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曾相识”感从何而来?
似曾相识而又倍感陌生
似曾相识而又倍感陌生
“似曾相识而又倍感陌生”是一种非常矛盾的感觉,就像是你遇到一个人、经历了一件事情或者看到了某个地方,感觉好像曾经经历过,却同时又感到非常陌生和陌生。
这种感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
例如,你可能在一个新环境中遇到过一个人,感觉好像在某个地方见过这个人,但是又找不出具体的记忆或回忆。
或者你可能会看到一个景色或场景,感觉好像在梦中曾经出现过但是却无法回忆出来。
这些情况都可以用“似曾相识而又倍感陌生”来形容。
其实,这种感觉可能有很多原因造成。
其中一些原因可能是你在前世中已经经历过,因此产生了熟悉感。
还有可能是你之前潜意识中已经接触过这个人、场景或景色,因此也会产生一些认知上的熟悉感。
此外,也有可能是你的记忆存储在潜意识中,需要再次刺激才能唤醒,导致你感到“似曾相识而又倍感陌生”。
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感觉,我们都应该给自己一些时间去深入思考。
在轻轻回忆和思考中,我们可能会找到一些线索,这些线索有助于我们回想起之前的经历,以及这种熟悉感的来源。
最后,我们需要明白的一点是,“似曾相识而又倍感陌生”是一种自然的感受,不必惊慌失措或感到恐惧。
相反,它可能是一种锻炼我们大脑能力的良机,让我们更好地探索自己内心深处的思考和记忆。
2024年平邑事业单位真题
2024年平邑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考试试题(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说明】1.遵守考场纪律,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公正;2.请严格按照规定在试卷上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编号;3.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方可答题;4.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请将试题、答题纸和草稿纸放在桌上,待监考人员收取并清点完毕后方可离开考场。
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2023年6月1日,()正式实行,该条例是全国首部涵盖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全领域专门的地方性网络安全立法。
A.《吉林省网络安全条例》B.《山西省网络安全条例》C.《河南省网络安全条例》D.《贵州省网络安全条例》【答案】:C2.2022年12 月 20 日,()16 台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将全部投产发电。
电站总装机容量1600 万千瓦,仅次于三峡工程,位居世界第二。
A.向家坝水电站B.溪洛渡水电站C.白鹤滩水电站D.乌东德水电站【答案】:C3.第十四届全国世界语大会在()举办。
会议由中国外文局指导、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主办,以“新时代、新使命、新跨越”为主题。
A.广州1/ 22B.上海C.深圳D.北京【答案】:D4.下列词语排序正确的是()。
①社会安定②科学研究③经济发展④技术革新⑤人民生活水平提高A.②④③⑤①B.④①②③⑤C.④①⑤②③D.①②④③⑤【答案】:D5.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各地都是昼长夜短、B.地中海气候区1月降水量大于7月降水量C.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都不大D.我国西北地区的河流都是内流河【答案】:A6.主体部分是总结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基本情况B.经验和体会C.问题和教训D.成绩和收获【答案】:A7.莎士比亚是英国著名的剧作家,下列选项出自其名作《哈姆雷特》的是()。
A.不要指着月亮起誓,它是变化无常的,每个月都有盈亏圆缺;你要是指着它起誓,也许你的爱情也会像它一样无常B.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它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C.我们不妨开个玩笑,在契约里写明,您在什么日子什么地点,还我这一笔钱,如果违约,我将在您身上任何部分割下整整一磅肉,作为处罚,怎么样2/ 22D.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上海2024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上海2024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比2022年提高1.21个百分点。
A.24.14%B.44.14%C.34.14%D.14.14%【答案】:D2.以"()"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城市国际传播论坛1月26日在北京举行。
A.新城市叙事,提升国传效能B.数字时代的国际城市创新传播C.互通互融互鉴传播提质增效D.推动国际传播,提升城市形象【答案】:C3.国家文物局在安徽淮南发布武王墩墓考古新发现,初步判断,武王墩墓系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王级墓葬。
A.齐国B.越国C.吴国D.楚国【答案】:D4.交通运输部消息,3月4日至10日,全国邮政快递累计揽收量约31.27亿件,环比()。
A.增长8.42%B.增长8.08%C.增长8.25%D.增长8.92%【答案】:D1/ 185.从国家航天局了解到,2024年3月17日,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和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星箭组合体垂直转运至发射区,以下关于长征八号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或太阳同步轨道有效载荷,可以将5吨的有效载荷送入70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B.是中国研制的新一代中型中低轨道两级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C.是一型针对新型太阳同步轨道设计的运载火箭,主要面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业卫星发射任务D.2020年12月22日12时37分,长征八号首次飞行试验,在中国西昌航天发射场取得圆满成功【答案】:D6.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盂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
”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A.爵位B.官名C.溢号D.行业【答案】:B7.与公共事务及企业事务相比,准公共事务的特点是()。
A.营利性B.私人性C.中介性D.政治性【答案】:C8.杰克韦尔奇对经理人说:“别沉于管理了,赶紧领导吧!”以下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似曾相识心理学解释
似曾相识心理学解释
似曾相识(Déjà Vu)是一种心理现象,人们感觉曾经在某个
场景或经历中已经经历过的感觉。
虽然似曾相识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其解释仍然存在争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学解释:
1. 记忆混淆理论:这种解释认为似曾相识是由于大脑混淆了新的感觉和旧的记忆。
当人们经历类似的场景或体验时,大脑可能会错误地将新的感觉与旧的记忆联系起来,从而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
2. 双重处理理论:这种解释认为似曾相识是由于大脑同时进行了两个相似的认知过程。
当人们经历某种场景或体验时,大脑可能同时进行了一个现实认知过程和一个记忆回忆过程,导致了似曾相识的感觉。
3. 多重感官处理理论:这种解释认为似曾相识是由于多个感官同时被刺激,从而导致了似曾相识的感觉。
当人们在某种场景中感受到多种感官刺激时,大脑可能会错误地将这些刺激与旧的记忆相关联,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
4. 边缘意识理论:这种解释认为似曾相识是由于大脑在一段时间内对某种场景或体验的边缘感知进行了处理。
当人们经历某种场景或体验时,大脑可能会在意识之外对其进行处理,然后在一段时间后将其带入意识,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
尽管以上解释提供了一些对似曾相识现象的理解,但似曾相识
的确切原因仍然不确定。
研究人员仍在进一步研究中探索这一现象的机制。
密山事业单位统一招聘考试真题
2024年密山市事业单位统一招聘考试试题《综合知识》(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说明】1.遵守考场纪律,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公正;2.请严格按照规定在试卷上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编号;3.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方可答题;4.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请将试题、答题纸和草稿纸放在桌上,待监考人员收取并清点完毕后方可离开考场。
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联合团队,借助文物CT无损扫描、3D模拟拼接等技术,日前成功复原了()早期龙形蚌饰,复原的龙形蚌饰距今约6300年前,丰富了我国早期龙的形象。
A.良渚文化B.仰韶文化C.龙山文化D.红山文化【答案】:D2.2023年全国著作权登记总量达892万余件,同比增长()。
A.40.46%B.30.46%C.50.46%D.20.46%【答案】:A3.2024年3月12日,“海基二号”建造完工,下列关于“海基二号”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海基二号”建造完工标志着我国深水超大型导管架平台自主设计建造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1/ 16B.“海基二号”在深圳建造完工,曾创造了下水重量、作业水深等多项亚洲纪录C.“海基二号”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D.“海基二号”是我国首次在300米以上水深海域应用的导管架平台【答案】:B4.教育部制定发布(),引导高校加快布局建设一批具有适应性、引领性的新医科专业,加快培养急需紧缺复合型人才,更好地服务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发展。
A.《服务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B.《服务健康事业和养老产业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C.《服务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人才培养科学化专业指南》D.《全民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答案】:A5.2023年,民航全行业共完成旅客运输量6.2亿人次,同比()。
A.增长126%B.增长146.1%C.增长118.1%D.增长106%【答案】:B6.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既视感
可是现代科学里解释这一现象成因的理论却远未让人满意。根据问卷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成年人都至少有过一次“似曾相识”的经历。而且越有想象力的人越可能经历奇特的感受;经常在外旅行的人比长时间留在家的人更容易经历“似曾相识”;另外,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比其他人更多经历这种感觉(也许这是因为他们在托尔斯泰或哪位文学巨匠的著作中经历过独特的感受)。调查还显示,“似曾相识”的发生率在青年时期最高,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特别是当人们真正开始重复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时,它的发生率反倒降低了。一个世纪以前,当弗洛伊德理论还是领导心理学研究的主流时,分析家就把“似曾相识”解释成潜意识矛盾冲突的体现。但是现在心理学家提出,“似曾相识”不一定发生在深层次潜意识矛盾冲突基础之上。一般健康的大脑都会产生这种感觉。而且,人们在疲惫和压力状态下时很容易出现这种感觉。此外,它还可能会与“jamaisvu”相伴出现,即见到熟悉的事物或文字时却一时间什么都回忆不起来的感觉。心理学家还指出,“似曾相识”感的出现可能是因为人们接受到了太多的信息而没有注意到信息的来源。熟悉感会来源于各种渠道,有些真实,有些却是虚幻的。当你遇到已经忘记的小说描写的情形时,可能会把它当作自己前世的记忆。或者,当身处了曾经看过电影的真实场景时,虽然表面上已经完全忘记了这部电影,但脑子里还是会勾起惊心动魄的回忆。心理学家还指出,人们有时根本不需要真实的记忆,大脑内部就有可能自己制造一种熟悉的感觉。
海马效应是什么意思
海马效应是什么意思
海马效应也被称为视感或者是现象,就是人类在现实的生活环境中突然感觉到自己曾经某个时候相处在同一个画面当中,经历了同样的事情,这样就形成了似曾相识的感觉。
其实还蛮相信就是感知细胞以及记忆里面的细胞进行融合,从而达到似曾相识的场景感受。
海马效应的原因:
1、人在睡眠时,脑细胞也进入放松和休息状态,但有些脑细胞没有完全休息,微弱的刺激就会引起他们的活动,从而引发梦境。
2、脑干中的脑桥即使在睡眠中也会不断发出讯号(PGO波),这些讯号刺激、活化了脑的意识部分,使它合成一段有意义的梦。
3、生活经历每个人都会有,因为积习的东西很多,偶尔出现“似曾相识”这种主观体验是很正常的现象,容易发生在情绪不稳定的状态下和对场景的体验上。
4、我们的大脑有一个记忆缓存区,之所以会发生眼前的事情好像已经经历过这种感觉,是因为我们在记忆存储的时候发生了错误。
界首事业单位笔试真题及答案2024
界首事业单位笔试真题及答案2024(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登记工作()正式启动,全面调查我国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布局和效益。
A.1月3日B.1月5日C.1月1日D.1月2日【答案】:C2.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将于2024年()在京举办。
A.4月18日—26日B.4月18日—23日C.4月18日—24日D.4月18日—25日【答案】:A3.2024年3月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在谈及如何推进数字教育时,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要加强人工智能相关学科专业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提升科学研究创新能力,加快平台建设。
下列关于人工智能说法正确的有()A.自动转录中的语音识别技术不属于人工智能B.人工智能是人脑的延伸,可以替代人类C.人工智能是人类思维的产物,又可以超越人类思维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人工智能始终不具有独立意识【答案】:D4.北京时间2024年2月18日,2024亚洲羽毛球团体锦标赛男团决赛,中国队()横扫马来西亚队,获得冠军。
A.1:0B.4:0C.3:0D.2:01/ 135.庆祝中法建交()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开幕音乐会在法国巴黎举行,中法各界代表约500人出席。
A.50B.60C.55D.45【答案】:B6.当员工的薪酬与其工作价值大体相当,可认为该企业的薪酬管理做到了()。
A.外部公平B.内部公平C.个人公平D.程序公平【答案】:B7.在人类探测月球的过程中,可以用不同方式将月球探测器送入月球轨道,我国“嫦娥一号”采用的经济稳妥的方式是:()A.火箭将月球探测器送入近地轨道,然后探测器自行加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到达月球B.火箭将月球探测器直接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到达月球C.火箭将月球探测器送到地月引力平衡点处,探测器加速进入月球轨道到达月球D.将月球探测器送入环地大椭圆轨道,在大椭圆轨道近地点加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答案】:D8.自2013年7月20日起,我国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
2024年常州钟楼中小学教师招聘真题
2024年常州市钟楼区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说明】1.遵守考场纪律,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公正;2.请严格按照规定在试卷上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编号;3.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方可答题;4.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请将试题、答题纸和草稿纸放在桌上,待监考人员收取并清点完毕后方可离开考场。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知识是()。
A.经验性知识B.条件性知识C.实践性知识D.本体性知识【答案】:C2.某学校经常组织同一学科教师相互观摩讲学,课后针对教学过程展开研讨,提出完善教学的建议。
这种做法体现大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是()。
A.同伴互助B.进修培训C.师徒结对D.自我研修【答案】:A3.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并伴有适当的表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易引起学生的()。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兴趣1/ 15【答案】:A4.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真正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A.教学监控由他控到自控B.教学监控的迁移性增强C.教学监控的敏感性增强D.教学监控达到自动化【答案】:B5.()是以让学生学习和了解科技知识为目的的课外校外活动。
A.学科活动B.科技活动C.体育活动D.社会实践活动【答案】:B6.教师的个人效能感随教师教龄的增长呈现出()。
A.先升后降趋势B.先降后升趋势C.上升趋势D.下降趋势【答案】:C7.掌握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称为()。
A.命题学习B.规则学习C.概念学习D.符号学习【答案】:A8.首次把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作明确区分的是()。
A.杜威B.洛克C.裴斯泰洛齐2/ 15【答案】:B9.以布卢姆为代表的教学目标三大领域,不包括()。
A.动作技能B.认知C.情感D.意志【答案】:D10.教学应该创造最近发展区,让儿童努力思考,经教师的指导,由现有水平而发展到“最近发展区”。
浅析海马效应:午夜梦回?似曾相识?碎片记忆,其实都在你脑海里
浅析海马效应:午夜梦回?似曾相识?碎片记忆,其实都在你脑海里你是否也曾有过对第一次见面的人感觉很熟悉?去一个新地方却仿佛以前来过?有时我们第一次来到一个地方,却有说不出来的熟悉感,就像故地重游,但是我们又实在是想不起来以前什么时候来过。
其实那是一种认知的判断,让你产生熟悉感的只是你潜意识里所曾幻想过的,所以也就想不起来是什么时候经历过这样的真实场景。
这在心理学中叫做海马效应。
海马效应又被称作既视感、幻觉记忆,由法国生理学家艾米利·波拉克(Emile Bolirac)在1867年发表的著作《精神科学的未来》中第一次定义这种“似曾相识”的现象,这个词语来源于法语'Déjà vu',经由日语发展“既视感(きしかん)”在动漫和文学界受到广泛关注,在英语中叫“deja vu”还有相关的歌曲,有兴趣的可以听听。
为什么要叫海马效应呢?在脑科学的研究中发现,大脑中有一个区域形状很像海马,故取名海马体。
海马体是大脑中边缘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负责记忆的存储转换和定向等功能,所以海马体代表着我们大脑中与记忆运作息息相关的组成部分,随着研究的发展幻觉记忆又被称作海马效应。
对于记忆大多数人认为那些曾经存在于我们记忆中的各种心理状态,如感觉、观念等等会从我们的意识中消失。
其实,这些心理状态并不会随着我们的遗忘而彻底消失不见,我们无法直观的以内部观察看到这些心理状态,但是它们确实以某种方式还继续存在于我们的大脑中,存储在我们的潜意识里。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经对人类的记忆进行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人记忆的表现形式主要分为三大类型:第一类表现形式: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意志作用,随时召唤回储存在大脑中的记忆,有时候我们可能想不起来某事,但是通过眼前的某件事物可以帮助我们唤醒记忆。
第二类表现形式:有时候我们会突然的想起好几年前的事情、会感到现在的经历和以前的相同,这种心理状态的出现是无意识的,并非偶然,它的出现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叫“联想规律”。
2024年辽宁公务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4年辽宁公务员考试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2024年2月25日晚,为期10天的2024年国际乒联世乒赛团体赛在韩国釜山落幕。
中国队男团女团双夺冠,中国乒乓球队连续()次夺得男团冠军,连续()次夺得女团冠军。
A.116B.115C.126D.125【答案】:A2.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消息,2024年前两个月,我国汽车出口同比增长超过()。
A.20%B.30%C.35%D.25%【答案】:B3.2024年4月21日,世界首套高精度()地质图集在京正式发布。
A.地球B.金星C.月球D.土星【答案】:C4.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快推进()行动,完善联合研发和应用协作机制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选育推广生产急需的自主优良品种。
A.产业振兴;种质B.人才振兴;种子C.种业振兴;种源D.组织振兴;农业【答案】:C1/ 155.首届“佼佼街”迎春花事活动在()举办。
本届迎春花事活动举办了“花开富贵”迎春花市、“龙腾盛市”民俗文化集市等,并演出各种文艺节目,以歌舞、武术、儿童合唱等形式展示传统年俗。
A.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B.广东省惠州市C.云南省大理市D.福建省福州市【答案】:A6.《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了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其中,公民应忠于职守、克己为公、服务社会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
的要求。
A.勤俭自强B.爱国守法C.明礼诚信D.敬业奉献【答案】:D7.在近代沙皇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这些条约不包括()。
A.《瑷珲条约》B.《南京条约》C.《勘分西北界约记》D.《改订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议定书【答案】:B8.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环保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限期调整各省(区、市)污水、废气主要污染物排污费征收标准,企业排污费将提高一倍。
对企业征收排污费是:()A.国家运用价值规律调节经济发展B.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进行宏观调控C.国家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D.国家运用行政手段,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答案】:A9.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共享物品的出现,使消费者能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和他人共同使用产2/ 15品和服务,而无需持有产品与服务的所有权。
2024年金沙中小学教师招聘真题
2024年金沙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说明】1.遵守考场纪律,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公正;2.请严格按照规定在试卷上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编号;3.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方可答题;4.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请将试题、答题纸和草稿纸放在桌上,待监考人员收取并清点完毕后方可离开考场。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青少年学生处于学知识、懂道理、学习做人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最直接、最重的教育除了学校教育,还有()。
A.家庭教育B.单独教育C.社会教育D.团队教育【答案】:A2.在小组讨论中,关于什么是道德行为培养的关键,同学们有下列四种不同的看法。
其中正确的是()。
A.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B.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C.形成良好的道德环境D.形成良好的道德意志【答案】:B3.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
A.功能固着B.思维定势C.原型启发1/ 14D.酝酿效应【答案】:A4.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统称为()。
A.师德B.师范C.督导D.师资【答案】:A5.对学习时间的管理属于()学习策略?A.元认知策略B.组织策略C.精细加工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答案】:D6.选择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是()。
A.教学目标B.培养目标C.学生的成绩D.教育目的【答案】:A7.下列语句表述中,能体现“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是()。
A.“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B.“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D.“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答案】:D8.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和实施教师职务聘任制的前提是()。
A.分类考核B.科学定编定岗C.战略规划2/ 14D.公平公正【答案】:B9.学生因受到良好的教育和训练,未来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并结合个人的意愿与可能条件更换不同的工作地点、单位和工作任务。
2024年广西公务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4年广西公务员考试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2024年4月27日,2024中国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与学科建设大会暨中国式现代化医院高质量发展大会在()举行。
大会以"()"为主题,与会专家共同探讨科技创新、学科建设等方面新动态和新趋势。
A.湖南长沙、医心向党医心为民B.河北石家庄、新体系、新趋势、新效能、新动力、新文化C.四川成都、一起向未来,全面构建美好医院建设生态体系D.浙江杭州、勇创新·高质量·立潮头【答案】:D2.2024年3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等18部门联合印发《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2024—2025年)》,提出在()等关键领域集中攻关,加快研制一批重要技术标准,加大智能产品、功能性产品等新兴消费品标准供给。
A.人工智能、自动控制汽车、现代传感应用B.人工智能、信息融合技术、北斗规模应用C.人工智能、信息融合技术、现代传感应用D.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北斗规模应用【答案】:D3.2024年1月19日,陕西西安至格鲁吉亚波季的首趟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出发,将采用铁、海多式联运方式,全程7800多公里,历时15天抵达波季。
至此,陕西中欧班列已常态化稳定开行干线()条,覆盖欧亚()个国家和地区。
A.2048B.2040C.1850D.1845【答案】:D4.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较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1/ 15A.1.29%B.1.39%C.1.09%D.1.59%【答案】:D5.2024年2月26日,我国首个"沙戈荒"大基地外送通道新能源项目——华电天山北麓戈壁基地()千瓦新能源基地开工建设。
A.610万B.600万C.500万D.520万【答案】:A6.某天,甲,乙,丙,丁四人在一起讨论GDP。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GDP是衡量福利的完善指标B.丁:GDP仅仅是一个数字指标,不具有经济意义C.甲:GDP是本国常住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D.乙:GDP没有反映出为增加GDP而付出的环境代价【答案】:D7.张某担任某上市公司董事期间,半年内买卖该公司的股票获利200万元。
【似曾相识的感觉从何而来】似曾相识的产生原因
【似曾相识的感觉从何而来】似曾相识的产生原因*导读:似曾相识的感觉也许你也曾体验过,但你知道似曾相识的感觉从何而来么?那么接下来就由小编来为大家介绍似曾相识的感觉从何而来以及这种感觉出现的原因。
*似曾相识据最近相关调查显示,有2/3的成年人至少有过一次这种似曾相识的经历。
据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分析,似曾相识的感觉,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生。
可能是人们想起了过去发生的事情,有时可以是几秒钟、几分钟之前的事,有时则是很多年前、小时候的事,当时没太注意,缺乏精细的记忆编码,对听别人讲的故事、自己看到的图画等形成了碎片化的记忆,现在人们被某些情景勾起来了。
*发生时间多发生在情绪不稳定时体会到似曾相识并非易事。
似曾相识容易发生在情绪不稳定的状态下和对场景的体验上。
尽管所有的人都会出现似曾相识的主观体验,但并不意味着似曾相识在所有人身上发生的频率都是一样的。
一般来说,与情绪密切相关的事情容易记得比较牢。
因此如果处于一种情绪不稳定的状态,那么似曾相识发生的概率就大。
而在人的一生中,更年期和青春期时,人体内分泌会发生剧烈变化,从而使人处于一种情绪不稳定的状态记忆也会变得很活跃。
这时候比较容易发生似曾相识的现象。
似曾相识主要发生在对场景的体验上。
是因为每一个知觉都是在一个具体的场景下出现的。
这种场景往往是一个大的背景,不需要特别的注意就会跑到脑子里形成无意识的记忆。
这种无意识的记忆有时候在一个具体的场景中就会蹦出来,与知觉混在一起。
在似曾相识的现象中,被调动的大多是无意识的记忆。
从童年开始,所有的经历不管是想记的还是不想记的都在脑子里有这些记忆的痕迹,在一些极特殊的情况下就蹦出来。
透射到意识中,就产生了似曾相识的感觉。
*另一种说法Deja-vu现象,原文为法语d j vu,中文翻译为既视感,简单而言就是似曾相识,未曾经历过的事情或场景仿佛在某时某地经历过的似曾相识之感。
可是现代科学里解释这一现象成因的理论却远未让人满意。
2024年比如中小学教师招聘真题
2024年比如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说明】1.遵守考场纪律,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公正;2.请严格按照规定在试卷上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编号;3.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方可答题;4.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请将试题、答题纸和草稿纸放在桌上,待监考人员收取并清点完毕后方可离开考场。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教师职业道德在全社会道德体系中处于()和主干地位。
A.核心B.首要C.主导D.重要【答案】:A2.热爱学生是教师应具有的()。
A.知识素养B.职业道德素养C.政治素养D.能力素养【答案】:B3.说服教育法的方式有语言文字说服和()。
A.事实说服B.直接说服C.间接说服D.理论说服【答案】:A1/ 154.()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
A.复式教学B.现场教学C.分组教学D.个别教学【答案】:A5.“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说明()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
A.坚持知行统一B.向先进人物学习C.努力做到慎独D.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答案】:B6.教师是学生集体的领导者,是纪律的监督、维持者,所以说教师可以担当起()。
A.代理的角色B.管理的角色C.研究的角色D.育人的角色【答案】:B7.被称为心理学“第三势力”的学派是()。
A.人本主义心理学B.精神分析心理学C.认知心理学D.行为主义心理学【答案】:A8.19世纪初,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的“导生制”出现在()。
A.德国B.英国C.美国D.法国2/ 15【答案】:B9.课外是课内的延伸和拓展,课内是课外的深化和提升,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才能真正促进孩子的发展,下列选项中表达了这一思想的是()。
A.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B.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C.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D.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答案】:B10.“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是孔子对其四个弟子的评价,其中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似曾相识”从何来?
“似曾相识”从何来?作者:赵家钺来源:《百科知识》2016年第05期许多人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感到一件正在做的事情或者一个情景,似乎以前就做过或者经历过。
比如,某人正在刷牙,突然觉得刷牙的动作、表情甚至场景与之前的某次一模一样;或者旅行到一个从未去过的街道,却突然感到以前来过这个地方。
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作“似曾相识”。
第六感是潜意识的漂浮物“似曾相识”现象有着悠久的研究历史,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有相关的记载,直到19世纪早期这一现象才被法国学者引入科学研究。
如今,科学家们大致认同的“似曾相识”现象是指:对当前的、从未经历过的事物或场景产生的一种主观的、不恰当的熟悉感。
人们常常认为,这是我们人类“预知未来的第六感”。
在生理学中,人类的感官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5种,也称“五觉”,但是在现实中确实还普遍存在着“第六感”。
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包含心觉和预知力两部分。
心觉是指人类通过接受“五觉”的刺激,把信息反映给大脑而产生的(如快乐、悲伤等)心理感觉。
预知力则是一种某些人认为存在的能力,该能力能通过正常感官之外的渠道去接收信息,预知将要发生的事,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推断无任何关系。
心理学家认为,意识是通过“五觉”来接收外来刺激,然后整理分析,最后确定认识;超感官知觉则是接收到更多由意识层面所遗漏的信息,而不是透过语言或逻辑推理而得。
这些信息经年累月地储存在大脑中,是人们不曾察觉的,当它们浮现到意识层面时,就是所谓的第六感。
第六感其实是潜意识的漂浮物,并且也可被意识所辨认。
“似曾相识”来自被激活的潜意识心理学家爱德华·铁钦纳曾用“过马路”来对“似曾相识”现象做过一番解释:在过马路时,你无意识地瞥了一眼对面的商店,然后右边有什么事吸引了你的注意力,你转向了右边。
当再次看向对面的商店时,你的大脑已经忘了第一次的那一瞥,第二次的一瞥就会生产熟悉的感觉。
按他的说法,知觉分为两部分:第一瞥是知觉一次快速的无意识加工,第二瞥是知觉的深加工,当两次加工匹配时,就会产生熟悉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催眠进入潜意识可以追溯你的前世!
心理学研究表明:催眠进入潜意识可以追溯你的前世!科学的方向是让我们更了解这个世界,让我们能够认识世界的真实的一面,虽然人类在自然界中依然显得渺小和幼稚,但是我们在努力的朝这个方向进步。
也许今天的我们会嘲笑地心说、日心说等等是多么的愚蠢可笑,但是今天我们的很多研究成果都是建立在前辈们的学术基础上的,甚至是推翻他们的成果才有了今天。
我们也不能说今天所有的成果都是绝对正确的,因为科学依然在进步,随时可能推翻今天的认知,这就是科学最让人着迷的地方。
所以请大家一起接受科学的精神而不是对科学的迷信,因为你迷信的可能随时被推翻。
所以打开自己的心扉接受今天的研究成果,如果你对它不满意那么请你升级它,带领大家走的更远!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进入到潜意识研究的层面,在潜意识部分我们才仅仅了解一点点,但是绝大多数的吃瓜群众还是从来没有接触这部分的信息,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当然你没有必要一定相信,但是你可以先了解一下。
魏斯博士说:「轮回概念讲的是人皆有前世,此观念是让我进入更高层次领悟的大门。
」人类在物质世界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在意识领域的发展之门还刚刚开启。
人类梦境、灵魂、轮回转世等一直以来都是科学研究中的一个神秘领域。
媒体时有报导关于在梦境中、或催眠中得知自己前世的故事。
全球最受欢迎的回溯治疗专家布莱恩?魏斯博士(BrianL.Weiss)表示,一些真实的梦境可能是前世的记忆。
而有4个迹象或特征可以说明一个人拥有自己的前世。
布莱恩?魏斯博士是畅销书《前世今生:生命轮回的前世疗法》和《奇蹟,正在发生》的作者,在后一本书里,他提供另一个视角,透过85位体验者的亲身经历,将来回于前世与今生的故事记录下来。
书中分享的经验,也为前世今生添了见证。
据《赫芬顿邮报》报导,魏斯博士表示,一个人的恐高症、或看见一双陌生、但却觉得熟悉的眼睛,都可能是前世因素造成的。
他还列出4种拥有前世的迹象或特征。
人类梦境、灵魂、轮回转世等一直以来都是科学研究中的一个神秘领域。
如何解释似曾相识的既视感
如何解释似曾相识的既视感作者:暂无来源:《科学之友》 2020年第6期日常生活中,你可能偶尔会有这样的感觉:明明眼前的事是第一次发生,却有一种异常的熟悉感。
人物的表情、对白,甚至周围环境的摆设,都好像曾经发生过,但是这种熟悉感往往一闪而过。
有的人甚至认为,这是一个人前世记忆的闪现,是灵魂存在的证明。
其实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生理现象,科学家称之为“既视感”。
是记忆失灵还是记忆出错既视感,指人在清醒状态下第一次经历某个场景,却感觉以前也曾经历过,是一种带有“神秘气息”的生理现象,科学家曾尝试在实验室里重现既视感现象。
在2006 年的一项研究中,英国利兹大学一个记忆小组研究团队先为催眠状态下的受试者创造出一段记忆,比如玩过某个游戏或者看到一个特定颜色的词语,接着研究者分别建议不同组的受试者忘记或记住这段记忆。
随后,记住的那一组受试者在重新见到这个游戏或者词语的时候,都会产生既视感。
还有一些科学家试图用虚拟现实技术来营造既视感。
一项研究将《模拟人生》游戏中的一个场景按照相同布局改造成另外一副模样,比如将一个虚拟花园场景中所有的灌木都替换成垃圾堆,于是花园变成了一个布局相同的垃圾场。
路过这个场景时,受试玩家们称他们出现了既视感。
基于这些实验,科学家开始认为既视感其实是一个记忆现象:我们进入到一个与记忆十分相似的场景,但无法找到相对应的确切记忆。
大脑认识到了当下的场景与记忆的相似之处,留给我们一种难以言说的熟悉感。
科学家并不满足于上述解释,他们提出了许多理论,试图给出记忆失灵的具体原因。
其中一些理论认为,既视感就像是大脑中通向长期和短期记忆的电路发生了短路,于是新信息没有先在短期记忆储存库停留,而是径直通向了长期记忆。
还有一些理论认为,这是由于在没有相关记忆支撑的情况下,大脑中负责发送熟悉感信号的区域——鼻周皮层和内嗅皮层被错误地激活了。
另一种理论认为既视感与错误记忆有关,这种记忆好像是真实的,但其实是虚假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来如此]
问:“似曾相识”感从何而来?
答:相信大多数朋友都遇到过一种情况,就是未曾经历过的事情或场景仿佛在某时某地有经历过的似曾相识之感。
有些朋友说这是因为之前的自己预见了未来发生的事情,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这个在医学上的一种解释是大脑皮层瞬时放电现象,或者叫做错视现象,也可称为视觉记忆,经常会发生在你身处于非常熟悉的环境时。
我们的大脑有一个记忆缓存区,当你看见一件东西或者遇见一件事情的时候是先把记忆存储在缓存区。
之所以会发生眼前的事情好像已经经历过这种感觉,是因为我们在记忆存储的时候发生了错误,把它存在历史记忆中去了,在看着眼前的事情的时候你又从历史记忆中把它找出来,你就觉得好像以前已经发生过了。
在大脑疲劳的时候会比较容易产生这样的错觉。
经常在外旅行的人比长时间留在家的人更容易经历“似曾相识”;另外,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比其他人更多经历这种感觉。
调查还显示,“似曾相识”的发生率在青年时期最高,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
特别是当人们真正开始重复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时,它的发生率反倒降低了。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