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服务”理念下我国社区警务模式初探

合集下载

浅论社区警务

浅论社区警务

浅论社区警务XxxXxxxx xxxx xxxx[摘要]社区警务是在政府的倡导下和警方积极参与及指导下,充分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以调查、发现和解决社区治安问题为导向,以预防减少社区犯罪为根本目标,不断增强公众安全感,提高社区生活质量的治安战略思想及战术方法。

社区警务为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到社会奠定了理论基层,提供基础平台和可操作的基本单位,是社会治安资源和力量整合的基层工程。

社区警务的战略的理念是:立足社区,面向社会;警力有限,民力无穷;打防结合,预防为主。

社区警务的基本要求是:警力下沉,警务前移,警民携手,共创安全社区。

[关键词]社区警务必要性存在问题对策在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公安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新的任务。

公安工作不再像以前一样以打击犯罪为主,而是需要从新的战略方法的角度,以预防犯罪为主,服务大众,建设安全并且和谐的社社会环境。

其中社区警务就是一种有效的形势。

一.社区警务的概念及中外发展史社区警务是在政府的倡导下和警方积极参与及指导下,充分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以调查、发现和解决社区治安问题为导向,以预防减少社区犯罪为根本目标,不断增强公众安全感,提高社区生活质量的治安战略思想及战术方法。

“社区”一词源于拉丁语,意指共同的东西和亲密的伙伴关系。

“社区警务”是西方警学界使用的一个专门术语,其英文为 community policing。

在80年代初传入我国,可以说新中国的公安工作史就是社区警务史。

中国民主革命历程中的斗争经验为社区警务积累了实践经验,并奠定了新中国社区警务的基调;社会主义制度是新中国社区警务的母体;中国的单位社会形态是社区警务赖以生存的土壤;社区警务符合中国的文化历史传统。

社区警务思想在中国历史悠久。

在长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虽然没有提出“社区警务”这个概念,但是类似社区警务的做法却早已出现,《国语·齐语》记载,公元前685年,管仲改革,使齐国迅速实现民富国安,成为“春秋首霸”,其中有专门措施涉及公共安全,例如,管仲规定“五家为轨,轨为之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为之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焉”,实际上就是将全国划分为四个层级并逐层设立首长,健全管理。

社区警务与社区事务一体化的调查与思考

社区警务与社区事务一体化的调查与思考

社区警务与社区事务一体化的调查与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区已经成为人们居住、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场所。

社区警务和社区事务一体化的理念也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

本文将对社区警务和社区事务一体化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社区警务社区警务是指警察部门通过积极的宣传、预防、化解和处理社区安全问题,进行有效的维护社区安全和治安的工作。

社区警务的目的是让警察和社区居民之间形成信任和联系,共同维护社区的安全和治安。

调查发现,目前社区警务工作已经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

首先,警察机关已经开始加强与社区居民的联系,了解居民的需求和问题,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其次,警方已经开始加强社区巡逻和监控,提高社区安全防范的能力。

最后,警察机关还积极与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部门、社区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进行协作,研究制定相应的维护社区治安的措施和机制。

尽管如此,社区警务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社区警察的数量和配备不足,导致警力无法覆盖社区的每个角落。

其次,社区警务的工作标准和流程还需要进一步统一和规范,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最后,社区警务工作与社区事务的协调和配合还不够紧密,社区警务工作还有待进一步与社区其他部门进行交流和合作。

二、社区事务社区事务是指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各种活动和事项。

社区事务旨在通过居民自主参与、公共参与、社区协同,共同推进社区建设和发展,实现社区的和谐与稳定。

通过对社区事务的调查发现,社区事务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首先,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意识不断提高,居民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社区事务,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和意见。

其次,社区事务的范围和形式也越来越多元化,包括社区清洁、环保、文化活动、物业管理等,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更多方便和服务。

最后,社区事务的管理和组织日益规范化,相关部门在管理和监督社区事务方面加强了监管和指导,使社区事务管理更加有序。

对社区警务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对社区警务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对社区警务工作的调查与思考对社区警务工作的调查与思考摘要:我局的社区警务工作走在了重庆市的前列,创建了独特的三种警务模式,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只有依靠党委政府,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社区资源,发挥民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推动社区警务建设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社区警务工作规范保障机制责任制XX社区警务室创建情况2000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指出,社区建设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城市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社区警务工作不仅是基层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社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障,2001年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意见》中也明确中提出:公安机关要推行警务到社区的活动,努力实现“一区一警”、“一区二警”或“一区多警”力争把更多的警力投入到社区治安防范的群防群治工作之中。

XX市公安局党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于2001年底前多次专题研究,并结合XX实际,制定了XX关于推行社区警务工作实施意见,并要求在XX城区的二个派出所首先推开,实行一个社区居委会建一个警务室。

市局党委研究制定的社区警务工作形成报告报市委市府、市委市府对此高度重视,经研究决定划拨专款招聘80名协警员到社区警务室工作,市局立即从办公室、政治处、治安大队抽调人员组成班子制定方案,有条不紊地开展警务室的组建工作。

实施社区警务还得到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我局在XX城区设置的十个社区警务室,住房,部分办公设施都是各单位无偿提供的,电信部门免费为警务室安装了电话,XX 市药监局在房屋紧张的情况下,出钱租用门面为我们建立警务室创造条件。

XX公司地处城郊,是XX知名企业,经济效益比较好,但厂区周围治安防范力量相对薄弱,打架斗殴,小偷小摸事件时有发生,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形象,XX公司主动申请,要求在厂区外建一个警务室,得到了公安局党委的重视和支持,在公安局的组织下,招聘了8名协警员,XX 派出所派驻一名民警,建立了XX警务室,XX警务室建立以后,厂区周围治安好了,职工满意了,为公司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治安环境。

公安管理之我国社区警务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公安管理之我国社区警务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我国社区警务发展模式研究及建设摘要:社区警务源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第四次警务革命,其核心思想是警察立足于社区,面向群众,通过密切警民关系,加强警民合作,共同发现和解决社区治安问题。

本文从我国社区警务发展模式的现状出发,重点论述了当前我国社区警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理论研究、警务思想、社区民警素质和社区建设方面分析了社区警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就进一步推进社区警务建设,从深化社区警务工作运行机制,完善群众工作机制和构建预防犯罪调控机制以及建立社区警务保障机制上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社区;社区警务;社区警务发展模式;社区警务建设引言:2003年,公安部在北京召开了第二十次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的文件,做出了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积极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建立起与新型社区管理机制相适应的社区警务机制的工作部署,特别是加强和改革公安派出所工作,大力推进社区警务战略的重要会议,对于公安工作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社区警务自上个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逐步被中国警学界和警方所认同,并在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当代中国正处在一个伟大的社会变革时期,社区警务作为一项以预防犯罪为主的全新警务理念、警务思想、警务战略,与传统“以打为主”的警务思想、警务发展模式有着质的区别,对于当前公安警务工作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1、有利于维护良好的治安环境,推动社区建设的发展。

2、有利于加强警务理论研究,丰富公安警务思想内涵。

3、有利于树立群众观点,推动公安执法领域革命。

正文:一.社区与社区警务(一)社区的涵义“社区”是社会学的一个基本概念。

德国社会学家F.腾尼斯在《社区与社会》一书中阐述了“社区”的含义,他认为,社区是一种基于情感、内心倾向而建立起来的富有人情味的、具有共同价值观念、关系亲密的由同质人口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我们认为,社区是指一定数量居民组成的、具有内在互动关系与文化维系力、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

辖区警务社会管理创新的探讨

辖区警务社会管理创新的探讨

辖区警务社会管理创新的探讨维护都市的社会治安是公安机关的神圣职责。

能够断言,每一具警察都会尽其所能做好辖区的警务工作,但做好辖区警务工作的前提是什么? 它算是一种意识、一种效能、一种精神、一种模式。

首先,要有一种危机意识。

要具有客观的、系统的治安危机感觉,从而在警务工作中形成正确的治安防范思维,警务工作就能克服被动式的状况。

第二,要有一种职业能力。

警务工作的核心是实施社会治安的服务与治理,假如没有一种必备的职业能力,就别能对治安辖区内的人口与犯罪属性关系具备完整的认识,所以,就别能胜任警务工作。

第三,要有一种学习精神。

惟独具备从工作中学习、从实践中认识的精神才干克服警务工作的盲目性。

第四,要有一种可拓模式。

警务工作具备社会性服务与治理的特点,这种社会性体现为治理目标的多属性,治理对象的多层次性,治理过程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关于如此的服务与治理必须要具备可拓的模式。

本文从危机意识、信息效能和可拓警务治理角度,对怎么优化都市治安防范体系、创新警务治理模式咨询题进行了探讨。

一、树立危机意识、构建警务综合效能(一)基于人民群众的危机感觉,树立治安防范的危机意识都市治安咨询题是一具具有别确定性、复杂性和动态性的系统咨询题。

所以,别论是公安机关依然人民群众在治安咨询题的认识上均存在着别同程度的危机感觉。

从社会治理的最直接角度看,别同的治安治理区域这种感觉程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所以,都市治安系统具有别同的治安结构咨询题。

比如,假如从社会犯罪所衍生的危机感觉程度来看,犯罪案件会从财产性犯罪演变为暴力性犯罪,再趋于一致;假如从犯罪聚拢的角度来看,居住在别同区域的市民对犯罪类型所造成的冲击感觉,能够反映出别同的治安结构。

犯罪类型属性与治安危机等级结构间,别是单纯的因人口密度、土地面积和都市化程度而有所差异,而是每一具行政区域有属于自己的犯罪类型属性和治安结构。

所以,公安机关在治安策略的制定上应以行政区域的治安结构特点为基础。

对我国社区警务的理性思考

对我国社区警务的理性思考

2003年9月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Sept.,2003第5期总第71期Journal of Shandong Public Security College No.5Ser.No.71=治安管理>对我国社区警务的理性思考宋践(江苏警官学院,江苏南京210031)摘要:面对犯罪高峰的压力和犯罪的严峻形势,实行社区警务是一种理性选择。

警务工作向社区延伸是警方为了获取公众支持所做的尝试。

社区警务有其特定的涵义和理论基础,是警方对社会现代化、民主化和城市化的潮流所做出的一种反应,也是社会系统面临自身结构日益分化、趋于规模扩大时公共权力重心必然下移并在区域层面上产生新的整合机制的一种表现。

关键词:社区警务;科层制警务;现代化;城市化中图分类号:D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246(2003)05-0090-04近年来,受西方社区警务理念的启发,我国部分省市对社区警务进行了实践,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各地围绕着社区警务召开了不同层次和规模的研讨会,发表的文章更是不绝于报刊。

笔者有幸参加若干次有影响的研讨会,也拜读过不少文章,但总觉得,由于缺乏深入研究和冷静分析,社区警务依然是个模糊不清的概念,许多问题尚未进一步廓清。

本文试从理论角度对社区警务涉及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算是笔者对社区警务的一些初浅认识。

一、社区警务提出的背景在当今世界,现代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潮流,令各国政府始料未及的是犯罪呈现出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1],甚至,犯罪导致的社会失序状态危及到公众对现代化发展目标的认同。

无疑,对犯罪压力感受最深的当属警方。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三次犯罪高峰,不仅迫使警方以/严打0来回应犯罪压力,也促使警方和犯罪研究者们寻求新的遏止犯罪的长效机制。

其中,治安的社会化,即用社会的力量弥补警方的不足,逐步取得了普遍的共识,出现了/警力有限,民力无穷0的理念。

源于这种思路,先后出现了构建犯罪防控体系和社区警务的治安策略。

我的社区警务心得警民互动与社会安全

我的社区警务心得警民互动与社会安全

我的社区警务心得警民互动与社会安全我的社区警务心得——警民互动与社会安全社区警务是指警察通过参与和管理社区事务,与居民建立密切的联系,共同维护社会治安,促进社会安全和谐。

近年来,社区警务在我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推崇。

在我所居住的社区,我也有幸亲身体验和参与了这一警民互动的过程。

在这里,我将分享我对社区警务的理解和心得。

首先,社区警务的开展使居民与警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

过去,大多数居民与警察只能在受害时才会有接触,而现在,警察们不仅会定期在社区巡逻,还常常与居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咨询。

在我所居住的社区,每月都会有一次警民座谈会,居民可以在会上向警察提出自己的困惑和建议,并得到及时的解决和回应。

这种互动增强了居民对警察的信任感,使居民更加愿意主动与警察合作,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社区环境。

其次,社区警务的开展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警察们不仅会在社区中宣传安全知识,还会组织各类安全培训活动,教授居民基本的防范知识和技能。

在我所居住的社区,警察们定期组织消防演练、防诈骗宣传等活动,帮助居民增强了自我保护的能力。

我记得有一次,在一次防火演练中,我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并了解了逃生的正确方式,这样一来,即使遇到火灾等突发事件,我也能更加冷静应对,减少自身和家人的伤害。

另外,社区警务的开展促进了居民之间的互助和团结。

在过去的日子里,陌生的邻居之间很少有交流,彼此之间相互之间缺乏了解和信任。

而现在,警察将居民联系起来,鼓励居民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

在我所居住的社区,有一次利用节假日的活动中,警察组织了一次居民之间的友谊运动会。

居民们在各种趣味运动项目中相互竞争,增进了感情,拓展了人际交往的圈子。

通过这个活动,居民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相互之间形成了底气更足的互助合作机制。

最后,社区警务的开展增强了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公民素质。

警察们会定期在社区开展法制宣传活动,讲解法律法规和公民权利义务。

社区警务论文:社区警务战略中的社区安全服务

社区警务论文:社区警务战略中的社区安全服务

社区警务论文:社区警务战略中的社区安全服务摘要:社区警务是新时期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在社区的集中体现,社区安全服务是当前社区群众高度关注的问题,是社区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国社区建设不容忽视的一方面。

随着公安机关社区警务战略在全国的深入推进,社区安全服务在特征、主体和运行机制方面都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如呈现出社区安全服务提供主体的多元化,在运行机制上初步出现市场机制、行政机制、志愿机制三者并存的局面。

关键词:社区警务;社区安全服务;特征;主体;运行机制一、社区安全服务面临的形势社区服务是指以各类社区服务设施为基础,以社区居民、驻区单位为服务对象,以满足社区居民公共服务和多样性生活服务需求为主要内容,政府引导支持、多方共同参与的服务网络及运行机制。

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4号)拓展了社区服务的内容,将与社区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社区文化、卫生、安全等服务增加到社区服务概念当中。

并强调了包括社区安全服务在内的社区公共服务在社区服务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分类指导的原则,鼓励综合运用行政机制、市场机制、公益机制提供优质、高效的社区服务。

但是,我国社区服务总体上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社区治安仍是群众高度关注的问题。

由于最近几年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社区服务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特别是面对城镇1亿以上的流动人口、5000多万退休职工、2200多万困难群众和1400多万下岗失业人员[1],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在社区潜滋暗长,社区安全服务的压力日益加大。

社区警务战略是公安机关主动适应社会和社区服务发展的需要,依托社区建立起来的立足社区、依靠社区、服务社区的新型警务体制。

随着公安机关社区警务战略在全国的深入推进,社区安全服务的特征、主体和运行机制都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

二、社区警务运作模式下的社区安全服务民政部2007年6月发布的《“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中对社区安全服务提出了较为具体的要求:建立健全社区治安防控网络,加快社区警务室(站)的建设[2]37,大力建设以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为依托的群防群治队伍,加强社区巡逻、守护,积极推广运用物防、技防等现代科技手段和措施,全面提升社区治安防范水平。

浅析我国社区警务

浅析我国社区警务

浅析我国社区警务作者:徐仲平来源:《商情》2013年第40期【摘要】社区警务是一种警务战略,也是一种警务运行模式和操作方法。

新中国的公安工作史就是社区警务史,社区警务符合中国的文化历史传统。

另外,社区警务是物质资源相对匮乏条件下最为经济的警务模式选择。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社区警务的优势与不足,并根据归纳出的问题和得到的启示,提出加强和改进我国社区警务的途径。

【关键词】社区警务内涵战略一、社区警务的内涵社区警务是警察机关依托社区,即依赖社区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实现警察与社区组织、社区公众的有机结合,共同发现和解决社区的治安问题。

它不仅是一种警务方式,更是一种警务理念与思想。

其基本内涵是:(1)警察立足于社区,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以提供全方位警勤服务为先导,改善与密切警民关系,实现警民携手、并肩合作,治理日益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

(2)强调以防为主原则,即社区警察的着力点在预防犯罪上。

警察注重社区预防、控制犯罪机制的建设,经常与公众共同寻找、分析和解决滋生犯罪的各种隐患或环境,还社区以安宁。

实现由“被动反映型”到“主动先发型”的警务方式的转变。

综上所述,社区警务的核心是改善与密切警民关系。

因此,实行社区警务战略,必须抓住两个根本要件:警察与公众。

二、我国社区警务的内容与特点(一)我国社区警务的内容。

1.贯彻公安法规,进行法制宣传教育。

即专门机关要向群众进行遵守宪法、法律、治安管理法规、公共秩序及社会公德的宣传教育;协助有关部门帮助教育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人。

2.执行司法机关决定的考查、监督。

即依法对判处管制、剥夺政治权利、宣告缓刑、假释和保外就医的罪犯进行监督管理和教育改造,对被监视居住的人,执行监视居住。

3.户口管理。

通过人口管理、居民身份证管理等业务活动,对常住人口、暂住人口进行了解,重点管理暂住人口、重点人口,掌握其中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的标记。

4.对社区内复杂公共场所与地段、特种行业、企事业单位和要害部门及居民区,实行属地治安管理,协助社区内的大型单位搞好保卫工作,预防、减少犯罪和治安灾害事故。

派出所长浅谈社区警务的一些工作方法

派出所长浅谈社区警务的一些工作方法

派出所长浅谈社区警务的一些工作方法派出所长浅谈社区警务的一些工作方法社区警务在现阶段是一项深入民心的警务勤务方式,也是现代警务的趋势及主流。

但社区工作也是一项非常繁杂的工作,很多社区民警感到工作起来难以下手,或者工作起来缺乏方式方法,值此机会,我想给大家谈谈社区警务的一些工作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一、社区警务的一些常识首先,我们要明确社区警务的中心工作。

在此我认为有必要说一说社区及社区警务的一些常识。

社区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通常解释为“指在一定地理区域上活动的具有同质性的社会群体”。

其含义是指以地区为范围,人们在地缘的基础上结成的相互合作的群体,用以区别在血缘的基础上结成的相互合作的群体。

要保持这一特殊群体的相对稳定性,社区安全防范工作是维持这一群体存在和稳定的重要工作。

由此延伸出社区警务的概念,我本人的理解,社区警务是指:警方与社区能动地互相作用,共同发现和解决社区所关注的治安问题,是警方工作将原有的反映型、被动型变为超前的预防型、主动型的思想模式和方法体系。

其实质就是要求警察立足于社区,积极开展各项宣传工作,动员和组织社区群众,实行警民合作,不断增强社区民众参与社区各项治安管理、预防违法犯罪的意识。

这种理论认为抑制犯罪的关键在社区,有效的抑制犯罪必须依靠社区,警察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为社区服务,发现和了解社区的犯罪和社会问题,鼓励公众参加预防犯罪工作。

主张以公众为打击犯罪的主体,以社会为根治犯罪的主战场,以宣传、教育公众为警务工作的中心。

社区警务是存在于警方和社区之间的一种互相作用的过程,通过警察工作与社区治安自治工作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控制和减少社区犯罪,搞好社区的安全防范。

在我国公安机关的派出所和民警自然成为社区安全防范的主导力量,是具体社区警务的实施者。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社区警务的中心工作就是搞好安全防范,则安全防范是我们的主业。

二、社区警务与“博弈”理论的关系很多社区民警虽然知道安全防范在社区工作的重要性,但是怎么去开展缺乏方法,致使社区防范措施不到位,可防性案件不断发生。

公共安全与社区警务合作共同维护社区安宁

公共安全与社区警务合作共同维护社区安宁

公共安全与社区警务合作共同维护社区安宁一、引言社区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社区安宁和居民的安全是社区的基础。

为了确保社区的公共安全,社区警务合作必不可少。

本文将探讨公共安全与社区警务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共同维护社区的安宁。

二、公共安全的重要性公共安全是社会发展和居民幸福的基石。

社区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场所,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一个安全的社区可以提供居民和家庭的安全感,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然而,面临各种各样的安全威胁,如盗窃、抢劫、火灾等,社区单靠居民个体的力量难以解决。

三、社区警务合作的意义1. 增强治安管控能力社区警务合作可以增强对社区治安的管控,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警务人员具备专业的训练和知识,在处理紧急情况和犯罪行为方面具备丰富的经验。

他们能够更快速、更有效地处理各类安全问题,保护社区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2. 促进社区的秩序和谐社区警务合作可以帮助建立良好的社区秩序和谐。

警务人员在社区巡逻和维护治安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和制止一些不良行为,如偷盗、扰民等,从而维护社区的秩序。

此外,他们还可以通过与居民的互动和宣传,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和谐关系。

3. 建立良好的警民关系社区警务合作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警民关系。

警务人员在社区巡逻和维护治安的过程中,与居民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沟通。

他们可以倾听居民的问题和关切,提供专业的安全建议和帮助。

通过这种互动,建立起互信和合作的关系,使警方和居民能够更好地共同合作,共同维护社区的安宁。

四、社区警务合作的具体方式1. 加强巡逻和值守警方应增加巡逻和值守的频率,保持对社区的持续关注。

通过巡逻和值守,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类安全问题,预防不法分子的犯罪行为。

同时,警方还应与社区居民保持密切联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及时提供帮助和支持。

2. 建立警民互动平台警方可以建立警民互动平台,如社区警务中心、社区安全微信群等,方便居民和警方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社区警务的管理模式研究

社区警务的管理模式研究

社区警务的管理模式研究社区警务是近年来中国公安事业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其发展成为现代公安体系及警务方式的一项重要方面。

社区警务的目标是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建立和谐、稳定、安全的社区环境,以保障公民的生命、财产和人身安全。

作为社区矛盾和安全问题的典型代表,社区警务的管理模式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社区警务的管理模式,并对不同管理模式的优劣进行剖析。

一、社区警务的管理模式社区警务的管理模式通常包括三种:传统管理模式、社区参与管理模式和全面管理模式。

1.传统管理模式在传统管理模式下,社区警务主要由公安机关直接负责,警察通过巡逻、巡查等手段,保障社区安全,解决相关矛盾。

此种模式下,社区民众对警察的信任度较低,公众参与度不高。

同时,警察资源有限,依赖于警车和器材等传统设备,效率不高。

2.社区参与管理模式社区参与管理模式同样由公安机关负责,但增加了公众的参与度。

公众可以通过社区治安委员会、民警联系小组等形式参与社区治安管理。

此模式倡导安全环境和谐和公众自我管理,增强了公众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活动兴趣,切实改善了社区治安状况。

3.全面管理模式采用全面管理模式,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实现公共安全共同体建设,社区治安委员会与多部门共同组建社区安全保障体系,实现警方、社区治安委员会、社区业主委员会和社区民事组织的协同作战和协作管理。

不同单位之间通过联动机制,以全方位保障社区安全。

同时,警察也协调公共服务资源,包括社区物业、环境卫生和其他服务资源。

全面管理模式促使公众更积极地参与社会治安管理和服务,并树立了警民和谐关系。

二、社区警务管理模式的优劣1.传统管理模式的优缺点优点:传统管理模式下,警察从某种程度上维持了社区治安,并保障了居民的基本生命和财产安全。

缺点:传统管理模式下,警察依靠传统的巡逻、治安设施等手段,更注重增加警力而不是提升服务水平,因而效率不高。

此外,传统管理模式下,警察缺少对公众参与和舆情管理的了解,与公众的关系相对紧张,不满意度较高。

社区警务战略下警务模式的若干思考

社区警务战略下警务模式的若干思考

社区警务战略下警务模式的若干思考社区警务战略是指在履行警务职责的过程中,遵循警务精神,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和社会需要,充分发挥社区警务的实际效用,建立和完善社区警务的一系列战略目标。

社区警务模式是警务服务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指采用某种特定的方法和技术,以及相应的的服务和设施,结合社区具体情况,构建社区警务体系的核心模式。

首先,要加强对社区警务模式的研究,更好地发挥社区警务在全面治理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作用,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为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创造有利的环境。

其次,要建立有效的信息化服务体系,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加强社区警务的运行管理,建立针对性的社区警务模式,实施社区警务信息系统,提高服务水平。

此外,常规化为社区警务提供职业化的支持。

尽可能有效地指派合适的安全力量,强化人员职业化素质,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业务培训,使他们更好地能够应对各种紧急情况。

同时,要建立社区警务记录系统,更好地评估和监测社区警务的质量,实现定期检查、动态调整和及时指导。

社区警务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落实法治化,完善法规和制度,各级警务机关要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建立完善的社区警务服务体系。

同时,扩大社区警务职责和服务领域,以便更好地服务社会。

例如,社区警务开展宣传活动,建立社会治安和犯罪拒绝意识,开展社会认知和能力提升的教育,推动社会的进步。

最后,要引导社会大众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发展以文明、合法为导向的社会行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积极参与安全活动,扩大社会信任,引导营造群众融洽、朋友情谊的社会氛围,发挥社区警务的社会效益,形成安全有序的社会环境。

社区警务战略下的警务模式是改进全民治安、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是实施社会治理的综合性体系,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改善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和社会需要的重要举措。

只有通过加强法治化、建立有效的治安管理体系、加强社会教育,才能有效地实施社区警务模式,使之成为一种社会维护正义、保护公民权利的力量,并有效地完成安全治理的职责。

论中国服务型警务模式的建构

论中国服务型警务模式的建构

论中国服务型警务模式的建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对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人民需求,中国警务部门已经开始转向服务型警务模式的建构。

本文将探讨中国服务型警务模式的概念、特点、优势和发展方向。

一、概念服务型警务模式是指警务部门以满足人民安全需求为核心,以“服务”为宗旨,以民主、法治、公正、廉洁为基础,以信息化、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为手段,建立起一种全新的警务管理模式。

该模式突破了传统警务模式的束缚,注重警民互动,强调满足公众需求,旨在提高警察的服务水平和效率。

二、特点1. 以人民为中心服务型警务模式的核心是满足人民的安全需求。

警务部门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警民互动,积极听取民意,了解公众需求,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2. 以服务为宗旨服务型警务模式的宗旨是“服务”。

警务部门要将服务作为首要任务,注重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3. 以民主、法治、公正、廉洁为基础服务型警务模式的基础是民主、法治、公正、廉洁。

警务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正,保持廉洁自律。

4. 以信息化、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为手段服务型警务模式的手段是信息化、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

警务部门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警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注重培养专业化警察队伍,提高警察的业务素质;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形成共治共建的局面;推进现代化警务管理,提高警务管理效率。

三、优势1. 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服务型警务模式注重服务质量和效率,通过改进警务管理,提高警察的服务水平和效率,满足公众的安全需求,增强公众对警察的信任和支持。

2. 加强警民互动服务型警务模式注重警民互动,通过开展各种警民互动活动,增强警民之间的沟通交流,为警察提供更多的线索和情报,提高警务工作的效果。

3. 促进社会稳定服务型警务模式注重维护社会稳定,通过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形成共治共建的局面,提高社会治安水平,促进社会稳定。

社区警务模式探究

社区警务模式探究

社区警务模式探究——充分挖掘社会力量开展警务工作摘要:社区警务是公安机关为切实维护基层社会治安秩序,预防和控制犯罪的警力下沉制度。

社区警务能够加强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然而,开展社区警务是一个巨大任务,沉重的工作量不能完全压在公安机关和社区民警身上。

因此,吸收和挖掘社会力量开展社区警务工作成为了发展社区警务的必由之路。

广泛吸收社会各界力量,形成以公安机关为指导,人民群众参与的新型社区警务模式。

关键词:社区警务社会力量警察居委会一、社区警务的概念社区警务的英文本意为“社区导向警务(community-oriented policing)。

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社区的建设与发展,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进步。

“社区导向”就是倡导以社会的治安需求为导向开展警务工作。

社区警务是社区居民在警察的带领、指导、支持下,立足社区实际,研究社区问题、开发社区资源、组织社区协作改造社区环境、强化自卫互助,以全面、系统、长效地维护社区公共安全,促进社区发展的思想、活动和方式、方法体系的统称。

从广义上来讲,任何维护社会治安的行为与活动,都应该属于社区警务的范围。

犯罪行为是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社会治安问题产生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

因此,解决治安问题的途径也就不一而足。

警察作为刑事司法系统的一部分,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宁的主要国家行政力量,但不应该是唯一的力量。

警力不可能无限度增长,因为其需要消耗大量的国家资源。

所以,警方需要加强与社区的合作,加强与其他行政部门的合作,充分调动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才能够实现控制和预防犯罪的目的。

由此可见,社区警务是一个“集合”概念,它既可指一种警务理论,也可指具体的警务工作,如果从更深层次上来理解,还是一种警务思想,一种警务发展战略。

从狭义上来讲,社区警务是指公安机关社区警务部门的工作,即通过有效的治安行政管理措施和各种专业手段,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和社会安宁,并通过各种安全防范措施进行犯罪控制和预防,保护社区公众生命财产不受非法侵犯,最大限度减少社会及公众损失的工作。

社区警务模式的中国特色思考

社区警务模式的中国特色思考

社区警务模式的中国特色思考社区警务模式的中国特色思考社区警务模式的中国特色思考刘建华摘要社区警务在我国有思想理念和影响作用,有推行和实践基础,但具体工作模式不完善,缺乏操作规程和实作办法,还没有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成熟警务模式。

比较分析社区警务与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传统方式,注重借鉴社区警务先进理念,发扬综合治理传统优势,在进一步充实完善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同时,对社区警务模式进行有效设计,充分地体现出中国特色,深化完善社区警务。

关键词社区警务模式思考社区警务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传入我国后,其基本理念与我国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群防群治工作等传统逐步融合,并深刻影响着我国近年来的警务实践。

但社区警务作为一种警务模式却没有在传入后迅速中国化,目前社区警务在我国的现状是有思想理念,有影响作用,有推行和实践基础,但具体工作模式不完善,缺乏操作规程和办法。

本文拟从社区警务与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传统方式的比较分析中,对社区警务模式的中国特色作初步思考。

一、社区警务理念的差异化特点:从产生的历史背景出发,与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比较分析西方社区警务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是在警察工作现代化仍然解决不了社会治安问题的形势下,向传统手段的回归,也可以说是向传统警务方式的妥协。

这种情况说明,由于社会治安问题的特殊性,现代化的装备设施和科学技术手段在预防减少犯罪方面,仍有很大的局限性,它只能解决部分问题却解决不了社会治安稳定的根本问题。

在对付已经发生的犯罪方面,警察工作的现代化具有一定优势和快速反应能力,但在抑制可能发生的潜在犯罪方面就显得无能为力或力不从心。

社会治安问题一方面是社会矛盾在治安方面的映射和反映,这是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源,而社会矛盾本身是无法通过现代化手段和装备设施来解决的;另一方面社会治安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复杂多样,变化迅速,警察工作的现代化手段既无法涵盖所有治安问题,科技进步的速度也永远无法赶上治安问题变化的速度,这同样决定了警察工作现代化在适应治安形势变化上的局限性。

社区警务模式改革与实践

社区警务模式改革与实践

社区警务模式改革与实践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区化建设已成为新时代的重要任务,而社区警务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则备受关注。

在这种背景下,社区警务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愈发显得迫切,也越来越具有现实意义。

一、社区警务模式的转型传统的警务模式主要是以“派出所-警务室-警务站-巡警”为主导,但其并不适应社区化建设的需求,也无法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

如今,一些地方开始探索社区警务模式的转型,即通过建立全方位社区警务体系、发挥社联、街居委等社区基层组织的作用,实现基层警务、智慧警务等方面的创新。

这种模式让警务工作不再局限于“走廊式管理”,也能更好地为市民服务。

二、社区警务模式改革的推动者社区警务模式的转型变革不可能是单单从警务部门的内部而来,必须得到多方面支持与推动。

一方面,政府部门可以给予启动资金或相关支持政策,帮助探索适合本地的警务模式改革。

另一方面,社会层面,也需要公众参与、媒体宣传,才能最大限度地推动社区警务模式的改革。

三、社区警务模式改革的实践案例目前,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尝试社区警务模式的改革。

例如,上海市警方就推出了“社区基层巡警申报平台”,将社区警务的管理推向民主化、科技化的方向;重庆市警方则探索“五谷村式”警务模式,通过在基层设立警务站、巡警岗等,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的安全需求。

这些改革都是推动社区警务模式转型的重要实践案例。

四、社区警务模式改革的思考社区警务模式的改革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政府支持与参与、警务部门的资源调配及配合、社区层面公众的参与、媒体的宣传力等等,而且还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推出对应合适的模式。

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更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以保障社会治理的顺畅展开。

如今,社区警务模式的改革已成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有关方面应当抓紧推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安全服务”理念下我国社区警务模式初探摘要:”公共安全服务”理念滥觞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的新公共管理运动。

社区警务是”公共安全服务”理念在我国的实现形式之一,它以合作和预防为其基本内容,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追求,要求警察站在民众立场思考,直接与民众交流,把公众的满意作为警察部门的的工作目标,为其提供多元便捷的安全服务。

在运作机制上也与”公共安全服务”理念基本吻合。

但在执行中,社区警务模式存在一些不足。

应按照”公共安全服务”理念的要求,对社区警务战略作进一步的完善。

关键词:公共安全服务,社区警察,社区警务一、”公共安全服务”理念的历史背景和内核分析在人类发展史上,经济政治相互作用是社会矛盾共同体不断进步的重要原因。

上世纪后期,随着世界主要国家战后的经济恢复,各阶层在政治上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各国政府都努力摆脱僵化体制的缚束,以变得更有竞争力,由英国等西方国家掀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应运而生。

”公共安全服务”理念是这一运动在警察部门工作理念上影响的生动体现。

何为公共安全服务?目前在各国的警察学术领域尚无明确定义。

综合其他学者对这一概念的理解,笔者认为,本文的公共安全服务指对维持公共安全负有法律或道义上责任的主体为保障公共安全提供必要的支持活动。

具体来说,公共安全服务包括由军队提供的国防保卫、警察队伍提供的国内治安服务、消防、交通、安全生产和质量监督检查以及非政府组织甚至公民个人提供的具有一定受益范围限制的保卫服务。

本文论述只针对政府警察部门提供的城市社区治安维护工作。

安全服务理念要求警察部门以公众需求为导向,通过提供多元化、便捷化公共安全服务,获取公众的最大满意度,并将其作为警察部门的基本目标。

二、”公共安全服务”理念下的社区警务的出现及实践(一)、社区警务的历史渊源1、西方社区警务对中国的影响英国自1829年建立伦敦大都市警察,警察带有平民化的特点,也提倡为公众服务。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犯罪问题日益突出,”以快制快”的警察策略不仅不能减少犯罪,反而导致服务的功能下降。

公众要求警察回到社区中去,恢复过去警民共治的关系,社区警务模式得以逐渐发展。

美国是新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大量的移民使美国各种文化并存,文化冲突激烈,导致犯罪率的上升。

警方不断增加警力,改善警察装备,把先进的科技运用到警务部门。

但这并不能遏制犯罪的发展势头。

加之警察自产生之日起就显现出战斗者的姿态和服务意识较差,使公众对警察很不满意。

美国警务部门为此进行了诸多尝试与研究,特别是接受了”破窗理论”,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社区警务思想,并着手进行警务改革。

2、中国社区警务的自我实现和创新早在战国时期就有社区警务思想的萌芽。

商鞅变法推行的”联保联防联坐制”和”什伍制”、王安石推行的”保甲制度”、旧时民间流行的”打更”等都留有社区警务思想的痕迹。

它是传统聚落的一种自治模式,也是现代社区警务的雏形。

新中国公安机关成立后,把群众路线作为公安工作的基本路线,这和社区警务思想不谋而合。

我国大力倡导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也蕴涵着社区警务思想。

正如英国德文郡前警察局长、警察科学理论家安德逊就曾经说过:”当我1980年第一次来中国时,就在这里发现了社区警务的思想和原则。

”( 二) “公共安全服务”理念下社区警务模式的基本内核、价值及实践意义探究1.社区警务模式的内核分析社区警务模式的内核主要体现为合作及预防,合作是手段,预防是目的。

具体来讲,合作是指是警察着力改善警民关系,实现警民互助,共同治理社区治安问题;同时强调各项活动预防为主,建立行之有效的预防、控制犯罪的发生机制。

社区警务的建设要求警察立足社区、依靠群众、专群结合、预防为主、打防结合,宣传、动员全体居民参加预防和打击犯罪的社区治安防范工作。

这与”公共安全服务”重视公众需求,依靠公众的支持和参与的要求是一致的。

2.”公共安全服务”理念下社区警务模式的机制价值分析社区警务是基于各国普遍存在的公共安全服务供给不足的现状提出的,是在警务工作实践中逐渐总结出来的一种改进安全服供给的制度。

笔者认为,社区警务的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

即社区警务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把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警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警察部门内部,领导者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意保护和维护普通警察的利益和积极性,使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做好本职工作最后,通过对一线警察的把握,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警察机关控制社会治安能力。

3.”公共安全服务”理念下社区警务的实践价值探究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社区警务因自身的优越性而为众多国家亲睐。

从社区警务模式在各个国家运行的作用和效果,我们可以看出这一模式有着极强的实践意义。

一、化解警民矛盾,树立警察新形象。

近年来,警员腐败、利益分配不公等因素催生了各种矛盾,导致警民关系紧张,警务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各地发生的”袭警事件”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国外的实践已经证明,通过社区警务模式的实施,强调警务的服务特性,可以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密切警群关系。

二、实现警务工作社区化,提高社会的管控能力。

”公共安全服务”理念下社区警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立足社区和居民开展安全服务工作。

这是针对犯罪的产生根源而做出的长远而有效的调整。

另外,社区警务的另外一个特征是自治,借助于社区的自治力量可以转变警务方式和加强对社区治安的综合治理。

三、充分发挥警察职能,建设新型警务格局。

把过量把警察投入到社会各种犯罪侦查的领域,就会使工作重心偏离,甚至出现本末倒置。

国外的警务实践证明,对于犯罪,打击和惩治效果是有限的。

减少犯罪诱发因子、预防犯罪发生已成为现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首选。

社区警务引导转变警务工作绩效评价机制,建立和完善以降低案件发案率为主要评价依据的机制,把治安隐患和刑事犯罪消灭于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

四、完善社会管理,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通过开展”公共安全服务”理念下的社区警务,加强社区公民的主人翁意识,打破以往警察主导的警民关系,建立以社区公民为主导的新型社区,是现代警务模式的发展趋势。

社区警务的手段是合作,借助于公众和警察的合力实现社区的和谐发展,推动整个社会的管理水平。

最终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

三、”公共安全服务”理念下社区警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社区警务模式也不例外。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公共安全服务”理念下社区警务模式因为操作等主客观因素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警察领导阶层观念固化,对现代警务工作认识不足。

由于传统事后预防(强调对违法犯罪现象的打击)的观念根深蒂固,在实际工作中,不少警察部门的领导,特别是基层单位的领导,在判断社会犯罪动态和制定犯罪对策上存在很大误区。

他们片面强调对违法犯罪现象的打击,而对能够有效预防犯罪发生的社区警务模式的认识程度远远不够。

二、部分社区民警公共服务意识淡薄,综合素质不能满足警务工作的要求。

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部分社区警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工作没有针对性,习惯根据上级命令开展工作,而不是根据实际情况对症下药,最后导致工作的失败。

其次,部分社区民警公共服务意识淡薄。

”公共安全服务”理念下社区警务主要依靠的就是一线警察的服务意识,根据民众的实际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但部分民警公共服务意识淡薄,服务热情不够使得这一警务模式的效果大大折扣。

最后,部分社区民警的综合素质不能满足当前警务工作的要求。

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很多地方无法开展社区警务模式,更不要说有什么成效了。

三、社区民众主人翁意识不强。

”公共安全服务”理念下社区警务模式的实施,不仅是社区民警的”一头热”。

这里的服务具有双向性和对称性,它的有效实施十分依赖于社区民众的广泛参与。

社区民警根据社区的实际需要,提供对应服务,制定相关对策。

社区公众在享受安全服务的同时,也应该为社区安全进行服务,服从和服务于各项政策和制度的要求,协助警察搞好本社区的安全工作。

最终实现警民共治,社区和谐的最有效果。

四、目前实施的警务工作绩效评价机制限制了社区警务模式的实施。

受传统观念影响,警务工作的绩效评价机制还过度重视打击犯罪的力度和对违法犯罪案件的侦破。

但社区警务是在警民合作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实现对犯罪活动的预防,防患于未然。

”重打不重防”的警务绩效评价机制使得社区警务模式”叫好不叫座”,忽视了对犯罪预防犯罪认可鼓励,也忽视了对成功预防犯罪发生的民警的绩效认可和成绩奖励,使得民警的积极性雪上加霜,最终无人愿意推行。

五、”条块结合”的警察领导体制,赋予社区民警的权限不能满足社区警务的需要。

在开展”公共安全服务”理念下的社区警务的过程中,很多地方都存在法律盲区,目前没有具体明确的法律法规作出解释,这个时候就要依靠社区民警的自由裁量权。

而现实情况是社区民警工作范围广,面积大,领域多,权限小。

社区民警在工作中难以施展手脚,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极大的影响了社区警务模式的实施和效果。

四、”公共安全服务”理念下改革和强化我国社区警务的对策我国社区警务模式的运作机制和”公共安全服务”理念要求是契合的。

但是,舶来的社区警务在中国化的过程中,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结合上面谈到的社区警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公共安全服务”理念的要求,笔者认为,要把社区警务模式真正推广开来,必须需做好以下几点: (一)认清现实、转变观念,重视社区警务在警察工作中的地位。

警察部门的领导阶层必须转变传统观念,充分认识实施社区警务在预防犯罪发生、降低犯罪率和提高社会管控能力的重要性。

社区警务应从基层治安管理部门、公安派出机构推广到整个公安系统、各部门,并构建社区警务的整体格局。

(二)强化社区民警的服务意识,提高基层警察的综合素质。

增强服务意识,首先要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通过绩效机制认可社区民警的成绩,肯定对他们的工作价值。

其次,现有警力资源进行整合及开发,科学配置警力资源,减轻社区民警繁重负担。

此外,还应加强对社区民警的业务及各项技能培训,从而使他们的综合素质满足社区警务的需要。

(三)增强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提高民众对警务的参与率。

社区是警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众的参与是社区警务成败的关键。

为此,要通过电子警务、新闻媒体、听证会、政府新闻发布会等多种宣传途径,提高社区民众对社区警务的认识和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参与参与到社区警务工作的热情,最终把社区警务落到实处。

(四)改革传统绩效评价机制,重视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

当前预防为主的刑事政策已经决定了传统的警务绩效评价机制不再适合新时期警察工作的推进,改革传统绩效评价机制,把预防犯罪作为绩效评价的核心已是大势所趋。

另外,还要重视社区民众对社区民警工作的评价,把人民喜不喜欢、接不接受作为评价警察工作的重要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