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王旭明:国内很多发言人天生就不是干这个的料

合集下载

新闻发言人

新闻发言人

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新闻素质、传播素质、面对公众的心理 素质……
不是知识,而是能力。
西方国家新闻发言人的优点?
幽默感 回答问题简洁、明确、有力。
Thank You!
Logo
王旭明 wangxuming
>
王旭明
北京人, 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今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 曾任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办公室主任、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现为语文出版社社长。
• 王旭明
• • • • • 1978年高中毕业后,到京郊农村插队两年。 考上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在北京丰台第七中学从教7年。 1991年进入《中国教育报》当记者; 1998年任职教育部办公厅新闻处处长; 2003年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 ;2008年任
发言人不是演员不是主持人
02
中国教育改革成就举世瞩目
03
范跑跑可以不崇高但不能无耻
人物观点
守住了师德就是守住了未来
• 师德的归师德,法律的归法律
• 坚持教育家办教育理念 校长选拔不能靠行政程序
王旭明
• 改变师德滑坡的情况需要千千万万个校长在觉悟层 面上推进和完善。提高师德有赖全社会,更有赖教 育自身,守住了师德就是守住了教育,就是守住了 未来。
王旭明
人物观点
给自己发言人经历打95分
“你打算何时休养生息啊?”
“尚有一息,我就要发言。”
微博事件
英语减负,多学国学
人物访谈
新闻发言人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
做人。 一个新闻发言人,只要足够真实、善良,即使他没有太多的技 巧,也不会是一个失败的新闻发言人。
优秀的新闻发言人应该具备哪些特质?

社会热点问题案例分析题集锦

社会热点问题案例分析题集锦

社会热点问题案例分析题集锦案例分析题集锦【问题】如何看待官员道歉现象?官员道歉存在什么问题?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表明,政府管理机构与官员并不必然是公正⽆私的?道德⼈?,有可能具有追求⾃⾝利益最⼤化的经济⼈特征。

因此,⼀个道德再⾼尚的政府在遇到⿇烦的时候,都会尽量避害趋利,都想尽量最⼤程度地化解责任,⽽道歉就是化解责任的公关⽅式之⼀。

道歉既不伤害道歉者,也不伤害接受道歉的⼈。

?古罗马政治家、哲学家塞涅卡较为⽣动地概括了?道歉?带来的好处。

对官员道歉这现象进⾏分析,有助于各级官员更好地执政,更好地服务于⼈民⼤众。

道歉,是公民意识逐渐提⾼的体现。

公民参与是衡量现代社会政府治理民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公民美德和公民责任是公民获得公民资格的前提条件,如果缺少必要的公民道德和公民责任,那么就不成为公民了。

官员作为公民的⼀员,有必要为⾃⼰错误的施政⾏为或权⼒范围内的各种不作为或损坏⼈民的⾏为,向⼈民和社会道歉。

这体现了公民意识的提⾼和官员官德的提⾼,为政治民主进步提供了更强⼤的动⼒。

道歉,是官员思想解放的体现。

以民为本,不仅是建设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本质特征,更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总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曾⼏何时,官员们已经习惯了处在⾦字塔的顶端,囿于我国现有的⾏政运⾏制度和政治伦理,官员即便不作为也依旧我⾏我素,对?道歉?讳莫如深,让他们俯下⾝段向社会、民众鞠躬道歉认错,本⾝也是官员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表现。

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改⾰和以民主为取向的政治改⾰,它们共同促使中国社会发⽣了深刻的结构性变化。

随着社会⼒量的不断成长,⾯对来⾃社会的民意压⼒,如果官员继续保持僵化的思维模式和治理模式,势必使⾃⼰为时代潮流所抛弃。

道歉认错是官员解放思想民本意识的真实体现。

道歉,是以道德制约权⼒的体现。

道歉,不仅是社会主流观念达成共识的⼀种美德,更是基于和谐意识和道德良知的社会价值取向。

任何国家权⼒除必须有法律依据外,还需要有道义基础和社会道德舆论的⽀撑。

让媒体发出政府的声音——专访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

让媒体发出政府的声音——专访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
赵 飞 :您认 为 选 拔 发 言人 最 重
新 办 对 教 育 部 的 新 闻 发 布 工 作 和
我 个人 的启发 和帮 助是很 大 的. 这 是 大 环 境 的 准 备 言 人 最 开 始 是 发
要 的 考 虑 因素 是 什 么呢 美 国 白宫
的 新 闻发 言 人 都 是 记 者 出 身.而 我 们 的 新 闻 发 言 人 大 多是 官 员 出 身
效 地传 达 政 策, 学 、 科 理性 、 在 时代 站 前 沿. 转落 后 陈 旧 的观 念. 情 真挚 扭 感 的 表 达 对 职 业 的 敬 意 ” 目前 我 给 我
我 认 为 在 成 为 发 言 人 之 前 就 应 该 做 好 准 备 。 前 任 国 务 院 新 闻 办 主 在
发 言人制 度 已经实施 了几 年 了. 国
公 室 . 一 个 感 觉 就 是 进 了 “ 纸 堆 第 报 儿 ” 的 办公 桌 上堆 着 两三 摞报 纸 . . 他
会 客 的茶 几 几 乎 被 一 尺 多 高 的 报 纸 全部 覆 盖 . 后 又 靠 墙堆 了三 四 摞 座椅
发 言 人 应 该 职 业 化
成 更 大 的 推 动力 量 但 是 新 闻 发 言 人 制 度 远 未 成
他 能 够 及 时 了解 媒 体 动态 、舆 情 热
点 . 下 午对 王旭 明 的采 访 也 不 断地 而
王 旭 明: 了最 好有 新 闻从 业经 除
历 以外. 重 要 的 条件 是 有 良好 的 心 最
熟 .比如 制 度 尚未 把 发 言 人 列 到某 个 位 置上 去.没 有 提 供 必 要 的精 神 和物 质 准 备 .比 如 普 通 官 员 习惯 的 是对 内 沟 通 、 对上 级下 级 负 责 . 是 但 发 言 人 需 要 的 是 对 公 众 对 媒 体 负 责 : 通 官 员 不 需 要 太 重 视 形 象 但 普

从王旭明离职看新闻发言人的职业特点及其要求

从王旭明离职看新闻发言人的职业特点及其要求

作者: 沈正赋
作者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新闻系副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出版物刊名: 今传媒
页码: 27-28页
主题词: 新闻发言人;职业特点;王旭;离职;媒体记者;新闻当事人;国内比较;公众舆论
摘要:2008年7月中旬,一位新闻发言人的离职引起网上热议。

作为国内比较有个性的发言人之一,教育部原发言人王旭明在任时曾饱受争议,经常由新闻发言人变成新闻当事人。

在他离职的消息被披露后,有评价说:“他能够在这个位置上干5年,已经是奇迹了。

”甚至有媒体记者在博客上撰文称他的离开“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然而,也有不少记者和传媒学者却表达了对王旭明离职的同情和惋惜。

那么,王旭明到底是不是一个合格的新闻发言人呢?王旭明的离任为何反而唤起了公众舆论的依依不舍呢?本文试图从新闻发言人的职业特点及其要求对此进行分析。

王旭明:为了公开

王旭明:为了公开
书 屋
做 书香 官 员


建 书香 政 府


l匡整压E
王 旭 明 :为 了 公 开
感 《 悟 华 尔街 》
马蔚华 著
中信 出版 社
2009
年 9 月
招 商 银 行 行 长 马蔚
华 通 过 与 华 尔街 金 融 风
暴 中 心 诸 多主 角 的 对


鲜活 地 展 现 了 当下

险 象环 生
风雨飘摇的



身 定做 的危 机 解

在这 本 用 以 明 志 的书 中 他 第

个 喊 出 了 为 了 公 开 这 样振 聋发 聩 的 口 号



决读本
20 世

j O
他 在 寻 找知 音

年代



美 国 华 尔街 开 始 的 经 济 大 萧 条 震 动 了 全
在 《 了 公 开 》 书 中 王 旭 明讲述 了 自己 人 生 中 这段 特殊 的 经 历 和 心 路 为


切 理 念都 是 可 以 追 根 溯 源 的 那 段

留学 的 历 史 可 能被 许 多 同 去 的 发 言 人 渐 渐 淡 忘


而 当初 上 任伊 始 怀揣 理

, ,
想 并 对 新 闻 发 言理 念 如饥 似 渴 的 王 旭 明恰恰 听进 去 了 听 懂 了 悟 透 了

但 王 旭 明并 不 纯 粹 西 方
2009 11

本 真诚 的 书 是


本 动 了 感 情 写 下 的 书 正 如他 在 后 记

发言人的语言之美

发言人的语言之美

新闻发言人谈语言和语言生活 王旭明 等 语言跨界谈行代表的是组织的声音、官方的立场。

新闻发言人要懂分寸、知敬畏,对外发布的内容、说出去的话要有授权意识,不能随意为之、信口开河,说自己的话,阐述个人观点,将个人身份与职业身份相混淆。

讲好“官话”要关注热点。

热点问题代表社会公众的关注点,反映了社情民意,新闻发言人要增强敏感性、针对性,直面热点问题,及时解疑释惑,不能对热点问题置若罔闻,闭门开发布会。

讲好“官话”要言之有物。

新闻发言人讲的话切忌漫无目的、面面俱到,要善于抓住问题关键,用简洁的语言把最重要的内容讲清说透。

讲好“官话”要以人为本。

新闻发言人是政府和媒体、公众的沟通渠道,不是上下级关系,与媒体和公众对话切忌居高临下,更不能颐指气使、盛气凌人,要有温度、有情怀,保有平常心,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

讲好“官话”要多用大众语言。

新闻发布是对公众说话,不是学术探讨,不是布置工作。

新闻发言人要多用大众化、通俗化,老百姓能接受、听得懂,接地气的“官话”,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百姓。

政府新闻发言人讲好“官话”不仅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责任,是对代表的政府部门负责,更是对人民群众负责。

发言人的语言之美毛群安新闻发言人主要借助语言的表达和公众交流,善于使用语言是发言人的看家本领。

无论是发布新闻、通报情况,还是解疑释惑、回应关切,语言都是主要的载体和媒介。

如何用对、用好、用足语言,做到信、达、雅,在真实准确传递信息的同时展示语言之美,这是对发言人的考验,也是每个发言人的追求。

这里结合实际案例,谈一谈发言人语言的“三美”。

一是语言的真实之美。

这里考量的是内容,内容必须真实。

真实是新闻发布的基础,也是新闻发言人语言的底线。

再华丽的辞藻、再绚烂的技巧,失去了内容的真实,一切都荡然无存。

2003年春,“非典”疫情暴发,各种谣言四散传播,造成了公众的恐慌。

面对境内外媒体,发言人用平实的语言发布最新的疫情变化、工作进展和应对措施,迅速赢得了舆论的信任和支持。

王旭明 治理高校滥发文凭头衔迫在眉睫

王旭明 治理高校滥发文凭头衔迫在眉睫

王旭明治理高校滥发文凭头衔迫在眉睫作者:暂无来源:《中华儿女》 2014年第15期在经济社会中,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尚不够发达的中国社会,高校如何守住底线和良知是高等教育的一个严肃命题。

治理滥发文凭就是这一命题中应有之义,并且迫在眉睫。

从公开的事实和常识判断,滥发文凭形式的多种多样。

一是,各种教育层次无论是大专、大本、研究生,还是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几乎毕业率为100%,如此高的毕业率应该换来社会的交口称赞,结果却恰恰相反。

二是,最明显的莫过于从一些倒台的贪官污吏的经历中,几乎绝大部分都有名牌名校的硕士博士头衔,有些出奇得令人咋舌。

梳理公开资料发现,十八大以来,副厅(局)级以上落马官员中在职拿到的硕士博士学历官员占有相当比重。

三是,各种MBA、EMBA高级工商管理班多如牛毛且要价不菲。

据新华社报道,北大开设有66.8万元的天价EM BA培训班,其中有一半是政界人士。

而这样的“天价培训班”,全国不只是北大,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顶级“985”名校也有。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必须指出,高校是社会正义和道德良知的圣地,是知识文明的殿堂和科学发明的摇篮,其文凭的发放和头衔的授予既是崇高的荣誉,也是学问和能力到达某种程度的标志。

因此,高校文凭和头衔不仅不能滥发,甚至都应当与金钱名利和世俗标准脱钩,以此才能显示出高校的尊严和品味。

当然,我们在强调文凭授头衔道德意义的同时,还应该看到中国的实际情况。

在特定时期、特定情况下,文凭头衔扩大化或功利化的颁发授予有其一定可以理解的理由。

但不管为何,今天也是该治理文凭颁发和头衔授予的时候了。

说到治理,必须提到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维护程序的严肃性。

当下各高校需严格制定一套颁发学历办法和头衔授予的程序,包括在校生、在职学习者,要有责任人且终身负责,还要公之于众、公开透明,同时向社会做出郑重承诺,接受监督,违者必究。

有些学校可能会说,我们有程序也有制度,各种办法俱全,但抵不过权贵诱惑和威压。

王旭明 追问效果重于项目取消与否

王旭明 追问效果重于项目取消与否
力雄厚、 拥 有 极 大 的 世界声 誉、排 名 在世界前列的 大 学。较 为 公认 的 世界 一流 大 学 有两 个共 同特
不能沿用老办法,套用老公式,以盖多少新大 楼、成 立多少研究中心和基地、培养多少万 名博硕士等简单了事。还是这句话,从当下国
点:一是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教授队伍;二是
情和综合许多实际情况看,与其讨论“211”、
有一 套 支 持 教 授 队伍 培 养人 才、进 行 尖 端 科
“985”工程存废,不如开动脑筋,真抓实干,
学研究的体制及政 策。从这方面看,我们的
深 化 改革,拿出“ 211”和“ 9 8 5”绩 效 管 理 的
确还有一段距离。目前,从国际公认的三大世
好办法更有实际意义。
教育部在回应“211”、“985”工程是否废
类的工程,我还是以为,就中国国情和当下各
除 的 传闻中表 示:“今后将 突出绩 效 原则,提
方面实际情况而言,用工程促 进事业发展的
高集成效益,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
办法,一时难以废止。因此,我认为与其议论
科建设。”做到这一点,今后在“211”、“985”
界大 学 排 名 — —上海 交 通 大 学 世界 一流 大 学
责任编辑 张惠清
94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时引进竞争机制;对有名无实的所 谓名牌大
还 要重 视 不 同高 校 的定位、发 展和多方面综
学,要敢于亮黄 牌 红 牌 等,非 如 此,“ 211”和
合实力,尤其是大众普遍关注的、国际社会公
“985”工程项目难以有实质性突破。
认的一些硬指标的考量。比如,我国至今还没
“ 211”和“985”工程是国家财政和各

王旭明新年贺词再吹清新文风

王旭明新年贺词再吹清新文风

王旭明新年贺词再吹清新文风作者:暂无来源:《中华儿女》 2014年第2期王旭明教育部语文出版社社长,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

这一次又一次吹来的清新文风值得我们思考并学习,尤其是宣传部门、教育部门和各级官员以及拥有话语权的人们。

对于我这样一个还算是搞语言文字的人来说,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一年来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就是讲话、写文和开会的风气变了。

一年来,我高兴地看到习近平和常委们都在努力改变着言语行为,被人们称为清新文风。

新年伊始,按惯例习近平发表了新年贺词。

在这4分20秒的贺词中,没有空洞的套话和更空洞的政治口号,内容实在、主题鲜明、语气自然、语调平和、形式新颖,让人在迎新之余又多了一份由衷的喜悦。

新年贺词再吹清新文风。

首先“新”在内容实在、情真意切和语言质朴上。

比如对过去一年的回顾和对新一年的部署只用一句话完美概括:2013年,我们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总体部署,共同描绘了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

2014年,我们将在改革的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

接着又简述为什么要改革,这恰恰是人们最关心的内容,部署改革、推进改革,八字概括两年工作。

让人深受触动的是,贺词表达的对普通群体真切又浓郁的情感及关爱。

尤其是在短短的祝词中,用整整一段话表示这样的感谢:“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无数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不少同胞依然奔波在世界各地为祖国辛勤工作,许多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正在履行光荣使命。

他们有的远离祖国、远离亲人,有的不能同家人团聚。

我代表祖国和人民,向他们致以诚挚的问候,祝他们平安顺利!”说到朴实,全文无生僻字词,不舞文弄墨也不大白话一堆,可谓语言运用圆熟之至、恰到好处。

尤其是习表示感谢时没有用我们习惯的“代表党中央、国务院”,而是“代表祖国和人民”,用心、用情尽然脱出。

“新”还在习近平的辅助语言运用上。

通篇讲话语调平稳、神态亲切、坐姿端正,加上必要的手势娓娓道来,富有魅力!“新”还在习近平致辞时场景的变化。

王旭明说新闻发言人之一要想发好言首先做好人

王旭明说新闻发言人之一要想发好言首先做好人

王旭明说新闻发言人之一要想发好言首先做好人◎王旭明新闻发言人的核心是人,是一类干新闻发言工作的人。

因此,我一向认为,新闻发言人在拥有许许多多技术手段的同时,应当也是有丰富情感和深刻思想,真诚、善良和美好的人。

事实说明,一个真诚善良和热爱媒体的人,即使在技巧方面有所欠缺,也可以得到公众的原谅、认可和理解,为所在部门增辉添色。

一句话,要想发好言,首先做好人。

真诚息。

面对公众的质疑拒不承认错误,在国家林业局要求其进行二次鉴定后一拖再拖。

有关部门这种不真实也不诚恳酿成了这样一次大的失实。

大家之所以热切地关注着“华南虎照片事件”的真相,实际是在考量相关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人不可能不犯错误,政府部门也一样。

坦诚地承认错误,实事求是地改正错误,这是政府部门的起码品质,也是社会公众对政府的要求。

2.发言人不能提供模糊的事实新闻发言人主要做两个工作:一是提供事实,一是表明态度。

新闻发言人首先要提供基本的事实,而且要表达基本的态度,这两点是核心。

新闻发言人要以事实胜于雄辩和恳切的态度对待媒体,清楚的就说清楚,不清楚的就说待查;该认错的就认错,即使不是自己的错误的也要表示协同有关方面解决。

如果一个新闻发言人面对媒体和公众的质疑,提供的是模糊的事实,说明的是不准确的情况,表达的是模棱两可、爱憎不明的态度,这就是失败的新闻发布。

3.发言人可以说“无可奉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检验一个新闻发言人是否真诚的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标杆。

作为一个新闻发言人首先要搞明白自己发布的对象是谁,表面上看是记者,其实记者是真诚是衡量一个发言人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

也许你会问,真诚又不是技巧还需要学吗?我的回答是,要学,还需要好好学。

学发言,首先学做人;学做人,首先要真诚。

在新闻发言中,多一份真诚,政府或你所供职部门的公信力就会增加一分。

1.发言人不能说谎真实是新闻发言人永恒的生命,新闻发布内容的真假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品格。

古人云:“人无信而不立”。

王旭明高等教育勿忘抓小事

王旭明高等教育勿忘抓小事

佳文共赏:王旭明:高等教育勿忘抓小事(2014-08-30 14:02:00)晨雾 / 转帖高等教育勿忘抓小事王旭明如何推进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不断有人出计献策。

但总的来看,说大事的多,什么方向、规划、现代化啊,有学者甚至建议再来一场教育大讨论,我不赞同。

中国高等教育如何发展、怎么发展还需要讨论吗?八字即可:回归常识,少来花活。

再说,中国教育还少讨论吗?最近的一场大讨论是几年前,中国教育改革规划纲要的全民征集意见记忆犹新,还讨什么论。

我认为中国高等教育出路八字是:内外兼修,苦练内功。

至于如何苦练内功,我看可以从抓小事做起。

比如,高校学生的实习安排。

“王老师,我是一名大四学生,学校让我们大四一年在外实习找工作,也没有老师过问,一万多元的学费照收,您说这样应该吗?”日前,一名学生通过微博私留给我留言。

据说,很多高校尤其是三本院校的学生,大三大四就让学生自己在校外进行所谓实习,这种现象已经成为普遍,如果高校的教学计划就是如此的话,我也得一年的实习未免过于集中,这种做法是否科学、是否符合教育规律也值得探讨。

无疑,学生上大学必须以接受校内教育为主,以社会实践和实习为辅,这是教育规律,也是教育常识。

所谓为主,一般的说就是80%以上的时间要学习,当然根据专业不同可上下浮动。

大学生必须切实而有效的对实习负起责任来。

一年甚至两年集中实习的做法,不仅严重违背教育规律,而且严重侵害学生合法权益。

再往高点说,是学校没有贯彻以人为本思想的典型体现,只图自己省事,不负具体责任。

退一万步说,学校让学生一年出去实习应减免学费。

学生实习看似小事,实际不小。

八项规定看起来不大,但人们从中看到了希望。

所以抓大学抓教育,一定要从所谓小事抓起。

再比如,要禁止师生恋问题。

近年来,在大学以及中学因为师生恋以及师生之间发生各种感情问题,引发的问题不少,严重的甚至引发命案。

师生恋问题再次引起关注。

其实,国外对禁止师生恋早有明确规定。

2007年,英国多所大学发出指引规定,老师如果与学生相恋,需向校方报告,以免爆出老师“徇私”或性骚扰学生的丑闻。

王旭明 教材夹杂广告害人不浅

王旭明 教材夹杂广告害人不浅

王旭明教材夹杂广告害人不浅作者:暂无来源:《中华儿女》 2014年第21期王旭明教育部语文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

有些事儿,如果不是媒体报道,你还真不敢相信是真的。

在电视台播出的《你相信是真的吗》节目中,主持人问教科书夹带广告会是真的吗?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假的,事实告诉我答案错了。

广东肇庆市学生使用的英语教材中真的就夹带大量广告。

于是我惊呼:不得了啊,真该管管了!教材夹带广告,引人误入歧途,害学生不浅。

理由之一,教材是国家意志的重要体现,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途径,还是对大中学校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范本,更是先进教育理念最直接、最深刻的载体。

由于教材受众人多、覆盖面广和影响力大,可以说是教育、乃至整个民族的奠基石。

承载着如此之厚重使命的教材,岂能由具有浓厚商业色彩的广告染指?姑且不论广告的内容真假和是否有虚夸的成分,教材的性质就决定了它的崇高性、严肃性、纯洁性和学术性,也因此决定了教材这一特殊产品在流通领域和市场环境下的社会特性,那就是容不得带有商业色彩的、包括广告在内的内容存在。

理由之二,教材的使用对象决定了它不应该夹带各种内容的广告。

人所共知,教材、尤其是中小学教材的使用对象主要是中小学生。

他们处于成长阶段,涉世不深,缺乏明辨真假和是非的能力,更缺少揭露假恶丑的能力。

针对这样的特定群体,广告、尤其是大量带有夸张宣传、虚假宣传、甚至欺骗性宣传的广告对孩子们心灵造成的伤害是不言而喻的,即使是正常的广告也不应让孩子在课堂上接受。

理由之三,从传播手段和途径看,教材中夹带广告亦有侵害国有资产和不公平竞争之嫌。

大家都知道,我国实施九年义务制教育,教材实施国家购买制,是纳税人集体的结晶。

教材不等同于电视台、报纸和网络、图书,可以从事广告经营和商业开发。

在国家统一花钱购买的教材中夹杂广告既未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同意,更未得到纳税人的许可,也未有招标等程序,这至少涉嫌侵害国家财产利益和涉嫌不公正竞争。

王旭明:媒体太强大得罪不起

王旭明:媒体太强大得罪不起

王旭明:媒体太强大得罪不起王旭明王旭明在新闻发布会现场供图/中国政府网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近年因其言论频频遭到诟病,几乎每次他说话都会被媒体公众抓住尾巴大肆批判。

在接受青年周末记者采访的时候,他表示媒体是种强大的力量,得罪不起,无论自己怎么说,声音还是有限,怎么解释也还是被骂。

◎文/本报记者邓艳玲◎摄影/本报记者吕家佐◎王旭明◎北京人,1976年高中毕业后,到京郊农村插队两年;之后考上北京师范学院(今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丰台第七中学从教7年;1991年进入《中国教育报》当记者;1998年从报社总编室主任的位置出来,任职教育部办公厅新闻处处长;2003年4月任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

而网络上到处转载的他的简历其实是教育部部长周济的简历。

大众关心的其实不是我,而是教育。

人们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心声,不论是骂也好,恨也好,这都是畅通言路的表现,‘人尽其言’对搞好我们的教育工作是非常有利。

干新闻发言人,想当官别干,想发财别干,想扬名,可能遗臭万年。

我仍然把记者们当成朋友,即便是他们曾经伤害过我。

“名校生养猪媒体不必哗然!”11月28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在教育部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谈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时,信手拈来养猪的例子,话音刚落,报纸、杂志、网络上的叫骂应声而起:这家伙“又放厥词”了!因为“教育买衣论”,他被各种舆论怒斥为“富人代言人”,说他来自火星;从报刊杂志到电视网络,他一夜成名,遭受铺天盖地的谩骂。

之后,几乎每次,只要他说话,就会被媒体大肆报道,成为新闻语录,被人指摘。

这个一出现就给人“添堵”的教育部官员,知道自己如此不得民心吗?作为新闻发言人,他到底懂不懂如何与媒体沟通,像这样屡屡和媒体交恶,他就不怕影响教育部新闻工作的顺利开展?作为教育部新闻发言人,他懂多少教育?我的家人也被无情地骂着2006年,王旭明无疑是最受公众关注的新闻发言人。

在百度搜索他的名字,出来24万网页。

王旭明的底线:决不说谎

王旭明的底线:决不说谎

王旭明的底线:决不说谎
廖楠
【期刊名称】《时代人物》
【年(卷),期】2012(000)011
【摘要】整齐划一的深色西装,高高梳起的大背头,这是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王旭明留给媒体的印象。

7年老师,十余年的新闻从业经验,王旭明几度语出惊人。

他曾经炮轰媒体"往深了说就是无知",也批评一些人"可以不崇高,但不能无耻",这让他在新闻发言人群体中显得十分高调。

2008年,他从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的舞台卸任,来到语文出版社担任社长,不久
【总页数】2页(P76-77)
【作者】廖楠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5.42
【相关文献】
1.婚姻中坚决不可触碰的十个底线 [J], 知音
2.王旭明的网络发言底线 [J], 吴子茹;
3.决不说谎的孩子——诚实节 [J], 无
4.一双慧眼,识别“有意说谎”与“无意说谎”——浅谈幼儿说谎现象 [J], 刘素君
5.决不能僭越食药安全底线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王旭明鼻案例

王旭明鼻案例

王旭明鼻案例介绍王旭明鼻案例是中国一起备受关注的刑事案件。

该案件涉及到一名名叫王旭明的中国公民,在其个人微博上发布了一篇涉及当地政府腐败问题的文章。

随后,王旭明被警方逮捕,并以“寻衅滋事罪”为由被判处有期徒刑。

背景王旭明是一位普通的中国公民,他在社交媒体上一直以批评当地政府的不公正行为而闻名。

他在个人微博上发布的文章揭露了当地政府官员的贪污腐败行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这篇文章揭示了政府官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问题,并对此表示了强烈的不满。

事件经过王旭明的文章迅速引起了公众的关注,许多人对他的勇气和公正感到赞赏。

然而,政府官员对此却感到不满,并指责他散布谣言和煽动社会不稳定。

随后,王旭明被当地警方逮捕,并以“寻衅滋事罪”为由被判处有期徒刑。

法律争议王旭明的案件引发了广泛的法律争议。

一些人认为,王旭明只是行使了他的言论自由权利,揭露了政府官员的不法行为,应该受到保护。

然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王旭明的文章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煽动了社会不稳定,因此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公众反应王旭明的案件引起了广泛的公众关注和讨论。

许多人对政府的行为表示不满,并认为这是对言论自由的侵犯。

一些人发起了声援王旭明的活动,要求释放他并保护他的言论自由权利。

然而,也有一些人对王旭明持保留意见,并认为他的文章对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

影响和启示王旭明鼻案例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引发了对言论自由权利的讨论和反思。

许多人开始重新审视中国的言论自由状况,并呼吁改革相关法律。

其次,该案件也揭示了中国政府对批评声音的压制,引发了公众对政府透明度和廉洁治理的关注。

最后,王旭明的勇气和坚持也激励了更多人敢于发声,揭露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结论王旭明鼻案例是中国社会中一起备受关注的刑事案件。

该案件引发了对言论自由和政府腐败问题的广泛讨论和反思。

无论对于案件本身还是对于中国社会而言,这都是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

我们应该继续关注并保护言论自由权利,同时也应呼吁政府加强透明度和廉洁治理,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王旭明 春晚开始回归常识

王旭明 春晚开始回归常识

一个许多农村孩子不断需要社会救助、一个对全世
我 很同意这 样说 法。将大 家喜闻乐见的几个艺 术
界宣布是发展中国家的晚会,如往年那样豪华炫富
因素 综合体 现,尤其是周杰伦 这 样充满正能量的
有什么 意思?面子工程 刹刹车,也 算是 晚会 倡 导 的
艺 人 加 入,感 染力会更 强,这也 是艺 术创作 的常
这更当是常识。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告别奢华铺张。例
还有,有人说《青花瓷》杂 技节目可谓是精彩
如从场面和效果看简单质朴多了,不那么铺张排场
至极,但 要问 如 何让 这个 节目再升 华 一 个 高度,只
奢 华无 度了。一 个 还有一 亿人口在贫困线下生存、
能 这 时 候 让 杰 伦 唱 着 青花瓷 突 然出 现 在舞 台上。
折射出社会众生相。本来春晚就是台晚会,但这台
地说,春晚还是一台体现国家意志和执政精神的晚
特殊晚会承载的关注确实非同寻常,这些年收到的
会,节目内容难以仅仅用逗乐为标准,调侃寡妇、残
批评不少,比如太离谱、抽疯之类的吐槽,今年也不
疾人和其他弱势群体或有悖国家现行政策都不行,
例外,但还是有些开始回归常识的迹象。
王旭明
教育部语文出版社社长, 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
当代文化低迷不振的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太多的人想文化、说 文化,太少的人做文 化、传文化。
COLUMN 专栏春晚开始 Nhomakorabea归常识春节已经 过去,但有关春节 的话题 还有余 热。 过春节,不得不说春晚,因为春晚是面镜子,
现好。我喜欢几个年轻演员的小品,投观众所好,有 灵气 且笑 料不 断。常识 归,艺 术回。当然,实 事求是
两个小例子,主持人李思思说:跟大家汇报一下。观

教育部,发言前请冷静

教育部,发言前请冷静

教育部,发言前请冷静教育部又发言了,它总是逃不掉发言。

每次发完言都会引起一番波澜,然后还要出来辩解。

于是它总是发不完的言。

每次教育部发言我都替他捏一把汗,希望发言的人能站在老百姓的角度上,而不是教育部的角度上说话。

否则争论会无休无止,发言的人自己就会乱了分寸。

那么多人翘首以待着教育部的风向,希望能看到疯涨的学费、春草般杂乱的收费能现出消退的迹象。

哪怕那些已经大把大把扔出去的票子再也捞不回来了,总归让人对这个国家还没有失去信心,知道“教育乃国之根本”这个信条还没有被遗忘。

上一次教育部的王旭明出来发言,说中国几十年的教育改革是很成功的。

当时看完就把我吓得差点得心脏病。

我心想:不管你是受了谁的授权、得到谁的指示,需要这样恃无忌惮的乱说话,但小命是你自己的,你就不怕哪天莫名其妙地就“光荣”了,成为粉饰太平下的牺牲品吗?他的论据是这样的:二十年来,通过教育的改革,更多的学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

然后又说:普通老百姓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包括财力上的。

希望大家以后能继续支持。

他要是不说这客气话,可能大家心里还好受点。

现在突然跟老百姓算计起“贡献”来,立马大家的口水就喷开了。

老百姓掏钱办的教育,让更多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

这个功劳却归到了教育部头上,而且日后还要“继续支持”。

普通学生的学费比原来高了好几倍,但教育的质量却差得不止几倍。

大学是上了,毕业后却找不到工作。

这如果也叫“很成功”,那“不成功”叫什么?与王旭明抛出此番话的同时,教育部正在上演轰轰烈烈的“打乱”工作,即打击乱收费,暴光了八个学校,开除了若干校长,像一枚重型炸弹投了下来。

就在公众无不拍手称快,等待教育部再接再厉,争取更大胜利时,教育部又说话了。

这次,是新华网利用“两会”的召开,将一部分网民和代表委员的建议汇总后交给教育部的负责人,还是那个王旭明。

主要交锋的观点集中在两点:这是大家切身感受到的。

以前的常见的场景是:分数下来了,很高,但离报考的学校成绩线差一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访王旭明:国内很多发言人天生就不是干这个的料核心提示:10月2日,凤凰卫视播出《面对面》对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专访,王旭明表示,中国的新闻发言人走的不是职业化而是职务化的道路,国内很多发言人天生就不是干这个的料。

以下为节目文字实录:自2003年“非典”疫情之后,“新闻发言人”这一名词渐渐为人们所熟知,然而对它背后的种种却很少有人清楚了解。

前段时间,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的一句“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引发了公众大范围的不满和质疑,也将他和铁道部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其后,现任语文出版社社长、原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在个人博客上发表了六千多字的“写给勇平兄的一封信”,对铁道部“7?24”新闻发布会上王勇平的表现,从开场白、语态、表情等各方面逐一加以点评,到今天为止,这篇博文被网友点击阅读二十多万次。

揭开新闻发言人的“神秘面纱”许戈辉:写这样一封公开信是出于什么想法?王旭明:因为对新闻发言人这个行业有很深的感情,我特别关注行业里的事,表现好或者表现不好的,我都分析琢磨。

我觉得新闻发言人应该“把好事、好话说好,把不好的事、不好的话好好说”,对我来讲有两个标准,60分和100分。

60分的标准是“及时、准确、全面、有效”地传达信息,100分是在这些基础上,还能做到“形象、具体、生动、感人”,但100分的新闻发言人在我们国家还是凤毛麟角。

出于对这项事业的热爱,我想尽自己最绵薄的一点力量来推动它的完善。

其实在这次铁道部的新闻发布会之前,我也关注了最近的其他事件,像红十字会事件、故宫事件、双汇火腿事件、哈尔滨制药厂事件等等。

这些事件各有不同,但我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这些企业或部门都没把话说好,对公众没有公开透明。

所以我就写了一篇博客,假如我是红十字会、故宫、双汇、哈药的发言人,我应该怎么做准备工作、怎么开场、怎么回答记者质询。

正在这时铁道部事件发生了,我看到新闻发布会的片断,还听到公众议论,特别着急。

这么大的人祸,应该如何面对,我没有这种经历,但是我可以假想和分析,做自己的很多考虑,就根据这样的一种想法,我写了致勇平兄的一封信。

许戈辉:在这封信里我了解到,你和王勇平曾经是同学,私交也不错,为什么你没有在私底下和他交流,而是选择把这些话公开?其实这等于是把他的缺点、不足再一次分析之后暴露在公众面前。

王旭明: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

这件事之后,有好多人说我虚伪,说交朋友不能交王旭明这样的。

实际上我的考虑很简单,只是把书信作为一种文章的题材,如果没有铁道部新闻发布会这件事,就算我再怎么想让公众关注我们国家的新闻发布制度,恐怕也没有这种效果。

因为这个巨大的由头,人们一下子对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新闻发布制度感上了兴趣。

但是我们国家无论官方还是公众,对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发布制度有许多不理解和误区,包括新闻发言人对自身都有很多误解。

实际上我是借这件事,期望在全国公众当中能够展开一场最大范围的讨论,探讨什么样的新闻发言人是我们需要的,什么事是新闻发言人该做的。

好像30多年前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它拉开了中国改革发展的新序幕。

实际上我也曾做出这种奢望,这就是我写信的目的,不是针对勇平,而是针对这件事情。

而对勇平这场新闻发布会的评价,不管我这封信发不发,大家都已经议论纷纷,绝不是因我的信而做出的结论。

许戈辉:但你不怕得罪朋友吗?王旭明:这点我也是思想斗争特别激烈,因为生活经历、家庭教育各个方面,我是个非常与人为善的人,很在意朋友和友情。

这件事如果从一般意义和世俗意义上理解,我确实不够哥们,不够义气。

但如果从这项事业和这项制度,从我们国家发展这个大的层面考虑,思来想去我还是决定这么写、这么发了。

但是如果真正把这封信看懂了的人,包括勇平自己,会知道我绝对不是针对他个人。

比如我在信里有一段话,第一句是“勇平兄,这个新闻发布会根本就不应该开。

”潜台词是,谁决定开的?第二句话是“开也不应该由你一个人来开。

”潜台词是应该由部长、副部长、司局长们来开。

第三句话才是“即使你一个人开了,也不该这么开。

”所以后来勇平卸任新闻发言人工作到新的岗位上去,很多记者问我这是不是对他的一种惩罚?我说我宁愿相信不是惩罚,如果说惩罚,应该先惩罚决定开的人,再惩罚该开而没有开的人,最后才惩罚没开好的人,先惩罚王勇平显然是不公平的。

许戈辉:新闻发言人这个岗位,不仅仅要接受上级主管领导的评估,还要接受老百姓亿万双眼睛的监督,所以有人把它称为高危职业,你同意吗?王旭明:从我们国家一系列的情况看,包括我自己非官方、非权威的统计,从建国以来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位官员因为应该说话、应该面对公众却没有说话、没有面对公众而受到处罚,比如故宫博物院的院长,始终不面对公众、不发言,但公众和媒体似乎还可以理解,可以接受,到现在他也没有受到任何处理。

而公众不能允许、不能接受的倒是出来说话的人,说得不好或者说错了,就会万炮齐鸣,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

这种现象反映了当下的一种国情,因此我非常担心铁道部新闻发言人卸任之后,更多的新闻发言人不敢发言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是高危。

我觉得这种现象应该改变,不能让说假话、空话、套话,说永远正确的废话的人永远得利、永远占便宜、永远当官;而说话的,或者仅仅因为说话没有说好的人就屡战屡败,那样一来谁还敢说话呀,谁还愿意说话呀,谁还去面对公众?反正不面对公众,也没有人要求我,没有人处理我,那我干嘛找这份麻烦,找这份罪受呢。

王旭明:政府部门、官员和公众对新闻发言人存在误解许戈辉:一位新闻发言人被调离岗位的深层次原因到底是因为公众舆论对他的不满,还是他所在的政府机关部门的决定?王旭明:深层次原因就是包括我们的有关部门、官员和公众在内,对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发布制度的本质,不仅知之甚少,而且多有误解。

许戈辉:这就是我们今天请您上节目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王旭明:这造成了新闻发言人目前的我个人认为是很尴尬的一种局面,比如很多公众和记者认为,你不是新闻发言人吗,那好,我问你什么你就得答什么,我问你什么你就得知道什么,你不知道、不回答,那就是你有问题。

他不知道新闻发言人是一种授权行为,他的职责和权限是有边界的。

如果部门的工作做得很差,新闻发言人就是累死也白搭,什么意思呢?比如说这次动车事件,人们的不满仅仅是对发言人的不满吗?我认为是对铁道部多年来在铁路战线上处理的一切事情的不满,是对处理“甬温线”这个事故的不满,而不仅仅是对发言人的不满,发言人不过是当了一个出气筒而已。

许戈辉:然而像你在信里写的一样,公众对新闻发言人的情绪一定牵涉到发言人是怎么样来解释这一场事故的,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来面对公众,以及提供了多少真实有用的信息。

王旭明:对。

但我一定得强调,这是第三层面的问题,而不是第一层面的问题。

国内很多发言人天生就不是干这个的料,让他面对镜头,面对那种犀利的目光,他就会漏洞百出。

许戈辉:新闻发言人都是怎么选出来的?以你自身的经历你来说,是怎样走上这个岗位的?王旭明:我们国家的新闻发言人和国外不一样,走的不是职业化的道路,而是职务化的道路。

就是你到了这一级的职务,不能干也得干。

比如我,当时任命我做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而这个岗位要负责文字工作、新闻宣传工作,那好,你就该当发言人,是这一套工作决定了你当发言人,不是反过来你是发言人才做这些事,别看只是顺序的颠倒,那可是大大不同啊。

许戈辉:你在信里提到你和王勇平是“黄埔一期”的学员,接受过新闻发言人职业培训,那是什么样的培训?王旭明:那个培训非常好,但它不是万能的,不是对所有人都有效,危机公关的能力不是光靠培训就能出来的。

许戈辉:那你认为优秀的新闻发言人应该具备哪些特质?王旭明:我觉得至少应该具备几点,比如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新闻素质、传播素质、面对公众的心理素质,还得有多方面的修养、多年的历练。

新闻发言人这门学问,我认为它不是知识,而是能力。

知识是可以学的,能力则和知识的学习有关,但不等于知识,它需要很多综合性的东西才能形成。

许戈辉:西方国家的新闻发言人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王旭明:我在国外培训的时候和联合国前副秘书长的新闻发言人面对面交流过,他带给我的震撼很大。

我问他,您被大家广为称赞的原因除了政治素养和职业精神之外还有什么?我想这个问题他一定答好多好多,太丰富的感受,没想到他就回答了十几个字:要有幽默感,回答问题简洁、明确、有力。

就十几个字,我深深地感受到那种对复杂问题简单化回答的魅力,那种感觉是刻骨铭心的。

在我以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我就努力实践这些我认为该追求的东西。

许戈辉:针对新闻发言人这个主题,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难道它仅仅与发言人自身或者新闻发言人制度有关吗?是否应该从更深的层面上探讨我们当下的价值取向、为人处事观,是否我们的社会太缺乏对错误的包容从而导致缺失勇于承担的精神?就像我们现在的教育理念里,过分强调成功、优秀,做得好的孩子会得到表扬,会很风光,而一旦有错误、闪失,就会遭到各种批评、冷落,所以大家从小就害怕错误,不敢承担。

王旭明:你说的这些我完全同意,只是改一个词,我更愿意把“承担”换成“表达”。

敢于表达、善于表达、乐于表达,如果从小到大有这么一种习惯,那就会好很多。

实际上我在语文出版社做社长的这三年,如果说和过去的工作有一点关联的话,我觉得就是这两个字——表达,我写了大量关于这方面的文章,而且提出“语文就是表达”。

如果一个人大学毕业了以后还是不会在公共场合说话,他的语文就算一百分也是零分,我始终坚持这个观点。

王旭明:感谢白岩松曾对我的批评许戈辉:我们通过《北京青年周刊》向网友征集了一些问题,有位网友想知道你做新闻发言人的那些年遇到的最尖锐的问题是什么?你当时是怎么处理和回答的?王旭明:其实有些看似尖锐的问题,再往下细细分析,都是公众对某些方面,包括政策背景、思想背景、我们的教育实际情况等不了解,应该说我没碰到过非常尖锐或者难住我的问题。

许戈辉:是因为所有的问题都没有超出你准备的范围吗?王旭明:不是。

新闻发言人这个职业其实是落在一个字上,“人”,首先你是个人,那我觉得就很简单了,一个人应该具备什么东西?真实,什么叫真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之为不知之。

我跟很多记者说过,这个问题我没有准备,我要回去了解,然后在最快的时间内给你答复。

我觉得这就是真实的我,我愿意把一个真实的我剖开让大家看,从公众这个层面来讲,所有的都是真实的,包括不知道也是真实的不知道。

许戈辉:有没有需要解释的政策和你自己的观点或情感相背离的时候?王旭明:肯定有过。

从我做这个职业的那一天起,我就接受了最传统、最规范、最严格的培训,它告诉我新闻发言人就是职务行为,你代表的不是自己,是你公职所在的部门,不是要表达你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

我在做新闻发言人的时候也有许多教训,其中我觉得最应该感谢的是白岩松,感谢他对我的批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