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性课程评价研究
质性研究课程总结
质性研究课程总结今天下午学习了《质性研究》这门课。
通过老师对于理论和实践案例分析让我们明白什么是“质性”以及质性研究是如何开展的,同时也体会到做好一个“质性”项目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因为不太懂其中细节所以简单谈谈自己对本次质性研究的认识。
首先我想说:质性研究就像我们大多数人看待的教育类型的工作那样,它不应该只局限于某种固定模式的,而且可以有很高的发挥空间,比如说当你走进任何一所公立小学都能够感受到,现代化的科技带给孩子们的幸福与便利。
其次我认为:一名合格的质性教师必须对他的专业领域十分熟悉,并且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否则就无法胜任工作。
最后是我觉得每位质性教师要对质性教育怀着崇敬之心去面对这份职业。
最近一直忙于招生考试阶段,对于今年参加质性研究的经历一直处于缺失状态,也没有机会跟班主任、各级教研员进行沟通交流,更没有进入教室真正感受本次质性研究的魅力,因此很难准确地向外界表达出对质性教育的认识与热爱。
但既然已经接触到了这块土壤,并坚持从事这份教育工作,就希望未来自己还能继续参与到这个“智慧共享平台”建设工作中来。
在本次质性研究中,每位老师都很投入。
其实从第一次课的课题选择再到课程的设置,每位老师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很多课程资源可谓丰富。
听完课回顾自身所经历过的每一步成长,除了感叹当初选择参加这项活动有多勇敢、珍惜当前时光,似乎更应该提醒自己的是将参加课程的热情延伸到今后的日常生活中去,永远记住这次特殊的旅程,永远期盼下一次的惊喜。
每位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力、主观能动性以及团队协作精神都值得称赞,尤其在调查问卷撰写环节,由一名学生完成,每个人根据指导思想独立思考,最终综合了自己和其他同学的意见形成最佳版本,也印证了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
虽然在课堂上我们了解到质性的含义、研究过程及方法,但是在实际操作层面却存在很多困难。
质性研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实验环境与理想情况相差甚远。
一般而言,小组合作研究时,较少被允许使用便携式器材,但教室空间有限,只能采取尽量增强安全措施的办法。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性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性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目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改革和创新。
而教学质量评价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基于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开展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质性评价研究,旨在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行为的观察和分析,揭示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教学问题,集中思考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涉及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性评价的相关概念、思路和方法,对教师的课堂行为开展观察、记录、描述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改进和提高教学。
研究通过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和教学案例研究法,采取访谈、问卷调查、观察等多种数据收集方法,综合比较、分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表现和教学效果,最终得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性评价的结论。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探索适合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质性评价方法,有助于认识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特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及其对学生的影响。
2.通过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性评价的研究,可以为教学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思路和教学改进的措施,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对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为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提供有利借鉴。
四、研究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1.针对教学质性评价的研究需要大量时间与能量,这将对学者的财力、时间和精力造成巨大的压力。
2.本研究的可操作性可能面临一定的挑战,因为教学行为因人而异,如果研究者对基础抽象层面的问题理解不深入,那么教学的实际状况很可能绕过研究者。
3.教师和学生对研究的参与和反馈可能出现意见不统一和缺乏明确性的问题,研究者需要在收集数据和进行分析时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尊重参与者的声音。
五、预期研究结果通过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性评价的研究,预计能得到以下结果:1.深入剖析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特点和影响因素,探索教学模式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以达到更加有效的教学目标。
外语生态课堂动态质性评价理念探究
外语生态课堂动态质性评价理念探究
外语生态课堂动态质性评价是一种基于学生实际表现的评价方式,注重评价学生语言能力的质量和发展趋势。
在外语教学中,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语言能力的实际运用情况。
而动态质性评价则强调学生在实际语言环境中的应对能力和语言的实际运用情况,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外语能力。
外语生态课堂动态质性评价的实施需要充分利用课堂观察、交流、讨论、实践等方式进行。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语言能力。
可以将学生的表现和实际应用情况与既定的评价标准相结合,评价学生的语言能力质量和发展趋势。
在实施外语生态课堂动态质性评价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语言能力,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指标。
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所需要达到的语言能力目标不同,因此评价标准也应该有所区别。
要注重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评价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表现,避免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要及时反馈评价结果给学生。
评价不仅是一种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方式,更是一种激励学生进步的手段。
教师可以及时给学生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语言能力。
生态课堂教学质性评价研究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生态课堂教学质性评价研究概述 • 生态课堂教学质性评价理论基础 • 生态课堂教学质性评价实施方式 • 生态课堂教学质性评价实践案例分析 • 生态课堂教学质性评价的改进策略与建议 • 研究结论与展望
01
生态课堂教学质性评价研究概述
研究背景与意义
当前教育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开始 追求课堂教育的生态化,期望通过生态化的课堂教学来提高 教育质量。
案例三:中学英语生态课堂教学质性评价
总结词
动态性、互动性、情境性
详细描述
中学英语生态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动态性、互动性和情境 性的特点。评价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 和语言运用能力,通过组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 ,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英语。同时,评价主体之 间进行互动交流,形成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评”体系。评价内容涵盖了听、说、读、写等多个方面 ,旨在全面评估学生的英语能力。动态性的评价方式能 够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提供及时的调整和 改进依据。
详细描述
提高教师生态课堂教学能力是实现生态课堂教学质性评价的 关键。通过培训、研讨、观摩等多种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 技能和课堂管理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助于更好地 实现生态课堂教学的目标。
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
总结词
建立多维度评价标准、引入学生自评和互评机制、丰富评价手段和方式
详细描述
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是生态课堂教学质性评价的重要环节。通过建立多维度的评价标准,引入学生自 评和互评机制,丰富评价手段和方式,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有利于提高生态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访谈法
论学生评教中的质性评价
论学生评教中的质性评价
近年来,随着教育变革和普及化趋势的加强,学校对学生教育的考核方式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其中学生评教模式也成为了学校在学生教育考核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生评教过程中,质性评价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它不仅能更加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能力,还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质性评价以其独特的优势脱颖而出,它是依据学生的学习表现来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有效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能力。
质性评价能够更准确地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学习障碍,因此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此外,质性评价也能够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机会,增进学生对于学习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得学生得以更好地理解知识。
另外,质性评价也可以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质性评价中,学生可以通过自我反思的过程,更准确地认识自己,找出自己所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从而有效地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在当前的学生评教实践中,质性评价无疑是一项重要的考核方式,它不仅能够精准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还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因此,在学生评教过程中,学校应当充分考虑质性评价的重要性,在学生评教中大力推行质性评价,以此来改善学校的学习环境,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
综上所述,质性评价在学生评教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更准
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更有效地解决学习问题,并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因此,学校应当积极地推行质性评价,为学生的良好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论质性教学评价的特点
论质性教学评价的特点
质性评价的特点质性评价尊重现实,没有预先安排好的结构进行评价,对问题的认识较为真实而全面。
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人的尊重:评价者本人是主要的评价工具,从评价对象的角度去解释评价对象及其行为的内部意义,所关注的是被评价对象自己的看法,尊重评价对象对自己行为的解释。
由于质性评价的评价者和评价对象都是主体的人,因而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主观因素的干扰,从而影响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评价者个人背景以及和被评价者之间的关系,会对课程评价过程和结果产生较大影响。
而且,质性评价对评价者的要求很高,并不是所有的评价者都能胜任,而且质性评价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还要有相当大的资金投入。
从根本上讲,质性评价本质上并不排斥量化评价。
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从不同的侧面,用不同的方法对事物进行评价。
在课程评价领域中,两者都无法单独使用来解释所有问题。
它们是互为补充、互相支持的,质性评价内在地包含了量化评价。
质性评价为量化评价提供了应用的框架,而量化评价又为质性评价的深入创造了条件。
现代课程评价的出现是以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为背景的,从它产生之日起,就以客观、精确、量化为标志。
然而教育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用任何一种方法评价教育现象,都是不可能完善的。
倘若把复杂的课程现象简单化,把课程对学生各个方面发展的影响简化为可能的几个数量,都无法从本质上保证客观性,也往往丢失了教
育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
方法本身并无对错之分,关键是它的运用范围恰当与否,因为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只有在全面深刻地认识各种方法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在课程评价中恰当地选择和使用。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质性研究分析
2023·4月刊/◎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一初级中学南校区姜宁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中的关键部分,一方面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起到促进作用,对学生的学习也起到一定的引导效果。
如今,随着教育教学的深化,很多英语教师已经意识到教学评价的重要性,但还是存在一些教师忽视教学评价方法,缺乏概念方面的认知,也缺乏实践方面的运用,无法将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价值充分发挥。
一些学校在教学质量方面缺少教学反馈,导致一些教师难以发现自己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之间存在的不足,也是造成初中英语课堂难以实现高效性的一个原因。
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评价,都是对教师教学观念的一种映射,为教学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成为教师优化教学效率和质量的一个途径。
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遵循的原则(一)指导性原则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掘自身存在的不足,教师有必要为学生建立一个指引方向,教会学习纠正的方法。
教师在开展教学评价实践时,将纠正以及指导作为关键性内容,之后是对学生的认可。
教师在对学生表现进行正面评价过后,也要对学生优秀表现进行简单的阐述,引导学生对自身的优点进行了解和认知,为学生在今后学习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优点,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从而实现初中英语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平等客观原则初中学生正是处于叛逆阶段,也是形成独立思维的重要时期。
教师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若融入更多的主观意识,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情绪,严重情况会导致学生出现抵触情绪甚至抵触行为,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阻碍。
针对初中英语教师而言,实现教学评价的客观性以及平等性十分重要。
教师实施评价的时候,不能将学生评价作为划分学生等级的一种方式,而是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对自身学习错误进行纠正的一种方式。
(三)方法多样原则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课堂评价方式要遵循多样性这一原则。
多样性原则并非是方法的标新立异,而是保证课堂评价具有一定的全面性,而并非是单一地从学生学习方面开展教学评价的一个过程。
质化教学评价的方法
质化教学评价的方法质化教学评价指的是基于质性研究方法的教学评价方法,与定量评价方法相对应。
质化教学评价的目的是通过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体验,了解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复杂性、动态性和多样性,以帮助教师和教育决策者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质化教学评价方法:1. 访谈法:访谈是质化研究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个别或小组访谈的方式,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和方式的理解和感受。
在访谈中,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关于课程、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并倾听学生的回答和观点。
2. 观察法:观察是另一种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通过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和互动来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
观察可以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两种方式,教师可以选择适合的观察方法来获取有关学生学习过程和社交互动的信息。
3. 文件分析法:文件分析是对学生学习材料、作业、评价报告、反馈等文件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情况。
通过对学生的书面作品进行分析,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思维、学术能力和创造力等进行评价。
4. 小组讨论法:小组讨论是指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一起进行学习和交流。
通过观察和记录小组讨论的过程和结果,可以了解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互动和思维方式,从而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团队合作能力。
5. 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是一种通过深入分析个别学生或学习小组的学习经历和成果来评价教学效果的方法。
教师可以选择代表性的学生或学习小组,从他们的学习过程中获取详细的数据,并结合理论框架和背景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和解释。
质化教学评价方法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态度、动机等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揭示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
同时,这些方法也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观察、访谈和分析能力来收集和解读数据。
总之,质化教学评价方法通过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体验,准确反映教学效果和帮助教师改进教学。
论课程评价中的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
论课程评价中的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张杨课程是教育系统的核心。
评价是揭示个人、社会、自然的价值,建构价值世界的认识活动。
课程评价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
课程评价的本质就是人对课程的价值判断。
课程评价是与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相随的。
在课程理论研究的短短一百年中,课程目标从强调知识的掌握转向能力的培养,从强调学习知识转向学会应用,从强调发展单方面技能转向贯通总体之间的联系。
课程的每一次重大进展,几乎都伴随着研究方法的改进和发展。
课程评价经历了测验、评价、评定几个发展阶段。
没有一个共同的、适合所有问题的课程评价方法,因为这里涉及两个相当复杂的领域———课程和评价。
然而不同的评价手段可以用在不同的环境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课程评价的评价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量化课程评价,另一类是质性课程评价。
虽然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出现在不同时期,代表着不同的评价理念,但作为具体的评价方法,两者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适用于不同的评价目标和对象。
一、课程与量化评价所谓量化课程评价,就是“力图把复杂的教育现象和课程现象简化为数量,进而从数量的分析与比较中推断某一评价对象的成效。
”这种评价方法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占了主导地位,这个历史时期也就是课程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所说的课程的“第一代评价”和“第二代评价”时期。
1.理论基础量化评价是实证主义方法论的直接产物。
它认为主体和客体是相互孤立的实体。
世界是有规则的、可预知的,存在着一般的规律和模式。
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必然存在逻辑因果关系,量化评价就是利用这些关系。
“知识”具有客观规律和可重复性。
评价者只要遵循一定的方法规范,就可以将评价的结果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
因此,使用一种理性、客观的方法,配合合适的程序,就能使我们预知和控制世界。
1.评价目的量化课程评价追求对被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和改进。
它的核心价值是秩序和一致,认为课程评价的目的在于把握课程量的规定性,即通过具体的数学统计、运算和量化分析,揭示出与课程相关的数量关系,掌握课程的数量特征和变化,从量的关系上对课程进行判断。
质性评价,托起“银河之星”——小学质性评价理念的研究与实践
质性评价,托起“银河之星”——小学质性评价理念的研究与实践发布时间:2021-01-18T09:26:27.16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29期作者:孙娜[导读] 基于学校打造“银河之星”的培养目标,以及教育评价由“量化评价”转变为“质性评价”的改革孙娜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银河实验小学 311200 [摘要] 基于学校打造“银河之星”的培养目标,以及教育评价由“量化评价”转变为“质性评价”的改革,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我们进行了本项“质性评价”理念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研究,希冀通过新式评价的研究与实践,促进学生、教师的发展和学校文化的提升。
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旨在:第一,通过质性评价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发现并发展每一位学生,让评价具备应有的激励和教育的功能;第二,力求每一位教师学会运用多种质性评价方法,提高专业素养。
为此,以“明确评价目标—选用评价方法—收集分析资料—提供改进建议”的评价体系为基础,课题组先后开展了三种质性评价方法的研究与实践:新式素质报告单、实物档案袋和电子档案,针对每一种评价方法,课题组研究了其制作过程、实施策略和管理策略,并研究了每一种评价方法的成效和进一步的改进方向,最终形成了学校当前“素质报告单+电子档案(光盘)+个案诊疗”这一兼具综合性和个性化的评价模式。
通过五年的研究,本课题取得了预期的研究成果:理论层面,实现了评价理念的更新,质性评价的实践走近教师、走向学生;实践层面,学生更加自主自信,发展了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师学会了基本的质性评价方法,进一步提升了自身专业水平,而家长也在评价中积极关注学校,最终提升了学校的人文品质,营造了参与和支持学校教育的社会氛围。
当然,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将会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解决。
[关键词]质性评价;多元智能;素质报告单;档案袋评价;教育诊疗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㈠视角的转k换:从“三好学生”到“银河之星”什么样的学生是优秀的学生?很多年来,人们习惯性地用“三好学生”来表彰“品学兼优”的学生。
质性课程评价研究
质性课程评价研究【摘要】:本研究——质性课程评价研究——首先从理念、模式、技术与方法对国际上方兴未艾的质性课程评价展开系统研究,进而建构了一种新的质性课程评价理念——“自我接受评价”。
第一章“质性课程评价概论”主要从历史与价值的角度对质性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展开了总体研究。
课程评价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测验期、描述期、判断期、意义建构期。
其中测验期和描述期是量化课程评价占主导地位的时期。
当课程评价进入判断期和意义建构期以后,质性课程评价开始居于主导地位。
课程评价的基本价值取向有三种:目标取向、过程取向、主体取向。
量化课程评价是目标取向的,它追求工具理性。
质性课程评价是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的,它追求实践理性和解放理性。
从世界范围看,走向质性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发展趋势。
第二章“质性课程评价模式研究”主要审视了三种有代表性的课程评价模式即“回应模式”、“解释模式”、“教育批评和教育鉴赏模式”。
“回应模式”的主要代表是斯太克,该模式重视评价对当事人的服务意识、重视实际的活动过程、反映多种价值观对课程计划的观照,它适合于一个多元的、复杂的世界。
“解释模式”的主要代表是帕勒特和汉米尔顿,该模式关注课程的实际运作活动,主张评价方法要适应特殊的情境,倡导评价要向课程的所有参与者提供理念和信息。
“教育批评和教育鉴赏模式”的主要代表是艾斯纳,该模式认为课程评价的过程应是教育批评和教育鉴赏的过程。
所谓教育批评,就是把组成课程计划和课程活动的那些必要的、不可言喻的特质,转换成有助于他人更深刻地理解这些计划和活动的语言。
所谓教育鉴赏,是鉴别教育与课程的精妙、复杂及重要特质的洞察过程。
鉴赏是欣赏的艺术,而批评是揭露的艺术。
有效的批评必须以仔细深刻的鉴赏为基础,精细的洞察力是批评的第一必要条件。
批评是打开鉴赏所感知的事件或对象性质的一种艺术。
教育批评与教育鉴赏是信奉多元价值观、指向于人的解放的课程评价模式。
第三章“质性课程评价的技术与方法”描述了六种质性课程评价的技术和两种质性课程评价的方法。
质的课程研究方法论评析的论文
质的课程研究方法论评析的论文质的课程研究方法论评析的论文摘要:质的课程研究在当今课程领域方兴未艾。
质的课程研究极富人文精神的方法论思想集中体现在崇尚自然主义、注重整体探究、关注互动过程、采用归纳分析、主张多元理解、承认价值关联等方面。
关键词:质的课程研究;方法论教育领域素有“质的(qualitative)”和“量的(quantitative)”方法论之争,它们构成了20世纪以来教育研究方法的两条发展主线。
诚如瑞典教育家胡森(t.husen)所指出的:“一是模仿自然科学,强调适合于用数学工具来分析的经验的、可定量化的观察。
研究的任务在于确定因果关系,并作出解释。
另一范式是从人文学科推演而来的,所注重的是整体和定性的信息,以及说明的方法。
”[1]近年来,随着质的研究方法在课程领域的广泛运用,质的课程研究独具特色的方法论思想也开始引起课程学界的普遍关注。
质的课程研究方法与传统的量化课程研究方法和定性课程研究方法之间的根本区别不在于研究内容的变化,也不在于研究手段的改进,而在于研究视角的转向和研究目的的改变。
质的课程研究关注的是课程活动自身的存在,是活生生的课堂生活世界和意义世界,关注有着各自独特境遇和逻辑的课程事件,以及它的处境、它的发展变化和它的最终命运,而不是致力于发现一种先在的、不变的客观规律来解释一切课程现象。
因此,就方法论意义而言,质的课程研究处处透露着一种鲜明而强烈的人文精神。
这种方法论上的人文精神集中体现在它反对盲目崇尚自然科学客观主义研究范式,反对实证主义原子论和物理主义机械还原论,倡导以人为本的课程研究取向,重视事物的本源性和整体性,尊重人的认识的主观性和多样性等方法论思想上。
一、崇尚自然主义在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当中,“自然主义”(naturalism)指的是一种研究者直接面对真实社会现实的哲学态度和方法论信念,它有别于“理性主义”(rationalism)或“科学主义”(scientism),将自然科学的研究逻辑运用于社会现实研究的信念和趣好。
质性评价:另一种学生学业评价方法
质性评价:另一种学生学业评价方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评价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和调整。
传统的学生学业评价方法主要以定量评价为主,即通过考试成绩、课堂表现等客观数据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种评价方法往往会让学生们产生焦虑情绪,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差异性和个性特点。
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关注并尝试引入质性评价方法,以更全面、立体地了解学生的学业发展情况。
质性评价是一种以描述评价对象特点和表现为主要方式的评价方法,强调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进行评价。
在质性评价中,教育者会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轨迹进行评价,不再仅仅依赖考试分数等定量数据。
这种评价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长,更注重学生的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
质性评价的核心是“全面发展”,即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
在质性评价中,教育者会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交际能力等多方面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学业发展情况。
这样的评价方法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质性评价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传统的定量评价中,学生往往只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而质性评价则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通过开放性的问题设计和任务安排,教育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造能力,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指导。
质性评价的推行需要教育者和学生家长的共同支持和积极配合。
教育者需要深刻理解质性评价的意义和方法,注重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表现,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
学生家长也需要理解并支持质性评价,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学校活动,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而非仅仅追求分数。
只有教育者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才能让质性评价真正地成为学校教育评价的主流方法。
在质性评价中,教育者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学生的学业表现,如观察、访谈、作品展示等。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创作作品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教育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业发展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帮助。
外语生态课堂动态质性评价理念探究
外语生态课堂动态质性评价理念探究1. 引言1.1 引言外语生态课堂动态质性评价是当前外语教学领域的热点话题,通过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动态过程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外语学习。
本文将围绕外语生态课堂动态质性评价的概念、特点、意义、方法和应用展开探讨,旨在为教师提供更多有效的评价方法和策略,促进外语教学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通过对外语生态课堂的特点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动态质性评价在这种环境下的适用性和优势。
探讨动态质性评价的方法,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具体的操作指导和实施策略。
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动态质性评价在外语生态课堂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并灵活运用这种评价方式。
【2000字】2. 正文2.1 课堂动态质性评价的概念探究课堂动态质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时收集和分析学生表现数据,对学生的学习动态特征进行跟踪和评价的过程。
动态质性评价注重对学生整体发展的全面评价,包括认知、情感、技能等方面的能力。
与传统的静态评价相比,动态质性评价更加注重学生的成长过程,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
在课堂动态质性评价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听取学生的意见、收集学生的作业和考试成绩等多种方式获取评价信息。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智能化教学系统、数据分析软件等,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进行评价工作,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动态质性评价的概念探究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也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通过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
在外语生态课堂中,积极推行动态质性评价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2.2 外语生态课堂的特点分析外语生态课堂具有多样性。
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拥有不同的语言水平和学习风格。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多样性,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幼儿园园本课程质量评价研究
幼儿园园本课程质量评价研究一、研究背景在幼儿园教育领域,课程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幼儿园教育在质量、教育策略、护理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对幼儿园园本课程的质量评价研究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成为了幼儿园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
二、评价方法1. 标准化评价标准化评价是将园本课程的实施情况与一定的标准相比较,从而得出评估结果的评价方式。
标准可以包括国家制定的教育标准、行业标准、评价工具标准等。
标准和评价工具的运用可以大大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2. 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通过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对园本课程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估的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能促使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反思和认识其教育工作的优缺点,比较现有教育目标与达成的效果之间的差异,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3. 经验证明的方法经验证明的方法是通过经过科学证明的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对园本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经过科学论证的方法具有明确的科学性、系统性、实证性以及客观性。
三、评价指标1. 教育目标的实现情况教育目标是园本课程的核心之一。
通过观察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比较现有教育目标与达成的效果,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不断完善园本课程。
2. 教育内容的设置评估园本课程的教育内容是否符合幼儿园儿童的发展需要与兴趣爱好,是否有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否符合园本课程的教育目标和标准要求等。
3. 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环境是保证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基础之一。
评估园本课程的教学环境是否符合幼儿园儿童的发展需要与兴趣爱好,是否满足安全、卫生、通风等基本要求,是否具有足够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等。
4. 教学方法的运用评估园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是否体现出专业性、针对性和灵活性以及实现教育目标的效果等。
5. 教学效果的评价通过园本课程的评价,要针对整个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效果进行评估,评估园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是否符合教育目标要求。
四、评价工具常见的园本课程评价工具主要包括:1. 问卷调查:园本课程评价问卷调查主要采用的是定量的方法,由园内或外部评价机构发放问卷,征求各参与方的意见和建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质性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质性研究《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法。
全面评价,注意三维目标相结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不少教师认为基础知识是指一些类似于概念、法则、定律的数学事实,是死的,只要记住就行了,而把更多的时间精力用在巩固练习上。
他们忽视了学生在探究这些数学事实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和方法,而这对学生来说是研究新知的基础。
例如:学生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课的学习中,除了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运用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这些属于“双基”外,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过程中,也获得了一些思想方法。
如:通过剪拼、平移、割补等方法,以及转化的思想和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这是他们以后研究三角形、梯形、圆形面积计算的基础,这些过程性目标也应是评价的重要内容。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如:帮助学生制作数学成长袋,袋中有自己特别的解题方法、学习体会,提出的有挑战性的问题,自己满意的作业,以及自己在某一时期的数学学习中所取得的进步,等等。
教师也能通过这一方式发现学生的特别之处,从而改进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法注意参评对象的广泛性,做到自我、伙伴、教师、家长多方面的评价相结合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内隐与外显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思维品质、情感态度等,与他们朝夕相处的伙伴一定有所了解,甚至看得更清楚,因为“旁观者清”。
所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是必需的。
教师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也应该增加学生自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从而创造出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这里,教师应在评价方法上加以指导,如:在自评中可以采取让学生写数学日记,它是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把生活中发现的数学知识、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事例、数学课上最有趣的事、想对老师说的话等,以日记形式记录下来。
质的课程研究--原理方法与应用
质的课程研究--原理方法与应用介绍如下:
质的课程研究是一种研究课程的方法,强调研究者对于个体的理解和深入探究。
以下是质的课程研究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原理:
1.全面性:质的课程研究追求对课程的全面性和深入性探究,不
仅关注事实,还关注事实背后的意义和影响。
2.实证性:质的课程研究注重从现实世界中收集和分析数据,从
而得出可靠的结论。
3.解释性:质的课程研究的目的不仅是收集和描述数据,更重要
的是通过解释和理解数据,深入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方法:
1.访谈:质的课程研究常常采用访谈的方法,通过对受访者的观
点、经验和想法进行深入的探究,获取对于课程的多方面理解。
2.观察:质的课程研究也常常采用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实际的
教学过程和现象,收集课程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3.文本分析:质的课程研究可以通过分析相关的文本材料,如课
程大纲、教材、学生作品等,深入探究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
应用:
1.课程改革:质的课程研究可以帮助学校和教师了解学生的需求
和兴趣,进而改进和创新课程设计,推进课程改革。
2.课程评价:质的课程研究可以帮助评估课程的质量和效果,通
过收集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反馈,深入了解课程的实际效果和
改进方向。
3.教师培训:质的课程研究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课程设计和实施过
程中的问题和挑战,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课程评价与教学质量的关联性研究
课程评价与教学质量的关联性研究课程评价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简单来说,课程评价就是对教学过程中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师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判的过程。
通过评价,我们可以了解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对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
然而,课程评价和教学质量之间的关联性却备受争议。
一方面,有人认为课程评价和教学质量直接相关。
他们认为,只有通过对课程的全面评价,才能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所在,进而促使教师进行改进。
他们认为课程评价是教学质量的监控工具,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教学水平。
例如,在一项研究中,通过对学生的匿名问卷调查和教师的自我评价,发现了教师在某个知识点上的教学不到位,进而对课程进行了调整和改进。
结果表明,这种及时的课程评价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另一方面,也有人持不同观点,认为课程评价与教学质量关联性较弱。
他们认为,课程评价很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比如学生在填写问卷时的主观意识、心情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此外,有的学生可能因为在学习上的困难而对某个课程持有偏见,从而对课程评价产生负面影响。
教师的教学质量受到了评价结果的影响,对教师的信心和积极性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所以,他们认为课程评价不一定能够准确反映教学质量,对于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并不明显。
事实上,课程评价和教学质量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课程评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而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又会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好评,进而反过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和学习兴趣。
因此,只有将课程评价和教学质量视为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为了加强课程评价和教学质量的关联性研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首先,我们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并结合定量和定性研究的方式,对课程进行全面评价。
质性评价:另一种学生学业评价方法
质性评价:另一种学生学业评价方法一、质性评价的概念质性评价是相对于定量评价而言的,它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和特长的全面评估,不仅仅是对学生知识水平的考核。
质性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态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质性评价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体差异,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的潜能,并引导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二、质性评价的实施质性评价的实施需要建立一整套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目标、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的运用。
明确评价目标,确定所要评价的内容和要达到的目标。
选择适合的评价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综合考察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然后,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确保评价公正客观。
将评价结果运用到实际教学管理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质性评价的意义1. 引导教师转变评价观念。
传统的定量评价方法往往使教师过分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而质性评价能够引导教师转变评价观念,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体差异,促进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并因材施教。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质性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知识水平的评估,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思维。
3.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质性评价能够更好地发现和培养学生的潜能,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提供更加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和机会,避免了过分注重成绩评价而对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
四、质性评价的挑战质性评价虽然有着诸多优点,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
在评价方法选择和评价标准制定上,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相对比较复杂。
在教师评价能力和评价标准的确定方面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难度。
质性课程评价研究
质性课程评价研究近年来,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课程评价也在不断变化。
日本课程学者浅沼茂教授认为,从量化评价到质性评价的转变是必要的,而这一转变可以为教师、学生、家长、学校提供更加真实准确的课程信息。
浅沼茂教授指出,量化和质性两种评价方法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补充的。
在教育领域中,许多量化评价无法体现出来的方面是有效的。
例如,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价值观等,这些方面很难通过量化评价来反映,而质性评价则可以更好地反映这些方面。
浅沼茂教授还指出,量化和质性两种评价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量化评价方法可以提供大量的数据和统计信息,但其不能反映出每个学生的真实情况。
相反,质性评价方法则更加真实准确,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和需要。
然而,许多教育工作者对从量化评价到质性评价的转变感到困惑。
他们认为量化评价更客观,更容易比较不同学校和班级的成绩。
对此,浅沼茂教授指出,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他解释说,量化评价只是一种表面的、片面的评价方法,不能真正反映出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相反,质性评价则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从量化评价到质性评价的转变是必要的。
浅沼茂教授认为,只有将两种评价方法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为教师、学生、家长、学校提供更加真实准确的课程信息。
本文旨在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分析护士离职原因质性研究的相关文献。
本文将详细梳理和评价国内外相关研究,探讨护士离职的主要原因,为医疗机构管理者提供参考。
护士作为医疗队伍中的重要力量,其离职率一直备受。
过高离职率不仅会影响医疗服务的质量,还会给医院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
因此,深入了解护士离职的原因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质性研究的视角出发,对护士离职原因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评价。
通过文献检索和筛选,本文纳入了10篇关于护士离职原因的质性研究文献。
这些文献主要来自国外,其中7篇来自美国,2篇来自英国,1篇来自澳大利亚。
文献的时间跨度为2010年至2020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性课程评价研究
【摘要】:本研究——质性课程评价研究——首先从理念、模式、技术与方法对国际上方兴未艾的质性课程评价展开系统研究,进而建构了一种新的质性课程评价理念——“自我接受评价”。
第一章“质性课程评价概论”主要从历史与价值的角度对质性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展开了总体研究。
课程评价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测验期、描述期、判断期、意义建构期。
其中测验期和描述期是量化课程评价占主导地位的时期。
当课程评价进入判断期和意义建构期以后,质性课程评价开始居于主导地位。
课程评价的基本价值取向有三种:目标取向、过程取向、主体取向。
量化课程评价是目标取向的,它追求工具理性。
质性课程评价是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的,它追求实践理性和解放理性。
从世界范围看,走向质性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发展趋势。
第二章“质性课程评价模式研究”主要审视了三种有代表性的课程评价模式即“回应模式”、“解释模式”、“教育批评和教育鉴赏模式”。
“回应模式”的主要代表是斯太克,该模式重视评价对当事人的服务意识、重视实际的活动过程、反映多种价值观对课程计划的观照,它适合于一个多元的、复杂的世界。
“解释模式”的主要代表是帕勒特和汉米尔顿,该模式关注课程的实际运作活动,主张评价方法要适应特殊的情境,倡导评价要向课程的所有参与者提供理念和信息。
“教育批评和教育鉴赏模式”的主要代表是艾斯纳,该模式认为课程评价的过程应是教育批评和教育鉴赏的过程。
所谓教育批评,就是把组成课程计划和课
程活动的那些必要的、不可言喻的特质,转换成有助于他人更深刻地理解这些计划和活动的语言。
所谓教育鉴赏,是鉴别教育与课程的精妙、复杂及重要特质的洞察过程。
鉴赏是欣赏的艺术,而批评是揭露的艺术。
有效的批评必须以仔细深刻的鉴赏为基础,精细的洞察力是批评的第一必要条件。
批评是打开鉴赏所感知的事件或对象性质的一种艺术。
教育批评与教育鉴赏是信奉多元价值观、指向于人的解放的课程评价模式。
第三章“质性课程评价的技术与方法”描述了六种质性课程评价的技术和两种质性课程评价的方法。
六种质性课程评价的技术包括社会测量图示(Soeiogram)兴趣调查表(Interestinventories)等级量表(Ratingseales)非干扰性技术(Unobtrusiveteehniques)语义分化(Semantiedifferentials)论文测验(Essaytests)。
两种质性课程评价的方法分别是档案袋评定(portfol10assessment)和苏格拉底式研讨法(Soeratieseminars)。
档案袋评定是通过汇集学生作品的样本而展示学生的学习和进步状况的评定,其主要意义在于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机会,使学生能够学会自己判断自己的进步。
苏格拉底式研讨法是把学生在“班级参与”(classparticipation)和“课堂讨论”(classdiscussion)中的表现作为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的一个部分,它要求学生学会更有成效地思考并为自己的见解提出证据。
苏格拉底研讨法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这种思路,也体现出当前各种质性评定方式的一种共同趋势。
第四章“建构一种新的质性课程评价:自我接受评价”首先阐述了一种体现时代精神的教育价值观一一教育应追求“平民化自由人格”,继而建构了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新的
质性课程评价一一“自我接受评价”。
“平民化自由人格”是当代教育的理想人格形象,它是统一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人格状态;它把自由作为每一个人的人生使命;它是在交往中生成的,它把“平民化”视为自由人格的形成条件,它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交互主体的关系,它因而否定历史上和现实中各种“圣贤人格”、“精英人格”。
与“平民化自由人格”相适应的课程评价应是“自我接受评价”。
所谓“自我接受评价”,是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和成长背景,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以健康、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自我、肯定自我的评价。
“自我接受评价”是“平民化自由人格”的生成保障,它体现了质性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课程评价质性课程评价教育批评与教育鉴赏平民化自由人格自我接受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0
【分类号】:G423.3
【目录】:1质性课程评价概论10-321.1课程评价的涵义10-201.1.1一种尝试性的课程评价定义10-111.1.2课程评价的对象11-121.1.3课程评价中的价值与判断12-131.1.4课程评价的功能13-141.1.5课程评价的类型14-181.1.6课程评价与课程开发、课程研究18-201.2课程评
价的历史发展与价值取向20-281.2.1课程评价的历史发展21-271.2.2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27-281.3走向质性课程评价28-321.3.1质性课程评价的涵义28-291.3.2量化课程评价的反思与批判29-301.3.3走向质性课程评价: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30-322质性课程评价的模式研究32-652.1课程评价模式及其指标32-352.1.1从模式的角度看课程评价32-342.1.2评价模式的指标34-352.2过渡性课程评价模式:外貌模式35-372.3回应模式37-402.3.1回应模式的理念和特点37-382.3.2回应模式的功能性结构38-402.3.3简评402.4解释模式40-452.4.1对传统评价模式的批判41-422.4.2解释模式的基本理念42-432.4.3解释模式的实施阶段和方法选择43-452.4.4简评452.5教育鉴赏与教育批评模式(上)45-572.5.1对传统评价观的渊源分析及批判46-472.5.2对传统课程评价的改造47-522.5.3教育评定新概念的特征52-572.6教育鉴赏与教育批评模式(下)57-652.6.1教育批评、教育鉴赏及其相互关系57-592.6.2教育批评的四个构成方面59-622.6.3关于教育批评的信度、效度、概括化等问题62-653质性课程评价的技术与方法65-1173.1评价技术与方法概观65-703.1.1课程评价过程与评价的技术、方法65-663.1.2课程评价理念与评价技术、方法的选择66-673.1.3课程组成与评价技术、方法的选择67-703.2常用的质性课程评价技术70-763.2.1社会测量图示(Sociogram)70-713.2.2兴趣调查表(Interestinventories)71-723.2.3等级量表(Ratingscales)72-733.2.4非干扰性技术(Unobtrusivetechniques)73-743.2.5语义分化(Semanticdifferentials)74-753.2.6论文测验(Essaytests)75-763.3典型质
性评定方法示例76-1173.3.1档案袋评定(portfolioassessment)76-1003.3.2苏格拉底式研讨法(Socraticseminars)100-1174建构一种新的质性课程评价:自我接受评价117-1364.1当代教育追求的理想人格形象:平民化自由人格117-1274.1.1既有教育目的观及其根据的批判117-1204.1.2确立当代教育目的的哲学思考120-1244.1.3当代教育的理想人格形象124-1274.2走向“自我接受评价”127-1364.2.1“自我接受评价”的含义127-1304.2.2“自我接受评价”的相关问题130-136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