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长春版第十二册《词语的变迁》word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词语的变迁》第1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词语的变迁》第1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

2-2、《词语的变迁》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进一步学习运用浏览这种阅读方法。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逗号、顿号、分号、句号的停顿。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丰富积累,收集新名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汉语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运用“浏览”这种阅读方法来学习课文,完成收集新名词的练习,培养探究能力。

难点:通过词语的变迁体会到语言的魅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收集新名词。

[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一、解释课题,导入新课,1.汉语家园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词语是这个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词语的变迁》,谁来说一说“变迁”的意思。

[设计意图]理解题意直接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1)学习要求会认的字。

“甫”字读音易出错要注意。

(2)6个要求会写的字,可以集中来识记。

这些生字大多是合体字,且多数是形声字,凡形声字都可用部件组合的方法来记。

比如:“萝”、“媒”等。

“攀”字笔画较多,字形较难掌握,,教学时,这些字应着重强调。

(3)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攀”字。

写“攀”时要注意它是上中下结构的字,中间的“大”字,应写得略扁,撇捺稍长且分开的幅度稍大。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学生字,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再着重进行指导,让学生准确掌握汉字。

三、学习词语,理解词义。

1.读课文,想一想新词的意思。

2.出示词语解释。

历尽沧桑:多次经历变化。

变迁:情况或阶段的变化转移。

烙印:名词,比喻不易磨灭的痕迹;动词,比喻深刻地留下印象。

舶来客:指进口的货物。

走俏:商品销路好。

摇身一变:改变面目出现。

脱口而出:不假思索,随口而出。

攀谈:拉扯闲谈。

3.让学生说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词语?[设计意图]教师先让学生说说对词语的理解,再出示解释让学生明确词语的意思,进而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词语的变迁》长春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词语的变迁》长春版
平台:古台名,春秋时宋平公所建。
B浩劫因王造,平台访古游。
这句诗出自杜甫的《玉台观》。平台是古迹名,在河南商丘东北,此处指玉台观。这句诗的意思:玉台观是滕王建造的,观看玉台观就好像看到水阔厌远涉” 出自李白《梁园吟》:
我浮黄河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
2017-2018学年六年级第二学期导学案
课题
词语的变迁
备课时间
2.25
授课时间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审核人
编号
0602022
第(2)周
第(6)课时
教材分析
从本文我们可以感受到时代发展的脚步。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词语的变迁。(重点)
2.学习总分结构的写法。培养学生热爱汉语文化的情感。(难点)
教学准备、资源
课件
教学基本
环节
1.点明课题,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检查字词及其理解。
3.思考探究:
(1)重点句子的理解:
A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
这是唐朝李白《梁园吟》中的两句诗。“天长水阔厌远涉”是说万里长河直伸向缥缈无际的天边,多么遥远的前路,然而诗人的希望和追求不也正像这前路一样遥远和渺茫吗?“访古始及平台间”是说诗人访古以遣愁绪,而访古徒增忧思。
MM:妹妹。GG:哥哥。DD:弟弟。JJ:姐姐。
恐龙:相貌难看的女孩。青蛙:相貌难看的男孩。
东东:东西。大虾:高手或是大侠。
倒:晕倒。偶:我。
作业设计
收集新名词,办一张以“词语”为主题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词语的变迁
打上地狱烙印的词语
舶来客
词义变化
新名词
动物的语言
教学反思
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

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词语的变迁》第2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词语的变迁》第2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

2-2、《词语的变迁》教案第2课时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

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词语的变迁》。

[设计意图]复习词语,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

二、浏览课文,填写信息单。

1.教师先进行浏览的指导。

浏览是比略读更为快速的一种阅读方法,主要是培养学生通过“扫视”,快速摄取文本大意的能力。

2.学生浏览课文,填写信息单。

(出示幻灯片对照)[设计意图]用浏览的阅读方法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看一看这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中心句:从词语的变迁,我们可以感受到时代发展的脚步。

3.怎样理解“历尽沧桑的老人”“充满朝气的新生儿”的含义?[设计意图]学习第一段找到文章的中心句,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学习写作方法。

四、学习课文2---6段,感受词语的变化。

1.为什么说“从词语的变迁,我们可以感受到时代发展的脚步”。

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了解汉语词汇变迁的原因。

2.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3.结合诗句说一说平台的本意和现在的意思。

平台:现在指进行某项工作所需要的环境或条件。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句子进行讨论交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朗读指导。

(1)在品读文章时,要读出文章的趣味。

(2)可采用多种方法读,如自由读、小组比赛读等,读后可让学生质疑讨论,为什么这个地方这样读?这样深入体味字里行间的意义,课文才能读出味,读出意,读出情。

(3)朗读课文,注意逗号、顿号、分号、句号的停顿。

逗号、顿号、分号、句号较多,是这篇课文的一个特色。

朗读时,教师要作出提示,注意这些标点符号的不同停顿。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中感悟文章思想内容。

六、拓展与运用1.交流收集的新名词。

2.引导学生按照教材中提供的策略自主地查找资料,并进行汇报交流,达到资源共享,进一步体会“从汉语的变迁,我们可以感受到时代发展的脚步。

”[设计意图]交流收集的新名词,激发学生兴趣,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在收集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分析、整理等能力。

《词语的变迁》教案设计

《词语的变迁》教案设计

《词语的变迁》教案设计第一章:词语的变迁概述1.1 引言介绍词语的变迁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词语变迁的兴趣1.2 词语的定义和功能解释词语的含义和构成探讨词语在语言中的功能和作用1.3 词语的变迁原因分析引起词语变迁的原因,如社会变革、科技进步、文化交流等1.4 词语变迁的类型介绍不同类型的词语变迁,如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等第二章:历史时期的词语变迁2.1 古代词语的变迁探讨古代词语的变迁现象,如汉字的演变、成语的起源等2.2 中古时期的词语变迁分析中古时期词语的变迁,如佛教、道教对词语的影响2.3 近现代时期的词语变迁研究近现代社会变革对词语的影响,如新文化运动、改革开放等2.4 当代词语的变迁探讨当代词语的变迁现象,如网络语言、新词的创造等第三章:词语变迁的影响与价值3.1 词语变迁对语言发展的影响分析词语变迁对语言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3.2 词语变迁对文化传承的作用探讨词语变迁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影响3.3 词语变迁的价值与意义强调学习和了解词语变迁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3.4 应对词语变迁的策略提出应对词语变迁的策略,如积极学习新词、保持语感等第四章:案例分析与实践4.1 古代词语变迁案例分析分析古代词语变迁的具体案例,如“坐月子”、“县”的变迁等4.2 中古词语变迁案例分析分析中古词语变迁的具体案例,如“和尚”、“菩萨”的起源等4.3 近现代词语变迁案例分析分析近现代词语变迁的具体案例,如“民主”、“科学”的演变等4.4 当代词语变迁案例分析分析当代词语变迁的具体案例,如“微博”、“”的兴起等第五章:教学活动设计5.1 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如了解词语变迁的现象、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等5.2 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如古代词语变迁、近现代词语变迁等5.3 教学方法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5.4 教学评估制定教学评估方案,如学生参与度、学生作业、学生反馈等第六章:词语变迁的语用学研究6.1 引言介绍语用学与词语变迁的关系激发学生对语用学在词语变迁中作用的兴趣6.2 语用学基本概念解释语用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探讨语用学在语言学中的重要性6.3 语用学在词语变迁中的应用分析语用学在词语变迁中的具体应用,如语境、语用含义等6.4 语用学对词语变迁研究的贡献探讨语用学对词语变迁研究的贡献,如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视角第七章: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词语变迁7.1 引言介绍社会语言学与词语变迁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社会语言学在词语变迁中作用的兴趣7.2 社会语言学基本概念解释社会语言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探讨社会语言学在语言学中的重要性分析社会语言学在词语变迁中的具体应用,如社会身份、语言态度等7.4 社会语言学对词语变迁研究的贡献探讨社会语言学对词语变迁研究的贡献,如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视角第八章:跨文化交流与词语变迁8.1 引言介绍跨文化交流与词语变迁的关系激发学生对跨文化交流中词语变迁的兴趣8.2 跨文化交流的基本概念解释跨文化交流的定义和重要性探讨跨文化交流在语言学中的作用8.3 跨文化交流对词语变迁的影响分析跨文化交流对词语变迁的影响,如外来词的引入、文化融合等8.4 跨文化交流中词语变迁的案例分析分析跨文化交流中词语变迁的具体案例,如“咖啡”、“沙发”的传入等第九章:教学策略与词语变迁9.1 引言介绍教学策略与词语变迁的关系激发学生对教学策略在处理词语变迁中的兴趣9.2 教学策略的基本概念解释教学策略的定义和重要性探讨教学策略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分析教学策略在处理词语变迁中的具体应用,如多样化教学活动、语用练习等9.4 教学策略对词语变迁教学的贡献探讨教学策略对词语变迁教学的贡献,如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等回顾整个教案设计的内容和目标强调词语变迁的重要性和教学意义10.2 教学反思鼓励学生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10.3 作业与拓展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供拓展阅读和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10.4 展望未来探讨词语变迁的未来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对词语变迁持续学习和研究的兴趣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词语的变迁概述需要重点关注词语变迁的概念和重要性,以及激发学生对词语变迁兴趣的方法。

《词语的变迁》教案设计

《词语的变迁》教案设计

《词语的变迁》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词语的变迁现象,认识到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2. 培养学生对词语的敏感度,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掌握词语变迁的原因和特点。

二、教学内容1. 词语的含义和分类2. 词语的变迁现象3. 词语变迁的原因和特点4. 实例分析:古今异义词、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5. 练习:辨别词语的变迁现象,运用词语进行表达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词语的变迁现象,实例分析。

2. 难点:词语变迁的原因和特点的理解与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语的含义、分类和变迁现象。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古今异义词、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等实例。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辨别词语的变迁现象,提高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词语变迁现象。

2. 讲解:讲解词语的含义、分类和变迁现象。

3. 案例分析:分析古今异义词、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等实例。

4. 练习:让学生进行词语变迁现象的辨别练习。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词语变迁的原因和特点。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收集生活中的词语变迁现象,进行深入分析。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词语变迁现象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评价方式:课堂参与度、练习完成情况、作业质量。

3. 评价标准:能够准确辨别词语的变迁现象,理解词语变迁的原因和特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表达。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相关词语变迁的教材或阅读材料。

2. 参考资料:古今异义词词典、语言学概论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案例分析的图片、视频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共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安排:第一课时讲解词语的含义、分类和变迁现象,案例分析;第二课时进行练习、总结和作业布置。

九、教学反馈与调整1. 课后收集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词语变迁现象的掌握情况。

2. 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难度,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词语的变迁》长春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词语的变迁》长春版
3.WTO:世界贸易组织的英文缩写。它的宗旨是规范世界范围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的全球性组织。
4.生态农业:按照生态学原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
5.绿色食品: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食品,即无污染的、安全的、优质的营养类食品。
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名词
AA制、超市、网虫、下海、白领、托儿、充电、快餐、写真、前卫、小费、打的、大片、互联网等。
4.感知课文:
(1)认真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舶恤甫髦媒
(2)我能写好“萝、宠、甫、劫、媒”五个字,理解字义组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词语的变迁。
5.结合工具书给课文重点词作注释。
历尽沧桑:多次经历变化。
变迁:情况或阶段变化转移。
烙印:作名词,比喻不易磨灭的痕迹;作动词,比喻深刻地留下印象。
本文在语言表述上清新、活泼。文中引用李白与杜甫的诗句,并且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本文使用了大量的引号,但引号的作用是不同的,有的是对词语的强调,有的表示引用,有的属于特定称谓等等。
文中相关词语注释
1.舶来客:指从国外流入的。舶,巨型的航海船只。
2.平台:供居住者进行室外活动的顶层屋面或住宅底层地面伸出室外的部分。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平台”一词有了更为广泛的内涵。它是人们进行交流、交易、学习的舞台。如信息平台、建筑平台等等。
1.《妙语批试卷》的主要内容及重点句的理解。
2.揭示课题,析题并明确学习目标。
3.搜集本课、作者的简介与写作背景。
本文语言平实,文章先总写“我们的汉语家园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从词语的变迁,我们可以感受到时代发展的脚步”。然后,条理清晰地从五个方面,分5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词语变迁的时代印记。在每个自然段的表述中,作者都采用总分的结构来写,第一句话交代出这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即词语变迁的一个方面,然后举出具体事例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词语的发展。

【309教育网优选】小学语文长春版六年级下册《词语的变迁》教学设计教案

【309教育网优选】小学语文长春版六年级下册《词语的变迁》教学设计教案

《词语的变迁》教学设计《词语的变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板块《汉语家园》中的第二篇课文。

教学本课需2课时。

《词语的变迁》一文语言平实,文章先总写“我们的汉语家园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从词语的变迁,我们可以感受到时代发展的脚步”。

然后,条理非常清晰地从五个方面,分为5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词语的时代印记。

在每个自然段的表述中,作者都运用了总分的写作方式来写,第一句话交代出这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即词语变迁的一个方面,然后举了很多鲜活的例子,具体的例子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了词语的发展。

本节课主要引领体会汉语言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多彩。

学习总分的写作方法。

积累文中应用的李白与杜甫的诗句,学习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进一步学习运用浏览这种阅读方法。

2. 进一步学习运用浏览这种阅读方法。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逗号、顿号、分号、句号的停顿。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汉语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丰富积累,收集新名词。

【教学重点】运用“浏览”这种阅读方法来学习课文,完成收集新名词的练习,培养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词语的变迁体会到语言的魅力。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汉语家园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词语是这个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词语的变迁》,谁来说一说“变迁”的意思。

2.教师播放课件展示相关资料。

3.出示教学目标。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舶恤甫髦媒萝宠甫劫媒攀舶来客 T恤杜甫时髦媒体胡萝卜新宠儿浩劫攀谈2.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1)学习要求会认的字。

“甫”字读音易出错要注意。

(2)6个要求会写的字,可以集中来识记。

这些生字大多是合体字,且多数是形声字,凡形声字都可用部件组合的方法来记。

比如:“萝”、“媒”等。

“攀”字笔画较多,字形较难掌握,教学时,这些字应着重强调。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词语的变迁》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词语的变迁》教案

六年级下语文同步备课资料包(教案)长春版词语的变迁(第二课时)教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进一步习运用浏览这种阅读方法。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逗号、顿号、分号、句号的停顿。

过程与方法:培养生的探究能力,丰富积累,收集新名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朗读课文,激发生热爱汉语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运用“浏览”这种阅读方法习课文,完成收集新名词的练习,培养探究能力。

难点:通过词语的变迁体会到语言的魅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生准备:收集新名词。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二课时一、夯实基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

2今天我们继续习《词语的变迁》。

设计意图复习词语,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习。

二、浏览课文,填写信息单。

1教师先进行浏览的指导。

浏览是比略读更为快速的一种阅读方法,主要是培养生通过“扫视”,快速摄取文本大意的能力。

2.生浏览课文,填写信息单。

(出示幻灯片对照)设计意图用浏览的阅读方法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三、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看一看这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中心句:从词语的变迁,我们可以感受到时代发展的脚步。

3.怎样理解“历尽沧桑的老人”“充满朝气的新生儿”的含义设计意图习第一段找到文章的中心句,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习写作方法。

四、习课文2---6段,感受词语的变化。

1.为什么说“从词语的变迁,我们可以感受到时代发展的脚步”。

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了解汉语词汇变迁的原因。

2.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3.结合诗句说一说平台的本意和现在的意思。

平台:现在指进行某项工作所需要的环境或条件。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句子进行讨论交流,发挥生习的主动性。

五、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1.朗读指导。

(1)在品读文章时,要读出文章的趣味。

(2)可采用多种方法读,如自由读、小组比赛读等,读后可让生质疑讨论,为什么这个地方这样读这样深入体味字里行间的意义,课文才能读出味,读出意,读出情。

(3)朗读课文,注意逗号、顿号、分号、句号的停顿。

[长春版《词语的变迁》教学设计]词语的变迁教学设计

[长春版《词语的变迁》教学设计]词语的变迁教学设计

[长春版《词语的变迁》教学设计]词语的变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进一步学习运用浏览这种阅读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汉语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丰富积累,收集新名词重点难点:通过词语的变迁体会到语言的魅力。

教学准备:查找李白天长水阔厌远涉及杜甫浩劫因王造诗句意思及出处。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方法:自读感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板书:词语的变迁。

2.读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针对课题提问题,结合板块题目谈谈你对文题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初读课文。

2.运用多种方式学习本课生字。

3.进行写字指导。

萝媒可用部件组合的方法记。

重点学习攀字的写法。

三、再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四、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指名读课文,了解各段大意。

二、切入文章重点内容。

学习课文第一段。

理解从汉语的变迁,我们可以感受到时代发展的脚步这句话的含义。

积累词语:丰富多彩、历尽沧桑、充满朝气、新生儿三、自主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内容,在课文中寻找汉语变迁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2.找一找,在课文中出现的词语有哪些特点?3.从平台一词入手,讨论同一个词语在不同时期所代表的不同含义。

4.寻找汉语家园中出现的舶来客,交流汇报。

四、拓展:1.天长水阔厌远涉出自李白《梁园吟》;我浮黄河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

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

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

却忆蓬池阮公咏,因吟渌水扬洪波。

洪波浩荡迷旧国,路远西归安可得!2.浩劫因王造出自杜甫《玉台观》浩劫因王造,平台访古游。

彩云萧史驻,文字鲁恭留。

宫阙通群帝,乾坤到十洲。

人传有笙鹤,时过北山头。

五、指导学生留心生活中的新名词,列举新名词,并探讨这些新名词背后折射出来的人们的生活和观念的变化。

区分网络非正式词语和词语变迁的关系:如:MM:妹妹GG:哥哥DD:弟弟JJ:姐姐恐龙:相貌难看的女孩青蛙:相貌难看的男孩菜鸟:就是初级水平的新人大虾:高手或是大侠倒:晕倒,厥倒东东:东西偶:我六、作业:收集新名词,办一张以词语为主题的手抄报。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2.2词语的变迁教案1长春版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2.2词语的变迁教案1长春版

词语的变迁教学目的:1、理解语言一面是稳定的,另一面又在演变的道理。

2、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初步区别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一般异同点,注意语体风格,纠正书面用语中“半文不白"的现象.3、学习本文在说明中运用不同的方法和通俗简练的语言。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本文举例说明的方法和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的写法.2、难点:古今语言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

课文分析:第一部分: 语言也在变.写一封信的“信”,古人用哪一个字表达?“书”例: 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 “信”在古代是什么意思?“信"在古代的意思很多:(1)相信“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2)使者“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孔雀东南飞》(3)确实“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一节告诉我们: 语言具有稳定性,它的变化短时期不能察觉。

但是语言同世界上万事万物一样,是不断地运动和变化着的。

语言又具有继承性,现代汉语就是继承了古代汉语并加以发展而成的。

它们之间是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比如:“人”、“手”、“心”、“笔”、“墨”、“山”、“水”、“牛”、“羊”、“田”、“收”、“放”、“大”、“小”“追”、“长”、“短”、“弱”等的词义,古今大体是一致的.但就语言文字的整体来说,由于时代相隔久远,旧事物、旧概念不断地衰亡或改变,新事物、新概念不断地产生发展,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之间便出现了很多差异。

阅读2——7节,划出《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段文言里与现代汉语“意义有所不同”,“用法有些两样”的字。

如: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孰与徐公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最新长春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 2.2词语的变迁 优质教案2

最新长春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 2.2词语的变迁 优质教案2

最新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2.2词语的变迁优质教案2词语的变迁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进一步学习运用浏览这种阅读方法。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逗号、顿号、分号、句号的停顿。

3.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汉语的情感。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丰富积累,收集新名词。

教学重点:运用“浏览”这种阅读方法来学习课文,完成收集新名词的练习,培养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汉语家园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词语是这个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词语的变迁》(板书课题)齐读题目,谁来说一说“变迁”的意思。

指导学生理解题目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文章,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扫除文字障碍。

2.边读边找出生字生词,并借助工具书加以学习。

3.通读文章,将句子读得通顺、流利。

三、自学生字新词1.汇报预习情况。

2.指导学习。

(1)本课所要认识的6个生字可在整体感知课文后,通过定位认读等方法来学习。

(2)5个要求会写的字,可以集中来识记。

这些生字大多是合体字,且多数是形声字,凡形声字都可用部件组合的方法来记。

比如:“萝”、“媒”等。

“攀”字笔画较多,字形较难掌握,“甫”字读音易出错,教学时,这些字应着重强调。

(3)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攀”字。

写“攀”时要注意它是上中下结构的字,中间的“大”字,应写得略扁,撇捺稍长且分开的幅度稍大。

3.理解词语的意思。

历尽沧桑:多次经历变化。

变迁:情况或阶段的变化转移。

烙印:名词,比喻不易磨灭的痕迹;动词,比喻深刻地留下印象。

舶来客:指进口的货物。

走俏:商品销路好。

摇身一变:改变面目出现。

脱口而出:不假思索,随口而出。

攀谈:拉扯闲谈。

四、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指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第1段是总起,2—6段是分述。

五、作业1.写生字新词。

2.搜集新名词。

结合书后练习总结出搜集新名词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语的变迁教学目的:1、理解语言一面是稳定的,另一面又在演变的道理。

2、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初步区别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一般异同点,注意语体风格,纠正书面用语中“半文不白”的现象。

3、学习本文在说明中运用不同的方法和通俗简练的语言。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本文举例说明的方法和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的写法。

2、难点: 古今语言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

课文分析:第一部分: 语言也在变。

写一封信的“信”,古人用哪一个字表达?“书”例: 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信”在古代是什么意思?“信”在古代的意思很多:(1)相信“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人买履》(2)使者“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孔雀东南飞》(3)确实“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一节告诉我们: 语言具有稳定性,它的变化短时期不能察觉。

但是语言同世界上万事万物一样,是不断地运动和变化着的。

语言又具有继承性,现代汉语就是继承了古代汉语并加以发展而成的。

它们之间是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比如: “人”、“手”、“心”、“笔”、“墨”、“山”、“水”、“牛”、“羊”、“田”、“收”、“放”、“大”、“小”“追”、“长”、“短”、“弱”等的词义,古今大体是一致的。

但就语言文字的整体来说,由于时代相隔久远,旧事物、旧概念不断地衰亡或改变,新事物、新概念不断地产生发展,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之间便出现了很多差异。

阅读2--7节,划出《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段文言里与现代汉语“意义有所不同”,“用法有些两样”的字。

如: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吾孰与徐公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1、根据划出的词看,哪些词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但不能单用?意义相同,不能单用的有:古: 形貌衣镜妻自信外↓↓↓↓↓↓↓↓↓今: 体形容貌衣服镜子妻子自己相信外面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古代汉语中许多单音节词在现代汉语中成了复音词里的一个词素,有的只是成语的一个成分。

如“形影不离”、“糖衣炮弹”、“破镜重圆”、“自以为是”、“信以为真”等,这是古今汉语的一大差别。

2、以“之”字为例子,结合课文说明“意义没有改变,可是使用受到很大限制”。

“之”在古代汉语里使用极其频繁,其它用法暂且不说,单就表示从属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用法,就有附在名词后边的。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有时附在形容词后边的,如“高爽之地”。

可是“之”表示从属关系时,今天就不能说“李明之学问很好”,“美丽之校园,令人陶醉”等,因为这种说法半文半白,不规范,要把这两句话中的“之”改为“的”,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要求。

( 在某些特殊固定短语里,“之”仍旧保留着。

如“之上、之下、之中、之内、之外、之前、之后、三分之一、原因之一、条件之一、一技之长、光荣之家、少年之家”)3、所用的意义现代已经不用,尽管别的意义还在使用。

如“修”:古时可作“修建”“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岳阳楼记》“学习”“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原毁》“修订”“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庭。

”《答司马谏议书》上述“修”的三种用法,至今仍然保留在现代汉语里,而且使用广泛。

如: 修理、修路、修改、自修等,可是,现代汉语表示“长”却不能单用“修”。

以上说的是字义的变化,其实有些是词义的变化,有些是复合词里词素的变化。

请把第三自然段里文言句子划出来,并译成现代汉语。

原句: 译文:(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1)、我跟城北徐公比哪个漂亮?(2)、我与徐公孰美? (2)、我跟徐公比哪个漂亮?(3)、君美甚。

(3)、你漂亮得很。

(4)、忌不自信。

(4)、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漂亮)。

(5)、客从外来。

(5)、客人从外边来。

(6)、与坐谈。

(6)、(邹忌)跟(他)一起坐下来交谈。

(7)、不若君之美。

(7)、不及你漂亮。

古今汉语语法比较大致也有三种情况:(1)、文言句式在现代汉语里已经消失的。

如: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忌不自信”。

(2)、文言句式跟现代汉语句式大体相似,但现代汉语句式有了改进的。

如: “贤者使(之)使贤王。

”(《晏子使楚》)兼语“之”文言可省去,现代汉语除了“他请吃饭”之外,一般不省兼语,这是现代汉语比文言明确的地方。

(3)、文言句式仍旧保留着,但用法上受了很大的限制。

如:“之所以”、“给……”、“为……而”、“唯……是”、“有……所”等只是作为固定短语形式沿用在书面语言里。

第二课时第二部分: 语汇变化的几个方面。

1、有些字的消失。

为什么古时一些常用的字,现在不用了?“有些字眼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

古代以马车,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马在人们生活里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马的名称便特别繁多。

今天在人们生活里占的地位已没有过去那么重要,除了养马主人对他的马起的特殊名称外,一般只照毛色区别。

所以原来称谓马的一些字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了。

我们学过的《劝学》(节选)里有“舆”、“蛟”、“跬”、“骐”、“骥”等词,这些词今天也不用了。

2、“新字的出现”。

“有些字眼随着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而出现。

”如: 属于“金”部首新出现的字: 钍、钒、钙、钛、钡、铱、镭……属于“气”部首新出现的字: 氘、氚、氖、氢、氧、氩、氮……属于“石”部首新出现的字: 码、泵、硅、砝码……又如: “四化”、“语言美”等,也是新出现的,但这些字不是单字,而是词组。

这些字都是随着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而产生的。

可以肯定,将来还会有大量的新字眼充实到现代汉语词汇里来。

自然,出现新事物、新概念不一定就要造新的字,也可以通过其它形式造出新词来表达新的概念。

3、外来事物带来了外来语。

汉语中的外来词有意译、音译、部分音译法三种。

意译: 民主、科学、专政。

音译: 葡萄、苜蓿、咖啡、可可、柠檬、雪茄、巧克力、白兰地、沙发、扑克、哔叽、尼龙、马达、引擎、雷达、休克、奎宁、吗啡、尼古丁、凡士林、逻辑、米、克、吨。

部分音译: 啤酒、卡片、法兰绒、道林纸、芭雷舞、摩托车、水泵。

4、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改变,许多字眼的意义也起了变化。

比较下面句子里加点的字的古今意义的不同:(1)、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古: 逃跑今: 步行(2)、以头抢地耳《唐雎不辱使命》古: 撞今: 非法夺取(3)、孤与老贼势不两立《赤壁之战》古: 不敬之词今: 偷东西的人(4)、欲亡赵而走燕《廉蔺列传》古: 逃今: 灭亡、死亡(5)、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古: 劝告今: 讽刺(6)、劝学《劝学》古: 勉励今: 说服(7)、使人给其食用《冯谖客孟尝君》古: 供应今: 给予学习文言文或现代书面语某些复合词和成语时,要注意古今词义的演变。

(1)、词义变化的一种形式是词义扩大或者缩小。

例: 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赤壁之战》“中国”在这里指“中原”一带,即黄河流域,不包括长江以南,现包括台湾省在内的三十个省市自治区,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疆域。

从这一例可以看出,虽然字眼不变,但意义扩大了。

又如: 古代的“天下”指“中国”,现却指“世界”。

词义除了扩大外,还有缩小的。

如: “臭”古时指一切气味,现指跟“香气”相对的一种难闻的气味。

这是词义缩小的缘故。

又如: “金”古时指金、银、铜、铁。

今天成了黄金的专用词,不包括银、铜、铁,只有在少数情况下,还保留着古义,如“五金公司”。

(2)、词义的转移也是一种变化形式。

如: ①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冯婉贞》古: 整装今: 完毕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古: 供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 为国为民献身许多词尽管字形一样,古今的意义却完全不同。

它们之间不是共同存在,而是新的意义代替了旧的意义。

(3)、词义变化的又一种形式是词义的弱化与强化。

如: ①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廉蔺列传》古: 获得罪过今: “得罪你了”“得罪”约相当于“抱歉”,意思轻。

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蔺列传》古: 对立今: 极深的怨恨。

(重)(4)、从变换形式上看,古代的单音词很多成了复音词或多音词。

(略,见前)(5)、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同一概念时,古今用字也不同。

如: ①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隆中对》古: 看重,看得起今: 器皿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古: 广泛今: 渊博。

这些都是语言演变的明显标志。

总之,语言的变化涉及语音、语法、语汇三个方面。

由于语汇联系人们的生活最为紧密,因而变化也最快、最显著,而且形式最多、最复杂。

但是不管变化的形式怎么复杂,却总是沿着语言的“简”和“明”两方面发展的。

如: 过去讲“病愈”用“瘳”chōu ( 病数月乃愈《狱中杂记》) ;讲“儿童”用“垂髫”tiáo (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这些字既难读又难写,现在分别被“病愈”、“小孩”等词代替了。

补充作业1、写出与下列文言词相当的现代汉语单音词。

走( ) 行( ) 往( ) 去( ) 返( ) 食( ) 履( ) 饮( )2、解释下面句子里加点的字,并说明这些字古今用法的不同。

(1)、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2)、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