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路工程三十大通质量预防措施
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
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公路工程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公路使用寿命和交通安全。
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通病,如材料不合格、施工不规范、设备老化等,导致公路工程施工质量下降。
下面将就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通病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首先,公路工程施工质量常见的通病有:1.材料不合格: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材料质量不符合标准要求,如水泥、沥青、砂石等。
这样会导致公路工程的强度不达标,容易出现裂缝和变形。
2.施工工艺不规范:施工人员对公路工程的施工工艺不熟悉,执行不严格,这会影响施工质量,如拌和料比例不合理、铺设厚度不均匀等。
3.设备老化及维护不当:公路施工所使用的机械设备老化严重,无法保证施工质量,同时设备的维护保养不到位,导致设备故障频繁,施工质量下降。
其次,针对以上通病,可以采取一些防治措施,以提高公路工程施工质量:1.加强材料质量控制:制定材料质量控制标准,对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和筛选,确保施工所使用的材料符合标准要求。
2.严格执行施工工艺:制定详细的施工工艺方案,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施工人员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施工工艺要求,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3.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制定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计划,对设备进行合理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4.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确保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并整改存在的问题。
5.加强质量验收和监督检查:加大对施工质量的验收力度,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和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工程质量要求。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通病是存在的,但通过加强材料质量控制、施工工艺规范执行、设备维护保养、施工现场管理和质量验收监督等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确保公路的安全可靠使用,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贡献力量。
浅谈公路工程质量问题及管理措施
浅谈公路工程质量问题及管理措施公路工程作为基础设施之一,其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安全生产和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
由于公路工程建设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加之自然环境、地质地貌和人为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质量问题十分复杂且难以完全避免。
因此,如何有效的管理公路工程质量问题,成为公路工程管理中的一项关键任务。
首先,公路工程建设应进行严格的设计方案审核和监理。
设计方案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具有可行性,且需做好变化因素的考虑。
监理应定期对工程建设过程进行现场备案,并对合格证书、检验报告、施工日志等进行审核,及时提出质量问题,并进行整改。
其次,公路工程建设应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要求执行,对施工工艺、材料选用、施工质量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和管理,加强现场监控,及时预警和纠正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此外,要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责任制的落实,对违反规定者进行惩罚,确保施工质量稳步提升。
再次,公路工程建设应搭建完善的质量监测体系,开展质量检测工作。
采用各种先进的检测手段,对材料、产品、工艺的质量进行监测,对合格证书、检验报告的真实性进行审核。
严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使用假冒伪劣产品,确保工程建设使用的材料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防止工程建设出现安全事故等问题。
最后,公路工程建设应加强后期养护和维护管理,确保公路工程质量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养护和维护应定期进行,对公路路面、桥梁、涵洞等进行检查和维修,消除缺陷和隐患,防止因缺乏养护和维护而导致的公路工程质量问题。
总之,公路工程质量问题的管理措施应是多方面的,涉及主体责任、设计方案审核、监理、施工质量控制、质量检测、养护和维护等等。
只有全面、有效地管理公路工程质量问题,才能保障公路工程质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公路工程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
公路工程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一、基层土质不稳定: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基层土质的不稳定是常见的问题,可能导致路基变形、沉降等质量问题。
其主要原因包括土质类型不适合、施工过程中疏浚或填筑不均匀等。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选址前进行详细的勘察和测试,确保选址地质条件良好;在填筑过程中注意土层的均匀性,严禁局部填筑高度过大;选用合适的填料,确保填筑层的稳定性。
二、设计不合理:在公路工程建设中,设计不合理将导致公路工程难以实施或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
常见的设计不合理问题包括路线过陡、转弯半径不合理、路面过薄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要加强设计规范的遵循,确保设计符合工程实际情况;对设计方案进行多方位评估,包括考虑地质条件、交通流量、工期等因素;合理设置标准和要求,确保设计的可执行性。
三、施工工艺和质量管理不当:施工工艺和质量管理的不当也是导致公路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之一、施工工艺不当可能导致路面损坏、裂缝等问题,而质量管理不当则可能导致工程完工后存在质量隐患。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其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工艺的选择和操作;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施工过程中的检验、验收等环节。
四、材料质量不达标: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材料质量不达标是常见的问题。
质量不达标的材料可能导致路面龟裂、渗水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材料的选择和进场验收;加强对材料供应商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其提供的材料符合质量要求;加强对材料的检测和抽样,确保材料质量达标。
五、施工质量监督不到位:施工质量监督不到位是导致公路工程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施工质量监督不到位,施工方可能存在违规操作,从而导致工程质量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对施工质量监督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其具备监督的专业技能;建立健全的监督和核查机制,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和核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形成监督合力。
公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控制措施 路面
公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控制措施路面(一)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1.原因分析:(1)水泥剂量过高。
(2)碎石级配不合理,细料偏多和碎石集料粉料过多。
(3)碾压时混合料含水量过大。
(4)施工时气温过低,养护不及时或养护结束后未及时铺筑上层,暴露时间太长。
(5)路基弯沉不合格或局部存在"弹簧〃。
2、预防措施:(1)水稳层施工前,先对路基压实度、弯沉检查,局部弹簧必须彻底处理。
(2)在提高队伍作业素质、质量均一稳定、保证强度的情况下,应严格控制水泥稳定碎石的水泥剂量。
(3)碎石级配应接近要求级配范围中值。
(4)应严格控制加水量。
(5)养生结束后应及时进行下封层施工。
(6)严格控制0.075mm以下颗粒含量。
(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离析、松散1、原因分析:(1)集料级配变化大,有超粒径现象,且拌和不均匀。
(2)摊铺工艺差,单机摊铺两端离析。
(3)碾压不及时,水稳料在碾压前水分损失较大。
养护不及时,养护方法不合理。
(4)过早开放交通,未限制施工车辆过度通行速度,造成表面松散。
2、预防措施:(1)加强集料的料源管理,宜使用集中加工的集料,保证级配的稳定。
(2)缩短场拌水泥碎石从加水拌和、运输到摊铺时间,并及时碾压成型。
(3)选用性能良好的摊铺机和熟练的机械操作手,强调使用双机摊铺,减少操作过程中的离析现象。
(4)加强覆盖养生,要求使用土工布覆盖养生,并保证湿度。
(5)养生结束后,要钻芯检查基层成型情况,对不成型或成型不好的段落要查明原因,返工处理。
(6)局部松散,应将其清除后修整并划坑槽,然后用新拌制混合料填补。
(三)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度不准1、原因分析:(1)路槽表面或水稳层下承层高程超标。
(2)摊铺时,摊铺机行走钢丝设置放样误差过大。
(3)水稳料摊铺系数不准确。
2、预防措施:(1)在重新摊铺混合料前,检查路槽表面或水稳层下承层的标高,清扫下承层顶面。
(2)控制摊铺厚度的钢丝的设置,对其标高应进行复核。
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方案
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方案随着交通建设的不断发展,公路工程质量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公路工程质量问题不仅影响着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也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和生活质量。
因此,加强公路工程质量管理,预防公路工程质量通病,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就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方案进行探讨。
一、公路工程质量通病分析1. 材料质量不合格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大量的材料被应用于道路、桥梁、隧道等各个部位。
但是,一些施工单位由于利益驱使,可能会使用一些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导致工程质量问题。
2. 施工工艺不规范一些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或者图快,可能会采取一些不规范的施工工艺,导致工程质量问题。
3. 设计方案不合理在一些情况下,设计方案可能存在问题,如结构设计不合理、材料选用不当等,这些都会影响到工程的质量。
4. 施工管理不达标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一些施工单位可能会存在施工管理不达标的情况,导致工程质量问题。
以上是公路工程质量通病的一些主要原因。
下面,我们从材料质量、施工工艺、设计方案和施工管理等方面提出一些预防措施。
二、材料质量预防措施1. 加强材料质量监管加强对公路工程建设中所使用的各类材料的抽检,确保材料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2. 严格材料采购合同管理在材料采购之前,要与供应商签订严格的采购合同,并约定材料质量要求,对不合格材料进行退货和赔偿,确保材料质量。
3. 建立材料追溯制度健全公路工程建设的材料追溯体系,将每一批材料的来源、生产厂家、运输过程等信息记录清楚,确保材料质量可溯源。
三、施工工艺预防措施1. 严格施工工艺管理施工单位要建立完善的施工工艺管理制度,对施工工艺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施工质量。
2. 做好施工工艺验收对施工工艺进行验收,确保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流程进行,避免出现质量问题。
3. 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确保施工工艺规范。
浅谈公路工程质量问题及管理措施
浅谈公路工程质量问题及管理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工程建设也在不断蓬勃发展,但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公路工程质量问题凸显出来,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的理解和把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公路工程质量问题出发,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以期能够为相关管理者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公路工程质量问题1.建设环境问题公路工程建设常常受到建设环境限制,地质情况、气候条件、人才资源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
在山区、沙漠等特殊地形地貌下,工程建设更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2.材料质量问题公路工程建设中所用的材料,包括水泥、钢材等,若是质量不过关,就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牢固性和安全性。
而在一些工程建设过程中,因为一些利益的驱使,相关单位或工程商可能会偷工减料,从而导致质量问题。
3.设计问题4.施工问题不合格的施工技术、施工设备等也是造成公路工程质量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违规施工、施工人员素质不过关等问题,导致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
5.管理问题公路工程建设中的管理不严格,可能造成质量问题的发生。
在管理方面,可能存在着一些监管不力、违规行为得不到及时处罚等问题,从而造成了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
1.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制度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
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各个质量管理环节和相应的责任部门,确保工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管理措施。
2.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对施工过程的监督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要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监督职责,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巡查和检查,确保施工过程的规范和质量。
3.严格控制材料质量加强对工程材料质量的控制和管理,明确材料的来源和质量要求,确保施工所用材料的质量过关。
4.加强设计审查和管理加强对工程设计的审查和管理,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防止设计过程中的技术漏洞和失误。
公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控制措施路基
公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控制措施路基(一)路基产生纵向裂缝1、原因分析:(1)清表不彻底,路基基底存在软弱层。
(2)基底清淤不彻底,回填不均匀或压实度不足。
(3)路基压实不均匀。
(4)半填半挖路段未按规范要求设置台阶并压实。
(5)使用渗水性、水稳性差异较大的土石混合料时,错误地采用了纵向分幅填筑。
(6)高速公路因边坡过陡、行车渠化、交通频繁振动而产生滑坡,最终导致纵向开裂。
2、预防措施:(1)施工过程中认真调查现场并彻底清表,及时发现路基基底暗沟、暗塘,消除软弱层。
(2)彻底清除基底淤泥,并选用透水稳性好的材料严格分层回填,严格控制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
(3)提高填筑层压实均匀度,保证不存在碾压不均匀。
(4)半填半挖路段,当地面横坡大于1:5时,应严格按规范要求将原地挖成宽度不小于Im的台阶并压实。
(5)若遇有软弱层或古河道,填土路基完工后应进行超载预压,预防不均匀沉降。
(6)渗水性、水稳性差异较大的土石混合料应分层或分段填筑,不宜纵向分幅填筑。
(7)严格控制路基边坡,符合设计要求,杜绝亏坡现象。
(二)路基产生横向裂缝1、原因分析:(1)路基填料直接使用了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高液限土。
(2)同一填筑层路基填料混杂,塑性指数相差悬殊。
(3)路基顶填筑层作业段衔接施工工艺不符合规范要求。
(4)路基顶下层平整度填筑层厚度相差悬殊,且最小压实厚度小于8cmo2、预防措施:(1)路基填料禁止直接使用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当选材困难,必须直接使用时,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2)不同种类的土应分层填筑,同一填筑层不得混用。
(3)路基顶填筑层分段作业施工,两段交接处,应按要求处理;(4)严格控制路基每一填筑层的标高、平整度,确保路基顶填筑层压实厚度不小于8cm o(三)路基填挖交界不均匀沉降1、原因分析:(1)由于纵向、横向填挖交界处台阶开挖不规范,未开挖倒坡。
(2)未设置土工格栅进行处治。
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公路建设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公路工程质量问题一旦出现,不仅会浪费巨额资金,还会对社会、环境等带来不良影响。
该文档旨在探讨公路工程质量通病,并提出预防措施,确保公路工程质量。
1. 坡面和边坡问题公路工程中的坡面和边坡是常见的质量问题,具体表现为坡面不平整、安全防护不到位等。
为预防这些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采用优质的设计方案,对坡面和边坡进行科学的设计;•采用新型的材料,保证施工质量;•加强施工管理和质量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道路平整度问题道路的平整度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指标。
公路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包括路面凹凸不平、过度波动等。
为预防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规范道路施工的技术标准;•采用新型的道路材料,提高道路平整度;•强化监控手段,检测道路的平整度是否达到标准。
3. 路基沉降问题路基沉降是公路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它与土壤的性质和建筑的施工有着密切关系。
为预防路基沉降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采用质量保障措施,如加强堆石桥梁底部的桩基等;•加强施工管理,尤其注意路基土壤的选材和所处环境的影响;•加大质量监控力度,及时发掘和解决路基问题。
4. 防滑处理公路交通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防止车辆发生因路面防滑处理不当而滑动的情况,防滑处理是非常必要的。
为预防防滑处理问题,以下是我们的建议:•使用适用的材料;•针对不同的路面条件制定相应的防滑方案;•确保科学的防滑处理施工。
5. 桥梁问题公路工程中的桥梁与安全密不可分,建设涉及施工技术、材料质量等方方面面的要素。
为预防桥梁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桥梁的科学设计和规划;•加强桥梁建设的技术管理和质量监控;•采用高质量的材料,尤其是关键性部件的材料。
6. 总体质量管理以上提及的问题是公路质量管理方面的常见问题,其中的解决方法和措施都与具体的情况有关。
建议后续还要加强以下具体的总体质量管理措施:•加强施工管理和监督检查;•实施标准、流程和质量措施,强化质量监控;•进行定期的总体质量评估和检查。
公路工程施工质量及其防治措施
浅析公路工程施工质量及其防治措施摘要: 在公路施工建设中,常见一些质量通病,需引起重视。
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采取措施,予以防治。
本文对公路施工存在的质量问题以及原因进行分析,从中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 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防治一、公路施工管理及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不同的工程项目具有自身的特点以及施工方案。
因此道公路施工引发质量问题比较复杂, 从而增加了对质量问题的性质和危害的分析、判断和处理的复杂性。
例如内力分析有误, 结构的刚度、强度、稳定性差; 或是在施工中偷工减料, 不按图纸施工, 施工质量低劣; 或是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 擅自代用材料等原因所造成。
由此可见, 即使同一性质的质量问题, 原因有时截然不同。
所以, 在处理质量问题时, 必须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 针对其质量问题的特征作具体分析。
因此,针对具体的某个工程项目应该根据其自身的特点结合施单位现有的施工技术以及具体的施工环境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施工效果。
在施工的过程中, 出现的施工质量的问题虽然很多, 但根据目前既有道路病害的检查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1 施工管理上的问题1.1.1 施工管理程序首先, 施工管理中, 存在着先开工后报告的现象。
其次, 先检验而后有检验申请报告的现象时有发生。
另外,存在不按规定频率检验的情况。
有些承包人一味强调施工进度, 未按规定频率进行自检, 监理不按规定频率进行抽检, 这显然有悖于施工监理程序。
1.1.2 施工资料缺、假、乱技术资料欠缺是承包人的一大通病。
由于承包人技术资料管理人员的缺乏或经验不足, 加之未能按时进行技术资料整理归档, 因而导致了技术资料经常缺这少那, 完整性较差, 有的资料真实性、可靠性也不足。
比如, 砼的设计配合比与施工配合比是有一定差别的, 但在施工现场往往存在设计配合比与其施工配合比完全一样的现象。
1.1.3 施工单位自检环节薄弱施工单位自检是工程质量保证的关键性环节。
公路工程 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控制措施
公路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控制措施预制梁板保护层合格率偏低1、原因分析:(1)钢筋原材料外观线性扭曲,影响钢筋加工成品尺寸。
(2)保护层垫块定位间距不均匀,或数量不够,钢筋拉筋未进行点焊,部分绑扎不牢固,模板碰撞扎丝松脱。
2、预防措施:(1)严格控制钢筋原材料进场时外观线性,若变形较大或原材料外观扭曲过大,不得使用。
(2)控制好垫块间距,布设均匀,拉筋按设计布设,采用电焊加固,或者绑扎牢固,防止扎丝脱落,影响保护层合格率。
预制梁板混凝土凿毛不规范1、原因分析:(1)质量意识差,责任心差。
(2)质保体系不健全,没有认真进行自检。
(3)管理力度不足。
2、预防措施:(1)加强质量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和工作责任心。
(2)健全质保体系,认真落实"三检"制。
(3)加强质量管理和检查整改力度。
预制T梁锚头下锚板处混凝土变形开裂1、原因分析:(1)通常锚板附近钢筋布置很密,浇筑混凝土时,振捣不密实,混凝土疏松或仅有砂浆,以致该处混凝土强度低。
(2)锚垫板下的钢筋布置不够、受压区面积不够、锚板或锚垫板设计厚度不够,受力后变形过大。
2、预防措施:(1)锚板、锚垫板必须有足够的厚度以保证其刚度。
锚垫板下应布置足够的钢筋,以使钢筋混凝土足以承受因张拉预应力索而产生的压应力和主拉应力。
(2)浇筑混凝土时应特别注意在锚头区的混凝土质量,因在该处往往钢筋密集,混凝土的粗骨料不易进入而只有砂浆,会严重影响混凝土强度。
预制T梁波纹管线形与设计偏差较大1、原因分析:浇筑混凝土时,预应力管道没有按规定可靠固定,管道被踩压、移动、上浮等,造成管道变形。
2、预防措施:(1)要按设计线形准确放样,并用U形钢筋按规定固定管道的空间位置,再用细铁丝绑扎牢固。
曲线及接头处U形钢筋应该加密。
(2)浇筑混凝土时要注意保护管道,不得踩压,不得将振捣棒靠在管道上振捣。
(3)应有防止管道上浮的措施。
梁板负弯矩张拉封锚不密实、破损1、原因分析:(1)对及时封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管理不严格。
公路工程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方案
公路工程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方案一、施工质量问题及其防治措施方案:1.沥青混合料施工质量通病:主要表现为沥青温度不稳定、配合比不准确等。
解决办法是严格控制沥青温度,确保施工过程中沥青的附着力和稳定性;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配合比的施工。
2.路基不稳定问题:主要表现为路基沉降、路面破裂等。
解决办法是在施工前进行充分的地质勘察,对路基进行稳定性分析,采取加固措施,如加设挡土墙、加厚路基等。
3.路面结构不合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路面板块错位、厚度不均等。
解决办法是采用合理的路面结构设计,选用适当的材料,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保证路面结构的稳定性。
二、管理质量问题及其防治措施方案:1.施工图纸质量不过关:主要表现为施工图纸缺失、不准确等。
解决办法是加强设计和施工图纸的审核,确保施工图纸的完整和准确。
2.物资质量不合格:主要表现为施工材料使用不合格、采购过程中的管理不严格等。
解决办法是建立健全的物资供应体系,加强对物资质量的监督和检验。
3.施工人员素质不高:主要表现为施工人员技术能力低、施工作业不规范等。
解决办法是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督和管理。
三、设备质量问题及其防治措施方案:1.设备不合格问题:主要表现为施工设备质量不合格、设备运行不稳定等。
解决办法是对施工设备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设备维护不当问题:主要表现为设备维护不及时、不规范等。
解决办法是建立健全设备维护制度,加强对设备的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四、监理质量问题及其防治措施方案:1.监理人员素质不高问题:主要表现为监理人员技术能力不足、监督不严格等。
解决办法是加强对监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监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2.监理流程不规范问题:主要表现为监理过程中的资料不完整、监理手续不合规等。
解决办法是建立健全监理流程,加强监理过程中的文件归档和资料管理,确保监理工作的规范进行。
公路工程质量“30项通病”防治措施
文档通用封面模板本页面为作品封面,下载文档后可自精吕文档由编辑删除!公路工程质量“30项通病”防治措施根据全国公路工程建设实际情况,交通部针对工程质量从“实体”、“工艺”、“管理”三个方面提出了“30项通病”。
为有效防治这“30项通病”,进一步提高我省公路工程质量水平。
提出如下措施:一、工程实体通病防治实体工程质量通病,必须严格按照现行《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同时要达到如下要求:1、沥青路面早期破损、车辙1.1 设计单位应认真调查、分析,根据车辆组成、行车特点,详细试验、计算,按照<河北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细化结构设计和组成设计,要特别重视路面防排水设计,尤其是中央分隔带的排水设计,有条件的可以考虑对中央分隔带做防水封闭。
1.2 原材料质量是提高沥青路面质量的关键,业主、监理、施工单位都要对沥青路面工程的原材料问题给予足够重视。
施工单位要制订严格的原材料采购管理办法,严把原材料质量关;监理要加强对原材料的抽检,建立原材料的跟踪档案;业主要加强对原材料的监督,建立监督管理办法,保证进场的原材料质量。
1.2.1 道路石油沥青进货渠道要明确,确保进场沥青由预定地点直接进场,对进场沥青除每车进行三大指标检查外,对含蜡量、粘附性、溶解度、薄膜加热等试验,每50T或每天一次。
高速公路项目还要进行60T一次的60℃动力粘度、10℃延度试验。
1.2.2 改性沥青,除每车(批)有生产厂家的试验报告单外,还应不少于1000T一次的取样,委托第三方有资质能力的试验部门进行质量检验。
(试验检验项目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6.2要求进行)1.2.3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沥青混合料宜采用机制砂,机制砂必须用优质洁净的石料使用专业制砂设备生产,并经堆方容重试验确定机制砂的质量;特殊情况,经建设单位批准可以少量采用天然砂,其用量不得超过矿料总量的10%(质量比)。
公路工程 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控制措施 桥梁
公路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控制措施桥梁混凝土结构产生外形尺寸偏差1、原因分析:(I)模板自身变形,有孔洞,拼装不平整。
(2)模板体系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不足,造成模板整体变形和位移。
(3)混凝土下料方式不当,冲击力过大,造成跑模或模板变形。
(4)振捣时振捣棒接触模板过度振捣。
(5)放线误差过大,结构构件支模时因检查核对不细致造成的外形尺寸误差。
2、预防措施:(1)采用整体模板;模板加固体系要经计算,保证刚度和强度;支撑体系也应该经过计算设置,保证足够的整体稳定性。
(2)随时观察模板情况,发现变形和位移要停止下料进行修整加固。
(3)振捣时振捣棒避免接触模板。
(4)浇筑混凝土前,对结构构件的轴线和几何尺寸进行反复认真的检查核对。
(5)无抹面的外露混凝土表面不平整,可增加一层同配比的砂浆抹面;整体歪斜、轴线位移偏差不大时,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可不进行处理;整体歪斜、轴线位移偏差大时,需经过有关部门检查认定,并共同研究处理方案。
混凝土表面产生气孔1、原因分析:(1)由于水灰比较大、拌和用水计量不准确及未调整施工配合比或调整不准确,都将会造成拌和用水量偏多,坍落度过大,形成水珠,从而在混凝土终凝后,再吸收水份,在表面形成气孔。
(2)模板表面不光滑,脱模剂太多、太粘,将滞留混凝土中的水珠及气泡,从而拆模后在混凝土表面出现气孔。
(3)振动棒振捣的间距过大,振捣时间短,使混凝土中的水珠及气泡没能全部逸至表面,从而在混凝土表面形成气孔。
2、预防措施:(1)掺入减水剂,减小用水量,充分做好理论配合比,混凝土拌和前调整好施工配合比,拌和时控制好用水量,限制坍落度、水灰比。
(2)对模板必须除锈打磨,保证模板洁净,且同时用清洁的脱模剂,不能使用废机油等会引起色差的脱模剂,也不能使用易粘附于混凝土表面或引起混凝土变色的脱模剂,且同一座桥上使用同一种脱模剂。
(3)控制好振动棒振捣间距及振捣时间,不能大也不能小。
(4)必要时在外侧模上使用附着式振动器,或用扁铲在混凝土与侧模之间插捣,或在振捣时轻敲模板,便可帮助附着在侧模上的气泡逸出,从而达到消除气泡的效果。
公路工程质量预防与纠正措施
公路工程质量预防与纠正措施公路工程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交通运输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公路工程质量的预防与纠正是保证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设计、施工和监理三个方面,介绍公路工程质量预防与纠正的措施。
1.合理选用材料:在设计阶段根据公路工程的具体使用需求和地理环境条件,预先选择合适的材料。
同时,对于可能出现的材料问题,进行充分的前期考察和论证,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
2.合理布局公路线路:在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地势、土壤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的线路布局,避免设计上的漏洞和隐患。
3.注重设计过程监控:在设计过程中,要建立相应的设计质量监控机制,通过专门的设计核查、复核等措施,发现并纠正设计中的错误和问题。
1.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关键工程部位和工序进行严格监控,确保施工质量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
对于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要进行及时发现和纠正。
2.加强施工管理:加强施工管理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
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分工,明确责任。
同时,严格执行施工标准和规范,建立相应的验收机制,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要求。
3.加强监督检查:在施工阶段,要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督检查,通过现场巡查和抽查等手段,发现和纠正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和隐患。
1.建立有效的监理机制:在监理过程中,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理机制,明确监理权限和责任。
监理工作应与施工单位形成合力,既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又积极协助解决问题。
2.加强监理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监理工作要从工程施工开始一直到竣工验收结束,全程参与并掌控质量控制的全过程。
通过监理工作,及时发现并纠正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3.责任追究:对于监理阶段发现的质量问题,要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和彻底纠正。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质量的预防与纠正需要在设计、施工和监理三个方面进行合理的措施和机制的建立。
只有通过全面有效的质量管理手段,才能够确保公路工程的质量,并提高公路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公路工程施工常见30项质量通病实例与防治措施
13
三、具体实例与防治措施
.
1、盲目赶工
造成盲目赶工的原因有两种: 一是:工期提前 二是:由于某种原因影响造成有效工期减少
防治措施 明确造成赶工的具体原因,划清双方责任,并根据施工单位现
有人员和设备结合工程量情况,由业主、监理及承包商三方提 出增加人力、设备及科技投入等可行方案。
因建设单位原因造成的赶工,应明确由建设单位增加资金投入 、赔偿损失;
因施工单位原因造成的赶工,应明确由施工单位承担损失,并 且建设单位可采取明令施工单位加大投入或指令分包等措施确 保工期,从而从根本上保证工程质量,减少质量隐患。
14
二、公路工程常见的“三类30项”质. 量通病
• 管理通病
1、盲目赶工 2、指定分包、指定采购 3、监理独立检测频率不足 4、施工自检体系不健全 5、原始资料真实性差 6、材料质量源头控制不严 7、以包代管、质量责任不清 8、设计变更多、质量控制难度大、工程变更多 9、监理、施工人员、设计文件及规范掌握不准确 10、标准试验数据失真、规模生产条件变异
30
三、具体实例与防治措施
.
7、以包代管、质量责任不清
隧道超挖部分未使用同级砼回填密实,而是用洞渣、片石、石棉瓦等作 为受喷面,使初期支护与围岩脱离。
31
三、具体实例与防治措施
.
7、以包代管、质量责任不清
防治措施
۩ 严禁承包商自行分包工程。 ۩ 任何主要构件和大型施工场地,均要有主包单位技术(质
15
三、具体实例与防治措施
.
2、 指定分包、指定采购
防治措施 正常情况下,禁止建设单位指定分包和指定采购。 严禁建设单位及相应人员、监理人员向承包商推销工程构件、
工程材料等物品。 特殊材料需业主统一采购的应在招标文件中说明。 合法的分包,不得以包代管,主包单位对工程质量及工程管理
公路工程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
公路工程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1、路基工程1.1填方路堤原地面未进行处理就上土施工。
预防措施:⑴做好原地面临时排水设施,并与永久排水设施相结合。
⑵路堤修筑范围内,原地面的坑、洞、基穴等,应用原地面的土或砂性土回填,并按规定进行压实。
⑶路堤基底为腐植土的,应先清除有机土,种植土,平整后按规定要求压实。
⑷路堤基底原状土的强度不符合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换填。
1.2横向斜坡路堤填筑未挖台阶,出现路基横移,下挡墙挤裂。
预防措施:⑴山坡路堤,当地面横坡陡于1:5,原地面应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米,并用小型夯实机加以夯实,填筑应由最底一层台阶填起,并分层夯实。
⑵对半填半挖横坡陡峻地段路基,必须在山坡上从填方向上挖成向内倾斜的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米。
1.3土工合成材料易破坏。
预防措施:⑴铺设材料前,先将场地整好,以免土层表面有坚硬凸出物穿破土工合成材料。
⑵填筑碎石垫层时,应采取沿土工合成材料两侧边缘倾斜填料,以免造成其损坏。
⑶土工合成材料摊铺好后应立即用土料填盖,防止在烈日下暴晒。
⑷施工现场中发现土工合成材料有破损时必须立即修补好。
1.4施工中发现土工合成材料出现扭曲、折皱、重叠现象。
预防措施:⑴下承层必须平整良好,碾压密实后方可摊铺土工合成材料。
⑵摊铺时应拉顺,紧贴下承层。
⑶摊铺前应先把一侧固定,然后依次摊铺。
1.5摊铺碎石垫层时,下层土工格栅被翻起、损坏。
预防措施;⑴土工格栅上第一层填料摊铺须采用前置式装载机。
⑵第一层填料的卸料,摊铺顺序应与土工格栅摊铺方向相反。
⑶机械不得在覆盖的土工格栅上通过。
1.6路基填料不合格,不同类型土混填。
预防措施:⑴以透水性较小的土填筑于路堤下层,应作成4%的双向横坡。
⑵不同性质的土应分别填筑,不得混填,每种填料层累计总厚度不宜小于0.5米。
⑶应合理安排不同土质的层位。
⑷在不同土质填筑的路堤交接处应作成斜面,并将透水性差的土料在斜面下部。
1.7填石路堤的石块尺寸过大,造成很大的空隙,使路堤上部陷落下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公路工程三十大通质量预防措施前言为了达到“强化管理,确保工程质量、进度、环境保护和费用满足合同要求,确保工程建设的施工安全,使工程建设达到质量优、投资省、安全好,效益高”的监理工艺控制目标,进一步规范公路工程的施工工艺,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克服公路工程实体通病“争创优质,打造精品”,为此制定以下预防措施,防止质量通病的发生。
目录一、工程实体通病<一>、沥青路面早期破损、车辙 (4)<二>、水泥路面早期断板、开裂 (6)<三>、半刚性基层过度开裂 (7)<四>、构造物端部路基沉陷 (8)<五>、隧道衬砌不实、渗水 (9)<六>、桥面铺装早期破坏 (14)<七>、桥梁支座安装质量缺陷 (16)<八>、小型预制构件粗糙 (19)<九>、埋置部位混凝土防水不到位 (21)<十>、预应力结构张拉、锚固、压浆控制不严 (22)二、施工工艺通病<一>、混合料计量不准确、级配不严格、拌合不均匀 (27)<二>、路面层间控制不严格,粘层油、透层油施工方法不当 (27)<三>、各类外掺剂品种选用、计量、掺配方法掌握不准确 (29)<四>、体积法、流量法计量误差 (30)<五>、预留构件、预埋钢筋变位 (30)<六>、各类结构养生方法不当、养护时间不足 (31)<七>、圬工砌筑方法、人工砂浆、勾缝方式不妥 (33)<八>、路基碾压设备不足,填前处理、分层压实不够 (34)<九>、路面碾压设备不配套,沥青路面碾压密实度不足 (36)<十>、合同段、工作面、工序间衔接不当 (38)三、工程质量管理通病<一>、盲目赶工 (40)<二>、指定分包指定采购 (42)<三>、监理独立检测频率不足 (42)<四>、施工自检体系不健全 (43)<五>、原始资料真实性差 (47)<六>、材料质量源头控制不严 (48)<七>、以包代管、质量责任不清 (50)<八>、设计变更多,质量控制难度大,工程变更多 (52)<九>、施工人员设计文件及规范不准确 (53)<十>、标准试验数据失真,规模生产条件变异 (53)四、其它工程质量病害及预防措施<一>、混凝土外观质量处理及预防措施 (54)<二>、模板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58)<三>、T梁外观质量缺陷与防治措施 (59)<四>、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的裂缝防治措施 (63)公路工程通病预防措施一、工程实体通病<一>、沥青路面与早期破损、车辙1、病害成因及表现⑪、沥青混凝土原材料不合格,细集料含泥量高,酸性有机质含量偏高,骨料强度不足,或粒径针片状骨料比例偏高。
导致沥青混凝土质量下降,车行过程中破坏混凝土内部结构,导致早期破损。
⑫、沥青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导致沥青混凝土质量下降而发生早期破损。
⑬、沥青混凝土在拌制加热过程当中,由于温度过高使沥青失效或使沥青使用寿命缩短,或温度过低不能保证碾压密实,导致早期破损。
⑭、沥青混凝土在运输、摊铺、碾过程当中工序控制不严,使温度散失过快,不能在有效的压实时间内进行碾压,导致密实度达不到要求,在使用过程中早期破损。
⑮、由于设计不合理,或在施工过程当中把关不严,沥青层的厚度过薄而发生点状或成片破损。
⑯、由于沥青路面排水设计不合理,或施工没达到设计要求,使沥青路面长期被水浸泡,使用过程中产生大面积破损。
⑰、由于设计试验配合比不合理或拌制过程当中配合比控制不严格,沥青用量超标,发生车辙现象。
⑱、由于对当地气温影响因素考虑不全面,在建成使用过程中,高温天气导致沥青混凝土软化,出现车辙现象。
⑲、由于原材料质量太差,或细集料过多,不能保证混凝土质量,在使用过程当中出现车辙。
⑳、在沥青混凝土温度未下降至环境温度即行通车,容易产生车辙。
⑴、如果施工缝处理不当,会在施工缝处破损、扩展或纵横坑塘。
2、预防处理措施⑪、首先从原材料上严格把关,按要求备料,针片状骨料含量控制在要求范围之内,有害物质超标的细集料严禁使用。
⑫、先做实验路段,选择最佳配合比,最合理的施工工艺;根据试验路段的数据确定计量各种级配料,使用能达到要求的压实机械,保证压实遍数。
⑬、在加热过程当中,根据不同沥青特性,选定沥青合理加热的温度范围,严格控制加热温度保证预定的时间内达到预定的温度。
⑭、规范沥青混凝土的运输,摊铺和碾压工艺,保证在有效的时限对其进行碾压,保证沥青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度。
⑮、合理的设计,也是保证沥青路面早期破损和车辙的重要因素之一。
⑯、保证排水通畅,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尽可能做到有水即排,排水务尽,使路面经常处于干燥状态。
⑰、在配合比的选配中,应严格控制沥青和控制细集料用量,即保证沥青对集料的裹覆,又不能超量使用。
沥青混凝土配比中细装料,即要保证填充骨料间的缝隙,又不能超标。
⑱、根据当地气温特点使用适应的沥青,调整合理的沥青用量。
⑲、保证沥青混凝土温度降至环境温度再放行。
⑳、严格按照《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做好纵横缝,保证接缝紧密、平整。
<二>、水泥路面早期断板、开裂1、病害成因及表现⑪、使用的水泥等级达不到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使强度不能保证,在正常的行车过程中产生开裂、断板。
⑫、配制混凝土的砂、碎石不合格,或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使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要求,在行车过程中产生开裂、断板。
⑬、混凝土路面下部基础不稳固,产生不均匀沉陷或开裂,导致路面混凝土断板或开裂。
⑭、浇筑路面混凝土过程中的工艺控制不严,振捣不密实或过量振捣,使混凝土质量下降,产生早期开裂或断板。
⑮、路面混凝土中的钢筋数量如果不能满足要求,也能导致路面使用过程中开裂或断板。
⑯、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养护不及时,或养护时间不够,由于水化热直接导致开裂。
⑰、在路面交付使用后,如不能控制超载问题,超大吨位的车辆可直接使混凝土路面产生断板。
⑱、预埋伸缩缝不符合要求,使路面产生错位变形。
2、预防措施⑪、浇筑路面砼的水泥要使用资质高的大厂水泥,且水泥等级不低于使用强度要求的等级,一般为425以上水泥。
⑫、配制砼的砂、碎石,要严格控制有害物质不能超标,且配合比准确,水泥用量满足配合比要求。
⑬、混凝土路面下部结构如果质量不稳定,可加铺玻璃纤维布,增强基层抗剪抗拉强度,保证基础稳定。
⑭、严格施工工艺,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⑮、路面混凝土中钢筋配置满足设计要求。
⑯、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覆盖洒水养护,最少保证七天的养护期。
⑰、在路面交付使用后,应控制超载问题,避免人为破坏。
⑱、尽量采用碾压式干硬性混凝土,同时预留的伸缩缝必须符合要求。
<三>、半刚性基层过度开裂1、病害成因及表现⑪、由于半刚性基层掺配料中,细集料过多,或水泥含量偏高,使得半刚性基层刚性有余、柔性不足,在车行过程中产生震动裂缝。
⑫、一般情况下,半刚性基层厚度较大,水化热较高,如果养护不到位,很容易产生热拉裂缝。
⑬、路基填方处理不到位,或填挖结合部处理不当,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半刚性基层过度开裂,甚至出现断缝。
⑭、半刚性基层摊铺碾压过程中,如果含水量控制不恰当,含水量过高会出现泌水现象,含水量过低导致碾压不密实,在正常的车行过程中产生震动裂缝。
⑮、建成路面由于设计排水不合理,或由于施工原因造成排水不畅,使半刚性基层长期被水浸泡,导致内部结构破坏,产生花纹形开裂现象。
⑯、摊铺机分料不均匀也会导致纵向规则开裂。
⑰、分层摊铺,层间连接不好,分层状态下,上层基层厚度变薄,不能抵抗车行时的冲击,产生开裂。
2、预防措施⑪、在基层料拌制前,严格筛选合格料源,分仓堆放,准确计量配合,必须采用拌合楼强制拌和,电子控制上料及外加剂,保证基层刚柔兼顾,不产生推移,也有适度的变形,避免震动开裂。
⑫、杜绝雨天铺筑,尽量避免高温天气施工。
铺筑完成的路面基层,要覆盖洒水养护,保证至少七天之内保持湿润状态。
消解前期高峰期水泥水化热,避免热拉裂缝。
⑬、当路基处理不到位时,要在铺筑基层前加铺土工格栅,加强抗拉抗剪强度,以保护基层过度变形。
⑭、根据气温、湿度调整配合比,尽量控制填料在碾压过程中和最佳含水量的偏差值在±2%之内,保证压实效果。
⑮、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有水即排,排水务尽,使基层经常保持一种干燥状态。
⑯、摊铺机摊铺时,必须保证均匀分料,水平等厚摊铺,尽量选择大功率一次性的摊铺机械,避免一层分成两层的情况,使层厚“打折”。
<四>、构造物端部路基沉陷1、病害成因及表现构造物端部路基沉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⑪、基底未经压实或路基填筑时压实度不够,由于路基的沉缩达到危险的程度,使路基在局部或者大面积沉陷。
⑫、由于路基处于软弱地基上,路基的沉陷使路基表面出现大量沉陷,并且可能同时引起地基两侧的土从两旁隆起。
⑬、由于路基内部形成过度饱水区(泥泞),雨天填筑很容易引起这种情况。
当用透水性不同的材料,乱而无序的填筑以及冬季填筑路基采用饱水的冻结材料或混有雪的材料,均能产生富水饱和区,使路基沉陷。
⑭、没有按照施工技术规范中的要求认真进行操作,在施工中填筑了不符合要求的材料,造成路基填土压实度不均匀和低于标准,路基抗压强度不够,在行车作用下产生沉陷。
⑮、桩柱式桥台未待填方充分沉降而修筑结构物。
2、预防处理措施⑪、施工前做好排水沟、集水井等排水措施,保证基底干燥。
⑫、填筑前清除干净杂土、表层淤泥、腐植土等,挖除耕植土后按照 4%~5%的坡度构筑路拱,基底适当放宽。
⑬、合理选用填筑材料,构造物端部的填料选用级配良好、强度高的填料进行填筑。
⑭、严格控制含水量,提高填料的压实度,主要影响压实度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含水量、碾压层的厚度、压实机械的类型和功能、碾压遍数以及地基强度。
对含水量过大的材料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白石灰来降低含水量,对含水量过小的材料,则洒水湿润后再进行碾压。
⑮、严格分层厚度,构造物端部的填料应分层填筑,严禁向坑内倾倒,每层松铺厚度不超过15cm,与路堤交界处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m。
填筑时平衡对称进行。
⑯、严格压实机械,不同的填料和场地条件选择不同的压实机械,一般选用压实效果较高的碾压机械,同时配以小型夯实机具,机械难以压实的地方,用小型压实机具补充压实,保证压实度达到要求。
⑰、为保证填筑质量,严格施工工序检验,从材料进场到摊铺碾压进行全过程旁站,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把一切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⑱、对于桩柱式桥台,应先填土,待填方充分沉降后,再修建桩柱式桥台,从而减少结构物与填土的沉降差。
⑲、冬季施工时应使填筑材料在未受冻的情况下回填压实,避免填筑压实度严重不均匀而造成沉陷。
⑳、施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搭板或土工格栅等新技术进行过渡。
以此来保证构造物端部不沉陷。
⑴、选用性能好的伸缩缝,施工完路面后再切割面层安装伸缩缝,以保证桥面伸缩缝处的平整完好。
<五>、隧道衬砌不实、渗水1、病害成因及表现隧道衬砌不实、渗漏水是隧道工程的一大病害,当地下水压较大时,渗水会穿过防水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