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机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合集下载

微机电系统器件设计模型仿真及实验验证

微机电系统器件设计模型仿真及实验验证

微机电系统器件设计模型仿真及实验验证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是一种集成了机械、光学、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新型技术,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医疗、通信、能源等。

在MEMS器件设计中,模型仿真和实验验证是非常重要的步骤,可以验证器件设计的可行性和性能表现,优化设计方案,提高研发效率。

本文将介绍MEMS器件设计模型仿真及实验验证的流程和方法,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首先,MEMS器件设计的模型仿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模型的仿真技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使用相应的软件工具,对器件的结构和性能进行预测和分析。

常用的仿真软件包括ANSYS、COMSOL等。

模型仿真可以帮助设计人员快速建立和修改器件结构,优化材料选择和几何参数,预测器件的力学、光学、热学等性能指标。

仿真结果可以减少研发时间和成本,提高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实验验证是将设计的MEMS器件制作成实际样品,并通过实验测试来验证器件的性能和功能。

实验验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样品制作和测试验证。

样品制作包括器件工艺流程的设计与实施,包括光刻、湿法腐蚀、离子刻蚀等工序。

测试验证包括对器件性能的定量测量和质量评估,例如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器件结构的形貌和表面粗糙度,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器件是否工作正常,使用激光干涉仪测试其位移或力学性能等。

在实际应用中,MEMS器件设计模型仿真和实验验证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通过仿真可以提前预测器件的性能和功能,避免不必要的实验测试,减少研发时间和成本。

其次,仿真可以进行多次参数优化和设计方案的比较,最终选定性能最佳的器件方案。

而实验验证可以验证仿真结果的准确度和可靠性,确保器件在实际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的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此外,实验验证还可以发现和解决仿真无法考虑到的一些问题,如器件工艺可行性、制造工艺的复杂度等。

当然,MEMS器件设计模型仿真和实验验证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MEMS器件设计的模型仿真在建模过程中需要准确的物理特性参数和材料参数,而这些参数通常需要进行实验测试,并可能受到误差的影响。

微机电系统MEMS仿真与建模研究

微机电系统MEMS仿真与建模研究

1 ME MS仿真 系统概述
微机 电系统 ( MS 是 一个迅 速发展 的多种学 ME )
轻 、 能低 , 构 小 型 化 ; 耗 结 以硅 为 主要 材 料 , 械 电 机 器性能优 良, 其强 度 、 硬度 和杨 氏模 量 与铁相 当 , 密 度类 似铝 , 传导 率接 近 钨 ; 热 可批 量 生产 , 生产 成 使 本 大大降低 ; 各种 功 能集 成 在 一 起 , 成 复 杂 的 将 形 系统 , 可靠性 、 稳定 性得 到提 高 ; 涉及 电子 、 械 、 机 材 料、 造、 制 信息 等多 种学 科 , 并集 中 了当今科 学 技术 发展 的许 多尖端 成果 。ME MS以其独 特 的优 点 已经 引起各发 达国家 的 高度 重 视 。美 国、 日本 以及 欧洲
A s a tMi oe c om c aia ss m ( M )oii t o i o l t nc rcsi cn l y te b t c : c l t e hncl yt r r er e ME S r n e f m m c e c oispo es g t h o g , h gadr r er n e o
科相互交叉的领域 , 它是将几何尺寸或操作尺寸仅 在 毫米 、 微米 、 甚至纳米 范 围 内的机 电装 置 … ( 如微
机构 、 微驱动 器 、 传 感 器 等 ) 前置 电路 、 制 电 微 与 控 路高度集成 于一个 非 常小 的空 间里 , 组成 一 个机 电

体化 的器 件或系统 。ME S在工业 、 M 信息 通信 、 国
s s m n e gae c o—ma h n n fcu en ,s n i g r kn n c o c n r l n .ME o ie a i y t i tr r tsmir e c i e ma u a t r i g e sn ,b a ig a d mir o t l g o i MS c mb n sv r -

微纳机电系统的设计与模拟分析

微纳机电系统的设计与模拟分析

微纳机电系统的设计与模拟分析引言近年来,微纳机电系统成为了科技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

作为微型机械结构和电子元件的有机结合,微纳机电系统在电子通信、医疗健康、能源环保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探讨微纳机电系统的设计与模拟分析,从理论到实践,系统地介绍微纳机电系统的设计原理、建模方法以及模拟分析技术。

一、微纳机电系统的设计原理微纳机电系统是通过集成微型机械结构和电子元件,通过微纳加工技术实现的一种微型化系统。

在设计微纳机电系统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原理。

1.机械结构的设计原理微纳机电系统是由微型机械结构组成的,对于机械结构的设计原理需要兼顾结构刚度、质量和可靠性等方面。

在设计时,可以借鉴力学原理,如应力分析、振动分析等,以保证机械结构的性能满足系统的需求。

2.电子元件的集成原理微纳机电系统中,电子元件的集成是实现系统功能的重要途径。

通过将传感器、执行器等电子元件集成到微型机械结构中,可以实现多个功能模块间的高效协同工作。

因此,在设计中需要考虑电子元件的布局、连接等问题。

3.微纳加工技术的应用原理微纳机电系统的制造离不开微纳加工技术的支持。

微纳加工技术包括光刻、电子束曝光、化学蚀刻等,可以实现对微型机械结构和电子元件的精确加工。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微纳加工技术的限制和特点,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可实现性。

二、微纳机电系统的建模方法为了更好地理解微纳机电系统的行为和性能,需要对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微纳机电系统建模方法。

1.有限元法建模有限元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的建模方法,适用于对微纳机电系统进行结构力学和振动分析。

通过将微纳机电系统离散为多个有限元,利用平衡方程和边界条件求解节点的位移和应力分布,从而得到系统的结构响应。

2.多物理场耦合建模微纳机电系统往往涉及多个物理场的相互作用,如结构力学、热学、电磁学等。

在建模时,可以使用多物理场耦合的方法,将物理量耦合方程集成到一个综合模型中,从而综合考虑各个物理场的影响。

第一讲 机电系统建模与仿真

第一讲  机电系统建模与仿真
个系统的组成内容。 研究一个系统,一个系统的固有性质,我们所最关心的
问题——输入/输出特性。 用数学的方法对输入/输出特性进行描述,亦即数学模
型。
第一讲:机电系统概述
2. 控制系统 控制:使系统产生我
们所预想的行为。 控制论——控制方法学 控制系统的构成:开
环与闭环(反馈)控制 控制系统的设计问题:
特点为成本低、效率高,但适应的产品单一。一旦产品换型, 生产线就要更换。 “柔性”自动化系统,主要指通过编程可改变操作的机器,产 品换型时,只需通过改变相应程序,便可适应新产品。机器人 属于典型的具有柔性的设备。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产品从单一品种大批量生产 变为多品种小批量,要求生产线具有更大的柔性。所以机器人 在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 机电系统仿真的任务 在理论分析阶段通过对系统运行状态的模拟来分析和验证
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在样机制作阶段和试验阶段,检验控制模型的优劣。 对于仿真的要求:简单性与精确性的矛盾,分析成本与模
型有效性的矛盾;数学模型是对于实际物理系统的近似数学描述, 而非物理系统本身,重要的是数学模型要能够满足设计需要。
如何判断一个机械设备是否是机器人?
机器人三大特征:(做为判断标准) 1. 拟人功能 2. 可编程 3. 通用性
串联机器人
工业机械手末端执行器 (1)机械夹持器
(2)特种末端执行器 ① 真空吸附手
② 电磁吸附手
③ 灵巧手
平台式并联机器人
第一章 建模及仿真在机电系统设计开发中的 作用
1.2 建模及仿真在机电系统设计与开 发中的作用
受控对象的输入/输出 特性+控制器(律)设计 →系统输入/输出特性分 析

机电系统的模拟仿真与分析

机电系统的模拟仿真与分析

机电系统的模拟仿真与分析电子与电气工程是现代科技领域中至关重要的学科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电系统的模拟仿真与分析在电子与电气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机电系统的模拟仿真与分析的意义、方法以及应用。

一、机电系统的模拟仿真与分析的意义机电系统是由电气设备和机械设备组成的复杂系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工业制造、交通运输、能源等。

通过对机电系统进行模拟仿真与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理解系统的运行原理和性能特点,提前发现潜在问题,优化设计方案,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二、机电系统的模拟仿真与分析的方法1. 建立数学模型:首先,需要对机电系统进行建模,将其抽象成数学方程或模型。

这一步骤需要对系统的结构、参数、工作原理等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

常用的建模方法包括等效电路法、微分方程法、状态空间法等。

2. 选择仿真工具:在建立数学模型之后,需要选择合适的仿真工具进行仿真分析。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专业的仿真软件,如MATLAB、Simulink、ANSYS等。

这些软件提供了丰富的模型库和仿真工具,能够辅助工程师进行系统的仿真分析。

3. 进行仿真实验:通过仿真软件,可以对机电系统进行各种仿真实验。

例如,可以模拟不同工况下系统的运行情况,分析系统的响应特性、能耗、稳定性等。

仿真实验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理解系统的性能,并进行参数优化和设计改进。

4. 分析仿真结果:在进行仿真实验后,需要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可以了解系统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改进措施。

这一步骤需要运用工程知识和经验,结合仿真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三、机电系统的模拟仿真与分析的应用机电系统的模拟仿真与分析在实际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 工业制造:在工业制造领域,机电系统的模拟仿真与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优化生产线的布局和运行参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通过仿真实验,可以模拟不同工况下的生产线运行情况,分析瓶颈和优化方案,提高生产线的整体性能。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由机械、电子、控制、软件等多个领域组成的智能系统,在现代工业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系统具有高度的智能化、机动化和自动化特点,使现代机械设备不断地朝着高速度、高精度、高质量和高效能的方向发展,成为生产力的重要支撑。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技术是现代化机械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是通过计算机仿真来验证机械系统的设计和功能,从而提高机械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技术涉及到机械、电子、控制、软件等多个领域,需要采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来解决问题。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方法主要有物理建模、系统建模和行为建模三种。

物理建模主要是通过解析方法或模型法来描述、建立机械系统的物理模型,即将系统模型化为组成其系统的基本部件,通过连接及约束关系组成完整的系统模型。

系统建模是将机械系统分解为各个部件,建立系统的框图,并通过框图来描述各个部件之间的关系和信号传递。

行为建模是通过对系统的运动规律、逻辑关系和控制策略等进行描述来建立系统的行为模型。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仿真方法主要有数学仿真、逻辑仿真和动态仿真三种。

数学仿真是运用计算机数值计算的方法,用算法对模型进行数学求解,从而得出系统的运行情况。

逻辑仿真是根据系统的逻辑关系和控制策略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通过模拟系统的控制过程来验证系统的控制能力。

动态仿真是将机械系统的动态运动、工作过程进行全过程的仿真模拟,通过动态仿真来验证系统的性能。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技术中,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是不可或缺的。

机械设计工程师需要在设计机械系统时掌握机械、材料、力学等相关知识,通过物理建模建立机械系统的物理模型,并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学仿真和动态仿真。

电子工程师需要掌握电子、电路、信号等知识,通过逻辑建模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并通过逻辑仿真验证系统的控制策略和控制能力。

控制工程师需要掌握控制算法、控制方法等知识,通过行为建模建立系统的行为模型,并通过数学仿真和动态仿真验证系统的运行效果。

微机电陀螺系统的仿真建模与优化

微机电陀螺系统的仿真建模与优化

微机电陀螺系统的仿真建模与优化近年来,微机电(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中之一便是微机电陀螺(MEMS gyroscope)系统。

微机电陀螺系统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在导航、无人驾驶、航天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然而,要使微机电陀螺系统具备更高的精度和稳定性,首先需要进行仿真建模与优化。

一、微机电陀螺系统的工作原理微机电陀螺系统是基于陀螺效应的旋转速率测量装置。

其主要由感应结构和测量电路两部分组成。

感应结构内包含一个惯性转动部件,当系统进行旋转时,惯性转动部件会受到转动力矩的作用,从而发生旋转;测量电路则测量感应结构旋转产生的信号,从而得到待测目标的角速度。

二、仿真建模的意义与方法仿真建模是对系统工作原理进行模拟与演算,通过计算机软件对待测系统的性能进行预测和分析。

微机电陀螺系统的仿真建模可以帮助优化设计,提前发现潜在问题,避免实际制造过程中的不必要成本和时间浪费。

常见的仿真建模方法包括有限元分析法和计算流体力学法。

三、优化设计的主要方向微机电陀螺系统的优化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向:1. 提高灵敏度:通过优化双层结构、增大面积、改进布局等手段,提高微机电陀螺系统的灵敏度和精度。

同时,合理设计感应结构的刚度和质量分布,降低内部噪声和非线性现象。

2. 降低功耗:优化功耗可以延长系统续航时间,降低维护成本。

通过降低电路中的损耗、减小惯性转动部件的惯性力矩等手段,达到降低功耗的目的。

3. 提高稳定性:通过优化材料选择、改善传感器加工工艺、降低温度偏差等手段,提高微机电陀螺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减小外界干扰、优化信号处理算法等也有助于提高稳定性。

四、仿真建模与优化案例以一款微机电陀螺系统的设计与优化过程为例,该系统主要应用于无人驾驶汽车。

首先,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微机电陀螺感应结构进行建模,并进行转矩分析,得到初始转矩曲线。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3.确定模型的结构和参数
(1)机理模型 由于实际的对象通常都比较复杂,难以用数学方法予以精
确地描述,因此在确定机理模型的结构和参数时,首先需提出 一系列合理的假定,这些假定应不致于造成模型与实际对象的 严重误差,且有利于简化所得到的模型。然后,基于所提出的 假设条件,通过分析,列出被控对象运动规律方程式。最后, 建立方程的边界条件,将边界条件与方程结合起来,构成被控 对象的基本模型。
仿真系统可以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自建,也可以 购买商业仿真工作包。
利用商业工具包中的标准库模型可以很快地进行简单群体 系统的仿真。本小节就以SIMULINK仿真软件为例。
(1) SIMULINK仿真软件简介 SIMULINK是MATLAB里的工具箱之一,主要功能是实现动 态系统建模、仿真与分析;SIMULINK提供了一种图形化的 交互环境,只需用鼠标拖动的方法,便能迅速地建立起系统框 图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和改进设计。 创建模型及进行仿真运行。
为便于用户使用,SIMULINK可提供9类基本模块库和 许多专业模块子集。考虑到一般机电一体化主要分析连续控制 系统,这里仅介绍其中的连续系统模块库(Continuous)、系 统输入模块库(Sourses)和系统输出模块库(Sinks)。
①连续系统模块库(Continuous) 连续系统模块库(Continuous)以及其中各模块的功能如图74及表7-1所示。
另一种方法是实验法,即采用某些检测仪器,在现场对控 制系统加入某种特定信号,对输出响应进行测量和分析,得到 实验数据,列出输入量和输出量之间的离散关系,采用适当的 数值分析方法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此方法常用于解决复杂的 控制系统。
分析法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又被称为机理模型。机理模型 可反映被控对像的本质,有较大范围的适应性,所以在建立数 学模型时,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机电一体化系统是近年来工业自动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它将机械、电气、电子、计算机等多个学科有机结合,实现了产品的智能化和高效化。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建模与仿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的重要性、方法和应用。

一、机电一体化系统建模的重要性1. 减少开发成本和时间:通过建模与仿真,可以在产品实际制造之前发现问题和缺陷,减少开发过程中的试错成本和时间。

同时,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对系统进行优化,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2. 提高系统可靠性:通过建模与仿真,可以深入分析系统的运行过程,预测出潜在的故障和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优化。

这样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故障率和维修成本。

3. 优化系统性能:建模与仿真可以帮助工程师在设计阶段进行多种方案的比较和评估,找出最优解决方案。

通过对系统进行仿真和测试,可以预测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并进行优化调整,以实现更好的工作效果。

二、机电一体化系统建模与仿真的方法1. 建模方法(1)物理模型:通过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结构、元件和工作原理进行建模,可以快速构建一个具有物理实际意义的模型。

采用物理模型可以更好地反映系统的实际情况,但是建模过程相对较复杂。

(2)数据驱动模型: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实验数据,利用统计学和机器学习等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数据驱动模型可以根据实际数据自动调整和更新,适用于一些复杂的非线性系统。

2. 仿真方法(1)数学仿真:利用计算机进行大规模的数值计算,对系统进行仿真模拟。

数学仿真可以基于系统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通过输入不同的参数和条件,模拟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状态,预测系统的性能指标。

(2)软件仿真:通过专门的软件工具,如MATLAB、Simulink等进行系统建模和仿真。

这些软件提供了丰富的模型库和仿真环境,可以方便地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

同时,软件仿真还可以与物理实验相结合,进行混合仿真,提高仿真的准确性。

机电系统动力学建模及仿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机电系统动力学建模及仿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机电系统动力学建模及仿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机电系统是由机械部分和电气部分构成的,是现代机械制造中常用的一种复合系统。

机电系统的动力学性能对于各种机械设备的性能和精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机电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建模和仿真具有重要意义。

在研究机电系统动力学建模及仿真方面,目前存在着很多挑战和难点。

首先,机电系统中机械和电气部分的联系和作用非常复杂,建立其动力学模型需要考虑很多因素。

其次,机电系统的动力学现象涉及多种物理量,如机械力、电流、速度等,如何将它们进行统一的数学表达也是一个难点。

此外,机电系统的仿真过程需要耗费大量计算资源,如何提高仿真效率也是一个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次研究旨在深入探究机电系统动力学建模及仿真的方法与技术,研究如何建立准确有效的机电系统动力学模型,并通过仿真方法对模型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和验证,进一步提高机电系统的设计和性能。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研究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机电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通过分析机械部分和电气部分的相互作用,建立机电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包括机械部分的运动学方程、动力学方程和电气部分的状态方程等。

2.建立机电系统仿真模型:将机电系统动力学模型转化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计算机仿真,从而对系统的动态响应、稳定性、噪声等方面进行分析。

3.优化机电系统设计方案:通过仿真结果对机电系统的不同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最优解,以提高机电系统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

理论分析主要进行机电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和分析,计算机仿真则是基于所建立的机电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和分析。

三、预期结果及意义通过本次研究,预期能够建立准确有效的机电系统动力学模型,实现仿真分析,具有以下预期结果:1.提高机电系统的设计和性能:通过仿真分析,找出机电系统设计中的不足之处,并对其进行优化改进,来提高机电系统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基于Matlab的小型电力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基于Matlab的小型电力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基于Matlab的小型电力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内容提要利用Matlab/Simulink/SimPowerSystems建立电力.系统三相短路和单相按地短路模型,通过短路故障进行设计、仿真、分析,加深对工)’供电和电力系统知识的了解,并学会使用MA TLAB电力系统仿一工具。

关键词电力系统短路故障MA TLAB 建模与仿真随着电力一业的发展,电力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大型的电力科研实验很难进行,一是实际的条件难以满足;一'一是从系统的安全角度来讲也是不允许进行实验的.因此,寻求一种最接近于电力系统实际运行状况的数字仿真工具必不刊一少。

而在众多的仿真工具中,Matlab以其优越的运算能力、方便和完善的绘图功能,以及其带有的功能强大的Simulink仿真,越来越受到使用者的青睐。

1 、MATLAB PSB简介Matlab PSB(SimPawerSystems)以simulink为运行环境,涵盖一J'电路、电力电子、电气传动和电力系统等电气学科中常用的基本元件和系统仿真模型,它主要由6个子模块库组成。

(1)电源模块库:包括直流电托源、交流电凡源、交流电流源、可控电托源、可控电流源、三相电源、三相可编程电托源;(2)基本元件模块库:串联(并联)RLC/负载/支路、变压器(单相、三相等)、断路器和三相故障部分;(3)电力电子模块库:一极管、晶闸管、GTO、IGBT、MOSFET、理想开关以及各种电力电子控制模块;(4)电机模块库:励磁装置、异步电动机、同步电动机、直流电动机以及配套的电机测量部件;(5)测量仪器库:电流测量和电压测量等;通过以上模块可以完成.各种基本的电力电子电路、电力系统电路和电气传动电路,还可以通过其他模块的配合完成更高层次的建模,如风.力发电系统、机器人控制系统等等.2、仿真模型的设计和实现在二相电力系统巾,大多数故障都是由于短路故障引起的,在发生短路故障的情况下,电力系统从一种状态剧烈变化到另一种状态,产。

基于MATLAB的机电动力系统建模与仿真方法研究

基于MATLAB的机电动力系统建模与仿真方法研究

基于MATLAB的机电动力系统建模与仿真方法研究机电动力系统是指组成系统的机械、电气和控制等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学、电气和能量转换装置的集合。

其建模与仿真方法的研究对于系统的分析、优化以及性能评估十分重要。

本文将基于MATLAB的机电动力系统建模与仿真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机电动力系统的建模是基于实际系统的动力学和控制特性进行描述。

对于机械系统,可以使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进行建模,得到系统的运动方程。

对于电气系统,可以使用基尔霍夫电流法、基尔霍夫电压法等方法进行建模。

对于控制系统,可以使用状态空间法或者传递函数法进行建模。

基于这些方法,可以将机电动力系统描述为一组常微分方程或者微分代数方程。

其次,仿真是利用计算机模拟机电动力系统的运行过程。

MATLAB作为一种强大的数学计算工具和仿真环境,可以实现机电动力系统的建模和仿真。

使用MATLAB的Simulink工具箱,可以构建机电动力系统的框图模型,并通过连接各个子系统的信号线来描述系统动态行为。

此外,Simulink还提供了丰富的信号处理、控制设计和参数优化等功能,方便进行系统仿真和性能评估。

在进行机电动力系统仿真之前,需要对系统的输入信号进行设定。

可以使用恒定输入、周期性输入或者随机输入等方式来模拟实际工作条件。

接下来,可以利用数值方法对系统模型进行求解,并通过绘制波形图、频谱图等方式来分析系统的响应和性能。

除了Simulink工具箱,MATLAB还提供了多种工具和函数用于机电动力系统的建模和仿真。

例如,MATLAB的Control System Toolbox提供了用于控制设计和分析的函数和工具;MATLAB的Simscape工具箱专门用于动态系统建模和仿真;MATLAB的Optimization Toolbox用于参数优化和系统辨识等。

总结起来,基于MATLAB的机电动力系统建模与仿真方法主要包括使用Simulink工具箱构建系统模型、设定输入信号、数值求解和性能分析等步骤。

基于MATLAB的机电动力系统建模与仿真方法研究

基于MATLAB的机电动力系统建模与仿真方法研究

基于MATLAB的机电动力系统建模与仿真方法研究机电动力系统是指由电力系统和机械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它涉及到电力的生成与传输、机械运动的控制和能量转化等多个方面。

对于机电动力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可以通过MATLAB软件来进行研究和实现。

一、机电动力系统建模方法1. 电力系统建模:电力系统由发电机、变压器、电缆、断路器、负载等组成,可以将其建模为电气网络。

可以使用MATLAB的Simulink工具箱来建立电力系统模型。

在建立模型时,需要考虑发电机的动力学特性、负载的特性以及电路的拓扑结构等,可以采用不同的电路元件进行建模,如电阻、电感、电容等。

2. 机械系统建模:机械系统由电动机、传动装置、负载等组成,可以将其建模为动力学系统。

可以使用MATLAB的Simulink工具箱来建立机械系统模型。

在建立模型时,需要考虑电动机的转矩特性、传动装置的动力学特性以及负载的特性等,可以采用不同的机械元件进行建模,如惯性元件、摩擦元件等。

3. 机电耦合建模:机电动力系统是电力系统和机械系统的耦合系统,需要将电力系统和机械系统的模型进行耦合建模。

可以使用MATLAB的Simulink工具箱来建立机电耦合模型。

在建立模型时,需要考虑电力系统和机械系统之间的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关系,可以通过引入耦合元件和耦合方程来实现机电耦合模型。

二、机电动力系统仿真方法1.参数仿真:通过改变机电动力系统的参数来进行仿真分析。

可以通过修改电力系统和机械系统的参数,如发电机的额定功率、电动机的额定电流等,来分析机电动力系统的性能指标,如功率因数、效率等。

2.稳态仿真:用于分析机电动力系统的稳定运行状态。

可以根据机电动力系统的稳态方程,设置合适的边界条件,进行稳态仿真分析,包括功率平衡、电压稳定等。

3.动态仿真:用于分析机电动力系统的动态响应。

可以通过给系统施加不同的输入信号,如负载变化、电压突变等,来研究机电动力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能,如过电压、过电流等。

微机电系统中的物理特性建模与仿真分析

微机电系统中的物理特性建模与仿真分析

微机电系统中的物理特性建模与仿真分析微机电系统是一种集成了机械、电子、光学和材料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学科技术领域。

其发展可以追溯到 1960 年代,而跟随微纳技术的发展,微机电系统已经应用于大量的领域,包括硅片、生物医学、汽车等。

微机电系统的核心在于微观尺度的结构和特性。

利用 MEMS 技术,可以制作出微型化的传感器、驱动器和其他设备。

但是,微机电系统的物理特性和行为非常复杂,需要建模和仿真分析才能够深入理解其运行原理、优化设计、性能预估、及故障诊断和修复等方面。

微机电系统中的物理特性建模与仿真分析,是微机电系统研究和应用领域最为重要和基础的部分。

一、微机电系统特性建模微机电系统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是其微观结构的物理特性。

因此,对于微机电系统的建模,要从这些微观结构出发。

微机电系统中重要的结构包括悬臂梁、弯曲梁、压力传感器、流控设备、惯性传感器等。

以微型悬臂梁为例,研究者可以利用有限元分析或其他数学模型,将其物理特性表示为一个数学方程组,并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得到解析结果。

使用微结构物理学理论,可以进一步计算得到微悬臂梁的应变、压力、质量和振动情况等,得到微机电系统的整体力学行为和初始状态等信息。

对于微机电系统的各种元件和部件的进行建模,都需要考虑其微观结构和特性,通过建模分析可以加深对微机电系统的理解。

二、微机电系统仿真分析建立微机电系统的数学模型后,需要进行仿真分析来验证设计方案和理论,并得到微机电系统性能的预测或定量描述。

仿真分析可以用于评估不同材料、结构的微机电系统设计,在尝试新型材料或制造方法时帮助调优,并为探索微机电系统各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可能。

使用仿真分析可以进行动态和静态分析,包括流动、热、电动力和化学反应等领域的仿真。

在做仿真时,需要注意保持模拟精度和仿真结果的可信性,并考虑不同参数对仿真结果的影响。

同时,应该将仿真与实验数据相结合,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微机电系统特性。

机电产品建模与仿真报告

机电产品建模与仿真报告

机电产品建模与仿真报告引言机电产品建模与仿真是一种将现实世界中的机电产品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仿真技术来进行分析和优化的方法。

通过建模和仿真,可以帮助工程师们更好地理解机电产品的性能和工作原理,并进一步提升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质量。

本报告将介绍机电产品建模与仿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结合一个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机电产品建模与仿真的原理和方法机电产品建模与仿真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对机电产品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测试,获得其工作原理和性能数据,并将其转化为数学方程或函数。

常用的建模方法包括物理模型、基于市场数据的统计模型和机器学习模型等。

2. 进行仿真计算:利用计算机软件或编程语言,将前一步中所得到的数学模型转化为计算机可执行的代码,并进行仿真计算。

这些代码可以利用数值方法和数学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和优化。

3. 验证和验证模型:将仿真计算的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果模型与实际数据吻合度高,则可将其用于进一步优化产品设计或进行性能预测。

4. 进行参数优化和设计改进:通过改变模型中的参数和变量,比如材料选取、结构设计等,来寻求最优的产品性能和工作条件。

这可以通过将优化问题转化为某种目标函数,并利用现代优化方法进行求解。

案例分析:电动汽车驱动系统仿真模型为了更好地解释机电产品建模与仿真的过程和效果,我们以电动汽车驱动系统为例进行分析。

1. 数学模型的建立:我们首先需要对电动汽车驱动系统进行分析和实验测试,并获得其关键性能参数,比如电池容量、驱动电机的转矩输出曲线等。

然后,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建立电池的电化学模型和驱动电机的动力学模型。

2. 仿真计算的进行:利用电化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我们可以编写计算机代码进行仿真计算。

这些代码可以根据电池的电量和驱动轮的负载情况,计算出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动力性能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仿真计算来评估不同的驱动系统设计方案,并比较其性能差异。

机电一体化系统建模技术与仿真软件的研究与分析

机电一体化系统建模技术与仿真软件的研究与分析

392017年5月下 第10期 总第262期作者简介:韩召伟(1973—),男,山东济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机械制造方向。

由于我国市场竞争性越来越大,产品上市的周期正在逐渐缩短,在有限时间内研发出满足客户需要的、性能显著的机电产品可以说是各大厂家最终目标。

对此,电脑开始成为厂家研发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具。

在计算机的帮助下进行机电一体化系统建模与仿真也就开始成为技术研究人员分析和探究的重要课题。

1 在电脑辅助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建模方式机电一体化系统其建模实际上就是物理对象的有效建模,再简单来说就是物理实体上的建模,把机电一体化的系统抽象成物理模型并在电脑中表达出来。

电脑中表达和描述的物理模型,一定要比较容易转变为数学描述,只有这样才可以把针对于物理模型方面的电脑仿真有效实现。

下面主要介绍几种国际中的物理模型方法。

1.1 方块图建模方块图来源于控制理论这一学科,能够对信号流的输出和输入进行有效建模。

它包含有很多基本型控制模块,例如积分、比例积分、微分、比例微分等等,根据线段再把这些模块相联系起来。

每一种模块都是由传递函数所构成的,其特点就是能够反馈模块与前馈模块对任意控制系统进行表达[1]。

1.2 系统图法系统图法其研究主要是以卡内基梅隆大学为主。

系统图描述的前提是线形图理论,系统图实际上就是系统能量流的拓扑构造线形图的一种表示形式,相关研究人员将方块图和线形图有效结合起来,使得系统图也能够对含有信号流的系统构造进行描述和表达,实现了系统图的描述方式。

系统图法跟键合图法相类似,都是通过运用一种在整个能量域中能够对系统行为加以建模的最少的通用原件对系统建模。

元件和元件之间用能量链的衔接来表达系统能量流的走向。

1.3 面向对象的建模这种建模方法主要是对象电子、机械等不同领域的对象分别建模。

并存在不同的数据库里不同目录当中。

这种建模法具有继承、层次化以及数据封袋等特点,能够有效减少失误、实现模型的再次使用。

机电系统建模与仿真

机电系统建模与仿真

有相等的电压值,而输入电流值等于输出
的电流值即在该节点上输入、输出电流的
代数和为零。
p2q2
p2 q2
p1 o p3
q1
q3
p1q1
p
p3q3
p1=p2=p3 q1-q2-q3=0
用o结点表示三通管路
精选课件
b.1结点-相当于一个串联电路,在该节点上电流相等, 而上流的电压值等于下流的电压值加上该电
精选课件
e
Sf
f
5、功率键合图上因果关系及标注规则
a.因果关系
对于外界输给系统的功率,其中往往只知道一个 变量(力变量或流变量),而另一个变量则由系 统中各 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其量值。 同理对于系统中的任一作用元来讲,其功率键上 的力变量e和流变量f中,也有一个变量是以自变 量的形式输给该作用元,而另一个变量则是因该 作用元的作用而以因精变选课量件的形式反馈回系统。
i
1 I
udt
1 P 动量 I 1 P 动量 I 1 P 动量 I
精选课件
为了便于建立状态方程,可以取C元和I元功率键上自变量 对时间的积分为状态变量。即取:液体体积V,运动件的 位移X,固体或液体的动量P为状态变量。这些状态变量的 一阶导数即为原来的自变量。
v q x v p f P p
这样,原来C元、I元功率键上两个变量之间的积分关系就 转化为状态变量和原来因变量之间的代数关系。
TF :m
e2 f2
e1m=e2 f2=f1/m
精选课件
d. 旋转器GY(gyrator)
当在功率键合图中需要表示感应电动机的 作用时,可以用旋转器。 表示形式:
e1 GY e2 f1 :m f2
e1m=f2 f1/m=e2

微机电系统设计与模拟研究

微机电系统设计与模拟研究

微机电系统设计与模拟研究微机电系统(MEMS)是一种集成化的微小机械系统,它的设计和制造涉及多种学科和技术,如物理学、材料科学、电子工程和机械工程等。

MEMS的研究和应用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微机电系统的设计与模拟研究。

一、MEMS的特点和应用场景MEMS的最大特点是微小化,不仅在尺寸上小,而且在功耗、重量和成本等方面也显著优越。

因此,它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可穿戴设备、智能手机、汽车、医疗器械、无人机和人工卫星等领域。

以智能手机为例,MEMS技术可以支持加速度计、陀螺仪、压力传感器、光学传感器和声音传感器等设备的制造,使手机在控制和交互上更加精确和智能化。

在汽车领域,MEMS可以用于制造气体和传感器,实现车辆控制和环保等方面的功能。

二、MEMS设计的流程和方法MEMS设计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设计目标和需求: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明确MEMS的功能、性能和规格等设计目标。

2. 设计概念和方案:基于设计目标,通过建立概念模型和方案设计,确定MEMS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等。

3. 设计仿真和优化:利用仿真软件对MEMS进行数字化仿真,优化设计方案和确定最终方案。

4. 制造和组装:按照最终方案进行制造和组装。

5. 测试和验证:通过测试和验证,检验MEMS的实际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MEMS设计的方法有很多种,如规则网格方法、边界元方法和有限元方法等。

其中,有限元方法是应用最广的一种方法,可以对MEMS进行非线性、动态和多场耦合的仿真。

三、MEMS模拟的技术和工具MEMS模拟技术主要包括机械仿真、电磁仿真、流体仿真和热仿真等方面,分别用于模拟MEMS的力学、电学、热学和流体动力学等性质。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MEMS模拟软件,如ANSYS、COMSOL、CoventorWare、L-Edit和MEMSPro等,这些软件支持不同的模拟和仿真场景,可以辅助工程师进行MEMS的设计和模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设计》 设计领域综述 设计理论与方法 + & 2 2 &年* 2月?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结合模型是多尺度仿真的一个成功的实 例, 如图& 。 过程仿真还应该提供掩模合成的自动生成技术、 蚀刻 液及过程参数 (温度、 浓度) 的正确选择等。
$ 器件级仿真
! " ! #的器件级仿真求解特定结构的细节响应。 、 有 器件级仿真通常涉及的方法有: 有限元方法 (% " !) 限体积法、 边界元法和近几年发展比较快的分子动力 ,!-) 等。 学仿真 (! & ’ ( ) * ’ + ,/ + 0 1 ) 2# 1 0 * ’ + 3 1 & / . 器件仿真的一般步骤如下: ) 产生能反映待分析结构物理形状的模型, 这项 ( 4 工作可能有几种途径, 如果已经存在 5 6 %或 7 # 6 6格 式布局的文件, 在加工过程已知的情况下, 直接可以由 这些文件建立几何模型; 否则需要由一些实体建模工 、 产生几何模型。 具 (如6 8( + 2 9 , & ") ( ) 离散化模型, 将复杂的模型离散化为由有限个 : 单元 (边界元法只划分表面为有限个单元; 分子动力学 仿真直接离散化为原子) 组成的离散模型。 ) 根据材料属性、 分析类型、 边界条件和载荷, 把 ( $ 模型送入求解器中进行求解。 ( ) 对结果进行分析, 决定是否修改模型重新计 ; 算。 ! " ! #器件的尺度范围可以从几十纳米至几百 微米之间, 这个尺度范围包括了细观和微观两个层次, 器件 在 不 同 尺 度 下, 有 着 不 同 的 行 为, 这就决定了 ! " ! #的仿真也应采取多种方法。 $ < 4 细观尺度器件的仿真 细观尺度通常指介于微米和毫米的尺寸范围, 在 该尺度下仍可利用连续介质的计算力学计算微器件的 性质。有限元方法是这种分析的主要手段, 有时可能 要结合理论分析的手段或根据经验对有限元模型和结 果进行修正。 由于细观尺度的 ! " ! # 器件仿真和宏观尺寸器 件的仿真方法基本相同, 因此, 在这一尺度的仿真有很 多成功的应用。例如, 9 & * , + = 0 + > 1和 ? @ ( , > & A 采用有 [ ] : 限元 法 分 析 了 微 传 感 器 的 力 学 行 为 和 材 料 属 性 ; B , 1 A等人对微型泵中的压电悬臂梁动态特性进行了有 [ ] $ 限元分析 , 仿真的结果与用原子力显微镜和频谱分 析仪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 + C C +和 * + ’等人对微米 尺度的单晶硅结构的断裂、 拉伸和扭转等力学现象进 [ ] 万方数据 ; 行了分析 , 并将有限元分析和 # 得到 3 , & = 方程结合,
; 修订日期: ! 收稿日期: $ " " ! # ! ! # ! E $ " " $ # " % # " 0
真软件, 如) 1 3 4 5 3 5 = > 公司的 ) * ) + B / A、 C ; 8 7 6 6 1 + 7 ; = 7 公司的C 瑞士联邦工学院的 , ; 8 7 4 1 B / A、 B / A 等。 微型机电系统不是传统机械或电子系统简单的几 何缩小。当结构尺寸达到微米甚至纳米尺度以后会产 生许多新的物理现象。因此, ) * ) + 与传统的宏观尺 寸的机械或电子系统在建模与仿真上存在很大差别。 在进行 ) 归纳起来有 * ) +分析时会遇到一些新问题, 以下几点: ) 多物理场的耦合分析: ( ! ) * ) + 技术的发展趋 势是多学科的交叉渗透, 涉及微机械学、 微电子学、 微 光学及微材料力学等。各种物理场, 如热、 光、 流体、 电 磁和机械场等相互作用, 使得 ) * ) + 的分析变得复 杂, 多物理场的耦合是 ) * ) +分析面临的主要问题。 ( ) 材料特性的变化: 材料尺寸小到一定程度时, $ 其尺寸效应就会表现出来, 出现了与大尺寸材料截然 不同的性能。除了尺寸效应外, 由于 ) * ) +器件的制 备方法与大尺寸零件不同, 引起了材料性能的差异, 如 抗拉强度、 断裂韧性和残余应力等均有变化。此外, 的多物理场耦合特性也使得描述材料参数时 ) * ) + 变得困难。因此, ) * ) + 的材料和大尺寸材料即使在 构成元素上相同, 也应认为它们是完全不同的材料。 ( ) 依赖快速有效的算法及高性能的计算机: 由于 % 器件是复杂的三维结构, 且敏感元件与整体部 ) * ) + 分的几何尺寸往往相差几个数量级, 加之 ) * ) + 的多 物理场耦合的特点, 使得 ) * ) + 的分析计算量极大, 不仅耗时长, 而且要求较大的内存, 因此要求快速有效 的算法和高性能的计算机。有时不得不通过简化和降 阶的方法才能完成计算。 ( ) 原子尺度模拟: ’ ) * ) + 的敏感元件尺寸有时 在亚微米量级或更小, 在这种尺度下, 连续介质的理论
$
)* ) +建模与仿真概述
即是通过用计算机模仿真 ) * ) +的建模与仿真, 实的物理系统, 使设计者能够在器件尚未制造时就可 以进行仿真和原型计算设计。自在东京举行的 , 4 : ; = 2 ’ 年会上, 教授提出 建模 ? @ 3 7 40 . +A+ 7 ; 8 @ 4 1 : ) * ) + [ ] ! 以来, 许多 与仿真技术的特点及进行研究的必要性 国家的 ) * ) +研究机构已经认识到建模与仿真的重 要性, 投入人力、 物力, 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取得了令 人瞩目的成果。目前已经开发了一些商用 ) * ) +仿
文章编号: ( ) ! " " ! # $ % &am" # " " " ! # " ’
微型机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霍德鸿, 梁迎春, 程凯
( 哈尔滨工业大学 精密工程研究所, 黑龙江 哈尔滨 ! ) ! ( & " " " !
!
摘要: 概述了开展微型机电系统() ) 建模与仿真研究的意义和必要性。提出了 ) * ) + * ) +建模与仿真技术的特 点: ( ) 多物理场耦合; ( ) 材料特性的变化; ( ) 依赖快速有效的算法; ( ) 原子尺度仿真。分别从器件级仿真、 过程仿真 ! $ % ’ 和系统级仿真三个层次说明了 ) 指出了该领域今后 * ) +仿真的方法。最后结合 ) * ) + 建模与仿真技术的发展现状, 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微型机电系统 () ) ; 建模; 仿真 * ) + 中图分类号: , . " $ 文献标识码: /
《机械设计》 设计领域综述 设计理论与方法 ! $ " " $年! "月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 ; 哈尔滨工业大学跨学科交叉性研究基金资助项目 () & " ! . & " ! . C ,( )A( $ " " " ( F 万方数据 作者简介: 霍德鸿 ( , 男, 黑龙江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精密工程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 现代设计方法和微型机械设计理论。 ! F . & #)
设计领域综述 《机械设计》 : S S :年4 S月V 4 S : 设计理论与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再适用或使用连续介质的方法不能得到满意的结 果。这时就要采用原子尺度的建模仿真方法来获得准 确的仿真结果。 ! " ! #的设计制造过程可以划分为器件的设计、 加工 和 装 配 以 及 系 统 集 成 三 个 阶 段。下 面 分 别 对 加工及装配过程仿真以及系统 ! " ! #的器件级仿真、 级仿真作以介绍。 更加准确的结果。 $ < : 原子尺度模型的仿真 当! " ! #器件的尺寸达到亚微米尺度以下或进 入纳米区域时, 宏观的连续介质理论便不再使用, 此时 就必须采用原子尺度的建模和仿真方法进行分析。原 子尺度仿真涉及的方法包括: 分子动力学仿真、 蒙特卡 洛仿真、 晶格动力学仿真等。其中分子动力学仿真以 其仿真结果准确、 编程简单而备受研究者关注。 在原子尺度仿真方面, 已经有初步的应用成果出 、 现, 例如: D ( ) * + , 3等人采用 " B! 法对金属 B ’ F G的 E [ ] H 通过对裂纹 断裂行为进行了分子动力学仿真研究 , 扩展和塑性的晶格位错变形进行分析, 得到了不同的 晶格取向和温度下临界应力系数。I B # J K BLB 在考 虑了环境介质的影响下, 利用改进的 ? ( , 2 & M M势计算了 [ ] O 的静态疲劳强度 。得到了材料和 P、 # 1 N N 等周围 : 介质作用的统一势函数。# B # B K 6提出了 ! 8% (剪切 变形的分子动力学模型, 并利用这种模型对粘着磨损 [ ] Q 解释了微阀、 微陀螺等 ! 现象进行了分析 , " ! #器 件工作过程中常出现的滑动接触表面和相邻构件间的 粘着现象。 $ < $ 多尺度仿真 当! " ! #器件的整体几何尺寸处于细观和微观 尺度之间或仅仅其敏感部分处于微观尺度时, 如果完 全采用原子模型, 势必要超过目前计算机的运算能力。 因为目前大规模的分子动力学仿真仅计算了几百万个 [ ] R , 计算半径约为 4 有必要采用一 原子 S S/ 0。因此, 种既利用原子仿真的准确性, 又利用有限元分析高效 性的方法, 即多尺度仿真, 又称长度耦合仿真。 在进行多尺度仿真时遇到的问题包括: 原子间作 用力的非局部属性, 阻止了宏观模型和原子尺度模型 的直接结合; 在过渡区域如何建立原子和节点的一一 对应关系; 宏观模型和原子尺度模型之间如何通过过 渡区传递位移、 应力等物理量。 图4是典型的有限元8分子动力学嵌套模型。其 中" 、 (% 区 #、 $是 !- 区域, #、 $、 % 是有限元 " !) 域。#$是过渡区, 为彼此提供位移边界条件, 区域 # 中的原子的位移为 % 同样, 区域 $ " ! 提供边界条件, 中单元节点位移为 !- 提供边界条件。收敛的计算方 法如下: ) 设置初始的 !- 和 % ( 4 " ! 位移; ( ) 固定区域$ 的原子位移 (使用 % , 然 : " ! 结果) 后通过共轭梯度法计算 !- 区域 ("#) 的稳态值; ( ) 使用 结果固定区域 的节点位移, 然后计 $ !# 算% " ! 区域的稳态值; ( ) 检查收敛性, 如果不收敛, 返回到步骤: 。 ; [ ] U 牛津大学的 T"T * > > 博士 对微传感器建立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