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讲座

合集下载

国际心肺复苏(PR)与心血管急救(E)指南

国际心肺复苏(PR)与心血管急救(E)指南

2005 国际心肺复苏(CPR)与心血管急救(ECC)指南目录美国心脏学会(AHA)第一部分 概论(Introduction)第二部分 伦理问题(Ethical Issues)第三部分 CPR概述(Overview of CPR)第四部分 成人基本生命支持(Adult Basic Life Support)第五部分 电生理治疗:体外自动除颤器、电除颤、心脏复律、起搏治疗(ElectricalTherapies : 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s, Defibrillation,Cardioversion, andPacing)第六部分 CPR的技术与方法(CPR Techniques and Devices)第七部分1、辅助气道控制与通气(Adjuncts for Airway Control and Ventilation)2、心脏骤停的处理(anagement of Cardiac Arrest)3、有症状的心动过缓和心动过速的处理(Management of Symptomatic Bradycardia andTachycardia)4、监测和药物治疗(Monitoring and Medications)5、复苏后支持治疗(Postresuscitation Support)第八部分 急性冠脉综合症(Stabilization of the Patient With Acute CoronarySyndromes) 第九部分 成人卒中(Adult Stroke)第十部分 1、威胁生命的电解质异常(Life-Threatening Electrolyte Abnormalities)2、心血管急救中的毒理学(Toxicology in ECC)3、淹溺(Drowning)4、低体温(Hypothermia)5、濒死性哮喘(Near-Fatal Asthma)6、过敏反应(Anaphylaxis)7、创伤相关的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Associated With Trauma)8、妊娠相关的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Associated With Pregnancy)9、电休克和电击(Electric Shock and Lightning Strikes)第十一部分 儿童基本生命支持(Pediatric Basic Life Support)第十二部分 儿童高级生命支持(Pediatric Advanced Life Support)第十三部分 新生儿复苏指南(Neonatal Resuscitation Guidelines)第十四部分 急救措施(First Aid)第一部分: 概 论(Introduction)本文为2005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肺复苏(CPR)和心血管急救(ECC)指南。

《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掼2000》系列讲座(12)——威胁生命的电解质紊乱的诊治(1)

《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掼2000》系列讲座(12)——威胁生命的电解质紊乱的诊治(1)
1 1 3 2 中度 高 钾 血 症 ( 钾 6 O 7 0 ... 血 . ~ . mmo / l L):
以 促 进 钾 离 子 向 细 胞 内 转 移 为主 。① 碳 酸 氢钠 : 5 0mmo缓 慢 静 注 5分 钟 以 上 ; 5 葡 萄 糖 加 [ ② og 3 OU普通 胰 岛素 静 滴 1 ~ 3 5 O分 钟 以 上 ; 雾化 吸 ③
八 舒 喘 灵 1 ~ 2 g 1 O Or 钟 以 上 a 5分 1 1 3 3 严 重 高 钾 血 症 ( 钾 > 7 0mmd/ ) 伴 . .. 血 . L并 有相应 的一 圈改变 : 采取 综奢性 治疗 方法 为主 。 电 以 ①C C 5 0ml 注 2 5 钟 , a I ~1 静 z ~ 分 以拮 抗 高血 钾 对 0肌 细 盹膜 的毒性 效 应 ( 降低 发生 室 颤的 危险 性 ) } ② 5 0mmo 碳 酸 氢钠 静 注 5分 钟 以上 ( 终 柬期 肾 l 对 病 患 者 可能 效 果 差) ③ 5 ; 0g葡 萄 糖 和 1 普 通 0u 胰 岛素 静 滴 1 ~3 o分 钟 以上 } 雾 化吸 八 舒 喘 灵 5 ④ 1  ̄2 0 0mg 1 5分钟 以上 ; 速尿 4 ~8 / g 鹱 ⑤ 0 0mg k , 慢静注 ; 聚苯 乙烯磺酸钠 灌肠 ; ⑥ ⑦透 析 。 1 2 低钾 血 症 : . 血清 钾水 平 <3 5mm lL称 为低 . o/ 钾 血 症 。与 高钾 血症 相 同, 钾血 症 时神 经 和肌 肉 低 ( 包括心 脏 ) 常受 累 , 别 是 惠者 既 往有 其 它的 疾 最 特 病如冠 状动 脉 粥样 硬化性 心脏 病 ( 冠0病 ) 。 12 1 引起 低血 钾 的最 常 见原 因有 : 钾 摄 八 减 .. ①
— —

关于国际心血管复苏(CPR)与心血管急救(ECC)指南

关于国际心血管复苏(CPR)与心血管急救(ECC)指南

第一部分成人基本生命支持(BLS)一、基本生命支持(BLS)适应证:1.呼吸骤停很多原因可造成呼吸骤停,包括溺水、卒中、气道异物阻塞、吸入烟雾、会厌炎、药物过量、电击伤、窒息、创伤、心肌梗死、电击伤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

原发性呼吸停止后,心脏仍可在数分钟内得到已氧合的血液供应,大脑及其它脏器也同样可得到数分钟的血供,此时,尚未出现循环停止的征象。

当呼吸骤停或自主呼吸不足时,保证气道通畅,进行急救人工通气非常重要,可防止心脏发生停搏。

2.心脏骤停心脏骤停时血液循环停止,各重要脏器失去氧供。

心脏骤停早期,可出现无效的“叹息样”呼吸动作,但不能与有效的呼吸动作相混淆。

自动体外除颤(AED)的应用:心脏骤停时的心律主要是心室颤动(VT)和室性心动过速(VF),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早期电除颤,目前认为,AED是BLS中抢救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

经过培训的非专业急救或保健人员均可使用AED。

二、BLS的程序复苏程序包括判断、启动EMS和心肺复苏(CPR)。

BLS是一系列的操作技术,包括判断技能和支持/干预技术。

BLS的判断阶段极其关键,患者只有经准确的判断后,才能接受更进一步的CPR(纠正体位、开放气道、人工通气或胸外按压)。

判断患者心脏呼吸骤停要涉及急救人员的反应能力,无论是判断过程,还是相继采取的急救,时间要求非常短暂、迅速。

开始CPR中A、B、C每一步,即:气道、通气和循环之前,首先需要判断患者有无反应及呼吸和循环体征。

如果发现无任何反应,应首先求救急救医疗服务(EMS)系统,即尽快启动EMS系统。

如果有2名急救者,一名立即实施CPR,另一名快速求救。

1.判断患者反应在判定事发地点易于就地抢救后,急救人员在患者身旁快速判断有无损伤,是否有反应。

可采取轻拍或摇动患者,并大声呼叫:“您怎么了”。

如果患者有头颈部创伤或怀疑有颈部损伤,只有在绝对必要时才能移动患者,对有脊髓损伤的患者不适当地搬动可能造成截瘫。

2.启动EMS系统通过拔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启动EMS系统,打电话的人要保持平静,不要慌张,准备回答下列问题:(1)急救患者所处位置(街道或路名、办公室名称、房室号);(2)急救患者所在地电话号码;(3)发生什么事件,心脏病发作或交通事故等;(4)所需急救的人数;(5)患者的一般情况;(6)已经给予患者何种急救措施(“正在行CPR”,“正使用AED”)(7)其它任何被询问的信息,确保EMS急救人员无任何疑问。

2000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国际指南

2000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国际指南

前瞻性的RCT。结论:新治疗明显优于(或劣于)对 。结论:新治疗明显优于 或劣于 或劣于) 前瞻性的 照组(P < 0.05) 照组
RCT。结论:新治疗方法不比对照方法好 。结论: 非随机,对一组用新疗法治疗的病人,进行前瞻性观察, 非随机,对一组用新疗法治疗的病人,进行前瞻性观察,必须 有对照组 非随机,回顾性研究;一组用新疗法, 非随机,回顾性研究;一组用新疗法,必须有对照组 通过回顾或用新疗法治疗一组病例,前瞻性观察新疗法疗效, 通过回顾或用新疗法治疗一组病例,前瞻性观察新疗法疗效,无对照组
2.专家一致看法: 专家一致看法: 专家一致看法 这类措施归入以下级别
未确定级别 初级研究阶段 没有可用于最终定级的可靠证据 结果是具有治疗价值, 结果是具有治疗价值,但需进一 步证实 证据: 证据:无害也无益 没有进一步可靠的证据前, 没有进一步可靠的证据前,不做 推荐
3.临床使用后 临床使用后 对物或机械模型研究, 级动物研究质量高于 级动物研究质量高于B级 应用动物或机械模型研究 A级动物研究质量高于 级 根据现有数据或由其他假设所得数据进行合理推论; 根据现有数据或由其他假设所得数据进行合理推论; 类似试验设计 合理推测, 适用于共同感觉; 表面有效; 合理推测,共同感觉 适用于共同感觉 表面有效 应用于许多无证 据的指南的“合理性” 据的指南的“合理性”;无有害证据
N Eng J Med,1999; 341:871-878 N Eng J Med, 2002;346(12):884-90
可达龙
® 盐酸胺碘酮
用经验挽救生命
利多卡因:增加死亡率(AMI) 利多卡因:
• 预防性给予急性心梗病人
- 死亡率
– 发病率 严重心律失常) 发病率(严重心律失常 严重心律失常

最新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

最新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

儿童: 1 岁至青少年(青春期)
成人: 青春期以上
1
2
3
年龄划分

判断意识和呼吸 启动EMSS(呼救) 判断脉搏(C) 胸外按压(A) 开放气道和人工通气(B) CPR(30:2) 早期除颤(AED)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
判断意识和呼吸
确定现场安全”现场安全“
1
拍打双侧肩膀,大声呼叫:“你还好吗?”,左右耳各叫一次
大多数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没有由任何旁观者进行心肺复苏
这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但其中一个障碍可能是 A-B-C 程序,该程序的第一步是施救者认为最困难的步骤,即开放气道并进行人工呼吸
如果先进行胸外按压,即C-A-B,可能会鼓励更多施救者立即开始实施心肺复苏
从 A-B-C 更改为 C-A-B
01
02
患者体位:
03
注意事项: 检查时间小于10秒(5-10秒)
胸外按压(A)
01
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
02
按压与放松时间各占50%
03
按压深度:至少5cm
04
位置:胸骨下二分之一(乳头连线法)
胸外按压方法
胸外按压(A)
肘关节伸直,双上肢呈一直线,双肩正对双手,以保证每次按压的方向与胸骨垂直
双手呈重叠或相加
按压幅度为至少5cm
在理论上,新程序只会导致人工呼吸延误大约 18 秒(进行 30 次按压需要的时间)或更短(如果有 2 名施救者)。
理由:
但与成人(原发性)心脏骤停相比,儿童心脏骤停比较少见, 所以许多施救者因无法确定而不执行任何操作。大多数儿童心脏骤停患者未经任何旁观者实施心肺复苏,所有使提高旁观者更有可能采取行动的策略都会拯救生命。所以,为所有年龄段的患者应用 C-A-B 方法,希望可提高旁观者实施心肺复苏的几率。

《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2000》系列讲座(11)——急性脑卒中的再灌注治疗(2)

《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2000》系列讲座(11)——急性脑卒中的再灌注治疗(2)

核 磁共振 ( MRI 不作 为急性脑卒 中惠 者 的常规 )
检 查 . MRI较 C 对 小 病 灶 更 敏 感 , 管 M RI可 但 T 尽
高血 糖( 非酮症 性 高渗 昏迷) 低血 糖 , 脏 病发作 后 , 缺 血 . 毒性 原 因。 分泌 紊乱 , 毒症 , 中 内 尿 精神 综合
( o ds麻 井 ) 伴 有 神 经 休 征 的 偏 头 痛 . 谢 紊乱 . Td。 . 代
患 者 CT表现 可 能正常 这 些惠 者 中通 常 有 少量的 S AH 者可能 没有神经 系统异 常表现 。 临床怀疑 为 对
S AH, 又 无 C 阳性 表 现 的 患 者 , 做 腰 穿 检 查 。 而 T 应
C 是 鉴 别 脑 梗 死 与 脑 出血 或 其 它 颅 内 占位 性 T 病 变 的 最 重 要 手段 。 了避 免 血 肿 和 增 强 剂 的 混 淆 . 为 应 做 c 平 扫 , 不 建 议 做 增 强 C 。 在 排 除 脑 出血 T 而 T
静 } 鸯 葡 过度 I } 5 萄 和 ^ 薏. 赣. i 查 培 加 藿, 往5 葡 糖: > 5 ml 月 索 堵 止 . 低血 0 萄 血培 】 ∞ ̄cL使 胰 ? 知 不 , 酒肌自 鲑 B 营 日 佳 . 竹 . 如 氧晦 虚 蝴2< 9 氧 血 和 ( 0 . . 9哦
后 才 可 行抗 凝 或 溶 栓 治 疗 。 绝 大 多 数 新 发 颅 内 出血 惠 者 , T 可 见 出血 部 位 高 密 度 影 . 网膜 下 腔 出血 c 蛛 ( AH) 者 的 C 表 现 可 能 很 少 , 有 5 的 S S 惠 T 约 AH
然丧 失 果患 者昏迷及 病 史 不清 。 如 则需 与许 多疾病 鉴 别。 果惠 者 在数 日后 病情逐 渐 恶化 . 如 则可能 存在 非血 管性 疾 病 . 鉴 别的藏 病有 : 脑 或 颈部 外 伤 . 需 颅 脑膜 炎或脑 炎 , 高血 压性 脑病 . 内 占位肿 特 . 瘤 , 颅 肿 硬 膜 下 或 硬 膜 外 血 肿 , 有 神 经 体 征 的 瘸 痫 发 作 伴

《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2000》系列讲座(16)—特殊情况下的心肺复苏(2)

《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2000》系列讲座(16)—特殊情况下的心肺复苏(2)
力性 气 胸 或 血 胸 , 采 用 AC 治 疗 , 慢 呼 吸 。 应 I S 减
停 患 者 , 将 其快 速 转送 到 有手 术 能 力 的急 救单 位 。 可 尽 管 有快 速 、 有效 的 院 前 和急 救 中心反 应 , 多脏 器 但
出 血 ( 常 为 钝 性 创 伤 ) 院 外 心 跳 停 止 者 难 以 存 通 的
下 工 作 。创 伤 伴 发 心 搏骤 停 者 的 B S要 求 建 立 气 L 道 、 助 呼吸 、 持 供氧 和 通 气, 辅 支 并维持 循 环 。
3 2 创 伤 伴 心 搏 骤 停 的 BIS: .
心 较 现 场 抢 救 的 结 局 略 好 。 实 施 基 本 生 命 支 持 ( L ) 高级 生 命 支 持 ( I 对 创 伤 导 致 的心 搏 B S及 AC S)
3 2 2 气道 : . . 多发伤 或 单 独 头 、 颈部 损 伤 时 , 脊髓 必
须给 予 固定 保 护 , 可 能 应 有 第 2个 急 救 者 在 现 场 如 时 固定 头颈 部 , 至 采 用 脊柱 固定 设 备 为止 。 旦 气 直 一
道 开 放 , 利 用 物 品 去 除 口 腔 内 出血 、 吐 物 和 其 它 可 呕
3 2 3 呼吸 、 气支 持 ; .. 通 气道 建 立 后 , 救 者 应评 估 急
患 者 的呼吸 情 况 。 果呼吸 消失或 不足 ( 或慢 )必 如 浅 ,
须 予 以辅 助 通 气。 当 用面 罩 等装 置通 气时 , 部 、 头 脊
柱必 须 固定 。 通 气时 胸部 无 扩张 , 若 则可 能 产生 了张
雨( 译 ) 编
( 放 军 总 医院 急 诊 科 , 京 1 0 5 解 北 0 8 3)

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解读[1]

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解读[1]

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进展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李湘民2005年1月23日至30日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市,美国心脏学会主持召开了2005年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学治疗建议国际共识会议,根据会议的证据评估编写了本指南。

本指南将取代《2000年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

首先,本指南是在最大程度复习已发表的心肺复苏证据的基础上制定的。

其次,本指南在一个新建的、透明的工作程序下对现有潜在利益冲突进行了公开和管理。

再次,本指南进行了改进,以减少急救者需要学习和记忆的知识量和明确急救者需要实施的最重要的技能。

第一章基础生命支持程序基础生命支持包括识别突发心脏骤停(SCA)、心脏事件、卒中和气道异物梗阻的表现;心肺复苏;利用体外自动除颤仪除颤。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的步骤包括一系列的序贯的评估与行动,可以用BLS 法则描述。

这一法则的目的是使现有的步骤更合理而简洁,使其容易学习,记忆和完成。

下面简述BLS的步骤:第一步:检查受害者反应。

当救助者已经确认环境安全,就应该检查受害者的反应。

在检查中,可以拍打其肩膀,问:你还好吗?。

如果受害者有所应答但是已经受伤或需要救治,应马上去拨打120。

尽快返回,重新检查受害者的情况。

第二步:启动EMS系统:如果单独的救助者发现没有反应的成年受害者(如没有运动或对刺激无反应),应该立刻启动 EMS系统(拨打120),取得一台AED (如果条件允许),返回受害者出进行CPR和除颤。

如果有两个或更多救助者,应该首先开始CPR,其他人去启动EMS系统和取得AED。

如果事件发生在确定的医疗反应系统,则通知该系统而不是EMS。

医务人员可制定针对大多数心跳骤停的急救行动的程序。

如果单独的医务人员发现成人或儿童的意外,并且看来由心脏疾病引起,该人员应该立刻拨打120,取得AED,然后返回受害者出进行CPR,使用AED除颤。

如果单独的医务人员发现淹溺者或其他任何年龄的窒息者(原因为呼吸骤停),该人员应该在离开受害者呼叫EMS系统之前进行5周期的CPR(大约2分钟)。

《AHA2023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解读ppt课件

《AHA2023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解读ppt课件
轻拍或轻摇患儿,观察是否有反应。
开放气道
采用仰头提颏法或托颌法,确保气道通畅。
人工呼吸
给予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观察胸廓起伏。
胸外按压
用一只手掌根部按压胸骨下半部,确保按压深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1/3。
成人与儿童急救措施异同比较
药物使用剂量
成人药物剂量通常按照体重计算 ,而儿童需根据年龄、体重和体 表面积等因素调整药物剂量。
《AHA2023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 救指南》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15
目录
• 引言 • 心肺复苏术(CPR)要点解读 • 心血管急救措施详解 • 团队协作与沟通在急救中重要性 • 儿童与成人心肺复苏差异对比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AHA指南背景与意义
AHA指南背景
AHA(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美国心脏协会)是全 球最具影响力的心血管领域专业组织之一,其发布的心肺复 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地的急救培训和实 践中。
托颌法
操作者双手拇指置于患者下颌角处, 向上向前抬起,使患者口腔、咽喉轴 呈直线。注意此法适用于疑有颈椎损 伤者。
人工呼吸操作要点
口对口人工呼吸 操作者用口包住患者口腔,捏住 患者鼻子,用力吹气,每次吹气 持续1秒以上,确保胸廓起伏。
吹气量 以见到患者胸廓起伏为准,避免 过度通气。
口对鼻人工呼吸 适用于口腔严重损伤或无法张口 者。操作者用口包住患者鼻孔, 用力吹气,每次吹气持续1秒以上 ,确保胸廓起伏。
04
胸外按压深度
成人按压深度至少为5cm,而儿 童需根据年龄和体型调整按压深 度,通常为胸部前后径的1/3至 1/2。
01 03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解读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解读

(二)【重要相似处】
对于成人、儿童和婴儿(不包括新生儿), 单人施救者的按压-通气比率建议值(30:2) 并未更改。 实施高级气道管理后,可继续进行胸外按压 (速率为每分钟至少100次)且不必与呼吸 同步。之后,可按照大约每6至8秒钟1次呼 吸的速率进行人工呼吸(每分钟大约8至10 次呼吸)。
(二)【不同处】
⑤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
⑥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无 脉电活动者常规使用阿托品
(一) 【与2005主要变化】
2.几个数字的变化:
⑦维持自主循环恢复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 ⑧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
糖 ⑨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
(二)【重要相似处】
形成:
基于国际证据评估流程,由数百位国际复苏科学家和专家 对数千份已经过同行审核的发表物进行评估、讨论和辩论。
该2010年国际证据评估过程包括由来自29个国家的356 名复苏专家,通过亲临会议、电话会议和在线研讨会 (“网上研讨会”)对复苏研究进行为期36个月的分析、 讨论和探讨,包括2010年初在德克萨斯的达拉斯举办的 2010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及治疗建议国际指南会议。 工作表专家们制作了包括277个复苏和心血管急救主题的 411份科学证据总结。该过程包括对相关文献进行有组织 的证据评估、分析和分类。其中还包括对可能的利益冲突 进行严格的申报和管理。
不是A-B-C)。通过从30次按压而不是2次通气开始心肺 复苏,可以缩短开始第一次按压的延误时间。 ?按压速率从每分钟大约100次修改为每分钟至少100次。 ?成人的按压幅度略有增加,从以前建议的大约4至5厘米 增加到至少约5厘米。 ?继续强调需要缩短从最后一次按压到给予电击之间的时 间,以及给予电击到电击后立即恢复按压之间的时间。 ?进一步强调通过团队形式给予心肺复苏

2005国际心肺复苏(CPR)与心血管急救(ECC)指南

2005国际心肺复苏(CPR)与心血管急救(ECC)指南

2005国际心肺复苏(CPR)与心血管急救(ECC)指南第一部分:概论(Introduction)本文为2005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肺复苏(CPR)和心血管急救(ECC)指南。

本指南将取代《2000年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新进展:指南中最重要的变化在于简化了心肺复苏程序,并且在心肺复苏期间增加了每分钟胸外按压的次数和减少胸外按压的间歇。

下面是本指南的一些最重要的新建议:(1)、删除了非专业急救者开始胸外按压之前的生命体征评估:对非专业急救者的培训改为遇到呼吸停止的无意识患者时,先进行2 次人工呼吸后立即开始胸外按压(第4和11章)。

(2)、简化了人工呼吸的程序:所有人工呼吸(无论是口对口,口对面罩,球囊-面罩,或球囊对高级气道)均应持续吹气1 秒以上,保证有足够量的气体进入并使胸廓有明显抬高(第4和11章)。

(3)、删除了对非专业急救者在无胸外按压时的人工呼吸训练(第4和11章)。

(4)、建议对所有年龄(新生儿除外)的患者实施单人急救时,单次(一般的)按压/通气比例为30:2。

该建议目的在于简化教学和提供更长时间不间断胸外按压(第4和11章)。

(5)、由医疗保健人士实施的儿科基本生命支持指南,将"儿科患者"定义修改为青春期前患者(第3和11章),但是由非专业急救人员应用的儿童心肺复苏指南(1到8岁)没有变化。

(6)、增加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急救者应被授以"用力按压、快速按压"(每分钟100 次的速率),保证胸廓充分回弹和胸外按压间歇最短化(第3,4,和11章)。

(7)、建议紧急医疗服务(EMS)人员对无目击者的心脏停跳患者除颤前,可考虑先行约5 组(约2 分钟)心肺复苏,特别是在事发地点由呼叫到EMS抵达反应时间超过4到5分钟时(第5章)。

(8)、无脉性心脏停跳患者治疗期间,推荐两次心跳检查之间给予约5 组(或者约2 分钟)心肺复苏(第5、7.2和12章)。

《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2000》系列讲座(17)——科学的急救方法与生存改善

《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2000》系列讲座(17)——科学的急救方法与生存改善
系统 包括 的主 要 部 门有 E MS调 度 部 门 和 E MS 出
Utti ̄ 南 就 都根 据 “ 存 链 ” sen 生 的概 念 得 到 了发 展 。 各 个 社 区应 该 为院 外危 重 患 者提 供 不 断 完善及 优化 其救 治 的 系 统 。生存 链 是 降低 与急 性心 脏 病 有 关 的
2 8 时 间 间隔 : .
性 猝 死 ) 故 称 其 为“ 定 成 人 心 脏 性 急 症 患 者 生存 , 决
率 惟一 最 重 要 的 因素 ” ③ 心 血 管 急救 系统 ( C 的 。 E C) 有 效性 不 能仅 通 过 评 价 某 一 环 节的好 坏 来确 定 , 要
评 价 整个 系统 。患 者 出院 时 的生 存 率是 用来评 价 对
诊 小 组 。E MS调 度 为 E MS 系 统 的 人 员 负责 指 派
E MS出诊 小 组 到达 急 救 医 疗情 况 的 出事 地 点 , 在 并
专业 人 员到达 途 中为在 场 的 非 专业 人 员提 供 电话 帮
死亡 率 的一 系 列行 动 中重要 的环 节 , 与 国际 复 苏 这
协 会 19 9 7年所 推 荐 的 方法 相 一致 。“ 存链” 一名 生 这
助 。EMS 出诊 小组 为 E MS系统 的人 员通过 急救 车
到达 出事 地 点 为患 者 提 供 医疗 服 务 , 据 EMS 系 根
统 的不 同 , 有 第 1 第 2 第 3个 出诊 小 组 。他 们接 可 、 、 受过 AC S或 B S培 训 , 有 人都 必 须 能 够 实施 除 L L 所
中得 到 了成 功 的证 实 。如 评 价院 内心脏 猝 死 预 后 的
( ACL ) 指 试 图 通 过 C R 加 上 高级 气道 管 理 、 S : P 气

《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2000》系列讲座(15)—特殊情况下的心肺复苏

《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2000》系列讲座(15)—特殊情况下的心肺复苏

血 管性水 肿在过 敏 反 应 中常 见, 是 荨麻疹 的 这
典 型病 变。 传性 血 管水肿 不表现 为荨麻 疹 , 以 胃 遗 而
肠道 黏 膜水 肿 所致 的腹 泻、 痛 和 呼吸道 黏膜 水 肿 疼
所 致 的 气道 症 状 为 主 。
转换 酶抑制 剂是 引起 上呼吸 道血 管性水 肿反 复
度 应 激 常 可 被 误 诊 为过 敏 反 应 。
持 血压 。 肾上腺 素 既可治疗 血 管扩张 ( 低血 压) 也 可 , 抢救心搏骤 停 。 速扩容 绝对必 要 , 快 因过敏致 使血 管 扩张 , 明显增 加 7血 管容积 , 在短 期 内输 入大 量液 应 体, 常规 给 予 20 0 0 等容 液体 。 意 事项 : 0  ̄40 0ml 注 ① 大剂量 静 注 肾上腺 素 : 所有 r 搏 骤 停 患 者应 立 对 0
]05 08 3)
( 解放军 息医院急诊科 , 北京
中图分类号 0 . 7 } O . 7 R63 93 R6 59 4
文献 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O 3 6 3 2 0 ) 5 3 —0 l O —0 0 ( 02 0 一o 1 7 2
1 致 命性过敏 反 应 的急救
致 命 性过 敏 反 应 年发 生 旱 尚 不清 楚 . 国估 计 美
药 在过敏 性 0搏骤 停 中的 应 用 资料 很 少 , 有 理由 但
气管切 开十分 关键 速发 声带 收缩 所致的功 能性 哮
相信 无不 良作 用 ; 皮质 醇 治疗 : ③ 在心搏骤 停 复苏时 无效 , 在复 苏后恢 复期 有 效 ; 国际心 肺 复苏联盟 但 ④
(L O 推 荐 附 加 的 抢 救 措 施 : 用 阿 托 品 、 皮 I R) 加 经

讲稿----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_ppt

讲稿----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_ppt

心肺复苏相关概念
• • • •
晕厥 昏迷 心搏骤停 猝死
心肺复苏相关概念
晕 厥
• 共同点:意识消失 • 不同点
– 一过性 – 不需要干预自动恢复
昏迷
• 共同点:意识消失 • 不同点
– 时间更长 – 往往需要干预
心肺复苏相关概念
心脏骤停
arrest, sudden cardiac arrest,SCA
(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分改为“至少100次/分” (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 (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 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 CAB”即胸外按压、气道和呼 CAB 吸 (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 (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PEA者常规使用 阿托品 (7)维持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 94%94% (8)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 (9)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
新指南的新主张
• 更强调尽早的有效心脏按压 更强调尽早的 尽早的有效心脏按压 不少于100 100次 有力和快速 不少于100次/分 胸骨下压至少5cm 胸骨下压至少5cm 胸廓回弹 压/放时间相等 减少中断时间 • 步骤由 A B C 变为 C A B(非专业人士) 非专业人士) • 删除流程中的呼吸判断(非专业人士) 删除流程中的呼吸判断(非专业人士)
2010 CPR 指南讨论的主会场
2010年 日国际复苏联合会(ILCOR) AHA(美国心 2010年1月31日—2月6日国际复苏联合会(ILCOR)和AHA(美国心 31日 2 脏协会)共同在美国达拉斯洲际酒店举行的2010 2010心肺复苏指南 脏协会)共同在美国达拉斯洲际酒店举行的2010心肺复苏指南 (CPR)暨心血管急救(ECC)国际科学共识推荐会 暨心血管急救(ECC) (CPR)暨心血管急救(ECC)国际科学共识推荐会

AHA国际心肺脑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

AHA国际心肺脑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




生命掌握在目击者手中




冠心病发作死亡人数30万人/年,院外占25万人。 心搏骤停(SCA)40-46万人/年 美国 70万人/年 欧洲 SCA院前存活率<6%(全球) 有目击者CPR存活率>2-3倍 CPR+电击(发病3-5分钟),存活率增至49-75%
心跳骤停的常见病因


对于儿童:
推荐现场救助者和医护人员对于儿童受害者(1到8 岁间) 包括以下: (1)现场救助者对于所有受害者实施30:2按压呼吸比的 CPR。 (2)救助者应当按压下半胸骨以上部位,在两乳线位臵 (如成人时)。 (3)现场救助者当需要时应使用1或2只手按压儿童胸部 1 / 3-1 / 2 深度。 (4)现场救助者和医护人员应当使用 30:2 的按压呼吸 比。 (5)医护人员(和所有医疗专业知识的救护者,如救生员) 实施两个现场救助者的CPR是应当使用15:2的按压呼吸比 直到高级气道支持。
C-人工循环
● 触摸颈动脉 有无搏动 ( 限医务人 员) ●心前区捶 击术:需除颤 但除颤器未到 时可考虑应用。
触摸任何一侧的颈动脉波动, 以判断是否心跳存在
胸外心脏按压
胸外按压法为压迫胸骨和脊柱间的心脏,使其泵 出血流。 胸外心脏按压要保证胸廓充分回弹和胸外按压间 歇最短化。 无脉性心脏停跳患者治疗期间,推荐两次心跳检 查之间给予5组(或约2分钟)心肺复苏。
目的在于保护脑和心、肺等重要脏器不致达到不 可逆的损伤程度,并尽快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
早年所谓的复苏主要指心肺复苏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即以人 工呼吸、心脏按压等针对呼吸、心搏停止所采取的 抢救措施。 20世纪70年代始强调CPR 时要考虑到脑,现代观 点认为脑是复苏的关键器官,因为即使CPR成功,但 如果脑发生不可逆损伤亦不能称之为完全复苏。

CPR指南2000

CPR指南2000

关于国际心肺复苏(CPR)与心血管急救(ECC)指南2000[内容提要]一、第一个国际CPR和ECC指南二、如何评价新的心肺复苏指南三、指南突出了循证医学的准则四、1992指南与2000指南的主要区别五、新指南已得到国际性认可六、心血管病急救(ECC)范围的扩展七、删除了检查脉搏的步骤八、简化成人BLS按压频度和按压/通气比九、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急性缺血性卒中十、气囊-面罩给氧与气管插管疗效相同十一、工作现场CPR和除颤十二、教育、培训和评估的变化:以技能为基础,视听为工具十三、成人与小儿心脏骤停的药物治疗十四、如何避免发生II类错误(假阴性)2000年8月15日,美国心脏协会在《循环》杂志上颁布了新的心肺复苏(CPR)与心血管急救(ECC)指南2000。

新的指南包括CPR、自动体外除颤(器)(AEDs)和对急救人员的指导等多项内容。

与原指南最大不同的标志是新指南提出复苏前检查脉搏并不可靠,从而删除了这一原本认为非常重要的步骤,也就是说,在胸外按压之前无需检查有无脉搏存在。

一、一个国际CPR和ECC指南作为第一个国际性CPR和ECC指南的指南2000,由各国专家组成的国际小组经过科学、客观的评估,认真的讨论最后成稿,集中了全体专家智慧及与实践相结合所产生的成果,意在指导救助者与急救人员以最有效的方法救治心血管急症,如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和卒中(中风),从而制定出一个全球性的标准。

这个可谓之真正的国际性心肺复苏指南,是数百名世界范围内著名复苏方面的专家学者经过两年的时间,认真讨论和详尽评估,才得以著成。

除美国心脏协会的专家,来自澳洲、欧洲、加拿大、日本、新西兰、拉丁美洲、沙特阿拉伯、南非和泰国的专家对新的心肺复苏指南作出了很大贡献。

现代CPR和ECC方法在50年代和60年代期间逐步形成,它的出现已挽救了众多呼吸、心脏停止人们的生命。

1956年首次记载除颤器的应用,电除颤重新转复心脏的正常节律无疑是掀开了医学史上崭新的一章。

心肺复苏 我的讲座1

心肺复苏 我的讲座1

胸骨上,两乳线之间 4~5cm
胸部的1/3-1/2 厚度 100次/min 30:2(单),15:2(双)
除 颤 器 使 用
早期除颤的理由



心脏骤停(SCA)最常见和最初发生的 心律失常是心室纤颤(VF); 电除颤是终止VF最有效的方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成功除颤的机会迅速 下降; 短时间VF即可恶化并导致心脏停搏。
胸外按压—按压部位(方法一)

胸部正中,胸骨的下半部, 双乳头之间。
胸外按压—按压部位(方法二)

心脏按压幅度及频率


用力压:幅度4-5cm,双人按压 时,每2min(5个周期CPR) 换人一次,以避免劳累。 快速压:100次/分钟(所有患者) 尽量不间断
按压/通气比率


非医务人员:30:2(无论单双) 医务人员:

人工呼吸

口对口 口对面罩 球囊-面罩 球囊-高级气道
人工呼吸

所有人工呼吸均应持续吹气1秒以上。 人工呼吸频率是10-12次/份。 有效指征:胸廓有起伏即可。
人工呼吸


如第一次人工呼吸未能使胸廓起伏,再 次使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后,给与第 二次通气。 无论胸廓起伏与否,不建议两次以上人 工通气,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电击能量选择

成人( ≥ 8岁):


单向波:一直使用360J 双向直线波:120J(首次) 双向截顶指数波: 150~200J(首次)

儿童(1~8岁):

第一次:2J/Kg 第二次及以后:4J/Kg
自动体外除颤器 (AED)
应定期检测除颤器 保证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2000》系列讲座(13)——威胁生命的电解质紊乱的诊治(2)

《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2000》系列讲座(13)——威胁生命的电解质紊乱的诊治(2)
— —
威胁 生命的 电解质紊乱的诊治 () 2
洗 洪 , 世峰 ( 译 ) 赵 编
]05 0 8 3)
( 放军总医院息谚 科 解 北京
中圈分类号 : 0. 7 { 6 5 9 4 R6 5 9 3 R 0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08 0
血 浆渗透压 的主要 因素 。血 清钠 惠骤升 高会 导致 血
浆 渗透 压增 加 , 反 血 清 钠急骤 下降 会 造 成血 浆渗 相
透 压 的 降 低 。正 常 情 况 下 血 管 膜 两 侧 的 钠 离 子 浓 度
量 分数 为 5 的 葡萄糖 加质量 分数 为 O4 的氯化 .5
钠溶液 静注 。应 随时注 意 惠者 的血钠 水平 和神经 功
钠, 比如 糖 尿病 酮症 或 高渗 性脱 水时 。 高钠血 症 时水
从 问 质 移 至 血 管 腔 , 使 细 胞 内 水 移 至 细 胞 外 , 成 并 造
细胞 内失水 细胞失 水 可 引起 神经症 状 , 精 神状 脑 如 态改 变 、 乏 、 疲 易激动 、 漠 , 淡 甚至 昏迷或抽 搐 。
枣 从 血 管秽 至 间质 间 隙造 成 脑水 肿 , 者 可 出现 悬 患 心 、 吐 、 痛、 呕 头 易激 、 睡 、 嗜 抽搐 、 昏迷 甚 至死亡 。抗 利尿激 素 分泌异 常 ( 多) 引起危及 生命 的低 枘血 过 可
平快 速 升 高或 升 高明显 , 则惠者 的症 状 和体 征 就 会
间质部 位 可 以形成脑 水肿 。血 清钠 急骤 升 高套 使 水
从 间质转 移 到血 管腔 对低 钠 血症 纠正过 快可 引起 脑桥髓 鞘破 坏 和脑 出血 。 因此 高铀血症 或低 钠血 对 症 患者 在 纠正 过 程 中应 严 密监 测 其神经 功 能状 态 。

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

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

7.AED或除颤器到场,检查心 否可以除颤
律是
8.每5个周期检查心律(除颤后立即继续 CPR2min,后检查心律)
成人基本生命支持-要点
1.判断意识:确认濒死喘息 2.弱化了脉搏的检查 3.革命性的修改:流程更换(CAB) 4.强调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 5.简化流程! 6.人工呼吸注意事项 7.先给予电击与先进行心肺复苏?
4. 高质量心肺复苏-深度!
按压主要是通过增加胸廓内压力以及直接压迫心脏产生血流。通过按压, 可以为心脏和大脑提供重要血流以及氧和能量
如果给出多个建议的幅度,可能会导致理解困难,所以现在只给出一个建 议的按压幅度。虽然已建议“用力按压”,但施救者往往没有以足够幅度 按压胸部。另外,现有研究表明,按压至少5厘米比按压4厘米更有效
单纯胸外按压! 研究提示:对于心脏病因导致的心脏骤停,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和同时进行按压及人
工呼吸的心肺复苏的存活率相近。指南再次提出Hands-Only CPR(单纯胸外按压), 提高旁观者进行CPR的可能性。(除外溺水等情况) 对于推测因溺水等原因导致窒息性骤停的患者,应首先进行胸外按压并进行人工呼吸, 在大约5个周期(大约两分钟)后再启动急救系统
苏 ALL rescuers should immediately begin CPR (see steps below) for adult victims who are
unresponsive with no breathing or no normal breathing (only gasping)
8.1 气道管理辅助措施和通气
CPR期间通气的目的是维持充足的氧合和充分排出二氧化碳。 CPR期间所需要的最佳潮气量、呼吸频率和吸氧浓度尚未确定 推荐意见: 1.给氧浓度:心脏骤停复苏期间,一旦有可能,使用100%的吸氧浓度(FIO2=1.0)是合理的; 2.潮气量、呼吸频率:在基本生命支持里有给出建议(6~7ml/kg或500~600ml,6-8秒1次)。

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2022

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2022

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 20052005 年 1 月,ILCOR(国际心肺复苏联合会)和 AHA(美国心脏协会)邀请世界 300 多名急救专家,提出了 300 多个和复苏相关问题 ,划分为若干个专题小组 ,评价自 2000 年CPR(心肺复苏)和 ECC(心血管急救) 指南发表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有关CPR 和ECC 的科学发展。

利用循证程序就 CPR 和ECC 任何实施治疗推荐的方案达成一致性意见 ,重新修订CPR 和 ECC 国际指南。

现将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2005 的主要精神总结如下。

1 基础生命支持阶段(BLS) 的主要精神1. 1 关于生命链的概念 :及早呼救;及早进行徒手 CPR ; 及早进行电击除颤;及早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

1. 2 心脏按压要求“快速、有力、连续的按压”,频率100 次/分; 不得不暂停胸外按压时 ,中断时间不超过 5s;2 人急救时,每 2 分钟或者 5 个 CPR 循环后, 应相互轮换,轮换应在 5s 内完成。

1. 3 按压/通气比所有单人按压/通气比30 ∶2 ;婴幼儿双人按压/通气比15 ∶2 。

1. 4 人工呼吸每次人工吹气应超过 1s ;必须达到适当的容量———可见胸廓的抬起 ,不强调具体吹气量的数值规定。

1. 5 电除颤:成人除颤能量:双向波 150-200 J 。

单向波360 J ;只做 1 次除颤后即将做 CPR (从胸外按压开始) ;对非目击情况下发生的心搏骤停患者 ,在除颤前 ,应该先做 5 个周期(或者约 2 min)的按压和通气。

1. 6 儿童心肺复苏主要变化1. 6. 1 认可 2003 年 ILCOR 有关 18 岁儿童使用 AED 的推荐意见。

即 AED 可用于 18 岁儿童,使用电除颤能量为24J/kg 。

1. 6. 2 证据还不足以建议或者反对 1 岁以下婴儿使用AED ; 新生儿复苏 ,更加强调通气的重要性 ,而不强调应用高浓度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讲座呼吸与循环的支持方法沈洪,计达,黎檀实(编译)1 供氧与气道管理1.1 供氧:心肺复苏(CPR)时立即行人工呼吸,急救者吹入患者肺部是含0.16~0.17氧浓度(FiO2)的空气,理想时肺泡内氧分压可达10.7 kPa(1 kPa=7.5 mmHg)。

心跳骤停或CPR时,低心排血量、外周氧释放障碍及大的动静脉血氧差均导致组织缺氧。

其它因素还包括,通气异常致肺内分流和呼吸系统疾病;组织缺氧导致无氧代谢和代谢性酸中毒;化学药品和电解质治疗对酸碱失衡产生影响。

基于上述原因,基本生命支持(BLS)和高级心脏生命支持(ACLS)时推荐吸入纯氧,高的氧分压可以增加动脉血中氧的溶解度,进而加大身体氧的输送(心排血量×血氧浓度),短时内吸入纯氧治疗有益无害,而只有长时间吸高浓度氧才会产生氧中毒。

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氧支持疗法可改善心电图ST段改变的幅度和范围。

推荐疑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在最初2~3小时内,经鼻导管吸氧4 L/min。

对于持续或反复心肌缺血或伴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复杂心肌梗死者,给予吸氧3~6小时,直到患者低氧血症纠正,临床上病情稳定。

1.2 人工通气:1.2.1 面罩通气:对训练有素的急救人员来说,一个适合的面罩可有效、简便地进行人工通气。

透明面罩便于观察到胃的反流。

面罩封严面部,同时罩住口鼻,但有一个提供氧的入口和15~22 mm大小的连接头,备有不同型号的面罩以适合成人及儿童使用。

用口-面罩通气,推荐采用单向阀装置,可避免患者的呼出气体与急救者口腔接触,与球囊-面罩相比,更宜于控制潮气量。

急救人员位于患者头端处能使口-面罩密封效果最好,用嘴密封面罩进气孔对患者吹气,用双手固定面罩,将头部侧倾,保持气道通畅。

1.2.2 球囊-瓣装置通气:球囊-瓣装置由球囊与阀瓣组成,可连用在面罩、气管导管以及其它可选择气道连接装置。

最常用的是球囊-面罩,可每次提供通气容量约1 600 ml,但这远远超过CPR所要的潮气量(10 ml/kg,700~1 000 ml)。

如过度通气会引起胃膨胀,其次是反流与误吸。

几项研究显示,急救人员可用球囊-阀装置或面罩,在非气管插管情况下调整适当的潮气量(6~7 ml/kg,500 ml)。

为最恰当地使用球囊-瓣与球囊-面罩,复苏人员必须位于患者的头侧,一般应使用经口气道,假如没有颈部损伤,可将患者的头部抬高,保持适当位置。

吹入一次潮气量的时间一般不少于2秒。

缓慢、均匀供气可最大限度地避免胃膨胀的可能性。

球囊-阀装置也可与任何其它气道连接。

如气管插管、吼罩气道、食管-气道通气道。

恰当的使用需要训练、实践与理论提高。

1.3 转运中通气:患者转运通气装置(ATVs)是为院前救治而设计,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欧洲使用,而这一概念美国接受的较慢,部分原因是因为通气与胸外按压不能同步进行,但这种看法并不正确。

对非插管患者行机械通气呼吸,胸外按压容易进行,一旦需要急救人员控制气道只需让另外的急救人员将通气机打开。

另外,插管患者通气与胸外按压无需保持同步。

ATVs有很多优点。

在院内转运与自动充气球囊通气装置相比,二者均能保持满意的分钟通气量及动脉血气体交换,而球囊通气只有在行通气量与潮气量监测的条件下才能保持准确。

虽然不十分精确,但在没有潮气量与分钟通气监测的条件下,ATVs通气方式是很有效的。

有研究提示,ATVs在院前急救的气管插管患者中和其它设备一样有效。

另外,有关ATVs在呼吸骤停非气管插管患者机械通气的模式及动物实验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

目前在选择通气方法时,ATVs技术拥有很大的优势:(1)对气管插管患者,可使急救人员能同时完成其它工作。

(2)在非气管插管患者,急救人员可用双手固定面罩和维护气道开放。

(3)用一只手即可保持面罩所需密封压力。

(4)一旦应用,ATVs可提供特定的潮气量、呼吸频率以及通气量。

研究证实,与其它方法比较,包括与口-面罩、球囊-面罩以及手控通气装置比较,当使用ATVs时可改善肺膨胀以及减少胃膨胀。

这是因为低吸气流量和长吸气时间。

使用ATVs的缺点包括:需要氧源与电源;此外ATVs一般不适用于5岁以下的儿童。

因为ATVs需要用氧源与电源,而自动膨胀气囊-阀装置或其它简易面罩在氧源耗尽或无氧源与电源时均可使用。

院前救治使用的ATVs应该是简易采用时间或容量控制,避免压力控制模式。

在肺阻力变化时(10%以内)输送的潮气量相对恒定,气体消耗应小于5 L/min。

ATVs至少应具备以下特点:(1)1个轻便的标准接头,可与面罩、气管插管以及其它种类的气道连接。

(2)重量轻(4 kg以下)、结构紧凑、设计简单、便于携带。

(3)在极度温度下照常工作。

(4)吸入压限制在5.88 kPa(1 kPa=10.20 cmH2O),调整的范围在1.96~7.84 kPa,使用者易于评估。

(5)当吸入压超出限制自动报警时,提醒急救人员有气道高阻力或肺脏低顺应性,应减小潮气量。

(6)在呼吸器内的循环气体容量维持在最小。

(7)提供0.5~1.0的FiO2。

(8)吸气流量成人为30 L/min,儿童为15 L/min。

吸气时间成人为2秒,儿童为1秒。

一旦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或其它气道支持,可调节吸气时间与流量。

(9)呼吸频率成人为10次/min,儿童为20次/min。

一旦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或其它气道支持,可调节呼吸频率。

所要求的流量阀与ATVs协调减小作功,促进自主呼吸的恢复,并保证吸入流量和流速峰值至少在120 L/min。

促发自主呼吸的压值不超过-0 098~-0 196kPa。

某些ATVs允许选择高的通气频率,这是由于CPR期间通气频率成人超过10次/min,儿童超过20次/min。

因为适当的呼气时间和呼气末正压(PEEP)对于防止气道塌陷是必要的。

PEEP可减少回心血量,因为CPR 期间肺灌注压很低,肺毛细血管血流很容易被高肺泡压所阻断。

适当的呼气时间与保持1∶2的吸呼比对于维持最小限度的气道塌陷是非常必要的。

院前与转运计划的指导要求只有接受过培训的人员才能实施ATVs通气。

使用的监测和复杂的频率是保证ATVs通气安全与有效的保证。

确定通气导管位置后的操作:潮气量控制在10~15 ml/kg;呼吸频率在12~15次/min;呼吸间隔在2秒以上;提供纯氧;置入口咽通气道;置入牙垫;确保导管的安全位置及注意导管的深度。

如果需要转运,可考虑使用颈部保护套、背垫或颈部保护套-背垫。

1.4 辅助气道:1.4.1 口咽气道:口咽气道在浅昏迷而不需要气管插管的患者应予保留使用,但应注意其在口腔中的位置,因为不正确的操作会将舌推至下咽部而引起呼吸道梗阻。

清醒患者用口咽气道可引起恶心、呕吐,或由呕吐物引起喉痉挛。

受过适当训练的人员才可使用口咽气道。

1.4.2 鼻咽气道:鼻咽气道在牙关紧闭、咬伤、颞颌关节紧闭、妨碍口咽气道置入的颌面部创伤时是很有用的。

对疑有颅骨骨折的患者使用鼻咽气道要谨慎。

在浅昏迷患者,鼻咽气道比口咽气道的耐受性更好。

鼻咽气道置入可引起鼻黏膜的损伤而致出血,如果导管过长,可刺激声门反射引起喉痉挛、恶心及呕吐。

如使用其它气道辅助物,使用人员需要有训练-实践-再训练的过程。

1.4.3 可选择的气道:对有些患者不宜行气管插管或急救人员经验太少时,可选择气道导管盲目插入气道,可能比明视下气管插管更简单有效。

可选择的气管导管包括喉罩气道(LMA)、食道气管导管(ETC)和咽气管导管(PTL)。

经过适当训练,在心跳骤停时与面罩相比,LMA和ETC可提供更好的通气条件。

1.4.3.1 ETC:ETC 有两个腔及气囊,盲目将其置入声门,确定远端开口的位置,患者即可通过近端开口通气。

其构造是一个腔在下咽部侧孔进行通气,远端为封闭的盲端;另一个腔的远端开口类似气管导管。

当咽部的气囊在舌与软腭间膨起,ETC滑入预定位置,从舌咽部进入下咽部。

因为导管的硬度、弧度、形状以及咽部的结构,导管一般首先进入食道。

当导管上的刻度位于牙齿之间时插管完成,然后使咽部与远端的球囊膨胀,使其位于在口咽部上面和食管下面的球囊之间。

与面罩相比ETC的优点如同气管插管与面罩之间比较一样明显,隔离气道、降低误吸及更可靠的通气。

在学习和掌握置管技巧上ETC较气管插管有明显的优点。

因为置入喉镜与暴露声门在ETC是不必要的。

在通气与氧合方面ETC都可与气管插管相比,置管成功率在69%~99%。

因此,当急救人员必须要有气道管理的策略,插管没有保证时,就不能保证首选插管进行通气。

ETC致命的并发症是其在食管或气管的远端腔位置不正确。

在一份回顾性调查中失误率为3 5%。

为此可在ETC上连接呼气末CO2监测仪。

另外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是食管损伤,在一份1 139例的调查中有8例出现了继发性气肿,4例由尸检发现,2例出现食管撕裂伤。

为提高插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急救人员应接受必要的训练并在仪器上加以实践。

1.4.3.2 LMA:喉罩是由一根通气导管和远端一个卵圆形可充气罩组成,LMA被置入咽部,在远端开口进入下咽部感觉有阻力时,向罩内注入适量空气,密封喉部,即可进行通气。

与面罩相比,喉罩通气更安全可靠,虽然不能绝对保证LMA能防止误吸,但研究已证实,LMA与球〖CD 2〗面罩相比反流发生率确实低很多,误吸很少见。

与气管插管相比,LMA同样可提供通气,训练置放的位置LMA更简单,因为置入LMA不需要使用喉镜和暴露声门。

对于可能存在颈部损伤或为进行气管插管所必须的位置达不到时,LMA 可能具有更大的优势。

研究调查由护士、呼吸病治疗人员、求救急救医疗服务(EMS)人员使用LMA的情况发现,他们当中很多人从没有使用过LMA及气管插管,其插管成功率也会为64%~100%。

即使置入LMA,也有部分患者不能通过LMA通气,因为置管与通气没有保证。

采取有效的气道管理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1.4.3.3 PTL:PTL是一种双腔管结构,类似ETC。

插管盲插入咽喉,进入气管或食道,然后评估它的位置,患者通过恰当的腔通气。

这种方法在1992年才开始使用,易于掌握,但不如ETC容易,目前还没有广泛使用。

1.4.3.4 充气口咽道通气(COPA):COPA在1992年才出现,虽然当初是为存在自主呼吸的麻醉患者而设计,但它在复苏中也很有用处。

此装置在口-咽通气道的基础上,远端加一套囊并有一个15 mm的接头。

近来研究表明,COPA使用容易,为在复苏期间没有受过这方面训练的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气道管理的方法。

1.5 气管插管:在缺乏气道保护的复苏时,尽可能进行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前应先给患者吸氧。

如果患者存在自主呼吸,应先让患者吸高浓度氧3分钟。

如自主呼吸不足,应使用球-面罩辅助呼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