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一中2012-2013学年度高二语文培优材料之柳宗元
2013年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二)
【长宁】(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
(11分)借竹楼记徐渭①2①龙山子既结楼于宅东北,稍并其邻之竹,以著书乐道,而自题曰“借竹楼”。
方蝉子往问之,龙山子曰:“始吾先大夫之卜居于此也,则买邻之地而宅之;今吾不能也,则借邻之竹而楼之。
如是而已。
”②方蝉子起而四顾,指以问曰:“如吾子之所为借者,特是邻之竹乎?非欤?”曰:“然。
”“然则是邻之竹之外何物乎?”曰:“他邻之竹也。
”“他邻之竹之外又何物乎?”曰:“会稽之山,远出于南,而迤于东也。
”“山之外又何物乎?”曰:“云天之所覆也。
”方蝉子默然良久。
龙山子固启之,方蝉子曰:“子见是邻之竹,而乐欲有之而不得也,故以借乎?非欤?”曰:“然。
”③“然则见他邻之竹而乐,亦借也;见莫非邻之竹而乐,亦借也;又远见会稽之山与云天之所覆而乐,亦莫非借也,而独于是邻之竹。
使吾子见云天而乐,弗借也;山而乐,弗借也;则近而见莫非邻之竹而乐,宜亦弗借也,而又胡独于是邻之竹?”④龙山子矍然曰:“吾知之矣。
吾能忘情于远,而不能忘情于近,非真忘情也,物远近也。
请子易吾之题,以广吾之志,何如?”方蝉子曰:“胡以易为?乃所谓借者,固亦有之也。
其心虚以直,其行清以逸,其文章铿然而有节,则子之所借于竹也,而子固不知也!其本错以固,其势昂以耸,其流风潇然而不冗,则竹之所借于子也,而竹固不知也!而何不可之有?”龙山子仰而思,俯而释,使方蝉子书其题,而记是语焉。
(选自《徐渭集》,有删减)【注】①徐渭:明代文学家、书画家。
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有青藤老人等别号。
22.第①段“方蝉子往问之”的“之”是指龙山子将书楼命名为“借竹楼”的原因。
(用自己的话回答)(1分)2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第③段的表达效果。
(3分)用反复及反问的修辞,多次重复“亦借”及“弗借”,以“而又胡独于是邻之竹”的反问(1分),强调龙山子对待外物缺少统一的标准,受到自身位置、眼界的束缚(2分)。
24.第④段龙山子“请子易吾之题”的原因是什么?(2分)认识到自己“借竹”源于不能忘情外物(1分),易名以期开阔心胸(1分)。
柳宗元溪居阅读答案
柳宗元溪居阅读答案【篇一:2013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语文考生注意:本试卷共11页,7道大题,21道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量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注音、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逃避法律制裁,这些贩黄窝点曾一度销声匿迹,待风声一过,又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
b.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光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家长也义不容辞。
....c.伪科学、反科学的东西,因为违背科学常识,难免漏洞百出,使人啼笑皆非。
....d.对各种自然灾害不能麻痹大意,必须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必须未雨绸缪,防微杜渐。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近些年来,不仅国内一些企业家开始投资民办教育,以此作为创业的新起点,而且国外教育机构也纷纷抢占我国教育市场。
b.一贯以技术领先、功能创新闻名的恒利科技电脑公司,在近期计划率先推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一代家用电脑产品。
c.网上购物方便快捷,好处多多,但是由于“好处”的兑现并没有实现,目前很难受到人们青睐。
d.有的儿童文学偏重于教育和理性,过多地融入了成人思想,孩子天性中的爱游戏、爱求知、爱趣味、爱幻想被忽略了。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古诗中有“春到人间草木知”的名句,在鲁迅的笔下,知春、报春、不争春,正是崇高的野草魂。
最可贵的是,你虽知花叶不美,但仍散发着一点无名野香,给那里带去春色和生机。
①在雪的下面,已出现了“冷绿的野草”,在初春的寒风中,勃发着盎然的春意。
②严冬刚过,残雪犹存。
③为使春意更浓,春色更娇,你甘当陪衬,默默无闻。
④待到春满人间,姹紫嫣红开遍,你却不居功,不争俏。
a.④③②①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③④②①二、文言文阅读(22分。
其中,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4分;翻译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私立一中高二语文培优材料之三(陆游)
私立一中2012-2013学年度高二年语文培优材料之三2012.12.25 编写:李新春陆游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
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
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从少年到中年(46岁)入蜀以前,存诗200首左右,作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
第二期是入蜀以后,到他64岁罢官东归,前后近20年,存诗2400余首,诗作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
第三期是长期蛰居故乡山阴一直到逝世,亦有20年,存诗约近6500首,诗中表现了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风格质朴沉实——“诗到无人爱处工”,可算是道出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所向往的艺术境界。
《关山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书愤》《示儿》《游山西村》《临安春雨初霁》《冬夜读书示子聿》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
陆游的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亦工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前者如《钗头凤》,后者如《诉衷情》,都很真挚动人。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传世佳句佳作(部分,去掉已学的及阅读材料中出现的)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沈园二首》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沈园二首》也是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春游》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病起书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柳宗元的得与失
柳宗元的得与失作者:邱冬梅姜有荣来源:《中学语文(学生版)》2016年第11期【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柳宗元少年时就才华出众,崭露头角,平步青云,身居高位,后因参与“永贞革新”,受到牵连,被朝廷一贬再贬,但在担任永州司马、柳州刺史等职期间,为后世留下了《永州八记》等诸多不朽诗文。
为此,韩愈在《柳子厚墓志铭》中说,即使让柳宗元得到了自己所希望的,可以在一个时期内出将入相,但是用仕途上的得意来换取他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何者为得,何者为失,必定有人能分辨得一清二楚。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柳宗元在仕途和文学道路上截然不同的境遇,很好地验证了“文章憎命达”“词穷而后工”这一文学命题。
为此,这则材料的核心意旨是得与失的辩证关系。
在审题过程中,需要思辨如下三个问题:一是应该怎样看待“得”与“失”?二是应该在什么事物上“得”,又在什么事物上“失”?三是应该怎样处理“得”与“失”的关系?从这三个角度入手,可以确立以下立意:(1)从第一个问题切入:①得与失均有其原因和条件,不以得喜,不以失悲。
②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有所得,则必有所失。
③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放下得失之心,享受追求之乐。
④生命无需太多,莫为得失所累。
⑤天下者,得之艰难,则失之不易;得之既易,则失之亦然。
(2)从第二个问题切入:①名利皆身外之物,此心安处是吾乡。
②追名逐利则患得患失,坚守道义则无惧得失。
③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只有因势利导,才能多得少失。
④营大者,不计小名;图远者,弗拘近利。
⑤失者不可谏,来者犹可得(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
(3)从第三个问题切入:①得到时不要忘记过去,失去时不要忘记还有未来。
②只有懂得失去,才会重新拥有。
③只有深入思辨情势,才能科学权衡得失。
④考量得失,既要想到“小我”,更要虑及“大我”。
2012-2013学年高二3月考考语文试题
2012-2013学年高二3月考考语文试题时量120分钟分值150分、注意:选择题1—6、13、14、15题涂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处,11、12题答在答题纸相应位置。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稗史到大雅: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小说是西方近代以来的主要文学文体,但是在中国却一直是下九流的“闲书” 而不登大雅之堂。
《汉书·艺文志》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小说家被称为稗官,小说被称为不能与正史相提并论的稗史。
那些饱读圣贤书的君子自然不肯光顾小说,即使是那些才子,也是在正宗的诗文之外偶涉小说,大都拿小说不当正经事,将小说称为“闲书”。
明清两代,即使是对《三国演义》与《水浒传》肯定性的评论,也认为它们不可以与《左传》《史记》相提并论,仍然是“稗史” 的地位,而没有人敢像亚里士多德那样说文学高于历史。
只有那些落第的文人,不厌其烦地写作数量繁多的实现自己白日梦理想的才子佳人小说,而且几乎是千篇一律的才子及第、奉旨成婚的大团圆结局。
甲午战争惊醒了中国人的酣梦,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首先就从重视小说的地位开始。
梁启超反传统之道而行之,以矫枉过正的方式将小说的地位抬到了一种罕见的高度:“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而谴责小说的出现,尤其是以林纾为代表的西方小说的大量翻译,也促成了小说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
当然,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进程是缓慢的,我们屡屡看到翻译者以中国话本小说的叙述模式去变异翻译文本,删削原有的大段的景物描写,甚至以说话人的身份现身说法。
但是,他们的努力并非没有意义,正是因为梁启超颠覆了视小说为小道的传统而将之视为文坛的正宗,谴责小说造成的广泛影响以及在这之前已经有近两千余种的外国小说的翻译文本,所以在五四文学革命中鲁迅发表其“格式特别”的小说时,无须一个革命性的论证过程,现代小说就顺利登上了文坛正宗的舞台。
柳宗元传阅读答案
柳宗元传阅读答案【篇一:【解析版】2015年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word版)】柳宗元传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
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注释] 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
②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
③质:抵押。
④没:没收。
⑤营护:料理,护送。
5.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2分)6.下列加点字与“请以柳州授禹锡”中的“以”意义相同的是()(2分).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黔之驴》).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c.以啮人,无御之者。
(《捕蛇者说》)d.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8.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的话概括。
(3分)(1)为友:(2)为官:③④①②5.(1)交换,改授(1分)(2)妻子儿女(1分)解析:此题考査文言词语的含义。
解答时要注意古今异义词,如“妻子”是两个词,指“妻”和“子”。
6.a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以”的用法。
“请以柳州授禹锡”的“以”是“把”的意思。
a把;b因为;c如果;d按照。
7.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2分)解析:此题考査文言文的翻译。
注意关键词和句式。
关键词“执友”“何”“若是”。
8.(1)为友:为朋友着想,无私帮助朋友。
(1分)为官:为老百姓着想,替老百姓办实事。
高一(6)班语文课内补充阅读材料(一)
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一(6)班课内补充阅读材料(一)(编辑:张砚)一、柳宗元其人:柳宗元祖籍河东郡,河东柳氏与河东薛氏、河东裴氏并称“河东三着姓”,祖上世代为官,七世祖柳庆为北魏侍中,封济阴公。
柳宗元的堂高伯祖柳奭曾官居宰相,曾祖父柳从裕、祖父柳察躬都做过县令。
其父柳镇曾任侍御史等职。
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属范阳卢氏,祖上世代为官。
柳宗元没有亲兄弟,只有两个妹妹。
秉承家学773年,柳宗元生出生于京城长安。
幼时的他生活在一个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氛的家庭。
四岁时,母亲卢氏和他住在京西庄园里,她教年幼的柳宗元背诵古赋。
母亲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柳宗元的幼年在长安度过。
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有所见闻和感受。
九岁时遭遇建中之乱,建中四年,柳宗元为避战乱来到父亲的任所夏口。
年仅12岁的柳宗元在这时也亲历了藩镇割据的战火。
贞元元年(公元785年),柳镇到江西做官。
柳宗元随父亲宦游,直接接触到社会,增长了见识,他参与社交,结友纳朋,并受到人们的重视。
不久,他回到了长安。
父亲柳镇长期任职于府、县,对现实社会情况有所了解,并养成了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直不阿的品德。
能诗善文的父亲和信佛的母亲为他后来“统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少年成才792年,柳宗元被选为乡贡,得以参加进士科考试。
793年,21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名声大振。
不久,柳宗元的父亲柳镇去世,柳宗元在家守丧。
796年,柳宗元被安排到秘书省任校书郎。
798年,26岁的柳宗元参加了博学宏词科考试,并中榜,授集贤殿书院正字(官阶从九品上)。
801年,柳宗元被任命为蓝田尉(正六品)。
803年十月,柳宗元被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
从此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更广泛,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渐萌发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革新贬谪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二十六日,唐德宗崩,皇太子李诵即位,改元永贞,即顺宗。
顺宗即位后,重用王伾、王叔文等人。
高中语文文言文柳宗元专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文言文柳宗元专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永州龙兴寺西轩记[唐]柳宗元①永贞年,余名在党人,不容于尚书省。
出为邵州,道贬永州司马。
至则无以为居,居龙兴寺西序①之下。
余知释氏②之道且久,□所愿也。
然余所庇之屋甚隐蔽,其户北向,居昧昧也。
寺之居,于是州为高。
西序之西,属当大江之流;江之外,山谷林麓甚众。
于是凿西墉③以为户,户之外为轩,以临群木之杪④,无不瞩焉。
不徙席,不运几,而得大观。
②夫室,向者之室也;席与几,向者之处也。
向也昧而今也显,岂异物耶?因悟夫佛之道,可以转惑见为真智,即群迷为正觉⑤,舍大暗为光明。
夫性岂异物耶?孰能为余凿大昏之墉,辟灵照⑥之户,广应物之轩者,吾将与为徒。
遂书为二:其一志诸户外,其一以贻巽上人⑦焉。
【注】①西序:西厢房。
②释氏:释迦牟尼,这里指佛教。
③墉:墙。
④杪:树梢。
⑤正觉:佛教中指大觉悟。
⑥灵照:谓神灵光辉照耀。
⑦巽上人:指龙兴寺僧人重巽。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A.固B.岂C.以D.亦.22.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叙述了作者贬官到永州的不幸遭遇。
B.没有居住之地,就住在寺庙西厢房。
C.居所隐蔽不为人知,适合隐居生活。
D.寺庙居永州高处,西面有大江山谷。
23.分析第②段两处画线句的作用。
(4分)24.文章第①段记叙,第②段议论,分析这两段文字如何做到叙议结合。
(5分)(五)(12分)21.A(1分)22.C(2分)23.示例:借两个反问句推进议论,前一句“难道是事物有不同吗”,由事物没有变化引出领悟其中的佛道;第二句“难道人的本性有不同吗”,显然人性没有什么两样,只是心灵被蒙蔽了,由此作者希望有人能够给自己开启智慧光明。
两个句式相似的反问句构成了议论层次拓展的标志性句子(或者:两个反问句既是对前面议论的追问,又自然引出深入的思考);使议论层层深入、条理分明。
(4分)24.示例:开头叙述被贬永州无处可居,栖身“居龙兴寺西序之下”,以“余知释氏之道且久”来自我宽慰,为下文议论佛道人性张本。
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种树郭橐驼传学案含答案
第4课种树郭橐驼传目标定位1.掌握“类、固、致、易”等实词和“其、以”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本文设事明理的写法和运用对比、映衬表现手法的作用。
3.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
1.作者名片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人。
世称“柳河东”。
他出身于官吏家庭,21岁时中进士,任监察御史里行。
与刘禹锡一起参加了主张改革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
革新失败后被贬为邵州刺史,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司马。
同时被贬的还有七人,史称“八司马事件”。
在长期的谪贬生活中,柳宗元接近了人民,他的思想有了很大变化。
后任柳州刺史,故后人也称之为“柳柳州”。
文学上他与韩愈一起提倡“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
他的文学主张是“文道并重”,强调创作态度必须严肃认真。
他的创作可分为传记、论文、山水游记、寓言四种,以山水游记和寓言的文学成就最高。
他的游记代表作“永州八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他的寓言短小精悍,寓意深远,《三戒》是很有影响的代表作。
柳宗元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也主要体现在山水诗的创作上。
他的诗不同于其他人的山水田园诗,而是借诗表现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自身不幸的感叹。
在哲学上,他提出天地、元气、阴阳不能“赏功而罚祸”,打击了当时流行的因果报应思想,但对佛教妥协,有儒、释、道三教调和的主张。
著有《河东先生集》。
2.背景探寻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代中期后,开始走下坡路。
“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相争等现象愈演愈烈,豪强地主兼并土地的现象也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
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缴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
朝廷的苛征重税,使得民不聊生,百姓不堪重负。
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3.文学常识本文虽题为“传”,但并非是实录性的记传性文章,而是一篇寓言体传记。
私立一中2012-2013学年度高二语文培优材料之岳飞
私立一中2012-2013学年度高二年语文培优材料之五编写:李新春岳飞简介岳飞,南宋军事家、战略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1-2],抗金将领、战略家、书法、诗词见长,尊为华夏杰出先烈。
他同时也是世界历史上胜率最高的将领之一,在中华军事史上有极崇高的地位。
岳飞,他母亲姚姓。
岳飞母亲是女性的楷模,母教的典范。
在国家危亡之秋,励子从戎,教子尽忠报国,被国人尊为贤母,为中国历史上三大贤母(孟子的母亲、徐庶的母亲)之一。
“岳母刺字”成为中华民族母教的经典。
陈慕华、雷洁琼、宋平、岳岐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为岳母墓题词。
岳飞生于宋朝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河南汤阴县)。
岳飞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员名将,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
其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的千古绝唱《满江红》,至今仍是令人士气振奋的佳作。
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人们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表示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
1162年,宋孝宗时诏复官,谥武穆,宁宗时追封为鄂王,改谥忠武(两宋文臣、武将得通谥者以“忠武”最美),有《岳武穆集》传世。
岳飞名作欣赏满江红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注释] 1.怒发冲冠:形容愤怒至极。
2.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3.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这举。
4.等闲:轻易,随便。
5.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
6.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
7.天阙:宫殿前的楼观。
[评析]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
表现了作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慨,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
川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银川一中2012/2013学年度(下)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于南方居民而言,竹子在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以竹子为主要原料的工厂、作坊星罗棋布。
有的地方以竹林、竹楼和系列竹产品开展旅游业,游客云集。
其实,在远离竹林的北方,也是须臾离不开竹子的。
吃饭的竹筷,铺的竹席,织衣、烤肉串的竹针,剔牙的牙签,居室的竹帘,真是俯拾皆是。
至于工程用的脚手架、跳板,打鱼用的桅杆、网竿、撑竿,竹篙,葡萄、豆角、黄瓜、西红柿等作物用的架竿,大多是竹子。
就连我国最北部边境的黑龙江里,也有上下漂流的竹排。
所以,从竹子的使用范围之广来说,把竹子叫作“中华竹”是再恰当不过的。
把竹子称为“中华竹”,还因为竹子是我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载体,包括礼、乐、书、数、兵等。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第一场《灿烂文明》中最精彩的一段当属竹简操了。
演员们手持竹简表演,精彩绝伦。
这竹简便是用竹片穿成的书——中国最早的书。
“韦编三绝”里的“编”,就是孔子读的《周易》,是用牛皮绳把竹简编在一起的。
后来的“四书”、“五经”,都是竹简书。
再说乐,古代的音乐被称为“丝竹”或“管弦”,这里的“竹”和“管”指的正是竹乐器,包括笙、管、笛、箫等。
书法更离不开竹,用竹管插上兽毫就是笔,“用笔”又叫“握管”,字当然要写在竹子上,成语“罄竹难书”由此而来。
算术用的筹是竹子做的,由“筹”发展到“筹划”,再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足见“筹”的重要。
兵指的是战争。
战争的主要武器——“箭”,就是竹子做的,字义从竹而来。
最早的盾、云梯、陷阱都离不开竹。
现代的竞技体育有好多项目来自竹,如跳高、撑杆跳、射箭、漂流、竹竿操等。
在古代建筑中,把竹跟石灰、砂浆混合使用,创造了比钢筋混凝土还坚固耐久的建筑奇迹,举世闻名的赵州桥便是最好的例证。
在成语词典里,带“竹”字的词语非常多,诸如“胸有成竹”、“竹报平安”、“势如破竹”、“竹节松贞”、“青梅竹马”等。
私立一中2012-2013学年度高二语文培优材料之柳宗元
私立一中2012-2013学年度高二年语文培优材料之四编写:李新春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郡(今山西永济县)人,著名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
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代表作——诗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江雪》;山水游记散文:《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寓言:《黔之驴》《永某氏之鼠》;论说:《天说》《封建论》《断刑论》;传记:《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骚赋:《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名言名句聪明正直者为神。
言而无实,罪也。
《上桂州李中丞荐卢遵启》炎而附,寒而弃。
《宋清传》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始得西山宴游记》与害偕行兮,以死自绕。
《衰溺文》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
《三戒〃永某氏之鼠》君子谋道不谋富。
《吏商》闻人善,立以为己师;闻恶,若己仇。
《从弟宗直墓志》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种树郭橐驼传》君子谋道不谋富。
《吏商》善恶不可以同道。
《为裴令公举裴冕表》妒人之能,幸人之失。
《骂尸虫文》敌存灭祸,敌去召过。
《敌戒》诰谀宜惕,正直宜宣。
《斩曲几文》惩病克寿,矜壮暴死。
《敌戒》(时时警惕疾病的发生而早作预防,这样的人能够长寿;自以为身体强壮,不会生病,有时却会突然病死)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柳宗元传《旧唐书》①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
下笔构思,与古为侔。
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
广东省佛山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级语文科试题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答题卡和作文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A. 绊.马索/搅拌.机狙.击/越俎.代庖伦.常/囫囵.吞枣疏浚./提前竣.工B. 应.声虫/应.届生竦.立/毛骨悚.然憧.憬/灯影幢幢..果脯./相辅.相成C. 老搭档./档.案袋纤.巧/纤.尘不染开拓./落拓.不羁角.色/群雄角.逐D. 着.眼点/着.重号亲.家/亲.痛仇快关卡./卡.住脖子稽.首/无稽.之谈2、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大熊猫那憨态可掬、惟妙惟肖的样子,总是让人忍俊不禁,大熊猫无论走到哪里,总会给人们以如坐春风之感。
作为国宝,大熊猫深得广大人民的喜爱。
对于熊猫来台,不少台湾同胞早就翘首以盼。
两岸有识之士和有关部门通力合作,排除各种阻挠,终于不孚众望,使大熊猫“团团”“圆圆”顺利赴台。
A.惟妙惟肖B.忍俊不禁C.如坐春风D.不孚众望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篇文章写得好与坏,不在于它文辞多么优美,形式多么新颖,而在于它要有思想、有风骨,惟有此才能永恒。
B.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无论幅度大小,都为减缓地球温度的不断上升和海平面的持续上涨提供了可能。
C.周瑜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物,没有他三国格局都有可能改写,甚至没有赤壁之战,只可惜天妒英才,他仅仅活了三十六岁。
D.苏通大桥建造的初衷是,拉近苏北、苏南的距离,进一步推动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唐山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唐山一中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共9分)魏晋时代的“啸”魏晋名士,风流倜傥,雅好长啸。
然而啸却不是由他们所首倡,早在《诗经》里就屡次提到啸,《小雅·白华》中就有“啸歌伤怀,念彼硕人”之语。
啸,郑玄说它的意思是“蹙口而出声”,也就是现代所说的吹口哨。
值得注意的是《诗经》里出现的啸者多是女性,她们心怀忧怨,发而为啸。
在其他记载中也常提到妇女作啸,如《古今注·音乐篇》说商陵牧子婚后五年无子,将别娶,妻闻之,中夜起,倚户而悲啸。
妇女用吹口哨来舒其不平之气,大概是古代所常见而现代已较陌生的一种习俗。
不过,啸也不完全是抒情的,它也用在某些行施巫术的场合中。
葛洪的《神仙传》记西汉人刘根学成道术,郡太守知道后,命刘召鬼,如召不来,将加刑戮。
刘根于是“长啸”,啸音非常清亮,“闻者莫不肃然,众客震悚”。
忽然南壁裂开数丈,有许多兵护送一辆车出来,车上以大绳缚着郡守已亡故的父母。
至东汉时,这种音调既清越、用意又含有若干神秘色彩的啸,逐渐从妇女和巫师那里进入文士的生活圈。
魏晋以后,关于吟啸的记事更加常见。
这时的吟啸不仅出现在情绪激动的场合,而且当其意趣恬适、心境旷放、谈玄挥麈、登高临远之际,也常常且吟且啸。
但于大庭广众之前放声长啸,自然有点旁若无人的样子。
可是在“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卓荦不群之士由主张达生任性而走向逸世高蹈的时代背景下,这却正是他们很欣赏的一种姿态。
所以吟啸之风,不胫而走,广泛流行,成为名士风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实啸只是形式,倨傲狂放才是它的灵魂;《世说新语》用“傲然”来形容周顗啸咏时的神态,可谓搔中痒处。
而这种动作和神态又可被简称为“啸傲”,即郭璞《游仙诗》所说的“啸傲遗世罗,纵情任独往”,陶渊明《饮酒诗》所说的“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至于《归去来兮辞》中的“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虽不言傲,而傲世之态,已尽在其中。
《柳宗元传》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
3、评价
为友 为朋友着想,无私照顾朋友 为官 为老百姓着想,替老百姓办实事 为师 水平高,指导有方
范晔 南北朝史学家 《后汉书》纪、传的作者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回家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之)与妻。
曾经
丢失 块
把(它) 交给
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廉洁方正 听说 有志气的人
1、表被任以官职的词:
征、辟、察、举、召、荐、进、 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词:
①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②表升迁的:擢、陟、拔、升、迁…… ③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 ④表降职的:左迁、迁、谪、逐、贬…… ⑤表罢免的:夺、罢、黜、免、去、废…… ⑥表恢复的:复、还…… ⑦表辞去的:辞、致政、退、归故里……
时 郎 州 司 马 刘 禹 锡 得 播 州 刺 史 , 制 书 下,
当时,这时,那时
得到,获得,被移任
诏书
元和十年(815),(柳宗元)按旧例被移作柳州(今属广西)刺史。 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刺史,诏书下达时,
文意梳理
南方,蛮荒的地方
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
亲近的人,朋友
列传·卷一百一十: 韩愈 张籍 孟郊 唐衢 李翱 宇文籍 刘禹锡 柳宗元 韩辞
课文朗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 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 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 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执:通“挚” 。 执友:志同道合的朋友
如此,这样
2023届高三语文复习-综合训练-柳宗元
综合训练----柳宗元一、语用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人素重友情,将春秋佳日登山临水的称为“逸友”,①的称为“雅友”,将直方规谏的称为“诤友”,将品德端正的称为“畏友”,将处事正义的称为“义友”,而那些可以共生死的刎颈之交呢?那就是不可多得的为人所艳称的“死友”了。
柳宗元贬到楚之南这荒州远郡,故交零落,消息闭塞,②,也没有即发即至的电传,只有一条和岁月一样悠悠的古驿道,姗姗来迟的新闻早已成了泛黄的旧闻。
既没有作家协会,更没有现今名目繁多的种种学术团体,他的诗文只能发表在纸上,供自己长夜反复吟哦。
所幸的是,不久之后陆续来了一些贬官流人,③,使他们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沙龙”,其中有南承嗣、元克己、吴武陵、李幼清和终生不仕的白衣卿相娄图南。
()。
今日的读书人应该感谢他们,他们给柳宗元带来冬日的温暖,夏日的清凉,他们陪柳宗元登山临水,催生了一代文宗一记而再记的文章。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他们一起饮酒赋诗,臧否人物,纵论国事家事天下事B.他们一起纵论家事国事天下事,臧否人物,饮酒赋诗C.他们一起饮酒赋诗,臧否人物,纵论家事国事天下事D.他们一起纵论国事家事天下事,饮酒赋诗,臧否人物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命清供》的第七篇——《苇岸泊舟》是从南宋画家马远的一幅《独钓寒江图》开始的。
当“独钓寒江”四个字我的视野时,脑海里马上便了柳宗元的这首《江雪》!记得以前读到这首绝句时,自以为是的将“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视为敢于与天地相争的形象。
我的理由是,天寒地冻的日子,原本是钓不到鱼的,但“蓑笠翁”就是要在这样的日子里钓鱼,他就是要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我以为,柳宗元在经历政治上的失意后,为了表达心里的不满,故而做出这种怪异的举动。
现在想来,未免幼稚可笑!柳宗元不是渔夫,()柳宗元在被贬永州期间,为了排遣心中的失落与苦闷,游历了永州的山山水水,尽管有《始得西山宴游记》这样的试图将自己与山水融为一体的意图的表达,然而,彻底地释放心中的苦闷是很难做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私立一中2012-2013学年度高二年语文培优材料之四编写:李新春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郡(今山西永济县)人,著名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
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代表作——诗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江雪》;山水游记散文:《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寓言:《黔之驴》《永某氏之鼠》;论说:《天说》《封建论》《断刑论》;传记:《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骚赋:《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名言名句聪明正直者为神。
言而无实,罪也。
《上桂州李中丞荐卢遵启》炎而附,寒而弃。
《宋清传》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始得西山宴游记》与害偕行兮,以死自绕。
《衰溺文》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
《三戒〃永某氏之鼠》君子谋道不谋富。
《吏商》闻人善,立以为己师;闻恶,若己仇。
《从弟宗直墓志》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种树郭橐驼传》君子谋道不谋富。
《吏商》善恶不可以同道。
《为裴令公举裴冕表》妒人之能,幸人之失。
《骂尸虫文》敌存灭祸,敌去召过。
《敌戒》诰谀宜惕,正直宜宣。
《斩曲几文》惩病克寿,矜壮暴死。
《敌戒》(时时警惕疾病的发生而早作预防,这样的人能够长寿;自以为身体强壮,不会生病,有时却会突然病死)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柳宗元传《旧唐书》①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
下笔构思,与古为侔。
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
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
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②顺宗继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
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
转尚书礼部员外郎。
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
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③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
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
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④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
有文集四十卷。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旧唐书•柳宗元传》注:侔(móu,匹敌)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时流辈咸推之咸,都B.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师,学习C.禹锡终易连州易:改任D.还于京师,时人义之义,道义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蕴骚人之郁悼杳不知其所之也B.览之者为之凄恻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C.请以柳州授禹锡揺其本以观其疏密D.著述之盛,名动于时不拘于时,学于余3.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柳宗元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又被推荐为宏辞科,因此被授予校书郎、永州司马等职。
B.王叔文想重用,但他任职不久就失败了,柳宗元也随之被贬。
C.柳宗元在文学上的才华得到世人的称赞,但政治上的才能却没有显示出来,表现在还没被重用就遭贬了。
D.长江至岭南之间,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着柳宗元学习,结果那些人都出了名。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胡忍见其若是?(3分)(2)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4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9题。
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
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号呼而转徙,饿渴而顿踣。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
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注释]一段:啮(niè)挛踠(luán wǎn)瘘(lòu )腊(xī):干肉,这里作动词用,指把蛇肉晾干。
饵,糕饼,这里指药饵。
即药引子。
岁赋其二:岁,每年。
赋,征收、敛取。
其,这种蛇,指永州异蛇。
二,两次。
奔走:指忙着做某件事。
二段:若毒之乎:你怨恨(捕蛇)这件事吗。
莅事者:管理政事的人,指地方官。
病:困苦不堪。
蹙:窘迫。
顿踣(bó):(劳累地)跌倒在地上。
疠(lì):这里指疫气。
曩(nǎng):从前。
隳突:骚扰。
恂恂:小心谨慎的样子;提心吊胆的样子。
弛然:放心的样子。
三段:人风:即民风。
唐代为了避李世民的讳,用“人”字代“民”字。
1.下面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吾祖死于是(这件事)B.君将哀而生之乎?(我)C.退而甘食其土之有(自己)D.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语气词,无实义)2.“而”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恂恂而起B.时而献焉C.驰然而卧D.得而腊之以为饵3.课文第四自然段文字所表达的蒋氏的思想感情,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悲愤难忍B.痛不欲生C.愤怒控诉D.哀而不伤4.对“安敢毒耶”理解不当的是()A.回应上文作者的提问(若毒之乎)。
B.用反问句委婉表示捕蛇给自己带来了很多好处。
C.这个问答出人意料,使一篇血泪斑斑的控诉带上“哀而不伤”的色调,蕴含更加深刻。
D.暗示了不敢怨恨捕蛇一事,是因为赋敛之毒有甚于蛇。
5.翻译句子。
(1)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2)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3)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贺进士王参元失火柳宗元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
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
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果若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
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
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
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
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
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
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
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
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
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
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
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
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
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显白而不污。
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
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
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栗,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子!是以终乃大喜也。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皆相吊。
许不吊灾,君子恶之。
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
注:滫瀡(xiūsuǐ)这里指淀粉一类烹调用的东西。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虞:忧虑B.于是有水火之孽孽:罪恶C.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虽:即使D.自以幸为天子近臣以:认为11.下列属于作者祝贺王参元家失火的主要意图的一项是()(3分)A.阐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的道理。
B.肯定王参元“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的才华。
C.改变王参元“进而不能出群士之上”的现状。
D.表达“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的愧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中“骇”“疑”“喜”三字,表现了作者的心理变化,后文的叙议就是围绕着这三个字展开的。
B.作者认为王参元很有才华,但家中积有钱财,为官是否廉洁令人生疑,这是王参元遭世人猜疑的主要原因。
C.作者在贞元十五年就读到王参元的文章,在读后的六七年中一直没有对王参元的文章作出应有的评价。
D.文章用书信的形式,借王参元家失火之事表达了作者的想法,同时针砭了当时诋毁人才的恶劣社会风气。
13.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
(4分)(2)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
(2分)(3)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
(4分)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1)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2)有人说三、四句将"在物之境"与"在我之情"融合无间,请以"乱"字为例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散文《柳子庙前》,完成15-18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