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17届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海南省嘉积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仪器都可以用于加热,但有些可以直接加热,有些需要垫上石棉网加热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准对着别人,但可以对着自己C.用H2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应把H2通过预先加热的氧化铜D.无论给试管中的液体还是固体加热,都必须先预热2.欲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所用试剂不正确的是()A.KNO3溶液(K2SO4):适量Ba(NO3)2溶液B.CaCO3粉末(CaCl2):过量盐酸C.Cu粉(Zn粉):过量盐酸D.CO2(O2):灼热的铜网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B.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七个基本单位之一C.摩尔是粒子的数量单位D.阿伏伽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任何气体的摩尔体积都是22.4 LB.1mol气体的体积若是22.4 L,它必定处于标准状况C.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原子个数比D.标准状况下,1mol H2和O2的混合气体的体积是22.4 L5.Fe(OH)3胶体区别于FeCl3溶液最本质的特征是()A.Fe(OH)3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nm~100nm之间B.Fe(OH)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C.Fe(OH)3胶体是均一、稳定的分散系D.Fe(OH)3胶体的分散质能透过过滤纸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B.电解质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C.氧化物都是电解质 D.氢化物都不是电解质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B.没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D.较难失去电子的原子,容易得到电子8.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钠是银白色金属,熔点低,硬度大B.钠放置于空气中,会迅速被氧化而生成淡黄色的氧化钠C.在氧气中加热时,金属钠剧烈燃烧,黄色火焰D.金属钠着火可以用水灭火9.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反应中消耗的HCl和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A.3:1 B.2:1 C.1:1 D.1:310.下列各物质相互反应后,再向得到的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能直接生成红褐色沉淀的是()A.氯水和氯化亚铁溶液B.铁屑和氯化铜溶液C.铁屑和过量稀硫酸 D.过量铁屑和氯化铁溶液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iO2溶于水是酸性B.CO2通入水玻璃可得硅酸C.SiO2不溶于任何酸D.SiO2晶体中存在单个SiO2分子12.下列关于HCl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HClO是强酸B.HClO不稳定C.HClO是强氧化性酸D.HClO能杀菌消毒)14.为了检验某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NH4+,你认为下列试纸和试剂用到的是()①蒸馏水②NaOH溶液③红色石蕊试纸④蓝色石蕊试纸⑤稀硫酸.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D.①③⑤15.相同质量的铜片分别投入到足量的下列四种酸中(必要时可加热),充分反应后在相同条件下得到的气体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①浓硫酸②浓硝酸③稀硫酸④稀硝酸.A.②④①③B.③④①②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二、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0分)16.下列俗名与化学式对应错误的是()A.小苏打﹣﹣﹣NaHCO3B.明矾﹣﹣﹣Al2(SO4)3•12H2OC.铁红﹣﹣﹣Fe3O4D.芒硝﹣﹣﹣Na2SO4•10H2O17.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5 molAl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N AB.标准状况下,11.2L SO3所含的分子数为0.5N AC.0.1molCH4所含的电子数为1N AD.46gNO2和N2O4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为1N A18.已知:①向KMnO4晶体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②向FeCl2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①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③取实验②生成的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为蓝色.下列判断正确的为()A.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MnO4﹣>Cl2>Fe3+>I2B.上述实验中,共有两个氧化还原反应C.实验①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D.实验②证明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19.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碳酸钙和盐酸反应:CO32﹣+2H+═H2O+CO2↑B.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硫酸溶液:Ba2++SO42﹣═BaSO4↓C.向稀盐酸溶液中加铁:3Fe+6H+═3Fe3++3H2↑D.向硝酸银溶液中加盐酸:Ag++Cl﹣═AgCl↓20.某溶液中,可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Al3+、Mg2+、SO42﹣、OH﹣B.Fe2+、NO3﹣、Cl﹣、H+C.H+、Cl﹣、K+、HSO3﹣D.Na+、HCO3﹣、K+、Cl﹣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50分)21.进行粗盐精制时,需要用化学方法除去杂质.试回答下列问题:12﹣完全沉淀,又要保证不引入新的杂质,2+、Mg2+、SO4为此你认为加入所选沉淀剂的合理顺序可以为:Ⅱ、、(填序号)(3)最后加适量的盐酸以调节溶液至中性并除去过量的CO32﹣,其中盐酸除去CO32﹣的离子方程式为.(4)最后蒸发结晶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当时,应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22.实验室常用MnO2和浓盐酸反应制取Cl2(1)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该元素的原子电子.(3)当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4N A时,生成的Cl2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为.(4)Cl2用途广泛,写出其生产漂白液对应的离子方程式.23.为提纯某Fe2O3样品(主要杂质有SiO2、Al2O3),有人设计如下实验方案:(1)A是制作光导纤维的材料,只能与一种酸反应,其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滤液X中(填“是”或“否”)含有Fe3+;检验时可用试剂为,现象是.(3)写出题中生成B物质时,所对应的离子方程式.(4)参照题中提纯物质的表示方法,请设计一种以框图形式表示的实验方案(注明物质和操作),用于从滤液Y中提取Al2O3.24.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试管B中的实验现象是;若对该试管中反应后的溶液加热,可以观察到试管B中的实验现象是.(3)试管C中的实验现象是.(4)试管C口部棉团的作用是,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5.A、B、C、D为中学常见物质且均含有同一种元素,相互转换关系如图(反应条件及其他物质均已略去)A B C D(1)若A、B、C、D均为化合物,而且它们的水溶液均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则D的化学式为.写出B→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若A的水溶液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的稀溶液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则C的化学式为;写出A→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3)若A为前18号元素中的某种金属单质,D为强碱,则B的化学式为,写出C→D 的化学方程式:.26.32gCu与200mL 10mol/L的HNO3溶液充分反应(HNO3过量),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共0,.6mol(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试求:(1)反应前HNO3的物质的量(2)反应后生成的Cu (NO3)2的物质的量浓度(3)混合气体中NO的物质的量(4)剩余的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2015-2016学年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仪器都可以用于加热,但有些可以直接加热,有些需要垫上石棉网加热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准对着别人,但可以对着自己C.用H2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应把H2通过预先加热的氧化铜D.无论给试管中的液体还是固体加热,都必须先预热【考点】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分析】A.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坩埚,需要垫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锥形瓶等;B.试管口不可以对着自己,也不能对着别人;C.防止氢气混有试管中的空气而不纯,加热会爆炸;D.加热时,应先预热后集中试管底部加热.【解答】解:A.集气瓶量筒不能加热,故A错误;B.加热时,试管口不可以对着自己,也不能对着别人,以防液体沸腾溅出伤人,故B错误;C.防止氢气混有试管中的空气而不纯,加热会爆炸,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通氢气后加热,故C错误;D.加热时,应先预热后集中试管底部加热,防止受热不均,引起试管炸裂,故D正确.故选D.2.欲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所用试剂不正确的是()A.KNO3溶液(K2SO4):适量Ba(NO3)2溶液B.CaCO3粉末(CaCl2):过量盐酸C.Cu粉(Zn粉):过量盐酸D.CO2(O2):灼热的铜网【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分析】A.K2SO4与Ba(NO3)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KNO3;B.碳酸钙溶于盐酸;C.锌与盐酸反应;D.氧气与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解答】解:A.K2SO4与Ba(NO3)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KNO3,可除去杂质,故A 正确;B.碳酸钙溶于盐酸,应加水然后过滤,故B错误;C.锌与盐酸反应,而铜不反应,可用盐酸除杂,故C正确;D.氧气与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可用于除杂,故D正确.故选B.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B.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七个基本单位之一C.摩尔是粒子的数量单位D.阿伏伽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考点】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分析】A、物质的量是衡量微观粒子集合体的一个物理量;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C、物质的量衡量微观粒子集合体;D、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单位为mol﹣1.【解答】解:A、物质的量是衡量微观粒子集合体的一个物理量,不是物质的质量,故A错误;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而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故摩尔是七个基本单位之一,故B正确;C、物质的量衡量微观粒子集合体,而不衡量微粒的个数,故摩尔不是粒子数量的单位,故C错误;D、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单位为mol﹣1,故阿伏伽德罗常数为6.02×1023mol﹣1,故D错误.故选B.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任何气体的摩尔体积都是22.4 LB.1mol气体的体积若是22.4 L,它必定处于标准状况C.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原子个数比D.标准状况下,1mol H2和O2的混合气体的体积是22.4 L【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分析】A、标准状况下任何气体的摩尔体积都是22.4 L/mol;B、物质的量一定时,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有压强、温度;C、气体分子含有的原子数目不一定相等;D、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气体摩尔体积适用于混合气体.【解答】解:A、标准状况下,1mol气体的体积为22.4L,气体的摩尔体积是22.4 L/mol,故A错误;B、物质的量一定时,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有压强、温度,1mol气体的体积是22.4 L,所处状态不一定是标准状况,故B错误;C、物质的量相同,若气体分子含有相同的原子数目,则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原子个数比,但气体分子含有的原子数目不一定相等,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不一定等于其原子个数比,故C错误;D、气体摩尔体积适用于混合气体,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1mol H2和O2的混合气体的体积是22.4 L,故D正确;故选D.5.Fe(OH)3胶体区别于FeCl3溶液最本质的特征是()A.Fe(OH)3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nm~100nm之间B.Fe(OH)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C.Fe(OH)3胶体是均一、稳定的分散系D.Fe(OH)3胶体的分散质能透过过滤纸【考点】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分析】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微粒的大小;【解答】解:Fe(OH)3胶体区别于FeCl3溶液最本质的特征是Fe(OH)3胶体的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在1~100nm之间,故选:A;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B.电解质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C.氧化物都是电解质 D.氢化物都不是电解质【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分析】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据此解答.【解答】A.酸碱盐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均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属于化合物,是电解质,故A正确;B.硫酸钡、氯化银难溶于水,但是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属于电解质,故B错误;C.非金属氧化物,本身不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属于非电解质,故C错误;D.氯化氢,硫化氢在水溶液中均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属于电解质,故D错误;故选:A.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B.没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D.较难失去电子的原子,容易得到电子【考点】氧化还原反应.【分析】A.可能同种元素被氧化也被还原;B.有化合价变化反应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C.置换反应中一定存在元素的化合价变化;D.难失去电子的原子,不一定易得电子.【解答】解:A.可能同种元素被氧化也被还原,如氯气与NaOH的反应中,只有Cl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故A错误;B.有化合价变化反应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如过氧化氢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为氧化还原反应,没有单质参加,故B错误;C.置换反应中一定存在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则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D.难失去电子的原子,不一定易得电子,如稀有气体原子不易得到也不易失去电子,故D 错误;故选C.8.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钠是银白色金属,熔点低,硬度大B.钠放置于空气中,会迅速被氧化而生成淡黄色的氧化钠C.在氧气中加热时,金属钠剧烈燃烧,黄色火焰D.金属钠着火可以用水灭火【考点】钠的化学性质.【分析】钠为银白色金属,熔点低、硬度小,密度比水小,性质活泼,可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过氧化钠,火焰呈黄色,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钠的硬度很小,可用小刀切割,故A错误;B.钠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钠,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故B错误;C.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过氧化钠,火焰呈黄色,故C正确;D.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则钠失火时不能用水灭火,故D错误.故选C.9.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反应中消耗的HCl和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A.3:1 B.2:1 C.1:1 D.1:3【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分析】根据反应方程式①2Al+6H+=2Al3++3H2↑,②2Al+2OH﹣+2H2O=2AlO2﹣+3H2↑进行计算.【解答】解:根据反应方程式①2Al+6H+=2Al3++3H2↑,②2Al+2OH﹣+2H2O=2AlO2﹣+3H2↑可知: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反应中消耗的HCl和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3:1,故选:A.10.下列各物质相互反应后,再向得到的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能直接生成红褐色沉淀的是()A.氯水和氯化亚铁溶液B.铁屑和氯化铜溶液C.铁屑和过量稀硫酸 D.过量铁屑和氯化铁溶液【考点】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分析】根据向所得的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能直接生成红褐色沉淀,即直接生成Fe(OH)3+.据此分析.3,则说明各物质相互反应后生成Fe【解答】解:向所得的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能直接生成红褐色沉淀,即直接生成Fe(OH)3+.3,则说明各物质相互反应后生成FeA、氯水和氯化亚铁溶液发生反应:2FeCl2+Cl2=2FeCl3,有Fe3+生成,故A符合题意;B、铁屑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CuCl2+Fe=FeCl2+Cu,无Fe3+生成,故B不符合题意;C、由于稀硫酸是非氧化性酸,氧化性较弱,故铁屑和过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是FeSO4,无Fe3+生成,故C不符合题意;D、过量的铁屑和氯化铁溶液反应:Fe+2FeCl3=3FeCl2,无Fe3+生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iO2溶于水是酸性B.CO2通入水玻璃可得硅酸C.SiO2不溶于任何酸D.SiO2晶体中存在单个SiO2分子【考点】硅和二氧化硅.【分析】A.二氧化硅不溶于水;B.碳酸酸性大于硅酸,强酸制弱酸;C.二氧化硅溶于氢氟酸;D.二氧化硅晶体是原子晶体,由原子构成.【解答】解:A.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不能生成硅酸,故A错误;B.碳酸酸性大于硅酸,CO2通入水玻璃可得硅酸,强酸制弱酸,CO2+H2O+Na2SiO3=H2SiO3↓+2Na2CO3,故B正确;C.二氧化硅溶于氢氟酸,SiO2+4HF=SiF4+2H2O,故C错误;D.二氧化硅晶体是原子晶体,由原子构成,不存在二氧化硅分子,故D错误;故选B.12.下列关于HCl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HClO是强酸B.HClO不稳定C.HClO是强氧化性酸D.HClO能杀菌消毒【考点】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分析】A.次氯酸是弱酸;B.次氯酸见光分解;C.氧化性酸一般是含氧酸,是指酸中除了氢、氧元素之外的中心元素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强氧化性,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D.次氯酸具有氧化性能杀菌消毒.【解答】解:A.次氯酸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属于弱酸,故A错误;B.次氯酸不稳定,见光分解,2HClO2HCl+O2,故B正确;C.HClO中的Cl的价态为+1价,要降低为﹣1价才稳定,HClO是强氧化性酸,故C正确;D.具有强氧化性的HClO,可使病毒中的蛋白质变性,则可杀菌消毒,故D正确;故选A.)【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分析】根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导致酸雨,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聚乙烯材料导致白色污染,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导致光化学烟雾进行判断.【解答】解:A.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遇到水能生成酸,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故A正确;B.二氧化碳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污染物,导致臭氧空洞的物质主要是氟利昂,故B错误;C.形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是聚乙烯材料的污染,故C正确;D.二氧化氮、碳氢化合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污染物,故D正确;故选B.14.为了检验某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NH4+,你认为下列试纸和试剂用到的是()①蒸馏水②NaOH溶液③红色石蕊试纸④蓝色石蕊试纸⑤稀硫酸.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D.①③⑤【考点】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分析】铵根离子与碱反应生成氨气,氨气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以此来解答.【解答】解:铵根离子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氨气,所以生成氨气需要②NaOH溶液,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则需要③红色石蕊试纸,且需要蒸馏水润湿试纸,则不需要的物质是蓝色石蕊试纸及稀硫酸,故选A.15.相同质量的铜片分别投入到足量的下列四种酸中(必要时可加热),充分反应后在相同条件下得到的气体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①浓硫酸②浓硝酸③稀硫酸④稀硝酸.A.②④①③B.③④①②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考点】铜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分析】Cu与稀硫酸不反应,与浓硫酸、浓硝酸、稀硝酸反应分别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NO,根据电子转移守恒计算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条件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据此计算判断.【解答】解:假设铜为0.1mol,①Cu与浓H2SO4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生成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0.1mol;②Cu与浓HNO3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生成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0.2mol;③Cu与稀H2SO4不反应,没有气体生成;④Cu与稀HNO3反应生成NO,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生成NO的物质的量==0.067mol,相同条件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故生成气体的体积②>①>④>③,故选D.二、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0分)16.下列俗名与化学式对应错误的是()A.小苏打﹣﹣﹣NaHCO3B.明矾﹣﹣﹣Al2(SO4)3•12H2OC.铁红﹣﹣﹣Fe3O4D.芒硝﹣﹣﹣Na2SO4•10H2O【考点】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分析】A、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B、明矾是KAl(SO4)2•12H2O;C、铁红是氧化铁;D、芒硝是Na2SO4•10H2O的俗称.【解答】解:A、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化学式为NaHCO3,故A正确;B、明矾是KAl(SO4)2•12H2O的俗称,故B错误;C、铁红是氧化铁,Fe3O4俗称磁性氧化铁,故C错误;D、芒硝是Na2SO4•10H2O的俗称,故D正确.故选BC.17.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5 molAl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N AB.标准状况下,11.2L SO3所含的分子数为0.5N AC.0.1molCH4所含的电子数为1N AD.46gNO2和N2O4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为1N A【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分析】A.铝为3价金属,0.5mol铝完全反应失去1.5mol电子;B.标准状况下,三氧化硫的状态不是气体,不能使用22.4L/mol计算三氧化硫的物质的量;C.甲烷分子中含有10个电子,0.1mol甲烷中含有1mol电子;D.NO2和N2O4的摩尔质量不同,无法计算混合物中含有的分子数.【解答】解:A.0.5mol铝完全反应失去1.5mol电子,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5N A,故A错误;B.标况下三氧化硫的状态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11.2L三氧化硫的物质的量,故B错误;C.0.1mol甲烷中含有1mol电子,所含的电子数为1N A,故C正确;D.由于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的摩尔质量不同,无法计算46gNO2和N2O4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分子数,故D错误;故选C.18.已知:①向KMnO4晶体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②向FeCl2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①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③取实验②生成的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为蓝色.下列判断正确的为()A.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MnO4﹣>Cl2>Fe3+>I2B.上述实验中,共有两个氧化还原反应C.实验①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D.实验②证明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考点】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分析】高锰酸钾能将浓盐酸氧化为氯气,高锰酸钾做氧化剂,浓盐酸做还原剂;氯气能将亚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氯气做氧化剂,亚铁离子做还原剂;三价铁将碘离子氧化为单质碘,三价铁是氧化剂,单质碘是氧化产物,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解答】解:A、高锰酸钾能将浓盐酸氧化为氯气,高锰酸钾做氧化剂,氯气是氧化产物,每个反应的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所以氧化性MnO4﹣>Cl2,氯气能将亚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氯气做氧化剂,所以氧化性Cl2>Fe3+,三价铁将碘离子氧化为单质碘,二价铁是还原产物,单质碘是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F3+>I2,故A正确;B、三个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C、①生成Cl2,氧化性强于I2,也能使其变蓝,故C错误;D、②反应中Fe2+只是化合价升高,只反映其具有还原性,故D错误.故选A.19.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碳酸钙和盐酸反应:CO32﹣+2H+═H2O+CO2↑B.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硫酸溶液:Ba2++SO42﹣═BaSO4↓C.向稀盐酸溶液中加铁:3Fe+6H+═3Fe3++3H2↑D.向硝酸银溶液中加盐酸:Ag++Cl﹣═AgCl↓【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分析】A.碳酸钙为难溶物,离子方程式中碳酸钙不能拆开;B.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C.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D.硝酸银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解答】解:A.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气体和水,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故A错误;B.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H++SO42﹣+Ba2++2OH﹣=BaSO4↓+2H2O,故B错误;C.向稀盐酸溶液中加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故C错误;D.硝酸银溶液中加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l↓,故D正确;故选D.20.某溶液中,可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Al3+、Mg2+、SO42﹣、OH﹣B.Fe2+、NO3﹣、Cl﹣、H+C.H+、Cl﹣、K+、HSO3﹣D.Na+、HCO3﹣、K+、Cl﹣【考点】离子共存问题.【分析】离子之间不反应生成气体、沉淀、弱电解质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双水解反应、络合反应的能大量共存,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Al3+、Mg2+和OH﹣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且过量OH﹣和Al3+反应生成偏铝酸根离子,所以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酸性条件下Fe2+、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离子和NO而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H+、HSO3﹣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硫而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这几种离子之间不反应而能大量共存,故D正确;故选D.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50分)21.进行粗盐精制时,需要用化学方法除去杂质.试回答下列问题:2﹣完全沉淀,又要保证不引入新的杂质,2+、Mg2+、SO4为此你认为加入所选沉淀剂的合理顺序可以为:Ⅱ、②③、③②(填序号)(3)最后加适量的盐酸以调节溶液至中性并除去过量的CO32﹣,其中盐酸除去CO32﹣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2H+=H2O+CO2↑.(4)最后蒸发结晶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过热使液体飞测;,当看到有大量固体析出,或者仅余少量液体时时,应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考点】粗盐提纯.【分析】从电离的角度分析粗盐中的杂质可知:溶液中的杂质离子为硫酸根离子、镁离子、和钙离子,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根据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加碳酸钠要放在加氯化钡之后,可以将过量的钡离子沉淀最后再用盐酸处理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进行分析.蒸发结晶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过热使液体飞测.【解答】解:(1)为了不引入新的杂质,①加入过量BaCl2溶液,可除掉硫酸根离子,②加入过量NaOH溶液,可除掉镁离子,③加入过量Na2CO3溶液,可除掉钙离子;故答案为:②NaOH ③Na2CO3;(2)③中加入过量Na2CO3溶液不仅为了完全除去Ca2+,还可以将过量的钡离子沉淀,对氢氧化钠而言没有顺序要求,但碳酸钠要放在氯化钡之后,所以②③可以换顺序;故答案为:②③;③②;(3)最后加适量的盐酸以调节溶液至中性并除去过量的CO32﹣,在除掉碳酸根、氢氧根后,得到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氢离子与碳酸根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答案为:CO32﹣+2H+=H2O+CO2↑;(4)蒸发结晶在蒸发皿中进行,蒸发皿放于铁架台的铁圈上,倒入液体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加热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液体防止受热不均,液体飞溅.看到有大量固体析出,或者仅余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液体蒸干;故答案为:搅拌,防止局部过热使液体飞测;看到有大量固体析出,或者仅余少量液体时.22.实验室常用MnO2和浓盐酸反应制取Cl2(1)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nO2+4HCl(浓)MnCl2+Cl2↑+2H2O.(2)反应中C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该元素的原子失电子.(3)当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4N A时,生成的Cl2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为 4.48L.(4)Cl2用途广泛,写出其生产漂白液对应的离子方程式Cl2+2OH﹣=Cl﹣+ClO﹣+H2O.【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分析】(1)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氯化锰和水;(2)C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电子;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电子;(3)反应MnO2+4HCl(浓)MnCl2+Cl2↑+2H2O转移电子2mol时,生成的氯气物质的量为1mol,当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4N A时,生成氯气的量为0.2mol,体积为:0.2mol×22.4L/mol=4.48L,由此解答;(4)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根据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书写.【解答】解:(1)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氯化锰和水,化学方程式:MnO2+4HCl(浓)MnCl2+Cl2↑+2H2O,故答案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2)C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电子;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电子,故答案为:Cl;失;(3)反应MnO2+4HCl(浓)MnCl2+Cl2↑+2H2O转移电子2mol时,生成的氯气物质的量为1mol,当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4N A时,生成氯气的量为0.2mol,体积为:0.2mol×22.4L/mol=4.48L,故答案为:4.48L;。
海南省琼山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海南省琼山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14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3分)常温常压下,下列物质不适宜用物理性质区分的是()A.汞(俗称水银)和铁B.白酒和白醋C.氧气和二氧化碳D.铝和铜2.(3分)下列玻璃仪器中可以直接受热的是()A.烧杯B.试管C.量筒D.锥形瓶3.(3分)下列操作中,能鉴别空气、氧气和氢气3瓶气体的是()A.插入燃着的木条B.观察气体颜色C.闻气体的气味D.倒入澄清石灰水4.(3分)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B.饼干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C.稀有气体通电发光是化学变化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5.(3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时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白光C.铜绿受热分解产生氧化铜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6.(3分)某同学取8mL水并加热,提供的仪器有:①10mL量筒②100mL量筒③酒精灯④容积20mL的试管⑤容积30mL的试管⑥试管夹,所选用仪器组合正确的一组是()A.②③④⑥B.①③⑤⑥C.①③④⑥D.①②③④7.(3分)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B.C.D.8.(3分)在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忘记加二氧化锰,其后果是()A.加热时无氧气产生B.加热时产生氧气少C.产生氧气缓慢D.没有影响9.(3分)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B.硫+氢气硫化氢C.氧化汞汞+氧气D.氧气+氢气水10.(3分)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B.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C.分子间有空隙,原子间无空隙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11.(3分)根据如图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属于金属元素B.硫原子的中子数为32C.硫原子的质量由构成其原子的质子和电子决定D.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得到电子12.(3分)走进化学实验室,同学们能够学会最基本的操作.以下操作不正确的是()A.读取液体体积B.倾倒液体C.过滤D.制取二氧化碳13.(3分)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室操作中,正确的是()A.试管内可尽量多装些高锰酸钾晶体,以便可以多制取氧气B.水槽中的导管一开始冒出气泡时,即可塞入集气瓶进行收集,以免浪费C.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D.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酒精灯,这样可以节约酒精14.(3分)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鉴别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B.明矾可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C.长期饮用蒸馏水不利于人体健康D.自然界中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后可得到纯水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5.(4分)①空气②氯酸钾③氧气④澄清石灰水⑤矿泉水等物质中,(填序号)(1)属于混合物的是(2)属于纯净物的是.16.(6分)请按要求填写下列符号氯原子两个氢原子镁离子.17.(8分)潜水艇里要配备氧气的再生装置,以保证长时间航行,有以下几种制取氧气的方法:①加热高锰酸钾;②电解水;③常温下过氧化钠固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1)写出方法③的文字表达式.(2)你认为最适合在潜水艇里制氧气的方法是(填序号),与其它两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的两条优点是;.18.(4分)水是由氧、氢两种组成的;氯化钠是由构成的.19.(4分)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如图为某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1)当a=时,该粒子是原子.(2)当a=9时,该粒子是(选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三、简答题(共10分)20.(4分)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1)今年我国要求“公共场所全面禁烟”.非吸烟者往往因别人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2)夏天钢轨间的缝隙变小:.21.(6分)请写出防止水体污染的三种具体方法:(1).(2).(3).四、实验题(每空2分,共12分)22.(8分)某初级中学学生为了探究化学实验室的一种黑色粉末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可能是什么物质,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发现问题】当把黑色粉末与无色溶液混合时即产生气泡.【查阅资料】初中化学实验室常见的黑色粉末: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铁粉、炭粉.【提出假设】(只写一种假设)黑色粉末是,无色溶液是.【设计实验】向盛有少许黑色粉末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无色溶液,用法收集一试管气体;检验该气体(写出操作、现象).【实验结论】此气体是,原假设成立.23.(4分)如图为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1)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使用的净水方法有.A.沉淀B.过滤C.煮沸D.蒸馏E.吸附(2)加入活性炭的作用是.(3)家庭生活中可以用检验某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4)请你举一例节约用水的做法(合理答案均可).五、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24.(10分)已知一个碳原子(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6个中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一个钠原子的质量为3.81×10﹣26kg.求:(1)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2)钠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1,钠原子的中子数为.海南省琼山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14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C;2.B;3.A;4.C;5.CD;6.B;7.B;8.C;9.C;10.D;11.D;12.A;13.C;14.D;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5.①④⑤;②③;16.Cl;2H;Mg2+;17.过氧化钠+二氧化碳→碳酸钠+氧气;③;常温下就能进行;能将人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转变为呼吸所需的氧气等(合理即可);18.元素;钠离子和氯离子;19.10;阴离子;三、简答题(共10分)20.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夏天温度高,铁原子间的间隔变大;21.工业上把废水处理使之符合标准再排放;农业上合理地使用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应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四、实验题(每空2分,共12分)22.MnO2;H2O2;排水集气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O2 ;23.ABE;吸附水中杂质,除去臭味;肥皂水;洗菜水用于浇花、冲厕所等;五、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24.12;。
初中化学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海桂学校.doc
初中化学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海桂学校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13题)评卷人得分1.“地沟油”长期食用可能会引发癌症,下列辨别某瓶装油是否为“地沟油”的简易方法,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看油是否透明B.闻油是否有异味C.问油的生产厂家D.取油燃烧,听是否发出噼啪响声【答案】D难度:基础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三氧化二铋(Bi2O3)俗称铋黄,是制作防火纸的材料之一。
三氧化二铋中铋元素的化合价是A.+6B. +3C.+2 D. -2【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3.关于物质的用途,下列说法__________________的是()A.合成纤维能用于制作服装B.铝合金能用于制造门窗框架C.合成橡胶能用于制造汽车轮胎D.葡萄糖能提供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全部能量【答案】D难度:容易知识点:有机合成材料4.为了防止废弃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A.回收各种废弃塑料B.将用过的塑料袋立即焚烧C.使用可降解塑料D.用布购物袋替代一次性塑料购物袋【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试5.原子序数为94的钚(Pu)是一种核原料,该元素一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39,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145B.核外电子数为94C.核电荷数为239D.质子数为94【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离子6.下列各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其中属于同一类物质的一组是()A.红磷、医用酒精、纯碱B.甲烷、加碘盐、石灰水C.食醋、液氧、酱油D.海水、天然气、石油【答案】D难度:容易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盐7.上海世博提出“世博会场馆只给节能开绿灯”,广州亚运提出“绿色亚运”.下列做法不符合“节能减排”的是()A.拿驾照“换”自行车骑,提倡乘公交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B.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C.加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开采力度和用量D.上海已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二甲醚天然气商用加气站【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燃料及应用单元测试8.小明设计了右图装置探究“微粒是不断运动的”,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紫色石蕊变红,则物质A是()A.浓氨水B.浓硫酸C.生石灰D.浓盐酸【答案】D难度:容易知识点:常见的酸和碱9.电影《赤壁》中有一个场景:吴蜀联军在船上装满枯枝浇足油,借着东南风向曹军驶去,接近曹军时点燃船上枯枝弃船而走,火借风势,火船冲向连在一起的曹军木船,一眨眼,曹军水寨已经烧成一片火海.下列叙述中,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的是()A.东南风降低了木船的着火点B.枯枝和油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可燃物C.东南风为木船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D.相连的曹军木船没有及时隔离【答案】A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10.向Cu(NO3)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下列情况中可能出现的有()①溶液中有Fe(NO3)2、Cu(NO3)2,不溶物为Cu;②溶液中只有Cu(NO3)2,不溶物为Fe;③溶液中有Fe(NO3)2、Cu(NO3)2,不溶物为Fe;④溶液中只有Fe(NO3)2,不溶物为Fe、Cu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C难度:偏难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盐11.要除去氮气中混有的少量H2、CO、CO2,得到干燥的氮气(氮气不与下列试剂反应,假设每步反应都是完全的),通过下列试剂的先后顺序中,正确的是()①浓硫酸②苛性钠溶液③灼热的氧化铜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②③①【答案】C难度:中等知识点:酸和碱单元测试12.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B.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答案】B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13.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A)①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B)②检验铵态氮肥(C)③检验CO32一的存在(D)④用水吸收CO【答案】B难度:中等知识点:常见的酸和碱二、未分类(共1题)1.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氧气验满B.稀释浓硫酸C.液体加热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答案】C三、填空题(共5题)1.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相对原子量:H 1 Ne 20 C 12 N 14 O 16 S 32 Cl 35.5 Br 80 Na 23 Mg 24 K39 Cu 64 Ba 137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CO气体有毒,处理CO气体时可以将其点燃,转化为无毒的CO2B.在盛有O2的集气瓶中进行铁丝燃烧实验时,事先在集气瓶底部放一些水C.稀释浓硫酸时,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再慢慢地加入浓硫酸并搅拌D.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他人或自己2、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给试管、烧杯、蒸发皿和烧瓶加热时都要垫上石棉网2B.酒精灯内盛酒精不得超过容积的3C.往试管里装粉末状药品.可以用纸槽D.酒精灯不慎碰翻着火,应立即用湿布盖灭3、KCI溶液中混有少量的CuSO4,若加入一种试剂能除去CuSO4..该试剂为A. Ba(OH)2B.NaOHC.BaCl2D.AgNO34、下列有关2L0.2mol·L-1 K2SO4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含有0.2mol K2SO4B.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1C.K的物质的量为0.8molD.取出1LK2SO4溶液后,剩余K2SO4溶液的浓度变为0.1mol·L-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CO2的摩尔质量是44g·mol-1,表示1molCO2的质量为44gB.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表示1L溶液中含有1mol硫酸C.气体摩尔体积Vm≈22.4L·mol-1,表示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D.阿伏加德罗常数N A≈6.02×1023mol-1,表示1mol任何粒子集体所含的该粒子数约为6.02×10236、两个体积相同的容器一个盛有CO2,另一个盛有N2,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A.原子总数B.分子总数C.质子总数D.质量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H2的质量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才约为2gB.标准状况下,22.4L氖气含有的原子数为2N AC.标准状况下,22.4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N AD.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单质含有的原子数目不一定相等8、对下列未知盐的稀溶液所含离子的检验中,作出判断一定正确的是A.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可判定含有Cl-B.先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沉淀生成,再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判定含有SO42-C. 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D.加入盐酸后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此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判定含有HCO3-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2017年海南省中考化学试卷及解析
2017年海南省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2分)1.(3分)下列标志表示可回收利用的是()A.B. C.D.2.(3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空气B.生铁C.蒸馏水D.浓盐酸3.(3分)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瓷碗破碎B.钢铁生锈C.汽油挥发D.冰雪融化4.(3分)葡萄糖(C6H l2O6)属于()A.有机物B.氧化物C.酸D.碱5.(3分)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铁丝燃烧B.倾倒液体C.稀释浓硫酸 D.仪器连接6.(3分)下列物质与水混合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味精B.蔗糖C.小苏打D.花生油7.(3分)钙是人体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人体缺钙时,可能导致()A.甲状腺肿B.骨质疏松症C.贫血症D.夜盲症8.(3分)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干冰升华﹣﹣分子间隔变大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数目变多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分子种类变化D.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分子运动速率变快9.(3分)用硝酸钾固体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50g.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称量:用天平称量硝酸钾5gB.量取:用量筒量取蒸馏水45mLC.溶解:将硝酸钾倒入量筒中溶解D.转移:将配好的溶液转移至试剂瓶10.(3分)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A.白菜B.鸡蛋C.牛肉D.米饭11.(3分)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燃物燃烧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B.在加油站使用手机可能引发燃烧、爆炸C.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D.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12.(3分)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B.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C.甲和乙都是微溶于水的物质D.2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13.(3分)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中,能达到预期目的是()A.烧碱与纯碱﹣﹣加酚酞试剂B.稀硫酸与稀盐酸﹣﹣加碳酸钠C.氮气与氧气﹣﹣加澄淸石灰水D.生石灰与熟石灰﹣﹣加水14.(3分)英国化学家亨利•卡文迪许是燃素说的信仰者.1766年,他用铁、锌、锡等六种金属与稀硫酸、稀盐酸作用制得“可燃空气”.并将其表示为:用所学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空气”是从金属中分解出来的B.上述六种金属包括铜C.“可燃空气”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D.上述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15.(8分)现有下列物质:①大理石,②尿素,③聚氯乙稀,④食盐.选择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1)可用作塑料薄膜的是;(2)可用作调味品的是;(3)可用作化学肥料的是;(4)可用于制备二氧化碳的是.16.(6分)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请回答:(1)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这六种元素中,有些能相互结合形成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其中一种的化学式为;(3)査阅资料得知,周期表中同一纵行的元素性质相似.由此推测SiO2与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7.(6分)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如图.请回答:(1)除去水中固态杂质的设备是(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过滤池B.吸附池C.清水池(2)通常向清水池投放高铁酸钠(化学式为Na2FeO4)杀菌消毒,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我国有关部门规定,经上述流程净化后进入用户的饮用水含铁<0.3mg•L﹣1,含铜<1.0mg•L﹣1,….其中的“铁、铜"指的是(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原子B.分子C.元素.18.(8分)人类对材料的发现和使用经历了从石器、青铜器、铁器到铝的大规模使用等漫长的征程.请回答:(1)我国最早使用的合金是;(2)我国是最早采用湿法冶铜的国家.文献记载“胆铜法”:用铁与“胆水”(含CuSO4)反应获得铜.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下列金属矿物中,可以用来炼铁的是(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赤铜矿(Cu2O) B.赤铁矿(Fe2O3)C.软锰矿(MnO2)(4)19世纪初,铝的发现得益于电解枝术的应用.下图为用铝土矿炼制铝的生产流程.现有含Al2O351%的铝土矿200t,经上述反应后可制得铝t (假设上述各步反应中,铝元素一共损失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三、简答题(第19题4分,第20题6分,共10分)19.(4分)2017年5月,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试采成功,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请回答:(1)CH4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2)可燃冰作为能源的一个优点.20.(6分)某实验小组做中和反应的实验,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滴有酚酞试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如图为依据实验数据绘制的V(盐酸)﹣pH图.(1)滴加盐酸的休积为V1时,溶液呈什么颜色?(2)滴加盐酸的体积为V2时,溶液中除了水分子外,主要的微粒有哪些?(3)举出中和反应的一个应用实例.四、实验题(第21题6分,第22题6分,共12分)21.(6分)认识仪器、选用装置以及正确处理实验意外,是实验素养的具体体现.(1)图1为实验室制备气体常用的发生装置.仪器a的名称是;(2)1773年,瑞典化学家舍勒用图2所示装置制备氧气,在曲颈瓶中装有硝酸钾和浓硫酸的混合物,置于火炉上加热,产生的氧气用动物膀胱收集.该实验若改用图1中的发生装置,最合适的是(填装置下面的字母);(3)小明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导致水槽中的水倒流进入了导气管.可采用的补救措施是(说出一种).22.(6分)探究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因素.(1)王老师使用压强传感器等设备,检测不同温度下过氧化氢分解时气体压强如图所示的压强﹣时间的曲线变化.由此可知,其它条件一定时.温度越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填“越快”、“越慢"或“不变");(2)请你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五、计算题(8分)23.(8分)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碳氧资源.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转变成燃料甲醇(CH3OH)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若生产64t甲醇,则可回收二氧化碳多少吨?2017年海南省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2分)1.(3分)(2017•海南)下列标志表示可回收利用的是()A.B. C.D.【分析】根据图标所表示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B、图中所示标志是节水标志;C、图中所示标志是回收利用标志;D、图中所示标志是当心氧化物标志.故选:C.2.(3分)(2017•海南)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空气B.生铁C.蒸馏水D.浓盐酸【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空气、生铁、浓盐酸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解答】解:A、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生铁中有铁和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C、蒸馏水中只有水分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D、浓盐酸中有氯化氢和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C3.(3分)(2017•海南)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瓷碗破碎B.钢铁生锈C.汽油挥发D.冰雪融化【分析】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否生成新物质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解答】解:A、瓷碗破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钢铁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汽油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冰雪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B.4.(3分)(2017•海南)葡萄糖(C6H l2O6)属于()A.有机物B.氧化物C.酸D.碱【分析】根据已有的概念进行,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除外,据此解答.【解答】解: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含有碳元素,则葡萄糖属于有机物,观察选项,故选A.5.(3分)(2017•海南)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铁丝燃烧B.倾倒液体C.稀释浓硫酸 D.仪器连接【分析】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把橡皮塞塞进试管口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铁丝在O2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图中所示装置正确.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试管没有倾斜、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B.6.(3分)(2017•海南)下列物质与水混合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味精B.蔗糖C.小苏打D.花生油【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解答】解:A、味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B、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C、小苏打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D、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D正确.故选D.7.(3分)(2017•海南)钙是人体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人体缺钙时,可能导致()A.甲状腺肿B.骨质疏松症C.贫血症D.夜盲症【分析】根据钙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解答】解: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故答案为:B.8.(3分)(2017•海南)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干冰升华﹣﹣分子间隔变大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数目变多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分子种类变化D.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分子运动速率变快【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干冰升华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间隔变大的缘故,故选项解释合理.B、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引起水的体积膨胀,壶盖被顶开,分子数目不变,故解释错误.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种类变化,故选项解释合理.D、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合理.故选B.9.(3分)(2017•海南)用硝酸钾固体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50g.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称量:用天平称量硝酸钾5gB.量取:用量筒量取蒸馏水45mLC.溶解:将硝酸钾倒入量筒中溶解D.转移:将配好的溶液转移至试剂瓶【分析】A、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实验步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50g,需硝酸钾的质量=50g×10%=5g,故选项说法正确.B、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50g﹣5g=45g(合45mL),故选项说法正确.C、溶解时,应将硝酸钾倒入烧杯中溶解,不能在量筒内进行,故选项说法错误.D、溶液配制完成后,将配好的溶液转移至试剂瓶,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10.(3分)(2017•海南)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A.白菜B.鸡蛋C.牛肉D.米饭【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白菜中主要含有维生素,所以错误.B、鸡蛋中主要含有蛋白质,所以错误.C、牛肉中主要含有蛋白质,所以错误.D、米饭中主要含有淀粉,它属于糖类物质,所以正确.故选D.11.(3分)(2017•海南)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燃物燃烧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B.在加油站使用手机可能引发燃烧、爆炸C.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D.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分析】A.根据可燃物的产物来分析;B.根据防止发生危险来分析;C.根据灭火的方法来分析;D.根据灭火的方法来分析.【解答】解:A.氢气燃烧后只生成水,没有二氧化碳生成,故错误;B.在加油站附近的空气中弥漫着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接打手机产生的电火花可能会引燃甚至引起爆炸,故正确;C.用湿抹布盖住酒精,既可以降低温度,又可以使酒精与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D.盖上锅盖可以使油与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故选A.12.(3分)(2017•海南)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B.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C.甲和乙都是微溶于水的物质D.2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答】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故A 正确;B、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故B错误;C、20℃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大于10g,所以甲和乙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故C错误;D、2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故D错误.故选:A.13.(3分)(2017•海南)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中,能达到预期目的是()A.烧碱与纯碱﹣﹣加酚酞试剂B.稀硫酸与稀盐酸﹣﹣加碳酸钠C.氮气与氧气﹣﹣加澄淸石灰水D.生石灰与熟石灰﹣﹣加水【分析】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解答】解:A、烧碱与纯碱均显碱性,均能使酚酞试剂变红色,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B、稀硫酸与稀盐酸均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C、氮气与氧气均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D、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熟石灰微溶于水,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故选:D.14.(3分)(2017•海南)英国化学家亨利•卡文迪许是燃素说的信仰者.1766年,他用铁、锌、锡等六种金属与稀硫酸、稀盐酸作用制得“可燃空气".并将其表示为:用所学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空气”是从金属中分解出来的B.上述六种金属包括铜C.“可燃空气”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D.上述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分析】根据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将酸中的氢置换出来,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进行分析.【解答】解:A、“可燃空气”是从金属从酸中置换出来的,故A错误;B、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氢之后,不会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故B错误;C、“可燃空气”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故C正确;D、金属和酸生成氢气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15.(8分)(2017•海南)现有下列物质:①大理石,②尿素,③聚氯乙稀,④食盐.选择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1)可用作塑料薄膜的是③;(2)可用作调味品的是④;(3)可用作化学肥料的是②;(4)可用于制备二氧化碳的是①.【分析】(1)根据聚乙烯可用作塑料薄膜判断.(2)根据氯化钠无毒、有咸味的性质判断.(3)根据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可用作化学肥料判断.(4)根据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解答;【解答】解:(1)聚乙烯可用作塑料薄膜;(2)氯化钠的化学式为NaCl,无毒、有咸味,是家庭厨房常用的调味品;(3)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可用作化学肥料;(4)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故答案为:(1)③;(2)④;(3)②;(4)①.16.(6分)(2017•海南)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请回答:(1)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0。
2017年海南省中考化学试卷及解析
2017年海南省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2分)1.(3分)下列标志表示可回收利用的是().CDAB...2.(3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空气B.生铁C.蒸馏水D.浓盐酸3.(3分)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瓷碗破碎B.钢铁生锈C.汽油挥发D.冰雪融化4.(3分)葡萄糖(CHO)属于()66l2A.有机物B.氧化物C.酸D.碱5.(3分)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B铁丝燃烧.C倾倒液体第1页(共22页).D稀释浓硫酸仪器连接6.(3分)下列物质与水混合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味精B.蔗糖C.小苏打D.花生油7.(3分)钙是人体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人体缺钙时,可能导致()A.甲状腺肿B.骨质疏松症C.贫血症D.夜盲症8.(3分)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干冰升华﹣﹣分子间隔变大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数目变多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分子种类变化D.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分子运动速率变快9.(3分)用硝酸钾固体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50g.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称量:用天平称量硝酸钾5gB.量取:用量筒量取蒸馏水45mLC.溶解:将硝酸钾倒入量筒中溶解D.转移:将配好的溶液转移至试剂瓶10.(3分)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A.白菜B.鸡蛋C.牛肉D.米饭11.(3分)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燃物燃烧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B.在加油站使用手机可能引发燃烧、爆炸C.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D.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12.(3分)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2页(共22页)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A.t℃1.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B.甲和乙都是微溶于水的物质C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20D)分)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中,能达到预期目的是(13.(3.稀硫酸与稀盐酸﹣﹣加碳酸钠BA.烧碱与纯碱﹣﹣加酚酞试剂.生石灰与熟石灰﹣﹣加水DC.氮气与氧气﹣﹣加澄淸石灰水锌、他用铁、分)3英国化学家亨利?卡文迪许是燃素说的信仰者.1766年,14.(.并将其表示为:”锡等六种金属与稀硫酸、稀盐酸作用制得“可燃空气)用所学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是从金属中分解出来的A.“可燃空气”.上述六种金属包括铜B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可燃空气.C.上述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分)分,共28二、填空题(每空2分)现有下列物质:①大理石,②尿素,③聚氯乙稀,④食盐.选择相815.(应物质的序号填空:;(1)可用作塑料薄膜的是;2()可用作调味品的是;)可用作化学肥料的是(3223第页(共页).(4)可用于制备二氧化碳的是分)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请回答:616.(;(1)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这六种元素中,有些能相互结合形成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其中一种的化学2(;式为NaOH与(3)査阅资料得知,周期表中同一纵行的元素性质相似.由此推测SiO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分)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如图.请回答:17.(6(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1)除去水中固态杂质的设备是(.清水池C B.吸附池A.过滤池)杀菌消毒,高铁酸钠中FeO(2)通常向清水池投放高铁酸钠(化学式为Na42;铁元素的化合价为,经上述流程净化后进入用户的饮用水含铁<0.3mg?L(3)我国有关部门规定,﹣1.(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铁、铜”指的是含铜<1.0mg?L ,….其中﹣1的“C.元素.A.原子B.分子18.(8分)人类对材料的发现和使用经历了从石器、青铜器、铁器到铝的大规模使用等漫长的征程.请回答:(1)我国最早使用的合金是;(2)我国是最早采用湿法冶铜的国家.文献记载“胆铜法”:用铁与“胆水”(含CuSO)反应获得铜.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3)下列金属矿物中,可以用来炼铁的是(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第4页(共22页))MnO C.软锰矿(O). A .赤铜矿(CuO)B赤铁矿(Fe2232世纪初,铝的发现得益于电解枝术的应用.下图为用铝土矿炼制铝的生19(4)产流程.(假设上述各t 51%现有含AlO的铝土矿200t ,经上述反应后可制得铝32.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步反应中,铝元素一共损失分)分,共1020题6三、简答题(第19题4分,第月,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试采成5分)2017年19.(4功,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请回答:(1)CH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4(2)可燃冰作为能源的一个优点.20.(6分)某实验小组做中和反应的实验,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滴有酚酞试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如图为依据实验数据绘制的V(盐酸)﹣pH图.(1)滴加盐酸的休积为V时,溶液呈什么颜色?1(2)滴加盐酸的体积为V时,溶液中除了水分子外,主要的微粒有哪些?2(3)举出中和反应的一个应用实例.四、实验题(第21题6分,第22题6分,共12分)21.(6分)认识仪器、选用装置以及正确处理实验意外,是实验素养的具体体现.(1)图1为实验室制备气体常用的发生装置.仪器a的名称是;第5页(共22页)所示装置制备氧气,在曲颈瓶中装有硝酸年,瑞典化学家舍勒用图22)1773(该实验若产生的氧气用动物膀胱收集.钾和浓硫酸的混合物,置于火炉上加热,;(填装置下面的字母)改用图1 中的发生装置,最合适的是)小明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导致水槽中的水3(.(说出一种)倒流进入了导气管.可采用的补救措施是分)探究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因素.22.(6)王老师使用压强传感器等设备,检测不同温度下过氧化氢分解时气体压强1(如图所示的压强﹣时间的曲线变化.由此可知,其它条件一定时.温度越高,过;)不变”“越慢”或“、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填“越快”)请你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写出简要的实(2.验步骤)分)五、计算题(8分)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碳氧资源.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转变成燃823.(226第页(共页)CHOH+HO+OH料甲醇(CH)的化学方程式为CO3H.若生产64t甲23223醇,则可回收二氧化碳多少吨?第7页(共22页)2017年海南省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2分)1.(3分)(2017?海南)下列标志表示可回收利用的是().D.. B .CA【分析】根据图标所表示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B、图中所示标志是节水标志;C、图中所示标志是回收利用标志;D、图中所示标志是当心氧化物标志.故选:C.2.(3分)(2017?海南)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空气B.生铁C.蒸馏水D.浓盐酸【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空气、生铁、浓盐酸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解答】解:A、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生铁中有铁和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C、蒸馏水中只有水分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D、浓盐酸中有氯化氢和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C第8页(共22页)3.(3分)(2017?海南)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瓷碗破碎B.钢铁生锈C.汽油挥发D.冰雪融化【分析】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否生成新物质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解答】解:A、瓷碗破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钢铁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汽油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冰雪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B.4.(3分)(2017?海南)葡萄糖(CHO)属于()6l26A.有机物B.氧化物C.酸D.碱【分析】根据已有的概念进行,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除外,据此解答.【解答】解: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HO,含有碳元素,则葡萄糖属于有机物,6126观察选项,故选A.5.(3分)(2017?海南)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B铁丝燃烧第9页(共22页).C倾倒液体.稀释浓硫酸D仪器连接【分析】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把橡皮塞塞进试管口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铁丝在O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2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图中所示装置正确.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试管没有倾斜、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B.6.(3分)(2017?海南)下列物质与水混合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味精B.蔗糖C.小苏打D.花生油【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解答】解:A、味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B、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C、小苏打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第10页(共22页)D、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D正确.故选D.7.(3分)(2017?海南)钙是人体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人体缺钙时,可能导致()A.甲状腺肿B.骨质疏松症C.贫血症D.夜盲症【分析】根据钙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解答】解: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故答案为:B.8.(3分)(2017?海南)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干冰升华﹣﹣分子间隔变大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数目变多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分子种类变化D.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分子运动速率变快【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干冰升华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间隔变大的缘故,故选项解释合理.B、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引起水的体积膨胀,壶盖被顶开,分子数目不变,故解释错误.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种类变化,故选项解释合理.D、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合理.故选B.第11页(共22页)9.(3分)(2017?海南)用硝酸钾固体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50g.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称量:用天平称量硝酸钾5gB.量取:用量筒量取蒸馏水45mLC.溶解:将硝酸钾倒入量筒中溶解D.转移:将配好的溶液转移至试剂瓶【分析】A、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实验步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50g,需硝酸钾的质量=50g×10%=5g,故选项说法正确.B、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50g﹣5g=45g(合45mL),故选项说法正确.C、溶解时,应将硝酸钾倒入烧杯中溶解,不能在量筒内进行,故选项说法错误.D、溶液配制完成后,将配好的溶液转移至试剂瓶,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10.(3分)(2017?海南)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A.白菜B.鸡蛋C.牛肉D.米饭【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白菜中主要含有维生素,所以错误.B、鸡蛋中主要含有蛋白质,所以错误.C、牛肉中主要含有蛋白质,所以错误.D、米饭中主要含有淀粉,它属于糖类物质,所以正确.故选D.11.(3分)(2017?海南)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第12页(共22页)A.可燃物燃烧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B.在加油站使用手机可能引发燃烧、爆炸C.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D.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分析】A.根据可燃物的产物来分析;B.根据防止发生危险来分析;C.根据灭火的方法来分析;D.根据灭火的方法来分析.【解答】解:A.氢气燃烧后只生成水,没有二氧化碳生成,故错误;B.在加油站附近的空气中弥漫着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接打手机产生的电火花可能会引燃甚至引起爆炸,故正确;C.用湿抹布盖住酒精,既可以降低温度,又可以使酒精与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D.盖上锅盖可以使油与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故选A.12.(3分)(2017?海南)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1B.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C.甲和乙都是微溶于水的物质D.2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第13页(共22页)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答】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故A1正确;B、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故B错误;C、20℃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大于10g,所以甲和乙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故C错误;D、2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故D错误.故选:A.13.(3分)(2017?海南)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中,能达到预期目的是()A.烧碱与纯碱﹣﹣加酚酞试剂B.稀硫酸与稀盐酸﹣﹣加碳酸钠C.氮气与氧气﹣﹣加澄淸石灰水D.生石灰与熟石灰﹣﹣加水【分析】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解答】解:A、烧碱与纯碱均显碱性,均能使酚酞试剂变红色,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B、稀硫酸与稀盐酸均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C、氮气与氧气均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D、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熟石灰微溶于水,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故选:D.14.(3分)(2017?海南)英国化学家亨利?卡文迪许是燃素说的信仰者.1766年,他用铁、锌、锡等六种金属与稀硫酸、稀盐酸作用制得“可燃空气”.并将其表示为:第14页(共22页))用所学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是从金属中分解出来的”.“可燃空气A.上述六种金属包括铜B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可燃空气C..上述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根据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将酸中的氢置换出来,【分析】难溶于水进行分析.错误;是从金属从酸中置换出来的,故A【解答】解:A、“可燃空气”错误;、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氢之后,不会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故BB正确;CC、“可燃空气”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故错误.DD、金属和酸生成氢气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故选:C分)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海南)现有下列物质:①大理石,②尿素,③聚氯乙稀,④(2017?8分)(15.食盐.选择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③1()可用作塑料薄膜的是;④(2)可用作调味品的是;②(3)可用作化学肥料的是.①(4)可用于制备二氧化碳的是)根据聚乙烯可用作塑料薄膜判断.1【分析】()根据氯化钠无毒、有咸味的性质判断.(2)根据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可用作化学肥料判断.(3)根据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解答;4(解:【解答】)聚乙烯可用作塑料薄膜;1(,无毒、有咸味,是家庭厨房常用的调味品;NaCl2()氯化钠的化学式为2215第页(共页))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可用作化学肥料;3()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4()①.)②;(4(故答案为:1)③;(2)④;(3海南)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请回答:(2017?.16(6分)30.97;(1)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这六种元素中,有些能相互结合形成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其中一种的化学式为CO;(3)査阅资料得知,周期表中同一纵行的元素性质相似.由此推测SiO与N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SiO═NaSiO+HO.2232【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信息可知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解答;(2)根据常见的大气的主要污染物解答;(3)二氧化硅与烧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解答】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0.97;(2)这六种元素中,有些能相互结合形成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3)二氧化硅与烧碱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SiO═NaSiO+HO.2223答案:(1)30.97;(2)CO;(2)2NaOH+SiO═NaSiO+HO2322第16页(共22页)海南)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如图.请回答:6分)(2017?17.((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除去水中固态杂质的设备是A(1.清水池C B.吸附池A.过滤池)杀菌消毒,高铁酸钠中FeO2)通常向清水池投放高铁酸钠(化学式为Na(42;+6铁元素的化合价为,经上述流程净化后进入用户的饮用水含铁<0.3mg?L(3)我国有关部门规定,﹣1.(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铁、铜”含铜<1.0mg?L指的是C,….其中﹣1的A.原子B.分子C.元素.【分析】(1)根据自来水厂生产流程中各装置的特点、作用分析回答;(2)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高铁酸钠(NaFeO)的化学42式进行解答本题;(3)根据物是由元素组成的解答.【解答】解:(1)由自来水厂生产流程图可知,除去水中固态杂质的设备是:过滤池;(2)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4=0,则x=+6价.1.0mg?L)经上述流程净化后进入用户的饮用水含铁<0.3mg?L,含铜<﹣﹣1(31,….其中的“铁、铜”指的是元素.答案:(1)A;(2)+6;(3)C.18.(8分)(2017?海南)人类对材料的发现和使用经历了从石器、青铜器、铁第17页(共22页)器到铝的大规模使用等漫长的征程.请回答:;(1)我国最早使用的合金是青铜(2)我国是最早采用湿法冶铜的国家.文献记载“胆铜法”:用铁与“胆水”(含CuSO)反应获得铜.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CuSO=FeSO+Cu;44(3)下列金属矿物中,可以用来炼铁的是B(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赤铜矿(CuO)B.赤铁矿(FeO)C.软锰矿(MnO)2232(4)19世纪初,铝的发现得益于电解枝术的应用.下图为用铝土矿炼制铝的生产流程.现有含AlO51%的铝土矿200t,经上述反应后可制得铝48.6t (假设上述各32步反应中,铝元素一共损失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分析】(1)根据人类在商代就会制造青铜器进行分析;(2)根据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进行分析;(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4)根据铝元素守恒进行计算.【解答】解:(1)人类在商代就会制造青铜器,所以我国最早使用的合金是青铜;(2)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FeSO+Cu;44(3)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氧化亚铜、二氧化锰中不含铁元素,所以金属矿物中,可以用来炼铁的是赤铁矿,故选:B;(4)设经上述反应后可制得铝为xAlO﹣﹣﹣﹣2Al32102 5451%×200t=x=48.6t)青铜;故答案为:(1;=FeSOFe+CuSO+Cu)(24418第页(共22页)(3)B;(4)48.6t.三、简答题(第19题4分,第20题6分,共10分)19.(4分)(2017?海南)2017年5月,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试采成功,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请回答:(1)CH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4(2)可燃冰作为能源的一个优点.【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解答;(2)根据可燃冰的优点来分析解答.【解答】解:(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得甲烷中碳、氢的质量比为12:(1×4)=3:1;故答案为:3:1;(2)可燃冰的热值高、燃烧产物对环境几乎没有污染、储量丰富;故填:热值高(答案合理即可).20.(6分)(2017?海南)某实验小组做中和反应的实验,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滴有酚酞试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如图为依据实验数据绘制的V(盐酸)﹣pH图.(1)滴加盐酸的休积为V时,溶液呈什么颜色?1(2)滴加盐酸的体积为V时,溶液中除了水分子外,主要的微粒有哪些?2(3)举出中和反应的一个应用实例.【分析】(1)根据图象滴加盐酸的休积为V时,溶液的pH大于7,据此进行分1第19页(共22页)析解答;,据此进行分析解答;时,溶液的pH等于72()根据滴加盐酸的体积为V2)根据常见的酸和碱的实例.(3,溶液显碱性,能7pH大于(【解答】解:1)滴加盐酸的休积为V时,溶液的1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填:红色;,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等于7时,溶液的(2)滴加盐酸的体积为VpH2钠离子和因此溶液中的微粒有氯离子和钠离子;故填: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离子;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等.在生活中可以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等;故填:(3)分)12分,第22题6分,共6四、实验题(第21题海南)认识仪器、选用装置以及正确处理实验意外,是实验(6分)(2017?21.素养的具体体现.;的名称是a(1)图1为实验室制备气体常用的发生装置.仪器锥形瓶所示装置制备氧气,在曲颈瓶中装有硝酸2)1773年,瑞典化学家舍勒用图(2该实验若钾和浓硫酸的混合物,置于火炉上加热,产生的氧气用动物膀胱收集.;(填装置下面的字母)C改用图1中的发生装置,最合适的是)小明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导致水槽中的水3(取掉单孔橡皮塞等倒流进入了导气管.可采用的补救措施是(说出一种).【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分析解答;(2)根据反应物的特点和反应条件进行分析;(3)根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解:第20页(共22页)是锥形瓶,该仪器使用是由于底面积较大而不需要固定,同时容积1)仪器a(大所以很方便用来做不需要加热的反应.)由于反应物硝酸钾和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所以是固体和液体在加热条(2装置.中的C1件下制取气体,飞、对应的装置为图)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若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则注意要先撤导气管后熄灭酒(3可以直接把试当先熄灭了酒精灯,导致水槽内的水倒流进入了导气管时,精灯.管上的单孔橡皮塞拔掉,其他方法也可以.故答案为:)锥形瓶;1(;C(2).)取掉单孔橡皮塞等(合理即可)(3海南)探究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因素.6分)(2017?22.()王老师使用压强传感器等设备,检测不同温度下过氧化氢分解时气体压强(1如图所示的压强﹣时间的曲线变化.由此可知,其它条件一定时.温度越高,过;)”或“不变”、(填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越快“越快”“越慢)请你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写出简要的实2(的过氧化氢溶液,同时分别加10mL5%和10%验步骤)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入少量等质量的二氧化锰,观察两支试管中产生气体的快慢。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
2016-2017学年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物质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的是()A.二氧化硫B.氮氧化物C.二氧化碳D.悬浮颗粒2.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B.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C.硫酸、盐酸、氢氟酸均为强酸D.氯水、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3.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A.次氯酸B.细铁丝C.氯水D.干冰4.在实验室里,要想使AlCl3溶液中的Al3+全部沉淀出来,应选用下列试剂中的()A.Ba(OH)2溶液B.NaOH溶液C.氨水D.硫酸5.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Na2O2使有色物质褪色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D.漂白粉使某些染料褪色6.在盛有碘水的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苯、四氯化碳和酒精,充分振荡后静置,出现如图所示的现象,正确的结论是()A.(1)中加入的是CCl4(2)加入的是苯(3)加入的是酒精B.(1)中加入的是酒精(2)加入的是CCl4(3)加入的是苯C.(1)中加入的是苯(2)加入的是酒精(3)加入的是CClD.(1)中加入的是苯(2)加入的是CCl4(3)加入的是酒精7.下列物质的用途叙述错误的是()A.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常用材料B.四氧化三铁俗称铁红,可用于作油漆、红色涂料C.Na2O2可用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D.二氧化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8.焰火“脚印”、“笑脸”、“五环”,让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加辉煌、浪漫,这与高中化学中“焰色反应”知识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B.用稀盐酸清洗做焰色反应的铂丝(镍丝或铁丝)C.焰色反应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D.利用焰色反应可区分NaCl与Na2CO3固体9.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D.萃取操作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应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10.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水只作为还原剂的是()A.3Fe+4H2O(g)Fe3O4+4H2B.2H2O2H2↑+O2↑C.2Na2O2+2H2O═4NaOH+O2↑D.2F2+2H2O═4HF+O211.在探究新制饱和氯水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氯水的颜色呈浅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l2B.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C.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D.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2分,选两个且正确得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就得0分.12.设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硫单质在过量氧气中燃烧产生N A个SO3分子B.标准状况下,22.4LSO3中含有氧原子数为3N AC.标准状况下,18gH2O中含有氧原子数为N AD.5.4g铝单质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6N A13.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物质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容器可长期盛放各种酸B.金刚砂主要成分为碳化硅,硬度大C.浓硫酸可刻蚀石英制艺术品D.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14.加入Al能产生H2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K+、Na+、Br﹣、SO42﹣B.Na+、Ba2+、ClO﹣、Cl﹣C.Ca2+、Cl﹣、HCO3﹣、K+D.NH4+、K+、OH﹣、SO42﹣1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2H++CO32﹣═CO2↑+H2OB.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SO42﹣═BaSO4↓C.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2OH﹣+H2↑D.氯气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16.将过量的二氧化碳分别通入下列溶液,最终溶液中有沉淀析出的是()A.氯化钙溶液B.硅酸钠溶液C.澄清石灰水D.饱和碳酸钠溶液17.将15.6g Na2O2和5.4g Al同时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200mL溶液,再向该溶液中缓慢通入HCl气体6.72L(标准状况),若忽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变化,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最终得到7.8g的沉淀B.反应过程中得到6.72L(标准状况)的气体C.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NaCl)=2.0mo/LD.最终得到的溶液中Al元素都以Al(OH)3形式存在三、填空题18.为了除去KCl溶液中少量的MgCl2、MgSO4,可选用Ba(OH)2、盐酸和K2CO3三种试剂,按如图步骤操作:(1)写出三种试剂的化学式:A,B,C.(2)加过量A的原因是:,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加过量B的原因是:.19.某烧杯中盛有100mL FeCl3和CuCl2的混合液,混合溶液中c(FeCl3)=2mol/L,c(CuCl2)=1mol/L.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混合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n(Fe3+)=mol.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c(Cl﹣)=mol/L.(2)向上述烧杯中加入足量铁粉并使之充分反应.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①;②.20.(1)在MgCl2溶液中滴加过量NaOH溶液,反应现象是,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为;(2)向盛有10mL 0.1mol/LAlCl3溶液的试管中滴入0.1mol/LNaOH溶液,边滴加边震荡,当加入毫升NaOH时,产生的沉淀为最大量时的一半.21.A~G各物质间的关系如图,其中B、D为气态单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C和E的名称分别为、;(2)可选用不同的A进行反应①若能在常温下进行,其化学方程式为;若只能在加热情况下进行,则反应物A应为;(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4)新配制的F溶液应加入以防止其转化为G.请设计简单实验检验如图混合溶液中有F的存在..四、实验题:共2题22.图是一个实验室制取氯气并以氯气为原料进行特定反应的装置:(1)A是氯气发生装置,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为.(2)实验开始时,先点燃A处的酒精灯,打开旋塞K,让Cl2充满整个装置,再点燃D处酒精灯,连接上E装置.Cl2通过C瓶后再进入D.D装置的硬质玻璃管内盛有炭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产物为CO2和HCl.试写出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装置C的作用是.(3)在E处,紫色石蕊试液的颜色由紫色变为红色,再变为无色,其原因是.(4)若将E处烧杯中溶液改为澄清石灰水,反应过程现象为.(选填标号)(A)有白色沉淀生成(B)无现象(C)先生成白色沉淀,而后白色沉淀消失(5)D处反应完毕后,关闭旋塞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Cl2产生,此时B中的现象是,B的作用是.23.为了验证木炭可被浓H2SO4氧化成CO2,选用下图所示仪器(内含物质)组装成实验装置:(1)如按气流由左向右流向,连接上述装置的正确顺序是(填各接口字母):接,接,接;(2)仪器乙、丙应有怎样的实验现象才表明已检验出CO2?乙中,丙中;(3)丁中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4)写出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016-2017学年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物质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的是()A.二氧化硫B.氮氧化物C.二氧化碳D.悬浮颗粒【分析】“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内容主要为污染性物质的含量,其中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以及粉尘等.【解答】解:A.二氧化硫为有害气体,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的物质,故A不选;B.氮氧化物为有害气体,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的物质,故B不选;C.二氧化碳无毒,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的物质,故C选;D.悬浮颗粒危害人体的呼吸道,属于有害物质,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的物质,故D不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常见生活环境的污染问题,题目较为基础,学习中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2.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B.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C.硫酸、盐酸、氢氟酸均为强酸D.氯水、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分析】A.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反应为复分解反应;B.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nm﹣100nm的分散系属于胶体;C.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酸为强酸;D.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解答】解:A、C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不是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B、硅酸属于纯净物不是分散系,不是胶体,氯化铁溶液不是胶体,故B错误;C、硫酸、盐酸均为强酸,氢氟酸为弱酸,故C错误;D、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均为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涉及酸性氧化物、胶体、强酸弱酸、混合物等概念的理解,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3.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A.次氯酸B.细铁丝C.氯水D.干冰【分析】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解答】解:A.次氯酸是化合物,在水溶液中能电离,溶液导电,所以次氯酸属于电解质,故A正确;B.细铁丝是单质,所以细铁丝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C.氯水是混合物,所以氯水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D.干冰是化合物,干冰分子不导电,干冰溶于水,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能导电,但这些离子是碳酸电离,不是它自身电离,故干冰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质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必须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4.在实验室里,要想使AlCl3溶液中的Al3+全部沉淀出来,应选用下列试剂中的()A.Ba(OH)2溶液B.NaOH溶液C.氨水D.硫酸【分析】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能溶于强酸强碱,Al3+离子全部沉淀需要所加的试剂过量,所以全部沉淀Al3+最好不用强碱用弱碱,以此解答.【解答】解: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钡都是强碱溶液,沉淀Al3+时生成的氢氧化铝能溶解在过量的强碱溶液中,所以Al3+不能全部沉淀出来,故A、B不符合;稀硫酸不与氯化铝反应,故D不符合;氨水是弱碱溶液,可以全部沉淀Al3+,且Al(OH)3不溶于弱碱溶液,故C符合.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铝盐、氢氧化铝的性质应用,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把握氢氧化铝的实验室制备,难度不大.5.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Na2O2使有色物质褪色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D.漂白粉使某些染料褪色【分析】A、过氧化钠使有色物质褪色,是发生氧化还原漂白;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是活性炭的吸附性;D、漂白粉使某些染料褪色,是漂白粉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解答】解:A、过氧化钠使有色物质褪色,是发生氧化还原漂白,所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变化,故A不选;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所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变化,故B不选;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是活性炭的吸附性,是物理变化,故C选;D、漂白粉使某些染料褪色,是漂白粉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所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变化,故D不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变化,学生只要知道化学变化的概念,观察有无新物质生成就可以迅速解题了,比较容易.6.在盛有碘水的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苯、四氯化碳和酒精,充分振荡后静置,出现如图所示的现象,正确的结论是()A.(1)中加入的是CCl4(2)加入的是苯(3)加入的是酒精B.(1)中加入的是酒精(2)加入的是CCl4(3)加入的是苯C.(1)中加入的是苯(2)加入的是酒精(3)加入的是CClD.(1)中加入的是苯(2)加入的是CCl4(3)加入的是酒精【分析】苯能萃取碘水中的碘,但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四氯化碳能萃取碘水中的碘,但密度大于水的密度;酒精和碘水互溶.【解答】解:苯能萃取碘水中的碘,但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看到的现象是溶液分层,上层呈紫色,下层呈无色;四氯化碳能萃取碘水中的碘,但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看到的现象是溶液分层,下层呈紫色,上层呈无色;酒精和碘水能互溶,所以看到的现象是溶液不分层,溶液为紫红色,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萃取实验,难度不大,明确试剂的成分及其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7.下列物质的用途叙述错误的是()A.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常用材料B.四氧化三铁俗称铁红,可用于作油漆、红色涂料C.Na2O2可用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D.二氧化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分析】A、硅是半导体材料;B、氧化铁俗称铁红;C、Na2O2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D、光导纤维的成份是二氧化硅.【解答】解:A、硅是半导体材料,所以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常用材料,故A 正确;B、氧化铁俗称铁红,而不是四氧化三铁,故B错误;C、Na2O2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则Na2O2可用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故C 正确;D、光导纤维的成份是二氧化硅,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为解答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8.焰火“脚印”、“笑脸”、“五环”,让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加辉煌、浪漫,这与高中化学中“焰色反应”知识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B.用稀盐酸清洗做焰色反应的铂丝(镍丝或铁丝)C.焰色反应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D.利用焰色反应可区分NaCl与Na2CO3固体【分析】A、根据焰色反应实质是原子核外的电子受激发,跃迁到高能级状态时发出的色光,是物理变化;B、根据盐酸的强酸性和强挥发性分析.C、只有K的焰色反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来观察;D、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相同的金属元素焰色反应相同;【解答】解:A、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B、盐酸可以溶解氧化物等杂质,且易挥发,不会残留痕迹,故B正确.C、K的焰色反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避免钠的焰色对钾的焰色的干扰,其它元素不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故C错误;D、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NaCl与Na2CO3固体的焰色反应都为黄色,无法利用焰色反应可区分,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生活常识考查了焰色反应,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需要注意的是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9.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D.萃取操作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应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分析】A.蒸发时不能蒸干,利用余热加热;B.蒸馏时,测定馏分的温度;C.分液时避免上下层液体混合;D.萃取时,萃取剂不能发生反应,与原溶剂不能互溶,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差异较大.【解答】解:A.蒸发时不能蒸干,利用余热加热,不能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故A错误;B.蒸馏时,测定馏分的温度,则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B正确;C.分液时避免上下层液体混合,则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C正确;D.萃取时,萃取剂不能发生反应,与原溶剂不能互溶,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差异较大,且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应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混合物分离提纯实验操作、实验基本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10.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水只作为还原剂的是()A.3Fe+4H2O(g)Fe3O4+4H2B.2H2O2H2↑+O2↑C.2Na2O2+2H2O═4NaOH+O2↑D.2F2+2H2O═4HF+O2【分析】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水中只有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时水只作为还原剂,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3Fe+4H2O(g)Fe3O4+4H2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水中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水作氧化剂,故A错误;B.2H2O2H2↑+O2↑,水中H、O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则水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B错误;C.2Na2O2+2H2O═4NaOH+O2↑中,Na2O2中O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水中H、O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时水既不做氧化剂又不做还原剂,故C错误;D.2F2+2H2O═4HF+O2,该反应中水中只有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时水只作为还原剂,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及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剂、还原剂判断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11.在探究新制饱和氯水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氯水的颜色呈浅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l2B.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C.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D.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 【分析】溶液中存在平衡Cl2+H2O⇌HCl+HClO,只有氯气有颜色,为黄绿色,氯水中含有氯气而呈浅黄绿色,溶液中HCl与硝酸银反应产生AgCl白色沉淀,而溶液呈酸性,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溶液中氯气、HClO都强氧化性,都可以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而使溶液变为棕黄色.【解答】解:溶液中存在平衡Cl2+H2O⇌HCl+HClO,A.只有氯气有颜色,为黄绿色,氯水呈浅黄绿色是由于含有氯气,故A正确;B.溶液与硝酸银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只能是氯离子与银离子反应得到AgCl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故B正确;C.溶液呈酸性,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C正确;D.溶液中氯气、HClO都强氧化性,都可以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而使溶液变为棕黄色,不能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氯水的性质,难度不大,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2分,选两个且正确得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就得0分.12.设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硫单质在过量氧气中燃烧产生N A个SO3分子B.标准状况下,22.4LSO3中含有氧原子数为3N AC.标准状况下,18gH2O中含有氧原子数为N AD.5.4g铝单质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6N A【分析】A.硫单质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是二氧化硫;B.标准状况下三氧化硫的状态不是气体;C.标况下水的状态不是气体;D.铝为+3价金属,根据n=计算出铝的物质的量,然后计算出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解答】解:A.1mol硫单质在过量氧气中燃烧产生1mol二氧化硫,产生N A 个SO2分子,不会生成三氧化硫,故A错误;B.标准状况下SO3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故B错误;C.标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水的物质的量,故C错误;D.5.4g铝的物质的量为:=0.2mol,0.2molAl与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失去0.6mol电子,转移电子数为0.6N A,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题目难度中等,明确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3.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物质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容器可长期盛放各种酸B.金刚砂主要成分为碳化硅,硬度大C.浓硫酸可刻蚀石英制艺术品D.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分析】A.氢氟酸能够与玻璃中二氧化硅反应;B.依据碳化硅性质解答;C.浓硫酸与二氧化硅不反应;D.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可得84消毒液.【解答】解:A.氢氟酸能够与玻璃中二氧化硅反应,所以盛放氢氟酸不能用玻璃瓶,故A错误;B.金刚砂主要成分为碳化硅,碳化硅为原子晶体,硬度大,故B正确;C.浓硫酸与二氧化硅不反应,故C错误;D.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可得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NaClO,故D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及用途,题目难度不大,熟悉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注意原子晶体一般具有硬度大,熔点高的性质.14.加入Al能产生H2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K+、Na+、Br﹣、SO42﹣B.Na+、Ba2+、ClO﹣、Cl﹣C.Ca2+、Cl﹣、HCO3﹣、K+D.NH4+、K+、OH﹣、SO42﹣【分析】铝投入下列溶液中有气体生成,为酸或碱溶液,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沉淀、气体、弱电解质等,则离子能大量共存,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无论呈酸性还是碱性,离子之间都不发生任何反应,可大量共存,故A正确;B.酸性条件下,ClO﹣不能大量存在,故B错误;C.无论呈酸性还是碱性,HCO3﹣都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NH4+、OH﹣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考高频考点,侧重复分解反应的考查,注意信息的抽取和离子的性质为解答的关键,选项B为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1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2H++CO32﹣═CO2↑+H2OB.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SO42﹣═BaSO4↓C.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2OH﹣+H2↑D.氯气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分析】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为难溶物,不能拆开;B.漏掉了铜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生成氢氧化铜的反应;C.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D.氯气与水的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解答】解:A.碳酸钙不能拆开,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故A错误;B.硫酸铜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铜沉淀,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SO42﹣+Ba2++Cu2++2OH﹣=Cu(OH)2↓+BaSO4↓,故B错误;C.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 ﹣+H2↑,故C正确;D.氯气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故D正确;故选CD.【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明确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常用方法: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如难溶物、弱电解质等需要保留化学式,检查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等.16.将过量的二氧化碳分别通入下列溶液,最终溶液中有沉淀析出的是()A.氯化钙溶液B.硅酸钠溶液C.澄清石灰水D.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析】二氧化碳通入水生成碳酸,碳酸为弱酸,与强酸盐不反应,与酸性比碳酸弱的盐反应生成弱电解质,可与碱反应,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碳酸比盐酸弱,与氯化钙不反应,故A错误;B.碳酸比硅酸强,可生成硅酸沉淀,Na2SiO3+2CO2+2H2O=H2SiO3↓+2NaHCO3,故B正确;C.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先生成碳酸钙沉淀,二氧化碳过量生成溶于水的碳酸氢钙,故C错误;D.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碳酸钠,二氧化碳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生成碳酸氢钠晶体,Na2CO3+CO2+H2O=2NaHCO3↓,故D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考查二氧化碳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对应酸的酸性强弱,易错点为C,注意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的性质.17.将15.6g Na2O2和5.4g Al同时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200mL溶液,再向该溶液中缓慢通入HCl气体6.72L(标准状况),若忽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变化,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最终得到7.8g的沉淀B.反应过程中得到6.72L(标准状况)的气体C.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NaCl)=2.0mo/LD.最终得到的溶液中Al元素都以Al(OH)3形式存在【分析】15.6gNa2O2的物质的量为=0.2mol,5.4gAl的物质的量为=0.2mol,首先发生反应2Na2O2+2H2O═4NaOH+O2↑,生成NaOH为0.4mol,再发生2Al+2NaOH+2H2O═2NaAlO2+3H2↑,由方程式可知Al完全反应,剩余NaOH 为0.4mol﹣0.2mol=0.2mol,生成NaAlO2为0.2mol,通入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6.72L,物质的量为=0.3mol,首先发生反应NaOH+HCl═NaCl+H2O,剩余HCl为0.3mol﹣0.2mol=0.1mol,再发生反应NaAlO2+HCl+H2O═Al(OH)3↓+NaCl,。
海南省嘉积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新
2015-2016学年海南省嘉积中学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食物腐烂 B.钢铁生锈 C.纸张燃烧 D.干冰升华2.19世纪60年代,通过对当时发现的63种元素采用科学的分类方法,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戴维 B.道尔顿C.门捷列夫 D.阿伏伽德罗3.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B.氧气验满C.液体加热 D.量9.5ml液体4.档案材料要求用碳素墨水书写,其根本原因是( )A.用它书写比较流畅B.它是黑颜色的,写出的字很醒目C.用它写的字能永不褪色D.它的有效成份是碳,碳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5.已知反应2X+5024C02+2H20,则X的化学式为( )A.C2H4B.C4H4C.C2H2D.C2H5O6.表示2个氢原子的化学符号是( )A.2H+B.2H C.H2D.2H27.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氧气 B.水C.汞D.二氧化碳8.自然界的水因含有许多杂质而需要净化,下列操作中不能使水得到净化的是( ) A.蒸馏 B.活性炭吸附C.加入肥皂水D.过滤9.次氯酸的化学式为:HClO,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5 B.+7 C.﹣1 D.+110.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相关信息,从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A.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B.氮气的化学式为NC.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D.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11.从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用明火检验燃气是否泄漏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C.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D.发生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12.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A.化学反应的快慢B.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C.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 D.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13.在N2O3和N2O两种物质中,含有相同的( )A.氮原子个数B.氮分子C.元素种类 D.分子质量14.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性质上的相似点有( )①都具有氧化性②都具有还原性③都易溶于水④都能跟碳反应⑤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⑥都是氧化物⑦都可用于灭火⑧通常状况下密度都比空气大.A.①④⑤⑧ B.①③④⑤⑥⑧ C.②④⑤⑧ D.①④⑤⑦⑧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24分.15.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填空(填序号)①二氧化碳②氧气③甲烷④一氧化碳(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2)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__________;(3)可用于金属切割的是__________;(4)生活中常说的“煤气中毒”中的“气”是__________.16.海南人好客全国知晓,每逢客人到来,先沏茶倒水,茶叶的主要成分是C22H18O11.(1)“闻香识茶”利用了分子__________的性质.(2)泡茶对水质的要求较高.通常可用__________来鉴定软水和硬水.17.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通入适量的CO2,紫色石蕊试液的颜色变为__________色,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则石蕊由__________色变为__________色.18.甲醛是装修材料中常见的污染物,其化学式为CH2O,该物质由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19.质量守恒定律对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某同学用图A、B、C三套装置探究质量守恒定律:(1)这三个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2)用实验B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步骤如下:①调节托盘天平平衡②如B图方式放好仪器,使天平平衡,记录称量数据.③将稀盐酸全部倒入烧杯,使药品发生反应,稳定后观察,此时天平的指针__________(填写“向左偏”、“向右偏”、“不偏转”之一).三、简单题:本大题共2小题,20小题6分,21小题4分,共10分.20.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1)可燃物燃烧除需氧气外,还需满足什么条件?(2)氢能源已被广泛关注.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什么?(答出一条即可)21.低碳生活是今天大力提倡的新生活方式,它以低能耗和高效能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生活方式.请你谈谈作为一个中学生,应该如何过好低碳生活?(至少写两点)四、实验题:每空2分,共14分.22.(14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a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2)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CO2,长颈漏斗应放的物质是__________,锥形瓶中应放的物质是__________.(3)要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使用该发生装置时,还应__________.(4)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在实验室中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①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②氢气与氧气混合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之前必须先__________.五、计算题:本题10分.23.在试管里加入一定量的石灰石和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反应后试管里剩余物质的质量比原来石灰石和稀盐酸的质量之和少2.2g,计算(1)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__________g.(2)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克.2015-2016学年海南省嘉积中学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食物腐烂 B.钢铁生锈 C.纸张燃烧 D.干冰升华【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食物腐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钢铁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木;C、纸张燃烧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二氧化碳等,属于化学变化;D、干冰升华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19世纪60年代,通过对当时发现的63种元素采用科学的分类方法,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戴维 B.道尔顿C.门捷列夫 D.阿伏伽德罗【考点】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得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解答】解:A.戴维发现钠、钾、钡、镁、钙、等元素、电解法制取金属、发现氧化亚氮的麻醉作用,他被认为是发现元素最多的科学家,故A错误;B.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B错误;C.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C正确;D.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周期表和化学史,注意了解科学本质、培养科学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题目难度不大.3.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B.氧气验满C.液体加热 D.量9.5ml液体【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B、氧气验满要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C、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外焰加热;D、量9.5mL液体应该用10mL的量筒.【解答】解:A、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不可用嘴吹灭,故A错误;B、氧气验满要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看木条是否复燃,从而判断是否已满,故B 错误;C、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外焰加热,故C正确;D、为防止出现过大的误差,量9.5mL液体应该用10mL的量筒,而不是100mL的量筒,故D 错误.故选C【点评】基本操作部分是化学实验的基础,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化学知识考查的重点之一.4.档案材料要求用碳素墨水书写,其根本原因是( )A.用它书写比较流畅B.它是黑颜色的,写出的字很醒目C.用它写的字能永不褪色D.它的有效成份是碳,碳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考点】碳的化学性质.【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碳的化学性质分析,在通常情况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解答】解:碳素墨水的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故碳素墨水写的字不易被氧气而褪色;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碳的化学性质方面的知识,能根据其化学性质推断物质的用途.5.已知反应2X+5024C02+2H20,则X的化学式为( )A.C2H4B.C4H4C.C2H2D.C2H5O【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专题】化学式推断十字法.【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和种类不变.【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反应后有碳原子4个,氧原子10个,氢原子4个.反应前有10个氧原子,故X中没有氧原子,设X中有a个碳原子b个氢原子,则2a=4,2b=4,则a=2,b=2,故X的化学式为:C2H2故选C【点评】此题是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考查,解题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个数及种类不变.6.表示2个氢原子的化学符号是( )A.2H+B.2H C.H2D.2H2【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元素与化合物.【分析】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氢原子,就可表示为2H.【解答】解:A、2H+表示2个氢离子,故A错误;B、2H,表示2个氢原子,故B正确;C、H2,表示1个氢气分子,故C错误;D、2H2,表示2个氢气分子,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7.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氧气 B.水C.汞D.二氧化碳【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氢气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汞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D、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自然界的水因含有许多杂质而需要净化,下列操作中不能使水得到净化的是( ) A.蒸馏 B.活性炭吸附C.加入肥皂水D.过滤【考点】水的净化.【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净化水操作的原理及在净化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蒸馏,使水通过蒸发、冷凝处理,处理后的水中只含水一种物质,所得水称为蒸馏水,能使水得到净化.B、活性炭吸附沉淀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去的是水中的异味、不溶性固体杂质以及可溶性的杂质,能使水得到净化.C、加入肥皂水,根据产生泡沫的多少,可以检验是硬水还是软水,但不能使水得到净化.D、过滤可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所得的水尽管还含有可溶性杂质,但能使水得到净化.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常见净化水的方法,明确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的原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次氯酸的化学式为:HClO,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5 B.+7 C.﹣1 D.+1【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次氯酸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0,则x=+1价.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10.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相关信息,从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A.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B.氮气的化学式为NC.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D.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元素符号左边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氮,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氮元素的元素符号为N,无法获得有关氮气化学式的信息,故选项符合题意.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11.从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用明火检验燃气是否泄漏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C.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D.发生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可燃性气体混有空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分析;B、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C、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D、根据湿毛巾的作用分析;【解答】解:A、燃气混有空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错误;B、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隔绝了氧气,起到灭火的作用,正确;C、室内着火,打开门窗相当于增加了氧气,燃烧更旺,正确;D、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可以避免呼吸到烟尘和有毒的气体,正确;故选A.【点评】“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防护措施.12.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A.化学反应的快慢B.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C.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 D.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解答】解:A、由化学方程式,无法确定化学反应的快慢,故选项符合题意.B、由化学方程式,“═”左边的是反应物,右边的是生成物,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由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由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了解方化学程式的读法是正确本题的关键.13.在N2O3和N2O两种物质中,含有相同的( )A.氮原子个数B.氮分子C.元素种类 D.分子质量【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式既能表示宏观意义,也能表示微观意义,当表示物质时就是宏观意义,宏观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解答】解:A、因不知道两种物质的质量,因此不能判断所含氮原子个数是否相同,故错误;B、两种物质都不含有氮气分子,故错误;C、两种物质都是由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正确;D、由两种物质的化学式可知,两种物质的分子质量不同,故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利用化学式来分析物质的组成,化学式是解答的关键,学生应正确理解化学式所表示的意义.14.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性质上的相似点有( )①都具有氧化性②都具有还原性③都易溶于水④都能跟碳反应⑤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⑥都是氧化物⑦都可用于灭火⑧通常状况下密度都比空气大.A.①④⑤⑧ B.①③④⑤⑥⑧ C.②④⑤⑧ D.①④⑤⑦⑧【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本题属于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氧气和二氧化碳在物理性质上的相似点是;通常条件下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都比空气的密度大.化学性质中都能与碳反应,在此反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提供了氧元素,因此都具有氧化性.【解答】解:分析①的正误时,需要④作为理论的依据,在④中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提供氧元素,因此都具有氧化性,因此①④正确;③中氧气和二氧化碳都不属于易溶于水,因此不正确;⑥中氧化物应该是两种元素,因此氧气不是;⑦中氧气能支持燃烧.⑧通常状况下密度都比空气大,因此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在性质的基础上,又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氧化性,这是初中学生感觉有点难度的地方,因为以前学过的二氧化碳的三个化学性质中,没有氧化性这一性质,因此需要认真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24分.15.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填空(填序号)①二氧化碳②氧气③甲烷④一氧化碳(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③;(2)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①;(3)可用于金属切割的是②;(4)生活中常说的“煤气中毒”中的“气”是④.【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氧气的用途;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专题】化学与能源;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成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填:③;(2)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故填:①;(3)可用于金属切割的是氧气,故填:②;(4)生活中常说的“煤气中毒”中的“气”是一氧化碳,故填:④.【点评】掌握常见的物质的成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6.海南人好客全国知晓,每逢客人到来,先沏茶倒水,茶叶的主要成分是C22H18O11.(1)“闻香识茶”利用了分子不断运动的性质.(2)泡茶对水质的要求较高.通常可用肥皂水来鉴定软水和硬水.【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硬水与软水.【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空气与水.【分析】(1)根据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闻香识茶”是因为茶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香识茶.(2)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硬水.故答案为:(1)是在不断运动;(2)肥皂水.【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7.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通入适量的CO2,紫色石蕊试液的颜色变为红色,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则石蕊由红色变为紫色.【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通入适量的CO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碳酸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石蕊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故答案为:红;红;紫.【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石蕊溶液与酸碱的变色情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8.甲醛是装修材料中常见的污染物,其化学式为CH2O,该物质由三种元素组成,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8.【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莽草酸化学式的含义,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甲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得甲醛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12×1):(1×2):(16×1)=6:1:8;故答案为:三;6:1:8;【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式的意义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应用化学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19.质量守恒定律对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某同学用图A、B、C三套装置探究质量守恒定律:(1)这三个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C(填序号).(2)用实验B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步骤如下:①调节托盘天平平衡②如B图方式放好仪器,使天平平衡,记录称量数据.③将稀盐酸全部倒入烧杯,使药品发生反应,稳定后观察,此时天平的指针向右偏(填写“向左偏”、“向右偏”、“不偏转”之一).【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专题】科学探究.【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各种物质的质量之和相等.如果天平一直保持平衡,说明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有气体参加或者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密封,防止气体出去;没有气体的反应则不用密封解答;(2)根据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装置没有密封,所以导致天平不能平衡解答;【解答】解:(1)用图A中的装置进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能达到目的,原因在于装置是密封的.图B不能达到目的,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散逸到空气中去了.图C也能达到目的,因为生成物和反应物中都没有气体产生.(2)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装置没有密封,所以导致天平不能平衡;此时天平的指针向右偏;故答案为:(1)A、C;(2)向右偏.【点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如果天平一直保持平衡,说明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有气体参加或者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密封,防止气体出去;没有气体的反应则不用密封.三、简单题:本大题共2小题,20小题6分,21小题4分,共10分.20.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1)可燃物燃烧除需氧气外,还需满足什么条件?(2)氢能源已被广泛关注.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什么?(答出一条即可)【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分析】(1)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2)根据氢气的制取原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和燃烧的产物来考虑氢气能源的优点.【解答】解:(1)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2)由于水中含有氢元素,所以可以通过水分解得到氢气,所以制取氢气的原料丰富,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多,氢气燃烧后生成水,不污染环境,这属于氢气能源的三大优点;故答案为:(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或燃烧热值高等.)【点评】要熟记氢气的三大优点,通过今后的学习能找到合适的催化剂,使氢气被广泛应用.21.低碳生活是今天大力提倡的新生活方式,它以低能耗和高效能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生活方式.请你谈谈作为一个中学生,应该如何过好低碳生活?(至少写两点)【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我们要从温室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和防治措施方面着手,再结合自己的生活习惯来回答.【解答】解: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点滴小事都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如出行少坐出租车或私家车,多坐公交车;随手关灯,减少用电;用太阳能热水器代替煤炉烧水;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节省使用物品,废品回收利用;故答案为:①随手关灯,减少用电;②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点评】本题考查的内容不难,但设计的情景很新颖,紧扣当前的时事热点新闻,能调动学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使人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四、实验题:每空2分,共14分.22.(14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理科) 含解析
2016—2017学年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理科)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1.已知在1×105Pa、298K条件下,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H2O(g)=H2(g)+O2(g);△H=+242kJ•mol﹣1B.2H2(g)+O2(g)+2H2O(l);△H=﹣484kJ•mol﹣1C.H2(g)+O2(g)=H2O(g);△H=+242kJ•mol﹣1D.2H2(g)+O2(g)=2H2O(g);△H=﹣484kJ•mol﹣12.在一定温度时,N2与H2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3H2⇌2NH3△H=﹣92kJ/moLB.b曲线是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C.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放热增多D.加入催化剂可增大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3.可逆反应A(g)+3B(g)⇌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有下列四个反应速率,其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
15mol•L﹣1•s﹣1B.v(B)=0.6mol•L﹣1•s﹣1C.v(C)=0。
5mol•L﹣1•s﹣1D.v(D)=0。
4mol•L﹣1•s﹣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C.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D.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但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5.一定条件下反应A2(g)+B2(g)⇌2AB(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υ(正、A2)=υ(逆、AB)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C.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B的同时,生成n mol的B2D.A2、B2、AB的反应速率比为2:2:1的状态6.对已达化学平衡的反应3H2(g)+N2(g)⇌2NH3(g)△H<0,降低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是()A.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逆反应速率増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増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7.将等物质的量的X和Y混合气体,通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2Y(g)⇌2Z (g),平衡时混合气体中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Y的转化率最接近于()A.33% B.40% C.50% D.67%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因为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B.熵增加的放热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C.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大,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小或不变D.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实现9.在NH3•H2O⇌NH4++OH﹣形成的平衡中,要使NH3•H2O的电离程度及[OH﹣]都增大,可采取的措施是()A.通入HCl B.加少量NaOH固体C.加水 D.升温10.纯水在80℃时的pH()A.等于7 B.大于7 C.小于7 D.无法确定11.常温时,将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所得的溶液pH()A.等于7 B.大于7 C.小于7 D.无法确定12.0。
海南省琼山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考试卷(解析版)(初三)期中考试.doc
海南省琼山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考试卷(解析版)(初三)期中考试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A.汞(俗称水银)和铁B.白酒和白醋C.氧气和二氧化碳D.铝和铜【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汞(俗称水银)和铁可看状态。
B.白酒和白醋可闻气味。
D.铝和铜可看颜色。
C.氧气和二氧化碳只能用化学方法。
故C正确。
考点:物质的区分【题文】下列玻璃仪器中可以直接受热的是A.烧杯 B.试管 C.量筒 D.锥形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试管是玻璃仪器且能直接加热;烧杯、锥形瓶是玻璃仪器但不能直接加热;量筒不能加热。
考点:仪器的加热【题文】下列操作中,能鉴别空气、氧气和氢气3瓶气体的是A.观察气体颜色 B.闻气体的气味 C.插入燃着的木条 D.倒入澄清石灰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空气、氧气、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在空气中木条继续燃烧,在氧气中燃烧的更剧烈,在二氧化碳中木条熄灭;空气和氧气都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考点:物质的鉴别【题文】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B.饼干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C.稀有气体通电发光是化学变化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正确;B.饼干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正确;C.稀有气体通电发光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正确。
故选C。
考点:空气的成分【题文】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时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白光C.铜绿受热分解产生氧化铜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答案】CD【解析】试题分析: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白光、铜绿受热分解产生一种黑色固体物质,不能描述为产生哪种物质;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气体。
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 (2)
2016-2017学年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房屋倒塌B.铁锅生锈C.树枝折断D.灯泡发光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验满氧气B.倾倒液体C.读取液体体积D.点燃酒精灯3.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4.从2012年开始,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增PM2.5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小于或等于2.5微米颗粒物,为降低PM2.5的含量,下列做法不应提倡的是()A.大量植树造林B.直接燃烧煤炭C.充分利用太阳能 D.多骑自行车,少开汽车5.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A.分子比原子大B.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6.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7.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动植物呼吸B.酒的酿造C.酒精燃烧D.农家肥腐熟8.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A.B.C.D.9.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A.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B.成熟的菠萝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水沸腾时能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液化石油气须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10.海南澄迈县盛产富硒西瓜,如图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部分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硒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gC.硒原子核内有78个质子D.硒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411.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A.2H表示2个氢元素B.2N表示2个氮原子C.O3表示3个氧原子D.2Mg+2表示2个镁离子12.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氧化钙+水→氢氧化钙B.碳酸氢铵→水+二氧化碳+氨气C.二氧化碳+石灰水→碳酸钙+水D.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13.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B.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C.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性质都不变D.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14.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按纯净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氦气、二氧化碳 B.空气、蒸馏水C.冰水共存物、红磷D.五氧化二磷、加碘食盐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5.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填空(填序号):①氧气②氮气③二氧化碳④二氧化氮(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2)有毒气体且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是;(3)可用作于食品防腐剂的是;(4)可用于动植物呼吸的是.16.1777年,拉瓦锡推翻了“燃素说”,建立了燃烧氧化说.他认为空气是由两种气体组成的,一种是能够帮助燃烧的,称为“氧气”;另一种是不能帮助燃烧的,称之为“窒息空气”﹣﹣氮气.拉瓦锡对空气组成认识的不足之处是17.某未知物质A贮存在煤油中(如图).小明为了研究这种物质,进行了实验并记录如下:(1)写出A物质的物理性质(2)写出A物质的化学性质.18.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实验(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集气瓶底部预先放入少量的水的原因是(2)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集气瓶底部也放入少量的水的原因是(3)木炭和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不一样的原因是.19.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多种,有的物质是由构成的,如:水、二氧化碳等;有的物质是由构成的,如:铁、汞等;有的物质是由构成的,如:氯化钠等.三、简答题(共10分)20.为探究分子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实验】如图,往烧杯B中加入20mL无色酚酞溶液,往小试管中加入5mL浓氨水,小试管置于烧杯A中,再用一个大烧杯将A、B罩在一起.请回答下列的问题.(1)一段时间以后,B烧杯中产生的实验现象(2)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21.如图所示,表示的是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之间的关系,按示例填空按示例填空:A部分:是化合反应,不是氧化反应,例:二氧化碳+水→碳酸;B部分:,例: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C部分:,例:.四、实验题(每空2分,共22分)22.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a的仪器名称;(2)在加入药品之前应对实验装置进行(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O2的装置组合是(填字母序号);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紫色的原因是(4)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小,在实验室中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是(填字母序号)23.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在导管口系一个有很多小孔的气球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装置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中红磷稍过量,目的是;(2)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3)若实验中进入集气瓶的水不足容积的五分之一,可能原因主要有:(说出一点).(4)查阅资料:镁+氧气氧化镁;镁+氮气氮化镁;根据提供的资料回答下列的问题,请问镁条能否用来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填“能”或“不能”)并说出原因是.2016-2017学年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房屋倒塌B.铁锅生锈C.树枝折断D.灯泡发光【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房屋倒塌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铁锅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树枝折断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灯泡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验满氧气B.倾倒液体C.读取液体体积D.点燃酒精灯【考点】氧气的检验和验满;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分析】A、根据氧气验满的正确方法分析;B、倾倒液体时,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C、读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存水平;D、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解答】解:A、氧气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而不是伸入内部,故A错误;B、倾倒液体时,瓶口与试管口紧挨,标签朝向手心,瓶塞倒放,故B正确;C、读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存水平,故C错误;D、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故D正确.故选BD.3.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氮气.【解答】解:A、氮气大约占78%,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氮气;故选项正确;B、氧气大约占21%,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大约占0.03%,含量比较少,故选项错误;D、稀有气体大约占0.94%,化学性质稳定且不活泼,故选项错误;故选A4.从2012年开始,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增PM2.5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小于或等于2.5微米颗粒物,为降低PM2.5的含量,下列做法不应提倡的是()A.大量植树造林B.直接燃烧煤炭C.充分利用太阳能 D.多骑自行车,少开汽车【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分析】根据PM2.5的含义,分析能减少固体颗粒排放的措施的选择项.【解答】解:A、大量植树造林,能减少固体颗粒排放,能减少PM2.5污染.故A不符合题意;B、直接燃烧煤炭,生成的微小颗粒物越多,会增加PM2.5污染,所以该做法不应提倡.故B符合题意;C、充分利用太阳能,能减少微小颗粒物越多,不会增加PM2.5污染.故C不符合题意;D、多骑自行车,少开汽车,能减少微小颗粒物,不会增加PM2.5污染.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5.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A.分子比原子大B.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析】A、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B、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D、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考虑.【解答】解:A、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具体到某一分子,该分子中的分子比构成该分子的原子大,否则不能比较分子和原子的大小.故A错;B、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故B错;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故C正确;D、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故D错.故选C.6.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分析】A、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在空气中红热,故选项说法错误.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是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7.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动植物呼吸B.酒的酿造C.酒精燃烧D.农家肥腐熟【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分析】根据缓慢氧化的定义可知缓慢氧化是指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被察觉,其特点为放出热量但不发光来分析解答.【解答】解:A、呼吸是体内有机物在酶的作用下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则包含缓慢氧化,故A错误;B、酿酒是粮食与氧气、水等发生缓慢氧化反应制成的,则包含缓慢氧化,故B错误C、酒精燃烧有明显的发光、发热现象,是剧烈的氧化反应,则不包含缓慢氧化,故C正确;D、农家肥腐熟是农家肥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的结果,则包含缓慢氧化,故D错误;故选C8.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A.B.C.D.【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1,故选项错误.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故选项错误.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8,为原子,故选项错误.D、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故选项正确.故答案为:D.9.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A.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B.成熟的菠萝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水沸腾时能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液化石油气须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从分子的基本性质入手,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它的体积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发生改变,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解答】解:A、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所以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的快,此说法正确;B、成熟的菠萝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香味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被人嗅到,这种说法正确;C、水沸腾时能掀起壶盖,说明分子运动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分子本身的大小不变,此说法错误;D、液化石油气须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随着压力的增大,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此说法正确.故选:C.10.海南澄迈县盛产富硒西瓜,如图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部分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硒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gC.硒原子核内有78个质子D.硒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4【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以获取的信息有: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A、硒元素是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不是金属元素,故A错误;B、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单位不是g,故B错误;C、硒原子的原子序数是34,其质子数是34,故C错误;D、由图示可知,硒原子的原子序数是34,故D正确;故选D.11.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A.2H表示2个氢元素B.2N表示2个氮原子C.O3表示3个氧原子D.2Mg+2表示2个镁离子【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析】多个分子或者原子或者离子是在分子或者原子或者离子前面加上数字.离子书写中一定要结合化合价判断带电量.元素的化合价的标注应该在元素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1不可以省略.【解答】解:A、2H表示2个氢原子,而不是2个氢元素,元素只有种类,没有个数.错误;B、2N表示2个氮原子.正确;C、O3表示的是臭氧或者臭氧分子,3个氧原子应该是3O.错误;D、两个镁离子应该是2Mg 2+,离子的带电量应该是数字在前,符号在后.错误.故选:B.12.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氧化钙+水→氢氧化钙B.碳酸氢铵→水+二氧化碳+氨气C.二氧化碳+石灰水→碳酸钙+水D.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考点】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据此解答.【解答】解:A、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故A错误;B、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三种物质的分解反应,故B正确;C、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应,故C错误;D、该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都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应,故D错误;故选B.13.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B.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C.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性质都不变D.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分析】A、有的反应不需要催化剂;B、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C、根据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D、催化剂一定能改变反应速率.【解答】解:A、有的反应不需要催化剂,例如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不需要催化剂,故A错;B、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故B错;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C错;D、催化剂一定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量,故D正确.故选D.14.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按纯净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氦气、二氧化碳 B.空气、蒸馏水C.冰水共存物、红磷D.五氧化二磷、加碘食盐【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解答】解:A、氦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B、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C、冰水共存物中含有一种物质水,属于纯净物,红磷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D、五氧化二磷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加碘食盐中含有氯化钠、碘酸钾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D.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5.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填空(填序号):①氧气②氮气③二氧化碳④二氧化氮(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③;(2)有毒气体且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是④;(3)可用作于食品防腐剂的是②;(4)可用于动植物呼吸的是①.【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分析】性质决定用途,根据常见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用途分析即可.【解答】解:(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有毒气体且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是二氧化氮;(3)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无毒,可用作于食品防腐剂;(4)氧气能够供给呼吸,可用于动植物呼吸;故填:③;④;②;①.16.1777年,拉瓦锡推翻了“燃素说”,建立了燃烧氧化说.他认为空气是由两种气体组成的,一种是能够帮助燃烧的,称为“氧气”;另一种是不能帮助燃烧的,称之为“窒息空气”﹣﹣氮气.拉瓦锡对空气组成认识的不足之处是空气中除了氧气和氮气外,还含有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及水蒸气等物质.【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析】本题考查了空气的组成,空气是混合物,有多种物质组成,除氧气和氮气外,还有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水蒸气等.【解答】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不足之处是空气中除了氧气和氮气外,还含有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及水蒸气等物质故答案为:空气中除了氧气和氮气外,还含有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及水蒸气等物质.17.某未知物质A贮存在煤油中(如图).小明为了研究这种物质,进行了实验并记录如下:(1)写出A物质的物理性质密度比煤油大、银白色、硬度小(2)写出A物质的化学性质可能与空气中的气体反应.【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分析】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等.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可燃性等.【解答】解:(1)密度比煤油大、银白色、硬度小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A物质的物理性质;(2)可能与空气中的气体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答案为:(1)密度比煤油大、银白色、硬度小;(2)可能与空气中的气体反应.18.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实验(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集气瓶底部预先放入少量的水的原因是防止燃烧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2)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集气瓶底部也放入少量的水的原因是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3)木炭和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不一样的原因是可燃物燃烧时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分析】根据木炭、铁丝、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发生的反应及注意事项分析回答.【解答】解:(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集气瓶底部预先放入少量的水的原因是防止燃烧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2)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集气瓶底部也放入少量的水的原因是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3)木炭和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不一样的原因是可燃物燃烧时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故答案为:防止燃烧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可燃物燃烧时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19.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多种,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二氧化碳等;有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铁、汞等;有的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等.【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二氧化碳等,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有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铁、汞属于金属单质,分别是由铁原子、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有的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答案为:分子;原子;离子.三、简答题(共10分)20.为探究分子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实验】如图,往烧杯B中加入20mL无色酚酞溶液,往小试管中加入5mL浓氨水,小试管置于烧杯A中,再用一个大烧杯将A、B罩在一起.请回答下列的问题.(1)一段时间以后,B烧杯中产生的实验现象(2)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析】根据酚酞溶液遇到浓氨水会变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性质分析解答.【解答】解:因为浓氨水在小试管中它具有挥发性,氨水分子就会运动到烧杯B溶液里面,酚酞溶液遇到碱性的氨水就会变红.故答案:(1)溶液变成红色;(2)由于浓氨水挥发,氨分子从小试管中运动到烧杯B中,溶于水后使酚酞变成红色.21.如图所示,表示的是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之间的关系,按示例填空按示例填空:A部分:是化合反应,不是氧化反应,例:二氧化碳+水→碳酸;B部分:是氧化反应,不是化合反应,例: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C部分: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例:碳+氧气二氧化碳(合理即可).【考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氧化反应.【分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据此结合它们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部分:是化合反应,不是氧化反应;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则B部分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C部分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如碳+氧气二氧化碳,符合要求(合理即可).故答案为:是氧化反应,不是化合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碳+氧气二氧化碳(合理即可).四、实验题(每空2分,共22分)22.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海口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海口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共15题;共30分)1. (2分) (2018九上·江海期末) 下列实验室中的交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 锥形瓶:“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B . 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C . 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D . 金刚石:“幸福吧!打磨打磨我就戴在情人的手上了”2. (2分) (2018九上·内江期末) 下列物质一定属于纯净物的是()A . 净化后的空气B . 石油C . 二氧化碳D . 清澈的河水3. (2分)(2016·抚顺模拟) 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中,错误的是()A . 氧和氟的元素种类不同﹣﹣质子数不同B . 生铁和铜的性能不同﹣﹣含碳量不同C . 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氧原子个数不同D . 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火焰颜色不同﹣﹣氧气浓度不同4. (2分) (2015九下·南市月考)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水分子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B .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C .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铁元素D . 含氧的化合物可能不是氧化物5. (2分)(2016·德州) 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部分化学知识,其认为都正确的选项是()A . AB . BC . CD . D6. (2分) (2018九上·丹东期末) 澳大利亚科研人员发现维生素P能封住病毒的侵占途径,从而有效地抵抗病毒。
已知维生素P的化学式为C27H30O16 ,关于维生素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维生素P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②维生素P是由27个碳原子、30个氢原子和16个氧原子构成的③维生素P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7:30:16④将维生素P放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物为CO2和H2O。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中考化学自主招生检测试题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中考化学自主招生检测试题一、选择题1.某同学进行了煅烧石灰石的实验,过程如下(假设杂质不发生变化,酒精喷灯中的燃料是酒精C2H5OH)。
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步骤Ⅰ可证明煅烧石灰石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B.步骤Ⅱ、Ⅲ可证明煅烧石灰石的产物中有氧化钙C.白色固体M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D.白色固体M中钙元素的质量等于煅烧前石灰石中钙元素的质量2.下表中,有关量的变化图象与其对应叙述相符的是A.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则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B.在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硝酸根质量分数随加入铁粉质量变化如图所示C.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X、Y、Z的质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定为3X+Y=4ZD .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pH 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图中c点时,可以加BaCl 2溶液来检验硫酸是否被反应完 3.已知: 32322Fe(OH)Fe O +3H ΔO ,现将CO 气体与21.4g Fe (OH )3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Fe 、Fe x O y 混合物12.8g ,将此混合物溶于100.0g 稀H 2SO 4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2g H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生成CO 2和H 2O 共8.6g B .混合物中含5.6g 铁元素 C .Fe x O y 为Fe 2O 3D .该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4.下列各物质中,不能满足下图物质一步转化关系的选项是( )A .X :Cu Y :CuO Z :CuSO 4B .X :CO 2 Y :O 2 Z :COC .X :CaCO 3 Y :CaO Z :Ca (OH )2D .X :NaOH Y :NaCl Z :Na 2CO 35.已知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B .A 是有机物,C 、D 是无机物 C .点燃前要先检验A 的纯度,防止爆炸 D .此反应中A 和B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1:16.将铝和镁组成的混合物 10g 加入到 200g 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溶液 209g ,再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最终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 A .12gB .14.25gC .17.25gD .27g7.许多物质在溶液中都以离子形式存在。
海口市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海口市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下图是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
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A.金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一个金原子的中子数为197C.一个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8D.一个金原子中粒子总数为2762.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A.丁一定是化合物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 1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3.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其纯度C.10mL酒精与10mL蒸馏水混合,溶液的体积为20mLD.用高锰酸钾制取O2后,应先熄灭酒精灯再从水中取出导气管4.2017年10月27日央视财经报道:王者归“铼”,中国发现超级金属铼,制造出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
如图是铼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5 B.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gC.铼的元素符号是Re D.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5.“天宫二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
已知Fe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Ni元素的化合价为()A.+1 B.+2 C.+3 D.+46.已知: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Y和Z不能;将Y 、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氧化物的化学式只能表示为XO B.Y能将X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C.Z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 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X>Y>Z7.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B.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C.单质含有一种元素,则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D.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8.质量相等的两份固体,然后分别放在酒精灯上均匀受热,放出氧气的质量(m)随反应时间(t)变化的函数图像(如图,a为纯净的氯酸钾,b为加入了高锰酸钾的氯酸钾),正确的是( )A.B.C.D.9.在一密闭的容器中,一定质量的碳粉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容器内各相关量与时间(从反应开始计时)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B.C.D.10.下列鉴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序号待鉴别的物质鉴别方法A CO2与O2燃着的木条,观察燃着的情况B酒精与白醋闻气味C CaCO3与NaCl加水,观察是否溶解D NaOH与Na2CO3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A.A B.B C.C D.D 11.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B.先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再开始加热C.收集O2后,将集气瓶移出水槽,然后盖上玻璃片D.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气管12.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D.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13.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化学式为 CH2O),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房屋倒塌B.铁锅生锈C.树枝折断D.灯泡发光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验满氧气B.倾倒液体C.读取液体体积D.点燃酒精灯3.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4.从2012年开始,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增PM2.5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小于或等于2.5微米颗粒物,为降低PM2.5的含量,下列做法不应提倡的是()A.大量植树造林B.直接燃烧煤炭C.充分利用太阳能 D.多骑自行车,少开汽车5.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A.分子比原子大B.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6.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7.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动植物呼吸B.酒的酿造C.酒精燃烧D.农家肥腐熟8.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A.B.C.D.9.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A.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B.成熟的菠萝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水沸腾时能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液化石油气须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10.海南澄迈县盛产富硒西瓜,如图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部分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硒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gC.硒原子核内有78个质子D.硒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411.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A.2H表示2个氢元素B.2N表示2个氮原子C.O3表示3个氧原子D.2Mg+2表示2个镁离子12.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氧化钙+水→氢氧化钙B.碳酸氢铵→水+二氧化碳+氨气C.二氧化碳+石灰水→碳酸钙+水D.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13.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B.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C.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性质都不变D.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14.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按纯净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氦气、二氧化碳 B.空气、蒸馏水C.冰水共存物、红磷D.五氧化二磷、加碘食盐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5.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填空(填序号):①氧气②氮气③二氧化碳④二氧化氮(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2)有毒气体且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是;(3)可用作于食品防腐剂的是;(4)可用于动植物呼吸的是.16.1777年,拉瓦锡推翻了“燃素说”,建立了燃烧氧化说.他认为空气是由两种气体组成的,一种是能够帮助燃烧的,称为“氧气”;另一种是不能帮助燃烧的,称之为“窒息空气”﹣﹣氮气.拉瓦锡对空气组成认识的不足之处是17.某未知物质A贮存在煤油中(如图).小明为了研究这种物质,进行了实验并记录如下:(1)写出A物质的物理性质(2)写出A物质的化学性质.18.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实验(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集气瓶底部预先放入少量的水的原因是(2)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集气瓶底部也放入少量的水的原因是(3)木炭和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不一样的原因是.19.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多种,有的物质是由构成的,如:水、二氧化碳等;有的物质是由构成的,如:铁、汞等;有的物质是由构成的,如:氯化钠等.三、简答题(共10分)20.为探究分子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实验】如图,往烧杯B中加入20mL无色酚酞溶液,往小试管中加入5mL浓氨水,小试管置于烧杯A中,再用一个大烧杯将A、B罩在一起.请回答下列的问题.(1)一段时间以后,B烧杯中产生的实验现象(2)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21.如图所示,表示的是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之间的关系,按示例填空按示例填空:A部分:是化合反应,不是氧化反应,例:二氧化碳+水→碳酸;B部分:,例: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C部分:,例:.四、实验题(每空2分,共22分)22.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a的仪器名称;(2)在加入药品之前应对实验装置进行(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O2的装置组合是(填字母序号);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紫色的原因是(4)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小,在实验室中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是(填字母序号)23.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在导管口系一个有很多小孔的气球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装置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中红磷稍过量,目的是;(2)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3)若实验中进入集气瓶的水不足容积的五分之一,可能原因主要有:(说出一点).(4)查阅资料:镁+氧气氧化镁;镁+氮气氮化镁;根据提供的资料回答下列的问题,请问镁条能否用来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填“能”或“不能”)并说出原因是.2016-2017学年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房屋倒塌B.铁锅生锈C.树枝折断D.灯泡发光【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房屋倒塌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铁锅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树枝折断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灯泡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验满氧气B.倾倒液体C.读取液体体积D.点燃酒精灯【考点】氧气的检验和验满;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分析】A、根据氧气验满的正确方法分析;B、倾倒液体时,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C、读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存水平;D、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解答】解:A、氧气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而不是伸入内部,故A错误;B、倾倒液体时,瓶口与试管口紧挨,标签朝向手心,瓶塞倒放,故B正确;C、读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存水平,故C错误;D、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故D正确.故选BD.3.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氮气.【解答】解:A、氮气大约占78%,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氮气;故选项正确;B、氧气大约占21%,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大约占0.03%,含量比较少,故选项错误;D、稀有气体大约占0.94%,化学性质稳定且不活泼,故选项错误;故选A4.从2012年开始,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增PM2.5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小于或等于2.5微米颗粒物,为降低PM2.5的含量,下列做法不应提倡的是()A.大量植树造林B.直接燃烧煤炭C.充分利用太阳能 D.多骑自行车,少开汽车【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分析】根据PM2.5的含义,分析能减少固体颗粒排放的措施的选择项.【解答】解:A、大量植树造林,能减少固体颗粒排放,能减少PM2.5污染.故A不符合题意;B、直接燃烧煤炭,生成的微小颗粒物越多,会增加PM2.5污染,所以该做法不应提倡.故B符合题意;C、充分利用太阳能,能减少微小颗粒物越多,不会增加PM2.5污染.故C不符合题意;D、多骑自行车,少开汽车,能减少微小颗粒物,不会增加PM2.5污染.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5.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A.分子比原子大B.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析】A、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B、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D、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考虑.【解答】解:A、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具体到某一分子,该分子中的分子比构成该分子的原子大,否则不能比较分子和原子的大小.故A错;B、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故B错;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故C正确;D、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故D错.故选C.6.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分析】A、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在空气中红热,故选项说法错误.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是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7.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动植物呼吸B.酒的酿造C.酒精燃烧D.农家肥腐熟【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分析】根据缓慢氧化的定义可知缓慢氧化是指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被察觉,其特点为放出热量但不发光来分析解答.【解答】解:A、呼吸是体内有机物在酶的作用下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则包含缓慢氧化,故A错误;B、酿酒是粮食与氧气、水等发生缓慢氧化反应制成的,则包含缓慢氧化,故B错误C、酒精燃烧有明显的发光、发热现象,是剧烈的氧化反应,则不包含缓慢氧化,故C正确;D、农家肥腐熟是农家肥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的结果,则包含缓慢氧化,故D错误;故选C8.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A.B.C.D.【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1,故选项错误.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故选项错误.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8,为原子,故选项错误.D、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故选项正确.故答案为:D.9.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A.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B.成熟的菠萝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水沸腾时能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液化石油气须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从分子的基本性质入手,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它的体积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发生改变,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解答】解:A、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所以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的快,此说法正确;B、成熟的菠萝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香味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被人嗅到,这种说法正确;C、水沸腾时能掀起壶盖,说明分子运动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分子本身的大小不变,此说法错误;D、液化石油气须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随着压力的增大,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此说法正确.故选:C.10.海南澄迈县盛产富硒西瓜,如图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部分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硒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gC.硒原子核内有78个质子D.硒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4【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以获取的信息有: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A、硒元素是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不是金属元素,故A错误;B、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单位不是g,故B错误;C、硒原子的原子序数是34,其质子数是34,故C错误;D、由图示可知,硒原子的原子序数是34,故D正确;故选D.11.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A.2H表示2个氢元素B.2N表示2个氮原子C.O3表示3个氧原子D.2Mg+2表示2个镁离子【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析】多个分子或者原子或者离子是在分子或者原子或者离子前面加上数字.离子书写中一定要结合化合价判断带电量.元素的化合价的标注应该在元素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1不可以省略.【解答】解:A、2H表示2个氢原子,而不是2个氢元素,元素只有种类,没有个数.错误;B、2N表示2个氮原子.正确;C、O3表示的是臭氧或者臭氧分子,3个氧原子应该是3O.错误;D、两个镁离子应该是2Mg 2+,离子的带电量应该是数字在前,符号在后.错误.故选:B.12.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氧化钙+水→氢氧化钙B.碳酸氢铵→水+二氧化碳+氨气C.二氧化碳+石灰水→碳酸钙+水D.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考点】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据此解答.【解答】解:A、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故A错误;B、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三种物质的分解反应,故B正确;C、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应,故C错误;D、该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都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应,故D错误;故选B.13.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B.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C.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性质都不变D.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分析】A、有的反应不需要催化剂;B、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C、根据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D、催化剂一定能改变反应速率.【解答】解:A、有的反应不需要催化剂,例如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不需要催化剂,故A错;B、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故B错;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C错;D、催化剂一定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量,故D正确.故选D.14.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按纯净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氦气、二氧化碳 B.空气、蒸馏水C.冰水共存物、红磷D.五氧化二磷、加碘食盐【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解答】解:A、氦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B、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C、冰水共存物中含有一种物质水,属于纯净物,红磷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D、五氧化二磷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加碘食盐中含有氯化钠、碘酸钾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D.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5.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填空(填序号):①氧气②氮气③二氧化碳④二氧化氮(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③;(2)有毒气体且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是④;(3)可用作于食品防腐剂的是②;(4)可用于动植物呼吸的是①.【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分析】性质决定用途,根据常见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用途分析即可.【解答】解:(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有毒气体且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是二氧化氮;(3)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无毒,可用作于食品防腐剂;(4)氧气能够供给呼吸,可用于动植物呼吸;故填:③;④;②;①.16.1777年,拉瓦锡推翻了“燃素说”,建立了燃烧氧化说.他认为空气是由两种气体组成的,一种是能够帮助燃烧的,称为“氧气”;另一种是不能帮助燃烧的,称之为“窒息空气”﹣﹣氮气.拉瓦锡对空气组成认识的不足之处是空气中除了氧气和氮气外,还含有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及水蒸气等物质.【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析】本题考查了空气的组成,空气是混合物,有多种物质组成,除氧气和氮气外,还有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水蒸气等.【解答】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不足之处是空气中除了氧气和氮气外,还含有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及水蒸气等物质故答案为:空气中除了氧气和氮气外,还含有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及水蒸气等物质.17.某未知物质A贮存在煤油中(如图).小明为了研究这种物质,进行了实验并记录如下:(1)写出A物质的物理性质密度比煤油大、银白色、硬度小(2)写出A物质的化学性质可能与空气中的气体反应.【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分析】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等.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可燃性等.【解答】解:(1)密度比煤油大、银白色、硬度小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A物质的物理性质;(2)可能与空气中的气体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答案为:(1)密度比煤油大、银白色、硬度小;(2)可能与空气中的气体反应.18.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实验(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集气瓶底部预先放入少量的水的原因是防止燃烧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2)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集气瓶底部也放入少量的水的原因是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3)木炭和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不一样的原因是可燃物燃烧时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分析】根据木炭、铁丝、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发生的反应及注意事项分析回答.【解答】解:(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集气瓶底部预先放入少量的水的原因是防止燃烧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2)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集气瓶底部也放入少量的水的原因是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3)木炭和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不一样的原因是可燃物燃烧时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故答案为:防止燃烧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可燃物燃烧时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19.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多种,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二氧化碳等;有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铁、汞等;有的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等.【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二氧化碳等,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有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铁、汞属于金属单质,分别是由铁原子、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有的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答案为:分子;原子;离子.三、简答题(共10分)20.为探究分子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实验】如图,往烧杯B中加入20mL无色酚酞溶液,往小试管中加入5mL浓氨水,小试管置于烧杯A中,再用一个大烧杯将A、B罩在一起.请回答下列的问题.(1)一段时间以后,B烧杯中产生的实验现象(2)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析】根据酚酞溶液遇到浓氨水会变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性质分析解答.【解答】解:因为浓氨水在小试管中它具有挥发性,氨水分子就会运动到烧杯B溶液里面,酚酞溶液遇到碱性的氨水就会变红.故答案:(1)溶液变成红色;(2)由于浓氨水挥发,氨分子从小试管中运动到烧杯B中,溶于水后使酚酞变成红色.21.如图所示,表示的是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之间的关系,按示例填空按示例填空:A部分:是化合反应,不是氧化反应,例:二氧化碳+水→碳酸;B部分:是氧化反应,不是化合反应,例: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C部分: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例:碳+氧气二氧化碳(合理即可).【考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氧化反应.【分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据此结合它们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部分:是化合反应,不是氧化反应;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则B部分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C部分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如碳+氧气二氧化碳,符合要求(合理即可).故答案为:是氧化反应,不是化合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碳+氧气二氧化碳(合理即可).四、实验题(每空2分,共22分)22.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