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17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构成要素与模式建立

合集下载

内部控制体系的组成要素

内部控制体系的组成要素

内部控制体系的组成要素内部控制体系是组织内部用于实现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政策、流程、制度和程序等。

它的设计和运行对于保障组织的正常运作和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内部控制体系的组成要素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

一、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包括组织的道德价值观、管理层对控制的态度和意识、组织的人员结构以及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要求等。

其中,管理层对控制的态度和意识是至关重要的,他们应该树立起良好的控制意识,重视内部控制的建立和运行,并将其贯穿于组织的各个方面。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体系中的核心环节,旨在识别和评估组织面临的各类风险。

风险评估需要对组织的业务活动和相关环境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然后根据潜在的风险程度进行分类和评估。

评估结果将为后续的控制活动提供基础,并帮助组织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体系的实施部分,旨在为组织提供有效的内部控制。

控制活动可以分为预防性控制、检查性控制和纠正性控制等不同类型。

预防性控制通过识别和消除潜在风险来预防问题的发生;检查性控制通过审查和监测的方式确保组织的各项活动符合规定和标准;纠正性控制通过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来改进组织的运行效果。

四、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旨在保证组织内外部信息的及时流动和有效沟通。

组织应建立起健全的信息系统,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并对内外部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与沟通,以提高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

五、监督监督是内部控制体系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旨在对内部控制的实施和运行进行监督和评估。

监督可以通过内部审计、独立审计、自查自评等多种手段进行,以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

此外,监督还包括对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以确保其持续有效。

总之,内部控制体系的组成要素是相互关联、相互支持的,缺一不可。

只有在这些要素的共同作用下,组织才能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各类风险,实现组织的目标。

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

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

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内部控制是指组织为了达到预期目标而制定的一套管理工具和程序。

它的目的是保护组织的资产、促进业务的高效运作以及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

一、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它是指组织内部的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态度、价值观和行为的总体影响。

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能够为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

控制环境包括以下要素:1. 管理层的承诺和行为:高层管理人员应树立榜样,积极参与和支持内部控制,并定期审查和评估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2. 组织结构和人员安排:组织应建立适当的职责与权限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和职责,以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

3. 人员素质和培训:组织应拥有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员工,并通过培训提升其能力,以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识别和评估可能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内外部风险。

风险评估包括以下要素:1. 风险识别与筛选:组织应通过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识别与组织目标相关的潜在风险,并筛选出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风险。

2. 风险评估与优先级确定:对已识别的风险,应评估其概率和影响程度,并确定其优先级,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控制措施。

3. 风险应对与控制策略: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组织应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和控制策略,以减少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为了减少风险,确保组织目标的有效实现而进行的各种控制措施。

控制活动包括以下要素:1. 审计制度和程序:组织应建立内部审计机构或委托外部审计师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和审计,并提出改进意见。

2. 内部验证和核查:组织应设立相应的内部验证和核查程序,确保财务报告和业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3. 业务流程设计与管理:组织应对各项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化的设计,确保关键环节有明确的责任人和操作流程,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成及关键要素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成及关键要素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成及关键要素分析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达成既定目标和防范可能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的各种风险而采取的一种管理方式。

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风险因素,同时涉及到企业内部管理中的各个角色和方面,因此其构成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整体规划和风险管理,下面将从体系构成和关键要素分析两个方面详细解析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成及关键要素。

一、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成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应具备完整的构成和明确的管理职责,主要由三个层面构成,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与控制活动、信息与通信,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它为其他两个层面的控制提供基础和支持,即企业文化、人员素质、内部控制职责划分等。

风险评估与控制活动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一项基本目标,即根据企业定位和目标制定相应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

信息与通信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保障,即经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内部管理的高效运作,避免了纸质资料的大量存储和操作,从而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关键要素1、内部控制文化企业内控文化强调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它是企业实现内部控制的前提和决定性因素,这涉及到企业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理念达成的过程和结果。

2、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主要由企业管理层和各个部门的员工组成,关键要素包括企业组织、授权、管理实践等。

3、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关注企业的各种风险因素及其变化的趋势,以及如何通过内部控制措施来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4、内部控制制度和程序内部控制制度和程序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最直观的表现,它主要包括各类政策、流程、规范和标准等,目的在于明确责任人和控制点,保证控制环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想要达成企业超越业界水平的表现,一定需要优秀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程序。

5、内部控制监控内部控制监控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日常监控和定期监控两个方面,日常监控意味着对企业的内部管理进行实时监控,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定期监控意味着加强对企业内部管理的总体审计审核。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是一种评估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方法,旨在评估和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确保企业的运营活动能够有效、高效地实施,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和绩效。

1. 什么是企业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内部建立的一套制度、方法和流程,旨在保护和管理企业资源,提高工作效率,预防和管理风险,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

它包括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以及监控等五个要素。

2. 为什么进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确保企业的运营活动能够按照计划顺利进行,并能够在充分考虑和管理风险的基础上达到预期的目标和绩效。

通过评价,企业可以识别和分析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改进和优化内部控制提供指导和依据。

3.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和步骤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和步骤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灵活调整,但一般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制定评价计划在评价开始之前,企业需要制定评价计划,明确评价的范围、目标和方法,确定评价的时间和资源等。

评价计划应该充分考虑到企业的特点和需求,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

3.2 收集和整理评价资料在评价过程中,企业需要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评价资料,包括内部文件、数据和信息等。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评价人员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

3.3 进行内部控制评价评价人员可以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评价人员应该根据企业的评价计划和指标对相应的要素和流程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记录下来。

3.4 分析和总结评价结果评价完成后,企业需要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评价人员可以根据评价结果,识别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3.5 编写评价报告最后,企业需要编写评价报告,将评价的过程、结果和建议等内容进行整理和归档。

评价报告应该具有可读性和可操作性,并能够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及建议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及建议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及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是指公司根据一定的准则和标准对各项经营活动进行监督、评估和改进的控制机制。

本文将从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建议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1.明确目标与原则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首先要确定评价的目标和原则。

目标是对企业各项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监督和评估,确保企业的经营风险得以控制,并防止各类风险事件发生。

原则主要包括独立性、综合性、适应性、连续性、可操作性等。

2.制定评价准则和标准评价准则是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应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

可以参考一些国际通行的评价准则,如《企业内部控制框架》、《内部控制综合评价指引》等。

标准应该明确、具体、可操作。

3.明确评价的内容和方式评价的内容包括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环境等方面,评价方式可以采用问卷调查、面谈、数据分析等多种方式。

4.建立内控自评机制企业应建立内控自评机制,通过自我评估的方式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

可以通过制定评价问题清单、开展自我评估讨论、抽查核实等方式实施。

5.加强内部控制培训和宣传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培训和宣传,提高员工的意识和能力,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建设中。

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建议1.注重内外部环境因素的评价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时,应该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例如,政策法规的变化、市场竞争的加剧、技术创新等因素都可能对企业内部控制产生影响,需要在评价体系中作为重点内容考虑。

2.强化风险管理3.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也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提高评价的效率和准确性。

例如,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企业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4.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涉及多个部门和岗位的参与,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使得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和反馈,确保评价体系的有效运行。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是指企业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风险,保证业务的合规性和可持续发展,建立起来的一套评估和监控内部控制的体系。

构建一个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包括目标设定、流程设计、评价方法和持续改进等方面。

一、目标设定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首先需要明确目标。

目标设定应该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和风险管理需求相一致。

普通来说,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目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效率,减少内部控制风险;2. 保证企业业务的合规性,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3. 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增强投资者信心;4. 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能;5. 促进企业持续改进和创新。

二、流程设计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流程设计是构建的核心。

流程设计应该充分考虑企业的业务特点和组织结构,确保评价过程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普通来说,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流程设计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评价范围界定:明确评价的范围和内容,包括评价的业务流程、部门、岗位等;2. 评价目标设定:根据评价的范围和内容,设定具体的评价目标;3. 评价方法选择:选择适合企业的评价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检查、数据分析等;4. 评价指标制定:根据评价的目标和方法,制定评价指标,用于评价和监控内部控制的有效性;5. 评价实施:按照评价流程和方法,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6. 评价结果分析: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和改进的方向;7. 评价报告编制:根据评价结果,编制评价报告,包括问题分析、改进建议等;8. 改进措施实施:根据评价报告,制定改进措施,并进行实施;9. 持续改进:定期评估和监控改进措施的有效性,不断完善和优化评价体系。

三、评价方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选择适合的评价方法。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问卷调查:通过向员工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内部控制的认知和评价;2. 实地检查:对关键环节进行实地检查,了解内部控制的具体情况;3. 数据分析:通过对企业内部数据的分析,发现潜在的内部控制问题;4. 风险评估:对企业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内部控制的重点关注领域;5. 自评和外部评价:企业可以自行进行内部控制评价,也可以礼聘外部专业机构进行评价。

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

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

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预防和发现错误和欺诈行为,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持续改善经营绩效而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和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通讯、监督。

首先,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和核心要素。

控制环境包括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和企业的文化氛围。

内部环境包括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人员的素质和诚信度等。

外部环境包括法律法规、经济环境、竞争环境等。

企业的文化氛围指的是员工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以及企业的价值观、道德风险等。

良好的控制环境可以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

其次,风险评估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要素。

风险评估是指企业对内外部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和识别,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风险评估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工具来获取和分析相关数据,包括企业的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企业需要识别和评估的风险包括战略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等。

通过风险评估,企业可以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风险带来的影响。

控制活动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之一、控制活动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在各个职能部门和环节中通过制定和执行相应的控制措施来管理和控制风险。

控制活动包括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审批和授权制度、内部审计和监察等。

企业需要根据其业务特点和风险评估结果来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保持其有效性。

控制活动需要与企业的整体目标和战略相一致,并适应企业的变化。

信息和通讯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要素之一、信息和通讯是指企业在执行内部控制过程中,通过获取、处理和传递信息来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信息和通讯包括内部和外部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传递,以及员工之间和组织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信息和通讯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流程,并确保信息的安全和保密。

最后,监督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之一、监督是指企业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估,以确保其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企业内部控制构成要素

企业内部控制构成要素

一、内部环境
企业在确定职权和岗位分工过程中,应当体现不相 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制衡要求。
不相容职务包括: (1)可行性研究与决策审批 (2)决策审批与执行 (3)执行与监督检查 同时,重大决策需要进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会签制
度。
一、内部环境
(三)内部审计
1.审计委员会 企业形式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负责
二、风险评估
(2)财务风险—又称筹资风险,是指由于举债而给 企业财务状况带来的不确定性。
产生原因: 1)负债资金供求情况的变动 2)利率水平情况的变动 3)公司获利能力情况的变动 4)财务杠杆利用情况的变动 6.风险与收益关系分析 7.风险定性分析与评价
二、风险评估
8.风险定量分析与评价 优点: (1)促使人们全面了解经济效益的多样性 (2)可以解决某些“似是而非”的问题 (3)具有不同风险程度的经济决策提供了可比性 (4)风险定量分析与评价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和集中
(二)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是指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风险 应对策略,确保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现的方法和手 段。
其中控制措施具体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 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 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等。
企业应当结合实际,运用各种控制方法,采取相应 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 是指,在风险事件 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人们 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即,风险评估就是 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 程度。
风险评估是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和评价影响企业内 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采取应对策略 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概述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概述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概述1. 引言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是指为了确保企业业务运作的标准性、合规性和可持续性,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评价的一系列程序和方法。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对于企业的稳定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进行概述,并介绍评价体系的根本原那么、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的应用。

2. 评价体系的根本原那么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设计和执行应遵循以下根本原那么:2.1. 适应性原那么评价体系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特点进行量身定制,确保评价方法和过程能够满足企业内部控制的需求。

2.2. 综合性原那么评价体系应综合考虑企业内部各方面的控制,包括财务控制、风险管理、合规性管理等方面,确保评价结果全面准确。

2.3. 风险导向原那么评价体系应重点关注可能带来风险和影响企业长期开展的控制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和改良。

2.4. 反应原那么评价体系应及时向企业管理层反应评价结果,帮助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改良内部控制体系。

3. 评价方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评价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制定评价方案评价方案应明确评价的目标、范围和时间节点,制定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

3.2. 收集信息通过各种途径,如面谈、观察、文件审查等,收集与评价对象相关的信息。

3.3. 评价和分析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3.4. 撰写评价报告根据评价结果,撰写评价报告,包括评价的主要发现、问题和改良建议等。

3.5. 提出改良措施根据评价报告的结论,提出改良措施,帮助企业改良内部控制体系,减少风险和提高运营效率。

4. 评价结果的应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评价结果可以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4.1. 内部决策评价结果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层了解内部控制体系的状况,为内部决策提供依据。

4.2. 外部披露评价结果可以作为企业对外披露的一局部,展示企业的内部控制状况和改良措施。

4.3. 内部培训评价结果可以用于内部培训,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控制意识。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构成要素与模式建立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构成要素与模式建立

内部控制是管理现代化的必然产物 。它是在内部牵制 的基础上 , 由 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实践 中创造并经审计 人员理论总结而逐步完善起 来的。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 , 现代管理科学的不断进步 , 内部控制理 论已成 为世界各国关 注的热点 , 随之而热 的还有 内部控制评 价。内部控 制评价 , 原意是审计机构和审 汁人员在 日常审计工作中定期或 不定期地 对现行企业 内部控制 所进行的评价。 这里主要 是指企业 内部审计机 构的 审 计 人 员对 本 企 业 的 内部 控 制 健 全性 和有 效 性 进 行 的 评 价 是 内 部 控 它 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 内部控 制理论 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 用, 为 现代 企业 的发展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 亦是管理科学进步的产物 。 企 业 内部 控 制评 价 的 发 展 2 O世纪 8 O年代 , 国独立审计的业务范围从财务鉴证扩展到包括 美 内部控制评价在内的管理鉴证。《 审计 准则公告》 《 、鉴证标准》 明确 了对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具体要求和评价准则。 9 2年 , 19 美国 Ted a raw y委员会 下属的 C S O O委员会提 出了《 内部控 制—— 整体框架》 并 于 19 , 9 4年修 改。C S O O报告定义了五个要 素, 其中的监控就 是指对 内部控制运行 及 改进活动进行评价 。20 0 2年 7月 , 美国国会通过的《 萨班斯——奥 克斯 法案》 第一次对财务报告 内部控制有效性提 出了明确要求。 进行评估时, 需对内部控制政策 、 程序完整性 、 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 国外内部控 制的趋势是 “ 控制 自己评估 ”cnrl e - pri l S , (ot l a pas , A) osf aC 意思 指每个 单 位不定期或定期地对 自己的 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 , 评估内部控制的有 效性及其实施 的效率效果 , 以期能更好 地达到内部控制 目标 , 加快 本企 业的发展 。我 国对内部控制评价研究虽起 步较晚 , 但政府的重视程度是 很高的, 国家颁布了《 如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 要求各企事业 单 位 在 建立 内部 控 制 制 度 以后 , 了 日常 的 监 督 检 查 以 外 . 要 重 视 对 除 也 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 , 并指定专 门机构或人员负责对 内部控制制度的执 行 情 况进 行 监 督 与 检查 , 以确 保 内部 控 制 的贯 彻 执 行 。 同时 , 内一 些 相 国 关部门的的研究人员也展开 了对内部控制评价 的热 门研究 , 纷纷著书立 说, 为内部控制评价在我 国的长远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 、 业 内部 控 制评 价 的 意 义 企 内部控制评价孕育于内部控制 , 内部控制评价本身的作用是紧随着 内 部控 制 在 不 同时期 的作 用 而 发 展 变 化 的 。 内部 控 制 在 14 9 9年 美 国 会 计师协会 出版的《 内部控制 : 一种协 调制 度要素及其管理 当局和注册 会 计师的重要性 》 中第一次 被比较完整 的定义 , 内部控制 : 内部 控制 包括 “ 组织所制定的旨在保 护资产 、 障会计 信息可靠性和完整性 、 高经营 保 提 效率 、 推动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得以贯彻执行的组织计划和 与之 相配套的各种方法 及措施 。 工业革命初期 由于各企业规模 相对较小 , ” 企 业 内 部 系统 简 单 而 且 内部 环 境 也 比较 稳 定 , 内部 控 制 兀 需 进 行 持 续 的 对

企业内部控制构成要素

企业内部控制构成要素

企业内部控制构成要素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保护企业利益、降低风险、提高效率和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企业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

下面将对这些要素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它包括企业管理层的道德价值观念、管理理念、管理风格和工作氛围等。

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应该建立在诚信、透明、公正和尊重的原则之上,鼓励员工遵守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并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

其次,风险评估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它是对企业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可能对企业目标的实现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和机会。

风险评估应该覆盖所有的业务过程和相关风险,包括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风险。

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管理和降低风险。

控制活动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它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具体的内部控制措施来防范和控制风险。

控制活动的主要形式包括制定政策和程序、实施和执行控制措施、建立审核和监督机制以及进行内部审计等。

这些控制活动应该适应企业的规模和复杂性,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它要求企业提供准确、及时、完整和可靠的信息,以支持管理决策和内部控制的执行。

信息的流动和沟通应该畅通,以便管理层和各个层级之间能够有效地交流和合作。

此外,企业应建立内部报告制度和渠道,及时了解和反馈内部控制的情况。

最后,监督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保障,它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个方面。

内部监督是指企业内部对控制环境和控制活动的自查和反思,以及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进行评估和监测。

外部监督是指政府监管机构、审计机构和其他外部机构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估和监督。

监督的目的是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防止潜在的风险和违规行为。

综上所述,企业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

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与评估

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与评估

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与评估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内部控制机制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与评估也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定义、建立及评估三个方面讨论该问题。

一、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防范风险,控制成本,保障企业稳定经营和财务信息准确、完整、可靠的一套管理制度和流程措施。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内部控制管理和内部控制环境两个方面。

其中,内部控制管理主要涉及企业内部控制的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等方面;内部控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财、法、信等环境因素。

二、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

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风险评估企业应首先识别并评估企业面临的风险,对关键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对存在的风险进行排查和补救。

风险评估的过程中,需要对企业内部管理、财务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以便发现风险隐患和漏洞。

2、内部控制目标企业应在了解自身面临的风险隐患后,制定内部控制目标。

制定内部控制目标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前提,必须制定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可衡量性的目标,确保目标的有效性和实际性。

目标应当体现企业的管理思想和目标要求。

3、内部控制流程企业应在制定内部控制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内部控制流程。

内部控制流程需要对企业内部整个运营流程进行分析,安排合理的管理流程和操作流程,制定适当的控制措施和内部流程规范,为企业内部各环节提供支撑和保障。

4、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在内部控制流程的基础上,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本依据,明确各项管理制度、规章制度、程序和标准。

企业应将制度和流程结合起来,实现对企业内部运营过程全面监控和管控。

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评估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评估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

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评估对象和内容企业内部控制机制评估的对象和内容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机构、流程和制度。

简述内部控制及其构成要素

简述内部控制及其构成要素

简述内部控制及其构成要素
内部控制是一种组织机构内部的管理系统,旨在确保企业的财务报表准确、优化企业资源利用、保护企业资产和防止非法活动。

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

1. 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指企业的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和整体控制氛围。

它包括管理层的道德规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以及管理层对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的承诺和支持。

有效的控制环境可以建立起员工信任、合作和持续改进的文化。

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企业内部和外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这包括对潜在风险的预测和评估,以及风险对企业目标的影响的评估。

通过风险评估,企业可以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和措施来降低潜在风险。

3. 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为了管理风险并实现企业目标而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

这些控制活动可以分为预防性控制和探测性控制。

预防性控制是通过预防错误或非法行为的发生来管理风险,而探测性控制是发现错误或非法行为并及时采取行动的控制措施。

4. 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确保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要素。

它涉及从外部和内部收集、记录和传递信息的过程。

有效的信息与沟通需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可靠性,以便管理层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和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5. 监督:监督是持续评估和改进内部控制的过程。

这包括内部审计、监督委员会和管理层自我评估等方面的活动。

通过监督,企业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控制缺陷,并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来改进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内部控制构成要素概要

内部控制构成要素概要

内部控制构成要素概要内部控制是指组织为实现目标而确保业务活动按照管理层的意图和要求进行的一种制度和措施。

它是一种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过程,包括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审计程序和方法等,旨在确保企业的资金安全、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防止损失、欺诈和违法行为等。

1.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指企业内部管理氛围和文化,包括管理层的道德观念、价值观、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等。

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能够营造出积极的工作氛围和高效的内部管理机制,为内部控制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

通过识别和评估风险,以及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避免或减轻内部控制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它是为了实现企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

控制活动包括预算控制、审核制度、业务流程管理、资产保护控制等。

通过对关键业务流程进行控制,确保各项业务活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4.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递等方面。

通过建立信息系统和完善的沟通机制,可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保密性,为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5.监督机制:监督机制是指对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的机构和方法。

它包括内部审计、监察等。

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可以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总结起来,内部控制构成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机制。

这些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企业内部控制的体系。

只有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实施,才能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经营。

简述你对企业内部控制要素的理解

简述你对企业内部控制要素的理解

简述你对企业内部控制要素的理解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在达成业务目标的过程中,为有效管理风险、保障资产和财务信息可靠性而采取的一系列组织、政策、程序和措施。

企业内部控制的目的是确保企业运作的持续性和合规性,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企业内部控制要素是构成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构建起企业内部控制的框架。

主要的企业内部控制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

首先,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它涉及企业的核心价值观、道德规范、领导风格和组织结构。

一个健康的控制环境应该具备以下特征:明确的组织结构和责任分工、高度承诺的管理层、积极推动内部控制的企业文化以及持续改进的机制。

其次,风险评估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要素,它涉及确定和评估企业面临的内、外部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范和管理。

风险评估需要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的识别、分析和评估,包括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

通过风险评估,企业能够制定合理的控制策略和措施,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控制活动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手段,它指的是企业为管理风险和实现业务目标而采取的具体措施和程序。

控制活动包括预防性控制、检查性控制和纠正性控制。

预防性控制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建立流程和授权机制来预防错误和不当行为的发生;检查性控制通过内部审计、管理检查等手段来检查和监督控制的有效性;纠正性控制是在问题发生后采取的纠正措施,包括纠正错误、修正偏差、追究责任等。

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支持要素,它涉及获取、处理和传递信息的过程。

信息与沟通要素包括内部和外部的信息系统、信息分类、信息化手段和信息安全保障。

良好的信息与沟通机制能够保证信息的及时准确流通,促进决策的科学和快速执行。

最后,监督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最后一道防线,它涉及高层管理层、董事会以及内部审计等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

监督的目标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质量,保证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稳定运行。

论有效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

论有效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

论有效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有效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

首先介绍了内部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强调内部控制对组织运作的关键作用。

在分别分析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这五个构成要素。

控制环境涵盖了组织的整体氛围和价值观,风险评估则是评估和管理组织面临的各种风险。

控制活动是指通过制定策略和程序来达到组织目标,信息与沟通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有效沟通,监督则是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

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讨论的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强调了这些要素在确保组织运作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方面的重要性。

【关键词】内部控制、构成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重要性、内部控制的目的1. 引言1.1 什么是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组织内部在实现业务目标过程中,对资源利用、风险管理和有效性评估进行管理和监督的一种过程。

内部控制是为了保护组织的财务状况和业务目标而设计的程序与政策。

它的目的是确保组织内部的运作是有效和高效的。

内部控制可以帮助组织管理者防止和发现可能会对组织造成损失的风险,并确保组织资产的安全和保值,同时也可以帮助组织达成其目标,提高运作效率。

内部控制有助于组织管理者感知到组织运作中的问题,并促使其采取适当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内部控制,组织可以更好地抵御各种潜在风险和威胁,保障组织的持续发展和稳定经营。

内部控制还可以帮助组织管理者更好地了解组织内部的具体情况,并作出更合理、更准确的决策。

内部控制是组织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有助于组织更好地管理自身运营,保护组织的有效利益,还有助于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和有效实施对于组织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1.2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内部控制是组织内部一套旨在保障资产安全、提升运营效率、确保财务报告准确性的制度。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组织的长期发展和持续经营。

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组织达成经营目标,减少风险和避免损失。

简述你对企业内部控制要素的理解

简述你对企业内部控制要素的理解

简述你对企业内部控制要素的理解
企业内部控制要素是指企业内部在管理、组织、财务、会计等方面设置的各种制度和流程,旨在减少外部因素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提高企业的财务稳健性和风险水平。

企业内部控制要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管理组织:企业需要建立适当的管理组织,包括管理层、财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等,以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实施。

2. 内部控制制度:企业需要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财务报告制度、会计制度、内部控制规范等,以便企业在的财务活动得到合理的管理和控制。

3. 风险评估:企业需要对企业各个部门、环节的财务活动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4. 财务报告:企业需要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包括定期编制财务报表、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等。

5. 会计规范:企业需要遵守会计规范,包括财务报表的格式、科目设置、会计处理等,以便更好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6. 培训和意识:企业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意识教育,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管理和控制,企业可以建立起一套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降低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财务稳健性和竞争力。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概念框架构建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概念框架构建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概念框架构建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是指企业针对其经营活动中的风险制定一套相应的管理制度、流程和控制措施,以保证企业运营过程中的风险可控。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评价可以识别和管理企业的潜在风险,提高管理的效果和透明度,确保企业运营的合法性、规范性和安全性,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框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基础,它包括企业的内部规章制度、员工行为准则、企业文化等。

企业应该建立一个健康、透明的管理环境,明确企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流程。

此外,企业还应该注重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管理水平和技能,让员工更好地理解和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

2. 风险评估和控制:
企业应该对其运营过程中的各类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以保证企业的正常经营和规范运作。

风险评估应该包括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的考虑,要考虑到文化、经济、政治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此外,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这些控制措施包括内部审计、财务风险管理、信息技术风险管理、合规性管理等。

3. 监督和改进:
监督和改进是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持续过程,其目的是监督企业实施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流程是否有效,并不断优化和更新这些控制措施。

企业应该建立起相关的监督机制,包括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合规性检查等,以监督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的实施情况。

同时,企业应该不断改进其内部控制评价框架,根据新的情况和变化,更新其规章制度和流程,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概念框架构建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概念框架构建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概念框架构建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是指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流程和方法的评估和审查。

其目的是保
证企业的运作符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范和控制经
营风险,提高企业效率、减少成本和增加价值。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框架应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1. 评价目标:明确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目的和理由,明确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
和要求,以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2. 评价范围:确定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包括哪些部门、哪些流程和哪些方法
需要进行评价和审查,以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规范。

3. 评价内容: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流程和方法的评估和审查。

评价提供的意见
和建议应该经过细致的研究和评估,以便确定评价项目的合理性。

4. 评价方法:选择评价方法,包括问卷、访谈、检查和测试、陈述、分析和评估等。

最好选择多种评价方法,以便取得更全面和准确的结果。

5. 评价指标:根据评价目标和范围,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指标,包括企业内部控
制制度、流程和方法的完整性、有效性、适用性、可靠性和合规性。

6. 评价结果和建议:根据评价结果和建议,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流程和方法进行
改进和完善,以便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7. 评价报告和反应:根据评价结果和建议,制定评价报告并向内部和外部人员报告,以获得反馈和回应,以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总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框架的构建需要考虑评价目标、范围、内容、方法、指标、
结果和建议、评价报告和反应等因素,以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评价制度和规范,确保
企业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合理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师》2010年第2期●企业研究摘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关乎企业未来的发展,通过内部控制评价企业可以有效建立健全自身内部控制系统,是现代企业强化管理能力,保证企业资产安全的有力工具。

文章通过对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客体和评价模式的研究分析,阐述了内部控制评价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意义,也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执行模式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评价评价模式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2-240-02内部控制是管理现代化的必然产物。

它是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由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实践中创造并经审计人员理论总结而逐步完善起来的。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现代管理科学的不断进步,内部控制理论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随之而热的还有内部控制评价。

内部控制评价,原意是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日常审计工作中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现行企业内部控制所进行的评价。

这里主要是指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对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的评价。

它是内部控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部控制理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现代企业的发展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亦是管理科学进步的产物。

一、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美国独立审计的业务范围从财务鉴证扩展到包括内部控制评价在内的管理鉴证。

《审计准则公告》、《鉴证标准》明确了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具体要求和评价准则。

1992年,美国Treadway委员会下属的COSO委员会提出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并于1994年修改。

COSO报告定义了五个要素,其中的监控就是指对内部控制运行及改进活动进行评价。

2002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的《萨班斯———奥克斯法案》第一次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提出了明确要求。

进行评估时,需对内部控制政策、程序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

国外内部控制的趋势是“控制自己评估”(control self-appraisal,CSA),意思指每个单位不定期或定期地对自己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实施的效率效果,以期能更好地达到内部控制目标,加快本企业的发展。

我国对内部控制评价研究虽起步较晚,但政府的重视程度是很高的,如国家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要求各企事业单位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以后,除了日常的监督检查以外,也要重视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并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以确保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

同时,国内一些相关部门的的研究人员也展开了对内部控制评价的热门研究,纷纷著书立说,为内部控制评价在我国的长远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意义内部控制评价孕育于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评价本身的作用是紧随着内部控制在不同时期的作用而发展变化的。

内部控制在1949年美国会计师协会出版的《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管理当局和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中第一次被比较完整的定义,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所制定的旨在保护资产、保障会计信息可靠性和完整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得以贯彻执行的组织计划和与之相配套的各种方法及措施。

”工业革命初期由于各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企业内部系统简单而且内部环境也比较稳定,对内部控制无需进行持续的改进,内部控制此时的作用仅仅是互相牵制,以保证会计信息准确和企业资产完整,所以在当时内部控制评价相对薄弱。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公司系统的复杂,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也日显突出,同时其弊端也已经浮在人们面前。

为了克服内部控制自我更新慢,控制点把握不明确,控制执行能力差,对风险控制能力低等问题,专家开始重视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在企业管理中,通过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可以有效促进内部控制系统的自我完善,克服内部控制在帮助企业运营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

所以现代企业对内部控制评价的认识也已经达到的一个新的高度,其随着内部控制的变化也在进行着自我发展和完善。

对现代企业而言,内部控制评价可以帮助企业全面掌握和了解内部控制的实际执行情况以及执行效果;可以根据当前企业现状对内部控制进行动态改进以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可以明确企业管理中的关键控制点,诊断出控制强点和控制弱点进而对企业运营进行准确的控制;可以有效地加强对企业风险管理控制,使企业在可接受风险内进行经营管理,防范风险出现,处理风险后果,帮助企业平稳运行;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完善企业管理职能。

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构成要素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构成要素包括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客体。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是指实施评价的当事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主体应具备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评价机构一定要具有独立性,不易受所评价部门干扰;二是评价机构一定要具有权威性,出据的评价报告要有可信度。

在符合上述条件的情况下,主体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设立。

在我国有些企业设立了审计委员会,有审计委员会领导组织内部审计部门,再由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内部控制评价,也有些企业直接在总经理的领导下进行内部控制评价。

内部控制评价客体是指评价的内容或评价对象。

现在普遍通过对COSO提出的内部控制五要素进行评价来检测内部控制系统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所以当前内部控制评价客体主要就是COSO的内部控制五要素。

内部控制环境:主要是通过评价企业员工素质,管理层管理艺术和管理技能和公司体制机制的健全性来确定内部控制情况。

风险评估:通过评价对企业所从事的包括销售、生产、营销和财务在内的不同活动中的风险进行确认、分析和管理的机制;风险评估主要是对企业整体目标的制定、单个作业层目标的制定、风险分析和对“变化”的管理进行评价来确定企业风险控制能力。

控制作业:主要是评价和检查控制政策和程序是否恰当,是否按内部控制的要求进行企业管理和控制。

信息与沟通:信息方面主要是报告机制能否及时取得事关企业发展的内外部信息,当前企业是否建立健全有效的信息传递系统,管理部门对信息的重视程度如何;沟通方面主要是人们能否直接快速地向公司管理层汇报公司管理经营出现的纰漏和自己好的建议和好的想法,整个公司的沟通机制是否运行良好,能否妥当地处理与客户、供应商、监管部门和其他联系方的沟通问题。

监督、评价工作是否有效进行:内部控制的监管是否经常,对公司出现的各种问题能否及时地察觉,察觉后能否高效解决,历年的评价报告是否受到管理层足够的重视等。

四、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模式现代企业对内部控制评价主要采用审计模式,即内控审计评价模式。

评价主体通过对内部控制客体进行健全性、合理性和符合性的测试,出具评价报告,来完成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构成要素与模式建立●尹海平240——《经济师》2010年第2期(上接第239页)4.更新服务理念,注重创新管理模式。

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机制。

做到从管理方法上,由单位的行政管理向科学的经济管理转变;从服务方式上,由行政型后勤向经营型后勤转变;从服务范围上,由封闭式向开放式服务转变;从经费来源上,由供给型向经营型转变。

强化人人肩上有担子的责任意识;强化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服务意识。

后勤管理工作要紧跟中心工作,服务于中心工作大局,使管理更加科学化、程序化,使服务更加规范化、专业化、人性化。

5.加强后勤保障,注重后勤管理制度建设。

一是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后勤工作。

领导要高度重视和支持后勤保障工作的开展,并加强管理,结合单位后勤工作实际做出一定的规划。

二是要完善和健全部门职责、规章制度、工作规程、考核标准、惩罚机制等一系列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长效性的后勤保障服务工作制度。

三是要征求干部群众意见,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四、对今后后勤管理工作的建议1.创新事业单位后勤管理理念。

没有理念的创新,就没有工作的创新。

在事业单位后勤管理中坚持把加强后勤管理,提倡有效管理的理念,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强化后勤工作改革发展意识,引导教育后勤人员进一步提高认识,创新后勤改革与发展理念,加强和规范各项管理,在力求节约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事业单位后勤管理服务的质量,推动后勤管理工作在创新中稳步发展。

2.建立和完善后勤管理体系。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规范工作职能、完善工作程序和转变工作方式,制定制度、标准和规则,加强协调、监督和管理,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后勤管理体系。

在后勤服务中,进一步完善内部的资产、分配和核算等制度,推动事业单位后勤工作企业化管理、商品化服务,完善服务运行机制,促进服务社会化。

3.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为事业单位后勤管理提供有力保证。

要抓好理论学习,开展理想、道德、廉洁教育,弘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务实创新精神;积极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和业务素质,建设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4.健全制度,推动事业单位后勤管理步入规范化。

没有制度的后勤管理不是科学的管理。

要注重吸收先进的后勤管理经验,建立健全后勤事务管理制度,通过切实有效的制度管理来规范事业单位后勤管理行政行为。

5.加强后勤财务制度管理。

事业单位后勤管理要严格执行财务“收支两条线”的财务运行程序,实行“一支笔”审签制。

督促财政部门加大后勤财务工作、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管力度,规范大宗物品、设备的处置报废行为,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做到资金使用的合理、规范、高效。

使后勤事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逐步迈入规范化渠道,也为着力推进节约型单位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6.强化节约意识,大力建设节约型后勤。

勤俭节约、降低成本是新时期事业单位后勤管理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节约社会相适应的标准。

要始终把强化后勤工作节约意识,推进节约型单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使后勤人员进一步认识到后勤部门的形象,直接关系到单位的运行成本,要厉行节约,切实有效地搞好后勤管理的效能建设。

(作者单位:太原市排水管理处山西太原030006)(责编:郑钊)●企业研究1.内部控制评价图表。

2.如内部控制评价模式图所示,企业进行内部控制评价主要分六个步骤:第一,掌握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主要是通过阅读有关章程制度和方针政策等文件,查看组织机构或业务程序系统图,与有关部门或人员座谈,询问企业当前运作状态来了解企业内部控制情况,也可以对具体工作进行实地考察,获得第一手资料。

第二,确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合理、健全。

主要通过检查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内部控制基本原则,关键控制点是否进行了控制,所有的控制目标是否已经达到,各项规章制度是否有效落实,组织结构和激励机制是否健全。

通过检查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合理、健全,如果合理、健全就进行符合性测试;如不合理、健全将直接进入实质性测试。

第三,进行符合性测试。

主要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通过对控制的测试深入了解企业业务流程相关控制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