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四川等西南地区地面塌陷成因分析

合集下载

广西玉林某场地岩溶塌陷形成机理研究

广西玉林某场地岩溶塌陷形成机理研究

广西玉林某场地岩溶塌陷形成机理研究岩溶是广西地区的一个普遍现象,而岩溶塌陷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

本文以广西玉林某场地岩溶塌陷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形成机理。

该场地位于广西南部,地处较为平坦的丘陵地带,地下岩溶发育。

根据现场勘查和野外调查,该塌陷为铸造厂区域的一处塌陷,塌陷孔直径为3m,深度约为5m。

经过综合分析,该岩溶塌陷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质构造因素研究表明,广西地区属于喀斯特地貌区,岩溶地形在这里十分发达,因此地质构造因素在岩溶塌陷的形成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地质构造因素包括地震、构造应力和岩层断裂等。

在该场地,其地质构造主要以弱石灰岩和重层索氏石灰岩为主,这些岩层在不同的构造应力下产生了不同的裂隙和断层,加重了岩溶塌陷的危害。

二、人为因素在该场地的塌陷区域附近存在大量的人为活动,如铸造、机械加工等生产活动。

这些活动使得地面承载力减弱,形成了高风险区域。

此外,该场地还存在大量废弃物料,如废料堆和废土堆等。

堆积物体重、体积大,长时间压实,导致了地面承载力的降低,从而促进了岩溶塌陷的发生。

三、气候因素广西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因此气候因素也是岩溶塌陷形成的重要因素。

广西地区雨量较多,而雨水又是引起岩石流动、侵蚀和溶解的主要力量之一,这使得岩溶塌陷更加容易发生。

此外,高温和冷冻也会对地下岩层产生影响,进一步加剧了岩溶塌陷的现象。

综合以上因素,可以得出该场地岩溶塌陷的形成机理为受到地质构造、人为和气候因素的共同影响。

这也提醒我们在进行任何人类活动时,都应该重视地质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类的干扰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保护自然生态、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城市道路出现坍塌是什么原因

城市道路出现坍塌是什么原因

城市道路出现坍塌是什么原因?导致路面塌陷的施工因素和自然因素1、道路坍塌跟地质有很大关系,道路建在柔软的土地上就可能坍塌,另外地下渗水也会引起坍塌,泥石流,地震也会引起坍塌。

2、地下水过量开采地下水过量开采引发的地面沉降是一个缓慢、区域性的过程,通常都是由于过度抽排地下水,破坏地层原有结构,造成土层不安定,埋下隐患,当遇到地下施工或雨水长期浸泡时,造成路面突然塌陷。

3、土体流失主要是由于夏季雨水频发,加剧对路基土体的冲刷,使地面雨水明渠变形,且地下管道破裂,渗透水将周边土壤稀释,导致周围土体流失,造成路面突然塌陷。

4、路基不平均沉降(1)一些公路施工项目的路基填料控制不严格,没有按照公路路基施工规范规定进行操作,导致路基质量不稳。

(2)若公路穿过软土地段而没有妥善处理好湿软地基,路基填筑前没探明地基承载力,便开始施工,可能导致软土地基无法承受荷载。

(3)路基填筑每层的填料未进行整平处理或整平效果不好,混合料路堤密实度达不到规范的要求,都会导致路基土石方填土不实。

(4)部分施工单位在施工未能按规范要求施工,路基压实机具不够,使路基土壤的密实度偏低,土体透水性增强,使路基土软化而产生不平均沉降。

5、施工部署不当(1)施工扰动工程施工经常,建筑物基础开挖、地铁施工及地下管线施工等都会对临近道路造成较大影响,不论采取何种施工方法都会从地层中取走土体,使周围土体受到扰动,失去平衡,造成路面突然塌陷。

(2)管道密集因城市大力兴建或改造管道,且各部门对地下管线管理的职责不明确,缺乏衔接,存在多头管理,使排水排污管道、热力管道、自来水管道等纵横交错,导致地下管道密集,造成路面突然塌陷。

(3)管道破裂以前铺设的地下管道多为钢制管材,本就简易腐蚀老化,且预制管道拼接位置处理不当,封堵不周密,导致管道破损渗漏。

一旦管道破裂,将在短时间内迅速造成坍塌,掏空路基,造成路面突然塌陷。

(4)地下箱涵垮塌通常地下管道跨径小于4m时,都会对修建箱涵以覆盖,然后在箱涵上面填土铺路,修建建筑物。

道路工程地面塌陷处理方案

道路工程地面塌陷处理方案

道路工程地面塌陷处理方案一、前言地面塌陷是指地面由于地下管线破损、地基沉降等因素导致的地表凹陷或坑洼现象。

地面塌陷会给交通、环境、地下管线等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在道路工程中必须重视地面塌陷的处理工作。

本文旨在通过对地面塌陷的成因分析、处理方案研究和实施措施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为道路工程地面塌陷处理提供参考。

二、地面塌陷的成因1. 地下管线破损:市政道路下方隐藏着大量的地下管线,如水管、燃气管、电缆等。

当这些管线出现破损、漏水或者老化导致材料松动时,就会引发地下土壤松动,从而导致地面塌陷。

2. 地基沉降:地基沉降是由于土壤的固结、压实、流失等因素导致地基的下沉,进而引发地面塌陷。

3. 地下水位变化: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对地面造成压力,尤其是在地表下方存在水文条件复杂时,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对土壤的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4. 地震和洪涝灾害:地震和洪涝灾害会导致地面的震动、变形,也会引发地面塌陷。

三、地面塌陷处理方案1. 了解地面塌陷的特点和范围在处理地面塌陷问题之前,首先要对地面塌陷的特点和范围进行了解。

通过地面塌陷的形状、大小、深度等特点的分析,可以为后续的处理工作提供依据。

2. 寻找地面塌陷的成因了解地面塌陷的成因对于制定合理的处理方案至关重要。

通过对地下管线、地基、地下水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可以找到地面塌陷的具体成因,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处理方案。

3. 采取措施加固地基地基沉降是导致地面塌陷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对地基进行加固。

可以采用注浆加固、土石方填充、改良土壤等方法,加固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少地面塌陷的发生。

4. 检修地下管线如果地下管线的破损是导致地面塌陷的主要原因,那么就需要对地下管线进行检修。

可以采用无开挖管道修复技术,对地下管线进行修复和加固,以消除地面塌陷的隐患。

5. 控制地下水位对于地下水位变化引发的地面塌陷,可以采取措施控制地下水位,如设置排水管道、加固河堤、改变排水方向等方法,以减少地下水位对地面的影响。

地层坍塌的原因

地层坍塌的原因

地层坍塌的原因••••造成井壁失稳有地质方面的原因、物理化学方面的原因和工艺方面的原因,•就某一地区或某一口井来说,可能是其中的某一项原因为主,但对大多数井来说是综合原因造成的。

1.地质方面的原因:••••(1)•原始地应力的存在:我们知道,地壳是在不断运动之中,•于是在不同的部位形成不同的构造应力•(挤压、拉伸、剪切),当这些构造应力超过岩石本身的强度时,•便产生断裂而释放能量。

但当这些构造应力的聚集尚未达到足以使岩石破裂的强度时,它是以潜能的方式储存在岩石之中,待机而发,当遇到适当的条件时,•就会表现出来。

因此,地层中任何一点的岩石都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应力作用,为简便起见,•把它分解为三轴应力,如图1-9所示, 即垂直应力(上覆岩层压力)σv和两个水平应力σH(最大水平应力)和σh(最小水平应力),通常这两个水平应力是不相等的。

当井眼被钻穿以后,钻井液液柱压力代替了被钻掉的岩石所提供的原始应力,井眼周围的应力将被重新分配,被分解为周向应力、径向应力和轴向应力,•在斜井中,还会产生一个附加的剪切应力,当某一方向的应力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时,就会引起地层破裂,何况有些地层本来就是破碎性地层或节理发育地层。

虽然井筒中有钻井液液柱压力,但不足以平衡地层的侧向压力,所以,地层总是向井眼内剥落或坍塌。

(2)地层的构造状态:处于水平位置的地层其稳定性较好,但由于构造运动,发生局部的或区域的断裂、褶皱、滑动和崩塌,上升或下降,使得本来水平的沉积岩变得错综复杂起来,大多数地层都保持一定的倾角,•随着倾角的增大,地层的稳定性变差,60°左右的倾角,地层的稳定性最差。

••••(3)岩石本身的性质:沉积岩中最常见的是砂岩、砾岩、泥页岩、石灰岩等,还有火成侵入岩如凝灰岩、玄武岩等,由于沉积环境、矿物组分、埋藏时间、胶结程度、压实程度不同而各具特性,以下的这些岩石是容易坍塌的:①未胶结或胶桔不好的砂岩、砾岩、砂砾岩;②破碎的凝灰岩、玄武岩,因岩浆侵入地层后,在冷却的过程中,•温度下降,体积收缩,形成大量的裂纹,•这些裂纹有些被方解石充填,大部分未被充填,其性质和未胶结的砾石差不多;③节理发达的泥页岩。

广西崩塌的形成条件及治理措施

广西崩塌的形成条件及治理措施
胁, 潜在经济损失超过 3亿元 。 广西地层 以二叠 系、 炭系 、 盆 系为 主 , 性 以石 灰岩 为 石 泥 岩 主。石灰岩主要分 布在桂 中至桂 西 南一带 , 布面积 大 , 分 质地 坚
1 广西 崩塌 的特点
硬、 结构 面发育而且 山体岩石裸露 , 加上斜坡坡 度较大 , 是发 生岩
参考文献 : I 基础采用平板式筏板 , ) 平板式筏板厚 比“ 低板位 ” 梁板式筏 [ ] G 0 0 -0 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 范[ ] 1 B5 0720 , S.
间接 降低抗浮设计水位 , 具体 措施有 以下几种 :
板 的梁高 降低很 多 , 同时平板 式筏板 重 量增加 , 板底 标高 抬高水 [ ] D J1 —12 0 , 东省标 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 范[ ] 2 B 53-0 3 广 s. 浮 力减 小, 行之有效。 [ ] G 00 - 0 , 3 B5 182 8 地下工程 防水技 术规 范[ ] 0 s.

6 ・ 8
第3 8卷 第 7期 2012年 3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I TECTURE
Vo . 8 No 7 13 . Ma . 2 2 r 01
文章 编号 :0 9 6 2 ( 0 2 0 —0 8 0 10 —8 5 2 1 )7 0 6 —2
优点 : 适用于所 有土体和 岩体 , 地下室底板梁板配筋较小。
缺点 : 不能充分 利用上部结构 传来的竖 向力来平衡 掉~部分 11 / 6—12 此法在不增 加基坑 坑底 标高 的情 况下 , 加 了地 下 /2, 增
水浮 力, 对于个 别锚杆承 载 力不足 的情况 , 由于 能分担 的锚杆 较 室重 量的同时有效 降低地下室顶板结构 高度 , 而相对 降低抗浮 从 少, 此情况抵抗力差 , 由于锚杆布置相 对分 散 , 于地 下室底板下 设计 水位 。 对 的外防水施工较麻烦。 3 结语 4 采用永久性区的崩塌多发育在地形坡 度为 4 。 9 。 间的 区域 。 石崩塌的主要地 区。泥 页岩和 岩浆岩 主要分 布 在桂北 、 东北 、 5 ~ 0之

地陷的原因

地陷的原因

地陷的原因地陷,是地面沉降的一种,指地面由于地下物质移动而发生的渐进下陷或急剧下沉。

那么,地陷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由店铺告诉大家地陷的原因吧!地陷的原因“地陷”按形成的类型分成自然塌陷和人为塌陷两大类,自然塌陷是地表岩、土体受地下岩溶发育的影响向下陷落而成;人为塌陷是由地下水超采、不合理开矿及工程建设等人为作用导致的。

而城市地陷,虽然有地质、气候等原因,但更与人类活动紧密相关,往往是人为地陷。

可以说,城市地面塌陷,是天灾,更是人祸。

总结城市地面塌陷,特别是近段时间以来频繁发生的地面塌陷的原因,主要包括如下三点:地陷的原因1、地下排水管网老化腐蚀如果将一座城市比喻成一个人,那么地下给排水管线相当于城市的“血脉”,在接二连三发生的地面塌陷事故中,锈迹斑斑的给排水管线无疑是罪魁祸首之一,往往是先有给排水管线的腐蚀泄漏,后来才有路面坍塌事故的发生,是“病在肌肤,祸在血脉”。

由于地下管线的老化腐蚀,泄漏的水流冲走了周围的土壤,致使路面下土层疏松,形成地下空洞,以致光鲜亮丽的城市马路下暗藏着一个个“雷区”。

哈尔滨市今年8月接连发生了多起路面塌陷事故,其中12日发生于南岗区工程师街以及14日发生于南岗区邮政街的两起路面塌陷事故便是由于地下排水管线因为超期服役发生泄漏造成的,它们均修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和六十年代;8月12日发生于北京市朝阳区工人体育场西北角一处人行道的路面塌陷也与排水管道老化有关;5月27日凌晨发生于西安朱宏路北二环的路面塌陷则是因自来水管老化爆裂导致,5月13日乌鲁木齐市延安路的路面塌陷则是因为供水主管道发生爆裂……可以说,老化导致的水管爆裂泄漏已经成为地面塌陷的一大原因,令人防不胜防。

地下管线老化现象往往发生在城市的旧城区。

一方面,管线铺设历史久,超期服役现象严重,另一方面,早期使用的管材材质强度低,抗腐蚀能力弱,潜在危险极大。

此外,旧城区往往人口密度大,地下管线所承受压力巨大,再加上很多旧城区疏于管理,地面污染严重,地下管线所处环境恶劣,于是问题更加严重。

地面塌陷类型原因

地面塌陷类型原因

地面塌陷的形成原因复杂,类型很多,常见的分类有如(1)根据形成塌陷的主要原因,分为自然塌陷和人为塌陷两大类。

前者是地表岩石、土体由于自然因素作用,如地震震动、降雨雨水向地下渗透、自重压力、地下潜蚀掏空等,引起地面向下陷落;后者是由于人为作用导致的地面塌落,如在地下采矿、坑道排水或施工中发生突水、大量开采地下水、水库蓄引水等。

在这两大类中,根据引起塌陷的具体诱发因素又可进一步分为许多类型,如·69·地震塌陷、矿山采空区塌陷、降雨人渗塌陷、排水塌陷、抽水塌陷、蓄水塌陷、地面荷载过重塌陷、爆破及其他振动塌陷等。

(2)根据塌陷区是否有岩溶现象存在,分为岩溶地面塌陷和非岩溶地面塌陷。

岩溶地面塌陷主要出现在存在地下岩溶(即隐伏岩溶)的地区,其分布广、数量多、发生频率高,诱发因素多,且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突发性特点。

非岩溶地面塌陷根据塌陷区岩石和土体的性质,又可进一步分为黄土高原区的黄土塌陷、火山熔岩分布区的熔岩塌陷和冻土区的冻融塌陷等多种类型,其中黄土塌陷主要分布在西北黄土高原区,分布与危害范围较大,后几种塌陷的分布与危害范围相对较小。

(3)根据地面塌陷所形成的塌陷坑的数量和大小,地面塌陷一般分为4个等级:①小型塌陷:塌陷坑洞1—3处,合计影响面积小于1平方千米。

②中型塌陷:塌陷坑洞4~10处,合计影响面积1~5平方千米。

③大型塌陷:塌陷坑洞11~20处,合计影响面积5—10平方千米。

④特大型塌陷:塌陷坑洞超过20处,合计影响面积在10平方千米以上。

3.人类活动对地面塌陷的产生起了什么样的作用?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就有可能诱发或加剧地面塌陷的发生,对地面塌陷有重要影响的几种主要人类活动及其作用如下:(1)矿山地下采空:地下采矿活动造成一定范围的采空区,使上方岩石、土体失去支撑,从而导致地面塌陷。

我国已有许多矿区发生了这类地面塌陷,并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危害。

如山西省内八个主要矿务局所属煤矿区的地面塌陷,已影响到数百个村庄、数万亩农田和十几万人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地面塌陷类型原因

地面塌陷类型原因

地面塌陷的形成原因复杂,类型很多,常见的分类有如(1)根据形成塌陷的主要原因,分为自然塌陷和人为塌陷两大类。

前者是地表岩石、土体由于自然因素作用,如地震震动、降雨雨水向地下渗透、自重压力、地下潜蚀掏空等,引起地面向下陷落;后者是由于人为作用导致的地面塌落,如在地下采矿、坑道排水或施工中发生突水、大量开采地下水、水库蓄引水等。

在这两大类中,根据引起塌陷的具体诱发因素又可进一步分为许多类型,如·69·地震塌陷、矿山采空区塌陷、降雨人渗塌陷、排水塌陷、抽水塌陷、蓄水塌陷、地面荷载过重塌陷、爆破及其他振动塌陷等。

(2)根据塌陷区是否有岩溶现象存在,分为岩溶地面塌陷和非岩溶地面塌陷。

岩溶地面塌陷主要出现在存在地下岩溶(即隐伏岩溶)的地区,其分布广、数量多、发生频率高,诱发因素多,且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突发性特点。

非岩溶地面塌陷根据塌陷区岩石和土体的性质,又可进一步分为黄土高原区的黄土塌陷、火山熔岩分布区的熔岩塌陷和冻土区的冻融塌陷等多种类型,其中黄土塌陷主要分布在西北黄土高原区,分布与危害范围较大,后几种塌陷的分布与危害范围相对较小。

(3) 根据地面塌陷所形成的塌陷坑的数量和大小,地面塌陷一般分为 4 个等级:①小型塌陷:塌陷坑洞 1—3 处,合计影响面积小于 1 平方千米。

②中型塌陷:塌陷坑洞 4~ 10 处,合计影响面积 1~5 平方千米。

③大型塌陷:塌陷坑洞 11~20 处,合计影响面积 5— 10 平方千米。

④特大型塌陷:塌陷坑洞超过 20 处,合计影响面积在 10 平方千米以上。

3.人类活动对地面塌陷的产生起了什么样的作用?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就有可能诱发或加剧地面塌陷的发生,对地面塌陷有重要影响的几种主要人类活动及其作用如下:(1)矿山地下采空:地下采矿活动造成一定范围的采空区,使上方岩石、土体失去支撑,从而导致地面塌陷。

我国已有许多矿区发生了这类地面塌陷,并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危害。

施工中塌陷原因及预防措施

施工中塌陷原因及预防措施

施工中塌陷原因及预防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天然材料不断被开采,人工挖土,地基挖掘,土方运输等操作频繁进行,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有的土地结构,使土壤变得不够稳定,从而导致施工中发生塌陷事故。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必须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

一、施工中塌陷原因
1.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施工中最直接的原因,环境因素影响了土壤的稳定性,如降雨天气、自然灾害、地形高低、土壤成分等。

2. 施工设备
施工中设备的选择对于施工的稳定性非常重要,如果使用不当的施工设备或设备损坏,就会导致土地不稳定。

3. 施工方式
施工方式是塌陷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施工前必须对所建筑物的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选择合适的施工方式。

二、预防措施
1. 加强监管
针对施工中的每个过程进行精细化的监管,保证每个阶段操作的规范化与标准化,避免不必要的误操作或疏忽。

2. 合理布局施工设施
合理的设备布局可以有效降低土体影响,减少人工开挖土量与所占土壤面积,同时也能减少车辆的频繁通行。

3. 加强安全教育
加强安全教育,教会工人正确的操作和施工方式,防止疏忽大意或者擅自操作。

4. 合理划分土体减挖规模
在施工之前需要对土体进行详细的勘测,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割线设计,并进行合理的取土方案,减少土体被挖掉的程度。

5. 使用科学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被应用到了施工中,例如微震监测、激光测量、3D扫描等等,这些科学技术可以有效帮助施工人员确定所处位置的是否合适、土壤是否稳定等问题。

本文简单阐述了施工中塌陷原因及预防措施,针对每一个细分的问题进行管理和指导,实施所述的建议,施工中才能更加安全高效。

地面塌陷现象

地面塌陷现象

地面塌陷现象引言:据统计:截至2012年,中国24省市区都有地面塌陷发生,其中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东、广西等省区。

一、定义: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二、基本类型1.根据形成塌陷的主要原因分为自然塌陷和人为塌陷两大类1)自然塌陷:是地表岩、土体由于自然因素作用,如地震、降雨、自重等,向下陷落而成,如黄土湿陷。

2)人为塌陷:由于人为作用导致的地面塌落。

2.根据塌陷区是否有岩溶发育,分为岩溶地面塌陷和非岩溶地面塌陷1)岩溶地面塌陷:主要发育在陷伏岩溶地区,是由于隐伏岩溶洞隙上方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陷落而形成的地面塌陷。

2)非岩溶地面塌陷:根据塌陷区岩,土体的性质又可分为黄土湿陷、火山熔岩塌陷和冻土塌陷等多种类型。

三、主要特征1.岩溶塌陷:岩溶塌陷的平面形态具有圆形、椭圆形、长条形及不规则形等,主要与下伏岩溶洞隙的开口形状及其上复岩、土体的性质在平面上分布的均一性有关。

其剖面形态具有坛状、井状、漏斗状、碟状及不规则状等,主要与塌层的性质有关。

粘性土层塌陷多呈坛状或井状,砂土层塌陷多具漏斗状,松散土层塌陷常呈碟状,基岩塌陷剖面常呈不规则的梯状。

2.采空塌陷:一般较大,面积一般在几百米以上,大者如湖南杨梅山煤矿塌陷,长2km,宽1km,深12m,塌陷面积达几百万平方米。

3.黄土湿陷:湿性黄土在干燥状态下可以承受一定荷重而变形不大。

当浸水后,土粒间水膜增厚,水溶盐被溶解,土粒联结力显著减弱,从而引起土体结构破坏并产生湿陷。

由于湿陷往往是突然发生的,所以常使建筑物突然发生沉陷,甚至导致建筑物破坏。

四、工程案例(塌陷形成原因、对工程影响、处理方法)案例一:2008年4月广东省平远县石镇洋背村发生岩溶地面塌陷,塌陷造成X036县道砼路面出现两处悬空,公路中断,房屋裂缝,地表坍塌,给公路交通和当地村民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关于地面塌陷知识点总结

关于地面塌陷知识点总结

关于地面塌陷知识点总结一、地面塌陷的成因1. 自然因素: 地震、火山喷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沉降等自然因素都可能导致地面塌陷。

地震震波在地下传播时会引起地下土壤的位移和变形,导致地表塌陷。

火山喷发会释放大量的岩浆和气体,导致地下岩石溶解和崩塌,从而引发地面塌陷。

地下水位下降会导致地下空洞的形成,进而导致地表塌陷。

地表沉降是由于自然过程或人为活动导致的土地下沉,进而导致地面塌陷。

2. 人为因素: 城市建设、采矿活动、地下水开采、地下隧道工程等人为活动也可能导致地面塌陷。

城市建设中大规模的地下工程会影响地下土壤的稳定性,从而导致地面塌陷。

采矿活动会导致地下空洞的形成,进而引发地面塌陷。

地下水开采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加剧地面塌陷的危险。

地下隧道工程会影响地下土壤的结构和稳定性,进而造成地面塌陷。

二、地面塌陷的类型1. 缓慢沉降: 缓慢沉降是指由于地下空洞的形成或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地面逐渐下沉的现象。

这种类型的地面塌陷通常发生在地下水资源开采丰富的地区,例如美国中部的沿海地区。

2. 突发塌陷: 突发塌陷是指由于地下岩体破裂或地震震波引发的地面突然塌陷的现象。

这种类型的地面塌陷通常不可预测,危害性较大。

3. 地表沉降: 地表沉降是指由于自然过程或人为活动导致地表下沉的现象。

这种类型的地面塌陷通常发生在城市建设、采矿活动和地下水开采等人为活动频繁的地区。

三、地面塌陷的预防措施1. 地勘调查: 在城市建设、采矿活动和地下水开采等活动前,必须进行地质勘测,了解地下土质的情况,以避免不必要的地面塌陷。

2. 加强监测: 在可能发生地面塌陷的地区,应该加强地下水位、地表沉降和地震等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地面塌陷的迹象,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危害。

3. 合理规划: 在城市建设和地下工程规划中,要合理规划和布局,避免对地下土壤的破坏,避免造成地面塌陷。

4. 加强工程措施: 在地下建筑和地下隧道等工程中,应采取加强地下支撑、填土和排水等措施,保证地下土壤的稳定性,避免地面塌陷。

剖析广西地质灾害多发成因及相关建议

剖析广西地质灾害多发成因及相关建议

剖析广西地质灾害多发成因及相关建议地质灾害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灾害,其破坏性非常的大,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也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安全。

尤其是当下,我国的经济呈现出非常迅猛的发展势头,各类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人类的建设活动极大的破坏着本身就脆弱的生态环境,由此造成频繁发生的各类地质灾害。

而且,这些地质灾害的发生也,现有不断的加重之势,其威胁程度也越来越大。

在此背景下,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研究变得越来越紧迫。

下文以广西地质灾害为背景,对其多发成因予以详细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有效建议,希望借此研究为该区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标签:地质灾害;成因分析;防治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广西是我国的地质灾害的高发省(区)之一,不仅具有非常多的灾害类型,同时其引发的破坏非常的严重,给当地的经济发展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近年来,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了对地质灾害的重视,防治工作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大大降低了地质灾害的发生率。

然而由于广西所处我国的西南地区,本身区内的地质环境非常脆弱,时常会发生一些地质灾害,而且具有突发性的特点,有时会大面积集中出现,造成非常严重的破坏,这些都加大了地质灾害的防治难度。

文中对广西地质灾害的多发成因进行详细剖析,希望对该区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有益参考,推动此项工作的稳步发展,有效防治该区的地质灾害。

一、广西地质灾害类型结合广西以往发生的地质灾害的特点,区内的主要灾害类型有滑坡灾害、崩塌灾害、泥石流等地質灾害以及地面塌陷、地裂缝、不稳定斜坡、地面沉降等不同类型,尤以滑坡和崩塌等灾害的发生尤为明显,地面塌陷与泥石流灾害以及地面沉降、地裂隙、不稳定斜坡等较为次之。

目前区内发现的地质灾害发生点多达15878处,尤以滑坡灾害与崩塌灾害以及地面塌陷等总数在11962处,因此,这些是区内的主要灾害类型。

二、广西地质灾害多发的主要成因(一)自然因素广西地区强降雨天气频发,而强降雨是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自然因素,且降雨的时空分布与地质灾害的发生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城市道路塌陷事故及灾害机理分析

城市道路塌陷事故及灾害机理分析

城市道路塌陷事故及灾害机理分析事故状况分析道路塌陷机理分析对策建议01 城市道路塌陷事故状况分析道路塌陷是道路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城市道路塌陷增加了增加了交通事故和人员伤亡风险的同时,还会造成建筑物地基下沉、房屋开裂、地下管道破损、城市洪涝及风暴潮灾害加剧等问题。

2018.10.07达州路面塌陷事故2017.07.25北京西二旗路面塌陷事故2018.02.07佛山路面塌陷事故2016.11.08日本福冈道路塌陷事故近年道路塌陷事故频频发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在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共发生244起城市道路塌陷事故,造成39人受伤,33人死亡,其中雨季发生事故占总数的41%。

5101520253035事故数月份道路塌陷事故统计☐道路塌陷事故危害✓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 ✓道路运行中断; ✓地下管线破损;✓引起社会恐慌。

☐道路塌陷事故特点✓综合性•城市道路、桥梁、地下管线和地铁设施等基础设施密集✓突发性•从管道破裂到道路塌陷往往只在几个小时之内✓社会性•伴随着道路运行中断、管线断裂等多种社会影响02 道路塌陷机理分析三、道路塌陷机理分析-影响因素分析道路塌陷是塌陷力与抗塌陷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塌陷力大于抗塌陷力时,发生道路塌陷;塌陷力小于抗塌陷力时,上部硬壳层仍可以保持平衡。

道路塌陷实质自然因素•路基下天然溶洞•路基下的软弱土在水力侵蚀下形成空洞 •在荷载作用下最终形成路面塌陷人为因素•地下管线老化后破裂渗漏,进而冲蚀路基形成空洞,导致路面塌陷 •道路施工时路基土回填压实不足,压实度达不到规定要求,不均匀压实,致使地面水轻易渗透路基,长期水力作用下路基土下形成空洞导致路面塌陷•地下隧道施工扰动,加固措施不牢,造成近邻路基下管线破坏土体流失形成空洞,进而导致路面塌陷。

•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的塌陷•煤矿资源丰富的地区的采空区塌陷等。

三、道路塌陷机理分析-成因机理分类冲爆型塌陷 潜蚀型塌陷松散土型塌陷真空吸蚀型塌陷水力管线(给排水设施、暗渠化河道等)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破损渗漏,周围土体在长期渗漏作用下出现渗透变形,使得地层承载力不足导致道路塌陷。

引发边坡塌方的常见原因有

引发边坡塌方的常见原因有

引发边坡塌方的常见原因有引发边坡塌方的常见原因有很多,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1. 降雨:降雨是引发边坡塌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大量降雨渗入边坡表面,会增加边坡土壤的饱和度,降低土壤的抗剪强度,从而导致边坡松动和倒塌。

2. 地震:地震是另一个常见的引发边坡塌方的原因。

当地震发生时,地震波的震动会导致边坡土体发生变形和破裂,从而引起塌方。

3. 土壤类型: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稳定性。

例如,含有大量粘土和黏土的土壤相对较不稳定,容易发生塌方。

4. 地质构造:某些地质构造特征,例如断层、褶皱等,可能会引发边坡的形成和破坏。

这些地质构造可以使边坡面不稳定,增加塌方的风险。

5. 边坡坡度和高度:边坡的坡度和高度也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坡度过大,高度过高会增加边坡的压力,容易发生塌方。

6. 土壤侵蚀:水流、风力等因素会侵蚀边坡土壤表面,减少土壤的保持力,导致边坡发生塌方。

7. 不良施工:不良施工包括缺乏合适的工程规范、使用低质量材料和施工技术不当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边坡的结构不稳定,容易引发塌方。

8. 地下水位变化:地下水位的变化会直接影响边坡的稳定性。

当地下水位上升时,会增加边坡土体的重量和饱和度,从而加剧塌方的风险。

9. 植被状况:植被在边坡稳定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植被的根系可以牢固地固定土壤,减少土壤流失和侵蚀的可能性,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当植被被人为或自然因素破坏时,边坡塌方的风险会增加。

10. 人为开挖活动:人为开挖活动,例如挖掘土石方、修建建筑物等,会改变边坡的坡度和结构,影响边坡的稳定性,增加塌方的风险。

综上所述,引发边坡塌方的常见原因包括降雨、地震、土壤类型、地质构造、边坡坡度和高度、土壤侵蚀、不良施工、地下水位变化、植被状况和人为开挖活动等。

在边坡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考虑和管理这些因素,以确保边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地面塌陷形成条件

地面塌陷形成条件

地面塌陷形成条件1. 地面塌陷形成得有松动的土壤吧,就像盖房子根基不牢可不行!你想想看,那些容易塌陷的地方,土壤是不是都比较松软呀,比如河边的土地。

2. 地下水的变化也是个关键呢!这就好比人的身体,水分不平衡了就会出问题。

比如有些地方过度开采地下水,地面不就容易塌陷了嘛!3. 地质构造不稳定也容易导致地面塌陷呀!这就像一个脆弱的瓷器,稍微一碰可能就碎了。

像那些地震带附近,不就经常有地面塌陷的情况发生嘛!4. 地面上的重物长时间压迫也能造成塌陷哟!就如同一个人一直背着很重的东西,时间久了肯定受不了。

像大型的仓库下面,是不是就得注意地面塌陷的风险呀!5. 地下空洞的形成也是一大因素呢!可以想象成一个隐藏的陷阱,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掉进去。

像有些矿区,不就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嘛!6. 人为的活动也不能忽视呀!这简直就是自己给自己挖坑嘛!比如说不合理的挖掘作业,不就可能引发地面塌陷嘛!7. 地面塌陷还和土壤的性质有关呢!要是土壤像沙子一样松散,那不是很容易出问题嘛!像沙漠地区,是不是就相对更容易塌陷呀!8. 地面塌陷的形成有时候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小问题引发一系列的反应!比如一个小裂缝,慢慢就可能变成大塌陷。

想想那些出现塌陷的地方,是不是开始都有些小迹象呀!9. 地面塌陷的形成和时间也有关系呢!长时间的积累可能就突然爆发了。

这就好像慢性病,平时不注意,等发作了才发现问题大了。

像一些老城区,是不是就得格外留意呀!10. 地面塌陷的形成条件其实挺复杂的,但我们可得重视起来呀!不然哪天走在路上突然就陷下去了,那多可怕呀!总之,我们要多了解这些知识,保护好自己和身边的人!我的观点结论:地面塌陷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些条件,加强防范和监测,减少地面塌陷带来的危害。

地震引发的地表沉陷现象

地震引发的地表沉陷现象

地震引发的地表沉陷现象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常常造成巨大破坏。

除了直接破坏建筑物和人类生命外,地震还可能引发一系列间接影响,例如地表沉陷现象。

本文将探讨地震引发的地表沉陷现象及其成因,并进一步讨论其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一、地震引发地表沉陷的成因地震导致地表沉陷的主要成因是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地壳变形和地下洞穴坍塌。

首先,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地壳变形会导致地表产生不规则的起伏,从而引起周围土壤的位移。

当土壤的位移达到一定程度时,地表就会发生沉陷。

其次,地下洞穴在地震中容易发生坍塌,这也是地表沉陷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下洞穴的坍塌会导致地表直接塌陷,形成凹陷。

二、地震引发地表沉陷的影响1. 环境影响地震引发的地表沉陷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地表沉陷会破坏地表的平衡,导致地下水、湖泊或河流的水位变化。

这种水位变化可能会导致河流改道、污染水源和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次,地表沉陷还可能使得地表排水不畅,导致水浸和土地退化,进而影响农业生产和人类的生活环境。

2. 基础设施影响地震引发的地表沉陷对基础设施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地表沉陷可能导致道路、铁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沉陷和破坏,从而使得交通运输受阻,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困扰。

此外,地下管线如给水管道、天然气管道等也可能因为地表沉陷而遭受破坏,造成供水和供气等问题。

3. 经济影响地震引发的地表沉陷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地表沉陷破坏了农田和森林,损害了农业和林业产业。

这不仅会导致粮食和木材的减产,也会给农民和林业工作者带来经济损失。

其次,地震引发的地表沉陷可能导致土地贬值,使得房地产市场受到冲击,造成土地和房产的财富缩水。

此外,由于基础设施受损,修复和重建所需的经济资源也会大幅增加。

三、减轻地震引发地表沉陷的措施为了减轻地震引发的地表沉陷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首先,在地震活跃区域,应当加强地质灾害调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地下洞穴等潜在危险。

前方遭遇塌方

前方遭遇塌方

前方遭遇塌方1. 引言塌方是指岩土体在内部结构破坏或外部力作用下,失去平衡而向下滑动或崩塌的现象。

这种自然灾害经常发生在山区或陡坡地区,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本文将探讨当前遭遇塌方的原因、影响以及相关应对措施。

2. 塌方的原因塌方是一种复杂的地理现象,通常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塌方原因:2.1 自然因素•地震:地震是引发塌方的常见原因之一。

地震会导致地表震动,进而破坏地层结构,使岩土体失去稳定性。

•降雨:大雨过后,土壤因吸水膨胀,失去强度,易发生滑坡或崩塌。

•地表水:地下水或表面水通过岩土体,造成洞穴的形成,导致地形下陷和土壤崩塌。

•植被破坏:砍伐树木、过度放牧等活动会破坏植被覆盖,降低土壤的抗蚀能力,从而增加塌方的风险。

2.2 人为因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山区土地,如违法建筑、挖掘等,会破坏地层结构,引发塌方。

•采矿活动:无序的采矿活动会导致地下空洞的形成,引发土壤塌陷。

•工程施工:施工活动中的挖掘和爆破会破坏地质结构,导致塌方的发生。

3. 塌方的影响塌方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人员伤亡:塌方往往发生在人口稠密的地区,造成人员伤亡的风险较大。

滑坡或崩塌发生时,会造成房屋的倒塌、道路的阻断等。

•经济损失:塌方事件导致的房屋倒塌、道路中断等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需要大量资金进行修复和重建。

•生态环境破坏:塌方事件会破坏生态环境,导致植被破坏、水源污染等问题,对生态系统造成长期的破坏。

4. 对策和应对措施在遭遇塌方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减少损失并提高人们的安全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对策和应对措施:•地质勘探:在开展工程项目之前,进行地质勘探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通过深入研究地质条件,可以预测塌方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排水系统:建立良好的排水系统是减少塌方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合理设计水沟、排水管道等,将地表水及时排除,减少土壤受水分影响而变得不稳定的可能性。

地面突然塌陷的原因有哪些

地面突然塌陷的原因有哪些

地面突然塌陷的原因有哪些
地面塌陷是在一定条件下,自然动力或人为动力造成地表浅层岩土体向下陷落,在地面形成陷坑的动力地质作用或现象。

那么地面突然塌陷的原因有哪些呢?
地面突然塌陷的原因有哪些
一、地面突然塌陷的原因:
根据造成地面塌陷的直接原因可把地面塌陷分为自然塌陷和人为塌陷两类:
1、人为塌陷
其中人为塌陷又可进一步分为抽水塌陷、排水塌陷、蓄水塌陷、渗水塌陷、振动塌陷、荷载塌陷、岩溶塌陷、采矿塌陷等。

在各类塌陷中,以发生在碳酸盐岩发育区的岩溶塌陷和矿区的采矿塌陷最为常见。

2、自然塌陷分为岩溶塌陷和非岩溶性塌陷
a、岩溶塌陷
由于可溶岩(以碳酸岩为主,其次有石膏、岩盐等)中存在的岩溶洞隙而产生的。

在可溶岩上有松散土层覆盖的覆盖岩溶区,塌陷主要产生在土层中,称为“土层塌陷”,其发育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当组成洞隙顶板的各类岩石较破碎时,也可发生顶板陷落的“基岩塌陷”。

我国岩溶塌陷分布广泛,除天津、上海、甘肃、宁夏、以外的26个省(区)中都有发生,其中以广西、湖南、贵州、湖北、江西、广东、云南、四川、河北、辽宁等省(区)最为发育。

据统计,全国岩溶
塌陷总数达2841处,塌陷坑33192个,塌陷面积约332平方公里,造成年经济损失达1.2亿元后两者分布较局限。

采空塌陷指煤矿及金属矿山的地下采空区顶板易落塌陷,在我国分布较广泛,已见于除天津、上海、内蒙、福建、海南、西藏以外的24个省区(包括台湾省),其中黑龙江、山西、安徽、江苏、山东等省发育较产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 分 别 是 l3 7mm 和 15 m, 比 常年 偏 少一 半 以上 ,是 7m 15 年 有 气 象 记 录 以来 最 少 的 一 次 ; 这 2 0多天 里 , 91 在 0
繁 发 生 地 面 塌 陷 。2 1 年 4月 份 , 四 川 宜 宾 市 长 宁 县 00
硐底镇红旗 村和石垭村先 后出现 4 5个 地 面 塌 陷 形 成 的 大坑 ( 当地 称 作 “ 坑 ” ,最 大 直 径 达 6 天 ) 0多 米 , 深 度 3 0多 米 ,波 及 范 围达 06 m 5月 份 以 来 , 成 都 大 邑 、 .k ;
气温平均偏高 l ℃~ 2C,跟历史相 比,云南气温 同期  ̄
历 史 最 高 ,贵 州 排 在 第 三 。 气 温 偏 高 , 导 致 水 汽 蒸 发 量 增 大 。2 0 0 9年 7~ 1 份 , 云 南 省 平 均 水 汽蒸 发量 2月 为 8 2 rm, 比 多 年 同 期 平 均 7 36 2. 5 a 3. mm 偏 多 8 . m, 8m 9 偏 多 1%; 季提 前 结 束 。2 0 年 9月 1日到 2 1 2 雨 09 0 0年 2月 2 8日 ,云 南 省 平 均 降 雨 日数 为 3 天 , 比 多年 同期 1 平 均 偏 少 3 天 , 偏 少 5% , 打 破 1 5 1 0 92年 以 来 历 史 同 期 降 雨 日数 最 少 记 录 。 白 2 0 0 9年 9月 份 开 始 的 云 南 、 贵 州 、广 西 等 地 出现 干 旱 , 1 月份 已 影 响到 四 川地 区 , 1 2 1 初 延 伸 到 湖 南 湘 西 的大 部 分地 区 ,是 我 国 l5 0 0年 92
为 干 季 ,雨 季 和 干 季 分 明 , 降 水 场 和 温 度 场 按 照 云 南 区一 川 西 高 原 区一 贵 州 区 一 四 川 盆 地 区一 川 东 区 的 顺
息 ,截 止 2 1 0 0年 6月 9 日 2 0点 , 中 国 地 质 调 查 局 6
月 份 已 发 布 的 四 次 全 国 地 质 灾 害 气 象 预 报 预 警 中 ,广 西 、 湖 南 、 江 西 、 贵 州 、 浙 江 、 四 川 、 重 庆 等 西 南 方
午 有气 象 记 录 以来 干 旱 持 续 时 间 最 长 、影 响 范 围最 广 、
怀远 , 江 浙
州, 西来宾、 南宁乡等地频繁出现 “ 广 湖 天
坑” ,直 径 1 m 到 8 . 7 0多 米 ,深 度 1 m 到 4 . 6 0多 米 , 严 重 威 胁 当 地 村 民 的 生 命 和 财 产 安 全 。一 些 人 联 系甘 肃
要 : 国 西 南地 区 频 繁 发 生 的 “ 坑 ”现 象 ,在 给 当地 居 民 生 产生 活造 成 较 大 损 失 的 同时 , 引起 了人 们对 重 大 自 我 天
然 灾 害 的 恐慌 。 广 西 、 四 川 等 西 南地 区频繁 出现 的 “ 坑 ” 确 切 地说 是人 为 活 动 引起 的地 面 塌 陷地 质 灾 害 。 天
太 平 洋 板 块 的碰 撞 地 带 ,属 于 构 造 抬 升 地 区 。
晚第三 纪,随 着青藏 高原 的整体 强烈 隆起,西南
作 者 简 介 : 冯跃 封 : 男 ( 9 5 ) ,地 质 工 程 硕 士 ,注 册 安 全 工 程 师 , 18 年 毕 业 于 焦 作 矿 业 学 院 ,主 要 从 事 地 质 勘 查 工 作 。 16 一 99 E maleg u fn 10 @ 13c m。 — ifn y eeg 3 6 . : 1 o
2 1 O1
20l l
V 16 No 1 o. .
冯 跃 封 :广 西、四川等西南地 区地 面塌陷成 因分 析
第6 卷
第1 期
广 西 、 四川 等 西 南地 区地 面塌 陷成 因分 析
冯 跃封
( 南省 煤 田地 质 局 二 队 ,河 南洛 阳 河 412 ) 7 0 3

玉 树 和 山 西 太 原 地 震 ,把 “天 坑 ” 的 频 繁 出现 作 为 地
震 等 严 重 自然 灾 害 的 前 兆 ,从 而 造 成 心 里 恐 慌 。 本 人 通 过 对 四 川 、 广 西 、 湖 南 等 出 现 “ 坑 ” 地 天
区 之 地 质 构 造 条 件 和 今 年 以 来 气 候 特 征 的 分 析 ,对 上
省 份 均 为 “ 生 地 质 灾 害 的 可 能性 大 区域 ” 广 西 、 川 、 发 , 四
湖 南 等 地 屡 现 “ 坑 ” 的情 况 与 地 质 灾 害 的 预 警 区 域 天
相符 。
序 逐 级 递 减 川, 是 我 国 夏 季 降 水 量 较 为 丰 沛 的 地 区 之


然而 ,受全球变暖大 气候的影 响,进入 2 1世 纪 以
关键 词 : 面 塌 陷 ; 成 原 因 ; 坑 ; 洞 地 形 天 溶 中图分类号 : 4 X5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0 7 9 3 2 1 )1 0 7 0 10 —10 (0 10 —0 3 — 3
今 年 以 来 , 我 国 广 西 、 四 川 、 浙 江 、 湖 南 等 地 频
2地质 构造和 岩溶特征
从 区 域 地 质 特 征 看 ,西 南 地 区 位 于 印 度 洋 板 块 与
来 , 西 南 地 区 夏 季 降 水 量 相 对 偏 少 , 总 体 偏 旱 j 中 。 国 气 象 局 资 料 显 示 ,云 南 、贵 州 一 带 从 2 0 年 初 到 现 00 在 ,一 直 处 在 降 水 偏 少 、 温 度 偏 高 这 样 一 个 大 气 候 背 景 下 。2 0 年 9月 至 2 1 年 3月 ,云 南 、 贵 州 的 降 水 09 00
述 地 区 地 面 塌 陷 产 生 的 原 因 进 行 了研 究 。
灾 害 影 响最 重 的 次 旱 灾 。据 中 国 地 质 环 境 信 息 网 消
1 气 候 特 征
我 国 西 南 地 区 属 亚 热 带 、 热 带 高 原 季 风 气 候 ,一 年 中 5~ 1 份 为 雨 季 , 1 月 份 到 第 二 年 的 4月 份 0月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