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革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监测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措施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 6、特殊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 (1)密闭空间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 定义:密闭空间指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 不良,足够容纳一人进入并从事非常规、非连续性作业的有 限空间。
• 分类:无需许可密闭空间、需许可密闭空间
• 密闭空间可能存在职业病危害问题:缺氧窒息,急性职业中 毒
第6页/共38页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 (3)缺乏安全防护设备和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 (4)自然环境因素 (5)环境污染因素
• 第四大类:社会和经济环境因素 • 随着社会和近代预防医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社会和经济环境因素在
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劳动者在保护自己的健康时,培养、保持健全的 心理、精神状态,非常重要。
项目检测过程是就是对监测对象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 “定量”识别的过程。
第10页/共38页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 (4)职业健康监护方面 • 健康监护结果是验证与判断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重要指标 • (5)职业病诊断方面
先决条件,职业接触史的判断 • (6)职业卫生监督方面
首要问题,只有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性识别和定量分析后, 才可依法作出正确的监督结论
第11页/共38页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 3、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及原则 • (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从因到果的原理、类推原理、从量变到
质变的原理。 • (2)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则:全面识别的原则、主次分明的原则、定
性与定量的原则。
第12页/共38页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事求是地向主管行政部门申报,接受主管行政部门的监督。
合成革行业职业病危害分析与控制技术
水洗
贝斯
冷却
烘干 DMF
挤压
后处理工艺
1,2-二氯乙烷
涂饰剂配料
DMF、MEK、甲苯、 乙酸乙酯、丙酮、IPA
合成革
涂饰
干燥
冷却
完成
DMF、MEK、甲苯、 乙酸乙酯、丙酮、IPA
1,2-二氯乙烷
合成革行业的职业病危害的健康效应
DMF • • • • 肝脏损害 酒精不耐受 生殖危害 其他危害:可能引起职业性睾丸癌;严重 腹痛、心跳加速、头痛、呕吐、食欲不振、 焦躁、昏迷、面部及身躯潮红等现象发生
劳动者职业健康管理
职业健康监护的目的
• 早期发现职业病、职业健康损害和职业禁忌证 • 跟踪观察职业病及职业健康损害的发生、发展规 律及分布情况 • 评价职业健康损害与作业环境中职业病危害因素 的关系及危害程度 • 识别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高危人群 • 进行目标干预,包括改善作业环境条件,改革生 产工艺,采用有效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对职业病患者及疑似职业病和有职业禁忌人员的 处理与安置等 • 评价预防和干预措施的效果 • 为制定或修订卫生政策和职业病防治对策服务
职业健康检查
很多公司,将每年的健康检查当成福利政策
每年的职业健康检查,劳动者身体健康是否 得到改善
如何利用每年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制订合 理的职业健康监护计划,真正落实照顾员工 健康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检查存在的问题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不准确 接触水平记录不全,且未与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相关分析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缺乏有效管理和利用 异常个体缺乏后续跟踪与管理
丁酮 • 神经系统症状:对神经组织具有中度麻醉 作用,可引起意识不明精神错乱等现象 • 肝脏毒性 • 其他系统的影响:吸入丁酮的蒸气会对皮 肤及粘膜具有中度刺激性和渗透皮肤;而 高浓度蒸气可刺激眼睛及呼吸道,并引起 皮肤炎、头痛、晕眩
2024年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范文(二篇)
2024年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范文一、目的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有效预防、控制、消除职业病危害,切实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做好公司职业卫生监测工作,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特制订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职业健康管理和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
三、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主要包括作业场所中的粉尘、有害气体和噪声等危害因素。
四、工作职责1、公司职业卫生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本制度的审核、修订,及本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
2、职业危害管理机构在公司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监督公司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分级管理,每年委托具备法定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每三年进行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工作。
保存监测结果和评价报告,存入职业病卫生档案。
3、职业危害管理机构负责对已确认的职业危害因素监测项目与监测点每月进行两次日常检测,根据国家标准对监测的结果进行分级,同时公布监测结果。
4、职业危害管理机构应制定年度监测、评价计划和监测经费预算,财务科要保障监测经费的实施。
五、工作要求1、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时如实地向安监部门申报本单位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项目、监测结果和评价报告。
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的设定和检测周期的确定应符合规定,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检测方法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3、检测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毒面罩等相关防护用品,日常监测或委托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根据监测结果,比对国家有关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标准做出符合性判定和评价并出具报告,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公示。
4、如有发现检测结果异常,领导小组应立即组织对检测结果异常的作业场所进行整改,及时杜绝事故的发生。
5、对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有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安检科应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给有关单位,督促其采取相关的治理措施,治理达标后方能生产。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汇报人:日期:•职业病危害因素概述•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目•职业病危害因素预防措施•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实践与应用录01职业病危害因素概述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定义职业病危害因素可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不良的劳动条件等。
分类定义与分类03致癌作用某些化学物质或物理因素可能增加癌症的风险,如石棉、放射性物质等。
01急性中毒短期内大量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可能导致急性中毒,如化学气体中毒、粉尘引起尘肺等。
02慢性损害长期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可能导致慢性健康损害,如职业性尘肺、职业性皮肤病等。
危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预防职业病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助于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或消除职业病的发生。
保护劳动者权益为劳动者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是用人单位的责任,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助于落实劳动保护措施。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识别和解决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生产效率。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重要性02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工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产工艺流程、物料平衡、设备与管道设计、产品配方、化学反应过程等,识别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环节和部位。
分析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辅材料、添加剂、催化剂等物质,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品、副产品、成品等,确定其理化性质、毒性、职业暴露途径和限值要求。
分析生产工艺设备与管道的跑冒滴漏、设备检修维护等环节,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部位和排放情况。
现场调查法通过现场调查,了解生产工艺流程、设备布局、作业场所的环境状况、通风除尘设施的运行情况等,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类型和浓度(强度)。
对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化学毒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进行检测,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工人的影响程度。
对作业场所的噪声、振动、辐射等物理因素进行检测,了解其对作业工人的影响程度。
采用专业的检测仪器和方法,对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粉尘、化学毒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获取准确的浓度(强度)数据。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范文(4篇)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范文一、引言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特定的职业环境中产生的,可导致工人健康损害的因素。
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评价是保护工人健康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1.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与分布(1) 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辐射等。
(2) 化学因素:如有害气体、粉尘、毒物等。
(3) 生物因素:如病原微生物、动植物等。
(4) 心理因素:如工作压力、长时间加班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在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之间分布不均,造成的健康问题也不同。
2.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方式(1) 环境监测:通过对工作场所的空气、水质、辐射等进行定期监测,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水平。
(2) 职业病危害因素生物学指标监测:通过对工人体内的生物标记物、生理指标等进行定期监测,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3) 工人健康监测:通过对工人的职业病健康检查、生理指标检测、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定期监测,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3.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方法(1) 环境暴露评价:根据环境监测数据,综合考虑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暴露时间等参数,评估工人暴露水平的高低。
(2) 生物学评价:通过对工人体内的生物标记物、生理指标等进行监测,评估工人暴露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其健康的影响程度。
(3) 职业病发病率评价:通过对工人的健康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职业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
4.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存在的问题(1) 数据收集不完整:由于监测评价的流程复杂,数据收集存在一定难度,导致数据不完整、不准确。
(2) 监测方法有待改进:目前的监测方法多为定期采样监测,无法全面反映工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情况。
(3) 评价体系不完善: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全面,无法全面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三、监测评价制度的改进措施1. 数据完善措施(1) 加强数据的采集和管理,建立全国统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数据库,及时收集、整理和分析监测数据。
合成革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控制效果的探讨
DMF对人体健康有着较大的危害,其侵入途径包括吸入、食入、经皮
表 2 超标原因分析
工段
超标原因分析
干法配料作业 湿法涂台作业
现场桶装物料多为敞口放置,存在物料挥发;分散设备作业区域未形成有效隔断;分散区域内未设置机械排风或排风 设施因缺少维护而无法使用。
现场桶装物料多为敞口放置,存在物料挥发;涂台区域在封闭的小操作仓内作业,仓内容易引起有毒有害气体积聚。
表 4 整改措施
企业
工段
工程防护设施整改
个人防护用品
1#企业 2#企业
干法配料作业 湿法涂台作业 干法配料作业 湿法涂台作业
配料过程液体物料管道输送,装料区域设置上吸式吸风装置;分 散作业在单独隔间内进行,通道使用上轨道推拉门;分散设备设置可伸 缩式上吸式吸风罩。
物料使用薄膜封口;涂台区域使用推拉门,作业仓内设置上吸式 吸风装置,收回尾气汇入DMF回收系统。
类、酮类 N,N-二甲基甲酰胺(DMF)
N,N-二甲基甲酰胺(DMF) N,N-二甲基甲酰胺(DMF)、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苯系物、乙酸酯类、酮
类、醇类 高温、噪声
揉纹区
高温、噪声
2 检测结果统计与分析 结果统计:在此次职业卫生调查中共检测 3025 个点位,检测项
吸收,主要表现为急性中毒:肝损害、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等。国内 合成革行业DMF急性中毒事件也屡见不鲜[2]。在无其他低毒、无毒原
分散作业在单独隔间内进行,隔间内设置排风装置;通道使用软 帘门;分散容器在作业过程中使用带孔半月盖进行封闭,满载容器加盖。
物料容器加盖;涂台区域使用软帘门,作业仓内设置上吸式吸风 装置,收回尾气汇入DMF回收系统。
表 5 整改前后的数据分析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措施
电磁辐射
识别作业环境中存在的电磁辐射源,如微波炉、 计算机等,了解其对人体的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影
02
响
化学因素对人体的影响
01
02
03
急性中毒
短时间内接触高浓度化学 物质可能导致急性中毒, 如呼吸困难、抽搐、昏迷 等。
慢性中毒
长期接触低浓度化学物质 可能导致慢性中毒,如肝 肾损伤、神经系统损伤等 。
案例四
01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办公楼内可能存在空气污染、电磁辐射、长时间坐姿等职 业病危害因素。
02 03
控制措施
加强室内通风换气,使用空气净化器降低空气污染。同时 ,采用低辐射办公设备,减少电磁辐射的危害。为工作人 员提供可调节的座椅和电脑支架,减轻长时间坐姿带来的 身体疲劳。
效果评估
办公楼内空气质量得到改善,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得到保 障,工作效率提高。
健康宣传
通过宣传栏、海报、微信 等渠道,向劳动者宣传职 业病危害因素的健康影响 和预防方法。
健康检查
鼓励劳动者定期进行健康 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职 业病问题。
心理疏导
为受到职业病影响的劳动 者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帮 助他们减轻焦虑和压力。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
04
实践案例
案例一:某制造企业的噪声危害控制
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标 准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 尘口罩、防毒面具、防护 手套、防护眼镜等。
培训和教育
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 训和教育,提高其对职业 病危害的认识和自我保护 意识。
监督检查
对劳动者的个人防护用品 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确保其正确佩戴和使用。
健康促进控制措施
健康教育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检验制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检验制度
是指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点和工作环境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性定量的检测和分析,以评估工作场所是否存在职业病危害,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检验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方法和技术:包括空气中粉尘、化学物质、噪声、振动、放射性物质等的监测方法和技术,如采样方法、分析方法等。
这些方法和技术需要科学合理,准确可靠,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2.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标准: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标准和危害评估标准。
暴露标准是指工人在工作场所中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限值,危害评估标准是指根据工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情况,评估其对健康的影响程度。
3.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频率和范围:根据工作场所的特点和工人的职业暴露情况,制定监测的频率和范围。
一般来说,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应进行定期、全面的检测,以保证工作场所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4.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报告和记录: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结果进行报告和记录,包括监测的日期、地点、方法、结果等信息。
这些信息是工作场所管理和职业卫生监督的重要依据。
总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检验制度是保障工人健康和工作场所安全的重要措施,可以帮助确定工作场所是否存在职业病危害,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职业危险因素识别、检测和管理制度(5篇)
职业危险因素识别、检测和管理制度1.目的为提高对本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能力,有效控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确保其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以达到控制职业病危害风险的目的,制定本制度。
2.职责安全生产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和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和检测工作。
3.协助机构生产经营部门。
4.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4.1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和使用的物品的性质来识别有害成分。
4.2根据生产机器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成分进行识别。
4.3通过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部门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来识别。
5.识别后的处理5.1检查识别出的职业病危害项目是否已经如实向当地卫生部门申报,如未申报应及时申报或补充申报,并保留申报回执。
5.2发现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时,及时上报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申请替代现有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
5.3发现存在《高毒物品目录》里的毒物,或者经常发生职业病事故的高危险化学品时,检索有无低毒或无毒的替代品。
若有,及时上报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申请替代。
若无,当及时上报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申请通过工程控制(如改善工艺流程和加强防护设施)、行政控制(如减少接触时间)、加强个人防护等途径来预防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
6.检测项目的确定6.1参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根据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检测项目。
6.2若工作场所中存在《高毒物品目录》所列出的项目,工作场所中存在三氯乙稀、正已浣,应作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重点项目。
6.3检测项目经所委托的检测机构现场调查确认。
7.检测机构的确定应委托具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的机构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识别、风险评估及检测。
8.检测周期的确定8.1按照《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第二十六条要求,对《高毒物品目录》所列出的项目及三氯乙稀、正已浣,每半年至少检测一次。
8.2其它职业病危害因素,每年至少检测一次。
制革工人的职业病预防(2篇)
制革工人的职业病预防制革工人是指从事皮革生产加工的劳动者,他们长期接触各种化学物质和机械设备,容易遭受各种职业病的危害。
为了预防制革工人的职业病,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防范和控制。
本文将从工作环境改善、个人防护、职业健康教育等方面探讨制革工人职业病的预防措施。
一、工作环境改善工作环境是制革工人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主要载体,改善工作环境是预防职业病的关键措施之一。
1. 加强通风设施建设:制革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需要通过通风设施及时排除,确保工作区域空气的新鲜和清洁。
2. 控制噪音:制革工人常常需要面对大声的机器和设备噪音,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容易导致听力损伤。
因此,应采取降噪措施,如隔音设备和戴耳塞等,减少噪音对工人的危害。
3. 规范危险物品储存:制革工厂中常用的危险化学品如硝酸、酒精等应储存在专门的储存设备中,避免泄漏和腐蚀。
4. 定期设备维护和检修:机器设备的运行不良或损坏会增加制革工人意外伤害的风险,因此需要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二、个人防护除了改善工作环境,制革工人还应注意个人防护,避免直接接触职业危害物。
1. 防护服穿戴:制革工人应穿戴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面罩等,避免直接接触皮革加工过程种的化学物质和粉尘。
2. 戴防护眼镜和防护面屏:制革过程中常常有物体飞溅的危险,戴上防护眼镜和面屏可以有效保护眼睛不受伤。
3. 戴防护耳塞:制革工人需要在噪音环境中工作,戴上防护耳塞可以减少噪音对听力的影响。
4. 确保劳动用品的质量和适用性:制革工人使用的劳动用品应符合相关标准,保证其质量和适用性。
三、职业健康教育职业健康教育是制革工人预防职业病的重要手段,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工人的职业健康意识和防护技能,可以有效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1. 定期开展职业健康培训:制革企业应定期组织职业健康培训,向工人传达职业病防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增强工人的职业健康意识。
2. 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制革企业应为工人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服、手套、眼镜等,并指导工人正确使用和保养。
制革工人的职业病预防(4篇)
制革工人的职业病预防制革工人是指从事皮革生产加工的劳动者,他们长期接触各种化学物质和机械设备,容易遭受各种职业病的危害。
为了预防制革工人的职业病,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防范和控制。
本文将从工作环境改善、个人防护、职业健康教育等方面探讨制革工人职业病的预防措施。
一、工作环境改善工作环境是制革工人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主要载体,改善工作环境是预防职业病的关键措施之一。
1. 加强通风设施建设:制革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需要通过通风设施及时排除,确保工作区域空气的新鲜和清洁。
2. 控制噪音:制革工人常常需要面对大声的机器和设备噪音,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容易导致听力损伤。
因此,应采取降噪措施,如隔音设备和戴耳塞等,减少噪音对工人的危害。
3. 规范危险物品储存:制革工厂中常用的危险化学品如硝酸、酒精等应储存在专门的储存设备中,避免泄漏和腐蚀。
4. 定期设备维护和检修:机器设备的运行不良或损坏会增加制革工人意外伤害的风险,因此需要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二、个人防护除了改善工作环境,制革工人还应注意个人防护,避免直接接触职业危害物。
1. 防护服穿戴:制革工人应穿戴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面罩等,避免直接接触皮革加工过程种的化学物质和粉尘。
2. 戴防护眼镜和防护面屏:制革过程中常常有物体飞溅的危险,戴上防护眼镜和面屏可以有效保护眼睛不受伤。
3. 戴防护耳塞:制革工人需要在噪音环境中工作,戴上防护耳塞可以减少噪音对听力的影响。
4. 确保劳动用品的质量和适用性:制革工人使用的劳动用品应符合相关标准,保证其质量和适用性。
三、职业健康教育职业健康教育是制革工人预防职业病的重要手段,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工人的职业健康意识和防护技能,可以有效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1. 定期开展职业健康培训:制革企业应定期组织职业健康培训,向工人传达职业病防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增强工人的职业健康意识。
2. 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制革企业应为工人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服、手套、眼镜等,并指导工人正确使用和保养。
危害因素识别与检测制度范文(2篇)
危害因素识别与检测制度范文为提高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能力,有效控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确保其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以达到控制职业病危害风险的目的,制定本制度。
1、管理机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指导和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和检测工作。
2、协助机构采购部门、生产部门。
3、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3.1、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和使用的物品(如原材料、辅料、中间品、半成品、成品等)的性质来识别有害成分。
3.2、根据生产机器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成分进行识别。
3.3、通过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部门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来识别。
4、识别后的处理4.1、检查识别出的职业病危害项目是否已经如实向卫生筇地政部门申报,如未申报应及时申报或补充申报,并保留申报回执。
4.2、发现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时,及时上报最高管理者,申请--步替代现有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
4.3、发现存在《高毒物品目录》里的毒物,或者经常发生职业病事故的高危险化学品(如正已烷、三氯乙稀等)时,检索有无低毒或无毒的替代品。
若有,及时上报最高管理者,申请替代。
若无,当及时上报最高管理者,申请通过工程控制(如改善工艺流程和加强防护设施)、行政控制(如减少接触时间)、加强个人防护等途径来预防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
5、检测项目的确定5.1、参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根据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检测项目。
5.2、若工作场所中存在《高毒物品目录》所列出的项目,或工作场所中存在三氯乙稀、正已浣,应作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重点项目。
5.3、检测项目经所委托的检测机构现场调查确认。
6、检测机构的确定应委托具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的机构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识别、风险评估及检测。
7、检测周期的确定7.1、按照《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第二十六条要求,对《高毒物品目录》所列出的项目及三氯乙稀、正已浣,每半年至少检测一次。
制革工人的职业病预防(2篇)
制革工人的职业病预防制革工人由于其工作特点,长期接触和操作有害物质及工艺性因素,容易导致职业病的发生。
为了预防制革工人的职业病,必须从工艺改进、个人防护和职业健康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的预防措施,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
一、工艺改进1. 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和使用:通过改进制革工艺,减少或替代一些有害物质的使用,降低工人接触有害物质的机会。
比如,在鞣制过程中使用环境友好和低毒性的替代品,减少或避免使用铬鞣剂。
2. 控制有害物质的扩散:改进生产设备和工作场所,采取有效的排风、吸尘和除尘措施,减少有害物质的扩散和工人的直接接触。
可采用局部排风设备和人工通风设备,控制有害物质的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3. 降低噪声和振动:制革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噪音和振动,容易对工人的听觉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可以通过对生产设备进行隔音和减振措施,或者在噪音来源附近设置隔音罩,减少噪音和振动的传播。
4. 提高工人个人能力:对制革工人进行安全、职业健康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培训,提高工人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使其具备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安全意识,有效地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二、个人防护1. 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制革工人需要佩戴防护眼镜、防尘口罩、防护手套、防护鞋等,降低有害物质对身体的直接接触。
防护用品应符合相关标准,使用前需要检查其是否完好,使用过程中要正确佩戴和使用。
2. 定期洗手:制革工人在接触有害物质后,必须及时洗手,彻底清除有害物质残留。
洗手时要使用中性洗剂,保持手部皮肤的干燥和清洁。
3. 定期体检:制革工人要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及早发现职业病患者,及时治疗和干预,减轻病情和损伤。
三、职业健康管理1. 建立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制革企业要建立健全的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实施职业卫生监测和评估。
2. 定期职业卫生培训:制革企业要定期开展职业健康培训,提高工人的安全防护意识和技能,使其了解和掌握相关职业卫生知识,学会正确佩戴和使用防护用品。
2024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三篇)
2024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为使职工免受作业过程危害因素的伤害,达到保护职工健康的目的。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针对建筑施工中有危害的作业过程和作业环境(指:水泥尘可能导致的水泥尘肺及电焊可能导致的电焊工尘肺)制定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害因素制度。
以消除职业病危害浓度或强度,减少职业病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与损害。
一、职业病危害评价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我公司决定对今后承建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在项目开工前要选择取得省级或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评价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在竣工前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在竣工验收时应取得职业病防护设施验收合格证。
评价程序和方法按国家《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进行。
通过三个评价达到以下目的1、识别、分析与评价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确定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类别,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提供科学依据。
2、确定建设项目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可行性,为建设项目的设计提供必要的职业病防护对策和建议。
3、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系统或单元提出职业卫生补充措施。
4、针对不同建设项目的特征,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特殊要求。
5、从源头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
二、职业病的监测对生产过程产生或存在有害因素(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对从业者有可能造成职业危害或职业病的作业都要实行监测。
监测要选择取得省级或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监测机构,按照国家粉尘监测规范规定GB5748《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进行。
监测内容包括:粉尘浓度的测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粉尘分散度测定。
并做好如下几个环节的监测:1、开展经常性监测对有可能产生有职业危害的场所,为掌握作业场所有害物质的变化和职业危害的程度,要开展经常性职业卫生监测,原则上每两年监测一次。
皮革加工行业存在哪些职业危害及职业病防治措施
皮革加工行业存在哪些职业危害及职业病防治措施从事皮革加工会接触到很多有害物质,如甲醛、苯等,长期接触这些有毒物质对人体伤害很大,因此,皮革制造行业职业病防治就十分重要,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应当注意有效的防护措施,皮革制造业企业也应做好检测和防治工作。
皮革加工行业职业病常见危害因素有哪些一、甲醛。
甲醛是原浆毒物,能与蛋白质结合,吸入高浓度甲醛后,会出现呼吸道的严重刺激和水肿、眼刺痛、头痛,也可发生支气管哮喘。
皮肤直接接触甲醛,可引起皮炎、色斑、坏死。
经常吸入少量甲醛,能引起慢性中毒,出现粘膜充血、皮肤刺激症、过敏性皮炎、指甲角化和脆弱、指甲床指端疼痛等。
全身症状有头痛、乏力、心悸、失眠、体重减轻以及植物神经紊乱等。
二、苯。
苯具有易挥发、易燃的特点,其蒸气有爆炸性。
经常接触苯,皮肤可因脱脂而变干燥,脱屑,有的出现过敏性湿疹。
长期吸入苯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
三、禁用偶氮染料。
研究表明,部分偶氮染料在一定的条件下会还原出某些对人体或动物有致癌作用的芳香胺。
皮革和服装使用含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之后,在与人体的长期接触中,染料可能被皮肤吸收,并在人体内扩散。
这些染料在人体的正常代谢所发生的生化反应条件下,可能发生还原反应而分解出致癌芳香胺,并经过人体的活化作用改变DNA的结构,引起人体病变和诱发癌症。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合成染料品种约有2000种,其中约70%的合成染料是以偶氮化学为基础的,而涉嫌可还原出致癌芳香胺的染料品种(包括某些颜料和非偶氮染料)约为210种。
此外,某些染料从化学结构上看不存在致癌芳香胺,但由于在合成过程中中间体的参与或杂质和副产物的分离不完善而仍可被检测出存在致癌芳香胺,从而使最终产品无法通过检测。
四、氯化苯和氯化甲苯。
氯化苯和氯化甲苯即为通常所说的有机卤化物染色载体,用来辅助分散染料在常压和100℃以下对聚酯纤维进行染色。
高效廉价的卤化物不仅对环境有害,还可引起人体皮肤色素沉积、肠胃功能紊乱和癌症。
制造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防治
职业病概念
5
职业病危害
定义: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
定义: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 )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 、生物等因素。
职业病防治
定义:是指预防、治理和治疗职业病。防,在于预防、控制和 消除职业病危害,为劳动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 防止职业病的发生;治,首先是对职业病危害进行积极治理, 其次是保障职业病病人的医治、疗养和康复,包括职业健康、 职业能力在内的职业素质尽可能的恢复。
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与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 密闭空间; 由不合理生产过程中所致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13
环境
粉尘
有毒 物质
“联合作用”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同时存 在多种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 产生联合作用。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生产粉尘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生产粉尘
15
无机粉尘
• 矽尘:游离二氧化硅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 • 煤尘; • 石墨尘:碳元素为主的矿物质(含游离二氧化
硅较高),石墨矿开采、碳素制品制造; • 炭黑尘:含炭黑为主的粉尘,炭黑制备、橡胶
制品、稀有金属冶炼石棉尘:石棉开采、耐火 保温材料、建筑材料、刹车制动品制造;陶瓷 尘; • 滑石尘:采矿、滑石粉加工应用; • 水泥尘; • 云母尘:云母开采、电器设备制造; • 铝尘:采矿、铝提炼、铝制品; • 电焊尘;铸工尘;其他尘
职业病概念
6
职业病种类
尘肺病及其他呼吸 系统疾病
职业性皮肤病
职业性眼病
职业性眼鼻喉口腔 疾病
尘肺病13种、其他呼吸系统疾病6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识别的首要任务是搞清职业环境中有那 些有害因素及其作用特征 • 一、化学因素的识别: 1、了解化学物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形式 : 熟悉生产工艺全过程,了解每一工艺中 危害物质的存在形式,如原料、半成品、 成品、辅料、副产品、废弃物、夹杂物 等。 2、了解毒物在职业环境中存在形式:固 态、液态、气态等。
• 7.2采样点数目的确定: 7.2.1~ 7.2.6 • 7.3采样时段的选择: 7.3.1~ 7.3.4
几种检测方法列举
• 粉尘:皮毛粉尘(总尘 )TWA 8 mg /m3 • STEL 10 mg /m3 • GB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 法》 • 滤膜称重法
几种检测方法列举
制革工艺流程及其危害因素
• 制革工艺的特点: • 工艺过程复杂:加工对象的复杂性;化 学处理和机械加工的不定性;工艺方案、 材料及机械设备的不确定性。 • 工序多:40---60道工序不等。 • 生产周期长:需16---30天以上。 • 影响因素繁多:过程控制难度大。
制革工艺流程及其危害因素
• 铬鞣剂:重铬酸盐中的六价铬,在酸性 条件下还原得到有鞣性的三价铬。 • 还原剂有:二氧化硫、硫代硫酸钠、亚 硫酸盐、葡萄糖、蔗糖、木屑等。 • 其他无机鞣法:铝鞣、锆鞣、铁鞣钛鞣 • 其他有机鞣法:醛鞣、甲醛鞣、戍二醛; 合成鞣剂;油鞣剂(天然油、合成油); 树脂鞣剂;氨基树脂、苯乙烯---马来 酸酐共聚物、丙烯酸树脂。
化学因素监测的采样方法和技术要求
• 采样前的准备:GBZ159-2004 6.
• 6.1 现场调查 6.1.1~ 6.1.5
• 6.2 采样仪器的准备 6.2.1~ 6.2.4
化学因素监测的采样方法和技术要求
• 定点采样: GBZ159-2004 7
• 7.1采样点的选择原则: 7.1.1~ 7.1.4
制革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 与监测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方法 二、制革工艺流程及其危害因素
三、化学因素监测的采样方法和技术 要求
四、简介几业医学的主要任务:识别、 。。 评价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对职业人群健 康的影响。 • 识别和判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其方法和依 据有三个方面:
二、物理因素的识别:噪声、振动、非电 离辐射 和电离辐射、微小气候等。 三、生物因素的识别:有动、植物源性物 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昆虫类等。 四、职业多因素联合作用的识别:物理因 素的联合;化学因素的联合;物理和化 学因素的联合
制革工艺流程及其危害因素
• 皮革生产过程是以动物皮为原料,通过化 学、物理和机械加工的方法将皮转化为革 的过程。“皮”是指从动物身上剥下来, 没经过任何化学处理和机械加工之生皮 (又称原料皮)。 • 生皮加工之后的产品称为革。 • 制革工艺通常分为三大工段:准备、鞣制、 整饰工段。 • 四大工段:鞣前准备、鞣制工段、湿态染 整工段、干态整饰工段。
制革工艺流程及其危害因素
• 染料: • 偶氮(单、双、三);蒽醌;芳甲烷; 还原多环;醌亚氨基;靛蓝和靛类;硫 化;酞菁;多甲基等。 •
制革工艺流程及其危害因素
• 常用皮革防霉剂: • N-水杨酸,商品名A-26防霉剂;2-N-辛 基异噻唑啉-3-酮;2-氰硫基甲基苯并噻 唑;对氯间甲苯酚;邻苯基苯酚;2-苯 并咪唑基氨基甲酸甲脂;三氯苯酚等。 • 填充材料:胶体填充物(陶土);碳水 化合物(面粉、黄豆粉);植物胶;可 溶性纤维素等。
制革工艺流程及其危害因素
• 制革工艺简介: 组批————称重————浸水——— 脱脂————脱毛————浸灰——— 脱灰————软化————浸酸——— 去酸————铬鞣————挑选——— 厚度调整——复鞣————中和——— 染色————加脂————防霉、填充— ———干燥————皮革整理加工———— 分级量尺————成品入库。
•
谢谢大家
制革工艺流程及其危害因素
• 制革工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有: • 化学性:粉尘------皮毛工尘肺 毒物------硫化氢、铬酸盐、强酸、强 碱、染料等。 • 物理因素:噪声、高温 • 生物因素:炭疽杆菌、布氏杆菌、霉菌 灼伤、烫伤、机械外伤
化学因素监测的采样方法和技术要求
• 按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
• 临床病例观察------是分析和探索职 业病危害因素的传统方法。 • 实验研究------是识别和判定职业病 危害因素潜在的健康损害及其损害性 质的有效手段。对于阐明致病机制具 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 职业流行病学研究------分析接触与 职业性损害的因果关系,对于识别和 判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可提供最有利的 证据。
• 硫化氢的硝酸 银比色法:GBZ/T160.33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 硫化物 • 采样点,串联二只各装10ml吸收液的多 孔玻板吸收管,以0.5升/分流量采集15分 钟空气样品。
几种检测方法列举
• 铬及其化合物 : GBZ/T160.7-2004 • 第一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 第二法: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 第三法:三价铬和六价铬的分别测定
的采样规范》
• 确定采样点的原则: 采样点: • 同一车间、同一有害因素、不同工种、 不同设备、不同工序、须分别设采样点 • 同一车间、同一有害因素、同工种、同 类设备或相同操作、至少设一个采样点 • 同一车间、不同有害因素,须分别设采 样点
化学因素监测的采样方法和技术要求
• • • • 采集空气样本的基本要求: 见GBZ159-2004 4. 4.1~4.11 样品的空白对照 标准采样体积的换算,当采样点温度低 于5 和高于350C,大气压低于98.8kpa和 高于103.4kpa时,应按式(1)换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