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阅读教学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下阅读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新课标阅读教学思考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教学内容,但如今的语文阅读教学却步履维艰,处境堪忧。学生明明很喜欢阅读,但却讨厌上语文的阅读课;学生爱看各种各样的书刊,但对教师所讲内容却少有兴趣;学生看得懂长长短短的文章,甚至对其思想内容都可以有较深刻的理解,但是对练习、试卷中的问题往往束手无策。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有些教师教学公式化,“以不变应万变”。讲小说一律环境、人物、情节,讲散文一概形散而神不散,讲具体的文章每篇都是中心明确,结构紧凑,用词准确等。凡此种种,只讲共性,缺少个性,拘守课文,局限课堂,教学封闭,手段僵化。有些教师又认为现代文阅读试题大都游离于课本之外,与其教阅读,不如多花些时间讲语法,讲古文。还有些教师认为现代文易懂好学,教师无“货”可卖,无“戏”可唱,在教学中或随意性强,或不甚得法。另一方面相当部分学生也因此对语文阅读形成一些不正确的看法,认为现代文没有什么文字障碍,能看懂;阅读课往往又是教师的“独角戏”,所以没什么好学的,阅读教学由此步入死胡同。要改变这种状况,笔者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人手:

一、正确对待课外阅读与应试阅读教学

目前的考试仍是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程度、评价教师教学水平、体现学

校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学生为了考个较好的分数,上个较理想的学校,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学那些繁琐的应试技巧。虽然知道阅读几本有用的书,对自己的终身发展有好处,但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最终只能选择一门心思应付考试。在这种两难处境中,教师要正视学生存在的困惑,为学生的切身利益着想,指导学生多读好的课外书。

并非所有的书都“开卷有益”,况且中学生本身还缺乏明辨是非、抵制诱惑的能力。因此,阅读教学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既要保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又要帮助学生净化阅读内容、规范阅读行为、提高阅读品位,培养健康的阅读情趣。比如,我向学生推荐一些专业性强、阅读品位高的《中学生语文报》、《读者》,充满青春气息、了解外部世界的《中国青年报》、《青年文摘》,弘扬主旋律、歌唱改革的《半月谈》、《中华读书》,早有定论的中外名著《平凡的世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繁星》、《春水》、《托尔斯泰传》等,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感染熏陶,加强自身文学素养,培养健全的人格。

二、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2004年的《读者》第八期有这么一则报道:一位叫朱丽娅·希尔的少女,为保护北美一株被称为“月亮”的红杉树,从1997年12月10日起,竟然在这株18层楼高的树上生活了738天,直到树的所有者承诺不砍伐该树。一个多么勇敢和纯洁的少女,之所以有这样的举动,与其早年积淀的对树的审美有关。

我们的阅读教学能“树”出多少这样的人来,为什么我们不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多去沉淀这样的审美?我们的教材中不乏这样材料的文章,有着丰富的自然信息的生命审美,蕴藏着比笔画、词条、年代、人名、事件和中心思想更丰富的人文资源和精神含量,如《给我一个梦想》、《花未眠》、《我的呼吁》等。但遗憾的是,我们的教学大多停留在概念的说教和灌输上,学生们所接受的都是未感于心的说教和机械照搬后的强行灌输。这样的阅读教学,能让学生感受到这些信息,并能强有力地展示和传递这些信息吗?我在教学史铁生《我的地坛》时,先布置学生课外阅读了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又利用音乐课请音乐老师让学生鉴赏《命运交响曲》。上课时,我先撇开史铁生不谈,让学生先谈贝多芬是如何“扼住命运的喉咙”谱写下了音乐史上光辉的乐章、奏响了人生的最强音的。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以“假如我是史铁生”、“假如我是史铁生的母亲”为话题进行了讨论。讨论中,学生对人到底怎样来看待自己的苦难、怎样去感悟人生、怎样去理解母爱,有了真切的感受。学生在审美中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实现了心灵美的塑造。阅读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思想、知识及阅历,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领悟,读到属于自己的“哈姆雷特”。

三、做到细读并富有“涵咏”

“涵咏”其实是一个积淀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反复吟咏,细细体味诗中的意境,从而领悟作品,获得审美享受,让学生在领悟作品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储存记忆。做好阅读教学中“涵咏”有几个步骤:(1)初读全

文,形成初步印象。一篇文章在手,要读题目,看作者,逐字逐句准确阅读全文,从而把握文章内容,领会文章的思想主旨,进而了解作品的语言风格,体会作者在文中寄予的情感。(2)广泛浏览,了解相关信息。读了原文,在此基础上广泛浏览与文章相关的文章或资料,了解作者生平、时代背景,从而把握相关信息,使自己对原文的思想意义领会得更加深入。(3)反复阅读,进行多维对话。熟读文本,站在作者、读者和文中人物等不同立场上进行多维对话。对文本进行更进一步的解读,消化吸收文本在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的优点,为己所用,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创作能力。

例如在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我就充分运用了“涵咏”的技巧。先是范读,我以第三者的身份朗读,让学生初步了解诗意。当我读时,许多学生忍不住跟读,就是开小差的学生,见到这种情况,也翻开了课本。其二,与学生辨析生字,介绍背景,然后我让学生齐读,再了解诗的大意。其三,再次读,以杜甫的身份读。当我以苍老深沉充满沧桑感的声音读的时候,学生被震住了,教室里静悄悄的,“呼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随着我缓慢激昂声音的飘落,学生松了一口气,看着我,等着我。而我也适时地抛出问题:本诗分几节,哪些诗句表达作者的痛苦无奈,哪些诗句表达了作者的心声。整节课我充满激情,学生沉浸其中,自然而然地获得审美享受。

四、教师要适度地引导和积极鼓励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用

科学的读书方法进行阅读。

1.摘录和随感。教师要引导学生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段摘录下来,学以致用,鼓励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

2.精读与略读。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想边批注。略读即快速浏览全文,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

3.针对学生知识少,阅历浅这一特点,教师要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与学生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同时,动员全体学生的力量,建立班级“图书角”,成立读书小组。加强交流与讨论,讨论疑难问题,交流心得,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效果。

4.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学生受年龄、阅历、知识层次等局限对问题的看法难免肤浅、片面,而教师受过专业训练,对教材有较深入的全面理解,在知识和能力上具有优势,这都决定了教师仍是阅读教学中的主导者。教师必须把阅读教学延伸到课外,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外部阅读环境,多给他们提供一些与之阅读能力相当的、丰富的、健康的精神食粮,让学生在多读多看中扩大知识领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阅读水平,’促进阅读教学的发展。

从学生与教师两方面人手,积极倡导个性化的自主阅读,将阅读与学生的思想和生活结合起来,由教师加以适度引导,就一定能够顺利实现“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让学生面对阅读时不再感到沉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