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经济发展战略中的日语人才培养现状及方略探索
振兴东北战略下日语人才职业化培养途径的探索
振兴东北战略下日语人才职业化培养途径的探索作者:赵春光,张倩荻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8年第2期2012 年3 月4 日,国务院批复了关于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随着中国经济整体运行的步伐加快,在2016 年4 月,中共中央又再次印发了《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为东北地区实现全面发展提供了一次重大机遇。
在此大背景下,作为东北地区的地方高校,培养出的学生如何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如何为社会发展提供后续的人才储备?现行的教学设置及人才培养定位需要做出怎样的调整等等,需要我们认真理性地思考有效的解决办法和实施途径。
一、东北地区日语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众所周知,人才的培养必须和社会需求有效契合,二者不能脱节,这已是各大高校的共识。
按市场规则高校是供给方,企业是需求方,供需平衡才是一种理想状态。
但目前的现实是毕业生找不到合乎预期的工作岗位,企业招不到急需的各种员工。
虽然社会和企业方面重视人才的本地化,但每年聘用的日语毕业生距企业的实际要求相差甚远,反映出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1.供给方的地方高校,在学生、教学设置、师资等方面均需做出反思在学生方面,近几年招生中,目的明确地因喜爱日语并报考而来的学生比例越来越低,许多学生选择日语专业的初衷,要么是从个人兴趣爱好上喜欢日本动漫和日语歌曲;要么是看到日语里有大量汉字,觉得简单易学;要么是被调剂志愿而被动地选择了学习日语。
这种在起步阶段对日语学习动机的不明确性,直接影响了日语学习的积极性,导致自我管理松懈,对个人未来定位模糊,就业压力的紧迫感普遍不足。
在教学设置方面,课程内容缺乏灵活性,理论性内容居多,应用性课程不足。
日资企业里需求最多的是日方助理、商务贸易人员、业务代表等实践性较强的岗位,企业方认为“商务礼仪会话、贸易实务、外贸函电、日语口译”等课程比较重要,但这类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课时数很少,尤其是高年级专业方向课欠缺实用化,忽视职业能力的训练。
吉林省人才政策发展现状与优化策略对策分析
吉林省人才政策发展现状与优化策略对策分析摘要:为在吉林省经济发展中夯实其人才基础,吉林省先后颁布一系列人才政策,使近年来吉林省各类人才逐渐增多。
但在具体执行相关人才政策时,相关政策效能较为局限,且对应的人才政策存在不协调的情况。
因此,论文结合吉林省人才政策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通过论文研究可知,吉林市需要根据本省的人才需求,灵活调整人才政策,加强人才政策的执行力度,改善人才就业、生活环境,增强吉林省的人才竞争力。
关键词:吉林省;人才政策;人才资源;人才流失引言:人才作为各省市相互竞争的核心资源,所以为促进吉林省人才队伍建设,吉林省先后颁布一系列的人才政策,尝试通过人才福利政策吸引更多的外来人才,壮大吉林省人才队伍。
为吉林省经济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但是尽管吉林省人才政策数量持续增加,政策的实施与适用性却存在较多问题,需要吉林省进一步优化人才政策,做好政策的执行、完善工作。
一、吉林省人才政策发展历程自1992年起,吉林省发布的人才政策已经超过35项,具体包含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管理等方面的政策。
2002年,吉林省在省内的重大会议中明确了人才资源的重要性,并将人才政策作为该省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
2006年,吉林省颁布《吉林省人才兴业战略实施纲要(2006-2010)》,2016年,吉林省颁布党政人才管理相关的政策,2018年出台了《关于激发人才活力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以及人才住房、就业保障的相关政策。
2022年,吉林省出台《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激发人才活力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措施2.0版》。
根据吉林省人才政策发展历程可知,吉林省人才政策持续完善,政策内容更加丰富,且具有与时俱进的基本趋势。
二、吉林省人才政策发展现状1)综合型、专用型政策失衡。
现阶段,吉林省的人才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十五”规划的人才政策中所包含的人才政策更为丰富,政策中的人才引进、培育战略并重,人才政策的运行机制更为可靠。
日语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日语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日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国际交流语言,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习者的关注。
然而,当前日语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师资力量不足、学习者兴趣缺乏等。
为了提高日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有必要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当前日语教育普遍存在教学方法的单一性的问题。
很多学校和培训机构只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讲授文法为主,忽视了听说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限制作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借鉴一些教育先进国家的经验,引入更多的交流式教学、情景模拟和实践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和实际应用。
其次,师资力量不足也是当前日语教育的一个问题。
由于日语教师的数量有限,很多学校和培训机构无法提供足够的优质教师资源。
这导致学生无法得到个性化的指导和有效的学习支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加强对日语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同时,可以通过与一些日本教育机构的合作,引进更多的日本教师来进行交流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另外,学习者兴趣的缺乏也是当前日语教育面临的一个挑战。
由于学习日语对于非母语者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学习者往往容易出现学习疲劳或者失去学习动力的情况。
为了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教师们可以通过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此外,可以通过组织一些日语文化活动和交流活动,增加学生对日本文化的了解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除了以上提到的问题,当前日语教育还面临着一些其他的挑战,例如教材的更新和文化差异的理解等。
教材的更新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地学习日语,并且适应日本社会的发展变化。
而文化差异的理解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日本社会和人文背景,为日语交流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持。
因此,对于教材和文化的教学,可以适时地进行更新和调整,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综上所述,当前日语教育面临着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师资力量不足、学习者兴趣缺乏等一系列问题。
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日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讨
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日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讨作者:张雪梅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7年第16期摘要: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格局来看,我国经济体制结构正处于改革深化阶段,这也会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步伐。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各外资企业对于日语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其中外资企业主要对日语综合应用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也使得日语教育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环境中面临着较大的考验。
鉴于此,对日语复合型人才培养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论述。
关键词:全球化;日语;复合型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6-0137-02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也处于多元化发展,其中产业结构的层次也相对明显,从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改变。
对此国内外在人才培养上要务必重视起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与时俱进,从市场需求出发来培养人才。
在日语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也要进行系统性的完善,从之前传统日语专业培养逐渐向基础技能型人才转变,这样才能使得新世纪日语专业的人才在社会上获得较大的市场竞争力。
一、复合型日语人才的优势从复合型日语人才的发展形势来看,不管是从语言专业还是技术角度来讲,复合型的日语人才都与以往的人才相互比较有着明显的优势。
在企业办公过程中,复合型日语人才对于语言的把控,不论是从技术角度还是语言能力上来讲,都能体现出较高的水准,同时也要对专业人才的知识层面及综合素质进行系统性的培养。
除此之外,在培养日语人才过程中应该对于日本文化有系统性的认识,例如,日本的文化、民众的生活习性、民族整体性意识等都将成为应用型日语人才的培养目标。
对于这些知识的分析及研究,可以进一步提升整个毕业生综合素质。
与此同时对于这些工作的重点培养也能提高专业人才的人文素养,对此综合性日语人才在处理日常生活时也会得心应手。
从目前世界经济格局来看,综合性的日语日才是目前社会中急需的企业人才。
吉林省地方院校日语专业发展及就业现状分析
随着中日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我国日语教育事业也迅速发展。
吉林省日语教育事业在解放初期以吉林大学开设日语专业为开端逐步发展,随后各高校陆续增设日语专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日语人才,大大加强了吉林省与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
但是目前吉林省日语教育体制不完善的问题依然存在,有待进一步加以解决。
一、吉林省高校日语专业发展现状作为老工业基地的吉林省,其高校数量曾在全国名列前茅,在日语鼎盛时期共有42所高校开设了日语专业①,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日语人才。
继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引发海啸、核泄漏之后,再加上日本前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日本修改历史教科书将钓鱼岛纳入日本领土等诸多问题,导致日语学习热潮迅速退却,陷入冰点。
长春大学光华学院由2008、2009年的一届6个、10个日语专业班缩减到目前的1个日语专业班,很多日语专业教师不得不调离本岗位,从事行政或教辅工作。
长春工业大学日语班也由2个缩减到1个,这一个班只有9名学生,长春理工大学的日语研究生也是面临每年1个学生的窘境,长春中医药大学已经取消了日语专业,长春师范大学也取消了日英复语专业两个班的招生。
截至2018年11月,吉林省共有19所地方院校开设日语专业一级学科,日语专业在校生人数4056人(其中本科学生3919人,专科137人),教师作者简介刘建男(1978- ),女,长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长春,130032)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项目“吉林省地方院校日语专业现状调查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16]第375号),主持人:刘建男;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语母语日语学习者的日语偏误问题研究”(2017B33),主持人:刘凤荣吉林省地方院校日语专业发展及就业现状分析刘建男摘 要 以吉林省地方院校日语专业学生2015-2017年毕业生的就业数据为基础,对9个就业去向利用Bartlett 球形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后,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整理归纳,提取出“机动就业”“稳定就业”“进学就业”和“盈利就业”四个大方向,并结合调研和访谈数据,分析吉林省地方典型性高校的日语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情况。
从就业形势看日语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从就业形势看日语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和实用性首先,日语人才要具有专业性。
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日中两国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
日本公司如丰田、索尼、松下等纷纷来华设立工厂,加大了对日语人才的需求。
日语专业人才需具备日本的语言、文化、商务基础知识,能够很好地与日本企业进行交流和商业洽谈。
而国内的高校也在逐渐提升日语人才的专业性教育,符合市场需求,满足日本企业在中国业务的发展需要。
另一方面,日语人才也要具有实用性。
在求职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公司和机构需要招聘熟悉日语的人才,而这些职位玩的是实用性。
因此,日语人才必须掌握实践能力,拥有丰富的日语实践经验,并且掌握日语表达的规范和流畅之道。
日语实用性培训需要加强口语、听力、阅读、写作等实战技能,增强学生的实践感,让他们更好地应对市场上的需求。
在专业性和实用性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日语人才的培养也在不断发展。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线上教育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关注。
日语教育也在这一趋势下进行变革,培养出的日语人才也将更加地具有实用性和现代化。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处进行自己的语言学习,获取更多的语言资讯,网上学习的便利性和开放性也更加符合当今人们的学习需求。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日语人才也要具备更加专业化和实用化的教育背景。
高校应该根据市场对日语人才的需求量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创设多样化的教学环境,加大日语人才的培养力度,以满足市场对日语人才专业性和实用性的需求。
同时,学生也应该在这个方向上更加努力,掌握更加扎实的日语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
市场经济背景下日语专业人才的教学策略
【摘 要】案例教学法是根据具有良 好成效的课堂进行革新形成的一种新型教 学方法,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运用起来可 以凸显小学课堂的卓越教法。这种教学方 法将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成了学生的主动 学习,调动了课堂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 与到数学学习中。同时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对教师要求很高,在施教的同时是对自身 教学水平的提升。可见案例教学法是当前 形势下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专
学 业实际需求。
院
1 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
业
对日语专业人才的要求
四 川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形势
人
下,企业对日语人才提出了更 遂 高的要求。首先需要日语人才
才
宁 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能够将 廖 所学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实际中
的
明 去,有效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 珠 题;同时还要求日语人才具有
教
较强的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 习观念,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
背
人才变得炙手可热,而学习日 语的人数也呈逐年递增趋势,
629000
景
已经成为除英语之外学习人数 最多的外语语种之一。为了提
下
高日语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四 培养更多的复合应用型日语专
日
川 业人才,帮助日语专业人才找 职 到更加合适的工作岗位,就需
语
业 技
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教学
术 方法做出调整和改善,满足企
学
提高、完善自己,为企业发展 提供不竭动力;除此之外,还
策
需要日语专业人才具备较高的 岗位道德素质,能够认真完成
略
自己的本职工作,履行岗位职 责,保证企业的正常、有序运
行。这些都是当前市场形势下,
企业对日语专业人才的要求。
我国日语教育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探究
我国日语教育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探究一、日语教育发展的现状1•学校教育我国日语教育课程除部分地区和学校之外,主要在大学阶段开设,这里我们只对这个日语教育的主阵地进行讨论。
据中国教育机关大学招收专业目录以及中国大学教育学生信息网的报道,截止到2016年,全国四年制本科中,设置四年制日语专业的本科的学校有500多所,超过50%的院校开设了日语专业,日语是除英语专业之外最大的外语专业,在所有语言类专业中排名第二位。
以上海地区为例,20世纪90年代初期,仅有上海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设有日语专业,而现在开设日语专业的高校,已由原来的6所发展到了20多所,同济大学、商海海运学院、商海水产大学等单科大学,也先后开设了日语专业。
2•机构教育进入21世纪,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社会上成立了各种各样的非正式外语学习机构,面向成人的日语培训班学习的人数不断攀升,越来越多对日本的漫画、游戏感兴趣的青少年,也进入日语语言学校接触日语。
此外,工作上为了晋升或为参加各种资格考试而学习日语的日语学习者也很多。
这种在非正式日语学习机构的学习者,不仅从老师那儿学习日语知识,还去书店购买日语相关的教科书、DVD等自学教材自己学习。
相应的民间办学力量明确提出了日语学习的阶段性四目标,为学生的日语学习出路指明方向,兴趣引导、考试通关、就业辅助、日本留学。
二、日语教育的存在的问题1.缺乏日语教育环境日语教育环境就是日语教学的配套措施,包括语言环境、专业资料、以及教学设施等与日语教学和学习有关的软、硬件配套措施。
就当前高校日语语教育来说,软件方面,专门教授日语的日籍外教少之又少,而且这些外教除了上课之外很少在校园里出现,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践学习需求。
学校除了学生自发成立的几个与日语有关的学习社团外,学生根本没有机会进行日语学习交流。
硬件方面,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可读的原版日语资料很少,学校图书馆馆藏的日语图书绝大部分都是与学校有沟通交流的日本大学捐献的图书,数量和种类都非常有限。
吉林省企业日语人才现状的研究及培养对策
大, 人才的培养已从精尖型向普及型发展。就 日语专业来说 , 几乎所有的普通高校都设有该专业。到 20 年 03
底 , 国学 习 日语 的人 口已达 到 372 我 894人 , 中高 校 E语 在校 生 为 244 其 t 083人 , 开设 日语 专业 的高校 已有 42 7 所 。到 现在开设 日语专业 的高校 已远 远超 过 50所 以上 。因此 随之 而来就 业方 面上 就 出现 了新 问题 , 就是 0 那 外语专业 人才供大 于求 的矛盾十分 突 出。而另 一方 面 , 多涉外 企业 及机 构却 找不 到合适 的外语 人 才。这说 许 明我 国外语 人才 的培 养与市场经济发 展有些脱轨 , 才培养模式 已不适应 社会 经济发 展 的需 求 。同样 , 人 吉林省
摘
要 : 于对市场人 才需求信 息的调 查, 出了培养企业应用型 日语人 才的培养模 式, 基 提 以期 为培 养既 掌握 日 专 语
业知识及各种技能 , 了解企业生产、 又 管理知识 , 有一 定 自然科 学基础知识 的外语人 才提供一定 的依据 。
关键词 : 吉林省; 企业 ; 日语人 才; 培养对策
子仁 、 荞麦 、 山野菜等农副产品加工 , 卫生筷子 、 集成材 、 刨花板 、 单板等木材加工以及各类服装制作等附加值
低 的简单 加工 项 目。投 资者也 大都 是 中小企 业 和个 人 。 到 了“ 、 ” 期 投 资发 展 迅 速 , 的跨 国公 司也 八 五 时 大
开始 涉 足于吉林 省 的投 资 , 资规模 逐渐 扩 大 。如 : 投 日本 不二 制油 株式会 社 和伊藤 忠商事 与 吉林省 合 资成立 的吉林 不二蛋 白有 限公 司 , 资总 额 19 投 87万美元 , 产粉 状 大 豆分 离蛋 白 , 产 品获 得 轻 丁部 优 质产 品奖 、 生 该
最新吉林省经济发展战略中的日语人才培养现状及方略探索的内容
最新吉林省经济发展战略中的日语人才培养现状及方略探索的内容吉林省经济发展战略中的日语人才培养现状及方略探索吉林省是农业大省,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农业资源丰富。
多年来,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商品率、粮食调出量及玉米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位。
培养优秀的外语人才是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必要手段。
为了满足社会对优质外语人才的需要,对外语专业人才教育模式的完善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一定要了解外语人才培养现状及探索出适合吉林经济发展的外语人才的培养策略。
一、吉林省经济发展现状吉林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中部,处于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与中国东北部组成的东北亚的腹心地带。
北接黑龙江省,南接辽宁省,西邻内蒙古自治区,东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部以图们江、鸭绿江为界,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
另外,吉林旅游景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
新中国成立初期设置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也為吉林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4年以来,国际贸易逐渐放开。
这样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为吉林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优质的外语人才变得非常受欢迎。
因此,在不断发展吉林经济的同时,培养优秀的外语人才显得非常必要。
二、吉林省人才培养现状通过对某高校的课程配置情况进行调查发现,该学校外语专业的课程配置情况如下:以日语为例。
日语主干课程有:基础日语、高级日语、日语视听说、实践语法、概况、日本文学、电影欣赏及翻译理论等课程。
其中日语精读、写作、听力、泛读、语法、文学、语言学等侧重于培养学生基础语言能力的课程占1700课时;而像电影欣赏、文化、旅游日语这种实际语言应用的科目只占174课时。
通过网络对省内22所设置日语专业高校的课程设置等也做了专项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外语专业的本科培养模式大都偏向于培养学习型、研究型外语人才,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与社会实际应用相脱节。
像精读、语法、泛读等课程中还是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边听边记笔记的教学方式,严重存在着教学方法陈旧,教师“一言堂”的现象。
从就业形势看日语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从就业形势看日语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从就业形势来看,日语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在当今社会中至关重要。
随着中日关系的日益紧密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掌握日语的专业人才需求逐渐增长。
下面,我将从需求情况、专业性和实用性三个方面来分析。
我们来看一下日语人才的需求情况。
随着中国与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加,对应的就业机会也随之增加。
许多外企、日企以及政府机关都对掌握日语的人才有较高的需求。
一些外企在中国设立分公司或子公司,需要有人才能够进行与日本总公司的有效沟通和合作。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与日本的经贸往来频繁,需要大量的商务、口译人才。
具备日语能力的人才将有更多就业机会。
日语人才培养应具备一定的专业性。
在日语人才的培养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日语语言能力,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特别是与工程、技术、贸易、翻译等相关的专业人才,除了具备流利的日语表达能力外,还需要了解相关的领域知识和专业术语。
在培养日语人才时,应该注重将日语与相关专业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日语人才培养应具备实用性。
与其他语种相比,日语的使用范围相对较小,而且日语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与中文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学习日语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在日语人才的培养中,应该注重学生能够真正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这不仅包括学生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包括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应用所学的日语知识。
还可以通过与日本相关的企业、机构合作,提供实习或实践机会,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日语的实用性。
日语专业毕业论文 新形势下高校日语人才培养转型策略
日语专业毕业论文新形势下高校日语人才培养转型策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日语人才培养也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
本篇论文旨在探讨新形势下高校日语人才培养的转型策略。
文章结构如下:第一部分:引言第二部分:高校日语人才培养现状分析1. 需求分析2. 问题分析第三部分:高校日语人才培养转型策略1. 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创新2. 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3. 国际交流与合作第四部分:实证研究与案例分析1. 案例一:某高校日语专业转型实践2. 案例二:某高校日语专业国际交流与合作第五部分:总结与展望第一部分: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中日友好交流的不断深化,日本的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对中国的影响日益显现。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对于培养具备优秀日语能力的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目前高校日语人才培养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转型和改进。
第二部分:高校日语人才培养现状分析1. 需求分析高校日语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是满足社会对于优秀日语人才的需求。
目前,日语专业毕业生在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教育机构等领域都有很好的就业前景。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社会对于高素质、复合型日语人才的需求。
2. 问题分析传统的日语教学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但对于实际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相对不足。
另外,缺乏与实际工作场景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在毕业后融入职场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努力。
因此,高校日语人才培养需要进行转型和创新。
第三部分:高校日语人才培养转型策略1. 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创新高校应将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结合起来,增加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如商务日语、口译、笔译等。
同时,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2. 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高校应加强与社会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企业实习、社会调研等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同时,建立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机制,开展联合培养项目,提供实践平台和岗位机会,以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
加强我国企业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加强我国企业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随着中国与日本在经贸、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不断增加,对日语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在我国企业中,对于具备日语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
目前我国企业应用型日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尚不够完善,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加强我国企业应用型日语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对于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促进中日经贸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需求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与日本之间的经贸合作日益紧密。
日本作为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中国企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一方面,我国一些企业需要具备日语能力的人才进行日本市场的开拓和业务拓展;一些跨国公司和日本企业在华设立分支机构,也需要大量具备日语能力的人才来担任相关职务。
提高我国企业应用型日语人才的培养质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1. 教育体系与企业需求脱节目前我国的日语人才多数是通过学校教育和培训机构培养的,但在实际应用中,他们往往缺乏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实际应用能力。
一些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和文化理解,但在面对实际工作时却无法胜任,导致企业在人才引进上面临一定的困难。
2. 缺乏实践机会目前的日语教育大多停留在书本知识的传授上,缺乏实践机会和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
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与实际工作不相符,导致在就业后需要经过长期的适应期才能达到企业要求的工作能力。
3. 教师队伍结构和素质不高当前日语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等。
一些老师在教学中缺乏实践经验,无法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真正掌握与企业实际需求相匹配的应用型技能。
三、提升企业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1.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实现教育与企业需求的有机结合。
学校可以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企业也可以向学校提供实际工作中的需求和经验,为学生的培养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企业需求下的高职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企业需求下的高职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日本作为我国重要的经贸伙伴,对高素质的日语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增长。
而目前以高职日语专业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改革和调整。
本文将从企业需求的视角出发,探讨高职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以适应日益增长的企业需求。
一、企业需求分析1.日语人才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随着中日经贸合作的深入,企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传统的翻译、口译、外贸业务等岗位仍然是日语人才的主要用武之地,但随着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扩张和投资,对日语人才的需求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领域,还扩展到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法律咨询等更为综合和专业的岗位。
2.日语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日益提高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化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企业对日语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日益提高。
除了扎实的语言基础和翻译技能外,企业还更加看重日语人才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商务谈判能力、专业知识和行业背景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3.日语人才的技术应用能力成为新的热点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对日语人才的技术应用能力也成为新的热点。
企业对日语网页设计、社交媒体运营、在线客服等技术岗位的需求不断增加,要求日语人才不仅具备传统的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相关的技术应用能力。
二、高职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1.强化语言基础的同时注重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在高职日语专业人才培养中,需要重视对学生语言基础的扎实打好,包括日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但与此也需要注重对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包括对日本文化、商务礼仪、行为规范、传统习俗等方面的全面了解和掌握,以满足企业对日语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
2.开设跨学科课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高职日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可以开设跨学科课程,如商务日语、法律日语、市场营销日语等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
还可以引入相关的技术应用课程,如日语网页设计、社交媒体营销、在线客服技能等,提升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以满足企业对日语人才的新需求。
市场导向下的日语专业人才培养
作者: 李爽
作者机构: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外语系日语专业助教,吉林四平136000
出版物刊名: 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
页码: 66-67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1期
主题词: 日语 人才培养 课程设置
摘要:随着中日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对日语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通过对当前日语人才市场职位需求情况进行调研,作者总结与分析了日语人才的职位需求类型,职位描述的工作职责、要求、所需条件等,提出要加强师资建设,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调整课程设置,开设所需的相关课程与技能,借鉴成功经验,加强校企合作,打造实习基地,把握市场动向,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应用型日语人才。
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创业型日语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
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当前,我国日语学习者数量上不断增多,再加上传统日语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很好适应市场需求,导致日语毕业生就业面临严峻挑战。
进入自主创新时代的中国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是未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所以,如何利用地方资源,培养满足地方发展需求的创业型日语人才成为研究热点。
本文在调研河南多所高校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分析我省创业型日语人才培养现状,根据存在的问题,结合日语教学实际和经济发展现状,提出创业型日语人才培养的相应对策。
一、创业型日语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意义在经济全球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改革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日语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开展日语创业教育研究,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日语人才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开展创业型日语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意义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1.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在我国高等教育迈进大众平民教育的同时,随着国际交流和贸易日益频繁,日语学习者在数量上不断增多,人才供需失去平衡。
目前我省日语人才培养现状是以单一语言学习为目的,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传统的日语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不对接。
同时,专业发展目标定位不够明确,缺乏办学特色,日语专业课设置相同或相近,同质化倾向明显。
再加上河南地处内陆,部分日语专业毕业生择业观念陈旧,导致了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
2.经济转型升级为创业型日语人才发展带来机遇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日企在我国投资方向和领域也发生了变化。
随着中国市场对提高生活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及安全食品的需求在迅速扩大,日企在华投资方向会转向环保、医疗、护理等领域来扩大业务,产业升级为创业型日语人才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因此,面对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与要求,必须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挖掘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在保持日语优势前提下,培养受社会欢迎的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来为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和人力保障。
新形势下高校日语人才培养转型策略
新形势下高校日语人才培养转型策略[摘要]当前,中日关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尤其与日本关系中的影响力逐渐加大,话语权不断增强。
面对新形势,高校日语教育需要及时转型,调整人才培养策略。
本文主要从培养方向的转变入手,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日语教育国际交流文化导入“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本科高等学校专业目录以及开设学校的资料,开设日语专业的学校在2010年已达到466所,仅排在数学专业之后,列专业开设学校数量的前十二名。
”①经过一段时期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大批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工作情况,暴露出高校日语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首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日语教学一直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为辅,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沟通的信心和勇气。
课程设置方面,阅读理解、语法词汇等内容较多,听力口语等实践能力相关的内容较少,导致大部分学生学到的仍然是“哑巴式”日语,因此很多日语专业的毕业生,就职一段时间后,才能克服心理和知识结构方面的不足,与日方进行顺畅沟通。
而涉及日本民族性格、文化特征,以及日本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现实意义较强的内容,基本都停留在书本或影音资料程度。
特别是,不少高校的教材陈旧,不能及时与日本社会最新变革接轨,导致学生对日本人、日本民族文化了解不够透彻,在实际工作、生活中与日方接触时,常常苦于无法理解和接受日本民族的种种“特性”,影响工作效果。
其次,高校日语致力于传授普遍通用的语言学基础知识,各种专业术语、商务贸易礼仪、词汇等则涉及较少,而在现实工作中,语言只能作为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工具,日语也不例外。
很多学生由于只懂得日语语言知识,就业时受到很大限制。
工作后,还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学习专业术语或者其他行业知识,而将日语当做一种辅助工具。
此外,不少高校只重视学生日语专业知识方面能力的培养,忽略了汉语本身的学习,造成学生在沟通过程中不能准确地将日语转化为汉语,影响了双方的交流。
加强我国企业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加强我国企业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随着我国与日本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不断地加强,我国企业与日本企业之间的合作也日益频繁。
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培养应用型日语人才,以便能更好地与日本企业合作。
因此,加强我国企业应用型日语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一、日语人才培养的重要性1.增强企业竞争力现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
然而,如果企业能拥有一些应用型的日语人才,那么他们就有能力参与到与日本企业的商务合作当中,从而提高企业合作的成功率,同时加强企业的竞争力。
2.促进企业国际化培养应用型的日语人才不仅有助于企业与日本企业的合作,还有助于企业拓展其他国际市场。
因为具备优秀日语技能的人才可以协助企业与日本以外的国家开展交流合作,从而促进企业的国际化。
3.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日语人才同时具有语言技能和文化素质,因此,如果企业能够培养大量的应用型日语人才,那么将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也将有助于提升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
日语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规划和投入。
因此,企业需要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培养模式,才能够有效地培养出应用型的日语人才。
1.自主培养模式自主培养模式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的力量来对员工进行培训,从而提高员工技能。
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可以掌握培训的质量和进度,同时,还有利于保护企业的核心技术。
2.外部合作培养模式3.企业联合培养模式企业联合培养模式是指多个企业合作,共同投资、合作开展培养活动。
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可以共同分享培训成果,并且可以对员工进行更全面的培养。
三、日语人才培养实施策略1.对于员工的要求首先,员工需要具备良好的日语基础,与此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和文化素质。
另外,员工还需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培训内容和形式培训的内容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来进行调整和制定。
同时,还需要将培训内容和形式进行多样化,以便能够更好地满足员工的学习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经济发展战略中的日语人才培养现状及方略探索
作者:刘丽芳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第13期
(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四平 136000)
摘要:随着吉林省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对日语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通过对吉林省的经济发展现状及日语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了市场调研,总结分析了社会所需日语人才类型,提出了“双语+IT”商务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日语人才;双语+IT;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122-02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农业资源丰富。
多年来,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商品率、粮食调出量及玉米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位。
培养优秀的外语人才是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必要手段。
为了满足社会对优质外语人才的需要,对外语专业人才教育模式的完善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一定要了解外语人才培养现状及探索出适合吉林经济发展的外语人才的培养策略。
一、吉林省经济发展现状
吉林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中部,处于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与中国东北部组成的东北亚的腹心地带。
北接黑龙江省,南接辽宁省,西邻内蒙古自治区,东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部以图们江、鸭绿江为界,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
另外,吉林旅游景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
新中国成立初期设置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也为吉林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4年以来,国际贸易逐渐放开。
这样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为吉林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优质的外语人才变得非常受欢迎。
因此,在不断发展吉林经济的同时,培养优秀的外语人才显得非常必要。
二、吉林省人才培养现状
通过对某高校的课程配置情况进行调查发现,该学校外语专业的课程配置情况如下:以日语为例。
日语主干课程有:基础日语、高级日语、日语视听说、实践语法、概况、日本文学、电影欣赏及翻译理论等课程。
其中日语精读、写作、听力、泛读、语法、文学、语言学等侧重于培养学生基础语言能力的课程占1700课时;而像电影欣赏、文化、旅游日语这种实际语言应用的科目只占174课时。
通过网络对省内22所设置日语专业高校的课程设置等也做了专项
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外语专业的本科培养模式大都偏向于培养学习型、研究型外语人才,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与社会实际应用相脱节。
像精读、语法、泛读等课程中还是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边听边记笔记的教学方式,严重存在着教学方法陈旧,教师“一言堂”的现象。
三、外语人才培养策略
1.“双语+IT”商务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背景。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需求,一定要重视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优化课程设置,使课程既能满足学习基础知识的需要,又能对学生顺利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满足这种需要,本论文提出了“双语+IT校企合作”的商务日语人才的培养模式。
以往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培养模式所培养的人才往往与社会所需脱节,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
所以要注重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就必须建立新的培养模式。
通过“双语+IT校企合作”的模式,使原来单一的由学校培养人才转变为由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注重知识传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以注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并驾齐驱的人才培养模式。
2.“双语+IT”商务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
(1)校企合作的开展。
增加学生实习机会,委派学生去学校或企业进行定期实习,提高其社会实践能力。
另外,可以借鉴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模式。
学生可以在企业里接受一定课时的实践教育,并在学校里接受专业理论教育,二者相互结合,使得学生既在企业里面通过实践来理解和消化专业理论知识,又能在学校里寻找实践中所遇到问题的理论依据。
这样的教育模式也使得学校开设的理论课程有的放失,使学生感到了学以致用,知道自己的问题点在哪,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行业专家进校园。
要定期邀请行业专家、企业高管来学院做报告、开讲座等活动,通过活动学生能了解企业最新的行业动态,了解所学专业在未来的职业规划中所起的作用,了解企业规章制度及企业文化,使学生能从不同高度、不同层次来认识外语的学习,进而对自己的外语学习产生推动。
此外,还可以聘请有外贸工作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这对于以后去企业工作的学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最终达到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对毕业后是否就业及升学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专业教师走出去。
聘请外语专项优秀教师开设专业选修课,使学生能接触到除本专业以外的其他优秀教师,开拓知识面。
开展留学项目,提供教师出国进修的机会,进一步提高外语水平。
有条件的学校可定期派遣相关教师到社会或企业中了解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学习和掌握企业中的行业规范和企业管理经验,这不仅能够提高教师本身的社会实践能力,还能提高教学质量,对以后教学和对学生的指导都有一定的积极推动意义。
(4)学校企业联合培养。
学校教师和企业高管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和实训由学校和企业各出专业教师联合完成。
如专业类的外语课程由学校教师完成,具有行业特色的选修类课程由企业内部人员完成。
学校的专业教师也可以对企业员工进行外语培训,减少企业的用人成本,企业的高管可以为在校生编写实训校内教材,使学生在实习工作中尽快适应岗位需求。
3.教学方法的改进。
(1)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生的学习动机对语言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也是成功的关键所在。
动机具有加强学习的作用,学习成功与否除受智力因素影响外,学习动机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学生只有想学习、要学习,
教育者才能在良好的培养模式下进行教育,才能很好地发挥相应的教育机制。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能提高日语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优势,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2)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获得知识的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途径。
据二语习得领域研究称人类学习知识分为显性学习与隐性学习,其中最明显的隐性学习的例子,即儿童是通过隐性学习习得的母语,可见隐性学习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
成人在外语环境中要使用显性、隐性结合的方法学习语言,其中课外阅读就是一种最好的隐性学习方法,在阅读中可以隐性地学习词汇、语言规则等。
在国际日语一级的过关能力测试上,阅读理解的分值占总分的40%。
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包括对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的提高,但从精读、泛读的课上来看,学生的阅读成绩并不理想,需要我们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经过长期积累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3)加强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离不开听与说。
所以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非常重要。
要尊重鼓励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产生自信和成就感。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优缺点,鼓励学生在大家面前说,不要怕出错。
对敢于用外语表达的同学提出表扬,并适当地指出错误。
著名的语言学家Krashen认为只要语言教师和本族语者不是以快语速和复杂的语言结构与低水平的语言学习者进行会话,就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学习者一旦充分接触到和使用到他们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就能自然地习得一门语言。
(4)翻译课程要与实践结合。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可以采取理论授课和互相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教师讲授完翻译理论知识后,可以由学生朗诵一些翻译较好的文章,然后由学生讨论翻译的优劣及其原因,再由授课教师总结翻译技巧是如何更好地应用在翻译实践中的,最后教师可以拿出一篇文章,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翻译,教师可以用一些翻译理论和技巧去解释和论证学生在实际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翻译能力。
四、总结
本文首先通过分析吉林省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力求使教学资源得到最大优化,使学习者能在毕业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优质复合型人才。
其次在有了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根据二语习得理论分析传统的外语课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关于如何改善教学方法及优化课堂模式的方案。
外语人才的培养要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要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吉林的对外经济正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在经济贸易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育工作者既要了解高校的外语人才培养现状,又要不断探索与完善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以促进吉林经济的贸易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平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6109)
作者简介:刘丽芳(1982-),女,辽宁沈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