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毕节模式下的生态经济建设-网络定稿

合集下载

论生态文明与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

论生态文明与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

论生态文明与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论生态文明与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摘要:毕节试验区作为全国惟一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试验区,其20多年的实践是对生态文明经济学内容的展开和深化,进一步丰富了生态文明的生态学内容,具有广泛的生态文明的社会学意义,对于落后地区如何实现科学发展作出了成功的探索。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生态文明;毕节试验区;模式中图分类号:TU985.12+8文献标识码:A毕节试验区位于贵州西北部,辖6县3区,土地面积26853平方公里,其中高原山区面积占93.3%,人口836万,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3%。

建立毕节试验区是1988年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为解决贫困岩溶山区经济落后、生态恶化、人口膨胀等世界性难题而作出的战略决策。

为贵州省、中国乃至世界同类地区有效解决经济、环境、人口等恶性循环问题提供示范性经验和理论,也为新形势下推进中国的生态文明奠定了实证基础。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生态化表现,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要不断地克服改造中的负面效益,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立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高度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按生态规律办事,建立人——社会——自然系统的和谐关系,实现生态系统的最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要求发展生态经济,建立整个社会的生态平衡和社会平衡,把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共同发展摆在首位,在维持自然界再生产的基础上考虑经济的再生产,社会的再生产,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同步发展。

生态文明包括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个方面的内容,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促进的,其中良好的生态是基础,较高的环保意识、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是生态文明的具体内容。

二、“贫困的恶性循环”与生态文明建设之“毕节模式”(一)欠发达地区“贫困的恶性循环”贫困是由多种因素复合而成的,并且具有传递性,从而形成贫困的恶性循环。

【精品编辑参考】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成效

【精品编辑参考】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成效

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成效注:本文经过精心编辑, 下载后可直接使用也可以编辑修改。

革命老区、红色热土毕节市地处贵州省乌蒙山区, 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 曾被联合国有关组织认为是世界上最不适宜人生存的地方之一。

只见大山不见树, 只有石头没有地, 人穷、地乏、环境恶是过去毕节的真实写照。

1988年6月, 经国务院批准, 建立了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

这是我国第一个在贫困地区建立的以消除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综合改革试验区。

二十多年来, 毕节试验区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 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着成就。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 毕节试验区生产总值从1988年的23.4亿元上升到1041.9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88年的226元上升到5645元。

如今的乌蒙大地, 天蓝、地绿, 水秀、山青, 人民生活水平节节攀升。

扶贫开发点亮民生幸福26年来, 毕节试验区始终坚持开发与扶贫有机统一, 把开发作为扶贫的举措, 把扶贫作为开发的目的, 努力变救济式扶贫为开发式扶贫、变输血型扶贫为造血型扶贫、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推动经济实力显着提升、扶贫基础不断夯实。

试验区成立之初, 毕节创新扶贫方式, 探索出了五子登科的立体农业开发模式, 即山上植树造林戴帽子、山腰搞坡改梯拴带子、坡地种植绿肥铺毯子、山下发展庭院经济抓票子、基本农田集约经营收谷子。

让温饱问题不断解决, 贫困人口不断减少, 生态环境不断变好, 实现了三次产业结构从一三二到一二三的历史转变。

在试验区持续转型阶段, 毕节探索出组建扶贫承包集团、异地就业、异地开发、异地安置等扶贫方式, 抢抓西电东送机遇, 主动向上拼争项目, 敞开山门招商引资, 大力发展能源等产业。

到2004年, 地区生产总值达196亿元, 财政收入跃居全省第三, 农民收入大幅增长, 三次产业实现了从一二三到二一三的重大转变。

近年来, 毕节积极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 实施以工哺农、以城带乡、以外促内的开放带动战略, 多措并举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引领农民迈步小康。

乡村振兴视域中毕节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乡村振兴视域中毕节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乡村振兴视域中毕节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作为贵州省的一个试验区,毕节试验区的乡村振兴工作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施,毕节试验区也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绿色发展,旨在促进乡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以人为核心,绿色发展的理念,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保护好生态环境,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活力。

毕节试验区面积较大,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自然条件比较好。

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利用好这些天然资源,促进绿色轮回,保障生态安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活力。

二、毕节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1、生态保护在保护生态的同时,毕节试验区要维护好当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加大生态建设投入,保障生态环境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为乡村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前提条件。

2、资源整合毕节试验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优美,但是,几乎所有的资源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利用,这就需要毕节试验区从整合资源的角度出发,建立起一整套有效的资源整合管理体系,将资源进行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增强资源利用效率,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3、发展绿色经济毕节试验区发展绿色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要构建合理的生态经济体系,高效利用好当地的生态资源,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培育绿色文化,加速绿色发展,这样可以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三、完善生态保护法律制度为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实践,毕节试验区还要进一步完善当地的生态保护法律制度,制定相应的法律、政策、规章,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切实加大追责力度,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加强有力的保障。

四、加强生态教育宣传工作毕节试验区还需要加强生态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态意识,推进环保知识普及,培育环保习惯,增强广大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为毕节试验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毕节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探索

毕节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探索

毕节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探索摘要:毕节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开展二十年来,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紧紧围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为加快毕节地区人口、粮食、生态、经济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开拓出了一条生态建设的创新路子。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毕节地区地处长江、珠江上游,是贵州母亲河乌江的发源地,也处滇黔桂连片岩溶腹地,是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贫困山区。

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环境退化问题最为突出。

一、试验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成效(一)加强组织机构建设,为生态建设提供保障面对生态恶化、经济落后的区情,地区几大班子领导认识到水土保持不仅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经济建设目标的客观要求,对毕节地区乃至整个岩溶山区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把这项工作切实落实到实处,从地区到乡(镇、办事处)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不仅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把它列入工作的重要日程。

(二)大规模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提高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效益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夯实农业基础设施为目标,小流域为单元,水土保持径流调控理论为基础,基本农田建设为突破口,发展林果药桑茶为重点,拦、引、排、集、蓄、灌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相配套,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与农业耕作措施有机结合、治坡与治沟相结合、治山与治水相结合,实行山、水、林、田、土、路综合治理。

形成多目标、多功能、高效益的水土保持综合体系,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创建精品样板,推动水土保持工作的全面开展在横贯毕节地区西南出海重要辅助通道贵阳至毕节高等级公路沿线,充分利用已建和在建的水土保持工程点,建成融环境优美、绿色产业和经济发展为一体的水土保持预防保护、重点监督、生态自然修复、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及效益监测、基本农田及综合配套工程、石漠化治理、优质林果药规模开发、优良品种选育及推广、优质苗圃、退耕还林(草)、地埂经济植物、水土保持高效农业、生态景点及观光、速生丰产优质用材林、科学研究等15种各具鲜明特色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样板工程点22处。

建立新型生态体系是毕节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途径

建立新型生态体系是毕节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途径
式发展 的新 阶段 。对今 后毕 节在 工业化 体系 建设和 农 业产业 化 问题上 ,我 有两 点认识 。

煤 ,因而造 成资 源 的极大 浪费 ) ,而 从资源 开 发对 环 境损 害 补偿 的平 衡看 , 其利 益 非常 小 。随着 南
方 发达 地 区 自我 电力 生产 的发展 ,外 部 电力 需求 量
替的 。毕节要 通过 走工业 产业 化道 路来 实现 经济跨
越 式发展 是必 然 的选 择 !但 是 ,在 工业基 础 差 、生 态 环境脆 弱 的毕节 ,坚持 “ 大主题 ”,无法 再走 三
传 统工业 化发展 的老 路 ,要在 经济 效益 、生态 环境 效益 、社会 效益 三者 统一 的基础 上 发展工业 的条件
循 环经 济 的制造 业 、高新产 业 的进 入 ,形 成 一定规 模 的产 业群 ,也 就是 说 ,所 引进 的产 业规 模足 可 以
消化掉毕节 自己生产的能源 。因此,毕节应从单一
2 1. 0 03前进论坛 QI JN U T N AN IL N A 5 1
社 会 纵 横 的能源 、资源 输 出工业体 系 ,转 向 自身消化 能源 和
酒、茶 。站在 毕节 看 ,这些 都是好 东西 ,可 是让这 些产 品跟 山西 的煤 、云 南 的烟 以及 全 国各地 的名酒
会 逐步 减少 ,毕节 将来 如果 是过大 的产 能必 然会 出 现过 剩 ,对经 济持 续增长 带 来 隐患 。随着世 界气候
变 暖给我 国节 能减 排带来 的巨大压 力 , 电、煤为主 的低 能产 业必然 会 不断缩 减 。所 以 ,从 长远 看 ,发 展煤 电产 业不是 朝 阳产业 。问题是 毕节现 在还 没有 形 成 可 以替代 的 主 导产 业 出现 。而 实 际上 , 由于 煤 、水 、电等 资源 富积 ,这给 毕节 生态工 业发 展创

看毕节试验区引领下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看毕节试验区引领下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来 说 ,或 许 是 个 了 不 起 的 首 创 !生 态 建 设 这 个 词 汇 ,放 在 当 前 人 们 一 定 并 不 觉 得 新 鲜 ,因 为 它 已经
唱 响 了 , 成 气 候 了 。 但 放 在 1 8 年 代 , 这 个 提 法 98
是 鲜 为人 见 的。 更 重 要 的是 ,生 态 的 亟 待 恢 复 和 重 建 ,完 全 符 合 毕 节 的 实 际 。 毕 节 地 区 位 于 贵 州 省 西 北 部 , 境 内 山 峦 起 伏 , 山 高 水 低 ,河 谷 深 切 ,地 质 结 构 极 为 复 杂 , 全 区 总 面 积 2 5 m 6 8 3 k , 总 人 口 7 0 万 人 , 耕 3 地 面 积 5 8 万 亩 , 是 典 型 的 人 多 地 少 的 喀 斯 特 地 4
维普资讯 Leabharlann 7 卜系 民 生 看 毕 节 试验 区引 领 下 的 水 土 保 持 生 态 建 设
张 学 俭
( 利部 水 土保 持 司 ,北 京 1 0 5 ) 水 0 0 3
关 键 词 : 水 土 保 持 ; 生 态 建 设 ; 贵 州 省 毕 节 试 验 区 中 图 分 类 号 :S 5 ( 7 ) 17 2 3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 7 — 4 8 2 0 ) 7 0 3 — 4 6 1 10 (0 8 0 —0 9 0
户 家 庭 作 为 经 营 主 体 的 自 由选 择 空 间 ,从 而 使 农 村
微 观 经 济 组 织 结 构 和 经 营 运 行 机 制 向 有 利 于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发 展 的 方 向 转 变 。 资 料 表 明 , 17 ~ 9 8 18 9 7年 , 全 国 农 业 总 产 值 平 均 每 年 增 长 9 8 , 农 . % 村人 均 纯 收 入 平 均 每 年 增 长 1.% 。另 一 方 面 , 5 1 农 村 改 革 与 发 展 的 确 遇 到 了 一 系 列 新 的 问 题 。 为 此 , 根 据 中 央 关 于 有 计 划 地 建 立 农 村 改 革 试 验 区 的 精 神 ,国 务 院 自 1 7 年 2月 开 始 ,着 手 进 行 农 村 9 8 改 革 试 验 区 的 建 设 工 作 。 据 1 8 年 出 版 的 《中 国 9 9 农 业 年 鉴 》统 计 , 到 1 8 年 , 全 国 已 建 立 实 施 各 9 8 类 农 村 改 革 试 验 区 21个 , 涉 及 北 京 、 河 北 、 贵 州 等 1 5个 省 、 区 、 直 辖 市 。 贵 州 省 毕 节 地 区 以 “ 发 扶 贫 , 生 态 建 设 ”( 开 后 来 又 加 上 了 “ 口 控 制 ” 为 主 题 的 试 验 区 , 是 在 当 人 ) 时 任 贵 州 省 委 书 记 的 胡 锦 涛 同 志 的 倡 导 下 , 于 18 9 8年 6月 经 国 务 院 批 复 建 立 的 。 从 全 国 已 设 立 的 农 村 改 革 试 验 区 的 试 验 内 容 上 看 , 毕 节 是 惟 一 的

乡村振兴视域中毕节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乡村振兴视域中毕节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乡村振兴视域中毕节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实施,贵州省毕节试验区作为全国唯一一个省级试验区,成为了探索乡村振兴的重要窗口和样板。

在乡村振兴的视域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愈发显著。

本文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探讨毕节试验区在乡村振兴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旨在为推进贵州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

毕节试验区地处中国大西南,疫情防控和减贫攻坚的压力巨大,但同时也孕育了深厚的文化和生态遗产。

在全省率先启动乡村振兴试验区建设之后,毕节试验区按照“生态立区、旅游强区、产业兴区、文化展区”的总体理念,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寻求生态、经济、文化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二、毕节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与问题1.生态环境保护:毕节试验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景观,但留给人类的时间并不长,这就需要更加严密的生态保护手段。

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压力不小,必须寻找有效的生态补偿方案,使旅游和生态之间实现良性互动。

2.经济适度发展:在保证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毕节试验区的经济也需要得到适度发展。

试验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应当更加科学合理,激活土地资源,推进现代化农业,打造“绿色”产业,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

3.文化遗产保护:毕节地区拥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这些遗产在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得到保护。

要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基础上,通过场馆建设、展览和宣传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毕节文化,从而推动毕节文化产业的发展。

1.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管理体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毕节试验区成立了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

在这个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管理体制,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补偿机制,制定清晰的标准和措施,构建完善的协同治理机制,保证生态环境的稳健改善。

2.推动经济发展绿色化作为生态试验区,毕节试验区的经济发展必须以生态为本,并以产业兴区为重心。

要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挖掘农村旅游和农产品的发展潜力,形成产业链条和集群效应。

绿色发展促毕节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发展促毕节生态文明建设
地 更 洁 ..深 入 开 展 土 壤 污 染 防 治 行 动 ,对原 炼 锌 区污 染 较 重 的赫 章 、威 宁 、七星关 3个县 (区 )33个 乡镇进 行 重 点 防控 ,全 面 完成 炼 锌 废 渣治 理 ;加 强 农 业 面源 污 染 防治 ,推 广 测 土配 方施 肥5449万亩 ,完成耕地质量保护提升96 万 亩 ,实现 城 乡医疗 机 构 医 疗废 物 集 中 处置全覆盖 ,农药使 用量大幅下降 ,获 无公害认证 272个 、有机认证 36个、地 标 认 证 3O个 、 绿 色 食 品 认 证 8个 :加 强
了生 态环 保 贡献 。 天 更蓝 试 验 区人 民持 续打 好 蓝 天
保 卫 战 ,深 入 实 施大 气 污 染 防治 行 动计 划 ,彻 底取 缔 土 法炼 锌 、炼 焦 、炼 硫 , 重 点 加 强水 泥 、 化 工 、煤 矿 、火 电等 工 业 企 业 污染 防 治 ,强 化 道路 和 矿 山扬 尘 治 理 ,推 进 机 动 车污 染 治 理 ,注 重 建筑 工地扬尘整治 ,全面取缔黄标车和老旧 车 ,环境空气 质量持续 向好 ,201 7年 中心城 区环境空气质量优 良天数 比例为 96.2%,所 有 县 城 环 境 空 气 质 量 优 良 天 数 比例均在94%以上。当前 的毕节 ,空 气 清 新 ,天 气 凉 爽 ,被 誉 为 “天 然 大氧 吧 ” “天 然 大空 调 ” 。
水 更清 草海 “人乌争地 ”的局 面显著改善 ,水质变好 ,鸟类种类增加 至246种 ,每年到草海越冬的候 鸟达 1 0 万余 只 。 毕节 全 面 实施 水 污 染 防治 行 动 计划,出台 《毕节市饮 用水水源保护条 例 》,大力推动水源地保护工程 ,推行
“河 长 制 ” “湖 长 制 ”管 理 ,建 成 河 流 水 质 自动 监 测 站 11个 ,建 成 污 水 处 理 厂67座 ,实现 了县城 污 水 处 理设 施 全 覆 盖 ,城 镇污水处理率达90%,境内52个 河 流 断 面 优 良 水 质 比 例 达 98%以 上 ,干 人 以 上 集 中式 饮 用 水 源 地 水 质 达 标 率 l00%。201 7年 ,全 市 3个 国控 、 l6个 省 控 断面 水质 达 标 率均 为 1 00%:县城 以上 集 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33个市 控 断 面水 质 达标 率 为97.2%。 当前 的毕 节 ,不仅 让 群 众 喝上 了干净 水 、 放 心 水 ,还 为下 游 地 区经 济 社 会发 展 作 出

毕节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经验探析

毕节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经验探析

毕节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经验探析毕节试验区坚持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进行改革试验,通过解放思想,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和人口控制相结合,利用政策和智力支持,切实提高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探索出一条欠发达地区的科学发展之路,对类似毕节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标签:毕节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1988年,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在贵州省毕节地区创办了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当年生态环境极差、被称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今后的发展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道路,也为其他类似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因此,分析总结毕节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经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解放思想,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

但是,由于地区性差异和其他条件的制约,农村改革发展出现了不平衡,东南沿海和广大平原、丘陵地区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像毕节地区这样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却发展十分缓慢,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我们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在农村先见成效,但发展不平衡。

有百分之十左右的农村地区还没有摆脱贫穷,主要是在西北干旱地区和西南的一部分地区。

”[1]毕节地区当时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还是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思路,思想观念上相对保守,缺乏适宜毕节地区区情、行之有效的观念、政策、办法和措施。

人民群众在生存压力下,为了获取更多的生产生活资料,不得不采取原始的耕作方式,不断毁林开荒,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土地石漠化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而生态环境的恶化又使土地收益日益减少,加剧了群众的贫困,使毕节地区“人—地”矛盾十分突出。

胡锦涛同志曾对毕节地区存在的问题作了深刻的分析,他认为:毕节地区在政策上,对于那些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已经明确了的政策和本地区已经制定了的政策,用得不够,没有用足用好,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的威力;对某些具体政策和毕节地区的实际不相吻合的时候,不善于在坚持中央总方针、总政策的指引下灵活变通,采取有利于发展毕节生产力的措施;对于上级还没有明确的政策,没有放开放活,不敢从毕节的实际出发,大胆地进行探索。

毕节的生态发展趋势

毕节的生态发展趋势

毕节的生态发展趋势
毕节的生态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生态旅游发展:毕节地区拥有丰富的山水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如黄果树瀑布、龙宫、天星桥等。

近年来,毕节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加强生态保护,并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度假,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2. 生态农业发展:毕节地区地势高、气候适宜,适合发展生态农业。

当地积极推广绿色种植、有机农业等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注重土壤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并推动农民增收。

3. 生态治理和保护:毕节地区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积极开展土地复垦、植被恢复和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等活动,加强生态系统的修复与保护,推动生态环境的改善。

同时,当地加强环境监管,打击污染行为,提升生态文明意识,促进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4. 生态产业发展:毕节地区通过发展生态产业,积极推动资源开发和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如发展生态养殖、生态茶叶、生态红木等产业。

借助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优势,逐步形成了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科技为主的产业格局,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毕节地区的生态发展趋势是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为核心,推动生态产业的发展,促进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的繁荣,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良性循环。

毕节市七星关区森林生态产业现状分析与建议

毕节市七星关区森林生态产业现状分析与建议

毕节市七星关区森林生态产业现状分析与建议一、现状分析毕节市七星关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是一个山清水秀、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森林生态产业也逐渐受到了重视,成为了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就目前来看,七星关区的森林生态产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瓶颈。

1.森林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低七星关区的森林资源非常丰富,林木茂密,气候适宜,是林业资源的宝库。

目前该地区的森林资源利用率却比较低,大部分森林资源仍处于未开发利用状态,未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

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财源的丧失。

2.森林产品加工水平偏低七星关区的森林产品加工水平相对较低,大部分森林产品都是以原材料的形式销售,附加值不高。

加工技术和设备落后,产品品质和种类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影响了森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森林旅游开发不够充分由于七星关区的自然风光优美,森林资源丰富,适宜开展生态旅游,但目前的森林旅游开发还不够充分,没有形成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影响了森林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二、发展建议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以推动七星关区森林生态产业的发展:1.加大森林资源开发力度七星关区应当加大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力度,推动大规模的森林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

可以采取封山育林并举的方式,推动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加大对森林产品加工技术的研发和引进力度,提升森林产品的加工水平,优化产品种类和品质。

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竞争力。

七星关区应当加强对森林旅游的开发,推广森林旅游品牌,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森林旅游景区。

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的投入,提升旅游体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4.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政府应当出台更加有利于森林生态产业发展的政策,加大对森林生态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对森林生态产业的投入,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毕节模式研究

毕节模式研究

文化交流活动
03
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如艺术展览、文化节庆等,促进文化多样
性的传播和发展。
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推动
文化产业规划
制定文化产业规划,明确发展目 标和方向,优化文化产业布局。
政策支持
出台政策措施,加大对文化产业 的扶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进入 文化产业领域。
人才培养
加强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培 养一批高素质的文化产业人才, 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社会参与
在毕节模式中,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区域发展,包括企业、社会 组织、村民等。
多元治理
多元治理强调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以实 现更全面、更有效的管理。
结合
社会参与与多元治理的结合,可以促进信息的共享和决策的民 主化,提高治理效果。
注重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
公平
在毕节模式中,注重公平,保障各方的利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特别是保障弱势群 体的权益。
技术瓶颈
尽管毕节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 效,但在技术手段、创新能力等方面 仍有提升空间。
政策支持
政策支持对毕节模式的推广和应用至 关重要,需要各级政府提供持续的政 策支持和引导。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与建议
01
加强技术培训
加大对技术培训的投入,提高当地居民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以适
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创新平台建设
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推动政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 转化。
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策略
技术创新
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推动新技术、新 工艺、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提高企业核 心竞争力。
VS
品牌建设
加强品牌培育和推广,提高企业品牌知名 度和美誉度,提升企业品牌价值。

建立新型生态体系是毕节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途径

建立新型生态体系是毕节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途径

建立新型生态体系是毕节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途径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

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经济增长极,毕节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挑战。

因此,建立新型生态体系成为毕节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途径。

本文将从生态经济的内涵、建立新型生态体系的重要性以及实施的具体措施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生态经济的内涵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

在现代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GDP的增长,还必须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

建立新型生态体系就是要通过发展生态经济,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同提高。

其次,建立新型生态体系对于毕节经济的快速发展至关重要。

传统发展模式以资源消耗为代价来追求经济增长,这种模式不仅无法持续,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而新型生态体系的建立,则可以通过绿色发展、循环发展等方式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毕节经济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毕节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地区,如果能够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建立起一个以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必将为毕节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具体而言,实现建立新型生态体系的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非法破坏环境资源行为的打击力度,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其次,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排放。

此外,还需要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鼓励公民积极参与到生态建设中来。

最后,要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通过经济手段激励和奖励那些对生态建设有积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生态经济建设的合力。

综上所述,建立新型生态体系是毕节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途径。

只有通过建立新型生态体系,实现生态经济的发展,才能够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因此,毕节需要加大对生态建设的力度,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新型生态体系的建立,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基础,促使毕节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毕节市七星关区森林生态产业现状分析与建议

毕节市七星关区森林生态产业现状分析与建议

毕节市七星关区森林生态产业现状分析与建议毕节市七星关区位于贵州省西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森林资源的地区。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政府对森林产业的支持,七星关区的森林生态产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七星关区森林生态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现状分析1. 资源丰富:七星关区拥有广阔的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高,植被种类多样,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2. 产业基础较薄弱:尽管森林资源丰富,但在森林生态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七星关区的产业基础较薄弱,缺乏专业的人才和技术支持。

3. 利益驱动问题:由于森林生态产业的利润空间较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更加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4. 市场需求不足:目前,七星关区森林生态产品的市场需求不足,销售渠道较为单一,缺乏统一的销售平台和品牌推广。

二、建议1.加强政府引导:政府应该加强对森林生态产业的引导和支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优惠措施,吸引更多的企业和资金投入到森林生态产业中。

2. 改善产业基础:加大对森林生态产业的技术支持和培训力度,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3. 制定产业规划:建立完善的森林生态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引导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4. 创新产品开发: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森林生态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提高产品品质和附加值,满足市场需求。

5. 拓宽销售渠道:建立统一的销售平台和品牌推广机制,加强与旅游、餐饮等相关行业的合作,拓宽森林生态产品的销售渠道。

6. 增强环境意识:加强对公众和企业的环境教育和宣传,提升企业和社会公众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共同保护森林生态环境。

毕节市七星关区森林生态产业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潜力,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加强政府引导、改善产业基础、创新产品开发等措施,可以推动森林生态产业的健康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毕节市七星关区森林生态产业现状分析与建议

毕节市七星关区森林生态产业现状分析与建议

毕节市七星关区森林生态产业现状分析与建议毕节市七星关区位于贵州省西南部,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是贵州省的森林生态产业重点发展区之一。

本文将对毕节市七星关区森林生态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毕节市七星关区拥有广阔的森林资源,具备发展森林生态产业的优势。

在面积上,七星关区森林覆盖率高达54.8%,森林总面积达到了23.6万公顷。

在品种上,七星关区的森林资源种类繁多,包括松树、马尾松、水曲柳等多种树种。

这些资源为七星关区的森林生态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毕节市七星关区的森林生态产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目前,七星关区已建立起了以木材加工、采集、养殖和旅游为主的森林生态产业发展体系。

在木材加工方面,七星关区的木材加工企业数量较多,产品质量也较高,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采集方面,七星关区拥有丰富的采集资源,包括中药材和食用菌等,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满足了市场需求,也为当地居民增加了收入。

在养殖方面,七星关区的养殖业发展较为迅速,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技术也在不断提升。

我们也要看到七星关区森林生态产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森林生态产业的规模还不够大,产业链条还不够完整。

虽然七星关区的森林资源丰富,但是由于种植面积相对较小,生产规模有限,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森林生态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产品质量有待提高。

由于缺乏先进的科技和设备,七星关区的森林生态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不明显。

森林生态产业与环境保护的结合还不够紧密。

虽然森林生态产业具备环境友好型产业的潜力,但是目前在产业发展中,环保意识和实践相对薄弱。

为了进一步推动毕节市七星关区森林生态产业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大投入,提高规模。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森林生态产业的投入,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生产规模,进一步形成规模效益。

二是加强科技研发,提升产品质量。

政府和企业可以加大对森林生态产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毕节市七星关区森林生态产业现状分析与建议

毕节市七星关区森林生态产业现状分析与建议

毕节市七星关区森林生态产业现状分析与建议毕节市七星关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是一个生态环境优美的地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近年来,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森林生态产业成为了七星关区重要的经济支柱。

森林生态产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本文将对毕节市七星关区森林生态产业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森林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不够合理七星关区森林覆盖率高,拥有大量的天然林资源,是贵州省的重要森林产业基地。

现阶段部分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合理,存在浪费和破坏的现象。

一些森林资源被过度采伐,导致森林破坏和生态恶化。

一些宝贵的林木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导致资源浪费。

七星关区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亟需加强规划和管理。

建议:1.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严格控制森林采伐,避免过度破坏有价值的森林资源。

2.加强林业科技创新,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推动森林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潜力大,但服务设施不足七星关区风景秀丽,森林生态资源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发展优势。

目前部分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不完善,影响了游客的游览体验,限制了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潜力。

建议:1.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景区内的道路、停车场、卫生间等基础设施,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

2.加强旅游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增强游客的满意度。

3.拓展旅游开发领域,引进一些新的旅游项目和产品,提升旅游吸引力。

三、森林产业融合发展不够充分七星关区森林产业以木材加工为主,木材加工业是当地重要的传统产业。

随着森林产业发展的需要,单一的木材加工业已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需要向多元化发展转变。

森林产业与旅游、农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亟待加强。

建议:1.加大对森林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装备更新,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2.发展森林康养、森林农业等新兴产业,实现森林产业与旅游、农业的深度融合,增加产业的附加值。

贵州毕节的绿色生态如何

贵州毕节的绿色生态如何

贵州毕节的绿色生态如何贵州毕节,这片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土地,拥有着独特而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生态资源。

当我们探讨毕节的绿色生态时,仿佛打开了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画卷。

毕节的山峦起伏,森林茂密。

这里的山脉连绵不断,像是大地的脊梁,撑起了一片绿色的天空。

山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树木,有高大挺拔的松树,有枝叶繁茂的栎树,还有四季常青的柏树。

这些树木不仅为大地增添了绿色,还起到了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重要作用。

走进山林,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松鼠在林间跳跃嬉戏,仿佛在欢迎着每一位来访者。

毕节的水资源也十分丰富。

众多的河流和湖泊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土地上。

河流奔腾不息,清澈见底,水中鱼儿嬉戏,水草摇曳。

湖泊则平静如镜,倒映着周围的青山绿树,宛如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这些水资源不仅为当地的农业和工业发展提供了保障,还成为了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

人们可以在河边漫步,欣赏美丽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祥和;也可以乘船游览湖泊,领略水上风光,体验独特的水上活动。

毕节的生态环境还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珍稀动植物。

有被誉为“植物活化石”的珙桐,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还有许多其他珍稀的鸟类、兽类和昆虫。

这些生物在毕节的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生态家园。

为了保护这些珍稀物种,毕节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栖息地,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管理。

毕节在绿色发展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当地政府积极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鼓励农民采用绿色、环保的种植和养殖方式。

例如,推广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发展生态旅游业,将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文化相结合,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度假。

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收入,还促进了当地居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参与。

毕节市七星关区森林生态产业现状分析与建议

毕节市七星关区森林生态产业现状分析与建议

毕节市七星关区森林生态产业现状分析与建议毕节市七星关区位于中国贵州省西南部,是贵州省的一个县级市。

该区地理条件优越,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森林生态产业是该区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现状分析显示,七星关区的森林生态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资源利用不充分、产业链不完整、科技创新不足等。

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森林生态产业的健康发展。

应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

七星关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但因为过度开采、滥伐等原因,森林资源逐渐减少。

为了保护好森林资源,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森林保护管理体系,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砍伐森林的行为。

还应加强对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控制,提高灭火能力。

应完善森林生态产业链。

目前,七星关区的森林生态产业链还比较薄弱,主要以木材加工为主,其他环节缺乏发展。

应加大对木材加工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木材的附加值。

可以发展木材家具制造、木材艺术品制作等相关产业,拓宽森林生态产业链条。

还应加强科技创新,提升森林生态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七星关区应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森林资源的研究和开发,提高木材加工技术和设备的水平,推动森林生态产业向高端、高效、低碳的方向发展。

还应加大对森林生态产业的宣传和推广力度。

七星关区的森林资源丰富,但是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较低,因此需要加大对森林生态产业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游客来七星关区参观和投资。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森林生态产业的支持力度。

七星关区的森林生态产业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七星关区发展森林生态产业。

政府还可以加大对森林生态产业的培训和引导,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产业素质。

七星关区的森林生态产业发展还有一定的问题存在,但是也存在很大的潜力。

通过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完善产业链、加强科技创新、加大宣传推广和政府支持等措施,可以促进森林生态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七星关区的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种国家和地区的在发展战略上的吻合,推动了试验区的进一步发展。在开发扶贫方面,试验区主要试验推广了小额信贷扶贫制度,整个“九五”期间,全区投入的小额信贷资金就覆盖了177个乡镇2957个村,使16.66万户贫困农户51.42万人直接受益。小额信贷创造了一种既能激励借贷人增加经济受益,又能保证资金运用安全直接面向广大贫困农户的信贷制度,成为利用金融手段推进扶贫工作的主要方式。
这些成绩得益于胡锦涛同志的倡导和推动,得益于党中央与国务院的领导,更得益于各民主党派、专家顾问组与试验区的广大干部群众并肩战斗,亲密合作。但是,我们的发展与省内发展较快的其它省辖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且差距正在逐步拉大。毕节已经到了发展的新阶段,仍然面临较多困难,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毕节地区是中国西部大开发拉开序幕的地方,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山区,与四川、云南接壤,有着较好的区位优势。然而,一旦走进毕节,特别是那些偏远的村寨,恐怕立刻就不得不面对冷峻的现实:被乌蒙山层层包围的毕节,山高路远、土地贫瘠。试验区成立之初,资金、物资、技术、人才缺乏,理论上准备不足,实践上也无前人的成功经验可借鉴,面对“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这样庞大而复杂的试验主题,可谓无从下手。于是,实验区首先采用了建立试验小区的做法,将有限资源集中,分解了改革和试验的难点,分散了风险,为整个试验区培训人才、摸索经验提供了有效的示范作用。
于是,“人教挂钩”这个名词出现在这一时期的人口问题试验中。毕节地区在各级各类“普教”和“成教”中加大计划生育知识宣传力度,农科教结合,通过教育从根本上转变群众的婚育、生育观念,最终达到人口质与量的协调发展。
到1999年,毕节全区农村的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覆盖面达到了84%,共有210所,村一级教学点有3470个,初步形成了县、乡、村成人教育培训网络。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了,教育科学事业也在发展,试验区人的观念和意识在逐渐转变,劳动者和基层干部的素质普遍有所提高,为生态经济建设接下来的合治理、集中治理、连续治理的小流域,均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既控制了水土流失,又发展了农、林、牧等生产事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快了治理速度,提高了治理效果。古老的乌蒙大地,被工业文明、和谐发展的时代强音唤醒;沉睡的黔西北高原,在开放带动的暖风中唤发出生机。
因地制宜 独辟蹊径——谈毕节模式下的生态经济建设
贵州:黄策(原贵州毕节地区黔西县委宣传部长、彝族) 北京:肖文思(特约研究员)
我们清楚的记得,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在面对我省经济、生态、人口三大问题的时候,曾花一年多的时间,走遍全省86个县市,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创新精神,决定首先选择典型地区进行改革试验,毕节地区作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试验区应运而生。22年后,省委书记栗战书在毕节地区调研时,深入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赫章县、毕节市,紧紧围绕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就毕节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栗书记对毕节地区的发展持肯定态度,调研后他在一次工作会议中欣慰的说:毕节经济社会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成绩巨大。毕节地委、行署发展思路清晰,干部精神状态很好,特别是最近贯彻中央的重要指示和全省领导干部大会、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行动迅速,全区上下思想更加统一,决心更加坚定,精神更加振奋,毕节未来发展前景令人看好。
从贫穷走向温饱,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进步,毕节试验区成立22年来,生态建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按照胡总书记所提出的思想来发展的毕节模式,极大地改变了本地的经济面貌。过去22年中,这种具有创造性的,富有地方特色,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地区发展模式成功地将毕节试验区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相对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这条发展之路,就是广大试验区的领导与群众在实践中紧紧抓住、深入探索和丰富了“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的丰富的内涵。就生态建设来说,就是整合自然界各子系统,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坡改梯、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等,对山、水、林、田、路进行综合治理和推进新型工业化,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自然规律为准则,寓生态建设于经济开发之中,以经济开发推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并重,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达到生态文明的目标。
毕节试验区各族人民以开放带动促跨越的大思路、大动作,各种开发项目的落地生根,丰富了“坚定信念,艰苦创业,求实进取,无私奉献”的试验区精神,鼓舞了士气,凝聚了民心,激发了自身求进步、求发展的强烈愿望。曾经担心、怀疑甚至抱怨过自己生存环境的毕节人,正是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试验区的各项建设添砖加瓦,为发展献智献力。科学发展之路,在毕节试验区的“开放带动”战略中,经过夯实基础、蓄积能量阶段后,“三大主题”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生态建设步步迈上新阶梯,进入了化蛹成蝶的时期。
我们也看到,虽然“九五”时期,毕节试验区在生态建设上进入了加速发展时期,但是,我们的努力却没有使毕节完全跳出“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魔圈。毕节是相对贫瘠的,但就是在惯常的眼光里丝毫都不“养人”的毕节山区,居然养育了30多个民族。本当一部分群众传统的生育观念根深蒂固,总认为“多子多福”、“养儿防老”、“传宗接代”是天经地义,使得全区的人口数量难以控制,人口素质相对低下。毫无疑问,强化基础教育成为“九五”期间毕节地区的重要工作。这个问题我们如何解决?
生态建设是试验区发展的重头戏,也是试验区发展“三大主题”的内核。在这方面全区开展了多个小流域综合治理试验,其中以黔西县永兴彝族苗族乡干沟最为典型。干沟以综合治理为基础,主要开展以坡改梯为主的基础农田建设、退耕还林、开发绿色产业等试验,保证实现土地的合理配置,并不断提高土地的产出率,促进了治理水土流失的成效。以当时毕节地区的实际情况看,水土流失的治理是生态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水土流失得不到治理,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就无从谈起。而毕节地区就是通过一个个象干沟一样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一步步走上了可持续发展道路。
“九五”时期,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正式提出后,毕节试验区的改革试验方向更加明确,试验区自身最大的课题就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人口膨胀、生态恶化、人民生活贫困这三大问题,而建设生态经济正是把经济、社会、自然看成一个有机整体,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考虑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平衡,使三者达到协同发展,探索的正是可持续发展之路。
不久,新世纪的曙光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同时到达了毕节试验区,而我们抓住了这个机遇,将试验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并以能源工业为龙头,拉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毕节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们不具备开发这些自然资源的条件,资源优势成了“画出来的饼”,可看却无法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终于使这些优势变为看得见的经济发展优势。在“西电东送”工程中,贵州省被国家列为重点省份,而毕节则成为了贵州省中的重要发展地区。试验区在贵州第一批“四水四火”电源点建设中占据了“三火两水”。毕节煤电能源工业发展的春天到了,毕节人走上了属于毕节人自己的阳光大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