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浙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分橘子》优秀教学设计(精品)
《分橘子》教学设计
1.2分橘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目标描述:结合“分橘子”情境,进一步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会判断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并会用除法竖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2.学习内容分析:在上节课的基础之上继续学习除法计算,不同之处是被除数首位不是除数的整数倍。
教科书创设了“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分橘子”的故事情境,提出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在具体情境中探索48÷3的直观运算与口算的方法;第二个问题是探索48÷3的竖式笔算的方法,经历分步求商(先求商的十位数字,再求商的个位数字)的过程;第三个问题是能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理解从商的高位算起的道理。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发展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竖式正确计算。
2.难点:理解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效果评价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1)放鞭炮。
(2)用竖式计算。
2.导入新课师: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有一天,他们化缘回来了一些橘子,八戒准备3人平均分,可是怎么分呢?这可难坏了他们,同学们,你能帮帮他们分分橘子吗?学生:能。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分橘子中的数学通过复习旧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打基础。
通过交流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
知识。
板书课题:分橘子探究新知任务一:用小棒代替橘子分一分课件出示:师:仔细观察上图,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学生:一共有48个橘子,他们3个人要平均分。
师:根据知道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回答:每人能分到几个?师:要求每人能分到几个,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算式是48÷3。
师:为什么用除法?学生:本题实际是把48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分橘子微课程设计
分橘子微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包括分子和分母的含义。
2. 学生能够运用分数表示整体的部分,并能在具体情境中正确运用分数进行计算。
3. 学生能够通过分橘子的活动,理解分数的加减运算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际操作,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语言,准确描述分数运算的过程和结果。
3. 学生能够将分数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互相尊重、倾听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数学学科的一节实践活动课,通过分橘子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分数知识。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小学三年级,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
教学要求: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分数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以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材中“分数的认识与应用”为基础,结合课程目标,组织以下教学大纲:1. 分数的概念与表示- 分数的定义及组成(分子、分母)- 如何正确书写分数- 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2. 分数的加减运算-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借助分橘子的情境进行讲解)3. 分数的实际应用- 小组合作:分橘子活动,实际操作中感受分数加减运算- 解决问题:运用分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进度安排:第一课时:分数的概念与表示,生活中的分数实例第二课时: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分橘子活动(实践)第三课时: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问题解决与拓展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紧密围绕教材中“分数的认识与应用”章节,通过分橘子的活动,将分数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概念及加减运算。
浙教义务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分橘子
浙教义务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分橘子教学目标1.了解橘子的外形特征和基本结构;2.领会橘子这类水果对生活的重要性;3.通过橘子的形象描述,飞翔进入生活情境,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教学重点1.橘子的基本结构和外形特征;2.橘子在生活中的作用;3.通过形象描述橘子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橘子的特征和作用;2.如何通过橘子的特征和作用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语言表述和模仿。
教学内容与安排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为《浙教义务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橘子》,包括:1.导入新课:通过“橘子”这个生活中常见的水果的名字来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主题,在此基础上了解和学习橘子。
2.橘子的外形特征和基本结构:通过多媒体资料和实物橘子的互动,使学生认识橘子的外形特征和基本结构,并可自主实践,将橘子剥成完整、平整的果肉。
3.橘子在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多媒体资料及教师对橘子的简单介绍,引导学生认识橘子是一种常见的水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
4.形象描写:通过教师对橘子形象的描写,营造具有情境氛围的语言环境,同时让学生跟随教师所说的语言进行活动,如模仿咬橘子、认识橘子所含维生素等。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营造形象、活泼、逼真、趣味性和任务性的情境,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任务教学法: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多渠道提供知识和信息,为学生提供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实践和创造能力。
3.合作学习法:在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团体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与协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资源1.《浙教义务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2.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3.活动所需的实物和道具。
最新浙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分橘子》优秀教案2(精品)
教学目标1、学会12个生字,认识火字旁,读准多音字“少”;读写“惹人爱”等四个词语。
2、会写“谁什么时候,在哪里读书”的句子,会抄写句子,会说树上的橘子怎么“惹人爱”。
3、懂得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要,愿意跟同学分享快乐。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读写“惹人爱”等4个词语。
2、知道朱老师为什么说刘少奇是个好孩子。
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齐读课题,学习生字“分”。
2、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学课文,要求:(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提出不懂地词语。
(2)带着刚才同学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想;(3)教师巡回指导,了解读的情况,解答个别学生的提问。
2、检查自学。
(1)课文讲了谁分橘子?分给谁?(2)简介刘少奇的生平(刘少奇爷爷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他和毛主席一起为建设新中国,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受到发全国人民的尊敬,这篇课文是讲他小时候的故事,他从小就是个好孩子。
)(3)教师出示卡片,读读词语,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
读书枝头灯笼惹人爱(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达到读正确,读通顺,读熟课文。
3、读熟课文,再质疑。
(1)学生再读课文,围绕课文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能当场解决的,让学生自学解决,跟理解课文内容有关的,细读课文时解决。
)三、写字指导。
1、借助生字卡片,巩固读音。
2、学生细看田字格中的生字,自己提出书写有困难的字。
3、教师重点指导“读、灯、惹”其余生字,指导学生自己看田字格,照样子学写。
(完成课堂作业第1题)第二课时一、复习。
1、卡片抽读生字词,并用“灯、屋”口头扩词。
2、学生做课后练习2。
二、细读课文。
(一)学习课文1、4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第1自然段,读后做练习。
(1)刘少奇在哪里读书?刘少奇在()(2)刘少奇什么时候,在哪里读书?刘少奇()2、朱老师是怎么夸刘少奇的,齐读第4自然段。
(1)朱老师为什么说刘少奇真是个好孩子?刘少奇好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读读2、3两个自然段,划出有关词句。
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分橘子》优质教学教案三篇
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分橘子》优质教学教案三篇让学生在分橘子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让学生正确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二年级数学《分橘子》优质教学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二年级数学《分橘子》优质教学教案一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橘子 ,课本第3页教学目标:1、经历分橘子的实际操作过程,初步了解余数的含义,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结合实际操作,经历用竖试表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和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1、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2、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竖试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的含义.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课件出示14个橘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如果每盘放4个橘子,14个可以放几盘?(教师板书)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2、师生进行互动交流.师:从题目中你们可以得到那些信息?生:每盘放4个橘子,总共有14个橘子.师:题目要求我们要怎么分?生:每盘放4个(平均每盘放4个)师:那题目要我们求什么?生:14个可以放几盘师:根据这些信息,谁知道该怎么列式呢?生1:从14里减去3个4等于2,所以可以放3盘;(14-4-4-4=2)生2:根据乘法口诀:三四十二,得出结论可以放3盘,还剩2个.生3:可以用除法运算列算式:14 4=3(盘) 2(个) ,说明可以放三盘,还剩2个.3、教师与学生合作摆一摆,验证以上结论是否正确.4、介绍用竖式解决以上问题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14 4=3(盘) 2(个)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每一步的含义:先写厂 ,表示除号,把要分的14个橘子,也就是被除数写在厂的里面.把每盘的橘子数4,也就是除数写在厂的左边.写好后,按下面的步骤用竖式计算. 一试商:14除以4,商是几,写在哪?根据乘法口诀求商,商是3,相同数位对齐,即商与被除数14的个位对齐.二相乘:商与除数相乘的积写在被除数14的下面,相同数位对齐.三相减:从总数14里减去分走的12,还剩2个,14-12=2,画上横线对着个位写2.四检查:看看余下来的数是不是比除数小,并说说竖式上的每个数字代表什么意思.三、巩固练习课本第3页的试一试和第4页的算一算 , 想一想先由学生独立解题,再由老师讲解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课本第4页的第3题.小学二年级数学《分橘子》优质教学教案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分橘子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难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教学过程:一、创境激疑1.用竖式计算.56 7 42 6 32 8 35 5 81 9 21 3 16 2 63 92.谈话导入课题,并板书课题.分橘子有余数的除法二、互动解疑平均分后有时会出现余数.1.课件显示14个橘子画面.2.组织小组讨论:有14个橘子,如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请每个同学用代表橘子的圆片实际分一分,在小组内讨论怎样列出算式,用竖式怎样表示.3.全班进行交流.指名回答:投影显示学生的圆片图,引导学生探究竖式各数表示的意思及单位名称的写法,并进一步认识余数.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4 4=3盘2个答:可以放3盘,还剩2个.4引导学生认识竖式中: 14 表示把14个橘子拿去分, 4 表示每盘放4个, 3 表示放了3盘强调单位盘 , 12 表示3盘共12个4 3=12. 2 表示放了3盘后还剩下2个.强调单位: 个 5说明 2 是这个竖式的余数,这2个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了,不然每盘就放得不一样多了.6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三、启思导疑1.先由学生操作用圆片分一分.再列出除法竖式,独立解答试一试 .2.讨论:根据刚才这道习题,你发现了什么?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3.学生独立完成算一算,想一想 ,指名板书,全班齐练.练习完,比较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指名回答:余数要比除数小.四、实践应用练一练第1、2、3、4题.五、总结评价1.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2.你有哪些收获?除法竖式的写法,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学二年级数学《分橘子》优质教学教案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分橘子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2、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3、让学生正确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4、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教学重点:1、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2、让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昨天,我们帮小熊分了苹果,大家还记得我们是怎么分的吗?今天小熊又要请客了,它家里只有14个橘子,它想每盘放4个,可不知道放几盘,你能帮助它解决这个难题吗?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1、有余数的除法及其竖式的计算方法学生试着自己列竖式后,展示不同学生的竖式并让学生说明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同时其他学生可以质疑.因为有除法算式做引导,估计学生不会出现余数大于除数的现象,如果有的话,就直接拿来当作下一环节的样本,解决余数不大于除数.然后教师做小结.2、完成试一试 ,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教师小结: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1、完成练一练第1题.2、完成练一练第2题.3、用竖式计算.9 4 21 5 14 3 19 64、钉一件上衣需要5个扣子,现有23个扣子,能钉几件上衣,还剩几个扣子?四、总结1、说说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2、你今天最成功的是什么?你打算以后如何做? 板书设计:分橘子每盘放4个橘子,14个橘子可以放几盘?14 4=3(盘) 2(个)答:14个橘子可以放3盘,还剩2个.。
《分橘子》(教案)
《分橘子》(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1.了解什么是整除和余数,掌握整除和余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学会用长除法计算除法式子,理解余数为0的概念。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能力以及合作和交流能力。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分橘子问题的解决,并在小组内合作探讨,分享自己的思路与策略,提升团队合作精神与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整除和余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长除法计算除法式子。
3.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难点:1.对多项式的理解和运用。
2.分组合作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引入(1)教师出示一袋橘子,介绍今天的主题——分橘子。
(2)老师提问:“如果4个人要分这袋橘子,每个人分到几个橘子?”请学生独立思考,发言汇报。
(3)教师以不同的人数与橘子数量,提出不同的问题,要求学生自己计算,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整除和余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教师先进行基础概念的讲解:如果一个数a可以被另一个数b整除,即a/b的商是整数,则称a能被b整除,用“b|a”表示。
不可以整除的部分称为余数,例如16/5,商为3余1,即5能够整除16,余数为1。
(2)教师出示两个数字,引导学生演算它们的除法,用第一个例子让学生更深入理解整除和余数的概念。
例1:计算63÷8。
思路:首先看8能不能整除6,答案是否定的,然后看8能不能整除63,发现8×7=56,余7,因此63÷8的商为7余7。
(3)通过多组训练,让学生灵活掌握整除和余数的计算方法,并在课堂练习中找出规律。
(4)教师出题,提出综合性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挥。
例2:一个正数除以2余9,再除以3余1,该数是多少?思路:因为一个正数除以2余9,所以这个数可以表示为2k+9 (k为正整数);这个数除以3余1,所以2k+9≡1(mod3),移项得2k≡2(mod3),则k≡1(mod3);因此,这个数可以表示为2(3m+1)+9=6m+11 (m为正整数),所以该数为6m+11(m=1,2,3,4...)。
小学二年级数学《分橘子》优质教学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分橘子》优质教学教案三篇小学二年级数学《分橘子》优质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分橘子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2、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让学生正确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4、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1、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2、让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昨天,我们帮小熊分了苹果,大家还记得我们是怎么分的吗?今天小熊又要请客了,它家里只有14个橘子,它想每盘放4个,可不知道放几盘,你能帮助它解决这个难题吗?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1、有余数的除法及其竖式的计算方法学生试着自己列竖式后,展示不同学生的竖式并让学生说明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同时其他学生可以质疑。
因为有除法算式做引导,估计学生不会出现余数大于除数的现象,如果有的话,就直接拿来当作下一环节的样本,解决余数不大于除数。
然后教师做小结。
2、完成“试一试”,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教师小结: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1、完成练一练第1题。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3、用竖式计算。
94 215 143 1964、钉一件上衣需要5个扣子,现有23个扣子,能钉几件上衣,还剩几个扣子?四、总结1、说说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2、你今天最成功的是什么?你打算以后如何做?板书设计:分橘子每盘放4个橘子,14个橘子可以放几盘?144=3(盘)……2(个)答:14个橘子可以放3盘,还剩2个。
小学二年级数学《分橘子》优质教学教案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分橘子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
比的应用教案分橘子教案
比的应用教案分橘子教案教案标题:比的应用——分橘子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比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运用比进行数值比较。
2. 学会将比的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与分配相关的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橘子的分配任务。
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橘子、刀具、秤、白板、黑板笔等。
2. 教学环境:教室内有足够的桌椅供学生合作使用。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与引入(5分钟)1. 创设情境:老师向学生展示一篮子橘子,告诉学生这篮子里有10个橘子,我们要将它们平均分给4个人,该如何分呢?2. 引导思考: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将10个橘子平均分给4个人,引导学生注意到需要使用比的概念。
步骤二:概念讲解与示范(10分钟)1. 概念讲解:通过黑板或白板,向学生解释比的概念,如何使用比进行数值比较。
2. 示例演示:在黑板上绘制一个比的示意图,例如:2:3,解释比的含义,并通过具体的数值示例进行演示。
步骤三:小组合作练习(20分钟)1. 分组组织: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4人。
确保每个小组内有一名学生担任记录员,记录分橘子的过程。
2. 任务分配:告诉学生他们需要将10个橘子平均分给4个人,让学生讨论并确定分配方案。
3. 实际操作:给每个小组一篮子橘子,并提供必要的刀具和秤。
学生按照自己的分配方案进行操作,记录员记录分配过程。
4. 汇报与讨论:每个小组完成分配后,让记录员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分配方案及过程。
其他小组进行讨论,比较不同小组的分配方案,分析是否合理。
步骤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回顾: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比的应用,以及分橘子的实际操作过程。
2. 拓展思考:提出一个新的问题,例如:如果有12个橘子要平均分给5个人,该如何分?让学生思考并讨论。
步骤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家庭中的分配问题,并尝试使用比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要求学生写一份小结,描述他们的观察和解决方案。
浙教义务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分橘子
浙教义务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分橘子一.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熟悉橘子的形态特征•理解橘子所含营养成分,并掌握橘子的食用方法•了解橘子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珍爱水果的意识2. 能力目标•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水果的特点和作用,提高观察力和实践能力;•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橘子的认识和喜欢程度,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珍视水果的意识,增加对水果的喜爱感;•通过课堂活动和生活实践,培养学生感悟生活,感恩父母和自然的情感。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熟悉橘子的形态特征和食用方法;•培养学生对橘子的认识和喜欢程度;•提高学生观察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橘子所含营养成分;•培养学生珍视水果的意识,增加对水果的喜爱感。
三. 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学生会集体观察橘子,熟悉橘子的特征和食用方法;2.学生了解橘子的营养成分和作用;3.学生口语表达自己对橘子的认识和喜欢程度。
2. 教学方法1.教师在课前准备好橘子样品,课堂上给学生展示给学生观察和品尝;2.学生通过互动和表演,主动参与课堂活动;3.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练习,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 教学过程1. 活动一:观察橘子1.教师课前准备好橘子样品,课堂上给学生展示;2.学生自由观察,了解橘子的外形、颜色、香气、味道等特点;3.引导学生发现橘子瓣之间的缝隙和果肉的结构,进一步了解橘子的内部构造和生长过程;4.学生通过对橘子的品尝和观察,讨论橘子的食用方法。
2. 活动二:了解橘子的营养价值和作用1.引导学生探究橘子的营养成分和作用;2.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获取信息,如观察、阅读等;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橘子的营养成分和作用。
3. 活动三:口语表达1.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自由表达自己对橘子的喜欢程度和认识,并进行同桌互动;2.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内容,回答问题,巩固课堂学习成果。
五. 教学评价1. 教师评价1.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交流问答、作品表现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2.教师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期改进教学方法,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分橘子》教案3浙教版
小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语,重点学会“急、等、最、捆、束、麻”6个生字,理解“性急、等一等”的意思。
2.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学会课文第一部分,能感情朗读,会背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1)请小朋友随录音唱《小雨沙沙沙》的歌,创设学习课文的情景。
2)启发谈话:种子、麦苗请小雨沙沙地下,而有个小朋友却要请小雨等一等再下,这是为什么?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边听边想:课文中谁跟小雨在说话?他向小雨提出了什么要求?为什么要提出这个要求?2)听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
三、指导自学课文。
1)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难以读准的生字在田字格的生字上注音。
2)看看田字格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一记字形,容易写错的字做上记号。
3)划下带生字的词语,联系句子想想它们的意思。
4)再读课文,想想课后问题1。
四、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
重点正音:等:后鼻音;最:平舌音;束:翘舌音;信:前鼻音;然:读ran,不要读成ran。
2)你用什么办法学会了什么字?说说生字的偏旁名称,认识角字旁。
3)指名带读划下的新词。
从图入手理解“麻”。
4)指名试读课文,读后纠正。
5)齐读诗歌。
五、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出示插图的放大图,看图说说:i.图上画着谁?他在干什么?ii.他双手托着下巴,会在想什么呢?iii.他会对小雨说些什么?2)指名读1至4行。
板书:性急的小雨等一等再下3)“性急”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它是“性急的小雨”?你能从图上找到答案吗?4)课文为什么连同三个“等一等”?5)指导朗读三个“等一等”,用请求、商量的语气,读得慢一些、轻一些,一个比一个轻。
6)指名试读,评议。
7)集体朗读。
8)指导背诵第一部分。
i.自由朗读第一部分,试背。
ii.齐背第一部分。
iii.指名背诵、评议。
六、指导书写。
等:“土”的下面一横较长,在横中线上,“寸”的一点不要漏写。
《分橘子2424242424》优秀教案
《分橘子》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西游记》吗?(喜欢)老师也很喜欢看,今天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发生在他们取经的路上。
2(课件出示图片)从图中,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谁来说一说?(找生表述故事)的确是这么回事,你能从中发现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吗?谁能结合图中告诉我们的已知条件完整的表述这一问题?(悟空、八戒、沙僧面前有48个橘子(4篮零8个),他们3人要平均分,他们3人每人能分到几个?)3你能列出算式吗?(48÷3=□)二、设计活动,解决问题。
活动一:直观操作,探索方法。
1到底怎么分呢?(先分整篮的,再分篮子外面的)八戒和你的想法一样哟!/八戒给了我们一点提示,你看出来了吗?(八戒想先来1篮),每人1篮之后,就剩下1篮零8个,这可怎么分呢?让我们借助学具来分一分吧。
先独立分,再组内交流。
(下面我们进行小组交流,我是这样分的。
先分整捆的,每人一捆,还剩下一捆。
然后再分剩下的1捆零8根。
把这一捆拆成10根,与另外的8根合成18根,再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6根。
和原来分的一捆合在一起,每人共分到16根。
我是分了2次分完的。
)2嗯,他们分的方法都不错,这里,我们发现**只分了两次,他的方法最快速。
如果按照上学期我们口算除法的方法来说,**是把48分成了30和18,分别除以3,再把得数相加,得出每个人分到的橘子数。
(师边听同学说,便进行板书。
)活动二:竖式表示,掌握方法。
1我们看无论是动手分,还是用口算的办法算,都是非常好的方法,你能不能尝试用竖式表示分的过程和结果呢?快动手试试吧!(在学生计算的的过程中,师收集不同的竖式方法,让其对自己的列式进行说明。
)2生根据自己的竖式计算,解释每一步的意思。
(在学生汇报过程中,纠错,改正,明确竖式计算除法的方法。
)学生计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学生讲解时,纠正:3写在十位上就代表3个十,所以它后面的0不用写,也代表了30。
2024年小学二年级数学《分橘子》优质教学教案f范文
2024年小学二年级数学《分橘子》优质教学教案f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将物品平均分配给指定的份数或人数,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能够准确地将物品平均分配给指定的份数或人数。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本质,即每份数量相等,并能灵活应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关于小朋友分橘子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学生:“如果你们有一堆橘子,想要公平地分给每个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引导学生思考平均分的概念。
探索新知实物演示:用橘子或其他物品演示平均分的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每份数量相等的特点。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情境下的平均分问题,如将橘子分给不同数量的小朋友,并记录下讨论结果。
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平均分的方法,强调每份数量相等的重要性。
实践操作设计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分橘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
指导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
分享经验:游戏结束后,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体验和收获,增强学习的成就感。
巩固练习出示练习题:提供一些简单的平均分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练习题的解答方法,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之处,强调正确的方法和思路。
课堂总结回顾本课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强化记忆。
总结收获: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平均分解决问题。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与平均分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回家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情境导入、实物演示、分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浙教义务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分橘子
浙教义务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橘子的特点和成长环境。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橘子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认真态度,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橘子的特点和生长环境,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描述橘子,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橘子2.学具准备:纸和笔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以橘子为话题,通过展示橘子的图片和真实的橘子,引发学生的兴趣,并激发学生对橘子的认识和描写。
2. 学习橘子的特点学生观察橘子,并用几句话描述橘子的外观特点和味道。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橘子的颜色、形状、皮、果肉等特点,并让学生用简单的句子进行描述。
3. 讨论橘子的生长环境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橘子的生长环境,提问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展示橘子的生长环境,如阳光、空气、土壤等。
4. 联系实际生活教师鼓励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种植橘子的经历,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学生可以描述种下橘子树的过程、从花变成果实的过程以及摘下橘子的过程等。
5. 模仿写作教师提供模板,让学生模仿写作。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关键词或句子,学生在模板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创作,完成一段关于橘子的小短文。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橘子的特点和生长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观察和描述橘子,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得到了提高。
同时,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和模仿写作,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六、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观察自己家中的橘子树或者去附近的果园参观,写一篇小记叙文,描述观察到的橘子特点和生长环境,可以用一些形容词来丰富描写。
浙教版二年级语文《分橘子》教案
浙教版二年级语文《分橘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橘子的特点和分割方法;•认识橘子的构造:外皮、果肉、果皮、果核等;•掌握“橘子”、“刚刚”等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能力目标:•能正确朗读课文内容;•能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意思;•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归纳。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喜欢观察和思考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和爱劳动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了解橘子的特点和分割方法;2.学习课文《分橘子》,掌握相关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三、教学准备•课件或黑板、白板;•学生课本和练习册;•橙子、水果刀和盘子(用于演示);•学生活动本。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引入橘子:教师出示橘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橘子外形、颜色等特点,并与学生交流:你们平时吃过橘子吗?橘子是什么颜色的?它的外皮厚不厚?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2.导入课文:教师出示课文《分橘子》的标题,让学生猜测课文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猜猜,这篇课文可能讲了什么?讲授(20分钟)1.读课文:教师读课文《分橘子》,学生跟读。
2.分析课文: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和短语,并解释读音和意义。
3.阅读理解: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
实践(30分钟)1.分橘子:教师示范将橘子分成若干瓣,教学生观察。
2.学生操作:学生们分成小组,每组分一些橘子,并利用橙子、水果刀和盘子进行分橘子的实践操作。
教师巡视指导,确保学生的操作正确和安全。
3.讨论总结:学生们将分好的橘子放在盘子里,小组之间进行比较和讨论,观察橘子的构造并总结分橘子的方法和技巧。
归纳(10分钟)1.归纳橘子的构造: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和实践的结果,归纳橘子的构造:橘子由外皮、果皮、果肉和果核组成。
2.归纳分橘子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归纳分橘子的方法:从橘子的两侧切口,然后用手将橘子分成若干瓣。
作业布置(5分钟)1.课后作业:学生在活动本上完成《分橘子》相关练习。
浙教义务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分橘子
浙教义务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分橘子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让学生培养审美能力,提高语言素养,增强语感。
2.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文字的美,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和把握。
3. 能够理解和领会故事中挖掘的道德规范,培养学生做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模式。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和领会故事中的基本情节。
2.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行为模式。
教学难点:1. 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感性认知能力。
2. 学生的道德教育和自律意识。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给学生看一些图片,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有所爱的东西拿到手里,大家都想吃,怎么办?引导学生提出经过和解决方法。
2. 感性理解通过读“谁说杭州没有橘子”课文,让学生了解南方产橘子的习俗和风俗,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感性认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3. 分组阅读将学生成小组,每组分别负责阅读杭州橘子的由来“兄弟八”、“光阴的故事”、“谁说杭州没有橘子”。
4. 谈论交流每个小组选择代表,向全班谈论自己所阅读的文章,并且表达自己的感受。
5. 生活实践老师带领学生到橘园参观,让学生了解橘子的生长周期、采摘方法,同时体验手工制作橘子蜜饯。
6. 思考思维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找出自己身边的好习惯和坏习惯,并且找出一个好习惯和一个坏习惯的替代方案。
7. 引导思考通过较为深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表达观点:什么是美?美的含义是什么?美的价值是什么?8. 总结概括对于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总结概括,说出自己掌握的重点,以及今后要改正的方面。
教学反思:本单元的课文以橘子为主线,很生动地描绘了作者从小到大对橘子的感性认知和感情的升华。
课文的深入剖析,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那些细微但却非常重要的人情味和生命之美。
通过实践,让学生了解橘子在生产和加工上的流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让学生了解到诚信、友谊、服从和勤奋等生活中重要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品质上的追求。
浙教版二年级语文《分橘子》教案
浙教版二年级语文《分橘子》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1.橘子的特点和营养价值;2.团结友爱,合作共赢的精神;3.口头表达和思维逻辑能力;教学重点1.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水果,重点是橘子;2.学习如何合作共同完成一个任务;3.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合作共赢的重要性;2.让学生明白团队配合的应有姿态。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橘子(每组都可以分到1-2个橘子);2.小学二年级的语文教材《人教版》;3.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分橘子》。
教学步骤第一步:挑选志愿者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4人),并请每一组挑选出一个组长。
第二步:发放橘子为每组发放1-2个橘子,然后向学生介绍橘子的特点和营养价值,让其明确橘子的重要性。
第三步:寻找最佳的橘子分配模式组长需要和其他成员讨论如何分配橘子,让每个人都可以平均分到数量,这也是本节课的主题和教学目标。
组长需要每个人发言,每个人自己说想怎么分,比如AA,AB,BC,C,CD……,解释为什么,让其他人进行发言,然后大家根据讨论结果做最后决定。
第四步:教师点评评估每个小组的分橘子模式和进行总结教师点评。
教师可以在board上写上几个小组的名字,然后对每个小组的分橘子模式进行点评。
教师应注意,评估不仅仅是结果,讨论的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
第五步:复盘总结,寻找问题和解决办法在本节课结束之前,组长需要总结讨论过程。
详细分析每个学生的要求,并评估分配方案是否公平和合理。
第六步:课堂扩展1.学生可以重新将橘子分配给其他同学,来看看是否还有效果;2.学生可以讨论分配苹果等其他水果的方案,来看看是否可以搬运到其他事情上。
教学后记本节课教学时间为40分钟,通过教师引导、家长参与和学生讨论的方式,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从学生的表现和反馈来看,学生们对合作共赢和团队精神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发掘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思考和表达。
分桔子浙教版二年级上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3.提出问题:“桔子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它会成为分享和感恩的象征?”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4.设计开放性问题:“如果你是文章中的小朋友,你会如何分配桔子给邻居和同学们?”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身边的分享和感恩的事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中的场景,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3.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探讨如何将文章中的价值观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4.组织小组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分享和感恩方面的收获。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分享和感恩方面的收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给予积极的反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5.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文章内容的深入讲解和分析,使学生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寓意。同时,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朗读水平和写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此外,教师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全面的成长。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家中种植桔子或其他水果的经历,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3.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小朋友,亲身体验分享桔子的过程。
4.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模拟故事中的场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二)问题导向
1.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小朋友要把桔子分给邻居和同学们?”“分享桔子给他人带来了什么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简析:
《分橘子》是三册语文中的一篇课文。
本文通过记叙刘少奇小时候在私塾读书,因为不乱摘橘子受到老师奖励,刘少奇又把奖给他的橘子分给同学的故事,赞颂了革命领袖刘少奇的优秀品质。
通过领袖的榜样,教育学生应从小养成不随便拿别人东西,有快乐与人同享的思想品质。
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文章,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课文采用叙述语气,语句浅显易懂。
但学生对课文叙述的内容不太熟悉,在进行教学时,必须补充介绍刘少奇的生平、功绩,以激发学生的感情。
通过课文的学习,不仅要使学生懂得不乱拿别人东西,关心别人、有快乐与人同享是孩子必须养成的重要品质,而且要使学生逐步养成这些好品质。
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是通过课文学习要求逐步达到的一个思想情感目标。
学生情况:
《分橘子》这篇课文通过记叙刘少奇小时候分橘子的故事,教育学生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有了快乐应与他人同享。
课文采用叙述语气,语句浅显易懂,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地理解课文的字面意思。
但学生对课文叙述的内容不太熟悉,在进行教学时,必须补充介绍刘少奇的生平、功绩,以激发学生的感情。
领袖的榜样行为,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模仿欲望,对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养成有很大作用。
但是在物质生活资料丰富的今天,学生虽然能理解课文的字面意思,却不太理解为什么刘少奇从来不摘一个橘子,还要把橘子分给同学是一件十分值得称
赞的事。
而我们学习课文不仅要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更要理解其中所包含的思想内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循序渐进,通过几个步骤让学生逐渐理解刘少奇的行为是一种值得学习的好品质。
设计思路:
首先,初读课文,了解课文时代背景。
利用听课文录音、自由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大体上的理解。
在学习第1小节时,通过对刘少奇的生平介绍、"私塾"这个概念的初步认识,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
其次,抓住重点句,品词读句,理解课文。
在学习第2小节时,主要抓住其中描写橘子的话:"秋天,黄澄澄的橘子挂在枝头,像一盏盏小灯笼,真惹人爱",通过分析掌握这个重点句,来理解课文内容。
在分析这句重点句时,我注意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品味词句,寻找句子中最能体现出橘子可爱的部分。
并结合多媒体课件,看图思考比较,分析讨论,逐步理解"黄澄澄、挂在枝头、像一盏盏小灯笼、真惹人爱"等词语的含义,体会橘子的可爱。
由此,来理解刘少奇不摘橘子是一种值得称赞的好品质。
最后,练习设计,创设情境,进一步体会主人公的好品质。
在课的最后,我又安排了一个说话练习,要求学生把朱老师夸奖刘少奇的话说具体,并且积极创设当时的情境,让学生试着模仿朱老师说话时的语气,从而更进一步地理解刘少奇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一种优秀的思想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学生学习,并激起学生学习的强烈动机。
在本课的教学中,还要求学生养成不乱拿别人东西的好品质。
对于低年级学生,往往是知先于行,要做到知行结合本身就是个难点。
因此,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长期目标。
有的学生虽然能理解不乱拿别人东西是一种好品质,但对刘少奇优秀品质的学习往往只停留在思想上,在行动中未必能很好地实现。
这一目标,还需要通过课内外的长期训练,结合生活实践不断地指导提高才能达到。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刘少奇小时候分橘子的故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火字旁,读准多音字"少"(shào),理解"橘子、枝头、灯笼"等词语的意思。
3、学习课文第1、2、4段,知道刘少奇小时候是个懂规矩,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好孩子。
初步培养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按提示分析句子,知道朱老师为什么说刘少奇是个好孩子。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思想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jú
1、出示词语:橘子。
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你喜欢橘子吗?为什么?
2、橘子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水果,人人都喜欢吃。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出示课题《分橘子》,齐读。
课题中有一个生字,出示"分",说说这个生字怎么记?
3、再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谁分橘子?把橘子分给谁?怎么分?……)
二、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听听课文录音。
听后说说,课文中讲谁分橘子?分给谁?
shào
出示:刘少奇。
读准生字"刘",多音字"少"。
看刘少奇照片,简介刘少奇生平:刘少奇爷爷是一个伟大的人,他和毛主席一起为建设新中国,立下了很大功劳,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尊敬。
这篇课文是讲他小时候的故事。
三、自学课文。
1、轻声读课文,要求:(1)边读边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读准字音,记记字形。
(2)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2、指名读生字、新词。
注意读准字音:"惹"。
齐读生字。
3、说说课文有几个小节。
四、学习课文第1、4小节。
1、指名读第1小节,思考:读了这一段后,你知道了什么?
(这一小节告诉我们故事发生时刘少奇的年龄,刘少奇读书的地方。
原来孩子们不是到学校读书,而是到老师家里去读书的。
)
2、小朋友们都学得很好。
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大家,请回答这些问题。
出示:(1)刘少奇在哪里读书?
(2)刘少奇什么时候,在哪里读书?
指名回答。
3、朱老师是怎么评价刘少奇的?从课文的哪一节看出来?(第4小节)
出示:少奇真是个好孩子。
齐读。
五、学习课文第2段。
1、朱老师夸奖刘少奇是个好孩子,那刘少奇好在哪里呢?我们来学学课文的第2小节。
自由读该段,同桌讨论,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从哪里看出刘少奇是个好孩子。
出示句子:刘少奇从来没摘过一个橘子。
"从来"可以换成哪些词?
3、看看橘子生长的地方(朱老师的房前)橘子就长在朱老师的房前,刘少奇却从来不摘。
是橘子不可爱吗?(不是)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出示:秋天,黄澄澄的橘子挂在枝头,像一盏盏小灯笼,真惹人爱。
读句子,你从哪里体会出橘子是很可爱的?(讨论,交流)
(1)黄澄澄。
这是橘子的颜色。
(看图,黄澄澄的橘子)这黄澄澄的橘子成熟的时间是--秋天。
看图体会橘子的可爱。
(2)像一盏盏小灯笼,挂在枝头。
为什么说橘子像一盏盏小灯笼?(看图,挂满橘子的橘子树)体会"像一盏盏小灯笼",并理解"挂在枝头"。
(3)从这些地方,我们看出橘子是可爱的,用句子中的词说,就是--真惹人爱。
这么可爱的橘子,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谁能换种说法?句式练习:
秋天,橘子真惹人爱,()。
4、橘子这么惹人爱,刘少奇却从来没摘过一个,是他不爱吃橘子吗?那是为什么?
从中可以看出刘少奇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不随便拿别人东西)
5、学到这里,你知道朱老师为什么称赞刘少奇了吗?指名用不同的句式说说。
谁能把朱老师的话说得具体些?
出示:朱老师高兴地说:"刘少奇(),真是个好孩子。
"(注意语气)
六、复习巩固。
1、因为刘少奇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所以朱老师要夸奖他。
可是朱老师夸奖他还有别的原因。
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下节课再学。
2、读读这几小节中出现过的生字,说说怎么记。
重点:惹:上中下结构,下面是"心"。
生在作业本上写一个,注意每一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完成课后第3 题,按课文内容填空。
朱老师的()有棵橘子树。
秋天,黄澄澄的橘子()在枝头,像一盏盏(),真()爱。
填写,校对。
板书设计:
12、分橘子
少奇真是个好孩子。
从来没摘过一个橘子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