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知识储备

合集下载

小说阅读答题要点一览

小说阅读答题要点一览

小说阅读答题要点一览一、作用(妙处、好处、效果)题1、标题作用题1、线索作用。

2、紧扣情节。

3、突出主人公的形象(品质、特点等)。

4、紧扣(揭示)主题。

5、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兴趣)。

6、象征意味、寓意。

2、词语作用题1、形象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叙事、写人、绘景中鲜明、具体、生动传神、含色彩性、音乐性等。

叠词具有音节美的作用。

2、表达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等。

3、精确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表达概念方面的准确恰当,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在表意的精确、严密方面的作用。

4、结构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全篇(或段)中的地位和点题、照应、过渡等方面的结构作用。

答题样式:词语意义或形象作用+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XX修饰(描写)了……,运用了……,生动传神。

XX概括了……,表达了……,与文中起到……作用(照应、点题、过渡等),3、句子作用题1、紧扣情节。

2、揭示文章主题、主旨、观点、情感。

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照应、过渡、总领、铺垫。

答题样式:段落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这一段主要写了……,紧扣主题,在文中起过渡(照应上文或下文、引出下文)作用,为……铺垫(埋下伏笔、提供依据),有揭示主题的作用。

4、段落作用题段落作用题【知识储备】1、紧扣情节。

2、揭示文章主题、主旨、观点、情感。

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照应、过渡、总领、铺垫。

段落作用答题样式:段落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这一段主要写了……,紧扣主题,在文中起过渡(照应上文或下文、引出下文)作用,为……铺垫(埋下伏笔、提供依据),有揭示主题的作用。

5、环境作用题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A、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B、交代人物身份,表明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C、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A、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作用。

知识储备,小说阅读答题思路,人物形象探究“五角度”

知识储备,小说阅读答题思路,人物形象探究“五角度”

知识储备,小说阅读答题思路,人物形象探究“五角度”题型一:概括形象类知识储备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要素。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从而表现一定的主题。

全国卷一小说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

外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

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1. 运用各种描写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2. 借助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来表现人物《锄》六安爷小说中人物的身份,所拥有的社会地位,以及他的人生经历、教养、气质等因素,直接决定了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如《祝福》中的鲁四老爷,他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是封建礼教的坚决捍卫者,他思想僵化,反对新党,反对一切变革。

已经是民国时代了,而他的思想还停留在封建时代。

对于祥林嫂,他起初只是因为她是寡妇,觉得很不吉利罢了,但还能容忍;后来祥林嫂改嫁回来,他实在无法容忍,因为在他的封建伦理观念里,改嫁是女子最大的罪恶,他害怕玷污了祖先。

正是这种歧视,才彻底地毁灭了祥林嫂想要活下去的希望,她被扫地出门,悲惨而死,还要被骂一句“谬种”。

3. 借助情节来展现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情节是小说故事推进的过程,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

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人物的鲜明个性。

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必须从情节入手。

4. 把人物置于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展现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活动的。

鉴赏人物如果离开了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就不可能正确理解人物,更不可能理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因为人物的个性形成与他的生活环境有关,作者塑造一个人物,都是把他当成特定历史时期的典型人物来塑造的。

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小说阅读答题技巧:一、单独设题一般包括情节、人物、主题、环境、表达技巧五个角度;探究型设题一般指向情节、人物、主题、环境四个指标。

二、1、情节类1.1、结构作用题A过渡(承上启下、衔接自然)B照应(照应前文、后文)C设置悬念、铺垫(埋下伏笔)D统领全文、总结上文E深化主题、点题,揭示主题F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欧·亨利式结尾)G开头:统领全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设置悬念,埋下伏笔。

H文中:承上启下,过渡自然;总结上文,领起下文。

I结尾:照应前文,卒章显志,概括并深华主题,耐人寻味,令人深思。

J伏笔、悬念:引人入胜,为下文埋作铺垫。

结构作用答题样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1.2、情节作用题A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B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C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D照应前文E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F刻画人物性格G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情节作用答题样式:情节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XX情节交代……,以“XX”为线索,在文中起……作用,突出了……,表现了……,深化主题。

1.3、标题作用题A线索作用。

B紧扣情节。

C突出主人公的形象(品质、特点等)。

D紧扣(揭示)主题。

E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兴趣)。

F象征意味、寓意。

1.4、词语作用题A形象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叙事、写人、绘景中鲜明、具体、生动传神、含色彩性、音乐性等。

叠词具有音节美的作用。

B表达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等。

C精确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表达概念方面的准确恰当,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在表意的精确、严密方面的作用。

D结构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全篇(或段)中的地位和点题、照应、过渡等方面的结构作用。

词语意义或形象作用+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XX修饰(描写)了……,运用了……,生动传神。

XX概括了……,表达了……,与文中起到……作用(照应、点题、过渡等),1.5、句子作用题A紧扣情节。

B揭示文章主题、主旨、观点、情感。

中考小说阅读必备知识点最终版.ppt

中考小说阅读必备知识点最终版.ppt
▪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 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 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 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 好生活的愿望。
演示课件
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
▪ 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 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演示课件
人称运用(第一、第二人称的妙处)
▪ ⑶心理描写: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 (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 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 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演示课件
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 及其作用
▪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 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 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 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 质)
演示课件
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 ①推动情节的发展。 ▪ ②烘托人物感情,表现人物性格。 ▪ ③衬托主题。 ▪ ④渲染气氛。 ▪ ⑤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演示课件
社会环境(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 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
小说中各种叙述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 ⑴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 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 ⑵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 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 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 引人入胜。
▪ ⑶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 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 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 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 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2、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有: ( 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

小说阅读考题题型、答题规范及答案知识储备一览表

小说阅读考题题型、答题规范及答案知识储备一览表
⒈情节的作用
⑴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⑵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⑶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⑷照应前文;⑸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⑹刻画人物性格;⑺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⒉情节的特点
⑴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人称的作用: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真切感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④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⑤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⒍人物类试题答题思路:
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与另一个人物烘托、映衬、反衬)→情节(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中考小说阅读常见考点与答题技巧

中考小说阅读常见考点与答题技巧

中考寒假讲义中考小说阅读常见考点与答题技巧知识储备:小说阅读的考查着重围绕其体裁特点进行,具体说就是从人物以及人物的语言、表达技巧、情节、环境等方面设题考查。

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题型分类一、分析综合——重点分析作品的结构,情节的把握,主题的概括。

1.寻找线索。

线索是连接文章始终的脉络,也可以说是文章的纲。

常见的线索有:人线、事线、物线、情线、时间线、空间线。

如:山西省的《唐家寺的雨伞》中以雨伞为线索,广东省的《词典的故事》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2.辨析开头。

①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

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

②写景法。

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3.鉴赏结尾。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不仅在意料之外,同时又在情理之中;③从主题上看,揭示事情的真相,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或引人思考。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

阅读这样的小说,让更多的读者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从而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得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美好的人性,反映出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④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人物形象知识清单(速记)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人物形象知识清单(速记)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人物形象知识清单(速记) 01概括形象类知识储备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要素。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从而表现一定的主题。

小说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

外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

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1. 运用各种描写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2. 借助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来表现人物小说中人物的身份,所拥有的社会地位,以及他的人生经历、教养、气质等因素,直接决定了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如《祝福》中的鲁四老爷,他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是封建礼教的坚决捍卫者,他思想僵化,反对新党,反对一切变革。

已经是民国时代了,而他的思想还停留在封建时代。

对于祥林嫂,他起初只是因为她是寡妇,觉得很不吉利罢了,但还能容忍;后来祥林嫂改嫁回来,他实在无法容忍,因为在他的封建伦理观念里,改嫁是女子最大的罪恶,他害怕玷污了祖先。

正是这种歧视,才彻底地毁灭了祥林嫂想要活下去的希望,她被扫地出门,悲惨而死,还要被骂一句“谬种”。

3. 借助情节来展现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情节是小说故事推进的过程,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

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人物的鲜明个性。

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必须从情节入手。

4. 把人物置于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展现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活动的。

鉴赏人物如果离开了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就不可能正确理解人物,更不可能理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因为人物的个性形成与他的生活环境有关,作者塑造一个人物,都是把他当成特定历史时期的典型人物来塑造的。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人物形象知识点清单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人物形象知识点清单
审答指津
设问
方式
1.小说以“××(物象)”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2.小说多次写到“××(物象)”,分别有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
3.“××(物象)”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小说用不少笔墨写“××(物象)”,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
答题
思路
分析物象作用五方面
1. 运用各种描写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描写手法
具体分析
正面描写
类别
特点、作用
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的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服饰等。它对于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的完整体现,有着重要的烘托作用。从人物肖像描写入手,可以迅速掌握人物的外在特征,甚至内在性格。小说人物的肖像描写可以是相对静止的整体显示,如同电影中的人物特写镜头一样,从正面刻画人物肖像,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对林黛玉的肖像描写;也可以是对某一局部的重点刻画,如鲁迅在《祝福》里对祥林嫂的眼神的三次描写
【答题规范】
答题
思路
主要人物形象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三考虑”
考虑对情
节的作用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考虑其对情节的推进作用。如果人物性格发生了变化,就要考虑情节是否发生了变化
考虑对主
题的作用
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考虑对文章主题的作用,也就是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反映社会现实和寄托情感
考虑对社
会的作用
也就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也是作品的真正写作意图
次要人物形象
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五考虑”
从“自身作用”考虑

小说知识储备

小说知识储备

小说考点化知识储备语文组逸群小说的四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主题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描写的方法: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小说的开头和结尾㈠小说常用的开头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

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①引起读者的思考。

②引出下文的情节。

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

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㈡小说的结局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思维方向)好处: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

人们阅读小说,目的是要得到快乐;因为真实的人生,如同月亮一样缺多圆少,所以才希望文学的梦境结局是圆满的,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

它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㈢常见表现手法的分析①铺垫。

②衬托。

③细节描写。

④对比。

⑤象征。

⑥渲染气氛。

⑦制造悬念。

⑧照应。

除上面介绍之外,还有抑扬法、虚(联想、想象)实法等。

㈣小说的环境描写1、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小说学习基础知识储备

小说学习基础知识储备

扁平人物的优缺点有哪些
优点: 一、在于易于辨认 二、容易为读者所记忆 • 三、他们身上往往具有喜剧性的因素
缺点:
一、性格比较单一,缺乏丰富的性格内涵,不需要读 者通过自己的联想想象去丰富完善它,因而它不能 留给读者再思考、再创造的空间,剥夺了读者反复 玩味的乐趣,
二、扁平人物性格是封闭型的静态性格,没有发展性, 往往一以贯之,始终如一,这种性格特征常使情节或 人物显得生硬,容易给人造成不真实的感觉,
文章通过记叙林冲由逆来顺受到奋起杀仇、逼上梁山的 故事,反映了官僚恶霸的凶残狠毒、封建社会政治的腐败,揭 示了在封建社会人民只有奋起反抗才有生路的道理,
通过这篇文章的主旨概括,我们可以知道要概括小说主题, 需要梳理情节、把握人物性格变化等,
2.多样性:如边城 关于边城的主题思想,有很多不同的看法,
人物
• 人物形象的塑造: 1、直接描写, 2、间接描写,
13
人物
• 对人物形象的把握: 1、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
下去理解, 2、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
和评价,
14
环境
• 自然环境: 1、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环
境特点; 2、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
垫;或为全文定下基调, 3、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 4、展开、推动情节发展; 5、深化主旨; 6、象征和暗示,
[对型指导]
标题作用“4思维法”
人称类作用 少见,了解
•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 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 于感情交流,
•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 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 较灵活自由,

如何通过阅读小说学习

如何通过阅读小说学习

如何通过阅读小说学习阅读小说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不仅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拓展思维、增加知识储备。

以下是通过阅读小说学习的几点方法和技巧。

一、选择适合自己的小说在开始阅读小说之前,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小说类型。

比如,如果你对历史充满兴趣,可以选择历史小说;如果你喜欢悬疑推理,可以选择悬疑小说。

选择适合自己的小说类型可以提高阅读的兴趣和主动性,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和理解。

二、注重阅读细节在阅读小说时,要注重细节的观察和理解。

小说中的描述、描写、对话等细节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记录下来,比如做读书笔记、标注重点句子等,帮助加深对故事和人物的认识。

三、分析和评价阅读小说不仅仅是为了娱乐,更重要的是学习和思考。

读完一本小说后,可以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分析可以包括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作者的写作手法等方面,评价可以从内容的价值观、主题的深度、故事的吸引力等角度进行。

通过分析和评价,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四、拓展阅读范围除了常见的小说类型,还可以逐渐拓展阅读范围,尝试一些不同类型的小说。

比如,科幻小说、社会小说、文学经典等。

不同类型的小说有不同的特点和文化背景,通过拓展阅读范围可以更好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视野。

五、参与讨论和分享阅读小说不必孤军奋战,可以参与一些讨论小组或者阅读分享活动,与他人交流和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可以互相学习和受益,拓展自己的思路和理解。

总之,通过阅读小说学习是一种既愉快又有效的方法。

在阅读过程中,要注重细节、分析和评价,不断拓展自己的阅读范围,并参与讨论和分享。

相信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你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知识储备。

阅读小说,愿你享受知识的乐趣!。

中考小说阅读常见考点与答题技巧

中考小说阅读常见考点与答题技巧

中考小说阅读常见考点与答题技巧知识储备:1、小说,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

2、小说种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3、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4、环境的种类及作用?(1)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2)社会环境: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5、情节由哪几部分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考点一:环境描写的作用①在文中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答题角度: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暗示怎样的社会环境);2、表现(衬托)人物的性格;3、揭示(烘托)人物的心情;4、渲染的气氛;5、推动情节的发展。

考点二:写法1.伏笔:叙述的一种手法。

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

其作用是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2.悬念:作品使欣赏者所产生的一种关于事件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心情,这种心理活动叫作悬念。

其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3.倒叙、插叙的作用: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倒叙的作用是设置悬念,为下文铺设,吸引读者。

插叙是指作者在叙写主要情节线索时,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插叙的主要作用是使作品内容丰富,充实;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完整。

可以明白某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或了解某一事物的来历。

使文章结构紧凑。

考点三:标题的含义题目是文眼,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点明中心;②是本文的线索;③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④点明了文章的主要人物;⑤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1。

小说阅读知识储备

小说阅读知识储备

小说阅读知识储备一、故事情节(一)情节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引起下文,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照应前文。

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⑥刻画人物性格。

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⑧调动读者的审美感受(激发兴趣、激发思考……)。

(二)安排方式:倒叙。

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

作用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事情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同时发生,通常是先叙一件事,再叙一件。

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常见考查1.小说常用的开头及作用(1)设疑法(悬念法)。

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

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具体说,其作用有:①引起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注意四个角度)(2)写景法。

如《故乡》的开头写“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渲染出阴沉、萧索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为情节发展做铺垫,凸显小说主题。

2.小说的结局及作用(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如《项链》。

(注意读者感受)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项链是假的,但前面已作了伏笔: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小说知识储备

小说知识储备

现代文阅读知识储备小说的基本知识考点——《考试说明》:1.作品结构的分析,作品主题的概括。

2.作品体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

3.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精彩语句表现力的品味。

4.作品形象的欣赏,作品内涵的赏析,作品艺术魅力的领悟。

5.对作品所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评价。

6.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丰富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

7.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讨。

8.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小说的基本知识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人物: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的形象。

人物与事件是文艺作品中的重要因素,人物一般地说是组成艺术形象的主体、核心。

叙事性文艺作品大多是通过对人物和人物的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和揭示生活意义、展现人生理想的。

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它是指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

它是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

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

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情节,应当体现出人物行为之间的冲突。

环境:指文艺作品中典型人物所生活的、形成其性格并驱使其行动的特定社会环境,即主人公和周围人物所形成和辐射出来的具体关系。

习惯上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小说的主题也叫“主题思想”。

文艺作品中所蕴含的中心思想。

是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

(狭义)指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社会生活现象时,通过文章或作品的全部内容表达出的基本观点。

(广义)指题材概念,是社会生活或现象的某一方面,如改革主题、战争主题等。

3、环境、情节、人物和主题之间的关系三、考试命题类型(一)、按小说内容分1、人物形象题2、情节概括题3、环境作用题4、主题分析题(二)、按命题方向分1、作用(妙处、好处、效果)题2、人物形象题3、人称题4、情节分析题5、行文结构题6、环境题7、主题分析题8、语言理解题9、艺术技巧题10、赏析题11、探究题题型分析一、作用(妙处、好处、效果)题【1】、标题作用题1、线索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阅读知识储备除散文这种常考文体之外,小说也是最近几年尤其是新课程高考中非常热门的一种文体。

由于语文新课程实施中必选了一门《外国小说欣赏》,从而凸显了外国小说阅读在高考中的地位,需要引起广大考生的高度重视。

《外国小说欣赏》由“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和“虚构”等八个话题知识组成,因而这些话题知识很可能就是高考出题的八个考点,试题一般以主观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在外国小说阅读的复习中,考生宜紧扣教材的八个话题知识展开,细密梳理八个话题知识及掌握答题要领,规范作答话语。

1.理解叙述角度、人称及其表达效果【考点梳理】叙述角度及其表达效果叙述角度有“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种。

全知视角:大多见于传统小说,叙述者如上帝一般俯瞰人间,对所发生的故事、各个人物都了如指掌,有时候还跳到前台对人物评头论足。

如雨果的《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全知视角不受时间空间和人物的限制,方便读者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好处:①便于作者对人物、情节的掌控;②便于作者对人物主评判,使作者的倾向鲜明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有限视角:叙述讲究遮蔽作者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与评价。

完全依赖于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里的世界,完全靠叙述者带领读者走进情节的各个环节,让读者参与其中。

好处: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让读者去推理、评判。

如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

【考点梳理】叙述人称及其表达效果(1)第一人称:使小说显得亲切,拉近作品和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

(2)第三人称:以旁观者身份来讲述故事,叙述相对自由。

(3)第二人称:拉近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抒情气息浓。

【考点纠错】混淆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不能结合具体文本回答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相应的表达效果。

2.把握场景的功能【考点梳理】场景这个话题主要应把握场景的5点功能:①如果场景在小说开头,那么其功能是给全篇“定调”。

或者定下情感的基调或者定下叙述基调,使得叙述更舒缓自然或顺理成章。

②营造特定意境与渲染特定气氛,以感染读者或人物。

③如果场景出现在人物出场前,那么其功能便是导引人物出场。

如果置于小说的某个情节,其作用可能是推动情节发展。

④如果场景置于人物的描写之中,那么其功能是衬托人物心情,暗示人物心,揭示人物的性格。

⑤如果某个场景作为小说的主背景,那么其作用很可能是作为一种象征。

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的大海,便是人生的象征,老人与海的斗争,是人与自己命运的斗争。

○6表现地域特色,孕育美感。

○7暗示时代背景。

【答题要领】主要从场景对于氛围、情节和人物等角度切入思考,要结合具体文本的具体位置进行具体分析,最好分点作答。

3.探究复杂多义的小说主题【考点梳理】所有作品都是有主题的,“生与死”“爱与恨”“美与丑”等是小说家写不厌的“母题”,作家试图通过小说来表达自己对婚姻、家庭和爱情的体悟,对人性弱点的悲悯与失望,或者对真善美的讴歌与追求。

这样的小说主要以思想的深度来展示其独有的魅力,我们称之为思想小说。

有些小说则主要以讲故事为目的,其魅力在于故事本身的曲折、离奇或者故事讲述的独特技巧。

这样的小说,我们称之为故事性小说。

但凡优秀的小说,它的形象大于思想,它靠形象来揭示蕴含其中的深刻思想。

好的小说总是赋予读者丰富的解读空间,让读者见出其中复杂多义的世界。

从而充分展示其无穷魅力。

罗兰·巴特说:“作品一旦产生,作者就死了。

”说的正是小说主题具有复杂多义的特点,这就使得小说主题具有丰富的探究性。

但是小说主题的复杂性和多义性并不是无边界的,读者对小说主题的把握应该相对合理而不能离谱地误读。

尽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读者读出的毕竟还应该是哈姆雷特。

那么,如何把握小说相对合理而复杂多义的主题而不至于被认为是误读呢?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把握: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二是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三是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考点纠错】没有对小说进行整体把握,只从局部某一点草率作答,导致片面理解甚至误解小说主题;不联系文本具体分析,而是居高临下作架空分析;对主题的分析不到位,不能自圆其说。

【命题形式】小说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联系这篇小说,你有怎样的人生启迪?“世界本身就是一个谜,它有许多种解”,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探究这篇小说的可能有的多种主题。

等等。

【答题要领】主要把握主题与情节、人物、背景或构思的关系,多角度思考问题,分点回答。

要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生活世界加以阐述,回答要能够自圆其说。

4.学会分析概括人物形象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大多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

因而在小说阅读的考查中,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小说塑造人物的常见方法是“贴着人物写”,通过紧贴人物的心理写,写出人物的精神世界;通过紧贴人物的言行写,使小说有更强的动作感。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间接描写方法以描写其他人物来衬托或者环境描写烘托表现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直接描写是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样,让人物在矛盾斗争中说话、行动、神情变化、心理活动,能够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产生直接的感染力量。

【答题要领】一般可从四方面去把握: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5.了解情节运行方式和安排技巧【考点梳理】情节运行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一是遵循基本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二是摇摆。

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三是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又俗称为“欧·亨利式结尾”。

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却不能不承认又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小说家为了更好地创造小说的艺术效果,往往会注重情节安排技巧的运用。

常见情节安排技巧有:⑴注重节奏,情节的发展张弛有致、起伏有序、缓急有度。

(摇摆)⑵伏笔照应、铺垫蓄势⑶突转:突转即情节演进的突然转折,事件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往往由此而改变。

在短篇小说中,大多由突转引发推动,所谓“柳暗花明”、“风波骤起”的情节效果正是形成于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突转。

⑷悬念:悬念是一个不断造成读者疑惑、猜想、思索与期待的问号,它无疑是为情节高潮铺垫道路、蓄积动能的有效手段,最终结局的出现、事实真相的揭示往往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并引起读者持久的回味,深入的反思。

⑸巧合:巧合也是常见的情节组合方式,它应当是在必然性(包括性格逻辑与具体情境的发展趋势)基础上出现的偶合,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情节效果。

⑹串联:串联将两个或多个并无时空联系的事件组合起来,在相互对比映衬之中构建内容互补的情节,这实际上与电影蒙太奇很相近,如果两个事件的组合没有生成超越两者的第三种意蕴,这一串联就不能算成功。

(7)并联:并联是指将两个或多个相关的事件系列组合为一个整体结构.在叙述中可以“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但两者之间存在着时离时合、互动相成的复杂关联。

【命题形式】文中画线部分的情节叙述,采用了哪种小说手法?请简述其特点。

纵观全文,这样的情节安排有哪些好处?等等。

【考点纠错】对情节运行方式的判断不准;不能辨识小说的情节安排技巧;遗漏答题要点。

【答题要领】阅读文本时,要先把握小说的大致情节,然后分析其运行方式,概括各部分所叙述的相应情节内容。

有时候还要把握情节对于结构、人物或主题的作用。

6.掌握常见的几种小说结构模式【考点梳理】结构主要通过情节的推进或者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来构成。

传统小说通常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

而现代小说在结构上赋予小说更多的变化,主要有三种常见结构模式:一是“延迟”式结构。

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紧张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

如《牲畜林》。

二是生活的横断面。

将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点上,在精巧的结构中展开漫长的时间和立体的无限空间。

如《半张纸》。

三是按照心理时序而展开的意识流结构。

它打破了时间这一恒常的维度,让人物的意识在超时间的空间里任意往来。

如《墙上的斑点》。

【命题形式】小说作者是位有独特创作风格的作家,请简要分析小说在结构上的特点。

等等。

【考点纠错】对小说的几种结构模式特点辨识不清;不能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答题要领】对结构的分析先整体分析小说属于情节性小说、生活横断面式小说还是心理小说,从而辨识该小说属于何种结构模式,然后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结构安排的特点及其艺术效果。

7.体悟小说情感及其处理方式【考点梳理】文学是情感的产物。

无论何种文学样式,它在字里行间总是浸润着作者或浓或淡的情感,表达作者对世界的各式各样的情怀。

相对于诗歌、散文,小说的情感及其处理方式尤其独特的地方,它对情感的节制胜于放纵,让小说情节和人物自己说话,随着情节情节安排技巧的发展自然展露,从而收到更深层次地打动人的效果。

小说的情感讲究酝酿,保持一种蓄势待发的态势。

体会小说的情感,需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敞开自己的心扉,让自己的心神随着小说情节展开或人物命运的沉浮,与故事、人物和作者“相遇”,真正融入文本之中。

然后,用心揣摩作者对情感的处理艺术,关注融入作者情感的细节,品味表达情感的语言。

小说的情感及其处理方式:一是节制胜于放纵,让小说情节和人物自己说话,随着情节情节安排技巧的发展自然展露,从而收到更深层次地打动人的效果。

二是讲究酝酿,保持一种蓄势待发的态势。

【考点纠错】不能深入文本准确把握文本所蕴含的情感;对小说情感的处理方式把握不准;【命题形式】小说表现了怎样的情感,结合文本具体说说它是如何表现这些情感的?小说里的人物具有高尚的情怀,请作具体分析。

等等。

【答题要领】小说情感的把握,主要关注细节、情节与情感的关系,情感与人物的关系以及情感与主题的关系。

具体的作答还须联系具体文本作具体分析。

8. 理解虚构对于小说的重要意义【考点梳理】小说是虚构的艺术,虚构是小说的生命。

小说本身是一个独立自为的世界,它绝然有别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那个伸手可及的现实世界。

小说中的真实是一种想象和虚构的真实,小说最终要表达的不是某种事实,而是一种内心的真实,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