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市“六动”助推茶产业发展
云南省茶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云南省茶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一、战略方向
1、科学预测茶叶行业发展趋势,推动茶叶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市场化发展,积极推进茶产业体系建设,改善行业管理,实施统一的市场管理。
2、以数字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为引领,深入开展茶叶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推动茶业科技创新,提升茶叶品质,引领行业技术创新,支撑茶叶行业健康发展。
3、积极协调政府和市场参与者,在政策制定、行业管理、行业服务和品牌建设等方面深入开展全方位的协同发展,以打造强势品牌,建立自主知识产权经济体系。
4、充分挖掘海内外茶叶行业的有效技术、品牌和经验,积极参与全球产业资源配置,助力茶叶行业绿色发展,推动茶叶行业整体升级。
二、发展目标
1、建立完善的茶叶行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建设有竞争力的国家茶叶行业标准和产业标准。
2、建立健全科学管理、技术创新的市场服务体系,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能力。
3、完善茶叶信息化管理体系,提高市场经营效率。
4、推进茶叶行业技术创新,持续提高茶叶行业品质。
一缕茶香,振兴茶香实践活动新闻稿(一)
一缕茶香,振兴茶香实践活动新闻稿(一)导语一缕茶香,传承千年的中华文化。
为了振兴传统的茶文化,提高大众对茶文化的认知,活跃市场,促进茶产业发展,近日,一缕茶香实践活动在本地区正式展开。
正文活动背景近年来,随着快节奏生活的压力逐渐增大,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养生的生活方式。
茶作为一种健康、养生的饮品,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
尽管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但在现代社会,由于各种原因,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一定的困境。
为了推动茶文化的振兴,市民倡议了“一缕茶香”实践活动。
活动内容该活动主要包括茶文化推广、茶产业发展、茶艺表演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具体而言,活动组织了一系列茶文化讲座、茶艺展示、茶叶品鉴等活动,旨在提高市民对茶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同时,活动还邀请了茶艺师进行现场茶艺表演,演示传统的茶道,让市民亲身体验茶道的魅力。
此外,活动还组织了茶乡旅游、茶产业洽谈会等环节,促进茶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活动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首先,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向市民推广茶文化,提高了市民对茶文化的认知水平,增加了对茶饮品的消费需求。
其次,通过茶乡旅游、产业洽谈会等活动,促进了茶产业的融合与发展,推动了茶产业的升级。
最终,该活动为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平台,为振兴茶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结尾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独具特色的宝贵遗产。
通过“一缕茶香”实践活动,我们有理由相信,茶文化必将焕发出新的光彩,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乐趣和品味。
附注该实践活动由市民发起,获得了当地政府和茶企业的大力支持。
活动自开始以来,受到了众多市民的关注和积极参与。
据统计,活动吸引了近千名市民参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导语一缕茶香,传承千年的中华文化。
为了振兴传统的茶文化,提高大众对茶文化的认知,活跃市场,促进茶产业发展,近日,一缕茶香实践活动在本地区正式展开。
活动背景近年来,随着快节奏生活的压力逐渐增大,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养生的生活方式。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贯彻实施工作方案的通知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贯彻实施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21.11.08•【字号】•【施行日期】2021.05.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种植业正文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贯彻实施工作方案的通知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贯彻实施工作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组织实施。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2021年11月8日《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贯彻实施工作方案2021年1月22日,湖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于2021年5月1日起施行。
为做好《条例》的贯彻实施工作,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制定如下工作方案:一、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特色导向、创新导向、法治导向,通过系列宣传、教育、培训,逐步完善配套制度和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步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市场监管和服务,着力推动全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千亿元茶产业,助力农业产业强省建设。
二、主要措施(一)开展学习宣传培训1.进行宣传解读。
在《湖北日报》等媒体全文刊发《条例》文本、解读和宣传贯彻落实文章,做好政策宣传释义。
完成时间:2021年12月底前责任单位: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省农业农村厅2.印发宣传贯彻文件。
下发文件明确茶叶主产区,向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印发《条例》宣传贯彻实施的通知,全面部署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的责任。
完成时间:2021年12月底前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县级以上茶叶主产区人民政府3.开展专题学习。
宜都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宜都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xx年xx月xx日•宜都市经济发展情况•宜都市社会发展情况•宜都市环境保护情况•宜都市城市建设情况目•宜都市未来发展展望录01宜都市经济发展情况1总体经济情况23宜都市近年来经济增长稳定,GDP持续增长,人均收入不断提高。
经济增长宜都市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持力度。
产业结构调整宜都市消费市场活跃,消费品零售总额逐年增长。
消费市场活跃宜都市工业产值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增加值不断提高。
产值规模宜都市工业企业效益稳步提升,利润总额持续增长。
企业效益宜都市积极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
创新能力宜都市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大对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的支持力度。
农业结构调整宜都市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农产品质量安全宜都市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农民收入增长旅游业发展宜都市积极推进旅游业发展,加大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
服务业增长宜都市服务业发展迅速,服务业增加值不断提高。
金融业发展宜都市金融业发展迅速,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加,金融业增加值不断提高。
服务业发展情况02宜都市社会发展情况03教育资源宜都市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教育基础设施,提高教师待遇,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资源。
教育事业发展情况01基础教育宜都市的基础教育发展迅速,实施了多项教育改革措施,提高了教育质量,增加了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02职业教育宜都市的职业教育发展较为成熟,拥有多所职业培训机构,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
卫生事业发展情况医疗技术宜都市的医疗技术水平逐步提高,开展了许多高难度的手术和治疗,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医疗保障。
公共卫生宜都市重视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加强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水平。
医疗机构宜都市拥有完善的医疗机构网络,包括大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
文化设施宜都市拥有丰富的文化设施,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中心等,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活动场所。
2024年上半年茶叶产业工作总结(2篇)
2024年上半年茶叶产业工作总结茶叶产业是我国传统的农业产业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
2024年上半年,茶叶产业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发展。
以下是对2024年上半年茶叶产业工作的总结。
一、茶叶产量稳定增长。
上半年,茶叶产量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
这得益于茶叶种植技术的进步,以及茶园管理的不断改善。
同时,茶叶种植结构的优化,如优质茶园的扩建和改造,也为茶叶产量的增长提供了保障。
茶叶产量的增长不仅丰富了市场供应,还为茶叶加工和销售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二、茶叶质量稳步提升。
上半年茶叶的质量不断得到提升,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茶叶采摘技术的改进,如一芯一叶采摘法等,使得茶叶的嫩度和品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其次,茶叶加工技术的改进和创新,如蒸青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使得茶叶的口感和香气更加浓郁。
再者,茶园管理和茶树保护工作的加强,使得茶叶的外观和内在品质都有所提升。
这些都为茶叶品质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茶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上半年,茶叶产业结构呈现出以下几个变化。
首先,优质茶园的扩建和改造,使得高品质茶叶的供应得到了增加。
其次,中低端茶叶市场的需求不断增长,对中低端茶叶的产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再者,茶叶加工技术的改进,如绿茶和红茶的深加工,使得茶叶加工环节的附加值不断提高。
这些变化使得茶叶产业在结构上更加合理和协调。
四、茶叶品牌建设取得新突破。
上半年,茶叶品牌建设取得了新的突破。
首先,在国内市场,一些知名的茶叶品牌继续保持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其次,在国际市场,一些茶叶品牌通过推广和营销策略的调整,使得产品销售渠道得到了拓宽,国际知名度不断提高。
茶叶品牌建设的成功,为茶叶产业增加了更多的附加值,也为行业的长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茶叶市场稳定发展。
上半年,茶叶市场呈现出稳定发展的态势。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茶叶作为一种健康、环保的饮品,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推广茶园生产机械化 助推茶产业提档升级
该市 茶 叶生 产发 展 的“ 瓶颈” 。2 0 1 1年 以来 , 该 市农
业( 机) 技 术 推广 部 门 , 强化农机农艺融 合 , 在 王 家
畈镇 、 潘 家湾 土 家族 乡和 五 眼 泉 镇 开 展 了 茶 园 全程 机械 化 生产 新 技 术 示 范 推 广 工 作 , 着力建设 “ 国 家
湖 北省 宜都 市 地 处 武 陵 山余 脉 , 属 鄂 西 南 名 优
绿 茶 和宜 红 茶 产 区 , 是 全 国百 强 重 点 产 茶 县 ( 市) 。
进 园用 机 械 , 基 本 实 现 了茶 园生 产 的 机械 化 和标 准
化 。示 范 区带 动 了全 市 茶 园 生 产机 械 化 的实 现 , 助
茶
叶
J o u r n a l o f T e a 2 0 1 4, 4 0 ( 3 ) : 1 6 9—1 7 1
推 广 茶 园生 产 机 械 化
助 推 茶产 业提 档 升 级
曹绪 勇 陈砚 平
( 1 . 宜都市特产技术推广 中心 ; 2 . 宜都市农 机技术推广站 , 4 4 3 3 0 0)
2 0 1 3年全 市 茶 园 面 积 1 0 8 1 9 9亩 , 其 中 无 性 系 良种
茶园 2 4 9 4 5亩 , 采摘 面积 9 1 7 8 2亩 , 干 毛 茶 产 量 1 3 0 0 6吨 , 产值 3 3 8 1 6万元 , 茶业 是 宜 都 市 农 业 四大 支 柱产 业之 一 。 随着我 国市 场经 济 向纵深 推 进 和经 济 快速 发展 , 农 村 劳动力 大 量外 出务 工 , 劳动 密集 型
摘 要 宜都市农业( 机) 技术推广部门强化农机农艺融合 , 推行茶园生产机械化、 标准化建设 , 助推了茶产
对宜都市茶叶初加工机械化发展思考
本刊特稿对宜都市茶叶初加工机械化发展思考湖北省宜都市农机局李反修宜都市是湖北省38个山区县市之一,地处武陵山余脉,属鄂西南武陵山区及三峡名优绿茶和宜红茶产区,是全国百强重点产茶县(市)。
茶叶是宜都市农业4大主导产业之一,茶产业的发展关联着“三农'事业和山区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致富奔小康目标的实现,受到了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及扶持发展。
截至2018年,全市有9个乡镇89个村种植茶叶,茶园种植面积达128299亩(lhm2=15亩),其中,采摘面积108157亩;年干毛茶叶产量18665t,其中红茶产量5137t;茶叶总产值4.5亿元。
宜都市已形成了从茶叶种植一茶叶初加工一茶叶精加工一茶叶深加工一茶叶销售全产业链,直接带动和促进了茶叶初加工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1宜都市茶叶初加工机械化发展现状宜都市茶叶初加工企业遍布全市的9个乡镇的89个村,有茶叶初、精加工企业260家,各种茶叶初加工设备4500多台(套),年加工消化鲜茶叶约76526t,加工生产干毛茶18665to1.1从加工规模方面来看茶叶加工厂最小的年加工消化鲜茶叶约85t左右,产干毛茶约201左右;最大的茶叶加工厂年加工消化鲜茶叶850t左右,生产干毛茶200t左右,有60%〜70%的茶叶加工厂年加工消化鲜叶420t左右,生产干毛茶50〜1001左右。
1.2从茶叶机械拥有量来看茶叶加工厂最少拥有种类茶叶加工机械12台,茶叶加工厂最大拥有种类茶叶加工机械45台,60%~70%的茶叶加工厂拥有种类茶叶加工机械在20〜35台左右。
1.3从投入产出来看投资在30万元左右的35家,40〜80万元的135家,80〜150万元78家,投资在150万元以上的12家。
年产值在50万元以下的47家,年产值在50〜100万元的55家,年产值在100〜200万元的80家,年产值在200万元以上的78家。
1.4从设备的科技含量来看加工设备较先进,集成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25家占9.6%,加工设备一般的200家左右,占76.9%,加工设备陈旧落后的35家占13.5%01.5从经营模式上看单纯从事茶叶初加工的240家,占92.3%,以茶叶初加工为主兼有茶叶精加工的13家,占5%,以初加工为辅、精加工为主的7家,占2.7%02宜都市茶叶初加工机械化存在的主要问题2.1发展无序,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茶叶机械化初加工无规划指导和较科学的引导,完全由市场和农民自主决策,造成倾无序,发^不平衡,一哄而上,盲目投资、无序竞争,从而导致茶叶初加工机械的利用率不高,投入产出效益偏低,如宜都市的王家阪镇大沟村办有大小规模不等的茶叶初加工厂13家,当地的鲜茶叶量只能满足茶叶初加工厂产能的50%〜65%O2.2茶叶加工机械技术含量低,生产率不高主要表现:一是作坊式生产,间断累加式投入,各加工环节工艺不连续,各生产环节产量不匹配,造成整体生产林高;二是茶叶加工机械的无自动化、智能化功能,各道工序的质量由技师凭经验掌握,加工出的茶叶质量也参差不齐。
宜都市茶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品牌建设方面的问题
品牌意识不强
部分茶农和企业对品牌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品牌的统一规划和宣传。
品牌形象不鲜明
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不同品牌之间的形象差异较大,影响了消费者对产 品的认知和信任度。
03
对策建议
种植方面的对策建议
调整种植结构
根据市场需求和气候条件,优化茶叶 种植的品种和比例,提高茶叶品质和 产量。
生产方面的问题
生产效率低下
部分茶叶生产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相对落后,生产效率低下, 导致生产成本较高。
产品质量不稳定
由于生产过程中的一些不稳定因素,如原料质量、生产工艺等,导 致产品质量不稳定,影响了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
缺乏深加工产品
目前宜都市的茶叶产品主要以初级产品为主,缺乏深加工产品,无 法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绿色环保技术将成为未来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 推广生态种植、生物防治等绿色环保技术,提高茶叶品质 ,保障消费者健康。
多元化产品开发
针对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未来茶叶产业将注重开发多元 化产品,如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等,丰富产品种类 ,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政策支持方向预测
加大对茶产业的扶持力度
通过广告、公关活动、社交媒体等渠道, 加强宜都市茶叶品牌的传播和推广,提高 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04
未来发展展望
市场前景预测
茶叶消费市场持续扩大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茶叶作为天然健康的饮品,其消费市场 有望持续扩大。
出口市场潜力巨大
宜都市作为全国重要的茶叶产区,其茶叶品质优良,具有很强的国 际竞争力,出口市场潜力巨大。
茶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宜都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将茶文化与 旅游相结合,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将成为未来茶产业的重要发展方 向。
宜都产业发展现状
宜都产业发展现状宜都地处湖北省西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
近年来,宜都的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宜都的产业结构多样,涵盖了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农业是宜都的传统优势产业,这里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农产品丰富多样。
宜都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推广高效农业技术和先进农业设施,提高农民的种植、养殖技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目前,宜都已形成了以水果、粮食、畜禽养殖为主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农业产值逐年增长。
制造业是宜都的支柱产业之一,尤其是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和重型机械制造业。
宜都拥有一大批专业制造企业,如宜都汽车零部件工业园和宜都船舶工业园等,这些企业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工艺,为市场提供了高质量的产品。
宜都以发展制造业为重点,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推动智能制造和高端制造的发展。
目前,宜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部分企业产品已实现了国内领先,逐步向国际市场迈进。
宜都的服务业也在快速发展,城市商业、旅游、文化体育等领域得到了很大提升。
宜都积极扶持和引导服务业发展,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服务环境,提升服务水平。
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宜都借助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
目前,宜都已经建成了一批知名景点和旅游文化品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玩,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总的来说,宜都的产业发展现状可以说是蓬勃向前。
宜都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理和资源优势,通过加大投资和政策扶持力度,不断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不断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随着宜都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地方经济将进一步提升,居民收入将得到增加,城市面貌也将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为宜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浅谈宜都市茶叶机械化发展
浅谈宜都市茶叶机械化发展(宜都市五眼泉镇农机服务中心向常明)湖北宜都市是万里长江出三峡后的第一个城市县级市,八百里清江与长江交汇处,素有“楚蜀咽喉”、“鄂西门户”、“三峡门城”之称,被唐朝大诗人李白誉为:“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溪流”。
是一个半山区半丘陵的山区县市,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很多地方都很适合种植茶叶,而且茶叶的收入也是我市农业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结合我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种植实际,现对茶叶机械的推广应用进行探讨。
一、我市发展茶叶生产的优势我市有利于茶叶生产,无污染,富锌、富硒,茶叶品质较高,它是我市农业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发展茶叶生产有如下优势:?1、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品种资源我市多数乡镇都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良好的茶叶种植生态环境,绝大多数地方适宜种茶,并且种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而且在优越的宜茶大气候条件下有些地方更有其特殊的小气候。
比如潘家湾、王家畈、松木坪、聂家河等地区,日照长,昼夜温差大,森林覆盖率高,空气质量好,污染小,这些都是发展茶叶生产比较优越的自然条件。
还有潘家湾乡富锌、富硒区,使得茶叶中的锌硒含量普遍较高,从而使其具有特殊的保健功效。
另外,我市茶叶种类繁多。
比如潘湾毛尖,熊洞云雾,松云毛尖,大风口毛尖王就已经是茶叶中的佳品。
近几年来,全市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充分利用其地域、土壤、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优势,鼓励引导丘陵山区农民发展茶叶生产,茶叶种植面积已达7.2万亩,年总产量突破4000吨,总产值6000万元。
2 、产业优势(1)茶叶产业链长,经济效益好。
茶叶的生产大致可分为育苗、种植、采摘、粗加工、精加工、销售等环节,概括起来茶叶产业链为生产——加工——销售。
茶叶产业链较长,各环节之间有较大的利润空间,且每个环节都能安排大批劳动力就业,产品经过粗加工到精加工后,档次明显提高,通过包装和创名牌,利润可以大幅度上升。
茶叶种植后3年投产,5年进入盛产期,可连续收益25--30年,1亩每年可实现3000~5000元的收入,其经济效益高于许多经济作物,更高于粮食作物。
宜都市茶饼病的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
宜都市茶饼病的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宜都市是湖北省的一个县级市,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茶叶资源而闻名于世。
近年来,宜都市茶叶产业却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茶饼病的频繁发生。
茶饼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了茶叶的生长和品质。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本文将探讨宜都市茶饼病的发生特点,并提出绿色防控技术,以期为该地区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宜都市茶饼病的发生特点1. 大气湿度高:宜都市地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夏季多雨,大气湿度较高,为茶饼病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2. 茶园管理不当:部分茶农在茶园管理中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做法,如施肥不当、浇水过多等,这些都增加了茶饼病的发生风险。
3. 品种单一:宜都市茶叶品种偏向单一,缺乏抗病性较强的优质品种,使得茶饼病的传播速度较快。
4. 疫情扩散:一旦茶饼病在茶园内爆发,由于茶叶栽培区域相对集中,疫情扩散的速度较快,造成茶叶的大面积损失。
二、绿色防控技术1. 合理施肥:茶园管理中应注重合理施肥,避免施用过多的氮肥和磷肥,以免造成茶叶过于繁茂,增加病害的发生机会。
2.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较强的茶叶品种进行种植,提高茶树的免疫力,减少茶饼病的发生。
3. 合理浇水:避免过量浇水,保持茶园内的通风透气,减少大气湿度,降低茶饼病的发生环境。
4. 生物防治:可在茶园中引入一些天敌或生物制剂,如瓢虫、蚜虫瘦腿病毒等,帮助控制茶叶害虫的数量,降低病害的传播速度。
5. 生态防治:利用茶园周围的生态环境,疏木透光,增加鸟类、蜻蜓等益虫数量,建立茶园的自然生态平衡,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6. 病害监测:定期对茶园进行病害监测,一旦发现茶饼病的迹象,立即进行相应的防治措施,控制疫情的扩散。
7. 建立技术指导队伍:在宜都市茶叶产业中建立专业的技术指导队伍,为茶农提供科学的种植管理方法和防治措施,提高茶农的防治意识和能力。
三、结语茶饼病的发生给宜都市茶叶产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但是通过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茶饼病的发生,保障茶叶产业的稳定发展。
《建国初宜都茶厂运营机制研究(1950-1959)》
《建国初宜都茶厂运营机制研究(1950-1959)》一、引言建国初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从战争到和平的巨大转变,经济建设与民生恢复成为首要任务。
在这一背景下,宜都茶厂作为当时重要的农业企业,其运营机制的研究对于理解当时的经济转型与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宜都茶厂为例,对建国初期的茶厂运营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二、宜都茶厂背景简述宜都茶厂位于长江中游的湖北省宜都市,历史悠久,是当地著名的茶叶生产地。
建国初期,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宜都茶厂经历了从私营到国有企业的转变,开始了新的发展历程。
三、运营机制研究1. 政策与制度建国初期,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如土地改革、农村合作社等。
这些政策为宜都茶厂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茶厂在政府的指导下,建立了以国家计划为主导的运营模式,实行了统一的采购、生产和销售。
2. 原料采购与生产宜都茶厂的原料采购主要通过农村合作社进行,建立了紧密的供应关系。
茶厂采用统一的制茶技术和工艺流程,提高了茶叶的质量和产量。
同时,还进行了茶树的品种改良,以适应市场需求。
3. 销售与市场在销售方面,宜都茶厂采用统一的市场策略和价格体系,将茶叶销往全国各地。
通过政府渠道和市场推广,茶叶的品牌知名度逐渐提高。
此外,还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将茶叶出口到其他国家。
4. 财务管理与人力资源在财务管理方面,宜都茶厂实行严格的财务制度,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
同时,注重对成本的核算和控制,以降低生产成本。
在人力资源方面,茶厂建立了完善的招聘、培训、考核和晋升制度,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
四、运营效果分析通过四、运营效果分析在建国初期,宜都茶厂在政策与制度的引导下,通过其独特的运营机制,取得了显著的运营效果。
1. 经济效益在政策与制度的支持下,宜都茶厂实行了以国家计划为主导的运营模式,这极大地提高了茶厂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茶厂通过统一的采购、生产和销售,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茶叶的质量和产量,从而增加了企业的收入。
宜都市茶产业发展成效瓶颈及应对策略
1.3 品牌价值稳步提升 宜都市累计注册茶叶类商标 500 余件,创建“宜都
宜红茶”省级地理标志示范样板 7 000 hm2,“两品一标” 产品 13 个,面积 1 966.7 hm2,其中绿色食品 11 个、有 机产品 2 个。“宜都宜红茶”2014 年获农业部农产品地 理标志登记,2017 年 6 月通过中欧地理标志互认登记, 2020 年 9 月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产品(湖北省唯一入 选的茶叶品牌),2021 年在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 评估中,品牌价值 10.66 亿元[2]。 1.4 茶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199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向 唯,廖 勇,钟世泉,王帅玲:宜都市茶产业发展成效瓶颈及应对策略
了一个良种选育基地,现已在本地群体种中选年加强
宜都市人民政府根据宜都市茶产业发展实际,结合 乡村振兴等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以上级重大 农业项目为引导,宜都市每年统筹整合安排各级各类涉 农资金不低于 5 000 万元,其中本级财政预算安排不低于 1 000 万元,重点支持宜都市龙头企业培育、出口贸易、 人才队伍建设、优质茶叶基地建设、公用品牌打造等, 全面提高现代茶业发展水平。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投入机 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茶产业,鼓励金融机构加大 对茶产业的扶持力度,探索创新产品、市场抵押贷款等 金融服务方式,宜都市每年茶产业贷款规模过亿元。
良种是茶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宜都市主 要推广福鼎大白、五峰 212、乌牛早、中茶 108 等无性系 良种,品种更新是茶产业保持活力的源泉,为了挑选适 合本地种植的茶叶品种,宜都市在聂家河镇建立了一个 茶树种质资源圃,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茶树良种 76 个; 在潘家湾土家族乡建立了一个品种观察园,种植了 20 个 茶树良种。虽然现有的无性系良种优点良多,但本地群 体种的优势并没有被掩盖,具有抗逆性强、持嫩性好、 育芽能力强等诸多优点,所以从本地群体种中选育出适 合宜都市发展的品种,是优化宜都市茶叶品种结构的一 项重要举措,宜都市农业部门于 2018 年在聂家河镇建立
湖北省宜都市茶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湖北省宜都市茶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龚永新;黄啟亮;张耀武;钟世全;李绪品;孔祥亭【期刊名称】《中国茶叶加工》【年(卷),期】2014(000)001【摘要】湖北省宜都市地处长江中上游鄂西南茶区,是我国重点产茶县市之一.调研结果表明,近年来该市通过推广良种,建设高效茶园,培养龙头企业,在提高产能,加强茶资源综合利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茶文化对茶产业的推动作用,促进了茶产业的发展.此次调研在总结该市发展茶产业的主要作法及经验,同时针对产业持续发展的要求,在保护生态环境、优化茶叶品级结构、延长茶产业链、提高品牌竞争力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总页数】5页(P8-12)【作者】龚永新;黄啟亮;张耀武;钟世全;李绪品;孔祥亭【作者单位】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宜昌443000;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宜昌443000;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宜昌443000;宜都市农业局,湖北宜都443300;宜都市农业局,湖北宜都443300;宜都市农业局,湖北宜都443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6.12【相关文献】1.湖北省宜都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调研报告 [J],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经济研究处调研组2.民族地区乡镇生态产业发展模式创新研究——以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为例 [J], 刘祚盛3.推广茶叶机械化生产提高夏秋茶资源利用率——宜都市推广茶叶机械化生产的做法与成效 [J], 钟世泉;张卜芬;罗其宏;廖勇4.挖掘产业潜力做活茶叶文章——关于瑞昌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J], 桂良强;何岸舟;闵芝燕;朱淳瑛5.践行“两山”理论发展模式的宜都样本——基于湖北省宜都市生态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调研 [J], 李军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推广茶园生产机械化 助推茶产业提档升级
推广茶园生产机械化助推茶产业提档升级曹绪勇;陈砚平【摘要】宜都市农业(机)技术推广部门强化农机农艺融合,推行茶园生产机械化、标准化建设,助推了茶产业的转型升级.【期刊名称】《茶叶》【年(卷),期】2014(040)003【总页数】3页(P169-171)【关键词】融合;机械化;提档升级【作者】曹绪勇;陈砚平【作者单位】宜都市特产技术推广中心;宜都市农机技术推广站,443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71.1;S23湖北省宜都市地处武陵山余脉,属鄂西南名优绿茶和宜红茶产区,是全国百强重点产茶县(市)。
2013年全市茶园面积108199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24945亩,采摘面积91782亩,干毛茶产量13006吨,产值33816万元,茶业是宜都市农业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向纵深推进和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劳动密集型的茶产业面临严峻挑战,传统的茶园生产方式因劳动力短缺,生产成本增加,比较效益下滑,成为制约该市茶叶生产发展的“瓶颈”。
2011年以来,该市农业(机)技术推广部门,强化农机农艺融合,在王家畈镇、潘家湾土家族乡和五眼泉镇开展了茶园全程机械化生产新技术示范推广工作,着力建设“国家级茶园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示范区”,示范总面积5万亩、核心区1万亩,取得了显著成效,示范区的全福河、大沟、吕家坳、弭水桥等村达到了家家有机械,进园用机械,基本实现了茶园生产的机械化和标准化。
示范区带动了全市茶园生产机械化的实现,助推了茶产业的提档升级。
目前全市机械化修剪的茶园占种植面积的98%;机械化采摘占89%;机械化耕整、松土、除草占58%;机械化防治病虫害占91%。
要实现茶叶采摘和茶园修剪、耕整、植保这四个关键环节的生产机械化,就必须推行适宜的农艺管理措施,使茶园生产适宜机械化操作。
1.1 规范种植规格该市新发展茶园统一采用宽窄行双条式定植方式,即宽行距130-150 cm,窄行距30 cm,丛距28 cm,每丛栽苗2株,亩栽5000-6000株;少量茶园采用单条式定植方式,即行距130-160 cm,丛距20 cm,每丛栽苗2株,亩栽4000株-5000株。
宜都市茶叶产业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宜都市茶叶产业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熊建坪;汪发元【摘要】为了促进茶农增收,加快宜都市茶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对湖北省宜都市茶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因此提出了实现宜都市茶叶产业化发展的对策.调查显示,影响宜都市茶叶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品牌优势不强、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基础设施建设不够、茶叶品质有待提高、加工技术有待加强等.因此,应加强茶园基础设施建设和品牌建设,发展龙头企业,提高科技创新,完善产业服务体系,提高茶农组织化程度.【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年(卷),期】2012(009)012【总页数】3页(P43-45)【关键词】宜都市;茶叶发展;产业化【作者】熊建坪;汪发元【作者单位】长江大学管理学院,湖北荆州 434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6.12茶叶不仅是现代人健康生活的优质饮品,而且茶叶生产逐步成为农民增收、财政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
湖北省宜都市是全国茶叶区划中优势区域之一,但茶叶品牌不强、产业优势不明显。
因此,如何实现宜都市茶叶产业化的快速健康发展,是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
本研究在分析宜都市茶叶产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进一步促进茶叶产业化发展,增加茶农收入。
宜都茶叶历史悠久,声誉较好。
早在1200多年前,以“金黄色、绿豆汤、甘凉味、芬芳香”四绝闻名的“洪山茶”在清代曾作贡茶入宫。
目前茶业已成为宜都市农业四大优势产业之一。
宜都茶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紧紧围绕基地建设,狠抓核心区高效茶园示范带动,着力培育“宜红茶”和“天然富锌茶”2个品牌,努力提升茶叶品质,茶叶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成为宜都市仅次于柑桔的农业种植业的第二大优势产业。
到2012年底,全市茶园面积将近6666.7hm2,年产量将达到1.1万吨以上,茶叶农业产值2.8亿元左右,系列产值近10亿元以上。
宜都市茶叶发展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显著,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宜都产业发展现状
宜都产业发展现状
宜都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城市。
近年来,宜都市政府积极推动产业发展,通过多种措施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
首先,宜都市积极发展农业产业。
该市优势农产品有稻谷、小麦、油菜等,政府通过加大技术培训和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同时,宜都市推动农业产业化,鼓励农民转向规模化经营,借助现代化设施和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其次,宜都市积极开展旅游产业。
宜都市地处湖北省著名的旅游区域,拥有众多自然景点和历史文化遗址。
政府通过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强宣传推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旅游业逐渐成为宜都市的重要支柱产业。
再次,宜都市积极发展现代制造业。
政府为引进外资和优质技术提供了多项政策支持,吸引了一批大型生产企业入驻宜都市,推动了当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制造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就业机会,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
最后,宜都市积极推进科技创新。
政府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鼓励企事业单位加大研发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宜都市的科研机构和高校也积极参与技术交流与合作,为宜都市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科技支撑。
综上所述,宜都市在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农业、旅游、现代制造业和科技创新是宜都市的主要支柱产业,它们
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宜都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机械进茶园梦圆老茶乡——宜都市全力推广茶园生产机械化技术
机械进茶园梦圆老茶乡——宜都市全力推广茶园生产机械化
技术
陈砚平;邓中国
【期刊名称】《湖北农机化》
【年(卷),期】2003(000)003
【摘要】@@ 宜都市现有茶园面积0.3万hm2.著名的"宜红茶"香溢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富锌"绿茶是茶叶中的精品,享誉省内外.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宜都市委、政府把发展茶叶生产当着农业的支柱产业来抓,提出了茶叶生产机械化、品质名牌化、销售国际化的战略目标.
【总页数】1页(P31)
【作者】陈砚平;邓中国
【作者单位】宜都市农机技术推广站;宜都市农机技术推广站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茶园茶乡茶市办公会开到茶园里规范化茶叶交易市场 [J], 李春旭;贾云巍
2.茶园生产机械化耕作技术 [J], 柴文胜
3.推广茶园生产机械化助推茶产业提档升级 [J], 曹绪勇;陈砚平
4.浅析茶园生产机械化配套技术 [J], 曹湘生;赵事宜
5.农业部2013年公益性行业(农业)科技项目《茶园综合作业机械化技术与装备研究》子课题“轻简型茶园管理机械研究与开发”课题调研 [J], 农业部2013年公益性行业(农业)科技项目课题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都市“六动”助推茶产业发展
近年来,宜都市茶产业正展现着蓬勃发展之势。
连续6年被评为“全国100个重点产茶县市之一”,并获“全国茶叶加工转型示范县(市)”。
宜都市现有茶园11.7万亩,去年茶叶产量达到1.5万吨,茶叶产值突破4亿元,系列产值达15亿元。
茶叶面积过万亩的乡镇有5个,其中潘家湾土家族乡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茶叶一村一品示范乡,2000亩以上的茶叶专业村达到20个。
宜都市狠抓现代农业茶叶基地建设,以高效茶园建设推动茶叶标准化生产,大力扶持茶叶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着力培育“宜都宜红茶”等公共品牌,努力提升茶叶质量,茶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带动宜都市茶产业发展的六大因素可用“六动”来概括:
一、政策驱动。
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茶叶产业的发展,先后制定并实施了《关于加快推进茶产业发展的意见》(都政发[2014]41号)、《宜都市加快
推进茶产业发展三年(2014-2016)行动计划》(都政办发[2014]73号),连续多年捆绑相关农业项目,狠抓现代茶叶发展、标准茶园创建、高效茶园建设、龙头企业培育、清洁化加工、打造“宜都宜红茶”和建设百里高效茶叶走廊等工作,成效显著。
二、龙头带动。
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初、精、深加工链条完整。
全市茶叶加工企业达260家,其中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宜昌市级11家,宜都市级20家。
茶叶精深加工企业有13家。
茶叶专业合作社突破了50家。
1951年中国茶叶公司在宜都建立中南地区最大的红茶收购、加工、出口企业——宜红茶业公司(原宜都茶厂)经过改制为民营企业后,具备自营出口权。
年收购生产加工宜红工夫茶的能力1万余吨;安明茶业公司等一批绿茶、红茶初精制加工企业茁壮成长,联结市场和茶农的能力逐步增强;以绿茶精制加工和出口贸易为主的雄心茶业公司年销售产品近4000吨,带动了宜都市大宗绿茶的生产与销售;绿源生物技术公司的茶多酚,茶保健品系列开发,推动了精深加工的转化增值,促进了茶农增收和茶产业的发展。
三、市场拉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食品的安全卫生,在饮料行业也是如此,更多人倾向于饮用养生保健的茶叶饮品。
茶叶市场也逐步打开并从市内向全国甚至国外延伸。
宜都市主要生产绿茶
和红茶,在国内,名优绿茶一直是备受吹捧且供不应求的俏销产品,饮茶人士越来越注重茶叶品质,为此,宜都市着力建设有机茶园、生态茶园和标准茶园,为市场提供质量上乘的名优绿茶产品;最近,红茶的暖胃养生功能和与绿茶截然不同的顺滑口感逐步被消费者重视,红茶也成为备受青睐的茶品,宜都市立足百年的宜红茶生产历史、依托“宜都宜红茶”的地理标志,大力振兴宜红茶,既顺应了市场的要求、又促进了红茶产业的发展。
从国外市场来看,欧美国家偏好红碎茶、非洲国家独喜大宗绿茶,宜都市的红、绿茶出口市场也逐步拓宽。
在国内外市场的拉动效应促使下,宜都市茶产业展现了一片欣欣向荣之态。
四、效益促动。
近年来,宜都市以每年5000亩左右的发展速度,新建一批无性系良种茶园。
只要气候、土壤条件适合发展茶叶的区域,农民都自发的或在政府鼓励下转型种植茶叶。
农民主要以销售鲜叶作为经济来源,我市鲜叶下树率高,高效茶园的亩鲜叶量达到4000斤左右,纯收入可达到5000元,是玉米、水稻、油菜等农作物的6到8倍,而且茶树抗逆性强,种植风险小。
中型茶叶加工企业年产值可达300万元以上。
茶产业的发展为宜都市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提供了强大助力。
五、品牌舞动。
宜都市积极打造茶叶品牌,拥有宜都天然富锌茶、宜都宜红茶两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在地理标志的带动下,发展了一批知名品牌:宜牌、饮博士、松云白尖、大风口等。
1990年,湖北宜红茶业有限公司(原宜都茶厂)注册“宜牌”商标,为正宗宜红确立了一张“身份证”,实际上,“宜牌”已具有160余年的品牌历史,它传承着“冷后浑”的宜红品质。
近年来,“宜牌”每年出口量超过超过2000吨。
“饮博士”是宜都市新兴茶叶品牌,为宜都市安明茶业有限公司所有,主营宜都境内名优红绿茶。
“松云白尖”则是有机茶的代表,面积达3000亩的云台观有机茶基地是该品牌的支撑。
六、机械牵动。
我市茶叶产业从种植到加工均全面普及了机械化生产。
由“机耕、机防、机修、机采、机制”组成的“五机”技术令多县市争相学习。
各类加工机械设备1500多套。
其中清洁化全自动高档红绿茶生产线2条。
茶叶加工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减少了劳动用工,缓解了农茶矛盾,同时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种茶的比较效益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