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1.当前就业的总体形势(1)从总量上来看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长期存在,总量压力巨大。
首先,在供给方面,中国面临十分复杂和极为严峻的就业形势。
具体表现为:劳动力供给增多,总量压力加大。
一是从存量来看,失业人员不断增加,下岗职工数量仍然较多。
二是从增量来看,由于人口出生高峰的原因,新增劳动力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压力仍然很大。
“十一五”时期,我国进入了新的人口劳动力增长高峰,五年间新增劳动力总供给达到5000多万人,特别是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
其次,在需求方面,全社会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严重不足。
就业需求增长缓慢,无法满足巨大的就业供给数量。
据媒体及国家劳动和保障部提供的统计数据,今后几年,我国新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劳动力将达到1500多万人,加上900万失业人员和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等因素新产生的失业人员,全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总人口将超过2400万人。
如果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保持在8%左右,预计2011年新增就业和补充自然减员增加就业会在1200万人,这样,城镇就业供求缺口仍然还有1200万左右,矛盾十分尖锐。
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资源枯竭的城市,就业问题更加突出。
此外,在农村,现有劳动力近5亿人,除去已经转移就业的2亿多人,以及农村需要务农的1.8亿人,富余劳动力还有1.2亿人,转移就业的规模、速度、压力也进一步加大。
另据有关专家测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弹性总体上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弱。
所以,从总体上说,我国就业人口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时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变。
(2)从结构上看在就业总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也十分突出。
计算机就业现状
计算机就业现状计算机就业现状:挑战与机遇并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计算机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然而,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和毕业生来说,要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却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本文将分析当前计算机就业市场的现状及其背后的原因。
一、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近年来,我国从事计算机工作的专业人员数量逐年上升,但总体规模仍然相对较小。
据统计,全国招聘岗位中,计算机岗位占比约为5%,而求职者中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比例仅约为3%。
这表明,虽然计算机行业需求量大,但毕业生供给相对不足,存在一定的供需失衡现象。
二、就业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技能与需求不匹配当前,许多大学在计算机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
许多毕业生所掌握的技能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导致求职难度增加。
此外,一些学生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影响了其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2、竞争激烈由于计算机行业的快速发展,许多非计算机专业的人也纷纷转向该行业,加剧了就业市场的竞争。
此外,一些大型企业在招聘时更倾向于选择具有丰富经验的求职者,这也使得刚毕业的大学生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3、技术更新迅速计算机行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
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必须保持持续学习和更新知识的状态,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然而,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往往感到无所适从。
三、提高就业竞争力的建议1、加强实践能力在校期间,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如参加科技竞赛、开发项目等。
通过实践,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的就业做好准备。
2、关注行业动态,更新知识储备学生应时刻关注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动态,了解最新的技术和趋势。
通过参加技术论坛、网络社区等活动,与同行交流,拓展自己的视野。
同时,要有意识地学习新技术和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3、提高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在计算机行业,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同样重要。
2011高考语文社会热点最新预测:大学生就业难
2011高考语文社会热点最新预测:大学生就业难作文天地04-26 1748:2011年高考语文社会热点最新预测:大学生就业难一、背景材料:大学生毕业后的发展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下降,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各专业不同程度地存在毕业生供求失衡的问题。
上海大学生更是面临许多新情况。
温家宝总理说:他最担心忧虑的一件事就是大学生就业。
据教育部数据显示, 2004年为280万,本科生一次就业率为61.3%;2005年为338万,2006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至413万,比去年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2007年为495万,毕业生就业率水平在70%左右。
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532万人,全国平均就业率为70%。
今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又将再创新高——达到610万人,还有100多万历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据悉广东2月份大学生的签约率仅仅为3%。
加之金融危机导致部分企业发展失利,求职人数的激增、经济增长的放缓,使得今年中国应届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面临着不同以往的难题。
在金融危机下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国家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探寻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寻找解决的对策,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针对大学生就业难,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做专题部署,会议出台七个方面的政策举措。
这在历史上是首次,帮扶力度之大也是第一次。
政府表示,必须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
另一方面,大学生们的心态也已相当务实,“先择业后就业”,薪酬预期一降再降,甚至出现了“零工资”求职现象。
二、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08辽宁卷)A.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曾经倾倒和征服了无数热爱它的人们,它的传播对中国近代电影艺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
B.这篇文章集中分析了形势,辩证地回答了在大开放、大交往、大融合的世界里,我们迫切需要用一种全新的观念来协调各种关系。
大学生就业指导(二)
悖论点:大学生进入高校就读,选择了不同的专业方向,但在四年后的 择业过程中却出现了“专业向左,工作朝右”的现象,四年本科学习的 知识毫无用武之地,因此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
就业市场(案例分析)
1. 大学扩招必然造成高层次人才由稀缺逐步转为饱和乃至于相对过剩 (生产力发展水平对高层次人才需求量不大,限制高层次人才就业)。
(五)职业地位
职业地位是人们对职业的主观认识态度,反映了一定社会发展阶段 和一定时期内的人们职业价值观。
决定职业地位高低的因素主要有四项
(1)职业社会功能。它由责任、权力、义务体现出来。社会功能大的 职业,任职条件高,职业层级就高。 (2)职业社会报酬。这是一个比较综合的指标。如工资收入高,并不 一定福利待遇高,也不一定晋升机会就多,发展前景就好。因此,不同 的人以不同的认识来评判。 (3)职业自然条件。职业自然条件是指与职业活动相关的自然工作环 境。如技术装备、劳动强度、安全系数、卫生条件等。职业自然条件好, 职业社会层级也就高。 (4)职业要求。对人要求越高,被人替代的可能性就小,职业社会层 级也越高。
对工作者的要求
基本技能 可迁移技能 综合知识 教育背景
职业的特征
劳动力市场信息 职业前景 工资
工作者特征
能力 兴趣 工作价值观
获得职业信息的方法
静态的资料接触 –出版品 –视听资料 –行业展览会和人才交流会 –网络 –机构:学校、政府、 公司
获得职业信息的方法
动态的资料接受
–专业俱乐部 –专业协会/学会
第四讲
职业导航 (社会职业与探索 工作世界)
我们的困惑
我所学习的专业是人力资源管理。我不知道我 的这个专业在中国是否有前途。
[从大学生就业的角度谈高校学风建设]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
[从大学生就业的角度谈高校学风建设]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摘要】大学生就业与学风建设是高校教育过程中的两项重要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但需要积淀与传承,更需要坚持不懈的探索和总结。
本文通过剖析大学生就业工作与学风建设的关系,提出以就业工作为导向,切实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推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学风建设1.大学生就业现状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2010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1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
那么,2011年的毕业生人数是65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
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不仅出现了已存在的问题,也引发了新的问题和矛盾。
因此,如何培养综合素质高、适应性强的优秀毕业生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是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就业工作与学风建设是学生教育培养过程中两项重要工作,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氛围、强化就业意识、积极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大学生就业工作与学风建设的关系2.1 就业教育与学风建设目标的一致性高校的就业教育就是指在大学生中开展就业形势、就业观念、职业理想与职业生涯规划、就业需要等综合能力素质及有关就业一系列问题的咨询、指导过程,是帮助、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重要一课。
高校要把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日常教学,将就业指导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的过程,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正确地进行择业定位,合理调整就业心态。
学风建设是指高校根据学风的特点、规律和目标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在校学生在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精神、学习纪律、学习考核等诸方面所施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综合管理,是融德育与管理于一体的系统工程。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解读
(1)程序复杂,包括报名、笔试、面试和体检,师范类还有试讲等 环节;
(2)笔试内容广泛,准备难度大,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新课标 必考、行测、申论、报考单位或岗位的专业知识等,知识准备量大;
4.城镇化建设在继续迈进,“十二五”期间达到51.5%, 第三三产业逐步加大。
但对于高校应届大学毕业生来讲:
要找到好工作依然艰难,这一问题仍然没有根本 改观,紧俏岗位供需比达到3000:1。高校毕业生的 就业观念的转变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2012届
严峻 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
”!!
一、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3)持续时间长且滞后,有些地方的招考要历时3个多月,而且各 地考试极为分散,还有些地方将招考放到学生毕业后,给学生就业择 业带来了困难;
(4)学生负担重,学生每报考一个地方的招考就要至少往5)学生缺乏信心,导致一个毕业生可能不敢报或同时报考几个 地方的岗位考试时间冲突,一些地方招考岗位报考人数不足而浪费。
(一)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依然严峻
1.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再达新点
扩招后毕业生人数增幅很大,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根据 教育部统计:2003年毕业生有212万,比上年增加了67万,增幅 达到46.2%;2004年毕业生为280万,较去年增加68万,增幅达 到32.1%;2005年毕业生为340万,较上年增加60万,增幅达到 21.4%;2006年毕业生为413万,较上年增加73万,增幅达到 21.4%; 2007年毕业生为495万,较上年增加82万,增幅达到 19.9%; 2008年毕业生人数达到559万,较上年增加64万,增幅 达到12.9%; 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已达611万人,较上年 增加52万,增幅达到9.3%。2010届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已达630 万人;2011届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已达660万人;2012届全国高 校毕业生人数预计达到690万人,毕业生人数持续走高。
就业形势
2、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结构性失衡” ——“就业难,招工也难”
(1)高校专业设置不尽合理
一方面部分高校较为短视,盲目扩充新专业,缺乏足够市场调 研、缺少科学论证,办学条件不成熟。同时,专业设置过细、同
质化现象严重等都造成学生竞争力不够。
另一方面,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相对错位。缺乏完 善的就业反馈机制,也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调整机制。
我校2012届毕业生就业去向(按就业单位性质)
政府机关 灵活就业 未就业 1.11% 6.69% 4.09% 升学 6.33% 出国 0.66% 事业单位 9.00% 基层项目 部队 0.24% 3.95% 国有企业 10.14% 三资企业 4.54%
其它企业 53.25%
政府机关 事业单位 基层项目 部队 国有企业 三资企业 其它企业 出国 升学 灵活就业 未就业
(2)中小企业太少,就业容量不大
日本1.25亿人,中小企业约650万个;美国3.05亿人 ,2500万个, 中国13亿人,1100万个。
由于政策扶持不够等原因,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远低于欧美发
达国家水平,而中小企业却恰好是吸纳就业人口的主要途径。
(3)劳动力供给“三峰叠加”
新增城镇劳动力就业(含高校毕业生)、农村人口务工和失业 人员再就业,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紧张状况,导致供需严重失衡。
我校2014届毕业生就业去向(按就业单位性质)
未就业 政府机关 灵活就业 6.43% 2.24% 3.14% 升学 7.25% 出国 0.60% 事业单位 12.06% 基层项目 部队 0.37% 2.67% 政府机关 事业单位 基层项目 部队 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 13.61%三资企业 其它企业 出国 升学 三资企业 7.33% 灵活就业 未就业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除了有复杂的社会环境因素外,大学生求职择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也是重要原因。
因此,重视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利用,不仅可使大学生在择业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而且有利于其顺利就业,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
一、我国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据人事部资料统计显示:2009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560万,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的毕业生约有480 万,2009 年就业的大学生将高达千万人,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2009 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 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毕业生人数630 万。
所以,在2011年之后的近两三年,也就是我们本届大学生面临就业的时期,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
二、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表现1. 自负高傲心理。
自负心理是在求职的大学生中表现较为突出的一种心理问题。
持这种心理的大学生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是拥有专业知识的高级人才,综合能力和个人才干都比普通劳动者高。
在求职过程中,他们总是好高骛远、自命非凡,不能清醒、切合实际地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不能正确评价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这些学生择业时往往要求工作环境好、待遇高,盯着大城市、好岗位,择业目标不切实际,往往会错过很多本可以就业的时机。
2. 自卑怯懦心理。
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有的大学生因为就读的学校不是名牌、所学的专业不热门或自身的条件不够优秀等原因,自觉处处不如别人,低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缺乏推荐自己的勇气,不争取就业时机。
过度的自卑会加重学生心理负担,在用人单位的招聘者面前畏首畏尾,过分紧张,不能适当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往往因此错失就业时机。
就业蓝皮书2011.
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CHINESE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ANNUAL REPORT (2011)-----------------------------------------------------------------------------------------麦可思研究院/编著王伯庆/主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SOCO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 (CHINA)分析报告一应届大学生毕业生就业报告第五章能力与知识培养质量一二基本工作能力核心知识结论摘要一基本工作能力(1)无论是本科毕业生还是高职高专毕业生,其毕业时对基本工作能力掌握的水平均低于工作岗位要求的水平。
本科毕业生的能力满足度和高职高专毕业生基本持平。
(2)2010届本科毕业生在理解交流能力中最重要的是有效的口头沟通和积极学习能力(重要度均为76%),其满足度均为86%。
科学思维能力中最重要的是科学分析能力(重要度为70%),其满足度为86%。
管理能力中最重要的是说服他人(重要度为71%),其满足度为78%。
(3)2010届高职高专……二核心知识2010届大学毕业生中最重要的核心知识是销售与营销知识,其满足度较低,为78%;其次是教育与培训知识,其满足度为82%。
一基本工作能力(一)背景介绍毕业半年后:麦可思对大学生的工作能力调查是在其毕业半年后进行的,之所以选在毕业半年后是因为大学毕业生在工作几个月后才能评价各项能力在自己工作中的重要性和要求水平。
在国外,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与能力的追踪调查分别在毕业半年后、四年后和十年后。
工作能力:从事某项职业工作必须具备的能力,分为职业工作能力和基本工作能力。
职业工作能力是从事某一职业特殊需要的能力,基本工作能力是所有工作都必须具备的能力,基本工作能力是所有工作都必须具备的能力,基本工作能力分为35项。
[整理版]在当前形势下,结合自身实际,浅谈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在当前形势下,结合自身实际,浅谈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作为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讨论的焦点就是就业问题。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找工作后,我逐渐认识到就业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作为大学生,我们不能在“火烧眉毛,水淹颈”的时候才行动。
进入大学之后,这就应该成为我们的一门必修课,在认识形势、了解自己、刻苦学习、亲历社会等方面都应该下工夫。
从当前形势来看,就业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有挑战也存在机遇。
首先,从国际环境来讲,目前世界经济仍然很不稳定,这个不稳定主要表现在美国的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和欧债危机上。
同时,全球面临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主义在抬头,投资量的停滞会导致就业量增长的停滞。
其次,从国内情况来看,高物价、高房价等问题,很可能导致企业员工工资的上升,这对用人单位来讲,就意味着对劳动力需求的下降。
房地产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将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这些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导致当前的就业前景并不十分明朗。
而且,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进城打工;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导致的大量的下岗工人也面临着再就业;新毕业的大学生加上以往累积的未就业大学生也要进入就业行列。
这样,由农民工、下岗职工和毕业大学生三股势力汇集起来的“就业大军”进入市场,引起的就业问题异常突出。
但是,就业应该跟经济形势与经济发展相联系,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存在增长速度,那么就业就会显现出乐观的局面。
从经济形势判断来讲,我国的经济正处于稳定增长时期,尤其是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这对于就业大军来讲,是一个好现象。
从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中可以看出,经济发展需要更多高素质的劳动者,这对大学生是很有利的。
由中国就业研究所做的每季度的就业形势分析发现,从2008年年底的金融危机到现在,2008年、2009年的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的就业形势很不好,但通过智联招聘的2900万份简历和200多万的企业调查数据看,从2009年的第三季度开始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新十二五计划
在过去的2010年中,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导向型行业的影响已经凸显出来,服装、玩具、机电类产品的出口形势越来越严峻。如果资本项目在“十二五”期间完全放开的话,人民币将会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这是大学生就业在“十二五”期间面临的一个较大挑战。
在过去的2010年中,富士康跳楼事件、南海本田罢工事件等从不同侧面说明了当今劳动关系的复杂性。在“十二五”期间,诸如此类的事件可能还会发生,建设和谐劳动关系的任务非常艰巨,政府、工会和企业都会加大对相关专业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如劳动关系专业、民法专业,等等。
经济发展转型亟需大学生提升竞争力
第一,发展低碳经济会影响某些传统行业的规模扩张,进而影响这些行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到,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把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在“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将会是某些国家部门的工作重点,很多小规模的煤厂、电厂、水泥厂、造纸厂等将会被关停。这将加重相关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中国社会经济未来五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次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包容性增长” ,是对未来 5 年、10 年乃至更长时 期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次定调。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认为, “十二五”时期国家会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资扶持政策。 我们关注经济发展方式,为适应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的新变化,保 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和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的战 略目标,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的整体转型。因此,加快经济 发展方式的转变将是我国在“十二五”期间所面临的最重大的任务。我们知道过 去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一些专家认为,“十一五”期间,党和国家在统筹国 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背景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自然灾害、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大 幅提升,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 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庆典、 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 高度重视民生、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的切身利益,取得了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新 胜利。从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 2020 年完成这个目标,目前已经‘赛程过 半’‘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 , 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 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 风险挑战。 我们作为共产党的后备军,应时刻关注党的方针路线,坚决执行,同时向大 家宣传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内容,让大家了解会议的议程。同时认真学习,了解会 议主要内容,快速提升自己。当然,在学习、国家时事政治、自身素质的提高等 各方面,我还存在很多不足,希望党支部能够多多关注我的成长和努力,并给予 提醒和帮助和考验。相信通过我的努力和党支部的帮助和考验,我会在各方面都 有所进步。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将牢牢记住自身使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 继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服务他人的能力,为建设幸福校园尽自己一份力量。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是人才资源的主要来源。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问题日趋突出。
自1999年起,我国高等教育开始扩大招生。
此后几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导致就业问题日益突出。
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就业不足的困扰。
在我国,随着知识经济发展引起的经济结构调整的展开和改革的深化,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难点问题。
(一)就业市场供不应求当今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大学毕业生供给增加迅速、大学生就业的行政限制依旧存在、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能力要求日益苛刻、大学生自身素质存在欠缺,以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等。
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发生,我国劳动力市场也一度出现疲软的状态,大批人才流失,就业岗位供不应求,同时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带动了对高校毕业生的强劲需求,但高校毕业生供给增长的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供需比例逐年下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为寻找优质工作而犯愁。
据相关部门统计201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将超过650万人,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预计目前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总量将超过900万人,市场所能提供的劳动力岗位资源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宏观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二)就业市场优胜劣汰在大学生供给数量逐年增长的同时,市场本身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挑剔。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显著的变化,从传统的人事管理逐步向基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劳动力需求模式转变。
用人单位的劳动力需求行为也不再是计划配置的被动执行者,而是围绕组织战略,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准则发布职位需求信息。
由于高校毕业生一般具有一定高素质、但无实际经验,而用人单位却要求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优先。
根据调查,用人单位很看重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精神及自我管理的能力。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64
52
20
29
20
19
增幅 (%)
32.1 21.4 22.2 19.9 12.9
9.3
3.27 4.6 3.03 2.79
2003年-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及增幅表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
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域结构性差异突出 高校毕业生就业专业结构性问题突出 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比例逐年增加,就业方式呈多样化。 部分高校毕业生择业期望值与市场现实存在差距.
还有17%的人两类培训都没有接受过。其接受的自费培训主要都是
从业资格证书培训(本科64%,高职高专68%)。本科和高职高专
毕业生接受的最主要的雇主培训都是岗位技能和知识培训、公司文化 和价值观的培训。
五、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7、2011届应届毕业生签约情况调查(腾讯网)
2011届硕士毕业生、本科生、高职高专毕业生实际签约用人单位的分布
1.劳动力供求总量基本平衡,市场运行稳定,岗位空缺与 求职人数的比率比上一年度有所上升。
2001年-2011年度市场职业供求总体变化(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
一、当前我国总体就业形势
2、从产业需求看,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产业需求格局基本稳定。从趋 势看,第三产业的用人需求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的用人需求比 重稳步上升。
五、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我校近几年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 我校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信息技术服务类企事业单位。 每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行业调查、就业区域调查和就业去向调 查均显示:大约80%以上毕业生期望在沈阳大连的IT行业 就业,59%左右都实现了这一愿望(降低中);大约 20%毕业生就业聚焦京沪深、长三角、珠三角主要城市, 10%左右(上升中)实现了就业愿望,随着学院招生区域 的扩大和全国各地区人才需求结构和数量的变化,这一比率 有所增加。 随着就业形势的恶化,09-12届毕业生,生源地就业待 业比率加大,毕业时达到了30%以上,毕业后半年内达到 40%以上,稳步增加。
关于大学生就业压力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压力的调查近几年来,中国的就业形势越发严峻,大学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也逐年增大,在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前,大学生也逐渐显露出无助无奈的一面。
比如大学生在毕业前夕自杀的事件以屡见不鲜,相当多的大学生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出现了心理方面的疾病。
巨大的就业压力给大学生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社会各方在不断想方设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同时,也在积极引导大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掌握应对就业压力的方法。
那么,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升级的情况下,大学生是采取何种方法来应对巨大的就业压力的呢?对此,我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100份。
在此次调查中男女生人数分别为:男46女54。
具体调查情况如下:活动目的:为了更好地了解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是如何应对巨大的就业压力的调查方式:问卷调查调查对象:青岛理工大学在校学生调查地点:青岛理工大学调查时间:2011年6月1日——19日调查内容:见档案袋内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如下:调查问卷结果汇总A B C D男女男女男女男女1 46 54 46 54 46 54 46 542 10 16 24 30 10 6 2 23 64 16 18 20 26 4 64 2 0 26 44 20 10 0 05 4 4 4 4 38 42 0 46 14 14 26 38 6 2 0 07 8 4 32 40 6 10 0 08 24 26 16 28 6 2 0 09 12 14 28 28 6 12 0 010 8 0 22 30 10 14 6 1011 0 0 14 0 15 16 17 3812 12 18 34 32 0 4 0 013 22 50 16 4 4 0 4 0此次调查对男女同学进行了分别统计,对男女同学在就业方面的各个问题差别进行了分别对比。
此次调查对不同专业不同级别的同学做出了比较全面的调查汇总,在目前同学们比较关注的问题上做出了据提的分析讨论。
市场调查习题答案
3
第2章
【配套实训】
实训一: 1.国外某食品工业集团有意开发国内的方便面市场,为此选择我国内地不同地域的几座
城市对潜在消费者做探索性调研。他们按年龄和性别标准指定 6 个组,每组 10 人,男女各 3 个,这 3 个组当中有一个是少年组,一个是 30 岁以下的成年组,另一个是 30 岁以上的 成年组。鉴于方便面市场研究中不存在宏观上的不明确之处,调研者主要目的在于厘清商品 概念和消费者行为方面的一些问题,以便为下一阶段的描述性调研的样本建立和问卷设计打 好基础。在这个探索性调研项目中,调研者使用了焦点座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构化和非正式的调查。 3、 描述性调查是指对需要调查的客观现象的相关方面进行事实资料的收集、整理和
分析的正式调查。 4、 因果性调查通常就是利用各种统计技术去了解和说明各种市场问题与环境因素
之间的关系。
四、 简答题 1、 探索性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什么? 答:探索性调查通常是为了获得有关调查问题的一般性背景资料而进行的一种非结
实训二: (参考版本)
毕业生就业与创业的调查方案
一、 调查背景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全球金融危机等因素对我国实体经济影响的 不断深入,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得愈发严峻。怎样给大学生就业提供帮助成为各高校毕办工作 的重点。为了更好的为我校毕业生在求职时提供必要的参考意见和帮助,我们进行了本次调
资料 五、 调查实施
本次调查的实施由 8 人组成的项目组负责完成。考虑到调查的便利,我们选择在晚上 7
点到学生宿舍楼进行访问。项目组每位成员负责一个系部的访问。为保证调查的质量,要求
每位组员要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本次调查工作中,认真做好每一个样本的访
问。在调查中如果遇到被拒绝或中途停止的情况,则必须令取样本进行访问。
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
浅析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摘要] 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以促进大学生就业。
现阶段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正确引导大学生就业,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应结合我国大学生就业环境及经济社会状况,进一步完善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
[关键词] 政府大学生就业政策一、我国大学生就业概况2009年—201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分别为611万人、630万人、660万人,2012年将达到680万人。
近几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就业率都在70%以上,2011年为77.8%。
可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后续效应的逐步显现,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攀升,人才数量供大于求,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另一方面,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将产生一定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在新形势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和挑战。
在这种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成为了我国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
二、当前我国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基本导向政府对于大学生就业这种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的社会问题是责无旁贷的。
现阶段,我国政府正通过各种手段积极促进大学生就业,综合看,政府出台的就业政策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积极引导、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
除中央政府规定的5万限额的小额贷款,各地方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提供不同限额的小额贷款扶持政策。
二是减免税费,鼓励企业积极引进高校毕业生人才。
企业录用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
三是通过完善高校毕业生见习制度,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鼓励见习单位优先录用见习高校毕业生。
四是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就业活动,提升大学生求职技能、制订合理的求职期望值。
五是调节大学生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以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就业,主要包括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鼓励大学生应征入伍,鼓励大学生参与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到中小企业就业等。
个人就业环境威胁与机会分析报告
个人SOWT分析(康大职业技术学院)姓名:王利娟专业班级:电商一班指导老师:周文玲2012年10月1日目录一、个人概况 (3)二、外部环境分析 (4)1、部环境分析 (3)1)优势(strength) (4)2)劣势(weakness) (5)2、外部环境分析 (5)1)机会(opportunity) (5)2)威胁(threats) (6)三、Swot策略分析 (6)1、优势机会so战略 (6)2、弱势机会wo战略 (7)3、优势威胁st战略 (7)4、劣势威胁wt战略 (8)四、现在目标与未来目标。
(8)1、短期目标 (8)1)学习 (8)2)实践 (8)2、长期目标 (9)前言在大学有点稀里糊涂的度过一年多的时间。
时间飞快,而当我回过头来认真审视自己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也不知道干了些什么。
很高兴老师布置的这次作业,这样我觉得可以更加清楚的看清自己,而且还可以让我们班的人更多的认识自己,这对我们今后的要走的方向是很有帮助的。
所以我将借助这个机会好好分析下自己,看看自己有哪一些优点,有哪些不足,在以后的日子里发扬长处,改进不足,保持优点使自己变的更加优秀。
并结合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好好规划自己的未来。
一、个人概况基本情况:2011年10月份来到康大职业技术学院,顺利的话将在2014年7月份毕业,目前刚升大二。
本人乐于助人、爱结交好友、做事认真、责任感强、喜欢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散步、慢跑等体育爱好。
基于自己的专业——电子商务,希望毕业后可以在这一领域有一个好的发展,目前规划的方向是在电子商务助理师、市场营销和物流方向发展。
一、外部环境分析:1、部环境分析1)优势(strength)1、做事认真踏实,有较强学习欲望,容易接受、吸收新鲜事物。
2、生活态度乐观积极,善于发现事物好的一面。
3、责任感强,能为他人着想。
4、喜欢坚持把事情解决,能辩证看问题,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5、比较细心,考虑问题比较周到,会思前想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2010大学生就业形势一般来讲,大学生毕业后有两个选择:一是找工作,二是继续升学进修,最起码选择继续进修的同学已不算是失业。
而对于希望找到工作而未能如愿的"失业"毕业生,很多时候不能把原因推卸在沉寂的经济和人才过剩上。
大学生就业难正日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但我国的人才总量是缺乏的。
据统计2003年我国大学生毕业生超过212万人,2004年将达到280万人。
据预测,在2005年应届大学生毕业生很可能达到340万人。
专家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程度被夸大了??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目前每年社会新增就业机会大约700万至800万个,而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则大约在300万左右。
就这一数据而言,大学毕业生理应有比较大的就业空间。
但我国在疏通渠道和就业服务上有明显不足,也有很大拓展空间。
一方面是民营企业、边远地区有很大需要,另一方面是目前的就业服务有很大的局限,尚未形成全国性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异地求职,信息不畅,成本太高。
此外还有就业观念须转变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在《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4》一书中指出,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学生需求增长速度赶不上大学毕业生增加的速度。
与发达国家比较,美国约有2.7亿人口,大学近4000所,若要达到如此的比例和规模,中国需要办20000所大学;即使按照韩国目前高等教育的规模水平,中国也要办近10000所大学才够。
国内总共才1000多所普通高校,即使算上成人和民办高校,也不过3000多所,大学在校生的人数还远远达不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
二是大学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之间存在匹配上的困难。
调查发现,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收入预期高估幅度在40%左右,远远高于美国和欧洲等国的10%左右。
薪水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
在2003年北京团委组织的一次针对毕业生的调查中表明,大学生们对薪水要求并不低,在回答“您求职要求的工资底线”时,近六成(56%)人的选择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间,其中只有15%的人能接受每月挣1000-1500元,两成人可以接受自己的工资在1500-2000元,认为2000-3000元比较合理的占21%。
三是大学生大多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
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李国忠指出:“其实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还是很需要大学毕业生的,比如说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低收入的技术工作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毕业生也并不过剩!”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王新陆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并不是人才过剩,而是结构性问题,人才过剩只是相对的现象。
有一项对3000余名本科毕业生的调查表明,首选到北京工作的高达74.8%,首选去中西部地区的仅有2%。
这些毕业生的收入渴望值是每月2000至4000元,低于月薪2000元坚决不干。
这就表明大学毕业生有主动不就业的可能性。
北京某高校的调查表明,未找到接收单位的毕业生中,准备考研究生、博士生者占总人数的比例高达40.8%。
同时,大学毕业生未签约就已就业的大有人在,他们很可能未列入已就业统计。
原因可能是单位借口试用不愿签约;从事临时性工作;毕业生自主创业未能列入签约统计。
曾湘泉由此得出结论,真正就业困难的人在未签约中仅占少数。
因此,从测量的角度来看,现行的初次就业率指标和数据所反映出来的走低,事实上夸大了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象。
第一,主动不就业者,如想继续深造的人,属于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员,不能算做失业;第二,非签约就业即隐性就业,事实上也是就业。
两者一减一加,结果是:目前对大学生的名义就业率的统计低于实际的初次就业率,大学生的就业难度被夸大。
大学生就业难不但是事实,而且解决他们就业难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相互配合。
一、当前就业形势困难与问题2003年是中国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212.2万人,比2002年增加67万人,增幅达46.2%,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2004年我们国家的本科毕业生就有280余万人,比2003年增加68万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58万人,增幅达20.71%,就业形势严峻。
问题1.总量矛盾与结构矛盾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总量:每年城镇劳动力供给2400万人,可安排约1000万,缺口1400万。
结构:行业、素质供求矛盾。
城乡:农村富余劳动力1.5亿人。
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00万人(其中失业保险金领取者440万人);大学毕业生280万人。
2.严重不足的就业需求:(1)从社会对就业岗位的需求角度看,1978-2002年的25年间,我国的就业弹性总体上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弱。
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平均可以增加200万个就业机会;进入90年代,经济每增长1%,却仅能提供约80万个就业机会。
(2)根据有关预测,我国的经济增长率能够在20年内维持在8%左右的水平,这固然能够使我国经济进一步繁荣,但从近期的角度看,就业需求的增长极其缓慢,无法满足上述巨大的就业供给数量。
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许多毕业生所能做的仅仅是尽量把自己的简历做得更加美观,在简历后面附上更多的证书复印件,然后在网上海投,或者拼命去挤人山人海的招聘会。
即使这样,四处的周旋仍然毫无结果,投出的简历也如泥牛入海……其实,找工作的过程首先应该是一个了解自己的过程,也只有那些真正了解自己的人,才会更有希望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针对这一点,大部分人采取了找到工作以后,在与工作的相互磨合中,渐渐了解自身的表现,殊不知,这种做法已经让许多人输在了起跑线上。
所以我们要做好对2011年大学生的就业分析如何看待和应对复杂的就业形势就业是民生之本。
“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
大学生创业网讯就业是民生之本。
“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
最近一段时间,我国就业形势发生新变化,突出表现为部分地区招工难与部分人群就业难并存。
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本来就是社会就业变动剧烈时期,再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相叠加,必然使我国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面临举世罕见的就业问题。
如何判断我国目前以至整个“十二五”时期的就业形势?如何应对就业工作所面临的压力、挑战和变化?本期“本周话题”刊发的3篇文章对此进行了阐述。
我国就业形势的新特点当前我国就业形势的复杂性在于,在普遍出现“民工荒”现象的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依然存在,城镇失业现象持续存在。
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并不难理解,因为每个就业群体面临就业困难的原因并不相同。
以“民工荒”形式表现出来的劳动力短缺现象,是由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之间的矛盾造成的。
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量逐年下降。
与此同时,经济快速增长继续产生对劳动力的需求。
这便导致劳动力短缺。
另一方面,结构性就业压力依然存在。
农民工尚未成为城镇户籍居民,就业不稳定,社会保障不健全,面临周期性失业风险,仍然是劳动力市场上的脆弱人群。
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并非由市场供大于求所造成,而是产生于个人就业意愿和技能与劳动力市场机会及需求之间的不匹配。
至于城镇居民失业和就业困难,既有就业技能不匹配问题,也有劳动力市场调节功能不充分问题。
这两个就业群体面对的劳动力市场风险主要是结构性和摩擦性的自然失业。
以2011年为例,我们可对今后一段时间内城镇劳动力市场上需要关注的就业困难群体构成作出大体的数量估计:剔除在农村内部流动部分后,农民工进入城镇就业的人数约1。
46亿人;新毕业大学生约660万人,加上往年毕业尚未就业的150万人,总共超过800万人;按照近年来较高的登记失业率4。
3%估算,城镇失业和可能失业的人数大约1600万人;假设8000余万灵活就业人员中有一半就业比较稳定,另外4000万则属于就业困难人员。
这些人群之间可能有交叉,但总体而言可以反映就业困难群体的数量和构成,即全部城镇就业人口中接近一半经常面临明显的就业困难。
可见,理解当前的就业问题需要确立两个认识。
其一,就业问题并不会因为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而缓解,应继续将其置于经济社会政策的优先位置,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
其二,长期困扰我们并被作为就业政策重点的就业总量问题正逐步转化为就业结构性问题。
政府需要顺应这种变化,及时转变积极就业政策的关注点和实施手段,面对各个就业人群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就业促进战略和扶助政策。
根据就业形势的新特点,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应从以下方面考虑政策优先顺序和关注点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保持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应体现在产业政策中,继续扩大就业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题中应有之义。
随着普通劳动者短缺现象出现,工资成本大幅度提高,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将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在加大对熟练劳动力需求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减少部分传统就业岗位。
劳动者素质的整体提高需要假以时日。
因此,为现有劳动者创造与其人力资本相适应的就业岗位以保持就业稳定扩大,仍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先原则。
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应与中西部地区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承接结合起来,防止出现比较优势真空,造成就业岗位损失。
我国地域辽阔,地区间资源禀赋差异和发展差距都较大,这为产业转移提供了较大空间,也有利于保持经济增长对就业吸纳规模的相对稳定,防止出现“无就业的增长”现象。
同时,在制造业升级的基础上应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分离出来,使其成为新兴服务业态,为大学毕业生创造适合的就业岗位。
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一定变化,绝不意味着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不再以就业吸纳能力为基准。
应从放松准入限制、提供平等的金融服务、给予税收优惠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发挥其扩大就业的功能。
抓住重点人群,提供更完善的公共就业服务,实施更有针对性的积极就业政策。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政府逐步形成积极的就业政策,当时的重点是创造城镇就业岗位,帮助下岗失业职工实现再就业。
随着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就业政策应逐渐转变重心,面向不同就业群体提供更广泛的就业扶助。
针对农民工易受宏观经济周期影响以及社会保障覆盖率低的特点,通过提高宏观经济政策对就业形势的敏感性、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等,提高农民工就业的稳定性和社会保障的充分性。
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主要在于其知识和技能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不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