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燧散曲析
浅述散曲创作中的机巧格
浅述散曲创作中的机巧格浅述散曲创作中的机巧格机巧格亦名散曲巧体,本为散曲小令的一种,又名“俳体”,有一定的趣味性,也有一定的难度。
如王骥德在《曲律》中所言:“非绝颖之姿,绝俊之笔,又运以绝圆之机,不可易也。
”可见散曲创作中的机巧格是以灵活俏丽的形式存在的。
散曲中的机巧格也就是任半塘先生在《散曲概论》中所说:“凡一切就形式上、材料上翻新出奇、逞才弄巧,或意境上调笑讥嘲、游戏娱乐之作,一概属之。
”这归于散曲的机巧格也有“俳体”之称。
“俳”者:诙谐、玩笑、滑稽、幽默也。
从机巧格保留下来的数量来看,明代文人更钟情此体,创作了大量的此类曲作。
散曲机巧格有很多种表现形式。
任半塘《散曲概论》“内容第八”一节附有“散曲俳体二十五种”。
羊春秋之《散曲通论》第二章“体制论”第二节专论“散曲的巧体”,并列常见体式十八种。
李昌集《中国古代散曲史》第四章“散曲的篇制”第一节“小令”之三亦专论“俳体”,列相关体式十种。
笔者认为,机巧格在当今仍在挖掘之中,拟或可以超出二十五种。
散曲巧格,非散曲所独有。
诗词联中也有机巧格出现,但是象散曲这样集中和繁茂并成为一种定式现象,还是散曲所独具的。
机巧格如果内容与形式紧密结合,其作品,会给人一种特殊的美感,从中能感受到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
诗词联中最常见的是诗钟里的技巧格,有嵌字、回文、连锦、拆字等。
我们所知道词中也有机巧格,如:黄庭坚《效福唐独木桥体作荣词》十韵用了五个山字,辛弃疾的《柳梢青》则全篇押一个“难”字:“莫炼丹难。
黄河可塞,金可成难。
休辟谷难。
吸风饮露,长忍饥难。
劝君莫远游难。
何处有、西王母难。
休采药难。
人沈下土,我上天难。
”明代无锡女词人顾贞立的《天仙子》十影:梅花界断阑干影,斜阳移过残机影。
牵萝补屋障轻寒,寒枝影,琅玕影,惊飞不定栖鸦影。
推不出月穿窗影,遮不住风摇灯影。
薄游人世耐凄凉,贫无影,愁无影,繁华梦去难留影。
如同题字,就是用了十个影字来感叹岁月流逝世间万物皆无定数。
元代散曲介绍
元代散曲介绍元代散曲介绍散曲。
散曲,元代称为“乐府”或“今乐府,是韵文大家族中的新成员,有关内容,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发展与沿革元代散曲创作可分为前、后两期,大略以元成宗皇庆、延□为界。
前期散曲作家的活动中心在大都(今北京),这是散曲兴盛时期,作家队伍中有地位显赫的达官贵人、文人雅士,如刘秉忠、杨果、卢挚、姚燧等;有著名的杂剧作家,如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等;还有教坊艺人,如珠帘秀等。
由于作家的社会地位高下不同,思想感情各异,艺术素养差别也很大,使前期散曲呈现了丰富多彩的局面,而散曲作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也逐步走向成熟。
在各类作家中,那些地位高、有才名的文人雅士如杨果、姚燧等人,对新兴的诗歌体裁虽有兴趣,但只在游宴应酬场合小试才情,而且常以词的写法绳曲,所以尽管也有清新之作,却不能充分表现散曲的艺术特点。
至于教坊艺人的作品,一般说来题材较窄,艺术上也较为粗糙,加之散佚甚多,不能探其全豹。
最有成就的还是那些兼作杂剧的作家,如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等人。
他们的作品既有民间文艺的通俗平易、质朴自然的意趣,又经过锤炼开拓,提高了散曲的境界,如马致远的《秋思》套曲,关汉卿的《不伏老》套曲以及他们的小令等。
他们对于散曲成长为一种富有特色的诗歌体裁,作出了很大贡献。
后期散曲作家的活动中心,逐渐移至杭州一带。
随着散曲的繁盛和发展,这一时期的作家队伍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一批专攻散曲,或主要精力、主要成就在于散曲创作的作家,如张可久、乔吉、贯云石、徐再思等人。
他们对于散曲的体制和规律勤于探究,写出不少好作品,丰富了散曲园地。
后期创作在数量上比前期更多。
从发展趋势来看,虽然继承和发扬前期散曲通俗直白、生动活泼的特色,出现了象睢景臣《高祖还乡》及刘时中《上高监司》等难得的、有特色的作品,但是总的创作倾向,却是趋于雅正典丽,逐渐失去前期的生命力。
在这一时期,曲学评论与音律研究的著作也应运而生:贯云石的《阳春白雪序》是最早出现的散曲评论文章;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对于曲韵及曲的格律的研究,不论对杂剧还是散曲的创作,都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点笔记整理:元代散曲
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点笔记整理:元代散曲元代散曲第一节散曲的兴起及其体制风格散曲又有“词余”、“乐府”、“今乐府”、“北乐府”等名,产生于民间的俗谣俚曲。
散曲的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以及带过曲。
1.小令,又称“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其名称源自唐代酒令。
基本特征是单片只曲,调短字少。
小令还有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由同题同调的数支小令组成,最多可达百支,用以合咏一事或分咏数事。
2.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从唐宋大曲、宋金诸宫调发展而来。
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连缀而成,各曲同压一部韵,通常结尾部分有〔尾声〕。
3.带过曲是一种介于小令和套数之间的特殊体式,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组成,曲牌最多不能超过三首。
它是小型组曲;与套数相比,其容量小得多,且没有尾声。
散曲的文体风格和审美取向:1.采用“衬字”,句式灵活多变,伸缩自如。
a.通过在曲中句子本格以外增字,使曲调的字数随旋律的往复而自由伸缩增减,解决了诗的字数整齐单调与乐的节奏、旋律繁复变化之间的矛盾。
b.衬字具有使语言口语化、通俗化,并使曲意诙谐活泼、穷形尽相的作用。
2.语言风格以俗为尚,口语化、散文化。
a.俗语、蛮语、谑语、嗑语、市语、方言比比皆是,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b.句法讲求完整连贯,省略语法关系。
3.审美取向明快显豁,自然酣畅。
通过借用“赋”的铺陈白描的表达方式,随意增句和增加衬字,运用顶针、叠字、短柱对、鼎足对等多种手法,对这一审美取向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之效。
第二节元前期散曲创作一、书会才人作家:大多具有放诞不羁的精神风貌,强烈的反传统的叛逆精神和追求个性自由的生命意识。
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和卿等。
关汉卿散曲创作多以男女恋情为题材,尤其以刻画女子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见长。
著名套数〔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塑造了“浪子”形象,展现反传统的叛逆精神,任性所为无所顾忌的个体生命意识,和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意志。
在艺术上:1曲中一系列短促有力的排句,节奏铿锵,具有精神抖擞、斩钉截铁的意味。
元散曲常识
元散曲常识一、简介元散曲是金元时期,北方新兴起的一种新诗体,当时称之为“乐府”,又称北曲。
它与杂剧形式上有联系,但又是不同的文学体裁,散曲属诗歌范畴,与词一样是可以按一定乐谱而唱的曲子。
它在语言方面,既需要注意一定的格律,又吸收了口语自由灵活的特点,在艺术表现方面,它比近体诗和词更多地采用“赋”的方式加以铺陈、叙述。
它包括小令、套数两种主要形式。
二、基本类型它有两种基本类型:小令与套数。
所谓小令主要是指单只曲子,但也包括"带过曲"与"重头小令"。
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其最基本的特征。
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是从唐宋大曲、宋金诸宫调发展而来。
套数的体式特征最主要的有三点,即它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联缀而生,各曲同押一部韵,通常在结尾部分还有〔尾声〕。
三、演化过程元人散曲从民间传唱的“俗谣俚曲”发展而来,后文人染指,终成一代之文学。
自金末至元末的百余年间,散曲创作如群星璀璨,熠熠生辉。
其常规分期则大致以14世纪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作家创作从金末元初的兴起逐渐走向鼎盛,其中在元好问、杨果、卢挚、姚燧等前驱作家的作品中,还明显带有以词为曲的印痕。
而在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张养浩等曲家的笔下,散曲之体性特征渐为张扬,或朴质、或清丽、或俳谐、或豪放,可谓随物赋形,生机勃勃。
尤其是“曲状元”马致远,更使散曲创作堂庑扩大,曲体尊荣。
元散曲之后期创作承鼎盛期之绪,进一步呈繁荣的创作态势,乔吉、张可久等均是此时期之创作名家,此时期散曲创作的一个显明迹象是艺术风格渐趋雅化,散曲原有的朴拙、粗豪、直露的风味有所减弱,遂使散曲之为市民文学渐变为雅士之作,他们追求词采,讲究声律,一方面使散曲创作趋于规范和雅正,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使散曲失却了原有之风味而趋于衰落。
本书在曲作的择取上以前后两期中的名家名作为主.又兼顾元代散曲发展中的前后平衡和散曲艺术的自身发展轨迹,并适当选入无名氏的民间俗曲,使读者能较为清晰地把握元散曲的独特发展历史和艺术品貌。
古代文学史二简答
古代文学史二简答:1简述北宋初期复古思潮在文坛并未形成主流?2简述王禹偁在文论上提出的传道、明心与有言、有文,及其在理论上的贡献?3 简述西昆体的创作特色与《西昆酬唱集》?4简述欧阳修诗的散文化倾向,及其《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其一(胡人以鞍马为家)的风格特色?5简述欧阳修《戏答元珍》诗所反映的宋诗注重理趣的革新特征?1简述北宋初期复古思潮在文坛并未形成主流?答:复古守正以求出新是宋初文学发展的一种趋势。
柳开、田易、穆修等都是少数作家的个人行为,而非一种时代风气。
因此,北宋初期的文学基本上处于沿袭晚唐五代文风的过渡阶段,复古思潮在文坛并未形成主流,仅仅处于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少数作家先驱自学的阶段。
2简述王禹偁在文论上提出的传道、明心与有言、有文,及其在理论上的贡献?答:王禹偁在《答张扶书》中说:“夫文,传道而明心也”。
在文以传道之处,他又要求文以明心,即可在传道之文里发抒自己的政见和内心感受。
于“传道”外,提出“明心”,于“有言”外,提出“有文”,这是王禹偁在理论上的一种贡献。
所谓“明心”是指自己的内心世界臻于高尚,是指立身无愧,以文明心和传道,实际上是要求文道合一和文行合一,并偏重在文的方面。
3简述西昆体的创作特色与《西昆酬唱集》?答:西昆体的创作特色是“取材博赡,练词精整”,其创作方法主张“历览遗编,研味前作,挹其芳润”。
昆体诗人注意学习李商隐的近体律诗,讲究声律文采,修辞重用典。
其长处是文辞丽密,气象典雅,扫灭五代衰飒弊习,创造宋人诗歌,而短处是过于雕琢而无自然之态,堆砌过甚而缺少意味。
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至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杨亿在与王钦若等奉命编篡大型典籍《册府元龟》。
此期,杨亿和在秘阁里参加编篡工作的同僚吟诗唱各。
后杨亿编辑《西昆酬唱集》,收作者17人,诗歌二百五十首。
其中,杨亿、刘筠、钱惟演三人的作品达二百零二首,占全部诗歌的五分之四。
4简述欧阳修诗的散文化倾向,及其《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其一(胡人以鞍马为家)的风格特色?答:欧阳修的诗歌创作呈现明显的散文化倾向。
散曲——精选推荐
散曲,汉族⽂学体裁之⼀。
在元代称为⾄于"套数",⼜称"套曲"、"散套"或"⼤令",是从唐宋⼤曲,宋⾦诸宫调发展⽽来。
其定制⼀般有三个特征:⼀是全套必须押韵相同;⼆是有【尾声】;三是同宫调的两个以上的只曲连缀⽽成。
套曲以其较长的篇幅表达相对复杂之内容,或抒情,或叙事,或抒情叙事兼⽽有之。
⼩令和套数是散曲的两种主要形式,⼀为短⼩精悍,⼀为富丽雍容,但除此之外,还有⼀种带过曲。
带过曲是由同⼀宫调的不同曲牌组成,如【雁⼉落带得胜令】【骂⽟郎带感皇恩采茶歌】等,曲牌最多不超过三⾸。
带过曲属于⼩型曲组,与套数⽐,容量⼩的多,且没有【尾声】。
他只是⼩令与套数之间的特殊形式。
关系散曲与戏曲虽然不同,但却有密切关系。
明代评论家王世贞认为元曲是由早先的"词"变化⽽来的。
⾃从⾦朝与元朝⼊主中国以来,所使⽤的胡乐嘈杂,凄紧缓急变化迅速,以往的词难以合拍,于是就创作了"新声"。
可见,散曲是随着北⼈⼊主中原⽽来,并流⾏于市井巷陌,以后被⽂⼈吸收,成为⼀种专业创作。
散曲之题材多样,从⼤量的作品中可以体悟到深远的道家与道教的思想意义。
⾸先,在⽥园⼭⽔题材作品中,"道法⾃然"的精神可谓充盈于其间。
散曲作家通过⾃然景物的描写来寄托⾃⼰幽远情趣,让⾃我与⾃然融为⼀体。
其次,在咏物题材中,作者运⽤诸多意象,以点缀仙境,抒发慕道情怀。
复次,在咏史题材中,作者通过纵向的追溯,歌咏隐修道⼈宁静的⽣活,反映了烟波钓叟的审美情感。
在艺术表达⼿法上,与道门情趣有关的散曲以烘托空寥、淡泊之意境见长,其风格⾃然质朴,耐⼈寻味。
前期散曲创作的作家⼤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第⼀类是书会才⼈作家。
如关汉卿及其著名套数【南吕·⼀枝花】《不伏⽼》,以及⼩令【双调·沉醉东风】。
这类作家⽆论在⼈⽣道路的选择,⾃我价值的认定,或是道德修养等⽅⾯都与传统⽂⼠⼤相径庭,并⼤多具有放荡不羁的精神风貌,⽽在表象之后蕴含的确实强烈的反传统的叛逆精神和追求个性⾃由的⽣命意识。
《元人散曲概论》七元人散曲的题材和流派等
《元人散曲概论》七元人散曲的题材和流派等隋树森《元人散曲概论》七元人散曲的题材和流派散曲是我国古典韵文的一种,与诗词有密切的关系。
元人散曲的题材比较广泛,一般诗词里常用到的那些材料,散曲里当然也可以用。
如风云月露之形,以及离愁别绪之类,诗词里经常写到,在散曲里也是重要题材。
元朝僧人芝庵在他的《唱论》里有一条说:“凡歌曲所唱题目,有曲情、铁骑、故事、采莲、击壤、叩角、结席、添寿,有宫词、禾词、花词、汤词、酒词、灯词,有江景、雪景、夏景、冬景、秋景、春景,有凯歌、棹歌、渔歌、挽歌、楚歌、杵歌。
”这些材料,散曲里都有。
因为散曲是通俗文学,往往大量使用方言俗语、市语,而且不以使用古书里的典故和词藻之类为重。
元人散曲往往有民间歌曲的色彩,有些普通题目,到散曲家的手里,就能写成极为本色的作品。
诗词里不常用的词语和题材,曲家则往往用之。
所以曲家丰富了我国古典韵文的题材。
就散曲的內容说,到底写了些什么?明初宁献王朱权(朱元璋第十六子,也称丹丘先生、涵虚子,晚号臞仙)写过一部《太和正音谱》,其中有新定“乐府体一十五家”一节,就谈到了这个问题。
朱权所说的“乐府”就是指的是散曲。
他分的这十五体,包括的方面很广:有的是说散曲内容,如黄冠体等;有的是指散曲的优劣,如宗匠体;有时又就曲家的生活态度来说,如志在泉石。
这一十五体的分类,标准不一,现在姑且就他所说的这新定乐府体一十五家来看看到底散曲写了些什么。
每体之下,涵虚子都有解释,现在照旧抄录,并加引号,然后略加解说,目的是想要弄清楚各体之所指.但是朱权的话,有些条很难解说得恰当。
这里聊备一说而已。
一、丹丘体“豪放不羁”:丹丘体指的是《太和正音谱》作者朱权自己所写的乐府。
朱权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六子,大概因为他是贵公子,就把他自己作的乐府定为一体——丹丘体。
他喜欢把自己的名字或作品排在前边。
丹丘子的乐府虽然流布不广,但是易于见其一斑。
《太和正音谱》黄锺类的第一首是《醉花阴》,第二首是《喜迁莺》(这两支曲子各是散套之一支),第三首是《出队子》小令,都是丹丘先生所作。
第七章元代散曲
[双调·沉醉东风]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 行杯,眼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 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个人思想感情的作品。
﹠[南吕·一支花](不伏老)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 铛铛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 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 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 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 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 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 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般儿 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
散曲的特点—兼与词比较
1、相同 都有牌名,词有词牌,曲有曲牌 都是以长短杂言组成 各自有各自不同的格律
2、不同
⑴、词和曲都是长短句,但曲的句子 长短更为参差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我是个蒸不熟、煮不烂、捶不扁、炒 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⑵、曲中可以加衬字,词中不可加衬字
﹠“我是(个蒸不熟、煮不烂、捶不扁、
叹世
[双调·夜行船](秋思)中的尾曲《离亭宴煞》:
蛩吟罢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争名 利何年是彻?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 急攘攘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 秋来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 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人问我 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喜春来·题情]
﹠笑将红袖遮银烛,不放才郎夜看书,相
偎相抱取欢娱。止不过迭应举,及第待 何如?
[阳春曲·题情]
四、马致远
“曲状元”
小令115首,套数22 首—《东篱乐 府》
写景:
﹠ [天净沙·秋思]
古二简答
《古代文学史简答1.田锡、穆修等人的贡献?2.为什么宋初复古思潮没有在文坛上占主流?3.王禹偁对宋初诗风和文风所起的作用?4.杨亿南朝诗的特点?5.西昆体创作特点?6.欧阳修散文的基本特点7.欧阳修的诗歌创作散文化倾向的主要表现8.欧阳修《戏答元珍》的特点9.梅尧臣诗的内容分类10.梅尧臣诗歌艺术特点11.苏舜钦诗的风格12苏舜钦《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的艺术特点13.王安石的文论主张14.王安石散文特点15。
苏轼的人格特点16.苏轼的散文成就17.苏轼散文特点18.苏词风格的多样性19.苏词的影响20.曾巩文章艺术风格21.苏询文章特点22.苏辙文章特点24.何谓"六一风神" 25.黄庭坚的论诗主张?26.山谷诗的题材分类27."活法"说对宋诗发展的作用?28.曾畿诗的特点?29.韩驹诗的特点?30.黄庭坚诗《登快阁》对典故的点化、意境的营造?31.陈师道"后山体"的特征?32.陈与义诗歌艺术特色?33."简斋体"诗的艺术独创性和贡献?34.晏殊词的艺术特色?35.秦观和晏幾道的婉约词各有什么特点?36.秦观词的情致?37.秦观词的艺术特色?38.贺铸《六州歌头》的风格特征?39.柳永雅词的艺术特点?40.柳永词的俚俗特点?41.周邦彦《苏幕遮·般涉调》的风格特征?42.周邦彦词集大成的三大表现?43.周邦彦清真词的题材内容和艺术特色?44.周邦彦《兰陵王·越调·柳》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45.周邦彦《六丑·中吕·落花》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46.李清照《声声慢》的情调?47."易安体"的艺术特点?48。
朱敦儒《好事近》词的特色?49.辛弃疾词的题材内容?50.辛弃疾的爱国精神在词里的表现?51.辛词对意境的开拓?52."稼轩体"的风格特色?53.张元幹词的特点?54.张孝祥词的艺术特点?55.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词的风格?56.陈亮《龙川词》(爱国词)的风格?57.刘过词的风格特点?58.爱国精神在陆游诗中是如何体现的?59.陆游词的艺术特色?60陆游散文的特色?61.杨万里的"诚斋体"有何特色?为什么被称为"活法诗"?62.范成大田园诗的艺术特点?63.朱熹的文学创作主张?64.白石词为何具有清雅的格调?(白石词的格调与词境?)65.姜夔白石词清雅的艺术特色?66.吴文英词的题材内容分类?67.吴文英《梦窗词》的艺术特点?68.吴文英《莺啼序》的风格特点?69.吴文英《齐天乐·黄钟宫,俗名正宫,与冯深居登禹陵》(三千年事残鸦外)的风格特色?70.史达祖咏物词的特殊风格?71.周密词的情调?72.王沂孙词的风格特点?73.张炎词的特点?74.蒋捷词的风格特点?75.四灵诗歌的艺术特点?76.刘克庄诗歌特征?77.为什么刘克庄是江湖派中的大诗人?78.刘克庄的词风?79.戴复古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80.严羽"以禅喻诗"和"妙悟"的内容?81.严羽的"别材"、"别趣"和"兴趣"说的内容?82.文天祥爱国诗词的感染力从何而来?83.文天祥代表作《过零丁洋》的内容?84.刘辰翁词的风格特点?85.理解耶律倍的《海上诗》?86.理解耶律洪基的《题李俨黄菊赋》?87.萧观音的《伏虎林应制》诗的风格特征?88.《醉义歌》的汉化表现手法和契丹民族气质?89.宇文虚中的诗歌特色?90.《董西厢》对戏曲艺术的影响?91.赵秉文诗歌风格?92.李纯甫诗歌风格?93.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所体现的审美追求?94.历史剧《梧桐雨》的思想主题?95.《梧桐雨》的艺术特色?96.《墙头马上》的艺术特色?97.马致远《汉宫秋》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98.如何看待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99.为什么说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是改编成功的历史剧?(内容及其处理史料的手法)100.比较神话剧《柳毅传书》和《张生煮海》?101元代水浒剧中的李逵形象?102.关汉卿的性格和为人特点(是一个什么样的剧作家)?103.关汉卿《单刀会》的艺术特色?104.关汉卿《西蜀梦》的风格特色?105.《救风尘》中赵盼儿的性格特点?106.窦娥的悲剧形象?107.郑光祖《倩女离魂》的情节特色(艺术感染力)?108.郑光祖《zhou梅香》的风格特色?109.宫天挺《七里滩》的隐逸情调?110.乔吉爱情婚姻剧的特点?111.乔吉爱情婚姻剧《扬州梦》曲词的艳丽华美?112.郑光祖爱情剧的特点?113.郑光祖《王粲登楼》的剧情内容?114.秦简夫家庭伦理剧代表作《东堂老》的剧情内容?115.无名氏《陈州粜米》的现实意义?116.周德清的《中原音韵》的历史地位?117.钟嗣成的《录鬼簿》的贡献?118.杂剧与散曲的区别?119.白朴散曲的艺术风格?120.关汉卿散曲的本色风格?121.为什么说马致远是前期散曲创作大家(特点)?122.马致远《秋思》的优美意境?123.元前期宦达文士散曲的特点?124.张养浩云庄乐府的艺术特色?125.贯云石酸斋乐府的特色?126.乔吉散曲特点?127.张可久散曲特色?128.张可久散曲的清丽特点?129.睢景臣散曲代表作及其笔调?130.刘时中代表作及其散曲特色?131.何谓元诗四家?132.虞集散文的风格?133.萨都剌诗歌创作的风格特征?134.杨维桢诗歌的主要内容和风格?135.范梈七言绝句的特点?136.揭傒斯五古、七律的艺术特点?137.宋元话本小说的题材内容?138.宋元话本小说的艺术特点?139.《五代史平话》的艺术特色?140.什么是"平话"?其特点是什么?(元代现存讲史话本的特点)141.宋元讲史话本的历史地位?142.与北曲杂剧相比,南戏在体制上有何特点?143.《张协状元》的特点?144."荆、刘、拜、杀"四大传奇指哪几部南戏剧作?他们在题材内容方面有何共同点?145.《琵琶记》的主旨与人物形象?146.《琵琶记》的结构特色和语言艺术?147.《琵琶记》塑造蔡伯喈形象的典型意义?148.明代诗文衰微,小说、戏曲兴起的原因?149.刘基的文学主张?150.刘基诗歌成就?151.高启诗歌特点?152.李梦阳的文学主张及其意义?153.唐寅诗歌特点?154.谢榛的文学主张?155.王世贞的诗歌主张?156.公安派的诗歌主张及意义?157.陈子龙诗歌特色?158.夏完淳的诗歌点?159.明散曲三个时期的创作特点?160.明代民歌的内容和艺术?161.宋濂的散文成就?162.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散文有什么特点(文学主张在散文领域有何体现)?163.张岱代表作及其小品散文的特点?164.章回小说的发展演变经历的三个阶段?165.章回体的文体特征?166。
姚燧《满庭芳·天风海涛》原文译文赏析
姚燧《满庭芳·天风海涛》原文|译文|赏析姚燧《满庭芳》共二首,此为其一。
据曲中景象及第二首曲词亦有“帆收钓浦,烟笼浅沙,水满平湖”,可见裁定的是江南见光。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满庭芳·天风海涛》原文元代:姚燧天风海涛,昔人曾此,酒圣诗豪。
我到此闲登眺,日远天高。
山接水茫茫渺渺,水连天隐隐迢迢。
供吟笑。
功名事了,不待老僧招。
译文及注释译文漫天风起,卷起海浪般的波涛,昔人曾在这里饮酒赋诗志壮情豪。
我到这里悠闲地登临眺望,眼前是长空寥廓,日远天高。
山接着水,苍茫浩渺,水连着天,遥远朦胧。
这些山水胜景只能供我赋诗吟啸,功名利禄的事情已了,快去归隐,何待老僧来招。
注释昔人曾此:昔人曾在这里。
酒圣:酒中的圣贤。
此指刘伶之属,伶字伯伦,“竹林七贤”之一。
性嗜酒,曾作《酒德颂》,对封建礼教采取蔑视的态度。
诗豪:诗中的英豪。
《唐书·刘禹锡传》:“(刘禹锡)素善诗,晚节尤精。
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以诗名者,尝推为诗豪。
”辛弃疾《念奴娇·双陆和陈和仁韵》:“少年横槊,酒圣诗豪余事。
”日远天高:双关语,既是写登临所见,又是写仕途难通。
茫茫渺渺:形容山水相连,辽阔无边的样子。
隐隐迢迢:形容水天相接,看不清晰、望不到边的样子。
赏析姚燧《满庭芳》共二首,此为其一。
据曲中景象及第二首曲词亦有“帆收钓浦,烟笼浅沙,水满平湖”,可见裁定的是江南见光。
公元1301年(元成宗大德五年),年愈花甲的姚燧出为江东廉访使,先后在江南各地为官达七、八年之久,此曲词很可能作于这一时期。
此曲属抒怀之作,在元代前期可以说是别具面貌。
曲子的风格,除“婉丽”一面,又透露出宏劲、典雅的正统文人作派。
姚燧(1238~1313)元代文学家。
字端甫,号牧庵,原籍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迁居河南洛阳。
姚燧3岁丧父,随伯父姚枢居苏门,后被荐为秦王府文学,官至翰林学士承旨。
著有《牧庵文集》50卷,今存《牧庵集》36卷,内有词曲2卷,门人刘时中为其作《年谱》。
元代文学家姚燧研究综述
重视 的时候 , 姚燧 却没有得到学者们的注视 。本文试 图从姚燧的 家族 、 生平 , 文 学思想 , 作 品风格 等方面 , 全
面地 总 结前 人 对 其 研 究 的 成 果 , 展 示 出近 些 年人 们 对姚 燧 研 究的 成 果 , 梳 理、 整 理 出近 些 年 来 学者 们 研 究的
一
、
姚 燧家 世 、 生平及 思想 研 究
秉性” 。 [ 9 ] 查洪德先生在《 姚燧集》 的前言部分也有论
关 于 姚燧 的籍 贯 、 家世 学 界有 很 多分 歧 , 不 过可 述 : “ 论 姚 燧文 先 要论 其人 。我在 阅读 了 与姚 燧 有 关
[ 作者简介 ] 马晓敏 , 内蒙古 民族大学文学院 2 0 1 2 级硕 士研究生。
新勋《 姚燧的文学思想》 [ 1 0 2 、 叶爱欣《 姚燧 的理论和创 洒脱的一面。宴席之桑 , 酒酣神爽 , 赋诗酬文 , 他都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作及对元代文风的影响》 n ] 以及赵平分《 文章以道轻 现得颇为豪放洒脱 ,流露 出风流疏宕的个性” 。 [ 4 j 所 重, 道以文章轻重——谈姚燧 的散文理论与创作》 ( 以, “ 才学修养是姚燧雅健风格的深厚底蕴。仕途的 等。具体说来 , 上述研究主要观点分类略述如下 : 顺畅再加上才学修养的高深 ,铸成 了他恃才傲物的
如杨薪勋元代文章大手笔姚燧4查洪德姚燧文章特色论5俞樟华略论姚燧墓志铭的史传文学价值6王山林姚燧的诗论与元初南北诗学的调和7张秋景姚燧散曲析8徐艳丽姚燧散曲创作初论9杨新勋姚燧的文学思想10叶爱欣姚燧的理论和创作及对元代文风的影响?以及赵平分文章以道轻重道以文章轻重谈姚燧的散文理论与创作2等
2 0 1 4年 1 1 月
入画之曲——姚华散曲鉴赏
首句以高丘 中的涓 涓细 流起 笔 ,先描绘其迷迷漾 潆 ,涯谖淙淙的状态 。蓦地 ,随画笔浓墨一转 ,画面 即发生 了惊人 的变 化 :涧 流因地 势 的落差俯 冲 直下 , 瞬问形成 了一股 奔腾 气 势 ,落入 谷底 后 溅起 汩 汩浪 花 。作者连取 “ 、“ ” “ ” 掀 ” 腾 ” 奔” 惊 、 奋 、“ 、“ ,用 字精妙 ,利于造势 。虽未 亲见 画幅 ,读来 也能使人产 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形象逼 真 ,画面感十足 。小令 前
三句 从 视 觉 摹 写 画 中景 物 , “ 分 明 ” “ 堪 惊 ” 和 未 、 便 “ 掀 腾 ”分 别 刻 画 1 泉 水 在 不 同 地 势 时 的状 态 ,后 奋 1 1
1 4
碧浪翻 飞。 作者摈弃 了纯粹的静态描摹 ,而是随着船桨 的推 波逐浪 ,展 开了一系列动态的捕捉 ,使作品呈现 出惟 妙惟 肖的艺术 风貌 :一方面形象反映了雨后万物萌 动
一
曲的 艺 术 内涵 与 美 学 特 质 。
【 北越调 - 庆元 贞】《 画》 题
山溜未分明 ,奔流 直泻便 堪惊 ,每从低 处奋 掀腾 。将 鸣 ,甚不平 ,秋到 更无声。 姚华 善 作 山水 画 ,亦 喜 题 画。其 《 画 一 得 》 题 言 :“ 画有 暗意 ,不 能悉 显也 ,则 以题诱 之。 因此 , ” 他的题画之作多寓情言志 ,意味深长 。这首小令从 画 中山泉得到启发 ,描写泉水 流势 的变化 ,阐发深刻 的 人生哲理 。
在破 寺 中,以出售 自己诗词书画和颖拓为生 。和 当时 不 少忧 家 忧 国 的文化 菁 英一样 ,登 堂无 路 ,报 国无 门 ,遭 遇了时代的捉弄 。 “ 到更无 声”寓示 的是 个 秋 人在历史变迁 中的屈从 。暴风骤雨般的世代更迭 和人 生舛难 过后 ,那 死 气沉 沉 ,万 马齐 暗 的氛 围令 人 绝 望。人 生理 想 的陨 落 ,不就 像崖 上 纵身 而 下 的浪 花 吗?正欲趁势 作出一番空前绝后的奏响 ,不 幸却 遭遇 了万籁俱寂 的秋 天 ,渐渐 淹没在 了时代 的洪 流中 。作 者用一波三折之笔 ,循环往复 的结构 ,借 画言志 ,寓 情于景 ,巧妙地将 画 中情境 与内心 世界联 系 在一起 , 寄寓对个人不平命运 与世事沧桑的嗟叹。
元代河南散曲创作
元代河南散曲创作
杨景龙
【期刊名称】《河南社会科学》
【年(卷),期】2002(000)006
【摘要】元代河南籍散曲家共10人,现存散曲作品247首。
10位曲作家中,王恽、薛昂夫、滕斌等人的作品更显文采,姚燧、钟嗣成等人的作品更见本色。
王恽、姚燧、薛昂夫、钟嗣成四家传世作品较多,在散曲史上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可称名家。
其余诸家传世作品虽不多,但亦有可观。
【总页数】3页(P83-85)
【作者】杨景龙
【作者单位】安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河南安阳 45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元代作家乔吉散曲创作论略 [J], 陆晓春;童晓峰
2.元代作家乔吉的散曲创作理论研究 [J], 陆晓春;童晓峰
3.略论元代山东曲作家之散曲创作 [J], 王金伟;
4.元代河南散曲创作 [J], 杨景龙
5.从“发愤著书”说看元代散曲创作 [J], 周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曲小情深--读《越调·凭栏人·寄征衣》
作者: 何之
作者机构: 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服装文化研究所,浙江,宁波,315104
出版物刊名: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页码: 42-43页
摘要:<越调·凭栏人·寄征衣>,是元代著名文学家姚燧的散曲名作.姚燧(1238-1313),字端甫,号牧斋,洛阳人.历任秦王府文学、大司农丞、翰林学士丞、知制诰兼修国史.姚燧是散文名家,亦善作散曲,存世散曲有小令29首、套数1套.其表现个人情怀之作,曲词清新,有豪阔之气;抒写男女情爱之作,文辞流畅,缠绵婉丽.姚燧的散曲创作对元代散曲的发展有过积极影响.姚燧著有<牧斋文集>50卷,不传.清人辑有<牧斋集>.。
诗人姚燧的相关简介
诗人姚燧的相关简介诗人姚燧的相关简介诗人姚燧的相关简介 1姚燧(一二三八--一三一三),字端甫,号牧庵,洛阳(今属河南省)人。
三岁而孤,依伯父姚枢成人。
三十八岁被荐为秦王府学士。
至元间,官陕西汉中遂提刑按察司副使、翰林直学士、大司农丞。
元贞元年(一二九五),以翰林学士应诏修《世祖实录》。
大德五年(一三○一),出为江东廉访使,九年(一三○五)拜江西行省参知政事。
至大元年(一三○八)入为太子宾客,进承旨学士,寻拜太子少傅;二年(一三○九)授荣禄大夫,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四年后告归。
《元史》有传。
姚燧以文著名,与并称。
《元史》称其"闳肆该洽,豪而不宕,刚而不厉,舂容盛大,有西汉风。
宋末弊习,为之一变"。
评曰:"公才驱气驾,纵横开阖,..倡鸣古人,群推牧庵一人。
"(《牧庵文集》序)清人将其文比诸唐代韩柳、宋代欧曾、金元之。
其散曲与齐名,抒个人情怀之作较多,曲词清新、开阔;摹写爱情之曲作,文辞流畅浅显,风格雅致缠绵,对散曲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著有《牧庵文集》五十卷,清人辑《牧庵集》三十卷。
诗人姚燧的相关简介 2姚燧(1238年~1313年),字端甫,号牧庵,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元朝文学家。
官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大学士。
能文,与虞集并称。
所作碑志甚多,大都为歌颂应酬之作。
原有集,已散失,清人辑有《牧庵集》。
主要成就姚燧的作品相当丰富,其弟子刘致曾经将姚燧作品加以搜集、整理,编成《牧庵文集》五十卷,诗词文赋共689。
当时的胡震亨曾颇费周折地四处搜寻,但是却一无所获。
今存《牧庵集》三十六卷,系清代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较元刊本目为少。
姚燧词有47阙,也成就不菲。
〔石州慢〕(失题)和〔贺新郎〕(失题)是他词风偏于豪放的代表。
此外,他也有委婉别致的作品,如〔虞美人〕《玉梳赠内子》等。
在这里着重要提的还有他的散曲。
姚燧散曲今存小令29首,套曲1首。
周德清《中原音韵》曾把他的〔普天乐〕《别友》作为“定格”之例,他在这方面的成就和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不著一字 尽得风流——读姚燧《凭栏人·寄征衣》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读姚燧《凭栏人寄征衣》
杜海军
【期刊名称】《殷都学刊》
【年(卷),期】1982(000)002
【摘要】<正> 姚燧(1239——1314)号牧庵,洛阳人。
少孤,为伯父所抚养。
官参政,有《牧庵文集》五十卷。
他的散曲,有不少随意抒情与描摹儿女风情的作品,语言浅白,笔调流畅。
当时人把他和卢挚并称,是士大夫有意采用散曲这种新诗体来抒情而成就较高的作家,因此在散曲发展史上影响也较大。
〔越调·凭栏人〕《寄征衣》是他的代表作,曲子是这样的:
【总页数】2页(P65-66)
【作者】杜海军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55
【相关文献】
1.“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美学解读 [J], 卢忠仁
2."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与王士禛"神韵说" [J], 李春桃
3.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含蓄之美在设计艺术中的审美与应用 [J], 苏梦月
4.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为沈阳音乐学院教授丁贵文八十华诞而作 [J], 宋波
5.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意象与诗歌鉴赏 [J], 唐青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诗文阅读】姚燧《【中吕】满庭芳》阅读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姚燧《【中吕】满庭芳》阅读及答案阅读
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满庭芳
姚燧
天风海涛,昔人曾此,酒圣诗豪①。
我至此逍遥登眺,日远天低。
山送水茫茫蝶影,
水连天隐隐迢迢。
供吟苦笑。
功名事了,不等待老僧一招。
(选自《元曲三百首》)
【备注】①酒圣:酒中的圣贤。
此所指刘伶之属于,伶字伯伦,“竹林七贤”之一。
诗豪:诗中的英豪。
1.“我到此闲登眺,日远天高”两句在曲中起什么作用?结合曲内容简要分析。
(4分)
2.联系全曲,沃苏什卡“供吟苦笑。
功名事了,不等待老僧一招”三句所抒发的作
者的思想感情。
(4分后)
参考答案
1.①起至转折点、过渡阶段促进作用。
②由“酒圣诗豪”的驻跸转回至“我”的驻跸;③由"天风海涛"的动态、壮美的画面转回至“山送水茫茫蝶影,水连天隐隐迢迢”相
对静态、迷人的画面;④作者的情绪由高昂洒脱转回至平淡舒展。
(4分后,意思相似、
语言通顺即可)(答错两点即可得满分)
2.①“供吟笑”三句是说,眼前又如此天地、风景可供“吟笑”,那我退休后一定
来此居住,绝不等老僧的召唤,但眼下还“功名”未了,还要去奔波国事。
②联系此曲可
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比较复杂,既有志于功名事业,又向往宁静舒适的生活。
(4分,每个要点2分。
意思相近、语言通顺即可)。
元明清散曲
元明清散曲散曲是元代韵文的新兴样式,在元代盛行一时,明中叶又出现复兴局面,元明散曲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独特的影响。
清代也有人写散曲,《全清散曲》收作家342人,小令3421首,套数1166套。
总的说来,人数不少,作品数量不多,成就不高。
一、散曲及其渊源散曲是诗词之外的又一种新的韵文形式,它从词发展而来,又在金元时期各种曲调的基础上,吸收了少数民族的乐曲及部分唐宋词调的成分,而形成的一种新体诗,它是按一定宫调的曲牌填写出来的能唱的曲词。
散曲,元代称为“乐府”或“今乐府”。
散曲之名最早见之于文献,是明初朱有燉的《诚斋乐府》,不过该书所说的散曲专指小令,尚不包括套数。
明代中叶以后,散曲的范围逐渐扩大,把套数也包括了进来。
至20世纪初,吴梅、任讷等曲文家的一系列论著问世以后,散曲作为包容小令和套数的完整的文体概念,最终被确定了下来。
任讷《散曲概论》解释散曲说:“不须有科白之曲谓之散曲。
”是与戏剧的整套剧曲相对而言的。
如果作家纯以曲体抒情,与科白情节无关的话,就是“散”。
它是一种可以独立存在的文体。
散曲有别于戏曲(如杂剧、南戏、传奇诸种体式),最主要特点就是:散曲只有曲子,只用来清唱,所以又被称作清曲,“清唱以笙笛鼓板三弦为场面”。
散曲亦称乐府,北乐府、小乐府、新乐府等。
其渊源有四:古代“乐曲”、唐代清乐、燕乐、唐宋词、宋代“赚词”。
元代前期散曲创作概况元代散曲始终与杂剧保持着同步的节奏。
和杂剧一样,它也以元成宗大德年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作家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北方的大都,依其社会身份,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书会才人作家,大多具有放诞不羁的精神风貌与强烈的反传统的叛逆性格,可以关汉卿、王和卿为代表;二是平民及胥吏作家,他们的作品往往抒发出于对昏暗世道的强烈愤慨,流露出生不逢时的满腹牢骚及慕隐乐道的消极情绪,可以白朴、马致远为代表;三是达官显宦作家,他们的作品更多地表现出传统的士大夫的思想情趣,可以卢挚、姚燧为代表。
中吕·满庭芳
中吕·满庭芳
作者:姚燧查看该作者简介 >>
天风海涛。
昔人曾此,
酒圣诗豪。
我到此闲登眺,
日远天高。
山接水茫茫渺渺,
水连天隐隐迢迢。
供吟笑,
功名事了,
不待老僧招。
【赏析】
此首小曲系记游之作,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对前贤的敬仰。
气魄豪放,风格阔达,但又表达了功成身退的情感。
“山接水茫茫渺渺,水连天隐隐迢迢”,对仗工整,可谓千古绝唱。
作者将自己阔大的胸襟融于广阔的水天之中,表明了自己的志向。
但结尾“功名事了,不待老僧招”又显示出作者的隐逸性情,说明中国传统文人有着入世与出世的复杂心理。
从题材内容上看该曲属于抒怀之作,在元代前期散曲多以男女恋情为歌吟对象的情况下,像这种抒情之作确实别具面貌。
又由于姚燧出身于官宦之家,本人一生有不少做官的经历,所以就曲词风格而言,除“婉丽”一面,又透露出宏劲、典雅的正统文人作派。
故读此曲词,容易令人想起苏辛豪放一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0 9年 1 1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u a o h egU i ri Sc c) o r l f i n n esy(o . i n C f v t S
V0 _ 0 N . 1 l3 o1 NO . 0 9 V 2 0
苦之潜流 , 色调黯然低沉 。 全曲对仗工整 , 语言雅洁
蕴藉 , 颇似 一首 小词 。 3 ̄[ 吕・ L n中 阳春 曲1 :
在创作 中充分继承了“ 逝者如斯夫” 的文人情怀。 如
笔头风月时时过 , 眼底儿曹渐渐多。有人 问我
事如何 ?人 海 阔, 日不风 波。 无
【 中吕・ 醉高歌] 《 感怀》 :
《 论曲绝句》 中称赞姚燧曲作 :以古文名世 , “ 曲则不
经 见 , 每有 作 , 然 亦必 婉丽 可诵 ” 所作 散 曲 , 清丽流 畅 、 意独 至 , 运 用 散 曲抒 情 取得 很 高 成 就 的儒 情 是 林宗匠, 在散 曲发 展史 上有 着 较大 的影 响 。 卢挚 屿 齐名 。 曲现存 套 数 1 、 散 套 小令 2 9首 。 界对 于姚 学 氏 的研 究 多 集 中于其 散 文 、 论 方 面 , 诗 而散 曲方 面 关 注相对 较少 , 文拟 对姚 氏散 曲内容 与风 格作 一 本
姚 燧 散 曲 析
张秋 景
( 西大 学 广 文 学 院 ,广 西 南宁 50 0) 30 4
摘
要:姚燧是元代前期著名的古文家, 以散文见称 , 然而其诗词 曲各体皆工 , 堪称一位兴趣 广泛、 多
才多艺的作 家。 其散 曲大致可分三类: 身世凄苦 、 叹 抒相思之情、 隐逸情怀。 发 感叹 身世之 曲感情真挚、 深沉
作。 浙 江秋 , 山夜 , 随潮去 , 与 山叠。 雁 来 , 吴 愁 恨 塞
十年燕月歌声 , 几点吴霜 鬓影。西风吹起鲈鱼
兴, 已在 桑榆 暮 景 。
荣枯枕 上 三更 , 儡 场 头 四并 。人 生幻化 如 泡 傀
曲子传达 了一个 当时元代社会 的一个重要信 息: 人海如阔, 日 无 不风波 。白居易《 除夜寄微之》 :
“ 山泉 石寻 常忆 , 路风 波仔 细 谙 ” 风波 ” 家 世 。“ 即人
十 年 旧剑 长 吁 , 曲 琵琶 暗许 。 月 明 江上 别 湓 一
浦 , 听 兰舟夜 雨 。 愁 此 首 小令 道 出 了作 者 沉 醉 之 后 的 内心 的真 实
感触 , 凄凉伤感之情溢于言表 。“ 十年燕月歌声 , 几 点吴霜鬓影” ,十年的沉醉于歌舞燕乐 的时光飞逝
而去 , 而今 已霜染 双鬓 , 时 问 与空 间 的 的 流逝 浓 将 缩 于 同一场 景 , 巧妙 而又 不着 痕迹 。而 “ 桑榆 暮 景 ” 点 出 了作 者满 怀 愁 思悲 绪 的 由来 : 年 不 再 , 盛 纵有 满 腔 的 报复 也 难 敌 岁月 的蹉 跎 , 年华 已逝 , 留深 徒
粗浅 论述 。
一
有 符 号性 、 象征 性 的词 语勾 勒 出一 幅 萧瑟 、 怆 的 凄 清 冷 画卷 ,而 “ 阳关 旧 曲” “ 、 旧剑 长 吁 ” “ 琶 暗 、琵 许 ”“ 舟夜 雨 ” 一 系列 动态 词语 相 继入 画 , 、兰 等 给这 幅冷 寂 的画面 增 添 了灵 动 的色 彩 , 将这 份愁 绪 与哀
姚燧 (28 1 1 )元代 文学 家 。字 端 甫 , 13— 33 , 号牧 庵, 原籍 营州 柳城 ( 辽 宁朝 阳 )后 迁居 河 南 洛 阳。 今 ,
一
影, 那个 临危 自省?
岸 边烟柳 苍苍 , 江上 寒 波漾 漾 。 阳 关 旧 曲 低 低
唱 , 恐行人 断 肠 。 只
生仕途坦畅 , 官至翰林学士承旨。 曾主持修姚燧是一位才学兼优的 。 文人 , 、 、 、 诗 文 词 曲兼擅 , 以散文见称 。 尤 宋濂撰《 元 史》 说他的文辞 , 闳肆豪刚 ,有西汉风” “ 。清人黄宗
羲将 其文 比诸 唐代 韩柳 、 宋代 欧 曾 、 元 之元 好 问 , 金
伤挥洒得淋漓尽致 。 渲染 了作者的漂泊身世与孤寂
心境 , 亦有 游 子怀 乡之情 愫 , 阅尽 世 间 沧桑 , 味悲 深 欢 离 合 , 悟 之 下 心境 并 未 静 如 止水 , 参 尚有无 奈 痛
、
感 叹尘世 如梦 、 身世 凄 苦之 曲
姚燧 在 曲作 中时 时透 露 着对 时 光 流 逝 的极 度 敏感 , 对生命 个 体在 动荡 社会 中无 力把 握 人生 命 运 的叹惋 , 对无 法 实现 个人 理想 、 负 的焦灼 与 叹息 , 抱
深 的 叹息 。“ 烟柳 ” “ 波 ” “ 月 ” “ 舟 ” 、寒 、冷 、兰 这些具
甚至说他的文 “ 非有明一代作者所能及” 《 (明文授 读序》 , )称颂备至。 诗词方面 , 姚燧是元初文坛主气 说 的代表人物 , 张养浩 在《 牧庵集 序》 称其创作 为
“ 才驾气 驱 ” 。至于散 曲创 作 亦毫 不逊 色 , 卢前 在其
苍 凉 , 思之 曲清 丽婉 约 、 相 深情 绵邈 , 隐选之 曲清新 淡雅 、 意境 悠远 。
关键词 :姚 燧 ; 世 之 曲 ; 思之 曲 ; 叹 相 隐逸之 曲 ; 源 渊
中图分 类号 : 0 . I 72 2 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6 3 2 9 ( 0 9 1 - 0 1 0 1 7 — 5 6 2 o ) 0 9 — 3 1
一
91—
们 之 间 的不 协 、 事纠 纷 、 途争 斗 , 里寓 人 生险 人 仕 这
友人 的依依 惜 别 之情 同样 的动人 心扉 、情深 意 浓 。
恶是每时每刻都存在的。历经宦海浮沉 , 作者已尝
政 治 风 波 的 滋味 , 经 波折 , 几 心境 已历 练 得 平 和而
他的《 天乐》 普 便是一首清丽雅致 、 情意悠长 的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