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_(新)
2010版新指南心肺复苏术的操作顺序
2010版新指南心肺复苏术的操作顺序1. 确认环境安全:- 检查现场是否安全,避免自身受伤。
- 如果环境不安全,请尽快将伤员移至安全地点。
2. 判断伤员意识状态:- 轻轻拍打伤员肩部并大声呼喊,观察伤员是否有反应。
- 如果无反应,则判断为失去意识。
3. 呼救并寻求帮助:- 大声呼救,寻求周围人员协助。
- 如果有人能够协助,请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4. 检查呼吸:- 靠近伤员面部,观察胸部是否有起伏。
- 同时用面颊感受空气流动,用耳朵倾听呼吸声音。
- 检查时间不超过10秒。
5. 如果伤员有呼吸,则实施恢复位置:- 将伤员置于恢复位置,持续观察呼吸情况。
6. 如果伤员无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则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将伤员平躺于坚硬的平面上。
- 跪在伤员一侧,双手叠放于胸骨下1/3处。
- 用力向下按压,按压深度约5-6厘米。
- 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
7. 实施人工呼吸:- 每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给予2次人工呼吸。
- 人工呼吸时,先打开气道,捏住鼻子,用口对口或口对面罩的方式吹气。
8. 持续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交替进行30次胸外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直到专业人员到场或伤员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
9. 如果现场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打开AED,并按照语音指示操作。
- 在对伤员进行除颤电击后,立即重新开始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10. 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专业救援人员到场接手,或伤员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为止。
以上是2010版新指南心肺复苏术的操作顺序,请谨记这些步骤,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实施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指南(2010年版)
AMSA 技术用于除颤治疗 有望能在 2010 年的心肺复苏指南中得
以推荐
• Weil 心脏医学研究院近年对于 VF波形的分析研 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 组合心电波形幅度与频率数值的幅度谱面积 (AMSA) 技术 , 根据 VF 波形分 析决定优先除颤、 还是先行 CPR 后再除 颤
• 整合 AMSA 技术的新一代智能商品化自动体外除 颤器现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精品PPT
图1 美国心脏协会 2010 年《心肺复苏指南》制定进程 (注 :ILCOR, 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
精品PPT
(一)心肺复苏优先次序的选择
• 专家达成的共识:
• 及早除颤的重要性达成共 识 • 现有指南建议当院外心跳骤停事件 被目击或者发
生院内心跳骤停事件时 , 假如在现场可以立刻获 得 AED 或者人工除颤器 , 急救人员应当立刻进行 CPR和尽早使用 除颤器
• 有人提出在猝死二级预防中应使用胺腆酮
• 猝死高危者一级预防 ; 心梗或心衰者射血分数 (EF)<35%; 微伏 T 波电交替 ; 频发非持 续性室 速没有条件接自动除颤器 (ICD) 植入治疗的患者
• 胺腆酮和硫酸镁合用
精品PPT
美托洛尔
• 交感风暴 ----反复发作性的室性心 动过 速 / 心室颤动
精品PPT
2. 恶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 2005 美国心脏协会 《心肺复苏指南》建 议:
• CPR时 , 如果 24 次电击、持续的心肺复苏 和应 用血管升压药物之后室性心动过速和 心室颤动仍然存在 , 应考虑给予抗心律 失 常药物
精品PPT
胺腆酮
• 近年各相关指南建议胺腆酮作为治疗恶性心律失 常的首选药物
2010年心肺复苏(CPR)指南
2010年心肺复苏(CPR)指南2010年心肺复苏(CPR)指南解读新指南20条核心建议(1)进一步强调胸部按压的重要性,建议尽量减少胸部按压的中断;(2)强调“跟踪和触发系统”可以检测病情正在恶化的患者,且能预防院内的心搏骤停;(3)增加了在院外设置心源性猝死相关的警告标识的认识;(4)对于院外、非急诊医疗服务人员目击的电除颤,不推荐特殊的CPR时间点;(5)在除颤器充电时持续行胸部按压,减少电击前后的间隔。
(6)不再强调心前区捶击的作用;(7)在心导管室或心脏外科术后立即出现的室颤和无脉室速,可使用3次快速、连续电击;(8)在不能建立静脉通路时,不再建议气管插管内给药,可通过骨髓腔途径给药;(9)在治疗室颤或室速时,应在第3次电击后、胸部按压再次开始时给予肾上腺素,然后每3~5 min给药1次。
第3次电击后,也应给予300 mg的胺碘酮;(10)在心室静止或无脉电活动时,不再建议应用阿托品。
(11)早期行气管插管的重要性下降;(12)进一步强调了CO2图的重要性,CO2波形图能够证实气管插管的位置,持续监测气管插管的位置和CPR的质量,能为恢复自主循环提供一个早期标识;(13)超声成像在高级生命支持中的潜在作用得到认可;(14)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高氧血症的潜在危害也得到了认可。
一旦自主循环恢复,应认真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
吸入的氧气浓度应该被滴定,以使动脉血氧饱和度达到94%~98%;(15)对于心脏骤停后综合征进行了更多的细化和强调。
(16)一个有结构的复苏后治疗计划可改善ROSL后心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这一点已得到认可;(17)进一步强调初期经皮冠脉介入术在ROSL后患者(包括昏迷)的应用;(18)修订了血糖控制的建议:ROSC后成人血糖值超过10 mmol/L应进行治疗,但要避免低血糖;(19)应用治疗性低体温治疗心搏骤停后昏迷的存活者;(20)承认目前许多公认的预测因子不可靠,尤其对已用治疗性低体温进行治疗的情况下。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
2019/3/10
CPR2010国际新指南
修改要点-7
7.不建议在心脏停止时常规作环状软骨按压
理由:虽然环状软骨按压可在球囊面罩通气期间避 免发生胃胀气,并减少胃酸反流与吸入的风险, 但也可能阻碍通气 。
可能延迟或阻碍高级呼吸道装置的放置 仍可能发生吸入情形
要适当训练施救者使用此操作法很困难 。
2019/3/10
CPR2010国际新指南
新指南BLS部分
2019/3/10
2019/3/10
CPR2010国际新指南
关于判断
医务人员在检查反应时应该快速检查有无呼吸或不能正
常呼吸(即无呼吸或仅是喘息) 然后该人员启动急救系统并找到AED(或由其他人员 寻找) 医务人员检查脉搏的时间不应超过10秒,如果10秒内没 有明确触摸到脉搏,应开始心肺复苏并使用AED(如果 有的话)
已从流程中去除“看、听和感觉呼吸”
2019/3/10
CPR2010国际新指南
修改要点-1
1. 应提高急救人员与非专业施救者对心脏 停止的辨识能力
医务人员应电话指导非专业施救者于患者「没 有反应,沒有呼吸或沒有正常呼吸 (即仅有喘 息)」时开始 CPR,而无需检查脉搏对医务人 员亦不强调一定要先检查清楚脉搏(如10秒钟 内没有明确触摸到脉搏,则应开始CPR) 理由:紧急情况下,通常无法准确地判断脉搏 是否存在,特别是脉搏细弱时 。
2019/3/10
CPR2010国际新指南
修改要点-10
10. 儿童和婴儿使用AED 在无法取得手动除颤仪及配备剂量衰减 功能的AED时,可使用普通AED 理由:适用于婴儿和儿童有效除颤的最 低能量剂量及安全除颤的上限均不明确, 但>4 J/Kg (最大 9 J/Kg) 的剂量可有效 为儿童和动物实验模型的小儿心脏除颤, 且不会有显著的副反应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首先评估现场环境安全1、意识的判断: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喂!你怎么了?”告知无反应。
2、检查呼吸: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1001、1002、1003、1004、1005…)告知无呼吸3、呼救:来人啊!喊医生!推抢救车!除颤仪!4、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告之无搏动(数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断五秒以上10秒以下)。
5、松解衣领及裤带。
6、胸外心脏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5cm)7、打开气道:仰头抬颌法。
口腔无分泌物,无假牙。
8、人工呼吸:应用简易呼吸器,一手以“CE”手法固定,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
9、持续2分钟的高效率的CPR: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30:2的比例进行,操作5个周期。
(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10、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听是否有呼吸音,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脉博动)。
11、整理病人,进一步生命支持。
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1、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区别于大约100次/分)3、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 ㎝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6、避免过度通气心肺复苏 = (清理呼吸道) + 人工呼吸 + 胸外按压 + 后续的专业用药据美国近年统计,每年心血管病人死亡数达百万人,约占总死亡病因1/2。
而因心脏停搏突然死亡者60-70%发生在院前。
因此,美国成年人中约有85%的人有兴趣参加CPR初步训练,结果使40%心脏骤停者复苏成功,每年抢救了约20万人的生命。
心脏跳动停止者,如在4分钟内实施初步的CPR,在8分钟内由专业人员进一步心脏救生,死而复生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时间就是生命,速度是关键,初步的CPR按ABC进行。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更新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更新心脏停搏、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紧急的情况。
如未能在现场得到及时正确的抢救,患者将因全身严重缺氧而由临床死亡转为生物学死亡。
常温下,心脏停搏3秒时病人就感到头晕;10秒即出现昏厥;30~40秒后瞳孔散大;60秒后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4~6min后大脑发生不可逆的损伤。
因此,对心脏停搏、呼吸骤停病人的抢救应当在4min内进行心肺复苏,开始复苏的时间越早,成活率越高。
据统计,在心脏停搏4min内进行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并于8min内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upport,ALS),则病人的生存率达43%。
BLS和ALS开始的时间与病人存活率的关系见下表。
开始BLS时间(min)开始ALS时间(min)存活率(%)< 4 < 4 8~ 12 8~ 12 > 12 < 816< 16> 16> 1643106一、《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继续强调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的需要,包括:(1)按压速率至少为每分钟100 次(而不再是每分钟“大约”100 次)(2)成人按压幅度至少为 5 厘米;婴儿和儿童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婴儿大约为 4 厘米,儿童大约为 5 厘米)。
(3)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4)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5)避免过度通气二、新“生存链”的五个环节2010年AHA CPR-ECC指南更新的流程,在原“生存链”的基础上新增了第五个环节,即早期识别求救、早期CPR,早期电除颤、早期救治以及心脏骤停后的救治(见图1)。
这个变化更加强调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只是CPR复杂的临床病理过程和救治的开始,需要采用多学科的综合优化进行救治的重要性。
(1)早期识别求救:施救者发现患者突然倒地,快速检查患者无反应、无呼吸或无正常呼吸(叹息样呼吸),首先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大声求救,启动急救反应(EMS)系统,要求取带除颤器(AED)。
2010心肺复苏指南
类型
房颤 房扑 阵发性室上速 单形性VT 多形性VT VF
单相波 100~ 200→200 50~100J
100 J 200J 360J
能量 双相波
备注
100~120→120~ 200
50~100J
递增 递增
同步 同步
100 J 200J
递增 同步 递增 非同步
非同步
内容
建议
识别
无反应,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 (仅仅是喘息)
性电活动)者常规使用阿托品。
生存链的变化
★2010(新): 1、立即识别心脏骤停,激活急救系统 2、尽早 实施CPR,突出胸外按压 3、快速除颤 4、有 效地高级生命支持 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2005(旧): 1、早期识别,激活EMS 2、早期CPR 3、早期 除颤 4、早期高级生命支持(ACLS) 应及时识别无反应征象,立即激活应急救援系统。 如无呼吸,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胸部按压(C,compression) 开放气道(A,airway) 人复苏—BLS(CAB)
C:
部位: 胸骨下1/2处
胸骨中下部
双乳头之间
频率:100次/分→至少100次/分
按压幅度:胸骨下陷4~5cm→至少5cm
压下后应让胸廓完全回复
压下与松开的时间基本相等
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
★2010(新): 明确:如果旁观者没有经过心肺复苏术培训,可以 提供只有胸外按压的CPR。 即“用力按,快速 按”,在胸部中心按压,直至受害者被专业抢救者 接管。
训练有素的救援人员,应该至少为被救者提供 胸外按压。 另外,如果能够执行人工呼吸,按压 和呼吸比例按照30:2进行。在到达抢救室前,抢 救者应持续实施CPR ●2005(旧): 没有区别抢救者是否受过培训。 仅建议旁观者可以 在指导下行胸外按压。
2010版新指南心肺复苏术的操作顺序
2010版新指南心肺复苏术的操作顺序
2010版新指国际指南心肺复苏术的操作顺序
1. 确定病人无意识且没有呼吸
2. 拨打急救电话告知医护人员
3. 检查病人是否有脉搏。
如果脉搏微弱或无法感知,需要进行心脏按压
4. 开始进行心脏按压。
按压病人胸部中心,每分钟应进行约100-120下的深而有力的心脏按压
5. 每进行30次心脏按压后,应进行2次人工呼吸灌气。
pinch病人鼻子将空气导向肺部,观察胸部是否明显上升
6. 重要的是需要按时及有力进行心脏按压,不断重复STEPS 3-5步骤,直至发现脉搏恢复或医护人员抵达现场为止
7. 医护人员抵达后,需立即将病人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这可能包括使用血管加压药或进行电击等虽然复杂而危险的手段,以挽救病人生命
8. 出现脉搏后,仍需监测病人,确保其airways畅通和心跳平稳。
2010最新心肺复苏指南
2010 • 急诊 • 基地 • 培训
药物治疗:证据缺乏、有待探索
血管活性药 在CPR期间广泛应用血管活性药的证据主要来自动物实验,尚无安慰剂对 照研究证明肾上腺素或加压素的长期益处。 肾上腺素:作为CPR期间最常用的血管升压药,肾上腺素有强的α肾上腺 素能效应,可在CPR期间产生有益的血流动力学作用。肾上腺素可显著升 高中心动脉压,导致冠脉和脑灌注压显著升高,还能提高复苏成功率。但 多项临床研究显示,心脏骤停患者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素是禁忌或有害的。 当前建议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每3~5分钟应用肾上腺素1mg。若患者无静 脉通路,气管内或骨内给肾上腺素也有效。 加压素:被建议作为CPR期间的替代血管升压药,也有很强的血管收缩作 用。尚无研究证明,加压素可升高心脏骤停患者出院率。最近一项研究显 示,联合应用肾上腺素和加压素可提高复苏成功率,但无法改善长期生存, 且神经系统预后有较强的恶化趋势(初始心律是心搏停止者除外)。根据 这些结果,可用40U加压素替代第一剂或第二剂肾上腺素。 心搏停止尚无满意的疗法。阿托品作为一种消除迷走神经作用的药物,对 于心搏停止患者无已知的不良作用,可用于治疗严重心动过缓和心搏停止, 但无动物和人类的随机研究支持该药可改善预后。静脉给药剂量为每分钟 1mg,总剂量为3mg。
2010 • 急诊 • 基地 • 培训
减压:提高认识、充分减压
减压期的重要性被强调。减压期胸壁在弹性作用下回弹,在胸腔内形成负 压,促使静脉血回流至心脏,从而增加下一次按压周期的前负荷。 减压不充分(如通气过度)较常见,致使CPR时流入心脏和脑的血流量减 少。救援者疲劳、无效技术和手放置不适当可使胸部回弹不充分。最近一 项随机研究显示,由于很多救援者的不充分减压,导致舒张末期胸内压持 续升高。胸壁回弹不完全会明显降低平均动脉压,升高右房压,从而降低 冠脉灌注压,导致颅内压升高,进而使脑循环和体循环灌注压明显下降。
2010年新版心肺复苏指南
2010年新版心肺复苏指南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心脏骤停一、心脏骤停的定义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患者对刺激无意识、无脉搏、无呼吸或濒死叹息样呼吸,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常致患者即刻死亡,即心脏性猝死。
二、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三无1、无意识——病人意识突然丧失,对刺激无反应,可伴四肢抽搐;2、无脉搏——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3、无呼吸——面色苍白或紫绀,呼吸停止或濒死叹息样呼吸。
注:对初学者来说,第一条最重要!三、心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四种心律类型1、心室颤动:心电图的波形、振幅与频率均不规则,无法辨认QRS波、ST段与T波。
2、无脉性室速:脉搏消失的室性心动过速。
注:心室颤动和无脉性室速应电除颤治疗!3、无脉性电活动:过去称电-机械分离,心脏有持续的电活动,但是没有有效的机械收缩。
心电图表现为正常或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QRS波群,频率多在30次/分以下(慢而无效的室性节律)。
4、心室停搏:心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上表现为一条直线。
注:无脉性电活动和心室停搏电除颤无效!四、心脏骤停的治疗——即心肺复苏心肺复苏心肺复苏的五环生存链心肺复苏:是指对早期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通过采取人工循环、人工呼吸、电除颤等方法帮助其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它包括三个环节:基本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心脏骤停后的综合管理。
《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将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一、早期识别与呼叫二、早期心肺复苏三、早期除颤/复律四、早期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五、新增环节——心脏骤停后的综合管理一、早期识别与呼叫(一)心脏骤停的识别——三无1、无意识判断方法:轻轻摇动患者双肩,高声呼喊“喂,你怎么了?”如认识,可直呼其姓名,如无反应,说明意识丧失。
2、无脉搏判断方法:用食指及中指指尖先触及气管正中部位,然后向旁滑移2-3cm,在胸锁乳突肌内侧触摸颈动脉是否有搏动。
心肺复苏2010年指南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较前改动之比较)
1.概述:2010年10月18-美国心脏协会(AHA)公布的最新心肺复苏(CPR)指南。
此指南重新安排了CPR传统的三个步骤,从原来的A-B-C改为C-B-A。
这一改变适用于成人,儿童和婴儿,但不包括新生儿。
2.原有步骤:A.保持气道通畅。
B.人工呼吸。
C.胸部挤压。
3.修改后步骤:胸部挤压
保持气道通畅
人工呼吸
4.修改理由:仅就始于胸部挤压一项就会挽救许多垂危病人的生命。
传统方法把胸部挤压滞后,而胸部挤压对全身血液循环至关重要。
改进后的指南将鼓舞更多的人来实施心肺复苏术,因为如果不加以专业培训,口对口人工呼吸动作很难完成,而任何人都可以做胸部挤压。
正确的胸外挤压的确能够挽救生命。
在许多情况下,人从前一次呼吸中储备在血液和肺部一些氧气。
而我们就是利用这个储备的氧气来做胸部挤压。
5.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1.发现病人倒地,确认现场是否存在危险因素,以免影响救治。
2.判断病人意识,(注意做到轻拍重唤!)如无反应,立即呼救并拨打急救电话或请求他人拨打。
3.立即将病人置于复苏体位(平卧位),触摸颈动脉,未触及立即施行胸外心脏按压!
4.按压30次后立即开放气道,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比例为2:30。
单纯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每分钟频率至少为100次。
有条件要及早实施体外除颤。
2010心肺复苏指南
建立静脉通道
复苏药物 心电监护 脑复苏
供氧
氧浓度(Fi02)的计算: Fi02(%)=21+4×氧流量(L/min) 供氧方法: 鼻导管;鼻咽插管;面罩;气管内直接给氧 心肺复苏早期建议给100%纯氧,以后根据患 者情况选择低浓度Fi0225~30%,中浓度 Fi0235~55%和高浓度Fi0260%以上
2010(AHA)心肺复苏标准
2010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内容提要
心跳骤停的表现及原因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2010年新指南的主要内容
内容提要
心跳骤停的表现及原因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2010年新指南的主要内容
心搏呼吸骤停诊断
突然意识丧失 大动脉搏动消失
注意:一旦诊断明确就应立即投入抢救,不能因听 心音、测血压、开放静脉通道等操作而耽误时间, 影响抢救效果。
心搏呼吸骤停的原因呼吸Fra bibliotek停心跳骤停、溺水、触电、室息、雷击、外伤、 烟雾吸入、药物过量、脑卒中、会厌炎、 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麻醉和手术中的意外事故
心跳骤停
急性冠状脉供血不足、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炎、各种心律失常、触电、 各种医疗意外等
内容提要
心跳骤停的表现及原因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2010年新指南的主要内容
3min 5min 10min 12min 4分钟内进行CPR多能获救 超过12分钟无一存活
获救机会
75% 25% 1% 0.001%
脑复苏(H human)
低温疗法:早期开始,足够低温 脱水疗法:高渗脱水剂、利尿剂、胶体脱水剂 止痉疗法:安定、巴比妥类 血液稀释法:平衡液、低右、自体血浆 钙拮抗剂:尼莫地平、尼卡地平 清除氧自由基:SOD(超氧化歧化酶) 、VitE 抗凝疗法:肝素、华法令 高压氧疗法 促进脑代谢药物:ATP、辅酶A、胞二磷胆碱…
2010年新版心肺复苏指南
2010年新版心肺复苏指南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心脏骤停一、心脏骤停的定义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患者对刺激无意识、无脉搏、无呼吸或濒死叹息样呼吸,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常致患者即刻死亡,即心脏性猝死。
二、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三无1、无意识——病人意识突然丧失,对刺激无反应,可伴四肢抽搐;2、无脉搏——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3、无呼吸——面色苍白或紫绀,呼吸停止或濒死叹息样呼吸。
注:对初学者来说,第一条最重要!三、心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四种心律类型1、心室颤动:心电图的波形、振幅与频率均不规则,无法辨认QRS波、ST段与T波2、无脉性室速:脉搏消失的室性心动过速。
注:心室颤动和无脉性室速应电除颤治疗!3、无脉性电活动:过去称电-机械分离,心脏有持续的电活动,但是没有有效的机械收缩。
心电图表现为正常或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QRS波群,频率多在30次/分以下(慢而无效的室性节律)。
4、心室停搏:心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上表现为一条直线。
注:无脉性电活动和心室停搏电除颤无效!四、心脏骤停的治疗——即心肺复苏心肺复苏心肺复苏的五环生存链心肺复苏:是指对早期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通过采取人工循环、人工呼吸、电除颤等方法帮助其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它包括三个环节:基本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心脏骤停后的综合管理。
《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将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链由2005 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一、早期识别与呼叫二、早期心肺复苏三、早期除颤/复律四、早期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五、新增环节——心脏骤停后的综合管理一、早期识别与呼叫(一)心脏骤停的识别——三无1、无意识判断方法:轻轻摇动患者双肩,高声呼喊“喂,你怎么了?”如认识,可直呼其姓名,如无反应,说明意识丧失。
2、无脉搏判断方法:用食指及中指指尖先触及气管正中部位,然后向旁滑移2-3cm,在胸锁乳突肌内侧触摸颈动脉是否有搏动。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完整版)
胸外按压不当可发生:肋骨骨折、胸骨骨折、肋骨及肋软骨脱离、气胸、血胸、肺挫 伤、 肝或脾脏撕裂及脂肪栓塞等并发症。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 胸外按压禁忌症:
严重的胸廓畸形,张力性气胸,多发肋骨骨折,心包填塞,胸 主动脉瘤破裂等,都不适合行胸外按压,以免加重病情,可改用开胸 行胸内心脏按压。
婴儿:约4cm, 至少为胸部厚度的1/3
频率≧ 100次/分 频率≧ 100次/分
e. 环境要求
除非患者处于危险环境或者其创伤需要外科处理,不要搬动患者, 确定环境安全后,实施心外按压; 患者应以仰卧位躺在硬质平面(质的胸外按压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高品质的胸外按压注意事项
心脏呼吸骤停的可逆原因
5H 5T
心肺复苏终点的问题
心肺复苏终点的问题
院前基础心肺复苏的终止:
抢救人员开始心肺复苏后,应持续至发生以下情况: 1. 恢复有效的自主循环; 2. 治疗已转交给高级抢救队伍接手 ; 3. 抢救人员由于自身筋疲力尽不能继续复苏、继续复苏
将置抢救人员于非常危险境地时; 4. 发现提示不可逆性死亡的可靠和有效的标准(尸僵、
强调了心肺 复苏术中脑 和神经系统 功能的恢复, 诞生了心肺 脑复苏的新 标准
发展为心肺 复苏学,每 隔5年更新 心肺复苏指 南
心肺复苏急救成人生存链
基础生命支持
高级气道管理 药物治疗 有效监测
高级生命支持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心肺复苏终点的判断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如何识别心跳骤停 1. 意识丧失无反应
用阿托品
2010年心肺复苏最新指南
心肺复苏程序变化
胸外按压幅度
应将成人胸骨按下至少5 厘米
理由:按压主要是通过增加胸廓内压力以及直接压
迫心脏产生血流。通过按压,可以为心脏和大脑 提供重要血流以及氧和能量。如果给出多个建议 的幅度,可能会导致理解困难,所以现在只给出 一个建议的按压幅度。虽然已建议“用力按压” ,但施救者往往没有以足够幅度按压胸部。有研 究表明,按压至少5 厘米比按压4 厘米更有效。 为此,《2010 急救指南》给出成人胸部按压的 单次最小幅度建议值。
高质量心肺复苏
按压速率至少每分钟100次
按压幅度成人至少为5厘米,婴儿和儿童至少 为胸部前后径的1/3 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 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继续强调缩短从最后一次按压到给予电击之 间的时间以及电击后立即恢复按压的时间
避免过度通气 在气道建立之前,单人或双人CPR,按压/ 通气比率为30:2(儿童婴儿:双人15:2 ) 在气道建立之后,仍采用30:2的比率
不建议为心脏骤停患者 常规性地采用环状软骨加压
2005(旧):仅在深度昏迷时采用环状软骨加压,且 通常需要除进行人工呼吸或按压以外的第三名施救者。
理由:环状软骨加压方法是对患者的软状软骨施加压
力以向后推动气管,将食管按压到颈椎上。环状软骨加 压可以防止胃胀气,减少气囊面罩通气期间发生回流和 误吸的风险,但这也有可能妨碍通气。研究表明,环状 软骨加压可能会延误或妨碍实施高级气道管理,而且采 用环状软骨加压的情况下仍然有可能发生误吸。另外, 培训施救者正确使用该方法的难度很大。
不建议对无目击者的院外心脏骤停者胸前捶击 理由:
根据部分研究的结果,胸前捶击可以治疗室性心动 过速。不过,通过2组数量较多的病例分析发现,在心 室颤动病例中进行胸前捶击不能恢复自主循环。与胸前 捶击有关的已报告并发症包括胸骨骨折、骨髓炎、中风 以及诱发成人和儿童的恶性心律失常。 胸前捶击不应延误开始心肺复苏或除颤。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
除颤器的应用: 1)体位:患者平卧于病床上,将胸前衣物解 开并移走其他异物,特别是金属类的物品, 如项链、纽扣等。 2)电极板的准备:电极板上均匀涂上导电糊, 或包裹4—5层纱布后在盐水中浸湿。 3)电极板的位置:一个电极板置于右锁骨内 侧正下方,另一电极板放在左乳头的左下方, 两个电极的距离至少在10cm以上。
忠告
在抢救病人时,一定要做到“急、准、稳”, 无论你做得如何,记录时一定要正确!
结束语
急救技术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公益性活 动,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安康 为本,生命至上。人类渴望安宁,世界呼唤 平静。希望大力推广急救知识,做到人人敢 救,人人能救,自救是本能,救助他人是良 知!心肺复苏是患者见上帝的最后一道关口, 希望我们把这道关把好,让生命之花在我们 手中再次绽放!
的电击,能量级别应至少为4 J/Kg,但不超过10 J/Kg或者成人最
大剂量
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早期除颤在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复苏中 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类患者能存活的 要素包括:有医护人员及早到达现场; 及早心肺复苏;及早除颤;及早加强治 疗。
除颤必须及早进行的原因:
1)大部分(80%—90%)成人突然非创伤心 跳骤停的最初心律失常为室颤; 2)除颤是对室颤最有效的治疗; 3)随着时间的推移,除颤成功的机率迅速下 降,每过1min约下降7%—8%; 4)室颤常在数分钟内转变为心脏停搏,则复 苏成功的希望很小。
胸外按压的幅度
2010(新):应将成人胸骨按压至少5厘米,按压时能触到大动脉 搏动为有效,或看监护仪波形。比赛按要求做,但临床工作要因 人而已,例如:抢救恶液质病人按压时造成肋骨骨折 ;抢救游泳 馆一溺水患者按压太浅不起作用…..;儿童按压幅度应至少为胸部 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婴儿: 4厘米;儿童:5厘米) 2005(旧):应将成人胸骨按下大约4至5厘米 ,将儿童胸部按
心肺复苏术(2010年指南)
2010 • 急诊 • 基地 • 培训
2010 • 急诊 • 基地 • 培训
2010 • 急诊 • 基地 • 培训
2010 • 急诊 • 基地 • 培训
A2开放气道
抬举下颌法
2010 • 急诊 • 基地 • 培训
2010 • 急诊 • 基地 • 培训
Breathing
简易呼吸囊辅助呼吸: E-C手法 • 选择适合的面罩 • 操作者在患者头侧 • 提起下颌(保持气道 的开放) • 固定面罩以防漏气 • 适量通气(使胸廓较 明显抬高)
2010 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min改为 “至少100次/min” • 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 • 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 • 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 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 对ABC改变为“CAB”,其重要性是减少开 始首次胸外按压的时间
•
2010 • 急诊 • 基地 • 培训
特殊情况下的心肺复苏3
淹溺
淹溺最主要的危害是低氧血症 通气支持及再灌注应尽快进行 BLS仍然按传统的A-B-C顺序进行
2010 • 急诊 • 基地 • 培训
特殊情况下的心肺复苏3
淹溺
• 水中救起:注意 自身安全,不必 常规颈椎固定。
2010 • 急诊 • 基地 • 培训
• 复温方式的选择: • 有灌注心律的轻度低体温者 -被动复温 • 有灌注心律的中度低体温者 -主动体外复温 • 重度低体温和无灌注心律心脏骤停者 -主动体内复温
2010 • 急诊 • 基地 • 培训
特殊情况下的心肺复苏4低温
• 未出现心脏呼吸骤停,重点复温 • 一旦出现心脏呼吸骤停,CPR与复温同等重要 • 人工通气尽可能予以加温(32-34°C)加湿氧气 面罩通气。 • 低温时除颤效果差,中心体温<30°C时,VF立即 除颤一次,如仍VF,则继续CPR与复温,等30°C 以上再次除颤 • 应积极CPR同时将患者转运至有复温设备和条件的 医院救治。
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2010版CPR最主要改动
4、BLS其他注意事项 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 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 避免过度通气 取消“看、听和感觉呼吸” 心脏按压的速度与深度 进一步强调实施高
强调黄金4分钟
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
• 病人意识突然丧失,昏倒于任何场合; • 大动脉无搏动; • 呼吸停止; • 面色苍白或紫绀,瞳孔散大; • 心电图:一直线、心室颤动和心电机械分
离。
心脏骤停的类型
1、心室颤动 2、无脉性室速 3、心脏停搏 4、心电机械分离
CPR的三个阶段
基本生命支持(BLS) 进一步生命支持(ACLS) 延续生命支持(PLS)
三个阶段——核心技术
·第一阶段——第一个CABD
(基础生命支持,BLS) 公众普及
C心脏按压 A开放气道 B人工呼吸 D除颤
·第二阶段——第二个ABCD
(进一步生命支持,ACLS) 专业人员普及
A 气管插管
B 正压通气
C 心律血压药物
D 鉴别诊断
·第三阶段——(延续生命支持PLS,脑保护)
复苏后的处理与评估,进一步的病因治疗
质量的心肺复苏
2010版CPR最主要改动
5、不再强调脉搏检查: 如果在 10 秒钟之内没有触摸到脉搏或
不确定已触摸到脉搏,即可开始胸外按压 。要确定是否有脉搏可能比较困难,特别 是在急救时,研究显示医务人员和非专业 施救者都不能可靠地检测到脉搏。
2010版CPR最主要改动
6、单纯胸外按压:在施救者未经培训或经过 培训但不熟练的情况下。
2010版CPR最主要改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鉴别诊断
·第三阶段——(延续生命支持PLS,脑保护)
复苏后的处理与评估,进一步的病因治疗
BLS:现代复苏三大要素
• 1956年Zoll 体外电击除颤法 • 1958年Peter Safar 口对口呼吸法 • 1960年Kwenhovenou 胸外心脏按压法
判断依据宜简
• 突然意识丧失 • 大动脉搏动消失
• 70%以上的猝死发生在院前 强调黄金4分钟
时间就是生命——早CPR
心肺复苏成功率与开始CPR的时间密切相关, 心搏骤停1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90% 心搏骤停4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40% 心搏骤停6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10% 且侥幸存活者可能已“脑死亡” 心搏骤停10分钟实施——CPR成功率几乎为0
➢摇动其双肩 ➢大声呼叫
方法
• 取听诊器、听心音 • ECG检查证明
第
应该 •就 地 抢 救
一
•呼 叫 来 人
时
间
救? 怎么救? “没救!”
大多数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未得到 任何旁观者的心肺复苏!
无人施救的原因
·多方面 ·其中A-B-C 程序可能是较大障碍。
于学忠教授说:“如果先进行胸外按压 或仅胸外按压,可能会鼓励更多施救者立 即开始实施心肺复苏”。(中国医师协会 急诊医师分会会长、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 主任)--10月27日 2010版CPR摘要中国 研讨会
• 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 • 单纯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每分钟频率至少为100次。 • 有条件要及早实施体外除颤。
单人施救步骤(CAB)
判断意识:拍双肩,呼双耳,轻拍重叫 识别 :不呼吸或仅仅是喘息 ,摸颈动脉搏动
单人施救步骤(CAB)
判断意识:拍双肩,呼双耳,轻拍重叫 识别 :不呼吸或仅仅是喘息 ,摸颈动脉搏动
生存链中添加第5个新环节
1.立即识别CA并启动急救系统 2.尽早CPR,并强调胸外按压 3.快速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培训、实施和团队
进一步强调 团队形式
医务人员都以团体形式工作
• 进一步强调以队形式给予心肺复苏,由 不同的施救者同时完成多个操作。例如:
• 一名施救者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 另一名施救者拿到自动体外除颤器 (AED)
无意识脉搏立即胸外心脏按压30次, 同 时启动急救系统,请旁人帮助。
6-T
• 毒物/药物中毒--Tablets overdose • 心包填塞-Tamponade cardial • 气胸-Tension pneumothorax • 心脏栓塞-Thrombosis heart • 肺栓塞- Thrombosis lungs • 创伤-trauma
CPR的三个阶段
• 心搏呼吸骤停是临床最紧急的情况
• 心肺复苏术简称 :CPR(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 复苏的成功,不仅指心博和呼吸的恢复,而
是达到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
心肺复苏的意义
• 心跳停止4分钟内进行CPR-BLS,并于8分 钟内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ALS),则病人 的生存率43%, 4分钟以后再进行心肺复苏 ,只有17%能救活。
并求援,而第三名施救者开放气道并进行 通气。
原有步骤
修改后步骤
A.保持气道通畅。 B.人工呼吸。 C.胸部挤压。
C.胸部挤压。 A.保持气道通畅。 B.人工呼吸。
简化成人BLS流程
施救者应同时获得两点 信息:患者有无反应以 及有无呼吸或呼吸是否 正常
如果医务人员在10秒钟内 没有触摸到颈动脉搏动, 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并使用
非专业施救者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
·单纯胸外按压(仅按压),心肺复苏对于未 经培训的施救者更容易实施,而且更便于调度
员通过电话进行指导(Hand Only CPR) 二步法:电话求救,胸外按压!
• 在心脏停止的最初几分钟,患者仍有氧气存留 在肺和血液里,及早开始胸外按压,可以提早 促进血液循环到患者的大脑和心脏
美国达拉斯共识
• 2010年1月31日—2月6日国际复苏联合会( ILCOR)和美国心脏协会(AHA)共同在美国 达拉斯洲际酒店举行的2010心肺复苏指南( CPR)暨心血管急救(ECC)国际科学共识推 荐会既要。
• 2010年10月18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公布 最新心肺复苏(CPR)指南。
心肺复苏的意义
征) • 20-30秒后呼吸停止 • 45秒后瞳孔散大 • 1-2分钟瞳孔固定 • 4-6分钟后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损害
心脏骤停的类型
1、心室颤动 2、心脏停搏 3、心电机械分离
引起心搏骤停常见原因
易逆转概括为:
6H
6T
6-H
• 低血容量----hypovolemia • 缺氧----hypoxia • 酸中毒----hydrogenion-acidosis • 低/高血钾----hypo/hyperkalemia • 低体温----hypo/ hypothermia • 低/高血糖----hypo/hyperglycemia
AED
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1.发现病人倒地,确认现场是否存在危险因素,以免影响救治 2.判断病人意识(轻拍重唤),无反应立即呼救并请求他人拨打电
话,与急救医疗救护系统联系。如为溺水或窒息性心跳骤停, 应先进行2分钟的现场心肺复苏后,再联系求救. 3.立即将病人置于复苏体位(平卧位),触摸颈动脉,未触及立即 施行胸外心脏按压! 4.按压30次后立即开放气道,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5、5个循环后进行评估。
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
• 病人意识突然丧失,昏倒于任何场合; • 大动脉无搏动; • 呼吸停止; • 面色苍白或紫绀,瞳孔散大; • 心电图:一直线、心室颤动和心电机械分
离。 • 对初学者来说,第一条最重要!
心跳骤停的临床表现
• 心跳停止4秒以上出现黑朦 • 10-20秒以上者出现昏厥及抽搐(阿斯综合
基本生命支持(BLS) 进一步生命支持(ACLS) 延续生命支持(PLS)
三个阶段——核心技术
·第一阶段——第一个CABD
(基础生命支持,BLS) 公众普及
C心脏按压 A开放气道 B人工呼吸 D除颤
·第二阶段——第二个ABCD
(进一步生命支持,ACLS) 专业人员普及
A 气管插管
B 正压通气
C 心律血压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