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新教材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143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轴对称9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轴对称9篇轴对称 1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册第一课教学任务就是教学轴对称,教材中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的特点,设计了三次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创设情境教学,请会折叠衣服的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叠衣服的方法。
从而引出课题。
接着1、出示轴对称物体:天安门、飞机、奖杯、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样的。
2 剪小树:通过不同剪法师生共同评价得出这些图形两边都一样的,所以先把纸对折,然后再剪,剪定后再展开,就是这棵小树了。
这是本节课第一次操作活动,安排在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后,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
学生这次操作活动看似一次无目的操作活动,但要一棵小树甚至一个漂亮的窗花,不去寻找规律,也是非常困难的,通过学生的交流,能初步感知到两边一样的图形可以对折起来再剪,这就是轴对称图形特征的初步感知。
本节课教学中我更多的是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欣赏者而存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
教学中我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对数学美感的感受、捕捉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通过游戏与生活,感知对称美。
学生们都学习过剪纸,就已经会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左右两边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图形。
因此,现实中一些对称的图形学生在课前早已接触过,然而何谓“对称”,这一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却是新鲜的。
由此可见,如何让学生科学地认识并建立“对称”的概念是我这节课要达成的重要目标之一。
因此,我设计“玩纸飞机”的这样一个活动,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对称”概念,抓住对称的本质特征,让学生对“对称”的概念有更清晰的认识,也为其在生活中如何判断对称现象提供方法。
二、动手创造,感受对称美。
在“剪对称图形”这一环节,我注重学生主体性的探索与发现过程的经历,试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思维得到对新知识的理解、顿悟。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 公开课教案(138页,全站免费)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2015-2016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2015~2016年)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涂色的正方体第二单元分数乘法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树叶中的比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五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第六单元百分数互联网的普及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1)第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渗透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2分钟左右)1.导入:回忆我们已经学习的平面图形。
(出示课题:长方体的正方体的认识)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学过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二、自学例1(15分左右)1.明确例1中的自学要求提纲。
每人准备一个长方体纸盒,仔细观察,自学书本第1~2页例1。
2.自学导学单(1)长方体有()面。
从不同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面。
(2)长方体的各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相对的两个面有什么特点?(3)长方体有()条棱。
相对的棱长度( ).(4)长方体有( )个顶点.(5)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量一量你准备的长方体,长、宽、高各是多长?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导学单上)导学要点:什么叫棱?什么叫顶点?什么叫长方形的长、宽、高?长方体的棱有几组?上来指一指。
每组4条棱长度一样吗?4.全班交流。
分析黑板上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的点评。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优秀全册教案(完美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第一单元1.太阳和影子【教学目标】1.能借助身体和器物进行观察,发现影子变化的规律。
2.能连续观察记录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
3.能进行太阳的运动于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4.知道一天中气温和影子的变化于太阳的运动有关。
5.知道完整的实验记录对结论的意义。
【教学重点】认识太阳的视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连续一天的观测和记录。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手电筒、竹篾、米尺、竹竿、表格、作业纸。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看见教室外面的阳光了吗?(提醒学生不可正视太阳)2.站在阳光下有什么感觉?3.同学们能够描述太阳此时此刻的位置吗?(引导学生通过方位和高度两个方面来描述,借助校园里的一些参照物描述高度)4.你们还看过天空中其他位置上的太阳吗?那是在什么时候?(早晨、傍晚、中午......)二、组织讨论,总结影子变化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总结出太阳运动的规律:由东向西,由低到高再到低。
影子变化的规律:由西向东,由长到短再到长。
三、模拟太阳运动的实验师生共同用手电筒和竹篾模拟太阳的运动。
学生做好记录。
四、画出物体的影子学生根据掌握的知识自己完成练习,教师选出几个学生的作业全班展示,同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画之前是怎样想的。
五、猜猜时间,体验生活教师出示两幅图片,让学生说说分别是什么时间拍摄的,要求说出判断的理由。
六、布置作业课后阅读、查阅资料或者上网收集整理有关太阳和影子的其他知识。
2.太阳钟【教学目标】1.认识太阳钟和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
2.利用太阳钟的原理制作计时器3.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
【教学重点】了解各种不同形状、不同国家、不同制作方法的日晷(太阳钟)的制作原理。
【教学难点】根据当地的维度制作太阳钟。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制作太阳钟的材料。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引起学生科学前概念1.播放“锄禾日当午”FLASH动画.2.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诗句中是什么时间?(学生说出中午时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根据诗句中的“日当午”知道是中午。
【2017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新教材全册教案
【2017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新教材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物质的性质课题1:物质的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物质的性质,包括颜色、形状、硬度、导电性等。
2. 学会使用放大镜、电子秤等实验器材。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
2. 学会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物质的性质的观察和实验。
教学难点物质的性质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放大镜、电子秤、样品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物质的颜色、形状、硬度等,引发学生对物质性质的兴趣。
2. 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性质,记录实验结果。
3. 交流:分享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物质的性质。
4. 练习:进行一些有关物质性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课题2:物质的分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物质的分类,包括纯净物和混合物。
2. 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物质。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物质的分类。
2. 学会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物质的分类的观察和实验。
教学难点物质的分类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显微镜、样品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物质,思考它们的分类。
2. 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分类,记录实验结果。
3. 交流:分享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物质的分类。
4. 练习:进行一些有关物质分类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第二单元:力的作用课题3:力的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力的作用,包括推、拉、提、压等。
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实小集体备课)183页
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高效课堂模式】实验小学备课集团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数一数第二单元比一比第三单元分一分第四单元认位置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一)有趣的拼搭第七单元分与合第八单元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丰收的果园第九单元认识11~20各数第十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十一单元期末复习数一数说。
并画出空缺的“点子”。
5、说出与点子对应的空白小图中画的应该是什么,有多少个。
学生学习老师用圆点来表示物体的个数。
三、巩固应用。
(13分钟左右)1. 找数游戏。
学生自由找数,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2. 说数摆数。
小组合作,一生说数,其余三个摆数。
3.说说学到了什么。
四、课作。
(10分钟左右)完成《补充习题》第1页跟随教师校对作业,及时订正。
提高题:先数一数每一种水果各有多少个,再把最多的涂上黄色,把最少的涂上红色。
找一找,依次数一数,说一说,并画出空缺的“点子”。
→5、第七、八、十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中找相应的物体。
收集两位学生的作品,全班评价一下。
→1. 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藏着哪些数?找一找我们教室里藏着哪些数?→2.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
→3.孩子们,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新本领?→教师读一题学生做一题,学生做题时,教师巡视,帮助学困生。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
→鼓励学有余力的孩子完成提高题【教后反思】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认识1~5(1)“认识1~5”(2)“认识几和第几”“认识0”课时教学计划认识=、>和<练习一认识6~9各数(1)认识6~9(2)认识10练习二认识图形有趣的拼搭2--5的分与合6--7的分与合。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新教材)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高效课堂模式】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2015~2016年)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升和毫升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简单的周期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运动与身体变化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六单元可能性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怎样滚得远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第一单元升和毫升课题:认识容量和升第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容量的含义,认识容量单位升,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
2.学生在认识容量及其计量单位“升”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观察、比较、估计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学生在操作和实验等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过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容量单位“升”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预设3分钟)1.出示两个茶杯: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茶杯,谁来说出哪个茶杯里盛水多?说明:哪一个杯子盛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
(板书:容量)2.明确学习内容。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容量。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
(预设17分钟)1.进一步探究容量。
自主学习导学单1:(时间:8分钟)(1)说说你对容量的理解。
(2)想想看哪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你有什么方法来验证一下?(3)思考怎样量出水壶的容量,再按自己的想法量一量。
提问:你发现哪个水壶的容量大,哪个水壶的容量小?你是怎样想的?演示:把其中一个水壶装满水,倒入另一个水壶。
说明:容器的容量是有大小的。
理解:为了准确测量和计量容量的多少,要使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2.认识容量的单位“升”自主学习导学单2:(时间:6分钟)(1)观察图片,说一说这些容器里盛的分别是什么,各有多少,都是用什么作单位,用什么符号来表示。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新教材)第一课:认识数数的方法教学目标- 了解数数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能够正确读写1至50的数字- 能够用手指、计数器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数数教学内容1. 数数的基本概念- 数数是利用数的概念来进行数量计算的方法。
- 数数有顺序和分类两种方式。
2. 数字1至50的认读- 通过教师提供的数字卡片,帮助学生认读数字1至50。
3. 数数的方法- 用手指进行数数- 使用计数器进行数数- 利用计数数的顺序进行数数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 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数数。
并引入数数的概念。
2. 数字认读练- 教师给每个学生发放数字卡片,让学生自主认数。
- 学生自我核对答案,并进行纠正。
3. 数数的方法示范- 教师通过手指,计数器和数字卡片的使用,示范不同的数数方法。
4. 数数的独立练-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使用不同的数数方法,自行完成一些练题。
5. 总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数数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进行互动讨论。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练过程中的表现,如能否正确认读数字、使用正确的数数方法等。
- 通过简单练的评分,评价学生对数数方法的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 在教室环境中,创设更多的数数场景,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加深对数数的理解和应用。
-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更多与数数相关的问题,扩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心得这是一堂以数数为主题的数学教学课。
通过让学生参与互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初步掌握数数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教师在课堂中起到引导和示范的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表现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延伸和拓展也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数的理解和应用。
这堂课给我留下了不错的教学心得,也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经验借鉴。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
4.从下面的方格里选6格并涂黑,使它们构成一幅 轴对称图形。
第57页/共343页
5.实践活动。 利用附页1中图2的方格纸,用轴对称或平移的 方法设计一个图案,在班级里交流展示。
第58页/共343页
第59页/共343页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倍数与因数
第60页/共343页
第85页/共343页
第86页/共343页
第87页/共343页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倍数与因数
第88页/共343页
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 1×12=12 2×6=12 3×4=12
第89页/共343页
你能找到12的全部因数吗?
12=1×12
12÷1=12 12÷2=6
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 合数 合数 合数
第103页/共343页
2.分一分,并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
质数
合数
第104页/共343页
3.猜猜我是谁。
第105页/共343页
4.你说我讲。
第106页/共343页
第107页/共343页
第108页/共343页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第109页/共343页
1.画一画,并与同伴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向左平移4格
向右平移7格
第44页/共343页
2. ⑴小房子先向 右 平移了 4 格, 再向 下 平移了 3 格。 ⑵梯形先向 右 平移了 9 格, 再向 上 平移了 4 格。
⑶说一说,这两幅图还可以怎样 平移到现在的位置?
第45页/共343页
3.把右图拼成一个轴对称图 形。说一说,画一画,该 如何进行平移?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式)含教学计划
第一学期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大多数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符合年龄及年级特点,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数学的信心较强;学生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同时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性解决问题的方面也欠缺,需要下大力量来培养训练。
同时也存在个别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家长配合不到位现象,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
本班的学生能够听从老师的教导,但是自主创新的意识还是比较缺乏,针对这现象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加强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及能力;对那些学习基础较差、家长常于疏忽的学生,应在课内课外加以帮助,使其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同时提高学习成绩。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安排了七个教学单元及总复习,数与代数方面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及第五单元简易方程,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正式教学代数的初步知识;图形与几何安排的教学内容是第二单元位置,初步渗透直角坐标系的思想,以及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概率安排的是第四单元可能性;还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综合实践活动安排了掷一掷。
与原实验教材相比主要变化有以下几点:1.从六年级上册移来“位置”单元,“观察物体”移到五年级下册。
2.“可能性”单元根据课标要求进行了调整。
3.“数学广角”的内容进行调整。
4.“简易方程”的结构进行调整及其他单元内容的变化。
5.编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由原三上移来。
1课标调整过后,新旧教材的衔接比较乐观,基本上没有新的知识点断层,仅有一些内容因为课标变化,要求降低,或者删掉或者往后挪动,本册第四单元“可能性”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学过了,孩子们在四下还学习了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知识,因为课标的修订,教材的编排作了较大的调整,使其更符合新的课程标准,因此在教学当中应结合新教材的编排思路,让学生进行适当的回顾,完备以前所学知识,形成更新的认识。
同时本期还需补充遗漏内容“数字编码”、“观察组合小正方体”、“画轴对称图形”“鸡兔同笼问题”。
2017-2018新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导学案学讲计划教案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高效课堂模式】导学案、导学单实验小学备课集团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2017~2018年)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二单元千克和克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是多少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间隔排列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多彩的“分数条”第八单元期末复习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课题: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能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准确率达到90%以上。
2.熟练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能准确进行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积的末尾零的个数。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口算热身。
(3分钟左右)算一组一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复习乘法口诀表。
7×5 3×2 4×6 9×92×8 5×5 4×7 7×8二、自学例一(15分钟左右)1.明确例一中的数学信息及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
出示:教材例一情境图;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导学单(时间:5分钟)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估算结果。
2.尝试用什么方法计算3.对照书本例一的解答,你用哪种方法?4.你认为哪种方法更方便合理?在学生自学时,教师收集学生算式的多种情况并请学生迅速板演到黑板上,备用。
导学要点:最简便的方法2×3=62×30=603.小组交流交流内容:1.有哪些方法?每种方法是怎么算的?2.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怎样口算?点拨: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只要一位数乘一位数,再在积的末尾添上02.乘数中有几个0,就在积的后面添上几个0。
全班交流分析书本上出现的几种方法,给予适当的点评。
五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五年级数学教案(优秀6篇)
五年级数学教学案例五年级数学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作者可爱的小编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6篇五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五年级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会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真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分析和解决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一,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1.什么叫整数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出示题目,学生进行计算(1)6+6+6=6×3二、新授:1、出示题卡1个图案占一张彩纸的1/5,3个图案占这张彩纸的几分之几?2、引导学生用涂一涂加法计算,乘法计算三种分式来解决问题。
学生回忆整数乘法,并回答什么叫整数乘法。
1、学生仔细阅读题卡,理解题意否,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各自计算的方法。
3、全班进行交流。
++==3×=++==通过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过渡到分数乘法的意义,学习易于理解。
在交流各自的语言地理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是相同的,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三、涂一涂,算一算(1)2个3/7的和是多少?(2)3个5/16的和是多少?四、练习巩固1、5个3/8是多少?2、4个2/17是多少?3、6个3/25是多少?学生打开教科书,选涂一涂,再列式计算。
学生审题后,涂一涂,再列式计算。
×2=全班交流5/16×3=5×3/16=15/16学生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乘整数的定义,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寸步体会“分数乘整数,分子和整数相乘,分母不变”的道理。
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教案大全(7篇)
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教案大全(7篇)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教案大全(7篇)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人类从远古时代开始,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并能应用实际问题。
以下是小编准备的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教案大全,欢迎借鉴参考。
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教案大全篇1教学目标: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难点是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准备: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 5名学生排成队列,其余学生描述其中一位学生的位置。
2、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二、观察讨论、学习新知1、观察课本主题图、讨论并填空。
2、老师出示:课本“做一做”第2题小动物赛跑图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第二小白兔跑第几小牛跑第几你能把上面的问号位置填上吗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1、说一说(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目的: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几位(使学生学会从前面数或者从后面数,得到不同。
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教案大全篇2教学要求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用具教师准备:盛有红色水的大玻璃杯一个,用绳捆着的大小石头各一块,沙一堆;投影仪和1立方米的木条棱架一个;体积是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各一个。
学生准备:1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学具。
教学重点体积的含义和常用的体积单位。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和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知识。
【新教材】教科版五年级上册(2017版)科学全册教案
【新教材】教科版五年级上册(2017版)科学全册教案目标本教案旨在使用教科版五年级上册(2017版)科学全册教材,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覆盖教科版五年级上册(2017版)科学全册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主题:1. 生活中的物体2. 空气和水的重要性3. 物体的运动4. 简单的机械5. 生物的生存环境6. 生物的生活习性7. 生物的繁殖与生长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掌握生活中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2. 了解空气和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能够正确使用和保护它们;3. 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简单的机械原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4. 了解生物的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性,培养对生物的保护意识;5. 理解生物的繁殖与生长过程,并能够观察和描述生物的发育变化。
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 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科学知识;2.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3. 观察: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他们的思维交流和合作能力。
教学流程本教案按照教科版五年级上册(2017版)科学全册的章节顺序设置教学流程,每个章节的教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现象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 讲解:向学生讲解相关的科学知识,重点解释重要概念和原理;3.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与章节内容相关的实验,让他们亲自操作和观察;4. 总结:帮助学生总结本章节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5. 练习:布置与章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6. 拓展:提供一些与章节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评价本教案的教学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等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2. 实验报告评价:对学生进行实验报告的评价,包括实验设计、数据记录、结果分析等方面;3. 练习和作业评价:对学生完成的练习和作业进行评价,包括答案的准确性、解题思路的合理性等方面;4. 小组讨论评价:对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思维的开放性、合作的积极性等方面。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先乘除后加减,小括号最优先2630—867+133 33×〔225÷15〕581—31×18 944÷〔105—89〕〔158+125〕×2 1210÷〔89+21〕196÷〔712—698〕2112÷〔16×3〕456÷19×83 134×16÷671300×〔700÷10〕反思与重建经过一个寒假,学生的口算才能有所下降,速度较慢,必须通过强化训练得到改善。
期间要重视学生的书写和计算习惯的培养,注重草稿与验算。
作业布置根底练习〔A套、B套〕A套:P5的递等式计算B套:补充计算每日一题在6+36÷3-2×4-1=47这个算式中添上括号,使等式成立。
二年级数学下册《带小括号的四那么混合运算》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带小括号的四那么混合运算》教案教学内容:带小括号的四那么混合运算教学目的:1。
结合详细情境,理解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有小括号的四那么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进展复杂运算的才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
教学重点: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利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回忆,情境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四那么混合运算,想一想:在一个算式中,有加减、有乘除,要按什么顺序计算?看下面的算式,说说运算顺序。
86—6×810×30÷545+35÷593+26–40学生说一说。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二、学习交流,探究新知1。
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观察,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苹果图〕3篮苹果一共有多少个?2、解决问题:3篮苹果一共有多少个?〔1〕根据信息想一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几步计算?第一步求什么?列式:60—38=22〔个〕22×3=66〔个〕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你能把上面的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吗?〔2〕综合算式:60—38×3这样可以吗?说说理由。
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苏教版
2015年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苏教版)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校园绿地面积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班级联欢会第六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八单元用字母表示数钉子板上的多边形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课题:负数的初步认识(1)第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结合现实的问题情景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
会用正、负产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负数。
2.能正确区分正数、负数和0。
感受正、负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一些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
(3分钟)我们先来做个游戏。
游戏的名字叫“与我相反”。
游戏规则是:老师说一句话,你们要快速地说出与这句话意思相反的话。
1、服装店今年八月份赚了2000元。
2、我在银行存入了300元。
3、我向南走了100米。
4、零上10摄氏度。
引入谈话:在生活中,像这样意思相反的情况还真多,今天,我们将研究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表达这些内容。
二、自学例1。
(10分钟)1.自学。
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导学单:个城市的最低气温分别是多少摄氏度?你是怎么看的?2.试着把这三个温度写下来,并读一读。
3.思考:+20℃和-20℃表示的含义有什么不同?2.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1.说说你是怎么看温度计上的气温的?2.南京、三亚、哈尔冰的最低气温分别是多少摄氏度?哪里的气温是零上,哪里的气温是零下?3.你是怎么理解+20℃和-20℃的?导学要点:三亚的温度用正数表示,哈尔滨的温度用负数表示。
3.全班交流。
导学要点:在读出刚才三个温度时,要注意看清什么?(出示温度计课件:闪烁0℃)0℃,它正好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
【教科版】2017版新教材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2017版新教材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目标编写一份教案,覆盖《教科版》2017版新教材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的内容。
教学内容本教案将涵盖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的所有内容,包括以下单元:1. 单元一:生活中的力2. 单元二:生活中的光3. 单元三:生活中的水4. 单元四:生活中的空气和气温5. 单元五:生活中的声音6. 单元六:生活中的电教学目标1. 了解生活中的力及其作用。
2. 了解生活中的光的来源、传播和反射规律。
3. 了解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用途。
4. 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特性,并能简单测量气温。
5. 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听觉的基本原理。
6. 了解电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实验教学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3. 多媒体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科学知识。
教学步骤1. 概念引入:通过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科学的欲望。
2. 知识讲解: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
3.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和观察现象。
4. 讨论总结:通过讨论和总结,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拓展延伸:通过拓展和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评估1. 日常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评估他们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3. 综合测试:通过考试或测验,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教科版》2017版新教材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2. 多媒体教学资源:包括图片、视频等。
3. 实验器材:根据实验内容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要注意适应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爱好,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校园绿地面积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班级联欢会第六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八单元用字母表示数钉子板上的多边形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课题:负数的初步认识(1)第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现实的问题情景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
会用正、负产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负数。
2.能正确区分正数、负数和0。
3.感受正、负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一些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
(3分钟)我们先来做个游戏。
游戏的名字叫“与我相反”。
游戏规则是:老师说一句话,你们要快速地说出与这句话意思相反的话。
1、服装店今年八月份赚了2000元。
2、我在银行存入了300元。
3、我向南走了100米。
4、零上10摄氏度。
引入谈话:在生活中,像这样意思相反的情况还真多,今天,我们将研究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表达这些内容。
二、自学例1。
(10分钟)1.自学。
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导学单:1.3个城市的最低气温分别是多少摄氏度?你是怎么看的?2.试着把这三个温度写下来,并读一读。
3.思考:+20℃和-20℃表示的含义有什么不同?2.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1.说说你是怎么看温度计上的气温的?2.南京、三亚、哈尔冰的最低气温分别是多少摄氏度?哪里的气温是零上,哪里的气温是零下?3.你是怎么理解+20℃和-20℃的?导学要点:三亚的温度用正数表示,哈尔滨的温度用负数表示。
3.全班交流。
导学要点:在读出刚才三个温度时,要注意看清什么?(出示温度计课件:闪烁0℃)0℃,它正好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
零上温度可以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可用负数表示。
+20℃表示零上20℃,温度比0℃高,-20℃表示零下20℃,温度比0℃低。
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自学例2.(6分钟)1.自学。
导学单:1.用例1的办法表示出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高度。
2.读一读这两个数,他们分别表示比海平面高多少米或低多少米?指导学生看懂例题中的示意图。
2.全班交流:+8844.4米和-155米的实际含义。
海平面以上高度用正数,海平面以下用负数。
海平面以上高度和以下高度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学生交流把数进行分类。
如果把这5个数分分类,可以怎样分?导学要点:像+20、+884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20、-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板书课题上的负字)。
为了方便,“+”我们可以省略,但“-”一定要写。
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因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讨论:你在生活中见过负数吗?它们的含义各是什么?四、练习。
(15分钟)【基本练习】1.第2页练一练。
点拨:表示正数的圈里有0吗?表示负数的圈里呢?进一步明确正数、负数和0的关系。
2.练习一的第1、2题。
第1题:以0℃为标准,正数表示零上温度,负数表示零下温度。
第2题:继续强调,高于海平面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温度用负数表示。
3. 练习一的第3题。
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
正、负数可以是些怎样的数?可以写小数和分数吗?写正数和负数时要注意什么?4. 练习一的第4题。
学生读一读表中的数。
在教材给出的图中涂一涂。
教师收集学生的不同画法,评讲时展示,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图中的几个温度,哪些比0℃高,哪些比0℃低?-5℃与-10℃相比,哪个温度高一些?5.创编练习。
电梯现在停在6楼,如果升到9楼记作+3,那么-2表示( )。
①电梯下降到了2楼②电梯下降了2楼③电梯下降了4楼④电梯上升到8楼电梯是以几楼作为正负分界的?五、课作。
(6分钟)完成《补充习题》第1页。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使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订正错误。
全对的做“提高题”。
提高题。
甲地海拔高度是30米,乙地海拔高度是20米,丙地海拔高度是-10米,哪个地方最高,那个地方最低?最高的地方比最低的地方高多少米?六、家作。
1.《课课练》第页。
2.上网查阅:了解负数的产生。
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课题:负数的初步认识(2)第 2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感知正、负数的含义,体会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2.从不同角度丰富对正、负数的认识,提高应用正、负数描述日常生活现象的能力。
3.渗透数轴、区间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从不同角度丰富对正、负数的认识,提高应用正、负数描述日常生活现象的能力。
教学难点:应用正、负数描述日常生活现象。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1分钟)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负数。
二、自学例3。
(7分钟)1.自学。
出示教材例4表格。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导学单:1.读一读表格中的数据。
2.根据表中的数据说说每个月的盈亏情况,和同桌说一说。
导学要点: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2.全班交流。
3.试一试。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出示教材试一试情境图和表格。
亏损用负数表示,盈利用正数表示。
三、自学例4.(9分钟)1.自学。
出示:教材例4情境图。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收集有用信息在全班交流时用。
导学单:1.观察示意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2. 思考:如果把向东走2千米记作+2千米,那么向西走2千米可以记作什么?3.仔细观察直线上的点,你有什么发现?2.小组交流:1.如果把向东走2千米记作+2千米,那么向西走2千米可以记作什么?你是怎么想的?2. 观察直线上的点,你的发现是什么?3.全班交流。
导学要点:由于东西方向正好相反,因此如果把向东走2千米记作+2千米,那么向西走2千米可以记作-2千米。
在数轴上,0右边的数表示正数,0左边的数表示负数。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2和2到0的距离相等。
4.阅读第4页的“你知道吗”?四、练习。
(15分钟)【基本练习】1.第4页练一练。
点拨:蓝色线框里的正数表示存入的钱数,负数表示取出的钱数。
2.练习一的第5题。
生活中很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3. 练习一的第6题。
和同桌说说表中正数和负数的含义。
点拨:小明家四月上旬收支相抵后,还有没有结余?4. 练习一的第7题。
点拨:直线上两个数之间的距离越短,它们就越接近。
直线上的数,右边的数要比左边的大。
5. 练习一的第8题。
表中的正数、负数和0各表示什么?6.创编练习。
五年级一班学生跳绳比赛的平均成绩为每人每分钟120下,丁老师记数时,高于平均数用正数表示,低于平均数用负数表示。
王明的成绩是+12下,魏丽的成绩是-8下,王明实际跳( )下,魏丽实际跳( )下。
提示:在表示王明和魏丽的实际下数时,是以多少下为标准计算的?五、课作。
(8分钟)完成《补充习题》第2-3页1、3、4、5题。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使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订正错误。
全对的做“提高题”。
提高题。
小强从家向西走了300米记作+300米,到达甲地,他从家走了-200米到了乙地,你能画出甲、乙两地的位置吗?六、家作。
1.《课课练》第页。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第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分析,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正确率达到80%2. 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测量、填表、讨论、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初步体会图形转化的意义和价值,培养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
3. 使学生在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活动中,进一步增强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感受“变”和“不变”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例题引路(6分钟左右)1、长方形面积怎么算?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
2、出示PPT,引导观察。
观察例1,说说自己的想法。
转化前后,什么没有变?3、交流例2,你是怎么转化?预设:①沿着高剪出一个三角形,平移后,转化成长方形。
②沿着高剪出一个梯形,平移后转化成长方形。
组织交流,转化的方法。
强调:沿着高剪。
二、自学例3(16分钟左右)1、明确例3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出示:例3的PPT导入:例3中要我们做什么?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导学单(时间:5分钟)①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
量出或数出它的底、高分别是多少,填在表格中。
平行四边形底cm 高cm出示表格以及平行四边形。
组织学生交流,板书。
(板书在右边。
)②把刚才三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填写下表。
转化成的长方形长cm 宽cm 面积cm²组织学生进行转化操作,操作后交流填表。
(板书在左边。
)③小组讨论:1.转化成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吗?2.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3.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完成填空。
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长方形的面积=长×宽④小组交流交流内容: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过程。
2.公式的字母表示方式。
组织交流、观察、讨论,强化认识。
板书字母公式S=ah⑤完成试一试。
独立完成,板演。
集体交流。
三、练习(10分钟左右)(1)适应练习第8页练一练(2)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二”第1——5题。
①独立完成。
②集体交流。
找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第1题:抓住等底等高来画。
第5题:周长没有变,面积变小了。
因为高变短了。
(3)创编练习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周长是78cm,以CD为底时它的高是18cm,有BC 是24cm,求它的面积?A DB C思考: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是相等的,求到CD的长,那么面积也求到了。
四、课作(8分钟左右)完成《补充习题》第4页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题,讲评时所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
全对的做“提高题”。
提高题:你有几种方法求下面图形的面积?五、家作完成《课课练》第页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课题:三角形的面积第 2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正确率达到80%以上。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