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易中天《品三国》有感

合集下载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6篇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6篇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很久没看闲书,一直都很忙。

其实再忙挤点时间来看书应该不是太难的事情。

和其他商品同样,现代的书也是五花八门,几次随便挑了几本随手翻了几页都没能看完,花时间看一本没啥意义的书不如花时间多睡睡觉,好歹貌似可以养颜。

好书应该还是有的,只是没有好好去发现那极撮少数,想想从古至今,这么多年流传下来的佳作有几册,以现代的出版社发行图书数量来看可见垃圾众多是一点也不会错的事情,哈哈。

说书的原因是因为这几天看了一本闲书《易中天品三国》(鉴完后发现不应该用闲来定义)。

图书是百家讲堂的拷贝,因为自己几乎从来都不曾记得家里有个电视存在,只好用快捷便利的电子书来代替一下。

起源是前阵子有人跟我提到易中天,并转发给易讲十悟(如下):1.人都是逼出来的2.如果你简单,世界就对你简单3.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4.怀才就像怀孕,时间久了会让人看出来5.过去酒逢知己千杯少,现在酒逢千杯之极少6.人生如果错了方向,停止就是进步7.人生的两大悲哀一是万念俱灰,一是踌躇满志8.错过了爱情就错过了人生9.天下有钱人终成眷属10.要成功需要朋友,要取得巨大成功需要敌人。

还有点道理的吧。

看完后顺手baidu了一下,相关信息无数条,红火呀红火。

虽然向来不怎么关心时事,虽然也不怎么关心世人的流行和追随。

但上上周由于好奇和兴趣开启了阅读之旅.......孜孜不倦读至第四十七回……书本身,并没有太出众的文笔和辞藻。

另外易大先生的见解我也并不是那么的苟同,评价毕竟还是带有个人认识的东西。

最终我会去关心追究历史的真相,至于草船借箭是孔明也好孙权也罢。

我也没有兴趣八卦人家的性格分类,曹操到底是有气度还是小心眼,无论是可爱型还是可恨型都跟我不相干。

那么,为何昨晚看到2点呢,因为易中天的事例点评让我重新审视了过去这几年自己的所为,当局者迷离,看他人的故事想自己的事情,收益匪浅。

俺也很不容易的从心底认识了自己不足。

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路经历的许多事许多人后读品三国才会有所感悟,为此因该感谢很多人很多事很多东西,哈哈。

《品三国》读后感(通用5篇)

《品三国》读后感(通用5篇)

《品三国》读后感《品三国》读后感(通用5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品三国》读后感(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品三国》读后感1昨天夜里,我在床上,我翻过了《品三国》的最后一页,之后带着满足的微笑合上了这本书。

《品三国》为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所着。

众所周知,这易中天教授曾在cctv的百家讲坛栏目上品过三国,而我也是在看了一集之后,就懒得再每天按时的一集一集的收看,便买来了书。

平心而论,作为女孩子,终究不是那么热爱历史的,而像《三国志》这些正史看起来自是没有三国演义这种野史有趣儿,所以我初时了解的曹孟德,是惨无人性的,小肚鸡肠的,忘恩负义的,风流花心的。

像杀他的大恩人许攸,还有那句超经典的“宁愿我负天下人,休让天下人负我”,还有纳张绣的婶婶为妾,逼得张绣不得不造反。

又把那些当时唾弃他是官宦家庭的所谓文人墨客封杀得一干二净。

天啊,照曹雪芹老爷爷的话说,曹操真是一无是处的,所以以前对曹操是真正的生恶痛绝。

看完品三国后,我又参考了一下三国志,才知道野史给曹操扣得大破帽子实在是有点……以前从来没有想过,曹操作为一名乱世枭雄,怎可能一无是处?若是他真的如三国里所述的那样不堪,那又怎么可能会有百十来个谋士跟着他一起共创大业?毕竟人家也需要选老板,跟着一个没有任何优点的人,又怎么可能出人头地,拯救苍生,统一大业?这些可是古代谋士们的心中大业。

由此可见,曹操并非一无是处。

之后参照很多史料,才发现,很多三国演义里所述并非实情。

首先,曹操在误杀人之后,并不是理所当然地冒出那么一句,而是挺愧疚的小声说道:宁愿我负人,勿让人负我。

而曹爷爷羊毫小笔一握,便轻而易举的把他变成了人人为之愤恨的大魔头。

其二,曹操虽然妾姬成群,却也是重感情之人。

由于夫妻口角,曹操正室定夫人回了娘家,曹操亲自去接,这对曹操而讲,实为不易。

还有他杀害许攸和那些文人,都是有原因的。

品三国读后感(精选5篇)

品三国读后感(精选5篇)

品三国读后感(精选5篇)品三国读后感(精选5篇)三国名著以战争为主题,反映了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塑造了一批三国英雄人物。

经过短暂的读书活动,不妨来写一篇三国读后感记录下自己的感悟。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品三国读后感”,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品三国读后感【篇1】看着他夸夸其谈、谈笑风生,将三国乱世品得有声有色。

在他的评点下,周公瑾成了我的偶像,关二爷成了我男神。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关羽,易中天说关羽是个重情义的人,从三国的点滴中也能看出。

一是因为当关羽被俘曹营时,曹操给了关羽很多美女和财宝可是关羽始终没有下跪,但当曹操给了关羽一匹马——赤兔时,关羽跪下并道谢,曹操就很郁闷地问关羽:“你为何下跪?”关羽的理由让我捧腹大笑:“因为有了赤兔马我就能回到我哥哥(刘备)的身边了。

”他随后重重报答了曹操又回到了刘备的身边。

难道这不是重情义的表现吗?还说,关羽为何被剃头匠称为祖师爷?因为都有一把刀啊!但关羽的刀是砍头的!说到那里,易中天教授自我也忍不住笑了,鬼明白为什么民间那么多古怪的传说。

关羽也被人捧为财神,易中天先生说,有一天关羽还能称为爱神!因为有一次关羽对曹操说:“我要是帮你打败了吕布,你要把那个女的嫁给我。

”打仗前一天晚上,关羽还特地跑来跟曹操强调此事。

虽然之后曹操抢了关羽的女人,可是他也被别人抢了东西——被诸葛亮抢了空城计的“发明权”。

易中天先生结合了历史各种原因:1、诸葛在城楼上弹琴你听得一清二楚,找个人将他射下来可好?2、你不打他,;围他那么个三四天,看他想干什么不也能够吗?从各种原因分析,诸葛的空城计是假的。

而曹操的空城计是真的,那是因为有一天他自我出门收麦子,吕布突然将军队开到他的城下,曹操一急,让他的家属在城楼上站岗,吕布一看这莺歌燕舞、娇声嗲气,再看见旁边有一个幽深的小树林,想曹操这老贼肯定把军队藏在小树林里了,于是撤回了自我的军队。

而第二天来,曹操还真的把伏兵埋在了树林里!易中天先生讲得惟妙惟肖,逗得我眼泪都笑出来了。

品三国读后感

品三国读后感

品三国读后感品三国读后感9篇品三国读后感篇1最近,读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国》,重新让自己走进三国,找回几乎遗忘干净的三国故事的记忆。

与其中人物作又一次的近距离接触。

对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等人物有了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

其实以前我对枯燥的历史,晦涩难懂的文言文是有畏惧感的,但读这本书的时候就觉得有意思,特别是他常用现代的一些俗语和事例来解释三国中的人物和典故,通俗易懂,感觉挺新鲜还很有趣:比如他把刘备这一帮人比作一个集团,认为刘备集团好比一个很有前途的民营企业,可惜缺少一个能干得CEO,搞不清自己得主打产品和营销路线,因此生意做得平平淡淡。

诸葛亮好比一位超一流的职业经理人,可以让企业起死回生,但没有自己的'公司,他自己也不想当老板,所以他们两人就一拍即合了。

此外文中易中天教授对三国人物的复杂个性及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作了非常细致的解说。

如“官渡焚书”,曹操表现出来的宽宏让很多人对曹操敬佩得五体投地、心悦诚服。

这在我们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时是不是有所启示?《品三国》让我们了解到鲜为人知的历史,也让我们明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道理,如果你对三国也有点兴趣,那也来读一读了《品三国》吧!品三国读后感篇2我很爱看《三国》,其中我喜欢智勇双全的姜维,喜欢求贤若渴的刘备,喜欢赵云的勇猛,更喜欢诸葛亮的'智慧。

说实话,我最敬佩的人是诸葛亮。

在书中,他有些仙风道骨,半仙半人,足智多谋,几乎百战百胜,极会调兵遣将,知天文,晓地理,神机妙算,几乎无所不通。

在《借东风》中,他先走一步,让周瑜计谋失败,同时还让吴军胜利,在华容道中他网开一面,这么多的事能是巧合吗?不,不能。

是他头脑中有一种思维和逻辑,有虚拟的事情结构。

最主要的是读书多,知道很多的知识才行。

在书中他还会些仙术呢。

我还很敬重徐蔗,是他推荐才能,要不然诸葛亮一生也等不到刘备,这就是“先有伯乐,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我很爱看《三国》,品《三国》,能悟出许多道理。

品三国的读后感(精彩8篇)

品三国的读后感(精彩8篇)

品三国的读后感(精彩8篇)品三国读后感篇一暑假里我读了易中天先生所著的《品三国》,感想颇多。

这本书很吸引人,它的独到之处是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

我很欣赏这本书,它以《三国志》等正史为蓝本,而不是完全考虑小说《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

它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许多三国历史人物,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说曹操,他在人们心中是个大奸臣,篡位夺权,可那是他的儿子曹丕干的。

曹操屠过城,也用五色棒打死了许多欺负老百姓的权贵。

易中天老师给他的评价是一个奸雄,我觉得易中天老师的评价很客观。

可易中天老师对诸葛亮的评价我就不完全同意了。

易中天老师说他是一位很出色的外交家、政治家和发明家,并没有说他是军事家,我怀疑易中天老师是不是搞错了。

通过阅读《品三国》一书,我才知道原来《三国演义》里的很多故事都不真实,但我也很钦佩罗贯中,能写出那么好看的篇章。

易中天老师说火烧博望坡,空城计都是不真实的,但火烧新野是刘备的杰作。

诸葛亮最大的贡献是说服孙权,联吴抗曹。

诸葛亮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他还是杰出的发明家。

他潜心钻研,发明了连发的弩。

不过我最佩服诸葛亮的是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看完这本书后,我更深地了解了这两位三国历史人物。

此外,我还更深入地了解了另一位很有名的大人物,他就是关羽。

关羽是一员虎将,可是他把荆州给丢了。

这个原因,通过易中天老师的分析,令我大吃一惊。

原来关羽也有缺点。

我以前一直认为关羽是位十全十美的英雄人物。

关羽在孙权进攻合肥的时候,为了争得功名,擅自做主,进攻樊城,虽然水淹七军,可过于轻敌,没想到,东吴吕蒙白衣渡江,巧夺荆州。

最后,关羽兵败麦城,走投无路,关羽连同他儿子一起被孙权所杀。

分析关羽这个悲剧人物失败的原因,易中天老师认为关羽这个人一是很骄傲,二是对部下太严,三是他太轻敌,做事疏忽大意。

他在离开荆州攻打樊城之前对自己的一个部下竟然这样说,看我回来怎么收拾你!部下噤若寒蝉,敌人一来能不投降吗?关羽为什么能当荆州守将呢?因为整个蜀军就他一人会训练水军,而且他文武双全,工作能力强,加之刘备过于信任他。

品三国读书心得感悟5篇

品三国读书心得感悟5篇

品三国读书心得感悟5篇品三国中,作者不仅把好几本有关三国的资料都给结合在了一起,还增加了自己的想象,让三国中的人物都活灵活现,他们心中的想法也一目了然。

品三国读后感1“从天下大乱到诸侯割据;从三国鼎立到重归统一。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这是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

正史记录,野史传说,戏剧编排,小说演义……是非真假众说纷纭,成败得失疑窦丛生。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先生所着《品三国》,站在平民立场,通过现代视角,运用三维结构,为我们解开历史谜纱,将三国人物和历史细细解剖。

在三国这段历史长河里,曹操的形象素来就不太好:在罗贯中先生的名着《三国演义》里,曹操就是个“奸贼”;在戏剧舞台上,他也只能以“白脸”的形象出场。

“老奸巨猾”几乎成了他的盖棺定论。

而鲁迅先生却称曹操是一位英雄。

那么曹操到底是奸贼还是英雄呢?最让民众愤恨曹操的原因之一就是《三国演义》中他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书中首先澄清了这一点。

其实,曹操杀了吕伯屠一家而发现自己误杀无辜后,正史是这样记载的“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第一:这里的“人”特指吕伯屠(一家);而“天下人”的范围显然大之又大。

范围不同,“恶”的程度,自然也就不同了。

第二:曹操这里是就事论事。

是啊,“我”虽然错杀了人家,可人死不能复生,“我”也只能是“宁肯我对不起人家,不要让人家对不起我”了。

但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就变得理直气壮,一贯如此了。

所以仅凭此话,是不能直接给曹操扣上一个“奸险歹毒”的罪名的。

再如,《后汉书》中许劭迫于威胁和声望之间,“曰:‘君(曹操)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操大悦而去。

”当时“清平”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做“乱世之英雄”倒大有可能。

既然能做英雄,自然是“大悦而去”了。

《三国演义》中许劭对曹操的评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可曹操的反应却变成了“操闻之大喜”——曹操怎么会大喜呢?好像有人从小立志就要当奸雄似的。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精选16篇)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篇1“不是英雄,不读三国。

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一首《曹操》掀起了三国热;随之,厦门大学的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国》也登台亮相。

三国是乱世,但乱世出英雄。

雄才大略的曹操,鞠躬尽瘁的诸葛亮,英武潇洒的周渝,坚韧不拨的刘备……演绎出一部恢宏的历史画卷,而这一段段扑朔迷离的历史的背后,往往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曹操,在人们心中是一个奸贼。

在戏剧中,他也只有一个白脸奸臣的形象,让人想起“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句话。

可我读了《品三国》后明白了这不是对他公正的评价。

《品三国》说:“曹操是为奸雄!”其实做一个奸雄,是因为当时正处于乱世,是逼出来的。

而曹操又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比如:经过战争洗礼中原地区出现了“白骨蔽原野”的惨景,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而曹操采用“屯田方针”,富民强国。

曹操还是一个大气的人,他颁布《求贤令》,主张“唯才是举”的政策:不管出身如何,生活作风有些小缺点什么的,只要有真才实学,都可以量才任用,形成了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为他今后夺取天下打下了基础。

《品三国》中易中天教授还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如庞统的死是刘备与诸葛亮合谋的,关羽的死也跟诸葛亮有莫大的关系等等,这让许多“亮迷”们十分气恼,说易中天有意抵毁诸葛亮,其实这只算学术之见,历史是客观的。

而易教授却有着一种敢于打破延续已久的观念,敢于创新的精神,所以,我们既要向历史人物学习,也不仿学学在我们身边的像易中天这样的人!《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篇2对百家讲坛上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品三国的系列讲座的不屑来源于师长师兄们的影响;历史当作玩艺,人物成了boss和ceo等,简直是在拿历史、历史人物开玩笑;可终究好奇还是占了绝对上风,我倒不会傻兮兮每天爬在电视机前看那一叹三涌,就直接买来一本《易中天品三国(全集)》来看了。

读《易中天品三国》有感

读《易中天品三国》有感

读《易中天品三国》有感读《易中天品三国》有感(精选7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易中天品三国》有感(精选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易中天品三国》有感篇1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那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

寒假里,我随着易中天先生的文字,重温了那段几乎家喻户晓的辉煌历史。

书中分别介绍了曹操、孙权、刘备等人鲜为人知的成才史,让我能“跳出演义看历史,还原名人品三国。

”回顾那段群雄逐鹿的岁月,我最欣赏的人物莫过于曹操,虽然他饱受后人的鄙视,乃至痛恨。

错杀吕伯奢后,他的那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实在是将自私自利发挥到了极致,可谓“小人名言”中的经典,可他拥有的疆土几乎是东吴、西蜀两国的总和,实在是一等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曹操能不拘一格,重用人才,也会翻脸无情,如早年杀的陈宫,中年杀了许攸,晚年杀了杨修。

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倡导者,流传至今的《观沧海》、《龟虽寿》等作品,不仅内涵丰富,而且是《诗经》之后为数不多的精品四言诗,而孙权和刘备二人留下的名句貌似只有一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在我看来,曹操实在是天使与魔鬼的完美结合。

像他这样的奇人,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恐怕也不为过呢。

我敬重他,也曾想过向他学习:学他的文韬武略,学他的领袖才能,学他的英雄本色。

但我又不想成为众矢之的,成为众人避而远之的人。

那是多么悲剧啊!我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当今之能人”,不做“乱世之奸雄”。

将来要能创出一番事业,曹操的经历告诉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面对养祖父是宦官的现实,恐怕他会面临不少闲言碎语,但曹操似乎没有受到任何消极影响。

平凡如我,不是“官二代”,不是“富二代”,若能坚守合适的理想,也必能走向成功。

“不是英雄,不读三国。

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再次哼起这首《曹操》,我心中不禁有了更多的感慨和期待。

易中天品三国的读后感(通用6篇)

易中天品三国的读后感(通用6篇)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易中天品三国的读后感(通用6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易中天品三国的读后感(通用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1近些天来在家里休息,拜读了易中天先生的名著《易中天品三国》。

我也很喜欢历史,看了很多关于三国的文章。

这里谈一点感受,也算是一个小的总结吧。

第一、对于江东政权的认识。

在三国的历史过程中,大家对于曹操、诸葛亮等任务耳熟能详。

但是对于孙权以及江东政权可能了解的不多,或者说关心的不多。

长江在下游地区是沿着从西南到东北的方向流淌的。

因此,人们把长江以南的地区成为江东,长江以北的地区成为江左。

江东政权的主要活动范围包括建业(现在的南京)、武昌(现在的湖北鄂州)、九江等处。

北至长江,南至大海。

江东政权一共经历了孙坚、孙策、孙权、孙亮、孙休和孙皓六个阶段。

其中孙坚和孙策都是打基础的阶段。

到了孙权这一代,成为发扬光大的一代。

孙亮和孙休处于守成的阶段。

到了孙皓那一代就是衰落到灭亡的阶段了。

江东政权是三国中寿命最长的一个政权。

它的存在,对于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的开发和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孙权的用人方法。

那么孙权的成就在哪里呢?我觉得孙权的最大成就就是举贤任能。

孙策在临终对于孙权的评价是:“如果说在两军阵前冲锋陷阵,你(指孙权)不如我;如果是发现培养人才,并且让他们各安其职,保卫江东,我不如你。

”由此可见,在孙策的规划中,孙权的主要目标是保住江东,先求稳,后图发展。

事实上孙权也确实做到了。

从江东政权的历任军事统帅就可以看出,从周瑜、鲁肃、吕蒙到陆逊。

这些人可以说和孙权都是君臣一心,团结一致。

在刘备率领大军讨伐江东为关羽、张飞报仇的时候,孙权刚开始的时候是一筹莫展。

后来,有人向孙权建议任用吕蒙为统帅,抗击刘备。

但是由于吕蒙是一个白面书生,大家对他的能力普遍表示怀疑。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精彩6篇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精彩6篇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精彩6篇《易中天品三国》观后感篇一观看了央视的《百家讲坛》,我认识了易中天先生,怀着极大的兴趣,我又拜读了他的《品三国》上下卷,使我明白了真正历史上的三国,也使我对三国中的历史人物有了新的了解。

虽然我没有真正细看过三国演义这本书,只是看过三国演义电视剧,也没有看全,只能说对三国有一个肤浅的了解,知道一些耳熟能详的人物以及事件,具体到人物和事件的本身就更加的模糊了,但是我很喜欢易老师在《品三国》这本书对三国的讲解风格和历史态度。

我不禁为易中天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所折服。

从天下大乱到诸侯割据,从三国鼎立到重归统一的扑朔迷离的历史、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位位栩栩如生的英雄,都浮现在了我的脑海里,也对魏、蜀、吴三国兴衰的原因大概了解了一些。

《易中天品三国》中讲述了三国时期的大事,而且非常透彻,曹操、周瑜、关羽、鲁肃、刘备、孙权等人在他的妙笔下栩栩如生。

例如:讲到空城记时,司马懿不敢上城,因为诸葛亮在上面唱"卡拉OK,司马懿想:我上去卡拉,你还不把我"OK"了呢!易中天对人物的刻画比较全面,这样,才更真实。

读过《三国演义》,里面的伟人就是高大全式的人物,明明一点功劳,作者敢加上十二分的想象,让鬼啊神啊的都来显灵显圣,以突出人物的睿智与神圣,其实多看几遍,就很容易发现那些描述根本不靠谱。

易中天对人物的评述比较真实,是因为在他看来:恶人不一定十分恶,时势、环境都是造就人向恶的因素;善人也不一定十分善良,都是有外在因素影响的。

易老师的讲解非常幽默,对历史的态度非常认真,对每个历史人物的解析力求全面真实。

读完易老师的书后给我很大启发,而我们应该从他的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中反思我们教学的态度:怎样在今后的教学中抓好常规教学,创新教法,突出重点,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才能取得更多的进步。

我们知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动力!是激发小学生各项能力的直接动力!我们应当多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通用17篇)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通用17篇)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通用17篇)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篇1三国,是一曲英雄的赞歌。

看了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后,我对三国中的英雄有了新的认识。

就说曹操吧!以前,我对曹操的印象是残忍、凉血、奸诈、霸道、大胆又有智慧的”奸雄“,是一个十足的”国贼“,其霸道和残忍程度,足以和狼戾贼忍、暴虐不仁的董卓相媲美。

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充分的体现出了他的大胆;荀是曹操的头号谋士,想出过很多计谋,帮曹操打了不少胜仗,和曹操出生入死,后来因为反对曹操不忠于汉室的行为而被赐死,这足以说明曹操是一个忘恩负义、凉血和残忍的人;建安第十六年,曹操讨伐西凉马超,用离间计使马超内部起了内杠,害的韩遂的手臂都被马超砍掉了,这不就说明了曹操是一个奸诈又有智慧的人吗?但看了《品三国》之后,我对曹操的印象有了大大的改观,他幽默,他豁达,它洒脱,他不拘小节、率真风趣,《品三国》中说:曹操他常常穿薄绸做的衣裳,带着一顶丝绸做的便帽去会见宾客,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没有什么顾忌,有时说到高兴出,便笑弯了腰,一头埋在桌子上的杯盘里,弄得帽子上都是汤汤水水,我们可以从这里看出曹操的不拘小节,率真风趣,在他征讨马超、韩遂时,和韩遂在战场上约见,韩遂的士兵都争先恐后的看曹操,曹操便大声说:”你们是想看曹操吧?我和你们一样,也是个人,没有四只眼睛两张嘴,只不过多了点智慧!“这话说的很实在,也很可爱,体现出了他的幽默、豁达、洒脱。

我对三国里人物的重新认识还有很多,心中对他们的影响也有大大的改观,三国,这真是一曲英雄的赞歌!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篇2在我的记忆中,似乎曹操在历史上饰演的一直都是反面角色,一直都是一位奸臣。

但自从我听了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为我们讲解了“三国”以后,我才发现“曹操是奸臣”是对历史的一种误解,一种偏见,或许是因为《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尊刘(刘备)”的,所以人们在读了《三国演义》之后,才会认为曹操是奸臣,但是易中天教授用很公正的态度把曹操放到三国这一历史背景中去品读。

品三国读后感(精选20篇)

品三国读后感(精选20篇)

品三国读后感(精选20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品三国读后感(精选2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品三国读后感篇1《品三国》就像一本跌宕起伏的小说,让我能够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去领略三国风云人物的风采。

《品三国》是由厦门大学教授根据自己独特的视角编写出来的一本佳作。

2006年易中天做客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了“汉代风云人物”系列讲座。

他独辟蹊径,“妙说”历史,巧妙地运用“俗不可耐”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表演,有趣地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品三国》里面又很有很有味道的句子。

“看历史,必须历史地看。

没有前因,就没有后果。

只看‘名’,不看‘实’,咬文嚼字,死抠字眼,那不叫‘严谨’,只能叫‘钻牛角尖’。

”我也觉得是这样,如果需要深究某件事或者某个人,就必须联系前后、仔细推敲,不能根据某一点就武断地得出结论。

再看一句,“当我们赞美和欣赏那些乱世英雄的时候,不要忘记那时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这句话小小地震撼了我一下,没错啊,很多时候,我经常被那些豪杰人物的出色风采所吸引,却经常忽略那些最低层人民他们所承受的苦难。

拿破仑是一名出类拔萃的英雄人物,我们应该佩服他,但我们也不能忽视那些为拿破仑出生入死的士兵们,在很大的程度上,是那些士兵促成了拿破仑的光辉。

最后再看一句,“袁术最蠢的地方,还是他在大家都想当皇帝,又都不敢挑头的时候,迫不及待地当了出头鸟。

要知道,出头的椽子是要先烂的。

尤其是在群雄割据、势力相当的情况下,谁挑这个头,谁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袁绍他们懂这个道理,因此尽管心里痒痒的,也只好忍住。

曹操更是心里透亮。

孙权劝他称帝,他一眼看穿孙权的鬼心眼,说着娃娃是想把我放在火上烤。

袁术却不懂。

他以为只要他一抢先,便占了上风,别人就不敢怎么样了。

没想到皇帝的称号不是商标,抢先注册的结果只能是玩火自焚。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易中天讲历史的独特风格,一个“娃娃”、一个“商标”都不禁让人捧腹大笑,而且又让人更容易明白他的意思。

品三国读后感(共14篇)

品三国读后感(共14篇)

品三国读后感(共14篇)第1篇:《品三国》读后感《品三国》读后感刚刚翻开《品三国》,就被它开场白——大江东去的第一段话吸引住了: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这是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三国,说它是一段历史,说它是一段演义,其实与我们现实社会也密不可分,前些天细细品读了这本书,感触很深,收益也非常大。

易老师用通俗易懂幽默的词语,认真的历史态度,公正的对每个历史人物的解析,使我明白了真正历史上的三国,也使我对三国中的历史人物有了新的了解、认识,以前我对三国只是大概的了解,知道一些耳熟能详的人物以及事件,具体到人物和事件的本身就更加的模糊了,但是我很喜欢易老师《品三国》这本书的讲解风格。

当然三国里面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这几位重要的人物,曹操,刘备,诸葛亮,孙权,关羽,张飞,吕布,赵子龙,周瑜,鲁肃,当然这几个人物当中我最欣赏的有曹操,孙权,周瑜,诸葛亮,最让我感兴趣的事件是赤壁之战,首先是曹操,在看之前曹操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冷酷奸诈的历史形象,当然也是受了小说的原因,看了之后使我对真正历史上的曹操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当然曹操最让我佩服得是他的用人才能,放眼当今社会的大小企业,在用人方面是一个很重要的一关,这就是为什么人力资源是那么的重要,如果一个单位不会用人的话,那么这个单位将会是一个失败走向灭亡的。

举个例子,在曹操事业刚起步时,他的用人策略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就值得我们去借鉴和思考;曹操提出了如下政策:1.名至实归,更重实际。

2.德才兼备,唯才是举,3.重用清官,不避小贪4......这些政策时隔2000年仍未许多专业人士所采用,《品三国》让我们认识到三国时期的历史价值。

同时也在告诉我们什么是人才如何去发掘人才,保证人才能够为我所用,能够死心塌地的为企业着想,曹操的前期为什么会那么快的迅速壮大,就是因为曹操能够发现人才,并尊重人才,能够让这些人发挥他们的才能,给他们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能够采纳好的建议为自己所用,而且赏罚分明,这些成就了曹操身边不缺少有才干的谋士为他出谋划策,并死心塌地的跟随曹操,一个企业是一样的,靠什么壮大,靠的人,说白了企业是办事的不是办人的,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够做到人才为我所用,不能够吸引人才,留不住人才那么这个企业将是一个失败的企业,刘备为了诸葛亮这样小他十岁的人才,能够屈身三顾茅庐,可见无论是在什么时代人才是多么的重要,一个真正的人才可以使企业迅速的发展并壮大起来,一个企业如果想做到这几点那么就要在文化上制度上管理上表现出整体的形象,首先一点就是要让员工信服,靠什么让员工信服,不只是单靠的工资,最重要的是企业的信誉和企业的发展潜力,有没有自己真正的一套企业文化,有没有好的管理制度,要做到人为我所用,就首先要管好人,要让员工信服,要让员工真正的看到企业的发展潜力,而不是意味的说意味的唱高调子,这样只能是一时的效果,但带来的后果是十分的严重的,因为直接影响了企业在员工心目的形象,企业靠什么传播,靠什么吸引人才,靠的是实力以及信誉,如果在员工的心中就把这两样给毁了,还谈什么企业文化,还谈什么发展,一切都是空的。

《品三国》读后感(通用6篇)

《品三国》读后感(通用6篇)

《品三国》读后感(通用6篇)《品三国》读后感(通用6篇)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品三国》读后感(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品三国》读后感1空闲之余,久闻易中天之《品三国》一书。

阅之,作者用现代的眼光解读三国的历史,且让我对三国这段历史更加产生了兴趣。

易老师用通俗幽默的词语,认真的历史态度,公正的对每个历史人物的解析。

使我明白了真正历史上的三国,也使我对三国中的历史人物有了新的了解,三国里面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曹操。

在看之前曹操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冷酷奸诈的历史形象,当然也是受了小说的原因,看了之后使我对真正历史上的曹操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当然曹操最让我佩服得是他的用人才能。

放眼当今社会的大小企业,在用人方面是一个很重要的一关,这就是为什么人力资源是那么的重要,如果一个企业不会用人的话,那么这个企业将是一个失败走向灭亡的企业,同时也在告诉我们什么是人才?如何去发掘人才,保证人才能够为我所用,能够死心塌地的为企业着想,曹操的前期为什么会那么快的迅速壮大,就是因为曹操能够发现人才,并尊重人才,能够让这些人发挥他们的才能,给他们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能够采纳好的建议为自己所用,而且赏罚分明,这些成就了曹操身边不缺少有才干的谋士为他出谋划策,并死心塌地的跟随曹操,一个企业是一样的,靠什么壮大,靠的是人才,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够做到人才为我所用,不能够吸引人才,留不住人才,那么这个企业将是一个失败的企业。

无论在什么时代人才是多么的重要,一个真正的人才可以使企业迅速的发展并壮大起来,一个企业如果想做到这几点那么就要在文化上、制度上、管理上表现出整体的形象,首先一点就是要让员工信服,靠什么让员工信服,不只是单靠的工资,最重要的是企业的信誉和企业的发展潜力,有没有自己真正的一套企业文化,有没有好的管理制度,要做到人为我所用,就首先要管好人,要让员工信服,要让员工真正的看到企业的发展潜力,而不是意味的唱高调子,这样只能是一时的效果,但带来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因为直接影响了企业在员工心目的形象,企业靠什么传播,靠什么吸引人才,靠的是实力以及信誉,如果你在员工的心中把这两样都给毁了,还谈什么企业文化,还谈什么发展,一切都是空的。

品三国读后感【优秀6篇】

品三国读后感【优秀6篇】

品三国读后感【优秀6篇】当细致品读一部作品后,信任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意应付就可以,下面是我细心为大家整理的品三国读后感【优秀6篇】,希望大家可以喜爱并共享出去。

篇一:品三国读后感篇一前两天看报纸,称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火得不得了,大有超过从前的韩寒、刘心武辈的作品热度。

韩寒不去说他,因为其所谓的作品,属于“超女”一类文化;而刘心武的“红学”探讨,大抵是玄学一派的变种,比周汝昌先生近年的“红学”探讨走得更远,因为他“探讨”出来的东西,都是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没有写过的,他已“超越”了《红楼梦》,所以炒作得非常热火。

而相映成趣的倒是《红楼梦》原著反不及刘心武的“品红学”叫得热火了,这就叫人看不懂。

现在,易中天的《品三国》,由于先是电视台讲解,接着又是出版社炒作,其书、其人已经被炒作得非常热火了,又正逢伏天,所以让人觉得易中天这三个字格外火热,像伏天的太阳,让人吃不消了。

据《新闻晨报》报道:易氏的《品三国》已“未卖先火”,45万册被征订一空,易中天确定将净赚140多万元。

而出版社还称:易氏这一品牌,将“几乎是老少通吃”。

但我以为,易氏畅销是可能的,但“老少通吃”却未必,例如我就未被他“吃”掉。

易氏的“品”三国,由于他以通俗的说书方法讲故事,所以听众许多,也做到了兴致勃勃,这是他的胜利之处、精明之处,他能赚这么多“银子”,说明学问值钱了。

但是,我看过易氏在报上刊登的“品三国”一书摘编,觉得他所讲的东西还是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最主要的一点,是他把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和陈寿的史书《三国志》放在一起“品”了,这就把《三国演义》中的艺术描写与《三国志》中的历史真实一锅煮了,而历史与艺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假如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去读《三国演义》,到处从史实的角度去考据它,则《三国演义》魅力何在?再说,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本身并非为了演绎史实,三国史、三国中的诸多历史人物,只不过作为他抒发志向的一个载体而已,他因为在元末明初英雄并起年头未能获重用,才决心写《三国演义》来表现自己能“安天下”的才智。

《品三国》读后感8篇

《品三国》读后感8篇

《品三国》读后感8篇《品三国》读后感1早就听说过《易中天品三国》这本书如何如何地好,于是把书借来,偶尔翻翻几页。

没料想书中曹孙刘三家的斗争深深地吸引了我,渐渐地,《品三国》成为我的床头读物,每天晚上仔细地翻上几页,仿佛三国战场历历在目。

一部三国史,记载了无数英雄驰骋沙场的睿智与骁勇。

没有三国演义的传奇色彩,品三国以朴实的语调为读者掀开真实三国的帷幕。

易中天教授对三国人物的独到见解是最让人着迷的。

曹操、刘备、孙权如何从无到有经营自己的政权,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事实上,很多企业家以及领导者喜欢读三国,正是其中有许多难得的领导的智慧。

而正是这种智谋的交锋,才成就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领导的先决要素当然是领导人的素质,离开领导人谈领导是无稽之谈。

三国的领导人主要是谁,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董卓,袁绍都是三国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

董卓野蛮跋扈,结果被下属吕布杀了;袁绍刚愎自用,后来惨遭背叛,兵败官渡之战。

这两个人后来都没有好下场。

反观曹操,他攻打张绣时轻敌,结果损兵折将,于是自罚,没有推卸责任;曹操北征乌桓险胜,他并没有得意忘形,反而嘉奖阻止他征站乌桓的谋士,明明白白赏罚,结果成为中原北方的霸主;再看刘备,以义证天下,与关羽、张飞坐则同席,寝则同塌,名为君臣,实为兄弟,于是雄踞于荆州;少主孙权,谨慎隐忍,招贤纳士,用鲁肃、纳吕蒙、收陆逊,使吴国人才没有断流过,最后临江而治,与魏国、蜀国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

从中不难发现,领导人的素质是吸引人才的关键,董卓和袁绍是祸起萧墙,相比之下,曹操、刘备和孙权吸引了一大批人才,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

有了领导人还不够,还必须有战略方针,才能建立企业的框架。

深谋远虑的曹操早已与他的谋士顾问制定了长远的路线:首先奉天子以令不臣,然后夺取北方政权,进而趁势沿江南下,统一全中国。

然而理想并不总是和现实完全一致,但这并不能否认曹操战略的正确性;与此同时,为了阻止曹操扩张的野心,刘备和孙权分别在诸葛亮和鲁肃的建议下几乎同时确立了三分天下,联合抗曹的路线,刘备甚至早已在隆中与诸葛亮草拟统一天下的战略方针—首取荆、益,联吴抗曹,三分天下,待天下有变,三路分兵,一统中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易中天《品三国》有感
其实在看易中天的《品三国》之前,我对历史、文学兴趣不浓。

四大名著虽然都看过,但也只限大体草草的了解,其中诸如《红楼梦》之类,甚至仅仅看了几页书就放下了,因为看不懂。

更多的接触是通过电视剧电影。

易中天,被称为是百家讲坛中的“超女”,红极一时。

当然,也有很多骂声,说他是曲解历史,误人子弟。

但在我读易中天的《品三国》过程中,即没有像电视上说的那种“嫁人就嫁易中天”的冲动,也没感到他是一个曲解历史,哗众取宠的骗子。

在这里谈谈我的总体收获。

首先,我知道历史有多种形象:历史形象、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

我们想要了解就是那被盖了多少层民间形象和历史形象里面的历史真相。

第二,在听故事的感觉下听完一节课,比看书要好。

为什么不能用现在的流行词去理解古文呢?即能吸引住学生,又能更好的理解这些内容。

比如诸葛亮“身长八尺,容貌甚伟”,一米八四,26岁,而且容貌甚伟,不叫帅哥叫什么?叫伟哥?第三,我可以了解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学聪明些。

在待人和用人方面可以向曹操学习;规划要像诸葛亮一样仔细;出击要像孙权那样果断,不能像刘表一样守中立,当老好人,不能两边都占着,最后的结果只会是哪边都占不着。

“是普天下的人都认为袁绍是个绩优股的时候郭嘉一眼就看出袁绍是垃圾股,是普天下的人都认为刘备是垃圾股的时候诸葛亮一眼
就看出他是绩优股,这两个人现在要炒股票那不得了,我们就别干了这事,那钱都被他们赚了。

”“你司马懿侥幸地得到了很多地方,你贪得无厌又来打我。

你来打就来打吧,我现在都准备好了。

我现在街道已经打扫干净,准备你来屯兵,我已经杀了羊,煮了酒,准备犒劳你的三军。

你既然来了你就进城来嘛。

司马懿这时候已经来到城下了,这哥们儿什么意思?邀请我上楼跟你一起卡拉我上去卡拉,你把我了!我才不上这个当呢,撤!撤军了。

”我一直认为既然是看书学习了解一段历史,如果能让自己带有一定的兴趣去了解,甚至是能看着笑话去了解,效果是不是更好呢?易中天在回答为何有如此多的人喜欢他的书他的课时说“我肯定是恰好迎合了社会的某种心态,或者说某种需求。

至于是哪一种心态和哪一种需求,让评论家去说三道四,让研究者们去得出结论吧。

”我想易粉们一定是一种迫切希望了解历史,但又不希望于普通枯燥课堂的需求,由于原来没有这种授课方式,所以易中天非常受大众的欢迎。

易中天给讲课的老师们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

从易中天《品三国》中可以看出,深刻不等于晦涩,精奥不等于难懂。

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可以将一个非常复杂和话题,变得通俗易懂。

三国既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在这短短几十年中,曾经有过多少英雄战死沙场,又有过多少人雄霸一方,比如两个漂亮的草包:刘表、袁绍。

奸雄:曹操。

一代枭雄:刘备。

一代奸雄:董卓。

西凉忠臣:马腾。

小霸王:孙策。

….他们都有自己的地盘,自己的事业,自己的武将、谋士。

袁绍、刘表虽然手
下人才济济,但是他们却不懂得利用这些人才,致使领土沦陷,自己归天。

董卓因为残暴而导致群起而攻之,自己也没好下场。

曹操则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马腾是由于忠诚而被曹操杀死。

刘备则是仁义之君…..三国给一代又一代人以英雄的豪迈,每当我们看到赵云单骑救主,诸葛亮火攻赤壁,张飞在长坂坡那声惊天一吼,在我们内心升腾的是无限的敬佩与正义感,我们从三国中看到了战争,看到了侠客,看到了谋士,我们成醉于其中......但是,我们不曾思考,也不曾问自己:“历史为什么会如此发展?诸葛亮为什么要选择刘备?袁术为什么最后会饿死于长亭?三国在带给我们惊喜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疑问......
然而,一位学者跳了出来,他用现代的眼光为我们解读了三国的历史,虽然不一定正确,但他仍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和欢迎,他使更多的人对三国这段历史产生了兴趣,也是更多的人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一种新的理解角度,许多人恍然大悟:原来历史也可以这样读!这个人就是易中天,而他作品名为《品三国》。

从此,三国不再只为史学家和军事家所津津乐道,更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话题,《品三国》也在某些方面让读者看到了三国真实的一面。

许多人认识三国都是通过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然而《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有它的虚幻和不正是的一面,而真正的三国史要追溯到陈寿《三国志》,而《品三国》最出色的一点是大量引用了三国志的文字,也就是大量引用了史实,而这些文字是我们这些只读过《三国演义》的读者需要去了解的,就比如周瑜,《三国演义》被诸
葛亮活活气死得他在历史中却是一个拥有英俊相貌和大度胸怀的人。

许多人都知道空城计,读者们都为诸葛亮的胆识所折服,但谁又能想到,这或许是司马懿故意不攻入城中以维持司马家族地位的一着妙棋.....于是,众多热门话题再次被放到台面上被人们热烈讨论着,品味着。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

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这段话作为《三国演义》结尾再适合不过了,而现在我们又拥有了《品三国》去延续三国的精彩,三国的璀璨,三国的传奇......
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
路政科潘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