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二 单元评估检测(十六)
【优化方案】2014-2015学年度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二单元单元过关检测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
”造成这种重大变化的事件是() A.郑和下西洋B.新航路的开辟C.丝绸之路的开通D.富尔顿发明汽船解析:选B。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的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使各个地区的联系日益紧密。
2.《世界知识画报》的文章《一棵树和一座古城——马六甲掠影》中有一幅插图:马六甲河口兀立着一艘西欧人首次远航至马六甲附近时的巨大木船,尽管经历沧桑依然保存完好。
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出这艘船最有可能属于谁的()A.迪亚士B.哥伦布C.达·伽马D.麦哲伦解析:选D。
迪亚士只到达好望角。
哥伦布到达美洲。
达·伽马到达印度。
麦哲伦的船队实现环球航行,经过马六甲海峡。
3.在长期的争霸战争中,英国最终打败法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实质上反映了() A.工业国对农业国的胜利B.英国“大陆均势”政策的胜利C.英国海军的胜利D.先进社会制度对落后社会制度的胜利解析:选D。
长期战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英国最终打败法国,主要是由于英国的资本主义制度要胜过法国的封建制度。
4.学者彭慕兰在《大分流》中提出,英国及欧洲的工业化几乎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偶然”;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美洲新大陆殖民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欧洲胜出。
作者意在强调()A.经济发展、市场需求和议会制度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必然因素B.中国从西汉时期开始用煤,历史悠久,可以进行工业革命C.西欧兴起有偶然性,市场扩大与煤的利用是西欧胜出的关键D.煤的利用与社会结构、社会分工、整个生产力的发展阶段脱钩解析:选C。
材料关键信息是:“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美洲新大陆殖民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欧洲胜出”。
早期的殖民扩张使英国及欧洲的工业化获得大量的资本和原料,煤的利用推动工业革命的进程,最终使得西欧经济实力超过中国。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9)第1单元评估测试(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
阶段性测试题九(必修二第一单元评估测试)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2013·嘉兴一模)1926年,在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颗被割掉了一半的茧壳,有学者通过鉴定认为它是家蚕茧。
经过现场的认真清理,却并未发现第二颗。
这一蚕茧( )A.证明丝织业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B.说明纺织原料最初用的是丝C.说明当时可能有人工育蚕D.是一个孤证,并无史料价值【答案】C【解析】家蚕茧的被发现可以说明当时可能有人工育蚕,C项正确;单个的材料不能证明丝织业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也不能说明纺织原料最初用的是丝,排除A、B两项;材料虽是孤证,但作为文物,仍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排除D项。
2.(2013·吉林市期末检测)据《明史·食货志》记载,朱元璋在当时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太湖流域“籍诸豪族及富民田以为官田”之后,竟弄到几乎清一色土地国有化地步,以致“苏州一府之地土,无虑皆官田,而民田不过十五分之一”。
朱元璋的措施( ) A.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维护了富人的根本利益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维护了小农经济,巩固了统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及经济政策。
朱元璋没收豪族和富民的土地打击了富人的利益,故B项不正确。
“官田”是封建土地国有制,仍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一种形式,故A项不正确。
官田多民田少,也不利于一家一户小农经济的发展,所以D项不正确。
官田多意味着政府直接控制的土地数量增多,也就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故正确答案是C项。
3.(2013·贵州四校联考)“宗族宗法制度的一个产物是族田义庄。
族田义庄的济困功能其实是古代宗族宗法制下原始的社会保障功能的体现。
当然这种保障制度由于由宗族中官僚士绅自发提供,因而又兼具慈善性质,这也决定了其受众范围的有限性。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必修2测试卷.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必修2测试卷(人教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3·武汉市模拟题)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
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
”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井田制开始瓦解 B.商品经济发展C.小农经济兴起D.家庭手工业产生答案 C解析李悝与孟子都是战国时期的人物,A项排除;从题干中的“治田、树之以桑”等可排除B、D项;题干反映的农耕,特别是“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项正确。
2.(2013·许昌、新乡市模拟题)宋代民谚称“苏湖熟,天下足”,明代中后期则称“湖广熟,天下足”,民谚的变化实际上折射了()A.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B.江浙地区的经济衰退C.湖广经济超越了江浙D.江浙经济结构的变动答案 D解析“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宋代江浙地区是国家重要粮食产区。
而到了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江浙地区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产区,两湖地区则成为新的重要的粮食产区(即“湖广熟,天下足”)。
因此民谚的变化实际上折射了江浙经济结构的变动,故选D项。
3.(2013·广州市海珠区模拟题)下表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A.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D.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对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状况的理解能力。
A 和B项错误;C项无法在题干中体现出来。
故选D项。
4.(2013·许昌、新乡市模拟题)1876年葛元熙《沪游杂记》中提到:“新交因狐裘而订,不问出身。
旧友以鹑结而疏,视同陌路。
遂令舆台隶卒辉煌而上友,官绅寒士贫儒蓝缕而自惭形秽。
”材料表明当时上海()A.传统乡土社会结构的深刻剧变 B.受到西方民主平等观念的冲击C.民众服饰样式及功用发生变化D.社会交往商业化特征日益显著答案 D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晚清时期,上海社会交往风气发生较大变化,人们交友不问出身,不念故旧,全以衣冠取人,这本质上反映了社会交往商业化特征日益显著,故选D项。
2014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历史安徽人教综合模拟二模块测试(附答案)
综合模拟二(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第Ⅰ卷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3·江苏徐州高三摸底)2002年发现的一件西周中期的青铜器“遂公盨”上,铸有以下铭文:“天命禹尃(敷)土,隓(堕)山浚川,乃釐方设征,降民监德,乃自作配享,民成父母,生我王作臣。
厥贵唯德,民好明德,忧在天下,用厥邵好,益求懿德……豳公曰:民唯克用兹德,无悔!”其铭文内容有助于遂公盨及铭文拓片①证明大禹存在的可能性②了解西周青铜器的生产水平③丰富甲骨文的研究资料④研究中国“德治”思想的渊源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2.(2012·江苏扬州调研)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思想家是A.孟子 B.韩非子 C.墨子 D.荀子3.“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
”从制度沿革的角度看,下列制度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A.皇帝制度 B.郡县制度 C.官僚制度 D.朝议制度《清明上河图》(局部)4.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场景的是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
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5.(2012·苏北四市联考)欧文忠《盘车图》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
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
”(《梦溪笔谈》)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A.文人画,重视写意B.山水画,重视写实C.花鸟画,浓墨重彩D.人物画,形神俱备6.李大钊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一文中说:“余之掊击孔子,非掊击孔子之本身,乃掊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掊击孔子,乃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2014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二 单元评估检测(十四)
单元评估检测(十四)第十四单元(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南通二模)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分期付款的消费方式造成奢靡之风盛行,而这时的精神文化却显得肤浅、鄙俗,色情、凶杀、冒险等题材的庸俗作品充斥着电影、杂志、广播。
下列词汇中最能准确概括当时美国社会精神生活的是( )A.萧条、危机B.恐怖、动荡C.饥饿、疯狂D.发展、繁荣2.(2012·扬州模拟)日本右翼文人中村粲在《大东亚战争的起因》中说:“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
基于当时的情况,日本不得不关注满蒙。
”上述材料反映日本大举侵华的一个客观背景是( )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使得经济出现区域集团化B.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不同的市场C.社会主义苏联利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抢占世界市场D.经济危机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进行激烈的经济贸易战3.“政府不应当去做或试图去做任何事,这是普遍的原则;在这些场合,政府的座右铭或格言应当是无为而治……”下列人物最有可能赞同上述观点的是( )A.凯恩斯B.胡佛C.罗斯福D.列宁4.(2013·徐州模拟)1932年美国总统大选中,罗斯福赢得了南部白人、城市工人、移民、农民、工人和黑人等选民的广泛支持。
罗斯福执政后,哪些政策相对体现了这些选民的利益( )①建立福利制度②调整农业③复兴工业④以工代赈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5.1938年6月14日美国国会通过《公平劳动标准法》(工资工时法)。
其主要内容是,每周40小时工时,生效之日起7年后,每小时工资不得少于40美分。
这一法律颁布的目的在于( )A.解决工人失业问题B.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C.提高工人政治地位D.调整劳资关系以缓和社会矛盾6.为保护劳工权利出台相关法案是罗斯福新政的重要举措,这些法案的出台,反映了( )①美国工人运动的空前胜利②罗斯福为缓和劳资矛盾而取得的一项改革成果③国会支持改革的经济运行机制④将劳资关系置于国家的监督之下,以减少盲目生产A.②③B.①②③C.③④D.①②7.(2013·武汉模拟)为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罗斯福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为标记,发动了人尽其职的“蓝鹰运动”,凡遵守该法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高中历史必修1:第二单元 单元检测评估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 共60分)1.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 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 “在那里, 中国的法律不适用, 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西方列强获得这一特权是在()A. 鸦片战争后B. 甲午战争后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D.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解析: 选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 题干中提到的特权是租地权(租界)和领事裁判权, 是鸦片战争后列强获得的.2. 1858年, 中英《天津条约》规定: “嗣后各式公文, 无论京外, 内叙大英国官民, 自不得提书‘夷’字.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 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B. “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C. 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D. 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解析: 选B. 该条约是英国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既不能体现平等的外交观念, 也不是崇拜西方列强的结果, 排除A、C; 当时中西交往处于起步阶段, 更不可能是西方文化广泛影响的结果, 排除D. 该条约将这一规定强加给清政府, 实际是冲击了传统的“夷夏”观, 冲击了清政府固守的“天朝上国”规制, 因此选B.3. (2012·潍坊模拟)“人无贵贱皆兄弟, 物论多少一秤分. 铲除鞑虏建天国, 剿灭妖言传真经. ”是指中国近代的()A. 三元里人民抗英B. 太平天国运动C. 义和团运动D. 辛亥革命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中的“兄弟”、“一秤分”、“天国”等信息可知是太平天国运动.4. 与“东沟海战天如墨, 炮震烟迷船掀侧. 致远鼓楫冲重围, 万火丛中呼杀贼”一诗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A. 鸦片战争B. 甲午战争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 抗日战争解析: 选B. 此诗为中国近代思想家郑观应的诗. 从诗句上的“东沟海战”, “致远”舰管带是邓世昌, 这两点都是此题的突破点, 中日双方在黄海海面进行了黄海海战.5. 某研究者查阅到光绪二十七年一份吏部档案, 残缺不全, 原文有: “上年□月间, □□入都, 本署即被占据, 迨洋兵撤退, 检察署内所存档案则例等件, 全行遗失. ”与这份档案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 第一次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解析: 选D. 根据材料中“入都”可知“洋兵”侵入北京, 再根据“光绪二十七年”可判断是八国联军侵华.6. (2012·湖北省武汉市高一月考)有人认为: “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 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 而现代的中华通史, 则是一部‘民主政治史’. ”从“过去”到“现代”的历史分界点应该是下列各项中的()A. 鸦片战争B. 辛亥革命C. 新文化运动D. 五四运动解析: 选B. 中国的专制帝制从秦始皇建立, 一直到辛亥革命被推翻. 辛亥革命时期中华民国建立, 实行民主共和政体. 故本题选B.7. 《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 “百年痛史, 承载太多苦难彷徨; 百年呼喊, 彰显民族贲然血性; 百年奋斗, 铸就民族不屈性格; 百年山河, 矗立不朽民族丰碑. ”就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而言, 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A. 揭开了走向共和的历史篇章B.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C. 推翻了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D. 实现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解析: 选A.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辛亥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只是昙花一现, 排除B项; 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排除C项; 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 但革命果实被北洋军阀窃取, 中国并未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 排除D项.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里程碑, 其主要功绩就是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 揭开了中国走向共和的历史新篇章, 顺应了由专制走向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 故A项符合题意.8. 梁启超称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 “第一, 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第二, 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由此推论, 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A. 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 扩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权利解析: 选A. 材料中“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体现的是民族意识; “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体现的是民主观念, 因此A项表述正确.9.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献礼影片《建党伟业》演绎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风云. 下面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将有可能出现该部电影中的是()A. 第一次国共合作B. 中共三大的召开C. 李大钊、陈独秀出席中共一大场景D. 陈独秀成立共产主义小组解析: 选D. A是1924年开始, B是1923年召开, 时间不符; C项李大钊、陈独秀没有亲自参加中共一大.10.1924年11月, 孙中山关于统一问题的题词是“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 能够统一, 全国人民便享福; 不能统一便要受害”. 当时孙中山为实现“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 采取的主要举措是()A. 组建中国同盟会, 发动武装起义B. 发动辛亥革命, 建立中华民国C. 实行国共合作, 掀起国民革命运动D. 进行北伐战争, 推翻北洋军阀政府解析: 选C. 注意材料中的时间“1924年11月”, 此时国共两党已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11. (2012·山东省济宁市测试)蒋介石在1937年南京失守后发表告国民书, 声称: “中国持久抗战, 其最后决胜之中心, 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 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 ”这说明()A. 国民党决心与共产党合作抗日B. 国民党统治中心转向农村C. 国民党决定开辟敌后战场D. 国民党号召全国民众奋起抗日解析: 选D. 材料中认为抗战的胜利应寄托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 说明国民政府号召全国民众抗战.12. 1940年12月30日, 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第一次正式播音. 当天可能播出的新闻是()A. 百团大战的最新战况B. 卢沟桥事变爆发C. 淞沪会战的最新战况D. 日本制造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解析: 选A. 解题关键是紧扣“1940年12月”A、B、C、D四项分别发生在1940年下半年、1937年7月、1937年8月和1937年12月.13. 1946年6月, 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爆发, 当时世人议论纷纷. 下列评述中, 哪一种更接近事实本质()A. 煮豆燃豆萁, 相煎何太急B. 楚汉相争, 成者为王败者寇C. 五四以来, 社会势力演化之必然D. 玩偶皮影之戏, 列强其后也解析: 选C. 本题主要考查对内战爆发前国共两党关系和当时时局的认识. A项适合于抗战中; B项模糊了国共两党的阶级性质; D项所述更不符合实际.14. 下图是中国1940~1947年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 对此图理解正确的是()①1940~1944年是抗战时期, 以抗日为重任, 因而“民主”出现频率不高②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 因而“民主”出现频率较高③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民众热议“民主”④1947年内战, “民主”频率下降A. ②③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解析: 选D. 题干时间范围是抗日战争时期至内战全面爆发, 解答本题要紧扣这一时期的阶段特点和史实来分析.15. 科学家竺可桢写了60年日记, 20世纪的重大事件都有记载, 其中关于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的记载是()A. 国民党中央官吏今日下午离开沈阳, 解放军即入城B. 国民党军放弃徐州C. 解放军入北京城D. 解放军三千人在江阴渡江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 只有B项符合淮海战役情境.二、非选择题(16、17题各20分, 共40分)16.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凡天下田, 天下人同耕. 此处不足则迁彼处, 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凡天下田, 丰荒相通, 此处荒则移彼丰处, 以赈此荒处. 彼处荒则移此丰处, 以赈彼荒处.——洪秀全《天朝田亩制度》材料2: 事有常变, 理有穷通, 故事有今不可行而可预定者, 为后之福; 有今可行而不可永定者, 为后之祸, 其理在于审时度势与本末强弱耳. 然本末之强弱适均, 视乎时势之变通为律. 则自今而至后, 自小而至大, 自省而至国, 自国而至万邦, 亦无不可行矣. 其要在于因时制宜, 审时而行而已.——洪仁玕《资政新篇》材料3: 我们革命的目的, 是为中国谋幸福, 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 故要民族革命; 不愿君主一人专制, 故要政治革命; 不愿少数富人专制, 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请回答:(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些阶层提出的救国方案?哪些方案反映了时代潮流?三个方案共同的进步意义是什么?(8分)(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1、2反映的主要问题. (6分)(3)概括以上三种方案的实践结果. (6分)解析: 第(1)问应注意分析材料. 指出三个方案的共同意义都体现了反封建精神. 第(2)问要围绕《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作答. 第(3)问要分别概括三种方案的实践结果.答案: (1)材料1、2是农民阶级提出的救国方案; 材料3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救国方案——三民主义. 《资政新篇》和三民主义顺应了时代潮流. 共同的进步意义都体现了反封建精神.(2)《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是土地制度和圣库制度, 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 但只是一种空想. 《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3)①《天朝田亩制度》幻想在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均贫富, 无法调动人民的劳动积极性, 根本无法实行. ②《资政新篇》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 而且迫于当时形势, 也没有实行. ③在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下, 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颁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但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三民主义在实践中受挫.17.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 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 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 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 这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 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 就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材料2: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 但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 一件是独立, 一件是民主. 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 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 一面少了两件, 另一面却多了两件. 多了两件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 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 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 要破坏封建主义.——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请回答:(1)根据材料1、2, 指出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么?(8分)(2)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毛泽东是怎样创造性地将中国革命引上胜利的道路的?(6分)(3)从上述材料和民主革命的重大事件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6分)解析: 回答第(1)问要注意从材料1和材料2中提取信息. 第(2)问重在把握“创造性地将中国革命引上胜利的道路”, 注意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思考. 第(3)问首先, 肯定中国人民的抗争; 其次, 指出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因自身的局限性而失败, 无产阶级完成了革命任务.答案: (1)主题: 外争独立, 内争民主(或独立与民主、反帝反封建).依据: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或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封建专制的统治).(2)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 创造性地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3)中国人民为了争取独立和民主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 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由于其阶级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高考历史一轮(人教版必修2)第1、2单元-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单元检测卷(五)(考试范围:必修2第一、二单元)时量:4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2道题,每题4分,共计48分)1.《论语·宪问》称“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史记·周本纪》说周人先祖公刘“务耕种,行地宜……民赖其庆。
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
周道之兴自此始,故诗人歌乐思其德。
”以上材料说明A.只要重视农业就能得天下 B.重视农业是商周兴起的重要因素C.夏周已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只有帝王亲自耕稼才能兴国2.康熙《嘉兴府志》记载:“镇油坊可二十家。
杵油须壮有力者,夜作晓罢,即丁夫不能日操杵。
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
镇民少,辙募旁邑民为佣。
其就募者类赤身亡赖,或故髡钳而匿名逃罪者。
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
……千百为群,虽坊主人亦畏之。
”出现材料现象的原因是①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②民营手工业的发展③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④大量自由劳动力的出现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3.两广总督李侍尧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奏折中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七八十万两(白银),或百余万两。
……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
”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广州是当时官方指定的对外贸易港口②丝绸开始成为中国主要的出口货物③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④外商贸易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4.《新全球史》写道:“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
这项制度根据土地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
”材料中提到的这一制度是A.井田制 B.均田制 C.地主土地私有制 D.农民土地私有制5.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80年)六月一日敕:“诸坊市邸店,楼屋皆不得起,楼阁临视人家,勒百日内毁拆。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评含解析
第二单元测评(时间 :60 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5 个小题 ,每题 4 分,共 60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最切合题目要求 )1.1498 年 ,他和他的跟从在印度西南的卡里库特港登岸。
他在那处成立了一座大理石的石碑,以纪念这一拥有历史意义的航海活动。
此中的“他”及“他”的航海活动的历史意义是()A. 迪亚士发现好望角B.达·伽马开通从欧洲前去印度的新航路C.哥伦布发现西印度群岛D.麦哲伦证明地圆学说分析题干资料供给了两个重点信息,一是“1498 年”,二是“印度”。
联合这两个重点信息 ,能够判断 B 项是切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 B2.1500 年此后 ,西欧商品的价钱开始快速上升。
在这个世纪里,整个欧洲大陆的价钱均匀上升了 4 倍。
16 世纪的西欧出现通货膨胀。
这类现象()A. 造成社会动乱 ,伤害了国际贸易B.表示西欧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C.为世界市场的形成确立了基础D.由新航路开拓和殖民扩充惹起分析新航路的开拓致使了“价钱革命”的出现。
因为黄金、白银大批流入西欧,西欧物价上升 ,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降落,而从事商品生产的财产阶级实力上升。
此题资猜中西欧出现通货膨胀正是由新航路开拓和殖民扩充惹起的,应选 D 项。
答案 D3.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集合500 周年国际学术议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不过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为遥远了”。
由此可知 ()A.该学者关注殖民打劫的结果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C.黄金和白银阻挡了世界市场的形成D.该会议议论的是英国人登岸美洲的意义分析干资料供给了三点有效信息 ,一是“哥比学者”,二是“两个世界文明合”,三是“两个大之的距离更为遥”。
上述信息表示 ,美洲学者站在美洲的立上 ,述了新航路开拓后欧洲人美洲人的掠 ,引了欧洲与美洲之的矛盾和矛盾,即他的述关注的是殖民掠的结果。
2014届高三二模历史部分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2014届高三二模历史部分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非选择题:每题2分,共52分38.(1)背景:英国工业革命使得实力增强,亟需拓展海外市场;重商主义政策和《航海条例》阻碍自由贸易的发展;受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
(每点2分。
6分)影响:资本主义国家以《英普条约》等条约为基础,确立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2分)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走向成熟。
(2分)(2)区别:材料一:关税平等,(1分)自由贸易。
(1分)材料二:关税不平等,(1分)列强对华贸易歧视(或不公平贸易)。
(1分)影响: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1分)近代民族工业逐渐兴起。
(1分)(3)趋势:1926—1931年美国和英国关税税率都大幅上升。
(1分)原因:30年代经济大危机,资本主义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
(或各国打关税战和贸易战。
2分。
)二战后英美关税税率不断降低。
(1分)原因:关贸总协定签订和世界贸易自由化的推动。
(2分)因素:国家利益(或有利于本国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国内外经济环境;受经济思想影响;国家经济实力;对外政策;国家主权是否独立。
(4分,任答4点给4分)39.(1)认识:礼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或后世的“礼”比前世进步);(2分)推崇周礼。
(2分。
本问照抄原文不得分。
)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剧烈变化。
(2分)孔子的“礼”不符合各诸侯国君富国强兵的需要。
(2分)(2)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创办新式学校,培养人才(或提倡西学)。
(每点2分,共6分)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2分,必答)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或民智未开)。
(4分,任写2个得4分)(3)认识(答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而不谈“认识”不得分。
就事论事地评价新文化运动可酌情给分,但满分不超过4分。
)要点:与时俱进,因时而变(根据时代潮流和社会现实进行变革);理性变革,尊重传统(不要偏激,不要全盘否定,尊重传统);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14综合评估测试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
阶段性测试题十四(必修二综合评估测试)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2013·冠县)中国古代有谚语说:“千年田,八百主。
”清人钱泳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
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
”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B.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C.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是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故答案为D项。
2.(2013·嘉兴一模)据台湾学者赵冈的研究,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到1820年的晚清,竟只有6.9%。
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经济因素是( ) A.市镇经济的发展B.小农经济的影响C.晚清经济的衰败D.坊市制度被打破【答案】A【解析】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兴起,这导致了大城市人口所占比例的下降,A项正确。
3.(2013·安徽模拟)西汉御史指出国家盐铁官营的目的为:“大夫各运筹策,建国用,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
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征而用足。
”据此分析,下列关于盐铁官营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政府可获取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利益B.基本解除了百姓赋税负担C.以垄断经营排斥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目的就是要解决军费问题【答案】A【解析】盐铁官营可以抑制富商大贾在材料中有所体现,富商大贾操纵物价,依仗财力兼并农民的土地,这都会影响社会稳定,有的富商大贾还与地方王侯勾结,威胁中央集权。
故盐铁官营的作用不仅在于政府和富商争利,还具有稳定政局的作用。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2)第2单元评估测试(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
阶段性测试题二(必修一第二单元评估测试)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2013·滨州)下边是《先秦与古希腊:中西文化之源》一书中某章节的目录,请根据目录拟出最合适的章节名称( )一、雅典:从部落联盟到国家二、从寡头政治到某某制度三、华夏:从酋邦到国家四、从宗法制到专制主义A.环境:大陆与海洋B.政体:帝制与某某C.传统:专制与某某 D.基础:农业和商业【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以很清楚的分析出,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希腊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是专制制度,希腊是某某制度。
2.(2013·某某)当马其顿的铁骑踏破雅典的城门,雅典沦为马其顿的附庸,雅典某某便成为永恒的历史。
也许正如恩格斯所说“使雅典灭亡的并不是某某制……而是排斥自由公民劳动的奴隶制”。
从围绕雅典灭亡原因的角度看,恩格斯的论述可作为驳斥哪一正确论点的论证( )A.雅典某某是一种原始的间接某某B.雅典公民中的妇女和奴隶无权参与国家政权C.雅典公民因素质参差不齐易为少数野心家操纵D.雅典某某实际上是现代意义上的某某【答案】C【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求选出的是“正确论点”,即本身不正确的要排除;二是所选观点与恩格斯的观点对立,恩格斯的观点是雅典并不是亡于某某制,那么所选答案的观点应为雅典亡于某某制。
同时满足这两个要求的只有C项。
A、B、D各项本身表述错误,雅典某某是一种直接某某,与现代意义上的某某有本质区别;雅典的妇女、奴隶并不在公民X围内。
3.(2013·某某一模)依据“古代雅典居民构成图”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雅典( )城邦居民⎩⎪⎪⎨⎪⎪⎧ 自由人⎩⎪⎨⎪⎧公民⎩⎪⎨⎪⎧ 全权公民⎩⎪⎨⎪⎧ 贵族平民成年男性妇女外邦人奴隶 A .某某政治完善B.地域辽阔人口众多 C .某某X 围有限D.人某某权观念形成【答案】C【解析】依据“古代雅典居民构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公民不包括奴隶、妇女、未成年人和外邦人。
2014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一 单元评估检测(一)
单元评估检测(一)第一单元(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苏锡常镇一调)下图是江苏镇江丹徒区出土的一件青铜器——宜侯矢簋。
簋内底有铭文120余字,大意为西周康王册封矢为宜侯,并赏赐他鬯酒(一种香酒)、铜器、弓箭和土田、山川、奴隶等。
该文物的价值包括( )①说明了铭文最早使用于丹徒区②体现了西周完整的宗法结构③佐证了西周实行过分封制④反映了西周的青铜冶炼技术A.①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②④2.(2013·苏州模拟)右图是湖南省博物馆“凤舞九天”展览展出的铜鼎,铭文中写有“王子午自铸铜鼎,以祭先祖文王,进行盟祀”。
青铜器多用作祭祀礼器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推行B.宗法制的盛行C.宗教思想的蔓延D.冶炼技术的提高3.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
”这里的“国家政体”指( )A.宗法分封制B.王位世袭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4.(2013·扬州模拟)1986年安徽寿县谷贝村农民在一个窖藏土坑内发现一组铜器,包括四件铜洗、三件弩机、一件熨斗,其中一件铜洗腹部饰有四道弦纹和两个相对的辅首,底部铸有小篆“蜀郡”二字和鼎纹。
据此判断这组铜器铸造时间最早可能在( )A.西周B.战国C.秦朝D.西汉5.(2013·南通一模)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写道:“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
岂非理而能然哉?……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作者赞赏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制6.“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的影响的制度。
”“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
2014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滚动检测(四) (含解析)第九至十六单元
阶段滚动检测(四)第九至十六单元(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滚动交汇考查)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
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
上述情况从一个角度说明( )A.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B.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必然产生专制C.东方小农在思想上普遍信奉皇权主义D.儒家学说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2.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冬天农闲时,农妇常聚集在一起夜织,那么农妇夜织的主要目的是( )A.缴纳田租B.以绢代役C.供应市场D.增加收入3.(滚动单独考查)下列各史料片断,可用来研究明太祖“海禁”政策的背景的是( )A.“逾年,新倭人至,屡寇浙东三郡”B.“且闻华民惯见夷商获利之厚,莫不歆羡垂涎”C.“英吉利在西洋诸国中较为强悍”D.“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4.“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
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哥伦布、达·伽马发现新航路的历史不可信B.欧洲向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为了“扫清海路”C.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D.新航路的开辟对西方经济起飞的作用微乎其微5.(滚动交汇考查)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世界与西方的冲突至今已经持续了四五百年。
在这场冲突中……不是西方遭到世界的打击,而是世界遭到西方的打击——狠狠的打击。
”材料中“世界与西方的冲突”主要指的是( )A.西欧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侵略和扩张B.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冲突C.欧洲封建帝国对世界的武装侵略D.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冲突6.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单元检测评估 北师大版必修2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19世纪末某某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拓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夫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某某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某某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某某、某某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解析:选C。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各则材料的含义。
选项C中强调的是鸦片战争后,“机成布”的输入、销售冲击了“女布”的生产,即冲击了家庭纺织业,使得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自然经济逐步瓦解,故选项C可作为题中观点的直接证据。
选项A强调的是19世纪末“土布”冲击“洋布”;选项B为20世纪初某人对商业发展造成结果的看法;选项D为1850年,美国驻某某领事强调某某的棉织品滞销,均不符合。
2.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某某省具有代表性。
1875~1895、1896~1911、1912~1913、1914~1918四个时段某某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与选项有对应关系。
其中1896~1911年应是( )A.4.6个 B.3个C.2.5个 D.0.55个解析:选C。
四个阶段实际代表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三个时期:1875~1895年处于民族工业诞生时期;1896~1911年处于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时期;1912~1913、1914~1918处于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三个时期,民族工业发展依次上升,故1875~1895对应的是0.55个;1896~1911对应的是2.5个;1912~1913对应的是3个;1914~1918对应的是4.6个。
3.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
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 ) A.《某某条约》 B.《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解析:选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评估检测(十六)第十六单元(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图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某一经济体系特点的直观表示。
关于这一经济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1944年在美国正式成立的B.其宗旨是加强区域经济联系C.加强了美国在金融领域的特权D.不利于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2.(2012·厦门模拟)英国前首相布莱尔2007年曾竞选世界银行行长,布什坚持世界银行行长必须是美国人。
最终布什提名的美国人佐利克当选为世界银行的新行长。
这种结果的出现是因为( )A.美国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实力严重受损C.美国执行霸权主义政策D.世界银行根据认缴股金多少决定投票权3.《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一缔约国领土的产品输入到另一缔约国领土时……所享受的待遇不低于相同的本国产品所享受的待遇。
”这一规定( )①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②使美国确立了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中心地位③目的是促进世界各国贸易自由化④标志着一个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经济组织形成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4.(2013·南通二模)1951年,西欧六国在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中表示,决心以根本利益的融合替代各民族间古老的对抗,用创建一个经济共同体的方式,为在长期以来被血腥的冲突分割的各族之间建立一个广泛而自主的共同体打下根基,并为建设能够指出未来各族共同命运的具体机构奠定基础。
其中的核心思想是( )A.从经济合作走向政治合作B.从经济合作走向军事合作C.用合作组织取代国家政权D.以经济合作代替军事对抗5.(2013·南京三模)下图漫画反映了近年来的欧盟债务危机给欧盟国家所带来的影响,对此画折射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欧盟已经从贸易实体转变成经济和政治联盟B.欧元区各国通力合作充分显示欧盟的超国家性质C.欧债危机使欧洲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受到挑战D.欧盟各国在应对欧债危机过程中让出了货币主权6.(2013·盐城模拟)根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1年欧共体各国制定了共同外交和防务政策,规定重大方针政策由国家首脑组成的欧洲理事会一致决定,具体行动由成员国部长组成的部长理事会多数表决。
这从根本上表明欧共体( ) A.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已没有明显差异B.欧洲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C.合作的组织机构更具程序化和严密性D.大欧洲联盟已经正式形成7.有人以“一个大块头,带着两个小个子”来形容北美自由贸易区,这说明( )A.加、墨两国都是发展中国家B.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由美国主导的C.美国对加、墨两国进行剥削D.实现三国合作是美国的最终目标8.历史探究小组在介绍某国际组织时说:“成员从南半球到北半球,从亚洲、大洋洲到南北美洲。
其中,有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有现代崛起的工业国家;有主权国家,也有地区;有的领土横贯大陆,有的是浩瀚大洋中的岛屿。
”这一国际组织是( )A.北美自由贸易区B.亚太经合组织C.欧洲联盟D.东南亚国家联盟9.(2013·苏北四市一模)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文中说:“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是人们无法否认和拒绝的现实,总的来说,它有利于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仅仅依靠市场无法解决国家间消费和福利不平等加剧的问题。
在一国范围内,是靠民主政治和福利国家来平衡和制约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现在还没有一个类似的机制。
”这段材料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全球经济一体化已客观存在B.全球经济一体化利与弊并存C.强调全球政治合作的必要性D.加快推进政治一体化的进程10.(2013·徐州模拟)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
”有利于中国企业三次创业高潮形成的因素分别是( )A.建立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B.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三个代表”理论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确立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D.扩大企业自主权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1.据美国《华尔街日报》2009年8月12日报道,在就保护美国图书、音乐以及电影的对华出口问题上,WTO裁定中国败北。
12日,世贸组织裁决称,中国政府不得硬性规定要求美国知识产权所有者只能与政府控管的公司做交易。
由此可见,世贸组织( )A.是少数发达国家控制世界市场的工具B.其做法严重侵犯了我国的国家主权C.使美国攫取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D.在规范世界贸易方面起了重要作用12.(2013·扬州模拟)著名史学家汤因比指出:技术与经济一体化的建立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即在统一的“世界国家”中,这种一体化能让整个人类协调一致,统一行动,这个“世界国家”的建立必须与以往的“统一帝国”的建立有着截然不同的方式。
以往“统一帝国”建立采用武力的方式,而“今天这个世界上,武力统一世界的尝试,只能自取灭亡”。
由此看来,汤因比认为( )①“世界国家”的建立依赖于技术与经济的一体化②克服全球性危机只能依靠和平而非武力方式③“世界国家”的建立使世界各国能获得均衡利益④“世界国家”从本质上和传统民族国家没有区别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②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2012·徐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APEC是亚太地区机制最完善、层级最高的经济合作论坛,成立20多年来,在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和经济技术合作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共同繁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作为亚太大家庭的一员,一贯重视并积极参与APEC 各领域合作。
中国国家主席出席了历次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人民网材料二亚太经合组织既包括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也包括大量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各成员之间差异性明显,但在经济结构上又有很强的互补性,经贸关系十分密切。
在多年的实践中,形成特有的“APEC方式”: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自主自愿的原则;单边行动和集体行动相结合,在集体制定的共同目标指引下,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做出自己的努力。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最高活动是非正式首脑会议。
亚太经合组织是论坛性经济组织,任何提议,只要有一个成员表示反对,就不能获得通过;即使是全体成员都通过了的提议,也不具有强制性。
——《经济成长历程》材料三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因而势必继续加大穷国与富国的发展差距。
根本的出路在于努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以有利于各国共同发展。
——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请回答:(1)APEC是亚太地区机制最完善、层级最高的经济合作论坛,除此之外,世界主要区域性经济组织还有哪些?根据材料一回答20多年来亚太经合组织发挥了哪些重大作用。
(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太经合组织的主要特点。
(6分)(3)根据材料三回答经济全球化的重大弊端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之间的关系。
(8分)14.货币是商品流通的重要媒介。
货币的兴衰彰显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国家兴,货币兴;国家亡,货币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人类的经济画卷上,没有哪个细节能够与货币脱离瓜葛。
黄金、白银、英镑、马克、美元、欧元、日元、人民币……当英镑以势不可当的力量崛起,并在货币争锋中独占鳌头时,英国被改变了,世界的格局也被改变。
在世界货币的舞台上,有无数个角色上演着沉与浮的故事……然而,盛宴总会结束,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与一次经济大萧条,英镑黯淡退场了,美元以势不可当之势崛起。
直到今天,我们的世界还是美元时代。
——宋泓均、高强《货币变局:下一秒,谁将改变世界》如果中国经济不出现致命的差错,人民币在未来世界经济与金融市场中的格局中必将成为主导货币之一。
未来世界金融市场的格局不出意外应该是多货币主导的格局,在这个格局中人民币与美元预计会成为两大货币,欧元、日元、印度卢比等由于不同原因,恐怕难以与人民币与美元相匹敌。
即使新金融秩序创造出新的基准“世界货币”,人民币与美元也必将成为两大核心货币,但近期内人民币应该继续执行资本项目封闭下的不可自由兑换政策,且不应参与贸易保护主义下的贬值竞争。
——张宁《人民币——未来的世界货币?》评析材料关于世界货币主导格局变化的观点。
(20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某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鲜明,史论结合)答案解析1.【解析】选C。
根据所学本题考查了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或代表,官价为每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
协议还规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
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
故本题选C,A说法错误,正式成立于1945年;B说法属于区域经济集团化;D说法错误,这一体系有利于其正常运转。
2.【解析】选D。
世界银行的资金来源于成员国认缴份额,认缴股份越多,所拥有的投票权越多,美国认缴股份最多,是持有世行股份最多的国家,故选D。
A、C与题干没有直接联系,B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与题干中“2007年”不符。
3.【解析】选C。
从材料中“待遇不低于相同的本国产品”可知,这适应了战后世界贸易自由化的要求,①③正确。
②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C。
4.【解析】选D。
由根本利益的融合替代古老的对抗说明在20世纪50年代,西欧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在合作中求发展,以经济合作代替军事对抗。
【变式备选】余秋雨在《蓝旗和孩子》中写道:“到了布鲁塞尔就像提纲挈领,豁然开朗地看着欧洲如何企图在陈旧结构中脱胎换骨,挥别昨天。
”他这里所说的“脱胎换骨”,指的应该是( )A.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B.接受关贸总协定C.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D.由经济联合向政治联合发展【解析】选D。
欧洲的联合是对国家至上观念的挑战,是对“陈旧结构”的根本性突破。
A、B发生时欧洲仍然是以单个国家的身份,并没有摆脱“陈旧框架”;C是欧洲与美国的关系问题,不涉及材料所述的自身发展途径。
5.【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借助时代背景准确解读漫画的含义,不能曲解意思。
【解析】选C。
从图中可以看出,欧盟成员国面对欧债危机显得力不从心,说明欧洲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受到挑战。
A、B、D在材料中不能体现。
6.【解析】选B。
本题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
A与史实不符;C是B的具体表现;D说法错误。
故选B。
7.【解析】选B。
“一个大块头,带着两个小个子”形象地说明了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之间经济实力的差距,也说明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由美国主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