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教材分析
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教材分析一、教材整体分析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材编排出现较大变化:1.全书总共24篇文章,仅保留旧版教材文章9篇,其余为新增文章,其中包含老版教材其他年级段文章5篇,七上1篇,八上4篇.2.古诗词诵读保留旧版4首,新增4首.3.名著导读,由旧版《童年》、《昆虫记》更改为新版《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且分别安排在第三单元、第六单元之后研究.同时在创新中仍然按照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编排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六个单元的主题分别为名人、祖国、凡人、美德、哲理、探险.每个单元包括“阅读”与“综合性研究”两部分.六次综合性研究分为“三大三小”,即大型综合性研究和小型综合性研究各三次,前者强调研究能力的培养,后者突出写作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二、各单元具体分析第一单元(一)教学内容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的人物而光辉灿烂.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为人类奉献宝贵精神粮食的文学艺术家……阅读本单元的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非凡气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二)教学目标本单元研究精神的办法、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掌控枢纽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测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注意联合人物生平极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掌控人物性格,理解人物的头脑豪情.(三)教学重点第二单元(一)教学内容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它意味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祖国的语言文明,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第二单元所选的都是表现家国情怀的作品,能够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二)教学目标第二单元继续研究精读.注重涵泳品味,尽量把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围之中,调动起体验与想象,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景,感受作者的情怀.还要研究做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三)教学重点5黄河颂/光未然:1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美民族伟大的内涵,体会作者炽烈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美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画面美、修辞美6最后一课XXX: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心理,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7.土地的誓言/XXX:精读课文,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了解呼告的写作手法.8木兰诗:复述故事,理解XXX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第三单元(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培养爱心的单元,培养学生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感,培养学生的谅解人、怜悯人、关爱人的豪情,特别是关注关爱普通人、弱势群体.(二)教学目标研究观察生活、挖掘普通人身上的写作材料.进一步研究记叙文中多种手法的运用,使记叙文向艺术性开展.(三)教学重点9.《XXX与〈山海经〉》(记叙性散文)观察、体味普通人身上的人情,重视亲情、友情,学会关爱人.研究本文从平凡小事中挖掘人物个性、刻画人物和“欲扬先抑”的手法.10《老王》(记叙性散文)观察、感触感染普通人身上的美德和仁慈,研究本文从常见小事中观察、提炼题材及白描叙述中含情的手法.11《台阶》(小说)体会、理解父母亲养家的艰辛及对子女的爱心.研究从平凡普通生活中寻找题材、围绕中心事件、通过“我”的眼光塑造中心人物的手法.与《背影》比较不同.12《卖油翁》文章篇幅不长,但故事生动,通过记叙卖油翁与XXX 的对话和卖油翁酌油的事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由于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上好这篇课文,对培养学生戒骄戒躁,保持谦虚谨慎的生活作风,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有着积极的意义.第四单元(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所选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阅读这些课文,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人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二)教学目标本单元重点研究略读.通过精读了解某一类文章的特点后,就可以推而广之,去略读许多同类的文章.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略读时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其他部分的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另外,还要注意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三)教学重点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正人、堪为师表的忠实长者独具而难得的精神风采.14.《驿路梨花》通过写云南边疆哀牢山中路边一间小茅屋的故事,活泼地表现了XXX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递的动人情景.15.《最苦与最乐》通过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证清楚明了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16.《陋室铭》作者通过写陋室不陋表达了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品质.《爱莲说》则寄寓了作者对趋炎附势、追逐名利的人的鄙弃,表达自己不慕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第五单元(一)教学内容第五单元研究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建议运用比较的方法阅读,分子作品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以拓展视野,加深理解.正如XXX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诗文中描写的景物往往浸透着作者的情感,所以我们能够在山川溪泉中听见回荡的心声,在花草树木间发现人生的影子.这个单元的课文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字里行间闪烁着哲理的光彩,带给我。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六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语文下册六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第4课孙权劝学一、全文讲解篇◆本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本书是由北宋(朝代)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
1、劝学,劝说,鼓励学习。
文题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2、本文仅区区129字,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3、写作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4、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5、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6、全文解析: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
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
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1.邓稼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
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结构与内容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结构清晰,内容丰富。
教材包括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诵读等内容。
教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
二、课文选编原则本册教材的课文选编注重思想性、人文性和时代性。
课文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既有经典名篇,也有贴近学生生活的新作品。
选文注重思想启迪和人文精神的熏陶,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同时,选文还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
三、语文知识体系本册教材的语文知识体系相对完整,涉及了字、词、句、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系统的讲解和实践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语文运用能力。
同时,教材还注重对学生语言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四、写作能力培养本册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每个单元都安排了写作训练。
训练内容既包括记叙文、说明文等常见文体的写作,也包括新闻、海报等实用文体的写作。
教材通过提供写作指导、范文分析和练习题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此外,教材还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创意写作,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创作灵感。
五、口语交际能力本册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每个单元都安排了口语交际训练。
训练内容既包括朗读、复述等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也包括讨论、辩论等口头交际能力的训练。
教材通过提供口语交际情境和话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口语实践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此外,教材还注重对学生语音、语调和语速等方面的训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
六、综合性学习活动本册教材注重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每个单元都安排了综合性学习活动,涉及搜集资料、调查研究、小组合作等内容。
这些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实践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梳理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梳理一、口语交际训练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训练
三、古诗词阅读
四、文言文阅读
注:黑体的篇目为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篇目,诗歌40首,文言文21篇,共61篇(首),但《南乡子》(辛弃疾)没有编入教材。
五、语法修辞
六、名著导读
七、写作训练梳理
1、记叙文(七年级)——说明文(八年级)——议论文(九年级)
2、思路(七上)——中心(七上)——选材(七下)——审题立意(九下)—
—布局谋篇(九下)——修改润色(九下)
3、文从字顺(七下)——语言简明(七下)——语言连贯(八上)——表达得
体(八上)
4、记事(七上)——写人(七上)——想象类文章(七上)——描写景物(八
上)
5、新闻(八上)——传记(八上)——读后感(八下)——演讲稿(八下)—
—游记(八下)——诗歌(九上)
6、记叙(七上)——抒情—描写——说明——议论
7、仿写(八下)——缩写(九上)——改写(九上)——扩写(九下)
(四)改编式写作
八、现代诗歌阅读
九.阅读方法之一——浏览的连续性训练。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孙权劝学》围绕“学”来写,分为“孙权劝学、吕蒙治学、鲁肃叹学”三个部分。通过叙述孙权劝学后吕蒙学有所成的故事,表明读书大有好处的道理,阐明了持之以恒、热爱学习的重要性。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学段及学科
初中语文
教材版本
部编版
单元名称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单元教材主题内容与价值作用
本单元主要通过学习伟人事迹,感受古今伟人身上具有的人格力量与精神品质,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美,做一个像伟人一样具有崇高精神境界的人。
这一单元以名人为写作对象,前三篇写的是邓稼先、闻一多、鲁迅,第四篇文言文《孙权劝学》写的是我国古代名人。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和生活道路,颂扬了他们对人类的贡献。
《邓稼先》是一篇传记文,但又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语言平实、感情丰富。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方面和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说和做的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逻辑顺序,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恰恰是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地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知识梳理考点清单--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语文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爱莲说》考点清单一、基础知识梳理原文参考译文段层精解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 án)。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y ū)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li án)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只喜欢菊花。
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
我只喜爱莲——莲花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它)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笔直)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啊。
第一段:作者先以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二事作烘托,然后用“予独爱莲”一语道出自己的心意。
接下来通过描写莲的种种可贵之处,突出了莲的洁净、单纯、雅致,最后高度概括了莲的气质与品格。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yī)!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居避世者;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第二段:作者对三种花象征的不同品性进行了对比和品评,揭示了莲的喻义,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
含蓄地表明自己的人生态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
度: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文学常识】1.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世称“濂溪先生”。
他享有“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黄庭坚语)的盛誉。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周敦颐集》等。
2.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本文“借花喻人”,是一篇借物咏志、讥讽世俗的散文,选自《周敦颐集》。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语文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语文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共有16篇课文,涵盖散文、小说、诗歌、戏剧等多种文学体裁。
本册教材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文素养为核心,通过富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的文章,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人文素养。
教材中的文章既有经典名篇,也有新人新作,既有中国传统文化,也有世界文学作品。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
但部分学生语文基础薄弱,阅读和写作能力有待提高。
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受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章所传达的美好情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把握,重点字词的掌握。
2.难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学生个性化解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文章所传达的情感。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参考资料:相关文章、视频、图片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与本课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
之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2022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2022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七年级下册按照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版块组织单元。
全册书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仍旧包括阅读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两个部分。
本册书中的六个单元依次安排了如下内容成长、祖国、名人、文化、探险、动物。
第一单元中选取了五篇与个人成长有关的文章,第二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歌颂祖国、抒发爱国激情的文章,第三单元中的文章写的是名人故事,第四单元主要选编的是与文化艺术有关的文章,第五单元主要反映的是人类对自然界勇敢的挑战,第六单元也是以自然为主题的单元,集中选取了状写动物的文章。
从阅读部分的选文来说,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语言文字两个方面作了严格筛选,新吸取了大量的名家名篇,并以整体感悟、品味语言、理清思路、把握意蕴、抓住要点、发表见解为阅读能力的实践环节,全面考虑、组织单元。
综合性学习,第一、三、五单元仍旧是三次规模小、层次少的小活动,我们称之为“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第二、四、六单元为三次规模比较大的综合性活动,我们称之为“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三次小活动分别是:成长的烦恼、我也逐“星”、漫话探险,它们都是结合该单元的主题设计的,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染的一种延伸。
每个综合性学习都提供了若干个活动,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有所增删。
这样,既有选择的余地,又有创造的机会,真正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提供了可能。
本册名著导读介绍了高尔基的《童年》、笛福的《鲁滨孙飘流记》和法布尔的《昆虫记》。
它们都与课堂阅读有着有机的联系,如:《童年》与成长单元,《鲁滨孙飘流记》与探险单元,《昆虫记》与动物单元,作为课内阅读的一种延伸,它将因令学生走向一片更为辽阔的天地。
课外古诗词背诵,选取了十首著名古诗词。
主要由学生读读背背,增加文化淀集。
汉语知识:了解实词。
二、学生情况分析一、二班,经过上学期的学习锻炼,突出的特点是:1、学生对语文课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拓展。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老王》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章以“我”与⽼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王的⼏个⽣活⽚段,刻画了⼀个穷苦卑微但⼼地善良、⽼实厚道的“⽼王”形象,表达了作者⼀家对⽼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同情和尊重。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10课《⽼王》课⽂原⽂ 我常坐⽼王的三轮。
他蹬,我坐,⼀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据⽼王⾃⼰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了,没⽤了”。
⽼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户。
他靠着活命的只是⼀辆破旧的三轮车。
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
⽼王只有⼀只眼,另⼀只是“⽥螺眼”,瞎的。
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
有⼈说,这⽼光棍⼤约年轻时不⽼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只眼。
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了就看不见。
有⼀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肿胀,⼜青⼜紫。
那时候我们在⼲校,我⼥⼉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
他也许是从⼩营养不良⽽瞎了⼀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有⼀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个荒僻的⼩胡同,看见⼀个破破落落的⼤院,⾥⾯有⼏间塌败的⼩屋;⽼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院去。
后来我在坐着⽼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是不是他的家。
他说,住那⼉多年了。
有⼀年夏天,⽼王给我们楼下⼈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
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
每天清晨,⽼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冰箱。
他送的冰⽐他前任送的⼤⼀倍,冰价相等。
胡同⼝蹬三轮的我们⼤多熟识,⽼王是其中最⽼实的。
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概压根⼉没想到这点。
“⽂化*”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条腿⾛不得路了。
我代他请了假,烦⽼王送他上医院。
我⾃⼰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等待。
⽼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
他说:“我送钱先⽣看病,不要钱。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梳理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梳理一、口语交际训练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训练
三、古诗词阅读
四、文言文阅读
注:黑体的篇目为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篇目,诗歌40首,文言文21篇,共61篇(首),但《南乡子》(辛弃疾)没有编入教材。
五、语法修辞
六、名著导读
七、写作训练梳理
1、记叙文(七年级)——说明文(八年级)——议论文(九年级)
2、思路(七上)——中心(七上)——选材(七下)——审题立意(九下)
——布局谋篇(九下)——修改润色(九下)
3、文从字顺(七下)——语言简明(七下)——语言连贯(八上)——表达
得体(八上)
4、记事(七上)——写人(七上)——想象类文章(七上)——描写景物(八
上)
5、新闻(八上)——传记(八上)——读后感(八下)——演讲稿(八下)
——游记(八下)——诗歌(九上)
6、记叙(七上)——抒情—描写——说明——议论
7、仿写(八下)——缩写(九上)——改写(九上)——扩写(九下)(一)作文技法和程式(显性的一般写作要求)
(二)兴趣激发与习惯培养
(三)文体写作
(四)改编式写作
八、现代诗歌阅读
九.阅读方法之一——浏览的连续性训练。
部编统编《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备课及教学建议
部编统编《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备课及教学建议一、教材分析部编统编《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是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一套初中语文教材。
本册教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选文经典,具有时代性、思想性和人文性,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二、备课分析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 教学内容:(1)课文:本册教材共有18篇课文,包括现代文、古文、诗歌、散文等多种体裁。
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研究每篇课文的特点,把握课文难点、重点和考点。
(2)语法:本册教材涉及一些基本的语文语法知识,如词性、短语、句子成分等。
教师在备课时要系统梳理语法知识,并结合课文实例进行讲解。
(3)写作:本册教材共有8个写作训练项目,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写作要求,为学生提供写作指导和示范。
(4)口语交际:本册教材设有8个口语交际训练项目,教师在备课时要设计生动有趣的口语交际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5)文学鉴赏:本册教材设有4个文学鉴赏项目,教师在备课时要引导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风格和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建议1. 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为学生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个体差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关爱,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3.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听讲、主动提问、及时复习等。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介绍
文学部落
读书交流会,编辑班刊
交流分享,组织策划;文学阅读与创作的兴趣
语文生活类
七
下
天下国家
故事会、朗诵会
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讲述与能力;资料搜集与研读
传统文化类
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3.“语文综合实践”序列:以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为核心,指导学生综合处理各类文本,从中获取并筛选关键信息,综合运用语文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综合性学习内容
册
专题
主要活动
能力培养点
类别
七
上
有朋自远方来
专题资料搜集
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资料搜集与研读能力;介绍和讲述
传统文化类
少年正是读书时
读书问题讨论会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倾听;比较分析;内省力
编者的意图主要有以下两组:
A1.单篇教学是语文教师的长处,也是阅读方法学习的主阵地,不能弱化。
A2.强调由单篇文章阅读到更多同类文章或整部作品阅读的拓展,改变过于强调单篇阅读的状况,更好地举一反三。
B1.教师“教读”天经地义,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不容混淆。
B2.学生“自读”既是阅读学习的重要方式,又是教师“教读”的价值指向,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课文和教学形态。
三、以单元的双线设计实现意图A
1、阅读单元的组织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力求做到二者的协调统一。
2、“语文要素”即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要素,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构建以语文能力培养为主线、层级序列清晰的教科书体系结构。
3、以“人文主题”引领拓展综合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
2.自读课文:“注释”“旁批”“阅读提示”“读读写写”“补白” 。
精编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和第六单元教材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和第六单元教材解析第五单元教材解析一、单元选文情况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哲理之思”,所选的课文都寄寓了作者富有哲理的人生思考。
《紫藤萝瀑布》借紫藤萝今昔的繁盛枯荣,来表现作者对“疾病的痛楚”“生死的疑惑”的思考,具有较强的思想性。
这篇文章原来选编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在教材使用调研过程中,大部分师生都比较认可这篇文章,但也有部分老师反映课文所表现的关于生命的思考,对于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这次新编教材,将这篇文章适当延后,调整到七年级下册。
《一棵小桃树》以小桃树从“蓄着我的梦”的桃核到长成小树的故事,来暗喻作者自己的生活经历。
文中既有对儿时的回忆,又有对奶奶亲情的难忘,还有对人生挫折的体会,这些都比较贴近学生的认知和体验,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主题。
《外国诗二首》选的是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前者表明对生活逆境的态度,后者表达对于选择人生道路的思考。
这两首诗都富有哲理,但写法不同,在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方面有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原来就搭配为一课安排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这次仍然保留。
《古代诗歌五首》选的是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杜甫《望岳》、王安石《登飞来峰》、陆游《游山西村》。
将五首诗编入一课,便于集中学习背诵古诗,达到课程标准关于古诗文积累的目标。
这个单元的课文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总体上都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这种思考有的离学生的体验近一些,比如《一棵小桃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所表达对生活挫折的态度,学生相对比较容易理解;有的则需要生活阅历的积淀,比如《紫藤萝瀑布》中关于生死病痛的思考,《未选择的路》中人生道路的选择问题,对学生的理解提出较高要求。
这种难易课文的搭配,在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上,也进一步训练学生感悟和思维的能力。
二、单元教学重点本单元的课文从写法上带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对于大部分学生,借景抒情的文章接触得比较多,教师以往的教学里也常有涉及,学生理解的难度不会太大,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托物言志上。
2024版(部编)初中语文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的写作技巧
指导学生掌握欲扬先抑的写作技巧,如如何设置悬念、如何运用对 比等。
24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
2024/1/29
对欲扬先抑的理解程度
学生能够理解欲扬先抑的定义和作用,但在实际运用中还需要加 强练习。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课 标版七年级下册欲扬 先抑
2024/1/29
1
contents
目录
2024/1/29
• 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 • 欲扬先抑手法解读 • 写作指导与技巧提升 • 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 •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 • 总结回顾与课堂反馈
2
01
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
2024/1/29
3
教材内容概述
重点
理解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及其在文 章中的作用;学习通过分析人物形 象和情节来把握文章主旨的方法。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体会 作者的思想感情;如何将所学的写 作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写作水 平。
6
02
欲扬先抑手法解读
2024/1/29
7
欲扬先抑定义及作用
2024/1/29
定义
欲扬先抑是一种写作手法,指为肯定某人、事、物、景,先用 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
在段落之间要注意过渡自然,保持文 章的连贯性。
13
修改完善:提高文章质量
检查文章是否切题
检查文章是否符合题目要求,是否偏离了主 题。
检查语言表达是否准确
检查文章中的用词是否准确、恰当,语句是 否通顺、流畅。
2024/1/29
检查文章结构是否合理
检查文章的开头、结尾和正文是否协调,段 落之间是否连贯。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材解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材解析一、单元选文情况教育的目的,在于“成人”。
对青少年来说,感受“人”,理解“人”,思考“人”,是促成自己精神成长、个性成熟的重要途径。
在这当中,文学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因为,文学即是人学,表现“人”,是文学的永恒主题。
在“人的教育”方面,语文学科有着独特的优势,也有着重大的使命。
在本册教材的第一单元,我们与杰出人物同行,感受了崇高的震撼,沐浴于理想、责任、正义、气节、博爱、睿智的光辉之中,提升了自己的人生境界。
然而,人类世界中杰出人物毕竟只是少数,“小人物”才是这个世界的主体,“理想的实质寓于所谓‘普通的’‘平凡的’人身上”①。
本单元集中展示了一组“小人物”的故事。
这些“小人物”没有传奇的经历、壮丽的事业,没有深湛的学识、豪迈的言语,也没有火一样的愤怒与冰一样的沉静。
但是他们仍然带给我们深深的感动,一种平实、真切、直抵内心深处的感动。
因为在他们身上,有着朴素的爱与单纯的善,有着平凡的向往与坚韧的追求,还有着自信与智慧。
更重要的在于:“他们”其实就是“我们”,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他们所具备的,我们也应具备。
阅读这些“小人物”故事的过程,其实也是审视人性、理解社会、净化心灵的过程,那种虽平淡却绵长的温暖,萦绕在我们的心头,久久不散。
1.课文的位置调整。
本单元没有“新”课文:《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台阶》三篇,原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文;《卖油翁》原为九年制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教科书《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课文。
也就是说,三篇现代文的位置从八年级提到了七年级。
之所以做这样的调整,除了教材内容、结构方面的整体安排之外,还基于以下几点考虑:①苏霍姆林斯基《给儿子的信》,P/16,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第一,适当增加课文难度,有助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经历了一个学期,学生已经基本适应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七年级下学期的课文有适当增加难度的空间。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知识点+课后思考探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知识点+课后思考探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知识点+同步练习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彭荆风,1929年生,江西萍乡人,作家。
1955年出版短篇小说集《边寨亲人》。
与人合写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与《芦笙恋歌》,“文革”后出版作品有长篇小说《鹿衔草》,中篇小说《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短篇小说集《驿路梨花》等。
二、背景资料《驿路梨花》是彭荆风于1977年秋写的,当时,党中央重新提出要学习雷锋精神,作者记忆的闸门也被叩开了,他想起了许许多多边疆地区的朴实的人和事,想起了那深山大岭里供旅人方便的小茅屋,想起了默默为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以及为了后来的旅客,临行前都要给小茅屋做点事的先行者。
想起这些,一股无形的力量迫使彭荆风拿起笔来,写就了《驿路梨花》。
三、理解词义1.修葺:修理房屋。
葺,用茅草覆盖房顶。
2.折损:因过分尊重使人承受不起,客套话。
3.驿路:这里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4.迷茫:广阔而看不清楚。
5.恍惚:不真切,不清楚。
6.简陋:简单粗陋不完备。
7.延伸:延长伸展。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9):写“我”和老余在焦急地赶路之时发现了小茅屋。
第二部分(10—12):“我们”投宿小茅屋,猜测小茅屋的主人是谁。
第三部分(13—27):写瑶族老人述说小茅屋的主人是梨花。
第四部分(28—37):写梨花妹妹讲述小茅屋的来历,引用诗句点题。
五、问题归纳1.开篇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作用分析法。
“挨”“延伸”“消失”由近及远,描写出了山峦的层叠和一望无际;“迷茫的暮色”又表明“我们”行进山中已经到了傍晚时候。
这样描写山峦,表明时间,衬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下文“小屋”的出现作铺垫。
2.“我们”首先看到了小屋的什么情况?产生了什么疑问?这起着什么作用?“我们”首先看到小屋“没有灯也没有人声”,不禁产生了“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的疑问,设置出了第一个悬念。
七下语文课本整理
七下语文课本整理
本文档旨在整理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的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
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第一单元:情商启动器
该单元着重培养学生的情商,通过情感沟通和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情商智力。
第二单元:并蒂莲
该单元以《孟母三迁》和《画画的孩子》为主题,引导学生了
解孝顺和艺术创作的重要性。
第三单元:冰心与巴金
该单元介绍了著名作家冰心和巴金,通过他们的作品让学生了
解文学的力量和作家的人生历程。
第四单元:不一样的“我”
该单元探讨了每个人的独特之处,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尊重和理解他人的不同。
第五单元:和平与团结
该单元以《草房子》和《雷锋日记》为核心,让学生认识到和平与团结的重要性,并培养友爱和互助的精神。
第六单元:寻求“理”
该单元介绍了庄子和孔子两位古代思想家,引导学生研究他们的智慧和道德观念。
第七单元:节日的盛宴
该单元介绍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和西方的节日,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节庆活动。
以上是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的主要内容概述,希望本文档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课本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教材梳理
一单元:历史杰出人物,人物传记
1邓稼先
课堂小结:本文既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也不同于一般的人物评传,而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民族情结、私人友爱为基调,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叙写了一个纯朴谦逊的科学工作者的奋斗历程。
同时文中还插入了幼儿读本、诗歌、电报、书信等内容,抒发了对邓稼先的赞颂之情。
本文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可以说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题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华文化,就能孕育像邓稼先这样的优秀儿女,也正是因为有了邓稼先这一类的杰出人物,我们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写法:运用小标题——条理清楚内容分明;对比鲜明——突出伟大的人格取材精练——四个生活片段;句式多变——排比句、长短句
2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课堂小结:共有十五件小事。
小标题可以概括为:1.明朗的笑;2.走路的姿态;3.深夜交谈;4.饮食爱好;5.待人风趣;6.会心的笑;7.谈青年来信;8.处理校样随便;9.工作忙碌;10.看电影;11.别样的休息;12.日常起居;13.吃鱼丸;14.亲自包书;15.忘我工作。
这篇散文通过对鲁迅先生一些生活细节的描述,让人感受到真实、富有人情味、生活化的鲁迅形象,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希望大家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表现人物性格,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待客,关爱亲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4孙权劝学
帮助学生梳理出重点文言现象,并指导学生整理笔记。
三个字音:当、为、更。
三个多义词:事、以、见。
三个古今异义词:治、博士、但。
三个称谓:孤、卿、大兄。
三个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三个古汉语句式:非复、何见事。
二单元:家国情怀、爱国主义情感
5黄河颂
总结: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要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6 最后一课(小说)
线索:以“我”的见闻、感受
主题:通过最后一课的生动描述,反映了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为代表的法国人民在遭到普鲁士侵略以后,所表现的浓厚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三要素:情节情感变化
上学路上(序幕)———————幼稚、贪玩
课前(开端)—————————疑惑、诧异
课上(发展)—————————难受、懊悔
下课(高潮和结局)——————悲愤、懂事
7 土地的誓言
主题:“九一八”事变之后,大批东北青年流亡到关内。
本文抒发了他们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感和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
8 木兰诗(叙事诗)
主题:这首叙事诗塑造了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
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
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
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纯朴的优秀品质。
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三单元:“小人物”的故事,平凡,闪光点
9阿长与《山海经》
主题:作者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来刻画阿长这一封建社会的普通劳动妇女形象,刻画出了一个纯朴热情、善良仁慈、关心小孩的长妈妈形象,抒发了自己对长妈妈的同情、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
10老王
本文的叙事线索是“我”与老王的交往。
总结:本文通过回忆老王的窘迫生活及与老王交往的生活片段,展现了特殊时代背景下,老王与作者一家珍贵的友情,凸显了孤苦寒微的老王纯朴、仁义、善良的品性,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美的讴歌,对不幸者的悲悯关怀,对自身的反省,以及对命运的慨叹。
11 台阶
总结:小说用第一人称叙述了“我”父亲与台阶的故事。
当父亲用汗水和辛劳终于砌成了向往已久的台阶后,他却又处处感到“不自在”,感到从未有过的空虚和寂寞。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
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父亲也是老实厚道的农民。
他用辛勤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辛苦,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
12 卖油翁
写作特色:剪裁合理,对比鲜明
四单元:中华美德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写法:以小见大,具体细微的小事,表现人物的高尚品德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14 驿路梨花
总结:小说通过发生在哀牢山深处一所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再现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乐于助人、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歌颂了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貌。
从整体结构看,全文以“我”和老余的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组织一晚一早所见所闻的材料,属于顺叙。
其中瑶族老人打猎迷路,夜宿茅屋,解放军盖小屋,梨花姐妹照料小茅屋是插叙。
如果从小茅屋建造和维护的过程来看,课文还采用了倒叙的方法。
课文记叙顺序的作用: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
15 最苦与最乐(议论文)
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总结:本文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先谈未尽责任之苦,进而引出尽责任之乐,阐明了苦与乐对立统一的关系,从而提出具体做法“人生应当勇于承担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习待人处世的正确态度。
16 短文两篇
五单元: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写景状物
17 紫藤萝瀑布
总结:本文通过回忆紫藤萝的败落,隐喻生死以及疾病带来的焦虑、悲痛;借写紫藤萝开放时的美景,赞美生命的顽强和美好,借用花儿抒发作者的人生感悟,寓情于物,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18 一棵小桃树
总结: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文章中叙述了小桃树的“身世”,同时暗写了作者自己的经历。
作者通过对小桃树顽强生命力的赞美,反映了自己对未来、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19 外国诗二首
总结:两首诗都富有哲理,且都富有人情味。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给人以鼓舞,使人笑对人生;而《未选择的路》对于人生选择的思索,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理,更容易引起共鸣。
六单元:探险
21 伟大的悲剧
总结: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22 太空一日
总结:本文采用小标题的形式,详尽地叙述了“我”(杨利伟)的“太空一日”之旅,表现了航天英雄的沉着、冷静和严谨、科学的崇高精神。
23 带上她的眼睛(科幻小说、刘慈欣)
主人公:她(小姑娘)——“落日六号”的领航员。
“我”是小说的叙事者,起着串联情节的作用。
小说以“我”的经历见闻(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
总结:这篇小说想象奇特,构思巧妙,善于制造悬念,文中多处埋下伏笔,最后的谜底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这篇小说作者更多的是想表达对那些无法看见世界的美的人的怜悯和对那些不珍视现在一切的人的愤怒。
推荐科幻小说名作:刘慈欣《朝闻道》、阿瑟克拉克的《星》、弗诺文奇《真名实姓》。
24 河中石兽
总结:这篇课文围绕寻找河中石兽这一线索,展开戏剧性的情节,通过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对寻找石兽的不同见解的叙述,寓理于事。
作者在文末以议论的方式点明自己的观点:“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课文告诉我们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判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
同时也诠释了在生活和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名著导读
《骆驼祥子》老舍
《红岩》(罗广斌、杨益言)
《创业史》柳青
《海底两万里》儒勒凡尔纳,法国著名科幻和探险小说家。
《基地》阿西莫夫,美国科幻小说家
《哈利波特》JK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