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_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遗传变异

合集下载

微生物 第7章 微生物遗传变异

微生物 第7章 微生物遗传变异

裂解
过程:供体菌
正常噬菌体 + 完全缺陷噬菌体
少量裂解物 + 大量受体菌 遗传稳定的转导子
2020/1/15
完全普遍转导
2020/1/15
感染复数(m.o.i,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一、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
• 基因重组的方式
– 转化 – 转导 – 接合 – 原生质体融合
2020/1/15
(一)转化(transformation)
1、转化及其发现:
R型活菌+S型死菌→ →S型活菌 ➢定义:受体菌自然或在人工技术作用下直接摄取来自供体菌 的游离DNA片段,并把它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而获得部 分新的遗传性状的基因转移过程,称为转化。转化后的的受 体菌称为转化子(transformant)。 ➢有关名词:
2020/1/15
2020/1/15
(二)噬菌体感染实验 • 创立人:美国人Hershey AND Chase于
1952年 • 研究对象:噬菌体
2020/1/15
(三)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 • 创立人:Conrat AND Singer于1956年创立 • 研究对象:TMV AND HRV • 过程:将两病毒的RNA和蛋白质外壳分别抽取出来并
(一)遗传物质在7个水平上的形式 1、细胞水平 2、细胞核水平 3、染色体水平 4、核酸水平 5、基因水平 6、密码子水平 2020/1/175 、核苷酸水平
(二)微生物基因组结构的特点
1、原核生物(细菌、古生菌)的基因组
1)染色体为双链环状的DNA分子(单倍体); 2)基因组上遗传信息具有连续性; 基因数基本接近由它的基因组大小所估计的基因数 一般不含内含子,遗传信息是连续的而不是中断的。 3)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组成操纵子结构; 4)结构基因的单拷贝及rRNA基因的多拷贝; 5)基因组的重复序列少而短; 个别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犬螺杆菌)和古生菌的rRNA和tRNA 中也发现有内含子或间插序列

化生专业微生物-第7章-微生物的生长(上传)

化生专业微生物-第7章-微生物的生长(上传)
好氧菌的曲法培养;厌氧菌的堆积培养法
2、液体培养法(in liquid medium)
好氧菌的浅盘培养(shallow pan cultivation) 深层液体培养—— 发酵罐(fermenter)
Chapter7-3-环境对微生) 生长是微生物与外界环境因素共同作 用的结果。环境条件的改变,在一定限度 内,可引起微生物形态、生理、生长、繁 殖等特征的改变。当环境条件的变化超过 一定极限,则导致微生物的死亡。
高层琼脂柱、厌氧培养皿、Hungate滚管
技术、厌氧罐(anaerobic jar)技术、
厌氧手套箱(anaerobic glove box) 。
2、液体培养(in liquid medium)
(1)好氧菌(aerobes)
氧的供应是好氧菌生长繁殖的限制因 子,为保证溶解氧浓度,必须增加培养液 和氧的接触面或提高氧分压:浅层培养; 振荡培养;深层液体培养器的底部通入加 压空气;对培养液进行机械搅拌。
主要因素:营养条件、理化因素、生物因素
一、温度(Temperature)
不同微生物的生长温度范围有宽有 窄,但都有最低生长温度,最适生长温
度,最高生长温度这3个重要指标,即生
长温度三基点(three cardinal point)。
把微生物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其温
度的三基点极其宽。
根据生长温度的范围,可把微生物
生长曲线(Growth curve):定量描述液体 培养基中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
把少量纯种单细胞微生物接种到定量的液体培 养基中,定时取样测定细胞数量,以培养时间为横 座标,以菌数的对数为纵座标作图,得到的一条反
映细菌在整个培养期间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
根据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常数,生长曲线可以分为: 延滞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等4个生长时期

微生物学课件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第五节 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

微生物学课件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第五节 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
第五节 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
性状稳定的菌种
生产或科研正常进行的前提: 这是微生物学工作最重要的基本要求
一、菌种的衰退与复壮
微生物的突变率10-10~10-5
正变体(plus mutant) 负变体(minus mutant)
(一)衰退的防止
1. 定义
衰退(degeneration)是指由于自发突

精细
2. 通过宿主体复壮
针对病原菌
衰退的病原菌 接种
活的 “选择性培养基

相应的昆虫或动、植物宿主体内
多次选择
从典型的病灶部分分离到恢复原始毒力的复壮菌株
3. 淘汰已衰退的个体
S. microflavus“5406”农用抗生菌的分生 孢子,采用-30 ~-10℃的低温处理5~7 d, 退化的个体死亡,留下的10%~20%个体是 未退化的。
(3)介质减少冷冻对细胞损伤的机制
作用机理:0.5 mol/L左右的甘油或二甲亚砜 (dimethylsulfoxide, DMSO)可透入细胞,并通过 降低强烈的脱水作用而保护细胞;
作用机理:大分子物质如海藻糖、脱脂牛奶、血清白 蛋白、糊精或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 PVP)虽不能透入细胞,但可能是通过与细胞表面结合 的方式而防止细胞膜受冻伤。
杂菌污染
造成生产性能 下降
饰变
4. 衰退的防止
(1)选育生产性能稳定的菌株作为生产菌株 (2)控制传代次数 (3)创造良好的培养条件 (4)利用不易衰退的细胞传代 (5)采用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
(1)选育生产性能稳定的菌株作为生产菌株 经诱变等处理后的菌种要连续
传代、分离纯化,防止分离回复。
(2)控制传代次数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移种和传代,

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2

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2

10-6~10-9
若干细菌某一性状的突变率
菌名
突变性状
突变率
Escherichia coil (大肠杆菌)
抗T1噬菌体
3×10-8
E.coil
抗T3噬菌体
1×10-7
E.coil
不发酵乳糖
1×10-10
E.coil
Staphylococcus aureus(金黄色葡 萄球菌)
S.aureus
抗紫外线 抗青霉素 抗链霉素
间接引起置换的诱变剂:
引起这类变异的诱变剂都是一些碱基类似物,如5-溴尿嘧 啶(5-BU)、5-氨基尿嘧啶(5-AU)、8-氮鸟嘌呤 (8-NG)、2-氨基嘌呤(2-AP)和6-氯嘌呤(6-CP) 等。它们的作用是通过活细胞的代谢活动掺入到DNA 分子中后而引起的,故是间接的。
(2)移码突变(frame-shift mutation 或phase-shift mutation)
(四) 基因突变的自发性和不对应性的证明
一种观点:突变是“定向变异”,是“驯化”,是由环 境因子诱发出来的;
另一种观点;基因突变是自发的,且与环境因素是不对 应的,后者只不过是选择因素;
1、 变量试验(fluctuation test) 又称波动试验或彷徨试 验。
2、涂布试验(Newcombe experiment) 3、平板影印培养试验(replica plating) 1952年,J.Lederberg夫妇
2、定向培育优良品种:指用某一特定因素长期处理某微生 物的群体,同时不断的对它们进行移种传代,以达到积 累并选择相应的自发突变株的目的。由于自发突变 的 频 率较低,变异程度较轻微,所以培育新种的过程十分缓 慢。与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和基因 工程技术相比,定向 培育法带有“守株待兔”的性质,除某些抗性突变外, 一般要相当长的时间

水处理生物学第七章1

水处理生物学第七章1
直径9cm的培养皿平板上出现菌落数一般以50~500为 宜。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样品菌落总数测定的计数 原则,以平板菌落数在30~300之间为报告依据。
平板菌落计数法
★技术要求: 样品充分混匀,操作熟练快速(15~20min完成 操作),严格无菌操作; ★注意事项: 每一支吸管只能用于一个稀释度,样品混匀处 理,倾注平板时的培养基温度; ★适用范围: 中温、好氧和兼性厌氧、能在营养琼脂上生长 的微生物, ★误差: 多次稀释造成的误差是主要来源,其次还有由于样 品内菌体分布不均匀、以及不当操作
电子计数器计数 平板计数法
活菌计数法
液体计数法
特定微生物计数法 薄膜计数法
二、测生长量法
重量法
光密度法(OD)
元素法
测含氮量 测含碳量
细胞物质含量法 其他生理指标法
蛋白质
DNA RNA 生物醌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又称全数法, 是常用的微 生物生长测定方法, 其特点是测定过程快速, 但不能区分微生物的死活。

2、特殊眼镜——预先调节显微镜。

3、定位工具——标记探针。

4、诱敌深入——对目标DNA进行变性。

5、钓鱼——进行原位杂交和杂交后洗涤。

6.看鱼之前——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7、看鱼——显微镜观察。
干重法
将一定量的菌液中的菌体通过离心或过滤分离 出来,然后烘干(干燥温度可采用105℃、 100℃或80℃)、称重。一般干重为湿重的 10%—20%,而一个细菌细胞一般重约1012—10-13g。
DAPI与双链DNA结合时, 主要结合
活菌计数法
• 活菌计数法又称间接计数法, 是通过测

华东理工大学微生物学考研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华东理工大学微生物学考研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细菌:狭义上指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且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广义上指所有原核生物。

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后,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形渗透敏感细胞。

球状体:又称原生质球,指还残留了部分细胞壁的圆球形原生质体。

(中)间体:是一种由细胞膜内褶而形成的囊状构造,内部充满着层状和管状的泡囊。

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

“栓菌”试验:设法将单毛菌鞭毛的游离段用相应抗体牢固的拴在载玻片上,在光镜下观察该细胞的行为,发现该菌只能在载玻片上不停打转而未作伸缩性“挥动”,肯定了“旋转论”的正确性。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会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壁厚、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称为芽孢。

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如苏云金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正方形或不规则形状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

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群肉眼可见、有一定形状和结构特征的子细胞集团。

基内菌丝:长在培养基内的放线菌菌丝,菌丝无分隔,可产生多种水溶性、脂肪性色素,是培养基着色,具有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的功能。

异形胞:是存在于丝状生长种类中的形大、壁厚,专司固氮功能的细胞,数量少且不定,位于细胞链的中间或末端。

静息孢子:是一种长在细胞链中间或末端,形大、色深、壁厚的休眠细胞,含有丰富的贮藏物,能抵御外界不良环境。

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介于独立生活和细胞内寄生生活的最小型原核生物。

立克次氏体:是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G-原核生物。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真核生物:是一大类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含有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的生物。

真菌、显微藻类、原生动物都是属于真核生物类的微生物,故称真核微生物。

酵母菌: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

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平板划线分离法
稀释倒平板法
单孢子或单细胞分离法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法
(一)平板划线分离法
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沾取少许待分离的材料,
在无菌平板表面进行平行划线、扇形划线或其
他形式的连续划线,微生物细胞数量将随着划
线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并逐步分散开来,如果
划线适宜的话,微生物能一一分散,经培养后,
① 生长速率常数等于零 ② 细胞形态变大或增长 ③ 细胞内RNA尤其是rRNA含量增高, 原生质呈嗜碱性
④ 合成代谢活跃
⑤ 对外界不良条件反应敏感
影响停滞期长短的因素
接种菌龄:接种龄即“种子” 的群体生长年龄,亦即它处在生长曲 线上的哪一个阶段。实验证明,如果以对数期接种龄的“种子”接种, 则子代培养物的停滞期就短。 接种量:接种量的大小明显影响停滞期的长短。(基数大)
待测菌液与等体积血液混匀涂片; 血液中红细胞数已知; 显微镜下观察菌液细胞与红细胞的比例; 计算:
每毫升菌液的含菌数可通过已知红细胞浓度和菌液细胞与红
细胞的比例计算得知。
细胞的自动计数
电子计数器的工作原理是测定小孔中液体的电阻变化,小孔 仅能通过一个细胞,当一个细胞通过这个小孔时,电阻明显 增加,形成一个脉冲,自动记录在电子记录装置上。 该法测定结果较准确,但它只识别颗粒大小,而不能区分是 否为细菌。因此,要求菌悬液中不含任何碎片。
其群体的规模成正相关。
样品中微生物数量多或生长旺盛,这些指标愈明显,因此可
以借助特定的仪器设备来测定相应的指标。
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一、细菌的生长曲线
将少量菌种接种在适当的液 体培养基中培养,隔一定时 间取样,计算菌数,以菌数 的对数为纵坐标,生长时间 为横坐标作图,所得的曲线 即为细菌的生长曲线。 典型生长曲线 延滞期(适应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答案解析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答案解析

第七章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转座因子:具有转座作用的一段DNA序列.2.普遍转导:通过极少数完全缺陷噬菌体对供体菌基因组上任何小片段DNA进行“误包”,而将其遗传性状传递给受体菌的现象称为普遍转导。

3.准性生殖:是一种类似于有性生殖,但比它更为原始的两性生殖方式,这是一种在同种而不同菌株的体细胞间发生的融合,它可不借减数分裂而导致低频率基因重组并产生重组子.4.艾姆氏试验:是一种利用细菌营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来检测环境或食品中是否存在化学致癌剂的简便有效方法5.局限转导:通过部分缺陷的温和噬菌体把供体的少数特定基因携带到受体菌中,并与后者的基因整合,重合,形成转导子的现象.6.移码突变:诱变剂使DNA序列中的一个或几个核苷酸发生增添或缺失,从而使该处后面的全部遗传密码的阅读框架发生改变.7.感受态:受体细胞最易接受外源DNA片段并能实现转化的一种生理状态.8. 高频重组菌株:该细胞的F质粒已从游离态转变为整合态,当与F- 菌株相接合时,发生基因重组的频率非常高.9.基因工程:通过人工方法将目的基因与载体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导入受体细胞,从而使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一种育种措施称基因工程。

10.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类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特定序列,并能在识别位点内部或附近进行切割的内切酶。

11.基因治疗:是指向靶细胞中引入具有正常功能的基因,以纠正或补偿基因的缺陷,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12.克隆:作为名词,也称为克隆子,它是指带有相同DNA序列的一个群体可以是质粒,也可以是基因组相同的细菌细胞群体。

作为动词,克隆是指利用DNA体外重组技术,将一个特定的基因或DNA序列插入一个载体DNA分子上,进行扩增。

二. 填空1.微生物修复因UV而受损DNA的作用有光复活作用和切除修复.2.基因组是指一种生物的全套基因。

3.基因工程中取得目的基因的途径有 _____3_____条。

4.基因突变可分为点突变和染色体突变两种类型。

水处理生物学课后题参考答案

水处理生物学课后题参考答案

《水处理生物学》课后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 "水处理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水处理生物学"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与水中的污染物迁移、分解及转化过程密切相关的微生物、微型水生动物和水生/湿生植物,特别是应用于水处理工程实践的生物种类。

细菌等原核微生物在水处理工程中通常起着关键的作用,是水处理生物学研究的重点。

2 水中常见的微生物种类有哪些?水中的主要微生物分为非细胞生物(病毒)和细胞生物两种类型。

在细胞生物中又分为古菌、原核生物(如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真核生物。

真核生物又可细分为藻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等)、原生动物(分为肉足类、鞭毛类、纤毛类)、微型后生动物。

3 微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为什么?微生物除了具有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进化地位低等特点外,还具有以下特点:(1)种类多。

(2)分布广。

微生物个体小而轻,可随着灰尘四处飞扬,因此广泛分布于土壤、水和空气等自然环境中。

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所以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很多。

(3)繁殖快。

大多数微生物在几十分钟内可繁殖一代,即由一个分裂为两个。

如果条件适宜,经过10h就可繁殖为数亿个。

(4)易变异。

这一特点使微生物较能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1 细菌的大小一般是用什么单位测量的?细菌的大小一般只有几个μm,故一般用μm测量。

2 以形状来分,细菌可分为哪几类?细菌的形态大致上可分为球状、杆状和螺旋状(弧菌及螺菌)3种,仅少数为其他形状,如丝状、三角形、方形和圆盘形等。

球状、杆状和螺旋状是细菌的基本形态。

自然界中,以杆菌最为常见,球菌次之,螺旋菌最少。

4 什么是革兰氏染色?其原理和关键是什么?它有何意义?1884年丹麦病理学家Hans Christian Gram提出了一个经验染色法,用于细菌的形态观察和分类。

其操作过程是: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然后酒精脱色,最后用蕃红或沙黄复染。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第一节微生物的遗传变异的概述遗传和变异是生物体最本质的属性之一。

所谓遗传,讲的是发生在亲子间的关系,即指生物的上一代将自己的一整套遗传因子稳定地传递给下一代的行为或功能,它具有极其稳定的特性。

而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不相似性。

遗传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

遗传保证了物种的存在和延续,而变异推动了物种的进化和发展。

在学习遗传、变异内容时,先应清楚掌握以下几个概念:(一)遗传型又称基因型,指某一生物个体所含有的全部遗传因子即基因组所携带的遗传信息。

遗传型是一种内在可能性或潜力,其实质是遗传物质上所负载的特定遗传信息。

具有某遗传型的生物只有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通过自身的代谢和发育,才能将它具体化,即产生表型。

(二)表型指某一生物体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及内在特性的总和,是其遗传型在合适环境下通过代谢和发育而得到的具体体现。

所以,它与遗传型不同,是一种现实性。

(三)变异指在某种外因或内因的作用下生物体遗传物质结构或数量的改变,亦即遗传型的改变。

变异的特点是在群体中以极低的概率(一般为10-5~10-10)出现,性状变化的幅度大,且变化后的新性状是稳定的、可遗传的。

(四)饰变指一种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改变而只发生在转录、翻译水平上的表型变化。

其特点是整个群体中的几乎每一个体都发生同样变化;性状变化的幅度小;因其遗传物质不变,故饰变是不遗传的。

例如,Serratia marcescens(粘质沙雷氏菌)在25℃下培养时,会产生深红色的灵杆菌素,它把菌落染成鲜血似的。

可是,当培养在37℃下时,群体中的一切个体都不产色素。

如果重新降温至25℃,所有个体又可恢复产色素能力。

所以,饰变是与变异有着本质差别的另一种现象。

上述的S.marcescens产色素能力也会因发生突变而消失,但其概率仅10-4,且这种消失是不可恢复的。

从遗传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微生物有着许多重要的生物学特性:微生物结构简单,个体易于变异;营养体一般都是单倍体;易于在成分简单的合成培养基上大量生长繁殖;繁殖速度快;易于累积不同的最终代谢产物及中间代谢物;菌落形态特征的可见性与多样性;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群体中各个体作用的直接性和均一性;易于形成营养缺陷型;各种微生物一般都有相应的病毒;以及存在多种处于进化过程中的原始有性生殖方式等。

第七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

第七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

第七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重点与难点剖析一、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概念2、真菌除了进行无性繁殖,产生大量孢子如分生孢子、节孢子、厚垣孢子、孢囊孢子等外,还能进行有性繁殖,产生有性孢子如卵孢子、接合孢子、孢囊孢子等。

纯培养技术1、分离获得微生物的纯培养物是研究利用微生物的基础。

获得纯培养物涉及的相关技术包括:无菌技术、微生物的分离与分离纯化技术和微生物培养和保藏技术。

2、无菌技术:包括培养基和物品的各种灭菌技术和微生物各种接种过程的无菌操作技术等。

重点在实验课中掌握相关的技术原理和操作规范,以牢固树立“无菌”的思想和概念。

3、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物的基本方法和原理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物由于稀释方法的差异和接种平板的方式差异而分为以下几种方法:(1)划线平板法将合适的无菌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冷却后制备成平板,按以下方法划线:细胞在培养基表面生长的后代就是纯培养物。

平板划线法中细胞的分离和稀释过程发生在接种环在固体平板表面上的划线和移动过程中,产生的单个(2)倾注平板法和涂布平板法这两种方法的共同点就是在将细胞接种到培养基之前,通过液体稀释的方法分散细胞,最常用的液体稀释方法为10倍系列稀释,参考下图:随着稀释程度的增大,单位体积中的微生物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得以分散。

稀释倾注平板法的操作是:选择细胞得以分散的合适稀释度的菌悬液与灭完菌冷却到50-55°C的培养基混合均匀,一起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冷却形成平板后,培养。

稀释倾注平板法操作较麻烦。

在进行微生物分离纯化时,该方法需要样品与热的培养基混合,因此对热敏感微生物的影响明显;该方法操作过程中,样品中的微生物有的分布于平板表面,有的则裹在培养基-1-中,后者则会影响严格好氧微生物的生长;而且,对于同一种微生物,平板表面的菌落形态与培养基内的菌落形态会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影响菌落形态的判别。

在进行微生物计数时,该方法细胞分散均匀,计数较准确。

稀释涂布平板方法的操作是:首先将灭完菌冷却到50-55°C的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冷却形成平板,然后选择细胞得以分散的合适稀释度的菌悬液加到平板中央,以三角刮刀将之均匀地涂布于整个平板上,培养。

微生物学: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微生物学: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二节、微生物的突变
基因突变
染色体畸变
DNA损伤的修复
概念
突变:指遗传物质发生数量或结构变化的现象。 变异:突变导致性状的改变叫变异。 基因突变:指一个基因内部遗传物质结构或 DNA序列的任何变化,包括一对或少数几对的 缺失、插入或置换,导致遗传性状的变化。 基因型:指贮藏在遗传物质中的信息,即DNA 碱基序列。 表型:指可观察或检测到的个体性状或特征,是 特定的基因型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表现。
实验室里通过提取获得 双链DNA有转化能力,单链没有.
感受态
受体细胞能接受转化的生理状态称为感受态, 只有处于感受态的细菌才能接受转化因子, 从出现到消失约为40分钟(对数期的中期)
感觉态出现原因
细菌失去部分细胞壁的结果 细菌在细胞表面产生某种E引起
感受态的决定决定因素
细胞遗传性决定 和菌龄有关 环腺苷酸CAMP可提高1000 倍 Ca2+能促使细胞进入感受态
原理 步骤
DNA只含P不含S
Pr 只含S不含P
1:用含同位素S35, P32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 2:让T2感染上述大肠杆菌使其打是S35P32标记
3: 吸附
10分钟后 搅动
离心
上清液 沉淀
结果:上清液中含15%放射击性;沉淀中含85%放射性
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
植物病毒蛋白质和RNA可以人为地分开, 同时又可把它们重新组合成具感染性的病毒.
喷入T1保温
6个平板共353个菌落
6个平板共28个菌落
影印培养试验
原始敏 感菌种
无药 培养基
含药 培养基
基因突变机制
碱基的置换 移码突变
染色体畸变
1 诱变的机制
(1)碱基的置换

微生物第七章总结

微生物第七章总结
(三)植物病毒重建实验:将TMV(烟草花叶病毒)放在一定浓度的苯酚溶液中振荡,就能将它的蛋白质外壳与RNA核心相分离。结果发现裸露的RNA也能感染烟草,并使其患典型症状,而且在病斑中还能分离到完整的TMV粒子。
二,遗传物质在微生物细胞内存在的部位和方式
(一)7个水平
1.细胞水平:真核和原核微生物的大部分DNA都集中在细胞核或核区中。
1.光复活作用:把经UV照射后的微生物立即暴露于可见光下时,就可以出现明显降低其死亡率的现象,即光复活作用。经了解,经UV照射后带有嘧啶二聚体的DNA分子,在黑暗下会被一种光激活酶——光解酶结合,这种复合物在300-500nm可见光下时,此酶会因获得光能而激活,并使二聚体重新分解成单体。
2.切除修复:是活细胞内一种用于被UV等诱变剂损伤后DNA的修复方式之一,又称暗修复。,这是一种不依赖可见光,只通过酶切作用去除嘧啶二聚体,随后重新合成一段正常DNA链的核酸修复方式。
1.Luria等的变量试验2.Newcombe的涂布试验3.Lederberg等的影印平板培养法。实验过程详见书P204-206
(五)基因突变及其机制:基因突变的机制是多样的,可以是自发的或诱发的,诱发的又可分仅影响一对碱基对的点突变和影响一段染色体的畸变。
1. 诱发突变:简称诱变,是指通过人为的方法,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显著提高基因自发突变频率的手段。凡具有诱变效应的任何因素,都称为诱变剂。
1.诱变育种的基本环节:见书P214
2.诱变育种中的几个原则:
(1)选择简单有效的诱变剂 艾姆氏实验:是一种利用细菌营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来检测环境或食品中是否存在化学致癌剂的方法。
(2)挑选优良的出发菌株 出发菌株:就是用于育种的原始菌株。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活R菌+S菌无细胞抽提液——长出大量R菌和少量S 菌
以上实验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细胞内可能存在 一种转化物质,它能通过某种方式进入R型细胞并使R型细 胞获得稳定的遗传性状,转变为S型细胞。
第7页,共93页。
1944年O.T.Avery、C.M.MacLeod和M.McCarty从热死S
型S. pneumoniae中提纯了可能作为转化因子的各种成分,并在 离体条件下进行了转化试验:
第20页,共93页。
4、质粒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质粒的优点:
(1)体积小,易分离和操作 (2)环状,稳定 (3)独立复制 (4)拷贝数多 (5)存在标记位点,易筛选
E. coli的pBR322质粒是一个 常用的克隆载体
第21页,共93页。
5、质粒的分离与检定
提取所有胞内DNA后电镜观察; 超速离心或琼脂糖凝胶电泳后观察;
F.Griffith,
研究对象:Streptococcus pneumoniae(肺炎链球菌)
S型菌株:有荚膜,菌落表面光滑,有致病性;
R型菌株:无荚膜,菌落表面粗糙,无致病性
第5页,共93页。
1928年,Griffith进行了以下几组实验:
(1)动物实验 对小鼠注射活R菌或死S菌 ————小鼠存活 对小鼠注射活S菌————————小鼠死亡 对小鼠注射活R菌和热死S菌 ———小鼠死亡 抽取心血分离
活的S菌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里可能存在一种具有遗传转化能力的物质,它能通过 某种方式进入R型细胞,使其获得S型的遗传特性
第6页,共93页。
(2)细菌培养实验
热死S菌———平皿—培—养 不生长 活 R 菌——平皿—培—养 —长出R菌 热死S菌——+活—R—菌 —长出大量R菌和10-6SI菌

第七章_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第七章_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第七章_微⽣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本科⽣物技术、⽣物科学专业《微⽣物学》分章节试题库(命题⼈:曾松荣)第2章真核微⽣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0分)第7章微⽣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15分)第7章微⽣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选择题1、将细菌作为实验材料⽤于遗传学⽅⾯研究的优点是。

A.⽣长速度快B.易得菌体C.细菌中有多种代谢类型D.所有以上特点2、细菌直接摄取外界游离的DNA⽚段发⽣变异称为。

A 转导B 转化C 接合D 转换3、诱变育种是指利⽤各种诱变剂处理微⽣物细胞,提⾼基因的随机,通过⼀定的筛选⽅法获得所需要的⾼产优质菌株。

A 重组频率B 融合频率C 突变频率D 调控频率4、抗药性质粒(R因⼦)在医学上很重要是因为它们。

A.可引起某些细菌性疾病B.携带对某些抗⽣素的特定抗性基因C.将⾮致病细菌转变为致病菌D.可以将真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5、F+ F-杂交时,以下哪个表述是错误的?A.F-细胞转变为F+细胞B.F+细胞转变为F-细胞C.染⾊体基因不转移D.细胞与细胞间的接触是必须的6、以下突变中哪个很少有可能产⽣回复突复?A.点突变B.颠换C.转换D.染⾊体上三个碱基的缺失7、准性⽣殖。

A.通过减数分裂导致基因重组B.有可独⽴⽣活的异核体阶段C.可导致⾼频率的基因重组D.常见于⼦囊菌和担⼦菌中8、游离于各种微⽣物细胞质中的⼩DNA分⼦称作下列哪种结构?A、质体B、质粒C、类菌质体D、间体9、携带不同基因的F因⼦称为。

A、F-菌株B、F′菌株C、F+菌株D、Hfr菌株10、以噬菌体为媒介,把供体细胞的DNA⽚段带到受体细胞中,使后者获得前者的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叫。

A、转化B、转导C、转换D、接合11、证明核酸是遗传变异物质基础的三个经典实验是。

A.转化、变量和涂布实验 B.转导、变量和影印培养实验C.彷徨、涂布和影印培养实验 D.噬菌体感染实验、病毒拆开重建实验以及转化实验12、在选育抗青霉素的菌株时,在培养基中必须加⼊青霉素,其作⽤是。

第七章 微生物遗传—变异物质基础

第七章 微生物遗传—变异物质基础
②质粒是一种复制子(replicon),根据自我复制能力的不同,可把质粒 复制的控制形式分为严紧型和松弛型两种,严紧型质粒的复制受细胞核 控制,与染色体DNA复制相伴随,一般一个寄主细胞内只有少数几个(15)个拷贝;松弛型质粒的复制不受细胞核控制,在染色体DNA复制停止 的情况下仍可以进行复制,在细胞内的数量可以达到10-200个或更多。
根癌土壤杆菌所含Ti质粒是引起双子叶植物冠瘿 瘤的致病因子。
35
36
Ti质粒中的T-DNA可携带任何外源基因整合到植物基 因组中,是植物基因工程中有效的克隆载体。
37
(5)代谢质粒(Metabolic plasmid)
质粒上携带有有利于微生物生存的基因,如能降 解某些基质的酶,进行共生固氮,或产生抗生素(某 些放线菌)等。
第七章 微生物遗传
遗传: 亲代与子代相似 变异: 亲代与子代、子代间不同个体不完全相同
遗传(inheritance)和变异(variation)是生命的最本质特性之一。
遗传型: 生物的全部遗传因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 表型: 具有一定遗传型的个体,在特定环境条件下通过生
长发育所表现出来的外表特征和内在特征的总和。
plasmid) 毒性质粒(virulence plasmid) 代谢质粒(Metabolic plasmid) 隐秘质粒(cryptic plasmid)
28
(1)致育因子(Fertility factor,F因子)
又称F质粒,其大小约100kb,这是最早发现的一种与大肠 杆菌的有性生殖现象(接合作用)有关的质粒。
隐秘质粒不显示任何表型效应,它们的存在只 有通过物理的方法,例如用凝胶电泳检测细胞抽提 液等方法才能发现。
在应用上,很多隐秘质粒被加以改造作为基因 工程的载体(一般加上抗性基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基因突变的机制:
1.自发突变(spontaneous):在非人为的情况 下由于遗传 物质的微小变化引起的性状变 异。
原因可能是: 1)背景辐射和环境因素; 2)自身有毒产物的积累; 3)互变异构效应; 4)环出效应等。
2、诱发突变:
是指微生物在人为诱变剂的作用下所生的突变。
机制:
1)碱基对的置换(点突变):转换和颠换 2)移码突变:
1.现象: 2.原因: 3.细胞特点:
4.此期长短:
与菌种遗传特性、菌龄、接种量、培养条件有关。
5.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缩短lag phase 的措施: 1)加大接种量 2)先用对数期的种子 3)调整培养基成分,使种子培养基含有发酵培养基的成分 4)选用繁殖快的菌种
(二)对数期(指数期,log phase)
1.现象: 2. 特点:
3.出现原因:
1)营养物质大量消耗; 2)有毒代谢产物大量积累; 3)外界条件影响(pH、高细胞浓度,氧化还原电位等)
4. 意义:
1)发酵生产形成的重要时期(抗生素、氨基酸等), 生产上应尽量延长此期,提高产量,措施如下: • 补充营养物质(补料) • 调pH • 调整温度 2)稳定期细胞数目及产物积累达到最高。
(四)衰亡期 1.现象:
2. 特点:
二、连续培养
(一)恒浊培养
概念:在恒浊器内,调节培养 基流速,使细菌培养液浊度保持 恒定的连续培养方法。 原理: 特点:
(二)恒化培养
概念:以恒定流速使营养物质浓 度恒定而保持细菌生长速率恒定 的方法。 原理: 特点:
How to maintain Exponential Growth?
(2%)显示特殊荧光反应的原理而设计. 每个细菌细胞平均含DNA 8.4×105ng 4. 生理指标测定法:即微生物分析法
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长
一、分批培养(Batch culture): 把微生物接种于一定容积的培养基中,培养 后一次收获的培养方法。(封闭系统)
连续培养(Continuous culture): 指微生物在整个生长时间,以一定的方法 (恒浊、恒化)使微生物持续的以较恒定的生 长速率生长的培养方法。(开放系统)
1. 现象: 2.细胞特点:
2.代时(世代时间Generation time, G):
单个细胞完成一次分裂所需要的时间
G= t / n= t1 — t0 3.3(lgx—lgx0)
(1)G与菌种有关; (2)受培养条件(温度、营养成分)的制约;
同一菌种在不同培养条件下代时不同
3.影响对数期因素:
(三)稳定期(stationary phase):
3.微菌落法:
• 一定体积的菌液+半固体培养基滴加在无菌玻片上, 培养2-4小时,显微镜下计数片上的微菌落数。
三、霉菌生长的测定
• 1、平皿的测定 • 2、U形管培养法
四、生物量的测定
1.菌体干重法: 2.菌体含N量测定法:凯氏定氮法
总Pro量 = 总N量%× 6.25 3. DNA法:
利用DNA可与3,6—二氨基苯甲酸 —盐酸溶液
• Spread plate method • Pour plate method
• The plates required to have between 30 and 300 colonies.
一、直接计数法:总菌数法(死菌&#数器计数法 3.比浊法 4.滤膜法:
二、细菌生长曲线
The Growth Cycle of Populations
• Lag phase • Exponential phase • Stationary phase • Death phase
The Growth Cycle of Populations
(一)延滞期(迟缓期,停滞期,lag phase)
以噬菌体为媒介,把供体细胞的DNA 片段携带到受体细胞中,使后者获得前者 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导。获得新 遗传性状的受体细胞,称转导子。
Transduction
Generalized transduction
Specialized transduction
Specialized transduction
诱变剂使DNA分子中的一个或少数几个核苷酸的 增添(插入)或缺失所引起的突变,是DNA分子 微小损伤。 3)染色体畸变:缺失、添加、倒位和易位
第五节 基因重组
➢ 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 ➢ 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
把两个不同性状个体内的遗传基因 转移到一起,经遗传物质重新组合后, 形成新遗传型个体的方式。
(三)接合(conjugation)
概念:
供体与受体菌直接接触,借性菌毛传递 大段DNA的过程。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遗传 性状的现象,称为接合。通过接合而获得新性 状的受体细胞就称接合子。
Conjugation between different bacteria
(四)原生质体融合(protoplast fusion)
第七章 微生物生长繁殖与遗传变异
第一节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Measurement of cell growth
• Total cell count (direct observation under microscope)
• Viable count (plate count or colony count)
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细胞的原生质 体发生融合,并发生遗传重组以产生融 合子(fusant)的过程。
过程:
二、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 (一)有性杂交 (二)准性杂交(parasexual hybridization)
1. 准性生殖
同种异株的两个体细胞融合,不经减数分裂而导 致低频基因重组发生的一种繁殖方式。 (单倍体体细胞重组)
Mechanism of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of transformation
dsDNA
供体菌(str r) 链霉素抗性基因
感受态受体菌(strs)
酶解与吸收单链 同源区段配对
单链整合
转化子(str r)
复制与分离
非转化子(strs)
(二)转导(transduction) 概念:
A small amount of agar has been added to keep the liquid from becoming disturbed and the redox dye, resazurin, which is pink when oxidized and colorless when reduced, is added as a redox indicator.
2. 准性生殖的意义:
连续培养的优点
1、缩短发酵周期,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2、便于自控。降低动力消耗及劳动强度; 3、产品均一;
连续培养的缺点
易杂菌污染;菌种易退化
三、同步生长:
同步生长:通过培养,使微生物细胞都 处于细胞分裂的相同阶段。
获得同步生长的方法:
1. 机械法— 收集同样大小的细胞
密度梯度离心: 选择性滤膜法:
A: obligate aerobes B: Anaerobes C: Facultative aerobes D: Microaerophiles E: Aerotolerant anaerobes
1. 好氧培养
平板培养、斜面培养、浅层液体培养、液体振荡培养、通 气搅拌培养。
2. 厌氧培养:
•物理除氧法:煮沸法、表面封闭法、抽真空法、无氧气
其它突变型:毒力突变、糖发酵突变、产量突变等
温度敏感型突变
(二)突变的特点:
1)不对应性:环境与变异无对应性 2)自发性:非人为的诱变因素下发生 3)稀有性:生物体的自发突变率为10-10~10-12 4)独立性:一个基因的突变对其它基因突变无
影响 5)诱变性:诱变剂可提高突变率10~105倍 6)稳定性:突变性状稳定、可遗传 7)可逆性:有回复突变
• Three basic steps: • Dilution, • Plating • Incubation
Viable Count: Dilution
Viable Count: Plating
Incubation (and counting)
Pour plate method
Spread plate method
The Streak Plate Technique: to obtain a pure clone
Petri Disk Cultivation of a Pure Strain
2.液体法(试管稀释法):
• 将待测样品做系列稀释,培养后,根据没生长的最低 稀释度和出现生长的最高稀释度,查最大可能数表, 计算出样品单位体积中细胞的近似值。

Measuring cell density: Turbidity vs Cell density
二、间接计数法:活菌法
1.平板计数法:广泛用于各种样品的检测 方法:(1)涂布法(菌长在表面)
(2)混菌法(菌长在表面和基内) 优点: 缺点:
Viable count: Spread plate method and Pour plate method
基因重组——分子水平的杂交
一般杂交——细胞水平
一、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
(一)转化(transformation) 概念:
受体菌(receptor)直接吸收供体菌(donor) 的DNA片段而获得部分新的遗传性状的现象, 称转化或转化作用。获得新遗传性状的受体 细胞,称转化子。
Transformation
2. 调整生理条件法:
温度、光、限制因子等
3. 抑制DNA生长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