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具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受时空局限性小、学生参与度高等特性,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掘第二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标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

2015年中宣部、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指出“努力强化实践教学,建设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体系”,这充分体现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重视。如何发挥第二课堂的独特优势,更好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已成为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相当重要的课题。

一、第二课堂的概念界定

第一课堂是指“学校按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所进行的班级教学活动”。第二课堂则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的,是指在国家正规或专业的教学大纲之外,由学校相关部门设计纳入学校工作计划,由专人统一负责组织和引导,学生自愿参与,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各种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1.第二课堂与课外活动的联系

谈及第二课堂时,许多人把它与课外活动联系起来,甚至有人认为第二课堂就是课外活动。其实第二课堂与课外活动有紧密的联系,但两者又有本质区别,不可简单把两者划等号。首先,第二课堂是纳入教学体系的活动,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有益补充,而某些课外活动无此项功能;其次,第二课堂设计的活动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活动设计、组织更加规范有保障,而高校的课外活动更多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教育性、规范性、针对性上会更弱一些;最后,第二課堂是纳入到高校的工作计划之列,由相关部门在学期初提交第二课堂计划,由专人负责设计、组织、保障第二课堂的顺利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而许多课外活动是由学校的某些社团自发组织,未纳入学校的统筹计划,这类活动随意性较强,缺乏计划性、连贯性。所以说第二课堂源于课外活动,又高于课外活动。

2.第二课堂的特性

一是承载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第二课堂包括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勤工俭学、文艺体育和德育活动等多种形式,这些活动是第一课堂所无法全面涵盖的,其中所涉及的技巧、方法等内容大多与专业知识无关,更多的是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与体现;二是受时空局限性更小。第一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严格的规定,相比较而言,第二课堂的活动受时空限制更小,活动更为自由。学生选

择第二课堂的空间更为宽松、多样,更有利于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三是学生主体性更为明显。第一课堂教学由于受到空间、时间、内容等多因素的限制,学生作为教学的客体更多表现为被动服从,主体性很难体现,而第二课堂选择性较大,学生可以依据自身兴趣、发展方向来选择,使学生从被动服从到主动吸收,有利于最大限度激发学生个性和挖掘潜能。

3.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

如果把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做比较,两者在教育内容、形式、方法上有不同的区别,但两者有着共同的教育目标、教育手段以及教育效果上都存在着互补性。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各有长短、相得益彰共同构成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紧密联系。第一课堂是第二课堂的基础。第一课堂是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提升专业技能的根本途径,而第二课堂把第一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对第一课堂所学知识的深度拓展,使整个知识体系更为完备,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的。没有第一课堂的理论知识储备,谈不上第二课堂的知识升华。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升华,经过第二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的知识,是对第一课堂所学知识的消化、吸收与提升。第二课堂作为开放的育人系统,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来深刻领会和检验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学生健康成才。

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在时间、资源分配上存在冲突。实用主义盛行的当前,高校把更多的时间用于第一课堂专业知识的教授,轻视第二课堂通过实践对知识的深化与拓展,从评价体系角度来说,第一课堂成绩易量化、更易出成绩、有现成的教学资源可供利用,导致高校在教学资源上向第一课堂倾斜;第二课堂的活动不易量化、没有现成资源可利用、耗费资金、效果不显著等特点,使得部分高校不愿把资源更多地分配在第二课堂。

二、第二课堂的思政功能

1.导向功能

导向功能是指通过一定的形式,把人总体上的思想、行为引导到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正确方向上去。第二课堂具有的形式多样、覆盖面广的特性,使之必然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第二课堂的导向功能就是指在具体的环境和条件下,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将大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1]第二课堂内容丰富,活动过程蕴含教育目的,直接或间接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导向作用。当前社会环境复杂,网络媒体高度发达,各种思潮信息泛滥,大学生思想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鉴别能力有限,使得大学生更易被各种思潮所影响、迷惑,进而迷失正确的方向,此时的大学生更需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通过形象、生动的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自学践行正确价值观所倡导的行为。例如在第二课堂中开展的模范人物事迹报告会,使学生亲身感受榜样的感召力,用榜样的真实事例去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使其自觉抵制不良思想和行为习惯,

这就是第二课堂的导向功能。

2.凝聚功能

凝聚力是指“组成社会群体的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吸引、认识二致和情感共鸣,从而形成一种在的凝合力量。”[2]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任务之一,就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向大学生进行宣传、讲解,使大学生理解、接受和认同,从而产生共识,增强青年学子的凝聚力,为共同的理想而奋斗。凝聚功能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可以不受时空和场地的限制,可以利用一切有利的资源,无形之中可以凝聚学校各部门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一种合力和向心力。另一方面,在第二课堂开展的过程中,不论是以班级为单位,还是以共同兴趣爱好为基础的社团组织,无论何种形式的第二课堂都是融知识、趣味于一体,把学生共同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更有利于激发团队成员对奋斗目标的使命感和认同感,更易形成凝聚力和团队意识。

3.创新功能

第二课堂具有内容丰富的特性,确定第二课堂的活动内容需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活动的运行过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所处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在实施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也需要适时进行整合,这些都使第二课堂活动具有创新性。第二课堂的创新功能还体现在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第二课堂突破第一课堂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打破第一课堂严肃、枯燥的学习环境,超越不同专业的界限。第二课堂使大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更轻松的环境中不断接触未知的领域和经历不同的问题情境,一方面可以把第一课堂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巩固第一课堂的理论知识体系,同时可以弥补第一课堂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的矛盾,调动学生在未知的知识领域中时刻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在获取新知识和新经验的过程中遇到难点问题时,有助于大学生变换思维角度、打破固有思维模式、提高独立思维能力。这种积极探索的行为无形中达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目的,而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的获取将为大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贺永锋.新时期高校第二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论文,2010年

[2]苏振芳.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317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