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文】冯晓霞《指南》解读

合集下载

《指南》告诉了我们什么

《指南》告诉了我们什么

《指南》告诉了我们什么3—6岁的幼儿本身是一个不成熟的个体,为了促动幼儿的和谐发展就需要我们细心地呵护和照顾,《指南》既适用于幼儿园教师,也适用于广大家长,操作性和实用性都很强,而指南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就我自己的感受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1. 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促动幼儿学习与发展最重要的是要为幼儿创造机会和条件,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支持和引导幼儿去主动探究和学习。

2. 珍惜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

要充分理解生活和游戏对幼儿成长的教育价值,把握蕴含其中的教育契机,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在与同伴和成人的交往中感知体验、分享合作、享受快乐。

3. 注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

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动儿童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因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发展。

4. 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

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达到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

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同样,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展速度各有不同,在不同学习与发展领域的表现也存有明显差异。

孩子年龄越小,个体差异就越明显。

成人不应要求孩子在统一的时间达到相同的水平,应允许幼儿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表现的发展“阶梯”,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5. 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实行的,能够说“游戏就是学习,游戏才是学习。

”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活动,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和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某一方面亲自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6. 重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

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生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

冯晓霞评估指南关注教育过程学习反思

冯晓霞评估指南关注教育过程学习反思

冯晓霞评估指南关注教育过程学习反思近日,教育部颁发《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引发全国各地幼儿教师、园长、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人员、高校教育工作者等的极大关注。

《评估指南》发布后,全国各地也都相继展开了针对文件的学习与研讨,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有思考,也有困惑。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冯晓霞教授关于“践行评估指南,关注教育过程”的专题分享,希望能够给大家的教育实践工作带来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与支持。

冯晓霞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国家开放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01、为什么强调“重点关注保育教育过程质量”?教育质量评价一直是近年来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全国各地已经进行许多积极而有益的探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尤其是今年教育部印发了《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更是进一步引发了大家对于保教质量评价问题的关注。

在育儿周刊和人文幼学前期的问题搜集中,我发现有1/4的问题是和过程质量、教育过程有关,可见大家对这个问题十分关注。

我想首先来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为什么强调“重点关注保育教育过程质量”?我认为,把过程质量作为保教质量评估的重点,集中反映了当前对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内涵的理解,抓住了教育质量的本质特征和质量评价的关键要素。

不管是教育质量的本质,还是评价的关键要素,我觉得提出这个问题,意味着我们在方向上有了一个比较大的改变。

同时,它也是对以往在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一直存在的“重结果轻过程、重硬件轻内涵”以及评价方法中的文牍主义倾向的反思和纠正。

关于为什么要重点关注教育过程质量,教育部解读《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专栏中梁慧娟《儿童为本过程导向持续改进——聚焦过程质量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那篇文章已经说得比较全面、比较详细,接下来我想从学理的角度再做一点点补充。

02、构成幼儿园质量的要素是什么?我想来简单谈一下:什么是教育质量?构成幼儿园质量的要素有哪些?这是教育质量评价时首先要明确的基本问题。

冯晓霞:《专业标准》、《纲要》、《指南》与幼儿园教师教育

冯晓霞:《专业标准》、《纲要》、《指南》与幼儿园教师教育

7. 尊重和理解儿童在家庭、文化、社会背景的
差异,支持儿童个体的发展和学习。
NAEYC的初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核心1: 促进儿童的发展与学习
候选人在了解儿童的特征与需要,理解对儿童发展和学习的 多样的相互影响的基础上,为所有儿童创造健康、尊重、 支持、充满挑战的环境。
核心2: 建立家庭和社区的联系
幼儿保育教育知识

幼儿发展知识解答的主要是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规律、
特点“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但这些知识怎 样运用到幼儿园保教工作实践中?科学的幼儿园保育
教育实践应该是什么样的?怎样做才是适宜的、有效
地?保育教育知识有助于解答这类“什么样”和“怎 样做”的问题。

同时,保教知识是教师保教能力形成的基础。 虽然保 教知识不等于保教能力,但如果没有扎实的保教知识
专业能力
(36—62)
2. 一日生活组织与保育 3. 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 4. 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 5. 激励与评价 6. 沟通与合作 7. 反思与发展
专业知识

幼儿园教师应该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指的是是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所必
须具备的知识。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是其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 部分,体现着幼儿园教师作为一种专门化职业的 不可替代性。它是每一位幼儿园教师成为专业人
核心4:教与学
a)连接儿童和家庭:候选人知道、理解并用积极的关系和 支持性互动作为儿童工作的基础。 b)使用发展的有效方法:候选人知道、理解、使用广泛的 有效方法、策略和工具以积极影响儿童的学习与发展。
c)理解早期教育的普通知识内容:候选人了解并重
视有关儿童学习的所有普通知识。知道理论科目 中的重要概念,必要工具,内容结构并能识别资 源以加深理解。 d)建立有意义的课程:候选人使用知识和资源以

《指南》解读完整版

《指南》解读完整版

《指南》研制过程
•(二) 效度检验 专家组用两年时间对《指南》初稿 进行严格的内容效度和年龄效度检验。 •内容效度检验广泛征求了100多位学前教育、儿童 心理领域专家及120名有实践经验的幼儿园园长、教 师和家长的意见,检验《指南》的内容的全面性和 准确性。年龄效度检验先后在全国东中西部抽取6个 省(区),30个县(区)的4、5、6足岁幼儿各 1200名,共36000名幼儿及其家长作为测查对象, 检验确定《指南》中各年龄段目标的难易程度是否 恰当。
给儿童建构一个有准备的环境因素:
六岁前的幼儿不适合说教的教育。因此蒙特梭 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 训练着手,在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 具,让儿童自发性的主动学习、自我教育。 教师和家长是协助和引导者:教师的工 作是观察儿童的内心需要,为他们设计环境, 并示范教具的操作,根据儿童的个别差异因材 施教,提供适时的引导。这种不教的教育能使 师生关系和谐,儿童自然能愉快学习。 ”
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但不绝对中心, 要注重成人与儿童间的互动:在儿童的探索
活动中,教师应掌握正确的时机,找到正确的方 法,适当地介入,协助儿童发现问题,帮助儿童 提出问题。 教师是引导者:“与其牵着儿童的手,倒不 如让他们靠自己的双脚站立着。”
意大利瑞吉欧教育体系创始人: 洛里斯.马拉古兹 1902-1994
1、尊重儿童的发展自然规律 2、育人为本
分析我国现代学前教育事业 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分析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现状
1.我们中国正式的第一家幼儿园建立于1903年 9月,清末“洋务运动”后期,两户总督张之洞宣扬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倡办新式教育。湖 北巡抚端方在武昌创办湖北幼稚园,其办园方针和 方式均采用日本模式; 其教育保育任务包括发展身体、开发智能、培 养行为习惯三个方面。开设的科目有行仪、训话、 幼稚园语、日语、手技、唱歌、游戏7项。

4、冯晓霞教授《指南》社会领域的理解与实施

4、冯晓霞教授《指南》社会领域的理解与实施
2. 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 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3. 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 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 弃克服困难的尝试。
1. 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 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1. 愿意与人交往
人 际 2. 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交 往
3. 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
4. 关心尊重他人

社 1. 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
会 2. 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适
应 3. 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各年龄的典型表现 ……
各年龄的典型表现 ……
各年龄的典型表现 ……
各年龄的典型表现
对《指南》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及其在各 年龄阶段的表现进行简略的分析,可以发现,其 内容大致包括:交往态度和交往技能;对自我和 对他人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对群体、群体生活 及我群关系的感受、态度和行为几方面。其核心 价值在于逐步引导幼儿学会共同生活,建立和谐 的社会(包括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性/个 性品质。
1. 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 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 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 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5. 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纲要》内容与要求部分包括的学习内容
1. 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 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 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 往技能。
[4] 《教育──财富蕴藏在其中》第82-87页,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幼儿园论文:析《指南》在一日生活中的实际操作

幼儿园论文:析《指南》在一日生活中的实际操作

---------------------------------------------------------------最新资料推荐------------------------------------------------------ 幼儿园论文:析《指南》在一日生活中的实际操作 1教育无痕成长有迹析《指南》在一日生活中的实际操作:[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如何科学、合理的安排幼儿一日生活,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保证。

为了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获得发展,寓教育于无痕之中,自然融入一日生活中,使用各种具有趣味性、可行性的操作材料让幼儿以操作摆弄的方式进行学习,树立以幼儿为本的理念,保证在促进幼儿健康生活的同时,也让幼儿自由、自主、快乐地活动、快乐地学习。

[关键词]指南一日生活渗透课程来自于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

在幼儿期,幼儿的吃、住、行、玩、交往、游戏等活动中蕴含着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幼儿在生活中不断习得成长所需的知识,同时,这些知识被他们不断地在生活中运用、验证,以此形成了幼儿的能力内化,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生活中对幼儿进行教育,才更符合幼儿的发展特点。

因此我们应当正视生活的教育价值,珍视生活的教育机会,转变1/ 9教育观念,以幼儿全面成长为培养目标,突出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学方式。

通过对《指南》的学习,学会尊重幼儿、了解幼儿在生活中每一个行为背后所蕴含的教育契机,并学会紧抓契机,通过各种教育手段,让《指南》自然地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真正做到教育无痕,成长有迹。

一、正视生活教育价值,发现教育培养契机只有教师能够正视生活教育的价值,善于寻找与幼儿学习经验、兴趣、能力、需要的契合点,根据《指南》指导,实现教育生活化、教育游戏化。

生活中的每个环节都蕴含着教育的机会,而幼儿的理解能力不是很强,无法将生活经验内化成为自己的能力。

(完整版)冯晓霞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完整版)冯晓霞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冯晓霞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今天我们主要是对《指南》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我们知道去年十月《指南》颁布以后教育部也发了一个通知要求对幼儿园教育进行培训。

那么,《指南》对于我们现在教育的思路改革、提高质量是一个重要的文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来要树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发展观,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那么国家颁布《指南》可以说是深入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推动我们学前教育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一个举措。

为什么?因为我们知道在《纲要》提出了基本鼓励学前教育这样一个目标之后,国家也投入了非常多的经费,应该说这也是我们国家第一次从中央财政拿出来钱直接来支持中西部学前教育的发展,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

应该说中央财政直接拨款支持学前教育这是第一次。

那么我们看到各地在实现更多的育人机会这个方面绩效有所不同。

但是我们同时也知道机会它的质量是不平等的。

那么如果说只有机会而没有质量,或者说没有质量的机会是没有意义的。

因此质量同时也应该引起注意,因而《指南》对我们幼教工作人员,特别是教师可能提供的帮助是什么?那就是我们在贯彻《指南》的时候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个,指南是什么性质的文件?为什么要讲这个?因为我们几次不管是国培还是到下面去介绍指南的时候,往往发现幼儿园园长和老师有一个问题,就说我们可不可以在学期末拿《指南》来特别评值,这个问题不只一个幼儿园问。

那我自己就直接在这里告诉各位园长和老师比较熟悉的这个问题。

其他的我们的指南的培训者研制者那里也听到同样的问题。

好像大家问得最多的就是这个指南我们可不可以拿来做测评。

因为大家看跟《纲要》相比,《指南》的目标特别是目标下面的方框里边很多老师把它理解成测评的指标。

所以可不可以这么来做?我的理解是不可以这么做。

为什么?因为它不是一个测评工具,它是一个方向的指引。

在中国“指南”往往跟指南针的方向盘联系在一起,那它的作用是什么呢?是指引方向的。

幼儿园《指南》健康领域领读

幼儿园《指南》健康领域领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领读活动——健康领域六合区城东新苑幼儿园俞燕教育部印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来,全国各地幼儿园纷纷围绕《指南》开展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

今天到这里来的老师也都参加过《指南》学习培训活动,对《指南》都有所了解。

为了让老师们更深入的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再一次学习《指南》,由我开始带领大家开展健康领域领读活动。

一、健康领域种所包含的子领域《指南》在健康领域种,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分为“身心状况”、“动作发展”以及“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三个子领域。

在每个子领域下,包含着三条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目标,共9条。

这三个子领域的建构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健康方面学习与发展的年龄特点,同时也为幼儿园开展保育、教育工作以及卫生保健工作指明了基本的方向。

领域子领域目标健康身心状况 1.具有健康的体态—1 —“身心状况”子领域首先表明幼儿在健康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应包括身体和心理两大方面。

其中,根据幼儿体态发育、情绪表现和适应能力三个维度提出了幼儿阶段需要学习和发展的具体目标。

“动作发展”包括身体大肌肉动作和手部小肌肉动作的发展目标。

“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包括与幼儿健康成长密切关联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和安全生活的能力。

幼儿阶段正式良好行为和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

二、深度学习健康领域目标。

(一)身心状况目标1 具有健康的体态—2 —2.在提醒下能自然坐直、站直。

2.在提醒下能保持正确的站、坐和行走姿势。

2.经常保持正确的站、坐和行走姿势。

上表中提出了幼儿各年龄段身高、体重的参考数据,以及在身体姿势方面的典型表现。

老师们应关注班级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将每学期保健老师测量的数据与参考数据进行对比,发现问题及时与家长联系。

幼儿的脊柱尚未骨化完成,可塑性较大,正确的站姿、坐姿和行走姿势有利于脊柱的正常发育。

教师应在自然的状态下注意观察幼儿的站、坐、行走姿势。

冯晓霞教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冯晓霞教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引导幼儿艺术的方向。

再如,社会领域:“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 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 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
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对于
社会领域的学习和发展来说,在交往中学习交往, 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 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是最为核心的 内容。

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选择教哪些学习
与发展。
4.帮助老师了解幼儿各种类型学习的特点和教育教
学的途径与方法,有效支持幼儿的学习。
教育建议列举了一些针对目标的教育途径与方法供教师参 考。但教师又不应该把它仅仅看作是一种具体技术的支持, 而应该看到它所体现的幼儿教育基本原则和它背后所反映
的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和特点,以及不同领域、不同类型
学习的特殊性。如社会领域比较频繁地使用“感受”、 “体验”、“体会”等词。
四、贯彻落实《指南》需注意的问题
1、正确看待和理解学习与发展目标及其在各年龄的
表现。

《指南》的目标及其在不同年龄的表现为家长和 教师提供了一个观察和解释儿童行为的参照系, 让我们知道每个孩子处于哪个发展点上,据此决
(三)教育建议及其背后的内容
1.教育建议部分首先体现了幼儿教育的一贯原则:
⑴尊重儿童、理解儿童。 ⑵生活中的教育。 ⑶透过环境的教育。 ⑷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等等。
2.教育建议背后反映着幼儿学习方式和特点。如:

做中学(直接经验)
玩中学 (游戏) 生活中学(生活)
直接感知 实际操作 亲身体验
3-4岁
4-5岁
5-6岁
1.喜欢和小朋友一起游戏 1.有经常一起玩的小伙伴 1.有自己的好朋友,也爱 …… …… 结交新朋友 ……

【幼儿园必备】《指南》教师篇指引(文档)

【幼儿园必备】《指南》教师篇指引(文档)

《指南》教师篇指引专家李季湄、冯晓霞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概述部分明确:”《指南》全面、系统地明确了3-6岁各个年龄段幼儿在各学习与发展领域的合理发展期望和目标,也对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方法和途径提出了详细、可操作的建议。

正确领会和理解《指南》的理念和要求,熟知3-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行为表现,是每一个学前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同时还提出:”贯彻落实《指南》,必须树立科学的学前教育质量观,充分发挥督导评估的重要导向作用。

““要把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纳入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督导检查的重要内容。

”由此可以看到《指南》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与评估,关系到科学保教观念的深入理解实践与发展,同时也是对每一位一线教育工作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考验。

本产品的《指南》教师篇,是以《指南》为导向、结合园所贯彻落实《指南》的需求,生成了《指南》教师篇的培训内容。

主旨是为了帮助园所通过深入的培训,更好的领悟《指南》精神、落实《指南》深入学习,提升教师专业与实践能力。

一、《指南》教师篇内容:1. 《指南》基础学习篇《指南》基础学习篇包括:如何理解《指南》与《纲要》的关系;《指南》的理解与误区;《指南》的实施与核心素养;《指南》目标与和核心等四个内容(讲义+PPT),内容浓缩了《指南》的精华与必须领会的内涵,可帮助园所教师在认识的基础上,理解、掌握、落实,坚定实践基础。

2.《指南》提升实践篇《指南》提升实践篇在学习篇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各领域重点经验的解读,如:✧《指南》语言领域重点解读:谈话、辩论、叙事、说明性讲述,早期文学语言、早期书面语言;✧社会领域重点解读:人际关系、亲社会行为、社会认知、归属感;✧艺术领域重点解读:艺术感受、艺术表现、艺术创造等,共计20套(讲义+PPT),核心是从目标重点经验认知、园所教师认知误区、教育建议等方面,帮助园所教师更好地将《指南》学深学透,转化为组织幼儿一日生活地实践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幼儿,男女各半、城乡各半

第二次检验:(2008年8-9月)
《指南》研制的4个阶段
• 第四阶段:征求意见(共3次)
• 第一次:2009年7月在北京、上海、四川、福建 、江苏 • 第二次:2011年底,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正式发 函面向31个省的教育部门和部属师范大学征求意 见 • 第三次:2012年5月23日——6月12日,教育部收 到电子邮件200多份,网上一周内就有4010万多 人次点击反馈
《指南》研制的4个阶段
• 第三阶段:效度检验(2007-2008年) • (一)内容效度检验 • 检验对象:学前教育领域专家、幼儿教师 、家长 • 检验方法:小组座谈、个别访谈…… • 检验范围:东中西部(江苏、黑龙江、甘 肃、云南)
《指南》研制的4个阶段
• 第三阶段:效度检验(2007-2008年) • (二)年龄效度检验 • 检验各领域指标的难易程度 • 第一次检验(2007年8-9月) • 抽取3个省的3600名幼儿,每省1200名,三个年龄段的
• 2006年正式启动,由北师大、华东师大、南师大
、北大、中科院心理所的20多位专家组成了研制
小组。共分4个阶段:
《指南》研制的4个阶段
•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与文献研究 • 参考了美、英、澳、加、日等13国的《标准 》,认真研究了他们的标准适用的年龄、领域的 划分、所起的作用等 • 第二阶段:文本起草
表现 与 创造
目标
教育建议
《指南》的内容—— 5个领域、11个子领域、32条目标
健康
9/28.1%
身心状况/3 动作发展/3 生活习惯与 生活能力/3 阅读与书写 准备/3
语言
6/18.7%
倾听与表达 /3
社会

正确运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南》提高幼儿园美术教育质量

正确运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南》提高幼儿园美术教育质量

正确运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南》提高幼儿园美术教育质量摘要:美术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时期,不能用文字很好地表达时,美术作品成了幼儿很好的表达方式。

在现今的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存在着误区。

把美术活动当成技能训练,忽视了幼儿的表现与创造能力。

通过学习《指南》,让我们对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有了深刻的认识。

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价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

关键词:兴趣;审美能力;想象力;表现力;创造能力幼儿园美术教育是教师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美术教育活动满足幼儿表现、表达和创造的需要,从而构建儿童审美心理的活动过程。

幼儿园美术教育是构建幼儿审美心理的教育,目的在于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深化其审美体验。

培养幼儿的审美表现力和审美创造能力,构建幼儿的审美心理结构。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价值(一)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

我们应该正确地认识到,在各类具体的美术作品、自然景物以及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当中,美是一个整体。

《指南》艺术领域的目标明确指出: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因此,我们应该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在为幼儿选择美术活动的教材时,应尽量选择有艺术美的作品。

让幼儿在欣赏、感受的过程中去体验其中的美。

(二)美术是幼儿情绪、情感表达的一条重要途径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经常把自己的情绪不自觉地投射的所画物体上。

其中最典型的是:幼儿在心情好的时候画的花是笑眯眯的,在情绪不好的时候画的花是流泪的。

当问幼儿:你画的花为什么流泪了呢?这时孩子告诉我:因为我很伤心,所以它也很伤心。

美术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情感沟通与交流的机会。

使得他们能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通过绘画尽情地表达出来。

《指南》的理解

《指南》的理解

《指南》的理解《我对〈指南〉的那些“爱恨情仇”》嘿呀,说起这个《指南》啊,我的感触那可真是多得像天上的星星,数都数不过来!一开始接触《指南》的时候,我就像个迷茫的小羊羔,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字,心里直犯嘀咕:“这都是啥呀?能有多重要?”不过没办法呀,既然要学习,那就硬着头皮上吧。

慢慢深入了解后,我发现《指南》就像一个超级厉害的军师,给我指点迷津。

它告诉我孩子们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和发展需求,让我这个当老师的或者当家长的能更懂他们,也知道怎么去引导他们更好地成长。

不过啊,实际运用起来可没那么容易。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已经很了解《指南》了,结果在面对孩子们各种稀奇古怪的行为和问题时,还是会手忙脚乱。

就好像我学了一套绝世武功的招式,但真正跟人过招的时候,发现情况完全不一样!这时候我就会暗自苦笑:“嘿,《指南》呀《指南》,您可真是让我又爱又恨!”有时候我会跟其他伙伴们一起讨论《指南》,那场面可热闹了。

大家都争着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困惑,就像是一群武林高手在互相切磋。

咱就是说,果然团队的力量大呀,很多我一个人想不通的问题,经过大家这么一讨论,立刻就豁然开朗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指南》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也越来越能体会到它的价值和重要性。

它就像是我教育路上的一盏明灯,虽然有时候会被风吹得摇摇晃晃的,但始终都在那里,照亮着我前行的方向。

现在呀,我和《指南》的关系那可真是亲密得很。

我会时不时地拿出来翻翻,看看自己有没有遗漏什么重要的点。

我也慢慢变得更加得心应手,能够根据《指南》灵活地调整我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总之呢,《指南》就像是我的一个好伙伴,虽然有时候会让我头疼,但更多的时候是帮助我成长。

我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我还会继续和《指南》“相爱相杀”,但我也相信,有了它的陪伴,我的教育之路一定会更加精彩!。

冯晓霞教授关于评估指南关于教育过程的心得体会

冯晓霞教授关于评估指南关于教育过程的心得体会

冯晓霞教授关于评估指南关于教育过程的心得体会一、关于教育过程,这里面包含着许多内容:首先必须明确它是以“课程”为核心展开的。

其次,要明白它是由目标、内容和评价组成的动态系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作业评价,这种形式能促进儿童之间及儿童与家长的互相交流,同时还能提高他们各方面的发展水平。

再者,在当今社会背景下,更需要去加强我们教师队伍自身素质建设,用心投入到工作中,争取把每件事情都做得尽善尽美!二、评估指南第十四条——课程实施的监控与管理1、3个学期分别开设一门课程,但每年可根据实际选择若干课题或项目列入教学计划。

这样的课程安排,便使得小班化上课形式得以贯彻执行,从而避免因大量的补课造成孩子负担加重。

同时又可让孩子们亲自参与科研活动,增加其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和积极性,为培养其创新意识奠定基础。

2、在上完本课程前两个阶段之后,要求学生阅读相应的材料并写出相应的文章。

此部分练习要求学生思考一般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独立完成作业。

学生将来毕业论文的撰写与本课程息息相关,同时该部分亦是理解所学内容,掌握有关概念的主要手段,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3、学校利用信息技术资源进行远程教学,例如电脑课等。

除了一般的学习网站外,为满足特殊群体学生的需要,我们另开辟了电子邮箱、博客等。

4、除了专职辅导员外,我们针对年级不同还聘请有学校名人、社区教师和志愿者。

5、要求学生提前预约报告厅并做好充分准备。

辅导员或任课教师对预约现场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包括学生人数超额、机器出故障等)要有所预见,提前予以处理,维护正常秩序。

6、根据教学的需要,有计划地购买图书杂志,拓宽知识领域,引起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

7、该校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诸如:主题征文比赛、辩论会、英语角、数学竞赛、奥数讲座等等,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8、要求每位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教师按照计划检查落实情况,总结经验,改进教法。

冯晓霞《指南》社会领域的理解与实施共33页PPT

冯晓霞《指南》社会领域的理解与实施共33页PPT

1、不要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冯晓霞《指南》社会领域的理解与实施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冯晓霞践行《评估指南》关注教育过程学习心得

冯晓霞践行《评估指南》关注教育过程学习心得

冯晓霞践行《评估指南》关注教育过程学习心得
听了冯教授分享的践行评估指南,关注教育过程,清楚了解了关注保育教育质量过程的评价,质量构成以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为什么要注重过程性评价?什么是教育质量?
开始冯教授就向我们解析了教育质量的概念以及它的构成要素,让我在清楚概念的基础上再厘清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

幼儿园教育的物质条件质量和教职工工作环境质量并非作为主要因素影响教育结果,虽然它们对教育质量的影响客观存在,但并不稳定,无法从根本上保证儿童得到更好的发展。

而过程质量由于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核心。

评估指南中教育过程所对应的包含了活动组织、师幼互动和家园共育三个内容,它们共同组合成为幼儿园教育过程中的过程质量,直接指向教育结果质量。

如果说过程质量是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核心,师幼互动质量就是核心中的核心。

冯教授在讲座中介绍到,一个优质的学前教育机构过程特征有三,分别是温暖的师幼环境、共享思维(共同思考)和儿童学习状态。

师幼关系是影响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有效互动)对幼儿的智力、人格和社会性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与意义。

在高质量的师幼互动中,不仅能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也间接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活动中的师幼互动一直是幼儿园教育中的基本形式,也是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可以看到、听到、感觉到幼儿对学习内容的认知理解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课堂的活动质量及成效。

冯晓霞《评估指南》培训心得

冯晓霞《评估指南》培训心得

冯晓霞《评估指南》培训心得环境与资源方面:我们准备的材料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种类比较丰富,适合各种活动的需要,基本都是有标记,便于幼儿取放和使用的。

比如我们的自主游戏材料和个别化学习材料等都是有标记的,通过图片形式让幼儿便于取放和使用。

游戏材料是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的物质支柱,是游戏活动正常开展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

幼儿选择材料、摆弄材料、收集材料、整理材料的过程就是游戏的过程。

我们运用不同颜色的标签,将各个活动区域的材料划分清晰。

我们在摆放游戏玩具、用具的柜子上粘贴不同图片;将自主性游戏中各式积木、娃娃、汽车等玩具、废旧材料等按照不同类型放在小箱子里,画上图案,粘贴在相应的部位,以示幼儿整理时应归放到某处。

师幼互动方面还有欠缺的是我们组织的形式以个别活动或集体活动为主,小组探索的活动比较少。

指南上说到在小组和个别化活动中要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医院探索以及运用材料;提供幼儿互动与互相学习的机会,关注并支持同伴间自发的合作。

我们可以多提供一些幼儿之间互相合作学习的机会,促进他们多产生同伴间自发的合作。

例如可以创设一些需要合作完成的环境,环境中结合合作的主题内容,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师生合作共同布置。

如:墙面布置中的“朋友树”,幼儿通过画画、贴贴、剪剪,共同创作完成一棵树。

还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以合作为主题的活动,使幼儿初步懂得什么是友爱,怎么样才是合作。

比如故事《大狮子与小老鼠》,能唤起幼儿参与讨论与交流的激情,从而得出“原来强大的和弱小的之间也能合作互助”的道理。

在活动区里投放利于合作的材料,如提供幼儿合作组画的图画本,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完成的玩具,帮助幼儿提高合作技能。

幼儿在与小伙伴交往中逐渐学会合作后,在交往中感受到合作的愉快,会继续产生合作的需要,产生积极与人合作的态度。

这时,教师让幼儿体会合作成功的快乐情绪主要运用以下几种方法:1、成果展示法如:展示幼儿的合作画,让幼儿欣赏到合作后的成果,产生愉快情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南》社会领域要点解读作者:冯晓霞来源:北京师范大学上传时间:20XX-08-0316:02:51关键词:《指南》解读,社会领域社会化是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中心任务之一。

因为个体只有习得所在社会群体认可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其实质在于促进儿童社会化,并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社会性与个性。

幼儿阶段是人的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幼儿学习怎样与人相处,怎样看待自己,怎样对待别人;逐步认识周围的社会环境,内化社会行为规范;逐渐形成对所在群体及其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幼儿期也是人的个性初具雏形的时期。

这一时期形成的对人、对事、对己的态度,逐渐发展出的个性品质和行为风格,不仅直接影响其童年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感,影响其身心健康以及知识、能力和智慧的形成,更可能影响其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本文以问题解答的形式来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社会领域的要点。

1.《指南》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的社会领域目标是一种什么关系?虽然《指南》和《纲要》中的社会领域目标在表述上不完全一样,但对其内涵进行细致的比较就会发现两者的一致性程度很高。

《纲要》社会领域除了在“目标”部分提出了五个目标之外,还在“内容与要求”部分通过指出教师“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最终希望达到什么结果”的方式将一些比较具体的目标表述出来。

最终希望达到的结果就是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期望,换句话说,也就是“目标”。

而《指南》对目标进行了更高层次的分类概括,它将社会领域的所有目标归纳为“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两部分,提纲挈领,条理更加清楚,重点更加突出,更好地反映了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的实质,即在交往中学交往,在适应中学适应。

2.《指南》为什么将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分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两个予领域?子领域为什么提那些目标?《指南》社会领域一开始就指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

人是一种群体性的动物,不可能离群索居。

既然要在群体中生存,就必然要与他人交往。

能不能主动与人交往、善于不善于与人交往,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

对幼儿来说,形成积极的交往态度,发展基本的交往能力,与周围的人建立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当前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更是一生发展的重要基础。

所以,《指南》将人际交往作为幼儿社会领域学习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人际交往子领域包括四个目标:愿意与人交往、能和同伴友好相处、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及关心尊重他人。

这四个目标分别反映交往态度、交往能力以及在交往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对己对人的认识、态度和相应的行为表现。

相对来说,对社会适应这个子领域大家可能不像对人际交往那么熟悉,但在平日的教育中早有涉及。

入园适应、入学适应就是比较明显的社会适应。

人一生不可能永远只在一个固定不变的社会环境(如家庭)中生活。

有变化就会有适应的问题。

幼儿更是如此,他们总要成长,伴随成长他们总要不断地接触、进入一个个新的社会环境(幼儿园、小学、不同的同伴群体等)。

每个新的社会环境(机构、群体)都有不同的组织结构、行为规范,对其成员都会有不同的角色期望和要求以及不同的行为规范。

只有很快意识到这些要求和规范,并根据这种认识迅速作出调整,幼儿才能很快融入新环境,情绪安定愉快地生活、学习。

因此,《指南》将积极适应群体生活、初步理解并遵守群体生活的基本行为规范、对所在群体形成初步的归属感作为社会适应子领域的三个目标。

3.《指南》健康领域中有关于“能较快融入新的人际关系环境”,科学领域中有关于“在探究中能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等看似社会领城的学习与发展目标,那么社会领域与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是什么关系?社会领域的学习是幼儿“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说到底,是“学做人”“学会共同生活”的过程。

“做人”和“共同生活”所需要的基本素质不只是表现在社会领域的各种活动中,也必然表现在其他领域的活动中。

例如,现在科学界公认的科学素养就包括合作与交流,因为在现代,没有合作,就无法完成发现新知、创造新知的任务;没有交流,即便是新知也是无法传播开来为人所用的。

把“能较快融入新的人际关系环境”作为健康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目标,主要是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考虑的,因为幼小儿童的情绪状态是与人际关系密切相关的,能较快融入新的人际关系环境,意味着安全感、信任感的建立,也意味着情绪的安定。

从幼儿社会领域学习和发展的特点来看,它跟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常常伴随着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

4.自我系统的发展是幼儿个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为什么它没有在《指南》中单列?这部分内客可以“教”吗?《指南》没有把自我的问题作为一个子领域单列出来,并不是因为它不重要,而是因为如果把“自我”单列,那么与“自我”同等重要的对他人的态度、行为必然也要单列。

否则,只突出“自我”,不突出“他人”,不仅与我们的文化和价值观不一致,而且是不科学的,因为“自我”是相对他人而存在的,正如心理学家米德所指出的那样,“自我只存在于一定的与他人的相互关系中”。

自尊、自爱与尊重、关爱他人都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品质。

《指南》把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和关爱尊重他人一起放在“人际交往”子领域下,作为在交往过程中的“产品”,是有一定根据的,而且反映了幼儿的年龄特点。

大家都知道,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之一,就是模仿别人的评价。

这恰恰反映了幼儿自我发展的特点。

关于自尊自信自主是不是可以教的问题,可以说,传统意义上的“教”一般是不能奏效的,自尊自信自主不是教出来的。

自尊自信属于自我系统中的情感态度,而情感态度类目标的形成路径主要是体验,是在交往过程和各种活动过程中的成功体验。

我们看到一些教师常常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培养幼儿的自尊自信,但可以说这种方式基本无效。

尽管这类故事可能让幼儿知道自尊自信很重要的道理,但千万不要认为幼儿懂得了这个道理就能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因为自尊自信的形成路径不是这样的。

《指南》相关建议中提出“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使幼儿切实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这是幼儿自尊形成的必要条件;“对幼儿好的行为表现多给予具体、有针对性的肯定和表扬,让他对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有所认识并感到满足和自豪”,这可以说是幼儿自信形成的必要条件。

当然,不止这些。

教师充分了解和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整难度,让他感受经过努力获得的成就感”,同样有利于发展他们的自尊与自信。

5.幼儿的社会学习的方式、特点和基本途径是什么?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包括的内容极为丰富,而不同的内容往往又有各自不同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例如,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尽管有一定关系,但各自形成和发展的途径与规律还是不太相同的。

教师需要较系统地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方能较全面地把握。

一般而言,如《指南》所指出的,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

模仿,即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他人的行为,它是幼儿社会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

可模仿的行为模式可以是行动类的,也可以是态度类的;可模仿的榜样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也可以是电视、图书、故事中的虚构形象。

环境的同化作用是幼儿社会学习的另一种重要方式。

它指的是幼儿的态度和行为受周围其他人的影响而逐渐变得与其相似的现象,即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同化中含有模仿的因素,但更强调团体行为和情感态度的感染与熏陶。

奖励或惩罚也是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

在社会学习过程中,幼儿的行为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并伴随不同的情感体验,这些结果和体验会对其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般而言,带来益处和愉快体验的行为会得到增强,带来坏处和消极体验的行为会减弱甚至消失。

改变幼儿行为的结果和体验可以是直接的,即自己亲身感受的(如自己经常争抢玩具而被同伴孤立),也可以是间接的(看到小朋友因帮助别人而受到大家的赞赏);可以来自外部(如成人的表扬或批评),也可以是自我强化(如同伴一起游戏时的快乐,做了好事之后的自我满足感和自尊感)。

需要注意的是,外在的奖励固然也能增强幼儿正向的行为,但是只有最终唤起幼儿内在的自尊和自我满足的奖励才是最有效的。

否则奖励就会变成一种贿赂和交换,反而产生不良后果。

另外,体验也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

《指南》社会领域的教育建议中经常出现“感受”“体会”等词,说的都是体验这种学习方式。

体验是主体亲历某件事并在此过程中对事物产生真切的感受,从而形成某种态度和认识的过程。

这种感受和领悟是直接的,往往也是深刻的。

例如,在社会规则的学习中,模仿、同化和强化都可能让幼儿表现出符合规则的行为,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不利于幼儿形成自觉性和主动性的。

因此,理解规则的意义是必要的。

但对幼儿来说,理解规则的意义往往不能靠说教,而需要以实际体验为基础。

当因没有规则或有规则不遵守而给幼儿的活动带来诸多不便时,他们就会理解为什么要有规则以及为什么要遵守规则了。

关于幼儿社会学习的途径,《纲要》社会领域的指导要点中已经明确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

《指南》同样强调这些。

6.《指南》社会领城的教育建议涉及哪些原则?我认为,社会领域最根本的教育原则是:关爱、尊重幼儿;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同伴关系、家园关系;成人以身作则,提供良好榜样;等等。

我们也可以把《纲要》“社会”部分提出的四个指导要点理解为教育原则,这几个要点同样体现在《指南》社会领域的教育建议中:●“社会”是一个综合的学习领域。

社会学习往往融合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社会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尤其是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学习,往往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

幼儿主要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验来学习的。

教师要注意通过环境影响和感染幼儿。

●教师和家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影响源。

模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和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幼儿,构成他们学习的“榜样”。

因此,成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榜样。

●幼儿的社会性培养需要家、园、社会保持一致,密切配合。

7.《纲要》指出,幼儿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

钟对目前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注重集体教学、以说教为主等现象,我们特别需要注意什么?首先,要真正理解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目标。

如果我们不是简单地将社会领域的学习当作是一种“社会常识”的获得,而是真正将其看作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和个性品质的话,那么就会发现,这个领域确如《纲要》所指出的那样,不是靠“上课”、说教可以奏效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