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沙化的成因及危害分析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一、荒漠化的成因、危害与防治1.概念认知:认识荒漠化2.我国荒漠化的地区分布:(1)土地沙漠化——“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

(2)石质荒漠化——西南喀斯特地区。

(3)次生盐渍化——西北干旱灌溉区、华北半湿润区。

【典例探究感悟考向】(2017扬州模拟卷)“荒漠化”是指因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现象。

图1为“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分布图”,图2为“不同类型荒漠化土地比例统计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图2图1(1)在我国生态脆弱的A、B、C、D、E、F区域中,风蚀荒漠化主要分布在____,盐渍化主要分布在_________,冻融荒漠化主要分布在_______。

(3分)(2)A区域的荒漠化会加重B区域的等环境问题,因此B区域环境保护的生物措施是。

(3分)(3)从气候、地形、人类活动等角度分析D、E、F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有______。

(4分)【方法提炼突破核心】典型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湿润地区+地表植被稀疏干旱的农业区+不合理的灌溉牧区+过度放牧+过度垦殖等干旱农耕区+引水灌溉3.荒漠化的成因(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其成因具体分析如下:(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发展。

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

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区域认知】从整体性视角析西北内陆区域特征问题1:在中国地形图中,圈画出我国西北地区的区域范围,并描述其地理位置。

问题2:阅读西北地区地形图,描述西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我国土壤污染问题分析

我国土壤污染问题分析

壤污染物,施用不当,也会引起土壤污染。
长期大量使用氮肥,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
土壤板结,生物学性质恶化,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和质量。
4.固体废弃物
工业废物和城市垃圾是土壤的固体污染物。
例如,各种农用塑料薄膜作为大棚、地膜覆盖物
被广泛使用,如果管理、回收不善,大量残膜碎
片散落田间,会造成农田“白色污染”。这样的
要包括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涤剂、3、4-苯 并芘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对土壤 造成的污染。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 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
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
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 间接被人体吸收, 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中国土壤存在的问题 ——土壤污染
我国国土面积大,自然、经济、社会因素差异巨 大,当然土壤存在的问题也是复杂多样的。根据我国
的实际情况,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专家将我
国的土壤问题分为六类:土壤侵蚀、土壤沙化、土壤
盐化、土壤污染、土壤性质恶化和非农占用耕地。
土壤污染
• • • • • 定义 类型 污染途径 中国土壤污染特点 防治措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国土壤污染防治的最新进展
2006 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壤污染防治活动,并在全国 开展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活动,以摸清中国当前土壤污染的现状。 2008 年6 月发布的《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要求: 到2010 年,全面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基本摸清全国土壤环境质 量况;初步建立土壤环境监测网络;编制完成国家和地方土壤污染防 治规划,初步构建土壤污染防治的政策法律法规等管理体系框架;编 制完成土壤环境安全教育行动计划并开始实施,公众土壤污染防治意 识有所提高。 到2015 年,基本建立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体系,出台一批有关土 壤污染防治的政策法律法规,土壤污染防治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建 立土壤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土壤环境监测网络进一步完善;土壤环境 保护监管能力明显增强,公众土壤污染防治意识显著提高;土壤污染 防治规划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科学研究深入开展,污染土壤修复 与综合治理示范项目取得明显成效。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发展第四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__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发展第四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__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
(1) 说出图中所反映的土地利用问题并简述其危害。
[答案] 土地(草地)退化。草原的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沙化面积扩大,导致荒漠化。
(2) 分析导致科尔沁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 由于人口压力,人们对畜牧业产品的需求量增大,超载放牧,引起草地退化。
(3) 提出合理利用与保护草原的措施。
[答案] 控制人口增长,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变单一放牧业,发展多种经营;实行禁牧、轮牧、退牧,改游牧为舍饲养畜;建设饲草料基地和“草库伦”;改良牧草品种,提高草原生产力;依法管理,加强草原保护。
预防
禁樵禁采
1.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 我国风蚀荒漠化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

[解析] 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干旱,大风频繁,容易引起风蚀,进而产生荒漠化。
(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原因。( )
×
[解析]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有地形、土质、降水和植被等,但主要是毁林开荒、开矿、过度放牧等人为原因。
B
[解析] 由内蒙古某地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统计图可知,该地人口增长较快,耕地增长也快,据此可以判定荒漠化不断发展与过度农垦有关。
3. 针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不断发展的问题,应该采取的整治措施是( )A. 恢复地表植被,退耕还牧 B. 实施人工降雨C.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粮食生产 D. 发展立体农业
对生态环境
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加剧了贫困,制约了经济发展
(2)水土流失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遇水崩解;降水集中在7—9月,暴雨过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地形起伏过大加剧了流水侵蚀;荒山秃岭造成雨水和风力直接侵蚀。 ②人为原因:长期开垦、过度放牧和樵采,导致土壤侵蚀加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促使环境进一步恶化。

高三地理荒漠化的防治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荒漠化的防治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荒漠化的防治试题答案及解析1.(10分)读澳大利亚局部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示区域西部地区沙漠形成的气候原因。

(3分)(2)说出该区域高度发达的商品农牧业主要分布的地区,并分析其有利的自然条件。

(4分)(3)墨累河流域是澳大利亚荒漠化发展很快的地区之一,分析其原因。

(3分)【答案】(10分)(1)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1分)盛行下沉气流,(1分)降水少(或气候干旱)。

(1分)(2)东南部地区(或墨累-达令盆地)。

(1分)光热充足、降水丰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地形平坦。

(任3点得3分)(3)降水较少(1分),高强度开发(过度开垦、过度放牧),(1分)不合理用水。

(1分)【解析】(1)澳大利亚西部地区沙漠为热带沙漠,热带沙漠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或气候干旱)形成热带沙漠。

(2)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从气候(降水、热量、光照)、地形、土壤、水源四方面分析。

澳大利亚高度发达的商品农牧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的墨累-达令盆地。

光热充足、降水丰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地形平坦。

(3)荒漠化是由于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造成的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

墨累河流域荒漠化发展很快主要是因为降水较少,高强度开发、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用水。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形成条件、影响农业因素、荒漠化成因分析。

2.石漠化是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和岩溶及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

贵州山区农村薪柴比例占生活能源比重较大。

图甲为贵州石漠化面积百分比,表为山区坡度与土层厚度及侵蚀状况关系,图乙为贵州某小区域农业生产布局新颖模式图。

完成下列各题。

(13分)表:山区坡度与土层厚度及侵蚀状况关系表(2)图乙中显示该地区发展沼气是解决农村生活能源的重要措施。

说明该地农村发展沼气对山区农业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3分)(3)分析图乙中大力建设水利设施的原因。

沈阳地区沙化土地成因、分布及发展趋势分析

沈阳地区沙化土地成因、分布及发展趋势分析

沈阳地区沙化土地成因、分布及发展趋势分析作者:徐振兴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18期有专家认为,干旱的天气、科尔沁沙地向南的侵袭、狂风带沙、河流带沙这四个方面的原因造成了沈阳地区土地的急速沙漠化,据有关部门统计,沈阳地区每年有约2.3万亩土地被沙化。

沈阳北部和西北部的康平、法库和新民等沙化地区已经被划入到科尔沁沙地范围之内。

一、沈阳地区沙化土地成因分析1、自然因素的不确定性。

沈阳的沙化地区经常会不定期的发生旱、水、风、雹等自然灾害,这些地区经常风不调雨不顺,受到这些恶劣自然条件的影响,沈阳沙化地区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一些地区出现自然植被减少、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现象。

2、土壤的结构、土壤的养分和微量元素发生了变化。

由于土地沙化土壤中细粒物质减少,粗大粒级物质增多,造成了沈阳沙化地区的地表粗化有机质含量也发生了明显的减少。

土壤中营养成分及微量元素含量相应的减少,也导致了沈阳地区土地的贫瘠与土地生产潜力退化,从而造成沈阳沙化地区农作物产量的不断减产和质量的不断下降。

3、沙化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沙化地区的自然条件非常差,缺少吸引外来资金的优势,政府部门自身造血能力不强,缺少上级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都是沙化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因此,沈阳沙化地区的政府部门没有能力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改善区域内土地不断沙化的现状,同时沙化地区的政府部门也缺少对社会资本的争取以及与科研院所和专业高校的合作,使得沙化地区治沙的效果大打折扣。

4、人为活动引起的土地沙化。

在引起土地沙化的众多因素中,人为活动频繁是土壤沙化的主导因素。

由于沈阳沙化地区的农民缺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对土地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产生很多滥牧、滥伐、滥挖、滥垦、水资源的无序利用等现象,这些不合理利用土地的行为,导致了沙化地区植被覆盖率降低、干旱和风蚀,进而产生土地沙化。

另外,城市基础建设过程中形成大量裸露的工地,在风蚀的作用下产生沙尘。

土地沙化防治路径及沙产业发展

土地沙化防治路径及沙产业发展
温.洲 , 立 耿凤梅2(河 经 大 财 学 ,北 家 562 北 法 业 院河 石 庄0o) 1 北 贸 学 税 院河 石 庄0o;河 政 职 学 ,北 家 56 . 01. 01
摘要 对 河北不 同地 区土地沙化的成 因 行 了分析 , 进 相应提 出了土地 沙化 的防治路径 , 指 出应如何发展 沙产业 来防治土地 沙化 。 并 关键词 土地沙化 ; 防治路 径 ; 沙产业 中图分类号 F 0 . 312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0 1 6 120 )4 13 57—6 1(0 80 —0 53—0 2
防沙治沙 工 作 必须 兼顾 经济 效 益 、 态效 益 和社 会 效 生 益; 坚持防 、 、 治 用结 合 , 以防为主等 原则 , 本着 “ 学规划 、 科 因 地制 宜 、 易后 难 、 急后 缓 、 先 先 重点 突破 、 重实 效 ” 注 的思 路 , 开展 防沙治沙工作 。 2 1 土地沙化 的预 防 . 河北 省 的防 沙制 沙工 作 , 以 防为 应 主, 、 防 治结合 。对现有沙化 土地积极 治理 的同时 , 要采取 积 极措施 , 止产 生新 的沙 化 土地 。一是 要 严格 保护 沙 区植 防 被 。禁止在沙 区滥 伐 、 垦 、 滥 滥牧 、 挖 、 采 。对 沙化 土地 滥 滥 和具 有潜 在沙化 危 险 的土 地 , 切实 加强 封禁保 护 , 要 充分 发 挥 自然修 复 能力 , 快 沙 区植 被恢 复。严 格控 制 草 场 载畜 加
是指 由于使用 土地 或 由于一种 营力 或数 种 营力结 合致 使 干
旱 、 干旱和亚湿 润 干旱地 区雨 浇地 、 浇地 或 草原 、 场 、 半 水 牧
森林和林地 的生物 或经 济生 产力 和复 杂性 下降 或丧 失 。河 北省 的土地沙化 , 主要是 因人类不合理 活动所 导致 的沙质土 壤上植被及覆 盖物 被破坏 , 形成 流沙及沙 土裸露 的过程 。 12 土地 沙化 的成 因 土地 沙 化是 在 自然 因 素基础 上 , . 主 要 由于人类不合理 的经济活动所 造成 的 , 人为 因素是 引起土 地沙化的主要原 因。河北 省土地沙化 随 区域 自然 、 经济条 件 和历史沿革不 同 , 主导 因素各异 。 12 1 河北省坝上 地区土地 沙化 成 因。河北省 坝上 高原 东 ..

应该怎么治理沙漠沙漠怎么治理

应该怎么治理沙漠沙漠怎么治理

应该怎么治理沙漠沙漠怎么治理内容摘要:干旱地区荒漠化防治对策,治理沙漠?大家都会回答种树就可以了,不过种树的人和钱要从哪里出就是问题了。

干旱地区荒漠化防治对策,治理沙漠?大家都会回答种树就可以了,不过种树的人和钱要从哪里出就是问题了。

以下是解决之策:如果你是学生的话,这里我推荐你研究一下《京都议定书》中绿色购入这种减排机制,简单的说,就是通过种树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而算作该国家的减排量。

如果减排量通过政府和国际的认定,可以获得国际资助,这样治理沙漠的费用就有了,不过前期费用还是要自己凑错的。

其次是人力,如果你是政府人员的话,建议你通过国家政策,要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除了要求费用之外,希望企业分批的派人员到沙漠地区参与植树活动,算作他们的社会责任履行业绩。

说的有点多,但确是从实际出发。

3.1加强草场管理草原退化是干旱地区荒漠化的主要因素。

因此,防止荒漠化必须把保护和退垦还草还林放在首位。

核心是保持水的区域平衡,不同植被对水的利用强度不同,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农则农。

具体措施包括:(1)抓紧落实草原家庭承包制;(2)限定最高草原载畜量,建立草原监理制度,严禁超载放牧;(3)搞好草原围栏,围栏旁边要种树;(4)改变饲养方式,推行牲畜舍圈养或划区轮牧;(5)加强对草原的养护,大力防治草原病虫鼠害;(6)采取草地复壮措施。

3.2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在西部地区广布的山地和丘陵上,由水力引起的土壤侵蚀比较突出,导致土地质量下降,生产潜力衰退。

因此必须加强对长江上中游山地环境的整治工作。

具体措施和方法包括:(1)全面规划,综合治理。

(2)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3)水土保持的管理和监测。

(4)退化坡地改良与利用。

3.3妥善安排山区农民退耕还林还草是一项重要措施,但一些散居在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地区的农民领取退耕补给的粮钱后,仍然靠山吃山,开荒、砍树、挖草。

形成越砍越荒、越荒越砍的恶性循环。

因此政府应创造条件,把分散居住在生活条件特别恶劣地区贫困人口逐步迁移出来,安置到适宜生存和发展的地区,从根本上解决生态保护和这些人口的脱贫问题。

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
过度开发、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水资 源不合理利用等人为因素是导致土地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02 水土流失的成因与后果
成因
自然因素
地形、降雨、土壤质地、植被覆盖等自然条件是导致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
人为因素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过度开发、采矿、修建道路等人类活动也是导致水土流失 的主要原因。
后果
科学治理,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VS
详细描述
库布齐沙漠治理是中国治理沙漠化的成功 案例之一。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如 种植耐旱、耐风沙的植物,建设防护林带 ,实施节水灌溉等,库布齐沙漠治理取得 了显著成效,不仅遏制了沙漠的扩张,而 且实现了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失败案例: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总结词
水土流失
指地表土壤在水力、风力等外力 作用下被侵蚀、搬运和沉积的过 程,导致土壤资源损失和生态环 境恶化。
影响
生态平衡破坏
农业生产受损
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系统失衡 ,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 性和自我修复能力。
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肥力丧失,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粮 食产量降低。
土地荒漠化与水土流失
目录
• 土地荒漠化的定义与影响 • 水土流失的成因与后果 • 土地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 土地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全球关注 • 应对策略与技术 • 案例分析
01 土地荒漠化的定义与影响
定义
土地荒漠化
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土 地退化现象,表现为植被覆盖率 降低、土壤贫瘠、土地生产能力 下降等。
国际合作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各国共同制定防治荒漠化的国际公约,加强国际合作,共同 应对土地荒漠化问题。

土地沙化与防止措施研究——以毛乌素沙地经验为例

土地沙化与防止措施研究——以毛乌素沙地经验为例

收稿日期:2020-11-19基金项目:榆林市林业局横向科研项目(2018HX69,2020HX01,2020HX66)作者简介:宋珊珊(1995-),女,陕西吴堡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生命科学研究㊂通讯作者:段义忠(1981-),男,内蒙古多伦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㊂土地沙化与防止措施研究以毛乌素沙地经验为例宋珊珊,段义忠(榆林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榆林719000)摘㊀要:中国通过综合的大型项目组合应对土地沙漠化的紧急情况㊂审查了毛乌素沙漠的形成㊁蔓延㊁改善和消失的过程㊂主要是自1949年以来,发现绝大多数干预措施提高了中国农村土地的耕地面积,但导致严重的土地沙漠化,并产生了不良后果㊂通过分析沙漠化的一些主要因素,分布规律以及成因模式,提出毛乌素地区荒漠化防治对策建议的原则和思路,并为中国和其他国家在实现土地沙漠化防治目标方面的进展提出建议㊂关键词:毛乌素沙漠;沙漠化;成功经验;未来展望中图分类号:X171㊀文献标志码:A㊀文章编号:1008-3871(2021)02-0023-05DOI :10.16752/ki.jylu.2021.02.006㊀㊀毛乌素沙地位于榆林市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之间,面积达4.22万km 2㊂21世纪,黄沙漫天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成为了最重要的问题㊂可是,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改变,2018年11月26日,在中国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的魅力中国城节目,榆林市市长李春临向全世界宣布:毛乌素沙地从地球的版图彻底消失了㊂在这里,审查了人们治理毛乌素沙地的历史,重点关注自1959年中国成立以来的人类与沙漠斗争的过程㊂通过量化这些过程下的经验和方法,并且审查多个人类战胜沙漠的计划影响㊂根据毛乌素的经验提出了成功的关键,讨论了毛乌素沙地大规模沙漠化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重点㊂中国仍然面临着严重的土地沙漠化问题,这些问题源于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和发展,尤其是破坏植被㊁过度放牧㊂然而,它最近在沙漠成功治理的经验可以说明中国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并为开展沙漠防治的世界其他地区提供宝贵的指导㊂1土地沙漠化的紧急情况中国已经养殖了8000多年㊂新石器时代的农民占据了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旱地小米)和长江流域(湿米)㊂随着时间的推移,森林逐渐被农业清理,并被用于能源,食品,药品和材料;种植入侵北方草原;和河流被重新定向灌溉[1]㊂毛乌素沙漠以前也是水草丰盛的地区,是一个畜牧放马的好地方㊂在公元1400年北方游牧畜牧业扩大,湿稻种植日益增加,向南扩散,支持相当稳定的人口40~60百万㊂从1400年到1750年,中国的人口增长了3~4倍,达到1.77亿(每年0.24%)[2],受农业扩张,商业,市场和贸易的支持,森林覆盖率约为24.2%[3]㊂到了1800年,人类占据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人口增长加速(每年0.59%),到1949年达到约5.8亿,同时还出现了新的环境危机㊂由于低效和不可持续的农业,放牧和伐木做法导致土地退化,包括侵蚀,沉积,洪水,水涝,盐碱化和荒漠化,对自然资源,特别是农业和林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㊂熊,老虎,豹,大象和许多其他物种接近灭绝㊂森林覆盖率约为11.4%或更低且木材稀缺㊂农村贫困,社会动荡和饥荒是司空见惯的㊂1949年,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了严重退化的自然环境,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中国的土地,河流和森林被视为需要控制的力量和可用于支持粮食安全㊁经济发展和工业化[4]㊂上世纪50年代初,毛乌素沙地流动沙丘13160km 2,固定半固定沙丘㊀2021年03月第31卷㊀第2期榆林学院学报JOURNAL OF YULIN UNIVERSITYMar.2021Vol.31No.2249.5km2,总面积38110km2㊂60年代初期,流动沙地面积达18360km2,到70年代达23036km2㊂这一时期沙漠化的迅速扩展是与执行 以粮为纲 的方针路线分不开的㊂据统计,伊克昭盟三次大规模开荒总面积达6670km2,使该区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沙漠化极其严重㊂风沙危害使全盟每年约有867km2的农田基本没有收成,约占耕地总面积20%[5]㊂陕北榆林地区,正位于毛乌素沙地的南缘,经常受到风沙的危害㊂榆林自建城以来,为了逃避风沙的威胁,已经三次向南迁移城址㊂2000年春天,中国北方地区发生了12次严重沙尘暴袭击事件,其中7次在短短一个月内覆盖北京㊂风暴归因于过度放牧和荒漠化,耗资22亿美元㊂2响应为了应对这种土地沙漠化的紧急情况,1959年以来,人们大力兴建防风林带,引水拉沙,引洪淤地,开展了改造沙漠的巨大工程㊂1978年,随着北方防护林工程的开始,毛乌素沙地开展了大规模植被建设㊂90年代末期,毛乌素沙地内严重沙漠化面积18831km2,中度沙漠化面积11262km2,轻度沙漠化面积12626km2,潜在沙漠化仅408km2㊂表明沙地内轻度㊁中度荒漠化面积不断增加,荒漠化程度得到控制㊂北方防护林工程㊁防沙治沙工程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㊁山川秀美工程等国家级重大生态建设,极大改善了毛乌素的生态环境,实现从 沙进人退 到 绿进沙退 的转变㊂生态环境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6]㊂到了21世纪初,已经有600多万亩的沙地被治理,止沙生绿㊂3沙漠化的主要因素毛乌素沙地的土地荒漠化是长期的地质演化与短期的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7]㊂它不仅有深刻的地质环境背景,包括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构造地貌㊁沉积物和水环境背景,而且有人文环境背景㊂在这里,我们系统总结控制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主要因素㊂3.1气候变化毛乌素沙地是北方地区冬夏季风最主要的交锋地带,脆弱的生态环境加上频繁的气候变化导致该地区的沙漠化变化剧烈㊂李智佩等提出,现代气候变化具有准周期特征㊂图1为鄂尔多斯高原1954~ 1994年的年均气温变化㊂由图1可知,50年代中1956年均温度最低,到60年代的1967~1968,80年代的1980年,以及90年代的1992~1993年,均存在着一个相对低的年均气温㊂图1㊀毛乌素沙漠1954-1994气温和降雨变化图3.2构造运动毛乌素沙地属于鄂尔多斯高原的一部分,鄂尔多斯高原在燕山运动时下沉,接受沉积,至喜马拉雅运动时则逐渐上升成为高原㊂阴山㊁燕山㊁吕梁山㊁太行山和大兴安岭等,均是喜山运动期上升的山地㊂新生代以来,伴随着秦岭㊁阴山㊁吕梁山以及贺兰山的隆起,鄂尔多斯盆地不断抬升而形成高原㊂由于第四纪气候变化导致的风力活动加强,在中国中部形成了宏伟壮丽的黄土高原㊂大约在1.8Ma左右,黄河逐渐形成,其支流的溯源侵蚀造就了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的泥沙不断被搬运到黄河下游的冲积平原上㊂在冰期,北部地区风沙活动强烈,地表景观以沙漠为主,高原南部地区黄土沉积速度明显加快㊂全新世以来,尤其是在大暖期以来,人类的活动逐渐加强㊂开荒㊁森林砍伐以及战争的破坏使这片曾经是中华民族摇篮的地方变得满目疮痍㊂鄂尔多斯高原与黄土高原是两个彼此相连㊁相互依存又各具特色的高原㊂尽管两者在构造上同时沉降和隆升,但由于它们所处的构造位置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沉积物㊂鄂尔多斯高原在第四纪大部分地区处于剥蚀状态,仅在毛乌素沙地和库布齐沙漠等地区沉积了一套河湖相沉积物和风积物,以碎屑岩为主同期,黄土高原地区黄土沉积的最大厚度达一㊂在喜马拉雅运动后期,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上升成为剥蚀区,在流水作用的侵蚀下,形成了黄土源㊁梁㊁饰地貌,具有沟壑遍布㊁地形破碎的特征㊂3.3地表沉积物分布在广裹的内蒙古中东部高原到黄土高原,沉积物的分布具有带状特征,无论是整体上还是在每个地质单元内㊂从整个内蒙古中东部高原来看,从西北向东南,沉积物由基岩㊁残积逐渐被冲洪积和冲积物取代,在少数几个断陷沉积盆地中,在河湖相沉积之上分布着大量的风积沙;黄土高原,以风积黄土可以覆盖在任何基底之上㊂在每个构造单元内,沉积物也呈规律性分布㊂例如,在鄂尔多斯高原,从西北到东南,沉积物由基岩残积和坡积向冲洪积和湖积㊃42㊃榆林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1年第2期(总第154期)物演化;在毛乌素沙地,第四系风积物之下为河湖相沙㊁泥等物质㊂又如,呼伦贝尔高原具有东高西低的地貌特征,第四系沉积物的分布也自东向西,从基岩残坡积向冲洪积和湖相沉积变化,在局部地区存在着风积沙丘㊂3.4水环境系统特征鄂尔多斯高原在气候上属季风气候与大陆气候的过渡地带,自西北向东南,气候从内陆干早荒漠气候逐渐向草原气候和森林草原气候转变㊂气候的转变是地区水环境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高原地区生物植被分带的重要因素㊂同时,降雨量自西北向东南也逐渐增加,成为决定该地区地表和地下水径流补给和排泄的主要因素㊂本区的水环境所独有的特征,使得其对土地荒漠化的控制作用也有所不同㊂首先,该高原的降雨量自东南向西北的逐渐降低,地表水流系统由外流区黄河流域转为内流区,土地荒漠化的程度也逐渐增加,总体上由轻度和中度沙漠化转变为中度和严重沙漠化,在毛乌素沙地的北部和库布齐沙漠均以流动沙丘为主;其次,毛乌素沙地内部的第四系湖相砂层孔隙水和潜水水位的变化,对土地沙漠化直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目前潜水深度大部分地区为3~12m,是较适合荒漠植被生长的水位;另一方面,第四系湖相砂层孔隙水的水量较丰,成为治理荒漠化的重要水源㊂第三,毛乌素沙地东南缘的无定河和榆溪河两岸,由于河流侵蚀和潜水补给河水,致使潜水水位埋深均在10m以下,土地沙漠化程度较高㊂内蒙古中部高原的火山熔岩台地地区,尽管以基岩裂隙水为主,但因其岩性及风化作用等造就的地貌特征,使得上述地区的土地荒漠化程度较低㊂3.5人类活动鄂尔多斯高原是我国历史上人类活动持续时间最长㊁强度最大的地区,汉㊁蒙㊁回㊁满㊁匈奴㊁鲜律㊁党项㊁拓跋㊁契丹㊁林胡等十余个民族曾经或一直在这里生息繁衍,创造了一段段历史㊂北部草原是游牧民族的主要生活地区,南部黄土高原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民族聚居地,两者之间的农牧交错带则是战争频繁发生的古战场,宏伟高大的万里长城是该地区的标志性建筑㊂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也伴随着数千年的环境变化,长期的森林砍伐㊁草原开垦和不合理灌溉等造成了荒漠化土地的产生㊂尤其是最近多年来,人类活动强度的加大,更是促使土地荒漠化发展的重要原因[8]㊂对高原上的库布齐沙漠㊁毛乌素沙地和河东沙地的形成年代和原因,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观点:一是 人造沙漠 ,二是早更新世后期起就断续存在,并非人类历史时期才有㊂鄂尔多斯高原上的沙漠和沙地在地质历史中己经存在,并伴随着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强度的变化而出现扩大或缩小,现已被普遍接受㊂近几十年来,人口膨胀导致的粮食短缺,促使人们开垦更多的荒地㊁草地㊁砍伐更多的森林,造成荒漠化迅速发展㊂4毛乌素沙地的成功经验毛乌素沙地的荒漠化防治,必须限定在区域自然环境可承受的能力之内,以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㊂在这里,我们根据鄂尔多斯高原荒漠化形成发展地质环境研究,提出地区荒漠化防治对策建议的原则或思路㊂4.1地质环境决定治理方案原则荒漠化的发生发展主要是由第四纪以来的地质背景控制,包括全球气候变化㊁水环境㊁第四纪沉积物的区域分布等因素等㊂因此,在查清人类活动对不同地区荒漠化现状与发展趋势及其与区域地质背景的关系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地区环境地质背景特点制定相应的荒漠化防治对策措施,可以使荒漠化防治更加符合自然客观规律㊂4.2自然生态恢复优先原则生态环境的自然恢复与地质条件密不可分㊂这一原则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不同地区气候㊁土壤㊁水文等自然条件所决定的天然植被生态系统是荒漠化治理的最高目标㊂第二,在防护林和人工绿洲系统中,植树造林和种草等必须与当地生态环境系统中的天然植被相一致或接近㊂第三,自然恢复需有一定的地质环境条件㊂在内陆干早地区,合适的地下水条件是最为重要的生态环境保障㊂天然绿洲中不同类型乔木和灌木的生长需要不同高度的地下水水位:怪柳2~3m,沙枣2~4m,胡杨<4m,白刺<5 m㊂因此,为了能够达到干早绿洲地区植被的自然恢复,最佳的地下水水位就须维持在2~5m㊂4.3资源有限与高效利用原则中国北方地区荒漠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是水资源匾乏和人类活动超出了自然的承受力所致㊂因此,荒漠化的防治实际上是尽可能地采取有效措施,将人类活动与社会经济发展逐步限定在某一地区自然承受能力之内㊂其次,优先发展节水工业,限制或禁止发展耗水工业㊂任何新建工矿企业都须先进行水资源与环境影响评价,以法律形式落实到社会每个角落㊂位于西北内陆干旱地区的鄂尔多斯高原,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80%以上㊂因此,该地区的农业节水非常重要㊂㊃52㊃宋珊珊,段义忠:土地沙化与防止措施研究 以毛乌素沙地经验为例4.4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可持续发展科学和景观规模适应性管理得到充分发展之前,需要应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紧急情况[9]㊂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㊂前者是人类为追求自身经济利益和更高的生活标准所进行的活动,后者则是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空间㊂荒漠化是人类在经济活动中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所导致的重要的环境地质问题之一㊂要解决人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荒漠化的防治工作,这一点已经得到中国乃至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广泛关注和重视㊂因此,荒漠化的治理需无条件地服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㊂毛乌素沙地位于边远㊁贫困和落后地区,同时也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㊂这里不仅是牧业生产基地,而且在未来数十年内将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是西部大开发极为重要的战略要地㊂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必须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的人口容量,努力建设高效节水防污的经济与社会㊂要调整产业结构,建设高效节水防污的现代农业㊁高效节水防污的工矿业和高效节水防污的城镇体系㊂要合理配置水资源,在保证生态环境建设必要用水和经济社会合理用水的同时,还要保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㊂4.5系统工程的原则所谓系统工程思想,就是将整个北方地区的荒漠化防治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荒漠化防治管理体制㊁法律法规制度㊁监测网络和科研机构;充分调动全民积极性,将荒漠化的防治落实到社会的各阶层㊁各地区㊂在总体布局上,要有所为㊁有所不为㊂根据北方地区荒漠化现状及其与气候㊁地质背景的关系,在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提出荒漠化防治的重点区域,加大投入,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遏制荒漠化发展,逐步实现生态环境的自然恢复与平衡㊂对于生态环境恶劣㊁地质条件差的地区,实行不改变现状和生态移民的政策㊂在保护治理的措施上,要顺势而为㊂根据不同地区地质背景的特征,制定相应的符合当地生态环境特色的保护治理措施㊂521世纪50年代前的地质条件变化预测鄂尔多斯高原荒漠化的防治措施的提出,应当在总结地质历史和人类历史进程中荒漠化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对未来各种地质条件变化的预测进行,使其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㊂气候与生态环境变化的预测是一个复杂而困难的问题[10]㊂一是它涉及人们目前知之甚少的由水圈㊁岩石圈㊁生物圈和大气圈等圈层组成的地球系统内部复杂的相互作用;二是全球气候与生态变化的观测系统,无论在空间尺度上还是时间尺度上都不能提供用于预测的准确初始资料和变化规律㊂尽管如此,从气候与生物学㊁地学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变化的预测研究工作始终在进行着,而且成为近年来地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㊂在这里,我们仅对目前国内外有关的预测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简述㊂气候变化预测是各种地质条件变化预测的基础,也是预测中的难点㊂从方法上,气候变化预测包括经验性气候预测方法㊁气候数理统计方法和模型㊁气候动力学模式预测以及非线性理论和混沌理论等㊂在变化因素上,有自然变化预测和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预测和综合变化预测㊂到2030年,西北地区气温可能升高0.9~1.3ħ,2050年气温平均升高1.9~2.3ħ,内蒙古西部地区最高可升2.2~2.6ħ㊂大约在2020年,自然的变冷趋势作用与人类活动导致的气温增暖作用相互抵消,其后,人类活动的增暖作用越来越明显㊂虽然上述预测还存在误差和不确定性,考虑的因素也可能不全面如火山活动,而且还须要长期的大量的工作,但总体的可信度评估表明气候模式预测温度的可靠性最高㊂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变化直接影响着降雨量的变化,不同地区的降雨量的变化也不同㊂2020年~2050年,内蒙古㊁青海的降雨量将逐渐降低,包括陕西㊁宁夏和甘肃的西北地区东部的降雨量继续增加,局部最大可增加以上㊂新疆地区的降雨量总体上有增加趋势,但变化极大,从4%~34%,在年际和地区之间均是如此㊂地质条件的变化预测主要包括水资源与水文地质条件变化的预测㊂对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性因素的气候㊁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则较大,受人类活动影响也大㊂未来几十年内,鄂尔多斯高原将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水资源的短缺将是该地区社会发展的瓶颈㊂尽管气候变化导致降雨量有所增加,但不能改变总体上水资源的短缺状况㊂毛乌素沙地含有丰富的地下水,潜水深度大部分地区为3~12m㊂库布齐沙漠区地下水较深,富水性差㊂气候变化导致的降雨增加,以及呼伦贝尔高原的丰富的可利用的资源量(15.5ˑ108m3/a)只要合理开发利用,能够满足各草原区规划用水需求㊂6中国和世界的展望中国毛乌素沙地的消失代表了治理㊁政策和人类努力的显着成就㊂沙地变沃野,靠的是尊重自然㊁㊃62㊃榆林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1年第2期(总第154期)科学治沙㊁持续创新㊂从最初的点片治沙到现在的系统化治理,从传统植树到微创植树,从人工种植到无人机种植,30多年来,毛乌素人探索出一整套科学成熟的治沙方案㊂此外,他们还根据当地生态条件,研发了1000多种植物种子,建成中国西部最大的沙生灌木及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库,建立了旱地节水现代农业示范中心㊁智慧生态大数据示范中心等一系列世界先进的示范中心㊂毛乌素人重新审视人与沙的关系,寻找人与沙共生共存的生态平衡点,沙漠治理有了质的飞越,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㊂荒漠化是严重的全球性生态问题㊂毛乌素沙地作为世界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成功创建了联合国认可并写入决议的毛乌素沙地治理模式,在全球荒漠化治理中树起了一座丰碑㊂今天,毛乌素沙地治理模式已走出中国,走向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在东南亚国家开展森林退化地带的生态修复,与上海合作组织国家讨论甘草治沙扶贫,与蒙古国共商荒漠化治理㊂毛乌素沙地治理模式已经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带给世界,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 绿色名片 ㊂参考文献:[1]Walker B H ,刘金勋,杨修.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从录观到区域范围的效应[J ].人类环境杂志,1994,23(1):67-73.[2]Tsoar H ,Pyr K.Dust transport and question of desert loess formation.[J ].Sedimentology ,1987,34:139-154.[3]曹红霞,张云翔,岳乐平,等.毛乌素沙地全新世地层粒度组成特征及古气候意义[J ].沉积学报,2003,21(3):482-486.[4]高尚玉,陈渭南,靳鹤龄,等.全新世中国季风西北缘沙漠演化的初步研究[J ].中国科学(B 辑),1993,23(2):202-208.[5]董光荣,申建友,金炯.我国土地沙漠化的分布与危害[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89(4):33-42.[6]吴波,慈龙骏.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发展阶段和成因[J ].科学通报,1998(22):2437-2440.[7]李智佩.中国北方荒漠化形成发展的地质环境研究[D ].西安:西北大学,2006.[8]王涛,朱震达.中国沙漠化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1(2):11-16.[9]Kates R W.Sustainability science [J ].Science ,2001,292:641-642.[10]王守荣,黄荣辉,丁一汇,等.水文模式DHSV 与区域气候模式RegCM2/China 嵌套模拟试验[J ].气象学报,2002,60(4):421-427.(责任编辑:邵治亮)Research on Land Desertification and Prevention MeasuresA Case from Mu Us Desert ExperienceSONG Shan -shan ,DUAN Yi -Zhong(School of Life Sciences ,Yulin University ,Yulin 719000,China )Abstract :China has implemented a comprehensive large -scale project portfolio for the emergency of land desertifi-cation.In this article ,the process of formation ,spread ,improvement and disappearance of Mu Us Desert is re-viewed.Especially since 1949,the vast majority of interventions have increased the area of cultivated land in rural area of China ,which ,however ,caused serious desertification and had negative consequences.The article analyzes some of the main factors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genetic models of desertification ,and the principles and ideas for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desertification in the Mu Us area are put forward.Suggestions are proposedfor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on controling land desertification.Key words :Mu Us Desert ;desertification ;successful experience ;future prospect㊃72㊃宋珊珊,段义忠:土地沙化与防止措施研究 以毛乌素沙地经验为例。

(2024版)2024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荒漠化成因和治理措施分析思路

(2024版)2024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荒漠化成因和治理措施分析思路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荒漠化成因及治理措施分析思路一、知识讲解1.结合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分析其治理措施2.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二、经典高考试题1.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

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

据此完成(1)~(3)题。

(1)该固定沙丘()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2)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①风速较大②蒸腾量较大③气温较高④降水较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A.植树B.种草C.栽灌木D.自然演化解析第(1)题,读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沙丘深度,曲线代表土壤含水量百分比。

从空间分布上看,随着沙丘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说明浅层土壤含水量较低,深层土壤含水量高。

从时间分布上看,5月和9月土壤储水量在7%左右,含水量较高;6~8月土壤储水量在4%以下,含水量较低。

故选C。

第(2)题,读图分析,6~8月土壤含水量较低,从材料提取信息“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该地位于非季风区,夏季不受季风影响,风速较小;该地位于西北半干旱气候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多,但水分蒸发量大。

故选B。

第(3)题,从材料提取信息该地区“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说明人类活动干扰很小,因此保护该地区生态,最佳办法是顺应自然,让其自然演化,无需人为干涉。

故选D。

答案(1)C(2)B(3)D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

问题探究一:
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成因和撒哈拉 沙漠气候干旱的成因是否一样?
不一样 我国西北地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距海遥 远,再加上重重山岭阻隔,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气候干旱。 撒哈拉沙漠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 高气压或信风控制,气候干旱。
问题探究二: 西北地区的区域差异
年降水量 干旱程度 自然景观
世界荒漠化的分布
①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副热带地区 ②温带的内陆地区
我国荒漠化的分布
土地沙漠化
水土流失 土壤盐碱化
石漠化
红色荒漠化
西北地区是我国 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
读课本图2.1,说出我国西北地区的大致范围,包括哪些行政区?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 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分
自 土壤—— 土质疏松,易被流水侵蚀。 然 降水—— 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 因 植被—— 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差。 素 地形—— 位于山地和平原的过渡带,坡度较大。
人为因素:人类破坏了植被(营造宫殿、过度樵采、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加速了水土流失。
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其结果是土地荒漠化
荒漠化(次生性荒漠)
演化过程
缺植 地 水被 面
破裸 坏露
风沙侵蚀 水土流失
土壤中的水分 和养分流失
荒漠般的景观
土地的生产力 长期丧失
一、荒漠化
分布 干旱、半干旱和一些半湿润地区
成因
自然因素:气候变异等 人为因素: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
主要表现
土地沙漠化(沙漠化) 石质荒漠化(石漠化)
次生盐渍化(盐渍化)
生物治沙
建防护林带
工程治沙
沙障固沙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

何谓沙尘暴?
• 沙尘暴,实际上是沙暴和尘暴两者 的总称。
• 沙暴是就地起沙(扬沙),它携带 的沙物质搬运的距离不远。
• 尘暴(浮尘)能在高空中飘移几千 米之外,甚至更远。
沙尘天气概念
• 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四类。 浮尘: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 10千米的天气现象; 扬沙: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 在1千米至10千米以内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 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 强沙尘暴:大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 见度小于500米的天气现象。
土地荒漠化
1、荒漠化的定义、表现
• 荒漠化就是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及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它是气候 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 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 主要表现在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 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 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分析原生性荒漠的成因
受副高或信风带控制 热带荒漠 寒流
a生物措施——绿洲地区——多层防护林体系 绿洲外围的 沙漠边缘 前沿地带
绿洲内部 (防护林网)
• 恢复自然植被防治荒漠化 梭梭、柠条、沙拐枣、
胡杨、红柳
b工程措施——流沙地区——设置沙障
一方面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另一方面截流水分,提高沙层含 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生存。
宁夏毛乌素沙地草方格固沙
人为 原因
江南丘陵 云贵高原 华北平原
红漠化
石漠化
盐碱化
降雨集中; 夏季降水集中,地 降雨集中; 地形崎岖;、势低处形成涝洼地; 丘陵地形 卡斯特地貌,春季气温回升快,
土层浅薄 蒸发量大,盐分积 聚地表。

高中地理——第26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湿地资源的开发

高中地理——第26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湿地资源的开发

第十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编写:法朋光第26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湿地资源的开发【基础知识归纳】一、荒漠化1.荒漠化的含义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2.荒漠化的成因自然原因:风蚀、水蚀。

地表物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缺乏植被保护。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乱砍滥伐、过度开垦3.荒漠化的危害1)、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灾难2)、荒漠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3)、荒漠化为沙尘暴提供充足的沙源4)、荒漠化使生物产量下降,引发饥荒4.荒漠化的防治①荒漠化的防治对策与可行性措施1)、防治荒漠化需要全球合作2)、防治荒漠化的基本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3)、措施: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

我国措施:针对我国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荒漠化严的状况,1978年国家开始实施“三北” 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保护好现有的林草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科学合理地利用荒漠化地区有限而宝贵的自然资源、以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湿地1.“地球之肾”①湿地的概念;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②我国主要湿地的分布分布广泛,类型多样:从热带到寒温带、沿海到内陆、平原到高原都有湿地的分布。

分布不均:东多西少。

③湿地的重要价值;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2.湿地资源问题①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开垦湿地为耕地砍伐灌木、过度捕捞、泥沙淤积、环境污染、水利工程建设不当、引进物种干扰、城镇建设.其中突出问题:湿地数量不断减少;湿地生物多样性锐减;质量逐渐下降3.保护湿地①湿地的综合治理与保护的措施: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防止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

【考点梳理】考点1: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土地荒漠化分类,成因,危害,治理

土地荒漠化分类,成因,危害,治理

一、土地荒漠化分类狭义的土地荒漠化(即沙漠化)是指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下,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其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

正因为如此,凡是具有发生沙漠化过程的土地都称之为沙漠化土地。

广义土地荒漠化则是指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干旱、半干旱甚至半湿润地区自然环境退化(包括沙质荒漠化、盐渍荒漠化、石质荒漠化、海洋荒漠化、城市荒漠化、高寒荒漠化等。

)的总过程。

综合上述对荒漠化理解,我认为常见荒漠化类型包括:一、沙质荒漠化(沙漠化)是指原非沙漠地区出现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主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沙漠边缘,除自然原因外,可能与过度放牧过度耕作烧柴问题等,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或衰竭。

沙漠化是荒漠化最主要的类型,也是危害最大的一种荒漠化。

此类荒漠化多见于我国西北地区。

二、盐渍荒漠化也属荒漠化的常见类型,也称盐漠化,我们把土壤表层30cm以内,可溶性盐离子总量超过1%时称盐碱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再地势平坦低洼地下水位高且排水不畅的地带,蒸发作用使土壤成土母质和地下水中的可溶性盐分积聚地表而形成。

多于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灌溉有关,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使得农作物发生生理干旱,造成减产甚至绝收,产生荒漠化效应。

此类荒漠化多见于华北平原和青海省境内。

三、石质荒漠化(石漠化)由于人为作用如陡坡开荒毁林开荒等,导致土壤流失,土层变薄,使基岩逐步裸露的过程,主要分布于降水多、风力大或坡度陡的地区,如我国南方基岩山区,水土流失引起石漠化很严重。

特别是在云贵高原一带的石灰岩地区表现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更为突出。

山地石漠化又包括山坡石漠化、沟谷石漠化、滩地石漠化等。

四、海洋(水域)荒漠化一个国家的领海是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

领海的生态环境质量退化是一个国家土地退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就是说海洋也存在着类似的荒漠化, 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的废油排入海洋,形成一层薄薄的油膜散布在海洋上。

甘肃地区土地沙化现状、形成原因及防沙治沙措施分析

甘肃地区土地沙化现状、形成原因及防沙治沙措施分析

2023年第18期现代园艺土地沙化也称“荒漠化”,泛指土地退化,具体是指因气候自然条件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的天然沙漠扩张和砂质土壤植被破坏、沙土裸露的过程。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相关数据可知,甘肃省现有沙化土地1217万hm2,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28.6%,其中,地处河西走廊东端的武威市,是全国土地沙化最严重的地区,严重限制了地区乃至全省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造成甘肃区域土地沙化严重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加上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象灾害频繁发生,更是对植被恢复和生长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也给区域土地沙化防治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

因此,探究甘肃地区土地沙化原因及防沙治沙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甘肃省土地沙化现状根据相关调查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22年,甘肃省荒漠化土地面积约有1.4亿hm2,沙化土地面积1213万hm2,可治理沙化土地面积361万hm2,约占沙化土地面积的29.5%。

其中,河西走廊是我国土地沙化最严重的区域,荒漠化土地面积358.4万hm2,黄河沿岸等局部地区沙化土地仍在持续扩展。

另外,全省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面积2.18万km2,分布在武威、金昌、张掖等地区。

省内大部分地区正在受到土地沙化的威胁和侵蚀,若不能及时改善这一问题,会进一步加剧地区沙化问题,引发一系列生态、经济、社会问题。

2甘肃省土地沙化成因2.1地理因素甘肃省地处我国内陆地区,是我国地理环境最复杂的省份,一边是极其寒冷的青藏高原,另一边则是寸草不生的戈壁沙漠,因而造就了甘肃省复杂多样的地貌特征。

境内具有高山、沙漠、戈壁、盆地、平川等多种地形,海拔1500~3000m,海拔差异大,山脉纵横交错。

同时,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年均降水量429mm,降雨量少且气候较为干燥,因水蒸发量大,持续干旱现象突出,极不利于植物成活和生长。

2.2气候因素甘肃省跨越了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高原气候区4个温度带,由于海洋暖湿气候不易到达,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具有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年温差大且降雨量少的特点。

【最新精选】土壤破坏原因分析

【最新精选】土壤破坏原因分析

我国土地资源的的现状及严重紧缺的原因生态环境是以人类和生物为主体的环境;是由光、热、气、水、土等要素构成,通过这些要素影响动植物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和生物都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遭到破坏,就会危及人类和生物的生存发展。

我国的生态环境虽有些局部改善,但总体是趋于恶化已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对我国土地资源趋于恶化及严重紧缺的原因进行简要论述。

土地狭义是指陆地表层,广义是指陆地、内陆水域和滩涂,经济学上通常使用的是广义的土地;土地资源是指可供人类利用的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我国土地资源趋于恶化,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一、人均土地占有量越来越少我国有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积的7.2%,占亚洲陆地面积的2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但我国有近13亿人口,人均陆地面积不足12亩,不足世界人均面积的1/3,只有澳大利亚人均土地的1/61,加拿大的1/49,巴西的1/8,美国的1/5。

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人口多,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1400多万,相当于每年增加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这必然使人均土地越来越少,生存空间越来越窄,必须要大力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控制土地资源损失,控制对土地资源的非经济占用。

二、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是指水力和风力的侵蚀,把地表土壤冲刷和刮到别处去的现象,使地表土壤丧失,水分消失,严重危害土地。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1945年水土流失面积1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6%;到1998年,水土流失面积扩大到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每年新增流失1万多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的耕地有7.3亿亩,每年流失沃土50多亿吨,全球每年流失260亿吨表土,我国要占20%,损失土地中的养分相当于我国1984年的化肥产量。

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西部。

据统计,四川水土流失38.48万平方公里,陕西13.75万平方公里,甘肃13.44万平方公里,贵州7.6万平方公里,青海4.65万平方公里,云南2.81万平方公里,广西1.11万平方公里,宁夏1万多平方公里,实际情况远远大于这些数字。

土地沙漠化原因及林业防沙治沙措施

土地沙漠化原因及林业防沙治沙措施

土地沙漠化原因及林业防沙治沙措施摘要:土地荒漠化造成的影响极为恶劣,不仅限制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还会对人的日常生活、身體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和土地沙漠化治理单位要充分认识沙区生态环境状况,并在此基础上优化治理措施,以求实现治理工作效率的最大化。

本文对土地沙漠化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林业防沙治沙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沙漠化;原因;林业防沙治沙措施近年来,我国开展土地荒漠化治理工作已经初见成效,这对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分析土地荒漠化和沙化问题治理工作,可以发现其中依然存在的一些局限性问题。

这些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地荒漠化治理工作的推进,本文就林业防沙治沙措施进行了分析。

一、土地沙漠化原因1.自然因素。

中国幅员辽阔,大部分领土位于欧亚大陆腹地。

由于降水资源相对缺乏,蒸发量大,土地逐渐趋于干旱。

此外,近年来,全球温室效应逐渐加剧,对我国气候影响较大,影响水资源供应,河水也逐渐干涸。

结果,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大面积植被死亡,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

特别是在西北和华北地区,大风天气一直很普遍。

严重的土壤荒漠化导致了地表沙土的肆意蔓延,侵蚀了大量地表植被,导致植被覆盖度逐渐降低,加剧了土壤荒漠化。

2.草地生产力下降,草地退化、土地沙漠化严重。

在长时间不合理开发行为的影响下,榆林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逐渐遭到破坏,由此也出现草地生产能力下降、草场退化等生态问题。

另外,在土地沙漠化逐渐严重的影响下,该区土地类型异质化日益加剧,这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来说极为不利。

土地资源的大规模利用需要相对稳定的土地利用类型,当前差异显著的土地状况显然不能为开发活动提供支持。

由于缺乏有序的开发管理,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在开发过程中便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而这也会加剧土地资源的破坏,进而诱发土地荒漠化和沙化。

3.资源分布不均,林业发展不平衡。

充分认识资源分布状况和林业发展水平是开展土地荒漠化治理工作的基础,只有在充分认识沙漠化地区植被后,才能有效调整治理方案。

荒漠化类型

荒漠化类型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通过多年的探索,三大措施相 结合,实行“保塬、护坡、固沟”方针,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具体措施如下图所示:
红漠化
红色荒漠是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红壤(红色砂岩)分布 区,由于植被遭受破坏,地表受雨水冲刷和流水冲蚀作 用,使裸露的红壤成片成块地流失,导致土层变薄甚至缺 失岩层裸露而不能生长植物,称之为红色荒漠。如湖南 、江西分布广泛。
a.地理位置特殊,多处过渡地带 b.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毁林 开荒、陡坡垦耕、草地垦耕 二、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困难
(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植被、土壤等方面, 它是形成水土流失的基本条件
(2)人为原因:
①毁林开荒 ②过度樵采 ③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④开矿
④加强对缓冲区的管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⑤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水土流失是指缺乏植被保护的土地表层,被雨水冲蚀 后引起跑土、跑肥、跑水,使土层变薄变贫瘠的现象, 是土壤侵蚀的一种主要形式。
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
影响因素
具体影响
人为因素导致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原因是对 社会经济因素(主导因素)地 荒)表、植过被度的樵破采坏、,毁如林不开合荒理、的乱耕砍作滥制伐度、(轮开
人为原因
.过度樵采、滥砍滥伐,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 .过度开垦(陡坡开荒)及不合理的耕作方式 .过度放牧
3.喀斯特石漠化的危害
——“贵州经济与生态的头号杀手”
◎引发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恶化 ◎危及两江中下游的生态安全 ◎造成土地、生物资源丧失、干旱缺水,侵害人类 最基本的生存条件 ◎加剧贫困问题
知识链接
国土整治的主要课题
石质荒漠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沙化的成因及危害分析作者:彭云霄魏威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9年第10期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快速增长以及过度的资源开发,我国土地资源压力倍增,引发土壤沙化。

该文分析了土壤沙化的主要成因,讨论了土壤沙化带来的主要危害,旨在为治理土壤沙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壤沙化;成因;危害中图分类号 X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0-0098-02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rapid population growth and excessive resource development, the pressure on land resources in China had increased, resulting in soil desertifi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main causes of soil desertification, discussed the main hazards brought by soil desertification, and aim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oil desertification control.Key words: Soil desertification; Cause; Hazard1 土壤沙化成因土壤沙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两者相互影响,交替作用。

一般情况下,降水量和土壤结构相对稳定的地区出现土壤沙化,主要因素是人为影响。

在干旱、半干旱以及土壤生态系统脆弱的地区,干旱的气候条件等是引起土壤沙化的主要原因。

然而由于近代人类对自然界的干扰能力达到空前水平,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冲击使土壤沙化过程加剧,沙漠面积不断扩大,并已成为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

2种因素产生的结果类似,但理论成因不同。

1.1 地质构造与地形地貌历史上的地质事件与土壤退化的地质背景有着密切联系。

新构造活动在如今全球的地质形成中占有重要地位。

以松辽平原为例,全新世以来该地区平均以0.02~0.3mm/年的速度向上抬升,致使晚更新世地层露出地表,遭受侵蚀。

甘肃东北部的环县土壤上部覆盖第四纪沉积的黄土状亚粘土和黄土状亚沙土,其中细小的土壤微粒被风带走,残留的粗粒土壤逐渐增加,为其成为甘肃东部主要沙化区域提供了条件[1]。

盛海洋等[2]对四川黄河流域土地沙化原因分析同样得出地质因素是导致土壤沙化的主要内动力因素。

地貌是影响土壤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地貌形态控制了土壤肥力特征和发育过程。

土壤水分与地貌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变化规律,在黄土丘陵上较陡的坡顶和上半部分,土壤中的含水量从地表向下逐渐增加,而在坡脚和下半部分的结果却正好相反[3]。

同样地形会影响风力活动,进而对风力侵蚀产生影响。

山体若起伏较大,可对风力起到阻挡作用,分散风力或形成风口,平坦的山体地形则有利于风力大范围活动[4]。

在沙漠地区,可以明显发现山体大多呈现为丘陵或戈壁,这有助于风力大范围活动,形成较强的风力侵蚀。

1.2 气候条件气候是土壤沙化的直接原因。

第四纪时期的两大地质事件与当今的气候特征均有明显关联。

其中新构造运动使青藏地块大幅度隆起,形成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由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改变了其本身的气候特点,同时为全球季风环流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基础。

青藏高原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湿润空气,使干冷的西伯利亚冬季季风转向东南,与太平洋进行水热交换,诱发了东南亚季风环流,导致我国西北地区长期干燥。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土壤沙化受到的冲击也在不断加剧。

Li等[5]研究发现,在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变化也导致土壤沙化加剧,气候变化导致的土壤沙化面积占青藏高原土壤沙化总面积的38%,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降水量减少所致。

1.3 社会和经济因素1.3.1 人口问题人口问题是导致土壤沙化的主要人为因素。

20世纪中期以来,人口增长进入井喷状态,随之而来的是对资源的消耗和周围环境的破坏。

以天山以北地区为例,秦汉时期人口仅2万~10万人,到了20世纪80年代,人口已达400万[14]。

为了保证基本的生活,人们不得不开垦沙漠边缘的荒地和草地,砍伐树木和灌木,破坏自然植被,扩大农田。

常学礼等[6]对科尔沁沙地自然与人为因素的研究也印证了人口是加速土壤沙化的主要原因,耕地指数和草场载畜量对沙漠化的累加影响尤为明显。

1.3.2 利益驱动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尽管植被和环境受到法律的保護,仍有人破坏自然资源,导致了土壤生态系统的恶性发展。

盐池县实地测算,每挖0.5kg甘草,就会破坏5m2的草场[7]。

1.3.3 不完善的制度和管理尽管我国的法律和相关的规章制度在不断完善,但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地的实际情况[8]。

比如较低的退耕还草补助并不能满足当地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导致人们从意识上不愿退耕还草。

同时干旱地区地广人稀,执法难度较大,这就让不法分子有了可趁之机。

2 土壤沙化的危害2.1 可利用土地缩小,生产力降低我国土壤沙化面积逐年扩大,全国土壤沙化面积接近北京城的总面积。

由于改革开放后经济高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生态问题,我国的耕地、林地和草地正不断变成流动的沙地[9]。

与之矛盾的是,我国人口每年呈增长态势,干旱地区的居民生活用地不断被压缩,其赖以生存的农业用地正在被挤压,尤其以畜牧业为生的游牧民族,日益严重的土壤沙化使他们经常举家搬迁,生存和生活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楼兰古国地处今天塔里木河和孔雀河河口三角洲地带,当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系发达,使楼兰古国迅速发展兴盛。

然而由于人口增多,使得生态系统超过其承载力,从而导致土壤沙化和盐碱化加剧,加快了楼兰衰落的速度[10]。

土壤沙化会导致土地肥力丧失,生产力下降,从而使各种耕地、草地上的植被减少,沙化后的草场每hm2产草量仅为未沙化草场产草量的1/12左右[11],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2 农牧业发展受阻土壤沙化后,风把土壤中的肥土层、肥料和种子带走,同时风沙会击打禾苗,造成农牧业减产。

农田沙化后抵抗风蚀能力下降,导致毁种,需要重播多次,使得大量农田生产能力下降,粮食产量大幅减少,农业发展受阻。

以我国河北省张北县来说,每年风沙毁种及改种农田高达2万hm2,其中1984年1次改种用籽量就达48.5亿kg,折合人民币27万元[12]。

土壤沙化导致草场产量降低,影响牲畜的数量和质量,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导致我国北方草原的畜牧业停滞不前甚至出现衰退趋势。

牲畜严重缺草,使区域内牲畜总头数连续下降。

农牧业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人民的生活之本,若农牧业发展受阻,会增加当地人民的生活负担,对脱贫致富造成影响,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2.3 影响交通土壤沙化会给交通造成严重的障碍,在亚洲和非洲广阔的沙质土地区域,流沙侵蚀陆路交通的现象尤为普遍,公路被沙埋后会减窄路基宽度,掩埋路基,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沙尘天气出现时,能见度降低,行车风险增加。

同时风沙对铁路系统也会造成严重影响,Yang等[13]对纳措湖地区的青藏铁路进行研究,发现少量的沙可以填满铁轨旁的渣石和覆盖两旁的斜坡,如果沙量较大,则会将铁轨掩埋,毁坏铁轨,最终使列车中断运行,甚至造成脱轨等交通事故。

不仅如此,硬度较大的沙尘还会加重车辆零部件的磨损,堵塞空气过滤器从而影响进气量,使车辆存在安全隐患。

有数据显示,从1970年以来,内蒙乌吉的包兰铁路支线因风沙危害造成列车脱轨22次,沙埋铁路最深处可达1.7m[14]。

2.4 污染环境土壤沙化严重时会形成沙尘暴。

沙尘带来的污染物可能导致下游牧场受到污染,牲畜发生疾病,给畜牧业带来重创。

沙尘暴天气能见度低,不仅会造成交通事故,同时会使牲畜迷路,给牧民造成经济损失。

沙尘会妨碍人类生产活动,直接损害精密仪器和机器,影响日常生产生活,造成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1]王鑫.隴东北部土壤沙化现状及防治对策[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6, 24(1):179-182.[2]盛海洋,杨学俊,白宪洲,等.四川黄河流域土地沙化原因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7, 14(3):7-10.[3]张丽萍,王小云,张赫斯.沙盖黄土丘陵坡地土壤理化特性随地形变化规律研究[J].地理科学,2011(2):178-183.[4]王会明,陆彦俊,白生明,等.浅述宁夏北部地区土地沙化与沙漠化环境地质问题[J].科技资讯, 2012(27):149-150.[5]Li Q , Zhang C , Shen Y , et al.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the relative roles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in desertification processes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based on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J]. CATENA, 2016, 147:789-796.[6]夏训诚.新疆沙漠化与风沙灾害治理[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1.[7]常学礼,赵学勇,韩珍喜,等.科尔沁沙地自然与人为因素对沙漠化影响的累加效应分析[J].中国沙漠, 2005, 25(4):466-471.[8]潘萍.宁夏荒漠草原地区土壤沙化原因及防治[J].宁夏农林科技, 1987(4).[9]刘然.土地沙化的危害与防沙治沙措施[J].北京农业,2014(30):193.[10]韩学伟.生态环境的变化对楼兰古国兴衰的影响[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10):61-62.[11]曹长春.乌审旗沙漠化土地危害及其治理措施[J].内蒙古林业科技,1999(3):21-23.[12]朱震达.联合国第十届环境规划理事会中有关今后沙漠化研究工作进展的特点[J].中国沙漠,1982,3(2).[13]Yinhai Y , Fuqiang J , Xilai W , et al.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wind-blown sand damage along Qinghai-Tibet Railway in Cuonahu Lake area[J]. Sciences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2012,4(2):132-139.[14]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额济纳旗考察队.乌兰布和沙漠西南铁路沿线沙害防治[J].中国沙漠,1983(2):34-39.(责编:徐世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