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
管理会计(作业成本法)
在生产决策中的应用
总结词
作业成本法能够帮助企业分析生产过程 中的增值和非增值作业,优化生产流程 。
VS
详细描述
作业成本法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作业 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识别出增值作业和非 增值作业。企业可以针对非增值作业进行 改进或消除,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 效率。同时,作业成本法还可以用于生产 能力的规划和利用,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 。
03
04
05
强调作业和资源消耗的 关系,通过作业将资源 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 中。
提供了更准确的成本信 息,帮助企业识别增值 和非增值作业,优化资 源配置。
支持企业战略决策,通 过提供多维度成本信息, 帮助企业进行产品定价、 市场定位等决策。
作业成本法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作业成本法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最初是为了解决传统成 本会计方法在间接成本分配上的不合理问题。
02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步骤
明确作业和作业中心
总结词
明确作业和作业中心是作业成本法的第一步,需要识别和定义主要作业和作业中心,为后续的成本分配和计算提 供基础。
详细描述
在实施作业成本法时,首先需要确定企业的主要作业和作业中心。作业是指企业为了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所进行 的一系列活动的集合,而作业中心则是这些作业的集合体。明确作业和作业中心有助于将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合 理分类,并为后续的成本分配和计算提供基础。
优势Leabharlann 010203
04
提高成本核算准确性
作业成本法能够更准确地分配 间接费用,从而更准确地计算 产品成本。
促进决策科学化
作业成本法提供的详细成本信 息能够帮助企业做出更科学、 更合理的决策。
提升成本控制能力
会计操作技能之成本核算与管理
会计操作技能之成本核算与管理成本核算与管理在企业的经营决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会计人员,掌握好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技能,能够为企业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将从成本核算方法、成本管理技巧和成本控制策略三个方面,介绍会计操作技能之成本核算与管理。
一、成本核算方法1. 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的区分在成本核算中,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是核算的基础。
直接成本是指可以直接与产品或者服务相关联的成本,如原材料、直接人工等;而间接成本则是指无法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联的成本,如间接人工、间接材料、制造费用等。
2. 传统成本法与活动成本法的比较传统成本法是指按照特定的成本对象(如产品或部门)进行成本分配的方法。
而活动成本法则是以活动为基础,将成本按照活动的消耗程度分配给成本对象。
活动成本法相比传统成本法更加准确,能够更好地反映产品或服务的实际成本。
3.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用于小规模生产的成本核算方法,它将成本按照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分配。
每个作业都有相应的成本记录,该方法可以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对于作业型企业的成本核算非常有帮助。
二、成本管理技巧1. 分析成本构成合理分析成本构成是成本管理的关键。
通过对各项成本的分析,可以了解各个环节的成本构成,并找出成本中的问题和症结。
只有清楚了解成本的来源和使用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成本控制。
2. 制定成本控制计划根据成本分析的结果,制定成本控制计划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
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和指标,并建立相应的控制机制,确保成本的控制在预定的范围内。
3. 引入成本控制技术现代成本管理已经发展出多种成本控制技术,如标准成本法、活动基准成本法、成本驱动管理等。
合理应用这些技术,能够更好地实现成本控制和管理的目标。
三、成本控制策略1. 精细化管理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精确度,从而为成本控制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对成本的跟踪,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改进和调整。
生产成本核算方法有哪些
生产成本核算方法有哪些
生产成本核算是指对企业生产活动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准确计算和核算的过程。
生产成本核算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和了解企业生产活动中的各项成本,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下面将介绍四种常见的生产成本核算方法。
1.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针对货物或服务进行成本核算的方法。
它将生产活动分为若干个独立的作业,每个作业都有自己的成本,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劳动成本和制造费用。
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是将生产成本与作业关联起来,通过计算各项成本来确定作业的成本。
2. 工序成本法
工序成本法是一种将生产过程划分为多个工序进行成本核算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分为多个连续的工序,每个工序都有自己的成本。
工序成本法的核心是通过计算每个工序的成本,进而计算整个生产过程的成本。
3. 分批成本法
分批成本法是一种将生产过程按照批次进行成本核算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分为多个批次进行生产,每个批次都有自己的成本。
分批成本法的核心是通过计算每个批次的成本,进而计算整个生产过程的成本。
4. 流程成本法
流程成本法是一种将生产活动划分为多个流程进行成本核算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生产活动中存在多个相互关联的流程,每个流程都有自己的成本。
流程成本法的核心是通过计算每个流程的成本,进而计算整个生产活动的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每种生产成本核算方法都有其适用的情况和限制条件。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生产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成本核算方法。
此外,在进行生产成本核算时,还应注意核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便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业成本法总结
1.作业成本管理的概述作业成本管理(Activity-based Costing Management,ABCM)作业成本法是个性化的成本核算方法。
在推行科学和流程管理的企业,一定要以客户和作业流程为中心来对工作任务进行管理,即开展作业成本管理。
许多国际性的大型制造和IT企业如惠普公司都已实施了作业成本管理,中国的一些领先型制造企业如许继电气有限公司等也在尝试开展作业成本管理,作业精简和效能提高的作用十分明显。
作业成本核算模型是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基础,是对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的描述,在作业成本法的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作业成本要素是构成作业成本核算模型的元素,它们按照一定规则组合在一起形成作业成本核算模型。
2.作业成本法的特点1.以制造费用发生的成本动因分别设立作业中心,按作业中心建立制造费用成本库。
最主要的特点 2.制造费用分配标准由单标准改为多标准,提高了产品成本中制造费用项目的准确性。
在作业成本法下,一个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细分为各个成本动因的费用,各个成本动因就按各自的标准进行分配。
如质量检验费以送检数量和次数为标准分配;设备调整、维修费用按调整、维修的工时,设备耗用电费、机油等则按机器工时为标准分配。
3.作业成本法是更广泛的完全成本法,并且在这种方法下,所有的成本均是变动的。
在作业成本法下,对于营销、产品设计等领域发生的成本,只要与特定产品相关就可通过有作业分配至有关产品(或其他成本对象)中,而不同于传统的完全成本法将其列为期间费用,一次性扣除。
同时,某些原先被视为变动成本的成本在作业成本法的观点下,它们虽然不随产量增加而增加,但却会随其他因素的变化而改变,因此均被视为变动成本。
4.根据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的不同特点,在采用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时结合使用作业成本法。
由于作业成本法仅仅是更准确的分配制造费用,对于直接材料和直接工资项目仍要按产品为对象归集。
对于多步骤生产,仍要在全厂范围内采用其他的成本计算方法,才能计算出产品的生产成本。
作业成本管理
作业成本管理(ABCM)是基于作业成本法(ABC)的新型集中化管理方法。
它通过作业成本计量,开展成本链分析,指导企业有效执行作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一、作业成本管理(ABCM):精简作业、提高效能作业成本管理(ABCM)是基于作业成本法(ABC)的新型集中化管理方法。
它通过作业成本计量,开展成本链分析,指导企业有效执行作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作业成本法是个性化的成本核算方法。
在推行科学和流程管理的企业,一定要以客户和作业流程为中心来对工作任务进行管理,即开展作业成本管理。
作业成本管理(Activity-Based Costing Management,ABCM)是以提高客户价值、增加企业利润为目的,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新型集中化管理方法。
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产品成本,同时将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对企业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并动态反映,进行成本链分析,包括动因分析、作业分析等,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信息;指导企业有效地执行必要的作业,消除和精简不能创造价值的作业,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许多国际性的大型制造和IT企业如惠普公司都已实施了作业成本管理,中国的一些领先型制造企业如许继电气集团等也在尝试开展作业成本管理,作业精简和效能提高的作用十分明显。
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基础是建立作业成本核算模型。
而作业成本要素是构成作业成本核算模型的元素,本期讲座就重点介绍作业成本管理中的核算要素及实施的主要方法。
二、ABCM的核算要素体系作业成本管理涉及的四大核算要素是:资源、作业、成本对象、成本动因(见图1)。
其中前三个要素是成本的承担者,成本动因则是导致生产中成本发生变化的因素,只要能导致成本发生变化,就是成本动因。
资源作业成本管理中的资源,实质上是指为了产出作业或产品而进行的费用支出,换言之,资源就是指各项费用总体。
作为分配对象的资源就是消耗的费用,或可以理解为每一笔费用。
资源如果直接面向作业和成本对象分配,就是传统成本法的直接材料。
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
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指根据作业或工序的完成情况,将实际发生的成本按作业、工序、项目、产品等多个维度进行核算与分配的方法。
它适合于生产具有明确特征、相对独立的产品或服务,特别适用于订单化生产或项目型企业。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划分作业:根据作业特点和经济事物进行划分类别,将作业划分为不同的成本对象。
成本对象可以是产品、服务、工序、项目等。
2.确定作业成本:对每一个作业进行成本记录,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
直接材料是指直接用于作业的原材料,直接人工是指直接参与到作业中的人力资源成本,而制造费用则是间接费用,需要通过间接费用分配表决定。
3.计算作业成本率:以作业为单位计算单位作业的成本。
作业成本率=作业成本/作业量。
作业量可以是直接人工小时数、直接材料数量等。
4.分配作业成本:根据作业成本率,将作业成本分配给特定的成本对象。
例如,将产品生产作业成本分配给不同的产品,将服务作业成本分配给不同的服务对象。
5.统计作业成本:将各个作业的成本进行统计,得出作业成本汇总表。
该表包括每个作业的成本细项和总成本。
6.分析作业成本:对作业成本进行分析,包括成本差异分析、效益分析等。
通过对作业成本的分析,可以找出问题所在,优化成本结构。
作业成本法的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可以精确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对于成本管理和控制非常有利。
通过对每个作业的成本核算,企业可以发现成本波动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成本调整。
其次,作业成本法可以提高产品定价和成本核算的精确度。
通过跟踪和记录每个作业的成本,企业可以更准确地计算产品的成本,为产品定价提供有效依据。
此外,作业成本法还有助于企业的决策分析。
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统计与分析,企业可以了解每个作业的生产效率和成本效益,为制定营销策略、生产计划等提供依据。
然而,作业成本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实施作业成本法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对成本计算的要求相对较高。
作业成本法对于成本核算方法的创新
作业成本法对于成本核算方法的创新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
成本管理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职能。
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系统而全面、科学和合理,它对于促进增产节支、加强经济核算,改进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整体成本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从全新的角度,即成本分配的视角、成本计算制度改进的视角、成本分配基础与成本动因以及成本计算方法改进的机理方面探讨了成本计算方法与理论的创新途径对作业成本计算方法进行了解析,从成本管理的理论内涵剖析其内在的优越性。
随着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的日趋激化,成本计算方法得到广泛重视并应用于各国的企业内部管理方面,在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的创新方面,如何吸纳和借鉴别国经验和创新超越是一个前沿的课题。
作业成本法对于成本计算方法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对相关的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上。
要对以往的凭经验、直觉去选择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思路进行改进,必须对作业成本法的内涵进行深入剖析,研究作业成本法的本质,以下是从会计层面和技术层面对作业成本法进行解析。
1从会计层面对作业成本计算方法的解析1.1成本分配的视角成本分配标准是与成本计量目的密切相关的。
成本分配标准制定需要从计量目的角度考虑。
关键是确定分配标准。
具体分配标准有4种类型:按因果关系分配按收益趵程度分配;按公平或平等要求分配;按承受能力分配。
美国会计学会1963年配比概念委员会在对配比概念论述时提到,因果关系是分配费用的最合适的标准。
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成本动因理论,这种理论提出成本的分配应着眼于成本的来源,把成本的分配与促使成本产生的原因联系起来,按成本产生的原因进行成本控制、汇集和分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管理分析和决策。
作业成本法以成本动因为基础,使得成本分配的准确性和成本可追溯性大大提高,是成本管理理论从工业化大生产以来最根本的变革。
会计实务企业核算成本管理的常用5种方法
会计实务企业核算成本管理的常用5种方法
1.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按照不同的产品、工序或作业进行成本
核算的一种方法。
它将企业的各项费用按照作业次序或过程直接分配到相
应的产品或作业中,然后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以便清楚地了解到底是哪
些作业产生的成本较高或较低,并根据成本信息进行决策和控制。
2.过程成本法:过程成本法是将企业的生产或制造过程划分为若干个
不同的阶段或过程,然后根据每个过程所需的成本进行成本核算。
它可以
帮助企业了解各个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并根据成本信息进行生产效
率和成本效益的评估和决策。
3.综合成本法:综合成本法是将企业的各项费用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
到不同的产品或作业中,以便计算每个产品或作业的综合成本。
这种方法
尤其适合那些产品多样、生产过程复杂的企业,可以帮助企业更准确地了
解各个产品或作业的成本构成和综合成本水平。
4.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以标准成本为基准,通过与实际成本的
比较来评估和管理企业的成本。
标准成本是预先设定的符合实际情况的成
本水平,可以通过设定合理的标准成本来引导和监督企业的成本控制和决策。
5.直接成本法:直接成本法是将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的成本直接分
配到相应的产品或服务中,然后计算每个产品或服务的直接成本。
这种方
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准确地了解各个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构成和直接成本水平,从而进行成本效益的评估和决策。
以上是会计实务企业核算成本管理的常用5种方法。
根据不同的企业需求和特点,可以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成本核算,以帮助企业了解成本情况,做出合理的决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核算方法应如何选择
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核算方法应如何选择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决策,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成本控制、定价策略、利润预测以及决策制定等多个方面。
然而,面对众多的成本核算方法,企业应该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常见的成本核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较为先进和精细的成本核算方法。
它将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一系列的作业活动,通过对作业活动的成本追踪和分配,来计算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间接成本占比较高、产品或服务多样化且生产流程复杂的企业。
因为它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资源的消耗情况,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更有价值的成本信息。
传统的完全成本法,将企业的生产成本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然后将制造费用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到产品中。
这种方法计算简单,容易理解和操作,适用于产品结构相对单一、生产流程稳定的企业。
变动成本法则只将变动生产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作为产品成本,而将固定制造费用作为期间费用处理。
它对于短期决策和成本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能够清晰地反映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我们要考虑企业自身的特点和需求。
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是选择成本核算方法的重要依据。
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种类繁多,工艺流程复杂,个性化定制程度高,那么作业成本法可能更能满足成本核算的精确性要求。
而对于那些大规模批量生产、产品同质化程度高的企业,完全成本法或许就足够了。
企业的发展阶段也会影响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
在企业的初创期或快速发展期,可能更注重成本的快速核算和控制,此时变动成本法可能更适用。
而当企业进入成熟稳定期,需要更全面、准确的成本信息来支持战略决策,作业成本法或完全成本法可能更合适。
行业特点同样不容忽视。
例如,在制造业中,由于生产过程较为复杂,可能更倾向于选择作业成本法或完全成本法。
而在服务业中,由于间接成本占比较大,作业成本法可能更有助于准确核算成本。
成本核算的目的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什么意思?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是一种比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更加精细和准确的成本核算方法,是西方国家于八十年代末开始研究、九十年代以来在先进制造企业首先应用起来的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在发达国家的企业中日益得到广泛应用。
作业成本法又叫作业成本计算法或作业量基准成本计算方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法,是以作业(activity)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
作业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作为产品(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服务)成本更准确真实。
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是实际耗用企业资源成本的终结。
作业成本法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为资源决策、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等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先进的公司已经实施作业成本法以改善原有的会计系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作业成本计算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
它以作业为中心,而作业的划分是从产品设计开始,到物料供应,从生产工艺流程(各车间)的各个环节、质量检验、总装,到发运销售的全过程。
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认量,最终计算出相对真实的产品成本。
同时,通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作业活动的追踪分析,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增加“顾客价值”,提供有用信息,促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决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
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
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1. 引言作业成本法(Job Costing)是一种针对单个作业或项目对成本进行核算的管理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每个作业或项目都被视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其所有与成本相关的项目都被追踪和分配到该作业上。
作业成本法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尤其是定制制造和批量生产领域。
本文将介绍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应用方法和优缺点。
2. 基本原理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将成本分配到特定的作业或项目上,以确定每个作业的成本和盈利情况。
它基于以下假设:•每个作业都是独立的。
每个作业都有自己的成本和产出,不受其他作业的影响。
•成本可以明确地追踪到每个作业。
通过跟踪和记录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项目,可以计算出每个作业的成本。
•成本可以合理地分配到作业上。
通过使用适当的分配基准或分配方法,可以将间接成本按比例分配到不同的作业上。
3. 应用方法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3.1 作业识别和编号首先需要对每个作业进行识别和编号。
作业可以是一个产品、一个项目或一个服务,关键是要能够明确地将成本追踪到该作业上。
3.2 成本分类和追踪每个作业的成本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可以直接与作业相关的成本,如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
间接成本是不能直接归属于作业的成本,如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
通过记录和追踪这些成本项目,可以计算出每个作业的总成本。
3.3 成本分配间接成本需要根据一定的分配基准或分配方法分配到各个作业上。
常见的分配方法包括直接劳动小时数、直接劳动成本或作业的产出数量等。
分配基准的选择应基于作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
3.4 成本汇总和分析最后,需要对每个作业的成本进行汇总和分析。
可以计算出每个作业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进而评估作业的盈利能力和成本效益。
4. 优缺点作业成本法具有以下优点:•可以准确衡量每个作业的成本和盈利情况,为管理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
•可以追踪和控制作业的成本,帮助发现潜在的成本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
个性化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摘要:许多产品实际上正在侵蚀着企业的利润,而这却被传统成本提供的信息所掩盖。
传统成本的局限20%的产品创造了225%的利润。
“传统会计往好的说是无用的,往坏的说是功能失调与具有误导作用”。
以传统成本为基础的管理会计正在失去其相关性。
企业界留传80/20法则,认为80%的利润由20%的产品产生,但是当哈佛商学院的卡普兰教授在企业应用作业成本计算系统时,却发现20%的产品竟然产生了225%的利润,他称之为20/225法则,该法则表明:许多产品实际上正在侵蚀着企业的利润,而这却被传统成本提供的信息所掩盖。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产生于上世纪初,是与大规模的生产相适应的。
20世纪70年代以后,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企业的生产特点由大规模、单一品种生产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使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环境、技术工艺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生产的复杂化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的运用使得管理作业增多,而直接的生产活动相对减少,这一切使得生产的间接费用呈急剧上升的趋势。
70年代以前,间接费用仅占人工成本的50%-60%,而现在很多企业的间接费用已上升为人工成本的400%-500%。
以少量的人工费用为基础分配大量的制造费用,必然带来成本分配的偏差。
传统成本核算是以数量为基础的,它隐含一个假设:产量成倍增加,所有投入的资源也会成倍增加。
基于这种假定,成本计算中普遍采用产量关联基准分配。
这种基准最常见的表现形态就是材料耗用额、直接工时、设备工时等。
然而,现实企业中资源的消耗与产量不相关的例子比比皆是。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企业迫切需要新的成本核算方法,在此情况下,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
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成本是无法管理的,只能管理引起成本的作业”。
作业是企业的各种活动,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ABC)是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产品成本的新型成本管理方法,它把企业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对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并动态反映,为企业决策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
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
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
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标准成本法:根据标准成本进行核算,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偏差原因。
标准成本是预先设定的,根据生产配方和标准工时计算得出,可作为评估和控制成本的基准。
2. 变动成本法:也称为直接成本法,将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只计入与产品直接相关的成本。
通过追踪企业每个产品所需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直接费用等,进行成本核算。
3. 作业成本法:适用于生产过程中有多个作业和生产环节的企业。
将成本按照作业或生产环节进行分类,分析每个作业的成本构成和成本分配情况,有利于掌握每个作业的成本效益。
4. 过程成本法:适用于连续生产或加工过程的企业。
将整个生产过程划分为若干个连续的阶段或部门,以阶段或部门为单位进行成本核算,有利于分析生产过程中每个阶段的成本情况。
5. 现金流成本法:将企业的成本与现金流动相结合,从资金流动的角度进行成本核算,分析企业现金流出的情况以及成本支出的时间和金额。
以上这些方法可以根据企业的类型、规模和经营特点进行选择和应用,帮助企业了解和控制成本,优化经营决策。
作业成本法(ABC)-一种新的成本核算方式
作业成本法(ABC)-一种新的成本核算方式高顿网校友情提示,最新常州注册会计师协会网上公布相关作业成本法(ABC)-一种新的成本核算方式等内容总结如下:生产制造是企业的核心流程之一,成本核算则是影响到企业生产制造任务的完成水准的关键。
针对传统成本会计不适应新制造环境的局面,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和基于ABC的作业成本管理(ABCM),在美、日和西欧诸国的企业,尤其是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新制造环境冲击传统成本会计随着企业IT技术的运用,MRPII、ERP、CIM、JIT等系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企业新制造环境逐渐形成。
企业使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来管理经营与生产,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设备、资源、人、技术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产生企业经济效益,已成为制造业企业的一致选择。
从最早的物料需求计划MRP(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MRP II(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到近年出现的企业资源规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等,为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
目前流行的MRPⅡ有助于管理当局进行及时、有效的投资与生产经营决策;ERP则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不仅是MRP和ERP,促成新制造环境形成的新系统还包括:弹性制造系统(FMS)、电脑整合制造系统(CIM)和适时生产系统(JIT)等。
FMS是指使用机器人及电脑控制的材料处置系统,来结合各种独立的电脑程式机器工具进行生产,它有益于产品制造程序的弹性化。
CIM则是指以电脑为核心,结合电脑辅助设计、电脑辅助工程及电脑辅助制造系统等所有新科技的系统,以形成自动化的制造程序,实现工厂无人化管理,可减少人工成本、节省时间并提高工作效率。
成本管理会计教案作业成本法
成本管理会计教案作业成本法一、教学目标1.理解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方法和流程;3.了解作业成本法在实际运用中的局限性和应用范围。
二、教学内容1.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和特点2.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方法和流程3.作业成本法的局限性和应用范围三、教学过程1.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和特点(20分钟)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针对生产过程进行成本核算和管理的方法。
其特点如下:-精确核算:作业成本法可以将成本按照不同的作业进行精确核算,从而准确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并进行成本控制与衡量。
-适用性强:作业成本法适用于生产过程复杂且产品种类繁多的企业,能够通过作业的划分和成本的追踪,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
-数据采集的依赖:作业成本法需要大量的数据采集,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间接费用等,因此对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要求较高。
2.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方法和流程(40分钟)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作业的划分:根据产品特点和生产过程的要求,将产品划分为不同的作业,作业可以是同一种产品的不同规格,也可以是不同产品的不同工序。
-成本的追踪:根据作业的划分,追踪和记录每个作业所涉及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间接费用等成本。
-成本的分配:根据成本追踪的结果,将各项成本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分配,如按照作业的成本比例或者作业的资源使用量等。
-成本的计算:根据成本的追踪和分配结果,计算每个作业的总成本,并计算单位产品成本。
-成本的控制:通过对作业成本的核算,可以及时了解成本的实际情况,以便进行成本控制和决策。
3.作业成本法的局限性和应用范围(20分钟)作业成本法在实际运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数据采集的难度:作业成本法需要采集大量的数据,对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要求较高,因此在数据采集方面较为繁琐。
-工作量大:作业成本法需要针对每个作业进行分析和核算,工作量较大。
-不适用于批量生产:作业成本法更适用于装配式生产或者项目制生产,对于批量生产的企业不太适用。
成本管理的创新——作业成本法
接 费用 的分 配是 比较简 单 的。但 随着 自动化 程度 的提 高 ,生 产工 艺越 来越
复 杂 ,直 接 人工成 本在 产 品成本 的 比
加 企业价值作 业和非增 值作业 。
’
相 同的作 业 可 以形 成 “ 业单 元 ” 作
或 称“ 制造 单元 ” 。新 的生产组 织 将 企
的 。即作业 可 以采 用 一定 的计 量标 准 进行计 量 , 这是作 业最 重要 的特性 。
作业 按不 同标 准可 以划分 为不 同
费用分 配率 ,以直 接人 工工 时 或机 器 工 时等 为费 用分 配标准 将 间接 费用 分
配给完 工产 品 。复杂 的企 业将 间接 费 用 按部 门归 集 ,分 别按 部 门的直 接 人
重 不断 下降 。为 了满足 客户 个性化 的 要 求 ,企 业从 原来 的大 批量 生产转 为 s  ̄ 量 、 规 模 生产 , lt 小 ,L 品种 增 加快 , 花
业 的整 个生产 系统 划分 为若 干个 制 造
单 元 ,每一个 制造 单元 负责 一种 或一
组 产品 的生产 ,配 备一组 机 器设 备 和
技 术 的飞速 发展 ,企业 的 自动 化程 度 越来越 高 ,许 多企 业 的间 接费 用 比以
四 、 业成本 法 的优 缺点 作 ( ) 点 一 优
法管 理 成 本 , 作 用 就 越来 越 没 有 意 其
( ) 算 内容 有 限 , 能对 固定 二 核 不
成 本进行有 效控制
动过程 中它 即需 要投入 资 源 ,耗 费 资
源 , 在投入 或耗 费 的 同时 , 但 它又 产生
一
在过 去 ,由于技 术 的水平 和竞 争
成本会计掌握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的方法
成本会计掌握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的方法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来帮助企业进行经济决策和经营管理。
本文将探讨成本会计掌握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的方法。
一、成本核算的方法成本核算是指通过对企业生产过程和产品流转过程的全面跟踪和记录,以获得准确的成本数据,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
1.1 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适用于批量生产和生产过程中有多种产品的企业。
它通过将生产过程划分为若干作业,为每个作业分配成本,从而获得每个作业的成本数据。
这种方法适用于成本结构比较复杂的企业。
1.2 部门成本法部门成本法适用于企业按照部门来划分责任和经营管理的情况。
它通过将企业划分为若干部门,为每个部门分配成本,从而获得每个部门的成本数据。
这种方法适用于责任中心明确的企业。
1.3 过程成本法过程成本法适用于生产过程连续和产品流转性强的企业。
它通过将生产过程划分为若干个连续的工段,为每个工段分配成本,从而获得每个工段的成本数据。
这种方法适用于工序连续、工艺复杂的企业。
二、成本控制的方法成本控制是指对企业的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以实现成本的最优化。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成本控制方法。
2.1 直接成本控制直接成本是可以直接与产品相关联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等。
直接成本控制是通过对直接成本的管理,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企业可以通过采购优质原材料、提高生产效率等方式来控制直接成本。
2.2 间接成本控制间接成本是不直接与产品相关联的成本,如生产设备折旧费、管理人员薪酬等。
间接成本控制是通过对间接成本的管理,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企业可以通过设备维护、节约用电用水等方式来控制间接成本。
2.3 差异成本控制差异成本是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
差异成本控制是通过分析和管理成本差异,找出成本偏差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调整,以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
2.4 过程成本控制过程成本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
成本核算方法与成本控制技巧
成本核算方法与成本控制技巧在现代商业环境中,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是企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通过有效的成本核算方法和成本控制技巧,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和优化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和成本控制技巧,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成本核算方法1. 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核算方法,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存在多个作业阶段的企业。
它将生产成本分配到各个作业上,通过明确作业成本,便于企业了解每个作业的成本构成并进行更有效的资源配置。
2. 部门成本法部门成本法是一种以部门为基础的成本核算方法,适用于企业内部存在多个部门的情况。
它通过将成本分配到各个部门,使企业能够对不同部门的成本进行分析和比较,为决策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3. 直接成本法直接成本法是一种将成本直接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上的成本核算方法。
它适用于直接相关成本较多的情况,如原材料和直接人工等。
通过将这些成本准确地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上,企业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产品或服务的实际成本,为定价和利润预测提供支持。
二、成本控制技巧1. 精细化预算精细化预算是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将预算按不同部门、作业或项目进行细分,制定更具体、可操作性更强的预算目标。
通过定期监控和与实际情况比较,及时调整预算,并找出偏差原因,以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
2. 追踪关键指标追踪关键指标是实现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
企业应明确关键指标,如成本比率、生产效率等,将其与预算进行比较和分析。
通过监控关键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以确保成本在可控范围内。
3. 优化供应链供应链管理在成本控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应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优化供应链流程,降低采购成本,并减少库存和运输成本。
同时,加强对供应商的监督和评估,确保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符合预期质量和成本要求。
4. 提升员工技能员工是企业成本控制的关键因素之一。
个性化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
个性化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针对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核算方法,它以成本对象为单位,将成本直接与制造或提供这些成本对象的作业或过程相关联。
这个方法可以提供更精确的成本核算信息,帮助企业进行更准确的成本管理和决策分析。
本文将探讨作业成本法的特点、应用和优缺点,并介绍如何实施这一方法。
作业成本法的特点:1.个性化的成本核算:作业成本法以成本对象(如产品、服务、项目等)为单位进行成本核算,可以根据不同的成本对象进行个性化的成本分配和核算。
这种方法适用于产品种类较多、产品特征差异较大的生产环境。
3.精确的成本核算:作业成本法充分考虑了不同作业的特点和成本驱动因素,可以提供更准确的成本核算信息。
通过将成本直接分配到相应的作业或过程上,可以避免成本的过度或不足分配,使得成本核算更加准确。
4.分析的基础:作业成本法能够提供详细的作业成本信息,为企业进行成本分析和决策提供了基础。
企业可以根据每个作业或过程的成本信息,评估其效益和盈利能力,以便做出合理的决策。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1.产品成本核算:作业成本法可以用于产品成本核算,帮助企业了解到底哪些成本与哪些产品相关,并计算出每个产品的成本。
通过这种方法,企业可以确定产品的定价、评估产品的盈利能力,并制定相应的销售策略。
2.项目成本核算:对于项目型企业,作业成本法可以用于项目成本核算。
通过追踪项目的成本,企业可以了解每个项目的成本构成和变动情况,从而更好地控制项目成本,提高项目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3.服务成本核算:对于服务型企业,作业成本法可以用于服务成本核算。
通过将各项服务活动与成本直接相关联,企业可以了解每项服务的成本和效益,从而优化服务过程,提高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作业成本法的优缺点:优点:1.个性化的成本核算:作业成本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成本对象进行个性化的成本分配和核算,提供更准确的成本核算信息。
2.精确的成本核算:作业成本法考虑了不同作业的特点和成本驱动因素,可以避免成本的过度或不足分配,使得成本核算更加准确。
标准成本管理和作业成本法
标准成本管理和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管理和作业成本法是两种管理会计方法,它们都有助于企业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本文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介绍和比较,并探讨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标准成本管理是一种管理会计方法,它通过设定标准成本来评估实际成本的表现,并对差异进行分析。
标准成本是在预先确定的生产条件下,根据实际生产量和成本进行计算的。
标准成本管理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
通过标准成本管理,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作业成本法是另一种管理会计方法,它主要用于对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进行分配和控制。
作业成本法将成本分配到不同的作业或成本中心,以便更好地了解每个作业或成本中心的成本和效益。
通过作业成本法,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作业或成本中心的成本结构和效益,从而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和决策。
在实际应用中,标准成本管理和作业成本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
首先,标准成本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控制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但是,标准成本管理也存在着对实际情况的不适应性,标准成本可能无法完全适应实际生产条件,导致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其次,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每个作业或成本中心的成本结构和效益,从而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和决策。
但是,作业成本法也存在着对成本分配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成本分配可能不够准确,导致决策的失误。
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管理会计方法。
对于那些生产过程相对稳定,成本结构相对固定的企业,标准成本管理可能更为适用。
而对于那些生产过程相对复杂,成本结构相对多样的企业,作业成本法可能更为适用。
此外,企业也可以结合两种方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以达到更好的成本控制和管理效果。
综上所述,标准成本管理和作业成本法都是重要的管理会计方法,它们都有助于企业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性化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摘要:许多产品实际上正在侵蚀着企业的利润,而这却被传统成本提供的信息所掩盖。
传统成本的局限20%的产品创造了225%的利润。
“传统会计往好的说是无用的,往坏的说是功能失调与具有误导作用”。
以传统成本为基础的管理会计正在失去其相关性。
企业界留传80/20法则,认为80%的利润由20%的产品产生,但是当哈佛商学院的卡普兰教授在企业应用作业成本计算系统时,却发现20%的产品竟然产生了225%的利润,他称之为20/225法则,该法则表明:许多产品实际上正在侵蚀着企业的利润,而这却被传统成本提供的信息所掩盖。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产生于上世纪初,是与大规模的生产相适应的。
20世纪70年代以后,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企业的生产特点由大规模、单一品种生产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使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环境、技术工艺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生产的复杂化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的运用使得管理作业增多,而直接的生产活动相对减少,这一切使得生产的间接费用呈急剧上升的趋势。
70年代以前,间接费用仅占人工成本的50%-60%,而现在很多企业的间接费用已上升为人工成本的400%-500%。
以少量的人工费用为基础分配大量的制造费用,必然带来成本分配的偏差。
传统成本核算是以数量为基础的,它隐含一个假设:产量成倍增加,所有投入的资源也会成倍增加。
基于这种假定,成本计算中普遍采用产量关联基准分配。
这种基准最常见的表现形态就是材料耗用额、直接工时、设备工时等。
然而,现实企业中资源的消耗与产量不相关的例子比比皆是。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企业迫切需要新的成本核算方法,在此情况下,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
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成本是无法管理的,只能管理引起成本的作业”。
作业是企业的各种活动,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ABC)是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产品成本的新型成本管理方法,它把企业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对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并动态反映,为企业决策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产品(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作业导致成本发生。
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成本动因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费用的分配应着眼于费用地发生原因,把费用的分配与导致这些费用产生的原因联系起来,按照费用发生的原因分配。
图1作业成本基本原理作业成本法把作业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单元作业、批别作业、产品作业、支持作业,其中单元层次作业是与产品的产量成正比的,批别作业的成本与产品的生产批数成正比,产品作业的成本与生产产品的品种数量成正比,支持作业与产品生产无直接关系。
显然不同层次的作业具有不同的成本动因。
按照传统成本的处理方法:对批别作业和产品作业的成本按产品产量分配,这必然导致产品成本计算的扭曲。
在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下,这种扭曲尤为严重。
作业成本核算的运行需要先确定资源、作业、成本对象以及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并根据实际的消耗关系建立资源向作业的分配和作业向产品的分配。
资源就是各项费用,来自企业总分类账户,成本对象通常是各种产品,作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
作业成本采用二阶段分配实现成本计算,即资源成本按资源动因分配到各个作业,归集到作业的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各产品。
由于篇幅所限,不能提供完整的作业成本核算实例。
以下是传统成本的计算结果和作业成本计算结果,通过计算结果来对比分析作业成本与传统成本的优劣。
表1传统成本计算结果表2作业成本计算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传统成本与作业成本法的产品成本出现较大差异,尤其是产品z。
其原因在于产品z的产量小,但是其消耗的各种作业数量并未相应减少,因而消耗的间接资源多,导致实际的成本较高。
应用作业成本信息,可以对材料采购、产品包装以及质量控制等作业的成本进行分析,这种成本信息对管理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
作业的认定通常按各个部门或者生产小组划分,其提供的成本信息有助于责任考核,明确成本究竟是怎样发生的,便于采取有针对性地行动,进行成本控制。
从表1 表2 可以看出这样一个特点:传统成本与企业生产无关,作业成本与企业生产联系紧密。
作业成本核算体系的设计要充分考虑企业实施作业成本的目的,其作业的认定是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后得出的,并结合生产过程确定成本动因,在生产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成本核算体系,因此可以说作业成本法是按企业管理和控制的需要定制的成本核算方法,是个性化的成本核算方法。
而传统成本则相反,它有固定的模式,虽然也有分批法、分步法和品种法等不同成本核算方法,但是并未考虑企业的实际需求和目的,企业必须选择一种成本核算方法。
传统成本法是企业适应成本核算方法,而作业成本法是成本核算方法适应企业,两者有根本的不同。
作业成本法开发的最初目的是克服传统成本计算制度对成本的扭曲,但是后来,开发的结果却逐渐偏离了解决成本扭曲问题的本意。
随着运用作业成本法的企业逐渐增多,发现作业成本法给企业成本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于是,利用作业成本信息进行预算管理、生产管理、进行顾客盈利性分析等应用纷纷出现。
这类实施颇具成效的方法被视为当代管理会计相关性的再获而受到普遍赞誉,以作业为基础的作业管理已经成为现代管理会计的核心。
作业成本法实施步骤作业成本法是个性化的成本核算方法。
作业成本的实施一般包括一下几个步骤:(1)设定作业成本法实施的目标、范围,组成实施小组作业成本的实施必须目标明确,即决策者如何利用作业成本计算提供的信息。
实施范围是作业成本的实施的部门,作业成本可以在全企业实施也可以在独立核算的部门实施,作业成本的实施主体必须明确。
为实施作业成本必须组建作业成本实施小组,小组由企业的领导牵头,包括企业的会计负责人以及相关的人员。
国外作业成本实施时一般由企业内部的人员和外部的专业咨询人员组成专门实施小组,外部专业的咨询人员具有作业成本的实施经验,使得实施可以借鉴其他实施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
(2)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收集相关信息此步的目的是详细了解企业的经营过程,理清企业的成本流动过程,导致成本发生的因素,各个部门对成本的责任,便于设计作业以及责任控制体系。
(3)建立企业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在对企业的运作进行充分了解与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企业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主要确定以下内容:企业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的确定,包括他们的分类,与各个组织层次的关系,各个计算对象的责任主体,资源作业分配的成本动因,资源到作业的分配关系作业到作业产品的分配关系建立。
(4)选择/开发作业成本实施工具系统作业成本法能够提供比传统成本丰富的信息,是建立在大量的计算上的。
作业成本的实施离不开软件工具的支持,软件工具有助于完成复杂的核算任务,有助于对信息进行分析。
作业成本软件系统提供了作业成本核算体系构造工具,可以帮助建立和管理作业成本核算体系,并完成作业成本核算。
(5)作业成本运行在建立作业成本核算体系的基础上,输入具体的数据,运行作业成本法。
(6)分析解释作业成本运行结果对作业成本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与解释,如成本偏高的原因,成本构成的变化等;(7)采取行动针对成本核算反映的问题采取行动。
如提高作业效率,考核组织和员工,改变作业的执行方式,消除无价值的作业。
企业是一个变化的实体,在作业成本正常运行后,还需要对作业成本核算模型进行维护,以使其能够反应企业的发展变化。
伴随企业的运行,作业成本的运行、解释和行动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作业成本法在国内外的应用与发展根据美国管理会计学会1996年的调查资料,作业成本在美国应用情况如表3所示:表3 作业成本法在美国的应用美国匹兹堡大学1998年的调查显示美国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情况如下:图2作业成本的应用情况香港1999年调查作业成本在香港的应用状况如下图所示:图3作业成本在香港的应用情况作业成本的应用已经由最初的美国加拿大和英国向澳洲、亚洲和欧洲扩展,在行业应用领域方面,也有最初的制造行业扩展到商品批发、零售业、金融、保险机构、医疗卫生等公共品部门,甚至出现了在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应用。
公司内部会计和财务是使用作业成本法信息最多的部门,其他按照使用频率依次为生产部门、产品管理、工程设计和销售部门,应用最多的领域包括生产加工、产品定价、零部件设计和确立战略重点。
作业成本法于1994年介绍到国内,目前处于理论研究阶段,还没有开始大规模的应用,出现了一系列的试点案例,如西安农机厂的实施案例、厦门三德兴公司的实施案例,在铁路部门的实施案例等,出版了有关作业成本的专着。
但是作业成本的宣传普及还不够,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还没有在企业扩展开来。
推广难点与发展潜力与传统成本法不同,作业成本法没有固定的框架和统一的模式,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实施目的和核算体系,必须结和企业的实际实施。
作业成本理论虽然先进,如果不能够成功实施则不能发挥作业成本的先进性。
目前作业成本在国内实施主要有以下难点。
(1)实施责任主体不明作业成本法属于管理会计范畴,国内企业大多没有管理会计这一职位和相关部门,其功能分散在各个部门中,导致作业成本的实施可能无主管部门,可能出现人人有责人人都不负责的情况;(2)企业高层认同企业高层的认同是实施作业成本的关键。
我国企业对作业成本的认同与西方国家企业的认同的存在较大差距。
这可能与企业的体制有关,也与对作业成本的了解和理解有关,这与作业成本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
(3)组织行为阻力作业成本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全员实施。
因为作业成本必须清楚企业的运作过程,作业成本核算体系设计、基础数据收集以及改善行动都需要全员参与。
另外实施作业成本法,成本在产品之间的重新分配和对作业进行核算,不可避免的导致对个人和组织的绩效的影响,受到影响的组织和个人可能会抵制作业成本的实施。
(4)基础数据获取作业成本实施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 我国大多数企业管理不规范,数据的采集是一个难点。
在不影响实施目标的前提下,尽量采取容易获取的数据或者已经有的数据,会大大减少实施成本。
(5)缺乏实施工具作业成本的实施离不开软件的支持,国外已经有成熟的作业成本软件,国内还没有成熟的软件工具。
没有软件工具的支持,作业成本的运行与数据分析都是困难。
尽快开发适合中国企业特色的作业成本软件,使得实施标准化信息化并加快与企业现有信息系统的集成是解决实施问题的关键。
作业成本法虽然具有较大的实施困难,但是也有巨大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作业成本法理论基础上优于传统成本法,传统成本的巨大缺陷是作业成本得以发展的根本原因,使得作业成本具有广阔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