内外作业、成长记录等,我们一小每班都建立了QQ群,老师和学生也建立了博客,采取网上交流的方式进行评价也是非常可行的。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生活处处皆数学,身边处处是资源。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走入数学课堂,学习数学知识。

(1)开发利用文本资源。

教科书、教师用书、教与学的辅助用书、教学挂图都是文本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文本资源。

(2)开发利用多媒体资源。

我们第一小学班班有电脑,有多媒体设备,我们要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它们,制作内容丰富、情景生动、有实用价值的课件,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3)开发利用社会、家庭方面的资源如学生学习了统计知识后,让学生到生活中找哪些地方用到了统计图表,在家里调查水费、电费等,学生通过调查,发现身边处处有数学,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更应用于生活。

(4)开发利用生成性资源生成性资源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对话交流,随机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情况,教师要及时捕捉,准确辨别,有效调控,使这些生成性资源变成教育资源。

学生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不要回避,要把这些错误信息看做是孩子们思维的火花,通过错误资源,判断孩子出现的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学生的作品,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课堂实录等都是生成性资源。

数学是一棵参天大树,它的根深深地扎在我们的现实世界中,只有不断地学习数学研究数学,才能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

以上是我对《统计与概率》专题第一学段的解读,有不足之处请专家、评委批评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