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的流行与控制
肺结核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控制措施
肺结核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控制措施肺结核(Tuberculosis,简称TB)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广泛存在于全球各地。
为了科学有效地控制肺结核的传播,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及采取相关的控制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主要探讨肺结核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和控制措施,以期提供更全面的了解和应对策略。
一、肺结核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1. 临床观察临床观察是肺结核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收集患者病史、临床症状、病程等方面的信息,可以了解疾病的发展情况,为后续的调查提供基础数据。
2. 病原学研究病原学研究是通过分离分布在患者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对其进行生物学、生化学及遗传学研究,了解其流行规律和传播途径的方法。
这对疫情分析和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3. 流行病学调查问卷通过设计问卷,了解患者的个人信息、生活习惯、细菌血液型等数据,进行流调分析。
这有助于发现肺结核的特殊群体,进一步识别和控制传播风险。
4. 实验室检测方法实验室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细菌培养、结核菌素试验、核酸扩增检测等。
通过这些测试方法,可以及时发现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情况,为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二、肺结核的控制措施1. 健康教育宣传加强对公众的肺结核知识普及,提高人们的防控意识。
通过媒体、社区宣传和医务工作者等途径,向大众传递预防肺结核的正确信息,包括如何正确咳嗽、咳痰、卫生习惯等方面,以降低传播风险。
2. 主动筛查和早期诊断通过定期的健康体检或特定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筛查出潜在的肺结核感染者,并对疑似病例进行早期诊断,从而及早采取措施,以有效控制肺结核的传播。
3. 规范化治疗措施对于已确诊病例,必须依照规范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以确保病情彻底控制和治愈。
同时,对于疑似病例,也要加强随访和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4.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的管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往往易于感染肺结核。
因此,要加强对这些特殊人群的管理和监测,给予他们更加细致和积极的防控措施,以减少感染和传播的风险。
结核病的流行趋势与预防措施研究综述
结核病的流行趋势与预防措施研究综述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化且传染性强,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本文旨在对结核病的流行趋势与预防措施进行研究综述,以期更好地控制和减少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一、结核病的流行趋势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约有1000万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其中大约有100多万人死于结核病相关病状。
虽然相关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结核病仍然是全球范围内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威胁。
二、结核病的预防措施为了有效预防结核病的发生和传播,采取一系列综合性的预防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结核病预防措施:1. 结核菌感染者的筛查:对于怀疑结核菌感染的人群,应进行结核菌素试验或者其他相关的筛查方法,以便及早发现感染者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避免疾病的发展和传播。
2. 结核病的疫苗接种:目前最常用的结核疫苗是卡介苗。
通过对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可以有效预防结核病的发病和传播,但并不能完全消除病情。
3. 结核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预防结核病发展和传播的重要环节。
对于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给予规范化的抗结核治疗。
4. 结核病的隔离治疗:对于病情严重或有传染性的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5. 加强结核病防控工作:各级政府应加大对结核病的防控工作投入,包括加强法规制度的建设、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开展宣传教育等。
三、结核病的研究进展在结核病的防控领域,科研工作者们一直在不断努力,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研究进展。
以下是一些近年来结核病研究的进展方向:1. 结核菌耐药性研究: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结核菌对常规药物的耐药性日益增强。
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多种新型抗结核药物以及耐药机制,以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2. 结核病疫苗研究:尽管卡介苗在预防结核病方面有一定效果,但其保护效果有限。
我国肺结核的流行趋势
我国肺结核的流行趋势
我国肺结核的流行趋势在过去几年有所下降。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数据,自2000年以来,我国肺结核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2019年,我国肺结核的发病率为66.4/10万人,较2018年下降了4.4%。
这一趋势反映了我国在预防和控制肺结核方面所取得的一定成果。
我国针对肺结核的控制工作主要包括广泛的结核菌感染筛查、规范的治疗和监测,并加强结核病的传播途径管理。
此外,我国还加强了病例报告和追踪,加大了对结核病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了公众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然而,肺结核仍然是我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仍需继续加强预防控制工作。
另外,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艾滋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增加,相关高风险人群的肺结核感染率可能会有所上升,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预防控制工作,提高病例的及时发现和治疗率。
结核病流行趋势及治疗未来展望
总结
结核病流行趋势及治疗未来展望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综合性话题。为了有效 控制结核病的传播,需要在深入了解其流行趋势的基础上,从多个方面着手进行 防治。在医疗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应积极探索新型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以 期提高治疗效果并缩短疗程。政府应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公共卫生政策,加大防治 力度,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结核病防治格局。
3、治疗资助:许多国家提供结核病治疗的财政支持,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 担,确保治疗的连续性和可及性。
这些公共卫生政策的实施对于控制结核病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但要取得长 期的防治效果,仍需不断完善和优化相关政策。
五、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对结核病的防治工作有着深远影响。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状况直 接影响到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情况则关系到 患者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此外,医疗资源配置的均衡性也是影响结核病 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控制结核病的传播,需要不断加强社会经济因素 的积极作用,形成有利于防治工作的社会环境。
四、公共卫生政策
各国政府针对结核病防治制定了多项公共卫生政策,以期减少发病率、提高 治愈率并控制疾病的传播。这些政策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预防措施:通过开展健康教育、疫苗接种和筛查等措施,提高公众对结 核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降低发病率。
2、控制策略:加强疫情监测、提高诊断水平、规范治疗流程等,以控制结 核病的传播和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二、治疗未来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结核病治疗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然 而,要解决当前结核病流行的严峻形势,仍需在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1、诊断方法:目前结核病的诊断仍以痰涂片和培养为主,但这些方法的灵 敏度和特异性均有一定局限性。未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的发展,有 望开发出更加快速、准确的新型诊断方法。
结核病流行现状及其对策
结核病的传播途径
• 结核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一个结核病患者咳嗽、打喷嚏 或说话时,可以释放出含有结核菌的飞沫。如果这些飞沫被 健康人吸入,结核菌就会在体内繁殖,导致感染。
结核病的症状与诊断
• 结核病的症状包括咳嗽、咳痰、胸痛、发热、夜间盗汗、体重减轻等。诊断结核病需要进行胸部X光、CT、血液检查和 痰液检查等。
医疗资源和服务
为了有效应对结核病,需要加强医疗资源和服务建设,包括提高医生的诊断能力和治疗水 平、建立完善的结核病防治网络等。
社会支持和关爱
为了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需要提供一定的社会支持和关爱,如提供医疗援助 、心理辅导等。同时,应倡导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支持结核病的防治工作。
07
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展望 与建议
济负担。此外,由于患者需要休息和护理,也会导致一定的经济损失
。
03
社会歧视
由于结核病的传染性,患者可能会遭受社会歧视和排斥,影响其社会
融入和心理健康。
结核病对社会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流行趋势和防控措施
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仍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需要加强 预防和控制措施,采取综合性的策略,包括提高公众意识、加强筛查和诊断、提供适当的 治疗和护理等。
03
结核病预防措施
结核病的筛查与诊断
01
02
03
常规筛查
对高发区域和高危人群进 行定期结核病筛查,以早 期发现患者。
症状监测
了解和熟悉结核病的常见 症状,如咳嗽、咳痰、发 热等,以便及时就医。
诊断方法
采用X光、CT、痰液检查 等手段,提高诊断准确率 。
结核病的隔离与治疗
隔离措施
对确诊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以减少传染源。
结核病在中国的流行状况和防治措施
结核病在中国的流行状况和防治措施结核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传染疾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该疾病表现出肺结核和其他身体部位的结核病,包括淋巴结结核和肾结核等。
结核病不仅会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还可能会在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的情况下传播给其他人。
尤其在中国,结核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特别是在一些贫困的农村地区,其发病率相当严重。
因此,控制结核病的流行状况,成为当局必须持续关注和努力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结核病在中国的流行状况1. 主要流行地区结核病是一种全球性的传染病,但是,根据相关机构的数据显示,从历年来的各项疫情监控数据来看,我国结核病的流行情况仍然是相当严重的。
特别是在一些较为贫困、医疗条件落后的地方,结核病流行状况更加明显。
据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统计,我国结核病的主要流行区域是南方和西南地区。
其中,广西、云南、贵州、四川、西藏、内蒙古等省份是结核病的高发地区。
2. 发病人群结核病是一种主要发生在农村和边远地区的传染病,其主要传染途径为空气传播。
因此,结核病的发病人群主要是那些在密闭的环境中长期生活和工作的人,特别是那些家族中有结核病患者的人群是更加容易感染该病的。
此外,糖尿病、HIV感染等疾病也是导致结核病发病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
3. 疾病预防对于结核病的预防,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加强个人卫生措施,避免接触病原体。
特别是要保持室内环境的通风和卫生,避免长期停留于密闭的环境中。
另一方面,建议广大的群众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接受结核杆菌筛查等检查项目,对于一些有患病情况的人群,最好通过医生的指导和治疗,及时有效地进行防治。
二、防治措施1. 疫苗接种在结核病的防治方面,疫苗接种可以说是最为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
我国在国内结核病的疫苗接种方面,采用的是卡介苗或BCG疫苗,这种疫苗已经被证明对结核病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并且,这种疫苗的接种时间也很重要,对于婴儿来说,应该在出生后的24小时内接种;对于儿童来说,则需要采取分别在入学前、中、后等不同的阶段进行接种。
结核病的流行病学与防控研究
结核病的流行病学与防控研究概述: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世界范围内仍然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将详细探讨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当前的防控策略。
一、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特征1. 流行范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有超过100个国家出现了结核病感染。
其中,亚洲和非洲是高负担地区。
2.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当一个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释放出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细小水滴,他人吸入这些水滴后就易受感染。
3. 高风险人群:结核病普遍存在于社会弱势群体中,如贫困人口、艾滋病毒感染者以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
4. 与HIV/AIDS关系:HIV/AIDS患者易于感染结核分枝杆菌,且结核病也是HIV/AIDS感染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二、防控策略1.筛查和诊断(1)高危人群筛查:针对高风险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包括体检、问诊、肺部X光检查以及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等。
(2)新工具的应用:近年来,新的检测方法如基因检测和快速诊断试剂已经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这些新技术能够提供迅速且准确的结果。
2.隔离治疗与管理(1)传染性病例隔离:对于有传染性的结核病患者,需要进行医院或家庭的隔离治疗,以防止其传播给他人。
(2)规范化管理:建立完善的结核病管理制度和政策,并提供定期随访和药物治疗监督。
同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以确保正确使用抗结核药物。
3.抗微生物治疗(1)合理用药:对于结核病患者,应给予相应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并遵守医嘱完成全程治疗,以防止耐药性产生。
(2)耐药性监测:加强对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监测与报告,及时调整抗结核治疗方案,防止多重耐药和广泛耐药形成。
三、新技术在结核病防控中的应用1. 基因测序技术:基因检测技术可以准确鉴定细菌株,并快速判断其是否具有耐药性。
这项技术有助于优化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 群体流行学方法:通过使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传播途径和风险因素,并提供预防策略的科学依据。
结核病的流行趋势与预防控制研究进展
结核病的流行趋势与预防控制研究进展近年来,结核病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其流行趋势与预防控制措施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流行趋势和预防控制两个方面对结核病进行研究进展的综述,旨在加深人们对该病的认识,并提供参考和启示。
一、结核病的流行趋势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它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超过1000万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其中约有150万人死亡。
可以看出,结核病的流行问题十分严重。
1. 流行地区结核病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和非洲地区。
其中,印度、中国和俄罗斯是结核病疫情最为严重的国家。
这些地区的结核病感染率高,治疗困难,对该病的预防和控制任务十分艰巨。
2. 流行趋势近年来,结核病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多重耐药结核病日益增多,使得治疗变得更加困难。
其次,艾滋病等免疫系统受损的疾病会增加人们感染结核病的风险。
此外,人口流动和失业率的增加也可能导致结核病的传播。
二、结核病的预防控制研究进展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结核病的传播,许多研究都在不断进行中。
以下是一些研究进展的概述:1. 疫苗研究结核病疫苗是预防结核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当前最常用的结核病疫苗是卡介苗,但其保护效果有限。
因此,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新的疫苗。
最近,一项名为MTBVAC的候选疫苗进展迅速,该疫苗在动物实验证实了较好的效果,有望成为卡介苗的替代品。
2. 新型检测方法传统的结核病检测方法如痰液培养和普通抗体检测存在一些局限性,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和专业的实验设备。
为了提高检测效率,研究人员不断探索新的检测方法。
例如,PCR技术和基于血液标志物的检测方法正在逐渐应用于结核病的诊断中,其快速性和准确性受到广泛关注。
3. 药物研究由于多重耐药结核病的威胁,寻找新的药物治疗方案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近年来,一些新药物如布达拉韦、德拉替尼和利福平等的研发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它们显示出对多重耐药结核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肺结核的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
肺结核的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威胁。
了解肺结核的传播途径以及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是预防与控制该疾病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肺结核的传播途径,并提出一些有效的防控措施。
传播途径:1. 空气传播:肺结核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当一个患有肺结核的人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释放出带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
其他人吸入这些带菌飞沫后,也会感染上肺结核。
因此,近距离接触患者是感染肺结核的主要途径。
2. 食物传播:尽管肺结核主要通过空气传播,但在极少数情况下,食物也可能成为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播途径。
一些不洁净的食物,特别是未经煮熟的牛奶或肉类,可能会被污染,从而导致肺结核的传播。
防控措施:1. 提高个人卫生意识:要预防肺结核的传播,个人卫生非常重要。
大家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经常洗手、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和通风,避免与患有肺结核的人近距离接触等。
2. 接种卡介苗:卡介苗是一种用于预防结核病的疫苗,接种卡介苗能够有效降低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风险。
因此,定期接种卡介苗是减少肺结核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
3. 提供早期诊断和治疗: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防控肺结核的关键环节。
一旦发现有肺结核的症状,如持续咳嗽、胸闷等,应及时就医,并接受标准的结核病治疗方案。
及早治疗可以有效减少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播。
4. 加强流行病学监测和控制:对于肺结核的防控,流行病学监测和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监测肺结核病例的发病情况和传播趋势,制定科学的控制策略。
此外,加强对结核病患者的管理,确保他们按时服药,有助于防止病情恶化和减少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播。
总结:肺结核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空气传播和少数情况下的食物传播。
要预防肺结核的传播,个人应提高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接种卡介苗,及早诊断和治疗,同时加强流行病学监测和控制。
通过这些防控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降低肺结核的感染风险,保障公众的健康。
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策略探讨
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策略探讨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人体的肺部,也可以侵犯其他器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全球约有1000万人感染结核杆菌,其中200万人因此死亡。
结核病对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流行病学调查和控制策略变得至关重要。
一、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是研究和控制疾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在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 病例报告与监测:对于确诊的结核病患者,需要进行及时的报告和监测。
这有助于了解疾病的时空分布、发病率、传播途径等重要信息,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2. 病原学研究:通过分离和鉴定结核分枝杆菌的各个株系,了解其传染性、耐药性、亚型等特征,有助于评估病原体的流行趋势和传播途径。
3.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利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个案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来确定结核病的危险因素、传播途径和流行规律。
4. 群体替代学: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人群的社会经济背景、居住环境等密切相关。
因此,通过群体替代学的方法,了解结核病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二、控制策略探讨结核病的有效控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策略,从预防、早期诊断、治疗和管理等多个角度入手,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控制策略:1. 疫苗接种:卡介苗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结核病疫苗,可以预防结核菌侵入肺部引起的活动性结核病。
疫苗接种可以减少结核病的发病率和传播。
2. 早期诊断:及早发现结核病病例,尤其是活动性病例,可以减少病原菌在社区的传播。
可通过采用结核菌素试验、胸部X线和痰涂片等方法进行早期诊断。
3. 医疗管理:对确诊的结核病患者,应提供规范、系统的治疗和护理管理。
这包括严密的监测服药情况、提供合适的药物以及对并发症进行干预等。
4. 隔离措施:尽可能将传染性结核病患者隔离,以阻断病原体的传播。
对于多药耐药结核病患者,更需加强隔离措施。
5. 教育和宣传: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结核病防控意识,促使人们掌握正确的防护知识和行为,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肺结核的流行病学与防治
肺结核的流行病学与防治肺结核(Tuberculosis,TB)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它主要影响到肺部,但也可以侵犯其他部位,如骨骼、淋巴系统和神经系统。
肺结核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流行病学研究和综合防治措施对于控制和消除肺结核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肺结核的流行病学肺结核的流行具有地域特异性,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将从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以及风险因素等方面介绍肺结核的流行病学特征。
1. 感染源:感染来源主要为结核分枝杆菌阳性者和未被诊断出或未接受治疗的肺结核患者。
特别是多重耐药(MDR)和广泛耐药(XDR)肺结核患者更容易成为传播源。
2.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当一个感染者咳嗽、说话甚至呼吸时,将结核分枝杆菌排出,并被其他人吸入。
3. 易感人群:肺结核的流行受到个体免疫力状态的影响。
HIV/AIDS患者、接触者和有共同生活环境的人员易受感染。
此外,长期暴露在高风险环境中的职业人群(如医护人员、监狱囚犯)以及营养不良、贫困等社会弱势群体更容易患上肺结核。
4. 风险因素:肺结核具有多种危险因素。
常见的包括接触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注射毒品等。
二、肺结核的防治策略为了有效控制和消除肺结核,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防治策略。
以下将从早期诊断和监测、隔离隔间、治疗服务以及预防控制四个方面介绍肺结核的防治策略。
1. 早期诊断和监测:早期诊断肺结核对于控制其传播至关重要。
通过推广采用X光和蛋白聚糖抗原检测方法,可以提高病例的早期发现率。
有效监测患者的治疗进展并实施追踪,有助于确保患者遵循治疗方案。
2. 隔离隔间:将肺结核患者收治在隔离隔间或专门设立的结核病区,是防止其传播的重要手段。
这些区域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以减少感染他人的风险。
3. 治疗服务:建立完善的肺结核治疗服务体系是肺结核防控工作的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核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核病防治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预防、控制结核病的传染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必须加强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领导。
第三条结核病防治机构和指定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负责所在地区结核病防治业务的归口管理。
第四条结核病防治工作应以农村为重点,加强对传染源的发现、治疗和化疗管理。
第五条国家实行有计划的卡介苗接种制度。
第六条对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奖励。
第二章机构第七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设卫生部结核病控制中心与分中心;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所辖市(地)、县卫生行政部门设省、市(地)、县结核病防治机构,或指定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承担结核病防治机构的职责。
第八条卫生部结核病控制中心与分中心的主要职责是:(一)协助拟定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报经批准后组织实施;(二)负责全国结核病的监测,以及结核病疫情的统计、分析和预测工作;(三)负责组织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综合评价;(四)负责组织拟定国家结核病防治技术标准、规范。
第九条省、自治区、直辖市级结核病防治机构的主要职责是:(一)根据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具体实施办法;(二)负责本地区结核病的监测,以及结核病疫情的统计、分析和预测工作;(三)负责本地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技术指导;(四)开展结核病防治技术的推广工作。
第十条其他结核病防治机构的主要职责是:(一)负责结核病防治规划的实施;(二)与防疫机构合作共同开展本地区卡介苗接种工作;(三)负责本地区结核病监测,以及结核病疫情的统计、分析和预测工作;(四)负责落实本地区结核病人的诊断、治疗和化疗管理工作;(五)对特定人群进行预防性结核病体检;(六)对肺结核病高发地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或普查;(七)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工作;(八)培训结核病防治专业人员。
第十一条结核病防治机构和指定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应当加强结核病防治技术的研究,提高防治工作的质量。
结核病的流行趋势与预防措施
结核病的流行趋势与预防措施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影响了全球各地的人们。
本文将探讨结核病的流行趋势以及有关的预防措施。
一、结核病的流行趋势近年来,结核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约有1000万人每年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其中约有140万人死于该疾病。
尽管结核病在一些国家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首先,结核病的耐药性不断增加。
多药耐药结核病(MDR-TB)和极耐药结核病(XDR-TB)的发生和传播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这些耐药菌株对传统抗结核药物产生抗药性,使得治疗变得困难和复杂。
其次,结核病在一些特定人群中的流行更为严重。
艾滋病患者、贫困人口、监狱中的囚犯以及弱势群体都处于较高的结核病感染风险中。
同时,结核病也与贫困、恶劣生活条件和不良卫生设施等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此外,结核病在城市化和国际移民的背景下呈现出新的流行趋势。
城市化导致人口密度增加、居住条件恶化和病原体传播的蔓延。
国际移民使得结核病病例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跨境传播,增加了控制和干预的难度。
二、结核病的预防措施为了有效应对结核病的流行,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首先,加强结核病的筛查和早期诊断。
通过定期进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胸部X线检查或其他相关检测,能够及早发现结核病感染,进而进行治疗。
此外,推广使用新一代的结核病诊断工具,如基因检测技术,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和速度。
其次,完善结核病的治疗体系。
针对多药耐药和极耐药结核病,应加强耐药菌株的监测和管理,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此外,结核病患者应遵循规范的治疗方案,并保证治疗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同时,改善生活条件和营养状况也是防止结核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改善卫生设施、提供干净的饮水和空气,以及加强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能够降低结核病的传播风险。
此外,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增强人体免疫系统功能,有助于预防结核病感染。
此外,推广结核疫苗接种也是预防结核病流行的重要手段。
结核病流行病学
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如共同生 活、工作等,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危险因素
1 免疫力低下
$item1_c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接受免疫 抑制剂治疗的患者等,更容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
2 拥挤和不卫生的生活环境
$item1_c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接受免疫 抑制剂治疗的患者等,更容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
分子生物学检测
如PCR技术,可快速检测结核菌DNA,提高诊断 速度。
3
免疫学检测
通过检测患者体内结核菌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因子 辅助诊断。
治疗药物
一线药物
如异烟肼、利福平等,是治疗结核病的基础药物,疗效确切。
二线药物
如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主要用于治疗耐药结核病。
新药研发
针对耐药结核病和缩短疗程的新药正在不断研发中。
结核病流行病学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 结核病流行现状 • 结核病传播途径与危险因素 • 结核病预防与控制策略 • 结核病诊断与治疗进展 • 结核病对社会经济影响 • 未来展望与挑战
01
结核病流行现状
全球结核病流行情况
发病率
全球每年约有1000万人感染结核病,其中约10%为重症病例。
03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给结核病防控
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02
结核病传播途径与危险因素
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
结核病患者通过咳嗽、打喷嚏或 说话时产生的飞沫在空气中传播 结核分枝杆菌,他人吸入后可能
感染。
食物传播
结核病患者污染的食物或水源,如 牛奶、未经消毒的饮用水等,可能 导致他人感染。
全球合作与挑战
《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全文_办法_
《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有效预防、控制结核病的传播和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结核病防治机制。
加强宣传教育,实行以及时发现患者、规范治疗管理和关怀救助为重点的防治策略。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全国结核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结核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强结核病防治能力建设,逐步构建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防治服务体系。
第四条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在职责范围内做好结核病防治的疫情监测和报告、诊断治疗、感染控制、转诊服务、患者管理、宣传教育等工作。
第二章机构与职责第五条卫生部组织制定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技术规范和标准;统筹医疗卫生资源,建设和管理全国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对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及评价。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拟订本辖区内结核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协调辖区内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的建设和管理,指定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统筹规划辖区内结核病防治资源,对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给予必要的政策和经费支持;组织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估。
第七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履行以下职责:(一)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开展规划管理及评估工作;(二)收集、分析信息,监测肺结核疫情;及时准确报告、通报疫情及相关信息;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置等工作;(三)组织落实肺结核患者治疗期间的规范管理;(四)组织开展肺结核或者疑似肺结核患者及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工作;(五)组织开展结核病高发和重点行业人群的防治工作;(六)开展结核病实验室检测,对辖区内的结核病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七)组织开展结核病防治培训,提供防治技术指导;(八)组织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九)开展结核病防治应用性研究。
国内外结核病流行趋势与控制策略课件
结核病防治的典型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一
北京市朝阳区结核病防治 项目
背景
北京市朝阳区是北京市结 核病高发地区之一,政府 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结核 病防治工作。
策略
加强患者发现、治疗和管 理,开展健康教育,提高 公众对结核病的认知和预 防意识。
结核病防治的典型案例分析
结果
北京市朝阳区结核病发病率和死 亡率得到有效控制,为其他地区
提供了借鉴和经验。
典型案例二
上海市浦东新区结核病防治项目
背景
上海市浦东新区也是结核病高发 地区之一,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
重视结核病防治工作。
结核病防治的典型案例分析
策略
加强患者发现、治疗和管理,开展社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结核病的认知和预 防意识。
结果
上海市浦东新区结核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和 经验。
诊断与治疗水平不足
在一些地区,由于医疗资源有 限,结核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未能跟上疾病的发展,导致患 者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
社会经济因素
贫困、拥挤的居住条件、不良 的卫生习惯等社会经济因素为 结核病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 。
全球范围内的结核病防治工作 缺乏足够的协作与沟通,导致 防治策略和措施的执行效果有 限。
4 预防与控制并重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将有更多新型药物和技术应用于 结核病的诊断与治疗,提高治愈率和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
提高公众对结核病的认知与意识
01
02
03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加强结核病 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 高公众对结核病的认知和 重视程度。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如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增 强体质等,以降低感染结 核病的风险。
结核病流行和控制措施
针对成人的结核疫苗目前正在研发中,未来有望为成年人提供保护 。
接种多价结核疫苗
多价结核疫苗能够针对多种结核分枝杆菌菌株提供保护,提高免疫 效果。
结核病的健康教育
提高公众对结核病的认知
01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结核病的认知,了解其传播途径、
症状和预防措施。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02
结核病的预防措施
01
02
03
疫苗接种
通过接种卡介苗等结核病 疫苗,提高人群的免疫力 ,预防结核病的发病。
减少传播途径
加强结核病患者的隔离和 管理,减少结核病的传播 途径,避免疫情扩散。
提高生活质量
加强营养、锻炼身体、增 强体质等健康生活方式, 有助于预防结核病的发病 和传播。
结核病的控制策略
加强监测和报告
结核病流行和控制措施
汇报人:
2023-12-03
CATALOGUE
目 录
• 结核病概述 • 结核病的流行状况 • 结核病的症状和诊断 • 结核病的治疗和预防 • 结核病的疫苗接种和健康教育 • 结核病的未来挑战和研究方向
01
CATALOGUE
结核病概述
结核病的定义
•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主要影响肺脏,也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
居高不下。
农村地区的结核病负担较城市更 为严重,且耐药结核病问题日益
突出。
结核病与艾滋病、糖尿病等慢性 疾病相互作用,增加了防控难度
。
结核病的高危人群
糖尿病患者、HIV感染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属于结核病高危人群。
老年人、营养不良者、拥挤的居住环境等也是结核病的高危因素。
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在结核病控制中的作用
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在结核病控制中的作用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广泛存在于全球范围。
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是研究和控制疾病传播的重要工具,在结核病控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在结核病控制中的应用及其作用。
一、疾病调查与监测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在结核病控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进行疾病调查和监测,可以掌握结核病的流行状况和趋势。
疾病调查可以帮助确定结核病的发病率、病死率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这对于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病例报告和登记制度,对结核病病例进行收集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追踪感染源和传播途径,有助于及早采取控制措施,有效遏制结核病的传播。
二、风险因素分析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可以通过对结核病患者进行风险因素分析,揭示结核病的危险因素和潜在传播途径。
通过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域等人群的结核病发病率进行比较,可以确定与结核病相关的风险因素,如低抵抗力、糖尿病、艾滋病等。
这有助于针对性地开展结核病防控工作,制定个体化的防治方案,减少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三、感染源追踪通过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的方法,可以追踪结核病的感染源,帮助找到感染者,及早诊断和治疗。
通过对患者的调查和病例分析,可以确定结核病的感染途径和传播链,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基于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可以对结核病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筛查,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例,减少结核病的传播风险。
四、评估防控措施效果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可以对结核病防控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帮助改进和优化防控策略。
通过对疾病流行状况的长期监测和分析,可以评估不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比较不同干预措施的成本与效益。
这有助于指导决策者和相关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结核病防控政策,并及时调整和优化措施,提高防控水平。
综上所述,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在结核病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们可以通过疾病调查和监测,了解结核病的流行状况和趋势;通过风险因素分析,揭示结核病的潜在传播途径;通过感染源追踪,及早诊断和治疗结核病患者;通过评估防控措施效果,改进和优化防控策略。
结核病防治制度
结核病防治制度
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行动计划,旨在预防和控制结核病的传播和发展,保障公众健康。
具体的结核病防治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法律法规: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结核病的防治工作进行规范和监督,包括《传染病防治法》等。
2. 早期发现和报告:建立结核病病例的监测系统,加强对结核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确保病例及时报告,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3. 诊断和治疗:提供免费的结核病诊断和治疗服务,加强结核病专科医疗机构的建设和人员培训,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4. 流行病学调查:针对结核病流行的地区和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了解疫情和传播途径,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
5. 医学隔离和隔离检疫:对结核病患者进行医学隔离,防止病原体的进一步传播,对病例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检疫,减少感染风险。
6. 健康教育和宣传:加强对公众和特定人群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7. 监测和评估:建立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监测和评估制度,及时掌握疫情动态,评估防控工作的效果和问题,并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措施。
结核病防治制度的实施需要各级政府、医疗机构、社区和公众的共同参与和合作,以确保结核病的控制和消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3、卫生服务者 指南不正确 未遵循指南 培训不足 缺乏监测 规划组织不力等 4、药品质量问题 药品治疗差 缺少某些药品 药物储藏条件差 其它
17
5、患者 不正确的服药 治疗依从性差 缺乏信息 经费不足 交通不便 不良反应 社会问题
5
结核菌-抗酸染色
6
结核菌-荧光染色
7
结核菌生长代谢特性
呈细长略弯 不易染色
生长缓慢、兼性 寄生、好氧、持留性、 耐药性。
对外界 抵抗力较强
对紫外线、酒精等 敏感
8
结核分枝杆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在阴湿 处能生存5个月以上; 在阳光下曝晒2小时,5% — 12%甲酚皂 溶液(来苏 )接触2 — 12小时,70%酒精 接触2分钟,或煮沸1分钟,即可被杀灭。 结核分枝杆菌生长缓慢,增殖一代需10 — 20 小时,生长成肉眼可见的菌落一般需 4 — 6周,至少需2周。
24
气溶胶形成: 飞沫如何传播
咳嗽
打喷嚏
唱歌 不停咳嗽
25
结核病:医疗机构呼吸道感染控制
1−25
再生气溶胶(尘埃)传染
历史上曾认为结核病的呼吸道传染主要是 尘埃传染,在微滴核传染理论被确认后, 认为只有微滴核才能传播结核杆菌,尘埃 中的菌块随空气飘落、干燥形成单个细菌, 在日光直接或间接照射下生活力降低,以 至死亡;尘埃中的单个细菌生活力低下, 难以使人体受感染。 1990年研究证明结核杆菌不仅通过微滴核 传播,而且可以通过再生气溶胶(尘埃) 传染,结核杆菌可随尘埃飞扬在空气中, 被人们吸入后也可以发生感染和发病。
结核病的流行现 状与控制策略
内 容 提 要
结核病发病与流行
结核病的疫情概况 结核病控制措施与策略 结核病控制面临的挑战 社区中心的结核病防治职责
社区中心的具体结核病防治工作
2
一、关于结核病
•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危害人类历
史久远的、主要以呼吸道传播的、慢性社会性传 染病。 • 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受累形成肺结核最为常 见。 •肺结核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乙类管理的重 点防治疾病之一,是全球和我国政府重点控制的 传染病。
11
WHO耐药结核病的分类
耐多药结核病(MDR-TB ):结核病患者感 染的结核杆菌体外被证实至少同时对异烟肼 和利福平耐药。 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结核病患者感 染的结核杆菌体外被证实同时对异烟肼、利 福平耐药外,还对任何一种氟喹诺酮类抗生 素耐药,以及三种最主要二线抗结核药物注 射剂(丁胺卡那霉素、卡那霉素和卷曲霉素) 中的至少一种耐药。
26
再生气溶胶(尘埃)传染
北京街道地面上每 100 口痰标本中,有一 份能找到结核菌; 南京街道和电影院地面痰中结核菌为 4 — 6%。结核杆菌在干燥的痰中可存活6 — 8 个月,随尘土飞扬空气中的结核杆菌可保 持传染性8 — 10天; 我国部分大城市调查发现传染性肺结核病 人在户外随地吐痰者占46.4%。
传染源
排出飞沫的大小 排菌量 患者症状
接触的密切程度 环境因素
易感者
23
飞沫传染
飞沫传染指人在咳嗽、喷嚏或说话时向空气中排出 大量飞沫,直径大于100μm的飞沫随即落地,大量 较小的飞沫在空气中悬浮,水分蒸发成为悬浮于空 气中的微滴核(飞沫核),直径 1 μm~ 10μm的飞 沫核在空气中可较长时间(数小时)悬浮,并可扩 散至数米外,可进入人体末梢支气管内。 1948年Well等报告人体吸入较大的微滴核受阻于上 呼吸道、气管、支气管或小支气管,而不能到达肺 泡。 1973年Mulir报告直径2μm的微滴核才能进入肺泡, 大于10μm或小于0.01μm的微滴核不能在肺泡内定 位。
12
20世纪九十年代概念
原发性耐药(Primary resistance):是指从未接 受过抗结核药物治疗的结核病患者,感染的结核杆 菌体外被证实对一种或多种抗结核药物耐药。包括 感染了已经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和敏感的结核分枝 杆菌在体内发生了基因突变产生的耐药。 继发性耐药(secondary resistance ):是指抗结 核药物治疗开始时结核病患者感染的结核杆菌对抗 结核药物敏感,但在治疗过程中发展成耐药。 获得性耐药(acquired resistance ):临床与继 发性耐药同义。治疗4周以上的耐药。是株的属性。
3
结核病的历史
STOP TB
命 名 结 核
具证 有实 传结 染核 性病
发 现 结 核 菌
素结 皮核 试菌
卡 介 苗
链 异 霉 烟 素 肼
利 福 平
短 程 化 策 疗 略
DOTS
策 略
纪 元 前 一 万 年
纪 元 前 年
汉 唐 隋 时 代
1865 年
1650 年
1882 年
1908 年
1921 年
1944
15
耐药结核病产生的原因
1、微生物方面因素 结核分枝杆菌的固有耐药性; 结核分枝杆菌的自然突变性; 获得性耐药; 持留菌; 结核分枝杆菌的特殊基因群。
2、治疗方面因素 单药治疗或形式上的联合, 实质上的单药治疗; 不合理的化疗方案; 用药剂量不足或不规律; 疗程不足或中断治疗;选 用药物的顺序不当; 服药方法不当以及其它因 素。
21
传播途径-借空气传播 结核分枝杆菌主要是借空气传播,侵入呼吸道; 通过食物、食器、被褥之类的传播的少见。
呼吸道感染
主要传染途径,飞沫传染为最常见的方式。 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尤其是痰涂片 阳性未经治疗者)。
消化道感染
带有牛型结核分枝杆菌的牛乳,可引起肠道 感染。
22
传播因素
27
患结核 病牛牛乳引起,人消化道对结核杆菌有较强 抵抗力,结核杆菌进入胃内后,易被胃酸杀 灭,但若大量结核杆菌进入,则有可能受感 染。 结核病是人畜共患病,哺乳类动物如牛、鹿、 猴、猪、猫、狗等都可以患结核病,人们和 这些动物经常接触,既可将肺结核病人排出 的结核杆菌传播给密切接触的动物,也可被 患结核病的动物所传染。
年 年
1952
1966 年
1971
年 年
1995
2005 年
500
4
结核病的病原- 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
1 8 8 2 年 Koch 发 现 结 核 杆 菌 ( Bacillus tuberculosis)为结核病的病原菌。 1896年Lehman和Neuman将其命名为结核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t tuberculosis)。 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包括:人型结核分枝杆菌; 牛型分枝杆菌;非洲分枝杆菌;田鼠分枝杆菌; 卡介苗分枝杆菌。前3种对人类致病。 结核分枝杆菌形态特征:杆菌相、球菌相、过滤 相、滤过相。
14
已知的抗结核药物中的交叉耐药
所有的利福平类药物之间有高度的交叉耐药; 氟喹诺酮类药物之间也有程度不等的交叉耐药; 丁胺卡那霉素与卡那霉素之间有极高的交叉耐药; 卷曲霉素和紫霉素之间有高度的交叉耐药,其它氨基 糖苷类药物和多肽类药物之间有低水平的交叉耐药; 丙硫异烟胺和乙硫异烟胺有100%的交叉耐药; 如果存在inhA突变,乙硫异烟胺与异烟肼之间有交 叉耐药; 有报道,特立齐酮与异烟肼,乙胺丁醇以及PAS之 间有程度较低的交叉耐药。
结素反应阳 性人数 (%) 结素反应阴 性人数 (%)
14 (27.5) 7 (31.8) 25 (43.9)
31
37 (72.5) 15 (68.2) 32 (56.1)
不同接触程度儿童感染率
年龄组 (岁) 0~4 接触 程度 密切 偶尔
传染源 涂片阳性 传染源 培养阳性 病人痰 培养阴性
29.1
20
原发性与继发性肺结核
原发性肺结核即原发综合征:结核杆菌初次感染 而在肺内形成原发性病灶,并沿淋巴管扩散到附 近的淋巴结。 继发性肺结核:通常发生在曾受过结核杆菌感染 的成年人,此时人体对结核杆菌具有一定的免疫 与变态反应,潜伏在肺内的结核杆菌重新活跃, 病灶部位多在肺尖附近,一般不波及淋巴结,亦 很少引起血行播散,但肺内局部病灶炎症反应剧 烈,容易发生干酪样坏死及空洞。
28
消化道传染
牛结核病曾给人类带来威胁,在上世纪初, 英国的奶牛有40%受结核感染,1960年英 国宣布无结核病牛。 1897年日本的牛结核菌素阳性反应率为 4.6%,1950年下降至0.56%。 美国结核病人中曾有10%为牛型结核杆菌 病,1917年起杀掉所有结核菌素阳性反应 的牛, 1937年美国的牛结核病得到控制。
13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分类
自然耐药:结核病患者感染的结核杆菌在接触药物 以前发生了基因突变,从而对药物产生耐药,这种 耐药其实也是原发性耐药的一种,这种菌株也称野 生型耐药突变株。INH的天然耐药频率为10-6、, RFP为10-8、SM为10-5、EMB为10-5。是结核分枝 杆菌长期进化的种的属性。 交叉耐药:结核菌对一种抗结核药物耐药的同时又 对其他抗结核药物也出现耐药。 初始耐药:已知结核病患者感染的结核杆菌对一种 或多种抗结核药物耐药,但其治疗史不详。包括原 发性耐药和一部分未被证实的获得性耐药。
6.0
6.5
5~9
密切
偶尔
35.9
10.1 39.5 16.1
32
12.4
2.5 14.1 2.5
6.2
11.8 19.1 16.3
10~14
密切 偶尔
环境因素
空气不流通的室内的密切接触者受结核感 染的可能性增大,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曾 报告潜艇内官兵大批感染和发病,也有民 航客机上结核病传染源使同机乘客受感染 的报告。 1965年美国Byrd号军舰发生一起结核病爆 发流行,该舰各舱为密闭再循环空气装置, 舰上有一名空洞排菌病人, 308 名乘员中 139人(45%)受感染,病人所在的第一舱 66 人中 47 人( 71 %)结核菌素反应阳性, 第二舱 81 人中 43 人( 53 %)结素反应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