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杵歌》教学设计
杵歌一
《杵歌》教学一稿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杵歌》,让学生乐于主动学习、认识、了解劳动歌曲的音乐特点。
2、能用轻巧欢快的声音演唱《杵歌》,同时感受台湾高山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3、在聆听与学习中体验劳动号子的魅力,知道衬词、一字多音等在民歌中的作用。
重点:能用轻巧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杵歌》。
难点:了解台湾高山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设计:一、导课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欣赏的歌曲的歌名吗?它流传于哪一个民族?2、导言:中国地大物博,五十六个民族繁衍生息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我们去过美丽的新疆,也到过一望无垠的草原,今天,老师就要和同学们一起到祖国的东南沿海去看看,去领略那里特有的宝岛神韵,我们的这一站便是--台湾。
现在老师带同学们走进台湾,一起来欣赏台湾及高山族的地理风光、风俗人情。
在这样优美的环境里歌曲会有怎么的风格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高山族的民歌《杵歌》二、新课1、初听:歌曲给你怎么样的感觉?(热烈的)这是一首台湾高山族民歌,歌曲表现的是台湾妇女舂米时的劳动场景。
欢乐的召唤,热烈的期待,使得这首《杵歌》在曲调和情绪上都明艳夺目,仿佛夜色将至的黄昏时分,天边那一段明幻莫辨的云蒸霞蔚。
高亢热烈的歌声在热情奔放的各色鼓点里风情十足,快乐勤劳的高山族姑娘们带来非同寻常的召唤感和律动感。
2、复听:歌曲都唱到了些什么?(劳动)那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歌曲?(劳动号子)高山族富有艺术天才,歌舞、音乐、雕刻等民族艺术驰名于世。
雅美人的甩发舞、赛夏人的矮灵祭舞、阿美人的丰收舞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高山族的“杵乐”极富特色,丰收后男女青年夜间轮流到各家帮助舂米磨谷,姑娘们边劳动边唱歌,与手上优美的舂米动作相映成趣。
3、歌曲学唱:①请同学们跟随老师的钢琴小声哼唱下主旋律。
②纠正演唱方法:同学们刚才非常认真的哼唱,但是演唱的还不够美,我们在演唱时要注意,将嘴巴张开,像含着个大鸡蛋,我们一起来试一下。
初中音乐《劳动的歌——杵歌》教案
劳动的歌——杵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杵歌》是人教版七年级第五单元的学唱及欣赏歌曲,高山族民歌,属舞歌类的农事劳动号子,歌曲为D羽调式,2/4拍,小快板速度,单乐段结构,歌曲情绪欢快、活泼,带有舞蹈性。
本课主要通过让学生欣赏、体验、演唱、舞蹈、参与音乐实践,能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这首歌曲。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经过一段时期的音乐学习,对音乐的理解、掌握已经有了一定基础,而且这时的学生比较喜欢唱歌,尤其是欢快活泼的歌曲。
本教材选用的歌曲《杵歌》,歌曲情绪欢快、活泼,带有舞蹈性,歌谱比较简单。
比较适宜于七年级的学生学唱,因此教师应先让学生听作品,熟悉后激发学生学歌的兴趣,从而才能学会歌曲,表现歌曲。
教学目标:1、学习中国民族五声调式音阶,认识五种五声调式音阶的名称。
2、有感情的演唱台湾高山族民歌《杵歌》,积极参与劳动歌曲的编创活动3、在聆听、学唱与欣赏中,体验歌舞类劳动号子歌曲的风格与特点,能对我国台湾高山族劳动歌舞民歌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中国民族五声调式音阶。
难点:有感情的演唱台湾高山族民歌《杵歌》,积极参与劳动歌曲的编创活动。
教学器材:串铃、双响筒、三角铁、鼓等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上课前,老师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曲,希望大家跟着我的歌声有节奏的拍手伴奏。
师演唱《杵歌》,学生跟着音乐律动。
(可适当邀请学生上台互动)提问:大家知道我唱的是哪个民族的民歌吗?介绍高山族:高山族,是中国台湾地区南岛语系各族群的一个统称,包括卑南人、泰雅人、阿美人等。
他们以稻作农耕经济为主,以渔猎生产为辅。
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
居住在台湾的高山族同胞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
二、新课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的这首歌,就是高山族人们劳动时唱的歌,它的名字叫《杵歌》。
提问:知道“杵”是什么吗?(“杵”:这是一种常见的劳动工具,因材质、使用用途不同,分为木杵、铁杵等,我们常听到的“铁杵磨成针”说的就是这种劳动工具。
第十七周 17课时《杵歌》
高山族的杵舞 姑娘们挥杵起舞,歌声相伴,舞袖飞花,粟米芳馨。如今 “ 杵歌 ” 已是表演性 较强的民间舞节目。 6 再次欣赏,师弹琴,生齐唱。
7.师生互动: 随音乐师生舞动起来或做臼米动作。 8 简介高山族风俗文化: 9 音乐拓展: 欣赏《哪路湾情歌》 10 10 小结:生总结,师补充
教学反思:
活,过去,邵人舂粟多在室内地面挖一臼形洞,底铺盘石,将粟谷倒入,用两头粗 中间细,长约 2 米余的木杵舂米,后来逐渐发展为多人表演的歌舞。此舞,由于杵 之长短,粗细不同 ,舞者用 力或轻或重,从而 形成一组 天然的木石乐音 (b2 、 b5 、 b6 、 b7) ,而且用称作 “ 塔刊 ” 的竹筒乐器击地声作为伴奏。表演时,舞者随歌挥杵, 交错敲奏,忽聚忽散,错落有致;时而踏地、轻摇,时而左右摆动,优美委婉的歌 舞,和着天籁般的杵音和竹筒声,相得益彰,美妙之极。 伴唱歌曲多是古调民歌和传统的词曲,也有新作,但都充满田园风味 。如名为 《丰收的喜悦》的歌中唱道:湖光闪烁着绿影,粟米丰收一片欢欣;父母开镰幼童 相助,不怕劳苦协力齐心,表演中反映了使学生了解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激发学生 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爱祖国之情。
标 欣赏《杵歌》感受乐曲的情绪。 : 《杵歌》的各段体验和感受,辨别各段的不同音乐特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 具
主动学习 参与体验 综合教学。
多媒体.电子琴
教学进程(含课堂教学内容、激情导入、明确目标、问题导学、师生释疑、当堂练习、系统知识、布 置作业、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展示、讨论,反馈、巩固) • 有 一 导入: 生欣赏高山族民歌《阿里山的姑娘》 并说出此歌是哪个地方的民歌?--------导入新课 二次备课 应改进的 地方:
十五里园中学 音乐 编写时间:2012 年 课 题 月 日 执行时间:2012 年 月
《第五单元 劳动的歌 杵歌》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
《杵歌》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杵歌》的主题思想,理解杵歌中的意象,理解作者通过杵歌传达出的情感。
2. 能够流利地朗读并翻译《杵歌》,掌握其基本意思。
3. 培养对传统文化和民俗的兴趣,增强文化自大。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杵歌中的意象和作者的情感,难点是理解作者通过杵歌传达出的主题思想。
2. 难点是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和民俗的魅力,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感。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杵歌的图片、相关民俗图片、译文等。
2. 准备录音机,播放杵歌的音频。
3.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如杵的图片、杵歌的历史背景等。
4. 安排教室作为教室,确保教学设备齐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杵歌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并简要介绍杵歌的起源和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和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 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跟读,注意读音和节奏。
2. 学生自由朗读,圈点出不明白的地方,教师答疑解惑。
3. 指名学生朗读,检查朗读效果。
4. 小组合作,讨论诗意,互相补充,完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三)品读诗歌,赏析意象1. 引导学生找出诗中的意象,并分析其特点。
2. 讨论杵歌与意象的干系,体会杵歌的意境美。
3. 小组展示效果,师生共同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品读和赏析意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感受传统文化1. 引导学生了解杵歌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流行情况,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杵歌特色。
2. 展示摩登杵歌作品,鼓励学生尝试创作。
3. 组织教室讨论:如何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设计意图: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文化自大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认识。
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安置作业1. 背诵《杵歌》。
2. 搜集并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杵歌文化,写一篇关于杵歌的文章。
《杵歌》教案26
《杵歌》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背唱《杵歌》,表现歌曲的劳动节奏和乐观情绪。
2、能对劳动号子产生兴趣,并喜欢在演唱中加强对劳动的热爱及对劳动者的尊重。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通过律动学会歌唱《杵歌》,并能够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2、难点:有感情地背唱歌曲,节拍、节奏、旋律准确性的把握。
经过研修,我对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以《杵歌》一课为例。
《杵歌》是一节民哥教唱课,音乐新课标规定了民歌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每学年能够背唱一定数量的民歌。
这项规定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即熟悉民歌,喜爱民歌并能够运用适当方法教唱民歌。
从古至今,无论东西南北,每一时代、地域、民族、国家;在不同的地理、气候、语言、文华、宗教的影响下,都会以不同的形式传递他们的历史、文明。
它起源于或流传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百姓中间并成为他们独特文华一部分的歌曲。
《杵歌》一课时民歌中的劳动号子,时直接配合劳动合作,节奏鲜明。
在教案中,我运用笔杆作为“杵”,随着音乐打击节奏,感受在舂米过程中的节奏及韵律,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首歌的难点在于衬词的演唱及节奏的把握。
我在设计时用得是让学生根据节奏来熟练衬词,通过研修,我把这个环节改成由学生自己念衬词,自己来发现衬词的规律杰典型节奏。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加深了学习过程的印象,也让他们发现民歌的特色和乐趣。
最后再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衬词特点。
在这个过程中也让学生发现劳动号子的特点。
解决衬词的难点后,再合上音乐,感受音乐的乐句之间的联系,然后反复联系,以达到背唱的效果。
初中音乐_杵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杵歌教学目的:1能对我国民歌中的劳动号子歌曲产生兴趣,并喜欢在演唱、学唱《杵歌》演唱时声音要富有弹性,能够表现出歌曲的劳动节奏特点及乐观情绪了解台湾及高山族民歌,学习中国五声调式音阶的名称。
教学难点: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杵歌》教学重点:1、歌曲情绪的把握及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态度;2、唱歌时的情绪表现,歌曲的音准把握;3、唱歌的同时手上拍打节奏的配合;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音乐课堂,首先老师把我喜欢的一首歌曲送给大家<站在高岗上>.这首歌曲是由台湾高山族歌手张惠妹演唱的歌曲,这也是一首高山族民歌。
那么现在我们一起一起走进高山族的村寨,一起去看看他们在干什么二、引入新课师:这首歌描写一副怎么样的画面?他们在做什么呢?杵这种工具流行于风景胜地日月潭边,如今已发展成溶歌舞乐为一体的表演性歌舞艺术。
拿着杵跳的舞叫做杵舞师:那么谁知道杵是做什么用的呢?(学生回答)舂米的木棒所以《杵歌》又是在什么时候跳的呢?表现什么场景?劳动时唱的歌,我们叫他什么呢?师:(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的民间歌曲,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
在劳动过程中,尤其是集体协作性较强的劳动,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号。
)劳动号子的分类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那么刚才我们欣赏的《杵舞》属于哪一类呢?(农事号子)2、教师范唱学,仔细观察歌曲的节拍,速度,情绪3、师:同学们唱得不错,能不能加入歌词唱一唱?跟琴加入歌词唱一遍师:这个歌词都是由没有什么具体含义的衬词组成的,老师觉得很绕口,相信大家应该也有同感,有哪个同学能帮帮大家,找找歌词有什么相似之处?第一句:那路弯那依那那呀奧嗨央第二句:那路弯喏依那那呀奧嗨央,哎第三句:那路弯那依那那呀奧第四句:那路弯那依那那呀奧嗨央第五句:那路弯喏依那那呀奧嗨央,哎第六句:那路弯喏依那那呀奧师:同学们,你们的观察力可真强!原来这首歌曲的歌词就只有这一句话啊!有没有信心唱好它?好,让我们跟着琴来唱一下。
杵歌教学设计(一)2024
杵歌教学设计(一)引言概述:杵歌教学设计是一种注重练习和表演的音乐教学方法,通过传统的杵歌艺术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本文将介绍杵歌教学设计的步骤和原则,并详细阐述了如何设计一堂杵歌教学课程。
正文内容:一、明确教学目标1. 了解杵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 掌握基本的杵歌技巧和节奏3. 增强音乐感知和表演能力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5.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二、准备教学材料和资源1. 收集杵歌相关的音乐和歌曲2. 准备杵歌器具和道具3. 确保教室空间和设备满足杵歌表演的需要4. 寻找相关音乐家或艺术家进行指导与演示三、分析学生特点和水平1. 分级组织学生,以确保教学效果2. 了解学生的音乐背景和兴趣,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3. 制定合适的实践和练习安排,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四、设计课程大纲和教学计划1. 制定每堂课的主题和内容2. 安排适当的热身活动,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准备3. 分阶段教学,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杵歌表演技巧4. 引入合唱或团队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5. 定期进行评估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五、课程总结通过杵歌教学设计,学生可以不仅掌握音乐技巧,还能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和乡土音乐的魅力。
同时,通过合作与表演,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杵歌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发展的音乐学习平台。
总结:在杵歌教学设计中,明确教学目标、准备教学材料和资源、分析学生特点和水平、设计课程大纲和教学计划等步骤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杵歌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并培养他们的音乐技巧、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杵歌教学设计是一种丰富多样、有趣又富有挑战性的音乐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杵歌教案[新]
杵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杵歌的起源、发展和特点;2.学习杵歌的基本唱法和节奏;3.掌握杵歌的基本舞蹈动作和舞步;4.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内容1.杵歌的起源和发展;2.杵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3.杵歌的基本唱法和节奏;4.杵歌的基本舞蹈动作和舞步。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杵歌的基本唱法和节奏,以及基本舞蹈动作和舞步;2.教学难点:学生对杵歌的表现形式和节奏感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杵歌的起源、发展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杵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2.示范法:通过老师的示范,让学生掌握杵歌的基本唱法和节奏,以及基本舞蹈动作和舞步;3.练习法: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杵歌的唱法、节奏和舞蹈动作;4.演示法:通过学生的演示,让其他同学观摩和学习。
五、教学过程1. 杵歌的起源和发展1.讲解杵歌的起源和发展,介绍杵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2.播放杵歌的音乐,让学生感受杵歌的节奏和旋律。
2. 杵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1.讲解杵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介绍杵歌的唱法和舞蹈动作;2.示范杵歌的唱法和舞蹈动作,让学生模仿跟唱和跟舞。
3. 杵歌的基本唱法和节奏1.讲解杵歌的基本唱法和节奏,介绍杵歌的歌词和韵律;2.示范杵歌的唱法和节奏,让学生模仿跟唱。
4. 杵歌的基本舞蹈动作和舞步1.讲解杵歌的基本舞蹈动作和舞步,介绍杵歌的舞蹈形式和节奏感;2.示范杵歌的舞蹈动作和舞步,让学生模仿跟舞。
5. 练习和演示1.让学生分组练习杵歌的唱法、节奏和舞蹈动作;2.让每组学生进行演示,让其他同学观摩和学习。
六、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了解杵歌的起源、发展和特点;2.学生能够掌握杵歌的基本唱法和节奏;3.学生能够掌握杵歌的基本舞蹈动作和舞步;4.学生能够提高音乐素养和表现能力。
七、教学反思1.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了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和演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听、说、读、写、唱、跳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2.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杵歌的起源、发展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杵歌的基本唱法、节奏和舞蹈动作,提高了音乐素养和表现能力;3.教学改进: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的节奏感和表现能力的培养,加强练习和演示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杵歌教学设计(二)
杵歌教学设计(二)
引言:
杵歌教学设计是一种以杵歌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针对杵歌教学设计(二)展开探讨,从五个大点阐述该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
正文:
1. 杵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 解读杵歌的定义和内涵
- 分析杵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 探讨杵歌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
- 比较杵歌与其他音乐形式之间的差异
2. 杵歌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 分析杵歌教学设计对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作用
- 探讨杵歌教学设计对发展学生音乐才能的意义
- 比较杵歌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差异与优势
3. 杵歌教学设计的步骤和实施方法
- 了解学生的背景知识和基础能力
- 设定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
-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和资源准备
- 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 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反馈
4. 杵歌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 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展示杵歌教学设计的实际应用
- 分析该案例中教学目标的设定和实现方式
- 总结案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5. 杵歌教学设计的评价和展望
- 评估杵歌教学设计的效果和实施情况
- 探讨杵歌教学设计的改进方向和可持续发展策略
- 展望杵歌教学设计在未来教育中的发展前景
总结:
本文从杵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入手,探讨了杵歌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并分析了杵歌教学设计的步骤和实施方法。
随后,通过一个具体案例进行了分析,并对杵歌教学设计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最后,总结了文中的观点和结论,强调了杵歌教学设计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杵歌说课稿——精选推荐
杵歌说课稿篇一:《杵歌》说课稿,公开课配套《杵歌》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杵歌》选自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劳动的歌。
本课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杵歌》为五声羽调式,一段体结构。
该曲音乐节奏鲜明,旋律流畅,起伏较大,既有劳动节律,有优美动人,体现了高山族同胞勤奋、乐观、豪放的性格,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积极劳动的美好画面。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在唱歌上已经初步具备模唱能力,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节奏和节拍。
但容易出现注意力不够集中,学习信心有待鼓励提高,学习音乐能力有待指导增强,所以我上课多以小组合作竞赛的形式进行,然后多引导学生自己去完成学习目标,所以我运用“听”、“唱”、“演”、“创”等手段,抓住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去感受音乐作品,并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作造。
单元要求:民歌是初中生通过亲身感受体验的和学习的基本内容。
由此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能够用积极的情绪完整地演唱歌曲,并且乐于参与到音乐活动和即兴创造活动当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欣赏、模唱歌曲、歌舞表演等形式使学生能够较好地学习歌曲并完成学习任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体验音乐创编的快乐,克服自卑心理,重树学习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用轻巧欢快的声音演唱台湾高山族民歌《杵歌》。
难点:创编模仿动作,表演《杵歌》。
五、说教法、学法新课标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教师只是起到一个辅助和引导的作用。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了解和学习歌曲,帮助学生受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尽最大努力发现挖掘学生内在的音乐潜能,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我主要使用了创设情境导入法、模唱法、多媒体演示法、听唱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收获。
杵歌教学设计
杵歌教学设计一、引言杵歌是一种传统的中国舞蹈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舞蹈风格。
在学校教育中,杵歌作为一项重要的艺术教育内容,能够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表演能力和审美情趣。
本文将以杵歌教学为主题,设计一堂既兼具学术性、趣味性又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杵歌教学课程。
二、教学目标1.了解杵歌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掌握杵歌的基本动作和形式,提升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表演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合作完成杵歌编排和表演,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
三、教学内容1.杵歌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给学生播放介绍杵歌起源和发展历史的视频资料。
- 分组讨论和分享学生对杵歌历史的了解和观点。
2.基本杵歌动作和舞蹈形式- 分组进行基本杵歌动作的示范和练习,如杵杆、提腿、旋行等。
- 教学演示杵歌的基本形式和舞蹈动作,让学生模仿跟随。
3.团队合作和编排杵歌表演- 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所学的基本动作和形式编排一段杵歌表演。
- 指导学生进行排练,检查并纠正舞蹈动作的细节问题。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多媒体教学:利用投影仪和音响设备给学生播放杵歌相关资料和范例表演。
2.示范教学:通过教师的示范演示和学生的模仿练习,让学生直观地掌握杵歌的基本动作和形式。
3.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编排和排练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
4.个性指导: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和需求,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杵歌的技巧和表演能力。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自我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表演技巧和合作能力的提升。
2.互评与评议: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分享对其他小组表演的观点和建议。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积极鼓励和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六、教学扩展与延伸1.参观杵歌专场演出,进一步感受杵歌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2.组织学生进行杵歌比赛或校园表演,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创造力。
3.开展与杵歌相关的传统文化研究,深化学生对杵歌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杵歌舞蹈教案
杵歌舞蹈教案
教案标题:杵歌舞蹈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杵歌舞蹈的起源和特点。
2. 学习基本的杵歌舞蹈动作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杵歌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难点:学生对于杵歌舞蹈的理解和表现。
教学准备:
1. 杵歌舞蹈的视频资料和音乐。
2. 教学用的杵歌舞蹈服装和道具。
3. 教学所需的空间和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
1. 导入:播放杵歌舞蹈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杵歌舞蹈的起源和特点。
2. 学习基本动作:老师示范基本的杵歌舞蹈动作,让学生跟随学习。
3. 组织练习:分组让学生练习基本动作,老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4. 学习表演:教学一段杵歌舞蹈的舞蹈动作和配合音乐的表演。
5. 表演展示:让学生进行表演展示,老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6. 总结: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对传统文化保持兴趣和热爱。
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表演展示和老师的点评,评价学生对于杵歌舞蹈的理解和表现。
同
时也可以通过学生的书面作业或者口头答辩来评价学生对于杵歌舞蹈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延伸:
可以邀请专业的杵歌舞蹈表演团体来学校进行表演和交流,让学生对于杵歌舞蹈有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杵歌舞蹈比赛或者演出,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和舞台经验。
杵歌课程设计
杵歌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杵歌的基本知识,包括杵歌的起源、发展、种类和演唱技巧。
学生应能够理解杵歌在民间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并具备欣赏和评价杵歌的能力。
此外,学生还应通过学习杵歌,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了解杵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掌握杵歌的种类和特点。
3.理解杵歌在民间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技能目标包括:1.学会演唱基本的杵歌曲目。
2.能够分析并评价杵歌的演唱技巧和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杵歌的基本知识、演唱技巧和欣赏评价。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杵歌概述1.杵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杵歌的种类和特点3.杵歌在民间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第二章:杵歌演唱技巧1.杵歌的演唱方法和要求2.杵歌的节奏和音准3.杵歌的演唱技巧和表达第三章:杵歌欣赏与评价1.杵歌的艺术特色和魅力2.杵歌的演唱评价标准3.杵歌的欣赏和分析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杵歌的基本知识和演唱技巧,引导学生了解杵歌的背景和发展。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杵歌的欣赏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杵歌案例,让学生了解杵歌的艺术特色和魅力。
4.实验法:学生实际演唱杵歌,培养学生的演唱技巧和音乐素养。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杵歌教程》2.参考书:杵歌相关的研究论文和著作3.多媒体资料:杵歌演唱视频和音频资料4.实验设备:音响设备、乐器等以上教学资源将有助于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初中杵歌音乐教案
初中杵歌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杵歌的起源、发展以及音乐特点,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 学会杵歌的基本演唱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杵歌的起源和发展2. 杵歌的音乐特点3. 杵歌的基本演唱技巧4. 杵歌的排练和表演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杵歌的起源、发展、音乐特点及演唱技巧。
2. 教学难点:杵歌的演唱技巧和团队协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杵歌的起源和发展,引发学生对杵歌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杵歌的音乐特点,如节奏、旋律、歌词等,让学生对杵歌有更深入的了解。
3. 演示:教师示范杵歌的演唱技巧,如呼吸、发音、节奏等,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杵歌,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上的错误。
5. 排练:让学生组成杵歌表演团队,进行集体排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6. 展示:组织学生进行杵歌表演,展示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7. 总结: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强调杵歌的重要性和民族音乐的价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技巧的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排练,评价学生在演唱技巧方面的进步。
2. 团队协作的评价:评价学生在集体排练和表演中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 学生对杵歌的理解和热爱:通过课堂提问和学生表演,了解学生对杵歌的了解程度和喜爱程度。
六、教学资源1. 图片和视频资料:杵歌起源和发展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2. 教材和乐谱:杵歌的基本演唱技巧和排练方法。
3.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杵歌音乐和录音。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杵歌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杵歌表演,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3. 结合杵歌教学,开展民族音乐文化活动,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4. 加强课堂纪律,确保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杵歌的历史背景、音乐特点,掌握基本的演唱技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民族音乐意识,激发学生对杵歌和民族音乐的热爱。
杵歌音乐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杵歌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杵歌音乐的起源、特点和发展。
2.学习并掌握杵歌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3.培养学生音乐表达能力和协作精神。
4.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杵歌音乐相关的音频文件。
3.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杵歌音乐的音频,让学生聆听,激发他们的兴趣。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杵歌音乐的了解和感受。
2.知识讲解2.1 讲解杵歌音乐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说明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2.2 展示杵歌音乐的特点和风格,解释其中所使用的乐器和演奏方式。
3.学习杵歌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3.1 通过播放杵歌音乐的节奏部分,让学生跟随节奏进行拍打。
3.2 分解节奏,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打击乐器演奏技巧。
3.3 讲解杵歌音乐的旋律部分,通过教授简单的旋律,引导学生进行唱跟随。
4.小组合作演奏4.1 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节奏和一个旋律进行合作演奏。
4.2 每个小组分工合作,练习演奏,互相帮助与配合。
4.3 学生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和展示,共同进步和改进。
5.总结和评价5.1 回顾本节课学到的杵歌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
5.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讨论哪些方面自己做得好,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5.3 教师进行总结并给予评价,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杵歌音乐。
四、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利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知识,自行制作一段杵歌音乐的演奏作品,并进行录制和分享。
2.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杵歌音乐在当地传统文化中的应用和发展,撰写一篇相关的调研报告。
五、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简单的导入和知识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杵歌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
通过小组合作演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协作精神。
在教学延伸中,鼓励学生深入学习和探索,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然而,本教案还可以进一步增加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杵歌音乐教案
杵歌音乐教案标题:杵歌音乐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杵歌音乐,培养他们对传统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通过了解杵歌音乐的历史背景、特点和演奏技巧,学生将能够通过演奏杵歌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目标:1. 了解杵歌音乐的起源、发展和传统价值;2. 学习杵歌音乐的基本演奏技巧;3. 培养学生对杵歌音乐的欣赏能力;4. 提高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杵歌音乐的录音或视频资源;2. 杵歌音乐的乐谱;3. 音乐教室或多媒体教室;4. 音乐乐器(如鼓、锣等);5. 学生乐器(如小型鼓、木鱼等);6. 班级合作小组。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通过播放一段杵歌音乐的录音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向学生介绍杵歌音乐的背景和起源,解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探究(15分钟):1. 分组让学生观看杵歌音乐的演奏视频,观察演奏者的动作和技巧。
2. 学生讨论并总结杵歌音乐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3. 教师解答学生的问题,并补充相关知识。
实践(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杵歌音乐进行学习和演奏。
2.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杵歌音乐的乐谱和演奏技巧。
3. 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练习演奏杵歌音乐。
展示(10分钟):1. 各小组轮流演奏他们选择的杵歌音乐。
2. 学生观摩其他小组的演奏,并给予肯定和建议。
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杵歌音乐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2. 学生分享他们对杵歌音乐的感受和体会。
拓展活动:1. 邀请专业杵歌音乐演奏者到校进行讲座或表演,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杵歌音乐。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传统音乐表演或音乐博物馆,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 评估学生对杵歌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3. 学生完成的乐谱和演奏录音。
教案反思:本教案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杵歌音乐,旨在培养他们对传统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下册《杵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智育目标]:1.欣赏《杵歌》。
随着音乐律动。
[素质发展目标]:听辨乐曲的情绪。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杵歌》《快乐的罗梭》感受乐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
听辨乐曲《快乐的罗梭》不同乐段的情绪。
教学准备
教学卡片
学生活动设计
欣赏乐曲、做律动。
一、欣赏《杵歌》。
1.请同学们介绍有关高山族的知识。
2.欣赏《杵歌》。
3.能随音乐做舂米的动作。
二、模唱练习
1=F 2/4
553 │553 │3551│3 32│1332│126 │6216│116 ‖
1.跟着老师分乐句用“la”模唱。
2.学生用“la”完整模唱。
三、欣赏《快乐的罗梭》。
1.问:这首乐曲的形式是什么样的(欣赏第一遍)?
2.听一听模唱练习在这首乐曲中出现了几次(欣赏第二遍)?
3.感受第二部分的情绪(欣赏第三遍)。
4.欣赏第四遍。
请你按照乐曲欢快、抒情、欢快的情绪在第三个条格中涂上相应的颜色。
5.随音乐律动(欣赏第五遍)。
6.介绍弹拨乐知识。
(教师总结:
a.、节日:插花节、植树节、祭龙节、赏花节、火把节…… b、民歌:叙事歌、山
歌、情歌、儿歌。
c、舞蹈:阿细跳月、打拽舞、烟盒舞。
d. 乐器:巴乌、唢呐、月琴等30余种。
)
四、课下活动
请同学们查找有关鄂伦春族的相关资料。
教学反思:
音乐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通过音乐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社会生活中人类丰富的情感。
因此,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是音乐学习者理解他人、表达自己心理的一种方式。
在音乐二期课改纲领中便强调音乐教育活动是师生相互交流情感的过程,是师生体验情感、表达情感的过程,也就是说音乐课需要注重一个“情”字。
本单元的各项活动都紧紧围绕“民族花朵”的主题展开,因此,我将歌曲《爱我中华》的学习放在第一步,先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民族大家庭的情感。
学生继了解傣族、布依族的风情后,又感知、学唱了彝族、台湾汉族的歌曲。
通过听、唱、玩、说的情感体验活动更深地了解祖国的多民族风情,体会到民族风情的多姿多彩,体会民族大团结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