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课堂的若干思考
在新课改下对中职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几点思考
在新课改下对中职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几点思考【摘要】新课改对中职数学教学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其中提问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尤为突出。
有效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探究和发现。
在新课改下,教师应该注重提问的技巧和策略,确保提问具备目的性和针对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合理利用提问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创新思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提问技巧,使数学教学更加富有启发性和互动性。
【关键词】新课改、中职数学、有效提问、提问技巧、提问策略、学生思考、探究、实践意义、促进学习。
1. 引言1.1 新课改对中职数学教学的影响新课改对中职数学教学的影响体现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等方面的变化。
在新课改下,中职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不再仅仅关注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技巧的训练。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发现,而不是一味地灌输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新课改也提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来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精神。
2. 正文2.1 提问在新课改中的重要性在新课改下,提问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提问不仅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师生互动,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提问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和强化,达到巩固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提问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课堂的若干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课堂的若干思考【摘要】以“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教学设计为例,对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课堂进行思考。
【关键词】新课改数学课堂二分法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B-0030-04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课堂在发生变化。
基于此,本文以“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教学设计为例,对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课堂进行思考。
一、“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是人教A版《普通高中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1(必修)》第三章“函数的应用”中第一节“函数与方程”的第二块内容,是在学习了集合与函数概念、基本初等函数后,研究函数与方程关系的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结合函数大致图象,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出相应方程的近似解,理解二分法的思想及了解这种方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
本节内容是课标教材中新增的内容。
在初中,学生学习了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等简单方程的求根方法,但是在实际解答求根问题中,用到求根公式的很少。
对于这类方程,我们只能根据根的存在性定理判断根的存在,再利用二分法求出方程给定精确度的近似解。
经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将更加深入理解函数与方程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要求学生懂得解决“如何求方程的近似解”这个问题,而二分法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常用解法或通解法。
既然是“近似解”,那么引导学生的思维模式由“求”转变为“找”显得更加贴切,也更好理解。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求学生理解二分法的思想,真正理解怎么去“找”近似解。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一是理解二分法的基本思想,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给定方程满足一定精确度的近似解;二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计算体会二分法,感受函数与方程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近似思想、逼近思想、算法思想;三是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形成正确的数学观,通过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在当今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新课改理念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与机遇。
如何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让高中数学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在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经验,也有了许多深刻的思考。
一、新课改理念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单纯地进行知识传授,而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数学的魅力,在解决问题中提高数学能力。
同时,新课改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价值。
数学不再是抽象的符号和公式,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
此外,新课改还倡导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不再仅仅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而是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表现。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尝试1、情境创设,激发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引入数学知识。
例如,在讲解函数的概念时,我以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为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函数的本质。
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大大激发,他们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2、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
在课堂上,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数学问题。
比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时,我让小组合作绘制函数图像,观察图像的特点,总结函数的性质。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3、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数学软件等工具,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直观化。
例如,在讲解立体几何时,通过三维动画展示几何体的结构,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空间关系。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其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
新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
本文将就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进行简要探讨。
一、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理念1. 以学生为中心。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强调实践与探究。
新课程改革强调实践与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推理等方式,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等。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应用能力、数学交流能力等。
二、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指以任务为导向,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为载体,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来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是指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交流、分享。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问题导向法。
问题导向法是指以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通过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来学习知识。
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学更广范地被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生活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初中数学课程的设计,考虑到了初中学生学习的特点,符合初中学生所处年龄段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考虑到了数学的特点,体现出了数学的实质,在呈现新知识时,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从实际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到构建数学模型,到寻求问题结果、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数学基本理念转化为实际教学行为,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注意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使用适当的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一、要“用活”教材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要“活用教材”,而不是对教材进行简单的教授。
教师要认真研究数学课本,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
1.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对课本的通盘考虑,对某些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
2.在尊重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对教学内容要进行加工提炼、整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尝试章头图教学章头图的情境创设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学习平台,为抽象的数学内容提供了活生生的生活原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
三、突出探究性学习探究教学重视的是知识的获得过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获得新知识,自主地抓住事物,以加深对事物的认识,从而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自身的探究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的自身发展特点,从初步认识到高深认识,应帮助学生不断深化对数学学科的理解。
探究实施过程可通过以下六个环节进行:引入课题、明确目标、激发探究--指导学习、自主初探——生生互动、点拨解疑、引导深探——迁移运用、能力提升——回扣目标、小结升华。
新课改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摘要】新课改对数学教学的影响是必然的,它使得数学教学不再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新课改下,教师角色需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辅导者,注重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
学生学习方式也随之改变,更加注重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实践应用。
课堂教学内容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进行调整,更加贴近生活和实际应用。
技术应用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教师需要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评价体系的更新也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评价。
面对新课改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理念,为数学课堂教学带来更多可能性和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数学教学、教师角色、学生学习、课堂教学内容、技术应用、评价体系、挑战、机遇、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新课改对数学教学的影响新课改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改革内容之一,也对数学教学带来了深远影响。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主要以灌输知识为主,重视考试成绩和应试能力的培养,而新课改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新课改下,数学教学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使数学教学更具参与性和启发性。
新课改还促使教师角色发生了转变,不再是简单传授知识的“讲解者”,而是扮演着引导者、激发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教师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在新课改下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课改对数学教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提高了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新课改下,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对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生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新课改下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的问题与思考(1)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的问题与思考(1)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而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也随之而来。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的问题与思考”这一主题下,我们应该思考哪些问题,如何寻找问题的根源,以及如何通过改进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问题的存在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面临的问题是很多的。
这些问题的存在,往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成绩下滑等问题的出现。
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问题:1. 教材难度过高,难以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
2.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多元有效的教学策略。
3. 数学知识枯燥无味,缺乏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4. 学生兴趣参差不齐,学习主动性不足。
5. 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割裂,缺乏应用场景。
以上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在当今这个“知识超载”的时代,问题的严重程度更加明显。
因此,我们必须从思想上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并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
二、思考的方向针对以上列举的问题,我们应该从教材编排、教学方法、知识性和趣味性、兴趣培养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思考和解决。
1. 教材编排教材编排应该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为基础,平衡与适中,符合学生学习的要求。
此外,教材的内容布局也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建立正确的数学思想与观念。
2.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该多元化,灵活性高,并结合教学目的与学生学习水平的特点,实行分层教学,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 数学知识性和趣味性数学教学除了强调知识的传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发掘数学本身的趣味性,从而激励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乐趣。
4. 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5. 实际应用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我们应该注重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积极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的踪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2019年教育文档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课程改革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化。
不仅小学数学教材的知识体系、编排顺序等发生了明显变化,而且教材不再追求对教学过程进行完美预设,而是逐步延伸到数学课堂教学及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使学生能够在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解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实践。
新教材的这些变化对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小学数学教学高度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及基本技能的训练,这种教学模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却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有效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方面,课堂教学观念较落后。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依然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知识讲授过多,而学生自由发挥及运用知识的空间和时间过少,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承受巨大压力,教师往往把三年的教学内容压缩到两年内教完,然后花大量时间进行“题海战术”训练,并且要求学生进行机械性的重复演练和题型训练。
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思路数学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开辟了新的思路。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贯彻新课改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强化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已经成为社会高度重视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根据教学需要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学内容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
首先,借助多媒体演示法,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数学知识中较抽象、微观的事物。
例如,关于立体几何的相关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刚开始不易理解,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地展示圆柱体、圆锥体、长方体、正方体等几何形体。
对新课改下数学课教学的思考
对新课改下数学课教学的思考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已经逐步被广大教师所接受。
有关教育部门对广大教师进行的相关培训,也有力地推进了新课程改革的进行。
广大数学教师在新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的指导下,不断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逐步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在认真学习课改理论和先进教改经验的基础上,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也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新课程改革实施前数学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传统的数学课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1.广大数学教师教育观念落后,缺乏创新思维。
传统的数学课教学片面强调应试教育,分数的高低成为衡量教学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教学满堂灌,忽视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缺少学生的主动参与;忽视因材施教,以整齐划一的标准去要求个性鲜明的中学生,整堂课缺乏生机和活力,如此等等。
落后的教育观念严重制约着新课改的实施。
2.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落后。
长期以来,数学课教学一直采用讲授法。
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接受教材内容、掌握知识技能,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但是很多数学教师讲授的方法固定化,不管什么内容,一律采用讲授法。
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质疑,最终成为“一言堂”,教师成为课堂的绝对主角,教师和学生都缺乏应有的创新精神。
3.教学手段单一,评价方法落后。
传统的数学课教学一直局限于黑板、粉笔、教材和练习册等教学手段,教师的语言和教材就是学生最主要的媒体。
教学评价方法主要就是试卷考试,答案标准统一,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创新。
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法,也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在校情况,起不到评价应有的总结和激励作用,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实施新课程改革是克服传统数学课教学弊端的有效手段1.树立新课程理念,以生为本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导和关键。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
数学教师必须认真参加新课程改革培训,领会新课程改革的本质,实现自己教学理念的改革,从而改变旧的传统的教学方式。
新课改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数学课堂充满着生机和活力,它成为了学生个性张扬和生命涌动的舞台。
如何与时俱进,体现新课标的历年和要求,把新课标的思想,不失时机贯穿与现行教材教学之中,这里就数学课堂教学谈几点思考。
一、参与性《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应该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所以我们教者要提供现实的、适合学生的数学素材,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在数学活动中,并有所发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全员参与教学“直线、线段、射线和角”时,老师先出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说出了从生活的角度看到了若干实物后,老师又问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学生说看到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直线和曲线,还有圆、椭圆等。
老师引导学生美丽的图案都是由线画成的。
请同学们自己任意画几条线,然后和同组的同学讨论讨论,看看可以把画成的线分为几类?进而引入新课。
这样将美术与数学进行整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发现数学、热爱数学。
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看待问题。
学生感到亲切,很积极地参与其中。
2、小组合作、人人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
例如在教学“统计的初步认识”中,让学生统计2分钟内经过学校门口的各种车辆数,由于多媒体课件模拟情景一闪即逝的局限性,学生独立无法完成,这时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分工,规定小组成员每人只记一种车,在全部完成之后再进行合作总结。
这样在统计过程中,人人参与,体验统计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统计的意识。
3、实践操作、人人参与动手实践就是让学生去量一量、摸一摸、折一折、画一画、摆一摆……,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活动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教学、做数学。
新课改视角下的数学教学反思
新课改视角下的数学教学反思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新课改则提供了更加开放和灵活的教学框架。
在新课改视角下,数学教学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他们发展终身学习的意识。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的调整、学生参与度的提升以及评价方式的改变三个方面来探讨新课改视角下数学教学的反思。
一、教学内容的调整新课改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更加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发现和解决真实问题。
在新课改视角下,数学教学不再仅仅注重计算技巧的培养,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以往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是知识的传递者,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的一方。
但在新课改中,教师应该充当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学生参与度的提升在新课改中,学生的参与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用讲解和演示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则只有在作业中才能有所发挥。
而在新课改中,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参与到教学中来。
他们可以提出问题、讨论解决方法,并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学生的参与度提升不仅促进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通过参与到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够建立起自信心,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工作。
三、评价方式的改变在新课改中,评价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通过考试和作业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在新课改中,评价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方式的改变鼓励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通过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解决思路来评价他们的学习成果。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来评价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综上所述,新课改视角下的数学教学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于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
关于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前言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的不断改革,小学数学教学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
按照《课程标准》,小学数学的教育宗旨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在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进行探讨。
学习任务的变化在过去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老师在上课时会讲解一些根本、基础的知识点,然后留下一定量的预习作业或练习题来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然后,老师讲解更复杂的问题或问题组。
学生的任务仅仅是掌握老师的讲解,并不重视对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探究。
在新课改下,学习任务的变化使学生更加独立和自主。
现在,老师不再仅仅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而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界定和证明。
例如,在解决问题时,老师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和策略。
学生可以选择并尝试这些策略,学生可以尝试从多种角度去解决问题。
这样的学习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还能够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习方式的变化在新课改下,学习的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新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多种方式的教学。
在新课标下,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在课程中的重要作用,要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地引导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愉悦地开展具体的操作。
同时,学生学习的方式也更加灵活。
在过去的教育中,学生需要按照统一的课程进度来学习。
而在新课改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个性化学习,选择不同的学科和学习方式。
这种个性化教学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潜力,并且更加实现小学数学目标和标准。
营造积极课堂氛围的重要性积极的课堂氛围可以让学生更加融入课堂,跟随教师和同学一起努力学习。
在新课改下,积极的课堂氛围很重要。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多参与讨论、交流,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思维发展。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可以采用类比、引导等方式来开展课堂教学,在实践中经常运用,建立微观统计法。
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
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高中数学新课程对于学生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如何处理好新课改下数学的教与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也成为当今数学教师的重要责任。
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反思如下:一、充分认识新课改下教材发生的变化1.新教材结构体系发生了变化变化不仅在知识性、趣味性甚至在印刷版面上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如增加了名人科学家的知识背景简介、阅读材料、插图等新内容,使学生开阔视野,贴近生活,理论联系实际,还增加了不少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2.新教材对原有的数学知识体系进行调整对原有的繁难问题进行了删减,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分散处理。
新教材最重要的编写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能动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本质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创新。
3.新教材重视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教材就知识讲解分为“问题提出、抽象概括、分析理解、思考交流”。
因此,首先,教师要更新观念,教学设计时刻突出一个“变”字,这也是教学中最为关键之处,教学方法要不断创新,突出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方法上,教师提出问题允许学生质疑,不唯书本,不唯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其次,要重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不仅以其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的特征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数学背景,如讲授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的图形、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可以用多媒体来演示,同时能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提高讲解效率。
在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来完成,教学时省时省力。
新课改下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
新课改下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已经成为一个永恒的话题。
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更是将教育领域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作为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数学教学一直备受关注。
在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学也随之做出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
那么,在新课改下,我们应该如何思考小学数学教学,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思考。
新课改下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需要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进行分析。
在过去,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往往抽象、理论性强,学生很难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因此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而在新课程改革中,数学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需要从教材中选取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符合的题目,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新知识,从而达到传统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在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需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还需要从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的角度进行深入思考。
在过去,小学数学教学多是以教师口头讲解为主,课堂教学环境单一,教学手段简单。
而在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投影仪、电脑等,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还要注重利用教学资源,创设多样性的教学环境,例如素材库、实验室等,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还需要注重评价方式的改革。
在过去,小学数学教学的评价方式往往是以考试和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而在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的日常表现和实际操作能力,例如通过调研报告、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新课改理念下的数学课堂
新课改理念下的数学课堂自2001年新课改以来,数学课堂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向学生输出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且注重知识的记忆和机械运用。
在新课改理念下,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下面,我们针对新课改理念下的数学课堂,阐述几点看法。
首先,数学课堂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而是主要教授数学思想和方法,着重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因此,数学教学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独立思考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通过探索性学习,不仅可以更深刻的领悟问题的本质和方法,还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数学课堂强调课堂互动。
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听、学习,而是积极参与,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群体讨论和小组合作,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学习。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同时,学生还有机会提出问题,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这不仅会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批判思维,推动学生自己的思考和发现,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除此之外,数学课堂还注重培养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在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和数学游戏等等。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和有趣。
最后,数学课程注重思维开发。
并非仅仅是计算,数学是一门解决问题的学科。
细心的观察、问题的提出、归纳总结、尝试、反思、改正错误、验证的完整过程是培养学生成为数学家的本质过程。
因此,数学课堂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技能。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数学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了大量的讨论和改进,注重学生的主导地位,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强调数学应用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改下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
新课改下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小学数学教学也发生着改变。
在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不再强调机械式记忆和简单解题,而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发掘数学的本质及其应用。
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数学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新课改下,数学课堂不再是老师陈述、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建构知识、形成思维的过程。
因此,数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锻炼,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策略:1. 实验策略。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类、比较等方式发现各种现象,并学会利用问题解决思路来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和创新意识。
2. 问策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发掘知识,并从中习得能够自主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探索策略。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探究数学规律、性质、定理等,并培养学生发现、探索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4. 模型策略。
通过模拟真实场景的数学问题,学生可以锻炼数学思维的创造性和科学性,例如,利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
二、提高数学教学的实际应用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不再只是一门学科,更是现实世界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注重实际应用性已成为趋势。
在数学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1. 培养学生的算术能力。
发展学生的数感和数论运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来提高学生的算术能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自信和自主。
2. 强调数学语言和思维的联系。
数学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要使学生理解清楚数学中的命题、定义、公理和性质等基本概念,掌握数学语言的运用和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从解决问题中发现和形成数学规律的能力。
3. 增强实践性教学。
教师应该注重实际应用性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可以学以致用的学习环境。
例如,让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背后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关键词汇、数据及其背景信息。
新课标下对数学课堂的新思考
新课标下对数学课堂的新思考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从以前的倾向于传授知识为主,逐渐转向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探究和思考的教学方式。
这种方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带着问题去学习,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去解决问题,达到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
以数学课堂为例,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训练,强调在具体问题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批判、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在教学内容上,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注重真实场景的呈现,强化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将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在学习函数时,以真实的数据图像、实际问题为例,让学生了解函数的应用和意义。
在学习概率时,将问题场景化,让学生感悟到概率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这种方式对学生比较贴近生活,使得他们更容易吸收和理解知识。
其次,在教学方式上,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性。
老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更多的扮演辅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引领学生思考,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究的平台。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设计问题和情境,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团队合作,设计一个题目,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并通过调查研究、讨论分享的方式,使学生的社交技能和沟通能力得到锻炼。
最后,在评价方式上,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更加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发展的评价方式。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作业评价以外,新课标下数学课堂也更加强调思维、创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个性化评价。
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评价,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实践、实验、分组、项目式等让学生发挥自己特长的评价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成绩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多元智能和发挥潜能。
因此,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不仅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学会数学知识,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和探究中得到提升,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课堂的若干思考【摘要】以“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教学设计为例,对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课堂进行思考。
【关键词】新课改数学课堂二分法教学设计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课堂在发生变化。
基于此,本文以“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教学设计为例,对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课堂进行思考。
一、“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是人教A版《普通高中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1(必修)》第三章“函数的应用”中第一节“函数与方程”的第二块内容,是在学习了集合与函数概念、基本初等函数后,研究函数与方程关系的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结合函数大致图象,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出相应方程的近似解,理解二分法的思想及了解这种方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
本节内容是课标教材中新增的内容。
在初中,学生学习了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等简单方程的求根方法,但是在实际解答求根问题中,用到求根公式的很少。
对于这类方程,我们只能根据根的存在性定理判断根的存在,再利用二分法求出方程给定精确度的近似解。
经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将更加深入理解函数与方程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要求学生懂得解决“如何求方程的近似解”这个问题,而二分法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常用解法或通解法。
既然是“近似解”,那么引导学生的思维模式由“求”转变为“找”显得更加贴切,也更好理解。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求学生理解二分法的思想,真正理解怎么去“找”近似解。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一是理解二分法的基本思想,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给定方程满足一定精确度的近似解;二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计算体会二分法,感受函数与方程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近似思想、逼近思想、算法思想;三是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形成正确的数学观,通过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是理解二分法的基本思想,把找方程近似解转化为缩小函数零点所在区间,对函数与方程的关系及化归思想有更深入的认识。
教学难点是对精确度的理解,用二分法求近似解中,在不断缩小区间时,对区间端点的循环迭代替换的理解。
(三)学生学习本节内容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可能会对二分法的本质理解不够透彻,特别是在“循环迭代与替换区间端点”这一环节的理解上相对比较困难,对精确的理解也比较困难。
同时,在运算过程中,数值较烦琐,这些都使学生对本节的学习与理解产生较大的阻碍,因此,教师在课前应给学生提前预习,以做好思想准备。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的关系,并具有一定的数形结合思想,这些成为本节知识学习的生长点,在用二分法求近似解的步骤中又渗透算法思想,为今后的算法内容学习打下基础。
但是学生对动态与静态的认识薄弱,对于函数与方程的联系缺乏一定的认识,这些都给学生在缩小零点所在区间的过程中造成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应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给学生创设熟悉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计算、思考和总结,使学生理解问题背后的本质,从而得出结论。
(四)教学支持条件将问题导学法、讨论法、游戏体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并借助多媒体手段,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交流完成本节的内容。
学生在课前应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熟悉连续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存在零点的判断方法;准备好科学计算器,熟悉科学计算器的使用;完成教师发给的导学案。
教师则应将上课内容制作成课件。
(五)教学过程设计1.复习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关系,也学习了方程的根的存在性定理。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有什么关系?答:方程的根是相应函数的零点,函数的零点是相应方程的根。
求一个方程的解时,如果直接从方程角度入手难度较大时,我们可以尝试从“求函数的零点”入手。
(2)还记得根的存在性定理吗?答: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这个零点也是方程f(x)=0的根。
此处设计的意图是要培养学生养成复习的习惯,对上节课的复习为本节的学习提供了知识保障。
2.新课讲授。
在数学学习中,解方程将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
问题1:你会求下列方程的根吗?(1)2x+1=3;(2)3x2-2x-1=0;(3)1nx+2x-6=0。
此处设计的意图是从学生熟悉的方程入手,引入求方程根的话题,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对于前两个方程,学生很快找出解决办法,最后一个方程学生无法根据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求解,从方程角度入手不知如何下手,这时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当从方程角度直接入手难以求出方程的根时,我们可以转化为求该方程相应函数的零点的问题。
方程1nx+2x-6=0相应的函数是f(x)=1nx+2x-6,由课本88页例1我们知道函数f(x)=1nx+2x-6在区间(2,3)内有唯一零点,这一节课的重点就是如何找出这个零点的位置。
例1:求方程1nx+2x-6=0的近似解。
(精确度为0.01)教师引导分析:根据前面我们的分析,我们可以将“求方程1nx+2x-6=0的近似解”问题转变为“找函数f(x)=1nx+2x-6在区间(2,3)内的近似零点”问题。
问题2:那么怎么找出这个近似零点呢?此处设计的意图是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问题,使问题由“求”变为“找”,这样一来问题更具有游戏的味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找”这个零点之前,我们先来玩个小游戏:前两天我刚刚买了个手机,为了游戏更有趣,我暂且不能告诉大家是什么牌子,我只能告诉大家这个手机的价位是2000~3000元,如果我给大家6次猜价的机会,我只能告诉大家猜的价格比真实值多或少,大家能否猜出与手机真实价钱的误差在50元以内的价钱?第一次猜价:2500元,教师提示少了,手机价钱范围缩小到2500~3000元,此时还不能确保误差小于50元(为什么?);第二次猜价:2750元,教师提示多了,手机价钱范围缩小到2500~2750元,此时还不能确保误差小于50元(为什么?);以此类推到第五次的时候,学生成功地猜出误差在50以内的价钱。
游戏结束。
问题引导总结:问题3:大家如何猜误差在50元内的价格?问题4:猜价过程中,大家发现手机价钱的范围有什么变化?问题5:我们为什么猜到第五次就停止?经过3个问题的引导,大家很快总结出猜价格的方法:不断取中点值与真实值比较,懂得判断真实值所属区间,区间长度不断缩短,直到“猜值”与真实值的最大误差小于50元为止。
这种方法在数学中就叫做“二分法”。
此处设计的意图是使学生更加轻松有趣地学习,通过猜价格游戏来引出二分法的概念,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二分法的思想,体会到学习二分法的使用价值,借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回到“例1:求方程1nx+2x-6=0的近似解。
(精确度为0.01)”。
问题6:利用刚才我们猜价格的方法,借助计算器,你能“找函数f(x)=1nx+2x-6在区间(2,3)内的近似零点(精确度为0.01)”吗?此处设计的意图是把学生从游戏拉回本节主题,将游戏和本例的解决过程融合起来对比分析,使学生真正理解二分法的本质。
模仿猜价格的方法,学生很快找出“寻找近似零点”的方法,教师应注意鼓励学生用通俗的语言概括求方程近似解的方法,理解二分法的本质内涵,并给出教材上规范的定义。
结论归纳如下。
第一,二分法的定义。
对于在区间[a,b]上连续不断,且f(a)·f (b)<0的函数y=f(x),通过不断地把函数y=f(x)的零点所在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解(或对应方程的近似根)的方法叫做二分法。
此处应结合例题来理解二分法的定义。
(1)如果f(x1)=0,则x1就是f(x)的零点,计算终止;(2)如果f(a)f(x1)<0,则令b=x1,此时零点x0∈(a,x1);(3)如果f(a)f(x1)>0,则令a= x1 ,此时零点x0∈(x1,b);(4)判断是否达到精确度ε:即若最终区间长度小于ε,则得到零点近似值是(a,b)区间内的一点;否则重复2~4步骤。
可采用以下口诀进行教学。
定区间,找中点,中值计算两边看。
同号去,异号算,零点落在异号间。
周而复始怎么办?精确度上来判断。
此处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进一步总结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思维过程,归纳解题步骤,使学生由经验水平上升到理论水平。
通过归纳总结形成二分法的理论知识,训练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1:下列函数中能用二分法求零点的是()问题7:根据练习,请思考用二分法求零点的条件是什么?此处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辨析什么情况下适宜用二分法求零点,辨析过程也是学生认识完善的过程。
课堂练习2:用二分法求函数y=f(x)在x∈(1,2)内零点近似值的过程中得到f(x)<0,f(1.5)>0,f(1.25)<0,则零点落在区间()A.(1,1.25)B.(1.25,1.5)C.(1.5,2)D.不能确定此处设计的意图是进一步巩固如何判断零点所属区间的方法。
课堂练习3:计算函数f(x)=x3+x2-2x-2的一个正零点近似值。
列表如表1所示。
若精确度为0.1,结果是------------。
此处设计的意图是进一步理解二分法的定义及解题步骤,理解精确度的含义。
4.课堂小结。
问题8: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二分法的定义;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步骤)教师补充如图1所示的内容。
5.作业。
作业一: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从某水库闸房到防洪指挥部的电话线路发生了故障。
这是一条10km长的线路,如何迅速查出故障所在?如果沿着线路一小段一小段查找,困难很多。
每查一个点要爬一次电线杆子,10km长,大约有200多根电线杆子。
想一想,维修线路的工人师傅至少经过几次查找使故障范围缩小到50~100m 左右?作业二:《新课程学习与测评》活页二十三。
二、案例总结二分法是这次高中数学课改新增加的内容。
引入二分法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函数与方程的联系,它是求方程近似解的一种方法。
由于二分法中逼近思想和算法思想非常明确,并且在大纲人教版中没有涉及这部分内容,设计“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教学内容时,笔者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如何安排本节的教学过程?如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利用现有的素材?这些问题都需要考虑。
(一)对本节课的理解一是对本节课地位的理解。
二分法是广西新课程新增的知识,蕴涵逼近思想、算法思想、数形思想等,因此应是高考必考点。
二是对重点的把握。
本节课的核心是理解二分法的本质思想,懂得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三是对难点的把握。
本节课的难点是对精确度的理解、怎么取区间、理解步骤中蕴涵的算法思想,除此之外,本节还有一个难点就是计算,学生计算能力也较大程度地影响本节的各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