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加连减教学片断与反思
二年级《连加、连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含5篇)
二年级《连加、连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含5篇)第一篇:二年级《连加、连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二年级《连加、连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二年级《连加、连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开学已有几天了,感觉孩子对这部分知识掌握的不是很好,计算错误率较高,主要出现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加、减符号经常看错;2、数字抄错,如65写成56;3、进位、退位忘了;4、减法用大数减小数,如50-36=26,个位6-0,十位5-3;5、连着写的竖式只写一步,如65+24-36,只列竖式65+24;6、横式不写得数;7、有抄袭的现象,同桌两人错的一样;我深刻的反思了一下:出现这么多的问题,是什么原因?只有找到原因,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如何才能改掉孩子的这些毛病呢?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就是孩子在作业时不够专心,20以内加减法掌握不牢,孩子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还有部分学生计算能力差等等。
分析学生计算中的错误,不论学习成绩好的,还是差的学生,大量的错误是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的。
严谨的学风,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会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否则它会使一些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要求,因此我们每个教师必须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做到严之有理,严之有格,严之以恒,从写字姿势,到书写格式都应有明确的要求,作业要规范、书写要工整。
特别是对个别的后进生,除上课多“关照”,课下要给予个别指导,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计算正确率。
第二篇:《连加、连减》教学反思《连加、连减》教学反思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连加、连减》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1《连加连减》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体验连加、连减的意义,本课通过情景创设,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连加连减有了初步的动态感知,接着引导学生观察静态的主题图,让学生在静态中再次领会连加的意义。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相关推荐《连加、连减》教学反思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连加、连减》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1在讲连加连减这一课时由于课件是动态展示情境图,孩子们注意力比较集中,并且能完整的说出图意,这节课我重点让孩子们多说,让孩子们能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说完算式的意义让他们观察和之前学过的算式不同之处,孩子们都是一个小小数学家,说的都非常好。
那该怎么计算呢?我没有想到的发生了。
第一个孩子说我先跳过去2先用4+1,我当时有点惊讶,跟我预设的不一样,也没有去问问孩子为什么这么做,就让他先坐下找了另一位孩子说,结果这个孩子说先算后面的2+1,和我预想的还不一样,我让他先坐下又找了第三位孩子,并且也已经看出前两个孩子的疑惑,嗯?这样做不对吗?其实我知道不能说错,而是这节课就是要学的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所以我也没过多评价,第三位说出我我想要的答案,先算4+3等于7再算7+1等于8,我记得最后我多说一句对前两个孩子,从左往右计算不容易出错。
于是接下来练习都让孩子多去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明白从左到右计算的含义。
整节课很顺利就是练习有点少,孩子们还是需要多加练习。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了之前评课杨老师提过的建议,精彩评价和延伸,在自己预设之外的该如何做,现在自己还是没有一个很好的处理,首先要去表扬鼓励,再强调本节课我们的重点,我们需要掌握的为什么是从左到右的顺序,不要否定孩子们的想法,通过这节课我也发现自己的不足,以后这方面我还需要多学习。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2为了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和方法,教学时,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几个空间:空间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我将书上静态的例题,用课件以喂小鸡这一故事情节呈现,变成一个动态的过程,通过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让学生感受“添上、再添上”,通过小鸡吃饱了,跑走2只,又跑走2只,让学生感受到“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这样既让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展示了知识的连续性,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连加连减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15篇)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连加连减》教学反思(15篇)身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连加连减》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1今天我执教的《笔算连加连减》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里的内容。
本节的教学目标是在小组合作中探讨并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并会灵活选择解题策略,提高计算能力。
整节课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安排教学环节。
本节课我的优点有:1、复习全面,口算连加连减复习到了连加连减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笔算让学生再次明白笔算时要相同数位对齐,从各位算起,加法满十向十位进1,减法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1。
复习环节为本节课的笔算做了铺垫,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情境创设贴近生活实际,以国庆节我回老家帮叔叔收南瓜为情境导入新课,过渡自然。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
3、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从同桌交流到自己写竖式,再到板演,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汇报交流后老师点评,说出优化算法。
虽然本节课有一些优点,但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我总结如下:1、课堂应变能力不够,导致算法没有完全展示出来。
在让学生自己试着把连加的竖式写在练习本上时,我转着看学生们的方法,然后我让两个同学到黑板上把自己的方法板书在黑板上,这两个同学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就是书上的简便写法,但是没有展示写成两个竖式的方法,因为我没有看到有同学写这种方法(自己没看到不代表没有)。
在把板书的两种方法讲完后我应该问同学们:你们还有和黑板上不一样的写法吗?然后把两个竖式的方法也要板书在黑板上,再做对比,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方法。
2、老师引导语欠缺,让学生起来讲过程时,我看到学生说得慢就着急,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3、从教学目标来看,第一个目标是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这一目标算是达成,因为从学生的练习来看,学生基本能写出整个过程;第二个目标是灵活选用解题策略,这一目标没有完成,因为竖式的写法没有展示完全,学生选择的方法较少,再加上老师说得最优化的一种是连着写的简便写法,所以大部分学生都按照这一种写,没有体现算法多样化。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学反思(精选5篇)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学反思(精选5篇)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学反思(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学反思1《连加连减》这一课,教学目标是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
这节课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计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
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更加直观地感受连加连减的意义,我利用课件,把书上两个静止的图片变成了动态课件的展示,很形象的向学生展示了小鸡两次走来以及离去的数量,让学生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来明白算式的含义。
同时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理解、描述图中的故事。
再定位观察静态图画,让学生在静态观察中再次领会连加连减的意义。
在描述时,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和描述事情的能力,并愉快自觉地融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去,从中自主感悟出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多媒体的使用上,我克服了以往的弊端,用大屏幕显示取代老师的板书,忽略了板书对一年级孩子书写的示范引导性,我把连加连减的算式及过程都清楚地写在黑板上,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保证记忆的持久性。
在学习中,注重计算顺序的指导,我采用给大量时间让学生说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并提问:“要计算这道题,你得把哪个数记住?你是怎么记的?”强调在先计算的两个数下面划一横线,并把得数记录在横线下面,这样就能记住。
使学生对算理掌握得比较扎实。
课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广泛提问,以致在后面的练习中,大多学生能看懂题意,会叙述,做题效果好。
在教学连减时,学生根据连加的运算顺序自主探究连减的运算顺序。
学生大胆地去尝试各种方法,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从而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活动中探索新知识,感受数学的作用,经历了探讨“连加连减”的过程。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学反思12篇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学反思12篇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学反思1《连加、连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感觉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一、动态感知,静态领会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来明白算式的含义,首先把书上的两个例题变成一个运动的过程,感受“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使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列出算式。
如小鸡吃虫子,可用课件动态展示小鸡吃饱后离开的情景,将连加连减这两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像动画片一样娓娓道来,展示了知识的连续性,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一新授环节处理的得心应手,学生一目了然很自然的'就列出连加、连减的算式。
二、重视算法,突破难点连加、连减难在计算过程中它们都需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
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
提问“这个式子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提问:“要计算这道题,你得把哪个数记住?你是怎么记的?”强调在先计算的两个数下面划一横线,并把得数记录在横线下面,这样就能记住。
本环节我注重学法指导重点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学反思2前几天,上了《连加连减》这一课,为了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和方法,教学时,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几个空间空间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我将书上静态的例题,用课件以喂小鸡这一故事情节呈现,变成一个动态的过程,通过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让学生感受“添上、再添上”,通过小鸡吃饱了,跑走2只,又跑走2只,让学生感受到“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这样既让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展示了知识的连续性,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与反思第【1】篇〗连加连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2、鼓励在具体、鲜明的情景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
3、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理解并说出连加连减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算式卡片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练习口算在课件上展示口算题,让学生抢答(二)创设情境,初步体会1.教学例1:(一)教学连加:课件演示主题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1、出示喂小鸡的情景,教师分步操作,学生观察:操作1:5小鸡在吃食,又跑来了2只。
师:看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一共有7只小鸡)谁会列式?口头操作2:又来了1只。
师:这下你又想告诉大家什么?生:又来了1只。
师:谁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刚才的画面?生:明明喂5只小鸡,跑来了2只,又跑来1只。
师:你表达得很清楚,真好!那么,地上的小鸡由几部分组成?(三部分)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鸡?谁会列式?(生说,教师板演5+2+1=8)你会读这个算式吗?(5加2再加1等于8。
)(带读)板演:5+2+1=师:5+2+1与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加法算式一样吗?生:不一样,(不一样在哪?)以前学的是有一个加,现在学的是有两个加。
师:像5+2+1这样的加法算式我们叫它做连加。
(板书:连加)连加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第一个新知识。
这道算式该怎样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强调:第二步是由哪两个数相加?(学生说,老师板演)2、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的得数记在心理,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加上地三个数,算出结果。
2.教学例2:(二)连减教学:1、连接上面的情景,让学生猜想,小鸡吃完食物会怎么样?(动画演示)生:又去玩了,走开了。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15篇_2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15篇《连加连减》教学反思1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及算法,初步认识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知道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我主要采用小故事的形式将学生引入问题情境。
1.要注重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本节课可以算是一堂计算课的教学,相对来说算理与算法比较简单,并且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因此为了减少课堂的枯燥性,并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应该设计一定的操作练习,可以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或者画圈等方法,自己探索出整个过程和结果,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而我的教学设计中却忽视了这点,缺少了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课堂显得有点死板。
2.注意问题呈现形式的多样性。
对于本课中的几个主要问题情境,我都用了动画的形式进行呈现,虽然这样能让学生清楚的明白意思,可是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多方面发展,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向,并且不利于培养学生对于图片的理解能力,同时,单一的问题呈现形式,也使得课堂稍显乏味,容易造成学生的视觉疲惫,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问题情境的设计,尽量避免问题呈现的单一性,并且要尽可能的拓展学生的思维。
3.要进行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
通过这堂课我更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在语言上的不足之处,课堂语言有点多、有点碎,同时评价性的语言较少,不能及时恰当的给予学生评价,要知道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积极的课堂评价能有效的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加强语言训练,加强与学生的语言沟通,并且多采用有效的课堂评价。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巩固100以内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
(2)学会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尤其是连加、连减竖式的简便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情景理解连加、连减算理,在观察、比较中发展学生数理逻辑思维。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用竖式的简便写法计算连加、连减以及结合情景理解算理。
《连加连减》课后反思(精选14篇)
《连加连减》课后反思(精选14篇)《连加连减》课后反思篇1新教材特别强调要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要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掌握这几方面:首先,“连加、连减”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
因为它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要分两步口算才能算出结果。
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的结果,并且学生往往忘记第一步的得数。
为了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和方法,要训练让学生把第一步的结果记在脑子里。
其次,引导学生看图也是关键。
因此在上这节课时,要让学生通过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来明白算式的含义,把书上的两个例题变成一个运动的过程,感受“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
同时,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在看懂图的基础上,列出算式。
最后,还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本节课我采用同桌合作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先摆小棒,后说算式来进一步巩固连加、连减,深化新知。
从而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今后学习数学埋下种子。
《连加连减》课后反思篇2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认识几何图形,只要求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正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对于每种图形的特征,不需要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进行描述,只要直观的感知就可以了。
因此,本节课的目标定为:(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概念;(2)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我从学生们非常熟悉的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的图片导入,让学生根据他们的形状进行分类,孩子们分的非常好,分出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这样四类。
这样组织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反思10篇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反思10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一:本节课通过生活情境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讲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时,发现部分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不够深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尤其是通过实物演示和更多例题来帮助学生巩固理解。
教学反思二:小组合作活动虽然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小组的合作效率不高,存在个别学生不积极参与讨论的情况。
未来在组织小组活动时,需要更加明确小组分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和计算中来。
教学反思三:在书面练习中,发现一些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了粗心大意的情况,如运算符号看错、计算步骤遗漏等。
这提醒我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细心和耐心培养,通过更多的练习和反馈来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性。
教学反思四:通过游戏环节,学生表现出了较高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但游戏设计过于简单,未能充分挑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未来在设计游戏时,需要增加难度层次,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反思五:在总结反馈环节,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计算错误不够重视,缺乏自我检查和修正的能力。
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检查和修正错误。
教学反思六: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较为流畅,但时间分配上存在一些问题,导致部分练习题未能充分展开。
未来在备课时,需要更加精细地规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的展开和讨论。
教学反思七: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理解不够清晰,容易混淆。
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概念讲解和辨析,通过更多的例题和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和理解。
教学反思八:通过生活应用实例的讲解,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但部分学生在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时存在困难。
未来在教学中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虽然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激发,但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还有待加强。
《连加连减》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精选13篇)
《连加连减》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连加连减》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精选13篇)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连加连减》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连加连减》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篇1这节课我主要是想使学生在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同时,接触连加连减。
购物是每个孩子都经常性接触的行为,孩子们可以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进行连加连减的列式计算,让运算顺序、计算方法,潜移默化的得到掌握,使比较枯燥、抽象的数字生活化、形象化,增加了趣味性。
同时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选择商品的自主性较大,所以所列算式及计算过程也是不尽相同的,既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选择,又增大了全体学生练习的数量。
最后的购物环节,可以用来复习、巩固、提高。
虽然是这样设计的,但是由于我的原因,所以有许多问题存在:教学的层次不是很分明,新授课与练习课的分界不太清楚。
教学的节奏应该有张有弛,数学课求快,是我的一个误区,数学应该有快有稳,这样学生才能学的又清楚,又不十分紧张。
还有个别环节处理的不够妥当,如:练口算时候用了开火车的方式,不利于面向大多数学生,类似的问题,应该多加注意。
《连加连减》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篇2这部分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是学生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因为一年级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放在学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中需要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结合情景图例1,先按照运算顺序,分步列两个竖式计算,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怎样写就比较简便?简便在什么地方?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两个竖式连写比较方便。
在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中,让学生结合连加的竖式写法类推出来。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与反思第【2】篇〗连加连减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连减的数学问题,直观理解连加、连减算式的意义。
2.掌握连加、连减算式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的计算。
3.初步感知用连加连减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直观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使学生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算式。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师:同学们,我们的好朋友小明是一个非常爱劳动的好孩子。
今天,他又在帮妈妈干活了,瞧!小明在干什么?(出示课件,小明在喂小鸡)二、学习连加(一)观察图画,列出算式1.课件演示小鸡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粮食,先跑来了2只小鸡,又跑来了1只小鸡)师: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粮食,先跑来了2只小鸡,又跑来了1只小鸡。
师:地上的小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屏幕出现“5”、“2”、“1”)2. 师:根据你看到的可以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生提出:一共有几只小鸡?3. 尝试列式师:要算出一共有几只小鸡,应该怎样列式?生试着列出算式:5+2+1(屏幕出现“5+2+1”)4. 学生结合动画说说算式的含义师:结合图,说说算式5+2+1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生:就把5只小鸡、2只小鸡和1只小鸡合起来。
(二)学习计算顺序问: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生思考回答:先算5+2=7,再算7+1=8问:第二步是哪两个数相加?根据学生的计算,师板书:5+2+1=8 (三)揭示课题问:今天学的加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有3个加数,2个加号)像这样的算式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连加。
(板书课题:连加)三、学习连减1.课件演示(边演示边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师:就在刚才我们学习连加的时候,小鸡吃饱了发生了什么事,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师: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鸡?走了几只,又走了几只?还剩几只?2.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并计算出得数。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精选22篇)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精选22篇〕《连加连减》教学反思〔精选22篇〕《连加连减》教学反思篇1这次课我主要是想使学生在与生活实际严密结合的同时,接触连加连减。
购物是每个孩子都经常性接触的行为,孩子们可以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进展连加连减的列式计算,让运算顺序、计算方法,潜移默化的得到掌握,使比拟枯燥、抽象的数字生活化、形象化,增加了兴趣性。
同时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选择商品的自主性较大,所以所列算式及计算过程也是不尽一样的,既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选择,又增大了全体学生练习的数量。
最后的购物环节,可以用来复习、稳固、进步。
虽然是这样设计的,但是由于我的原因,〔初次接触低年级教材、初次接触数学教学〕,所以有许多问题存在:教学的层次不是很清楚,新授课与练习课的分界不太清楚。
教学的节奏应该有张有弛,数学课求快,是我的一个误区,数学应该有快有稳,这样学生才能学的又清楚,又不非常紧张。
由于我一直从事的是高年级语文教学,所以严谨的数学教学语言是我很大的一个弱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非常注意。
还有个别环节处理的不够妥当,如:练口算时候用了开火车的方式,不利于面向大多数学生,类似的问题,应该多加注意。
总之,这次课上的不尽如人意,但是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很珍贵的经历,希望下次还有类似的时机,可以让我们这些不太熟悉数学教学的青年老师,尽快对业务真正熟悉起来。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篇2在教学《连加连减》时,我设计了开火车进展口算的练习,这里的口算题应该设计两道题为一组,第一道题的结果是第二道题的第一个加数或是被减数。
例如:3+4=7,7+2=9;10—4=6,6—3=3,要学生去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进而可以浸透连加连减的运算法那么。
跟着小火车,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大森林,和小动物一起探究数学知识。
出示小男孩喂小鸡的主题图,学生观察图片中有什么,他们在做什么?要学生自己去认真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试着要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从而编题,训练学生口头编题的才能。
《连加连减》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连加连减》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连加连减》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连加连减》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连加连减》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在讲连加连减这一课时由于课件是动态展示情境图,孩子们注意力比较集中,并且能完整的说出图意,这节课我重点让孩子们多说,让孩子们能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说完算式的意义让他们观察和之前学过的算式不同之处,孩子们都是一个小小数学家,说的都非常好。
那该怎么计算呢?我没有想到的发生了。
第一个孩子说我先跳过去2先用4+1,我当时有点惊讶,跟我预设的不一样,也没有去问问孩子为什么这么做,就让他先坐下找了另一位孩子说,结果这个孩子说先算后面的2+1,和我预想的还不一样,我让他先坐下又找了第三位孩子,并且也已经看出前两个孩子的疑惑,嗯?这样做不对吗?其实我知道不能说错,而是这节课就是要学的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所以我也没过多评价,第三位说出我我想要的答案,先算4+3等于7再算7+1等于8,我记得最后我多说一句对前两个孩子,从左往右计算不容易出错。
于是接下来练习都让孩子多去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明白从左到右计算的含义。
整节课很顺利就是练习有点少,孩子们还是需要多加练习。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了之前评课杨老师提过的建议,精彩评价和延伸,在自己预设之外的该如何做,现在自己还是没有一个很好的处理,首先要去表扬鼓励,再强调本节课我们的重点,我们需要掌握的为什么是从左到右的顺序,不要否定孩子们的想法,通过这节课我也发现自己的不足,以后这方面我还需要多学习。
《连加连减》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2本节课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及连加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一节课紧紧张张,很充实,也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的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的教学反思•相关推荐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的教学反思(通用13篇)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的教学反思篇1上周,我上了《连加连减》这一课,教学目标是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
新课标提出:数学教育应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的发展目标。
因此,如何运用新理念,实践新教材,成了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下面,就《连加连减》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谈谈我的体会和思考。
1、动态感知,静态领会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体验连加、连减的意义,本课设计了一开始就设计了“算式接龙”的游戏。
通过情景创设,唤起旧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连加连减有了初步的动态感知,接着引导学生观察静态的主题图,让学生在静态中再次领会连加的意义;学习连减时,引导学生在“小朋友爱劳动,采摘丝瓜”中初步动态感知连减的意义,再定位观察静态图画,让学生在静态观察中再次领会连减的意义。
2、重视算法,突破难点连加、连减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也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
连加、连减,难在计算过程中它们都需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
因此,本课设计时重点通过画符号确定运算的顺序,并记下第一步的得数,然后再接着往后算,从而解决了这一难点。
3、开放应用,凸现价值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本课练习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用连加连减计算的例子?生举例:我原来有5支铅笔,妈妈先买来了3支铅笔,又买来了1支,现在我一共有几支铅笔?可以用5+3+1=9来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加连减》教学片段及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P65,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鼓励在具体、鲜明的情景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2.能按照图的有序排列,找出规律,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体验学习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说出连加连减的含义。
教学难点:按照图意,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学片段:
二、创设情境,初步体会
(一)教学连加:例1
师:上周末,老师去了一趟农场,在农场里认识了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明明。
你们想认识他吗?展示图1,瞧!他在干什么?
生:他在喂小鸡。
师:明明是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你们想不想像他一样?(想)那么在家里要多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好吗?
1.出示喂小鸡的情景,教师分步操作,学生观察:操作1:5小鸡在吃食,又跑来了2只。
师:看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一共有7只小鸡)谁会列式?口头
操作2:又来了1只。
师:这下你又想告诉大家什么?生:又来了1只。
师:谁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刚才的画面?(小组交流课前小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
观看课本65页第1幅小鸡图。
(你发现了什么?能告诉老师吗?)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能写的写出来,有困难的口头叙述也行。
)
列式:
生汇报:明明喂5只小鸡,跑来了2只,又跑来1只。
师:你表达得很清楚,真好!那么,地上的小鸡由几部分组成?(三部分)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鸡?谁会列式?(生说,教师板演5+2+1=8)
你会读这个算式吗?(5加2再加1等于8。
)(带读)
板演:5+2+1=
师:5+2+1与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加法算式一样吗?
生:不一样,(不一样在哪?)以前学的是有一个加,现在学的是有两个加。
师:像5+2+1这样的加法算式我们叫它做连加。
(板书:连加)连加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第一个新知识。
这道算式该怎样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强调:第二步是由哪两个数相加?(学生说,老师板演)
2.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的得数记在心理,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加上地三个数,算出结果。
(二)连减教学:例2
1.连接上面的情景,让学生猜想,小鸡吃完食物会怎么样?(动画演
示)
生:又去玩了,走开了。
师:谁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刚才的画面?(小组交流课前小研究)
2.观看课本65页第2幅小鸡图。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意思?
列式:
生:明明原来喂8只小鸡,走了2只,又走了2只。
师:你表达得很精彩,真棒!
师:草地上还剩几只小鸡?(2只)
谁会列式?(生说,教师板演8-2-2=4)
师:8-2-2=4与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减法算式一样吗?
生:不一样,以前学的是有一个减,现在学的是有两个减。
师:像8-2-2=4这样的减法算式,你们可以给它起个名字吗?
生:连减。
师:你们给它起的名字与数学家起的名字是一样的,你们真像个小小数学家。
师:像8-2-2=4这样的减法算式我们叫他做连减。
(板书:连减)连减是我们这
节课学习的第二个新知识。
那么,该怎么运算呢?生同桌交流,汇报:板演
2.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减起来的算式,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减的得数记在心理,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减去第三个数,算出结果。
三、巩固深化
1.做一做:左边第一题:先根据图意思摆好小棒,边同桌讨论,边.把算式写完整。
做一做右边一题,看图列式说图意。
不摆。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去可以用划去或圈出来表示
反馈:你的算式是?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学生相互评价。
2.完成练习十四第1、2。
3.课外延伸:
①生活中连加连减的例子。
②口算比赛:连加连减(直接说得数)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连加算式表示什么?连减算式呢?怎样计算连加连减?
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
下面,就《连加连减》教学过程设计,谈谈我的体会和思考。
1.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
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重要教学策略。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创设恰当的课堂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能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
由发展的主阵地。
这堂课,我创设了小明喂小鸡的情境,一下子就把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很快就投入到学习的状态中。
2.动态感知,静态领会
为了让学生通过事情的发生,体会理解算式的含义,我把书上2道静态的例题,以喂小鸡课件的形式动态呈现,变成一个运动的过程,通过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让学生感受“添上、再添上”,通过小鸡吃饱了,跑走2只,又跑走2只,让学生感受到“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这样既让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列出算式,再用课件动态展示喂完小鸡后的情景,将连加连减这两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像动画片一样娓娓道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展示了知识的连续性,学生很快就列出了连加连减的算式,教学难点自然也就迎刃而解,这一新授环节处理的可谓得心应手。
3.体现算法多样化
我在教学例题时,提倡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用不同的算式来解决问题,充分尊重了学生主体意识,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创造性思维的机会。
黎惠萍 2018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