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诗英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
中国古诗英译中的意象传递
张 籍 的《 妇 吟 》 一 首 著 名 的 政 治 诗 . 人 通 篇 运 用 比 节 是 诗 兴 手 法 以 节 妇 自 比 , 婉 地 表 明 自己 的政 治 态 度 , 拒 李 师 道 委 婉 的 拉 拢 。( 知 妾 有 夫 , 妾 双 明 珠 。 感 君 缠 绵 意 , 在 红 罗 君 赠 系 褥 。妾 家 高 楼 连 苑 起 , 良人 执 戟 明光 里 。知 君 用 心 如 日月 , 事 夫 誓 拟 同生 死 。还 君 明 珠 双 泪 垂 , 不 相 逢 未 嫁 时 。 He r 恨 ) ny
的 英译 为倒 , 明 了进 行 诗 歌 翻 译 必 须 要 正 确 地 理解 原 诗 的 意象 , 对 三 种 类 型 的 意 象 翻 译 作 了分 析 。 阐 并 关 键 词 ;诗 歌 ; 译 ; 象 ; 递 翻 意 传
一
、
引 言
息 、 意 、 化 或 审 美 等 方 面 有 失 真 或 缺 损 。在 翻 译 的 过 程 中 语 文
对 文 化 意 象 的差 异 处 理 不 当 会 出 现 意 象 翻 译 的混 乱 、 失 甚 丢
至扭曲 。
中 国是 诗 的 国度 . 国古 典 诗 歌 是 中 华 民族 文 化 遗 产 中 中 的一 个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是 世 界 文 学 宝 库 中 的 明 珠 。 其 非 凡 也 的魅 力 不 仅 深 深 地 吸 引 着 中 国 人 , 且 也 令 西 方 读 者 为 之倾 而
在 文 艺 学 上 则 称 之 为诗 歌 的 意象 。 正 如 语 言 的最 小 独 立 单 位 是 词 . 歇 艺 术 最 小 的 单 位 则 诗 是 意 象 。明 代 李 维 祯 认 为 “ 诗有 音 节 , 扬 开 阖 . 质浅 深 , 抑 文 可 谓 无 法 乎 ? 意 象 风 神 , 于 言 前 , 浮 于 言 外 , 宁 尽 法 立 而 使 乎 ? l 这 说 明 一 首 诗 中 主 要 因 素 有 两 个 : 律 和 意 象 。对 于 ”1 _ ] 声 意 、 、 三 者 的关 系 , 系 辞 》 有 一 段话 : 象 言 《 中 子 日 : 书 不 尽 言 , 不 尽 意 。 然 则 圣 人 之 意 , 可 不 见 “ 言 ” 其
汉诗英译过程中意境的传达方式
典 故 的运 用在 诗 歌 当 中比 比皆是 ,这 是 诗歌 创作 的一大 特 色 ,同时也 给诗 歌 翻译 者设 置 了一 道 不 小 的障碍 。这些 典 故大 多含 有 深 厚 的文化 内涵 ,如果 采取 直译 加 注 的方 式 未免 显得 拖 沓 。聪 明 的 译 者 已经 意识 到这 一 点 ,他们 在 诗 歌 翻译 中会 采 取 浅 化 意象 的方 式 来 解 开 这 道 难 题 。 如刘 禹锡 的
收 稿 日 期 :0 0 1 — 5 2 1 ~ 2 1
作者 简 介 :  ̄
( 9 1 )男 , 1 8 - , 四川隆 昌人 , 州 交通 大学 外 国语学 院 2 0 兰 0 8级 硕士研 究 生 。研 究 方 向 : 翻译学 。
・
5 ・ 3
可以看 出 ,先 有 “ 意象 ”而后才 能产 生 “ 境 ” “ 意 , 意境 ”可 以说是 由 “ 意象 ”衍 化而 成 的。它 们之 间的 关 系可 以 用一 个 比喻 来形 象地 概 括 :意 境 好 比一座 完整 的建 筑 .而 意 象 就是 构 成这 座建 筑 的砖 石 。 1 是 ,意境 有赖 于意 象的生成 与组 合 ,却 不是意 象的简 单相加 , 《 净沙 ・ [ 4 但 天 秋思 》就是 很好 的证 明 ,全诗 由十二 个 色调 灰 暗 的意象 构 成 ,但 它 的总体 意境 却不 是 这 些 意象 的 简单 累 积 ,而是存 在 于 这 些意 象所 构成 的整 体 画面 中。 朱 光 潜 先 生 曾说 : “ 座 山或 一 个人 如 果 不美 ,仍 不 失其 为 山为 人 ;一 件 艺术 作 品如果 不美 , 一 就 失其 为艺 术作 品 。 嘲 就是 说 ,美 是 一切 艺术最本 质 的特征 ,当然 也 是诗 歌的本 质特 征 。虽 然诗 歌 ”也 同时具 有认 识 功 能 、教 育功 能和 审美 功 能 ,但 只有 审美 功 能才 是最 重 要 的 。离 开 了审 美功 能 ,教 育 功 能和 审 美功 能 既无 从谈 起 也无 法 实现 ;离 开 了审美 功能 ,读 者 就会 对诗 歌 的教育 功 能和认 识 功 能 产 生 审美疲 劳 ,进 而对 诗歌 失去 兴 趣 。其 实 , “ 首 诗的胜 利 ,不仅 是 它所 表 现 的思 想 的胜 利 ,同 一
古诗英译之文化意象的传递
“望帝春心托杜鹃” “其间旦暮闻何物,
直译为cuckoo
同源词cuckold
(奸妇之夫)
杜鹃啼血猿哀鸣。”
古代蜀王杜宇死后化 为杜鹃啼血的传说
What is here to be heard from day break till nightfall ? But gibbon’s cry and cuckoo’s homeward-going call.
取 舍 有 度 , 增 补 有 方
意 象 迭 加 、 虚 实 相 生 , 把 握 意 境
转 换 文 化 意 象
一 文 化 意 象 的 错 位 或 缺 失
把从 握把 古握 诗选 英词 译、 韵 律 、 意 境 等 文 化 现 象 去
意 象 是 诗 词 的 灵 魂
特富模意歌 的有式象翻 文联等是译 化想的历研 内意积史究 涵义淀地的 。 的,理一 文经、个 化过风重 符发俗要 号展习概 ,,惯念 具逐、。 有渐民具 相形族体 对成观地 固自念说 定成、, 的系思文 独统维化 、
谢 谢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
——金昌绪《春怨》
Drive orioles off the tree, For their sings awaken me; From dreaming my dear, Far off the frontier.
二 文 化 差 异 问 题 处 理
文 它化 是 诗意 象
即 文 化 与 意 象 的 组 合 ,
文化意象的错位或缺失
责子
陶渊明
A-Shun is eighteen, For laziness there is none like him. A-Shun does his best,
《诗经.国风》英译中的文化意象的传递
《诗经.国风》英译中的文化意象的传递摘要:翻译不仅仅是语言层面上的文字活动,更是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重要工具。
诗歌是文化语言的浓缩,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源语文化所独有的特色,在英译中,如何将文化信息准确传递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面临的难题。
本文以《诗经?国风》的英译本为例,从生态、物质、社会文化三方面讨论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
关键词:《诗经?国风》、文化意象、翻译一、引言《诗经》是世界上最早的诗集之一,对中国文化以及世界文学史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由于其重要的历史文化地位,古往今来,各国译者纷纷将其译成各种文字,仅英语翻译也已经有了过百年的历史。
世界上第一部《诗经》英文全译本出自英国汉学家理雅各之手;1993年,我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教授则出版了自我国建国以来第一本《诗经》英文全译本。
众所周知,《诗经》中最好的作品来自于《国风》,其主要内容是东周时期采集的民歌民谣,纯朴自然是其最大特点。
在《国风》,以及在整本《诗经》中包含了大量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意味的信息,如何将文化信息准确传递出去是各翻译家在翻译中面临的最大难题,因为翻译不仅是从语言文字层面上的语言活动,更是传播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
图里说过,翻译作为一种活动,不可避免地介入了至少两种或更多语言以及这些语言承载的文化。
(Toury, 1978:200)奈达也曾指出,如果没有对一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作一番谨慎的斟酌,任何语篇都无法最完整地表述这种语言在其文化影响下的作用及其词汇、习语的含义。
(Nida, 1993:1)二、《诗经?国风》英译中的文化意象的传递文化意象就是文化与意象的结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智慧的结晶,是“历史地理、风俗习惯、民族观念、思维模式,甚至是文字等的积淀,并经过历史的发展、社会文化群体的反复运用而逐渐形成的一种自成系统的带有丰富联想意义的文化符号,具有相对固定的特征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蒋冰清,2006:75)本中讨论的文化意象大体上从三个方面:生态文化、社会文化、物质文化。
古诗英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6期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No.162010“三美论”(意美、音美、形美)是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和标准。
诗歌作为纯文学的最高形式,它的翻译也集中体现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融合与碰撞冲突。
本文通过中国古诗英译中可能出现的文化意象错位或缺失这一事实,探析如何从把握选词、韵律、意境等文化现象中去把握古诗英译。
一、文化意象的错位或缺失文化意象,即文化与意象的组合,它是诗歌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
率先提出此概念并对之进行探究的是谢天振先生[1]。
具体地说,文化意象是历史地理、风俗习惯、民族观念、思维模式等的积淀,经过发展,逐渐形成自成系统、富有联想意义的文化符号,具有相对固定的独特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诗中含有大量的经典意象,大多数意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在古诗英译时,若不对两种文化有深入透彻的理解,就可能导致译文出现文化意象错位现象。
例如,陶渊明的《责子》:“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英国汉学家亚瑟·韦利(Arthur Waley)译为:A-Shu is eighteen,\For laziness there is none like him.\A-Shun does his best,\but really loathes the Fine Arts[2]。
韦利把阿舒的年龄译错了。
因为中国文化中的“二八”指16岁,而不是28岁或18岁。
在语言的交际过程中,两个不同国家或民族的人能否相互沟通,不仅取决于他们对于语言本身的理解,还取决于他们对语言所负载的文化意蕴的理解。
但人们往往由于生活环境、风俗习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以及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同,而赋予语言不同的含义,中西方文化背景的极大差异注定了英译诗歌时必然会出现文化信息的遗漏。
意象在英汉诗歌翻译中的地位
意象在英汉诗歌翻译中的地位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通过语言和意象的巧妙组合,唤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和想象。
在英汉诗歌翻译中,意象的地位尤为重要。
这是因为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使得意象在两种语言中的呈现方式不尽相同。
因此,如何恰当地翻译诗歌中的意象,是英汉诗歌翻译中的重要问题。
意象是诗歌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它通常是由语言和象征性的图像或比喻共同构成的。
在诗歌中,意象可以唤起读者的感官和情感反应,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在英汉诗歌翻译中,意象的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一个英语诗歌中的意象可能无法直接翻译成汉语。
因此,翻译者需要理解源语言中的意象在目标语言中的等效表达。
这需要对两种语言和文化背景有深入的了解和熟悉。
翻译者还需要考虑诗歌的整体结构和美感。
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准确地传达意象的含义,还要尽可能保留原诗的韵律、节奏和整体美感。
这需要翻译者具备高超的语言技巧和对两种文化的深入理解。
意象在英汉诗歌翻译中具有重要地位。
它不仅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翻译者面临的挑战。
为了恰当地翻译诗歌中的意象,翻译者需要深入了解两种语言和文化背景,并熟练掌握翻译技巧。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传达出诗歌中的意象之美,让读者领略到不同文化之间的诗意交流。
古典诗歌中的意象翻译一直是文学翻译中的难点。
意象图式理论为阐释意象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将从意象图式理论的阐释空间的角度探讨古典诗歌中的意象翻译。
意象图式理论是一种认知语言学理论,认为人们通过“意象图式”来理解和解释经验。
意象图式是人们对于某类经验中反复出现的抽象概念和关系的认知结构,是人们理解和组织经验的框架。
在诗歌中,意象通常是由具体形象和抽象情感相结合而形成的,因此,意象的翻译需要准确地传达原诗的情感和形象。
在意象图式理论的框架下,翻译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从原文本的意象图式到目标文本的意象图式的转换过程。
这种转换不仅仅是对于语言形式的转换,更是对于原诗所呈现出的经验和情感意象的阐释和再现。
汉诗英译中意境传递的回顾与反思
维模 式 。语 言 可 以传 递 , 但 思 维 如何 传 递 ?所
o b e r t F o r s t 对 诗 歌 的定 义 “ Wh a t 在 古体 诗 中 , 有相 当一部 分是 写景 状 物 , 诗 以 近 代 诗 人 R
“ 词 已有 境界 为 最 上 , 有境 界 则 自成 高 格 , 自有 齐整 , 句 子 以意役 形 , 以神 统 法 , 因 而 流 泻 铺 [ ] "; 而英 语 “ 重 形合 , 造 句 注 重 形 式 接 名句。 ” l 1 ] 2 ~。王 国维认 为 “ 境 非 独谓 物 也 。喜 排 ”
怒哀 乐 , 亦 人 心 中之 一境 界 。故 能写 真景 物 、 真 应 , 要 求结 构完整 , 句 子 以形 寓 意 , 以法 传 神 , 因 感 情者 , 谓之有 境界 ; 否则谓之无境 界。 ” … 而严 密规 范 ” E 3 1 4 6 一 。诗 歌 翻译 跨 越 的是 截 然 袁 行霈则 说 : “ 在 中 国古代 传 统 的文 艺 理 论 中 , 不 同的文 化 。不 同 的语 言 造 就 了不 同 的 句 法 、
翻译对 于传播 中华 文化的关键性 , 进 而通过对许 渊冲、 吕叔湘等学者关 于汉诗 英译的理论 和佳作的 总结和
反 思 探 考 如 何 弥补 汉诗 英 译 中的 先 天 不 足 。 关键词 : 意境 ; 汉诗 英 译 ; 意境传递 ; 三化 ; 三 美 中图 分 类 号 : H 3 1 5 . 9 文 献标 志码 : B 文章 编 号 : 1 0 0 8— 3 4 2 1 ( 2 0 1 5 ) 0 3— 0 0 8 4— 0 5
汉诗英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以《红楼梦》诗词为例
和人格情趣后便形 成 了凌寒而高洁 的意象。因 此,梅” “ 通过在古诗中反复使用积淀了中华民族
丰富 的文化 内涵 , 于一 种 典 型 的文 化 意象 。 由 属 此可见 , 文化意象 大多凝 聚着各 个民族 的智慧 “ 和历史 文化 的结 晶… …在各个 民族 漫长 的历史 岁
美情趣 。经过历史文化 的长期积淀 , 古诗词 中形 成 了许 多独具 民族 特色 的文 化意 象 。正是 这些 文
第2 期
曹建辉 : 汉诗英译 中文化意象的传递—— 以《 红楼 梦》 诗词为例
7 9
不 同民族 由于各 自不 同 的地 理 环 境 、 活 习 生 俗 和文 化传 统 形 成 了各 自独 有 的 文 化 意 象 。如 “ 到黄河不 死心 ” 映 的是 中 国地 域 文 化 ; 事 不 反 “ 后诸 葛亮 ” 淀 的是 中 国历 史 文 化 ; 借 花 献 佛 ” 沉 “ 体现 的是佛教 对 中 国文 化 的影 响 , 有 这 些 意象 所 都被赋 予特定 的 文化 含 义 , 为 汉 语 中独特 的文 成
作品中俯 拾即是 , 犹 如一颗颗 璀璨 的明珠使作 “
品熠熠 生辉 ” J 。 2
( ) - 文化意象的失落与错位
收 稿 日期 :09— 4—1 20 0 1
作者简介 : 曹建辉 (9 0一 )女 , 17 , 湖南株洲人 , 湖南 中医药高等专科 学校讲 师 , 中南 大学外 国语学 院研 究生 ,言里, 出现在一代 又一代的文艺作品里 , 慢慢形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
具有 了相对 稳定 的 、 特 的文化 含义 , 文化背景 独 该
下的人们只要一提到它们 , 彼此间就会心领神会, 很容 易达 到思想 的沟通 。 ¨ ” 阳 谢天振教授在《 译介 学》 中指 出文化意象有 许 多表 现形 式 : 可 以是 一 种植 物 , 松 、 、 、 它 如 竹 梅
从译介学角度看文化意象的传递
从译介学角度看文化意象的传递译介学是指文学翻译研究,以及文化、文学和语言之间的关系和互相转化。
在翻译中,文化意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因为它涉及到文化的传递和继承。
文化意象是指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文化信息和象征,这些象征通常都是特定文化的产物。
以中国文学为例,龙、凤、狮子、孔雀等都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它们所代表的文化内涵是非常丰富而深刻的。
在翻译过程中,将这些文化意象传递给目标读者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意象几乎代表了文化的精髓和内涵。
文化意象的传递在翻译中非常困难,因为它涉及到语言的文化和原始文化之间的转化。
例如,在英语中“龙”和“凤凰”通常只是普通的动物,而在中文中,它们常常代表着某种神话、文化或历史的背景。
因此,翻译者在翻译时需要注意这些文化细节,并尽可能地思考怎样传递这些文化意象给目标读者。
文化意象在翻译中的传递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其中,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直接翻译,即将文化意象直接翻译成目标语言。
但是,这种方法可能会导致一些文化信息的丢失或不准确的诠释。
因此,有时候需要采用更复杂的方法来传递文化意象。
例如,在翻译一篇中国古诗时,翻译者需要考虑如何传递其中的文化意象。
翻译中常常采用注释或解释的方式来帮助目标读者更好地理解文化意象。
例如,翻译者可以在文本中添加对诗句中所涉及的文化意象的解释,以帮助目标读者理解原文中的含义。
另外,还可以采用文化适应的方式来传递文化意象。
这种方法通常可以更好地传递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因为它能够更直接地植入目标文化中,并与目标文化相结合。
例如,如果将中国古诗翻译成英语,翻译者可能会采用英语文化中相似的象征来传递文化意象。
例如,将“飞龙在天”翻译成“flying dragon in the sky”,这样可以更好地将中文中的文化意象传递给英语读者。
总之,文化意象的传递是文学翻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翻译中,翻译者需要非常注意文化细节,并思考如何传递文化意象给目标读者。
通过注释、解释或文化适应等方法,可以更好地传递文化意象,并使得目标读者更好地理解原始文本的文化内涵。
古诗英译中的意象传递——以汪榕培先生《枫桥夜泊》英译本为例
94古诗英译中的意象传递——以汪榕培先生《枫桥夜泊》英译本为例徐 炳 富(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苏州 215014)摘 要: 意象是文艺美学概念,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中国古典诗歌中有很多典型意象,意象是诗人感情寄托之物。
中国古典诗歌的基本单位是意象,是依靠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感染和沟通读者。
本文旨在分析古诗英译中的意象传递,体现其过程的实现及意义。
关键词:枫桥夜泊;意象传递;诗歌意境;诗歌意象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The Transmission of Poetic Imagery in Ancient PoemsTranslating——A Case Study of Mr. Wang Rongpei’s Translation of F engQianYeBoXU Bing-fu(Suzhou Tourism and Finance Institute, Suzhou, Jiangsu 215104)Abstract: Imagery is a concept in the literary aesthetics, which fuses the writer’s emotions and beings. Chinese classical poems boast many typical imagery bearing poets’ emotions to express their inner world, dialogue with and infect readers. The thesis aims to analyze the imagery transmission to manifest its significance and implementation.Key words: F engQiaoYeBo ; imagery transmission; poetic conceptualization; poetic imagery 一、引言我国古诗中绝大多数,尤其是短诗,是作者自身情感或心境的抒发与表白。
从文化视角谈汉诗英译中的意象处理策略
从文化视角谈汉诗英译中的意象处理策略摘要:诗词是中华文学中的瑰宝,是中华古代文化传播与传承的主要途径。
在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国际大环境中,各国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碰撞。
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下,中国诗词文化和诗词文学要想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它的动人心魄的美,必须经过翻译这一媒介。
在翻译过程中汉语诗词中的文化意境是一重点,同时也是一难点。
本文在引用一些翻译理论之后,对比分析了几首汉诗英译的不同版本,重点阐述了其中文化意象的不同处理策略。
意在从文化视角探讨汉诗英译的翻译策略,借以抛砖引玉。
关键词:文化;文化意象;翻译;诗词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1-0-02以色列翻译学家toury 说过“翻译是一种不可避免地涉及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化的活动”(1978:200)。
既然语言和文化密切相关,那么如何在翻译实践过程中妥当地把文化因素植入目标语中就成为翻译工作者的首要考虑因素。
翻译界关于文化差异的翻译处理向来有两种被大家普遍接受的观点,即归化与异化。
众所周知,汉语古诗充满了意象,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那么,在汉诗英译过程中如何妥善地处理这些文化意象呢?简单来说,文化意象处理有三大原则:保留,转换和舍弃。
本文试将对比分析不同的译本对同一意象的处理方式,进而探讨文化意象处理的原则。
一、保留原诗中的文化意象如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这么一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这一诗句的翻译有两个版本:version one: as spring raindrops fall upon a sprig of blossoming pear.lonely tears streamed down the face of jade. (translated by zhang tingchen and bruce w. wilson )version two: her lonely face looked twist and sad,and tears were in her eyes.she seemed a sweet plum blossom,where spring rain pearling lies(translated by xu yuanchong) 根据异化理论中译者向作者靠拢的原则,要想保留原诗中的意象“玉容”,就要将其翻译为“a face of jade”。
浅析汉诗英译中的意象处理
浅析汉诗英译中的意象处理摘要:意象是诗人或作者运用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一首诗的意象大致可分为两种,即广义的意象和狭义的意象。
所谓广义的意象是指整首诗烘托出的总意境;狭义的意象则是指诗中个别词语的意境。
如何处理这两种意象,直接影响译文对原诗韵味的传达。
这篇文章试图通过对意象派大师庞德(EzraPound)、弗莱彻(W.J.B.Fletcher)、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翟里斯(HerbertA.Giles)翻译李白《月下独酌》三种译文的意象再现情况加以比较与分析。
关键词:诗歌,意象,翻译,意象处理一、诗歌中的意象诗歌是最古老的一种文学形式,是人类所创造的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它以精炼的语言、充沛的感情以及丰富的意象来表现形形色色的社会生活和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尤其是中国的古典诗歌,语言尤为优美、意象极其丰富,以其独有的意象美和音韵美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汉诗英译有着悠久的历史,为传播中国思想文化、弘扬中华文明,增进中西方文化交流起到了很大作用。
而好的诗歌译文既要忠实于原诗的意象,又要在最大程度上模拟出原诗的意境。
所以在汉诗英译中如何处理意象,直接影响译文对原诗韵味的传达。
“意象”的概念从古至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它是中西文艺理论与诗学当中所共用的概念。
意象一词,《辞海》是这样解释的:1、表象的一种。
2、中国古代文论术语。
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
一般说来,在诗歌创作当中,意,指心意;象,指物象。
诗人构思出诗歌的主题思想后,需要把所要表达的情感用物象呈现出来。
所以,意象即对象的感性形象与自己的心意状态融合而成的蕴于胸中的具体形象。
一首诗的意象大致可分为两种:广义的意象和狭义的意象。
所谓广义的意象是指整首诗烘托出的总意境;狭义的意象则是指诗中个别词语的意境。
在汉诗英译的过程中如何处理这两种意象,直接影响译文对原诗韵味的传达。
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月下独酌》意象丰富、意境优美。
其原文如下: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古诗英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
t e e i o e lk m. S n d e i s, b tr al h r sn n i e hi k A- hu o s h sbe t \ u e ly
有 相对 固定 的独 特 的文化 内涵 。 国古 诗 中含有 大 量 中 的经 典意 象 , 多数 意 象 具 有深 厚 的文 化底 蕴 , 此 大 因 在 古诗 英译 时 ,若 不 对两 种文 化有 深人 透彻 的理 解 ,
文 中无 影无 踪 对 于诗 的译 者来 说 ,没 有两 种文 化 的对 比知识 . 就 无法 正确 理解 和表 达 诗 的语 言 文字 。 如何 “ 解释 ” 与
重 庆科 技 学 院 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1年 1期 00 第 6
Ju a o C ogigU i rt o Si c n eho g(oi c ne dtn N .6 2 1 or f hnqn n e i f c nead Tcnl ySc l i csE i ) n l v sy e o aSe i o o 1 00
理 、 俗 习 惯 、 族 观 念 、 维 模 式 等 的 积 淀 。 过 发 风 民 思 经
只是 他 们 自己的 基督 文 化 , 承认 “ 罪 ” 执 着 于精 神 原 ,
救 赎 。 中 国 道 家 文 化 中 的 “ 无 ” 无 为 ” 念 在 英 译 而 虚 “ 观
展 , 渐形 成 自成 系统 、 逐 富有联 想 意义 的文化 符 号 , 具
古诗英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
论汉诗英译中意境的传达
这里的“传达”与传统意义上的翻译自然是不一 样的。意境的传达实际上是要实现一种动态的对 等,它更加关注的是语义层面上的交流。这种传达 既依赖于语际间的转换,因为没有语际间的转换,所 谓意境的传达也就无从谈起;同时,这种传达又必须 突破或者超然于语际间的转换.因为如果完全受制 于这种转换,古汉诗中独特的意境就无法得以在目 的语读者中产生任何共鸣。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 说,古汉诗英译过程中意境的传达是译者的责任。 现以杜牧的《念昔游》及其英译本为例加以说明。
为了实现细节真实进而实现意境的传达,必要 时可以放弃对于形式的追求,采取解释(interpreta- tion)的方法来传达意境,尤其是在建行形式和韵律 等已经成为一种枷锁时,以及当文化因素对于古汉 诗本身的附着力远远超出诗歌的建行形式对于它的 约束(亦即所谓抗译现象)时,这种解释的方法就更 加成为一种必要。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前人所做的 古汉诗英译在很大程度上也不能不说是一种解释, 或者是或多或少地都存在着解释。然而,这种解释 是“翻译中的解释”,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它是两种不 同文化类型对译时应作为背景蕴涵而沟通的理解意 义的解释[10]撕,因此,古汉诗英译过程中意境的传达 完全可以通过解释的手段来实现。再以许渊冲先生
英汉文化意象的传递
英汉文化意象的传递作者:李颖来源:《读天下》2018年第23期摘要:文化意象反映出不同民族文化在翻译中的碰撞、转换和交流。
本文就英汉民族文化意象的传递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译者应采取“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方法,灵活对待,从而使不同语境下的人们对同一意象达到思想的沟通,实现文化传真。
关键词:文化意象;文化意象传递;异化;归化一、文化意象概述意象是中西诗学中一个共用的概念,它指文学作品中有着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是抽象的意与具体的象的契合。
比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中的诸葛亮出自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他足智多谋、料事如神,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是智慧的象征,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是一个典型的文化意象。
文化意象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它可以是某个人物,也可以是一种植物,如英诗中常常出现的daffodil(黄水仙),就用来形容春天以及春天所带来的欢快愉悦的心情。
当然,文化意象也可以是某种动物,比如汉文化中象征喜庆、吉利的“喜鹊”。
它亦可为成语、谚语或某个历史掌故中的形象或喻体,如“as clever as S olomon”中的Solomon。
此外,文化意象还可以是某个数词或颜色词,例如汉文化中的“红白之事”。
如何才能使不同语境下的人们对同一意象达到思想的沟通,实现真实的文化交流,对于译者可谓是不小的挑战。
二、文化意象的传递和翻译众所周知,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
就文化意象的传递而言,译者就是在充分把握和理解原语民族历史文化渊源、地域特征、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前提条件下,去捕捉文化意象在特定时期、特定场合所取得的内涵和外延。
翻译不仅要传达原作的基本信息,还应当保留更多的异国情调。
因此,我们采取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方法。
所谓异化,就是源语的语言形式和文化传统的处理以源语为归宿,在译文中突出源语的“异国情调”。
而归化则以目的语为皈依,力求通顺优美的表达。
权衡二者,为了实现文化传真,保留原文的艺术价值,译者应尽量使用异化手段缩短文化差异,完整传达原文的文化意象。
古诗英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
古诗英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
王卫霞
【期刊名称】《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00)016
【摘要】古诗英译中最难处理的是文化意象传译的问题.从汉英两种语言文化差异入手,利用许渊冲先生的"三美"翻译标准,通过实例分析古诗英译中应如何更好的文化意象的传递与沟通.
【总页数】3页(P105-106,111)
【作者】王卫霞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2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关于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从《红楼梦》英译本中原语文化意象的缺损谈起[J], 吴毅
2.古诗词英译中意象的传递——从两首古诗英译看动态意象和静态意象的传递 [J], 曹桂花;操时尧
3.从跨文化交际看古诗英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 [J], 漆艳华
4.典籍英译中文化意象传递的异化——电影《红楼梦》文化意象翻译对比研究 [J], 孟凡玲;宋恒
5.译者主体性与古诗英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 [J], 郑红霞;杨革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中国古诗词英译中意象和意境的传递的开题报告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中国古诗词英译中意象和意境的传递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部分,具有深刻的意象和意境,引起了国内外许多翻译学者的兴趣和探讨。
英译中过程中,如何传递中国古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认知语言学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为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篇论文旨在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讨中国古诗词英译中意象和意境的传递问题。
二、文献综述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意象和意境一直是翻译中的重要话题。
传统的翻译研究认为,翻译的目的是传达原文的意义,但是这种传达常常难以准确地传递原作的意象和意境。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类的思维方式,其表达方式反映了语言使用者的认知和思维方式。
因此,翻译要准确地传递原作的意象和意境,需要考虑到语言的认知和文化的差异。
在相关研究中,许多学者对古诗词的翻译进行了探讨。
比如,陆谷孙等学者研究了《诗经》的英译问题,认为翻译要尽可能地传递原作的意象和意境,还要考虑到书写者和翻译者的文化背景差异。
另外,梁启超、钱钟书等学者对唐诗、宋词的翻译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有关语言表达和文化传承的观点。
三、研究问题在中国古诗词英译中,由于古代文化和现代语言的差异,翻译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
本研究主要探讨一个问题:在中国古诗词英译中,如何准确地传递原作的意象和意境。
四、研究方法研究方法采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的表达反映了人类的思维方式,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差异,以及文化的差异。
本文将通过对比中英两种语言的词汇、语法、语义等方面的差异,探讨中国古诗词英译中的意象和意境如何被传递。
五、预期结果通过对中英两种语言的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的比较,本文将探讨中国古诗词英译中的意象和意境传递问题,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提出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提高中国古诗词英译的准确性和表现力。
预期结果是:准确地传递原作的意象和意境,注重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差异,提高翻译品质。
中国古诗词英文翻译与传播
中国古诗词英文翻译与传播摘要中国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全球化进程中,英文翻译成为扩大古诗词影响力和传播的重要方式。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诗词英文翻译的意义、方法和挑战,并分析传播途径和效果。
1. 引言中国古代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中,古诗词占据了重要地位。
其形式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人情和社会现象的感悟。
然而,由于语言差异等因素,在国际社会推广中国古诗词面临一系列挑战。
因此,进行英文翻译以提高其传播效果至关重要。
2. 中国古诗词英文翻译的意义2.1 文化交流通过将中国古代优秀作品翻译成英文,可以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使更多外国读者了解中国人民、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独特特色。
2.2 文学欣赏优秀的英文翻译可以使外国读者体验到中国古代诗词的美妙之处,增加他们对中国文学的兴趣,并且激发他们对其他中国作品的探索欲望。
3. 中国古诗词英文翻译的方法3.1 直译法直译法是最常见和基本的翻译方法,即把原文逐字逐句地翻译成英语。
这种方法可以保留原作的形式和意境,但有时容易产生表达上的问题。
3.2 意译法意译法是根据原作内涵来进行翻译,注重传达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
此方法兼顾了语言差异并尽可能保持原作思想情感,但可能会失去部分原作的艺术韵味。
3.3 结合两者结合直译法和意译法进行翻译,既保留了原作风格与内涵,同时也解决了语言和文化差异带来的障碍。
这种方式在翻译中国古代史书时尤其有效。
4. 中国古诗词英文翻译的挑战4.1 文化差异中国古代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这些内涵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可能理解有偏差。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对读者作出适当解释。
4.2 语言难度古代汉语与英语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这往往导致翻译时需进行转换、调整和注释,以确保表达准确性与可读性。
5. 中国古诗词英文翻译的传播途径与效果5.1 网络平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通过网络平台(如博客、社交媒体等)发布英文翻译作品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并且得到更多读者的关注和反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汉诗英译 中文化意象的传递
( ) 一 国内外对 文化 意象传译研究概述
中的东施与颦 ,a cvr 8 om n 中的 so o 等 。此外 , “s le a S oo” e l omn l
随着全球 化和文化融合 的 日益加速 , 人们对 翻译 提出了
越来越高的要求。如果说早期翻译工作者只要能把原作的
信息基本传达 出来 就可以了 , 那么如今 的译 者却要给人 们提
“ , 黄”欧美语 言中的 g e 与 b e r n l。 e u
供更多地保持异国情调的译文。“ 人们不仅要求译文优美流 畅, 更要求译文能尽可能地完整、 准确地传达原作特有的文
的三种 弊端 , 意象 常 常被略 去不 译” “ 象被译 者解释 、 即“ 、意 引 申而遭破坏” “ 、一个新 鲜 的意象 常常被 陈旧 、 庸 的意象 平
城、 多瑙河、 金字塔等; 可以是 自然现象或季节性词语 , 如东 风、 西风或春、 秋等; 也可以是习语中的形象 , 东施效颦” 如“
振先生(99年) 19 。然而 , 他并没有 给出完整的定义。笔者 认
最具代表性的是傅雷 的“ 神似 ”钱 钟书 的“ 、 化境”许 渊 冲的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三美” 优势竞赛论” 和“ 。从 2 世纪 8 年代至今, o o 更多的学
者认 为文化意象或形 象翻译 应该异 化。郭建 中等认 为应该
从文化的角度审视异 化与归 化 , 而发扬 异化译 法 , 从 而将 归 化译法 限制在适度 的范 围内【 引。包惠南 指出 , 翻译文 化负载 词(uuay oddw r) clrl —l e o 时采用 直译法 有利于 保留源语 的 t l a d
1国内学者对文化意象的传译研究简述 ,
概言之 , 国内学者基 本上从 翻译技 巧 、 心理语言学 、 文化
对 比、 异化与归化关 系的角度 触及文化 意象的传递问题 。在
2 世纪 8 o o年代 以前 , 化法 一直在 我国翻译 界 占主导地位 , 归
文 化意 象概 述
意象是 中西诗学 中共用 的一个概念 , 对此大家都 比较 熟 悉 。但什么是文 化意 象呢?最早 提 出这一个 概念 的是谢 天
迄今为止 , 虽然无人明确提出文化意象的传译问题, 但
国内外不少专 家、 学者在 对某 些问题进 行分 析探讨 时 , 已或
多或少地 触及 了这个 问题。
化意象的失真会影响原文整体内容的传达, 甚至会影响到译
文读 者对原文意境 、 形象 的把握。所 以, 诗英译 中 , 人物 在汉
如何对文化意象进行处理显得非常重要 。
蒋冰清
( 湖南人 文科技学院外语 系, 湖南 娄底 470 ) 100
摘 要: 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而文化意象的传递是汉诗英译 中一个棘手的k题。在汉诗 - I 英译中, 译者应针对不同类型的文化意象, 采取不同的文化意象传译途径, 如音译加注法、 直译补充法、 意 译法、 表” 里” 由“ 及“ 法和补偿法等。只有这样 , 译者才能传达出 原文的信息, 译出其深刻的意蕴。
为: 最通俗地说, 文化意象就是文化与意象的组合。具体地
说, 文化意象是 民族群体文化智慧 的结 晶 , 是历史地理 、 风俗 习惯 、 观念 、 模式 , 是文字 等 的积淀 , 民族 思维 甚至 并经过 历 史的发展 、 社会文化 群体 的反 复运用 而逐渐形成 的一种 自成 系统的带有丰富联想意义 的文化符号 , 具有相对固定的特征
维普资讯
第2 0卷 第 4期 2006年 7 月
长 沙
大
学
学 报
V 12 N . 0 _.0 o4
J U N LO H N S AU I E ST O R A FC A G H NV R IY
J1 u .2006
汉诗英译 中文化 意象的传递
民间艺人 的 口头作 品) 。同一文化语境下的人们只要一提起
国外学者主要是从文化依附角度论及文化意象的传译
的。匈牙 利翻译 家乔杰 ・ 多提 出逻 辑 索 ( gm ) 拉 1 e e 的概 念 , o
它们, 彼此间立刻心领神会, 很容易达到思想的沟通。
文化意象 的表 现形 式 多 种 多样 。它 可 以是动 植物 , 如 松 、 梅、 、 、 竹、 龙 熊 狮等 ; 以是 山川 、 可 河流及建筑 , 如长江 、 长
“ 其实就是我们所说 的文 化意象所 具有 的特定民族的文化 内
涵” 并指出 :翻译 家从 事翻译 这种艺 术创作 过程 中必须 [ , “
从原著分解出来, 然后在译著中加以再现的成分” J L 。谢天 6 振( 9 年) 1 9 指出, 9 对文化意象的传递论述得最为直接的是捷 克翻译家伊列克(e) Ik 。伊氏分析了译者在翻译意象时存在 l
关键词 : 文化意 象; 传递 ; 汉诗英译 中图分类号 : 29 H5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08 t l20 )4 05 3 10 —4S (060 —07 ~0 , “ 、八” 欧美民族语 言 中的 ft , ien汉语 中的“ 三” “ , l- t re ;  ̄c h t n 红”
民族特色 , 利于文化交 流和 融合 , 能丰 富译文语 言 的表 有 并
达力 3。另外 , 孙致 礼提 出 “ 化 主要 表 现在 ‘ 归 纯语 言层 面
上 ’在‘ , 文化层面 ’ 应力求最大限度的异化。_ 上则 ”J 4 2 国外学者对文化意象 的传译研 究略述 .
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文化意象或来源于一个民族的传说及 早期的图腾崇拜, 或来源于古代文艺作品( 包括文学作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