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促进高校内涵发展定额经费项目—学生第二课堂育人

合集下载

对高校“三全育人”的若干思考

对高校“三全育人”的若干思考

对高校“三全育人”的若干思考在高等教育日益普及的今天,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如何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成为了社会的焦点。

其中,“三全育人”理念在高校教育实践中逐渐被广泛。

本文将对高校“三全育人”理念进行阐述,并探讨其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和思考。

“三全育人”理念是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强调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传统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对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

在高校教育中,“三全育人”理念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全过程,通过聚合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力量,实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心理等多方面的教育,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从学生角度来看,“三全育人”理念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同时,这一理念还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与困惑,从而更好地调整教育策略,提高教育效果。

从教师角度来看,“三全育人”理念要求教师不仅要课堂教学效果,还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活动。

这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也能促进教师教育水平的提高和职业发展。

从家长角度来看,“三全育人”理念强调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教育过程,使家长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思想动态,从而更好地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同时,家长也能通过参与学校活动、担任志愿者等方式,增进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家庭和睦与幸福。

在高校“三全育人”实践过程中,一些成功案例值得我们借鉴。

例如,某高校通过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将学生的课外活动纳入培养计划,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某高职院校则结合专业特色,构建了“校-企-生”协同育人模式,实现了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学生职业规划与岗位需求的紧密结合。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如,“三全育人”理念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具体的实施措施;各方参与者的育人目标不一致,难以形成教育合力;评价机制不健全,导致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等。

“三分式”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第二课堂育人平台构建——以内江师范

“三分式”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第二课堂育人平台构建——以内江师范

“三分式”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第二课堂育人平台构建———以内江师范学院为例刘小波,兰华*,秦亚,冯杰(内江师范学院,四川内江,641100)摘要:文章首先对“三分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概述,然后在分析第二课堂融入“三分式”人才培养模式路径的基础上,探究了“三分式”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第二课堂育人平台构建,包括思想政治及道德素养平台、职业能力与敬业精神素养平台、艺术和人文素养平台、法纪和心理素养平台四个方面。

关键词:“三分式”人才培养;第二课堂;育人平台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6401(2019)17-0193-02深化转型发展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1]。

高校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之外的重要育人平台,是完成人才培养核心使命的重要环节[2],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领域[3],对人才培养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内江师范学院立足内涵发展,推进“三分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融合[4-5],从而形成第一课堂教学育人、第二课堂活动育人有效联动的育人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一、“三分式”人才培养模式概述(一)“三分式”人才培养的目标素质结构及实施路径“三分式”人才培养模式是立足内江师范学院教育体制改革现实,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学生个性的发展定位,选择人才培养类别,确定相应的人才核心素养指标,最终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型教育模式。

一是分类别指导。

引导学生根据个人意愿和发展预期,经过一年学习后,通过分流,自主选择进入“深造类”“就业类”“创业类”三类人才培养通道,实施分类别指导。

二是分阶段培养。

第一阶段(第1学年),即通识教育阶段,学生夯实相关专业基础;第二阶段(第2耀3学年),学生自主选择进入不同的培养通道,体现不同培养类别的专业核心能力和素养;第三阶段(第4学年),根据学生的不同培养类别,开展专项能力培养及综合素质培养。

三全育人视域下的第二课堂体系建设

三全育人视域下的第二课堂体系建设

三全育人视域下的第二课堂体系建设摘要: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能够有效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平台与途径,广泛动员学生参与,进一步提升广大青年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在“三全育人”教育发展大格局下,高校应当更加重视第二课堂建设,进一步推进第二课堂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和科学化,并深入融入到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高质量内涵式人才培养理念中,真正实现育人实效。

关键词:三全育人;第二课堂;体系建设;人才培养一、三全育人概述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长效机制”。

具体而言,“全员育人”主要是从教育主体出发,旨在调动教育的各种人力资源,如专业教师、学工队伍、党政干部、后勤人员、家庭成员等。

所有群体都肩负助力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从不同角度发挥育人功能。

“全过程育人”是从教育的时间维度出发,强调教育须贯穿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从入学到毕业,甚至延伸至终身学习。

“全方位育人”是从教育的成效范围出发,突出教育应涉及学生成长的各方领域,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从线下到线上,从校内到校外等。

全员育人是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人力基础和组织保障,全过程育人内在蕴含着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的客观要求,而全方位育人则既离不开高校全体教职工的责任自觉和积极参与,又需要按照全过程育人的要求,挖掘不同领域中的育人因素、整合不同社会力量的育人功能、探索不同实践载体的育人方式。

二、第二课堂育人的作用与意义1、第一课堂广度与深度的拓展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课堂之外的所有具有组织计划性的学生活动,包括主题教育、实习实践调查研究、志愿服务、社团活动、创新创业实践、学科竞赛以及文艺体育活动等。

第二课堂很多活动是第一课堂的重要延伸与补充。

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的高校实践育人课程体系建设探析——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

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的高校实践育人课程体系建设探析——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

教改论坛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的高校实践育人课程体系建设探析——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广西财经学院芮红磊周仕敏【摘要】本文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分析当前学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实践育人课程体系建设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并剖析不足之处,提出聚焦课程属性以加强课程规范化建设、聚焦铸造精品以推进课程精品化建设、聚焦运行机制以提升课程科学化水平、聚焦记录评价以强化课程育人导向等推动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的高校实践育人课程体系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第二课堂成绩单”实践育人课程体系建设路径【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23)30-0101-05“第二课堂”是指以育人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课外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在学校课程培养计划之外所开展的开放式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综合,是对课程教学“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拓展。

2018年7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之后,国内高校纷纷行动起来,相继出台落实“第二课程成绩单”制度的具体实施办法,不断进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与实践育人工作有机整合的实践。

广西财经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是广西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首批试点单位之一,2019年6月学校出台了《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可记录、可评价体系建设,以“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改革推进学校实践育人工作。

笔者以学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实践育人课程体系建设为例,通过分析当前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探索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的高校实践育人课程体系建设的路径,以为相关院校提供借鉴。

一、当前学校实践育人课程体系建设的做法以及成效一是完成实践育人课程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

《办法》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针对学生的普遍需求,从组织管理机构、课程体系及内容、学分结构及获取方式、学分的管理与使用四个方面,对学校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实践育人课程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做了安排。

“第二课堂成绩单”育人效果评价初探

“第二课堂成绩单”育人效果评价初探

“第二课堂成绩单”育人效果评价初探作者:陈晨子记来源:《中国共青团》2020年第11期《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明确指出,要科学设计开展实践育人活动,通过探索实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等途径,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提升综合素质。

近年来,各高校依托团中央、教育部推广执行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将第二课堂活动课程化、系统化、制度化,不断探索实践育人的有效机制。

随着制度的深化建设,如何根据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教育的数据信息,采取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对学校第二课堂教育效果进行评估分析,是高校共青团全面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培养质量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思路设计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是国际工程教育联盟《华盛顿协议》的核心教育理念之一,具备以学习成果为导向、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以持续改进的教学内容为途径等内涵要求。

根据其内涵,我们认为,基于OBE理念建设的第二课堂实践育人效果评估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成果导向,从“行业需求-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的逻辑路径反向设计项目体系,比较准确地提出学生能力培养目标及学习成果标准;二是以生为本,实践育人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应主要考核学生能力提升情况,实现由教师单向传输或是完全学生自发,转向师生双向互动;三是持续改进,通过质量监控及时进行问题反馈和有效改进,实现教学系统质量监控与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

相应的,第二课堂实践育人的整体评价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学校是否为第二课堂设立了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二是是否建立了与培养目标相吻合的课程体系;三是学生学习效果的阶段性评估,即是否完成了每项学生能力培养目标;四是是否实现了根据评估结果持续更新和优化培养体系,不断提高育人效能(图1)。

本研究以团中央“第二课堂成绩单”全国首批试点高校南京工业大学为例,使用其第二课堂数据平台上33万余条数据信息,结合问卷调查和社会学统计方法,对制度正式实施6年来学校的实践育人效果进行评估分析。

浅论高校第二课堂素质教育的实践路径和实践内容

浅论高校第二课堂素质教育的实践路径和实践内容

浅论高校第二课堂素质教育的实践路径和实践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的不断深化,高校第二课堂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高校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是指在学生完成学业主课程之外,通过丰富多彩、有益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教育活动。

一、高校第二课堂素质教育的实践路径高校第二课堂素质教育的实践路径从学校角度、学生角度和社会角度三个方面来讲。

1.学校角度为了保证高校第二课堂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学校应该加强对该项教育的组织、管理和指导。

学校应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力推品牌建设,提高教育水平。

比如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个人特长开设多样化、有针对性、规范化的课程,制定课程教学计划,加强师生沟通和交流,不断改进和完善教育方案。

2.学生角度学生在参加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活动时,要突出自身优势,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新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团体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比如通过参加学生社团、实践活动、科技竞赛等形式,培养创新精神,磨练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充分的准备。

3.社会角度学校与社会的合作,也是促进高校第二课堂素质教育的实践路径之一。

学校将第二课堂教育与企业、行业、社团等社会组织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拓宽教育资源,丰富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实践平台。

比如学生可以参加一些实习、实践、社会服务和志愿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做好充分的贡献。

二、高校第二课堂素质教育的实践内容高校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素质教育综合素质教育是高校第二课堂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它包括个人品德、思想道德、文化素养、审美意识、创新能力、科学素养和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

通过各种方式的综合培养,能够使学生具备全面的素质,成为既拥有学识又有社交能力的人才。

2019年促进高校内涵发展定额经费项目—休闲与社会体育学院

2019年促进高校内涵发展定额经费项目—休闲与社会体育学院

2019年促进高校内涵发展定额经费项目—休闲与社会体育学院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内涵建设)-《乒乓球运动》图书出版项目比选公告(服
务类)
1、项目名称:2019年促进高校内涵发展定额经费项目—休闲与社会体育学院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项目
2、控制价金额: 30000元(人民币大写:叁万元整)
服务时间: 2019年6月
付款方式:银行汇款
3、评分办法:(参考,价格分不低于10分)
4、供应商的资格条件:
(1)营业执照有效;
(2)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专业技术能力;
(3)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5、报价时间及要求:
(1)时间:2019年5月29日至2019年6月4日(节假日除外)。

(2)地址:北京市北三环西路11号。

(3)联系人:刘老师
(4)联系电话: 82099778
(5)报名请携带并提交的资料(2份):
有效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公章;报价单需密封,封口处加盖公章。

封皮上写明项目名称及投标人全称,并注明“报价单”字样。

报价产品需标明品牌。

报价不能高于比选金额。

首都体育学院
资产管理处
二〇一九年五月二十九日。

“三全育人”视域下地方高校“第二课堂”育人理论与实践研究

“三全育人”视域下地方高校“第二课堂”育人理论与实践研究

193美眉 2023.01下教研与美育大学校园“三全育人”视域下地方高校“第二课堂”育人理论与实践研究赵江南(湖南科技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第二课堂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推进“三全育人”的重要手段,是落实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保障,是贯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平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实践育人。

推动“第二课堂”的研究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的要求。

一、“三全育人”视域下地方高校“第二课堂”进行创新的重要意义和必然趋势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这个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的要求。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第二课堂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是第一课堂的延续和拓展。

第二课堂打破了传统的专项人才的培养模式,做到了以学生为本,以传授知识为载体,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用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形式丰富且多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育人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创新,探索、完善高校育人体系的时代需求。

在后疫情时代,就业市场并不明朗,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同比增长167万,创历史新高,而高校仍在扩招,这说明未来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仍然存在很大困难,尤其是地方高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压力越来越大。

构建高校“五育并举”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以安徽医科大学为例

构建高校“五育并举”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以安徽医科大学为例

构建高校“五育并举”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以安徽医科大学为例汪旻旻(安徽医科大学团委 安徽 合肥 230000)摘要: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是深化高校共青团改革、强化共青团育人职能的关键路径,是推动高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促进学生就业创业的迫切需要。

安徽医科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要要求,着力构建高校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提升当代医学院校大学生综合素养。

关键词:五育并举;第二课堂;高校育人体系第二课堂是高校育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

要创新方式,拓展途径,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创造更多机会和舞台。

”[1]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阐明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育的根本目标,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根本遵循,他强调,“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当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高尚的品德、创新的思维、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审美、劳动的习惯。

” [2]高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应该主动适应“五育并举”教育体系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积极探索第二课堂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构建一体化高校育人体系。

一、高校“五育并举”的科学内涵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教育体系进入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新时代,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这五个重要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安徽医科大学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立德树人、造就良医”的实际,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培养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建设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建设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高校开始引入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建设,通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背景介绍: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建设旨在拓展学生的视野,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参与各类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科技创新等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提升自我,为未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实现高校育人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这个背景下,对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建设进行深入研究,探索优化育人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系统分析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建设的现状,探讨其内容和特点,深入挖掘主要挑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旨在进一步明确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建设的价值和重要性,为高校未来的育人工作提供可行性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高校领导者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实践育人的机会和平台,推动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和发展,构建更加健全的育人体系,培养更加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1.3 研究意义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建设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通过建设健全的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符合社会对高校人才的需求。

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建设是响应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大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方案探索

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大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方案探索

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大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方案探索摘要:基于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课程研究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项目研究成果之二“劳动教育”和“教师综合素养展示大赛”方案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方式初步形成培育过程全方位、培育对象全覆盖的长期高效组织模式。

关键词:“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劳动教育、教师综合素养展示、以赛促练、组织模式正文:二课堂视域下的师范生学科类竞赛组织模式探索”课题项目的提出,是基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对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论述,以及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

《意见》指出,“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充分借鉴第一课堂教学育人机理和工作体系,整体设计高校共青团工作内容、项目供给、评价机制和运行模式,实现共青团组织实施的思想政治引领、素质拓展提升、社会实践锻炼、志愿服务公益和自我管理服务等第二课堂活动的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实现高校学生参与共青团第二课堂可记录、可评价、可测量、可呈现的一套工作体系和工作制度。

然而,目前高校对于“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开发使用的还不够彻底,对于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作用也比较有限,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陈旧老化,无法满足新时代大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综合发展的需求;学生参与课程盲目化,无法全面发展自身素质,有时候唯分数论让学生选择一些不适合自身发展或者类型重合度较高的课程,导致个人能力发展不均衡;课程参与度无法保证,大部分高校尚未把“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列入培养方案,作为一种辅助“第一课堂”的工具,还没有保证教育过程的全方位和教育目标的全覆盖。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项目组成员在学科类竞赛组织模式探究基础上,开发“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模式的旨在提升高校大学生尤其是师范生综合素养的课程方案,将“劳动教育”、“教师综合素养展示大赛”以必修分+选修分的形式固定成“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培养方案,从而实现对“第一课堂”最大化的形式扩展、功能延伸及效能强化。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共青团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共青团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第 33 卷 第 12 期2020 年 12 月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ElectricityVol.33 No.12Dec.2020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共青团第二课堂协同 育人机制研究李乾坤,陈婕,裴蓉(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扬州 225127)摘 要:探索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共青团第二课堂的协同育人机制,是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有效举措,是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尝试,是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客观要求。

通过分析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育人优势,找出影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共青团第二课堂协同育人的因素,提出了建设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共青团第二课堂协同育人的有效机制。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协同育人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0097(2020)12-01041-020 引言2016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

2018年6月22日,团中央、教育部印发了面向共青团组织和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引领、素质拓展提升、社会实践锻炼、志愿服务公益和自我管理发展等第二课堂活动的《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

探索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共青团第二课堂的协同育人机制,是持续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深度融入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纵深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不断完善学生发展服务体系、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

1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的现状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课堂,是在广大学生中传播党的先进理论的平台,共青团组织的第二课堂则是以实现文化和实践共同育人的主阵地,二者互动互补、同向同行。

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践育人功能探析——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

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践育人功能探析——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

教学实践研究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践育人功能探析----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陈文裴松(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徐州221116)摘要:“第二课程成绩单”制度是高校共青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有关文件要求,纵深推进实践育人的重要举措。

高校通过践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意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实现其全面发展。

本文对当前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践育人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从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融入培养方案、编制发展纲要、制定实施细则、建立四级体系、整合三支队伍等方面探讨加强“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践育人功能发挥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践信息化时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方向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除了基本知识技能的要求之外,社会对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协作、实践、创新、管理等能力都要具备。

这些能力仅靠“第一课堂”是很难实现的,要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变革目前的教育方式#2016年,中共中央、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高校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强化社会实践育人,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组织师生参社会实践活,教合、校合协育式,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1]+,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

对高校实践育人和与之密切相关的“第二课:绩单”都做了重点强调。

特别对于双一流建设高校,加强“第二课堂”,“第一课堂”学知识,社会需要、综合素质突出的一流大学生,更是叫总的,更发挥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能,发展的大学生是一个的重要课题+一、“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践育人的理论阐述1.“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内涵。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教学育人理工作,高校共工作、目、式,实现共实的政治领、素质展、社会实践、服公益自我管理服第二课堂活动的学化、系统化、度化、规范化,实现高校学生参与共青团第二课堂可记录、可评、可测量、可呈现的一套工作体系和工作制度典2.“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践育人理念。

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建设研究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校教育工作的深入推进,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建设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第二课堂是指在校内外课程学习之外,学生通过课外活动开展各种实践、实训、实习和社会服务等教育活动,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研究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从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的内涵、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二、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的内涵1. 实践育人的概念和重要性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是指在校内外教学之外,通过一系列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一种教育活动。

它强调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是高等教育创新和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

实践育人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二是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是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四是可以促进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发展,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具体要求包括: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二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在团队中合作、在团队中进步;三是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身心健康,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磨练、在社会实践中成才。

目前,一些高校对实践育人的重视程度不够,实践育人的理念和观念落后,对于实践育人的概念和内涵理解不够,导致实践育人的教育活动开展不够有序,实践育人的效果不够理想。

2. 实践育人体系不健全目前,一些高校的实践育人体系建设不够健全,实践育人的教育活动主要停留在零散状态,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缺乏长期规划和有效指导,导致实践育人的效果不够显著。

高校第二课堂立德树人实现路径探究

高校第二课堂立德树人实现路径探究

高校第二课堂立德树人实现路径探究【摘要】高校第二课堂作为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强调培养学生健全人格、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高校第二课堂,可以提供学生全面发展的机会,促进其个性、兴趣的培养,锻炼其综合素质。

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需要高校做好课程设计、活动组织和管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其道德情操。

探究高校第二课堂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可以从课程设置、导师指导、社会实践等多个角度入手。

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可以了解不同高校在立德树人实践中的做法和成效,从中总结出有效的路径和方法。

高校第二课堂立德树人不仅是当前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高校第二课堂、立德树人、实现路径、探究、实践案例分析、重要性、发展展望1. 引言1.1 高校第二课堂立德树人实现路径探究高校第二课堂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是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而高校第二课堂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立德树人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实现高校第二课堂立德树人的目标,首先需要明确立德树人的内涵和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和人生观。

高校应通过开设多样化的课程和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校也应搭建合适的平台,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探究高校第二课堂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需要结合学校教育理念和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本校特色和学生需求的发展路径。

通过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交流,搭建多维度的学习平台,推动学生成长成才。

实践案例分析可以为探究路径提供借鉴和参考,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不断完善高校第二课堂立德树人的实现机制。

在未来发展中,高校第二课堂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将愈发凸显,需要不断创新教育模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三全育人”理念下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困境及对策研究

“三全育人”理念下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困境及对策研究

“三全育人”理念下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困境及对策研究摘要:新时代下,为了践行“三全育人”的教学理念,各中职院校加大了对学生德育的改革,以满足当前形势下的人才战略发展要求。

本文以对“三全育人”理念的理解,对“三全育人”理念的实施近程中中职院校德育课程教学开展中遇到的难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对策,仅供参考。

关键词:“三全育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对策一、引言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以下简称“三全育人”)。

同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中职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他们的理想信念、价值观、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生力军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是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尤其是近几年,教育部门为了迎合形势发展的需求,启动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对各项育人资源进行了整合,并构建了一系列育人方案,旨在进一步提升中职学生的德育水平,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如何让德育教育与智、体、美、劳动教育互相渗透,共同发展实现“五育并举”,进一步把握“三全育人”内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结合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的内容,破解当前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能力,真正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是每个中职学校面对的新课题。

二、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困境(一)德育教育主体比较单一在学校层面,中职德育工作主要由班主任和思政教师负责,公共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很少主动渗透德育教育。

在家庭层面,由于绝大多数中职学校都是寄宿制度,学生只有周末回家,一周至少五天的时间里,家长见不到学生,也极少与学生沟通。

浅析高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

浅析高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

浅析高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作者:申美兰来源:《广东蚕业》 2019年第3期申美兰(沈阳大学辽宁沈阳110044)[作者简介:申美兰,女,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摘要建立合理的高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努力使第二课堂的开展结构清晰,使各部分内容设置配合合理,实现在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不削弱对大学生因材施教的个性培养目标。

文章通过对高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和保障措施的分析,创建了多样化高校第二课堂活动平台,更好的为提高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提供了分析和指导。

关键词高校;第二课堂;育人;保障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1205(2019)03-64-02高校第二课堂是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其有别于以接受知识为主的显性教育的第一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学生更易于在活动中接受教育。

因此,高校更应该有意识地推动学生育人体系向课外活动延伸和融入,搭建更广阔的育人平台。

1 高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高校应该始终坚持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为第二课堂打下良好的基础,形成以“科技活动”、“理论政策学习引领”、“社团活动”、“校园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从而达到提升广大学生动手能力、理论能力、社会责任感和活动能力的目的。

1.1 科技活动广大高校教师应该从学生兴趣爱好出发,引导一些有科研爱好的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为学生科研能力的提升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实践和动手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针对学生特长组织活动小组,在第二课堂中学多一点、学深一点,使其成为学生群体中自我教育的理论骨干。

1.2 理论政策学习引领应该以形势政策课教学为基础,加强大学生理论学习阵地的建设,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

人的全面发展视角下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育人模式研究——以山东省S 学院为例

人的全面发展视角下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育人模式研究——以山东省S 学院为例

2072021年第3期教育博览Education Expo“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致力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依托。

当前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存在课程目标定位不准确、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文章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逻辑切入点,在针对学生特点设置目标、建立系统的综合管理体系等方面探索人的全面发展视角下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育人模式。

一、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内涵界定高校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的,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是在校团委的领导下,由二级学院团总支和专业老师统一安排活动,广义上指的是对学生除第一课堂外的所有课下活动得分情况的考核制度;狭义上是指对学生课程培养方案之外的有目的、有侧重地训练活动积分制度,其活动类型包括思想政治养成类、文艺体育类、实习实践拓展类、志愿公益服务类、考研深造与技能特长培训类、创新创业实训、科研类等。

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现状和不足(一)目标定位不准确第二课堂以实践活动开展为媒介,通过灵活性、互动性的活动打造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辨创造能力,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

其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力求通过积分模式激励学生广泛参与实践活动,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年人才。

(二)管理机制不健全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以来,高校第二课堂充分发挥共青团在实践育人中的管理作用,致力于将第二课堂建设为鼓励青年学生素养提升、专业实践、公益拓展等全方面发展的综合管理平台。

但目前在第二课堂的制度保障和后续管理方面仍存在着以下问题和不足之处。

第二课堂作为专业学习课堂的拓展和延伸,相对于以学习成绩为中心的传统教育,受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较弱。

目前,高校共青团队伍是领导第二课堂的主要力量,其将第二课堂的工作分配于二级学院,缺乏专业教师引导,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活动的专业性和育人效果,未能形成整套的管理体制[1]。

新时期高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机制的优化策略

新时期高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机制的优化策略

新时期高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机制的优化策略摘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成为新时期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两个课堂协同育人机制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

本研究通过对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的理论内涵、重要意义以及现状进行客观分析,提出了新时期高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机制的优化策略,以期有效提升高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两个课堂;协同育人;策略在新时期,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机制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理论基石,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战场,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协同育人的观念,积极推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融合发展,形成全员化、多元化、立体化的育人模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的理论内涵第一课堂主要指教师以教材为基础,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开展教学活动,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第一课堂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渠道,也是开展制度化和常态化教育的重要场所。

第二课堂则是指在第一课堂教学之外,高校坚持以教育资源和教育空间为活动载体,积极开展一系列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的育人活动。

第二课堂成为高校凸显大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平台。

第一课堂坚持教育理论育人,重在讲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第二课堂坚持实践育人,重在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一课堂是第二课堂的基础,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

在协同育人的过程中,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互融合,第一课堂充分发挥基础和保障作用,第二课堂充分发挥补充和拓展作用,两个课堂都紧紧围绕以大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目标,尊重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大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有效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二、新时期高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的现状目前,高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机制的运行正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促进高校内涵发展定额经费项目—学生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及社团建设-社团器材购置项目比选公告(货物类)
1、项目名称:2019年促进高校内涵发展定额经费项目—学生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及社团建设-社团器材购置
2、控制价金额: 16.44万
交货期:合同签订后一个月内
售后服务:免费送货
质保期:三个月
付款方式:转账汇款
3、评分办法:(参考,价格分不低于30分)
(价格分不低于30分)
4、供应商的资格条件:
(1)营业执照有效;\
(2)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专业技术能力;
(3)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5、报价时间及要求:
(1)时间:2019年4月28日至2019年5月6日(节假日除外)。

(2)地址:北京市北三环西路11号。

(3)联系人:刘艳美
(4)联系电话:62484369
(5)报名请携带并提交的资料(2份):
有效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公章;报价单需密封,封口处加盖公章。

封皮上写明项目名称及投标人全称,并注明“报价单”字样。

报价产品需标明品牌。

报价不能高于比选金额。

首都体育学院
资产管理处
二〇一九年四月二十八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